主 讲 : 巫建国 教授

Post on 03-Jan-2016

61 view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公 共 财 政. 主 讲 : 巫建国 教授. 不会做小事的人 , 也做不出大事来 — 罗蒙诺索夫.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概论. 第一节 财政政策理论及流派. 第二节 财政政策:目标、手段. 第三节 财政政策:作用机制与经济效应. 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及选择.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第一节、财政政策理论及流派. 一、古典经济学之财政政策. 二、凯恩斯的财政政策观. 三、现代古典主义财政政策.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古典经济学之财政政策.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主 讲 : 巫建国 教授

主 讲 : 巫建国 教授

不会做小事的人 , 也做不出大事来

— 罗蒙诺索夫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概论第一节 财政政策理论及流派

第二节 财政政策:目标、手段

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及选择

第三节 财政政策:作用机制与经济效应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第一节、财政政策理论及流派

一、古典经济学之财政政策

二、凯恩斯的财政政策观

三、现代古典主义财政政策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古典经济学之财政政策

以亚当 · 斯密为首的古典经济学派所倡导的财政政策,以坚持“纯市场主导”为宗旨,极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萨伊甚至提出了“供给会自动的创造需求”的论断,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既能合理的配置资源,也能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因此。经济中不存在非自愿失业,无须政府干预经济运行,提倡“廉价政府”和“健全财政”,政府只履行好“守夜人”的职能即可。

1929-1933 年爆发了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凯恩斯应以时对, 1936 年出版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一整套旨意在反萧条和解决失业的理论和政策。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二、凯恩斯的财政政策观

凯恩斯认为:   一方面,就业量是总有效需求的函数并取决

于总支出,而市场竞争不可能自动产生吸收所有生产性总需求,总需求不足会在消费不足或储蓄过度下出现,消费不足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有效需求,而储蓄过度则可能导致失业、国民收入下降、生产要素闲置,减少资本形成。

   另一方面,利息率不能使储蓄和投资产生均衡致使投资不足经常存在因此,要提高社会的有效需求,就必须提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西方各国屡陷经济滞涨,经济衰退,失业激增,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这时现代古典经济思想开始抬头,他们反对政府过多干预自由市场经济,具体讲又分为: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

三、现代古典主义财政政策

的财政政策

代表人物有约· 斯梯格里茨等 认为政府与市场是优势互补的 主张政府利用财政政策从供给与需求两方

面干预经济,既注重微观政策的短期调节,又要重视结构性政策的长期调节。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作为有选择目的的预期,

一般设定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它有机的反映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财政政策:目标、手段

1 、经济增长   即实现经济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在

实现经济增长过程中,财政以引导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以收支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2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合乎法律规定条件、有能

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作为财政政策目标,一是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不能充分用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失业的存在会不可避免地给失业者个人、家庭带来痛苦,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3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一般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使工薪阶层和债权人深受其害,会使价格上升快的行业趋于扩张,上升慢的行业趋于收缩,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分配秩序和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资源无法有效利用,造成大量闲置资源浪费,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进而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以

货币计量的全部的经济往来,包括进口、出口、资本流进流出等,用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和记录。

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会影响本国汇率的稳定,进而威胁到整个经济的安全。

所以,许多国家尤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后,纷纷将国际收支平衡也作为基本的财政政策目标之一。

财政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预算、财政支出、税收、公债、转移支付、预算和买卖国有资产等。

1 、预算政策 预算政策作为基本的政策工具,围绕财政政策目

标实施调节,主要体现在预算平衡与预算结构的实施。

2 、支出政策3 、税收政策 主要通过其自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实施政策调节。4、公债政策 公债政策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的流动性效应和

利率效应上。

第三节 财政政策:作用机制与经济效应

总供需平衡:财政政策调节分析

均衡国民收入的财政调节

财政政策效应

总供需平衡:财政政策调节分析 财政政策的基本作用就在于促进总供需的平

衡。 封闭型经济中,总需求包括国民经济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一般分为

消费( C)投资( I)政府支出( G)这样总需求( AD)可以表述为: AD=C+I+G

总供给则包括一国经济总的生产能力及其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则可划分为

消费( C)储蓄( S)税收( T)总供则可以表述为: Y=C+S+T

社会总供需平衡一般表述为: 总需求 =总供给 AD=Y C+I+G = C+S+T I+G = S+T 总供需平衡:投资 +政府支出 =储蓄 +税收

具体讲:投资与储蓄平衡、政府收支平衡就成为总供需平衡的基础,而总供需的作用决定着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市场平衡机制分析,总需求所属投资和政

府支出对国民收入具有扩张性,因而属于注入;总供给所属的储蓄和税收对国民收入则具有收缩性,因而属于漏出。

在总供需平衡体系中,关键在于确定好注入量与漏出量。注入大于漏出,总需求会增大,国民收入则会扩张,反之 , 国民收入则会收缩。

实现总供需平衡 从注入讲就需要依次确定投资、政府支出规模; 从漏出讲则需要确定政府税收、储蓄总规模,即

利用政策予以必要的调节: 即总需求 >总供给,政府通过财政调节追求新的平衡:

I+G↓= S+T I+G = S+T↑ I+G↓= S+T↑

反之 , 总需求 <总供给,政府则通过财政的反向调节追求平衡:

I+G↑= S+T I+G = S+T↓ I+G↑= S+T↓

均衡国民收入的财政调节 根据 Haavelmo 等提出的财政政策与国民经

济调节关系的分析: 若国际贸易数额不大,进出口基本平衡,国民

经济供给应付自如,只需在需求方面加强调节:

则国家消费函数为 :C= a+bYd Yd=Y-T

这里: Y— 国民生产总值 C—私人消费 Yd— 可用所得 T—税收 ( b:参数, a:常数项) 故: C=a+b(Y-T) (1)

这里 IP:私人投资 G:政府支出,包括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

假定 IP 是外生变量,即不受本体系的其它变数的影响,已于系统外解决。将( 1 )代入( 2 )整理得:Y= 1/ ( 1-b)G –b/(1_b)T+(Ip+a)/(1-b)

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P +G (2)

财政政策效应 宏观经济是建立在资金循环配置与多重分

配之上的,这样政策调节就会产生乘数效应,所谓乘数效应,即经济活动中某些经济变量的增减,同其他经济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

财政政策调节往往可以产生这样几个政策乘数:

── 财政支出乘数 它是财政支出可以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若将

政府支出看作是政府投资,即 G=I. 如果以 KG表示政府支出乘数,△G表示政府支

出的增量,则 KG=△Y/△G鉴于△ G=△ I和△ Y =△ C+△ I,则上式变为:KG = △Y/(△Y-△C)= 1/( 1-△C/△Y)

用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则: KG= 1 /1-b

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及选择

财政政策的分类

财政政策的选择

财政政策是多种目标、手段的组合,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类型,需要根据宏观需要进行优化组合与选择。

财政政策的分类 根据财政政策调控经济作用方式,主要有

三类划分方法:

财政

政策

按供需

聚敛

作用

按有无

人为

选择

按调节

范围

扩张性

财政

政策

紧缩性

财政

政策

中性

财政

政策

自动

稳定

财政政策

相机

抉择

财政政策

宏观

财政政策

微观

财政政策

一是按供需聚敛作用,划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稳健)。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诸要素的变动,刺激社会总需求规模增加的财政政策。

其前提是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政府需求减小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并促进其平衡,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减少财政收入,主要是降低税收、降低政府规费;

二是增加财政支出。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指通过财政分配诸要素的变动,抑止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总需求。它通过两种途径实践:

一是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税率,增设税种,扩大增收范围,减少优惠等等。

二是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社会保障水平,压缩公共建设支出等等。

中性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适度,尊重市场内在规律及取向。

二是按有无人为选择,划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须借助外力就可产生调控效果。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则是指些时期政策机制不适应经济需要,政府相机推出适应的财政政策。利用政策乘数调节总供需缺口,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三是按调节范围,可划分为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即通过收支总量的变动来调整整个国民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通货稳定的经济增长。

微观财政政策即通过调节微观主体行为,解决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问题,调节供需预期及竞争秩序,促进总供需微观机制的改善。

财政政策的选择 根据经济状况选择财政政策 供需总量判断(失业、通货、经济增长率) 供需结构(储蓄 - 投资,财政收支,进出口)

宏观经济模型与政策选择及转型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功能差异与配合的必要性

、 IS-LM模型及财政、货币政策调节及协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货币政策 它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指标所制定的关

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通过货币供给 M的增减影响利率 R,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影响投资 I以乘数方式递增,而投资的增加会进一步影响总支出 E和总收入 Y。这种传递关系用符号表示为

M→R→I→E→Y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功能差异与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节的主要

手段,两种手段相互协调,可以有效地实施投资、储蓄、国民收入、货币供给的调节,从而使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状态。

财政、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功能,作用机理、着力点都有区别。在宏观调节过程中,两种手段必须注意配合,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 IS-LM模型及分析 IS-LM曲线是宏观经济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

1937年(英)希克斯在《凯恩斯与古典学派》一文正式提出,往往作为对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是否均衡及实施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的分析的工具。

、 IS-LM模型及财政、货币政策调节及协调

、财政、货币政策与 IS-LM宏观平衡 在 IS-LM均衡体系中,理想均衡很难自动实现,若

出现失业,均衡点偏离焦点,从财政角度讲,就可以利用财政的增减支出、增减)税收等形式调节储蓄与投资的转换,即通过调节 IS 曲线形成新的平衡。同理,也可以通过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即通过升降利率及增减货币供应量,调节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偏好,即调节 LM曲线,促成新的平衡。

当然在实践中往往两者同时并用,形成总供需的动态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财政、货币政策显然可可以组成四种政策搭配并达到一定的政策效应:

——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遇到经济膨胀、通货膨胀时,需要限制总需求。

一般采取双紧政策,通过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投资支出和转移支付,限制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抑止社会总需求;通过紧的货币政策,压缩信贷支出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降低社会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遇到经济衰退,通货紧缩时,需要扩大总需求。一般采取“双紧”政策,通过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扩大支出,增加社会收入的分配,增加社会总需求;通过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实施在金融市场买进国债、降低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等手段,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社会投资和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

——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政策的目的在于: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

经济的适度增长。用紧的财政政策抑止社会总需求,避免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和通货膨胀;用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适度增长。

——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搭配追求,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这时用松的财政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克服经济萧条与衰退,实现充分就业;用紧的货币政策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以维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启示: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展性货币政策对利率影响是不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而扩展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

政策扩张(紧缩)直接影响总需求,影响总供给,并决定货币需求及利率。

十~十三章:练习题 1.政府间收支划分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2.何谓财政体制?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内容及亟待完善的问题?

3.试述 IS-LM模型的经济原理及财政政策调节机制

4.何谓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手段与类型选择的经济原理?

5.根据经济形态实施财政、货币政策配套选择的经济学规律?

6.预算的本质,加强预算管理的主导形式及内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