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22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第五期 大夫子专栏 探索、建構、推廣、踐行 【復興中華文化價值智慧之道】 第二篇:華文明的强韌與偉大(上) 分享会 行政人員談道與格言 中國理念、西方標準 - 建構〝樂業〞之所 生命教育组 中華文化的生命教育-傳承與創新

description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Transcript of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Page 1: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中華飲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第五期

大夫子专栏探索、建構、推廣、踐行

【復興中華文化價值智慧之道】 第二篇:華文明的强韌與偉大(上)

分享会行政人員談道與格言

中國理念、西方標準 - 建構〝樂業〞之所

生命教育组中華文化的生命教育-傳承與創新

Page 2: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2

專題 3治大國若烹小鮮 --- 從飲食窺看

中華文化價值觀

目录

小夫子的话中央電視台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紅爆全國,不單介紹了中國各地美食,

更展現了各地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今期的《夫子通訊》便以中國飲食來作為主題,由此探討一下中華文化的價值觀。

我們一般看關於飲食的電視節目,大多也是介紹哪裡好吃,介紹一下烹製過程等等,鮮有探討中國飲食背後所隱含的中華文化的智慧價值。或許你會問,從幾道菜就能看出中華文化的智慧價值嗎?其實這恰恰就是中華文化的獨特之處,我們很多時候談中華文化,總會覺得是高不可攀,又或者以為只是一些「仁義道德」。其實古人早就將他們的價值智慧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反映在飲食、建築、藝術、衣著等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只要大家細心留意,其實不難找出這些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遺產。

此外,《夫子通訊》近一兩期增加了很多精彩的專欄文章,如「大夫子專欄」、「夫子媽媽」等,讓讀者從不同角度了解中華文化,大家萬勿錯過!

分享會 8 行政人員談道與格言中國理念,西方標準- 建構“樂業”之所

生命教育組 10中華文化的生命教育

- 傳承與創新

大夫子專欄 12探索、建構、推廣、踐行

【復興中華文化價值智慧之道】

第二篇:華文明的強韌與偉

大(上篇)

夫子媽媽專欄 14慈愛知教

蓮馨慧果 15廉潔興邦

雜錦 16禮記中的飲食禮儀,

瞞天過海

活動預告 17

Page 3: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3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治大國若烹小鮮 --- 從飲食窺看中華文化價值觀

編委 黎展康             很多外國人認識中國文化也是由飲食開始的,大部份外國人即使沒有來過中國,也一定試過中國菜。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說,中國菜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在國際民間的最佳代言人。的而且確,如果要論食材之豐富以及烹調方法之多變,中國飲食可說是在世界上獨領風騷。

然而,中國飲食最精彩之處還不在於為我們帶來了味覺上的享受,背後還縕藏著中華文化的價值觀精粹。今期的專題報導將會帶你從飲食窺看中國文化的價值觀。

飲食在中華文化在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很多關於「禮」的觀念也是與飲食有關的。例如我們在小時候所學的禮貌也是從飲食開始,父母教我們在飯桌上不要「飛象過河」,與長輩及朋輩分配食物等等,而古時祭天也是祈求上天賜予食物。此外,漢字中的「美」字也是和食物有關的,

《說文解字》:「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膳也。」古人看見一隻很大的羊,預想會有豐富的食物,「美」的感覺便油然而生,這種「美」的感覺後來才逐漸由味覺演變成視覺。甚至連政府之首「宰相」也與食物很有淵源,《國史要義》說:「所謂太宰者,實亦主治庖膳。」「宰相」一詞最初是指負責首領膳食的人,後來才演變成首領身邊最重要官員的意思。

接下來,我們會以五個層次作架構,由飲食來看中華文化中一些十分重要的價值觀。

(一)去除異味

中國古人最初學會用火來燒製食物,並不是為了美味可口,只不過純是為了除去食物的異味。《禮緯 ‧含文嘉》說:「燧人始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於禽獸。」《呂氏春秋 ‧ 本味》亦云:「火為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腥」,可見古人以火燒食物是為了去掉腥臊等味。時至今天,我們仍會用薑、鹽等來辟味。從這點引申來看,中國文化也有一種看法認為教育是為了將人心中的惡念去掉,從而成為一個正義的人。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字經》有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正是演繹這個意思的經典句子。

(二)突出本味

後來,中國人發現烹調食物不單能去除異味,更能突出食物本身的香味,使之更易入口。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曾說:「凡物有先天,如人各有稟賦… 使一物各獻一性,一碗各成一味。」

專題

Page 4: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4

            舉一味大家十分熟悉的菜式來作例,話說「早蒸回鍋肉」由清末時成都有位姓淩的翰林所發明,他因宦途失意退隱家居,潛心研究烹飪。他將原煮後炒的回鍋肉改為先將豬肉去腥碼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煎炒成菜。因為早蒸至熟,減少了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突出了肉質的濃鬱鮮香,原味不失,色澤紅亮。 另一道能突出原味的菜式是「龍井蝦仁」,此菜原料簡單,除茶葉之外什麼都不能配。調料也很少,兩三種而已,所以特別能突出活蝦的鮮味和龍井茶葉的香味,以「色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著稱。

人也要突出本味嗎?相信很多人也讀過《孟子》的〈論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孟子認為,人有「仁義禮智」四端,而我們則應該「知皆擴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達」             古人甚至在教育方面也看到留存本性的重要,《禮記》的〈學記〉云:「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故意不騷擾學生,讓學生「游其志存,存其心」,讓學生留有空間發展自己的學習興趣,培養自己的學習風格及習慣。筆者當初讀至此時不禁驚嘆古人對於教育心理的透徹了解。

三)按步就班,循序漸進

《詩經》:「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古人教導我們做事切忌急進,要按部就班,跟據情況來決定何時作下一步的行動。 很多菜式也是要按部就班來做才能帶出美味。簡單如魚蛋,相信讀者也有類似經驗,機器造的魚蛋爽口但不彈牙,手打魚蛋則不只彈牙,而且用 牙 咬 時更 有 魚 汁滲 出 流 入口 中, 叫人 欲 罷 不能。

另一味很 多 人 嚐過 的 菜 式

「 鹽 焗 雞」也 值 得 一提, 現 在香 港 已 經很 難 吃 到最正宗的「鹽焗雞」了,大多也只是將鹽水倒在雞上,程序簡化了很多。根據陳夢因所寫《食經》記載,古老「鹽焗雞」的做法是先將生鹽放在獲裡,用鏟將生鹽炒香,然後把用沙紙包裹的雞放在炒香的鹽裡,焗之至熟,據說要食到這味菜一定要提前預訂。

專題

Page 5: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5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很多成功人士分享他們的成功之道,往往說他們不是有什麼特殊才能,只是因為他們懂得分清做事的先後次序。《禮記 ‧ 大學》有云:「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還有那句耳熟能詳的《論語 ‧ 子路》:「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人事不成。」這兩句都在說明了按部就班,審時度勢的重要性。小至讀書工作,大至從商從政,只要管理好做事的先後,就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聽似簡單,實踐起來則難度高了。

( 四 ) 配合四季時節

《論語 ‧ 鄉黨》記載了一句孔子關於飲食的名言:「不時不食」,教我們要因應季節特徵而進食不同食物。原來當我們決定食什麼時,不單要考慮味道,還要考慮該食物是否當造,更要考慮食物能否配合人體於四時之變化。《周禮 ‧ 天官 ‧ 食醫》說:「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原來食物也可以是「天人合一」的其中一個載體。          飲食可以如何配合四時變化?讓我們從春天說起,嶺南地區春分時節使人容易有疲憊的感覺,食欲自然有所下降,這時應該多刺激食慾的東西。有人在春季會多吃蒜頭和豆豉製的食物,據說蒜頭可以提氣,豆豉則可引火歸原。 夏季時分則可多吃冬瓜盅,冬瓜性味甘淡偏涼,有清熱利尿化痰之功。此菜全素,集多種原料為一饌,口感各異,滋味鮮美,為夏令應時佳餚,解膩解酒最佳。 秋季可多吃滋陰的食物,如燕窩等等。在中醫理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此外,秋天「燥邪當令」,長期乾燥的環境極易損耗人體津液。因此,秋季養生首要的原則就是養陰護津。

                 冬季時,很多人喜歡吃蛇羹,蛇羹屬高熱量食物,能行氣活血,有暖身作用。吃蛇羹時亦會伴以薄脆,增加吃蛇羹時的口感。

專題

Page 6: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6

                 這種配合四時的飲食觀正正體現了中華文化「因時制宜」的智慧,因應環境的轉變而轉變。有記者訪問會考狀元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說沒有什麼特別,關鍵在於要找出自己在一天當中在什麼時候的精神狀態最好,在該段時間集中溫書,留意到自己精神不行的時候就要休息,將工作休息的計劃與自己的身體變化結合起來,原來「天人合一」的抽象概念也可以由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

( 五 ) 五味調和,中庸和諧 中國飲食講求五味調和,五味之間既要能體現不同味道的層次感,但互相之間又不能衝突,口感的配搭要恰到好處,達致中庸和諧之美。《呂氏春秋 ‧ 本味》便說出了烹製佳餚的最高境界:「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

        「東坡肉」之所以為人所稱道,是因為成功地做到了「肥瘦合一」的完美配搭。相傳「東坡肉」為北宋文人蘇東坡所創制,將五花肉切成大塊,加入調味料後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其最大特點是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肉呈乳紅色,汁濃味醇,酥而不碎,肥而不膩,香氣四溢。

      另一道南方較少吃到的菜「一卵孵雙鳳」亦體現了中庸和諧的特點。其實此菜實則是「西瓜雞」,將兩隻雞放入西瓜之內來烹調,既有鮮雞之香嫩,而又有西瓜之清甜,做到香而不膩,是山東菜中歷傳不衰的名貴佳餚。

最後一道要介紹的菜式是「開水白菜」,不要看名字就看輕這道菜,此菜其實乃中國國宴的著名菜式。要做好一道「開水白菜」殊不容易,關鍵在於吊湯,湯要味濃而清,清如開水一般,成菜乍看如清水泡著幾棵白菜心,一星油花也不見,但吃在嘴裏,卻清香爽口。

我們在很多中華經典之中也能找到這種「不多又不少」的中庸和諧思想,例如《論語》的「樂而不淫 ,哀而不傷」,又例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專題

Page 7: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7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這些都說明了中華文化是主張不同觀念的多元發展,不鼓勵單一性格的極端取向。《禮記 ‧ 曲禮》更說「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當我們與朋友相處的時候,既要看到對方優點,亦要留意其缺點,切忌偏頗。

什麼是真正的中庸和諧? 我們在社會上經常聽到「和諧」一詞,但少有討論「和諧」這個概念的真正內涵。《左傳》記載了晏子曾與齊侯討論「和」與「同」有什麼分別,晏子當時以飲食烹調來作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和」的意思就像一道湯裡不同食材與調味料之間的搭配,「濟其不及,以洩其過」,不同材料既各顯所長,又能互補長短。「同」的意思就像煲湯時「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獨孤一味,單調乏趣。當然,晏子的這番話其目的還是希望領導者以「和」的思想來處理身邊的不同聲音。 《禮記 ‧ 中庸》更是非常精巧地解釋了何謂中庸和諧,「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華文化沒有叫我們抑制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只不過是要「發而皆中節」。就像一道好吃的菜,各種味道分配得恰如其分,既不多也不少。我們下次吃中國菜的時候,不妨仔細品味一下古人中庸和諧的寶貴智慧。

參考書籍:

《禮記》

《論語》

《呂氏春秋 ‧ 本味篇》

《隨園食單》清 ‧ 袁枚

《閒情偶寄》清 ‧ 李漁

《中國飲食文化簡史》王學泰

《中國美學史 ‧ 先秦兩漢篇》李澤厚,劉綱紀

《食經》陳夢因

專題

Page 8: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8

分享會 行政人员谈道与格言

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建构“乐业”之所

分享會總幹事 徐鍾冰心博士

自 2008 年之全球金融海嘯後,很多評論指出中國和亞洲的發展將改變21 世紀的面貌。筆者相信隨著全球化的新趨勢和中國國力的上升,若能以〝文化復興〞的策略,恢復漢唐的輝煌文化,可讓世人把中國崛起的焦點轉移到文化領域。近年,中國的和平崛起可謂是〝經濟興國〞,若然發展〝文化興國〞,我們將步入精神文明的年代。2012 年是中國的文化體制改革之黃金期;如何讓傳統文化適應現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如何凝聚文化精粹以提升人民素養?如何讓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提高中國軟實力?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實踐中華智慧?…… 類似的課題正備受各方關注。

目 前,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 經 濟 體 系,提升國家文化軟 實 力, 促 進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顯得更 緊 迫、 更 重要。 雖 然 在 某些科學和科技領域方面,中國仍然不及先進的西方國家,但在全球金融、環保和資源危機下,西方學者們卻提倡以中國的孔孟學說拯救世界。在今年 4 月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的孔子學院便在法國巴黎舉行了一場國際性論壇,

以〝儒家思想與全球化世界中的新人文主義〞為題,探討如何善用儒家的人道主義,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再者,美國的知名學 者 哈 沃 德。 加 德 (Howard Gardner) 在《 決 勝 未 來 的 關 鍵 能 力》〝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 (2008) 〞一書也指出在未來的社會,人類須擁抱「尊重心智」(Respectful Mind) 與「倫理心智」(Ethical Mind) 。這一一反映東、西方文明的新思維。我們應把握中國和平崛起的契機,讓充滿温和、理性和人道情懐的中華智慧切入人心,重建商業倫理之路,體現大同世界之理想。

在工商業和機構管治層面,從 80年代開始,以《易經》為中心思想的中國式管理備受關注。按筆者觀察,

不同的時代背境、社會形態、產 業 格 局, 發展出不同的管理概念和模式。早於 1911 年,美 籍 的〝 科 學管理學之父〞 - 弗 雷 德 里

克。温斯洛。泰勒 (Federick Taylor) 著作《科學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影 響 深遠。其後,不同時期,各國學者探究不同的管理學說;例如在第 2 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式管理也曾創造經濟奇迹。眾所周知,經歷過去 30 年的發

Page 9: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9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展,中國企業不僅改變了世界產業的格局,改變了中國經濟,也累積了優秀的管理智慧。這些珍貴的經驗,正是構建未來管理體系的良好基礎。其實,中國的相關國學,可謂浩如煙海;《孫子兵法》是美國西點軍校學生的必修書籍,中國更有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近年也有不少企業學習《弟子規》。據了解,國內的廊坊全振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匯通匯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及中科北軟科技有限公司等,均透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宣講,培養員工〝忠誠、敬業〞的德行,也為他們提供高效能和具效益的〝樂業〞之所。

從價值層面來判斷,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為貴〞的思想,對〝外聖內王〞和〝君子〞氣度的追求,皆對企業管治產生良好的影響。另外,〝服從〞和〝道德自律〞等觀念,均可提升工作效率和自我形象。最重要的是,中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在行業內領先的企業,其管理之道均具有相同特點 - 「中國理念,西方標準」。可見中華智慧實是企業的道德之靈、仁義之本,為良好機構管治及領導力提供指引。再者,筆者認為〝智〞、〝仁〞、

〝勇〞是行政人員必備的內涵。《禮記。中庸》說:「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孔子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若能具備這三德,待人處事便能恰如其分、恰到好處,面對問題時能用智慧分辦,用合情理之方法去解決。總括而言,我們應善用國學的精粹,配合西方的企業管理體系,把東、西方優秀的知識與智慧結合,融匯傳統與現代,理念與實踐並重,修養仁愛之心和鍛鍊出真勇氣去面對挑戰與考驗,促進個人、家庭成長和企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大國崛起與國學管理〉《牛津管理評論》 〔中國〕 2011 年 2月 25 日。

〈如何講中國式管理與西方管理結合〉《清華大學領導力培訓項目網》〔中國〕2012 年 6 月 21 日。

Gardner, H. 2008. 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 New York: Harvard Business Press.

Taylor, F.W. 1911.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New York and London: Harper & Brothers.

UNESCO. 2012 . Pa r i s -Ni shan Forum on “Confucianism and New Humanism in a Globalised World”(16 April, 2012).

分享會

Page 10: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10

生命教育組

中华文化的生命教育- 传承与创新

夫子會副主席 潘樹仁

生命教育之開顯建議

  以中華文化套入生命教育當中,在求學的階段,以幼稚園、小學、中學為主,因為這個階段,除了學校課程範圍可以由教育局調整外,父母可以有一定的影響。生命的成長要以培育道德人性為大目標,使生命整體和諧發揮,活活潑潑,展現每個人的潛能,文化教育不是文學科目,讀理科的同學也必須學習,例如科學家也要有良心,不能製造毒氣,禍及無辜,電腦奇才,切勿製造病毒,否則所有電腦大混亂,或許再嚴重一些,令救護車不能救人等等。因此教育下一代急不容緩,馬上要作長遠的策劃。這裡提出三方面的開顯建議:

(1) 家教:以父母的家庭教育為主,父母要對他們的父母孝順,尊

敬他們的長輩,與其他人以禮相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慈愛弱小的關懷(不是過份的溺愛),就是這數種善

德的行為互動起來,足以影響下一代的兒女,因為青少年的心靈空白,他們首先學習身邊的事物,觀察雙親和朋輩,良好的教育來自家人和家族鄰里,

不用高高在上的壓迫性教育,潛移默化的家教更重要,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創造保護家人的「慈和」「孝道」安全感,代代相傳的孝道文化回饋父母,這種文化教育的傳輸管道,足以令下一代人開顯高尚的道德基礎。

(2) 身教:以老師及長輩為首,在學校的教育為主,老師授課,除了教授文理各科知識外,必須講授哲理和歷史,包括歷史聖賢人物(取代時下流行明星的追捧),當中就是學生的模範,老師在講述期間,最重要是自己身體力行,有高度的道德修養,不可有疏漏的小節,才能述說得淋漓盡致,相反地不能「知行合一」(1),別人

Page 11: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11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和學生是不會聽得入耳的,中華文化的人生哲理,著重自身的參與實踐,道德的挺立堅持,便會從中透現。當然身教也包括長輩,父母和社會官員的領導人物,以生命影響生命,就是身教的核心功能。

(3) 境教:以政府的教育部門為主,創造長遠的人才教育,社會整體的氣氛配合,就是尊重有德之士,才能發揮環境氛圍的文化教育感染力,例如教育政策應提高藝術教育的成份,把德育範圍加大,教授中文或中國文化科目,要有互相貫通性,文、史、哲三科向來融合,成為中學生的基本科目,教育再不能用簡單的量化和考試作標準,培養有道德文化的下一代,是重要而首要的目標。還要加

入用象形文字學教授創意思維,應用中華文化為整體生命教育,作原則性的導引,用古為今用的角度,檢視傳統文化。社會對老師及傳媒的道德標準,應大大地提升,英國一份暢銷報紙,因為用竊聽的敗德手法,最終也要關閉。拒絕引誘,這樣便會開顯出較高尚的文化環境,在溫飽充足的年代,無須以經濟為主導,德育更為重要,政府辦好文化產業和環境保育

工作,也是一種新的商機。

  中華文化必然可以復興,這種大勢已不能竭止,只要教育局作出恰當的調節和配合,時間會較快,成果會更暢順,各種文化的傳承人物將努力

找接捧人,中華文化將開顯出新紀元文化,無私地奉獻,為全人類作出貢獻,創新的新紀元文化必以中華文化為主軸,以道德為依歸,平等而互相尊重,與天地和諧合一,是全人類共同的善化人性綻放,彰顯普世價值,令人們永續發展,最終達致人類和平大同。

註:(1) 王陽明心學重要理論:知行合一,周月亮《大儒王陽明》,第 77 頁「知行合一.“心如鏡"」,海南出版社,2010 年 5 月第 1 版,ISBN 978-7-5443-3208-8。

生命教育組

Page 12: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12

大夫子專欄

探索、建构、推广、践行【复兴中华文化价值智慧之道】

第二篇:华文明的强韧与伟大 (上篇)

作者 大夫子

强強韌之二十億的自豪

華文明的强韌與偉大確令人自豪和振奮,它的價值核心:重視『家』、重視『教育』、重視『節儉』、重視『儲蓄』、重視個人的『反求諸己』、重視和尊敬有知識的人,更因而很容易便形成及復修:一個能容納保衛個人、家庭、社會的,和諧、有序和相對「遙遠」的國家和政府。

華文明其中掌握形而上道理的深邃智慧,更散發出眩目而令人心悸折服的光芒,顯現出人與天地、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志趣!這種志趣和價值又深入到大家,指導個體、家庭的行為,深入到衣、食、住、行、娛樂、戲劇、以至醫療,生老病死的「禮」,一般民眾可以日用而不知。

與 其 子 文 化 間雖有差異而豐富多元,華文明其價值和影響卻深植於泛指中、日、韓、越、星洲,以至緬、泰等核心的諸華地區,最遠還包括更周邊的國家和分散全球的華文化聚落,約二十億人以上! 這二十億人住的地方相對發達、人口旺

盛,可以自給自足,近二十年更以驚人的速度而相對有序的「城市化」,將脫胎換骨,卻只佔地球約十份之一的陸地。

不以為然的自卑與否認

不過,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諸華文明,或簡稱『華文明』,它是落後的象徵,本質差,劣根深,無法改良。特別,個人空間小,人與人之間的容忍和容納實在非常過度,有家庭家族鄉里,但是,社會的運行卻只是按偽裝成民族國家的文明下的共識和「良知」去操作,更談不上公民權利,法律憲制,行政過大;

加上沒有真正的科學、沒有一神的信仰,考試至上,學歷至上,它的

政 治 制 度 由 就 是被 各 區 各 地 通 過考試成功的人,或所 謂 的 知 識 精 英所壟斷,沒有「真正」 由 下 而 上 的選 舉, 這 更 被 稱為 是「 沒 有 合 法性」和「專制」;這 些 文 明 大 部 份卻 不 曉 得 向 外 侵與發展,不懂得征

服自然決心的可貴和重要性,近二百

『大夫子專欄』

Page 13: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13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大夫子專欄

年的歷史是最能說明一切,更甚的是有人一提起自己是華人就想否認。

諸華文明的迅速崛起

不過,細心審視一下現狀,檢視一下歷史,展望一下將來,您就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看法!不錯,過去一百多年,英美主導的歐洲文明領先,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美蘇對抗,帶來的機遇及相對的和平的到來,諸華文明即能迅速崛起,復修自己的社會和價值,能應付高速的發展、管治和分配的矛盾等問題。

首先日、韓、台、星洲、香港,跟著中國大陸及其它諸華周邊的國家,不單現時是僅次於歐美文明,更是已超越其它文明個別國家的平均經濟水平;諸華中更有些國家地區,駸駸然有超過部份歐美國家之勢! 即使是大落後的中國大陸,其大城市的發展和收入水平已追趕上來。

基因帶來不斷自我修復的能力

當然,諸華文化區的經濟總規模還遠小於歐美(連加澳紐)的總體,雖然中日分別已是全球的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以美元計仍不及其三份之一;從一些方面看,如頂尖科技、文明建設、社會水平、法律、政治制度、航天、軍事等方面,諸華文明中的佼佼者比對美國最少還要落後二十到五十年,但差距正迅縮小。

西元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模式、四小龍模式、剛剛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模式、以至最近要開放的越、柬,以至緬、朝,都應以不同的摸式發動起來!這些背後,都是華文明的基因所帶來强韌的價值和社會不斷自我修復

能力、不斷學習能力帶來的,也正是我們諸華文明可傲視而獨立於其它文明,戰勝困難,伺機反敗為勝的優越能力。

五千年的並不落後與一直領先

看看過去五千年,諸華文化並不落後,在更多的時候更一直領先,在宋、明、清的高峰期,諸華地區的生產值更達全世界的三份之一到二份之一;即大城市早已有超過人口百萬,物質文明領先;即使在過去一百多年,英美主導的歐洲文明統治全世界,全球都成為其殖民地,但是,日、泰、中國等三國卻始終憑智慧或實力,沒有全面成為歐洲人的殖民地! 日本更迅速跟上,並一直能保存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價值,更在上世紀初一再取得對內改革和對外戰爭的勝利,在在顯示華文化的優越性,和學習「新」的愛好和能力。

堅定堅實的復興信心和知識理念

華文化文明當然只是世界各種各類文明的一種,也是獨特的一種,自成體系,自我發展而兼容並包的一種,但卻極其燦爛輝煌,從更長一點的歷史看,更遠的未來看,諸華文明絕對不會差於其它文明,一些方面更有優勢,在下兩篇,再與大家分享華文化文明的內在優勢、其普世價值的內核和二百年來的經歷,包括破敗原因與復興的展望。俾大家看見華文化復興的必然性、實用性和需要建立載體的急切性。建立我們弘揚華文化的堅定的信心和堅實的知識理念。

Page 14: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14

夫子媽媽專欄

作者 夫子媽媽

             兩個多星期前,我跟女兒行山,一邊欣賞翠綠的山景,一邊享受揮汗淋漓,舒展筋骨的樂趣。迎面來了一群老人家,其中一個老人友善的對女兒說:「山路崎嶇,你要好好照顧媽媽。」的確,雖然女兒只有十五歲,也漸漸到了承擔責任的時候。

         子女年幼的時候,父母擔當照顧者的角色,到子女長大了,角色逐漸調換,子女變成照顧者。但是,在物質富裕的香港,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令他們懂得並且樂意照顧別人?                                            

         在六歲以前,孩子的需要很簡單,餵吃東西、溫暖的被窩、經常玩遊戲,晚上講故事,周六日盡量去不同地方,在這段蒙昧時間,慈父慈母的角色較容易扮演。

           可是,除了基本的需要外,價值觀和人格的培養,更是重要。中華傳統的家庭教育,正好用以培養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慈愛知教」,培養愛心,首先要從身邊的親人開始。

           激發孩子對長輩的孝心,可令孩子考慮別人的需要,不會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吃飯時,請孩子先問問祖父母或爸爸,他們喜歡吃什麼東西;鼓勵孩子把喜歡的餸菜,先夾給祖父母或長輩吃;家族聚餐時,請孩子負責給姨姨叔叔倒茶;爸爸下班回來,請孩子倒一杯水給爸爸。孝心,變成了一種思考方法,養成了一種習慣,不單培養責任感,也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體察別人的需要。

         孩子「孝悌愛眾」,是美滿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夫子媽媽專欄

Page 15: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15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廉潔興邦作者 芙蓉散人

        經常與人談及管子提出的四維:禮、義、廉、恥,「廉潔」的重要性不單在個人身上,一個人沒有禮,是他個人的衰敗,但沒有廉潔,是整個國家的覆亡。《管子》一書有「廉」字 25 個, 雖 然 較禮字的 131 個少,但對於治國來說,是四條支柱之一,《管子.牧民》提到:「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缺少一條會傾斜,少 兩 條 會 非 常 危險,少三條則會倒塌,最後國家會滅亡。以下簡單取材自《管子》書中的論點,解釋廉潔的各方面情況。  廉潔的榜樣,由官吏樹立,社會民眾知道官員廉潔,不敢行賄,否則錢財送到官員桌面,自己就被送往監獄。如果官員得不到上司的正確賞善罰惡,心裡產生矛盾和不平衡,可能會變為貪官,用金錢來補償自己的功勞,「有善無賞,有過無罰,吏不進廉意」,如此下去,便將廉潔放棄。這樣變成有錢可通行,用錢收買罪惡成為無罪,一切都假公濟私,「廉不蔽惡」的作用便崩潰。  廉恥則可以理解為知錯,知恥近乎勇,知錯加上勇氣便可以改正,只知道用錢收買人心,連人性都會被埋

沒,「男女無別,則民無廉恥;貨財上流,賞罰不信,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難,兵士之死節,不可得也」。男女的愛情不能用錢買,官員沒有公義,百姓只好用錢賄賂他們,士兵都

沒 有 廉 恥, 收了 錢 連 敵 人 都不 抵 抗, 國 家一 定 被 打 敗,最 終 國 民 便 成為奴隸。   要 從 小 處修 改 廉 潔 的 高尚 標 準, 主 政者 和 官 員 自 身作 為 模 範, 才可 以 要 求 老 百姓 人 人 廉 潔,國 家 才 能 穩 定

和強大。「欲民之有廉也;欲民之有廉,則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禮、義、廉、恥的確是治國管理的根本。主政者或高層管理人員,無須一開始要求很高,必須從細微處著手,從小積累到龐大,這樣便建構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民之修小禮、行小義、飾小廉、謹小恥、禁微邪、治之本也」。所以集體式的貪污,表明了腐敗已經到了極點,一般人很難解開貪污的集團死結,當全民痛痕貪污,所有官員和利益團體,將會連性命也賠上。

Page 16: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16

雜錦

禮記中的飲食禮儀 俗語有雲:“民以食為天”,飲食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像現代人的率性而為,在古代,飲食之間自有一套繁文縟禮。《禮記·曲禮》有這樣一段記載:" 共食不飽,共飯不擇手,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歌,毋吒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齒。" 咀嚼時發出聲音、攪拌飯粒以散去熱氣等都是不雅的行為。所謂細節處見真性情,飲食間的禮儀亦是如此。

編委 張經緯

瞞天過海 瞞天過海是36計中的第一計,指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隱真示假。這一計的產生本是出於一次善意的欺騙,當年唐高宗征高麗,到達海邊時,一見海他就犯暈。為此,手下謀士哄他去吃酒,房內全都用布幔遮著,看不到外面風光。待得唐高宗察覺不對時,他已經在海上了。後來這個典故就被叫做瞞天(意指天子)過海,運用於兵法及生活中化解尷尬的智謀。

Page 17: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17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活動預告

夫子会活动城門水塘文化推廣籌款行

六月的兩次獅子山及望夫石之旅深受歡迎,參加者都盡興而歸。現安排於中秋之後遊覽風景秀麗又離市區不遠的城門水塘,繞塘一週約需三個半小時,全程約十公里,主要是走石屎路和塘邊的小徑,上落不多,長幼皆宜。

為推廣『禮』文化(註)和華文化節目,藉着這次郊遊活動,我們打算安排一個小型的內部籌款活動,籌得款項全部撥入推廣中國文化之經費之內,建議每位參與者(或家庭)最少可捐助五十元,但實際多少無拘。

參加郊遊的朋友可自由選擇是否因利成便,加入籌款者之行列,請親友贊助推廣中國文化之經費。詳情將於下月的《夫子通訊》及同學會網頁公佈。

日期:2012 年 10 月 28 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 1:30(初定)

集合地點:荃灣地鐵站 B1 出口

報名者請致電關錫堯(98614032)或傳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說明你是否會在荃灣一同吃晚飯。

活動由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中華文化推廣委員會及夫子會合辦,請同學及本會友好連同家人踴躍參加!

(註)『禮』文化推廣主要指舉辦成人禮、開筆禮、登陸禮等活動,籌得款項部份用作購買更新和合適行禮的華服。

九月份分享會講題:【勿輕言輕略】

講者:黎展康先生

日期:2012 年 9 月 13 日 ( 星期四 )

時間:晚上 7:00 - 8:30

地點:香港中環德輔道中 121 號遠東發展大廈 1 字樓

費用:全免(如用晚膳則自費)

網上登記:請回覆至本會秘書處 ( 電郵:

[email protected]

其他活动展覽類

有情世界 ─ 豐子愷的藝術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浙江省博物館合辦

「人間情味」專題展 至 2012.10.07

「人間情味」此專題展覽得豐氏家族及本地藏家慷慨借出 200 多幅豐子愷的代表精品,題材廣泛兼屬不同時期。展品將分為「童心」、「家庭樂」、「古詩新畫」等主題,透過其趣味洋溢手法、親切感人的內容,流露真實的人間情味。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rts/tc/

whatsnew/index.html

頤養謝塵喧 — 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園

2012.06.22 – 10.14

香港藝術館 專題展覽廳 ( 二樓 )

「乾隆花園」即寧壽宮花園,位於故宮東北隅,是乾隆皇帝為自己精心打造的一個退休頤養的天地,亦是故宮一個從未對外開放的秘密角落。近年故宮博物院在園內進行復修工程,相關文物漸公諸於世,香港藝術館有幸成為亞洲地區內首間展示有關文物的博物館。

展覽合共展出 77 套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品,其中包括書畫、傢俱、貼落、建築構件及佛教工藝等。透過展示花園的獨特設計,反映中國傳統皇家園林的特色及文化內涵,並探討乾隆皇帝對歸隱、長壽的追求及其宗教思想,揭示一代帝皇的內心世界。 是次展覽以獨特的展示形式,輔以多媒體裝置技術,重現「乾隆花園」的特色,

增添觀眾遊園的樂趣。

Page 18: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18

活動預告

「一統天下 : 秦始皇帝的永恆國度」展覽

2012 年 7 月 25 日 --11 月 26 日 ( 逢星期日 ,一 , 三至六 )

上午 9 時 -- 下午 10 時 30 分 (13 小時 30 分鐘 )

香港歷史博物館 專題展覽廳 及 1/F 大堂

秦代的建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局面,並為日後的版圖奠下了基礎。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以法治國,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制度,又修築馳道以確保政令通達全國各地;更修建長城來抵禦外族的入侵。凡此種種,都對往後中國歷代的皇朝,影響深遠。

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十五周年,香港歷史博物館將於 7 月 25 日至 11 月 26 日期間舉辦這個以富創新意念的多媒體節目配合的國寶級展覽;屆時將會展出約一百二十件(組)由陝西省文博單位借出的珍貴文物,當中包括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的鎧甲將軍俑,它屬於「二十件非看不可的文物」之一,以及難得一見的秦代金玉器等重點展品。展覽除了展示文物外,還會採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和特別視覺效果製作視聽節目,讓觀眾置身其中。

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

Fine Art Asia 2012

2012 年 10 月 4 日 ( 星期四 ) 至 10 月 7 日 (星期日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亞洲一年一度最頂尖之國際藝術及古玩博覽會,呈獻中西方歷史悠久之藝術傳統,以至現代及當代藝術。本年度之博覽會為第八屆,並與香港大型拍賣季節同期舉行。

於 2012 年 10 月之博覽會,超過 120 間世界頂級畫廊將展出亞洲及國際最精緻之古玩,包括傢俱、陶器、畫作、文房雜項、珠寶、鐘錶、雕塑、紡織品、裝飾藝術、以及 20 至 21 世紀之現代及當代藝術。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

地極具鑒賞力的參展商、收藏家、策展人、鑒賞家與藝術愛好者到來參與。

http://www.fineartasia.com/

「亞洲當代藝術展 – 香港 2012」

VIP 貴賓優先參觀

2012 年 10 月 4 日 ( 星期四 ): 下午 5 時至 8時

開放公眾參觀

2012 年 10 月 5-7 日 : 中午 12 時至晩上 8 時

香港灣仔君悅酒店

香港最具活力和最令人期待的展覽。本展覽展出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包括原創、限量版、雕塑及攝影。本展將於 2012 年 10月 4 至 7 日在香港灣仔君悅酒店舉行。 這個香港獨一無二的藝術週末展出的作品来自亞洲各地年輕、新進以及備受肯定的“在職”藝術家。本展佔地超過七十個房間,展出數以千計的精彩作品,供藝術愛好者、新手買家和資深收藏家參觀。大部份的展品定價為港幣二萬元至八萬元。

展覽會與亞洲各地畫廊合作,展出包括香港、內地、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和澳洲等的藝術品,把更多元化及更精彩的藝術品帶進香港 。與此同時,蘇富比秋季拍賣會和著名的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亦將於毗鄰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http://www.asiacontemporaryart.com/

大坑舞火龍

2012 年 9 月 29 日 - 10 月 1 日 ( 每日 )

下午 7 時 30 分 - 10 時 30 分 (3 小時 )

香港鬧市出現巨大火龍 ! 這絕不是電影情節 , 而是香港有逾百年歷史的傳統習俗。中秋節來到大坑 , 您會發現在一片鑼鼓聲中, 近三百人舞動著一條長 67 公尺、插上過萬枝線香的火龍 , 在街道上飛舞翻騰 , 平日寧

Page 19: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19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活動預告

靜的小巷因而變得煙香繚繞、火光閃爍 ! 大坑一連三天的舞火龍 , 源於 19 世紀居民為求消除瘟疫而起 , 如今成了香港獨特的風俗, 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http://www.taihangfiredragon.hk

表演類爆笑合家歡喜劇《代代扭紋柴》

2012 年 9 月 24 日 - 26 日 ( 每日 ) 上午 7 時30 分

伊利沙伯體育館

2012 年 8 月 24 日 7pm 嘉賓酒會

2012 年 8 月 25 日 設演後簽名會

2012 年 8 月 26 日 設演後握手會

改編自家傳戶曉的同名粵語片喜劇,集合當時得令的諧星,以喜劇手法

繹婆媳關係,抵死兼盞鬼。今次改編成粵劇的《代代扭紋柴》,保留電影中的爆笑合家歡元素,盞鬼描述一家三代互相愛錫卻互不相讓的倫理家庭故事,笑料百出!加上數十首悅耳名曲,必定令觀眾笑逐顏開。

http://www.facebook.com/SpringtimeStage

《萬曆十五年》五度重演 大歷史話劇 [ 進念二十面體 ]

2012 年 9 月 28 日 - 10 月 6 日 ( 逢星期五 , 六 ) 下午 7 時 30 分

2012 年 9 月 30 日 - 10 月 7 日 ( 逢星期日 ) 下午 5 時

2012 年 10 月 4 日 ( 星期四 ) 下午 7 時 30 分

香港文化中心 劇場

《萬曆十五年》七年內五度上演四十七場,贏盡各界口碑 —

徐克:「富警世意識的實驗劇場。」

本劇源自享譽海峽兩岸和歐美歷史學者黃仁宇先生同名著作,導演胡恩威聯同歷史劇《走向共和》編劇張建偉,共同將《萬曆十五年》發展成最貼近原著的舞台劇劇本。全劇以明朝萬曆年間的六個人物的六段獨腳戲構成,以小敍事透視大歷史,借明朝平淡無味的一個年頭,揭示影響中國往後近百年的種種歷史因素。

http://www.zuni.org.hk/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

中國古典舞作品《粉墨》

2012 年 10 月 13 日(星期六)晚上 8 時

2012 年 10 月 14 日(星期日)下午 3 時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粉墨》總導演 : 梁群

舞蹈以中國古代書畫論「借畫說舞」、「以畫言情」、「運墨敘理」,關注的是動作,更是人。中國古典舞塑造的身體,是寧靜的,具有力量的,充滿色彩和無限可能的身體。身體即山水,即天地,《粉墨》是一場精神之舞,是一幅墨色暈染的中國古典精神的山水畫,包容了歷史、文化、記憶……

山水的墨色是本色之變,充滿了想像靈性。紛繁的色彩是色相喧嘩,充滿了喜怒人情。《粉墨》試圖在詩、畫、樂、舞的相互關聯的思想當中,追索到動作本身的歷史軌跡,完成一次中國古典藝術精神的尋根之旅。

精品專場《大美不言.國舞集萃》

2012 年 10 月 12 日(星期五)晚上 8 時

荃灣大會堂演奏廳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dance/00000402.html

Page 20: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弘揚中華文化 復興文化載體 推廣普世價值 力行達己達人

夫子通訊

20

中國音樂欣賞系列—「由古琴說起」

主講:謝俊仁(粵語主講)

2012 年 9 月 12-26 日(逢星期三,共三講)

晚上 7 時 30 分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每講:$50(不設劃位)

講座介紹

古琴為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經歷二千年而不衰,並且由古至今不斷蛻變,反映了社會文化環境轉變的影響,也與其他中國音樂的變動息息相關。本講座系列將由古琴說起,討論中國音樂的不同面貌。

9 月 12 日 由古琴看中國古代音樂的流變

9 月 19 日 由古琴看「苦音」(乙反線)的今昔

9 月 26 日 由古琴看中國音樂的現代發展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music/000003fa.html

劍生輝粵劇團「林家聲名劇選」

2012 年 9 月 9 日 ( 星期日 )

晚上 7 時 30 分

屯門大會堂演奏廳

《雙槍陸文龍》

宋朝皇室昏庸,奸臣當道。金國四太子兀朮統率百胡騎,大舉侵宋。潞安州城被金兵圍困數月,宋將陸登頑強抵抗,最後兵盡無援,危城失守,夫婦殉身報國,遺下其襁褓中幼兒陸文龍,由乳娘攜帶逃走,混亂間被金兀朮所獲,收為養子,改宗換姓,遷居金宮。十六年後,陸文龍(元顏文龍)長大,學得一身武藝,請纓出戰,單騎雙槍阻擋了岳家軍,使其不能直搗黃龍。岳飛部屬王佐,悉知文龍乃故主陸登之後,

獻謀自斷一臂,詐降金國,深入虎穴覓得文龍及乳娘,陳說十六年前陸家慘史,使陸文龍幡然覺醒,為宋抗金。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chinese_opera/000003ec.html

新蕊粵劇場演出系列—香港青苗粵劇團

香港青苗粵劇團

香港青苗粵劇團乃一非牟利團體,獲選為粵劇發展基金第二屆「香港梨園新秀粵劇團」三年資助團體,藝術總監為李龍先生。劇團旨在透過有系統的培訓演出,提升本地年青演員的藝術水平,培育他們成為粵劇界接班人,使粵劇得以薪火相傳。

2012 年 9 月 15 日(星期六) 《三笑姻緣》

大埔文娛中心演奏廳

2012 年 9 月 26 日(星期三) 《鐵馬銀婚》

油麻地戲院劇院

2012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一) 《 梟 雄虎將美人威》

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晚上 7 時 30 分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chinese_opera/000003f6.html

玲瓏粵劇團

2012 年 9 月 28 日(星期五) 《 白 兔會》

高山劇場劇院

2012 年 10 月 6 日(星期六) 文 學 粵劇《還魂記夢》( 重演 )

屯門大會堂演奏廳

2012 年 10 月 7 日(星期日) 文 學 粵劇《還魂記夢》( 重演 )

葵青劇院演藝廳

活動預告

Page 21: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夫子通訊

21網址:www.fuzinewsletter.com 第五期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

晚上 7 時 30 分

《還魂記夢》演的不單是《牡丹亭》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描述湯顯祖撰寫此劇的精神面貌。《牡丹亭》的崑曲、粵劇版本對於觀眾而言,均是耳熟能詳的。但湯臨川的內心世界、創作意圖,以至他的知聞了感,大家着實知道多少呢?為此,本劇應運而生。要把全劇一一考證過來是考據家的事,若要全數搬上戲台,恐怕索然無味;

故此我們挑選了一些有情趣的細節入劇,讓這流傳四百年的名劇內蘊更深為人知!

演出前座談會 ( 粵語主講 )

2012 年 9 月 24 日(星期一)

晚上七時三十分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一號會議室

講者:溫誌鵬、鄧美玲

演出後座談會 ( 粵語主講 )

2012 年 10 月 17 日(星期三)

晚上七時三十分

高山劇場排練室(一)

講者:李龍、鄧美玲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chinese_opera/0000040e.html

活動預告

Page 22: Fuzinewsletter volume 1 issue 5

如有查询和意见请电邮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