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心来做实事 叶木 -...

1
MINBEI DAILY 201576 星期一 08 责任校对:叶子莲 电话: 8827770 责任编辑:邱游惠 专刊部主办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RENWUBAODAO 西 王建成 / 今年 46 岁的王国辉 是闽北光泽县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中心副主任 2012 6 他被县委组织部选派 作为卫生系统下派人员到司前乡西口村担任党支部书 今年 6 月底 王国辉履职结束那天 村民们一直送 他到路口 回想三年下派生活 王国辉历历在目 西口村 距离县城 150 多里 路远偏僻 是全县边 远的困难村之一 当时组织部领导告诉他说 :“因为这 村偏远困难 所以派你去 希望你能不负组织的重托 把村里的工作搞好 !” 当时听了 他感到有压力 但作为共产党员 下派 到这艰苦的地方也是责无旁贷 于是他当即表态 :“组织上放心 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 团结好全村干部 群众 让村里改变面貌 !” 村民事情办实办好 2012 6 月他第一次来到村里 正值洪水季节 水把兰家自然村通往外面的木桥冲毁 里面还有几十 户人家出行中断 王婆和西口自然村的田地和山林都 在那边 过不去生产救灾 特别是有一个老人当时重病 要往医院送不过来 家人在对岸急得直跺脚 大声地求 他目睹这一切 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要建一座桥 为村民办好这件事 !” 洪水过后 他和村主任郑安民等马上进行调研 把这件事列入村两委为民办实事的盘子 过去这里 一直是简易的木桥 几年就要修一次 水一大就会被冲 建一座水泥桥要几十万元 村财根本无力解决 了解到这里有不少移民 于是找到县有关部门 申报这 个项目 经过多方努力 争取到这个项目 30 万元资金 的落实 他和村班子协调有关事宜 村民们也自觉投工 投劳 这条长 28 3 米的水泥桥在 2014 11 开工 到今年 3 月完工 竣工那天 村民们放鞭炮庆贺 村民听说来了下派书记 都抱有很大希望 经常找 向他陈述村里的情况 反映要解决的问题 他和村 两委班子一起将村民反映要办的事梳理一下 进行分 根据轻重缓急 着手进行实施 西口村离城里 77 公里 离乡里 11 公里 路途远村 民外出办事不方便 如村民养老保险办证 新农合医疗 报销 户口变更等 他和村两 委制定出为村民代办制度 村里干部每次到乡里和县里 都有为村民代办事情 这三 年过来 为村民代办事情达 近百件 王国辉和村两委这一件 一桩桩实事 得到了村民 的信任 许多村民说 :“这个 下派书记不是来走马观花 是下来真正为我们村民办实事的 !” 抓好项目促进增收 村里经济如何发展 如何保证村财增收 村民增 ?”是他下派以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过去他对西口村的困难是只闻其名 下来后才发 现比预想中更为困难 全村有 16 个自然村 1200 多人 山林面积 3 万多亩 耕地 1600 多亩 而村财收入一 年只几万元 发村干部的工资都不够 村里除一些竹山 没有什么经济项目 村民人均收入不高 村里硬化 只到沿线公路的自然村 还有好多个自然村没有水泥 等等 面对这样的状况 他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开拓思路 寻找经济项目发展的亮点 重点抓好以毛竹为主导产业的林业生产 引导农 民加强管护 每年做好毛竹生产垦复 三年来全村竹山 抚育达 2.8 万亩 施肥 7000 生产毛竹 15.7 万根 村民增收的同时 实现毛竹山价村财收入达 27.4 同时抓好优质稻为主的生态农业生产 种植优质稻 达上千亩 提高了粮食效益 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广油茶示范基地 400 建立茶叶基地 200 西口村温差大 不适合种烟 2014 年首次在兰洲自然村试种植烟叶 100 多亩 产生 了经济效益 并且科技推广种养项目 拓宽农民增收渠 增养生猪 300 多头 家禽养殖 3000 多只 鼓励村民 新种吊瓜子经济作物 14 种植竹荪 20 多亩 为村民 增加了收入 村里还积极做好劳务输出 动员富余劳动力外出 打工 全村有近 300 位青壮年长年外出务工 有的致富 回村投资发展 由于抓好了这些项目 确保了村财的增收 村财收 入年年都有增加 2014 年村民人均收入增加到 6643 比增 21%2014 年全乡行政村创业竞赛综合目标 考评中 西口村荣获 进步奖 ”。 建美丽乡村促和谐 西口村是闽江富屯溪的溪头 这里山清水秀 森林 植被良好 没有任何工业污染 王国辉下派后 与村两委班子一起 结合申报省级 生态村和建设美丽乡村 抓好村中的环境整治 山上加 强林子和竹山等管护 每年植树造林 现已新增林地上 千亩 村里投入 4 万元资金建垃圾焚烧炉8 购置垃 圾桶 60 多个 聘请保洁员等 每天清扫 使村道 农民 家中房前屋后整洁干净 村中没有村民活动场所 村部破旧 王国辉又去筹 集资金 15 万元 进行村部维修 建设村民活动场所和 10 万元建村中公厕 还到主管部门争取到卫生所建设 项目资金 5 万元 着手完善村卫生所的设施建设 保证 村民的医疗需求 西口村过去是一个综治重点村 由于有些毛竹资 村里一些人常常与外面人发生纠纷 打架斗殴 砍木竹等 影响了村里的稳定 乡里综治考评排名都是 倒数 王国辉下来时 了解到这一情况 他召开村两委会 采取班子成员综治责任包干 谁挂点哪个组就负责 哪个组的综治工作 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 并要求村干 部带好头 管住自家人 并加强法制宣传 针对村里一 些重点对象和矛盾 进行排查 由村干部 对象家人等 负责做工作 找出问题的关键 进行具体解决 过去竹 林砍伐破坏严重 一些人偷砍他人毛竹 年年发生多次 纠纷 村里通过和乡林业派出所进行村所警民共建 击处理了多起事件 教育了许多村民 使纠纷减少下 下派三年 王国辉不是 走读生 ”,而是一直 村里 西口村由于偏远 交通不便 每天早上的班车是 6 点左右 5 点多钟就要赶到汽车站坐车 到村里要 9 点多钟 每星期他如单位工作时间一样 周一下到村里 开例会 周五回来 有时村里有事 节假日还留在村里 是全县下派书记中呆村时间最长的人之一 在村里搭 在农户家中吃饭 有时工作误过时间就在村部吃快熟 家中孩子小 一些事情都是妻子承担 他在乡下没 办法兼顾 下派 3 他几乎走遍了村里的自然村和农户 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 留下不少空巢老人在家 其中的 困难户老人 五保户 70 岁以上高龄老人一直是他关 心的重点 经常会上门去看望 每年还进行慰问 老人 生病时 他派人送去看病 叫人照看 三年中村财共拿 4 万余元慰问和补助这些困难群体 为此村民对他充满感激和希望 什么事都愿找他 听说他下派要结束 很多村民都来看他 挽留他 他到 佛庵自然村向村民告辞时 好几位老村民 老党员一直 送他到路口 王国辉 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 下派书记 他真情 付出赢得了民心 用责任写就了自己的下派履迹 树立 了下派书记的良好形象 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线 / 把我每一天寂寞 把我每一天孤单 点一滴存入感情银行 拿着厚厚的一叠存折 去兑换我的新娘 …… 她永远是那么年轻漂 她永远是那么纯洁善良 。” 这是建阳作 家叶木青歌词集 相思总比寂寞好 中的 情银行 的优美词句 7 2 叶木青对笔者说 :“ 今年 我的 童话书 黑母鸡的处世哲学 与北京宇泰文化 传播有限公司签订有声读物出版 6 5 小鸡吉格故事 由北京可以这样文化传媒有 限公司签订完有声发行出版 并录音剪辑完 成上市 到目前已有 2000 多名听众 。” 今年 44 岁的叶木青 是中国诗歌学会会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福建省音乐家协 会会员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等 20 多年来 笔耕不辍 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歌词等文 学作品 800 多篇 ), 共计 50 多万字 出版 了诗集 相思总比寂寞好 》、《深山高歌 》、童话 黑母鸡的处世哲学 受到名家的关注 他的作品曾获 人民文学 杂志 爱与和平 文优秀奖 福建省 五个一工程 、“ 闽北改 革开放 30 年优秀图书奖 曾获得南平市 中青德艺双馨文艺家 ”、建阳区 区管优秀人 等表彰 苦难中结缘文学 1971 12 叶木青出生在建阳区漳 墩镇凤凰村的一户农家 周岁那年 他不幸患 上小儿麻痹症 身体的疼痛 精神的折磨 随着他艰难地成长 5 岁时才能勉强直立扶 墙学步 10 岁才入学 初中时就有文章在刊 物发表 在校园里他有个 小作家 的绰号 初中毕业后 叶木青由于家庭贫寒和自 已身体的原因辍学 他没有因此而消沉 而更 加坚定地走文学创作道路 诗文陆续不断在 福建日报 》、《闽北日报 等报刊发表 他的小 刊登在浙江省 野草 杂志 收入中残 联主编的 收获 感动 一书 他的 小小说 花钱的 秘诀 1994 年在 野草 刊物上发 表后获得 春兰 世界华文 微型 小说大赛优秀 1991 木青谋到一份临 时工作 工资虽 不高 但生活总 算稍微稳定为充实自己叶木青便把省吃俭用的钱全用来买书 乡里 供销社书店的文史类书都让他搬进了书房为了得到 现代汉语八百 》、《动词用法词典工具书他还跟随货车司机到杭州新华书店购买寂寞中笔耕不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卡拉 OK 在城乡流行 看到偏僻的小山 村竞有两家卡拉 OK他也想让自己的作品唱进平常百姓的心里 木青开始了歌词创作 他精心创作的一首首歌词先后在 词刊 》、《》、《音乐周报 》、《音乐天地 40 多家诗词刊物发表 60 多首被全 国各地作曲家谱曲后登载 转载 演唱 录音传播 他的作品在参加全 国性及各省市不同类型的征歌大赛中屡屡获奖 受到歌词界同行的 一致好评 歌词连续多年入选 中国年度最佳歌词 》。 近年来 叶木青 在繁忙工作之余 依然勤奋创作 不断有他的新作发表 获奖 出版 或者是他的歌词被音乐家谱曲 传唱等好消息传来 2005 创作小 独臂余狭 荣获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 、《人民文学 杂志 爱与和 征文优秀奖 2006 10 多万字的童话集 黑母鸡的处世哲学 入选中国残疾人作家 金苹果 丛书 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后 列入 广东省关工委捐赠贫困地区学生图书之一 并荣获 闽北改革开放 30 年优秀图书 2010 采编的 深山高歌 福建畲族山歌集出 2011 年他的童遥 香喷喷的米饭从哪里来 被中宣部 中央文明 办确定为百首童谣参加网上推荐 还有作词歌曲 人民与公仆 入选 福建省文艺创作 60 年选卷 》、散文 露天下的荧屏 入选张海迪作序 永远的忠诚 一书 …… 清苦中歌唱生活 如今 尽管电视 网络 报刊都传播 转载叶木青的作品 但经济 上的回报却非常有限 叶木青常说自己是苦命的作者 没有稳定的工 作和财力支持 写作对他来说不是闲情逸致 而是为了谋工作 求生 为此写过公文 人物通讯 还有应邀给各地写过县歌 景区歌 厂歌 校歌 这些年 他又写起儿童文学 在童话创作上崭露头角 提起当今 儿童文学 叶木青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市场上发行的童书多是国外 译作 甚至模仿或抄袭国外作品 题材不是公主就魔法 这类作品读 多了 会造成青少年得软骨症 精神虚脱 他对笔者坦言 :“他的童话 要让小朋友回归现实生活 直面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认识世间真 善美 ”。他在拓展童话题材 加深童话内涵方面 更多关注对社会现实 的思考 更加注重人情世故的表达 也许正是由于作者生在农村 长在底层 他笔下的童话趣味盎 神奇美妙 展现出一幅幅乡情野趣 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 散发着 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的童话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强烈吸引力 他先 后在 花火 》、《中外童话 20 多家儿童杂志刊物发表 其中长篇童 小鸡吉格故事 2013 4 月起 在由中国关工委教发中心 南省教育厅关工委主办的 下一代英才 月刊杂志连载 塑造了小鸡 吉格勇敢机智 不畏艰难的偶像 成为该刊的品牌 至今已发表了 50 多篇 叶木青告诉记者 今年 4 ,《 中国儿歌大系 · 华东卷 )》 由辽 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 去年他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中国儿歌 大系 · 华东卷 主编圣野之邀 负责福建区组稿 经过叶木青辛勤努力 四处征稿 我省有 19 位作者 38 首儿歌入选大系 作品精彩纷呈 野等老师亲笔题辞以资赞许 俞挺剑:勤劳根本停不下来 徐一帆 / 林传仁 / 每天早上大约 6 点钟的时候 邵武 市大竹镇洋坑村头 —— 老俞食杂店 会开门做生意 老板俞挺剑每天 5 点半 就会起床 二十多年来天天如此 但这位 六旬老人不仅如此 还把所有的积蓄拿 去创业 养蜜蜂 种杨梅 油茶和杉木 ……6 26 笔者采访了大竹镇洋坑 村这位叫俞挺剑的老人 1951 3 月老俞出生在莆田市的 一个小乡村 14 岁的时候 由于家乡的 困难 我在 1995 年开了这个 老俞食杂 ’,开店之前我种过田 打过工 种过桔 养过鱼 做过各种各种的事 但是都 做不长久 收入不稳定 。”自从开店以后 由于勤快和待人热情 他的食杂店生意 一直很好 收入也还算稳定和不错 慢慢 地老俞也有了自己的一笔积蓄 但是他 觉得不能就光守着这一个小店安逸地生 活下去 他想要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 更精彩 于是老俞拿出积蓄 养蜜蜂 杨梅 种杉木 种油茶 ……项目不少 天店铺开门以后 吃完早饭 他给街坊送 一下货 有的时候去他的养蜂场 有的时 候上山去照顾他的杨梅树 油茶树 他在 外面一待差不多就是一天 除了吃饭 下的时间都在忙活 刚开始的时候 老俞 经常累得腰酸背痛 每天一躺到床上就 不想爬起来 老伴也常劝他多休息一下 别累坏了身体 但是老俞并没有放弃 坚持了下来 早出晚归 慢慢地他习惯了 这种忙碌辛苦的生活 一天不干活反而 感觉不舒服了 老俞的创业并不是靠着满腔热血 看到什么就做什么的 他对自己的每一 个项目都是经过研究和考察 看报纸看 新闻 了解和打听到市场的需求才去实 施的 老俞养蜂 是他发现这几年市场上 对蜂蜜的需求量比较大 经过研究 他觉 得养蜂不是一个重体力的活 比较适合 他这个年纪做 整个养蜂的过程比较轻 他相信这种放养在山里的蜜蜂产出 的好蜂蜜需求量一定大 2012 老俞 开始投资养蜂 一开始养了 20 箱蜜蜂 看到村子周围有一些荒山 无人问津无 人开发老俞觉得十分可惜他主动联系 村干部承包了一片 100 多亩的荒山过对邵武气候条件和对这片荒山土地结 构的研究 老俞 2008 年在上面先后种了 50 亩的杉木和 30 余亩的杨梅树老俞在 2010 年的时候从电视中发现种油茶是 个很不错的创业项目 恰好承包的那片 山地还有十余亩的空地 他便去买油茶 树苗 但当时跑了许多地方找了很多人 都没有买到后来经过多方打听知道林 业局帮助农民们培育出了一批油茶树 他兴冲冲地跑到了城里 2 元一株的 油茶树苗一口气买了 1000 创业的路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 俞在创业初期同样经历了许多的失败 遇到许多的困难 第一次没有养蜂经验 老俞就犯了个大错 为了更快地能养上 蜜蜂 他把有油漆味的蜂箱放到了蜂场 结果导致蜜蜂不肯回巢 大部分都跑了 加上没有管理好 技术不全面 有的蜜蜂 又得了疾病 这一年老俞投资了近万元 的养蜂产业 却是 颗粒无收 ”。 老俞没有放弃 他不信自己养不好 赚不到钱 他听人家说在邵武市水北 镇的四都村有个人蜜蜂养得很好 经常 在城里卖蜂蜜 老俞花了好几天的时间 在城里逛 走遍大街小巷 终于找到了那 个养蜂人 他说明来意 虚心求教 说了 自己养蜂失败情况 寻求解决问题的关 键和成功之道 老俞还买了许多养蜂的 书籍 晚上休息的时候就要看一会儿 很多遇到的问题都是他在书上找到了答 有了丰富的养蜂知识 老俞在 2013 年又投入了 50000 买了 70 箱中华土 他决定重新来过 这一次他成功了 老俞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养蜂 在今年 就收回成本 20000 多元 明年他的 70 蜜蜂将会分窝变成 150 这不仅能收 回自己的养蜂投资还能有盈利目前知 道他有卖蜂蜜的人还不多这些蜂蜜都是 放在他的食杂店和儿子城里的家中只卖 给同村的人或者口耳相传的朋友老俞 笑着说 :“我的蜂蜜品质好 浓度高 知道 的人越来越多我会把蜜蜂控制在 200 左右这样我自己一个人能管理得过来又能收获好的蜂蜜 以我现在的技术来 也算得上是一个职业养蜂人了。” 老俞告诉我们 他种的那片杉木前 后要 20 多年才能开伐 他准备把那片 树林留给他的子孙后代 钱永远是赚不完的 不要给自己 制定目标 多久要赚多少钱 这样你会 把自己框住 生活中不是只有钱 生活 中有各种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 付出就 会有收获 勤劳一定能致富 我相信我 一定会有收获的 。” 老俞坚定地说 俞挺剑检查蜂箱 资料图片 广

Transcript of 沉下心来做实事 叶木 -...

MINBEI DAILY2015.7.6 星期一

08 责任校对:叶子莲

电话: 8827770

责任编辑:邱游惠专刊部主办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人物报道RENWUBAODAO

沉沉下下心心来来做做实实事事——————记光泽县卫生系统下派西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辉

□王建成 文 / 摄

今年 46 岁的王国辉,是闽北光泽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心副主任。 2012 年 6 月,他被县委组织部选派,作为卫生系统下派人员到司前乡西口村担任党支部书

记。 今年 6 月底,王国辉履职结束那天,村民们一直送他到路口,回想三年下派生活,王国辉历历在目。

西口村,距离县城 150 多里,路远偏僻,是全县边远的困难村之一。 当时组织部领导告诉他说:“因为这村偏远困难,所以派你去,希望你能不负组织的重托,把村里的工作搞好! ”

当时听了,他感到有压力。 但作为共产党员,下派到这艰苦的地方也是责无旁贷。 于是他当即表态:“请组织上放心,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团结好全村干部群众,让村里改变面貌! ”

村民事情办实办好

2012 年6 月他第一次来到村里,正值洪水季节。洪水把兰家自然村通往外面的木桥冲毁, 里面还有几十户人家出行中断, 王婆和西口自然村的田地和山林都在那边,过不去生产救灾。特别是有一个老人当时重病要往医院送不过来,家人在对岸急得直跺脚,大声地求救。

他目睹这一切, 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要建一座桥,为村民办好这件事! ”

洪水过后,他和村主任郑安民等马上进行调研,规划,把这件事列入村两委为民办实事的盘子。过去这里一直是简易的木桥,几年就要修一次,水一大就会被冲毁。 建一座水泥桥要几十万元,村财根本无力解决。 他了解到这里有不少移民,于是找到县有关部门,申报这个项目。 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这个项目 30 万元资金的落实。他和村班子协调有关事宜,村民们也自觉投工投劳。 这条长 28 米,宽 3 米的水泥桥在 2014 年 11 月开工,到今年 3 月完工。竣工那天,村民们放鞭炮庆贺。

村民听说来了下派书记,都抱有很大希望。经常找他,向他陈述村里的情况,反映要解决的问题。 他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将村民反映要办的事梳理一下, 进行分析。 根据轻重缓急,着手进行实施。

西口村离城里 77 公里,离乡里 11 公里,路途远村民外出办事不方便。如村民养老保险办证,新农合医疗

报销,户口变更等。他和村两委制定出为村民代办制度,村里干部每次到乡里和县里

都有为村民代办事情。 这三年过来, 为村民代办事情达近百件。

王国辉和村两委这一件

件、一桩桩实事,得到了村民的信任, 许多村民说:“这个下派书记不是来走马观花,

是下来真正为我们村民办实事的! ”

抓好项目促进增收

“村里经济如何发展? 如何保证村财增收,村民增收? ”是他下派以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过去他对西口村的困难是只闻其名, 下来后才发现比预想中更为困难。 全村有 16 个自然村,1200 多人口,山林面积 3 万多亩,耕地 1600 多亩。而村财收入一年只几万元,发村干部的工资都不够。村里除一些竹山外,没有什么经济项目。 村民人均收入不高。 村里硬化只到沿线公路的自然村, 还有好多个自然村没有水泥路,等等。

面对这样的状况,他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开拓思路,寻找经济项目发展的亮点。

重点抓好以毛竹为主导产业的林业生产, 引导农民加强管护,每年做好毛竹生产垦复,三年来全村竹山抚育达 2.8 万亩,施肥 7000 亩,生产毛竹 15.7 万根,在村民增收的同时, 实现毛竹山价村财收入达 27.4 万元。同时抓好优质稻为主的生态农业生产,种植优质稻达上千亩,提高了粮食效益。

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广油茶示范基地 400亩,建立茶叶基地 200 亩。西口村温差大,不适合种烟。2014 年首次在兰洲自然村试种植烟叶 100 多亩,产生了经济效益。并且科技推广种养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养生猪 300 多头、家禽养殖 3000 多只。鼓励村民新种吊瓜子经济作物 14 亩,种植竹荪 20 多亩,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村里还积极做好劳务输出, 动员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全村有近 300 位青壮年长年外出务工,有的致富了,回村投资发展。

由于抓好了这些项目,确保了村财的增收,村财收入年年都有增加。 2014 年村民人均收入增加到 6643元,比增 21%。 2014 年全乡行政村创业竞赛综合目标考评中,西口村荣获“进步奖”。

建美丽乡村促和谐

西口村是闽江富屯溪的溪头,这里山清水秀,森林植被良好,没有任何工业污染。

王国辉下派后,与村两委班子一起,结合申报省级生态村和建设美丽乡村,抓好村中的环境整治。山上加强林子和竹山等管护,每年植树造林,现已新增林地上千亩。 村里投入 4 万元资金建垃圾焚烧炉8 个,购置垃圾桶 60 多个,聘请保洁员等,每天清扫,使村道、农民家中房前屋后整洁干净。

村中没有村民活动场所,村部破旧,王国辉又去筹集资金 15 万元,进行村部维修,建设村民活动场所和10 万元建村中公厕。 还到主管部门争取到卫生所建设项目资金 5 万元,着手完善村卫生所的设施建设,保证村民的医疗需求。

西口村过去是一个综治重点村, 由于有些毛竹资源,村里一些人常常与外面人发生纠纷,打架斗殴,偷砍木竹等,影响了村里的稳定,乡里综治考评排名都是倒数。

王国辉下来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他召开村两委会议,采取班子成员综治责任包干,谁挂点哪个组就负责哪个组的综治工作,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并要求村干部带好头,管住自家人。 并加强法制宣传,针对村里一些重点对象和矛盾,进行排查。 由村干部、对象家人等负责做工作,找出问题的关键,进行具体解决。 过去竹林砍伐破坏严重,一些人偷砍他人毛竹,年年发生多次纠纷。村里通过和乡林业派出所进行村所警民共建,打击处理了多起事件, 教育了许多村民, 使纠纷减少下来。

下派三年,王国辉不是“走读生”,而是一直“沉”在村里。

西口村由于偏远,交通不便。 每天早上的班车是 6点左右,他 5 点多钟就要赶到汽车站坐车,到村里要 9点多钟。每星期他如单位工作时间一样,周一下到村里开例会,周五回来。有时村里有事,节假日还留在村里,是全县下派书记中呆村时间最长的人之一。 在村里搭在农户家中吃饭, 有时工作误过时间就在村部吃快熟面。 家中孩子小,一些事情都是妻子承担,他在乡下没办法兼顾。

下派 3 年,他几乎走遍了村里的自然村和农户。村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不少空巢老人在家。其中的困难户老人、 五保户、70 岁以上高龄老人一直是他关心的重点,经常会上门去看望,每年还进行慰问。 老人生病时,他派人送去看病,叫人照看。 三年中村财共拿出 4 万余元慰问和补助这些困难群体。

为此村民对他充满感激和希望,什么事都愿找他。听说他下派要结束,很多村民都来看他,挽留他。 他到佛庵自然村向村民告辞时,好几位老村民、老党员一直送他到路口。

王国辉,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下派书记,他真情付出赢得了民心,用责任写就了自己的下派履迹,树立了下派书记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百 姓 故 事一 线 身 影

创 业 故 事

叶木青:

﹃相思总比寂寞好﹄

张贵兴文/

“把我每一天寂寞, 把我每一天孤单,一点一滴存入感情银行。拿着厚厚的一叠存折,去兑换我的新娘……她永远是那么年轻漂亮,她永远是那么纯洁善良。 ” 这是建阳作

家叶木青歌词集《相思总比寂寞好》中的《感情银行》的优美词句。

7 月 2 日,叶木青对笔者说:“今年,我的童话书《黑母鸡的处世哲学》与北京宇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有声读物出版;6 月 5 日,《小鸡吉格故事》由北京可以这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完有声发行出版, 并录音剪辑完成上市,到目前已有 2000 多名听众。 ”

今年 44 岁的叶木青,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等。 20 多年来笔耕不辍, 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歌词等文学作品 800 多篇(首),共计 50 多万字;出版了诗集《相思总比寂寞好》、《深山高歌》、童话集《黑母鸡的处世哲学》等,受到名家的关注。他的作品曾获《人民文学》杂志“爱与和平”征文优秀奖、福建省“五个一工程”奖、“闽北改革开放 30 年优秀图书奖”等。 曾获得南平市“中青德艺双馨文艺家”、建阳区“区管优秀人才”等表彰。

苦难中结缘文学

1971 年 12 月, 叶木青出生在建阳区漳墩镇凤凰村的一户农家。周岁那年,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 身体的疼痛,精神的折磨,伴随着他艰难地成长,5 岁时才能勉强直立扶墙学步;10 岁才入学。 初中时就有文章在刊物发表,在校园里他有个“小作家”的绰号。

初中毕业后, 叶木青由于家庭贫寒和自已身体的原因辍学。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更加坚定地走文学创作道路, 诗文陆续不断在《福建日报》、《闽北日报》等报刊发表;他的小说《妻》刊登在浙江省《野草》杂志,收入中残联主编的 《收获感动》一书,他的小小说 《花钱的秘诀 》1994 年在《野草》刊物上发表后获得 “春兰世界华文” 微型小说大 赛 优 秀

奖。1991 年 ,叶

木青谋到一份临

时工作, 工资虽不高, 但生活总算稍微稳定,为充实自己,叶木青便把省吃俭用的钱全用来买书,乡里供销社书店的文史类书都让他搬进了书房。 为了得到 《现代汉语八百词》、《动词用法词典》工具书,他还跟随货车司机到杭州新华书店购买。

寂寞中笔耕不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卡拉 OK 在城乡流行,看到偏僻的小山村竞有两家卡拉 OK,他也想让自己的作品唱进平常百姓的心里,叶木青开始了歌词创作。 他精心创作的一首首歌词先后在《词刊》、《歌曲》、《音乐周报》、《音乐天地》等 40 多家诗词刊物发表,60 多首被全国各地作曲家谱曲后登载、转载、演唱、录音传播。他的作品在参加全国性及各省市不同类型的征歌大赛中屡屡获奖, 受到歌词界同行的一致好评,歌词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歌词》。 近年来,叶木青在繁忙工作之余,依然勤奋创作。 不断有他的新作发表、获奖、出版,或者是他的歌词被音乐家谱曲、传唱等好消息传来。 2005 年,创作小说《独臂余狭》荣获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人民文学》杂志“爱与和平”征文优秀奖; 2006 年 10 多万字的童话集《黑母鸡的处世哲学》入选中国残疾人作家“金苹果”丛书,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后,列入广东省关工委捐赠贫困地区学生图书之一, 并荣获 “闽北改革开放30 年优秀图书”奖。 2010 年,采编的《深山高歌》福建畲族山歌集出版; 2011 年他的童遥《香喷喷的米饭从哪里来》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确定为百首童谣参加网上推荐,还有作词歌曲《人民与公仆》入选《福建省文艺创作 60 年选卷》、散文《露天下的荧屏》入选张海迪作序的《永远的忠诚》一书……

清苦中歌唱生活

如今,尽管电视、网络、报刊都传播、转载叶木青的作品,但经济上的回报却非常有限。叶木青常说自己是苦命的作者,没有稳定的工作和财力支持,写作对他来说不是闲情逸致,而是为了谋工作、求生存,为此写过公文,人物通讯,还有应邀给各地写过县歌、景区歌,及厂歌、校歌。

这些年,他又写起儿童文学,在童话创作上崭露头角。 提起当今儿童文学, 叶木青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市场上发行的童书多是国外译作,甚至模仿或抄袭国外作品,题材不是公主就魔法,这类作品读多了,会造成青少年得软骨症、精神虚脱。 他对笔者坦言:“他的童话要让小朋友回归现实生活, 直面生活的困难和挫折……认识世间真善美”。他在拓展童话题材、加深童话内涵方面,更多关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更加注重人情世故的表达。

也许正是由于作者生在农村, 长在底层, 他笔下的童话趣味盎然、神奇美妙,展现出一幅幅乡情野趣、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童话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强烈吸引力。他先后在《花火》、《中外童话》等 20 多家儿童杂志刊物发表,其中长篇童话《小鸡吉格故事》从 2013 年 4 月起,在由中国关工委教发中心、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主办的《下一代英才》月刊杂志连载,塑造了小鸡吉格勇敢机智、不畏艰难的偶像,成为该刊的品牌,至今已发表了 50多篇。

叶木青告诉记者,今年 4 月,《中国儿歌大系·华东卷(三)》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去年他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歌大系·华东卷〉主编圣野之邀,负责福建区组稿。经过叶木青辛勤努力四处征稿,我省有 19 位作者 38 首儿歌入选大系,作品精彩纷呈,圣野等老师亲笔题辞以资赞许。

俞挺剑:勤劳根本停不下来□徐一帆 / 文 林传仁 / 摄

每天早上大约 6 点钟的时候, 邵武市大竹镇洋坑村头———“老俞食杂店”就会开门做生意。 老板俞挺剑每天 5 点半就会起床,二十多年来天天如此。但这位六旬老人不仅如此, 还把所有的积蓄拿去创业: 养蜜蜂, 种杨梅、 油茶和杉木……6 月 26 日,笔者采访了大竹镇洋坑村这位叫俞挺剑的老人。

1951 年 3 月老俞出生在莆田市的一个小乡村,14 岁的时候, 由于家乡的困难“我在 1995 年开了这个‘老俞食杂店’,开店之前我种过田,打过工,种过桔子,养过鱼,做过各种各种的事,但是都做不长久,收入不稳定。”自从开店以后,由于勤快和待人热情, 他的食杂店生意一直很好,收入也还算稳定和不错。慢慢地老俞也有了自己的一笔积蓄, 但是他觉得不能就光守着这一个小店安逸地生

活下去,他想要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精彩。 于是老俞拿出积蓄,养蜜蜂、种杨梅、种杉木、种油茶……项目不少。 每天店铺开门以后,吃完早饭,他给街坊送一下货,有的时候去他的养蜂场,有的时候上山去照顾他的杨梅树、油茶树。他在外面一待差不多就是一天,除了吃饭,剩下的时间都在忙活。刚开始的时候,老俞经常累得腰酸背痛, 每天一躺到床上就不想爬起来,老伴也常劝他多休息一下,别累坏了身体。但是老俞并没有放弃,他坚持了下来,早出晚归,慢慢地他习惯了这种忙碌辛苦的生活, 一天不干活反而感觉不舒服了。

老俞的创业并不是靠着满腔热血,看到什么就做什么的。 他对自己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经过研究和考察, 看报纸看

新闻, 了解和打听到市场的需求才去实施的。

老俞养蜂, 是他发现这几年市场上对蜂蜜的需求量比较大,经过研究,他觉得养蜂不是一个重体力的活, 比较适合他这个年纪做, 整个养蜂的过程比较轻松。 他相信这种放养在山里的蜜蜂产出的好蜂蜜需求量一定大。 2012 年,老俞开始投资养蜂, 一开始养了 20 箱蜜蜂。看到村子周围有一些荒山, 无人问津无人开发,老俞觉得十分可惜。 他主动联系村干部,承包了一片 100多亩的荒山。 通过对邵武气候条件和对这片荒山土地结

构的研究,老俞 2008 年在上面先后种了50亩的杉木和 30余亩的杨梅树。老俞在2010年的时候, 从电视中发现种油茶是个很不错的创业项目。 恰好承包的那片山地还有十余亩的空地。 他便去买油茶树苗, 但当时跑了许多地方找了很多人都没有买到。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知道林业局帮助农民们培育出了一批油茶树

苗, 他兴冲冲地跑到了城里,2元一株的油茶树苗一口气买了 1000棵。

创业的路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老俞在创业初期同样经历了许多的失败,遇到许多的困难。第一次没有养蜂经验,老俞就犯了个大错, 为了更快地能养上蜜蜂,他把有油漆味的蜂箱放到了蜂场,结果导致蜜蜂不肯回巢,大部分都跑了。加上没有管理好,技术不全面,有的蜜蜂

又得了疾病, 这一年老俞投资了近万元的养蜂产业,却是“颗粒无收”。

老俞没有放弃, 他不信自己养不好蜂,赚不到钱。他听人家说在邵武市水北镇的四都村有个人蜜蜂养得很好, 经常在城里卖蜂蜜, 老俞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在城里逛,走遍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他说明来意,虚心求教,说了自己养蜂失败情况, 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成功之道。 老俞还买了许多养蜂的书籍,晚上休息的时候就要看一会儿,有很多遇到的问题都是他在书上找到了答

案。有了丰富的养蜂知识,老俞在 2013

年又投入了 50000 元,买了 70 箱中华土蜂,他决定重新来过。 这一次他成功了,老俞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养蜂, 在今年就收回成本 20000 多元,明年他的 70 箱蜜蜂将会分窝变成 150箱, 这不仅能收回自己的养蜂投资,还能有盈利。 目前知道他有卖蜂蜜的人还不多,这些蜂蜜都是放在他的食杂店和儿子城里的家中,只卖给同村的人,或者口耳相传的朋友。 老俞笑着说:“我的蜂蜜品质好,浓度高,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我会把蜜蜂控制在 200箱左右, 这样我自己一个人能管理得过来,又能收获好的蜂蜜, 以我现在的技术来看,也算得上是一个职业养蜂人了。 ”

老俞告诉我们, 他种的那片杉木前后要 20 多年才能开伐, 他准备把那片

树林留给他的子孙后代。“钱永远是赚不完的, 不要给自己

制定目标 ,多久要赚多少钱 ,这样你会把自己框住。 生活中不是只有钱,生活中有各种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付出就会有收获 ,勤劳一定能致富 ,我相信我一定会有收获的。 ”老俞坚定地说。

王国辉((左二))在向村民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俞挺剑检查蜂箱 (资料图片)

叶木青在看书 ((资料图片))

““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

闽北日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