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18
+ 淺談台灣農漁村社會的產業現狀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 郭沛軒 2015.09.01

Transcript of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Page 1: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

淺談台灣農漁村社會的產業現狀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郭沛軒

2015.09.01

Page 2: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這場演講的緣起

一個星期前,我在雲林的近海漁村和理事長巧遇。

尋找可靠的食物。

為什麼一個年輕學生會在這裡做研究?

一個對水的好奇心。

Page 3: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研究緣起:水到哪裡去了

2011年的竹北新社缺水事件。

2014年的台中外埔地層陷落。

雲林地層下陷與高鐵的安全問題。

雲林地方農漁民的聲音。

矛盾。

Page 4: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展開研究

那就到一個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方,同時也是大宗農漁生產所在之地,也就是雲林沿海地區,一窺究竟。

四個月的田野調查。

Page 5: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你相信這裡以前都是農田嗎?」

Page 6: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雲林口湖

一直以來都與水息息相關的歷史地理:

-過往為潟湖,後為濁水溪沖積漸成平原。

-在北港淤積後,成為重要的貿易之地,如牛尿港。

-在1845年的一場大水災後驟變。

-1960-80年代的地層下陷。

-1986年發生韋恩颱風。

Page 7: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韋恩颱風

許多土地泡在海水中,無法再農作,許多人的財產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從農田走到池畔的人們。

-離開地方的人們。

-成為工人的人們。

韋恩颱風後,養殖漁業盛,

農業衰退。

Page 8: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

養殖漁業

Page 9: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養殖漁業

漁會管理遠洋漁業,那養殖業呢?

政府一直以來的放任政策,使得養殖漁民必須自力更生。

民國80年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民間)成立,爭取權益與建設。

近年來推廣養殖登記證與生產履歷。

地層下陷帶來的「海水養殖」。

Page 10: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烏金和文蛤

莊先生的故事

-以前養鰻,後來因為颱風,鰻魚都奔向大海,損失慘重。

-後來才開始養烏魚。曾經和太太載了一卡車的烏魚子去台北,結果一整天下來一片都沒賣出去。

-後來參加漁協後,開始思考如何自創品牌。

文蛤的故事

-文蛤技術的掌握與販售,當代東亞地區國家都亟欲發展的項目。

-出口日本、越南

Page 11: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文蛤沙

Page 12: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混養的技術

王先生的故事。

-本來是台北某工地的工頭,因為受傷而回到口湖,順道養起了魚。

-一開始也是虧損連連,但後來幫一位友人賣魚,發現「安全的魚」,即便是貴,也是會有人支持。

-把生態鏈放進魚池。

-「認證不一定可靠,認識才重要」

Page 13: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鰻金

每年11月到2月的鰻苗捕撈,到屏東養殖場的培育。

每年3月至4月間的放苗。

每幾天就要依大小分池,嚴謹的養殖過程,瞄準市場的養殖方式。

前幾個月的孔雀綠事件。

賣到日本。活鰻與蒲燒鰻。

台灣建立的檢驗制度與鰻魚基金會。

Page 14: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分鰻魚

Page 15: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

農業

Page 16: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農業

雲林盛產花生、蒜頭、米。

奇景:農民在灌溉水前要先測鹽度。

很多田有自己的抽水馬達。

農業的守護者:水利會

Page 17: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當代的台灣農漁村

所謂農漁村,社會安定的基礎,人與人建立信任關係後的保障。

這群認真生活的人們

怎麼思考台灣未來的根本發展

人類學式的解答

Page 18: 20150901 台灣人權文化基金會簡報by郭沛軒

+

經驗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