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內戰與搭橋者哲學 ──社會學想像、情緒,與認識論

27
言論內戰與搭橋者哲學 社會學想像、情緒分寸與認識論 曾柏文/ 英國華威大學社會學博士 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天下獨立評論、鳴人堂專欄作家 UDN Debate 籌備召集人 Discursive Civil War and a Bridgemaker’s Philosophy: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Emotional Care and Epistemology

Transcript of 言論內戰與搭橋者哲學 ──社會學想像、情緒,與認識論

言論內戰與搭橋者哲學─ 社會學想像、情緒分寸與認識論

曾柏文/ 英國華威大學社會學博士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天下獨立評論、鳴人堂專欄作家UDN Debate 籌備召集人

Discursive Civil War and a Bridgemaker’s Philosophy: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Emotional Care and Epistemology

言論內戰

第三社會黨與「民主內戰」2007

「目前的台灣社會,正進行著在台灣史上最漫長、範圍最廣的一次戰爭:「民主內戰」。這場內戰雖然沒有立即的人員傷亡,但其造成的惡果卻和真正的戰爭一樣慘重。在這個時候,充滿仇恨與激情的政治語言,掩蓋台灣民主所應帶來的理性與相互尊重;台灣人民也因為這場民主內戰,而得不到任何有意義的政策選擇…」

陣地式言論主導邏輯:分類械鬥、敵我識別攻擊或羞辱對手內群體的爽感共享

溝通的欠缺共同體的碎裂

歷史脈絡 歷史記憶與認同分歧轉型正義的延宕

政治體制 總統制的動盪國會效能低落

社會基礎 民主參與知能公共言說文化公民社會組織

社會歷史脈絡

歷史脈絡

國府來台人民的殖民現代性 vs 前現代軍事政權228與歷史記憶分歧台灣/中國認同中的日本因素

認同政治的張力轉型正義的延宕日治記憶的詮釋中國因素的面對

政治體制

總統制的動盪「贏家通吃」與獨裁傾向執政者經驗不足雙重合法性(dual legitimacy)與府會僵局Juan Linz, 1990 The Perils of Presidentialism, Journal of Democracy, 1(1), 51-69.

2005修憲國會減半審議能量不足、委員會弱化仰賴朝野協商、政黨權力集中不分區代表過低> 低能國會,爭議延宕

民主參與知能

證據檢驗與邏輯價值倫理的思辯力

社會政經的結構式想像

行動

認知

情緒

表達觀點的能力與勇氣傾聽不同立場的意願創造改變的行動力

憤怒與攻擊性的拿捏情緒同理/回饋的能力

道德情緒的維持

公共言說文化

「理盲濫情?」(錢致榕)哀嘆古典傾坨 vs 欣見多元光景話語權普及的代價

「公民好忙」資訊爆炸與注意力希缺> 直覺、標籤式回應

歷史繼受的敵對意識修養觀的顛覆> 酸民與戰文文化

搭橋者認同

“a bridgemaker among versions of narratives”

砝碼或是槓桿?- 專業認同與搭橋者認同

心理諮商/ 人與自己、重要他人,與存在的時空脈絡出版事業/ 文本與閱讀市場國會助理/ 民間與政治機會、分歧的價值利益間選舉幕僚/ 候選人與選區、理念與實踐的機會

公共書寫網站規劃顧問大學兼任教師

公共書寫與搭橋

書寫態度燒灼感:對書寫異化的抗拒長篇幅:網路年代的逆勢選擇

以社會學想像脈絡化分歧觀點賦予局部正當性,與相對可理解性

以心理上的體察,體貼敘事背後的生命安頓文字勾動的種種情緒

以認識論介入,處理「不同知識」間的權力

I 社會學想像

社會學想像

「社會學的想像」Biographies and histories

個人生命困境/ 社會歷史脈絡

畢業低薪:財團化與青年貧窮化親子衝突:世代經驗差異感情困境:液態社會與全球化

詮釋上的安頓批判與解放行動的想像

知識社會學

知識的社會形塑scope-專業知識、概念、記憶敘事、信仰傳說process- 知識的生產、儲存、擴散、近用、競逐foundation - 地緣歷史、政經制度、社會結構

知識 → 人的行動 → 制度環境、權力/資本分配

概念向度

實在/建構

個體/ 結構

人本/ 制度化

能動性/ 決定論

政經/文化

科學/藝術

理性/情緒

量化/質化

現代/後現代

生產/消費

全球/在地

流動/固著

秩序德行/自由人權

菁英專業/普羅民主

效率繁榮/平等生態

…….

公共書寫中的社會學

「見樹又見林」氣爆案:李長榮劣行、警消失責 → 城市系統疊合風險服貿爭議:張慶忠三十秒 → 官民經濟視野分歧、法規制度缺口新加坡搶人才:新國出高薪 → 地緣位置、國家資本、階級社會洪仲丘:人員失職、犯罪 → 軍隊組織文化文林苑:北市府霸道 → 後921都更法令的瑕疵、行政法院判決

對立觀點的「脈絡化」(contextualisation)

局部正當性,與可理解性歷史課綱爭議:族群歷史記憶與認同對比張懸舉旗:兩岸對「政治」理解分歧李國修辭世:臺派與劇場界的分歧詮釋王馬政爭:兩種政治美學對比

II 情緒分寸

情緒向度的拿捏

尊重體貼與同理心詮釋與再現的技藝臺階與餘地

歧見的接納羞辱的let it go

駕馭攻擊性

直言的力度道歉的分寸

細膩

大氣

勇氣

傳統的修養觀

古典意象人的素質:志節人品、知識風骨國家民族強盛的前提正誠修齊治平、內聖外王

黨國體制下的修養觀鞏固中華文化認同文化階序與階級排除「去社會化」的個人成聖事業反衝突的社會控制

修養的顛覆

不禮貌的抗爭顛覆常規→注意力→凸顯訴求保守派反撲與「禮貌」的政治衝突理論 (Coser)

幹!作為族群/階級文化抵抗不禮貌鄉民、鯛民、暴民的符號認同酸民/戰文文化

修養顛覆的價值/代價

掙脫禮教/倫常框架透過衝撞凸顯結構扭曲> 修正歷史社會結構問題

攻擊性蔓延,同理心的壓抑言論內戰與酸民文化> 民主品質受限、共同體碎裂

民主深化的換檔區:修養的重構

儒家的覆辟?

跨信仰體系的修養觀禪修、靈修、瑜伽修行、伊斯蘭修行> 節制生物性的趨力、追求洞見智慧

儒家:仁學vs 禮教仁/ 主體間的同理心禮/ 古代的社會解

從昔日禮教拯救仁學「克己復禮」?

III 認識論

知識視野的斷裂

C.P. Snow「兩種文化」當年英國:人文學的本位主義現在台灣:科學主義的霸氣

學科本位科際整合的誤區與正途制度競爭

學科內分歧傳統例/ 理論實證、質化量化、留學國傳統

學思軌跡與認識論

1993 保送化學1995 轉心理系2002 念社會學

從腳踏實地到一灘泥濘「我是不是上了賊船?」

知識哲學的斷裂與証悟思辯技藝 vs. 科學 (“sociology is a martial art”)社會現象的本質:人與能動性

本體論 ontology認識論 epistemology

理工背景視為主觀、不科學

理工背景認可的合法知識

社會學的致知模式

實證 (positivistic)涂爾幹:以科學方法呈現客觀的「社會事實」例:人口結構、經濟統計、自殺率

詮釋 (interpretive)韋伯:以主體間的同理心,詮釋的主觀的意義感受例:當事者的情感經驗、價值追求、生命敘事

批判 (critical)馬克思:有價值選擇,以批判揭露問題,促成行動例:批判資本剝削勞力

代結語

歷史前進的辯證

由破到立、戰中求和,從切割到縫合

台灣民主的突困

維和/ 搭橋部隊

見樹又見林、看見脈絡的想像力

細膩、大氣、勇氣的修養

多元知識視角的理解尊重

止戰/ 對話之後

歷史記憶斷裂的彌合、相對剝奪感的安頓

政治體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