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带娃这样玩收获满满学习力...

1
育儿经 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B3 编辑/李洁 美编/田瑚 责校/董一凡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小宝贝的心思猜不透?“熊孩子”难养搞不定? 亲子育儿有感想?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们有“组 织”啦!欢迎宝爸宝妈入群讨论,提出育儿困惑,分 享带娃经验。 讲家长课,或者做家长访谈时,总有家长问我:老师,你总说让我多陪伴 孩子,可是我该怎么陪伴孩子呢?做完了作业,不就让他自己玩吗?我们今 天就来聊聊,陪孩子,除了写作业,还可以做点啥? 初夏时节,气候宜人,带着孩子在户外多玩耍,不仅对于孩子的认知、身 体灵活度有助益,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获得更多的学习能力。下 面几种游戏大家可以陪 3 至 12 岁的孩子一起玩。 唠叨会让孩子越来越磨蹭 唠叨导致的第一个坏结果是让孩子产生惰性,形 成依赖心理。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特别磨蹭?比如做作业、刷牙、 赖床、收拾卧室,不管父母怎么催都不着急,很大程度 上就在于父母说得太多。说得越多,孩子就越来越依 赖你的催促,做事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个妈妈曾经留言说:“我们孩子每天玩得不知道 吃饭,不停催他,他就敷衍地‘嗯’‘哦’,磨磨蹭蹭半天 才动筷子,如果不一直叫他,他就不知道自己过来!” 这就是父母唠叨太多的后果之一,你不说几次,他 就不会去做,因为他知道反正有妈妈提醒的,所以更加 不急不慌,更加散漫。 唠叨让孩子自尊心受挫 爱唠叨的本质是一种不尊重人的沟通方式,不断 地叮嘱,不断地提醒的背后,常常伴随着对孩子的不信 任和责怪的成分。 有一年冬天,天很冷,孩子上学要起很早,我每天 早上都会反复叮嘱孩子多加件衣服,有一次,想让孩子 穿那件厚的外套,可是孩子怎么都不肯换上,我气急了 忍不住吼他: “不穿冻死你算了!” 谁知孩子委屈地说: “在你眼里,我连穿多少衣服都 不知道吗!你每天都要说同样的话,我到底是有多蠢!” 孩子的话一下子戳中了我。 很多时候,父母冗长的唠叨背后,是我们根本不信 任孩子,不相信他能做好,所以才会不停地说。 爱唠叨的人,常常自以为我是为你好,我才说这么 多,换作别人,你看我会多说一句吗?但是对于被唠叨 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心理负担,意味着你不信任我,不 尊重我。 唠叨的父母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朋友曾对我说过一件小事: 有一次儿子学校组织春游,孩子奶奶特别担心,这 是第一次儿子离开家人,去很远的地方玩。 孩子出发前,奶奶反反复复地交代注意事项,一开 始孩子还回应几句,但老人啰啰唆唆说了半小时,孩子 终于开始不耐烦: “你烦不烦啊!有完没完!” 朋友看着老人家孤独地站在那里,感叹孩子真的 很不懂事。明明大人说的是对的,也是为他好,他怎么 不领情还觉得生气? 其实,这就是唠叨的另一个坏作用:孩子开始不把 大人的话当回事。失去耐心加上逆反心理,表现出来 的就是对父母的顶撞、不尊重。 试想,一个人在你耳边,无数次重复同一句话,你 也会觉得反感,只会捂住耳朵逃走。 三招儿教你说话“事半功倍” 家长好好说话是一门学问。那么,父母怎样避免 对孩子唠叨呢? 1.用规则代替无用的唠叨 要知道,越是冗长、繁 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你想让孩子按时起床、好好 吃饭、乖乖写作业,任何抱怨、指责、翻旧账都没有用。 不如对孩子说简短、有重点的指令,并且用规则代替无 用的唠叨,孩子才听得进去。 2.坚持原则,说到做到 想要孩子听话,父母要守 住自己的原则,不能因为心疼就妥协。比如你对孩子 说不收拾好玩具,下次没得玩。如果孩子不收拾,下次 就别再给他玩具,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否则孩 子下次还是一样:不管你怎么说,他都不听。 3.给孩子多点信任 做不唠叨的父母,最重要的 一点是,给孩子适当的提醒,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操心。 很多父母之所以爱唠叨,是对孩子担心过多,焦虑过 多,对孩子很不放心。 不妨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学着成长, 等孩子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再适时地提供帮助。 文/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 漫画/在在 儿科医生的八句“心理”话 1.要明白不只你一个人焦虑。高考前每 个人都会焦虑,这是每个人在面临重大事件 时的正常反应。 2.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其中 适度运动非常重要,建议每天运动不少于1个 小时,如果没有“整块儿”的时间,可利用课间 等碎片化时间做“俯卧撑”等快捷的运动。 3.正常交往,多与同学或其他考生沟 通。在和别人沟通的过 程中,可能会了解到大家 都有“焦虑”的感觉,就不 会再为自己的“焦虑”感 到羞愧和紧张,同时还会 从别人身上学会一些应 对焦虑的方法,从而实现 社交性“互助”。 4.父母平静从容胜 过千言万语。父母和孩 子一样都要有一颗平常 心,不要“围着孩子转”, 各自像平常一样“忙自 己”的即可,给孩子营造 一个和谐宽容的家庭氛 围,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 的爱和支持。 5.记住睡眠永远是 人的本能。万一高考前 一天睡不好甚或通宵未眠,也没有关系,说明 你暂时不需要这么多的睡眠,也说明你的大 脑处于更积极的兴奋状态,会确保你考试时 拥有足够的能量。 6.顺应自己的情绪。如果你紧张、害怕、 生气、厌恶或者疑惑,那就坦然接受这些情绪 的存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会增加压力。 7.掌握一项“放松”的技巧。每天练习一 两次,用途:在过度紧张焦虑时快速放松;紧 张的学习间隙休息放松;入睡困难时助眠。 具体做法:①找一个舒适环境,坐或躺在舒适 的位置,闭上眼睛,尽可能让肌肉放松;②用 鼻子深深地慢慢吸气,想象一下吸气的时候 闻着花香,心里默数 3 秒,停留 1 秒,手放在肚 子上,慢慢感受隆起;③微微撅起嘴唇,慢慢 匀速用鼻子和嘴呼气,默数6秒。手放在肚子 上,并在呼气时轻轻按下;④重复 10 到 15 分 钟,直到你再次感到平静。 8.必要时果断向专业人员求助。如果焦 虑过于严重,通过自己的努力难以调整过来, 甚至伴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如头昏、头紧、头皮 发麻、肠胃功能失调、睡眠欠佳和食欲下降 等,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就要第一时间 向专业人员求助,不可拖延。 一首“糊涂”诗 如果把考试看作是战争,那么每个考生 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了,应该相信自己有能 力在关键的时刻“难得糊涂”,成就最大的“清 醒”。归纳上述八条建议的高考心态,凝结成 小诗一首: 两眼无成败, 一颗平常心。 不惜汗如雨, 便是自在人。 总之,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能做的 就是:尽力而为,顺其自然,积极的心态才能 收获自由的人生。 文/崔永华(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精神心理中心) 假如让孩子投票对父母的反感和不满,那么唠叨肯定榜上有名。曾听一个孩子说: “我妈真的很烦, 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放假我都不想回家了!” 所谓“杯满则溢”,在一件事情上,如果你说得越多,孩子往往做得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心理学上被称作“超限效应”,指的是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 简单来说,想让孩子听你怎么说,就别唠叨。 什么? 父母越唠叨 孩子越差劲 教你三招与娃沟通“事半功倍” 备战高考 八句话助你打赢“心理战” 心理建构: 一些想象力的游戏具有自我确 认的效果,孩子们心理层面对自我的认知和理 解,会在想象的过程中呈现出来。同样的,他们 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与需求,也会在想象中呈现 出来。 学习能力: 我非常喜欢用这种游戏来和孩 子对话,引导他们自由联想,并且发动想象力, 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说清楚。不仅促使想象力的 发展,还对于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 具体操作: 带着孩子出游,看到一些自然中 的美好事物,比如美丽的花朵。可以引导孩子 想象自己就是那丛花儿,想一想自己的花朵大 不大?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样的香味?枝条 和根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这丛花生长在哪里? 身边都有什么样的植物和动物?都是谁在照顾 自己?等等问题。 心理建构: 水、沙子和泥巴、彩色颜料等艺 术类的材质,让孩子玩起来,具有疗愈心理创伤 的作用。我们经常在儿童的心理治疗中看到艺 术治疗(比如画画、比如沙盘游戏、比如曼陀罗 绘画等)有帮助孩子重构自己经历过的创伤情 境、呈现现实、接受并且解决痛苦的感觉、发展 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个连续性的作用。 学习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运用画笔进行涂 抹或用泥巴塑造,并不代表什么艺术,只是在呈 现他们自己内在的情绪情感而已。这种呈现方 式带来了应用事物的信心,对于孩子的动手操 作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支持。 具体操作: 我们可以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 引导孩子就他所塑造出来的物品进行描述,表 达他们的情绪状态,在这些只言片语中交流,引 导孩子自由表达他们内在的感受。 心理建构: 规则感的形成,不仅包括孩子对 自己言行的觉察和约束,还包括孩子对别人行 为形成负面情绪时的处理。所以我们不仅需要 引导孩子思考自己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还要思 考假如自己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别人遵守规 则会怎么样?别人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以及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现象? 学习能力: 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和情商水 平,会随着这种游戏的开展而丰富起来,孩子会 获得在校园内与同学相处的经验。 具体操作: 孩子们的竞赛,比如分小组吹乒 乓球、两人三足、踢足球等。在游戏中他们能够 体验合作、竞争的关系,体验和平竞争的感受和 恶意竞争的感受。在适当情境中做角色扮演活 动,把说教分解成不同角色的参与,有助于孩子 产生游戏的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可 以利用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去讨论,给孩子更多 样化的游戏方式。 心理建构: 在游戏中,孩子们通常会 创造出一个和自己的经历相像的场景出 来,同时对于游戏中的人物,他们也会认 定其中一个是具有和自己相同感觉的。 这种方式会赋予游戏中的布娃娃或者某 个塑造的人物角色鲜活的感受,是引导 孩子呈现冲突、面对冲突、解决问题的积 极方法。 学习能力: 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呈 现,是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凝练和感悟, 他们赋予角色的心理动态和言行表 现,是复制了自己的生活经验的结 果。所以这个行为也是对他们大脑中 具象的一种再次呈现,给到孩子更丰 富的多样化的体验和感受,丰富他们 内在的感官和神经系统,有助于发展 他们的表达能力。 具体操作: 利用游玩场所的条件,和 孩子一起讲故事,用自己的感受去贴近 孩子的感受。关注其中的冲突部分,观 察孩子自己对于冲突有哪些方法,帮助 他用更多方法去解决这个冲突。 发展想象力的游戏 发展自我呈现能力的游戏 发展规则意识的团体游戏 发展表达冲突的过家家游戏 以上,看起来比较理论化的 4类游戏,事实上在操作过程中 非常有趣。需要家长用平和的 心态与孩子相处,带孩子一起体 验这些游戏,增长他们的学习能 力,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当家长有意识地向着科学 带孩子的方向前进的时候,恐辅 症的发作就会越来越少了。相 信不只是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才 需要关注孩子。正相反,把学习 还给孩子只提供帮助,关注孩子 的情绪感受、内在应对能力才是 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文/王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考生们正如临大敌、埋头苦读,父母和老师还要想 尽办法给考生们“减压、减负”,但“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此时这样的话对于 莘莘学子而言,怎么说都是苍白的。 高考的考场如战场,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二者相比较,心理因素 更是决定最后结局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是什么?心态!心态是一个杠杆,好的 心态一方面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加速提升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应试策 略,让考生在高考中能够更好地展示出自己真实的实力,甚至超常发挥。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医生,深知在高考迫近的时刻,无论再怎么剖析压力的来源 或焦虑的成因都已经毫无意义。结合自己多年来为高考前学子减压的经验,从心 理学和实战的角度,此时此刻告诉考生及家长如何自我调整和应对才是最重要的。 漫画/冯印澄 (新华社发)

Transcript of 夏初带娃这样玩收获满满学习力...

Page 1: 夏初带娃这样玩收获满满学习力 B3epaper.ynet.com/images/2019-05/24/B03/bjbqb20190524B03.pdf · 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与需求,也会在想象中呈现 出来。 学习能力:我非常喜欢用这种游戏来和孩

育儿经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B3

编辑/李洁 美编/田瑚 责校/董一凡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小宝贝的心思猜不透?“熊孩子”难养搞不定?亲子育儿有感想?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们有“组织”啦!欢迎宝爸宝妈入群讨论,提出育儿困惑,分享带娃经验。

夏初带娃这样玩

收获满满学习力

讲家长课,或者做家长访谈时,总有家长问我:老师,你总说让我多陪伴孩子,可是我该怎么陪伴孩子呢?做完了作业,不就让他自己玩吗?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陪孩子,除了写作业,还可以做点啥?

初夏时节,气候宜人,带着孩子在户外多玩耍,不仅对于孩子的认知、身体灵活度有助益,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获得更多的学习能力。下面几种游戏大家可以陪3至12岁的孩子一起玩。

唠叨会让孩子越来越磨蹭唠叨导致的第一个坏结果是让孩子产生惰性,形

成依赖心理。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特别磨蹭?比如做作业、刷牙、

赖床、收拾卧室,不管父母怎么催都不着急,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父母说得太多。说得越多,孩子就越来越依赖你的催促,做事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个妈妈曾经留言说:“我们孩子每天玩得不知道吃饭,不停催他,他就敷衍地‘嗯’‘哦’,磨磨蹭蹭半天才动筷子,如果不一直叫他,他就不知道自己过来!”

这就是父母唠叨太多的后果之一,你不说几次,他就不会去做,因为他知道反正有妈妈提醒的,所以更加不急不慌,更加散漫。

唠叨让孩子自尊心受挫爱唠叨的本质是一种不尊重人的沟通方式,不断

地叮嘱,不断地提醒的背后,常常伴随着对孩子的不信任和责怪的成分。

有一年冬天,天很冷,孩子上学要起很早,我每天早上都会反复叮嘱孩子多加件衣服,有一次,想让孩子穿那件厚的外套,可是孩子怎么都不肯换上,我气急了忍不住吼他:“不穿冻死你算了!”

谁知孩子委屈地说:“在你眼里,我连穿多少衣服都不知道吗!你每天都要说同样的话,我到底是有多蠢!”

孩子的话一下子戳中了我。很多时候,父母冗长的唠叨背后,是我们根本不信

任孩子,不相信他能做好,所以才会不停地说。爱唠叨的人,常常自以为我是为你好,我才说这么

多,换作别人,你看我会多说一句吗?但是对于被唠叨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心理负担,意味着你不信任我,不尊重我。

唠叨的父母得不到孩子的尊重朋友曾对我说过一件小事:有一次儿子学校组织春游,孩子奶奶特别担心,这

是第一次儿子离开家人,去很远的地方玩。孩子出发前,奶奶反反复复地交代注意事项,一开

始孩子还回应几句,但老人啰啰唆唆说了半小时,孩子

终于开始不耐烦:“你烦不烦啊!有完没完!”朋友看着老人家孤独地站在那里,感叹孩子真的

很不懂事。明明大人说的是对的,也是为他好,他怎么不领情还觉得生气?

其实,这就是唠叨的另一个坏作用:孩子开始不把大人的话当回事。失去耐心加上逆反心理,表现出来的就是对父母的顶撞、不尊重。

试想,一个人在你耳边,无数次重复同一句话,你也会觉得反感,只会捂住耳朵逃走。

三招儿教你说话“事半功倍”家长好好说话是一门学问。那么,父母怎样避免

对孩子唠叨呢?1.用规则代替无用的唠叨 要知道,越是冗长、繁

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你想让孩子按时起床、好好吃饭、乖乖写作业,任何抱怨、指责、翻旧账都没有用。不如对孩子说简短、有重点的指令,并且用规则代替无用的唠叨,孩子才听得进去。

2.坚持原则,说到做到 想要孩子听话,父母要守住自己的原则,不能因为心疼就妥协。比如你对孩子说不收拾好玩具,下次没得玩。如果孩子不收拾,下次就别再给他玩具,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否则孩子下次还是一样:不管你怎么说,他都不听。

3.给孩子多点信任 做不唠叨的父母,最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适当的提醒,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操心。很多父母之所以爱唠叨,是对孩子担心过多,焦虑过多,对孩子很不放心。

不妨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学着成长,等孩子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再适时地提供帮助。

文/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 漫画/在在

儿科医生的八句“心理”话1.要明白不只你一个人焦虑。高考前每

个人都会焦虑,这是每个人在面临重大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2.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其中适度运动非常重要,建议每天运动不少于1个小时,如果没有“整块儿”的时间,可利用课间等碎片化时间做“俯卧撑”等快捷的运动。

3.正常交往,多与同学或其他考生沟通。在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可能会了解到大家都有“焦虑”的感觉,就不会再为自己的“焦虑”感到羞愧和紧张,同时还会从别人身上学会一些应对焦虑的方法,从而实现社交性“互助”。

4.父母平静从容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和孩子一样都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围着孩子转”,各自像平常一样“忙自己”的即可,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容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5.记住睡眠永远是人的本能。万一高考前一天睡不好甚或通宵未眠,也没有关系,说明你暂时不需要这么多的睡眠,也说明你的大脑处于更积极的兴奋状态,会确保你考试时拥有足够的能量。

6.顺应自己的情绪。如果你紧张、害怕、生气、厌恶或者疑惑,那就坦然接受这些情绪的存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会增加压力。

7.掌握一项“放松”的技巧。每天练习一两次,用途:在过度紧张焦虑时快速放松;紧张的学习间隙休息放松;入睡困难时助眠。具体做法:①找一个舒适环境,坐或躺在舒适的位置,闭上眼睛,尽可能让肌肉放松;②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吸气,想象一下吸气的时候闻着花香,心里默数3秒,停留1秒,手放在肚子上,慢慢感受隆起;③微微撅起嘴唇,慢慢

匀速用鼻子和嘴呼气,默数6秒。手放在肚子上,并在呼气时轻轻按下;④重复10到15分钟,直到你再次感到平静。

8.必要时果断向专业人员求助。如果焦虑过于严重,通过自己的努力难以调整过来,甚至伴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如头昏、头紧、头皮发麻、肠胃功能失调、睡眠欠佳和食欲下降等,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就要第一时间向专业人员求助,不可拖延。

一首“糊涂”诗如果把考试看作是战争,那么每个考生

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了,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关键的时刻“难得糊涂”,成就最大的“清醒”。归纳上述八条建议的高考心态,凝结成小诗一首:

两眼无成败,一颗平常心。不惜汗如雨,便是自在人。总之,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能做的

就是:尽力而为,顺其自然,积极的心态才能收获自由的人生。

文/崔永华(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精神心理中心)

假如让孩子投票对父母的反感和不满,那么唠叨肯定榜上有名。曾听一个孩子说:“我妈真的很烦,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放假我都不想回家了!”

所谓“杯满则溢”,在一件事情上,如果你说得越多,孩子往往做得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被称作“超限效应”,指的是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简单来说,想让孩子听你怎么说,就别唠叨。

什么? 父母越唠叨 孩子越差劲

教你三招与娃沟通“事半功倍”

备战高考八句话助你打赢“心理战”

心理建构:一些想象力的游戏具有自我确认的效果,孩子们心理层面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会在想象的过程中呈现出来。同样的,他们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与需求,也会在想象中呈现出来。

学习能力:我非常喜欢用这种游戏来和孩子对话,引导他们自由联想,并且发动想象力,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说清楚。不仅促使想象力的

发展,还对于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具体操作:带着孩子出游,看到一些自然中

的美好事物,比如美丽的花朵。可以引导孩子想象自己就是那丛花儿,想一想自己的花朵大不大?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样的香味?枝条和根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这丛花生长在哪里?身边都有什么样的植物和动物?都是谁在照顾自己?等等问题。

心理建构:水、沙子和泥巴、彩色颜料等艺术类的材质,让孩子玩起来,具有疗愈心理创伤的作用。我们经常在儿童的心理治疗中看到艺术治疗(比如画画、比如沙盘游戏、比如曼陀罗绘画等)有帮助孩子重构自己经历过的创伤情境、呈现现实、接受并且解决痛苦的感觉、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个连续性的作用。

学习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运用画笔进行涂

抹或用泥巴塑造,并不代表什么艺术,只是在呈现他们自己内在的情绪情感而已。这种呈现方式带来了应用事物的信心,对于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支持。

具体操作:我们可以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引导孩子就他所塑造出来的物品进行描述,表达他们的情绪状态,在这些只言片语中交流,引导孩子自由表达他们内在的感受。

心理建构:规则感的形成,不仅包括孩子对自己言行的觉察和约束,还包括孩子对别人行为形成负面情绪时的处理。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引导孩子思考自己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还要思考假如自己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别人遵守规则会怎么样?别人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现象?

学习能力: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和情商水平,会随着这种游戏的开展而丰富起来,孩子会

获得在校园内与同学相处的经验。具体操作:孩子们的竞赛,比如分小组吹乒

乓球、两人三足、踢足球等。在游戏中他们能够体验合作、竞争的关系,体验和平竞争的感受和恶意竞争的感受。在适当情境中做角色扮演活动,把说教分解成不同角色的参与,有助于孩子产生游戏的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去讨论,给孩子更多样化的游戏方式。

心理建构:在游戏中,孩子们通常会创造出一个和自己的经历相像的场景出来,同时对于游戏中的人物,他们也会认定其中一个是具有和自己相同感觉的。这种方式会赋予游戏中的布娃娃或者某个塑造的人物角色鲜活的感受,是引导孩子呈现冲突、面对冲突、解决问题的积极方法。

学习能力: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呈现,是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凝练和感悟,他们赋予角色的心理动态和言行表

现,是复制了自己的生活经验的结果。所以这个行为也是对他们大脑中具象的一种再次呈现,给到孩子更丰富的多样化的体验和感受,丰富他们内在的感官和神经系统,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

具体操作:利用游玩场所的条件,和孩子一起讲故事,用自己的感受去贴近孩子的感受。关注其中的冲突部分,观察孩子自己对于冲突有哪些方法,帮助他用更多方法去解决这个冲突。

发展想象力的游戏

发展自我呈现能力的游戏

发展规则意识的团体游戏

发展表达冲突的过家家游戏

以上,看起来比较理论化的4类游戏,事实上在操作过程中非常有趣。需要家长用平和的心态与孩子相处,带孩子一起体验这些游戏,增长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当家长有意识地向着科学带孩子的方向前进的时候,恐辅症的发作就会越来越少了。相信不只是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关注孩子。正相反,把学习还给孩子只提供帮助,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内在应对能力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文/王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考生们正如临大敌、埋头苦读,父母和老师还要想尽办法给考生们“减压、减负”,但“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此时这样的话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怎么说都是苍白的。

高考的考场如战场,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二者相比较,心理因素更是决定最后结局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是什么?心态!心态是一个杠杆,好的心态一方面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加速提升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应试策略,让考生在高考中能够更好地展示出自己真实的实力,甚至超常发挥。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医生,深知在高考迫近的时刻,无论再怎么剖析压力的来源或焦虑的成因都已经毫无意义。结合自己多年来为高考前学子减压的经验,从心理学和实战的角度,此时此刻告诉考生及家长如何自我调整和应对才是最重要的。

漫画/冯印澄(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