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24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下學期 單元名 稱: 主題一:大自然之美 第一課:夏日晨光 第二課:漫遊植物園 第三課:海 設計者 宜蘭縣公正國小/蔡藍儐 主題導讀 小朋友,擦亮你的眼睛、豎起你的耳朵,仔細瞧瞧並專心聆聽觀察 大自然,看看你發現了哪些奇妙的事正在發生? 想一想夏日晨光、漫遊植物園、海如何交織出大自然的美? 四下之國語文能力發展為篇章段落的理解,本單元將透過篇章_閱讀 理解標題與文章內容的關係、篇章_閱讀_理解段落間的關係與句子_ 閱讀_讀出長句的主要意思,依序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另本單元教學重點非生字,因此在生字部分,採融入內容深究與語 詞辨析的教學活動中,並於三節課後進行聽寫,瞭解學生對字形、 字音的實際表現後,再作為課堂上加強的教學內容。 基本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 1. 四年級_篇章_閱讀(三)_解標題與文章內容的關係 2. 四年級_篇章_閱讀_理解段落 間的關係 3. 四年級_句子_閱讀_讀出長句 的主要意思 1. 能依據課名用幾句話說一說課 文可能的內容。 2. 能用幾句話表達出主題單元中 課名(夏日晨光、漫遊植物園、海)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4. 能夠理解本課四段間的連貫與 銜接的關係 教學策略 學生學習策略 一、 提問: 1. 夏日的早晨有哪一些「有趣」的事 正在發生呢? 2. 你去過植物園嗎?植物園裡有哪 些特別的景色?你和作者看到的 風景會不會相同呢? 3. 海有哪些迷人的風采?作者為什 麼喜歡海?作者如何描述他喜歡 一、 想一想、說一說: 1.夏日的早晨有哪一些「有趣」的事正 在發生呢? 2.你去過植物園嗎?植物園裡有哪些特 別的景色?你和作者看到的風景會不會 相同呢? 3.海有哪些迷人的風采?作者為什麼喜 歡海?作者如何描述他喜歡的海呢?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Transcript of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Page 1: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下學期

單元名

稱: 主題一:大自然之美

第一課:夏日晨光

第二課:漫遊植物園

第三課:海

設計者 宜蘭縣公正國小/蔡藍儐

主題導讀

小朋友,擦亮你的眼睛、豎起你的耳朵,仔細瞧瞧並專心聆聽觀察

大自然,看看你發現了哪些奇妙的事正在發生?

想一想夏日晨光、漫遊植物園、海如何交織出大自然的美?

四下之國語文能力發展為篇章段落的理解,本單元將透過篇章_閱讀

理解標題與文章內容的關係、篇章_閱讀_理解段落間的關係與句子_

閱讀_讀出長句的主要意思,依序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另本單元教學重點非生字,因此在生字部分,採融入內容深究與語

詞辨析的教學活動中,並於三節課後進行聽寫,瞭解學生對字形、

字音的實際表現後,再作為課堂上加強的教學內容。

基本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

1. 四年級_篇章_閱讀(三)_理

解標題與文章內容的關係 2. 四年級_篇章_閱讀_理解段落

間的關係

3. 四年級_句子_閱讀_讀出長句

的主要意思

1. 能依據課名用幾句話說一說課

文可能的內容。

2. 能用幾句話表達出主題單元中

課名(夏日晨光、漫遊植物園、海)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4. 能夠理解本課四段間的連貫與

銜接的關係

教學策略 學生學習策略

一、 提問:

1. 夏日的早晨有哪一些「有趣」的事

正在發生呢?

2. 你去過植物園嗎?植物園裡有哪

些特別的景色?你和作者看到的

風景會不會相同呢?

3. 海有哪些迷人的風采?作者為什

麼喜歡海?作者如何描述他喜歡

一、 想一想、說一說:

1.夏日的早晨有哪一些「有趣」的事正

在發生呢?

2.你去過植物園嗎?植物園裡有哪些特

別的景色?你和作者看到的風景會不會

相同呢? 3.海有哪些迷人的風采?作者為什麼喜

歡海?作者如何描述他喜歡的海呢?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2: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的海呢?

二、 理解段落間的關係: 透過第一課:夏日晨光引導學生依時

間序進行觀察

透過第二課:漫遊植物園引導學生依

地點序進行觀察

透過第三課:海學生依感官進行觀察

三、 理解長句的意思:

1. 依課文內容擬人長句的主要意思

與次要意思的比較與辨識。

2. 依課文內容摹寫長句的主要意思

與次要意思的比較與辨識。

四、 草擬的寫作架構

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結構圖的草擬與分

享,並藉由學生書面和口頭表達的作

業分析,掌握學生文章組織架構的擬

定能力。

二、 寫一寫、說一說:

依三課觀察記錄單填寫,並進行兩兩、

小組與全班分享

三、 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

精讀各課課文,先找出段落,接著說明

作者段落安排的可能理由,並討論段落

的可變動性與補可變動性

四、 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

精讀各段文句,先找出擬人與摹寫的句

子,接著說明句子中的必要與非必要成

分,以掌握主要意思與次要意思。

五、 畫一畫、寫一寫、說一說

分別依照前兩堂課的同學發表與個人經

驗,畫下對應於該課文章的結構圖,並

分享架構設計的原因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3: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下學期

單元名稱: 主題一:大自然之美 課 名 第一課 :夏日晨光

教材來源

教育部國小補救教材

台北市國語實小教師

編寫

教學時間 3節

設計者 宜蘭縣公正國小/蔡藍儐

學生學習分

學生已能理解「段落」與「大意」的意思,但未能掌握段落間的「連

貫」與「銜接」關係

基本學習內

四年級_篇章_閱讀_理解段落間的關係

四年級_句子_閱讀_讀出長句的主要意思

教學目標 1.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能與主要意思

2. 能夠理解本課四段間的連貫與銜接的關係

教材分析

壹、 篇章分析

本課課文主要在描寫夏日從凌晨到早晨的大地景色,透過時間變

化與觀察地點的遞移記錄下大自然景物的姿態與動作,其各段內

容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 1 夏日晨光課文架構

(說明:為課文自然段段落標號)

貳、 句型與修辭分析

本課透過擬人的修辭充分表現出大自然景物的生動活潑的動作

姿態,因此本課將以擬人的寫作作為討論的重點,讓學生透過閱

讀讀出擬人長句的功能與主要句意。

課文句子:

1. 草地上的露珠像一顆顆珍珠,在微微的晨光中閃閃發亮!

露珠像珍珠,在晨光中發亮!

2. 夏蟬輕輕哼出第一首歌曲,宣布夏日演唱會正式開始。

夏蟬哼歌,夏日開始。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4: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3. 荷花為了爭艷,紛紛穿上最美的上衣;向日葵迎風搖曳,展示著

最美的笑容,她想成為甜美的代言人。

荷花、向日葵怒放。

4. 蝴蝶在花園裡練習她的新舞步,白頭翁「秋咕立─秋咕立」的呼

朋引伴,為大家獻唱一曲;青蛙也「嘓嘓嘓」的清清喉嚨,要做

好合音的工作。

蝴蝶跳舞,白頭翁和青蛙唱歌。

參、 語詞分析

本課詞彙豐富多樣,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詞彙能力,因此將透過相

近詞與相反詞的練習,讓學生認識即使是相近的詞語運用在不同

的語境中,會表達出不同程度、感覺。

表 1詞語對照

學生熟悉詞彙 本課詞彙

天亮、天黑 天還朦朦亮、微微的晨光

像 彷彿、似乎

吹過 輕撫

唱 哼

搖擺 搖曳

叫醒 喚醒

新 嶄新

肆、 生字分析

四下之國語文能力發展為篇章段落的理解,因此本課教學重點非生

字,因此在生字部分,採融入內容深究與語詞辨析的教學活動中,並

於三節課後進行聽寫,瞭解學生對字形、字音的實際表現後,再作為

課堂上加強的教學內容,本課生字分析參見表 2:

表 2生字形音義分析

生字

(間架結

構)

(部件識寫)

(引導學生理解本課語境下的詞義)

日+辰 早上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如:「清晨」

相似詞 清早、拂晨、破曉、拂曉、

黎明、凌晨

相反詞 傍晚、深夜、夜闌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5: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酉+星 動詞用法

1.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本課

「喚醒」

2.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

醒」、「清醒」。

3.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

悟」。

形容詞用法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雨+路 顯現

洩漏

玉+朱 蚌殼內所生的圓形物質。如:「珍珠」﹑

泛稱圓形的顆粒。如:「彈珠」﹑「眼珠」

玉+ 形容詞用法

寶貴﹑奇特稀有的。

名詞用法

稀有貴重的寶物。。本課「露珠」、

「珍珠」

美味的食物。

動詞用法

愛惜﹑重視。

副詞用法

妥慎﹑審慎。

門+人 光線明滅不定的樣子

動搖的樣子

可請學生討論,本課「閃閃發亮」與

上述兩解釋哪一項比較吻合

艸+臣+ +皿 名詞用法

深青色。

植物名。

形容詞用法

藍色的。

宀+ 動詞用法

散播、發揚。

發散、疏通。

表達、說明。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6: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艸+何 植物名。睡蓮科蓮屬,多年生草本。

糸+分 多而雜亂的樣子。

接連不斷的樣子。

可請學生討論,本課「紛紛穿上……」

與上述兩解釋哪一項比較吻合

以上資料來自:教育部國語會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

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7: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教學目

教學策略 教學活動 評量

能夠理

解本課

四段間

的連貫

與銜接

的關係

透過學習

單引導學

生觀察紀

錄景、物

的變化與

活動

壹、 準備活動

配合課文內容、連結生活經驗

在上課前幾天,請學生起床後,觀察隨時間變化的天色以

及萬物在早晨的狀態,並完成紀錄表 1.2.

圖 2:記錄表 1

圖 3:記錄表 2

一、老師先說明紀錄表討論重點(5分鐘)

1. 形容天色的語詞是否依時間序而有不同記錄表

2. 注意是否紀錄視覺與聽覺印象

二、學生兩人一組,依老師說明重點討論紀錄資料(5分鐘)

老師於課

前回收觀

察記錄

表,注意

形容天色

的語詞是

否依時間

序有差異

(暗、亮)

老師於課

前回收觀

察記錄

表,注意

是否紀錄

視覺與聽

覺印象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8: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能夠理

解本課

四段間

的連貫

與銜接

的關係

能夠理

解文章

段落中

長句的

透過自身

與同學的

經驗結合

課文,理

解時間順

序是段落

鋪陳的方

透過自身

與同學的

經驗結合

課文,理

解擬人是

形象化文

章的方法

貳、 教學活動

一、早晨天色變化的觀察與表達(20分鐘)

1. 早晨的天色變化請 2-3位同學用說一說早晨的天色變

化,老師將學生說出語詞板書於黑板

2. 請 1-2位同學藉由上述語詞,並用完整的句子(……,

一會兒……),歸納早晨的天色變化的情況

3. 請同學根據紀錄表、討論與同學發表,說一說天色變

化的可能規律

4. 請同學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將「作者紀錄的天色變化

的句子」劃上標示

5. 請 1-2位同學說一說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表示了早晨的

天色變化

6. 請同學依序排列文中關於早晨變化的句子

7. 老師將句子順序打亂,問學生這樣排列可不可以?並

請學生說明理由。

歸納:描寫景物(早晨風光)的文章可以依照時間發展(先

後)的依序鋪陳。

二、天色變化的語詞比較(10分鐘)

1. 請同學再次閱讀以上句子後,找出作者用了哪些語詞

表示了早晨的天色變化

2. 請學生說一說學生語詞與課文語詞的差異

學生熟悉詞彙 本課詞彙

天亮、天黑……

(視學生發表狀況,記錄在黑

板,作為討論用)

天還朦朦亮、微

微的晨光

歸納:雖然是相似的語詞,但是運用起來會讓讀者對於景

色描寫的感覺有著不同程度、美感的差異,因此在語詞的

運用上,可以試著從讀者的角度,讀讀看並想一想還有沒

有更適合的語詞,可以形象化看到的景物。

第一節課結束

三、早晨景物的視聽觀察與表達(30分鐘)

1. 請 2-3位同學說一說早晨的景物的視覺觀察發現,老

師將學生說出內容簡要板書於黑板

2. 請 2-3位同學說一說早晨的景物的聽覺觀察發現,老

師將學生說出內容簡要板書於黑板

3. 請同學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將「作者描寫早晨景物活

能夠依據

紀錄表用

自己的語

言表達早

晨天色的

變化情形

能找出課

文中的相

關句子

能說出文

句排列的

時間原則

能在句子

中找出相

關的語詞

能用自己

的話說出

兩種詞彙

的差異

能依據紀

錄表用自

己的話說

出視覺和

聽覺的觀

察記錄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9: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功能

夠理解

文章段

落中長

句的主

要意思

老師明示

擬人長句

可以藉由

刪掉修飾

語詞掌握

主要句意

動的句子」劃上標示

4. 請 2-3位同學說一說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表示了早晨景

物活動,並說一說上述句子讀起來的感覺(生動活潑)

歸納:作者全篇將景物透過擬人的方式,讓文章讀起來既

生動又活潑,表達出夏日早晨的滿滿活力。

5. 請同學兩兩分組,從同學們剛剛發表中,分別選擇一

組視覺和聽覺的觀察,將景物試著用擬人的方式,說

一說,並記錄下來

6. 發表並討論哪些句子透過擬人的表達,表現出生動活

潑的形象。

歸納:描寫景物的文章可以藉由擬人的表達,表現出生動

活潑的形象。

四、擬人長句的主要意思(10分鐘)

1. 老師示範拿掉修飾語詞,可以掌握擬人長句的主要意

思後,如圖 4:

能讀出並

說出擬人

句子形象

化的特質

能說出修

飾語詞有

哪些?

能說出擬

人長句的

主要意思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0: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能運用

時間順

序鋪陳

段落連

貫與銜

能運用

擬人的

寫作方

法形象

化文章

以課文為

範例,結

合前兩節

學習經

驗,瞭解

學習遷移

狀況,作

為下次相

同文章表

數方式的

學習起點

圖 4 長句中的主要意思學習單

2. 請學生兩兩分組討論其他三個擬人長句的意思

3. 全班發表與討論

第二節課結束

1. 先請 2-3位學生參考文章結構圖,依照時間順序說一

說夏日的早晨在哪些地方?有哪些景物在做什麼事?

(5分鐘)

2. 讓學生兩兩討論後,依照前兩堂課的同學發表與個人

經驗,畫下夏日晨光結構圖(5分鐘)

3. 個別學生依據討論出的夏日晨光結構圖,進行寫作(25

分鐘)

4. 綜合活動

文章分享與討論(5分鐘)

第三節課結束

能參考文

章結構圖

按照課文

發展順序

有條理的

重述課文

能在討論

中結合觀

察和課堂

經驗畫出

文章結構

能一文章

結構圖寫

出一篇夏

日晨光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1: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下學期

單元名稱: 主題一:大自然之美 課 名 第二課 :漫遊植物園

教材來源

教育部國小補救教材

台北市國語實小教師

編寫

教學時間 3節

設計者 宜蘭縣公正國小/蔡藍儐

學生學習分

學生已能理解「段落」與「大意」的意思,但未能掌握段落間的「連

貫」與「銜接」關係

基本學習內

四年級_篇章_閱讀_理解段落間的關係

四年級_句子_閱讀_讀出長句的主要意思

教學目標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能與主要意思

4. 能夠理解本課四段間的連貫與銜接的關係

教材分析

伍、 篇章分析

本課課文主要在描寫午後老師帶全班拜訪植物園所觀察到的景

色,依照參觀的順序紀錄從步道兩旁的棕櫚樹、荷花池畔的荷花

與鳥兒到木棧道茂密的大樹,透過地點的遞移記錄下午後植物園

景物的姿態與動作,其各段內容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 5 漫遊植物園課文架構

(說明:為課文自然段段落標號)

陸、 句型與修辭分析

本課透過擬人的修辭充分表現出植物園景物的生動活潑與同學們

互動的動作姿態,因此本課將以擬人的寫作手法作為討論的重

點,讓學生透過閱讀讀出擬人長句的功能與主要句意。

課文句子摘錄如下:

1. 高聳的棕櫚樹排列在步道兩旁,像是為我們精心搭起的拱門。

棕櫚樹像拱門。

2. 粉紅色的荷花,躲在挺立的荷葉中和我打招呼,像是個害羞的小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2: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姑娘。

荷花和我(作者)打招呼。

3. 樹梢上的鳥兒,不管他人的眼光,自顧自的站在最顯眼的地方梳

理羽毛。

鳥兒梳理羽毛。

4. 「綠巨人」用茂密的綠葉為我們遮蔭,原本明亮的天色瞬間暗了

下來,只剩下細微的光線穿過枝椏,鑽進樹林裡。

「綠巨人」用綠葉為我們遮蔭。

5. 好脾氣的綠巨人讓風撥弄他的頭髮,我立刻聞到一股清新的樹葉

香,這香氣從鼻頭傳到身上每個細胞,讓我整個人頓時煥然一新!

風撥弄綠巨人的頭髮,空氣中有樹葉香。

6. 回去時,門口的棕櫚樹輕輕搖晃著樹葉,像在對我們說:「記得

下次再來喔!」「再見!」「要再來玩喔!」

回去時,棕櫚樹搖晃樹葉,像在對我們道別。

柒、 語詞分析

本課詞彙豐富多樣,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詞彙能力,因此將透過相

近詞的練習,讓學生認識即使是相近的詞語運用在不同的語境

中,會表達出不同程度、感覺,鼓勵學生在口頭與書面的表達中

運用多元豐富的語詞。

表 3詞語對照

學生熟悉詞彙 本課詞彙

走路 搭乘「十一號」公車

高高的 高聳的、高聳入雲

直立的 挺立的

清楚 顯眼

自然 從容自在

很多的 茂密的

馬上 瞬間

一點點 細微

吹 撥弄

捌、 生字分析

四下之國語文能力發展為篇章段落的理解,因此本課教學重點非生

字,因此在生字部分,採融入內容深究與語詞辨析的教學活動中,並

於三節課後進行聽寫,瞭解學生對字形、字音的實際表現後,再作為

課堂上加強的教學內容,本課生字分析參見表 2:

表 4生字形音義分析

生字 形 義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3: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間架結

構)

(部件識寫) (引導學生理解本課語境下的詞義)

+犮 人類頭上的毛。如:「頭髮」﹑「白髮」﹑

「黑髮」﹑

艸+何 植物名。睡蓮科蓮屬,多年生草本。

斤+欠 喜愛而玩賞。

喜愛賞識。

可請學生討論,本課「欣賞」與上述

兩解釋哪一項比較吻合

大。通「鉅」。如:「巨款」﹑「巨人」

屯+頁 立時﹑即刻。如:「他聽到了這消息,

頓時昏倒。」

以上資料來自:教育部國語會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

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4: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教學

目標

教學

策略 教學活動 評量

能夠

理解

本課

四段

間的

連貫

與銜

接的

關係

透過

學習

單引

導學

生觀

察紀

景、物

的活

參、 準備活動

配合課文內容、連結生活經驗

在上課前幾天,請觀察學校或住家附近的公園、植物園並選

定三個景點,並完成紀錄表 1.

圖 6:記錄表 1

一、老師先說明紀錄表討論重點(5分鐘)

3. 包含了不同感官的紀錄

4. 並能夠寫出心裡對於景物的感受

二、學生兩人一組,依老師說明重點討論紀錄資料(5分鐘)

肆、 教學活動

一、景物的觀察與表達(20分鐘)

8. 請 2-3位同學用說一說景物的觀察,老師將學生說出語

詞板書於黑板

9. 請 1-2位同學藉由上述語詞,並用完整的句子(……,

像和/對我……),歸納景物活動的情況

10. 請同學根據自己的紀錄表和隔壁同學互相說一說景物

的活動。

11. 請同學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將「作者紀錄景物的句子」

劃上標示

12. 請 1-2位同學說一說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表示了景物的活

老師於課前回

收觀察記錄

表,注意是否包

含了不同感官

的紀錄,並能夠

寫出心裡對於

景物的感受

能夠依據紀錄

表用自己的語

言依照觀察順

序表達景物的

變化情形

能找出課文中

的相關句子

能說出文句排

列的地點原則

能在句子中找

出相關的語詞

能用自己的話

說出兩種詞彙

的差異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5: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能夠

理解

本課

四段

間的

連貫

與銜

接的

關係

能夠

透過

自身

與同

學的

經驗

結合

文,理

解地

點順

序是

段落

鋪陳

的方

13. 請同學依序排列文中關於景物活動的句子

14. 老師將句子順序打亂,問學生這樣排列可不可以?並請

學生說明理由。

歸納:描寫景物的文章可以依照觀察地點(先後)的依序鋪

陳。

二、景物活動的語詞比較(10分鐘)

3. 請同學再次閱讀以上句子後,找出作者用了哪些語詞表

示了景物的活動

4. 請學生說一說學生語詞與課文語詞的差異(依照學生實

際表達進行調整)

表 5詞語對照

學生熟悉詞彙 本課詞彙

走路 搭乘「十一號」公車

高高的 高聳的、高聳入雲

直立的 挺立的

清楚 顯眼

自然 從容自在

很多的 茂密的

馬上 瞬間

一點點 細微

吹 撥弄

歸納:雖然是相似的語詞,但是運用起來會讓讀者對於景色

描寫的感覺有著不同程度、美感的差異,因此在語詞的運用

上,可以試著從讀者的角度,讀讀看並想一想還有沒有更適

合的語詞,可以形象化看到的景物。

第一節課結束

三、景物的視聽觀察與表達(30分鐘)

7. 請 2-3位同學說一說景物的視覺觀察發現,老師將學生

說出內容簡要板書於黑板

8. 請 2-3位同學說一說景物的聽覺觀察發現,老師將學生

說出內容簡要板書於黑板

9. 請同學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將「作者描寫景物活動的句

子」劃上標示

10. 請 2-3位同學說一說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表示了景物活

動,並說一說上述句子讀起來的感覺(生動活潑)

歸納:作者全篇將景物透過擬人的方式,讓文章讀起來既生

動又活潑,表達出植物園的生意盎然。

能依據紀錄表

用自己的話說

出視覺和聽覺

的觀察記錄

能讀出並說出

擬人句子形象

化的特質

能說出修飾語

詞有哪些?

能說出擬人長

句的主要意思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6: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理解

文章

段落

中長

句的

功能

夠理

解文

章段

落中

長句

的主

要意

透過

自身

與同

學的

經驗

結合

文,理

解擬

人是

形象

化文

章的

方法

老師

明示

擬人

長句

可以

藉由

刪掉

修飾

語詞

掌握

主要

句意

11. 請同學兩兩分組,從同學們剛剛發表中,分別選擇一組

視覺和聽覺的觀察,將景物試著用擬人的方式,說一

說,並記錄下來

12. 發表並討論哪些句子透過擬人的表達,表現出生動活潑

的形象。

歸納:描寫景物的文章可以藉由擬人的表達,表現出生動活

潑的形象。

四、擬人長句的主要意思(10分鐘)

4. 老師示範拿掉修飾語詞,可以掌握擬人長句的主要意思

後,如圖 4:

能參考文章結

構圖按照課文

發展順序有條

理的重述課文

能在討論中結

合觀察和課堂

經驗畫出文章

結構圖寫出一

篇漫遊

( )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7: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能運

用地

點順

序鋪

陳段

落連

貫與

銜接

能運

用擬

人的

寫作

方法

形象

化文

以課

文為

例,結

合前

兩節

學習

驗,瞭

解學

習遷

移狀

況,作

為下

次相

同文

章表

述方

式的

學習

起點

圖 7 長句中的主要意思學習單

5. 請學生兩兩分組討論其他三個擬人長句的意思

6. 全班發表與討論

第二節課結束

5. 先請 2-3位學生參考文章結構圖,依照時間順序說一說

夏日的早晨在哪些地方?有哪些景物在做什麼事?(5

分鐘)

6. 讓學生兩兩討論後,依照前兩堂課的同學發表與個人經

驗,畫下漫遊( )結構圖(5分鐘)

7. 個別學生依據討論出的漫遊( )結構圖,進

行寫作(25分鐘)

三、綜合活動

文章分享與討論(5分鐘)

第三節課結束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8: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下學期

單元名稱: 主題一:大自然之美 課 名 第三課 :海

教材來源

教育部國小補救教材

台北市國語實小教師

編寫

教學時間 3節

設計者 宜蘭縣公正國小/蔡藍儐

學生學習分

學生已能理解「段落」與「大意」的意思,但未能掌握段落間的「連

貫」與「銜接」關係

基本學習內

四年級_篇章_閱讀_理解段落間的關係

四年級_句子_閱讀_讀出長句的主要意思

教學目標 5.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能與主要意思

6. 能夠理解本課四段間的連貫與銜接的關係

教材分析

玖、 篇章分析

本課課文主要在透過作者喜歡海,首先對於海所形成「蔚藍、遼

闊」的視覺感受進行描寫,接著從海的聲音寫下聽覺的感受,最

後總結海的魅力,其各段內容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 8 海課文架構

(說明:為課文自然段段落標號)

壹拾、 句型與修辭分析

本課透過視覺和聽覺摹寫的修辭,充分表現出海的風貌姿態,因

此本課將以摹寫的句子作為討論的重點,讓學生透過閱讀讀出摹

寫長句的功能與主要句意。

課文句子:

1. 花蓮的海,令人著迷的是她的遼闊,海的盡頭不是對岸,是天!

海和天連成了一色。

海非常遼闊

2. 耀眼的太陽,將他的點點金光灑滿海面,發亮的海水交織著清透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19: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的藍天,任誰都會被這美麗的畫面深深吸引!

海水因為有陽光照耀顯得更蔚藍

3. 大海是一首會不斷重複播放的樂章,起伏的波浪負責伴奏,樂聲

時而響亮時而輕柔,若能再有一陣海風迎面吹拂,所有的煩憂就

會在這一瞬間得到釋放。

大海樂章時而響亮時而輕柔,可以釋放煩憂。

壹拾壹、 語詞分析

本課詞彙豐富多樣,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詞彙能力,因此將透過相近詞

與相反詞的練習,讓學生認識即使是相近的詞語運用在不同的語境

中,會表達出不同程度、感覺。

表 6詞語對照

學生熟悉詞彙 本課詞彙

藍 蔚藍、萬里無雲

寬廣 遼闊、一望無際、無邊無際

喜歡 著迷、吸引

閃亮 耀眼

唱歌 吟唱

吹過 吹拂

美麗 魅力

壹拾貳、 生字分析

四下之國語文能力發展為篇章段落的理解,因此本課教學重點非生

字,因此在生字部分,採融入內容深究與語詞辨析的教學活動中,並

於三節課後進行聽寫,瞭解學生對字形、字音的實際表現後,再作為

課堂上加強的教學內容:

本課生字分析參見表 2:

表 7生字形音義分析

生字

(間架結

構)

(部件識寫)

(引導學生理解本課語境下的詞義)

+心+攴

動詞用法

發愁﹑擔心。

形容詞用法

愁悶不快樂。

名詞用法

煩惱的事。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20: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火+夜 躁悶。

繁雜﹑眾多。

可請學生討論,本課「煩憂」與上述

兩解釋哪一項比較吻合

艸+車+辵 植物名。睡蓮科蓮屬,多年生草本。

地下莖肥大而長,有節,即藕。葉大

而圓,夏日開花,花大,呈淡紅﹑黃

色或白色。花托呈倒圓錐形,即蓮蓬。

分布於熱帶亞洲池沼地。亦稱為「荷」﹑

「芙蕖」。

艸+臣+ +

名詞用法

深青色。

植物名。

形容詞用法

藍色的。

以上資料來自:教育部國語會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

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21: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教學

目標

教學策

略 教學活動 評量

能夠

理解

本課

四段

間的

連貫

與銜

接的

關係

透過學

習單引

導學生

分別從

視覺和

聽覺觀

察紀錄

單一景

色物活

透過自

身與同

學的經

驗結合

課文,

理解感

官觀察

伍、 準備活動

配合課文內容、連結生活經驗

在上課前幾天,引導學生分別從視覺、聽覺和感受觀察紀錄單一景

色物活動,並完成紀錄表 1.

圖 9:記錄表 1

一、老師先說明紀錄表討論重點(5分鐘)

5. 是否紀錄視覺印象與感受

6. 是否紀錄聽覺印象與感受

二、學生兩人一組,依老師說明重點討論紀錄資料(5分鐘)

陸、 教學活動

一、學校景物的視聽觀察與表達(20分鐘)

15. 請 2-3位同學用說一說學校景物,老師將學生說出語詞板書於

黑板

16. 請 1-2位同學藉由上述語詞,並用完整的句子(愛……,也

愛……),歸納學校景物的情況

17. 請同學根據紀錄表、討論與同學發表,說一說學校景物

18. 請同學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將「作者紀錄的海的景色的句子」

劃上標示

19. 請1-2位同學說一說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表示了早晨的天色變化

20. 請同學依序排列文中關於早晨變化的句子

21. 老師將句子順序打亂,問學生這樣排列可不可以?並請學生說

老師於

課前回

收觀察

記錄

表,注

意形容

是否包

含了

視、聽

與感受

的記錄

能夠依

據紀錄

表用自

己的語

言表達

學校景

物情形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22: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能夠

理解

本課

四段

間的

連貫

與銜

接的

關係

是段落

鋪陳的

方法

透過自

身與同

學的經

驗結合

課文,

理解擬

人是形

象化文

章的方

明理由。

歸納:描寫景物的文章可以依照感官觀察發展(先視覺再聽覺後)

的依序鋪陳。

二、形容景物的語詞比較(10分鐘)

5. 請同學再次閱讀以上句子後,找出作者用了哪些語詞表示了海

的景色

6. 請學生說一說學生語詞與課文語詞的差異

表 8詞語對照

學生熟悉詞彙 本課詞彙

藍 蔚藍、萬里無雲

寬廣 遼闊、一望無際、無邊無際

閃亮 耀眼

唱歌 吟唱

吹過 吹拂

美麗 魅力

(視學生發表狀況,記錄在黑板,作為討論用)

歸納:雖然是相似的語詞,但是運用起來會讓讀者對於景色描寫的

感覺有著不同程度、美感的差異,因此在語詞的運用上,可以試著

從讀者的角度,讀讀看並想一想還有沒有更適合的語詞,可以形象

化看到的景物。

第一節課結束

三、海的視、聽觀察與表達(30分鐘)

13. 請 2-3位同學說一說海景物的視覺觀察發現,老師將學生說出

內容簡要板書於黑板

14. 請 2-3位同學說一說海景物的聽覺觀察發現,老師將學生說出

內容簡要板書於黑板

15. 請同學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將「作者描寫海景物活動的句子」

劃上標示

16. 請 2-3位同學說一說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表示了海的景物活動,

並說一說上述句子讀起來的感覺(生動活潑)

歸納:作者全篇將景物透過摹寫的方式,讓文章讀起來既生動又活

潑,表達出海的遼闊蔚藍和生氣。

17. 請同學兩兩分組,從同學們剛剛發表中,分別選擇一組視覺和

聽覺的觀察,將景物試著用摩寫的方式,說一說,並記錄下來

18. 發表並討論哪些句子透過摹寫的表達,表現出生動活潑的形

象。

能找出

課文中

的相關

句子

能說出

文句排

列的時

間原則

能在句

子中找

出相關

的語詞

能用自

己的話

說出兩

種詞彙

的差異

能依據

紀錄表

用自己

的話說

出視覺

和聽覺

的觀察

記錄

能讀出

並說出

摹寫句

子形象

化的特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23: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能夠

理解

文章

段落

中長

句的

功能

夠理

解文

章段

落中

長句

的主

要意

老師明

示擬人

長句可

以藉由

刪掉修

飾語詞

掌握主

要句意

歸納:描寫景物的文章可以藉由摹寫的表達,表現出「身歷其境」

的形象。

四、擬人長句的主要意思(10分鐘)

7. 老師示範拿掉修飾語詞,可以掌握擬人長句的主要意思後,如

圖 4:

圖 10 長句中的主要意思學習單

8. 請學生兩兩分組討論其他二個擬人長句的意思

9. 全班發表與討論

第二節課結束

8. 先請 4-5位學生參考文章結構圖,依照感官觀察重點說一說海

的景物/色?(10分鐘)

因應前兩課的課文結構,本課依學生實際表現提供重述鷹架

能說出

修飾語

詞有哪

些?

能說出

摹寫長

句的主

要意思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

Page 24: 補救教學補充教 國民小學國語文學習領域 【主題導讀】 · 與主題(大自然之美)的聯繫關係。 3. 能夠理解文章段落中長句的功 能與主要意思

能運

用感

官觀

察鋪

陳段

落連

貫與

銜接

能運

用摹

寫的

寫作

方法

形象

化文

以課文

為範

例,結

合前兩

節學習

經驗,

瞭解學

習遷移

狀況,

作為下

次相同

文章表

數方式

的學習

起點

圖 11提供給能夠按段落順序且能抓住段落重點重述的學生

圖 12提供給能夠按段落排序重述的學生

圖 13提供給需要進一步學習段落排序與重點重述的學生

9. 讓學生兩兩討論後,依照前兩堂課的同學發表與個人經驗,畫

下學校景物結構圖(5分鐘)

10. 個別學生依據討論出的學校景物圖,進行寫作(20分鐘)

11. 綜合活動

文章分享與討論(5分鐘)

第三節課結束

能參考

文章結

構圖按

照課文

發展順

序有條

理的重

述課文

能在討

論中結

合觀察

和課堂

經驗畫

出文章

結構圖

能一文

章結構

圖寫出

一篇學

校景物

本教材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