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

1
B B0 03 3 武夷方圆 WUYIFANGYUAN W EEKLY 2013 8 19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朱玲 责任校对 魏光荣 明朝中后期 武夷山引入松萝制茶 使当地茶叶的制作技艺取得了新的 突破 然而炒青绿茶制法无法充分转化 武夷岩茶丰富的内含物质 制出的茶叶 并不理想 明末清初 武夷茶人在求香的基础 上进一步求味 发明了半发酵的乌龙茶 制茶技艺 用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转化茶 叶中的内含物质 使得茶汤清香甘活 龙茶制法既有晒青 凉青 又在绿茶做青 的基础上发明了摇青 既有发酵又对发 酵进行控制使其半发酵 而后炒青又烘 精制环节又用炭火焙制 其制作工艺 繁复讲究 基本上运用了所有茶叶制法 原理精华 对此 茶叶专家陈椽说 :“武夷 岩茶创制技术独一无二 为全世界最先 进的技术 无与伦比 值得中国人民雄视 世界 ”。 清朝前 中期延续了明朝的内河贸 易政策 当时的武夷山既是岩茶的主产 也是福建物产的集散地 茶叶贸易十 分兴盛 工艺的创新发展和凸出的商贸 地位 使武夷茶在清朝进入了一个全新 的发展时期 为文人们参与茶事活动 述茶叶专著提供了相应载体 清代与武夷茶结缘的文人中比较典 型的有周亮工 周亮工 1612 1672 ),字元亮 号株园 河南祥符 今开封 明崇祯 13 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明朝灭亡后周 亮工仕清 从顺治四年 1647 闽为官八年 周亮工著有 闽茶曲 十篇 记叙了 武夷茶的产地 工艺 特色等 其中 闽茶 七写到 :“ 学得新安方锡罐 , 松萝小 款恰相宜 。”说明当时的武夷山已引入了 松萝制茶法 。《闽茶曲 六云 :“雨前虽好 但嫌新 , 火气难除莫近唇 。” 绿茶难陈 跟啤酒不能窖藏一样 诗文虽然没有提 到晒青 摇青 但仍可见武夷山引入松萝 制茶法后 茶叶制作技术又有了新的发 。“ 藏得深红三倍价 , 家家卖弄隔年 。”说明武夷茶做成绿茶也具有耐泡和 耐藏的特点 释超全 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茶僧 俗名阮日锡 厦门同安人 出生明末 好喝茶 从小学茶书 曾作为幕僚参加过 郑成功抗清运动 明朝灭亡后 释超全为 避清兵浪迹天涯 因有一手精湛工夫茶 遍览名山大川 尝尽天下名茶 他在武夷山当和尚大约是 1679 1689 当时 武夷茶已很有名气 超全著述的 武夷茶歌 第一次介绍了乌 龙茶制作工艺 内容涉及武夷茶的历史 产地 制法等 对茶文化贡献极大 功夫 茶的 功夫 二字就起源于此书 事实上 功夫 有两层含义 一是品茶费时 二是 做茶技艺 释超全在 武夷茶歌 里记叙 了产地 气候 制法等诸多内容 可以见 武夷岩茶采用乌龙茶制法后 要考虑 的因素更多 更复杂了 茶叶的制作原理 是相通的 乌龙茶制作技艺超过以往任 何制茶方法 掌握了这门功夫足以做好 任何种类的茶 查慎行 1650 1727 清代诗 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 初名嗣琏 字夏重 号查田 后改名慎行 字悔余 他山 赐号烟波钓徒 晚年居于初白庵 所以又称查初白 查慎行是海宁袁花 属浙江 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特授翰林院编修 入直内廷 查慎行 诗学东坡 放翁 尝注苏诗 著有 武夷采 茶词 四首 武夷采茶词 中有这样一句描述 山中一月闲人少 , 不种沙田种石田 。” 反映出当时武夷茶人为讲究天然真味 不惜成本制作登峰造极品质茶叶 采用了高成本的石座法 盆栽法 这时的 武夷山已开始广泛种植乌龙茶 有了岩 茶的产地区分 甚至有了品种和名丛的 区分 清代还有一位与茶有渊源的文人 就是曾任崇安知县的陆廷灿 陆廷灿出 生于江苏嘉定 因姓陆 自称是陆羽后 所以著作名叫 续茶经 》。 续茶经 的目录与 茶经 完全相 虽名为 ”,实是一部完全独立的著 。《续茶经 是清代最大部的茶书 也是 我国历史上最大部的茶书 有文字十余 文中记录了陆廷灿创作的文学作品 诗歌 杂记以及心得体会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 中说 :“自唐以后阅数百载 产茶 之地 制茶之法 业已历代不同 既烹煮 器具亦古今多异 故陆羽所述 其书虽古 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 廷灿一订补辑 切实用 而征引繁富 袁枚 1716 1797 清代诗人 散文家 美食家 乾隆四年 24 岁的袁枚参加了科举 考试 由于满文成绩不佳 险被考官除 幸好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 这才 避免了名落孙山 乾隆七年 袁枚外调为 任余杭知县 33 岁那年 由于父亲去 做了七年父母官的袁枚对官场意兴 阑珊 兼且家境富裕 于是辞官养母 江宁 南京 购置了传说隋炀帝住过的园 改名 随园 ”,筑室定居 并号称 随园 老人 ”。 袁枚创作了 随园诗话 》、《 随园随 》、《 随园食单 等著作 其中 随园食 是一部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 菜点的著作 记载天下各种美食 70 岁那年 袁枚游览了武夷山 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他对武夷茶 的印象先是 茶味浓苦 有如喝药 ”,因此 向来不喜武夷茶 这可能跟 他寓居江南 习惯品饮求新 求香的绿茶有关 也可能是 茶叶泡法不对 导致口感苦 或是喝到的并非上等武 夷岩茶 然而 乾隆五十一 1786 ),当袁枚作为知 名人士来到武夷山 当地僧 人以好茶相待后 他对武夷 茶的印象完全改变 袁枚在 随园食单 · 茶酒 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道争以茶献 杯小如胡桃 小如香橼 每斟无一两 入口 不忍遽咽 先嗅其香 再试其 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果然 清香扑鼻 舌有余甘 一杯以 再试一二杯 令人释躁平 怡情悦性 始觉龙井虽清 而味薄矣 阳羡虽佳而韵逊 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 之故 故武夷享天下盛名 真乃不忝 可瀹至三次 而其味犹未尽矣 。” 香橼 是书面语 即柚子 。“胡桃 ”, 是国外引进的品种 相比国产水蜜桃来 它的个头很小 用小的紫砂壶和小的 杯子来冲泡试茶 茶已经不是用来解渴 而是用来品味 品茶 娱茶 参茶 悟道 所谓 茗必武夷 壶必孟臣 杯必若琛 继唐宋研膏饼茶点分茶道后 散茶如何 以茶为乐的瀹饮方法 也是今天功夫茶 道的开始 袁枚通过形象比喻 把品饮武 夷岩茶的味道勾勒得惟妙惟肖 同时从 一个美食家的角度 诠释了品饮武夷岩 茶的特有方式 在文中 不忍遽咽 ”、“ 徐徐咀嚼 ”、 清香扑鼻 都是品饮武夷岩茶的方法 时下有人品茶时喜欢啜茶 在过去这是 不雅的 因为通过其他方式也能闻到茶 的香气 而古人则更重矜持 啜一口茶 含在两腮 通过空气在口腔中激荡 这么做固然对 但要注意的是 啜茶时要 屏住呼吸 使气息从鼻腔冒出 才能达到 闻茶香的目的 从袁枚的描述 我们还能看到另一 个品茶技巧 —— 咬茶 就像我们品尝美 食那样 茶汤不可 遽咽 ”, 应当 徐徐咀 嚼而体贴之 ”,同时品茶后的感觉也很重 释躁平矜 怡情悦性 ”。 把烦躁的 心静下来 把骄傲心气 好高骛远的心态 平抑下来 这是品茶对于人的精神享受 同时也是茶道所追求的真实感觉 品茶 最大的功能就是休息 品茶之余 释躁平 怡情悦性 心旷神怡 飘飘欲仙 方能 身轻便欲登天衢 不知天上有茶无 之感慨 袁枚把武夷茶比作玉 把龙井 阳羡 比作水晶 是有深刻用意的 。“始觉龙井 虽清而味薄矣 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写出 了武夷岩茶的独到之处 —— 香清味醇 厚重持久 是别的茶少有的 在古代 象征君子 人们把品格高尚的人比为温 润尔雅的玉 盖因为玉之美表于外形 于其内在质地纯洁 用玉来表现武夷茶 的品质 这符合袁枚的格调 也符合古人 对美好东西赞扬的方式 在文章最末 袁枚写了这样一句话 可以瀹至三次 而其味犹未尽 ”。 事实 好茶跟好人一样 做一天好人谁都可 但要一辈子做好人那就难了 所谓路 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中国人最讲究言 行一致一以贯之 古人对事物的看法 比形式 更注重内容 这跟我们现代人不 我们讲形式甚至讲究到了眼球经济 五光十色 花花绿绿 反正看到是好的就 都是好的 并没有去深究 而古人于理于 道都力求深入浅出 由表及里 富有探究 精神 事实上 这种探究精神是中国人的 文化品质 。“可以瀹至三次 而其味犹未 讲的就是这种品质 有的茶尽管清 但只是一道 二道就没味道了 有的 茶滋味不错 但泡不了几道 水味就出来 在所有茶类中 武夷岩茶的文化积淀 是最深厚的 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精益求精的加工工艺所造就的优异品质 不无关系 武夷岩茶的品种等级是所有 茶类中最复杂的 茶人穷极一生也不敢 说真正玩透它 这是因为武夷山景区方 圆七八十平方公里 六六三十六峰 九十 九岩 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组合在一 加上品种 加工方法 形成了武夷茶 丰富多彩的口感 如果读者有兴趣 不妨 到武夷山各茶厂走走 所有厂的肉桂都 是不一样的 有时甚至千差万别 袁枚对于武夷茶本身就站在一个很 高的文化高度 然后再深入浅出做了这 么一个体会 用独特的敏锐感 审美情 说出武夷岩茶蕴含的深刻道理 这段 话就是到了今天 对于有志于茶道的人 及有兴趣于茶道的人 也是有所感触和 启发的 袁枚认识事物的观点 方法 于道 于物 于事都有深刻的探究精 他的思维方法 追求的精神境界 于想从事武夷茶事 了解武夷茶趣的人 大有裨益 孔子曰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 因此 旧时人们特别重视传 宗接代 生男丁成为整个家族的重大喜事 ,“添丁节 ”、“添丁酒 应运而生 延平 建瓯 顺昌等地均有此习俗 特别是延平区茫荡 镇聪坑村的 添丁节 , 据说起源于明洪武年间 距今已有 600 多年 聪坑村中有两条溪叫双凤溪 两溪间形成了两个平坦的小 取名 双凤坑 ”,又叫双坑 在祖辈心中 有了男丁就能开枝 散叶 繁衍生息 人丁兴旺 因后代子孙人人崇文 人杰地灵 地方言 谐音而易名 聪坑 ”, 并在流水汇聚的地方建 了一座 经庆庵 ”,供奉着繁衍子孙之神 —— 倪岳二圣公王和张 邵五大圣君及五谷真仙 古时聪坑人每年正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连续三天迎菩萨 演本地戏 舞烛桥灯 还要吃豆芽菜 这些活动无不契合着 之意 ,“添丁节 因而作为聪坑人的重大活动延续至今 迎菩 萨时 先燃放神铳三口 锣鼓皇凉伞彩旗开道 村民抬着菩萨 天全村迎一轮回 菩萨过处 家家点香 户户放鞭炮 每晚 舞烛 桥灯与舞龙队在村庄两边对舞 挨家挨户拜年祝贺 家家户户在 门口设香案 摆供品 竞相燃放烟花爆竹恭迎 按当地方言 ,“同音 顾名思义 龙的传人舞烛桥灯含人丁兴旺 父传子 承之意 经庆庵 古戏台演戏三天给菩萨看 请本村方言戏班 来唱戏 聪坑地方戏乃明清时期由江西赣剧传入地方化的戏曲 主要有 翠花缘 》、《芦花河 》、《双蓬会 50 多个剧目 每户添丁 和上年许过愿还愿的人家各出一场戏 正月二十五日是添丁节的重头戏 凌晨一大早 上年所有添 丁的人家 争着到 经庆庵 给菩萨上头炷香 报上新添丁生辰八 字及取名字号 恳请二圣公保佑孩儿平安富贵 供奉至中午菩萨迎回庙中 添丁人家将供品挑回家 供奉祖 祈求祖先保佑婴儿平安无恙 健康成长 这时 全村人都来贺 添丁酒 ”。 “添丁酒 ”、“添丁节 期间 随便走进哪户人家 都会被当作贵宾 受到热情款待 村民以待客多为荣 每户少则 八九桌 多则十几二十桌 最多时达五六十桌 来客越多 说明主 人家人缘越好 来年喜事越多 福气越旺 流水席的主菜是豆芽菜 豆芽是自家发制 一般提前十天左 右将 10 公斤黄豆用井水浸泡发芽 每天用井水浇浸三次 发成 的豆芽形状酷似象形文字 取其发丁 发财 添丁之意 而聪坑 添丁节 以吃豆芽菜为主 其它菜每桌一盘 豆芽菜吃了 可一直增加 直到宾客满意为止 除了 添丁节 添丁酒 各种形式的 添丁 习俗繁多 延平区茫荡镇聪坑村中际自然村 大洋村及其竹坪自然村 大横 镇康石村 夏道镇徐洋村 建瓯市南雅镇房村口爱竹自然村 村等地都有办 添丁酒 的习俗 中际村与大洋村是给路人发 添丁饼 ”;竹坪村则是给大家发 添丁粿”;夏道镇徐洋村每年元 宵夜 , 村里凡上一年有建新房 娶媳妇 生孩子等喜事的家庭 都要扎上两排竹桥灯 游至洋中庙 七斗王 报喜 建瓯东峰 一带 端午节看划龙舟后 会自带一酒杯到新婚的亲朋好友家喝 添丁酒 ”,不喝酒的人不带杯 但上门为客 主人家非要其喝 是便往男女主人身上摸腹搜杯 俗称 摸腹添丁 ”。 顺昌县高洋镇 大扮村下 自然村添丁节大红灯笼上书 接代宗基 四字 迎菩 萨时添丁人家给现场每人分一竹签 每支竹签到添丁人家领一 份米粿两块 每块四小两 即一份半斤米粿称之吃 添丁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 目前 松溪县 已有省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 小角作为松溪县特有的名 榜上有名 而且是唯一的一项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溪县志 记载 松溪的传统美食 —— 小角 至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 小角 原称 削桧 ”,顾名思义 就是将北宋大奸臣 秦桧碎尸万段 削成肉浆包来吃的意思 民间传说宋朝奸臣丞相秦桧 把爱国名将岳飞给谋害掉 百姓都很憎恨他 像杭州油炸贵仁 也是那时产生的 松溪人打 比方说把秦桧剁成肉泥 然后包起来吃 表达了人民群众强烈的 爱憎情感 小角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松溪小角第五代制作技艺传承人 陈庆喜介绍说 小角的主要原料是肥膘肉 白糖和地瓜粉 最早 用蕨粉 山药粉 以后改用地瓜粉 现在进一步改进用的是面粉 先将肉白剁成肉泥 然后将鸭蛋打成蛋液 烙成蛋皮 烙蛋皮比 较讲究 蛋皮厚薄要均匀 不能焦 甚至比春卷皮还要薄 金黄 晶莹剔透 而后在肉白洒上糖和面粉 揉成馅 要十分粘稠而 且还要加点水 因为 如果不加水 白糖不会融化 吃时就会嚼到 糖块 口感不好 蛋皮要切成两半 蛋皮裹得太多层了反而会散 开来 制作好后再包成长条形 然后用工程灶蒸一个半小时就可 以吃了 至于为何取名小角 陈庆喜告诉我们 史书并没有记载 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 有棱有角 干脆就叫 陈庆喜从事餐饮行业 30 多年 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或老百姓 在自家办宴席 才能吃到小角 如今 吃小角已不再是难事 小角 制作的工序也随着大家口味的变化而不断翻新 改进 切成薄 沾上蛋液再煎 感觉口感更酥脆 为了更好地传承它的技艺 陈庆喜向南平市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黄清风 魏农 李立进 饶建华 光泽最古老的廊桥—— 鸾凤乡的油溪村 是光泽建县历史上 保留时间较长的一个古村落 过去叫油 以当地民众榨茶籽油而闻名 一条长 长的溪流从村中穿过 人们沿溪而居 以又名油溪 廊桥就建在溪上 承载着人 们世代向往平安的心愿 所以取名 油溪 承安廊桥 ”。 位于油溪村口的承安廊桥 又称 仙桥 ”、“ 夫妻桥 ”, 自南向北横跨溪水上 桥旁数株古樟合抱数围 虬枝叶茂 一把大伞遮盖在桥上方 古樟树龄至少上 千年 是村里风水的象征 承安廊桥为石墩木梁桥 长约 50 桥体呈月牙状扇形 桥下五墩四孔 , 跨径 3.5 条石砌成墩顶船形状桥墩 每个桥 墩上方叠架纵横 10 层圆木 而托住桥体 桥体为木架结构相连 钉上木板 铺上三 合土 中间是一溜方形石板 两旁镶上鹅 卵石成为桥面 桥面与桥顶高约 4 顶为硬山式 上方如建厝房木架房梁天 四柱九檩 正中间主梁两边旁梁斜低 对称过去 榫头相接 横梁檩条 上铺钢 如长长桥屋一般 一共 18 18 廊屋一样 下面两旁各为一排桥廊椅 王建成 / 人休憩 椅外桥边是一米多高的木制栏 栏杆上有木披 用来遮风挡雨 光泽县志 记载 承安廊桥为明万 历三十二年 1604而建 距今已有 400 年历史 是光泽最古老的廊桥 建筑造型 保留清式建筑风格 每年农历初一 十五 有不少人到桥上的神龛前烧香祭祀 人们 外出路过这里都要祈求平安 值得一提的 是每年农历七月七的 量桥 风俗 这座桥 三桥 中的夫妻桥 又因为是在农历七 月七这天举行 所以有夫妻桥七仙桥之 县内外成千上百人来这里 祈愿夫妻 和睦 爱情美满 一生平安 当地人在桥上 开擂茶会 表演著名的三角戏 茶灯戏 2009 5 月初 央视 走遍中国 栏目组 还专门来拍摄过这座桥 R R 停电 预告 电力服务 热线:95598 因电力设施检修需要 拟对下列线路进行停电 停电配变内各用户做好准 在停电期间 线路随时 可能恢复送电 任何单位和 个人应当遵守 电力法 》、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等法 律法规的规定 不得攀登变 压器架及杆塔 禁止盗窃 破坏电力设施 禁止在电力 设施保护区内从事法律 规所禁止的行为 否则 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若有疑 问请及时咨询 9559818 0530-19 30 线 长后水泥 #3长后 水泥 #419 0530-19 30 上线 夏道镇鸠上村鸠上 小学 尤坑猪场 杨氏兄弟 养鸡场 飞燕针织制衣厂 海平针织19 05 30 -19 30 峰线 水南九 峰游泳场 峰游泳场综合 游泳场住宅楼 九峰湖 滨公寓 九峰山教师公寓 九峰剑州商品房 老人公 福利院 公园管理处等 一带 九越路 市政工程管 理处)、宝福楼商务会所20 05 30-19 30 线 后谷路 后谷矿山 后谷电厂附近后谷尤坑 长富一牧场边等一带向融 塑料加工厂后谷建材机械 修配厂后谷村早本果场晟物资后谷石灰厂等后谷 1 龙茂牧业 )、长富路 168 三田牧业)。 20 05 30-19 30 线 水南上地村 玉地 村月洋玉地等自然村后谷 下峡丘 中盛种鸡场 )、后谷 村下家丘 后谷永顺猪场)、 长富路 168 长富乳品)、 后谷村葛坪 后谷石料厂)、 东坑验峡( 微波)后谷 村上山鑫怡山泉水厂)。 20 05 30-19 30 桥线 夏道镇大桥里坑布 山后村里坑布 里坑布 水池搞水石等自然村22 06 00-19 30 镇线 夏道镇菜园路夏道 夏道峡后山 龙景菜园 龙景桥下 上道街 小学 巷等 夏道镇徐洋 夏道中 夏道卫生院)。 22 06 00-19 30 石线 塔前镇塔前村大本 葫芦山 南街 北街 自然 供电所附近 鑫桥-蔡国 华宏塑业 塔前镇菖上 村下场 上场 菖蒲洋 廖坪 等自然村 菖上村 电信 )、 耀隆化工 硅灰石厂 天高山生态养殖园22 06 00-19 30 源线 迪口镇值源村黄孔 暗头 值源 新村 苦竹 洋自然村 迪口镇下房村梅 江坑 分水 下房 水尾 油坑自然村 22 06 00-19 30 纺线 茫荡镇安丰村茶窠 筠竹村山腰岩仔角 43 龟山 1 号楼安丰啤酒厂宿 舍等一带安丰村安丰路阳山洋舌洋舍山脚);南纺 二区 5 南纺三五区南纺步步高平房店面南纺 大厦 南纺股份 )、环城北路 91 中环制衣)。 23 05 30-19 30 柴线 西芹镇坑布村 中坪 村板本 ( 三明长途 电信线务局 仙田码头 甲村桃圆 来舟康达竹制品 )、坑尾电站23 0530-1930 溪线 迪口镇东洋村26 0530-1930 洋线 迪口镇龙北溪村 旺木竹经营站 三森竹木 叶木婢桔山 龙溪小学 北溪庙26 0530-1930 水线 安丰村小安安丰桥 桥头岭 牛角垅等一带 丰小沟 金月合成革 金月 集团床饰)。 27 0530-1930 三线 洋后镇大演村苦竹 大演 伐木场 下坪洋 大份 小演等自然村 洋后 镇坑门村新田自然村27 0530-1930 碾米 线 官沙田 52 粮食购销林业局等附近碾米厂市政 工程管理处延城污水净化28 0530-1930 洋线 迪口镇下庄村30 0530-1930 山线 北门岭 60 剑津路 8 号干休所二号楼八一路 421423425431433435 卫生局宿舍中国人民银 黄山岭 54-67 单号八一 441 号市政府大院 1 1012 号楼黄山岭 15 北门岭北门岭南山镇集资 北门岭源光亚明宿舍门岭源光亚明宿舍路灯门岭北门岭 41 南平电业局 2013 8 16

Transcript of 舌尖上的“非遗”——...

Page 1: 舌尖上的“非遗”—— 清朝文人与武夷茶mbrb.greatwuyi.com/page/1/2013-08/19/7/201308197_pdf.pdf · 武夷方圆 b03 w wuyifangyuan 2013 年8 月19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朱

BB0033武夷方圆WUYIFANGYUANWEEKLY2013 年 8 月 19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朱 玲 责任校对:魏光荣

清清朝朝文文人人与与武武夷夷茶茶 (上)

明朝中后期, 武夷山引入松萝制茶法, 使当地茶叶的制作技艺取得了新的突破, 然而炒青绿茶制法无法充分转化武夷岩茶丰富的内含物质, 制出的茶叶并不理想。

明末清初, 武夷茶人在求香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味, 发明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制茶技艺, 用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转化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使得茶汤清香甘活。乌龙茶制法既有晒青、凉青,又在绿茶做青的基础上发明了摇青, 既有发酵又对发酵进行控制使其半发酵, 而后炒青又烘干,精制环节又用炭火焙制,其制作工艺繁复讲究, 基本上运用了所有茶叶制法原理精华。对此,茶叶专家陈椽说:“武夷岩茶创制技术独一无二, 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

清朝前、 中期延续了明朝的内河贸易政策, 当时的武夷山既是岩茶的主产区,也是福建物产的集散地,茶叶贸易十分兴盛。 工艺的创新发展和凸出的商贸地位, 使武夷茶在清朝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为文人们参与茶事活动,著述茶叶专著提供了相应载体。

清代与武夷茶结缘的文人中比较典

型的有周亮工。周亮工(1612 年-1672 年),字元亮,

号株园,河南祥符(今开封)人。 明崇祯13 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明朝灭亡后周亮工仕清,从顺治四年(1647 年)起,在闽为官八年。

周亮工著有《闽茶曲》十篇,记叙了武夷茶的产地、工艺、特色等。其中《闽茶曲》 七写到:“学得新安方锡罐 , 松萝小款恰相宜。”说明当时的武夷山已引入了松萝制茶法。 《闽茶曲》六云:“雨前虽好但嫌新, 火气难除莫近唇。 ”绿茶难陈,跟啤酒不能窖藏一样。 诗文虽然没有提到晒青、摇青,但仍可见武夷山引入松萝制茶法后, 茶叶制作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藏得深红三倍价 , 家家卖弄隔年陈。”说明武夷茶做成绿茶也具有耐泡和耐藏的特点。

释超全,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茶僧。俗名阮日锡,厦门同安人,出生明末,爱好喝茶,从小学茶书,曾作为幕僚参加过郑成功抗清运动。明朝灭亡后,释超全为避清兵浪迹天涯, 因有一手精湛工夫茶艺,遍览名山大川,尝尽天下名茶。

他在武夷山当和尚大约是 1679 年到 1689 年。当时,武夷茶已很有名气,释

超全著述的《武夷茶歌》第一次介绍了乌龙茶制作工艺,内容涉及武夷茶的历史、产地、制法等,对茶文化贡献极大。 功夫茶的“功夫”二字就起源于此书。事实上,“功夫”有两层含义,一是品茶费时,二是做茶技艺。 释超全在《武夷茶歌》里记叙了产地、气候、制法等诸多内容,可以见得,武夷岩茶采用乌龙茶制法后,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复杂了。茶叶的制作原理是相通的。 乌龙茶制作技艺超过以往任何制茶方法, 掌握了这门功夫足以做好任何种类的茶。

查慎行(1650 年—1727 年)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查慎行是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著有《武夷采茶词》四首。

《武夷采茶词》 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山中一月闲人少 , 不种沙田种石田。 ”反映出当时武夷茶人为讲究天然真味

道,不惜成本制作登峰造极品质茶叶,已采用了高成本的石座法、盆栽法。这时的武夷山已开始广泛种植乌龙茶, 有了岩茶的产地区分, 甚至有了品种和名丛的区分。

清代还有一位与茶有渊源的文人,就是曾任崇安知县的陆廷灿。 陆廷灿出生于江苏嘉定, 因姓陆, 自称是陆羽后代,所以著作名叫《续茶经》。

《续茶经 》的目录与 《茶经 》完全相同,虽名为“续”,实是一部完全独立的著述。《续茶经》是清代最大部的茶书,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部的茶书, 有文字十余万。文中记录了陆廷灿创作的文学作品、诗歌、杂记以及心得体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自唐以后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订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

袁枚(1716 年-1797 年)清代诗人、散文家、美食家。

乾隆四年,24 岁的袁枚参加了科举考试, 由于满文成绩不佳, 险被考官除名,幸好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这才避免了名落孙山。乾隆七年,袁枚外调为官,任余杭知县。 33 岁那年,由于父亲去世, 做了七年父母官的袁枚对官场意兴阑珊,兼且家境富裕,于是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了传说隋炀帝住过的园子,改名“随园”,筑室定居,并号称“随园老人”。

袁枚创作了 《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 》等著作 ,其中 《随园食单》 是一部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记载天下各种美食。

70 岁那年, 袁枚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先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因此

向来不喜武夷茶。 这可能跟他寓居江南,习惯品饮求新求香的绿茶有关,也可能是茶叶泡法不对,导致口感苦涩,或是喝到的并非上等武夷岩茶。 然而,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当袁枚作为知名人士来到武夷山,当地僧人以好茶相待后,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变。

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 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入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 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矣。 ”

“香橼”是书面语,即柚子。 “胡桃”,是国外引进的品种, 相比国产水蜜桃来说,它的个头很小。用小的紫砂壶和小的杯子来冲泡试茶,茶已经不是用来解渴,而是用来品味。 品茶、娱茶、参茶、悟道,所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是继唐宋研膏饼茶点分茶道后, 散茶如何以茶为乐的瀹饮方法, 也是今天功夫茶道的开始。袁枚通过形象比喻,把品饮武夷岩茶的味道勾勒得惟妙惟肖, 同时从一个美食家的角度, 诠释了品饮武夷岩茶的特有方式。

在文中 “不忍遽咽”、“徐徐咀嚼”、“清香扑鼻” 都是品饮武夷岩茶的方法,时下有人品茶时喜欢啜茶, 在过去这是不雅的, 因为通过其他方式也能闻到茶的香气, 而古人则更重矜持。 啜一口茶汤,含在两腮,通过空气在口腔中激荡,这么做固然对,但要注意的是,啜茶时要屏住呼吸,使气息从鼻腔冒出,才能达到闻茶香的目的。

从袁枚的描述, 我们还能看到另一个品茶技巧———咬茶, 就像我们品尝美食那样,茶汤不可“遽咽”,应当“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同时品茶后的感觉也很重要,要“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把烦躁的心静下来,把骄傲心气、好高骛远的心态平抑下来,这是品茶对于人的精神享受,同时也是茶道所追求的真实感觉。 品茶最大的功能就是休息,品茶之余,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心旷神怡、飘飘欲仙,方能有“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之感慨。

袁枚把武夷茶比作玉,把龙井、阳羡比作水晶,是有深刻用意的。 “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写出了武夷岩茶的独到之处———香清味醇,厚重持久,是别的茶少有的。 在古代,玉象征君子, 人们把品格高尚的人比为温润尔雅的玉,盖因为玉之美表于外形,源

于其内在质地纯洁。 用玉来表现武夷茶的品质,这符合袁枚的格调,也符合古人对美好东西赞扬的方式。

在文章最末, 袁枚写了这样一句话“可以瀹至三次, 而其味犹未尽”。 事实上,好茶跟好人一样,做一天好人谁都可以,但要一辈子做好人那就难了。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中国人最讲究言行一致一以贯之。古人对事物的看法,相比形式,更注重内容。这跟我们现代人不同,我们讲形式甚至讲究到了眼球经济,五光十色、花花绿绿,反正看到是好的就都是好的,并没有去深究。而古人于理于道都力求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富有探究精神。事实上,这种探究精神是中国人的文化品质。 “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讲的就是这种品质。 有的茶尽管清香,但只是一道、二道就没味道了;有的茶滋味不错,但泡不了几道,水味就出来了。在所有茶类中,武夷岩茶的文化积淀是最深厚的,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精益求精的加工工艺所造就的优异品质

不无关系。 武夷岩茶的品种等级是所有茶类中最复杂的, 茶人穷极一生也不敢说真正玩透它。 这是因为武夷山景区方圆七八十平方公里,六六三十六峰,九十九岩, 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组合在一起,加上品种、加工方法,形成了武夷茶丰富多彩的口感。如果读者有兴趣,不妨到武夷山各茶厂走走, 所有厂的肉桂都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千差万别。

袁枚对于武夷茶本身就站在一个很

高的文化高度, 然后再深入浅出做了这么一个体会, 用独特的敏锐感、 审美情趣,说出武夷岩茶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段话就是到了今天, 对于有志于茶道的人及有兴趣于茶道的人, 也是有所感触和启发的。 袁枚认识事物的观点、方法,于茶、于道、于物、于事都有深刻的探究精神,他的思维方法,追求的精神境界,对于想从事武夷茶事、 了解武夷茶趣的人大有裨益。

孔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旧时人们特别重视传宗接代, 生男丁成为整个家族的重大喜事,“添丁节”、“添丁酒”应运而生。延平、建瓯、顺昌等地均有此习俗。特别是延平区茫荡镇聪坑村的 “添丁节”, 据说起源于明洪武年间, 距今已有 600多年。

聪坑村中有两条溪叫双凤溪, 两溪间形成了两个平坦的小坑,取名 “双凤坑”,又叫双坑。 在祖辈心中,有了男丁就能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人丁兴旺。 因后代子孙人人崇文,人杰地灵,本地方言“双”与“聪”谐音而易名“聪坑”,并在流水汇聚的地方建了一座“经庆庵”,供奉着繁衍子孙之神———倪岳二圣公王和张、萧、连、刘、邵五大圣君及五谷真仙。

古时聪坑人每年正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连续三天迎菩萨、演本地戏、舞烛桥灯,还要吃豆芽菜。 这些活动无不契合着“添丁”之意,“添丁节”因而作为聪坑人的重大活动延续至今。 迎菩萨时,先燃放神铳三口,锣鼓皇凉伞彩旗开道。村民抬着菩萨,每天全村迎一轮回,菩萨过处,家家点香,户户放鞭炮。 每晚,舞烛桥灯与舞龙队在村庄两边对舞,挨家挨户拜年祝贺。家家户户在门口设香案、摆供品,竞相燃放烟花爆竹恭迎。按当地方言,“灯”与“丁”同音,顾名思义,龙的传人舞烛桥灯含人丁兴旺、父传子承之意。在“经庆庵”古戏台演戏三天给菩萨看,请本村方言戏班来唱戏,聪坑地方戏乃明清时期由江西赣剧传入地方化的戏曲,主要有《翠花缘》、《芦花河》、《双蓬会》等 50 多个剧目。每户添丁和上年许过愿还愿的人家各出一场戏。

正月二十五日是添丁节的重头戏。凌晨一大早,上年所有添丁的人家,争着到“经庆庵”给菩萨上头炷香,报上新添丁生辰八字及取名字号,恳请二圣公保佑孩儿平安富贵。

供奉至中午菩萨迎回庙中,添丁人家将供品挑回家,供奉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婴儿平安无恙,健康成长。这时,全村人都来贺喜,吃“添丁酒”。 “添丁酒”、“添丁节”期间,随便走进哪户人家,都会被当作贵宾,受到热情款待。 村民以待客多为荣,每户少则八九桌,多则十几二十桌,最多时达五六十桌,来客越多,说明主人家人缘越好,来年喜事越多,福气越旺。

流水席的主菜是豆芽菜,豆芽是自家发制,一般提前十天左右将 10 公斤黄豆用井水浸泡发芽,每天用井水浇浸三次,发成的豆芽形状酷似象形文字“丁”字,取其发丁、发财、添丁之意,因而聪坑“添丁节”以吃豆芽菜为主,其它菜每桌一盘,豆芽菜吃了可一直增加,直到宾客满意为止。

除了“添丁节”和“添丁酒”外,各种形式的“添丁”习俗繁多。延平区茫荡镇聪坑村中际自然村、大洋村及其竹坪自然村,大横镇康石村,夏道镇徐洋村,建瓯市南雅镇房村口爱竹自然村、仁垱村等地都有办“添丁酒”的习俗。 中际村与大洋村是给路人发“添丁饼”;竹坪村则是给大家发“添丁粿”;夏道镇徐洋村每年元宵夜 , 村里凡上一年有建新房、娶媳妇、生孩子等喜事的家庭,都要扎上两排竹桥灯,游至洋中庙,向“七斗王”报喜。 建瓯东峰一带,端午节看划龙舟后,会自带一酒杯到新婚的亲朋好友家喝“添丁酒”,不喝酒的人不带杯,但上门为客,主人家非要其喝,于是便往男女主人身上摸腹搜杯,俗称“摸腹添丁”。顺昌县高洋镇大扮村下觧自然村添丁节大红灯笼上书“接代宗基”四字,迎菩萨时添丁人家给现场每人分一竹签, 每支竹签到添丁人家领一份米粿两块,每块四小两,即一份半斤米粿,称之吃“添丁粿”。

舌舌尖尖上上的的““非非遗遗””——————

松松 溪溪 小小 角角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目前,松溪县

已有省、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 项, 小角作为松溪县特有的名食,榜上有名,而且是唯一的一项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松溪县志》记载,松溪的传统美食———小角,至今已有800 多年历史。 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就是将北宋大奸臣秦桧碎尸万段,削成肉浆包来吃的意思。

民间传说宋朝奸臣丞相秦桧,把爱国名将岳飞给谋害掉,老百姓都很憎恨他,像杭州油炸贵仁,也是那时产生的。 松溪人打比方说把秦桧剁成肉泥,然后包起来吃,表达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憎情感。

小角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松溪小角第五代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庆喜介绍说,小角的主要原料是肥膘肉、白糖和地瓜粉。 最早用蕨粉、山药粉,以后改用地瓜粉,现在进一步改进用的是面粉。先将肉白剁成肉泥,然后将鸭蛋打成蛋液,烙成蛋皮。 烙蛋皮比较讲究,蛋皮厚薄要均匀,不能焦,甚至比春卷皮还要薄,金黄色,晶莹剔透。而后在肉白洒上糖和面粉,揉成馅,要十分粘稠而且还要加点水。因为,如果不加水,白糖不会融化,吃时就会嚼到糖块,口感不好。 蛋皮要切成两半,蛋皮裹得太多层了反而会散开来。制作好后再包成长条形,然后用工程灶蒸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吃了。

至于为何取名小角? 陈庆喜告诉我们,史书并没有记载。 松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有棱有角,干脆就叫“小角”了。

陈庆喜从事餐饮行业 30 多年,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或老百姓在自家办宴席,才能吃到小角。如今,吃小角已不再是难事。小角制作的工序也随着大家口味的变化而不断翻新、 改进。 切成薄片,沾上蛋液再煎,感觉口感更酥脆。为了更好地传承它的技艺,陈庆喜向南平市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黄清风□魏 农 李立进

闽闽北北民民俗俗探探视视闽北民俗探视

□饶建华

光泽最古老的廊桥———

油油溪溪承承安安廊廊桥桥鸾凤乡的油溪村,是光泽建县历史上

保留时间较长的一个古村落。 过去叫油榨,以当地民众榨茶籽油而闻名。 一条长长的溪流从村中穿过, 人们沿溪而居,所以又名油溪。 廊桥就建在溪上,承载着人们世代向往平安的心愿,所以取名“油溪承安廊桥”。

位于油溪村口的承安廊桥,又称“七仙桥”、“夫妻桥”, 自南向北横跨溪水上方。桥旁数株古樟合抱数围,虬枝叶茂,如一把大伞遮盖在桥上方。古樟树龄至少上千年,是村里风水的象征。

承安廊桥为石墩木梁桥,长约 50 米,桥体呈月牙状扇形。 桥下五墩四孔,跨径3.5 米,条石砌成墩顶船形状桥墩。每个桥墩上方叠架纵横 10 层圆木,而托住桥体。桥体为木架结构相连,钉上木板,铺上三合土,中间是一溜方形石板,两旁镶上鹅卵石成为桥面。 桥面与桥顶高约 4 米,廊顶为硬山式, 上方如建厝房木架房梁天篷,四柱九檩,正中间主梁两边旁梁斜低

对称过去。 榫头相接,横梁檩条,上铺钢瓦,如长长桥屋一般。一共 18 节,如 18 间廊屋一样。 下面两旁各为一排桥廊椅,供

□王建成 文/摄

人休憩。 椅外桥边是一米多高的木制栏杆,栏杆上有木披,用来遮风挡雨。

据《光泽县志》记载,承安廊桥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而建,距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是光泽最古老的廊桥,建筑造型保留清式建筑风格。 每年农历初一、十五有不少人到桥上的神龛前烧香祭祀,人们外出路过这里都要祈求平安。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农历七月七的“量桥”风俗,这座桥是“三桥”中的夫妻桥,又因为是在农历七月七这天举行, 所以有夫妻桥七仙桥之说。 县内外成千上百人来这里,祈愿夫妻和睦,爱情美满,一生平安。当地人在桥上开擂茶会, 表演著名的三角戏、 茶灯戏。2009 年 5 月初,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还专门来拍摄过这座桥。

RR○○

别别具具特特色色的的““添添丁丁节节””

((资料图片))

##########################################$%%%%%%%%%%%%%%%%%%%%%%%

&%%%%%%%%%%%%%%%%%%%%%%%%%%%%%%%%%%%%%%%%%%&%%%%%%%%%%%%%%%%%%%%%%%

&

停电预告电力服务

热线:95598因电力设施检修需要,

拟对下列线路进行停电,请停电配变内各用户做好准

备。 在停电期间,线路随时可能恢复送电,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 《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攀登变压器架及杆塔, 禁止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禁止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从事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 否则,将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若有疑问请及时咨询 95598。

18 日 05∶30-19 ∶30 长后Ⅱ线 长后水泥 #3、长后水泥 #4。

19 日 05∶30-19 ∶30 鸠上线 夏道镇鸠上村; 鸠上小学、尤坑猪场、杨氏兄弟养鸡场、 飞燕针织制衣厂、

海平针织。19 日 05 ∶

30 -19 ∶30 九

峰线 水南九

峰游泳场 、九峰游泳场综合

楼、游泳场住宅楼、九峰湖滨公寓、 九峰山教师公寓、九峰剑州商品房、 老人公寓、福利院、公园管理处等一带;九越路(市政工程管理处)、宝福楼商务会所。

20 日 05 ∶30-19 ∶30 长后Ⅱ线 后谷路、 后谷矿山路、后谷电厂附近、后谷尤坑长富一牧场边等一带; 向融塑料加工厂、 后谷建材机械修配厂、后谷村早本果场、长晟物资、后谷石灰厂等;后谷路 1 号(龙茂牧业)、长富路168号(三田牧业)。

20 日 05 ∶30-19 ∶30 长后Ⅱ线 水南上地村; 玉地村月洋、玉地等自然村;后谷下峡丘(中盛种鸡场)、后谷村下家丘 (后谷永顺猪场)、长富路 168号 (长富乳品)、

后谷村葛坪 (后谷石料厂)、东坑验峡(微波Ⅰ、Ⅱ)、后谷村上山(鑫怡山泉水厂)。

20 日 05 ∶30-19 ∶30 大桥线 夏道镇大桥里坑布、山后村里坑布、 里坑布、高水池、搞水石等自然村。

22 日 06 ∶00-19 ∶30 集镇线 夏道镇菜园路、 夏道峡、夏道峡后山、龙景菜园路、龙景桥下、上道街、小学巷等;夏道镇徐洋(夏道中学、夏道卫生院)。

22 日 06 ∶00-19 ∶30 塔石线 塔前镇塔前村大本、葫芦山 、南街 、北街 、自然村;供电所附近、鑫桥-蔡国南、华宏塑业;塔前镇菖上村下场、上场、菖蒲洋、廖坪等自然村;菖上村(电信、移动)、耀隆化工、硅灰石厂、天高山生态养殖园。

22 日 06 ∶00-19 ∶30 值源线 迪口镇值源村黄孔、暗头、值源、新村、苦竹、深洋自然村;迪口镇下房村梅岭、江坑、分水、下房、水尾

厂、油坑自然村22 日 06 ∶00-19 ∶30 安

纺线 茫荡镇安丰村茶窠、筠竹村山腰、 岩仔角 43号、龟山 1号楼、 安丰啤酒厂宿舍等一带;安丰村安丰路(太阳山、洋舌、洋舍山脚);南纺二区 5幢、南纺三、四、五区、南纺步步高平房、店面;南纺大厦(南纺股份)、环城北路91号(中环制衣)。

23 日 05 ∶30-19 ∶30 火

柴线 西芹镇坑布村、 中坪村 ;田垱村板本 (三明长途电信线务局、 仙田码头、浆甲村桃圆(来舟康达竹制品厂)、坑尾电站。

23 日 05∶30-19∶30 下溪线 迪口镇东洋村。

26 日 05∶30-19∶30 红洋线 迪口镇龙北溪村;木旺木竹经营站、 三森竹木、叶木婢桔山、 龙溪小学、龙北溪庙。

26 日 05∶30-19∶30 安水线 安丰村小安、安丰桥、桥头岭、 牛角垅等一带;安

丰小沟(金月合成革、金月集团床饰)。

27 日 05∶30-19∶30 洋三线 洋后镇大演村苦竹

洋、大演、伐木场、下坪洋、大份、小演等自然村;洋后镇坑门村新田自然村。

27日 05∶30-19∶30 碾米线 官沙田 52号、 粮食购销、林业局等附近、碾米厂、市政工程管理处、延城污水净化。

28 日 05∶30-19∶30 红洋线 迪口镇下庄村。

30日 05∶30-19∶30 金山线 北门岭 60号、剑津路8号干休所二号楼;八一路421、423、425、431、433、435号;卫生局宿舍、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岭 54-67单号;八一路 441号市政府大院 1至10、12号楼;黄山岭 15号、北门岭、北门岭南山镇集资楼、北门岭源光亚明宿舍、北门岭源光亚明宿舍路灯、北门岭、北门岭 41号。

南平电业局

2013年 8月 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