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舌尖上的“非遗”—— 清朝文人与武夷茶mbrb.greatwuyi.com/page/1/2013-08/19/7/201308197_pdf.pdf · 武夷方圆 b03 w wuyifangyuan 2013 年8 月19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朱

Transcript
Page 1: 舌尖上的“非遗”—— 清朝文人与武夷茶mbrb.greatwuyi.com/page/1/2013-08/19/7/201308197_pdf.pdf · 武夷方圆 b03 w wuyifangyuan 2013 年8 月19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朱

BB0033武夷方圆WUYIFANGYUANWEEKLY2013 年 8 月 19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朱 玲 责任校对:魏光荣

清清朝朝文文人人与与武武夷夷茶茶 (上)

明朝中后期, 武夷山引入松萝制茶法, 使当地茶叶的制作技艺取得了新的突破, 然而炒青绿茶制法无法充分转化武夷岩茶丰富的内含物质, 制出的茶叶并不理想。

明末清初, 武夷茶人在求香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味, 发明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制茶技艺, 用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转化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使得茶汤清香甘活。乌龙茶制法既有晒青、凉青,又在绿茶做青的基础上发明了摇青, 既有发酵又对发酵进行控制使其半发酵, 而后炒青又烘干,精制环节又用炭火焙制,其制作工艺繁复讲究, 基本上运用了所有茶叶制法原理精华。对此,茶叶专家陈椽说:“武夷岩茶创制技术独一无二, 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

清朝前、 中期延续了明朝的内河贸易政策, 当时的武夷山既是岩茶的主产区,也是福建物产的集散地,茶叶贸易十分兴盛。 工艺的创新发展和凸出的商贸地位, 使武夷茶在清朝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为文人们参与茶事活动,著述茶叶专著提供了相应载体。

清代与武夷茶结缘的文人中比较典

型的有周亮工。周亮工(1612 年-1672 年),字元亮,

号株园,河南祥符(今开封)人。 明崇祯13 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明朝灭亡后周亮工仕清,从顺治四年(1647 年)起,在闽为官八年。

周亮工著有《闽茶曲》十篇,记叙了武夷茶的产地、工艺、特色等。其中《闽茶曲》 七写到:“学得新安方锡罐 , 松萝小款恰相宜。”说明当时的武夷山已引入了松萝制茶法。 《闽茶曲》六云:“雨前虽好但嫌新, 火气难除莫近唇。 ”绿茶难陈,跟啤酒不能窖藏一样。 诗文虽然没有提到晒青、摇青,但仍可见武夷山引入松萝制茶法后, 茶叶制作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藏得深红三倍价 , 家家卖弄隔年陈。”说明武夷茶做成绿茶也具有耐泡和耐藏的特点。

释超全,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茶僧。俗名阮日锡,厦门同安人,出生明末,爱好喝茶,从小学茶书,曾作为幕僚参加过郑成功抗清运动。明朝灭亡后,释超全为避清兵浪迹天涯, 因有一手精湛工夫茶艺,遍览名山大川,尝尽天下名茶。

他在武夷山当和尚大约是 1679 年到 1689 年。当时,武夷茶已很有名气,释

超全著述的《武夷茶歌》第一次介绍了乌龙茶制作工艺,内容涉及武夷茶的历史、产地、制法等,对茶文化贡献极大。 功夫茶的“功夫”二字就起源于此书。事实上,“功夫”有两层含义,一是品茶费时,二是做茶技艺。 释超全在《武夷茶歌》里记叙了产地、气候、制法等诸多内容,可以见得,武夷岩茶采用乌龙茶制法后,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复杂了。茶叶的制作原理是相通的。 乌龙茶制作技艺超过以往任何制茶方法, 掌握了这门功夫足以做好任何种类的茶。

查慎行(1650 年—1727 年)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查慎行是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著有《武夷采茶词》四首。

《武夷采茶词》 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山中一月闲人少 , 不种沙田种石田。 ”反映出当时武夷茶人为讲究天然真味

道,不惜成本制作登峰造极品质茶叶,已采用了高成本的石座法、盆栽法。这时的武夷山已开始广泛种植乌龙茶, 有了岩茶的产地区分, 甚至有了品种和名丛的区分。

清代还有一位与茶有渊源的文人,就是曾任崇安知县的陆廷灿。 陆廷灿出生于江苏嘉定, 因姓陆, 自称是陆羽后代,所以著作名叫《续茶经》。

《续茶经 》的目录与 《茶经 》完全相同,虽名为“续”,实是一部完全独立的著述。《续茶经》是清代最大部的茶书,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部的茶书, 有文字十余万。文中记录了陆廷灿创作的文学作品、诗歌、杂记以及心得体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自唐以后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订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

袁枚(1716 年-1797 年)清代诗人、散文家、美食家。

乾隆四年,24 岁的袁枚参加了科举考试, 由于满文成绩不佳, 险被考官除名,幸好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这才避免了名落孙山。乾隆七年,袁枚外调为官,任余杭知县。 33 岁那年,由于父亲去世, 做了七年父母官的袁枚对官场意兴阑珊,兼且家境富裕,于是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了传说隋炀帝住过的园子,改名“随园”,筑室定居,并号称“随园老人”。

袁枚创作了 《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 》等著作 ,其中 《随园食单》 是一部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记载天下各种美食。

70 岁那年, 袁枚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先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因此

向来不喜武夷茶。 这可能跟他寓居江南,习惯品饮求新求香的绿茶有关,也可能是茶叶泡法不对,导致口感苦涩,或是喝到的并非上等武夷岩茶。 然而,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当袁枚作为知名人士来到武夷山,当地僧人以好茶相待后,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变。

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 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入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 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矣。 ”

“香橼”是书面语,即柚子。 “胡桃”,是国外引进的品种, 相比国产水蜜桃来说,它的个头很小。用小的紫砂壶和小的杯子来冲泡试茶,茶已经不是用来解渴,而是用来品味。 品茶、娱茶、参茶、悟道,所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是继唐宋研膏饼茶点分茶道后, 散茶如何以茶为乐的瀹饮方法, 也是今天功夫茶道的开始。袁枚通过形象比喻,把品饮武夷岩茶的味道勾勒得惟妙惟肖, 同时从一个美食家的角度, 诠释了品饮武夷岩茶的特有方式。

在文中 “不忍遽咽”、“徐徐咀嚼”、“清香扑鼻” 都是品饮武夷岩茶的方法,时下有人品茶时喜欢啜茶, 在过去这是不雅的, 因为通过其他方式也能闻到茶的香气, 而古人则更重矜持。 啜一口茶汤,含在两腮,通过空气在口腔中激荡,这么做固然对,但要注意的是,啜茶时要屏住呼吸,使气息从鼻腔冒出,才能达到闻茶香的目的。

从袁枚的描述, 我们还能看到另一个品茶技巧———咬茶, 就像我们品尝美食那样,茶汤不可“遽咽”,应当“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同时品茶后的感觉也很重要,要“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把烦躁的心静下来,把骄傲心气、好高骛远的心态平抑下来,这是品茶对于人的精神享受,同时也是茶道所追求的真实感觉。 品茶最大的功能就是休息,品茶之余,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心旷神怡、飘飘欲仙,方能有“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之感慨。

袁枚把武夷茶比作玉,把龙井、阳羡比作水晶,是有深刻用意的。 “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写出了武夷岩茶的独到之处———香清味醇,厚重持久,是别的茶少有的。 在古代,玉象征君子, 人们把品格高尚的人比为温润尔雅的玉,盖因为玉之美表于外形,源

于其内在质地纯洁。 用玉来表现武夷茶的品质,这符合袁枚的格调,也符合古人对美好东西赞扬的方式。

在文章最末, 袁枚写了这样一句话“可以瀹至三次, 而其味犹未尽”。 事实上,好茶跟好人一样,做一天好人谁都可以,但要一辈子做好人那就难了。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中国人最讲究言行一致一以贯之。古人对事物的看法,相比形式,更注重内容。这跟我们现代人不同,我们讲形式甚至讲究到了眼球经济,五光十色、花花绿绿,反正看到是好的就都是好的,并没有去深究。而古人于理于道都力求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富有探究精神。事实上,这种探究精神是中国人的文化品质。 “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讲的就是这种品质。 有的茶尽管清香,但只是一道、二道就没味道了;有的茶滋味不错,但泡不了几道,水味就出来了。在所有茶类中,武夷岩茶的文化积淀是最深厚的,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精益求精的加工工艺所造就的优异品质

不无关系。 武夷岩茶的品种等级是所有茶类中最复杂的, 茶人穷极一生也不敢说真正玩透它。 这是因为武夷山景区方圆七八十平方公里,六六三十六峰,九十九岩, 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组合在一起,加上品种、加工方法,形成了武夷茶丰富多彩的口感。如果读者有兴趣,不妨到武夷山各茶厂走走, 所有厂的肉桂都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千差万别。

袁枚对于武夷茶本身就站在一个很

高的文化高度, 然后再深入浅出做了这么一个体会, 用独特的敏锐感、 审美情趣,说出武夷岩茶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段话就是到了今天, 对于有志于茶道的人及有兴趣于茶道的人, 也是有所感触和启发的。 袁枚认识事物的观点、方法,于茶、于道、于物、于事都有深刻的探究精神,他的思维方法,追求的精神境界,对于想从事武夷茶事、 了解武夷茶趣的人大有裨益。

孔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旧时人们特别重视传宗接代, 生男丁成为整个家族的重大喜事,“添丁节”、“添丁酒”应运而生。延平、建瓯、顺昌等地均有此习俗。特别是延平区茫荡镇聪坑村的 “添丁节”, 据说起源于明洪武年间, 距今已有 600多年。

聪坑村中有两条溪叫双凤溪, 两溪间形成了两个平坦的小坑,取名 “双凤坑”,又叫双坑。 在祖辈心中,有了男丁就能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人丁兴旺。 因后代子孙人人崇文,人杰地灵,本地方言“双”与“聪”谐音而易名“聪坑”,并在流水汇聚的地方建了一座“经庆庵”,供奉着繁衍子孙之神———倪岳二圣公王和张、萧、连、刘、邵五大圣君及五谷真仙。

古时聪坑人每年正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连续三天迎菩萨、演本地戏、舞烛桥灯,还要吃豆芽菜。 这些活动无不契合着“添丁”之意,“添丁节”因而作为聪坑人的重大活动延续至今。 迎菩萨时,先燃放神铳三口,锣鼓皇凉伞彩旗开道。村民抬着菩萨,每天全村迎一轮回,菩萨过处,家家点香,户户放鞭炮。 每晚,舞烛桥灯与舞龙队在村庄两边对舞,挨家挨户拜年祝贺。家家户户在门口设香案、摆供品,竞相燃放烟花爆竹恭迎。按当地方言,“灯”与“丁”同音,顾名思义,龙的传人舞烛桥灯含人丁兴旺、父传子承之意。在“经庆庵”古戏台演戏三天给菩萨看,请本村方言戏班来唱戏,聪坑地方戏乃明清时期由江西赣剧传入地方化的戏曲,主要有《翠花缘》、《芦花河》、《双蓬会》等 50 多个剧目。每户添丁和上年许过愿还愿的人家各出一场戏。

正月二十五日是添丁节的重头戏。凌晨一大早,上年所有添丁的人家,争着到“经庆庵”给菩萨上头炷香,报上新添丁生辰八字及取名字号,恳请二圣公保佑孩儿平安富贵。

供奉至中午菩萨迎回庙中,添丁人家将供品挑回家,供奉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婴儿平安无恙,健康成长。这时,全村人都来贺喜,吃“添丁酒”。 “添丁酒”、“添丁节”期间,随便走进哪户人家,都会被当作贵宾,受到热情款待。 村民以待客多为荣,每户少则八九桌,多则十几二十桌,最多时达五六十桌,来客越多,说明主人家人缘越好,来年喜事越多,福气越旺。

流水席的主菜是豆芽菜,豆芽是自家发制,一般提前十天左右将 10 公斤黄豆用井水浸泡发芽,每天用井水浇浸三次,发成的豆芽形状酷似象形文字“丁”字,取其发丁、发财、添丁之意,因而聪坑“添丁节”以吃豆芽菜为主,其它菜每桌一盘,豆芽菜吃了可一直增加,直到宾客满意为止。

除了“添丁节”和“添丁酒”外,各种形式的“添丁”习俗繁多。延平区茫荡镇聪坑村中际自然村、大洋村及其竹坪自然村,大横镇康石村,夏道镇徐洋村,建瓯市南雅镇房村口爱竹自然村、仁垱村等地都有办“添丁酒”的习俗。 中际村与大洋村是给路人发“添丁饼”;竹坪村则是给大家发“添丁粿”;夏道镇徐洋村每年元宵夜 , 村里凡上一年有建新房、娶媳妇、生孩子等喜事的家庭,都要扎上两排竹桥灯,游至洋中庙,向“七斗王”报喜。 建瓯东峰一带,端午节看划龙舟后,会自带一酒杯到新婚的亲朋好友家喝“添丁酒”,不喝酒的人不带杯,但上门为客,主人家非要其喝,于是便往男女主人身上摸腹搜杯,俗称“摸腹添丁”。顺昌县高洋镇大扮村下觧自然村添丁节大红灯笼上书“接代宗基”四字,迎菩萨时添丁人家给现场每人分一竹签, 每支竹签到添丁人家领一份米粿两块,每块四小两,即一份半斤米粿,称之吃“添丁粿”。

舌舌尖尖上上的的““非非遗遗””——————

松松 溪溪 小小 角角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目前,松溪县

已有省、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 项, 小角作为松溪县特有的名食,榜上有名,而且是唯一的一项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松溪县志》记载,松溪的传统美食———小角,至今已有800 多年历史。 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就是将北宋大奸臣秦桧碎尸万段,削成肉浆包来吃的意思。

民间传说宋朝奸臣丞相秦桧,把爱国名将岳飞给谋害掉,老百姓都很憎恨他,像杭州油炸贵仁,也是那时产生的。 松溪人打比方说把秦桧剁成肉泥,然后包起来吃,表达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憎情感。

小角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松溪小角第五代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庆喜介绍说,小角的主要原料是肥膘肉、白糖和地瓜粉。 最早用蕨粉、山药粉,以后改用地瓜粉,现在进一步改进用的是面粉。先将肉白剁成肉泥,然后将鸭蛋打成蛋液,烙成蛋皮。 烙蛋皮比较讲究,蛋皮厚薄要均匀,不能焦,甚至比春卷皮还要薄,金黄色,晶莹剔透。而后在肉白洒上糖和面粉,揉成馅,要十分粘稠而且还要加点水。因为,如果不加水,白糖不会融化,吃时就会嚼到糖块,口感不好。 蛋皮要切成两半,蛋皮裹得太多层了反而会散开来。制作好后再包成长条形,然后用工程灶蒸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吃了。

至于为何取名小角? 陈庆喜告诉我们,史书并没有记载。 松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有棱有角,干脆就叫“小角”了。

陈庆喜从事餐饮行业 30 多年,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或老百姓在自家办宴席,才能吃到小角。如今,吃小角已不再是难事。小角制作的工序也随着大家口味的变化而不断翻新、 改进。 切成薄片,沾上蛋液再煎,感觉口感更酥脆。为了更好地传承它的技艺,陈庆喜向南平市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黄清风□魏 农 李立进

闽闽北北民民俗俗探探视视闽北民俗探视

□饶建华

光泽最古老的廊桥———

油油溪溪承承安安廊廊桥桥鸾凤乡的油溪村,是光泽建县历史上

保留时间较长的一个古村落。 过去叫油榨,以当地民众榨茶籽油而闻名。 一条长长的溪流从村中穿过, 人们沿溪而居,所以又名油溪。 廊桥就建在溪上,承载着人们世代向往平安的心愿,所以取名“油溪承安廊桥”。

位于油溪村口的承安廊桥,又称“七仙桥”、“夫妻桥”, 自南向北横跨溪水上方。桥旁数株古樟合抱数围,虬枝叶茂,如一把大伞遮盖在桥上方。古樟树龄至少上千年,是村里风水的象征。

承安廊桥为石墩木梁桥,长约 50 米,桥体呈月牙状扇形。 桥下五墩四孔,跨径3.5 米,条石砌成墩顶船形状桥墩。每个桥墩上方叠架纵横 10 层圆木,而托住桥体。桥体为木架结构相连,钉上木板,铺上三合土,中间是一溜方形石板,两旁镶上鹅卵石成为桥面。 桥面与桥顶高约 4 米,廊顶为硬山式, 上方如建厝房木架房梁天篷,四柱九檩,正中间主梁两边旁梁斜低

对称过去。 榫头相接,横梁檩条,上铺钢瓦,如长长桥屋一般。一共 18 节,如 18 间廊屋一样。 下面两旁各为一排桥廊椅,供

□王建成 文/摄

人休憩。 椅外桥边是一米多高的木制栏杆,栏杆上有木披,用来遮风挡雨。

据《光泽县志》记载,承安廊桥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而建,距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是光泽最古老的廊桥,建筑造型保留清式建筑风格。 每年农历初一、十五有不少人到桥上的神龛前烧香祭祀,人们外出路过这里都要祈求平安。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农历七月七的“量桥”风俗,这座桥是“三桥”中的夫妻桥,又因为是在农历七月七这天举行, 所以有夫妻桥七仙桥之说。 县内外成千上百人来这里,祈愿夫妻和睦,爱情美满,一生平安。当地人在桥上开擂茶会, 表演著名的三角戏、 茶灯戏。2009 年 5 月初,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还专门来拍摄过这座桥。

RR○○

别别具具特特色色的的““添添丁丁节节””

((资料图片))

##########################################$%%%%%%%%%%%%%%%%%%%%%%%

&%%%%%%%%%%%%%%%%%%%%%%%%%%%%%%%%%%%%%%%%%%&%%%%%%%%%%%%%%%%%%%%%%%

&

停电预告电力服务

热线:95598因电力设施检修需要,

拟对下列线路进行停电,请停电配变内各用户做好准

备。 在停电期间,线路随时可能恢复送电,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 《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攀登变压器架及杆塔, 禁止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禁止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从事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 否则,将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若有疑问请及时咨询 95598。

18 日 05∶30-19 ∶30 长后Ⅱ线 长后水泥 #3、长后水泥 #4。

19 日 05∶30-19 ∶30 鸠上线 夏道镇鸠上村; 鸠上小学、尤坑猪场、杨氏兄弟养鸡场、 飞燕针织制衣厂、

海平针织。19 日 05 ∶

30 -19 ∶30 九

峰线 水南九

峰游泳场 、九峰游泳场综合

楼、游泳场住宅楼、九峰湖滨公寓、 九峰山教师公寓、九峰剑州商品房、 老人公寓、福利院、公园管理处等一带;九越路(市政工程管理处)、宝福楼商务会所。

20 日 05 ∶30-19 ∶30 长后Ⅱ线 后谷路、 后谷矿山路、后谷电厂附近、后谷尤坑长富一牧场边等一带; 向融塑料加工厂、 后谷建材机械修配厂、后谷村早本果场、长晟物资、后谷石灰厂等;后谷路 1 号(龙茂牧业)、长富路168号(三田牧业)。

20 日 05 ∶30-19 ∶30 长后Ⅱ线 水南上地村; 玉地村月洋、玉地等自然村;后谷下峡丘(中盛种鸡场)、后谷村下家丘 (后谷永顺猪场)、长富路 168号 (长富乳品)、

后谷村葛坪 (后谷石料厂)、东坑验峡(微波Ⅰ、Ⅱ)、后谷村上山(鑫怡山泉水厂)。

20 日 05 ∶30-19 ∶30 大桥线 夏道镇大桥里坑布、山后村里坑布、 里坑布、高水池、搞水石等自然村。

22 日 06 ∶00-19 ∶30 集镇线 夏道镇菜园路、 夏道峡、夏道峡后山、龙景菜园路、龙景桥下、上道街、小学巷等;夏道镇徐洋(夏道中学、夏道卫生院)。

22 日 06 ∶00-19 ∶30 塔石线 塔前镇塔前村大本、葫芦山 、南街 、北街 、自然村;供电所附近、鑫桥-蔡国南、华宏塑业;塔前镇菖上村下场、上场、菖蒲洋、廖坪等自然村;菖上村(电信、移动)、耀隆化工、硅灰石厂、天高山生态养殖园。

22 日 06 ∶00-19 ∶30 值源线 迪口镇值源村黄孔、暗头、值源、新村、苦竹、深洋自然村;迪口镇下房村梅岭、江坑、分水、下房、水尾

厂、油坑自然村22 日 06 ∶00-19 ∶30 安

纺线 茫荡镇安丰村茶窠、筠竹村山腰、 岩仔角 43号、龟山 1号楼、 安丰啤酒厂宿舍等一带;安丰村安丰路(太阳山、洋舌、洋舍山脚);南纺二区 5幢、南纺三、四、五区、南纺步步高平房、店面;南纺大厦(南纺股份)、环城北路91号(中环制衣)。

23 日 05 ∶30-19 ∶30 火

柴线 西芹镇坑布村、 中坪村 ;田垱村板本 (三明长途电信线务局、 仙田码头、浆甲村桃圆(来舟康达竹制品厂)、坑尾电站。

23 日 05∶30-19∶30 下溪线 迪口镇东洋村。

26 日 05∶30-19∶30 红洋线 迪口镇龙北溪村;木旺木竹经营站、 三森竹木、叶木婢桔山、 龙溪小学、龙北溪庙。

26 日 05∶30-19∶30 安水线 安丰村小安、安丰桥、桥头岭、 牛角垅等一带;安

丰小沟(金月合成革、金月集团床饰)。

27 日 05∶30-19∶30 洋三线 洋后镇大演村苦竹

洋、大演、伐木场、下坪洋、大份、小演等自然村;洋后镇坑门村新田自然村。

27日 05∶30-19∶30 碾米线 官沙田 52号、 粮食购销、林业局等附近、碾米厂、市政工程管理处、延城污水净化。

28 日 05∶30-19∶30 红洋线 迪口镇下庄村。

30日 05∶30-19∶30 金山线 北门岭 60号、剑津路8号干休所二号楼;八一路421、423、425、431、433、435号;卫生局宿舍、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岭 54-67单号;八一路 441号市政府大院 1至10、12号楼;黄山岭 15号、北门岭、北门岭南山镇集资楼、北门岭源光亚明宿舍、北门岭源光亚明宿舍路灯、北门岭、北门岭 41号。

南平电业局

2013年 8月 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