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刷步数的正确姿势 -...

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从事志愿服务与良 好的健康和幸福结果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 性。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 究成果认为,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拥有大量的 技能和经验,他们可以通过志愿服务为社会带 来更大的利益。医生可以建议有意愿和能力 的老年人从事志愿活动,作为一种同时增进健 康和社会福利的方式。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与行为 科学家进行的这项分析,是基于面对面访谈的 数据和来自从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HRS)”中 随机抽取的 12,298 名参与者的调查答复。 在2010-2016年的两个队列中,研究人员 对参与者进行了四年多的跟踪调查。分析结 果显示, 50 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至少从事志愿 工作 100 小时(每周约 2 小时),死亡率和身体 功能受限的风险大大降低。随后的体力活动 水平提高,以及以后的幸福感得到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志愿服务与其他身体健 康结果(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癌症、心脏病、 肺病、关节炎、超重/肥胖、认知障碍、慢性疼 痛)、健康行为(酗酒、吸烟、睡眠问题)和心理 社会结果(生活满意度、掌控感、抑郁、负面情 感、感知功能限制、与配偶生活、与其他家庭/ 儿童接触)无关。 编译/林君秀 A11 享健康 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编辑/李洁 美编/袁国明 责校/熊伟 项战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塑胶步道不伤膝盖 每天别超 1.5 万步 能边走边聊这个强度就合适告诉你 刷步数 的正确姿势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新生儿不适宜长时间 生活在空调等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又基本上成 天躺在床上或者妈妈的怀抱里,所以更容易捂 出痱子。痱子虽然不是大病,但是刺痒难忍,宝 宝会因此哭闹不停。当孩子稍微大一点有了指 甲后,如果把痱子抓破了,还会感染细菌,变成 脓疱疮和小疖子,小小痱子也会惹出大麻烦。 有的家长在宝宝生了痱子后,会给宝宝服 药,常见的是用六神丸研碎了给孩子服用。但 是,很多家长未必知道,给小孩服用六神丸要谨 慎,尤其是新生儿应禁用。 六神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 是对小孩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六神丸在 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还会有副作用。六神丸 的成分包括牛黄、麝香、冰片、蟾蜍、珍珠、雄黄 等。其中蟾蜍含有与强心苷结构相似的蟾蜍毒 素,使用不当易致心律失常,雄黄主要含有硫化 砷成分,对肝肾等生命器官有较强的毒素作 用。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心、肝、肾功能尚未发 育完全,若服用六神丸不慎,容易造成这些器官 的功能损害。长期大剂量服用,有可能造成药 物中毒,会出现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 惊厥、休克、脱水等危象。 此外,六神丸还有一种毒副作用,就是容 易诱发过敏,并且与用量无关,而且不论内服、 外用均会发生,大都在24小时内发生,表现为 药疹,其形状各异,瘙痒难忍。也有的出现喉 头水肿,个别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需立 即抢救。而小儿不会或者不善于用语言表达, 中毒反应一般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更应避免服 用六神丸。 也有的父母给孩子涂抹花露水,以祛除身 上的痱子。但由于大多数家庭使用的花露水不 是婴儿专用的,而成人使用的花露水气味太浓, 宝宝刚出生,呼吸系统还没有健全,气味太浓很 容易造成宝宝呼吸困难,因此一般不适宜给孩 子使用花露水。 其他还有些消炎药,无论是内服或者外用, 对小孩都有副作用,因此没有医生的嘱咐或者 药师的指导,都不宜自行服用。 那么,家长如何对付宝宝生痱子的问题 呢?首先以预防为主。室内的温度既不能太 低,以免宝宝着凉,但也不应太高,太高了宝宝 容易流汗而生痱子,室内使用空调或者电风扇, 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宝宝穿的衣服宜宽松, 便于汗蒸发并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平时注意宝 宝皮肤清洁干爽,洗完澡后,应抹干宝宝身上的 水分。当宝宝稍大的时候,家长要经常修短其 指甲,以防止抓搔痱子而感染。 宝宝生了痱子,洗澡忌用太热或太凉的水, 有些家长喜欢给长痱子的孩子用凉水或低于体 温的水洗澡,这会使皮肤上的毛细血管骤然收 缩,汗腺孔关闭,导致痱子更加严重。 一般来说,如果痱子不严重,用炉甘石洗剂 消炎止痒就行了。如果痱子情况严重,出现皮 肤感染或过敏,医生会适当用一些抗生素或抗 过敏药物。 有的家长看到宝宝的痱子变成了小脓疱, 就喜欢用手挤压排脓。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妥 当,因为随意挤压痱子有可能引发皮肤感染乃 至败血症。已经形成小脓疱的痱子,应及时去 医院治疗。 文/裘影萍 腿、脸、腹部这些地方最易肿 谈到浮肿,首先要说说浮肿是怎么来的。浮 肿,医学上称为水肿,浮肿多指体表可见的水肿, 可见产生浮肿的主要原因是“水”。中医讲“水曰 润下”,“润”字阐明了“水”在人体内的流动形式。 人体的皮肤、肌肉、器官等等都需要体内水液(血 液、淋巴液、组织液)供给氧气、养料,所以水液在 人体内的流动是如同河流“浸润”土地,从大的河 流进入小的支流,在河流走行的过程中不断“浸 润”到周围的土壤(即我们的组织和器官);“下” 字则阐明了“水”在人体内的运动趋势,正所谓水 往低处走,人体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便 可以运行到整体或者局部较低垂的部位,而输送 回高处则需要心脏这个“泵”付出巨大的努力。 越是周围土壤疏松、流速缓慢的地方,土壤 中渗入的水越多,同样,越是血流速度缓慢,周围 组织疏松的地方,越容易水肿。因此我们日常常 见的浮肿好发于下肢、腹部、面颊、眼睑,都是处 于整体或局部低垂和/或皮肤、组织疏松,存在组 织间隙的地方,血管中的水渗透停留在这些空 间,就如同脸上、肚子上、腿上挂了“水袋”,从体 表观察到,就成了浮肿。 六个常见原因看看你是“肿”么了 晨起出现面部眼睑浮肿的原因很多,可以是 病理性的,也可以是生理性的。生理性的浮肿常 见原因有几种: 饮水过多确实可以导致晨起浮肿,人体在夜 间的排尿量相对减少,没有通过尿液排出的水 份,经过血液循环更多的“浸润”到了容易挂上 “水袋”的地方,进而产生了浮肿。 饮酒也会导致浮肿,酒精进入人体会扩张血 管,增加血管通透性,使得血管里的水更容易 “浸润”到血管外,增加了浮肿的可能,同时人体 因为体质不同,对酒精出现过敏反应,也会表现 为水肿。 熬夜、失眠、劳累、女性经期变化的原因,导 致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异常,血管通透性改变,也 是产生浮肿的可能原因。 浮肿也可能是这些疾病的表现 病理性的浮肿医学上常见于这些疾病:心脏疾病、 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血管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等。 通俗地讲,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各个环节出现 了重大变化,都可以导致水肿。大水泵(心脏)不 好使了,排水口(肾脏)出问题了,水质变化、管道 变形、漏水(肝肾、内分泌、血管性原因),上述一 个或者多个原因,都会导致血管里的水更多的 “浸润”到血管外,最终变成挂在体表或体内的 “水袋”。 总之,当你发现身体出现明显的水肿,改善 了之前提到的生理性原因后仍旧存在,请尽快就 医明确有无病理性的原因,及时进行诊治,以免 延误病情。 水肿大多为内科系统疾病,可以优先就诊于 综合内科,经过完善检查,必要时转诊至心、肾、 肝胆、内分泌专科。部分不对称的水肿,尤其是 肢体水肿,可能提示血管疾病,可在首诊医生指 导下,血管外科就诊。 睡前还能不能好好喝水了? 想要避免浮肿应该怎样做?无论生理性还 是病理性水肿,预防无外乎减少出现的原因。原 则上适量的睡前饮水并无不可,但如果发现睡前 饮水后容易出现轻度浮肿,可以适量减少饮水 量,或者提前饮水时间。减少睡前摄入酒精,避 免劳累熬夜,尤其在经期变化时注意休息,都可 以减少生理性的浮肿。 如果是病理性水肿,则需要注意减少“三 高”的发生,积极控制慢性病、原发病。若发现 通过生理调节无法改善时尽快就医,须知面对 病理性水肿,水肿只是表现,引起水肿的原发病 和其他并发症可能对人体危害更大,不可轻视。 文/裴昆(北京鼓楼中医医院) 专家表示,健步走不是越多越好,总量要在科学范围之 内。每天健走总量控制在10000至15000步为宜,过多的话 反而容易出现损伤。特别是老年人或身体状态不好者,更不 能盲目追求步数。此外,健步走在速度、强度和锻炼时间上 也都有讲究: 健走速度 不经常运动或体力稍差的人,可以根据自身 情况,走得稍慢一些,步频最好能够达到80至100步/分钟, 等身体适应后逐渐提高健走速度;对于身体能力比较好的 人,为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可以走得稍快一些,也就是说步 频控制在 110 至 130 步/分钟左右。 健走强度 以自身的主观判断为准。如果健走时心跳 加快、呼吸有点喘、微微出汗,不能唱歌,但还能和同伴聊天, 那这对您而言就是适宜的中等强度了。 健走时间 如果利用碎片时间健走,每次健走时间应至 少在10分钟,才能达到锻炼效果。一天当中,如果能有一次 性持续健走达到30至60分钟,将更有利于提升您的心肺功 能,并消耗脂肪。 文/本报记者 李洁 睡醒浮肿 可不都是喝水多闹的 一觉醒来脸变大了,腿变粗了,拳头攥着都费劲了,难道是睡觉前水喝得太多,导致浮肿了?其 实,浮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未必就是喝水多闹的。分清什么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老人定期做志愿者 有益身心健康 小宝宝生痱子 别乱用药 新冠疫情防控形势转好,憋 着甩肉的你终于可以出家门 啦。选择什么运动好呢?时间 灵活、无需装备、容易上手儿 ……就是它啦—暴走。 没错,基于上述优点,健步 走已成为大家更乐于选择的健 身方式。不过,健步走可不是简 单的“刷步数”,而是以促进身心 健康为目的、讲究姿势、速度和 时间的一项有氧步行运动。其 行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散步 和竞走之间,和我们平常“压马 路”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需要 我们掌握科学的健步走方法。 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 治所的专家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暴走”的正确姿势。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至少完成150分钟中等 强度的有氧身体活动。走路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别是 有规律地进行健步走,既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 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帮助控制体重,并促进心理 健康。不过,健步走也不是抬脚就走,准备工作你都做好了吗? 场地选择 健步走地点可以选在您熟悉的街道或公园, 塑胶步道、柏油路、草地或山野步道等均可。其中塑胶步道 具有弹性,对膝关节的反冲力较小,且没有车辆,更加安全, 是健走的理想场地。同时,我们还得提防新冠病毒的出没, 可以选择相对空旷的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聚集。 穿着讲究 健步走时要选择合适的衣物,衣服最好透 气。健走时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鞋,鞋底要有一定的稳固性, 不宜太柔软;要有一定的“流畅性”,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和 足底筋膜的疼痛;要有良好的缓冲性,因为一双缓冲性好的 鞋子,可以解决走路导致的腰疼问题;另外,健走与登山等户 外运动不同,鞋子还是以轻便的最好。 热身活动 健走前,要进行热身准备,比如活动膝关节 和脚腕、原地慢跑等,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机体的兴奋性、降 低肌肉的黏滞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 损伤,尤其是慢性损伤; 健走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应逐渐放松,可以进行身体 的拉伸或重复运动前的热身动作,可以使身体的肌肉、韧带、 神经得到放松,增强身体的柔韧性,降低肌肉的硬度,有助于 缓解运动疲劳。 塑胶步道最合脚 运动前后别忘热身 市疾控中心慢病所专家介绍,健步走与我们一般的走路 不同,而是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讲究姿势、速度和时间的 一项有氧步行运动,它行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散步和竞走 之间。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健步走方法。 健走姿势的基本要领有 16 个字:“身体直立、曲臂摆动、 中轴扭转、合理步幅”。 身体直立: 指头顶百会穴上提,保持耳朵、肩峰、股骨大转子在 一条直线上。简单点说,就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础上,抬头挺胸、腰背 挺直、颈肩放松、轻轻收腹、下颌微微内收、双眼平视前方。 曲臂摆动: 双手放松如握空拳,肘部自然弯曲 90°;双臂 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摆动手向上摆时不超过肩,向下摆 动时不超过腰部。 中轴扭转: 伴随着摆臂,躯干以身体中线为轴自然扭 转。中轴扭转的目的是加强腰部的锻炼、减小腰臀比。 合理步幅: 迈步时脚后跟先着地,逐步过渡到脚尖;脚尖 朝前,大腿肌群主动发力带动小腿跟上。比较合理的步幅= 身高×0.45。比如说:身高1.6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2厘米; 身高1.7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7厘米。 健走的正确姿势 记住这 16 字秘诀 用力过猛反伤身“刷步数”别超1.5万步

Transcript of 告诉你刷步数的正确姿势 -...

Page 1: 告诉你刷步数的正确姿势 - epaper.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20-08/14/A11/bjbqb20200814A11.pdf · 睡前还能不能好好喝水了? 想要避免浮肿应该怎样做?无论生理性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从事志愿服务与良好的健康和幸福结果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认为,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拥有大量的技能和经验,他们可以通过志愿服务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利益。医生可以建议有意愿和能力的老年人从事志愿活动,作为一种同时增进健康和社会福利的方式。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与行为科学家进行的这项分析,是基于面对面访谈的数据和来自从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HRS)”中随机抽取的12,298名参与者的调查答复。

在2010-2016年的两个队列中,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四年多的跟踪调查。分析结果显示,5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至少从事志愿工作100小时(每周约2小时),死亡率和身体

功能受限的风险大大降低。随后的体力活动水平提高,以及以后的幸福感得到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志愿服务与其他身体健康结果(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癌症、心脏病、肺病、关节炎、超重/肥胖、认知障碍、慢性疼痛)、健康行为(酗酒、吸烟、睡眠问题)和心理社会结果(生活满意度、掌控感、抑郁、负面情感、感知功能限制、与配偶生活、与其他家庭/儿童接触)无关。

编译/林君秀

A11享健康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编辑/李洁 美编/袁国明 责校/熊伟 项战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塑胶步道不伤膝盖每天别超1.5万步

能边走边聊这个强度就合适——

告诉你刷步数的正确姿势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新生儿不适宜长时间生活在空调等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又基本上成天躺在床上或者妈妈的怀抱里,所以更容易捂出痱子。痱子虽然不是大病,但是刺痒难忍,宝宝会因此哭闹不停。当孩子稍微大一点有了指甲后,如果把痱子抓破了,还会感染细菌,变成脓疱疮和小疖子,小小痱子也会惹出大麻烦。

有的家长在宝宝生了痱子后,会给宝宝服药,常见的是用六神丸研碎了给孩子服用。但是,很多家长未必知道,给小孩服用六神丸要谨慎,尤其是新生儿应禁用。

六神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是对小孩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六神丸在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还会有副作用。六神丸的成分包括牛黄、麝香、冰片、蟾蜍、珍珠、雄黄等。其中蟾蜍含有与强心苷结构相似的蟾蜍毒素,使用不当易致心律失常,雄黄主要含有硫化砷成分,对肝肾等生命器官有较强的毒素作用。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心、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若服用六神丸不慎,容易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损害。长期大剂量服用,有可能造成药物中毒,会出现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惊厥、休克、脱水等危象。

此外,六神丸还有一种毒副作用,就是容易诱发过敏,并且与用量无关,而且不论内服、外用均会发生,大都在24小时内发生,表现为药疹,其形状各异,瘙痒难忍。也有的出现喉头水肿,个别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而小儿不会或者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中毒反应一般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更应避免服用六神丸。

也有的父母给孩子涂抹花露水,以祛除身上的痱子。但由于大多数家庭使用的花露水不是婴儿专用的,而成人使用的花露水气味太浓,宝宝刚出生,呼吸系统还没有健全,气味太浓很容易造成宝宝呼吸困难,因此一般不适宜给孩子使用花露水。

其他还有些消炎药,无论是内服或者外用,对小孩都有副作用,因此没有医生的嘱咐或者药师的指导,都不宜自行服用。

那么,家长如何对付宝宝生痱子的问题呢?首先以预防为主。室内的温度既不能太低,以免宝宝着凉,但也不应太高,太高了宝宝容易流汗而生痱子,室内使用空调或者电风扇,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宝宝穿的衣服宜宽松,便于汗蒸发并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平时注意宝宝皮肤清洁干爽,洗完澡后,应抹干宝宝身上的水分。当宝宝稍大的时候,家长要经常修短其指甲,以防止抓搔痱子而感染。

宝宝生了痱子,洗澡忌用太热或太凉的水,有些家长喜欢给长痱子的孩子用凉水或低于体温的水洗澡,这会使皮肤上的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汗腺孔关闭,导致痱子更加严重。

一般来说,如果痱子不严重,用炉甘石洗剂消炎止痒就行了。如果痱子情况严重,出现皮肤感染或过敏,医生会适当用一些抗生素或抗过敏药物。

有的家长看到宝宝的痱子变成了小脓疱,就喜欢用手挤压排脓。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妥当,因为随意挤压痱子有可能引发皮肤感染乃至败血症。已经形成小脓疱的痱子,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文/裘影萍

腿、脸、腹部 这些地方最易肿

谈到浮肿,首先要说说浮肿是怎么来的。浮肿,医学上称为水肿,浮肿多指体表可见的水肿,可见产生浮肿的主要原因是“水”。中医讲“水曰润下”,“润”字阐明了“水”在人体内的流动形式。人体的皮肤、肌肉、器官等等都需要体内水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供给氧气、养料,所以水液在人体内的流动是如同河流“浸润”土地,从大的河流进入小的支流,在河流走行的过程中不断“浸润”到周围的土壤(即我们的组织和器官);“下”字则阐明了“水”在人体内的运动趋势,正所谓水往低处走,人体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便可以运行到整体或者局部较低垂的部位,而输送回高处则需要心脏这个“泵”付出巨大的努力。

越是周围土壤疏松、流速缓慢的地方,土壤中渗入的水越多,同样,越是血流速度缓慢,周围组织疏松的地方,越容易水肿。因此我们日常常见的浮肿好发于下肢、腹部、面颊、眼睑,都是处于整体或局部低垂和/或皮肤、组织疏松,存在组织间隙的地方,血管中的水渗透停留在这些空间,就如同脸上、肚子上、腿上挂了“水袋”,从体表观察到,就成了浮肿。

六个常见原因 看看你是“肿”么了

晨起出现面部眼睑浮肿的原因很多,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生理性的。生理性的浮肿常见原因有几种:

饮水过多确实可以导致晨起浮肿,人体在夜间的排尿量相对减少,没有通过尿液排出的水份,经过血液循环更多的“浸润”到了容易挂上

“水袋”的地方,进而产生了浮肿。饮酒也会导致浮肿,酒精进入人体会扩张血

管,增加血管通透性,使得血管里的水更容易“浸润”到血管外,增加了浮肿的可能,同时人体因为体质不同,对酒精出现过敏反应,也会表现为水肿。

熬夜、失眠、劳累、女性经期变化的原因,导致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异常,血管通透性改变,也是产生浮肿的可能原因。

浮肿也可能是这些疾病的表现

病理性的浮肿医学上常见于这些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血管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等。

通俗地讲,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各个环节出现了重大变化,都可以导致水肿。大水泵(心脏)不好使了,排水口(肾脏)出问题了,水质变化、管道变形、漏水(肝肾、内分泌、血管性原因),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原因,都会导致血管里的水更多的

“浸润”到血管外,最终变成挂在体表或体内的“水袋”。

总之,当你发现身体出现明显的水肿,改善了之前提到的生理性原因后仍旧存在,请尽快就医明确有无病理性的原因,及时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水肿大多为内科系统疾病,可以优先就诊于综合内科,经过完善检查,必要时转诊至心、肾、肝胆、内分泌专科。部分不对称的水肿,尤其是肢体水肿,可能提示血管疾病,可在首诊医生指导下,血管外科就诊。

睡前还能不能好好喝水了?

想要避免浮肿应该怎样做?无论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水肿,预防无外乎减少出现的原因。原则上适量的睡前饮水并无不可,但如果发现睡前饮水后容易出现轻度浮肿,可以适量减少饮水量,或者提前饮水时间。减少睡前摄入酒精,避免劳累熬夜,尤其在经期变化时注意休息,都可以减少生理性的浮肿。

如果是病理性水肿,则需要注意减少“三高”的发生,积极控制慢性病、原发病。若发现通过生理调节无法改善时尽快就医,须知面对病理性水肿,水肿只是表现,引起水肿的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可能对人体危害更大,不可轻视。

文/裴昆(北京鼓楼中医医院)

专家表示,健步走不是越多越好,总量要在科学范围之内。每天健走总量控制在10000至15000步为宜,过多的话反而容易出现损伤。特别是老年人或身体状态不好者,更不能盲目追求步数。此外,健步走在速度、强度和锻炼时间上也都有讲究:

健走速度 不经常运动或体力稍差的人,可以根据自身

情况,走得稍慢一些,步频最好能够达到80至100步/分钟,等身体适应后逐渐提高健走速度;对于身体能力比较好的人,为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可以走得稍快一些,也就是说步频控制在110至130步/分钟左右。

健走强度 以自身的主观判断为准。如果健走时心跳加快、呼吸有点喘、微微出汗,不能唱歌,但还能和同伴聊天,

那这对您而言就是适宜的中等强度了。健走时间 如果利用碎片时间健走,每次健走时间应至

少在10分钟,才能达到锻炼效果。一天当中,如果能有一次性持续健走达到30至60分钟,将更有利于提升您的心肺功能,并消耗脂肪。

文/本报记者 李洁

睡醒浮肿可不都是喝水多闹的

一觉醒来脸变大了,腿变粗了,拳头攥着都费劲了,难道是睡觉前水喝得太多,导致浮肿了?其实,浮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未必就是喝水多闹的。分清什么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老人定期做志愿者 有益身心健康

小宝宝生痱子 别乱用药

新冠疫情防控形势转好,憋着甩肉的你终于可以出家门啦。选择什么运动好呢?时间灵活、无需装备、容易上手儿……就是它啦——暴走。

没错,基于上述优点,健步走已成为大家更乐于选择的健身方式。不过,健步走可不是简单的“刷步数”,而是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讲究姿势、速度和时间的一项有氧步行运动。其行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和我们平常“压马路”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健步走方法。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专家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暴走”的正确姿势。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至少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身体活动。走路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别是有规律地进行健步走,既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帮助控制体重,并促进心理健康。不过,健步走也不是抬脚就走,准备工作你都做好了吗?

场地选择 健步走地点可以选在您熟悉的街道或公园,塑胶步道、柏油路、草地或山野步道等均可。其中塑胶步道具有弹性,对膝关节的反冲力较小,且没有车辆,更加安全,

是健走的理想场地。同时,我们还得提防新冠病毒的出没,可以选择相对空旷的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聚集。

穿着讲究 健步走时要选择合适的衣物,衣服最好透气。健走时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鞋,鞋底要有一定的稳固性,不宜太柔软;要有一定的“流畅性”,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和足底筋膜的疼痛;要有良好的缓冲性,因为一双缓冲性好的鞋子,可以解决走路导致的腰疼问题;另外,健走与登山等户外运动不同,鞋子还是以轻便的最好。

热身活动 健走前,要进行热身准备,比如活动膝关节和脚腕、原地慢跑等,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机体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的黏滞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损伤,尤其是慢性损伤;

健走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应逐渐放松,可以进行身体的拉伸或重复运动前的热身动作,可以使身体的肌肉、韧带、神经得到放松,增强身体的柔韧性,降低肌肉的硬度,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

塑胶步道最合脚 运动前后别忘热身

市疾控中心慢病所专家介绍,健步走与我们一般的走路不同,而是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讲究姿势、速度和时间的一项有氧步行运动,它行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健步走方法。

健走姿势的基本要领有16个字:“身体直立、曲臂摆动、中轴扭转、合理步幅”。

身体直立:指头顶百会穴上提,保持耳朵、肩峰、股骨大转子在一条直线上。简单点说,就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础上,抬头挺胸、腰背挺直、颈肩放松、轻轻收腹、下颌微微内收、双眼平视前方。

曲臂摆动:双手放松如握空拳,肘部自然弯曲90°;双臂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摆动手向上摆时不超过肩,向下摆动时不超过腰部。

中轴扭转:伴随着摆臂,躯干以身体中线为轴自然扭转。中轴扭转的目的是加强腰部的锻炼、减小腰臀比。

合理步幅:迈步时脚后跟先着地,逐步过渡到脚尖;脚尖朝前,大腿肌群主动发力带动小腿跟上。比较合理的步幅=身高×0.45。比如说:身高1.6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2厘米;身高1.7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7厘米。

健走的正确姿势 记住这16字秘诀

用力过猛反伤身“刷步数”别超1.5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