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與科技文化

375
3-1-1 論《易經》與文化藝術 陳彥雄 周易與自然 丹心周易自然同,千古盈虛墨韻中。 天地生成涵蘊盡,時空渺渺笑包容。 古老而燦的中國文化,曾經為中國及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最為輝 煌的部分莫過於《易經》。《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群經之首,其對世界影響無與 倫比。幾千年來,東方的《易經》,西方的《聖經》,印度的《吠陀經》這三大經典在世界上 並駕齊驅。其中又以中國的《易經》為最玄妙。它既能反映天地間的運動變化規律,指導人 們的思想行為,又能幫助人們決策各種事務。所謂“上測天,中測人,下測地”。特別是其 蘊涵哲學原理更令幾千年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歎為觀止。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過矣。” 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說: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 同時,《易經》影響啟發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的數學研究,從一陰一陽的相互變化上, 引導他發現了二進制,並由此在世界產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子計算機。1940年我國在法 國留學的學生劉子華用八卦原理算出了第十顆行星的質量、行速及軌距,解決了當時世界天 文學家難以解決的難題,從而震動世界。李政道,楊振寧從《易經》陰陽消長原理受到啟示, 提出原子能態二組的奇性和偶性,雖然是不滅的,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存在著盛衰消長 643

description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第五屆國際易學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 2010年9月 香港

Transcript of 易學與科技文化

Page 1: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1

論《易經》與文化藝術

陳彥雄

周易與自然

丹心周易自然同,千古盈虛墨韻中。

天地生成涵蘊盡,時空渺渺笑包容。

引 言

古老而燦爛的中國文化,曾經為中國及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最為輝

煌的部分莫過於《易經》。《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群經之首,其對世界影響無與

倫比。幾千年來,東方的《易經》,西方的《聖經》,印度的《吠陀經》這三大經典在世界上

並駕齊驅。其中又以中國的《易經》為最玄妙。它既能反映天地間的運動變化規律,指導人

們的思想行為,又能幫助人們決策各種事務。所謂“上測天,中測人,下測地”。特別是其

蘊涵哲學原理更令幾千年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歎為觀止。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過矣。”

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說: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

同時,《易經》影響啟發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的數學研究,從一陰一陽的相互變化上,

引導他發現了二進制,並由此在世界產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子計算機。1940年我國在法

國留學的學生劉子華用八卦原理算出了第十顆行星的質量、行速及軌距,解決了當時世界天

文學家難以解決的難題,從而震動世界。李政道,楊振寧從《易經》陰陽消長原理受到啟示,

提出原子能態二組的奇性和偶性,雖然是不滅的,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存在著盛衰消長

643

Page 2: 易學與科技文化

的變化,這一偉大的發現使二位學者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世界著名哲學家黑格爾,他受到《易經》的一陰一陽之間反合相生相成原理啟示,創造

了舉世聞名的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在世界哲學界引起轟動。

此外,世界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美國物理學家F·卡普拉等許多科學界

人士都對《易經》系統地研究並高度評價了《易經》的科學性。李約瑟說:“八卦是東方科

技史上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

最耐人尋味的是著名信息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目前又一次高度評

價《易經》對世界信息經濟的衝擊力。他說:“知識經濟正在改變著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

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

經》中包含的信息論思想,不僅啟發我們的科學家創造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普

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

從而可知,我們中國的炎黃子孫對自己祖先創立的《易經》不可漠然置之。

《易經》是我國一部文化巨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極珍貴的文獻,對我國乃至世界的哲

學、文學藝術、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都有著巨大的影響。下列將從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易經》與文學

<一> 歷代上許多傑出的文學家、詩人都熟讀四書六經,其中有不少人曾對《易經》進行

過系統地研究,並把《易經》中的哲學思想自如地運用于文學創作中,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

流芳千古的佳作。其中最著名莫過於蘇東坡的《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

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軾

644

Page 3: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本詞運用了《易經》中的“天人合一”、“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思想,俯仰古今變

遷,感慨宇宙流轉,厭煩險惡的宦海風濤,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作者勾勒出一幅皓月當空、

佳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圖畫。在人間天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自然與社會的感悟中,把

自己遺世獨立意識和往昔神話傳說融合在一起,在人的悲歡離合,月的陰晴圓缺中,滲進濃

厚的哲學理念,是一首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高度契合的偉構名篇。

本詞通篇詠月,月是詞的中心形象,卻處處關合人事,表現出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和

諧統一的哲學理念。它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美好意象。下片用圓

月襯托離別,感悟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人生哲學理趣,徹悟

出世間萬事萬物不可能有盡善盡美,有缺憾才是必然的哲理,創造出了無比美好的文學意境

與詩學形象,成為千古絕唱。

從本詞可以看出,作者的世界觀並非是完全超然對待自然和社會的變化發展,而是努力

從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中尋求一種“隨緣而安”的生活意義,對我們現在提倡構建和諧社

645

Page 4: 易學與科技文化

會、和諧自然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當東西方文化碰撞之際

-陳彥雄 常平

天體運行

碰撞造就一個偉大的時代

扭曲,錯裂

永遠是崛起的態勢

朝氣蓬勃

有恆的運動

曙光照射燦爛的軌跡

新的生命在這有序而持續的球體

冉冉誕生

當東方的溫柔與西方的浪漫一見鍾情

就如仲夏夜月亮與星空交相輝映

你有你的廣袤深遠

我有我的寧靜高清

浮雲去來

多少纏綿高貴的小夜曲

在熠熠銀河中隨意徜徉

當西方的激情擁抱東方的含蓄

宛若瀑布傾瀉進幽幽的碧潭

646

Page 5: 易學與科技文化

熱情會激發深潭潛在的生氣

微瀾靜逸將蕩起高漲的浪花

人生需含蓄而富有機鋒的綿裡藏針

人生也需急劇顫動的洪波洶湧

強與弱柔與剛陰與陽兩種力量的對抗消融

不同的對比將演繹最華麗的美感

當東方的恬淡邂逅西方的奔放

那是高山流水合奏的美妙樂章

巍巍的高山因澹然而偉岸因流水而動感

泱泱的流水因高山而歌唱而源遠流長

可以長久地相偎相依

也可以遙遙地祝福,彼此凝望

即便短暫的邂逅

堅毅與包容

理性與感性的電光

已在凝眸神交中炸響

西方與東方

太極的兩儀

宇宙球體的兩半

陰陽對應的兩端

可以背離

背離只能支離破碎,殘缺不全

647

Page 6: 易學與科技文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交融會誕生嶄新的生命

交融鑄就的慧劍

將在宇宙中閃閃發光

此詩主要運用《易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之謂易”,“天地交而萬物通”

的哲學思想,提出構築全球文化大景觀的設想。

《易經》認為,天下一切事物的屬性,都屬陰陽的範疇。自然界事物的種種變化,無不

是在對立矛盾統一之中。陰陽的原理無所不包,以至無窮,它們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在對

壘和滲透中構成客觀世界的生機勃勃。

“天體運行/碰撞造就一個偉大的時代/扭曲 錯裂/永遠是崛起的態勢/朝氣蓬勃/有恆的運

動/曙光照射燦爛的軌跡/新的生命在這有序而持續的球體/冉冉誕生”。詩人以飽滿的激情,奇

特的想像,勾勒出東西方文化碰撞之際那種摧冰裂帛的壯觀場面,將抽象的文化交流具象為

板塊的撞擊上升,詞句鏗鏘,氣勢磅礴,境界高超,意蘊深厚,吻合陰陽原理兩種力量盛衰

消長的對壘中構成的動態平衡。

詩中象外有象,景外有景,讀起來讓人感覺奇峰突起,意蘊綿綿。詩人將兩種不同的文

化擬化為兩個性格迥異的情人相遇相愛之後,又具化為自然界的種種物象,並在行雲流水的

文字和遞進式激情的表述中將兩種文化的融合作了精彩的描述。詩中處處是陰陽消長變化的

遊弋。在這裡,“東方與西方”形成地理與文化的兩方,就是所謂“太極生兩儀”的陰陽兩

個方面。而東西方文化在各自成長的過程中,彼此皆從其它文化中吸取養分,在不停的碰撞

交融中形成今天兩大文化陣營,形象地向人們展示了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哲學原理。

此詩中的第二、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不乏陰陽交匯對比的相關詞語。“溫柔”與“浪漫”,

“激情”與“含蓄”,

“恬淡”與“奔放”,“月亮”與“星空”,“瀑布”與“深潭”,“高山”與“流水”等

648

Page 7: 易學與科技文化

等,處處關合“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的陰陽互根、對立統一的哲學觀。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會誕生嶄新的生命/交融鑄就的慧劍/將在宇宙中閃閃發光”。

這是詩人對東西方文化一番深刻而藝術性的描述之後作出的前瞻性論斷。國內曾有學者斷

言,在未來一百年中,東方文化將取代西方文化。這種本土情結是可以理解的,但行走于東

西方兩極時空的詩人,在充分吸納比較兩種文化的異同之後,高瞻遠矚,站在世界民族的視

角上,提出構築全球化的文化大景觀,詩中所寓的深刻宇宙觀符合《易經》的太極思想。

<二> 眾所周知,文學能夠陶冶性情,塑造人格,締造希望,激發潛能。培根有句名言—

“讀書在於塑造完整的人格”。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一個人的命理已經反映出

他的性格特點。我們可根據個體不同的命理及反映出來的性情,建議命主多讀一些適宜的唐

詩宋詞或其它文學作品,讓優美、富有哲理的文字信息流去暗示、補充、平衡命主的五行信

息能量,這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趨利避害的作用。現舉例如下:

例一:某君命理五行火旺,火為忌神,行運無助。此君的性格會急躁無禮,魯莽衝動,

言詞鋒利,咄咄逼人,處事冒進,易致失敗。建議此君在辦公室或臥室掛一幅王維的《山居

秋暝》的書法作品,時時默誦,定能改善性情。

山居秋暝(節選)

王 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例二:某君身弱喜木,若天干不見印劫而透官殺,則此君會膽小怕事,個性憂鬱,內向

多疑,缺乏進取心,魄力不夠,難成大事。建議掛一幅李白的《將進酒》的書法作品,細細

品味,定能獲得啟迪。

將進酒(節選)

649

Page 8: 易學與科技文化

李 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由此可見,能把文學與命理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獲得一種美學上的享受,還能涵養情

性,改善人格弱點,完美人之命運。

二、《易經》與美術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以其獨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

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自古至今,無數國畫精品如奇葩異卉鬥妍爭輝,各個畫派如涓涓

清泉匯成滔滔江河。它的魅力讓人心曠神怡,它的深奧又讓人回味無窮。

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其藝術語言要素如線條、形體、明暗、色彩,肌理等;由各種繪

畫語言要素組成的各種形式結構如構圖、比例、韻律、空白、均衡、對稱等,無不從《易經》

中的“陰陽平衡原理”得到啟示。

繪畫藝術乃墨的藝術,中國畫視墨為本色,萬色之源,墨為陽性,紙為陰性,合二而一,

陰陽之道,太極之美。墨分五色,五色之變無窮無盡,此理同於五音、五行之變。水墨並重,

遠而無所至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家居環境的審美提出更高要求,在家居、辦公室掛幾

幅書畫,不僅能讓居室生輝,彰顯主人文化內涵和生活品味,同時,一幅國畫還隱含吉否宜

忌。若把一幅好的國畫巧掛在宜吉地方,也會起到發送風水,增旺主人五行的信息能量,涵

養性情,怡悅心靈,緩解疲勞,有益於主人的身心健康。

國畫與風水確實有許多講究。掛畫必須與主人命理五行喜忌結合起來。例如:某主人的

650

Page 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命理喜木火,可以在臥室或辦公室的宜吉位置掛 一幅“旭日松鶴圖”或“黃山日出”。又

如:某主人的命理喜水土,可以掛一幅“廬山瀑布圖”或“高山流水”。這樣即能美化環境,

又能增補主人命理某一五行含量的不足,起到趨吉避凶的功效。同時,風水畫還能彌補化解

周圍環境對主人居室或辦公室的一些“負能量”,在風水學上稱之為“沖煞”。例如:房屋

大門或辦公室大窗有尖角沖射或十字路口直沖對家庭或公司不利,這樣宜掛一張“太極圖”

或“龍虎呈祥圖”或“大道化生圖”以鎮之可求吉祥。我們稱之為用“藝術化解矛盾”。

筆者認為,把《易經》的易理與國畫藝術揉合在一起,主要有下列幾種表現手法:

<一> 以《易經》中的“天人合一”的原理與國畫藝術結合起來,讓我們的藝術家創作出

更多歌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圖畫,教育人們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共同建設一個美

麗家園與和諧社會。

<二> 以《易經》中的“陰陽間反合相生相成原理”與國畫藝術表現手法結合起來,以風

水畫表達風水佈局和營造環境的信息能量場,幫助人們趨吉避凶,造福於人類。

<三> 以《易經》的傳統文化理念與國畫表現內涵結合起來,融合我國或當地區民風民俗、

寓言、神話傳說,傳播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教育人們遵紀守法,和睦相處;激勵人們自

強不息,勇攀高峰,同時寄予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祈福,營造一個安寧、祥和的社會氛圍。

《易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源泉,也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精粹和集大成者,而國畫是

我們中華民族一朵藝術奇葩,將《易經》的哲學原理與國畫藝術融合在一起,並結合個體不

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及喜忌,創作出更多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類的“易畫”。這不僅是對我

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一種創新,而且是一種福澤於社會,福澤於人民的千秋義舉。“風水畫”

所蘊涵的自然奧秘,無究的藝術魅力,深厚的文化意境,必將成為我們對傳統文化繼承的一

面旗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典範!

三、《易經》與音樂

音樂是人類文化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悅耳的音樂使人減輕緩解心負荷,賦予人

651

Page 10: 易學與科技文化

的生命力量,純潔心靈。我國古代的先哲們認為音樂的產生原本於宇宙的客觀規律。宇宙是

“物生而後有像,像滋而後有數”的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呂氏春

秋》中記載:“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始於度量,本於太一”。現代音樂理論認為聲樂是由

氣息的運用和控制而產生聲音的藝術,人體是樂器,也遵循陰陽對立平衡的原理,陰力下墜

而產生聲音上亢之功效。天籟,地籟,人籟合而為一,是音樂的最高境界。可見,音樂與《易

經》有著密切的關係。下面將從《易經》與古箏藝術進一步地探討研究。

古箏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樂器,是我國粹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被西方人稱譽為“東方

的鋼琴”。古箏流傳至今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雖經悠悠千古滄桑變幻,但它至今仍是祖

國音樂藝術百花園中一朵引人注目的鮮花。古箏以其古樸而典雅的音韻風格,豐富而多彩的

彈奏技巧,濃郁而清純的聲情效果,使國內外廣大音樂愛好者為它陶醉、傾倒。許多人並不

知道,古人所發明的古箏無不從《易經》中卦象所寓的陰陽哲理,卦爻天、地、人三位,河

圖五行生成數得到啟示。

<一> 古箏外形是一個龐大的弧形共鳴箱,面板為拱弧形,底板為平面。符合《易經》中

的“天圓地方”,“大道方圓”的樸素理念。

<二> 古箏分為高中低三級音階,分別象徵著天、地、人三才,這與《易經》卦爻天、地、

人三位密切相關。

<三> 古箏的彈奏方法和技巧上,採用了《易經》中陰陽對立,陰陽平衡的原理,更加豐

富其藝術感染力和表現技巧。例如《漁舟唱晚》中的曲調。

<四> 古箏僅有五聲音階—“1,2,3,5,6”。即“宮,商,角,徵,羽”,沒有“4,

7”,僅在“6,3”弦上通過按音求得。其五聲音階與《易經》中的河圖五行生成數密切相關,

圖表如下:

652

Page 11: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五行配五音及其它信息

五行 土 金 木 火 水

五音 宮 商 角 徵 羽

五臟 脾 肺 肝 心 腎

五色 黃 白 青 紅 黑

五方 中 西 東 南 北

五味 甘 辛 酸 苦 鹹

四時 四季 秋 春 夏 冬

欲情 悲 憂 怒 喜 恐

A. 宮—1,為五音之首,聲獨而遠 情柔而瀉,五行為土也。如“馬蘭花開”。

B. 商—2,有堅貞之意,肅殺之氣,五行為金也。如“春江花月夜”。

C. 角—3,中和之象,聲柔而脆,五行為木也。如“梅花三弄”。

D. 徵—5,聲後而舉,聲急而幽,安序以履,五行為火也。如“漢宮秋月”,“蘇武牧羊”。

E. 羽—6,聲哀而平,柔和婉順,主智多能,五行為水也。如“昭君怨”,“塞上曲”。

由此可見,五音各安其位,而不相奪,又相互照應,彼此調和。故古箏有“極五音之

幽微”的美譽。

<五> 古代中國音樂宮、商、角、徵、羽五音,對人類精神身心具有深遠的影響,對此有

作述及:“夫聞宮音者,使人溢舒而廣大;聞商音者,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者,使人恤

隱而愛人;聞徵音者,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者,使人整齊而好禮”。可見音樂對於身心

的和諧、行為的節奏,具有至深的影響。音樂對於調整神經、呼吸、循環、消化、內分泌、

肌肉緊張等都有直接作用。

眾所周知,中醫學的理論體系來自于《周易》,所謂“易醫同源也”。中醫學中五音配五

653

Page 12: 易學與科技文化

臟,把音樂與臟腑生理看為密切相關,我國還記載有“順其臟腑施樂法”。如:肝氣虛可用

角類音補之,心氣燥可用徵類音補之,脾氣虛可用宮類音補之,肺氣虛可用商類音補之,腎

氣虛可用羽類音補之。

實踐證明,抒情箏曲可治病健身。音樂是富有感性的,能觸及人之靈魂(人體神經)。音樂

能使聽者親臨其境,如歌如泣,或奮臂而起,或肅然起敬,或寧靜致遠。人體內具有一種“同

氣相求”的機制,以能與各該臟腑之氣共振的音韻,治療能與各該臟腑經絡相屬的部位和表

裡關係的病症。凡相同氣質的音韻聲波都能與相同氣質的經絡產生共振,用於消散存在於相

同氣質部位和有表裡結合關係部位的淤滯氣血及其病灶。音韻的諧振能促進人體細胞分子的

本質點運動趨向有序化,加強“內生熱效應”,平衡自律神經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健身

和治病的功效。例如《小草》一曲為羽調角聲,屬木乃肝經正音,常聽能平肝氣降血壓;聽

《思鄉曲》能使人氣脈調和抑陽扶陰,可預防失眠,促使孕婦優生,老少福壽康寧。

上述的理論基礎與《易經》中的陰陽平衡,陰陽消長轉化有密切關係。

展望二十一世紀,古老而悠久的《易經》必將煥發出新的活力,並以勢不可擋的威力登

上世界科學舞臺,去為開拓新的科學領域而再次展示她的永久的生命力,去為建設美好、和

諧的世界再現輝煌!

654

Page 13: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2

智慧易經

陳彥雄

第一 乾

上乾

下乾

乾為天

乾:元亨、利貞。【大亨通,有利於持守正道。元始、亨通、祥和、守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的運行是多麼剛勁強健,君子應效

法此象自強不息。】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655

Page 14: 易學與科技文化

卦義:象徵天,剛健、充實、主動。具有剛、健、強、進的特性。

人生智慧啟示:乾卦代表《易經》的最根本精神——生生不已,自強不

息。

乾卦的整體卦意是象徵天,剛健、充實、主動。具有剛、健、強、進的特性。

乾卦以“龍”為剛陽的象徵,勉勵人們仿效“天”的剛勁強健、積極奮發。

卦中爻位以潛龍——見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的不同階段為特

徵,層層遞推,展示了陽氣萌生、發展、興盛到最終衰竭消亡的變化過程。揭示

了事物從初生到物極返終,陽極生陰的哲學道理。所以,當工作、事業發展順利

時,更需要不懈奮鬥,更需要小心謹慎,就如常言所說的“小心駛得萬年船”。

否則,就容易盛極而衰,走下坡路,從而一蹶不振。

乾卦的爻位以潛龍——見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的不同階

段為特徵,可用以下的結構形式對人生的不同階段加以解釋。

旺極而衰(亢龍)

大展身手(飛龍)

待機而發(躍龍)

警惕奮進(惕龍)

初露鋒芒(見龍)

潛藏勿發(潛龍)

在人生的歷程中,每一個人的處境總會忽高忽低,總會有順境與逆境。在處

境困難或力量還很微弱的時候,就要勇於面對困難,集聚力量,暗中充實實力,

等待時機,隱忍待發,切不可意氣用事,輕舉妄動,所謂“潛龍潛藏勿發”。在

力量稍有增強但仍不夠強大之時,須“君子善假于物也”,即要善於借助他人的

656

Page 15: 易學與科技文化

力量來幫助自身從困境中脫穎而出,謀求進一步的發展,所謂“見龍初露鋒

芒”。隨著發展,實力逐步增強,已脫離困境,工作、事業也發展順利的時候,

切須更加勤勤懇懇,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得失盈損,繼續積極努力,恰如古語所

言“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因為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順利中常潛藏著不

順,勝利中常潛含著失敗,“福兮禍所依”,所以切忌驕傲自大,只有“終日乾

乾,夕惕若厲”,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所謂“惕龍警惕奮進”。在實力更加強大

的時候,小心謹慎顯得尤為重要,此時更要善於把握機遇,兢兢業業,奮鬥不已,

所謂“躍龍待機而發”。在事業發展到頂峰,人生達到輝煌的時候,此時最需要

竭力挖掘自身全方位的潛能,調動周圍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發揮一切可以發揮

的能量,實現更加宏偉的藍圖,所謂“飛龍大展身手” 。人生走到了最輝煌的

時候,應善於適時而變,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其轉化性,即陽極而轉陰,每一個人

都要注意防止“物極必反”,做人做事不要走到盡頭,要知進退懂存亡,所謂“亢

龍旺極而衰”。

乾卦給予了我們這樣的啟示:人生在世,起起伏伏,如同潮漲潮落,月圓月缺,

但無論處於生命的哪一個階段,每一個人,都必須胸懷大志,剛強進取,自強不

息,奮發不已。

第二 坤

657

Page 16: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上坤

下坤

坤為地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

北喪朋,安貞吉。【元始,亨通,利貞像母馬般順從的德性。君子前往,先迷

失,後得到主人。往西南可得到朋友,向東北喪失朋友,安于守正,吉祥。】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當效法這

厚實和順的美德載育萬物,以深厚的德行來包容生活中的一切。】

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六五,黃裳,元吉。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用六,利永貞。

卦義:象徵地,柔順、柔弱、寬容、消極、示意、靜止、承載、順、陰、

女性化。也就是說,“坤”的卦即為大地的象徵。大地是在靜止中貯存力量,生

育一切。坤卦全部以陰爻形成的卦,與“乾”的剛強積極、男性化相對。

658

Page 17: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人生智慧啟示:坤卦義主柔順、包容,啟示人們要有“大地”的承順萬

物,卦中以大地、母、柔順為特性,意示大地在靜止中貯存,生育萬物,通過卦

義,顯示真率、方正、寬大、包容承載萬物的品性,強調柔順的處世原則。

坤卦的爻位可用以下的結構形式加以解釋:

(陰極兇惡)

(吉祥恭謙)

(細心謹慎)

(含蓄從容)

(率直端正)

(履霜艱冰)

坤 地道臣道

“履霜艱冰”就是要我們在辦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如履薄冰,大意

不得。對於有利條件要充分利用,而對於不利的條件要有足夠的估計,不

能掉以輕心,切忌盲目樂觀。“率直端正” 就是要我們保持正直、端正、

大度的優秀品質,處理好生活工作中的種種關係,並且能夠審時度勢,順

應潮流,才能避免損失。“含蓄從容”就是要具有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信

念。處於順境,切忌張揚得意;處於逆境,也不能過於計較成敗得失,甚

至急功近利。“細心謹慎”即是要注意細節,一切言行要特別謹慎小心,

不可得意而忘形。“吉祥恭謙”是說為人要謙遜謙虛,擁有謙遜之風,往

往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與幫助,從而能順利的完成任務,甚至順利度過難

659

Page 18: 易學與科技文化

關。“陰極兇惡” 意思是說,事物發展到了極端,就會發生逆轉。所以,

在面臨兇險的局面時,應保存力量,採取靜觀待變,以柔制剛,以不變應

萬變的原則。

我們要學習坤卦隨順的精神, 具有柔順遵循的原則,懂得追隨而不超越,危

害而不排斥;懂得含蓄和謙虛,收斂鋒芒,具內方外圓的涵養。所以,在一個單

位部門或一個企業公司裡,應懂得因勢利導有所作為,不一定要自身去開創,也可

以順從你的領導者,轉化領導者剛健的使力使其終能成就。

我們還要學習坤卦包容的精神。上面已經講到,坤卦象徵大地,我們稱為“大

地母親”。 當天創生萬物,她則負載完成孕育生命。她孕育萬物,承載萬物,

我們人類從大地母親身上索取食物,得到滋養;然後,我們人類還把垃圾廢品“奉

還”給大地。然而,大地母親依然養育著我們,沒有怨言,從不叫屈。從大地母

親的身上,我們明白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她的恩賜,我們深深感悟到了她胸襟

之廣闊,德行之渾厚。所以,我們應該像大地母親那樣包容,以寬厚來看待、包

涵一切,所謂“厚德載物”就是這個道理。坤卦包容的精神,還啟示我們應當承

受命運的磨難而不怨天尤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困難挫折在所難免。

所以,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不必埋怨命運的不公,而要以堅定的

信念,堅韌的毅力,審時度勢,尋找擺脫困境的機會,戰勝困難。這樣的話,生

活最終會以某種形式,來回報你所承受的磨難。一個善於包容他人,包容磨難之

人,他總能處於一種良好的心理平衡狀態,他的身心也會是快樂的愉悅的,即使

處於困境之中,也不至於頹喪消沉。他的生活會因為他的包容、大度而顯得更加

充實而開闊,心靈會隨著得到安寧和快慰。

660

Page 19: 易學與科技文化

總而言之,坤卦義主柔順、包容的精神,是我們奠定成功事業的基石,是我

們坦然笑對人生的重要精神食糧。

661

Page 20: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3

智慧易經

陳彥雄

第十一 泰

上坤

下乾

地天泰

泰:小往大來,吉亨。【所失者小,所得者大,吉祥、亨通。】

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交合,象徵通泰,君主以此裁節調理而成就天地相交之道,輔助天地生化

之宜,以此保佑天下百姓。】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複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卦義:泰卦的整體卦意象徵亨通、太平、祥和、陰陽協調、國泰民安。

662

Page 21: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人生智慧啟示:“泰”,是亨通太平之意。此卦承“履”之後產生,表示人

們付諸履的艱苦行動之後,苦盡甘來。因此“履”之後就是“泰”,好運來了。

泰卦上坤,下乾。表示天之乾於下,地之坤於上,即天地逆轉。天之氣直往

上升,地之氣直往下降,陰去陽來,二者將逐漸遠離。天之氣上升,地之氣下降,

天地兩氣相交,終合一致,互成雨澤,滋潤育化萬物。彰顯陰陽協諧的意境,體

現亨通、太平、吉祥的景象。泰卦揭示自然界天地交替,陰陽相諧的變化原理。

所以,我們要明白,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朝反方向轉化,而且轉化需

要具備客觀條件與內在因素。所謂“盛極必衰,衰極複生”講的就是事物發展的

自然規律,人們在生活工作中都要注意掌握分寸,揚長避短。

泰卦的卦辭說:運氣順利的時候,只要行動一下,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這

就是吉祥順利又亨通順達。我們要知道,亨通順達以後,才有能力輔助他人,而

且也必須輔助他人。其實,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還要體現在他為社會、為他人付出

多少。可見,泰卦闡明的是人在吉祥順達的時候怎樣自處的法則。

泰卦的爻位可用以下的結構形式加以解釋:

(掌握分寸)

(仁愛謙遜)

(居安思危)

(堅守正道)

(任賢用能)

(齊心協力)

泰 亨通太平

“齊心協力”就是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常言所說的“道不同不相為謀”,

663

Page 22: 易學與科技文化

那麼道同則能共成大事。“任賢用能”就是在發展中要任用賢能之人才能壯大事

業。劉邦得張良,劉備遇諸葛,都成就了大業。“堅守正道”就是在遇到任何困

難的時候,都要堅持走正路,切忌走偏門邪道。“居安思危”就是指處在安定的

環境中要想到可能產生的危難禍害,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禍患。前面講過,泰

卦象徵亨通太平祥和,所以,處在這樣的佳境中,更要時時警惕,不可冒進,否

則將造成難以預想的後果。“仁愛謙遜”就是擁有一顆仁和之心,對待他人謙虛

有禮,假如身居尊位,也能平易近人而並不自恃地位尊貴。“掌握分寸”就是處

事要注意不能過左,也不能過右。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有如月圓月虧,月滿則虧,

月虧則滿。

泰卦顯示的是天地陰陽交替的吉祥狀態,表示陰陽和諧、萬物滋生,所以它

包含著持盈保泰的精神實質。它啟示人們,在人生道路上,必須結交朋友,但朋

友之間必須講究道義與友情,這樣,在共同創業的過程中才能齊心協力擴大事

業,走向事業光輝的頂點。也就是說,人與人相互交往,才能產生友誼,才能共

謀事業;而上級與下級更應該如此,上下級關係密切,才能志同道合,同心同德

共創輝煌。例如在東晉時,司馬睿移鎮建鄴,但一開始他並未能站住腳跟,江東

的士族名流居然沒有一位拜會他。他感到籠絡江東士族的重要性,因此特意拜訪

當時最有名氣的名流顧榮、賀循,並請求他們的幫助。在顧、賀二人的影響和推

薦下,其他江東名士相繼而至,並受到司馬睿的重用。司馬睿最終被江東士族所

認同,並被他們確認是自己利益的最高代表。司馬睿正是諳知泰卦陰陽調協的精

神,熟知密切上下級的關係的道理,才能依靠民眾,開創萬眾和合的局面,鞏固

自己的基業。泰卦爻辭所說的“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志同”、“國泰

而民安”就是這個意思。

664

Page 23: 易學與科技文化

此外,泰卦還啟示人們當自己的人生事業上達到了極點的這種理想的境界

時,要考慮持盈任泰,不可滿足於現狀,一切戒驕傲自滿。要知道物極必反,不

創新則失舊;要堅持更上一層樓,突破創新的原則;要採用“內懷剛健,外行柔

順”的策略,這樣才能使自己真正立於不敗之地。俗話說得好,“創業難,守業

更難。”所以,要守得住業,把業更加發揚光大,就必須自主創新。我們知道,

玩具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而玩具禮品業,更是一個充滿競爭、充滿利潤、充

滿魅力的巨大市場。汕頭澄海的玩具禮品業就已成為澄海區最大支柱產業,其產

值約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四成,並且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全區玩具工藝禮品

外銷達70%以上,占全國玩具出口量的15%,產品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玩具禮品生產基地之一。2003年,汕頭澄海被授予全國惟一的

“中國玩具禮品城”稱號。澄海之所以能摘得“中國玩具禮品城”這塊金字招

牌,就是與聰明的澄海人一直所堅持的自主創新精神分不開的。

總而言之,泰卦啟迪著人們:天地交合,才能滋生萬物,人心歸一,才能萬事順

利;此外“盛極必衰,衰極複生”是自然萬物的發展規律,所以只有勇於創新,

勇於攀登,才能永立於不敗之地。

665

Page 24: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4

智慧易經

陳彥雄

第十五 謙

上坤

下艮

地山謙

謙:亨,君子有終。【亨通,君子有善終。意思是說,謙是吉祥暢通,這

樣的君子最終肯定會有好的結果。】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襃多益寡,稱(稱)物平施。【平地包含

著高山,也就是說,高聳雄偉的大山願意隱藏在大地之下,這就是真正的謙和謙

虛。君子效法此象,取多餘而補益不足,在自己財政平衡的基礎上平等地施捨給

需要的人,君子可以平安吉祥終身。】

謙卦的整體卦意象徵謙虛謹慎,可成大器。啟示人們要有厚實的才學,要有

高尚的品德,要有崇高的聲望,但是,這樣的人更要做到才高不自得,德高不自

許,名高不自居,這樣才是一個真正懂得謙虛的人,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暢

通無阻地不斷前行;倘若驕傲自滿,自以為是,不能虛心向他人請教,又不肯虛

心聽取別人的批評,這樣的人,即使才高八斗,也將在人生的道路上寸步難行。

666

Page 25: 易學與科技文化

古語說得好:“謙受益,滿招損”。地位越是高貴,越不能嬌縱驕滿;才能越是

優秀,越不能自鳴得意;容貌越是美麗,越不能自以為是。

“謙”,就是謙虛的意思,也有謙讓的含義,但不是無原則的謙讓,過度的

謙讓就是軟弱,所以,要把握其尺度,明智地作出判斷,做到謙而有度。在《易

經》的64卦中,只有謙這一卦是惟一的每一爻都是非常吉利的卦象,所以,在象

徵極其富有、包容一切的旺運之卦——大有卦之後,就是吉祥如意的謙卦了。

謙卦上坤,下艮。上坤為地,下艮為山,上地下山,表示山在地之下。山本

來是凸起於地面的,高聳的,但山卻不自以為高,甘願伏於地下,自覺地隱到地

的下面,成為潛山。這象徵人們應有像高山一樣謙遜、虛心的美德。謙遜、虛心

並不是自卑自輕,反之,它是每一個智者高尚情操的體現。它告訴我們:謙遜、

虛心是每一個謀求事業發展、壯大的人應有的品德,只有謙虛才能獲得好的結

果,只有謙虛,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謙卦的卦辭說:真正的謙虛,可以亨通順達,這樣的君子可以得到終身的成

就。從謙卦的卦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那就是以自卑自輕為基礎的“謙”

和謙卦所強調的“謙”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那種連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卻總是仰

視別人的謙虛,是軟弱的謙虛;那種一味地貶低自己抬高別人的謙虛,是虛偽的

謙虛,俗話不就是說“過分謙虛等於虛偽”嗎;而只有那些首先懂得尊重自己,

又擁有強大實力、優秀才能而又不自以為是的謙虛,才是真正的謙虛。可見,謙

卦的卦辭強調“真正”二字,確是意味深遠啊。

大有卦的爻位可用以下的結構形式加以解釋:

667

Page 26: 易學與科技文化

(謙而有實)

(謙德剛毅)

(謙無不利)

(勞謙終吉)

(保持謙虛)

(謙之又謙)

謙 謙虛謹慎

“謙之又謙”就是說高山已經隱藏到了大地之下,已經是非常的謙遜了,可

以說是謙之又謙。人應該像高山一樣具備這種謙之又謙的品德,有這樣品德的

人,即使遇到多麼難辦的事情,也最終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度過難關。不過,這

時仍然需要繼續錘煉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涵養,不斷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保

持謙虛”就是說經過了長時間的錘煉提高,已經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富有謙遜的

美德,但這時,就更需要保持一顆美好的心靈,達到常言所說的“天不言自高,

地不言自厚”的境界。“勞謙終吉”就是說一個人沒有什麼功勞,不過能夠謙

虛,這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但倘若有了很大的功勞,卻仍然能夠謙虛謹慎,不居

功自傲,不大肆張揚,這樣的“謙”才是不容易做到的,這樣的人能夠得到眾人

的敬佩和愛戴,最終是吉祥的。“謙無不利”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升官了或者發財

了,這時更應該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對上不卑不亢,對下平和謙遜,這樣就沒

有什麼對你很不利的地方了。“謙德剛毅”就是說一個人以他的謙和虛心贏得了

眾人的尊重愛戴,但是,也有一些奸邪小人看不慣你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背地

裡攻擊你損傷你。對於這些小人,就不應該以謙和虛心來應對他們,也不是一味

地退讓,在必要的時候,要用剛毅的一面來對付他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剛柔

668

Page 27: 易學與科技文化

相濟”。“謙而有實”就是說一個人沒有什麼能力或者功勞的謙虛,這是遠遠不

夠的,真正的謙虛還需要具備優秀的才能和強大的實力,只有建立在擁有實力的

基礎上的謙虛才能有所作為,才能真正獲得他人永久的崇敬與愛戴。

謙卦顯示的是高山自覺地隱到大地的下面,表現了高山謙遜品德。高山如何

能擁有如此的品德,那就是高山有著大海般寬廣的胸襟。可見謙卦不僅表示謙虛

謹慎,其實它還包含著寬廣、寬容的深層的精神實質。它啟示人們,一個人如果

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一個領導者如果想在自己的人生中得到他人的崇敬和愛

戴,就要虛心地理智地聽取周圍不同的人的不同意見,認真吸取各種合理化建

議,切不能剛愎,自以為是,這樣才能讓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才能在他人心目中

建立崇高的地位。謙卦以“山伏於地下”,以“不以自高”的自然現象,向人們

提出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真知灼見。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時,要懂得

寬以待人的道理,務必以“謙虛”作為人生的一條準則。只有虛懷若谷,才能成

就事業。民族英雄林則徐曾經說過“山不厭高,海納百川”這樣的名言警句,而

古書也告訴了我們“大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這樣的道理,這些都恰恰是道出了謙卦的真諦所在。

典故中,戰國時的趙國平原君趙勝,門下食客數千。在他的數千門客中,曾

有一個得罪過他的趙奢。趙奢是戰國時趙國的一位軍事家,又是一位理財家。他

曾統率趙軍擊敗秦國,因軍功卓著後來被趙王封為“馬服君”。趙奢剛出道時是

趙國的田部吏,即掌管收取田賦的小官吏。他為人正直,執法不阿,收取國稅時,

即使是對宗室國戚,他也毫不循私。當時,平原君趙勝是趙惠文王的弟弟,家世

富可敵國,但他的家臣卻倚仗權勢,拒不交納田賦。趙奢查獲此事後,就依據趙

國的法律,嚴厲懲辦了趙勝的家臣,殺了與此案有關的九個管事人。在當時,這

669

Page 28: 易學與科技文化

件事情可以說是轟動全城,別人都暗地裡說這下趙奢可把趙勝給得罪完了,勢必

給自己遭來橫禍。然而,“不打不相識”,平原君趙勝卻由此認定趙奢非常賢明,

有才幹,是治理國家的棟樑之才,於是不僅對他禮遇有佳,而且還向哥哥趙惠文

王推薦了趙奢。趙惠文王於是讓他主管全國的稅收,結果人民富足,國庫充實。

由此可見,平原君雖地位尊貴,聲名顯赫,富可敵國,但在家臣犯案時,他並沒

有公報私仇,反而識人才尊人才,對秉公執法的小官吏趙奢謙恭有禮,並讓趙奢

成為趙國的棟樑之才,這正是平原君擁有如高山般謙遜的美德,擁有如大海般寬

廣的胸襟,才能如此禮遇下士,從而贏得了時人與後世的稱讚。無獨有偶,當時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他也是門下食客三千,也能重用看守城門的保安侯贏和屠

夫朱亥,終於演出了“竊符救趙”悲壯的一幕,從而大敗秦軍,挽救了趙國。

相反的,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西楚霸王項羽,英武驍勇,“力拔山兮氣蓋

世”。但正是他恃勇驕橫、剛愎自用,自認為自己實力雄厚,威名遠播,小小的

劉邦勢力單薄,諒他也不敢對自己有二心,並不把劉邦放在眼裡。因此,在鴻門

宴上,他始終不肯聽取亞父的勸柬乘機消滅劉邦,反而放虎歸山,養奸貽患,最

終落得烏江自刎的悲壯下場。可見,任何一個人,即使是名滿天下,即使是才能

超群,即使是家財萬貫,也時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謙虛自警,心容萬物,才能

有所作為,贏得他人的尊重與愛戴。

總而言之,謙卦警示人們:謙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心境。謙是寬廣的天空,

容納日月星辰;謙是廣袤的大地,容納山川萬物。有人說:“竹子心虛,笛聲悠

揚;大鼓心虛,聲如雷震”。謙卦六爻皆吉,就因為一個“謙”字,它能讓我們

的人生如沐春雨,讓我們在人生奮鬥的旅途中不斷前行,贏得他人的崇敬與愛戴。

670

Page 29: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5

智慧易經

陳彥雄

第十六 豫

上震

下坤

雷地豫

豫:利建侯行師。【意思是說,利於建立侯業以及興師征戰。】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意

思是說,雷從地上奮出,雷聲陣鳴如鼓樂,震動大地,大地震動如起舞,使萬物

歡欣,這是天地的娛樂之道,也就是豫卦的象徵。先王效法這種現象,就制禮作

樂來歌頌和弘揚好的功德,用豐盛的祭品敬獻天帝,並同時祭祀和懷念自己的祖

先。】

豫卦的整體卦意是象徵和樂、怡悅、娛樂。它告訴人們,當和樂的景象出現

時,一定會有許多擁護者在追隨著,這是建立公侯基業的基礎,是興師征伐的好

時機,但此時更要高瞻遠矚,小心謹慎面對大好的景象,切不可自鳴得意,以免

陷入困境。常言道,“居安思危,樂不忘憂”,這才是真正面對安樂的硬道理。

“豫”,是安樂、安逸、和悅、歡悅、娛樂的意思。它可以讓他人愉悅,也

可以讓自己喜悅。前面的謙卦告訴人們,謙虛可以讓人亨通順達,可以得到終身

的成就。人擁有了一定的成就,也就能獲得安逸享受的生活,所以,接著謙卦,

671

Page 3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就是闡述安樂享受的豫卦了。豫卦與謙卦的形象相反,彼此是“綜卦”。

豫卦上震,下坤。上震為雷為動,下坤為地為順,雷動於地,表示沉寂的大

地,飄出震動的聲音,象徵娛樂。在人們事業有成或者在某方面取得成功時,自

然會歡欣雀躍,自然會想到慶祝勝利,好好享受成功的喜悅;但要知道,不能過

分地沉溺於歡樂怡悅,要懂得適可而止。如果一味沉溺於歡樂之中,必然會招致

失敗。古代的商紂王、隋煬帝就都是沉溺于酒池肉林之中而荒廢朝政,最終招致

國家的覆滅。從豫卦的卦形看,一陽五陰,一、三、五爻,陰居陽位,不正;二、

六爻陰居陰位,為正;“九四”則爻居大臣之位,與上下各陰爻呼應,近五爻尊

位,可見,這是陽氣在地坤上使春雷震動,冬天所存儲的熱能將要散發,以往的

不如意,現今即將結束。所以,此時切不可粗心大意或者自以為是,應該在享受

歡樂的同時,發揮聰明才智,繼續奮鬥。

豫卦的卦辭說:人們只有在適當地進行娛樂或者放鬆休息之後,才能更好地

進行工作,開展事業。從豫卦的卦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豫卦提倡的是

正確的勞逸關係——勞不忘安,安不忘憂,仍須奮鬥;有勞有逸,不可醉生夢死,

沉溺逸樂。可見,我們要善於利用和樂的條件,在安樂放鬆的時間裡積蓄精力和

能量,以此作為再創新一輪事業的啟動條件。豫卦就像沉悶的大地,需要雷、雨、

風、雲調節,才有氣勢,這就叫“剛應而志引”。但我們必須切記的是,歡悅、

娛樂要有節制,不能過分沉醉在享樂之中。因為我們知道,任何事情做過了頭,

都會走向反面——物極必反。只有適當的歡娛,對人體才能起到調節功能的作

用,對工作的開展,事業的發展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古代的周文王治理天下,

經過了一番艱苦奮鬥,取得一定的政績,國家的財力得到充實之時,他就想到天

下老百姓也需要休養生息,需要適當的安樂和悅的生活。因此,周文王號召百姓

672

Page 31: 易學與科技文化

建造靈台等娛樂場所供百姓耕作之余進行消遣娛樂。在百姓踴躍的參與下,周文

王最終達到了與民同樂的境界。他的聲名,也由此而流芳千古。

豫卦的爻位可用以下的結構形式加以解釋:

(樂極生悲)

(安不忘憂)

(其志大行)

(及時悔悟)

(心境平靜)

(自鳴得意)

豫 歡娛安樂

“自鳴得意”就是很得意,自以為了不起。一個人在取得成績之時,往往就

容易得意忘形,以為了不起,尾巴翹到了天上,沉浸在勝利的甜蜜之中,甚至被

勝利沖昏了頭腦。這是最危險的,它往往潛藏著兇險。“心境平靜”就是說人到

高興的時候,神經就會處於亢奮狀態,不僅頭腦容易發熱,而且思維容易混亂,

處理事情也就容易發生不愉快;所以,不管你有多麼歡樂,也不能長時間地沉浸

其中,要儘量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清醒的頭腦,控制歡樂的程度,讓快樂轉化

成為內心深處的愉悅,化為繼續前進的力量。“及時悔悟”就是說作為平常人,

容易沉浸于成功的喜悅之中而忘乎所以,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成功來之不易,

俗話不是說“沒有人隨隨便便就能成功”嗎?但是,當你真的沉浸在歡樂之中,

要能及時清醒過來,及時悔悟,重新調整心態,找回平靜的心境,繼續上路。“其

志大行”就是說如果能及時悔悟,為時不晚,你仍然能走向通往鮮花盛開的大道

上,再次創下輝煌的業績。“安不忘憂”就是說處在安樂的時候,不要忘記其實

673

Page 32: 易學與科技文化

生活、工作、事業還有許多需要你去面對去解決的事情,一旦這些事情沒有及時

處理穩妥或者處理不當,都會使你眼前的安樂成為泡影,甚至帶來嚴重的後果。

我們熟悉的一句名言不就是這麼說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樂極生悲”

就是說,快樂達到了頂點,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從頂巔上摔落下來而粉身碎骨,落

下悲劇的命運,“物極必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任何人都要懂得“居安

思危”的道理,安居中要有危機感,這樣才能時時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

豫卦上雷,動而有力,下地柔順沉靜,顯示的是雷從大地深處噴薄而出,喚

醒了深眠的萬物,由此大地一派生機。它象徵著天下欣欣向榮,一派和平安樂的

景象。豫卦不僅象徵與天同樂之景,更重要的是,它還包含著樂不忘憂、居安思

危的精神實質。它啟示人們,在人們為成功而鵲喜歡欣時,在享受安樂生活時,

更要堅守中正,勤勤懇懇,不要因為一時的成功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要因為

一時的勝利而失去往日奮進的心志。孟子曾告誡世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個人如果一味沉浸在一時所取得的成功的蜜罐之中,樂而忘憂,居安未能思

危,那麼,他最終得到的只能是失敗,只能為社會前進的浪潮所淘汰。我們要知

道,一個人雖然取得了一時的成功,但一切還有待發展,在成功的背後,時時還

隱藏著不利的因素。所以,在成功之時,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頭腦清醒,密切注視

事態的發展,及時發現、解決、消除不利因素,把握進一步發展事業的良機,只

有這樣,成功才能時時來到你的身邊,鞭策著你不停地奮勇向前。

我們知道,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下,已經步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政治、經濟、國防、文化、教育、體

育都取得了令中華兒女無比興奮、無比自豪的成就。從“神七”宇宙飛船上天,

到奧運會的舉辦、世博會的舉行,都標誌著古老的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復興和強

674

Page 33: 易學與科技文化

盛,特別是“奧運”和“世博”,更是党和國家領導人普天同慶、與民同樂的好

契機;近幾年,國家還實行了九年的免費義務教育,還在農村對農民實行免交農

業稅的政策,這些都充分表現了國家強盛了,黨和政府讓廣大老百姓共同分享經

濟所取得的成就,這些都是與豫卦所闡述的內涵相一致的。但是,雖然國家處在

太平盛世的時代,但國際政治經濟風雲變幻,國際形勢複雜,所以中華兒女仍然

應該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更應該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民族精

神,把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傲立於世界強大的民族之林,這才是豫卦最重

要的精髓所在。

總而言之,豫卦警示人們: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裡,不管是國家領導

人還是企業老總,不管是單位領導還是普通員工,不管是有錢人還是小老百性,

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時,可以適當放鬆休息娛樂,但切不能腦袋發

昏、得意忘形,要牢記“樂不忘憂”“居安思危”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讓我

們的生活、工作、事業蒸蒸日上,不斷創新超越,不斷向前邁進。

675

Page 34: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6

智慧易經

陳彥雄

第十七 隨

上兌

下震

澤雷隨

隨:元亨,利貞,無咎。【元亨:元始,亨通的意思;利貞:有利,守

正的意思;無咎:無災的意思。】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人宴息。【大澤中響起了震雷的聲音,

大澤也隨著雷聲震動,這就是水隨火動、陰隨陽起。也可表示(秋天)雷入澤中

(休息),這就是隨卦的象徵。君子效法此象,每到晚上就進入室內休息。現實

生活中,一個人不能沒日沒夜地幹活,白天做了一天的活,到晚上也就該休息了。】

隨卦的整體卦意是象徵擇善而從,就是選擇好的、善的來追隨、跟隨。在生

活、工作中,都有追隨的問題。追隨對了,一切都會很不錯,人生也將因此而充

滿生機;追隨錯了,剩下的也就只有倒黴,人生也將因此而走入困境。可見,擇

善而從關係著個人的幸福,也關係著事業的發展。當然,擇善而從並不是要求我

們選一個十全十美的來跟從學習;擇善而從強調的是選取人、事或者物可取的地

方而跟隨學習,從而完善自身,發展自己,壯大事業,取得成功。

676

Page 35: 易學與科技文化

“隨”,是追隨、跟隨、隨從的意思。擁有謙卦的謙遜,又有豫卦的安樂,

這是一種成功。很多時候,人們總是願意去追隨真正的成功者,所以,這就有了

隨卦。隨卦闡述的就是一種隨順的原則,隨順人的本性,隨順自然的規律,不過

分苛求,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隨卦上兌,下震。上兌為澤,下震為雷,表示澤中有雷,或者說雷潛伏在澤

的深處,象徵暫時安息不動的形象。又因為雷隨秋季而伏,隨春季而動,所以,

也象徵秋天與春天的輪換。卦中以雷伏深澤,隨季節而動的自然現象,闡述了一

種隨順的原則。它告訴人們在追求事業成功之時,應隨形勢發展進行決策,善於

隨機而動,善於勞逸結合以及以逸待勞;它還告訴人們,人與人之間應隨和相處;

而人與自然之間,更應善於隨著天地形勢的變化而靈變。另外,還因為“震”的

方位在東方,“兌”的方位在西方,所以,還象徵日出與日落的交替。“兌”還

可表示年輕女子,“震”還可表示年長男性,所以,還可象徵中年男性為年輕女

子所吸引而隨順的狀態。總的來說,從“震”到“兌”,是萬物在運動中經過時

間和空間的變化,由生而轉息。生是息的開始,息是生的轉機,萬物也就是在生

息的變化中不斷運動的。

隨卦的卦辭說:當一個人擁有一群追隨者,這就形成了一個發展不可限量的

團隊。從隨卦的卦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在人們的事業生涯中,不是每

一個人都能成為最高的指揮官,很多時候都是以追隨的方式在奮鬥,所以,人們

要懂得在工作中虛心地隨順他人,這樣,他人也會隨順自己,大家隨和相處,順

勢而為,才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在歷史上,明孝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公元

1487年,孝宗朱佑樘即位後,便致力於“更新庶政,打開言路”,因為他明白,

只有誠心地順從天下百姓的需要,百姓也才能擁戴隨順自己,國家也才能長治而

677

Page 36: 易學與科技文化

久安。例如,他在減輕百姓負擔上就做了很多好事。他對每年奏報上來的因災免

賦要求,幾乎無一例外沒有不支持,而且他還通過錢糧賑濟拯救受災的百姓。為

了鞏固統治,他對大臣提出的有利於國家和百姓的建議,都一一採納,並積極實

施。正是這樣,一大批賢良聚攏在他的周圍,時時忠心耿耿地追隨著明王朝中這

樣一位不多見的明君,從而使明孝宗在當時的政治上形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統治

集團,因而經濟繁榮了起來,百姓也得到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作為一個皇帝,明

孝宗沒有貪圖自我享樂,而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治理國家和老百姓身上,因此,

他不僅為當時的臣民所擁戴追隨,而且被譽為“中興之令主”,其聲名流芳千古。

隨卦的爻位可用以下的結構形式加以解釋:

(隨順得報)

(見善而隨)

(心胸坦蕩)

(跟隨高人)

(交友慎重)

(出門交往)

隨 隨從隨和

“出門交往”就是走出門去,與人商量,遇善則從,把他人的聰明變成自己

的思想。“交友慎重”就是在結交朋友的時候要特別謹慎,好的善的可以追隨跟

從,切不可濫交朋友,甚至交上壞人小人。“跟隨高人”就是結交德、才比自己

高的人,而且,與高人結交必須是心地純正。“心地坦蕩”就是跟隨好人,不必

擔心為他人所猜忌,因為只要心胸坦蕩,自然會逢凶化吉。“見善而隨”就是不

分地位高低,不論親疏遠近,誰有好品德,誰有能力才幹,就可以跟隨學習。“隨

678

Page 37: 易學與科技文化

順得報”就是說一個懂得追隨跟從高人的人,到了晚年,自然能得到好的結局,

頤養天年。

隨卦闡述的是一種隨順的原則,其實,它包含的正是我們現在所倡導的團隊

精神。它啟示人們,在現代商業高度發展的社會裡,個人的力量雖然非常重要,

但如果要想最大程度地發揮企業的競爭力,就必須依靠強而有力的集體力量,發

揮集體的團隊精神,這樣才能使企業充滿活力和生命力,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脫

穎而出。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發現:雁群成“人”字形飛行時要比孤雁單獨

飛行節省70%的力氣。這是因為雁群結伴而行,在途中能彼此相護相隨,這樣就

能更快更容易到達目的地。我們仔細想一想,聰明的雁群這樣的飛行方式,不就

是隨卦所蘊含的“團隊精神”的最好詮釋嗎?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需要高素質

高技術的優秀個體,更需要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精誠合作,這種合作就是一種充滿

著無窮生命力的團隊精神。就像浩瀚的大海一樣,需要每一滴水滴,更需要水滴

與水滴之間的融聚,這樣才能彙聚而成氣勢澎湃的大海。一種團隊精神的凝聚,

需要的是無數個體之間的合作精神,只有這樣的精神,才能使企業興盛發達,走

向成功與輝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更新知識速度的加快,企業的每一項創新

成果,很多時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單獨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須依靠一個團隊

的力量研究出來的。中國的海爾從1984年開始創業,二十年後已成為中國企業的

一面旗幟。它成功的原因就是它擁有一個創新的企業文化和一個團結的領導班

子。海爾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它的團隊創新精神。從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公

司一個212的電冰箱生產技術,經過16年的發展,到2000年,已形成了69大系列

108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海爾現在平均每天可推出1.3個新品種,平均每天申

請國家專利2.5個,海爾是中國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像海爾這麼多的創新,絕

679

Page 38: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不是幾個工程師就能搞成的,而在於他們的企業鼓勵人人創新,擁有一個創新型

的團隊。1998-2000年的三年間,海爾人一共提了3萬多條合理化建議,被採納了

17000多條。海爾規定:工人一年提十條合理化建議,只要被採納了七條,就可

以從“合格員工”升為“優秀員工”,連許多老工人一年都可以提出十幾項合理

化建議,這就是海爾創新型團隊的力量。英國作家肖伯納有一句名言:“兩個人

各自拿著一個蘋果,互相交換,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兩個人各自擁有一個思

想,互相交換,每個人就擁有兩個思想。”海爾人創新思想的融匯,體現的不就

是肖伯納所說的名言的精神嗎。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力量”,

海爾的力量就是團結,就是充滿著恒久生命力的團隊精神。

總而言之,隨卦警示人們:任何一個人、一個團體、企業的發展,都必須有

一個追隨的目標和靈魂,擇善而從,依靠團隊精神,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之間必

須精誠合作,共同追求集體的成功。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曾說過這樣的一句名

言:“一名偉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讓周圍的隊友變得更好。”時代需要英

雄,更需要偉大的團隊。團隊精神可以讓團隊保持新鮮的活力,可以讓團隊擁有

創新精神,可以讓團隊煥發青春,積極進取。

680

Page 39: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7

周易與當代科學 鄧明成

內容摘要

一、周易與哲學

人腦活動發出的信息是物質;2.74K的宇宙背景輻射溫度,說明真空也是物質的。

《周易》的基本觀點是:“凡天地之間一氣而已”,凝而成物,散而成氣,分為陰陽。

即氣或者氣場,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質。《周易》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是萬事萬物之道。

二、周易與自然科學

13世紀意大利數學家列奧多·斐多那契以兔子繁殖為題,得到一個數列1,1,2,3,5,8,

13,21,34,55,89,144,233,377。從第三個月起每個數都是它前面相鄰兩數之和,用遞

推公式表示為Fn+2=Fn+1+Fn(n=0,1,2,3……)。後來人們發現,當n 6時,頗有“類萬物”之

趣。

《周易》之卦的生成次序是按2n倍增的,當n=6時,2n=64,即第6代恰為六十四卦,可

以囊括萬事萬物的演變規律,這是斐氏數列遠不及的。

乾取象於天,坤取象地,震取象于雷,可從天體物理和地球物理得到答案。

《周易》八卦也能“類化學之情”。 化學元素按化合價或外層電子數分類,只有8種,

與“小成八卦”之數相等。穩定的化學元素只有六個週期,與“卦有六爻”一致。

三、周易與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是一部活生生的《周易》。(1)DNA雙螺旋結構與旋轉的《太極圖》極其相似。

(2)《太極圖》中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生陽,陽生陰,陰陽複生”,是生命繁殖的

普遍現象。(3)“一分為二”是《周易》成卦的規律,也是萬事萬物繁衍變化的基本規律。

681

Page 40: 易學與科技文化

2

(4)“易有真數,三而已矣。”三也是生命體的真數:DNA、RNA和染色體決定細胞的性

質;遺傳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也是三種。(5)五是《周易》的基數,即金木水火土五

行。決定遺傳基因最本質的物質是堿基,也只有五種。(6)《周易》有“類萬物之情”的六

十四卦,DNA和RNA都有64種結構。

四、周易與混沌學

倍增數列2、4、8、16、32、64……,是混沌分形的基本方式,萬物繁衍的基本規律,與

《周易》成卦模式完全相同。分形和自相似,是大自然演化的基本規律。生命科學的理論基

礎是混沌學。

老子之言混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混沌的宇宙,二是天地即陰陽,

三是天地人等非線性系統的泛稱,萬物是變化無窮的大自然。宇宙產生天地日月星辰,天地

交合而後有人,天地人三才俱備而成萬物。

五、周易與全息論

全息論最基本的原理,是任何事物的局部都與其整體相似。簡言之,一個細胞包含著整

個生物體的全部信息。宇宙即天地人是全息的。《周易》的全息論思想是“天人合一”、“天

人感應”。

人類何以能預測未來命運?是宇宙的全息性,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萬物靈氣皆相通。

如頑石一類無知之物,因其同樣能夠吸收、反射、釋放宇宙間的信息能量,也能與人類通靈,

更不用說動植人了。

湖南大學鄧明成 2010-7

682

Page 41: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一、 周易與哲學

當代哲學有兩個基本點:一是唯物論,二是辯證法,即一分為二,對立統一。

對於世界的物質性,現代物理學指出:物質分為實物和場,實物是質量和能量高度密集

的空間,場(引力場、電磁場等)是質量和能量彌散的空間,真空是場的基態。愛因斯坦相

對論指出:能量和質量是統一不可分的,時間和空間也是統一不可分的,能量的變化決定於

質量的變化,空間的變化決定於時間的變化。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鮑林發現,人的大

腦是一種分子——原子能激發的場所,它通過一種複雜的生化機制發送出種種信號,這種信

號就是十分微弱的電磁波。1965年美國科學家彭齊阿斯和威爾遜,發現了“2.74K的宇宙背景

輻射溫度”。溫度是物質運動的表像,這說明真空是物質的。進而可以說,宇宙的任何空間

和時間都是物質的。

《周易》的基本觀點是:“凡天地之間一氣而已”,凝而成物,散而成氣,分為陰陽。

邵雍說:“日月星辰共為天。辰,天之體,無物之氣也。”即氣或者氣場,是宇宙中最基本

的物質。萬事萬物皆有氣,氣場的相互作用,決定著人事的吉凶。《周易》計時間用的是天干

地支。天干地支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既表示時間,又表示空間,時間的變化必帶來空間的

變化。

《周易》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正是“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高度概括和集中體現。

有人說:“《周易》是唯心論。”其原因大概是老子有“道生一,天下萬物生於有,有

生於無”之說。此處“道”和“無”是何義?《老子·十四章》說:“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何謂“古始“?《老子·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今寥今,獨立而不改,周

衍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

683

Page 42: 易學與科技文化

4

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

然。”道是什麼?就是先以天地的宇宙之源,此源是混沌態的。它的運動規律是逝(產生)

遠(膨脹) 反(回歸古始)。這與當今科學理論“宇宙大爆炸 宇宙膨脹 返回大爆炸前的

狀態”是一致的。《老子·四十章》又說:“反者,道之道;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反,即往返;道之道,指道的運動是循環往復的,即宇宙的演化具有週期性;

無,即無極或太極,與大爆炸前“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的宇宙之源是一

致的。三千年前的老子,有如此高深的唯物辯證思想和科學頭腦,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何

“唯心”之有!

二、 周易與自然科學

此處的自然科學,指經典的數學、物理和化學。

陰陽是《周易》之根。萬物皆有陰陽,陰陽可類萬物。13世紀意大利數學家列奧多·斐多

那契出此一題:“已知一對兔子出生後的第二個月即可生一對小兔子。問一對小兔子一年後

可以繁殖成多少對?”斐多那契解此題得出如下數列:1,1,2,3,5,8,13,21,34,55,

89,144,233,377。從第三月起,每個數都是它前面相鄰兩數之和,從開始生小兔起一年後

共有377對。用遞推公式表示則為Fn+2=Fn+1+Fn(n=0,1,2,3……)。後來人們發現,斐氏數列對

植物葉子在梗上的排列、蜜蜂繁殖、鋼琴音階排列,人口年齡結構等等,都適用,頗有“類

萬物”之趣。這說明:當事物發展到第六代時,貌似不搭界的諸事物的內在對應性便神奇地

顯現出來了。西方數學家解釋不了內在的原因。而我國易家則認為理所當然。《周易》是以陰

陽之道為根本去函蓋天地人的演變規律,具有普遍性;《周易》之卦的生成次序是按2n倍增的,

當n=6時,2n=64,即第6代恰為六十四卦,可以囊括萬事萬物的演變規律,這是斐氏數列遠

不及的。

684

Page 43: 易學與科技文化

爻分陰陽,陰陽取象於男女。乾取象於天,坤取象於地,震取象于雷,巽取象於風,坎

取象于水,離取象於火,艮取象於山,兌取象於澤,準確而形象。

乾何以象天?其一,在宇宙天體中,恒星(太陽是其中之一)和星雲由等離子體構成,

占宇宙星體物質的99%以上,其表面溫度高達數千上萬度,其內部溫度更高。在這樣高的溫

度下,離子體幾乎全部是帶正電的氫核。其二,在地球大氣層的上面,有一個厚厚的同溫層,

同溫層幾乎全部由帶正電的氫離子組成。故乾為天,天為陽。

坤為陰,何以象地?其一,水為陰,地球表面70%的面積為水覆蓋。其二,地球表面的

大氣層帶負電(主要是自由電子),厚度達數百上千公里,故地為陰。

震何以象雷?因雨季,雨雲密佈時,雨雲帶負電,從而在地下感應出正電荷,當二者之

間的電勢差高達數千乃至上萬伏時,通過電暈通道發生正負電荷的中和反應,形成電閃雷鳴。

《周易》八卦也能“類化學之情”。其一, 107種元素按化合價或外層電子數分類,只

有8 種,與“小成八卦”之數相等。其二,穩定元素按性質即電子層數排列,只有六個週期,

與“卦有六爻”一致。其三,化合價有正有負,即有陰陽之分。

三、周易與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是一部活生生的《周易》。

其一,1944年,科學家發現DNA是遺傳物質。1953年,英國生物物理學家克裡克和美國

生物化學家沃森劃時代地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揭開了生物

遺傳的秘密。DNA雙螺旋結構與旋轉的《太極圖》極其相似。

其二,《太極圖》中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生陽,陽生陰,

陰陽複生”,是生命繁殖的普遍現象。如男女婚媾,男性產生精子

有陰陽之分,女性產生卵子也有陰陽之分。蜜蜂繁殖,蜂王產卵,受精者育為雌蜂,不受精

685

Page 44: 易學與科技文化

6

图1、DNA的三种构象

者育為雄蜂,更是一絕。

其三,“一分為二”是《周易》成卦的規律,也是萬事萬物繁衍變化的基本規律。以生

物細胞為例,,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全同細胞,是一分為二。細胞的最小單元是蛋白體分子。

蛋白體分子一分為二為核

酸和蛋白質。核酸一分

為二,為核糖核酸(RNA)

和脫氧核糖核酸(DNA), RNA一分為二,為核苷 圖1、DNA的三種構象

酸和堿基;DNA一分為二,為脫氧核苷酸和堿基。堿基也一分為二,為嘌呤和密定。堿基是

生命中的生命,細胞中的細胞。

其四,“易有真數,三而已 腺嘌呤A 鳥嘌呤G 胞嘧啶C 尿嘧啶U

胸腺嘧啶T

矣 。 ” 八 卦 有 三 爻 , 象 天 地 人 ,

圖2、5種堿基名稱、符號及結構

故三是易的真數。三也是生命體的真數。DNA、RNA

和染色體決定細胞的性質,是三種。遺傳物質DNA

的雙螺旋結構,也是三種,見圖1。

其五,五是《周易》的基數,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也是構成萬事萬物的基數。決定遺傳

基因最本質的物質是堿基,堿基也只有五種,每種堿基的結構式,又以五邊形為基,見圖2。

其六,《周易》成卦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 圖3、核酸分子結

構示意圖

象生八卦。”核酸分子結構與此極其類似,見圖3。

其七,《周易》有“ 類萬物之情”的六十四卦。三個堿基組成一個遺傳基因,DNA和RNA

686

Page 45: 易學與科技文化

都有64種結構,

生命科學與《周易》的結構幾乎全同,它為《周易》預測提供了完整的科學依據。

四、周易與混沌學

混沌學是研究非線性系統演化過程的科學。三個及其以上物體或微粒組成的系統,是非

線性系統。

圖4是用一根棍子劃過黏滯流體形成的混沌流波形。由此圖可看到分支和渦流現象。

分形是對混沌現象中分支結構的幾何描述,見圖5。以圖

觀之有二。其一,分形意味著自相似,在同一圖像中,大大小

小的分支圖都是一模一樣的,同一種行為在越來越小的尺度上

重複出現,與分支有關的幾何特徵在 每次分形後縮小。其二,在自相似的分形圖像中,每一

個圖都是按照同一規律產生的,一個高度分形的圖案,很容易用自身的複製拚疊而成。

倍增數列2、4、8、16、32、64……,是混沌分形的基本方式,萬物繁衍的基本規律,與

《周易》成卦模式完全相同。 圖4、混沌實驗

分形和自相似,是大自然演化的基本規律。生物的生長,天體的繁衍,雲彩和晶體的形

成等等,無不如此。

分形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就是克隆技術。 克隆技

術的實現,說明生命科學的理論基礎是混沌學。進而說

明,《周易》與混沌學是一致的。

老子之言混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是混沌的宇宙,二是天地即陰陽,三是天地人等非線性系統的泛稱,萬

物是變化無窮的大自然。宇宙產生天地日月星辰,天地交合而後有人,天地人三才俱備而成

687

Page 46: 易學與科技文化

8

萬物。老子之論,何其正確!

5、分形幾何圖案

五、周易與全息論

現代科學的全息論,是從生物的繁衍中總結出來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子中

一粒小小的胚芽,包含著整個植物的全部信息。一個細胞包含著整個生物體的全部信息。

全息論最基本的原理,是任何事物的局部都與其整體相似,都是整體成比例的縮小,也

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混沌分形的自相似,是按同一規則構建起部分,成就其整體,整體

和部分都是全息的。

宇宙即天地人是全息的嗎?回答是然。其一,天地人都是非線性系統,演化有共同的規

律。其二,構成天地人的化學元素是相同的。其三,天地人都俱備引力場、電磁場和氣場,

生物場僅名稱不同而已。其四,天地人之間的信息勾通,是通過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來

實現的。其五,人腦活動所發出的信息,是極其微弱的電磁波。電磁波以光速傳播,故天地

人之間勾通信息所需的時間是短暫的。

《周易》的全息論思想,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對天人合一,莊子說:“天

地與我並生,萬事與我為一。通天一,萬事畢。”孟子說:“萬事皆備於我,反身而求,善

莫大焉。”邵子(朱熹尊邵雍為邵子)說:“以一物觀萬物,以一身觀萬身。”(《皇極經世》)

對天人感應,《素問·舉痛論》說:“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邵子說:“善言人者,必能

推知天地。故指節可以觀天,掌文可以察地。”(《類經圖異》)

人類何以能預測未來命運?是宇宙的全息性,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通于一,萬事

畢”,萬物靈氣皆相通。如頑石一類無知之物,因其同樣能夠吸收、反射、釋放宇宙間的信

688

Page 47: 易學與科技文化

息能量,也能與人類通靈,更不用說動植人了。為明於此,舉兩個實驗事實為證。

其一,庫裡布‧巴庫斯特實驗。1966年2月的一個淩晨,他用測謊器在紐約警方訓練學校

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把測謊器的電極安裝在花盆中的橡膠樹葉上,測量水從植物根部上升

到葉子上的速度,但儀器毫無反應。於是他就把能引起人體明顯反應的方法用於植物,對這

棵橡膠樹進行“毒刑拷打”,並用火柴梵燒其樹葉,測謊器的指示立刻劇烈地起變化,記錄

筆也描繪出急劇上升的曲線。這一實例,證明植物受到傷害時會表現出與人體類似的反應。

進一步,他又當著橡膠樹的面,把活生生的小蝦,一隻一隻地扔到沸騰的開水中,每當小蝦

被投入到滾燙的開水中時,測謊器的記錄筆就急劇地跳開;而小嚇死後,測謊器又恢復平靜。

這表明橡膠樹能夠“同情”小蝦之死。然後由他的助手通過意會對橡樹進行危害,其記錄筆

也表現出明顯搖擺的反應。嗣後,巴庫斯特又對其它生物進行類似實驗,也取得相同的結果。

這表明,所有生物都對危害自己生命的災難有同樣的感受性。(見日本《UTAN》雜誌,1987

年11號第36頁“超常現象”一文)。

其二,心靈感應實驗。庫洛互澤托是荷蘭的心靈測驗者,他發現人們往往容易尋回自己

無意中遺失的隨身攜帶的物品,也可通過被害者的遺物進行信息感應來追捕兇手,訓練有素

的警犬對此有特殊的靈感性。研究發現,當信號發出者和接收者的腦電波型相同且出現同步

激烈變化時,兩人都出現8-12周∕秒的圖形。這種心靈感應多出現在親熟人之間,當一方受

到精神衝擊和出現危險時更為強烈。(見《氣功與科學》1988年11期“超常現象是科學的事實”

一文)當兒子出現生命危險時,千里之外的母親常表現得坐立不安、心急如焚;“說曹操,

曹操就到”等等心靈感應的事實,可由此得到說明。

以上實驗事實說明,天地人之間可以通過“意識”而“通情”。這大概是《周易》預測

特別重視“預兆”的原因吧。

689

Page 48: 易學與科技文化

10

六、毛澤東與周易

此處主要言軍事。毛澤東的“人民戰爭”和“兵民是勝利之本”的軍事思想,與《周易·

師卦》中的“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是一脈相承的。毛澤東紅軍北

上以陝北為大本營,派林彪率部去東北借蘇聯紅軍之勢建立鞏固的東北革命根據地,進而奪

取華北,和平解放北平,定都北京,再向南推進,解放全中國的戰略部署,與《周易》“奇

門盾甲”的八卦陣完全相同。八卦陣分為八門,西北乾位是開門,東北艮位是生門,開生二

門是吉門,華北坎位是休門,修養生息之所,也是吉門。其他五門,南離景門小吉,東南巽

位杜門,西南坤位死門,正西兌位驚門,正東震位傷門,皆無吉可言。據太乙式計算,1924-1954

年開門直使,旺在西北,將開生休三門操持地手,進攻處於傷死之位的蔣介石就易如反掌了。

2010年7月

參考文獻

1、《新編大學物理學》(第二版)鄧明成編著 科學出版社

2、《正分子醫學和核酸代謝療法》楊秉淵等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3、四庫術數類大全《皇極經世書》(宋)邵雍著,(宋)張行成注 海南出版社

4、《莊子》(戰國)莊周,雷仲康譯注 遼寧民族出版社

5、《周易解說》鄧明成編著(尚未聯繫出版)

690

Page 49: 易學與科技文化

[ ] [ ] [ ]

,

( 1993 2002) .

60 , .

, [ ]

,

, .

,

18 .

.

72 72 ,

360 .

3-1-8

易理圖像數理的科學探原

馮慶輝

691

Page 50: 易學與科技文化

,

, [ ] .

23.5 .

18 .

.

着 .

.

48.5 ,

41.5 .

.

23.5 + 18 , .

692

Page 51: 易學與科技文化

,

.

,

: 180+2X18 = 216

: 180–2X18 = 144

,

[ ].

.

,

.

,

.

693

Page 52: 易學與科技文化

���

��

逹��

���

694

Page 53: 易學與科技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695

Page 54: 易學與科技文化

,

/ 1.618 0.618

1.61803398875

[ ] .

,

. .

[ ]

:

.

( ) .

696

Page 55: 易學與科技文化

.

( )

, [ ]

5 .

.

.

,

.

23.5 ,

.

697

Page 56: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9

勢科學視域中易學的科學價值

李德昌

(西安交通大學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 陝西 西安市 郵編:710049)

摘要:“勢”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宇宙演化與社會發展的根本推動

力:真空勢推動了宇宙暴漲,量子勢是量子化的唯一緣由,化學勢、生物勢是化學反應

和生物成長的根本動力,而信息勢則是人才成長和組織發展的動力之源。綜合文化與科

學中各種有關勢的涵義,給出勢的邏輯定義:勢=差別×聯繫=差別÷距離,因而,勢即梯

度、即斜率、即導數、即比例(“即”表達剔除現象差別推進到本質聯繫的極限過程),

所以,老子說“勢成之”,畢達哥拉斯說“萬物皆比例”。溝通是將差別很大的成員聯

繫起來,激勵是讓人看到未來與現在的巨大差別可以通過努力聯繫起來,所以,溝通是

對組織求導,激勵是對個人求導,決策是對路徑變分,個人和組織的成長就是不斷求導

營造信息勢中的積分過程。另一方面,信息即負熵、即有序、即梯度、即勢,所以,信

息量與信息勢是等價的。勢的運行機制是“差別促進聯繫、聯繫擴大差別”,由此差別

越來越大,聯繫越來越緊,差別最大是相反,聯繫最緊是相同,既相反又相同,就是相

反相成即對稱,所以,對稱性結構包含的信息量最大勢最大,以致具有強勢生存能力的

事物都具有對稱性:粒子結構、晶體結構、動植物結構不一而舉。冬蟲夏草的對稱性結

構使其具有強大的抗病毒性能;蚯蚓的雌雄對稱、頭尾對稱使蚯蚓可以將垃圾變成高蛋

白;人才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於“德、智、體、美”素質結構的對稱性,計算機0和1

的對稱與邏輯與非邏輯(N=N+1)的對稱使其具有無限大的信息量幾乎無所不能,巨大

的預測能力使天氣預報越來越准。易學的科學價值,正在于易學以八卦圖為核心的多維

698

Page 57: 易學與科技文化

要素的對稱性結構形成了具有數學群意義的泛群模型,包含了最大的信息量、具有最大

的信息勢,由此才可以在最為廣泛的意義上產生最好的預測性。而且,由勢→對稱→

群形成的結構,正是世界萬物和諧的基本結構,成為各種生態化的理論模型。物質勢作

用產生物質群,所以宇宙和諧,信息勢作用產生素質群、組織群、社會群,從而實現素

質和諧、組織和諧及社會和諧。

關鍵詞:勢科學 易學 對稱化 和諧社會 生態文明

宇宙和社會的演化鑲嵌著“熵” 與“勢”兩種機制,按照熵的機制,世界將越來

越無序而走向死寂,按照勢的機制,世界將越來越有序,從而推動創新與發展。有關熵

的機制已經被充分的研究,而有關勢的機制才剛剛被關注:真空勢推動了宇宙暴漲,量

子勢是量子化的唯一緣由,化學勢、生物勢是化學反應和生物成長的根本動力,而信息

勢則是個人成長和組織發展的動力之源。

一、勢科學的普適性及其生態化機制

傳統文化有“蓄勢待發、勢不可擋、勢如破竹”等等,自然科學中有“電勢、位勢、

真空勢、量子勢”等等,綜和各種勢的本質內涵,可以給出勢的邏輯定義:勢=差別×聯

繫=差別÷距離,因而,勢即梯度、即斜率、即導數、即比例(“即”表達推進到本質聯

繫的極限過程),所以,老子說“勢成之” [1],畢達哥拉斯說“萬物皆比例”。 研究

勢的產生和運行機制的科學叫勢科學[2][3]。

科學定律都是由導數構建的勢函數即勢科學,管理中,溝通是將差別很大的人聯繫

起來,激勵是讓人看到未來與現在的差別可以通過努力聯繫起來,所以,溝通是對組織

求導,激勵是對個人求導,教育是對思維求導,人和組織的成長過程就是在不斷求導營

699

Page 58: 易學與科技文化

造信息勢中的積分過程;母親總是喜歡最弱的小孩,因為同樣的母子聯繫中差別最大,

在同樣的孩子中母親總是喜歡自己的,因為自己的孩子與自己聯繫最緊;好的藝術總是

在聯繫中彰顯差別、差別中構建聯繫,例如《清明上河圖》及小說《水滸》中人物的個

性化差別及文化的凝聚力營造的強勢;西方文化的強勢在於西方文化秉承於一個道理講

所有的事,差別大聯繫緊,信息量大勢大,如《誇克與美洲豹》、《可怕的對稱》、《時間

簡史》等,東方文化的弱勢在於東方文化秉承於就事論事,一個事講一個道理,如《論

語》和《十萬個為什麼》等。如果十萬個事講出十萬個道理,小孩心中可能就沒道理了,

成長就失去了推動力。

宗教是情感淵源。宗教的強勢在於宗教可以將世俗社會中差別最大的人、甚至是敵

對的人在宗教的旗幟下緊密的聯繫起來。而且,科學找不到的聯繫在“上帝”那裡清清

楚楚。宗教站到了一個勢的極端,科學可以不斷的逼近她,但可能永遠趕不上。

勢科學理論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基本的邏輯層次上統一起來。為各種交叉學科

研究和通識性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導原則。為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以及文學藝術

和宗教理論的統一開闢了有效的研究路徑。

勢科學的極大概括性在於勢揭示了“信息”功能的本質:按照信息論,信息即負

熵、即有序、即梯度、即導數、即勢,所以信息量與信息勢是等價的,“構建世界新秩

序”的本質,就是生產更多的信息量營造更大的信息勢。為了區分科學中與哲學中信息

的不同含義(哲學中將噪音、廢話都叫信息),有時將科學及勢科學中所說的信息叫做

有效信息。勢是信息的幾何直觀、物理直觀和宏觀測度,由此揭示了信息的社會學、教

育學、管理學意義以及人才成長和組織發展的動力學機制。

勢的運行機制是差別促進聯繫,聯繫擴大差別,由此差別越來越大,聯繫越來越緊,

700

Page 5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勢的不斷增長達到某種臨界值,使系統產生非平衡相變和非線性分岔,由此衍生出素

質、創新和風險。在勢的運行機制中,最大的差別是相反,最緊聯繫是相同,既相反又

相同就叫相反相成即對稱,而對稱形成數學結構的群,成為宇宙萬物和諧的理論模型。

所以,所有的基本粒子形成群,呈現出生態化和諧,所有的星體構成群呈現出生態化和

諧,所有的動物植物構成群呈現出生態化和諧,物質作用形成物質群,所以宇宙和諧,

信息作用形成素質群、組織群、社會群,由此實現素質和諧、組織和諧、社會和諧[4]。

勢科學理論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從整體直覺到邏輯演繹,應用的基本數學工具是非線

性理論和群論,基本研究路徑是:勢→非平衡→素質→創新→對稱→群→和諧→進動→

勢*。

二、勢與對稱及競爭力

對稱性(即相反相成)是易學的核心概念,也是科學的根本機制,以致楊振寧指出,

對稱性支配相互作用。如此多的物理學家研究對稱與不對稱獲得諾貝爾獎,經濟學家研

究信息的對稱與不對稱也獲得諾貝爾獎。由於對稱即差別最大、聯繫最緊,包含的信息

量最大、勢最大。所以,所有具有強勢生存能力的事物都具有對稱性結構或特徵:冬蟲

夏草的對稱性結構使其成為最強大的抗病毒藥材;蚯蚓雌雄對稱、頭尾對稱(砍斷的蚯

蚓,頭長出尾,尾長出頭),所以蚯蚓可以將垃圾變成高蛋白,科學如此發達,人類也

無能為力。計算機的大勢使其能夠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領域,幾乎無所不能,就在於計算

機用0和1的對稱與邏輯與非邏輯(N=N+1)的對稱使其具有無限大的信息量、營造了無

限大的勢。計算機已經戰勝象棋大師,卻不能戰勝圍棋大師,在於圍棋“統一規則下的

黑白對稱”與計算機“統一規則下的0和1的對稱”具有同樣大的信息量、因而具有同樣

大的信息勢,而象棋車、馬、炮、仕、象各按不同的規則行走,制度不統一,在同樣差

701

Page 6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別下聯繫不緊而消減了勢。網絡的大勢在於網絡上“既可以全真也可以全假”,“真假

對稱”包含了極大的信息量、營造了強大的信息勢,由此吸引著小孩不吃不睡迷戀在網

絡上。

在社會領域,大凡領袖人物,無有不用對稱性(生態性)營造大勢的,馬克思和恩

格斯既具有深厚的文史哲修養,又具有良好的數理化功底;既是偉大思想家,又是科學

理論家;他們在社會科學領域的貢獻眾所周知,而對於自然科學,馬克思的數學手稿和

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也舉世聞名。最為典型的是毛澤東:既重視理論的抽象(《矛盾論》、

《實踐論》),又重視實踐的探索(《湖南農民運動考查報告》);既是浪漫詩人,又是精

明的政治家;既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又被稱為西方後現代解構主義的大師(西方人

評價說,資本主義如此強大也不敢批判自己,而毛澤東則經常解刨自己),如此營造的

權威強勢在民眾心中幾乎成為神聖。無論是平息文化革命的動亂,還是徹底剷除黑社會

及性病的壯舉,毛澤東應用對稱性營造的強勢,在人類歷史上創造了奇跡。2007年諾貝

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斯金所闡述的一個管理學者們人人耳熟能詳的所謂“分蛋糕機

制”,則是一個典型的營造最大信息勢的對稱化機制。機制設計使得切蛋糕的一方與先

挑蛋糕的一方差別最大——博弈中的對立,同時卻聯繫最緊——先行動者總是要想著後

行動者的行動,而且其結果總會使每個人達到真正心理上的滿意(對稱)。

在傳統社會,人才素質要求“德、智、體、美”,就是因為“德”與“智”對稱(俗

語講“無才便是德”,即有一種對稱性就有一種守恆量——諾特定理),“體”與“美”

對稱(體是外在的、美是內在的),包含了最大的信息量,具有最大的信息勢,所以,

德智體美綜合發展的素質就是最好的素質,具有最好的競爭力。

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信息的積累使得信息勢不斷增加,傳統德、智、體、美的素

702

Page 61: 易學與科技文化

質發生對稱化破缺,產生了新的對稱性激化,“德”被激化為“處善”和“進取”,形

成更深層次上的對稱,“智”被激化為“理論”與“實踐”,形成更深層次上的對稱;

同樣,在強大信息勢推動下,體與美的對稱破缺,“美”被激化為“竟雅”和“隨俗”

的對稱,“體”被激化為“身體強壯”和“心理健康”的對稱。由此,在信息化社會,

傳統的四維素質對稱,必須激化為八維素質對稱,才能包含更大的信息量,形成更大的

信息勢,才能具有更加強大的競爭力而應對信息化社會的挑戰。

三、勢與群及和諧機制

按照勢的運行機制,系統中的信息作用必然產生對稱,而對稱產生數學結構的群,

從而形成系統的和諧結構。就人才素質而言,八維素質兩兩對稱形成可逆元,而“愛”

是素質形成的恒等元:是因為“熱愛百姓”產生“處善”,是因為“追求民主”產生

“進取”;是因為“喜歡抽象”形成“理論”,是因為“勇於挑戰”參與“實踐”;是

因為“勇於鍛煉”才“身體強壯”,是因為“喜歡溝通”才“心理健康”;是因為“追

求藝術”才需要“竟雅”,是因為“熱愛和諧”才入鄉“隨俗”。

由此,以“愛(激情)”為恒等元,形成現代社會的八維對稱的九階和諧素質結構,

是一個具有數學泛群特徵的生態化結構,傳統素質的低維對稱和諧提升到現代素質的高

維對稱和諧,包含的信息量更大、信息勢更強、競爭力更好。如圖1。為什麼世界萬物

都要個性化、生態化,就是因為具有對稱性結構的生態化包含的信息量最大,信息勢最

強,競爭力最好,生存能力最好。

703

Page 62: 易學與科技文化

素質的這種對稱性激化後形成更高層次上對稱的現實是有目共睹的。就“德”激化

為“處善”與“進取”的現實而言,一方面是以儒學(處善)為核心的國學的興起,另

一方面是追求民主的進取精神的弘揚,看看今天的書店,弘揚“狼精神”的書與日俱

增,而現實中也將小孩追求民主的競爭意識作為重要的德性判斷,一味追求處善,社會

就會滋生騙子,不加抵制和揭露,社會的正氣就不能得到弘揚,社會整體的道德風尚就

無法形成。而且信息化社會競爭是時代的主題,如果只強調與人為善,不注重個人奮鬥,

積極主動,就很難立足社會。

就“智”激化為“理論”與“實踐”而言,一方面是高學歷的追求,研究生、博士

成為一代青年人的嚮往,另一方面實踐教育又更加突出,就業市場第一看得就是有沒有

工作經驗,當然根本的社會邏輯機制還在於,沒有理論的抽象,知識就不能融會貫通而

可能成為教條,沒有實踐的應對能力,就無法參與社會競爭。

就“體”激化為“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而言,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在任何時候

都是必須強調的,而心理健康也成為信息人社會日益凸顯的社會問題,更加引起教育界

704

Page 63: 易學與科技文化

的關注;就“美”激化為“竟雅”與“隨俗”而言,“雅”作為審美的核心元素是永恆

的,然而“俗”也成為信息人社會構建和諧審美的重要路徑。不然,我們就無法理解小

瀋陽的走紅、張廣天藝術在知識界受到的關注、芙蓉姐姐在網上的轟動、超女大賽引起

的追逐、美國走音天王唱遍全球和“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等在藝壇上的熱捧,所有

這些,正在預示著素質“美”從“雅”到“俗”的激化和對稱。就是說,一個人的美育

素質,必須構建從“雅”到“俗”的美感信息張力,既能居高竟雅,又能入鄉隨俗構建

和諧,進而從根本上實現“雅俗共賞”,才能理解“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的時

代意義!

在現代和諧素質模型圖1中,“進取”、“實踐”、“竟雅”和“身體強壯”是具

有彰顯特徵的“顯勢”,“ 處善”、“理論”、“隨俗”和“心理健康”是具有默化

特徵的“潛勢”。“進取”靠“為善”來支撐,“實踐”靠“理論”來指導,“竟雅”

靠“隨俗”來包容,“身體強壯”靠“心理健康”來滋潤,“顯勢”靠“潛勢”來駕

馭。顯勢與潛勢在圖中用虛線相隔。

素質和諧無疑使個體素質在信息空間形成幾何性自旋,從而使素質保持穩定、並按

照“右手螺旋定則”具有明確方向地發展和成長。素質的和諧程度越好,相當於自旋速

度就越高,素質就越穩定、發展的方向就越明確,“攻守兼備”競爭力就越好,成長的

效率就越高。許多學生情緒浮躁、感到迷茫和困惑,就在於素質不和諧而不能自旋,沒

有自旋特徵的素質既不能穩定又沒有方向,在社會信息空間漂泊不定,不僅影響著成

長,而且威脅著生存。

美國學者伯特達提出的九型人格結構,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就在於九

型人格具有對稱性結構,形成了以“哲思” 為恒等元的人格泛群,包含了最大的信息

705

Page 64: 易學與科技文化

量,具有最大的信息勢。如圖2 所示。

對稱的數學定義是“變換以後的不變性”,例如,左右對稱,將左右互換,身體沒

有變。自旋的重要性就在於自旋產生對稱形成群,具有最大的信息勢,因而具有最好的

競爭力。將一個輪子變換(旋轉)任意角度,輪子不變,即對稱而具有強勢,所以,一

個不動的輪子任人擺佈,而一個高速旋轉的輪子沒人敢碰。考察宇宙萬物,能夠強勢生

存的事物都具有自旋性;能夠穩定運行的天體都在自旋,具有長壽命的粒子都有自旋;

打出去的子彈,必須高速旋轉才能命准目標,否則就將漂泊不定。所以勢→對稱→群→

自旋→和諧→生態化,是世界萬物生存與競爭的基本機制。

四、科學與宗教的統一與易學的科學價值

科學與宗教的統一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科學與宗教是同根的。因為對大自然神

奇的無限的“愛”以致到崇拜,就產生了宗教;因為對大自然神秘的“愛”而不斷的追

求邏輯的理解,就產生了科學。其二,科學與宗教是同目標的,即都立足於預測性,或

706

Page 65: 易學與科技文化

者通俗地說,都是用來“算命”的。科學是給自然算命,宗教是給人算命。而算命就是

消除不確定性,所以算命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求算命者具有的信息量要足夠大,至少要

等於被算者具有的信息量,算命才能具有準確性。而具有可能的最大的信息量的結構就

是對稱性結構,群結構是由眾多的對稱性結構組成的,所以群結構具有的信息量最大,

信息勢最大,可以消除最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群結構就成為預測的數學模型。正是因

為如此,計算機具有的群結構可以用來進行天氣預報,元素週期表這樣的群結構就能很

好的算出宇宙中存在的元素,按照元素週期表給出的預測去尋找,就能找到新的元素;

而蓋爾曼的誇克理論群模型,也為尋找新的誇克指明了路徑,由此而得到物理學的諾貝

爾獎。

圖3 易學中的八卦圖是一個以“太極”為恒等元的泛群

如果我們將上述素質及九型人格的結構模型與易學的太極(圖3)相比,我們立刻

707

Page 66: 易學與科技文化

可以看出,易學的太極圖是一個由“天、地、陰、陽”等兩兩對稱的元素構成可逆元,

而“太極”作為恒等元的泛化的群,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具有強大的信息勢,從而才

能應對複雜的社會中人類的種種不確定性,而產生強有力的預測功能。

五、結論與展望

勢科學理論從道家“勢”的直覺感悟,到“勢”概念的邏輯定義,將溝通、激勵、

制度、教育及情感等演繹為導數的邏輯和數學群的機制,在揭示太極八卦結構具有的數

學群機制的基礎上,展現了易學豐富的科學內涵和科學價值,揭示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

學統一的邏輯基礎。在邏輯地刻畫了情感形成的內在機制基礎上,為研究宗教與科學的

統一、以及人類根本的生存機制奠定了基礎。特別為研究易學的科學價值提供了有效的

邏輯途徑。

勢科學理論的重要意義還在於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符號邏輯:人類第一次文明始

於整體上認識了“能”——3符號(mah)邏輯並充分利用自然能,在原始的選擇創新基

礎上產生了原始文明,使人類從自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人類第二次文明始於邏輯分析

認識了“力”——2符號(ma)邏輯,由此學會了使用力(牛頓定律),產生了技術創

新進入了工業文明(物質文明),使人類從繁重的體力消耗中解放出來;人類通過從整

體直覺到邏輯分析認識“勢”——1符號(a)邏輯,才能學會使用勢(信息),真正從

邏輯基礎上揭示易學具有的科學價值,實現基於信息相互作用基礎上的教育創新和管理

創新,進入第三次文明——融合宗教價值的教育文明和管理文明(信息文明、精神文

明)。從“mah”→ “ma” → “a”,剝離了距離h、剝離了阻尼m,抽象出真正的

核心價值“a”即“勢”即“信息”,人類才能應對不確定性實現真正的自由和文明,

從複雜社會及管理糾纏和教育困惑中徹底解放出來,真正實現宗教與科學統一的精神文

708

Page 67: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明。

參考文獻:

[1]邵漢明,陳一弘,王素玲,譯注.百子全書 老子 莊子[M].,遼寧民族出版社.1996.1.61,48

[2]李德昌,新經濟與創新素質——勢科學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和創新,中國計量出版

社,2007。5 ,166-205.

[3]李德昌,信息人社會學——勢科學與第六維生存[M],科學出版社,2007,10,174-219.

[4]李德昌,勢科學視域中的和諧社會及理論模型,南京社會科學,2010.(4)。

基金項目:教育部09年規劃基金項目(09XJA630002); 西安交通大學交叉學科研究項

目(2009xjtujc13)

作者簡介:李德昌 ,男,陝西子長人,漢族,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副教

授,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郵編710049,電話:029-88090552;

13096936651,Email:[email protected]。研究方向:勢科學視域

中的宗教與科學及交叉科學研

709

Page 68: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10

《周易》八卦與《辯證法新探》的對比研究

平措汪傑(平汪)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哲學博士生導師

《周易》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經典,歷來被奉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

府也。”因此,《周易》的宇宙觀是以陰陽八卦為其基本論點,實質是一分為二

的辯證思想。它在自己的歷史條件下,用其獨特的圓周圖形和陰陽符號,來闡述

了對立的兩級及其相互過渡,其基本思想符合現代辯證法經典作家們所總結出來

的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即兩極的對立同一規律。幾千年前,能有如此罕見的光

輝思想,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奇跡。但每個時代的思想,即使是最天才的,也不免

有其歷史的局限性,《周易》也是如此。首先,它揭示了對立的兩極,但未能提

出同一的兩介(中介性),其次,它沒有也不可能提出任何事物自身中起規定性

作用的主要一面即“質“,及其所包含的被規定的次要一面的它物即”量“等概

念。因而它不可能科學地闡述”量降質升極、導致量質相對轉折“和”質降量升

極、導致質量相互轉化“等一系列規律。

我本人長期學習、鑽研哲學辯證法,在辯證法理論界通常的一般論述的基

礎上,作出了新的總結,提出了獨特的辯證法的結構規律的邏輯公理和公式與運

動規律的週期定律、辯證法的量質與質量的降性與升性及其高低規律、層次微分

等一系列規律和示意圖,並以此探討、分析和論證了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各主

要學科的內在的辯證關係。質言之,把辯證法的一般論述提升為公式、定律及其

711

Page 69: 易學與科技文化

示意圖來闡述,這是本文的基本特點。

任何事物在正面的上升期,它是量同降、質對升的兩極與量對降、質同升

的兩介的一分為四來體現的。而在反面的下降期,它是質對降、量同升的兩極與

質同降、量對升的兩介的一分為四來體現的。這是普遍規律。

規律是客觀事物內在的本質與它量的必然聯繫,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下

的“自己運動“,而不是任何外在的人為所能強加的。

《周易》是以太極分兩儀(陰、陽),兩儀分四象(太陽、少陰、太陰、

少陽),四象分八卦(一乾、二兌、三離、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而

拙著《新探》是以四型八態作為它的基本內容。所謂“四型“是指對立的兩極A

與D、同一的兩介B與C;而所謂的”八態“,是指這四者各自的升期與降期,即

升D、升A、升C、升B及降D、降A、降B、降C。

根據本人的對比研究,“兩儀“的陽是兩極之一的D,陰是兩極之一的A。”

四象“中的太陽是質D,少陰應是量A,太陰是質A,少陽應是量D。可見,《周

易》首先只是陰陽的兩極A、D,沒有兩介的C、B。更談不上其中誰是質、誰是

量、誰是升性、誰是降性。雖然少陰與少陽可以與量A與量D等同,但總的來說,

由於上述原因,它還是概念間的依存關係,而不是概念自身內部的有機聯繫,因

此,根據《新探》“四型八態”原理,對《周易》的陰陽論,可以作如下的相應

規定:質D應是《周易》的太陽,質A應是太陰,質C定為“太中性”,質B定為

“也太中性”。這是“四型”的對比。“八態”指的是這四者各自質的升性和降

性。其次,量D應是少陽,量A應是少陰,量C應是少中性,量B應是也少中性。

又分這四者量的升性和降性。這是《周易》所缺少的同一性即兩介的中性,在此

加以充實後的完整的辯證法概念。

712

Page 70: 易學與科技文化

根據《新探》總結,一物之升首先是另一物之降,有所降才有所升,所以,

事物降升規律的簡要公式是:(1)“它質降,本量升”;轉化後,(2)“它量降,

本質升”;轉折後,(3)“本質降,它量升”;轉化後,(4)“本量降,它降升”。

循環往復。

可見,事物在量降質升期,凡量都是降性,凡質都是升性;反之,在質降

量升期,凡質都是降性,凡量都是升性。因此,不論是質或是量,二者誰在前,

誰便是降性,誰在後,誰便是升性。降性的特徵是在減少,升性的特徵是在相應

地增加。這是普遍規律。

《周易》八卦中,“一乾”和“五巽”應屬兩極的對立性的升D與降D;而

“八坤”和“四震”應屬兩極的被對立性的升A和降A;可見,乾和巽,升D和

降D,屬兩極之一的對立面,即“陽性(D性)”;而坤與震,升A與降A,屬兩

極之一的被對立面,即“陰性(A性)”。“二兌”和“六坎”,應屬兩介的同

一性的降C與升C; 而“三離”和“七艮”,應屬兩介的也同一性的升B與降B;

可見,兌和坎,降C與升C,屬兩介之一的同一性,即“中性(C性)”;離和艮,

升B與降B,屬兩介之一的也同一性,即“也中性(B性)”。由此可見,《周易》

八卦中乾、坤、坎、離這四個卦表現為升性,巽、震、艮、兌這四個卦表現為降

性,這是八卦各自的升性與降性的基本區分。每一卦單純地說,升卦誰升極轉折

為降性,降卦誰降極轉化為升性。循環往復。《周易》的陰陽論,即一分為二論,

在基本的命題或範疇上,由於只有對立的兩極,而沒有中性的、過渡性的同一的

兩介,也就是說,只有“異”而無“同”了。而《新探》,即揭示了一切事物對

立的兩極,又揭示了中性的、過渡性的同一的兩介。這四者有機聯繫的統一才是

完整的、全面的任何事物的基本結構。

713

Page 71: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北京圖書館館長、著名教授任繼愈先生正確地指

出:“《周易》在中華文化中的巨大作用,不在於畫卦及爻象本身,而在於後人

對它的逐漸深入的新詮釋。”以上就是我用拙著《新探》與《周易》作對比研究

所作的簡要論述。

1996年12月6日在中國易學與科學研究會及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主持召

開、由該會理事長、該院院長朱伯昆(北大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負責人董光璧、

丘亮輝、韓增祿等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上,本人作了上述對比研究的扼要彙

報,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肯定。任繼愈先生在給我的來函中也鼓勵我說:“您的

《對比研究》和您以前的《辯證法新探》的研究方法,思維道路是一致的,道路

上也是順理成章的。您的創新開拓精神,十分可貴,祝願您的研究前途無量。”

《周易》與《新探》的對比研究,只是初步的、探討性的,由於我對《周

易》的研究粗淺、認識有限,差錯和謬誤在所難免,衷心希望參會的各位專家學

者批評指正,以便日後修改出書。

附:《周易》八卦與《辯證法新探》對比研究的圓周與方形示意圖。

714

Page 72: 易學與科技文化

715

Page 73: 易學與科技文化

716

Page 74: 易學與科技文化

717

Page 75: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11

《易經》與「李約瑟難題」芻議

謝金良    

(復旦大學中文系;上海;200433)  

[摘     要] 楊振寧先生認為“《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中的思維方式,是近

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觀點,本文圍繞“李約瑟難題”

的癥結、近代科學萌生的原因、《易經》影響與近代科學等相關問題的探討,予

以有力的反駁。本文認為,《易經》文化影響是催生近代科學的原因之一,而中

國沒有萌生近代科學是各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能過分指責《易經》文化。

[關鍵詞] 楊振寧;易經;近代科學;李約瑟難題

2004年9月3日 ,楊振寧先生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

發表了《〈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儘管楊先生在講演中沒有挑明,但可以知

道他所要探討的問題之一,其實就是所謂的“李約瑟難題”或“李約瑟命題”。

關於“李約瑟難題”,相關研究成果已相當豐富,此不贅述。本文主要從《易經》

文化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一問題。

一、“李約瑟難題”的癥結

關於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落後的原因,近百年來已有不少中外學者致力於該問

題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以來,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提出了著

名的“李約瑟難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全面表述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

[作者簡介] 謝金良(1971— ),男,哲學博士,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718

Page 76: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中:

中國的科學為什麼會長期大致停留在經驗階段,並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

型的理論?如果事情確實是這樣,那麼中國人又怎麼能夠在許多重要方面有

一些科學技術發明,走在那些創造出著名的“希臘奇跡”的傳奇式人物的前

面,和擁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財富的阿拉伯人並駕齊驅,並在公元3世

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中國在理論和

幾何方法體系方面所存在的弱點,為什麼沒有妨礙各種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的湧現?中國的這些發現和發明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在15世

紀之前更是如此(關於這一點可以毫不費力地加以證明)。歐洲在16世紀以

後就誕生出現代科學,這種科學已經被證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

之一,而中國文明卻沒有能夠在亞洲產生與此相似的近代科學,其阻礙因素

又是什麼?從另一方面說,又是什麼因素使得科學在中國早期社會中比在希

臘或歐洲中古社會中更容易得到應用?最後,為什麼中國在科學理論方面雖

然比較落後,卻能產生出有機的自然觀?”[1]  

然而,國內外對“李約瑟難題”的理解大多偏離了“命題”的原義。其中最具代

表性、影響最大的是拜納姆在《科學史詞典》中的轉述:“李約瑟表明,大約在

1400年以前,中國在科學、技術這兩方面都比歐洲先進。他問:那麼中國為什麼

沒有像15至16世紀的歐洲那樣發展出現代科學文化?”許多論者在探討解答

“李約瑟命題”時均以這類轉述為依據,對李約瑟命題的各種求解也常以此為前

提,且慣於把科學和技術兩個詞合起來使用,導致對這個問題的誤讀。[2]如表述

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非常發達,為什麼近代科學卻顯得落後?”或“近代科

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萌生?”或“既然古代中國科學那麼發達,為何沒有發生類

719

Page 77: 易學與科技文化

似16、17世紀的歐洲科學革命,以致從那以後就日益淪於落後?”等等。

這個難題牽涉到對“科學”一詞的理解。已有學者指出,“李約瑟之所以會

有近代(西方)科學為什麼沒有誕生在中國的疑問,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把中

國科學和西方科學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看成同一個‘科學’概念。在中國傳統的哲

學和文化背景下任何時候也不會孕育和誕生出西方科學,這就如同在西方哲學和

文化背景下永遠也不會誕生出中國的科學一樣,都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為什麼我

們要拋棄我們的傳統科學而接受西方的科學呢?這當然是由於西方的近代科學

與技術結合在一起,顯示出了強大的威力,因此迫使我們不得不這樣做。”[2]

從前提上看,如果把“古代科學”和“近代科學”都看作是具有普適意義的“科

學”或“不同層次的科學”,那麼這個難題是真命題。相反,如果僅以西方“近

代科學”作為“科學”的標準範式,中國的“古代科學”就不是所謂的“科

學”,那麼“李約瑟難題”是個偽命題。對此,美國的席文和中國的席澤宗、江

曉原、吾淳等科技史學家都有過分析和批評。若以真命題而論,不同地區的“科

學”發展水平是不一致的,可能有高峰就會有低谷,有先進者就會有落後者,不

可同日而語。從近代以來,西方自然科學發展迅速,猶如找到捷徑一般;而中國

的科學理論依然固步自封,舉步維艱,猶如背受沉重包袱一般。於是,西方科學

領先而富強,中國科學落後而衰落。究竟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註定無法突

破瓶頸,還是由於各種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導致中國“古代科學”失去深究宇宙世

界和發明創造新物的動力和機會?不妨從兩方面來思考。

一方面,假設中國“古代科學”不受任何外來因素的干擾,仍沿著原來的思

維方式和科學理想前進(即使速度很慢),能夠逐漸建構出一套與西方近代科學

理論相同或完全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嗎?或者說,能夠發明出電、電腦、電子、

720

Page 78: 易學與科技文化

飛機、核武器等東西嗎?或是發明出一系列有助人類過上幸福生活的理論和工具

嗎?另一方面,假設中國“古代科學”仍然不斷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

是不存在西方“近代科學”的產生和發展所帶來的思想衝擊,能否有突破瓶頸的

可能?這兩方面的問題不容易回答,也是不容回答的,因為歷史的發展並不支持

此兩種假設事實的存在。與假設相反的事實,必然要發生,也的確已經發生。不

斷消失的歷史進程所呈現的結果表明,科學的發達與落後並不取決於人類的某些

單方面行為,而是取決於不斷變異的人類本身。通俗地說,中國“古代科學”發

達,不是因為中國古人比同時代的外國人聰明,而是因為中國古代具有更適合

“科學”發展的特殊環境。同理,西方“近代科學”發達,也是因為具備更好的

特殊環境。不斷變異的人類本身,對自身環境有不同的需求。當發達的中國“古

代科學”得以滿足古代中國人的環境需求時,試圖改變舊環境而去探求新環境的

人——所謂的“科學家”,自然數量減少,甚至是喪失探研的激情。而相對落後

的古代西方人,在接觸中國文明之後開始看到差距,於是無法滿足舊環境而試圖

改變,於是在人類原有科學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又開闢出新的天地,取得新的收

穫。可以想見,當所謂的“科學”為人類自身打造出共同滿足得無憂無慮的環境

時,人類的“科學技術”肯定會處於停滯不前或緩慢發展的階段。如果這種設想

可以成立的話,那麼“李約瑟難題”的解決就不應該僅僅從古代和近代中國的文

化、思維、制度、教育等枝節上去尋找原因,而應該從人類本身的各種特質和環

境中去發現事實的真相。其實,真相永遠是公開地隱藏,而且不依個人的主觀意

志所轉移,因為人類本身的變異總是那麼的複雜、細微和出人意料,可以說是不

可思議的。據此而論,“李約瑟難題”的探討只能不斷增加一些由材料、方法和

觀點組成的研究成果,而不可能取得真正解決難題的真實結論,儘管有些探討對

721

Page 79: 易學與科技文化

某些工作而言仍具有相當的價值和意義,但片面和虛妄的結論遲早都會被人拋

棄。

二、近代科學萌生的原因

近代科學萌生的原因是什麼呢?美國著名科技史學家理查德·S·韋斯特福爾

(Richards·Westfall,1924—1996)在《近代科學的建構:機械論與力學》一書

中指出:“近代科學建立在經驗事實的牢靠基礎之上;當人們從中世紀經院哲學

的空洞說辯轉向對自然的直接觀察,近代科學就誕生了。”[3—P20]近代科學不在

中國萌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如前所言,這是一個與“李約瑟難題”幾乎等同的

問題,是一個難以道破天機的謎題。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中國科學社的創始人

任鴻雋(1886-1961)早在1915年創辦《科學》雜誌之時,就探討了“說中國之

無科學的原因”,認為“無歸納法為無科學之大原因”。1920年,梁啟超

(1873-1929)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認為:清代“樸學”的研究法,已“近於

‘科學的’”,而自然科學不發達,是因為我國人有“‘德成而上,藝成而下’

之觀念,因襲已久,本不易驟然解放,其對於自然界物象之研究,素乏趣味”,

又因為清代中國沒有學校、學會、報館之類的建制,科學上之發明不能流傳和交

流,“因秘而失傳者,蓋不少矣”。1924年,他在《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史》中

進一步認為,自然科學未能發展起來的原因,最大的障礙物,自然是八股取士的

科舉制度。化學家王阧(1888-1966)在1922年《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中國

之科學思想》一文。他認為中國科學不振之原因,不僅是“吾國學者之不知歸納

法”,或“我國素鄙視物質科學,不加注意”;而強調“歷史之影響,即專制之

影響”,以及“民性之影響,乃依賴之影響也”。他還認為政府的專制、學術(如

722

Page 80: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易經》、陰陽五行學說)的專制,對中國科學的發展是極大的“摧殘”;而社

會與學者的心理,“皆不視科學為研究真理之學問、不知其自身有獨立之資格、

固不必依賴富強之號召為其存在之保護人也”。這缺乏獨立性、自主性的依賴心

理也“斷喪了”科學的發展。此後,著名學者馮友蘭、竺可楨、張東蓀、陳立、

朱伯康等也討論過該問題。綜觀上述學者的論述,他們把中國近代科學落後的原

因,比較簡單片面地歸結於研究方法、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專制政治、教育制

度(科舉制度)、社會經濟制度等。[4]從20世紀80年代起,伴隨對“科學”、“文

化”的深層次思考,“李約瑟難題”一直是我國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曾先後多

次召開相關的學術研討會,相關的研究成果也頻繁出現。儘管各家看法不一,但

有不少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中國學者認為是因為“中國古

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科學技術結構。這種結構和中國封建社會結構是十分適應

的”[5]。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所有研究該問題的學者,沒有人提出“中國近代科

學技術落後,與《易經》有著重要聯繫”。近代中國科學技術落後,的確是歷史

事實,也的確是近代中國遭受外國列強全面侵略的重要原因。但是,近代科學不

在中國發生的原因應該歸咎於何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交織,但是否確“與

《易經》有重要聯繫”呢?對這個問題,楊振寧先生在《〈易經〉對中華文化的

影響》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說:

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萌生,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過了。歸納起來大

概有五種道理:第一,中國的傳統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換句話就是比較

注重實際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論架構。第二,科舉制度。第三,觀念上認為

技術不重要,認為是"奇技淫巧"。第四,中國傳統裡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

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觀念。第四跟第五兩點跟《易經》我認為都有密切的關

723

Page 81: 易學與科技文化

係。  

……

楊先生推論的思路大致是:因為,歸納與推演都是近代科學中不可缺少的思維方

法,近代科學一個特點是要擺脫“天人合一”觀念;而中國由於《易經》精神的

影響,只有歸納法沒有推演法,具有“天人合一”觀念;所以,近代科學沒有在

中國萌生的原因跟《易經》有密切的關係。我認為,這樣的推論是很值得商榷的,

因為事實上並不能把中國傳統裡無推演法和有“天人合一”觀念的原因歸結于

《易經》。理由很簡單:第一,楊先生既已認識到“歸納與推演是近代科學中不

可缺少的思維方法”,而“中國傳統裡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就只須把近代

科學不在中國萌生的原因歸結於“無推演法”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再考慮其它因

素。第二,既然認為“中國傳統裡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就是說中國在《易

經》產生之前和之後都無推演法,那麼中國無推演法的原因就應該與《易經》無

關。換言之,如果楊先生能夠推證中國在《易經》產生之前有推演法,那麼再把

先秦以來中國無推演法的原因推給《易經》,才是有些合理的。第三,即使中國

近代科學落後與具有“天人合一”觀念相關,也不能只怪罪《易經》。史前時期,

這種觀念就已經存在,這是有考古依據的——“1979年,在江蘇連雲港錦屏山將

軍崖,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的石刻岩畫,該岩畫刻在海拔20米的黑色岩石上,

長22米,寬15米。岩畫上刻有各種星雲圖和植物人面圖形,其中星雲圖刻有太陽

和月亮的圖形……這極有可能是中國原始人類具有天人相應萌芽觀念的一個標

誌……總之,原始人在一些農業生產知識當中已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種天人相應

或人與自然相應思想的萌芽”[6—P80-82]。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說明《易經》與推演法、“天人合一”觀念的有無沒有

724

Page 82: 易學與科技文化

必然的聯繫,由此可證楊振寧先生所持觀點“《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中的思維

方式,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能成立的。

三、《易經》影響與近代科學

《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易傳·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

王天下也”一章,就傳說伏羲氏觀物取象“始作八卦”之後,便開始觀象制

器——“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伏羲去世後,神農氏、

黃帝、堯、舜等人又繼續根據《易經》卦象發明製作許多器具。可以說,在《易

經》文本完整成型之前,《易》卦的思維方式就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文明進程。《易

經》文本出現之後,其影響與日俱增,在周秦時期就是主要的經典之一,在西漢

時期就被確立為儒家的“群經之首”,一直到現在其影響力沒有減退。在《易經》

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古代在天文、曆法、算術等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根據史實來看,楊振寧先生認為“《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中的思維方式”應該

是對的。但是“這個影響”與近代科學的萌生有何關係呢?楊先生認為是“近代

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認為這種說法缺乏根據,在我看來《易

經》文化的影響恰恰是催生近代科學的原因之一。對此,不妨作一系列的思考。

其一,眾所周知,近代科學產生並發展於西歐。換句話說,近代科學在美洲、

拉丁美洲、大洋洲、亞洲、東歐、北歐、非洲等地區都沒有產生。這些地區除了

東亞的局部地區外,都沒有受到《易經》的特別影響,為什麼就沒有萌生近代科

學呢?正如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章中說:“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系列

驚人的科學創造精神、突出的技術成就和善於思考的洞察力。既然如此,那麼,

為什麼近代科學,亦即經得起全世界的考驗,並得到合理的普遍讚揚的伽利略、

725

Page 83: 易學與科技文化

哈維、維薩留斯、格斯納、牛頓的傳統(這種傳統註定會成為統一的世界大家庭

的理論基礎)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國或亞洲其他任何地方發展起

來呢?”[1]可見,近代科學的產生與是否受《易經》影響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其二,眾所周知,《易經》產生於先秦時期的中國,秦漢以來一直作為儒道

各家信奉的重要經典而影響廣泛。即使如此,但是明清以前的科學技術卻特別發

達——“中國古代領先于世界的發明和發現不勝枚舉”[7—P274]。難怪李約瑟在

《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中會問:“為什麼在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5世紀之間,

中國文明在把人類自然知識運用於人的實際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2]

如果不因近代新興科學的出現,而徹底否定以往的發明創造屬

!

科學的話,那麼可見《易經》廣泛傳播並不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

其三,《易經》在上一個世紀中,已開始受到世界上科學技術發達國家的重

視。如果《易經》思想果真與近現代科學格格不入的話,凡是受《易經》影響的

國度都會不同程度地阻滯科學發展的腳步,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可以當代的中國

和美國為例:美國人對待《易經》,已如同中國人那麼重視,但他們所獲得的諾

貝爾科學獎仍然是世界第一;中國大陸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易經》研究

蓬勃開展,甚至是與《易經》相關的各種沉渣學術也一併泛起,但是這並沒有阻

礙中國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種種事實進一步表明,《易經》並不阻礙科學的

發展。

其四,如果說古代的經典會阻礙近代科學的產生,為什麼中國人就無法超越

這個局限呢?我們知道,歐洲的科學進程也是一波三折,而且主要原因明顯是古

希臘文化對近代科學的阻礙,如托勒密學說、亞裡斯多德的物理學對哥白尼學說

的阻礙,歐幾裡德幾何對發展微積分的阻礙,等等。但是,這種阻礙終究是阻擋

726

Page 84: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不住近代科學的產生和快速發展。假設《易經》真的有阻礙近代科學發生的作用,

那麼中國人為什麼就不能象歐洲人那樣迅速衝破阻礙呢?進一步追問,近代歐洲

人為什麼會那麼急切和堅決地衝破經典的阻礙呢?在這兩個問題上,如果要把

《易經》影響與近代科學的關係硬扯在一起也是可以的,但應該說《易經》是萌

生西方近代科學和不萌生中國近代科學的原因之一。可以作這樣的推想:在古

代,《易經》文化造福了中國人,讓中國人在擁有一系列發明創造之後,獲得了

自己自足乃至自滿自大而不求進取的生活,到了近代之前的明清王朝儼然成為傲

立世界的強國;而近代的歐洲人,如馬可波羅遊覽中國之後,發現了歐洲與中國

的巨大差距,因此喚醒了許多人敢於質疑和否定他們傳統的學說,積極開拓新的

發展思路。更通俗地說,因為《易經》的影響,中國近代人滿足得幾乎喪失發展

科學的需要,而西方卻因此找到了超越現實和實現理想的途徑。這一點讓我想起

李申在《中華讀書報》發表《我贊同席先生——古希臘文化與近代科學關係問題》

一文所說:“話到這裡,我就不能不和席澤宗先生一起大聲地說:‘在傳統與現

實之間,現實的需要和提供的條件才是科學發展的更重要的動力’”。

其五,《易經》文化所產生的文明成果,客觀上也為歐洲發生近代科學革命

提供了基礎和條件。如果沒有中國古代的先進技術和重要發明作基礎,西歐近代

科學進程必將難以前進。正如《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所說:“中國自古希臘

以來就與歐洲國家不斷接觸。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中國技術比歐洲先進得多,中

國的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三項偉大發明對歐洲近代社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

響”[8—P720]。試想,如果歐洲沒有引進中國的印刷術,能使知識得到廣泛傳播嗎?

沒有中國的指南針,能征服海洋和尋找新大陸嗎?沒有中國的火藥,能去征服新

的殖民地和發展資本主義嗎?不言而喻,正是中國古代技術發明不斷傳入歐洲之

727

Page 85: 易學與科技文化

後,才催生了近代科學。從某種意義上說,促使中國古代不斷發明創造的《易經》

文化影響,也間接地催促了西方近代科學的萌生。

平情而論,《易經》與“李約瑟難題”並沒有根本的聯繫,不值得作過多的

思考和探討。本文以此為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實在是情非得已。但對反

駁楊振寧先生的觀點,應該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總之,探討“李約瑟難題”

時,對《易經》文化還是不要無端地過分指責為好。

[參 考 文 獻]

[1]  [英]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M].第1卷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75年.    

[2]  劫灰.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李約瑟命題[J].引自http://www.21red.net/view/.  

[3]   [美]理查德·S·韋斯特福爾.彭萬華譯.近代科學的建構:機械論與力學[M].上

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4]   範 岱 年 . 關 於 中 國 近 代 科 學 落 後 原 因 的 討 論 [J]. 引 自

http://www.ihns.ac.cn/readers/fdn.htm.  

[5]  劉青峰.讓科學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產生[M].成

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6]吾淳.古代中國科學範型——從文化、思維和哲學的角度考察[M].北京:中華

書局,2002年.    

[7]大美百科全書[M].第6卷.臺北:光復書局,1990年.  

[8]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M].第4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年.  

[9]劉兵.若干西方學者關於李約瑟工作的評述[J]  .自然科學史研究.2003年第1期.  

[10] 學 界 關 於 “ 李 約 瑟 難 題 ” 的 部 分 見 解 [J] , 詳 見

http://www.oursci.org/ency/phil/066.htm.  

728

Page 86: 易學與科技文化

[11] 關 於 “ 李 約 瑟 難 題 ” 的 資 料 [J]. 詳 見

http://www.ihns.ac.cn/readers/fdn.htm  .      My Humble Opinion on Yi Jing and the “Needham Question”

— — and discuss with Mr YANG

Zhen-ning XIE Jin-liang

(Chinese Department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Mr YANG Zhen-ning considers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Chinese culture was affected by Yi Jing, and tha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of why the modern science hasn’t been sprouted in China. This paper opposes his position by study the question such as the core of the “Needham Question”, the reason of the modern science’s sprout and the effect on the modern science by Yi Jing. This author holds that the influence of Yi Jing is one of the reasons of the modern science’s sprout and there are all kinds of factors that cause the modern science hasn’t been sprouted in China, then we should not criticize Yi Jing severely. Key Words: YANG Zhen-Ning, Yi Jing, modern science, “Needham Question”

729

Page 87: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12

周易與理性(認識)的差異

徐道一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北京 100029)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面對多種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現有科學技術基本

上只能在災後的減災、重建方面發揮作用。當前面臨的生態、環境嚴重問題,國

際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爆發,使人們對人類社會發展前景的不穩定性感到憂慮

重重,希望重構世界秩序。

從周易看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目前基本狀況是西方文化“一

統天下”的時間已經太久,走到了盡頭(窮則變),因此需要有所變革(變則通),

建立新秩序,才能適應客觀實際,走向持續發展道路(通則久)。

需要改變的核心觀念之一是從以理性(科學)認識為主改變到重視多樣事物

的統一(徐道一,2008)。

一、多樣事物的統一與理性認識的觀念差異

現代社會存在的基礎是工業以及派生的服務業,它們發展的依據是科學技

術,後者的核心觀念是理性認識(rational cognition),又被稱為科學認識。

1)理性認識

科學(自然科學),就其本質而言,是分門別類地研究自然現象的知識體系,

科學這一分科的特點仍遠遠勝過其綜合性。由於幾百年科學技術的發展取得了輝

煌成就,科學被評價為人類精神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是人類知識的最高體系(王

維,1996)。理性認識被認為是憑藉抽象思維把握到的關於事物的本質、內部聯

730

Page 88: 易學與科技文化

繫的知識,以抽象性、間接性、普遍性為特徵,以事物的本質、規律為研究對象

和內容,被認為是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普遍本質。如理念(idea)被認為是一

種理想的、永恆的精神性的普遍範型。

幾百年來實施理性認識的結果,除取得上述成績之外,也存在許多問題,

主要是經過抽象、普遍化後的理性認識在面對複雜多變的自然、社會、經濟問題

時經常“失效”,甚至把原來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產生了許多新的負面效果。例

如,當前西方主流發展觀的基礎理論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片面強調進化論的結果

形成了以下錯覺(概念):新的就是好的,優的就是好的;高等生物要優於低等

生物,複雜生物要優於簡單生物;人類社會在地球上出現得較晚,在許多生物中

也因此是最優、最好的,把人類置於其它生物之上。

在20世紀發生的兩次世界性大戰促使少數有識之士深刻反思,後來出現後現

代思潮。後現代主義解構了理性認識,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新世界秩序問題。人

類社會基本上仍在按照現有道路在發展。

2)多樣事物的統一

客觀世界存在多樣事物以及在它的背後存在規律性(有序性)等,這是中西

文化都認可的。問題在於如何認識有序性。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理論核心的《周易》

的基本觀念與上述理性認識不同。

從理性認識角度看,有序性的基本特徵是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從周易角度

看,則有序性也是在變化的,也具暫時性,從而涉及到與理性認識對多樣事物的

理解存在根本性差別。由於有序性變化的原因主要與依據是來自於多樣事物之間

聯繫的格架發生了重要變化,因而在許多場合下,多樣事物的統一要比理性認識

更為重要。

731

Page 89: 易學與科技文化

這一根本差別應是以周易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與以理性認識為核心的西

方文化的根本差異之一。

二、對多樣事物統一的新認識

通過撰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一稿 1,得出對多樣事物統一的新認識,

簡要論述如下:

1 多種多樣事物的客觀存在

事物的多樣性是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客觀存在。整個世界是由異質、異性、

異態、異位的事物構成,這展現了多樣事物的豐富多彩圖景,只有多樣事物相互

包容,世界才能存在,並持續發展下去。馬克思說:“人們讚美大自然悅人心目

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人們並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

芳香。”我們常說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其客觀前提就是事物存在著多樣性和

動態性,所以才要從實際出發。

易經由64卦、386爻以一定次序組成,每個卦辭,爻辭論述不同內容,體現

了多樣事物的統一。《周易·繫辭下》:“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

途,一致而百慮。”這是說:天下人在想些什麼、考慮什麼?普天之下,走的道

路是多種多樣的,但都要到同一個地方去;考慮的事物是許許多多的,但達到的

目的是一致的。這裡亦是講多樣事物的互補、互濟的道理,而不是彼此排斥。

在《易傳》中多處提到“萬物”。《周易·說卦》:“然後能變化,即成萬

物也。”、“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萬物皆相見”、“萬物之所歸

也”,《周易·睽·彖》:“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

而其事類也。”,“睽”意為差異,萬物相異而不離其類等。《周易·坤·象》:“君

1 徐道一,2010,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與“優勝劣汰”發展觀的比較(打印稿)

732

Page 9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子以厚德戴物”,強調對待多種多樣事物,主要的態度應是包容萬物、兼收並蓄

的博大胸襟,聚集不同事物,以建立殊途同歸的良好環境。

多樣性表示事物的千姿百態,千差萬別,也就是很大的差異性,而且它不僅

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過程性的。但是僅僅多樣性是不夠的,要達到比較有序

的境界就需要不同事物之間的協調。和諧或“和實生物”的先決條件是要有多種

多樣事物的存在。父母結合,生兒育女,通過多樣性的結合,產生新質,使人類

不斷地繁衍和進步。如果近親(例如表兄妹)結婚,由於其多樣性不夠,易生傻、

呆、殘後代。古人早已發現這一情況,規定了一定的“禮”來防備和避免。《國

語·魯語》雲:“同姓不婚,懼不殖生。”

“和實生物”所需要的多樣事物不一定越多越好,而是要適度,從而要多樣

事物的統一。

2 統一的多層次涵義

統一意味著多樣事物處於同一域境之中,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聯繫,這

種聯繫的意思是,任何一個事物皆在不同程度依賴於其它事物的存在的狀態,而

不是意味著多樣事物變為同一。

事物僅僅停留在多樣性亦是不夠的。組成多樣性的各種事物必須要彼此能按

一定客觀“節律”組合在一起,這樣的多樣性不是互相排斥、互相干擾、互相攻

擊、非此即彼(如優勝劣汰)的趨向同一的關係。相反,它們之間在很大程度上可

以是互補、協調、配合、共存、共處地保留原來基本差異的關係。

《中庸》:“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以及西漢賈誼:《新

書·道術》“剛柔得適謂之和”中的“節”、“適”,都表示必須有一定程度的

協調。中國古人認為最能體現“和”的是音樂。譬如一個交響樂隊,有各種樂器,

733

Page 91: 易學與科技文化

可以發出各種聲調,如果每種樂器都是各吹各的調,所發出的聲音就是難聽的噪

聲,只有按一定曲調、一定節奏協調演奏,才能成為一首悅耳的交響樂曲。從多

樣性發展到“和”是事物發展的理想境界。在許多古代器物及服裝上都能看到各

種各樣的紋飾,表示一種雜多而有機統一的美。《周易·繫辭下》:“物相雜故曰

文”。自然界中的雷霆震盪,風雨勃興,四季更替,日月輪回、萬物枯榮等大自

然變化節奏也是顯示了多樣性。世界萬物都是相輔相成。

如果多種多樣事物雜亂相處,則可能會引起衝突、對立、對抗、征服、和

破壞。只有當多樣事物之間能互相協調、配合及共處時,才達到“和實生物”的

高尚境界。不同個體或部分之間的協調,這就是“和實生物”。史伯的“以他平

他”的“平”就包涵了上述的意義在內,用現代語言就用“統一”來表示。“統

一”細分可包括多層次涵義,試作如下解釋:

(1) 互補、互濟層次

某些不同事物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通過聯合、合作等形成單個個體不具

有的優勢。例如,男女結合成家庭(統一),可具有男女單獨相處所沒有的優勢,

男與女各自基本上還是原來的狀態;自然界中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合成水

(統一),具備了氫、氧原來沒有的性質。但是,氫與氧的原子性質也沒有根本

性的改變。因此,“統一”不是意味著其組成部分有本質上的改變。

(2) 協調、配合層次

某些不同事物之間關係不如互補、互濟層次那麼密切,但亦可以起到一定

的配合作用。例如在學校的一個班中有20個學生,他們之間沒有根本利益的衝

突,在學習、體育、文化等方面可互相學習、交流見聞與心得,亦是大有裨益。

其中少數人之間可發展成為知心、親密關係,達到互補層次。又如一個臨時組建

734

Page 92: 易學與科技文化

的旅行團,旅行者來自四面八方,他們的關係要較親朋好友疏遠得多,某些甚至

還不認識。但是他們能夠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共同度過美好的旅行時光。

(3) 共處、共存層次

有些事物之間存在一些差異達不到上述兩種關係(互補、配合)層次,也應

採取“厚德載物”、尊重差異、包含不同的正確態度,發展共處、共存關係。老

子貴柔、謙下、寬容等思想是以不爭、不大、無為、不主、不私作為基礎的。上

例中一個班級中有些同學很少與其他同學來往,在集體中似乎看不到有什麼作

用,也沒有大的負面影響,也應包含在統一之中。

對共處,共存關係主要著眼於它的發展過程,在可能的條件下,要儘量維

持和保存共處、共存關係,基於相反相成、互相作用理念,來認識動態變化,立

足於許多事物都是內在地聯繫在一起的,相互之間都有可能構成相互依賴條件。

因而,不能隨便(任意)淘汰、消滅其它事物。自古代流傳下來有關雞鳴狗盜之

輩的故事令人深思。雞鳴狗盜之輩在孟嘗君危急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使孟嘗君

渡過了難關。這就意味著這種“謙下、寬容、不爭”等是由於認識到“雞鳴狗盜

之輩”在未來可能具有的潛在價值,是發自內心的真誠態度。這才是理解了多樣

事物統一的深刻意義。

劉長林認為:“合”指萬物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以及不同物類相互之間,

表現出萃聚不離的趨向。“和”則進一步表明,這些組成部分和萃聚不離的事物

之間,還將發生協同、合作、沖和的作用。“和”中自有“合”在。因此,“和”

已包括“合”在內,“合”是“和的一部分。(劉長林,2007)

田辰山認為:在差異中,看到“共通”、“互動”、“依賴”、“合作”

的共同點,在一定條件下,表現為“互補”、“互利”、“共榮”的好處。(田

735

Page 93: 易學與科技文化

辰山,2008)

胡發貴認為:這種統一包容新的因素,使“小我”融入了“大我”之中,

也是小我的存在和發展具備了新的可能性。……使人擺脫並超越了小我之“同”

的孤寂狀態,而進入大我之“和”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大循環,……。(胡發貴2008)

世界上存在著眾多的事物,古人常簡稱為”萬物”。對待“萬物”有兩種截

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態度是把萬物加以區別,把人作為”萬物之靈”,以人為中

心,高出於其他生物和自然,把其它生物亦區別優劣,等級分明;另一種態度是

把人與萬物處於平等地位,包容萬物,相互協調發展,人也要向萬物學習,或由

它們得到啟示和靈感。不同的人在社會上的分工不一樣,但是,從根本上看,人

人是平等的,無優劣之分。因此,多樣事物統一是多種多樣事物互相聯繫,達成

一個統一的整體,它們之間雖然差異有大有小,甚至包括截然相反的事物,但是

通過相互包容、協調、互補等,組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具有更高層次的功能。

《周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講述如何處理上述關係的。如《周易·繫辭上》: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

臭如蘭。”有學問的人或出而服務天下,或隱處而獨善其身;或沉默不語,或發

表論述,如果兩人心志都是一致,則其鋒利可以切斷堅硬之物;心志相同的人所

發出來的議論,如蘭花一樣芬芳飄香。這裡前者講的是多樣性,後者就講的是協

調後可發揮很大作用。《周易·乾·彖》“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

主要論述的,也就是這一層意思。“各正性命”表徵多樣性,“保合大和”表徵

“和實生物”的進程和和睦相處的理想結果。

736

Page 94: 易學與科技文化

“和實生物”是一種聯繫的、動態的、包容的、多方位的、多角度的、協

調的、著眼於長期的理論思維的精煉表述。差異是良性循環的前提,多樣是繁榮

興旺的基礎。中國傳統文化一向重視差異及多樣事物的重要作用。

三、“一多不分”與“一多二分”的兩種結構的差異

田辰山等(2008)通過對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提出中西文化的兩種不同的

思想結構。

中華文化是“一多不分”的結構,中國的“一”(道)不是與多(萬物)相

分割、相對立的“超越物”(西方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神”)。它是自然、社會、

萬物及人之間相通、互變延續和互相聯繫(互系性)。千差萬別的個體萬物,歸

要結底都是一,都是延續,都是互相聯繫。

中國的“一”、“多”觀念,實際是“彼”和“此”。萬物都作為“彼”和

“此”相互關聯地存在,任何一方都沒有被歧視性,沒有誰超越誰、誰只受支配

而不反支配的關係。中國人推崇“與萬物合一”,“一”的含義是追求和維繫

“延續”或“互系”,而不是與上帝“認同”(identity)的概念。這個秩序靠

的是眾多“彼”和“此”之間的協調關係,它注重構成這個世界的千差萬別特殊

性細節及其和諧的互相關聯性,是相反相成意識,是“不同”間的“和”。“失

序”不一定就是秩序化過程的阻礙成顛覆。相反,它是作為更新的秩序延續。

西方傳統特有思想結構是“一多二元”模式(結構),這裡的“一”是獨一

無二的“絕對物”,“多”是作為無數“個體”的人。“一”與“多”的關係是

單線、單向決定主義和二元分叉關係,也就是說,只有“神”對人的主宰,人永

遠接受神的命運安排,作為無數“個體”的人而言,他們之間是沒有聯繫的。世

737

Page 95: 易學與科技文化

界是神這個“一”規定下的法所設定了的秩序。秩序是外來的,靜止的、單向的,

強加的。文藝復興以後,神這個“一”讓位於科學主義“絕對真理”的“一”(理

性認識)。

四、結束語

20世紀發展的一個主要成就是人類社會政治上全球化(少數強國瓜分世界)

的破產,出現近200個國家和地區。進入21世紀,正在由G8向G20過渡。金融危機

的發生使許多有識之士對經濟全球化進行反思。世界新秩序的思想基礎再也不能

僅僅是“一多二分”的優勝劣汰的理性認識,而應大力發揚中華傳統的“一多不

分”的多樣事物的統一,即“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參考文獻

胡發貴,2008,儒家朋友倫理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第三章,第二節。

劉長林,,2007,中國象科學觀——易、道與兵、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田辰山,2008,中國辯證法——從易經到馬克思主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

田辰山、蔡德貴,2008,“一”與“多”,人文奧運的哲學基礎。學術研究,(2):

22-29。

王維,1996,科學基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徐道一,2008,周易·科學·21世紀中國——易道通乾坤,和德濟中外。太原:山

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738

Page 96: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13

易經與科學

薛嵐僑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摘要:易經是什麼,它是怎樣誕生和演變的,它與科學到底是什麼關係?

古今中外一直在爭論不休。儘管世人普遍認為易經是群經之首,是中華民族的瑰

寶,但在對易經定位、定性時卻產生重大分歧。主要表現在:一、承認易經是中

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承認它和現代科學並不矛盾,是相輔相成的,甚至認為易經

是科學的,但同時又排斥術數,認為它是迷信;另一種觀點認為,易經與科學是

完全對立的,是玄學、神秘文化,是和科學並列的一門知識、學科,甚至認為術

數就是易經。

作者對易經易理(義理)和術數(占卜),均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在

經過充分調查、研究,搜集了大量科學證據基礎上,結合作者豐富的術數實踐經

驗,充分論證了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易經和現代科學一脈相承。本文還從科

學的角度解讀術數,解讀風水學,從而讓世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易經這本“天

書”的價值,更加自覺愛護它、弘揚它,讓它更好地為人類社會造福。

關鍵詞:易理術數 文明易經 易經科學 術數破譯 弘揚易學

一、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搖籃

1、易經的誕生和演變

關於易經的起源,傳統上則一般認為易經起源自“河圖、洛書”。

易經有“人更三聖,世曆三古”的說法。意思是說:易經的成書,經歷了上

古、中古、下古三個時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聖人完成。

起源於上古時期的伏羲“觀天文、察地理、畫八卦”,伏羲把八卦符號作為

記錄時間的文字工具,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

繩紀事”的歷史。

740

Page 97: 易學與科技文化

伏羲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

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如白天、晚上、男人、女人、春夏秋冬、東西南

北等。易經也有占筮功能,部落之間的仗能否打贏,未來收成怎樣等等,這些都

需要事前占卜。殷商時用龜甲占卜,以燒裂的紋路,占斷吉凶,到周代占筮用蓍

草,蓍草又叫鋸齒草,蓍法通過三演十八變方求一卦。戰國有了冶煉銅的技術,

鬼穀子用銅錢代替蓍草,將三個銅錢拋擲六次,成卦後再分析爻辭。

周文王在被商王囚禁羑裡的獄中,依據伏羲八卦演為六十四卦,《史記》記

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殷商末年,周文王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演伏羲八

卦而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又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

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

易經在春秋戰國時代得到很大完善,《易傳》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所作。孔子

解說“經”而作“傳”,孔子作“傳”一共有七種十篇,分別是:《彖》上下篇,

《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古人把

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即用來解

說“經”的內容,《彖》是專門對易經卦名和卦辭的注釋,《象》是對易經卦名及

爻辭的注釋,《文言》對《乾》、《坤》二卦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孔子給易經作序,使易經的話語系統發生根本轉變,孔子對易經思想的豐富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漢代的象數之學(卦氣說,五行說,納甲說)、魏晉唐的“玄學”、宋明的

五大學派(理學派、數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功利學派),使易經得到進一步

的發展。

今天有不少人對易經作著深入探索與闡釋。易經的科學內涵得到越來越廣泛

的承認和尊敬,它已從初始階段以搖卦占筮為主發展成為博大精深、涉及了關於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不斷變化的永恆經典。

2、易經的兩大話語系統

在易學界,大家對易理的價值都是肯定的,但對象數,特別是數術的研究價

741

Page 98: 易學與科技文化

值,至今還存在分歧。有的學者認為易學研究歷來有兩大傳統:一是所謂的“學”

的傳統,這其中有精華,值得研究,二是所謂“術”的傳統,這其中充斥著糟粕,

沒有什麼可研究和繼承的價值。

武漢大學著名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前中國周易研究會會長唐明邦,在給

張志春《神奇之門》所作序言中,正確揭示了易理和術數的關係,他指出:“易

學的文化價值,包含著學與術兩大方面。易學的本質,在學不在術,可以理解,

同時亦當明確,學與術既有原則區別,亦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難以豆剖瓜分。《易

傳》早已指出,古人于學于術,均極重視:`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

其變而玩其占。’`玩辭’屬學的內容,`玩占’屬術的範圍。數千年來,學與

術一雅一俗,長期並存,獨立發展,無可爭議。”

經過孔子及其後學的逐步改造和解釋,易學文本的話語系統出現了轉向。《周

易》中卦爻符號不單是筮占的記號,更是表徵動態宇宙結構圖式和窮理盡性、改

造世界的工具;《周易》文本由蔔筮話語系統轉換為哲學話語系統,筮占不再是

《周易》研究的唯一選擇。

儒家從陰陽符號出發,闡發出一套獨具特色的宇宙結構圖式、陰陽理論,建

立了以“道”這個哲學範疇為核心的、由系列範疇構成的、貫通天人的哲學體

系。形成了儒家獨特的科學自然觀、方法論。如陰陽互補原理、對稱原則、變化

理論、平衡思想、感應學說、符號化信息處理、仰觀俯察試驗方法、取象比類方

法等,集中體現了早期儒家易學文化視野下的科學觀,從而淡化了《周易》的神

學性質,使易學由卜筮向理性和科學轉變邁出了最可貴的一步。

在儒家看來,真正的易學研究應當是由筮占之術而通達易之數理,然後再由

數理通曉德義,即所謂“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德義是易學研究所追

求的終極目標,而“善為易者不占”是易學研究的最高境界。

易者,變化也,易理是指客觀變化前提下形成的規律,只有客觀性質的變化,

才能叫“易”,易之一切都強調客觀。易理是建立在易經基礎上,以易經為思維

公式,在包括易經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廣泛的理論延伸。

利用易經中的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生成過程,解釋了人類社會各個階

742

Page 99: 易學與科技文化

段的發展歷程,是易理在社會哲學中的應用實例。易理運用簡單卦符系統,對宇

宙萬物發展演化規律進行摹擬。

術,指法術(方式方法),數,指理數、氣數(運用方法時的規律),即陰陽

五行生克制化的運動規律。術數的原理基本上是由易經的八卦,及陰陽五行生克

制化體現的,是用來推斷人事吉凶、國家氣數和命運的方術。術數包括八字、六

爻、梅花易數、大六壬、奇門遁甲、太乙神數、紫微鬥數和風水學說等。術數是

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周易本經是《易傳》哲學思想的載體,占筮則是周易哲學思想的具

體應用。易理是易經的精髓部分,術數是易經不可偏廢的分支。

3、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武漢大學唐明邦教授認為,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活水源頭,是東方文化的

奇葩,是精湛的“宇宙代數學”,是古代科學家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是

歷代統治者經邦濟世的寶典,也是上古巫史文化的“百科全書”。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伯崑認為,“易傳”為易學哲學發展奠

定了理論基礎,兩漢時期同天文曆法相結合,受到天人感應的影響,形成了以卦

氣說為中心的哲學體系。他認為易學哲學的顯著特點是通過“周易”占筮體例的

解釋來表達其哲學觀點。研究中國哲學而不研究易學,就不能深入把握中國傳統

理論思維的特點。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

重要標誌。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

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文化知識精華》一書中,將“八卦”、“陰陽五行”等編入“科技、

發明”分類中,並有這樣的敘述,陰陽五行學說相當廣泛地影響了中國古代各門

自然科學,尤其是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化學和醫學,它對古代天文學的影響,主

要體現在關於宇宙生成、天體演化的元氣理論上,對古代化學的影響,則主要體

現在煉丹術上;對古代醫學的影響,更遠遠超過了其他科學,構成了中國傳統的

743

Page 100: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中醫理論基礎。此外,對中國古代數學、物理學和農學等科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也有深遠的影響。

八卦的哲學內涵在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三大領域內產生了傑出的研究

成果:在哲學領域內產生了《道德經》、在社會科學領域內產生了《易經》、在自

然科學領域內產生了《黃帝內經》。這三部巨著成了中國東方神秘主義文化的三

根柱石。

易經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等思想的重要來源,被儒家

尊為“群經之首”。

隨著易學的發展,其科學性也日益彰顯和張揚,主要表現在:一方面,隨著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科學知識印證和詮釋易學,建立了具有科學內容的

易學體系。如以解釋《周易》為宗旨的《易緯》記載了比較完備的中醫、農學、

曆法、天文知識。另一方面,古代科技以易學思維為指導,以易學象數的概念和

理論為依託,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如唐代的《大衍曆》、《開元占經》等,

不僅引用《周易》語言,而且充分運用了《周易》的象數理論;易學陰陽學說、

五行理論、整體原則等,對中醫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理論支撐作用。

易經陰陽學說是中醫陰陽學說的基礎。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受《易經》

的影響很大。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運用八卦取象的觀念,明確了中醫用藥

原則。張仲景《傷寒論》把陰陽學說和太極含三為一發展為六經學說,創立了六

經辨證的原則,奠定了臨床醫學的基礎。

易經在園林、養生、環保、農業等方面都產生過巨大影響,有的至今仍是重

要的參考文獻。《易經》編碼獨特的實時定位系統論思想,從根本上打破了現代

科學可以“重複”的神話,強調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一面,具有重要的世界觀和

方法論意義。隨著科學的發展,其深遠意義將日益被證明。

在古人用易經蔔筮中,預測天氣占了相當一部分。

易經實時定位的思想,是形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至今對環保,保健

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易經回答了諸多哲學、天文、預測等方面問題,是真正的一分為二觀點,比

744

Page 101: 易學與科技文化

馬克思學說早了幾千年。通過象、數、理的推演,展示了獨特的宇宙觀,回答了

物質、能量、信息、質量轉換、辯證法則、整體運動變化、人的意志等純哲學命

題,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的重要意義,獨樹一幟。其辯證觀念是唯物辯證法

的先軀。

易經對建築學的影響,主要和風水學說緊密相關,古代的城建佈局、建築設

置等都以易經理論為指導,四合院就是陰陽平衡、和諧觀念建築的典型。傳統建

築中的“九梁十八柱”等都是從易經中獲得靈感,故宮角樓就是這種風格的典

型。

易經對軍事理論有直接影響。宋代王應麟在《通鑒答問》中稱:“蓋易之為

書,兵法盡備。”易經64卦,適合戰爭機動戰略的選擇,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

臏、吳起、諸葛亮等,都根據易經原理排兵佈陣。歷史上戚繼光抗倭,在創立陣

法時也是參考易經原理。

易經對武術發展也有很大啟發。易經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辭,

說“君子應整治兵器,以防不測”,對習武健身、防身觀念的形成有直接影響。

八卦掌、太極拳等,都來自易經理論。

圍棋也是根據易經原理演變的,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遊戲之一,當國際

象棋大師被電腦擊敗時,計算機在圍棋領域甚至無法達到初學者的水平。

二、易經與現代科學一脈相承

1、名人對易經的認識和評價

美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指出:“易經是純而又

純的科學精華”。

當代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錢學森先生說:“周易是科學的經典”。

著名易學家、河南省安陽周易研究會會長,安陽市旅遊局原局長秦文學認

為,周易與科學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孿生兄弟,周易極大地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著名學者于光遠先生在“古易新編”序言中指出: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典籍

之一,它為古今中外學者所重視,乃是由於有樸素而又豐富的唯物辯證思想,因

745

Page 102: 易學與科技文化

之確非偶然。

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在《易經雜談》一書中說:”實際上八卦代表了最

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蕭萐父在《周易與現代化》序言中說:“近現代不少西

方學者認為東方古代原典中某些哲學範疇、思維模式等,似乎更符合現代科學所

揭示的宇宙圖景,有的更從`周易’象數體系中找到了與現代科學相對應的數列

和原理。”

恩格斯說,每一門學問只有最終能用數學表達時才可以被稱為科學。易經河

洛數理至今仍是數學界的高深知識。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對易經讚不絕口,因為他的“相對論”的指導思想

來源於易經。

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史和中國文化教授席文說:“如果我們考察一

下`周易’在自然哲學中的應用,我們就會發現,它最常用於的是對變化作能動

的解釋。”“周易的語言是極有意義的專門語言,它比現代科學所試圖達到的,

要更為有力。在沒有努力透徹理解它以前就把它當作科學發展的阻礙而加以排

斥,這是令人遺憾的。”他認為,恰恰是周易“把人類廣闊經驗聯結在一起。”

19世紀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憑籍中國的易經取得了偉大成就。他在自傳

中說,他的著名的正反合的辯證邏輯定律,是受中國易經啟發而寫成的。並且說:

“`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是有絕對權威的”。

英國社會人類功能學派的奠基人之一賴德克利夫——布郎十分讚賞中國古

代的陰陽哲學,他在《社會人類學方法》一書中說:“對立統一的思想是赫拉克

利特與畢達哥拉斯的信徒從東方繼承過來的,至少在古代中國陰陽哲學中,包含

了這種思想最完整的詳盡闡述。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即`一陰一陽謂之道’……

在古代中國的哲學中,給予了這種對立統一的思想的最廣泛的外延,包括人類社

會在內的整個宇宙,都可以被解釋為對立統一基礎上的和諧。”

西方哲人榮格在周易英文再版序言中所說:“談到世界人類之智慧寶典,首

推中國之`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

746

Page 103: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

2、太極圖與宇宙螺旋場

太極圖,除顯示一陰一陽外,其陰陽魚旋轉模式,即“S”型旋轉模型,為

什麼不是“—”或“∣”形狀,一直受到世人關注,是人們心目中的迷。

易經哲學強調“天人合一”、“人天和諧”,主張人要與整個宇宙的總體規

律保持高度一致性。易經太極圖,以明快圖素的模型,勾畫易經陰陽互動易流的

科學內涵。

從天文學角度看,地球在自轉的同時與其他太陽系行星一起圍繞太陽公轉。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外緣,太陽系在自轉的同時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又圍繞

宇宙中心旋轉。

現代科學發現,太極陰陽魚旋轉圖就是宇宙旋轉運行圖,也是生物生命軌跡

圖,如人的頭髮就有旋。請看太極圖和宇宙螺旋場圖示。

宇宙炁旋全息律的發現,中國先哲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當時他們既無天文望

遠鏡又無航天飛機,無法知道銀河系的旋渦方向,靠的是炁功入靜產生的頓悟或

稱直覺。時至今天,這種規律才為西方有識之士所察覺。

宇宙螺旋場具有兩個鮮明的特性,一是它的“全息性”,一是它的“陰陽

性”,全息性和陰陽性共同組成了宇宙螺旋場效應。

宇宙螺旋氣場有順時針左旋、逆時針右旋和由左右旋組成的8字形三種基本

氣旋組成,在三種氣旋的指揮控制下,創造出變化萬千的生物基本細胞結構,從

而衍生出種類繁多的生物種類。

747

Page 104: 易學與科技文化

從生物學角度看,無論是低級生物,還是高級生物,作為種群特徵的遺傳基

因的構成,大都是雙螺旋結構,深深地烙下了宇宙微波雙螺旋場的波形烙印。低

等生物如植物的葉片、花瓣大都呈螺旋形分佈,貝殼的紋向是典型的雙螺旋軌

跡。被譽為活化石的鸚鵡螺以及蝸牛、田螺都可以為宇宙雙螺旋場現身說法。在

世界上,到處都有雙螺旋S形留下的痕跡和印記。

具有高級智慧的人類,更是處處與宇宙雙螺旋場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人體

膠原蛋白的分子結構也像一條三股擰成的麻繩。這也是宇宙螺旋氣場的派生物。

人類的S形體形、大腦溝回、大腸回曲、結腸回曲、指紋、皮紋、發旋......到處

都是宇宙雙螺旋氣旋場指揮、控制的印記。

作為生命基礎物質的蛋白質的二級結構,也大多數是螺旋狀的。細胞功能中

心——線粒體的內膜則是由無數小的S形組成的大S形結構。核糖核酸(RNA)

和脫氧核糖核酸(DNA),都是螺旋狀結構。電子顯微鏡下的DNA,活像是一架

扭轉的消防軟梯,是典型的雙螺旋結構。

所以說,太極圖顯示了宇宙的運行規律,顯示了生物的生命軌跡特徵,證實

了天人合一、信息同步理論的正確。

3、易經對現代科學的貢獻

易經原理廣大悉備,道法自然,其中蘊含了大量科學的基本原理,不但對中

國古代科學有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推動力量,而且對世界近代科學產生了不可忽

視的影響。易經是科學,是國內外科學界所公認、不容置疑的。

①、易經與二進位制。十六世紀一個當時在中國的德國傳教士包威特,注

意到中國的八卦太極圖和易經。他把這個發現帶回德國告訴當時德國知名的哲學

家和數學家萊布尼茲。萊布尼茨根據易經八卦原理研究出二進位的數學原理,並

寫成論文“談二進位制算術”,使他完成了二進制數學的創造,併發明瞭計算

機。把世界推進了“知識經濟時代”,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根據易經的符號以“陰爻”(— —)代表0,以“陽爻”(——)代表 1。

請看四象、八卦和64卦與二進位對照表:

748

Page 105: 易學與科技文化

太陰 少陽 少陰 太陽

二進位制 0 0 0 1 1 0 1 1

十進位制、 0 1 2 3

坤 艮 坎 巺 震

二進位制 000 001 010 011 100

十進位制 0 1 2 3 4

離 兌 乾

二進位制 101 110 111

十進位制 5 6 7

乾為天 天風姤 天山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雷風恒 地風升 水風井

1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1

②、64卦破譯了生命密碼。北京大學張岱年教授講:“《周易》六十四

卦揭示了一陰一陽對立統一錯綜變化的64種方式,生物學家發現《周易》六十四

卦與生物遺傳密碼有驚人的相似。實際上這是證明《周易》六十四卦揭示了自然

界的若干基本規律。六十四卦不是主觀的臆想而正是反映了自然世界的普遍規

749

Page 106: 易學與科技文化

律”。

構成遺傳密碼的基本單位是4種堿基,它們是腺嘌呤〖A〗,尿嘧啶〖T〗,

胞嘧啶〖C〗和鳥嘌呤〖G〗。這4種堿基以三聯體的形式排列組合成64個遺傳密

碼,64個遺傳密碼的排列組合構成了DNA上的各種基因。

下面是64卦與64個遺傳密碼排列對照表:

當我們把生命的64個遺傳密碼與易經中的64卦進行對比時,就可發現它們驚

人的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首先是從組成遺傳密碼的4種基本堿基與易經中的四象

開始的,當四象也以三聯體的形式排列組合成64卦時,我們便看到了它們之間的

750

Page 107: 易學與科技文化

特別關係。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4種堿基與4象進行錯位排列時,就可得到與上

圖不同的上百種排列圖。

③、用八卦找出第十顆行星。1930年1月美國天文學家湯保,發現了太陽

系的第九顆行星冥王星。旋即有人提出,太陽系有沒有第十顆行星呢?由於冥王

星發現不久,觀測數據還不精確,預測第十顆行星的努力接連遭到了失敗。當時

在法國勤工儉學二十七歲的中國人劉子華,不依靠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去預測太

陽系的第十顆行星。他發現太陽系的各星體與八卦的卦位,存在著對應關係。他

依據這個關係,利用天文參數進行計算,證明出每一對應卦位所屬星體的平均軌

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別為一個密值。經過反復運算,劉子華終於第一個算出了這第

十顆行星的平均軌道運行速度為每秒二公里,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424克,離太

陽的平均距離為74億公里,按照希臘神話命名原則,在冥王星後面的叫做“木王

星”。劉子華把自己的預測,寫成了題為“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的論文,交

給了法國巴黎大學,作為考取博士學位的論文。1938年正式授予劉子華法國國家

博士學位。這是中國科學家在運用太極八卦圖,做出的震動世界的偉大貢獻。

④、用易經原理預測地震。在預測地震方面,我國地球物理學家翁文波,

從1982—1992年共預測國內外5級以上地震85次,準確率高達80%,他準確的預

測了1966年3月8日的邢臺大地震,完成了周總理交給他和李四光的任務。他預

測到了美國洛杉磯、舊金山的7.4級地震,提前通知了美國有關方面,翁文波所

創造的“可公度性”預測方法就是受了易學的干支循環——六十花甲的啟示。

⑤、易經對諾貝爾獎的貢獻。美籍華人楊振寧、李政道《不對等原理》

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祖國的《易經》給了他們智慧。

同樣獲此殊榮的法國海森堡的《測不准原理》,也受惠于易經。

量子力學的創始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丹麥物理學家玻爾依據陰陽學說提出

互補性概念和並協性原理時,總覺得語言敘述不能充分表達原意。他選中了太極

圖做他的族徽,象徵著中西文化的融合和牛頓力學被量子力學所代替。

⑥、易經推動了科技成果的誕生。60年代以來,世界上重大科研果共有

14項,其中12項源于《易經》原理,如耗散結構理論,混沌理論,分形幾何理論,

751

Page 108: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一元數學理論,物元分析理論;天地生偶次序,全球地質構造呂德斯線,地球經

濟穴位理論,地球自然節律,自然同期可公度理論,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論等。

易經預測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結合點,是探討

偶然和必然哲學範疇的先聲;其二元世界統一論思想,揭示了我們目前所處的宇

宙空間的真象,暗示了二元世界解決一切問題的不二法門。

易經編碼的模糊觀念,是後世的模糊數學的先軀。

三、從科學的角度解讀術數

術數,是易經的兩大分支、兩大話語系統之一。

“術數”也稱“數術”。術,指法術(方式方法),數,指理數、氣數(運

用方法時的規律)。術數運用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數理,來推斷人事吉凶,用以

推測人和國家的氣數和命運,術數對我國古代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曾產生過

廣泛影響。

我認為,術數有五大流派或門類:即符號系統、干支系統、三式、五大神數

及風水學。

符號系統代表作為六爻、梅花易數。干支系統主要指四柱命理學。

術數三式是指太乙、奇門、六壬,其中太乙是古代預測國運的主要方法;奇

門是三式中的佼佼者,號稱帝王之學,以預測軍事著稱;而六壬則是以占卜人事

榜上有名。金口訣是從六壬中分離出來的,它後來居上,成為“三式之精華”。

五大神數系指:紫微鬥數,南極神數,北極神數,鐵板神數,邵子神數。紫

微鬥數名列“五大神數”之首,號稱“天下第一神數”。

按中華傳統文化,以及風水學秉承陰陽五行,天人合一原理來看,風水學也

!

術數範圍。但風水學同時又柔和了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

學、環境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所以為

了區分于其它具有單一預測功能的術數,在分析時將它另外編為一章。

752

Page 109: 易學與科技文化

“術數”之所以被不少世人斥之為“迷信”,就是因為它還披著神秘的外

衣,它的預測手段和預測結果,往往使人驚歎、不可思議,用現代科學知識不容

易解釋,更不好驗證。

從四柱來說,為什麼八字干支就能基本反映人生軌跡?從六爻來說,為什麼

一個“隨機行為”就會產生確定的、可驗證的結果?為什麼奇門遁甲的九宮、十

八局和天人地神四盤(還有其它因素)之間的生克變化,就能反映客觀事物的運

動規律,揭示出人事的吉凶結局?

本文用時空論、量子論和全息論的科學知識,去揭示、證明古今最常用的四

柱、六爻和奇門這三大預測術的科學性。

1、四柱命理學的科學性

四柱命理學俗稱“算命術”,又稱推四柱或批八字,它是以一個人出生的年

月日時,所代表的天干地支配成四柱八字,以易經為理論基礎,以陰陽五行的生

克制化為手段,對人一生的吉凶禍福進行預測的一門學問,是哲學與自然科學互

相融貫而成的一種學說,是和六爻並列的,兩大術數理論體系之一。

談到四柱命理學,就要首先瞭解一下,影響人生命運的三大因素:一是遺傳

因素影響;二是嬰兒出生一刹那,受到的時空信息場的影響;三是後天主客觀因

素的影響。前兩條,可以從人的基因圖——生辰八字裡體現出來,後一條指的是

人生受到的主觀意志和客觀條件影響,客觀條件即環境因素。

為什麼四柱能基本反映出人的生命軌跡,它的科學根據是什麼?下面具體分

析一下。

①、四柱與五行: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四柱命理學的理論依據之一。五行學說之所以能概

括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其主要的思維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據事物的不同性

質、作用和形態,採用“比象取類”的方法,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分別歸

屬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並根據五行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規律,說明各

類事物或現象的聯繫和變化。在醫學方面則籍以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在生理和

病理上的複雜關係,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

753

Page 11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的指五

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根據上述特性,採

用“比象取類”方法,便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成了五大類,將相

似屬性的每類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於五行之中,並在五行屬性歸類的基礎上,

運用五行生克規律,以闡釋或推演事物或現象的複雜聯繫和變化。

②、天干地支與60花甲子

四柱命理學,需用天干地支和60花甲子進行預測,那麼,天干地支和60花甲

是怎麼來的呢?

在太陽系中,對地球影響最大行星是木星和土星,因為它們體積和質量最

大。木星繞太

陽公轉的週期為4332.589天,合11.86年(與地球方位週期約12年),即是我們十

二地支的由來,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土星公轉週期為10759.5天,相當於29.5個地球年(與地球方位週期約30

年),所以,每一個人從29歲到30歲間,土星會回到他出生時原來土星的位置。

中國有句俗話,“三十而立”,指的是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有自己的事業和家

庭,這種責任其實就是土星回歸的象徵。另外風水上的俗語“三十年河東,三十

年河西”就是這個週期的體現。

木星每圍繞太陽運轉大約5圈,土星則圍繞太陽運轉大約2圈。其公轉比大約

是5:2,理論上這兩顆行星的重力對太陽系中其他天體(包括地球)的共同作用

將每10年達到最大值。這個10年的週期就是命理風水學上的十天干,即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命理學上以10年為一個大運也是基於此。

由以上兩星體運行週期,10、12、20、30得出:他們的最小公倍數60年,

也就是我們命理風水學上的60花甲子。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

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

③、四柱與基因:

四柱被現在醫學稱為破譯了人體遺傳基因的秘密。西醫是借助現代高科技手

754

Page 111: 易學與科技文化

段,從微觀上將人體遺傳基因檢測出來的,而四柱命理學則是一部,更加全方位

預測人體生命節律的著作。它不僅能預測一個人的生老病死規律,還能預測人的

智商、能力的高低、人的品質、性格特點、行為方式,並能預測人的榮祿興衰、

貧富貴賤、婚姻家庭狀況以及與本人有直系血緣關係的人的基本情況。

從微觀分子生物學來看,人體全部生老病死的秘密包含在基因裡,從宏觀的

易醫命理學來看,人的全部秘密蘊藏在四柱和大運流年裡。因此微生物學和易醫

命學只是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觀察角度,不同研究手段的同一事物。

國際基因組重視用四柱八字破譯基因密碼的研究。

世界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在2001年6月就完成了人類基因的排序任務,揭

開了人類生命天書,但是從排列的基因序圖上看,每個人的基因的數量都一樣,

基因相同,但為什麼人與人性格、事業、前途、疾病、財富等許多事情都不一樣,

這就成了國際人類基因專家難以琢磨的一個謎。所以,國際人類基因組的專家,

把這個謎列為主要攻關的科研項目。

2001年元月,著名易學家邵偉華應邀在美國作《用天干地支破譯人類生物遺

傳基因密碼》的學術報告,轟動了美國和英、法、德、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

和我國的香港地區的學術界。

美國醫學科學研究院、哈佛大學、美國人類基因研究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他們為瞭解我國的《周易》、《四柱預測學》和邵偉華《用天干地支破譯人類

生物遺傳基因密碼》的科學性,有關專家對邵偉華進行了當場試驗。其試驗的方

法,一是當場讓邵偉華用天干地支破譯基因方法為他們預測命運,二是他們拿出

一些人的出生年、月、日、時要邵偉華進行斷病,還有的要邵偉華斷牢役之災。

最後科學家們對邵偉華當場預測當場斷病,其準確度高達95%感到驚奇。

2002年5月20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基因專家王博士,就為邵偉華的《用

天干地支破譯人類遺傳基因密碼》的研究課題,專門到上海接見了他。王對邵提

出的人類基因有陰陽五行之分和相生相剋的問題,很感興趣,說值得研究探討。

④、時空對命運的影響:

755

Page 112: 易學與科技文化

科學證明,萬物及生命,究其本質是宇宙間物質和能量相互運動的結果、陰

陽交合的結果,它來源於宇宙,因此,生命受制于時空。

所以,除了遺傳因素以外,人出生時的特定時空信息場對人生影響很大。

《黃帝內經》論述日月星辰變化引起五臟六腑器官機能的變化:金星活動影

響肺,木星影響肝臟,水星影響腎臟,太陽、火星影響心臟,土星影響脾臟。五

大行星的命名就是根據對人體五行生克關係定義的。

生命是地球演變而成的,根據生命全息論的觀點,所有天體運動都會不同程

度地作用於地球生命,從而在地球生命體上留下其全部信息。人體信息與天體信

息是息息相通、密切相關的。天人感應就是天體信息對人體的影響,人體對天體

運動的各種信息的感應,也是天地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相制相化的根本關係。

人的命運與天體運動有關。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所構成的天干地支的排

列,儲存了人的命運信息。

天體運動以日、月運行對人體的影響最大,太陽運行形成寒暖氣候,季節變

化。月亮運行形成盈虧,潮夕交換。並且這種運動是週期性的,受此影響,人體

經脈氣血的運行也有盛衰週期變化。月亮運行還會影響女子月經的時間,月經來

潮時間也與人體在月經週期中氣血盛衰相一致。

出生的時空不同,人體儲存天體運動的信息不同,人的命運規律就不同。所

謂時空,指的是生辰的時間和空間,也就是在一定時段裡,某一空間中出現的各

種電子學、物理學、力學、化學等的組合,包括光照的強弱,電磁輻射的大小、

磁場的擾動、大氣層的變化、引力的大小以及空氣濕度,周圍環境、生物狀態等

等所有此空間的一切。時間不同,空間的物質和信息也不同。

科學實驗證明,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包括人體,都會受到外力的影響。

第一、人體受外天體力的影響

A、受外天體的引力作用

在太陽系中,太陽、九大行星和近地衛星月亮,都對地球有作用力。人在地

球上同樣受到各天體的作用,雖然從宏觀上看很小,但它足以影響人體內核內物

質的變化,影響人的性情、能力、愛好、成長、發育、疾病、衰老、死亡等。

756

Page 113: 易學與科技文化

B、、受太陽的輻射壓作用

在太陽系中,大小天體的運動都受到太陽輻射壓的作用,人在地球上,也同

樣受到太陽輻射壓的作用,同樣他對人的健康、情緒產生影響。

第二、受地球五種力的影響

現代科學證明,地球上有五種力對人產生作用。

A、光對人體的作用

當光照射在人體上時,會產生初級的化學反應和光物理過程,所以出生時光

線的強弱,對人的影響亦不同。從而對人的健康、情緒作用亦不同。

B、大氣壓對人體的作用

人生活在地球上,每時每刻都和氣體打交道,和氧氣打交道,平原和高原氣

壓不同,含氧量不同,對人的成長發育、心情、疾病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C、溫度對人的作用

人生活在地球上,周圍溫度是經常變化的,溫度高於體溫和低於體溫,對人

的健康、脾氣、性格影響極大,所以生在白天或黑夜,生在南方或北方,生在夏

天或冬天對人生影響不同。

D、物體萬有引力對人的影響

在自然界,所有的物體之間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即萬有引力,在大小不同,

形狀不同的物體附近,心情和感受,精神狀態不同,這就是物體與物體作用的結

果。這種作用的本質就是能量的傳遞,是其它物體給予人的能量。

同樣,地球不同地區引力的大小對人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E、地球磁場對人的作用

地球周圍空間存在磁場,地磁場是不均勻的,還具有各種形式的變化,分為

平靜、中等、擾動三個等級,擾動時,可產生地磁亞爆、磁爆、地磁脈動等,這

些變化對人體都有作用。地球上每個實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磁場,人體具有磁

場,血液中含有鐵離子,人體的每個部位每一個細胞都受地球磁場的影響。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時空出生的嬰兒其命運會有不同,人類利用四柱

這個數理模型去預測人生基本軌跡是可行的、科學的。

757

Page 114: 易學與科技文化

⑤、易經與科學都反對宿命論

什麼是宿命論呢?宿命論認為人的命運是由必然因素造成,是可預測,可預

知而又是註定的、不可改變的一種觀念。認為人生中早已註定的遭遇,包括生死

禍福、貧富貴賤,認為一切事情都是由人無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認為在人類

的命運中,存有一些定數,即稱為必然法則的定數。

雖然每個人一生都有自己的運行軌跡,但易經和科學一樣,也認為每個人的

主客觀條件,不同程度地影響人生。易經和科學均否認宿命論。

第一、任何事物都在發展變化:

易經認為任何事物都在發展變化的,都不是一層不變的。

易經的“易”字有三種含義:

⑴、簡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以裝進這個“模式”裡,都可以用這個“模

式”來說明。即“大道至簡是也”。

⑵、變易,即“易”是講變化之道的,也就是講“辨證法”的。

⑶、不易,即“易”雖講變化,但這變化之“道”卻是永恆不變的,也就是

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四柱命理模式就是簡單化、概括化的人生基本路線圖,這就是簡易。

一個人客觀條件再好或再壞,也會發生變化的,變化是必然的、永恆的。但

人的本性,人的生物遺傳所既有的特性不會變,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就

是變易和不易。

易經講陰陽,陰陽是互相對立、互相統一、互相轉化的。“物極必反,否極

泰來”,“陰盛陽衰,陽盛陰衰”,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有一句俗話“富不過三代”,就是指事物都會有變化的,即“人無千日好,

花無百日紅”。按生物學講,各種生物在自然環境影響下,都可能發生不同程度

的基因突變。農業良種,需要年年引進,否則一代代種下去就會退化。

第二、環境改變人生:

一個人的命運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環境一定程度

也會改變人,甚至在特定情況下,也有一票否決權。

758

Page 115: 易學與科技文化

如隨著醫學水平的發展,有些絕症就可以治療,使壽命得以延長;有的國家

社會秩序亂,安全係數小,那國民死於非命的幾率就高;凡是當了和尚、尼姑的

人,其後代和婚姻也就不存在了;一對雙胞胎姐妹,一個生活在都市公務員家庭,

一個寄養在山區貧困家庭,其受教育程度一定會有較大差別;一場印尼大海嘯奪

去了30萬人的生命,他們並非全是短命人。

第三、量子物理學否定宿命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世界結構、運動與變化規律的物理科學。

如果把四柱作為人生的宏觀領域的話,那麼每個流年、流月五行的組合和時

空關係,就是體現了微觀世界。人的思維、意念,具有物質形態,意念動都會引

起場動,引起超微粒子在微觀世界的變化、引起陰陽五行的變化。按現代量子物

理學觀點,宏觀世界是不容易改變的,即具有確定性,而微觀世界,卻有不確定

性,即說明在命運的某一階段,由於主觀因素,會有超出常規的變化。

微觀粒子是以概率波的形式存在的,其位置及速度都具有無法預測性和不確

定性,因此相同的條件也有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而且越是微觀,這種效應就越

是顯著。如電子就好比是乒乓球,電勢壘就好比是牆,宏觀世界中球是不可能穿

牆而過的(可能性極小),而微觀世界中的電子卻有一定的概率穿過電勢壘,這

種現象被稱為“隧穿效應”,是典型的量子遷躍,而這個遷躍是否發生就完全是

一個概率的問題。

據報道,兩位德國科學家的實驗是讓微波光子粒子通過兩個棱鏡並進行觀測

得出。當兩個棱鏡分開時,大部分粒子都被第一個棱鏡反射然後被探測器發現。

但是,他們發現,有部分粒子卻“隧穿”過了兩個棱鏡之間的間隙並被第二個棱

鏡反射回到探測器。不確定性會從微觀影響宏觀,因此宿命論被科學否定了。

2、從信息場看六爻預測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希賢先生在《中國古代風水與建築選址》一書

中說:“凡是能建立數理模型的知識,它一定是科學的。占筮本身就是一種極為

嚴密的數理模型。”

六爻預測,包括納甲法和梅花易數兩種方法,納甲利用六個爻、天干地支五

759

Page 116: 易學與科技文化

行、六親、世應及神煞等眾多因素,來預測事物的發展過程和結局。梅花易數比

較簡便,主要依據內外卦、體用卦、互變卦及爻辭等來預測。

六爻八卦預測,起源于周朝。六爻和四柱八字同論。它的別名還有“火珠林

預測”、“納甲預測”、“周易預測”等,書本上多稱之為周易預測。六爻斷法

相對規範和容易,是易占家必學之術。

六爻成卦的方法也較多,如:銅錢起卦、數字起卦、聲音起卦、漢字起卦,

方位起卦等。

六爻預測的神秘之處,就是一個看似“隨機”的行為,卻會導致一個確切

的、可驗證的結果。要解開這個謎底,就要搞清“隨機”和“確定”這一對既對

立,又統一的矛盾,是怎麼轉化的。讓我們從量子論和人體場知識談起吧。

下面以搖卦或數字卦為例,一步步分析解剖這一神秘現象,這一預測過程。

如果有人求測一件事情的結局,我們可讓他搖卦或報一個兩位以上數字(兩

位數便於起上下卦),一般他在搖卦或報數時,會沉思或思考片刻,然後搖卦或

“隨機”報出一組數字。他的沉思或思考就是“意念”。現代科學證明,意念也

具有物質形態。那麼求測者的意念是通過什麼途徑,傳遞到預測者那裡呢?那就

是“場”。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宇宙有場,萬物有場,人體也有場,俗稱“人體

場”,人體既有接收場的功能,也有發射場的功能。求測人看似“隨機”搖卦或

報一個數字,就是求測人出現特定時空下的“場態”。就象航天站的測控人員,

給宇宙飛船發出指令一樣,這個指令不是通過導線,而是通過微波傳遞實現的。

場態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會不斷變化,每一個年月日時的干支組合,以及此

時所起的卦,就是特定時空的信息場態,就象在特定的年月日時生下的嬰兒,其

四柱干支組合,一定會顯示出嬰兒一生的生命軌跡一樣。這個時間卦,就是一個

特定時空場下的數理模型。

科學家發現,人體場有陰陽性,還有不同的顏色,人體場會顯示一個人當時

的身體、精神、心理狀態。如果把時間卦形成的數理模型比喻成一間“房子”的

話,那麼這個“房子”中,就會間隔成數量不等、顯示不同事物的“房間”。我

們把求測者搖出來或報來的數字,放到求測當時的時空數理模型中,就會找到求

760

Page 117: 易學與科技文化

測者相應的“位置”、就會看到事物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科學家通過人體場可以診斷出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況,這和醫學家利用

基因圖給人診斷健康、診斷智力水平一樣,只不過由於科學技術的限制,還不能

象四柱、六爻那樣隨心所欲,去預測健康、事業、婚姻,或其它諸多事物的現實

情況和未來運行態勢。

下面從波粒二相論、意念場動、正負粒子和關係對應四個方面,去進一步證

實以上分析。

第一、波粒二相論——隨機與確定

有人形象的稱“量子論”是微觀世界中的輪盤賭,這道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項

內容——事物的不確定性。舉個通俗的例子,日常中我們對事物判斷認為“非此

即彼”的思維慣式被打破了,也就是說,“量子論”通過一系列的科學論證得出

了事物所具備的模糊性:宏觀世界的定律具有可驗證性,而微觀世界的定律具有

隨機性。世間萬物在理論上都有著自己的固定“位置”,它無時無刻不存在著

“挪移”的可能。

在微觀世界中,物質的最小粒子不僅有“粒子性”,而且還有“波動性”,

這就是“波粒二相論”。例如光,它不僅是投向我們的一束光波,而且是投向我

們的一粒粒小球。物理學研究表明,物質存在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由基本粒子組

成的實體;一種是感官不能覺察的場態。形體和場不可分割,一定條件下可以互

相轉化,恰與先哲的“聚則成形,散則化炁”的見解。

根據以上理論對照六爻預測可以看出,搖卦或者起數字卦,這看似偶然、隨

機的行為,其實反映出求測人當時微觀世界的真實場態,六爻把這種場態接收下

來,並利用六爻(占卜)這個數理模型,去找出它的相應位置,從而描述出這件

事情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二、意念動則場動

現代科學證明,意念也具有物質形態,意念動則場動,場動成波。

國外人體能場的研究和測試證明,人體存在著受自己意念指揮的能量場,存

在著身體、精神狀態和能量場信號間的關係。

761

Page 118: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一九六九年美國新時代研究會成立了人體能量研究小組,由醫學、生物、電

子學三方面專家組成。他們採用了最新的電視技術和光電倍增管等光電轉換方

法,在暗室中使光電管對準脫去衣服的受試者的下腹部,對人體場進行了測試(中

國亦有同類試驗,稱之為“冷光”。發現青壯年及體質強者發光強度大)。信號

表明,一般人都可通過意念活動使人體能場增強15%,少數人可增強100%或更

多。

人體生物鐘依託“場”顯現並發揮作用。現代科學提出的人體生物節律,證

明了中國祖先用周易首先發現了宇宙與人體的關係。人體生物節律,就是在人體

內,存在著能夠控制和調節生命進程節律的生物鐘,每個人從出生起到死亡止,

其體力、情緒、智力明顯呈現出盛衰起伏的週期性變化,這就是人體生物節律。

以上說明,意念影響場態,不管是搖卦或是起數字卦,都會引起場態的變化。

都能反映出當時特定的信息場情況。但人體這種能場的強弱因各人的體質及生理

機能而異,尤其與精神狀態有密切關係。

第三、場有陰陽顏色之分

前蘇聯喀山大學生物理學教授維克托·英尤欣博士和他的研究組對人體

場,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根據實驗結果,他認為人體存在由離子、自由質子和自

由電子組成的“生物等離子”能場。英尤欣把生物等離子能場定義為物質的第五

態。

英尤欣說:“儘管生物等離子體對於環境中電的變化是第敏感的,但仍然顯

得比較穩定。這似乎反應出在生物等離子體中帶正電粒子與帶負電粒子的平衡,

這個發現很像古代我國關於陰陽平衡的概念。

馮·賴欣巴根據實驗證據,他將人體的左邊說成是負極,而右邊是正極。這

一概念與前面提到的古代中國的陰陽學說很相似。

直到二十世紀為止的研究都表明,人體場是一種萬有能的特徵表現,而這種

能是與人的生命緊密相聯的。它可以被描寫為發光體,常被稱為“炁”。基納汞

發現,“炁”的出現因人而異,取決於被測者的年齡、性別、智力、健康情況。

基爾納發明了一種以“炁”色層的顏色、紋理、體積和外觀為根據的診斷體系。

762

Page 11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場具有陰陽性,顏色則有五行屬性,如紅色代表火,青代表木,黃代表土,

白代表金,黑代表水。科學試驗證明,人體“場”的顏色和位形可以來診斷機體

和精神的疾病,調節人體場可以治療機體病和精神失調。

第四、四柱基因與六爻場態

六爻和四柱是易經術數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理論部分。

四柱反映人的一生的基本軌跡,為靜態預測;六爻是預測當前事物現狀和發

展趨勢的,即動態預測,這兩種方式相得益彰,取長補短。

人們常說,四柱是人生路上的“個人基因組圖譜”,可真正的個人基因組圖

譜,按當前科技水平,也只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它對一個人的事業、婚姻、

貧賤富貴,卻沒法做出解釋。

六爻和人體場相對應,六爻預測可看出一個人當前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人體

場,則反映出當前時空下的場態和生物鐘的走勢。從目前科技水平來看,用現代

儀器測量人體場,也只能初步看出一個人的健康、心理、精神狀態,至於對人的

事業、考學、婚姻、訴訟、競標、失物等諸多事物的破譯,則顯得無能為力。

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遠的將來,對於六爻和四柱的預測之謎,

會有更加明確的破譯和解釋。

3、從宇宙全息論看奇門遁甲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前中國周易研究會會長唐明邦說“奇門遁甲可以為人

們提供一個摹擬宇宙統一信息場的立體動態象數理模型,以此來摹擬自然、社

會、人生等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奇門遁甲簡稱奇門,是術數三式太乙、奇門、六壬之一,奇門號稱帝王之學

奇門遁甲把天時,地利,人和與影響人類的某些能量場四個方面,與時間,

空間巧妙地組合在一起,運用陰陽十八局,構成一個融時空為一體,包括天、地、

人、神(無形力量或指宇宙中的暗物質)在內,模擬宇宙統一信息場的立體動態

象數理模型,用於預測自然、社會,人生各種事物,也向人們提供趨吉避凶的擇

吉方、擇吉時。

奇門遁甲把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因素,歸納為時間因素、空間因素、人為因

763

Page 120: 易學與科技文化

素和不可知神秘因素四個方面。用天盤、地盤、人盤、神盤之間的生克關係代表

四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並據以作出分析預測。

宇宙全息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

宇宙全息論講:“一切事物都具有四維立體全息性;同一個體的部分與整體

之間、同一層次的事物之間、不同層次與系統中的事物之間、事物的開端與結果、

事物發展的大過程與小過程、時間與空間,都存在看相互全息的關係……”。

科學實驗證明,如果一朵玫瑰的全像相片被割成兩半,然後用鐳射照射,會

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事實上,即使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後再分

下去,每一小塊底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

全息論講的是立體、全方位的事物。奇門遁甲也是全方位展示事物的各個方

面,然後進行判斷。如天時指的是時間概念,地利指的是空間、地理概念,人和

講的是天地間的人,是和天地全息對應的人和事物,神助則是現在還在探討、研

究的無形能量場,應該是指暗物質或負能量。

奇門和全息論一樣,組成了四維立體全息性,即立體數理模型。宇宙全息論

與奇門遁甲術有異曲同工之處。

2007年我曾從奇門的四維立體全息角度分析、預測臺灣領導人誰能勝出。

2007年6月30日,在馬英九首長機要費案炒作的沸沸揚揚之時,中國九三學

社中央國家課題組組長初先生,讓我預測馬英九和謝長廷誰能勝出,當即以問事

時間用奇門遁甲預測。

我首先將競選人出生年幹分別放在其所在宮裡,然後進行天時、地利、人和

及神助比對,最後再看開門,即官場民意支持誰等因素,其結果一目了然。經過

預測,我將結果告知九三學社中央國家課題組初先生,馬英九定會以較大優勢脫

穎而出,果驗(詳見《用易經智慧化解人生潛在危機》一文。

4、術數預測與信息同步:

術數預測手段不同但信息同步。易經的精髓就是講陰陽平衡、天人合一、時

空統一、宇宙全息、信息同步。

人體是由多種化學構成的最高級的有機生命體,人體本身也不斷地產生各種

764

Page 121: 易學與科技文化

信息與能量;這些信息、能量必須與自然界的信息、能量協調同步,才能達成和

諧共振效應,人類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易經術數揭示的是自然界運行規律、運行軌跡,所以預測一件事,不管採取

哪種手段或預測多少次,結果是一樣的。同時六親之間信息也是相通的。

①、預測手段不同但信息同步

我在哈爾濱第十回世界易經學術研討會上,曾發表《試論術數多種預測手段

的信息同步》一文,用大量的例子證實預測一件事,不管採取哪種手段,或預測

多少次,其結果是一樣的,即信息同步。

如1995年我預測內蒙某位領導,如處理不好必然栽於2006年。當時曾用四

柱、鬥數、六爻、奇門、六壬、金口訣六種術數手段,預測該人的官運官災。

這位局長是筆者朋友,1995年筆者去他家拜年時,他是內蒙某局副處長,當

時我說他會連升三級,並提醒他十年後即2005年一定要加倍小心,2006年出現

了官災信號。他聽了不在意,結果栽了。

實際情況,2005年紀委立案調查,2006年被雙規(詳見《破譯易經預測之

謎》一文)。

②、六親之間信息是相通的

人有遺傳密碼,同樣人的八字裡也隱藏著六親之間的信息,也就是說從一個

人的命造裡,基本可以看出全家人的有關信息,試舉三例:

例一、從女士命造看兄弟姐妹信息

內蒙古政府機關一位公務員的妻子,在某校當校長,她不信周易,我從她命

造裡說出以前發生過的事情:我說她的哥哥不容易活,姊妹狀況也不好,還說了

其它事,她服氣了。她說她哥在她七歲那年吃飯噎死了,兩個姐姐,一個有神經

病,一個婚姻不順。原因是月幹哥哥戊土受月支克,而姐妹寅木又受申金沖之故。

公曆:1980年3月2日22時17分 農曆:庚申年[石榴木]正月十六日

七殺 偏財 日主 劫財

坤造: 庚申 戊寅 甲戌 乙亥 (申酉空)

例二、從兒子八字看母親信息

765

Page 122: 易學與科技文化

出生公曆:1948年5月31日3時6分 農曆:戊子年 四月 廿三日 寅時

食 劫 日元 財

乾造 戊子 丁巳 丙辰 庚寅 (日空子、醜)

分析:當地一位先生讓我看其父母情況。我說年柱為父母宮,現戊子為蓋頭

克,戊土旺相,子水休囚,故父克母重;又子水母親臨空亡,空為有母則無,或

母離異,或出走。實際情況是該人從小母親離異、離家出走,母親去世較早。

例三、從母親四柱看兒子信息

呼和浩特市一位企業家的妻子讓我看財運時,我說你兒子身體不好,她說就

是,不知道怎麼回事一生下就老鬧病。

分析:時柱為孩子,時幹己土為兒子,現時支卯木處冠帶旺地,克時幹正處

衰地的己土,故斷其兒子身體不好。請看其四柱:

出生公曆:1973年4月9日5時6分 農曆:癸醜年 三月 初七日 卯時。

梟 傷 日元 財

坤造 癸醜 丙辰 乙亥 己卯 (日空申、酉)

③、年命天克地沖——鬥爭一生

大量實踐證明,兩個人的年命天克地沖,說明氣場不和諧,這種情況結合、

合作是非常不利的。比如毛澤東和蔣介石,他們的出生年的干支分別是癸巳和丁

亥,癸巳與丁亥天克地沖。所以毛澤東與蔣介石,共產黨和國民黨鬥爭了半個世

紀,他們生前從來就沒有真正合作、統一、和諧過。

④、和太歲天克地沖——同步應凶

實踐證明:一般交脫運24小時內,往往會有不吉之事發生。請看兩位同步應

凶的典型例子。

2008年2月5日下午四時許,在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王某某辦公室,發生一

起惡性殺人事件,王某某副書記被開發區公安局副局長關某某槍殺在辦公室。

按節氣規定,立春就為來年,2月4日下午7時立春,事故發生時為次日下午

四時,正值立春過去不到21個小時,去年的餘氣還存在。王某某53癸巳年生,與

07丁亥年太歲天克地沖。關某某54甲午年生,與08戊子年天克地沖,沖克太歲

766

Page 123: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主凶。

注:54歲是人生一個大坎,該年與太歲天克地沖,如四柱大運組合凶,就會

出凶事。

四、風水正風靡世界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風水”被國人不齒與淡忘,歐美等國學者卻對它表

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

學者都相繼對此作了專題研究,一些風水方面的專刊也在國外大行其道。

近年來,隨著建築行業與生態環境學的發展,國際上又從新的角度審視風水

與家居環境所具有的科學性,風水學這門古老學科又煥發出新的活力。

1995年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于希賢,被請到聯合國大會講述中國的風水,隨

後又被邀請到莫斯科大學,專門帶風水學的研究生。此外,38個國家的駐華大使

曾把于希賢教授請去講風水。

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美國最著名的伯克利大學,在1973年就開始招風水學

的博士研究生。美國目前17所大學開設易經風水等專業課程。美國法律還為風水

撐腰。日本有2200所大學,其中110所大學都正式開了風水班。

聯邦德國當前興起了“生物住宅熱”,其標準是中國古代的風水學。在八十

年代末期,美國又興起“宇宙氣場養生學”,其主要思想認為:人與天地自然氣

場是否相符合會影響人的健康、情緒,進而影響到事業的興衰。與“宇宙氣場養

生學”類似的“生態氣場優選學”,“環境氣場優選學”等相繼在國外出現。

注:從科學角度解釋風水,請看《現代風水初探及其應用》一文。

五、弘揚易學造福人類

現在人們逐步認識到易經的重大價值,但真正讓大家重視它、弘揚它還並不

容易。一些人總是把易經和算命、算卦聯繫在一起,認為易經就是算卦、算命。

他們沒有把易經的原理,易經的真正價值搞清楚。

易經的核心講“三易”,即簡易、不易、變易。易經的主要理論為“六論”,

即天人合一論、太極陰陽論、五行關係論、時空統一論、宇宙全息論、窮通分合

論。易經認識世界的“三個方法”是,理、象、數。我們要用“三易”、“六論”

767

Page 124: 易學與科技文化

和“三法”,繼續研究易經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哲學領域的關係,用易經

和科學共同去探索、解決各學科領域的世紀難題,去繼續破譯宇宙奧秘。

弘揚易學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如果仍然帶著有色眼鏡、用

老眼光看易經,那你永遠邁不出腳步。比如過去只知道世界是物質的,可是現在

科學家發現,宇宙裡還有70%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還有,我們只知道任何物

體都有能量,可是科學家還證明了負能量也是真實存在的。負能量具有很多奇異

的性質,如果我們去推一個帶有負能量的箱子,越推這個箱子它反而向發力的方

向移動,離我們越來越近。

對於術數的研究、應用,古往今來爭議很大。改革開放以前,不少易學者,

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思想,不願或不敢闖

這個“禁區”,我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勝於雄辯”,完

全否認術數的價值,否定它在易經中的地位,把它與易經割裂開來,是錯誤的,

回避問題、回避矛盾,不是真正的辯證唯物主義者、實事求是的態度。

在我幾十年的術數預測實踐中,發現大部分人從他們的命理上看,都有或吉

或凶的信號。如有的人命理上顯示一生比較平穩、順利;而有的人則會出現婚姻

動盪或有夭折等信號。

如果我們能事先做到“三年早知道”,做到未雨綢繆,心中有數,那就會使

事情的結局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轉凶為吉。

我們經常講,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哪個人不希望自己的後代

健健康康、活潑可愛、一生走好運呢!所以優生優育非常重要。

優生優育是個世界性難題,對於術數命理學家來說,解決優生優育並非難

事,通過研究、應用優生優育,讓我們的後代更優秀,未來孩子的身體更健康、

家庭更幸福,事業更順利,儘量減少或避免犯罪,減少或避免殘疾兒童出生,讓

社會更穩定、更和諧,是易學者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

參考文獻:

1、《易學是不是偽科學”》解放日報(2007年3月12日)

2、《四庫術數類叢書》出版說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768

Page 125: 易學與科技文化

3、《古代中國開創了生物遺傳基因密碼的先河》作者:邵偉華

4、《杜氏自然哲學命理》作者:杜邦赫

5、《魯班尺標準尺寸之求證》作者:青山

6、《奇門遁甲》百科名片

7、《木星土星如何影響命理風水》作者:康哲

769

Page 126: 易學與科技文化

3-1-14

先天易的卦象、數理與哲理

殷 偉

摘要

《易》的核心內容有象、數、理。象,為卦象,表徵宇宙萬物及其運動規律,以先天八

卦圖為宗。數,為卦之規律,有自然數解,二進制解,坐標系解,大衍數解等。理,為卦之

演繹,有義 (易)理、倫理、哲理等。本文嘗試以現代數學的方法,深入分析先天八卦圖的卦

象,解讀並論證先天易所隱含的數理及其哲理,從中證明,先天易明確揭示了自然界中的“陰

陽平衡、能量守恆、物質永存”這三大自然定律。

1. 引言

一部“世曆三古,人更三聖”(《漢書·藝文志》),跨越三千多年成書,又靜謐了兩千

多年的《易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觸、所認識,紛紛探究並感悟其中深邃的哲理、獨

特的數理、通達的治理、玄妙的奧理以及博大的義理。而且:

其義理被越來越多的易學家所發揮;

其奧理被越來越多的術數家所致用;

其治理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所尊崇;

其數理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所吸取;

其哲理被越來越多的思想家所注重。

僅就成書過程的漫長而獨特、適用面廣而通達,再加上神妙的卦象體系,《易經》已經是

古今中外諸多專著教典所難以比擬,非同尋常!《易經》是中國古老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中華文化的傑出經典,是人類共同的文化寶典。它不但在中華傳統文化漫長的歷史中留下

了輝煌的篇章,就是在近代人類發展的進程中也做出極重大的貢獻並繼續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770

Page 127: 易學與科技文化

2. 先天易及先天八卦圖的數理解讀

數學的思維起源于人類對自然的逐漸認識,其發展常常也受影響于數學家、哲學家思維

的認知,不同學術流派發展出不同的數學、數模、數論,尤其是在古代,東西方的區別甚遠。

在現代數學、數模、數論中,研究事物運動變化的方法通常將具體的事物及其自然表像略去,

而將其內在運動規律抽象出來,用各種符號公式加以表示,進而根據一定的定義和定理進行

運算、推理、演繹、論證、求解(例如距離與時間速度的公式:S=V*T,[注1])。

我們嘗試參照現代數學上的科學方法,嚴格按照《周易》本身給出的定義以及映像關係,

將八卦與各研究對象在一定的範圍內建立一種明確而清晰的數學映像關係[注2]。也就是嘗試

用現代人所熟悉的數學方法去解讀先天八卦圖,從而逐漸深入去探索遠古聖賢所留下的先天

易之中所揭示的自然奧秘。

《周易》如此給出卦的來源及定義:①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周易·繫辭·上》)。②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周易·說卦傳》)。③“卦,象也”

(《周易·說卦傳》)。

111 (7) 1乾

110 (6) 2兌

101 (5) 3離

=> => => => =>100 = (4)=> 4震

011 (3) 5巽

010 (2) 6坎

001 (1) 7艮

000 (0) 8坤

太極 (觀變於其中的陰陽) [卦值]2 [卦值]10 卦序

(圖1)[注3]

根據卦的第一條①和第二條②定義,我們得知卦是由陰陽二氣(或稱陰陽兩種能量)及其

變化所生。

根據卦的第三條③定義:“卦,象也”(《易·說卦傳》),即:卦為宇宙間各種事物的

映像。

設變量X n (n=1,2,…,8)依次代表乾卦、兌卦、離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

771

Page 128: 易學與科技文化

設F(x) 為諸卦的映像函數,當諸卦的映像函數F(X n) 的取值範圍為自然數時{ n

=1,2,…,8},根據上圖1及下表1,[當F(x)∈{自然數}] [注4] ,即分別有定義(這裡的定義在以後

的論證中將被引用):

相應先天易卦的(二進制)原值:[注5]

F(x1) = F(乾) = 7; F(x2) = F(兌) = 6; F(x3) = F(離) = 5; F(x4) = F(震) = 4;

F(x5) = F(巽) = 3; F(x6) = F(坎) = 2; F(x7) = F(艮) = 1; F(x8) = F(坤) = 0。

相應先天易卦的(排列)序值:[注6]

F(x1) = F(乾) = 1; F(x2) = F(兌) = 2; F(x3) = F(離) = 3; F(x4) = F(震) = 4;

F(x5) = F(巽) = 5; F(x6) = F(坎) = 6; F(x7) = F(艮) = 7; F(x8) = F(坤) = 8。

以此類推,“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在特定範圍內將世間萬物與卦象建立抽象的對應

的映像函數關係,而通過對八卦的各種推演排算,“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

天下之象” (《易·繫辭》),從而達到了知物質運動規律、預知事物發展變化的吉凶。[注2]

3. 先天易的哲理之一:陰陽互根,相對平衡。

《周易·說卦傳》中說:“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注7],八卦

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依據聖人的描述,先天八卦圖的卦位就出來

了。依據(圖1),先天八卦的次序也出來了(參見下表1及下面的圖2):

F(xn)= 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備註

[原值]2 : 111 110 101 100 011 010 001 000 當F(x)∈{二進制數}

[原值]10: 7 6 5 4 3 2 1 0 當F(x)∈{自然實數}

卦序值 : 1 2 3 4 5 6 7 8 當F(x)∈{自然序數}

[表1] [注3]

先天易的這個卦序,直觀地揭示著:從乾卦開始順數,卦序值逐漸遞增而卦原值遞減;

從坤卦開始逆數,卦序值逐漸遞減而卦原值遞增。各卦所隱含的序值和卦值,在先天八卦圖

中,更有著玄妙的規律。

772

Page 12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2) (圖3)

定理一:先天易表明系統內,陰陽互根相對平衡。先天八卦圖為陰陽平衡定律的

原始符號模型。

證明:設F(x)∈{陰陽當量值},在先天八卦圖中,分別代表陰、陽的兩兩相對的卦爻的

數目為:

F(乾▁) +F(坤▁) =3+0=3, F(乾_ _) +F(坤_ _) =0+3=3 (F(x▁)為卦的陽爻數,F(x_ _)為陰爻數)

F(兌▁) +F(艮▁) =2+1=3, F(兌_ _) +F(艮_ _) =1+2=3 (F(x▁)為卦的陽爻數,F(x_ _)為陰爻數)

F(離▁) +F(坎▁) =2+1=3, F(離_ _) +F(坎_ _) =1+2=3 (F(x▁)為卦的陽爻數,F(x_ _)為陰爻數)

F(震▁) +F(巽▁) =1+2=3, F(震_ _) +F(巽_ _) =2+1=3 (F(x▁)為卦的陽爻數,F(x_ _)為陰爻數)

即是說:

乾卦的陽爻數為3陰爻數為0,坤卦的陽爻數為0陰爻數為3,合計乾坤相對兩卦陰陽爻數各等於3;

兌卦的陽爻數為2陰爻數為1,艮卦的陽爻數為1陰爻數為2,合計兌艮相對兩卦陰陽爻數各等於3;

離卦的陽爻數為2陰爻數為1,坎卦的陽爻數為1陰爻數為2,合計離坎相對兩卦陰陽爻數各等於3;

震卦的陽爻數為1陰爻數為2,巽卦的陽爻數為2陰爻數為1,合計震巽相對兩卦陰陽爻數各等於3;

結論:在先天八卦圖中,任意一對互相相對的卦,它們陽爻、陰爻所代表的總當量數都是恒等於

3。

三數,在自然界與人類當中又具本原之意,為基本之數。大自然,有紅、黃、藍三原色。

易經八經卦,由三爻構成,並應天、地、人“三才”,以立天、地、人“三道”。在儒家,

喻日、月、星“三光”。在佛門,觀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在道家,靜修人的精、

氣、神“三元”。在基督教,講三位一體。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三”數,通常被認為是

宇宙萬物的基本存在規律,是人類思辨的靈魂和精神。

在先天八卦圖中,其中兩兩相對的陰陽爻的爻數之和恰恰都等於三,隱含著致中的宇宙

和諧觀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揭示了宇宙間陰和陽的兩股能量是最基本的存在,在陰陽的互

773

Page 13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動過程中彼此逐漸融合,形成陰陽平衡、陰陽共存的和諧境界。《道德經》曰:“萬物負陰

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這種宇宙萬物的陰陽相對、互根平衡、和諧統一、整體“圓”“和”的境界,是中華文化的

最高理想境界,一直以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4. 先天易的哲理之二:能量守恆,不減不增。

自然科學中有一條定律叫能量守恆,意即運動中的物體(物質)的能量不會消失,只是從

一種狀態轉換成另一種狀態,在一系統內其總能量保持不變。

定理二:先天易表明系統內能量守恆。先天八卦圖為系統內能量守恆定律的原始

符號模型。

證明:設F(x)∈{物質能量序值}[注6],從先天八卦圖的各兩兩相對的能量卦序值的總和

為:

F(乾) + F(坤) = 1 + 8 = 9 {F(xn)的取值為卦的序值}

F(兌) + F(艮) = 2 + 7 = 9 {F(xn)的取值為卦的序值}

F(離) + F(坎) = 3 + 6 = 9 {F(xn)的取值為卦的序值}

F(震) + F(巽) = 4 + 5 = 9 {F(xn)的取值為卦的序值}

即是說:

乾卦的序值為1,坤卦的序值為8,合計乾、坤相對兩卦的卦序值之和恒等於9;

兌卦的序值為2,艮卦的序值為7,合計兌、艮相對兩卦的卦序值之和恒等於9;

離卦的序值為3,坎卦的序值為6,合計離、坎相對兩卦的卦序值之和恒等於9;

震卦的序值為4,巽卦的序值為5,合計震、巽相對兩卦的卦序值之和恒等於9;

結論:在先天八卦圖中,任意一對互相相對的卦,它們的能量卦序值之和總是恒

等於9。【見下圖】

774

Page 131: 易學與科技文化

十進制中,九為陽數、為最大之數。所以古人素以“九”

為極致之數,為至尊之數,為圓滿之數。“乾元用九,天下

治也”《易·文言》。九韶:韶樂九章《辭海》。九天,古

指天高九層。九霄雲外,指天之極高處。一言九鼎,話語份

量極重。故“九”數不可逾越。

在先天八卦圖中,每兩兩相對的能量卦序值總是恒等於

九,揭示出在穩定系統範圍內的陰陽物質能量都是有限的,

不可超越的,而且兩者之和總是恒等的,即在穩定系統範圍內的物質正負能量是有限的守恆

的,不額外增加或減少。這與牛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的第二定律有點相似。一旦有

外力作用,突破極限,則會失去平衡。

順便一提,有學者在《中華自然哲學之數理原理》一文中,通過對天文現象與八卦圖的

對應規律,應用《周髀算經》的公式 a2+b2=c2 (以a、b分別代表陰陽)來分析,也得出了

陰陽合成物振子(陰陽能量)的“能量守恆”的結論。[注8]

5. 先天易的哲理之三:物質永恆,不滅不生。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提出的公式:E=MC2 ,非常簡潔地表達了大自然中隱含的能量

與質量的抽象關係,這個公式表明了:①宇宙間的物體存在著質量和能量;②在質量與能量

之間是可以轉換的;③當在特定範圍內總能量守恆時,其質量也必然守恆。物質在發展變化

的過程中,或者說能量在運動(轉換)的過程中,要麼物質形態發生變化、要麼轉化為新的

能量。也就是說,物質是永恆的,只是其存在的形態在質量與能量之間按一定的規律轉化而

已。

定理三:先天易表明系統內物質永恆。先天八卦圖為系統內物質永恆定律的原始

符號模型。

證明:設F(x)∈{物質原始質量值}[注5],在先天八卦圖中,各兩兩相對的原始卦質原值

775

Page 132: 易學與科技文化

為:

F(乾2) + F(坤2) = 7 + 0 = 7 {F(x2)的取值為卦的二進制原值}

F(兌2) + F(艮2) = 6 + 1 = 7 {F(x2)的取值為卦的二進制原值}

F(離2) + F(坎2) = 5 + 2 = 7 {F(x2)的取值為卦的二進制原值}

F(震2) + F(巽2) = 4 + 3 = 7 {F(x2)的取值為卦的二進制原值}

即是說:

乾卦的原值為7,坤卦的原值為0,合計乾、坤相對兩卦的原值之和恒等於7;

兌卦的原值為6,艮卦的原值為1,合計兌、艮相對兩卦的原值之和恒等於7;

離卦的原值為5,坎卦的原值為2,合計離、坎相對兩卦的原值之和恒等於7;

震卦的原值為4,巽卦的原值為3,合計震、巽相對兩卦的原值之和恒等於7;

結論:在先天八卦圖中,任意一對互相相對的卦,

它們的物質原始質量的卦質原值之和總是等於7。

“七”為天之數,為事物發展週期之基數。宇宙與人

生,許多日子均與七有關。“女子二七天葵至,…, 七七任

脈虛”(《黃帝內經》)。中國古人守喪,頭七天為重,七

個七天為終。天上的牛郎織女相會於七月七。西方的聖經

說上帝創世紀用了七天。現在常用的曆法最小週期一星期

也是七天。故,“七”是天數,是永恆之數。

在先天八卦圖中,以表示兩兩相對的原始卦質數之和恒等於七,說明了宇宙間的物質經

過運動變化、從一個狀態轉換為另一個狀態,但其中的物質(質量)的總值是不變的,恒等於

`天數七’,不增加也沒有減少。先天易所揭示物質永恆不滅不生的這一規律,是以兩兩相

對的卦質原值之和總是恒等於七這一宇宙天數所體現。那麼,物質運動的特殊形式──生命,

是否也與這一規律有關呢?

776

Page 133: 易學與科技文化

6. 綜述:

“科學的終極目的在於提供一個簡單的理論去描述整個宇宙”(《時間簡史》霍金) 。遠

古的易經,以簡樸的語言,對宇宙天地的種種精妙推斷是否算科學呢?揭示了宇宙自然定律

和哲理的先天八卦圖是否夠得上簡潔呢?

通過以上的證明,先天易(先天八卦圖)揭示了如下的自然定律及哲理:陰和陽是宇宙間普

遍存在的兩種對立統一的最基本的能量,彼此又是和諧循環融合的;在一定的系統範圍內,

宇宙間兩兩相對的陰陽能量總體是自然守恆的,不減不增,呈現自然的平衡;同時,宇宙間

的物質及其變化又是永恆的,在特定範圍內,物質(質量)的總值是不變的,不滅不生,只是

遵循種種自然規律,從一種狀態轉換成另一種狀態。

當今,各種描述客觀現象的數學模型五花八門,全世界每年大學數模競賽都湧現許多新

的數學模型。唯獨易經八卦這套以象數為特徵的符號模型歷經數千年,仍然在中華大地上悄

悄地發揮著神奇而智慧的作用。這套非常科學的、非常簡潔的、非常形象的、非常獨特的符

號系統,以全息的系統的思維,表徵天地間萬事萬物,進行動態守恆演繹,揭示宇宙萬物存

在變化的自然規律,推斷事物發展吉凶的大數定律。

先天易(先天八卦圖)中所給予我們的啟示,是整個宇宙大自然既存在陰陽兩種能量互根相

對又和諧平衡的秩序,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大道法則。(結束)

關鍵字:先天易 先天八卦圖 卦象 數理 哲理

[注1]:S=V*T,其中S代表物體運動的距離,V代表物體運動的速度,T代表物體運動的時間。

[注2]:本文著重探討先天易的象數與哲理,故不打算討論卦象與人事方位之類的對應映象關

係。

[注3]:圖中及文中的[卦值]2 表示卦值為二進制,[卦值]10 表示卦值為十進制。

[ 注 4] : F(x) ∈ { 物 象 範 疇 } , 數 學 表 達 式 , 意 即 函 數 F(x) 屬

“物象範疇”的集合。下面的引用同此。

777

Page 134: 易學與科技文化

[注5]:卦的二進制值,為卦的內在的量,用以表徵物質本原質量值,以下簡稱為“原值”。

[注6]:卦的排列序值,為卦的外在的序,用以表徵物質能量序列值,以下簡稱為“序值”。

[注7]:據說本帛易經此處沒有“不”字,理由有二:①從前後文來看應為四字;②此仍指相

對的兩卦。

[注8]:引自互聯網上收索的資料。

778

Page 135: 易學與科技文化

3-2-1

空間是膨脹的物質,物質是壓縮的空間

——論物質單元

陳國強

(固厚中學,江西 寧都 342814)

摘要:本文獨立創立自成體系的物質單元理論並基本做到自圓其說。從

本物質單元理論角度揭示空間、時間、電磁波、力與能的本質。

關鍵詞:物質單元;綜合屬性;綜合屬性場;內變化週期 。

類別:理論物理。科學哲學。

第一部分 創立物質單元理論的起因

1.創立物質單元理論的起因

二十世紀科學取得了重大成就。相對論、量子力學、宇宙爆炸學說、以及正

在完善中的大統一理論、超弦理論等是典型代表。

但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許多觀點大相徑庭、水火不容,它們到底都正確

還是都錯誤,或是一對一錯,或者是部分對錯?使人們連判斷、選擇都困難,傷

透了腦筋;引力、核力、電磁力的研究都有較完整的理論,但自成體系,找不出

多少共同語言;宇宙爆炸學說使人們的認識欲望得到空前的極大的滿足,但學說

導出了空間、體積、時間均等於零的宇宙“奇點”,認為一切的科學定律在“奇

點”問題上無能為力;量子力學、大統一理論(GUT)中的自旋為0、1、2構成

力的虛粒子是怎麼產生的,理論本身沒有解決;超弦理論解釋物質的方式過於複

雜。科學中的許多觀點有可能背離科學初衷,似乎在不經意中誤入玄學。

779

Page 136: 易學與科技文化

結論1:科學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如何走出目前科學的困境,迎來科學的繁榮?科學需要方略性基礎理論。本

文願抛磚引玉,進行物質單元理論的創立。

第二部分 物質單元理論

2.尋找物質單元

目前條件下的科學技術不能把粒子內部結構層層擊碎,找出物質單元。但科

學理論應有所作為。理論上可進行理性推斷。

除“奇點”態時的宇宙,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是宇宙物質普遍能產生的現

象。許多物理變化、化學反應、核反應、誇克反應、短壽命粒子的湮滅、粒子與

反粒子的對的湮滅等無不伴隨電磁波的發射或吸收。那是因為由物質單元構成的

物質在運動、變化過程中物質單元進行了全部或局部的重新組合,重新組合中須

結合或拋出一定數目的物質單元,以形成相對穩定的結構。物質單元的結合或拋

出通過電磁波粒子的吸收或發射的形式來實現。通過上列現象,物質世界已經亮

出了它的底牌。因此,尋找潛藏的物質單元應從電磁波粒子下手。

那麼,電磁波粒子是否就是物質單元呢?不是。

粒子與反粒子對的湮滅後的生成物是電磁波粒子。電磁波粒子是到目前為止

發現的最小粒子。對的湮滅是電性最大程度上的中和,即物質單元層次的中和。

由此可推定,電磁波粒子不是物質單元,而是由電性相反、數目最少的物質單元

構成,即只能由一正一負兩個物質單元構成。

結論2:物質單元有正電性或負電性。一正一負的物質單元構成一個

電磁波粒子(光子)。

3.物質單元的性質

780

Page 137: 易學與科技文化

物質不能無限分割,分割至最後會得到構成物質的最小單元。物質單元在任

何運動、變化中既不能產生,也不能消滅。宇宙在任何時候都有且只有一個恒定

不變的物質單元總個數。這個個數是一個常數,設為N。N是偶正整數。

3.1 物質單元的項性

物質單元都有質量( )、電性電量(± )、外部運動的頻率( )和波長

(λ)、體現內部運動的溫度( )、體積( )、形狀、自旋速度(ω)等性質。把

它的這些性質稱為物質單元的項性。其中全部物質單元質量、電性電量恒定不

變,且質量都相等、電量都相等。頻率、波長、溫度、體積、自旋速度等是變量。

物質單元分為正、負物質單元。宇宙中正負物質單元個數相等,都等於N/2個。

3.2物質單元的積性

物質單元項性中質量、電性電量、頻率、波長、溫度、自旋速度之積稱為物

質單元的積性。即為:± (忽略了形狀。)(是示意式。)

3.3 物質單元的積性密度

物質單元的積性與體積之商稱為物質單元的積性密度。即為:

(忽略了形狀。)(是示意式。)

3.4 物質單元的綜合屬性

物質單元的積性與積性密度之積稱為物質單元的綜合屬性。即為:

(忽略了形狀。)(是示意式。)

3.5 物質單元的項性與宇宙最小尺度的關係

物質單元是正方體形狀。體積都為最大上限或最小下限時是全等正方體。其

綜合屬性並不是均勻分佈於正方體的各部分。各部分之間存在綜合屬性差,使物

質單元中存在綜合屬性中心(簡稱為綜合屬性心)。當外部綜合屬性與綜合屬性

781

Page 138: 易學與科技文化

心處的綜合屬性存在差勢時,在物質單元裡就存在綜合屬性場。這個場存於物質

單元內部,可稱為物質單元的內綜合屬性場。外部綜合屬性大於綜合屬性心時,

內綜合屬性場的方向由邊緣向內呈收束狀指向綜合屬性心,物質單元就向內收

縮。向內收縮先造成綜合屬性心處的綜合屬性等於外部,內綜合屬性場消失。在

向內收縮的慣性作用下,繼續收縮,綜合屬性心處的綜合屬性開始大於外部,綜

合屬性場立即出現並增大。但內綜合屬性場的方向變為由綜合屬性心呈發散狀指

向邊緣。體積減至最小時,綜合屬性場最強,物質單元就向外膨脹,進行下半週

期的變化,過程相反。

物質單元裡的內綜合屬性場的強弱、方向呈週期性改變,它的體積也呈週期

性變化,把這種變化叫內變化,把這種週期叫內變化週期。這種週期是最短的週

期,是時間的最小尺度。物質單元的體積有恒定上限值和下限值,收縮和膨脹處

於動態平衡中,在上限與下限間作週期性變化。接近上下限的程度,決定於該物

質單元的綜合屬性和所處宇宙階段及這個階段的周邊情況。內綜合屬性場呈週期

性變化,使物質單元的體積在任何條件下不為零。物質單元的內部運動體現溫

度、時間和空間的最小尺度。

結論3:物質單元集中體現了宇宙的空間(包括方向、體積、面積、

長度與波長等)、時間(包括內變化週期)、質量、電量、溫度、綜合屬性、

綜合屬性場、力、能、運動、變化等的最小尺度。

物質單元是不可分割不可消滅不可創生的具有宇宙空間、時間、質量、電量、

溫度、綜合屬性、綜合屬性場、力、能、運動、變化等最小尺度的構成物質的最

小單元。

所有物質由且僅由物質單元構成。

782

Page 139: 易學與科技文化

4.空間是物質單元的組合體之一

相對穩定的組合體是一定數目的物質單元通過綜合屬性差勢引發的力按一

定層次組合形式的具有相對穩定綜合屬性心、內變化週期和內綜合屬性場且能顯

示整體綜合屬性的相對獨立的物質單元集團。

組合體是否處於相對穩定中,以是否形成內變化週期為標誌。

最簡單的組合體是電磁波粒子(光子)和力子,它們由一正一負物質單元

組合構成。最複雜的組合體是宇宙,它由N個(全部)物質單元分層次組合構成。

其它的組合體都介於光子、力子組合體和宇宙組合體之間。

空間多數時期是僅次於宇宙的最大的物質單元的組合體,它有一個生成和

消失的過程。

多數時期,由大於N/2個的物質單元構成空間。每個正物質單元同時跟6個

負物質單元直接砌合,每個負物質單元也同時跟6個正物質單元直接砌合,構成

空間的物質單元的綜合屬性能夠協調,形成具有正六面體內部結構的穩定的空間

組合體。因有這種內部結構,空間組合體是平直的。這種結構是物質單元間最佳

結合方式,使物質的綜合屬性分佈最均勻,是最穩定的結構之一。空間組合體是

一個整體,有角動量,以一定的速度自旋。其大部分處於其它組合體外,小部分

處於其它組合體內,是其它組合體內和組合間發生運動、變化的媒介。被空間組

合體包圍的其它組合體各個方向上受到空間組合體的綜合屬性的影響相同,若運

動時,前進方向上撕裂空間組合體受到的阻力與跟進方向上空間組合體癒合受到

的推力相抵消,無能耗。

結論4:空間是物質,是物質單元的特殊組合體。空間組合體隨宇宙

自旋。分佈於其它組合體外部和內部。是平直的。具有最穩定的結構。是

783

Page 14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其它組合體發生運動、變化的媒介。空間是膨脹的物質,物質是壓縮的空

間。

5.物質單元組合體的性質

5.1組合體的性質

組合體的性質類似物質單元的性質,也有項性、積性、積性密度、綜合屬性。

5.1.1 組合體的項性

組合體一定具有下列項性:質量( )、外部運動的頻率( )和波長(λ)、

體現內部運動的平均溫度( )、體積( )、形狀、自旋速度( )。組合體是否

有電性電量這一項性,決定於組合體裡正負物質單元的個數比。個數比等於一時

不顯電性,個數比不等於一時有電性電量(±q)。電性組合體和中性組合體的組

成並無本質差別。

宏觀組合體跟粒子組合體一樣,外部運動也是波動,只是沒有粒子組合體那

樣明顯,所以宏觀組合體也具有外部運動的頻率和波長項性。

結論5:物質單元及其組合體的外部運動、變化都具有週期性。

5.1.2 組合體的積性

組合體的積性為: 或 (忽略了形狀)(是示意式)

5.1.3 組合體的積性密度

組合體的積性密度為: 或 (忽略了形狀)(是示意

式)

5.1.4 組合體的綜合屬性

組合體的綜合屬性為: 或 (忽略了

形狀。)(是示意式)

784

Page 141: 易學與科技文化

組合體的每一項性都不是綜合屬性的構成部件,而是綜合屬性的一個側面。

項性不是組合體的獨立性質。項性在組合體發生的任何運動、變化中不可能單獨

起作用。

結論6:任何以形成內變化週期為標誌的相對穩定的組合體都有且只

有一個性質,這個性質是綜合屬性。把這個規律叫做物質性質律。

我們認識物質的這個唯一性質時,總是從這個性質的側面下手,很難窺見其

全貌。這可能是科學總是遇到困難甚至陷入理論怪圈的原因。

5.2 物質單元組合體的綜合屬性來源

電磁波粒子(光子)、力子、空間、最小體積態宇宙等四種組合體由物質單

元直接構成。其它組合體一般由更低層次的組合體和一定體積的空間組合體構

成。為敘述方便,把層次更高的組合體稱為母組合體,層次更低的組合體稱為子

組合體;把構成組合體的一定體積的空間稱為內空間,與組合體關係密切的外圍

空間稱為外空間。

母組合體的綜合屬性來源於子組合體、內空間、其它組合體的綜合屬性,本

質上最原始來源於物質單元的綜合屬性。綜合屬性的轉移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實

現:加成、中和、抵消。

物質單元或組合體的綜合屬性總量在轉移中不會增大或減小,即綜合屬性總

量守恆。質量守恆、能量守恆、電荷守恆、動量守恆、角動量守恆的本質是綜合

屬性守恆。綜合屬性總量為什麼保持守恆?是因為組合體的任何運動、變化是組

合體的物質單元全部或部分發生重新組合的過程。(運動是組合體的全部物質單

元像一個物質單元一樣,以一個整體參加重新組合,是重新組合的特殊形式。)

在重新組合過程中,物質單元的數目守恆。質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電荷

785

Page 142: 易學與科技文化

守恆定律、動量守恆定律、角動量守恆定律等守恆定律可合併為綜合屬性守恆律。

結論7:參加運動、變化的各物質單元或組合體的綜合屬性總和守恆。

把這個規律稱為綜合屬性守恆律。

6.綜合屬性場

綜合屬性不同是一個組合體與另一個組合體的本質區別。在相接觸的組合體

間存在綜合屬性大小的差。同一組合體,因綜合屬性分佈不均勻,主要是內部和

外部之間存在綜合屬性大小的差。

把相接觸組合體間或組合體內外部間存在的綜合屬性大小的差異叫綜合屬

性差。由綜合屬性差引起的相接觸組合體間或組合體內外部間綜合屬性趨同趨勢

叫綜合屬性差勢(或綜合屬性場)。

把組合體與空間組合體間形成的綜合屬性場叫外綜合屬性場。組合體內外部

間形成的綜合屬性場叫內綜合屬性場。先討論外綜合屬性場。

外綜合屬性場的方向:以組合體表面為起點呈發散狀向空間延伸。延伸速

度等於當時宇宙的膨脹或收縮速度。

外綜合屬性場的強度:理論上強度等於組合體的綜合屬性減外空 間的綜

合屬性。如果把外空間的綜合屬性看作常量,則外綜合屬性場的強度可以以組合

體的綜合屬性大小來衡量。

外綜合屬性場強度=組合體的綜合屬性-外空間的綜合屬性

外綜合屬性場在組合體與空間界面處最強。在空間以宇宙當時膨脹或收縮速

度延伸時,強度隨著距組合體表面的三維距離的增大而減弱。(設半徑為r,三維

距離等於 π )

結論8:組合體外綜合屬性場的方向以組合體表面為起點呈發散狀以

786

Page 143: 易學與科技文化

宇宙當時膨脹或收縮速度向空間延伸。綜合屬性越大,外綜合屬性場起點

處越強。強度隨著距組合體表面的三維距離的增大而逐漸減弱。把這個規

律叫做外綜合屬性場決定律。簡稱綜合屬性場決定律。

7.組合體間綜合屬性趨同律

不同的組合體間或組合體內外部間具有不同大小的綜合屬性,出現綜合屬性

的差異。組合體間的熱傳遞,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光三原色的混合,電性的抵

消、中和,氣體的均勻混合,溶液的滲透,動量的轉移,化學反應和核反應過程

中能量的吸收和放出等等都說明,當出現綜合屬性差時,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會

通過某些方式轉移部分綜合屬性,縮小綜合屬性差。這種現象具有普遍性。

結論9:當組合體間出現綜合屬性差時,綜合屬性大的組合體在具備

轉移的條件下會通過某些方式向綜合屬性小的組合體轉移部分綜合屬

性,縮小綜合屬性差。把這個規律叫做組合體間綜合屬性趨同律。簡稱綜

合屬性趨同律。

8.綜合屬性差的趨同方式

劇烈方式:

把因組合體間或組合體內外部間的綜合屬性差,以直接傳遞或拋出第三種組

合體或解體的方式直接縮小綜合屬性差的趨同方式叫劇烈方式。組合體整體或局

部綜合屬性直接衰減的這種方式會產生無媒介直接實現的直力。

普遍方式:

在宇宙膨脹期,組合體的綜合屬性大於包圍它的外空間。在包圍的界面處,

組合體會向外空間以一定速率發射力子。力子在界面處直接與空間中的物質單元

結合,外空間的綜合屬性增大,組合體的綜合屬性減小。這個過程中組合體發生

787

Page 144: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了綜合屬性衰減,而空間的綜合屬性和體積增大。把由組合體向空間發射力子縮

小組合體與外空間的綜合屬性差的普遍趨同方式叫順方式。這種方式會產生本

力。

在宇宙收縮期,空間中的每個物質單元體積縮小,空間收縮,空間的綜合屬

性增大,縮小了與組合體的綜合屬性差。當組合體的綜合屬性小於包圍它的外空

間時,在包圍的界面處,外空間會向組合體以一定速率發射力子。力子融入組合

體,外空間綜合屬性減小,組合體的綜合屬性增強,縮小了綜合屬性差。這個過

程外空間發生了綜合屬性衰減,總空間體積減小。把由空間向組合體發射力子縮

小組合體與外空間綜合屬性差的普遍趨同方式叫逆方式。這種方式會產生反本

力。

結論10:在宇宙膨脹期,除空間外的一切組合體因綜合屬性差,都在

以一定速率向空間發射力子而產生順方式衰變,同時,組合體的綜合屬性

相應衰減,空間的綜合屬性和體積增大。在宇宙收縮中後期,空間向組合

體發射力子發生逆方式衰變,空間綜合屬性衰減,同時組合體綜合屬性增

大。劇烈方式衰變是一種特殊的劇烈衰變,組合體的綜合屬性劇烈衰減。

把這個規律叫綜合屬性衰減律。

9.力和能、力的結果

組合體直接以劇烈方式衰變會形成力,把這種力稱為直力。在外綜合屬性場

作用下,組合體發生順方式衰變,以一定的速率向空間發射力子,產生對組合體

的反推形成力,把這種力稱為本力。同理,空間發生逆方式衰變,向組合體發射

力子也形成力,把這種力稱為反本力。

本質上,只有三種力,即直力、本力、反本力。直力主要產生在宇宙收縮晚

788

Page 145: 易學與科技文化

期和膨脹早期和無內空間的組合體,本力主要產生在宇宙膨脹期,反本力主要產

生在宇宙收縮期。

把本力或反本力在一定條件下以一定方式轉化產生的力叫衍生力。以空間為

媒介的任何力都屬�本力或本力的衍生力。

本力的大小決定於單位時間內發射的力子的數目和綜合屬性。無其它組合體

影響的條件下,各方向的反推力彙聚成組合體的向內擠壓力,使組合體成為一個

整體。

力子是組合體或空間衰變發射的由一正一負物質單元構成的物質單元組合

體。力子類似光子。把力子產生的波稱為力波。把順方式衰變引起的力波稱為本

力波,逆方式衰變引起的力波稱為反本力波。把直力引起的波稱為直力波。力波

像電磁波一樣以一定的頻率和波長在空間以當時宇宙膨脹或收縮速度傳播。

每個力子都具有一定的綜合屬性。力子的發射,造成了組合體綜合屬性的衰

減。組合體有綜合屬性就是有能量,衰減的綜合屬性就是放出的能量。

結論11:直力的大小等於單位時間直接定向轉移的綜合屬性大小。本

力或反本力的大小宏觀上等於組合體單位時間定向減小或增加的綜合屬

性大小,微觀上等於單位時間定向發射的力子數與力子綜合屬性的積。組

合體的能量等於它的綜合屬性。釋放的能量等於直接轉移的綜合屬性或發

射的全部力子攜帶的綜合屬性之和。把組合體單位時間定向轉移的綜合屬

性叫做力。(或把組合體定向轉移綜合屬性的速度叫做力。)把組合體的

綜合屬性叫做能量。把組合體增大或減小的綜合屬性叫做轉移的能量。把

這個規律叫做力能決定律。

根據力能決定律,有下列公式:

789

Page 146: 易學與科技文化

組合體的能量=組合體的綜合屬性

組合體放出(或轉移)的能量=組合體減小的綜合屬性

平均力=組合體總減小的綜合屬性÷時間

轉移的能量=力×時間

加速力=力差÷時間=組合體減小的綜合屬性÷時間的平方

瞬間力=組合體瞬間減小的綜合屬性÷瞬間時間=加速力×時間

力的結果是綜合屬性的轉移。從結果看,力是改變組合體綜合屬性的因素。

力不能單獨改變組合體的個別項性,只能是綜合屬性。如不可能單獨改變速度或

溫度,因為發射的力子不可能僅有速度或溫度的項性,力子攜帶的是綜合屬性。

改變的形式有勻速、減速、加速。

力的結果是使組合體的綜合屬性以勻速或加速度改變。

10.力波和電磁波

組合體以順方式衰變發射的力子或發射的電磁波粒子,如果沒有被其它的組

合體吸收,融入空間,增大了空間。電磁波粒子(光子)由一正一負物質單元構

成,力子也是由一正一負物質單元構成,而空間是1個正物質單元同時與6個負物

質單元砌合,一個負物質單元同時與6個正物質單元砌合構成。因此,空間、光

子、力子的組成和結構相似,使發射的光子、力子能夠在空間與組合體的界面處

直接跟空間中的物質單元結合而融入空間,產生的波動以空間為媒介傳播出去形

成電磁波和本力波。波的另一端,空間中的每一正一負物質單元構成光子或由一

正一負物質單元構成力子。

光子和力子的正負物質單元在發射點處與空間中的正負物質單元結合,在終

點處空間中的正負物質單元又結合成光子和力子,因此,光子和力子並沒的從起

790

Page 147: 易學與科技文化

點運動到終點。電磁波和力波的波動性和粒子性因空間的特殊結構得以完美結

合,二象性變得很容易理解。電磁波、本力波如未被組合體吸收,將一直在空間

中傳播,宇宙膨脹早期的電磁波和本力波可直到宇宙邊界,在邊界處波動,空間

中物質單元增多,空間增大。電磁波應該是力波的特例。

同理,反本力波傳播的情況正好相反。

結論12:電磁波(或順力波)的光子(或力子)的正負物質單元在發

射點處與空間中的正負物質單元結合,在終點處空間中的正負物質單元又

結合成光子(或力子),光子(或力子)並沒有從起點運動到終點,而波

從起點傳播至終點。反本力波在空間的傳播則相反。波速等於宇宙的膨脹

或收縮速度,隨宇宙膨脹或收縮速度增大而增大,隨宇宙膨脹或收縮速度

減小而減小。把這個規律叫做空間介質波傳播律。

光在水和空氣中的速度不同,說明水和空氣對光速有限定作用。同理,空間

組合體也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對光速也有限定作用。同一宇宙週期的不同階段空

間不同,光速相應不同;同一階段的空間,空間的綜合屬性分佈很均勻,但也不

可能絕對均勻,光速相應也不同。這是光速一直處於變化之中的原因。

結論13:空間與光子組成、結構方面的一致性,使電磁波兼有波粒二

象性。空間在宇宙週期的不同階段和同階段的不同區域綜合屬性不同,使

光速可變,光速不是常數,因為宇宙的膨脹或收縮速度不為常數。在宇宙

以劇烈方式縮小綜合屬性差時,有些組合體運動速度在空間剛形成時可達

光速,光速無極限速意義。

11.本力形成的衍生力

本力是如何轉化成衍生力的呢?

791

Page 148: 易學與科技文化

設有綜合屬性均勻的組合體甲。本力呈收束狀都指向組合體的綜合屬性心,

被抵消,甲不會向任何方向作加速運動。本力要形成向某一方向的衍生力,使組

合體向某一方向作加速運動,要求某一方向上某一表面積內多發射或少發射或不

發射力子,使全部發射的力子能形成向某方向的合力。又設距甲一定的三維距離

處另有綜合屬性分佈均勻的組合體乙。甲乙連線方向上的甲乙的外綜合屬性場發

生中和或部分抵消或加成,造成連線方向上力子的不發射或少發射或多發射,甲

乙發射的力子在連線上形成各自的合力,各自的合力分別推動甲乙相向或相離作

加速運動。甲、乙各自受到的推力(本力的合力)就是衍生力。

結論14:本力轉化為衍生力必須至少有兩個組合體互相誘引。本力的

衍生力是組合體間互相誘引下,各自的本力在組合體的連線上形成的各自

的合力。反本力的衍生力相似。因為本力或反本力沒有全部轉化成衍生

力,所以,本力一定大於衍生力。

如果甲乙都是中性組合體,兩個衍生力表現為習慣認為的引力(實際上是推

力),發射的力子攜帶的綜合屬性表現為引力能;如果甲乙都是電性組合體,兩

個衍生力表現為習慣認為的電磁力(實際上是推力),發射的力子攜帶的綜合屬

性表現為電磁能;如果甲乙一個為中性組合體,另一個為電性組合體,兩個衍生

力也表現為電磁力(實際上是推力),發射的力子攜帶的綜合屬性表現為電磁能。

從這個角度看引力、電磁力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它們都是由本力轉化而來的衍生

力。習慣上認為的核力,不是一種衍生力,而是原子核的本力,後文還會提到核

力。

結論15:核力是原子核的本力。引力、電磁力是組合體的本力轉化產

生的衍生力。三種力產生的根源相同,都是組合體順方式衰變發射力子產

792

Page 149: 易學與科技文化

生的。把這個規律叫做宇宙上半週期順方式衰變引發的力同源律。簡稱力

同源律。

12. 組合體的內變化

母組合體解體或拋出子組合體可產生新組合體。這裡討論反過程。

若干個子組合體如何形成一個母組合體呢?

若干個子組合體在較大的空間範圍內受到衍生力的推動向運動中心作加速

運動,距離逐漸靠近,形成母組合體雛形,這時的組合體稱為形成中的組合體。

各子組合體靠近至一定程度,內綜合屬性場形成,開始出現母組合體的內衰

變,內變化週期開始運作。這時的狀態稱其為轉折點1,內綜合場的方向由外向

內呈收束狀指向運動中心(即綜合屬性心),隨著子組合體進一步靠近,內衰變

減弱,內部子組合體和內空間的物質單元被壓縮,內部綜合屬性增大,內部綜合

屬性差減小,指向綜合屬性心的內綜合屬性場減小直至出現為零的臨界狀態,這

個狀態為轉折點2。轉折點2後,各子組合體靠收縮慣性繼續靠近,綜合屬性差勢

又重新出現並逐漸增大,也就是又重新出現內綜合屬性場並逐漸增大,但方向變

為由綜合屬性心呈發散狀指向外部,各子組合體由加速靠近變為減速靠近直至不

再靠近,指向外部的內綜合屬性場增至最大,母組合體的體積減小至下限值,這

時的狀態為轉折點3。轉折點3時已完成上半週期的變化。轉折點3後,開始下半

週期的變化,情況跟上半週期相反,母組合體的體積又開始增大,同時,內綜合

屬性場由大變小直至零(轉折點4)。轉折點4後,體積靠增大慣性繼續增大,內

綜合屬性場出現並增大,方向由外指變為內指,體積增大至上限值,又變回轉折

點1。這整個過程是完成了一個週期,當這一週期能以一定的頻率重複發生時,

內外綜合屬性場處於動態平衡,外本力和內本力、或外本力和內直力(組合體內

793

Page 150: 易學與科技文化

沒有或很少空間,無力子發射時),處於拉鋸式動態平衡中。形成中的母組合體

雛形也就變為以內變化週期為標誌的相對穩定的母組合體。有些情況下,形成中

的組合體的子組合體間完成這個過程中,還發生誇克反應、核反應、化學反應等

反應,反應後出現內變化週期也變為相對穩定的組合體。但如果發生電性中和或

對的湮滅,則不能形成母組合體。

這種週期性變化可表示為:

⑴.母組合體的體積週期性變化,體積上限→體積下限→體積上限……(除開

宇宙,其它組合體體積的週期性變化很難形成宏觀上的明顯現象,因週期重複的

頻率大,實際上表現為子組合體間若即若離的趨勢,這類似於通過白熾燈的電流

方向和強度以50赫的頻率作週期性變化,燈泡亮度卻看不出忽明忽暗的現象。)

⑵.內綜合場的方向週期性變化,由外部指向綜合屬性心→由綜合屬性心指

向外部→由外部指向綜合屬性心……

⑶內綜合場的強度週期性變化,內指最強上限→外指最強上限→內指最強上

限……

相對穩定的組合體還有許多方面的週期性變化。

不同的組合體因綜合屬性不同,上述週期重複的頻率大小不同。頻率最大的

是光子、力子,最小的是宇宙,其它的介於兩者之間。

結論16:相對穩定組合體的體積、內綜合屬性場強度及方向以一定頻

率作週期性變化。把這個規律叫做內變化週期律。這種週期性變化使任何

組合體在任何條件下體積不為零。

可以把結論5和結論16合併為週期性律。

結論17:組合體的內部和外部的運動、變化都具有週期性。把這個規

794

Page 151: 易學與科技文化

律叫做運動、變化週期性律。

週期可分為完全重複週期和不完全重複週期;也可分為閉合式週期和開放式

週期。

13.物質單元組合體的時間

因為空間也是物質,所以習慣上的空間不存在。

相對穩定組合體的體積、內綜合屬性場強度及方向以一定頻率作週期性變化

的週期叫做組合體內變化週期。

時間是什麼?時間是組合體內變化週期完成過程的長短。不存在脫離組合體

的時間。組合體都有各自時間。那麼這裡說的時間會不會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膨

脹或收縮呢?換言之,組合體的內變化週期會不會在一定的條件下延長或縮短?

相對穩定組合體的綜合屬性越大,內變化週期越長;綜合屬性越小,內變化

週期越短。宇宙的綜合屬性最大,它的內變化週期最長;電磁波粒子、力子的綜

合屬性最小,它的內變化週期最短。組合體額外增大(或減小)綜合屬性時,內

變化週期將相應增大(或縮小),內變化控制下的時間將相應膨脹(或收縮)。

宇宙外無任何存在,不存在綜合屬性的增大或丟失。根據綜合屬性守恆定

律,宇宙的綜合屬性永遠不變,它的內週期長短永遠不變,相應宇宙的平均體積

永遠不變,宇宙的時間也永遠不會膨脹或收縮。所以,如果根據宇宙的內變化週

期定出的時間是標準時間。

結論18:相對穩定組合體的內變化週期隨它的綜合屬性增大而增大,

隨它的綜合屬性減小而減小。宇宙時間不會膨脹或收縮,是標準時間。其

它組合體額外增大(或減小)綜合屬性時,內變化週期將相應增大(或縮

小),內變化週期控制下的時間將相應膨脹(或收縮)。把這個規律叫時間

795

Page 152: 易學與科技文化

膨脹收縮律。

時間膨脹、收縮係數=額外增減的綜合屬性÷(原有綜合屬性±額外增減的

綜合屬性)

舉例:衛星得到火箭發射轉移過來的能量(綜合屬性),綜合屬性額外增大,

衛星的內變化週期增大,衛星時間將相應膨脹。相對於宇宙的標準時間,衛星時

間變慢。而地球的綜合屬性變化不大,地球時間相對於宇宙時間可粗略的看作不

變。衛星時間相對於地球時間發生變慢現象。所以,衛星地面控制台要調快衛星

時間,以便與地球時間同步。若把衛星回收,衛星通過反火箭把一部分綜合屬性

轉移出去,內週期減小,時間收縮。

14.本力的衍生力的計算

本力轉化的衍生力分為習慣說法的引力和電磁力。其計算的巨大困難,主要

有以下幾點:

⑴.人們觀念轉變難。如真空觀轉為“實空”觀,認同空間也是一種物質;

從某個別項性處理複雜問題的方法轉為從綜合屬性處理問題。⑵科學技術跟不

上。無法在實驗條件下找出力子,觀察力子的發射情況。⑶理論體系變更難,牽

一發動全身。如項性、綜合屬性、場、力、能等單位的變更、換算和統一。⑷數

學手段跟不上。如電性組合體與中性組合體項性、積性、綜合屬性的數學表達和

換算,無法找到理想方法,也無法把形狀納入表達式。

目前根據組合體衰變中發射力子的情況來計算力的大小是不可能的,可仿照

經典理論裡引力、電磁力的計算進行間接計算,把微觀問題進行宏觀處理。但必

須作些改進,因為兩種衍生力的產生都是力子的發射產生,力子的發射情況不僅

僅決定於質量或電量,而是決定於空間和組合體的綜合屬性及三維距離。組合體

796

Page 153: 易學與科技文化

間三維距離越大,它們的綜合屬性場中和或抵消或加成的程度越小,反之則越

大。空間的綜合屬性看作常量,不考慮。組合體形狀也忽略。

結論19:互相誘引的兩個組合體各自的衍生力跟兩組合體的綜合屬性

成正比,跟兩組合體間的三維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把這個規律叫做宇宙上

半週期衍生力律。簡稱為衍生力律。

在解決4個困難前,根據衍生力律,只能給出示意式計算公式。

設中性組合體之間、電性組合體之間、中性組合體與電性組合體之間互相誘

引產生的各自的衍生力分別為 、 、 ,組合體間的一維距離為r ,(忽略

組合體的形狀,忽略空間的綜合屬性,否則應加常數。)根據衍生力律可得下面

的示意公式:

哪些情況示意公式無意義?

⑴對宇宙下半週期的直力、反本力或其衍生力無意義;對宇宙上半週期組合

體本力或直力無意義。公式是根據上半週期組合體以順方式衰變發射力子的條件

推導的。直力形成未發射力子。

⑵最小體積態宇宙及無空間的組合體時無意義。這時的力是直力。

⑶組合體間三維距離太小無意義。因為,當三維離太小,組合體不能獨自發

797

Page 154: 易學與科技文化

射力子,就是說組合體已經不是具有自身綜合屬性的相對獨立的組合體。

黑洞表面內的物質間無空間,不能發射力子,就沒有衍生力產生的條件。內

部只存在直力。它整體的綜合屬性極強,表面發射超常多且綜合屬性超大的力

子,形成指向綜合屬性心的強大本力(推力),把物質單元的體積壓縮。其本力

與直力處於動態平衡。

質子間若三維距離不太小,質子能獨立發射力子,可用第二式計算。質子與

中子間若三維距離不太小,質子中子能獨立發射力子,可用第三式計算。中子間

若三維距離不太小,中子能獨立發射力子,可用第一式計算。但是,在原子核中,

質子、中子已不獨立具有各自的綜合屬性(如項性中的電性已經變為原子核整體

上顯示的項性,只對核外電子產生影響),它們不能獨立發射力子,強大的核力

是本力,不是衍生力,是原子核以一個整體在表面上發射力子形成的。核力指向

原子核的綜合屬性心,把質子、中子和少量空間壓縮成一個緻密的整體,而介子

就是原子核中被壓縮的空間(被壓縮的物質單元團)。若用力把原子核的本力抵

消,原子核中的質子中子拉開點距離,介子解體衰變為輻射融入空間,質子、中

子恢復相對獨立,能完整的接觸空間,恢復獨立發射力子,這時,維持原子核的

核力消失。這就是核力強大而又短程的原因。誇克、膠子構成質子或中子的情況

相似,膠子也是被壓縮的空間(物質單元團)。

結論20;核力是本力不是衍生力,這是核力強大和短程的原因。介子

和膠子是被強大的本力壓縮的空間(物質單元集團)。

15.母性不均和子性掩蔽

原子核裡的質子、中子難以顯示各自的綜合屬性,質子、中子裡的誇克也難

以顯示獨自的綜合屬性,即不能以獨立組合體形象發射力子而衰變。把這種現象

798

Page 155: 易學與科技文化

稱為子性掩蔽。子性掩蔽是母組合體裡的子組合體難以顯示獨自綜合屬性的程

度。因子性掩蔽,原子核、黑洞內部不存衍生力。

母組合體裡的子組合體總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現獨自的綜合屬性,使母組

合體的綜合屬性分佈不均勻,把這種現象稱為母性不均。母性不均是母組合體的

子組合體仍能顯示獨自綜合屬性的程度。

討論:母性不均對綜合屬性場的影響舉例。

前文建立綜合屬性場概念時,為了問題簡化,把空間和組合體綜合屬性的分

佈都看作是均勻的,得出外綜合屬性場方向以組合體表面為起點,呈發散狀向空

間組合體延伸,而內綜合屬性場的方向呈週期性變化等結論。空間組合體是均勻

的,這點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組合體的母性不均。母性不均是普遍現象。母性不

均不可能改變內、外綜合屬性場的整體趨勢,但可以改變局部趨勢。地球是典型

的綜合屬性分佈不均的組合體。母性不均程度大,子性掩蔽程度小,地球的各子

組合體的綜合屬性得以最大限度的獨自發揮作用,幾千萬種物質保持個性,正因

為這樣,地球才是個生態組合體。地球南北兩極點的轉速為零,這兩個點明顯區

別於其它點,且南極點與北極點也有明顯差別,它們跟太陽、月球的關係不同,

這種關係與內部因素共同引起兩點處與空間的綜合屬性差勢大小懸殊。且產生地

球內部南北兩極點的軸心連線上由南向北形成內部局部差勢。北極點向空間發射

力子,南極點是空間向南極點發射力子,兩股外差勢在地球外被空間彎曲重疊,

北極產生的差勢,被空間在南極點送還。這種現象叫綜合屬性差勢返還。這樣,

外彎曲的返還差勢和從南向北的內部局部差勢結合,形成回路,構成地球磁場。

地球磁場是母性不均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回路的特殊綜合屬性場。

結論21:母性不均和子性掩蔽的程度越大,對場、力、能的影響越大。

799

Page 156: 易學與科技文化

把這個規律叫做母子組合體影響律。

16.不連續律

物質單元不可分割不可消滅不可創生,一切組合體由且只由物質單元構成。

物質單元的個數都是正整數。就這一角度看,數學中的數只有整數才客觀反映了

這個宇宙,其它的數只有運算方法的意義。

所以,組合體的任何方面的過渡都是不連續的。

結論22:組合體的時間、組成、結構、項性、積性、積性密度、綜合

屬性、綜合屬性場、力、能、運動、變化等等都具有不連續性。一切的組

合體,組合體的一切都具有不連續性。把這個規律叫做不連續律。

第三部分 物質單元理論的部分應用

17. 電子和地球運動的對比

太陽或地球如果獨處於空間,整個球面都發射力子,發射力子產生的本力呈

收束狀指向綜合屬性心。這種推力不能把太陽或地球壓縮成黑洞,因為它們內部

有空間,內部還能發射力子產生向外推的內本力,內外本力呈拉鋸狀處於動態平

衡中。太陽或地球獨處於空間,這種推力也不能使太陽或地球向某方向作加速運

動。當太陽、地球在一定的三維距離內同處,互相誘引,它們在連線上的外綜合

屬性場部分抵消,視面上出現少發射力子情況,各自發射的力子產生的本力在連

線上形成各自的衍生力(合力、推力),各自的衍生力分別把太陽、地球在連線

上往太陽和地球的綜合屬性心處推,太陽和地球就向它們的綜合屬性心加速靠

近。

原子核外的電子為何不能像地球繞太陽那樣比較有規律運轉?而是像幽靈

一樣運轉。約束地球和電子的力從微觀角度分析,產生的原理相同,本質都是發

800

Page 157: 易學與科技文化

射力子形成本力後轉化產生的衍生力,從力的根源找不出差別的理由。電子的運

動為何像幽靈?

⑴偶然性的影響。一個原子遇到偶然的、突變的因素影響,總是直接影響電

子,原子核受到的影響較小。電磁波粒子、力子偶然闖入,由電子捕獲並發射;

原子間無規律撞擊轉移的綜合屬性通過電子綜合屬性的改變實現。電子的綜合屬

性總是在進行著幾乎無多少規則的突變,導致 無規律的突變,產生許多偶然

結果。

⑵較極端項性的影響。如小質量,大速度;小質量,大電量。綜合屬性小變

化,可引起某一項性大變化。如綜合屬性的小變化可引起速度的較大變化進而引

起位置的大變化。對高速運動的電子確實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⑶夾在宏觀與微觀之間的影響。相對於電子的速度,原子核外的空間很小,

相對於原子核、電子的體積則很大。這個大空間,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微觀與

宏觀大跳躍過渡的過渡帶、結合帶、緩衝帶、調節帶。原子核、電子以下層次是

微觀層次,原子以上是宏觀層次。微觀組合體的內變化週期,與宏觀組合體的內

變化週期不協調,靠電子利用這一大空間進行緩衝和調節。微觀與宏觀的不協

調、不平衡轉移給電子,使電子的綜合屬性、速度、位置突變。

結論23:電子利用原子核外大空間,把宏觀與微觀、必然與偶然、平

衡與不平衡結合,是宇宙秩序的調節器。

⑷不連續性的影響。時間、空間、組成、結構、項性、積性、積性密度、綜

合屬性、綜合屬性場、力、能、運動、變化等不連續,電子就是因為這些跳躍式

的不連續性最集中、最明顯、最極端的展現,電子才顯得格外怪異。

⑸ 母 性 不 均 的 影 響 。 地 球 的 海 洋 、 陸 地 的 差 異 屬

801

Page 158: 易學與科技文化

!

地球的母性不均,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地球的自轉使海洋與陸地輪流向著月球,

這種地球的母性不均既影響月球,也影響地球本身,如漲潮現象。同理,原子核、

電子也存在母性不均。原子核、電子存在自轉,電子繞核的旋轉,使質子、中子

輪流向著電子的不同面。於是,原子核與電子的衍生力在一定程度上輪流著傾向

於表現為 和 。這樣也影響著電子的運動。

⑹時間膨脹或收縮的影響。衰減引起綜合屬性的漸變和外因引起綜全屬性突

變,電子內變化週期處於漸變和突變中,電子時間相應處於膨脹收縮的動盪之

中,同樣速度走過不同路程,同速不同程,電子位置的突變是必然的。

⑺電子之間相互干擾的影響。

綜上所述,電子的運動像幽靈是必然的正常的,要是不這樣才奇怪。其蹤跡

像電子雲。電子的運動存在許多測不准問題。地球的運動真的一切都能測准嗎?

⑴根據不連續律,月球、地球、太陽各自受到的衍生力(推力)是不連續的。

衍生力是一份一份產生的。力的不連續必然引起月球、地球、太陽的外運動像粒

子一樣波動。

⑵根據綜合屬性衰減律,月球、地球、太陽的綜合屬性不斷減小,相應衍生

力也不斷減小,它們的距離增大。。當衰減積累至一定程度,運動速度減小,它

們的距離縮小。因此,它們的距離一直在變化。

⑶根據內變化週期律和時間膨脹收縮律,月球、地球、太陽的綜合屬性不斷

減小,它們的內變化週期縮短,時間收縮。它們的時間收縮係數不相等,速度和

走過距離改變的係數不相等,它們的距離處於變動之中。

⑷根據偶然律,偶然因素難免。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的綜

合屬性突變,月球、地球、太陽間的衍生力、位置突變。

802

Page 15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假定我們處於太陽系外觀察,把幾十億年壓縮至一天,由於上述原因,我們

看到地球、月球的運動類似於“電子雲”。宏觀組合體也有不確定因素,存在測

不准問題。

結論24:電子及其運動空間的調節作用,減小了宏觀組合體的不確定

性。宏觀組合體與微觀組合體遵循著共同的規律。它們的不同主要是綜合

屬性不同。所有的不確定,都因為綜合屬性的不確定,當弄清綜合屬性變

化,測不准問題將不存在。

18.物質單元與宇宙演變

宇宙外無任何存在,無外綜合屬性場。它以最小的頻率、最長的週期作不完

全重複週期性內變化。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⑴內綜合屬性場強度週期性變化:外指最強上限→零→內指最強上限→零→

外指最強上限……

⑵內綜合屬性場方向週期性變化:由宇宙綜合屬性心呈發散狀指向宇宙邊界

→由宇宙邊界呈收束狀指向宇宙綜合屬性心→由宇宙綜合屬性心呈發散狀指向

宇宙邊界……

⑶宇宙體積週期性變化:宇宙最小下限體積→宇宙上半週期中等體積→宇宙

最大上限體積→宇宙下半週期中等體積→宇宙最小下限體積……

從宇宙體積內變化週期裡分離出4個轉折點。最小下限體積為轉折點1,上半

週期中等體積為轉折點2,最大上限體積為轉折點3,下半週期中等體積為轉折點

4。

第一階段:轉折點1至轉折點2的演變

轉折點1是由上一週期演變而來。上一週期各物質的結構被打碎。N個物質

803

Page 16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單元靠上一週期的收縮慣性全部收縮、彙集在一起。每個物質單元體積縮小至最

小下限,宇宙體積也收縮到最小下限。轉折點1是宇宙由收縮轉為膨脹的轉折點,

停留一個時間單元。因時間不連續,宇宙的一個演變週期可分割成先後依次出現

的時間單元 ,宇宙在一個週期中有多少種狀態,便有多少個時間單元,每一種

狀態會分別對應一個時間單元;因變化不連續,宇宙由上一狀態變為下一狀態是

個小跳躍,就像音符7降為6由鋼琴按鍵實現一樣。停留一個單元時間後,遵循綜

合屬趨同律,開始轉入下一種狀態。宇宙綜合屬性心處與宇宙外部巨大的綜合屬

性差,無空間的裸宇宙在巨大的綜合屬性場驅動下在綜合屬性心處形成直力解

體。解體和 N個物質單元進行重新的排列組合同步。顯然,N 是個無量綱數。

N個物質單元排列組合的方式種數,也是無量綱數(用M表示)。宇宙每個週期都

只能是其中的偶然的一種。但無論如何偶然,都只能是M種方式內的偶然。M種

方式是必然,出現其中一種是偶然。

結論25:偶然客觀存在,一切偶然都是在必然確定的範圍內的偶然。

把這個規律叫做偶然律。

(例如:電子一定在原子核外運動是必然,電子在原子核外幽靈般的運動存

在偶然。但無論如何偶然,電子一定不可能偶然跑到原子核裡作偶然運動。)(如

果一切都是必然的,人類沒必要活著,偶然性賦予生命以意義。宇宙存在必然性,

可認識;宇宙存在偶然性,可改造。)

偶然擇定一種排列組合方式後,在第二個時間單元,順方式衰變形成光子、

力子、空間等組合體的雛形。劇烈方式衰變形成星系、恒星、行星、衛星、原子

甚至分子、原子核、電子、質子、中子、介子、誇克、膠子及層次更低的目前未

知粒子等組合體的雛形,以及部分組合體的反組合體雛形。空間雛形在第二單元

804

Page 161: 易學與科技文化

時間內就變為早期空間,早期空間最先在宇宙中心生成然後在雛形組合體間和宇

宙外部生成。早期空間和雛形組合體裡的物質單元劇烈膨脹,雛形組合體被早期

空間隔離、包圍。第三單元時間,雛形組合體發生劇烈方式和順方式衰變,綜合

屬性劇烈衰減,發射力子,本力、衍生力出現,空間劇烈增大。大多數雛形組合

體經長時間的衰變轉化為相對穩定的組合體。 雛形組合體形成內綜合屬性場並

週期性變化時才變為真正的相對穩定的組合體。相對穩定的組合體形成後主要以

順方式衰變。演變中組合體間發生誇克反應、核反應、化學反應及目前未知反應

等反應形成新組合體的過程宇宙學有較好的闡述,這裡不鋪述。組合體的形成主

要是劇烈方式和順方式衰變的結果,而不是反應。

總之,轉折點1時:宇宙、物質單元的體積最小;內綜合屬性差最大,內綜

合屬性場最強,形成的直力最大,直力呈發散狀由宇宙中心指向外部;物質單元

向外擴張速度為零,外張加速度最大。轉折點1後,宇宙從綜合屬性心處解體。

空間生成並急劇增大。劇烈方式和順方式衰變急劇發生和各種反應發生,雛形組

合體演變成相對穩定的組合體。內綜合屬性場和外張加速度減小,宇宙及其各子

組合體、物質單元的體積加速增大,各子組合體向外擴張速度增大,這些變化使

宇宙過渡至轉折點2。

第二階段:轉折點2至轉折點3的演變

轉折點2時:宇宙體積中等,各子組合體、物質單元整體上體積中等;宇宙

整體的綜合屬性差為零,宇宙整體的內綜合屬性場消失;各子組合體向外擴張速

度最大,外張加速度為零。轉折點2後,慣性使各子組合體向外繼續擴張,宇宙

整體上綜合屬性差、內綜合屬性場重新出現並增大,場的方向變為由外向內,宇

宙、各子組合體、物質單元體積減速增大,各子組合體向外擴張速度減小,這些

805

Page 162: 易學與科技文化

變化使宇宙過渡至轉折點3,宇宙完成上半週期的演變。

第三階段:轉折點3至轉折點4的演變

轉折點3時:宇宙體積最大,各子組合體、物質單元整體上體積最大;宇宙

內部分佈的主要是空間,其它組合體很少;指向綜合屬性心的內綜合屬性場強度

最大;各子組合體向外擴張速度為零,向內收縮的加速度最大。轉折點3後,開

始下半週期的演變,以劇烈方式和逆方式縮小綜合屬性差。轉折點3後,宇宙體

積減小,空間濃縮,各子組合體、物質單元整體上體積減小,內綜合屬性場強度

減小,各子組合體向內收縮速度增大,收縮加速度減小,力、衍生力、能的形式

與上半週期相反,這些變化使宇宙過渡至轉折點4。

第四階段:轉折點4至轉折點1的演變

轉折點4時:宇宙體積中等,各子組合體、物質單元整體上體積中等;宇宙

整體上綜合屬性差為零,內綜合屬性場消失;各子組合體向內收縮速度最大,收

縮加速度為零。轉折點4後,慣性使空間繼續濃縮,各子組合體向內繼續收縮,

宇宙整體上綜合屬性差、內綜合屬性場重新出現並增大,場的方向變為由內向

外,宇宙、各子組合體、物質單元體積減速減小,各子組合體向內收縮速度減小,

空間與組合體合併,物質結構打碎,反本力及其衍生力消失,物質單元歸併彙集,

形成巨大直力,這些變化使宇宙過渡至轉折點1,宇宙完成下半週期的演變。

總之,宇宙演變過程是宇宙的綜合屬性內外間的轉移。也是其它組合體間或

組合體內外部間綜合屬性的轉移過程。轉移中遵循綜合屬性轉移慣性律。

結論26:組合體間或組合體內外部間綜合屬性的轉移過程中,出現綜

合屬性場整體上為零時,組合體仍然保持綜合屬性的轉移狀態。把這個規

律叫做綜合屬性轉移慣性律。

806

Page 163: 易學與科技文化

19. 物質單元組合體的演變和壽命

根據綜合屬性衰減律,在宇宙的上半週期,最小下限體積後,劇烈方式和順

方式衰變與誇克反應、核反應、化學反應等反應相結合,生成千千萬萬的組合體。

組合體一旦生成就不可避免地要繼續衰變,造成組合體綜合性質的遞減。必然引

起與綜合屬性有關的各方面持續改變。又根據不連續律,各方面的持續改變必然

是不連續的持續改變。

組合體在宇宙的下半週期空間以劇烈方式和逆方式衰變,產生的改變相反。

結論27:除宇宙外的一切組合體的組成、結構、性質、運動、變化、

場、力、能、週期、時間等必然不連續的持續改變著,直至組合體不存在。

把這個規律叫做組合體演變律。

根據組合體演變律可知,除宇宙外的任何組合體都有生成和死亡過程的壽

命。宇宙演變週期是不完全重複週期,每一週期都是一個生成和死亡過程。下面

討論生物體的壽命。生物體死亡的原因是什麼?

生物體是物質單元的有機組合體,與無機組合體最大的區別是細胞的複製。

從第1個細胞複製生物體進入生長期。第1個細胞複製最快。隨著生物體細胞增

多,生物體的綜合屬性成指數級爆炸式增大(這點明顯區別於無機組合體)。根

據組合體時間膨脹收縮律可知,生物體的綜合屬性成指數級爆炸式增大,時間膨

脹。其內變化週期延長(如動物心臟跳動變慢),細胞從生物體內環境獲得複製

原料的速度變慢,複製越來越慢。當細胞複製速度與死亡速度相當時,複製和死

亡處於動態平衡中,生物體進入中年期。根據組合體演變律,負責細胞複製的基

因鏈會衰變,綜合屬性衰減。在生物體中年期後,衰變和衰減積累至一定程度。

積累極其微小。打破天平平衡只需極微小變化。同理,積累雖小,最終還是打破

807

Page 164: 易學與科技文化

複製與死亡的平衡 ,生物體進入老年期。老年期後,基因鏈控制的細胞複複製

與老年生物體內環境越來越不適應,複製減慢與生物老化惡性循環互相促進,最

終複製停止,生物體死亡。

結論28:生物體死亡是內變化週期改變和基因鏈衰變雙重改變的結

果。基因衰變及其綜合屬性衰減也是生物進化和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0. 大腦記憶

先分析大腦獲得的是哪些信息。顏色:是光波;體積:內變化引起體積週期

性變化,體積是波動;大小、遠近:與體積相同;運動:外運動與內運動都是週

期性波動;變化:是特殊的運動;時間:內變化週期的長短;性質:組合體內綜

合屬性差隨內變化作週期性變化;聲音:聲波;觸覺:力波;味覺和嗅覺:分子

運動造成,是波動……

結論29:大腦獲得的一切信息都是週期性的波。大腦神經細胞裡的負

責記憶的組合體也作週期性波動。記憶是兩種週期性波動的共振;遺忘是

共振的減弱和消失。

21.超導原理

超導原理:原子外層電子在特定條件下,其衍生力幾乎為零或多個衍生力的

合力幾乎為零,外層電子變為自由電子,從而電阻幾乎為零。

超導的形成原理:①減小原子核和外層電子的綜合屬性或增大核外空間的綜

合屬性,實現綜合屬性差幾乎為零,外綜合屬性場幾乎不存在,使原子核、外層

電子雙方或任意一方幾乎不發射力子,衍生力幾乎為零。如降溫至接近空間溫

度。②原子核成層狀或管狀排列,層之間、管中間的電子受全部原子核誘引產生

的全部衍生力的合力幾乎為零。如研製有上述結構的單質、化合物;或利用納米

808

Page 165: 易學與科技文化

技術把原子核重組為上述結構排列。

第四部分 總結——現象律

結論30:宇宙的唯一存在是物質單元組合體。一切現象都是物質單元

組合體遵循物質性質律、綜合屬性守恆律、綜合屬性場決定律、綜合屬性

趨同律、綜合屬性衰減律、力能決定律、空間介質波傳播律、力同源律、

運動變化週期性律、時間膨脹收縮律、衍生力律、母子組合體影響律、不

連續律、偶然律、組合體演變律、綜合屬性轉移慣性律等規律發生的綜合

屬性以勻速或加速度的轉移。簡言之,一切現象都只不過是組合體綜合屬

性的轉移。把這個規律叫做現象律。

809

Page 166: 易學與科技文化

运用现代数学和天文学方法探解易经符号系统千古之谜

作者:金湛东

一.探解易学千年公案

《周易》是公开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之一,约成书于西周时期。

《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即传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在羑里(据考今河南

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外)时潜心研易而推演出来的,故有“文王演周易”的故事广

为流传。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人依托周易的卦爻形式创立发挥哲学思想。大约

在战国、秦汉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一些儒家学者系统整理了解说《周易》的作

品,并把它们编篡成书,这就是后来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哲学巨著──《易

传》。到了汉朝“独尊儒术”时期,因《周易》相传曾有过“人更三圣,事历三

古”(即上古时代伏羲氏画“八卦”、中古时代周文王演“周易”、下古时代孔

子作“易传”)的光辉历史,故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修的一项专门

学问,为“易学”的应用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学术资源。此后,《周易》的

“经、传、学”始终稳居中国历朝历代(民国以前)学术的核心地位,成为当时

研修者观察宇宙人生,锻炼思维能力,建构学说的理论基础,对于形成独具特色

的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迄今,学术界公认《周

易》的“经、传、学”是中华文化之源。

在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和竞相合作的经济

发展中心,随着中国加入 WTO的发展进程,尤其 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越来

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学习中华文化,中国政府同时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经济与文化在世界的崛起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中国成为世界最为关注

的经济中心,同时必然会成为世界最为关注的中华文化中心。中国自鸦片战争以

来,一直在学习引进西方文化和科技文明,尤其是科技文明,但这毕竟是发展的

手段,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符号是什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政治经济结

构的发展变化,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更新,我们今天研究传统文化也该是有所

创新、有所发现的时候了。

几千年来,易学的研究一直有很多谜团萦绕在人们的周围,首先是《周易》

的符号体系如何建立?如何推演?八卦及伏羲八卦图如何设立?文王八卦图和

六十四重卦如何推演?河图、洛书如何产生?等等诸多疑问,不一而足。这些问

810

Page 167: 易學與科技文化

正易心法天人合一修炼图

易密传承之干脉(即腑脉)身根密印图之一

有关“易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易学符号系统”推演论证的详细内

容见易学专业教程:《易学基本原理探究——光环易学基础概论》,中国书籍出

版社,2009 年 5月出版。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811

Page 168: 易學與科技文化

《光环易学》建立了易学公理化科学体系,实现了运用现代数学方法与天文

学知识对易经的符号系统如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伏羲八卦图、文王

八卦图、河图、洛书的设立与由来进行系统的推演论证。下面简介伏羲八卦图和

文王八卦图的推演过程。

二.伏羲八卦图推演过程

在太阳与地球相对关系中,若定义昼长夜短对应黄色和阳爻,昼短夜长对应

蓝色和阴爻,可分别得出冬至与夏至点的伏羲八卦图式。伏羲八卦图深层内涵之

南 极

北 极

北 极

南 极

南 极

北 极

南 极

北 极

北 极

南 极

北 极

南 极

南 极

北 极

南 极

北 极

南 极

北 极

南 极

北 极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①②③叠加

812

Page 169: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一是“一切象具足阴阳两面并可通过外缘来开显”。具体的图示演绎推理如图。

南 极

北 极

北半球夏至

南半球冬至

23度26分

赤道面

南 极

北 极

北半球冬至

南半球夏至

23度26分

赤道面

黄道面

黄道面

813

Page 170: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三.文王八卦图推演过程

3.1.地日自公转全息模型

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在天文学中所定义的天球中,以与黄道面垂直的

指定经度为视角,从地心向外观察太阳运动,则形成下面图式:

3.2.地日自公转全息模型与四象的对应关系

以老阳逆转之“九宫四象图 U”的阴阳动态模式,与地日自公转时空全息模

型中的太阳从北半球冬至点逆转到北半球夏至点的过程对应;

以老阴顺转之“九宫四象图 D”的阴阳动态模式,与地日自公转时空全息模

型中的太阳从北半球夏至点顺转到北半球冬至点的过程对应;

“图 U”与“图 D”二者叠加,则得到如下图式:

实黄道面

虚黄道面

老阳逆转之

九宫四象图 U

老阴顺转之

九宫四象图 D

单爻对应方

位 β角

老阳上爻

边界线

老阳老阴分界线

老阴老阳分界线

顺 逆

南极

北极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地心 E

实日心 S

虚日心 S’

β=2*(90-α)

α

实阴阳分界线

虚阴阳分界线

北半球夏

至时太阳

之直射点

北半球冬

至时太阳

之直射点

黄道面

814

Page 171: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四象按地日自公转全息模型运动方式交合

“四象图 U 之老阳”和“四象图 D 之老阴”同时相向转动一个爻位即 β角

度后,因阴阳无尺寸大小之差别,故图 D 在实黄道面的上半部分与图 U 在实黄

道面的下半部分交合形成下面图式。

同理,“四象图 U 之老阳”和“四象图 D 之老阴”同时相向转动一个爻位即

β角度后,因阴阳无尺寸大小之差别,故“图 D”在实黄道面的下半部分与“图

U”在实黄道面的上半部分交合成如下图式。

恒等于

上面九宫四象图 A为自成一体的太

极四象图。为便于区别,把其颜色

转换为黑白两种颜色,白色对应黄

色为阳,黑色对应蓝色为阴。

老阴顺转老阳逆转 β角

度到对方之位交合成象

即九宫顺逆四象图 M

虚黄道面

实黄道面

β角 恒等于

实黄道面

虚黄道面

单爻对

应方位

β角

老阳上爻

边界线

老阴顺转之九宫

四象图 D 在实黄

道面的下半部分

老阳逆转之九宫

四象图 U 在实黄

道面的上半部分

虚黄道面

实黄道面

β角

实黄道面

虚黄道面

老阴顺转之九宫

四象图 D 在实黄

道面的上半部分

单爻对

应方位

β角

老阳上爻

边界线

恒等于

老阴顺转老阳逆转 β角度到对方之位交合

成象即九宫四象图 A

老阳逆转之九宫

四象图 U 在实黄

道面的下半部分

815

Page 172: 易學與科技文化

3.4.四象图交合之象叠加成文王八卦图

根据上述描述过程,可知四象图 U 与四象图 D 按同一轴心相向转动单个爻

位(β角度)后,在实黄道面处交合形成四象图 A 和 M;按照四象图 A 和 M 形

成的特征,把四象图按 A、D、M、U 进行排序,则有如下模式:

把图 A、D、M、U 按上面排序,再从内向外分别对应“中宫,下、中、上

爻位”叠加起来,可得如下八卦排列图式,即流传至今的文王九宫八卦图。

老阴顺转之九宫四象图 D(1)

老阳逆转之九宫 四象图 U(3)

顺转单爻位 β 角再返回原位

逆转单爻位 β 角再返回原位

图 D 顺转、图U 逆转各单爻位即 β 角,图D 上半部分与图 U 下半部分基于黄道面交合成九宫太极四象图 A(0)

图 D 顺转、图 U逆转各单爻位即β角,图 D 下半部分与图 U 上半部分基于黄道面交

合成四象图 M(2)

历史流传的文王九宫八卦图(从内向外看)

虚黄道面

β角

实黄道面

老阴顺转的九宫四象图 D

老阴顺转老阳逆转 β角到对方之位交合而成的

九宫太极四象图 A

老阴顺转老阳逆转 β角到对方之位交合而成的九宫顺逆四象图 M

老阳逆转的九宫四象图 U

816

Page 173: 易學與科技文化

若图 D 老阴逆转,图 U 老阳顺转,按上述交合过程可得如下八卦图式。

实际上,该八卦图是“易密传承”中文王的另一八卦图式,只是没有公开流

传。若把八卦图内的九宫太极四象图进行对应变形,则得出如下图式:

按照天文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推演得出的两个文王八卦图,与“易密传承”之

核心经典《易龙图》中的,运用乾坤两卦中爻变化序列进行推演的两个文王八卦

图的结论完全一致(详见后面“易密传承公开面世”),说明“乾坤两卦中爻变化

序列与地日自公转天象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

文王八卦图式之一 (从内向外看) 文王八卦图式之二

虚黄道面

β角

实黄道面

老阳顺转的九宫四象图 U

老阴顺转老阳 β角到对方之位交合而成的

九宫四象太极图 A

老阴顺转老阳逆转 β角到对方之位交合而成九宫顺逆四象图 M

老阴逆转的九宫四象图 D

817

Page 174: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上述过程的简略图示如下:

818

Page 175: 易學與科技文化

金湛东简介

金湛东,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研修与实践者,号光环居士。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易学联合会特约教授,圣龙国学

书院院长,已出版的专著有《易学基本原理探究》等。(注:该

著作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天文学知识对太极、阴阳、四象、五

行、八卦、伏羲先天八卦图、文王后天八卦图、河图、洛书、

六十四卦、天干、地支等易学基本原理进行详细推演论证,被

易学界一些专家誉为“开解了易学符号系统千古之谜”。 )

金先生先后毕业于天津大学理学院数学预测与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学士学

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具有近二十

年的企业管理和项目投融资经验,曾任职某 IT 公司董事总经理、某著名上市公

司投资合作总监和某著名上市公司之集团公司董事长助理等职务。

金先生自少研习中华儒道易佛等传统文化二十余年,且有幸得到“唐密大阿

阇黎”传授易密之易龙图(即周易、风水学、奇门遁甲、大六壬、太乙神数、六

爻预测学、梅花易数、四柱命理学等应用易学之源头)、正易心法(即易密天人

合一之道修炼法)与唐密(即唐朝汉传佛教密宗)药师法,和“道净禅密大居士”

点化生命科学体系禅定心要法门,以及得到汉藏密宗大成就者秘密灌顶传授三人

不传的大圆满无上瑜伽密法;并与工作生活实践相结合,有较深感悟。

近年来,金先生已先后在清华大学、辽宁省委党校、辽宁省国税局、广东省

梅州佛学院等地举办了多场国学讲座,受到了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在国际易学

联合会“2009 年国际易学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受邀为与会企业家讲授《易

经与佛经的智慧》之专题讲座。金先生运用佛易风水学和现代经济管理学的原理

与方法,主持完成了福建省南平市(世界双遗产武夷山所在地)养生产业规划等

项目。

近年来,金先生还利用业余时间,面对广大普通听众举办国学公益讲座,主

讲圣龙国学智慧、佛学智慧、易经智慧、国学养生等方面内容,2009 年举办公

益讲座 6 场,为推广普及中华优秀经典文化做出了积极的奉献。

金先生尊重科学,喜好研究古今中外数学、哲学、宗教学和自然科学,尤其

对中华经典文化——如佛学(包括禅、净、密、瑜伽等)、易学、道学、儒学、

内家武学、中医药学等有浓厚兴趣。在多年潜心研修的基础上,致力于将中华经

典传承文化与现代社会做人处世、生涯规划、综合风水环境规划、企业战略规划、

重大事件预测决策、组织文化建设、养生健康实训、智慧及潜能开发、心灵修炼、

终生身心教育、公益慈善事业之实践相结合,以独特视角,诠释神州千年道德文

明,弘扬中华及世界其他各民族优秀经典文化。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819

Page 176: 易學與科技文化

题的研究和破译,无疑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的贡献,无疑会推动中华文化在世

界的影响,必将大大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中国确立“树立科学发展

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构建和谐世界”发展宗旨的今天,

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

的继承及科学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指导推动人类现代文明走向和平健康

与发展进步的新时代。

《周易》在历朝历代都被儒道等诸家奉为“万经之首”,在历史上的每一次

文化变革中,都曾扮演了重要的“新思想新观念之基础”的角色,如汉代学者用

它融合儒学、自然科学及阴阳五行学说,魏晋学者用它会通儒、道两家的哲学,

唐代的学者或高僧大德把它与佛家密宗(唐密)融会贯通,宋代理学家又用它合

流儒、道、释三教。易学也在这一次次的充当“理论基础”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

和发展了自己。那么,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互相融合、相互影响的大趋势下,在

民族化与世界化高度和谐统一的今天,曾经扮演了重要历史角色的中华易学,又

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当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每个人都希望易学不仅在

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希望它能在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中

发挥应有的价值,这也是中华民族给全人类的贡献。

迄今为止,只有较少的一些研究者运用“现代数学公理化学科体系”方法试

图对易学进行系统整体地建构和梳理,但对流传几千年的一些易学谜团仍未得到

合乎现代科学逻辑的系统开解。而事实上,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易学,若从

商朝时期算起,至今已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三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易学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概念体系、符号体系、研究方法、易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先积累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历史相传,在商殷末年,殷纣王将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押囚于羑里七年,

周文王忍辱负重,精心研易;在夏易和殷易的基础上将《伏羲八卦图》演化成《文

王八卦图》,重组六十四卦,著成千古经典《周易》。宋朝时期的大易学家邵雍创

立易学“先天学说”,把上述八卦图分别称之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和《文

王后天八卦方位图》。历代注解《周易》的易学著作甚多,因阐释观点多有差异,

故《周易》在流传过程中曾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传注本。在汉代,儒学者将《周易》

中的六十四卦上下经文,连同春秋战国以来的研易著作《易传》即“十翼”合编,

统称为经传十二篇。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流传较广的汉代《周易》传本。

汉代时期大兴儒学,经传合编的《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组

成,在儒学家们的推崇下得以广泛流行并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致许多后来

820

Page 177: 易學與科技文化

学者在研读《周易》时都遵循《易传》所开辟的研易道路。但我们不难发现流传

至今的《周易》之六十四卦上下经篇缺少立说、设卦这个基础学说部分;而《易

传》的作者,在着重阐述六十四卦上下经篇的卦爻、系辞所蕴藏的内涵外,同时,

也依据当时《周易》的有关流传内容,简要阐述了易学传承的基础学说部分,这

样《易经》与《易传》二者合一,才能成为一部比较完整的易学典籍。毋庸置疑,

《易传》阐述的内容,为后人研究《周易》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史资料,为易学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至今,还没有出现全面系统阐释《周易》立说、设卦

等问题的基础学说,易学界一直没能破译有关《周易》的诸多学术之谜。

事实上,到了五代宋初时期,易学发展进入了重要的里程碑阶段。当时,华

山道士陈抟得麻衣道者(法名释天照,据说为唐密大阿阇黎即金刚上师,曾经僧

寄陕西终南山敬业寺)“正易心法和易图秘密传承(简称:易密传承)”之真传,

著有《易龙图》一书(现在社会上公开流传的只有《易龙图》一篇序文,而没有

易图正文),将一直秘密传承的易图之其中几个公开于世,从而产生了易学传承

的另一种说法“易图说”,易经的立说、设卦秘密开始露出端倪。

在陈抟公开的易图基础上而有所发挥的首推周敦颐和邵雍二人。周敦颐著有

《太极图说》与《易通》;邵雍流传于世的著作较多,他的易学统称为先天学说,

主要著作是《皇极经世》和《梅花易数》。他们的著作对易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北宋的程颐和南宋的朱熹,他们在阐发三国时王弼的易理学说时,也吸

收了周敦颐、邵雍等人的学术观点,进一步丰富了易学的理论内容,将易学的宇

宙生成论转变为理本论,形成著名的宋朝程朱理学体系。这些大易学家,在形成

各自易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陈抟易图的影响,可惜陈抟著释的《易

龙图》当时并没有公开传世,他们只得到部分图式,而没有得到这些图式如何推

演的要旨。陈抟虽将《太极图》、《伏羲八卦图》、《文王八卦图》、《河图》、《洛书》

等图式公开,但他没有正面向世人揭开这些易图的秘密。尽管如此,陈抟已经为

解开《周易》的立说、设卦等学术之谜埋下伏笔,为后世解决这些问题做了铺垫。

陈抟的“易图说”系统地体现在其所著的《易龙图》一书中,其核心内容就

是解决了易经的立说、设卦这些易学的基本问题。陈抟直接指出,伏羲氏所作的

八卦图是易学的基础,周文王是在伏羲氏八卦图基础上重组六十四卦而著成《周

易》的。他还指出,《周易》的秘密埋藏在伏羲氏和周文王所画的易图内。但由

于他隐去了《伏羲八卦图》演化为《文王八卦图》的过程详图,很少有人发现这

两图之间存在的相互推演关系,以致他所公开的《伏羲八卦图》和《文王八卦图》

等图式在当时颇有争论,其中邵雍、朱熹等人也把“易图的秘密传承即易密传承”

821

Page 178: 易學與科技文化

说成是“易外别传”。

从伏羲氏始画八卦到周文王演重卦著周易历经几千年的时间,其间很长的历

史时期中国没有正史,春秋战国时著的《易传》中也没有具体记载;虽明确伏羲

氏始作八卦,却没有指明伏羲氏所作八卦为何图式,也没有具体阐明八经卦之间

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六十四卦的卦爻系辞的研究上面。不过

《易传·说卦》第三章中也对八经卦进行这样的描述:“天(乾)地(坤)定位,

山(艮)泽(兑)通气,雷(震)风(巽)相薄,水(坎)火(离)不相射,八

卦相错„„”,实际上,这段文叙述的就是《伏羲八卦图》。关于周文王所推演的

八卦图式,在《易传· 说卦》第五章也有描述:“„„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离也者,„„,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

兑正秋也,„„。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

艮东北之卦也,„„。”《易传》只载其文不见其图,以致于有人认为五代宋初

时,陈抟公开的《伏羲八卦图》和《文王八卦图》是《易传·说卦》的这两段文

的摹写。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易传·说卦》所述的这两段文与陈抟公开的易图

实属不谋而合,因为陈抟不仅指明他公开的这两个八卦图系伏羲氏和周文王所

作,而且还指出他公开的两个八卦图埋藏了《周易》六十四卦推演的秘密。

如今人类社会已发展到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

方式更加细化和定量化,易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造福于人类,该是以全面系统

整体的崭新体系传播于世的时候了,流传几千年的学术谜团也到了该破解的时候

了。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时代,本书把几千年来一直是口耳相传的“正

易心法和易图秘密传承即易密传承”之部分内容,以及相应该内容的部分科研成

果公诸于世,希望能为促进炎黄子孙更加深入地感悟我们祖先博大精深的胜妙智

慧而有所贡献。

下一节将摘选“易密传承”的重要经典之一《易龙图》和《正易心法》的部

分内容供广大读者分享和参究。

822

Page 179: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二.易密传承公开面世

“易图和正易心法”自古以来一直是秘密传承(即易密传承),易密传承的

核心经典有《易龙图》和《正易心法》等,依可考证的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而

言,迄今为止已系统完整地传承到第七代,且正在向第八代传授延续。

如今社会上公开流传的只有《易龙图》的一篇序文但没有易图正文,而社会

上公开流传的《正易心法》只有部分文字但没有“天人合一修炼图式和修炼心法”。

根据《易龙图·易图序》的内容介绍,传图而不立文字,五代以前一直是口传心

授,而对易密传承经典内容进行注释最后成书则在五代末宋初时期。当时由麻衣

道者(法名释天照,据说为唐密大阿阇黎即金刚上师,曾经僧寄陕西终南山敬业

寺)传给华山道士陈抟,陈抟深得易密传承要旨并进行注释而成《易龙图》一书。

《易龙图》按六十四卦数分六十四篇章,另有首序三篇,皆不言作者是谁。

通篇分无极篇章第一,太极篇章第二,说卦篇章第三,易图篇章第四和六十甲子

衍图各篇章。书中共载易图八十四张,包括伏羲氏所画的八卦图八张,周文王所

推演的八卦图十六张,六十甲子衍图六十张。书中的易图推演脉络清晰,系统全

面。本书只公开了易密传承的部分研究成果,其他有关的研究成果将陆续公诸于

世。下面节选《易龙图》和《正易心法》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无极篇章第一

无极,本来之名。本来无名无立,自然无为,无名无立而名,故曰无极。

是故无极为无立文字之义。

参考译文:无极,是对一切事物的本来真相人为定义的名称。一切事物的本来真相是没

有名称的也没有可为之建立的名称,自自然然而没有任何主观的造作,本来真相没有名称也

没有可为之建立的名称,然而却要勉强建立名称,所以把一切事物之本来真相叫无极。因此

说无极是没有能为一切事物本来真相可建立的文字之含义。

太极篇章第二

夫易之道曰太极,无极而太极。易之道立于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823

Page 18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参考译文:其实易学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名为太极,一切事物本来面目取名为无立

文字之义的无极,故而建立可立文字的太极这个概念。易之道即太极就是以任一事物为参照

而把一切精神与物质方面的事物现象建立成“一个全息系统整体”,这个“全息系统整体‘一’”

就对应“一切精神与物质方面的事物现象”,反之“一切精神与物质方面的事物现象”同时

也对应于“以任何事物为参照而设立的全息系统整体‘一’”。

说卦篇章第三

易有太极,是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成八卦,是故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八卦类象,万物成形,易之文备矣。…… 阴阳分而生爻,

分合而生象,分交而换之则成卦。 ……

参考译文:易学先定义了太极,太极一分为二而定义了两仪(即阴阳),两仪再用一分

为二的方法划分而有四象的定义,四象再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划分则形成八卦的定义,因此说

易之道即太极这个全息系统整体“一”经过划分后而产生了一阴一阳(即两仪),一阴一阳

再划分产生了二阴二阳(二阴二阳交合而成四象),二阴二阳再划分产生了三阴三阳(三阴

三阳交合而成八卦),三阴三阳进行交合形成八卦、八卦重组形成六十四卦,从而揭示万物

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八卦归类对应万物之现象,则万物就与八卦建立了对应关系而形成规

则,这样就具备了易学的基础体系。„„太极划分为两仪即阴阳,用符号来表示而有阴阳爻,

二阴二阳各爻位的阴阳爻分别相交合则形成四象,三阴三阳各爻位的阴阳爻分别交换则形成

了八卦。„„

乾上坤下,乾者,纯阳之卦也。坤者,纯阴之卦也。阳其上而阴其下者,

天地之象也。是故乾象天而坤象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

射,八卦相错。往者顺,来者逆,是故乾坤其易之象成形矣。

参考译文:乾对应上则坤对应下,乾,是纯阳之卦。坤,是纯阴之卦。阳在上而阴在下,

这就是天与地的相对现象。所以乾卦对应天而坤卦对应地。天与地(即乾与坤)相对定位,

从而有山与泽(即艮与兑)相对,雷与风(即震与巽)相对,水与火(即坎与离)相对,这

样形成八卦相对交错排列。往者(由此到彼为往)对应顺动,来者(由彼到此为来)对应逆

动,因此乾坤一旦确立则整个易学的框架脉络就形成了。

824

Page 181: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易图篇章第四

乾首图第一(乾上坤下)

乾上坤下,始天地之道也。乾坤交则象,象则形,形而圆,是故成图而天

地之文其中矣。

参考译文:乾对应上坤对应下,这是天地的自然之道。乾坤两卦相交合则形成八卦变化

之象,而卦象则对应各种事物,进而对应各种事物的变化规则,从而一旦建立了对应事物变

化规律的易图符号系统,则天地间的一切都纳入其中了。

伏羲氏乾首演图第九(乾上坤下中爻变图)

离坎两卦上下爻的顺逆变化序列:

逆变→ 离 震 坤 艮 离 ←顺变

顺变→ 坎 兑 乾 巽 坎 ←逆变

乾坤两卦中爻的顺逆变化序列:

逆变→ 乾 离 震 坤 艮 离 乾 ←顺变

顺变→ 坤 坎 兑 乾 巽 坎 坤 ←逆变

伏羲八卦图

古天文图之一

冬至图卷

825

Page 182: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易密传承之灵龟图(一)

文王八卦图之一

826

Page 183: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易密传承之灵龟图(二)

文王八卦图之二

伏羲、文王其他八卦图推演及六十甲子衍图各篇章(略)

827

Page 184: 易學與科技文化

3-2-3

歲運並臨的榮格心理詮釋

李競生

命理學是一門以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所代表的天干地支配成八個字,以《易

經》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為手段,對人一生吉凶禍福進行預測的學問。李

虛中以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三要素為依據發明了三柱法;徐子平在三柱法基礎

上發明了四柱法;萬民英則對各種算命方法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與彙編,形成了《三

命通會》。

在命理學的研究和實踐中,經常會遇到歲運並臨這個問題。從數學上的排列組

合可知,人在一生中基本上都會遇到歲運並臨,有的人還會遇到兩次及以上,並且

是客觀上一一對應的,不存在吉凶禍福的問題。然而命理學又發現,有些人在歲運

並臨時出現了凶災;有些人在特定條件下的歲運並臨才出現凶災;而有些人在歲運

並臨時不但無凶反而出現了吉事。為了探討其背後的深層心理內因,本文擬通過作

者的自我心理分析材料,以榮格心理學原型理論為基礎,詮釋歲運並臨。

由於人體是一個巨系統,原型則是人的精神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因此根據系統

論的原理,原型的精神運動過程實際上也是遵從自組織規律的,即原型也有其目的

性和自組織特性。在複雜、開放的環境作用下,得不到適當表現和發展或者總是受

到壓抑的原型,就會以原始的、野蠻的、自我毀滅的或攻擊的方式發洩出來,這方

面的極端表現即是命理學上所說的“歲運並臨,不死自己死他人”;由於心理對阻

止這樣的毀滅可能性的發生的意圖具有意識,當一種原型被有意識地帶到現實中來

時,便有可能保證對其以自己最中意的形式實現,這方面的現實表現即是命理學上

所認為的有些歲運並臨不但無凶反而為吉。

由於榮格的研究方法是重視精神現象,承認心理現象(如想像、幻覺、夢等)

在重要性和真實性上並不亞於物理現象。他把夢、幻覺、想像看作是人的心理經驗,

並不認為是對現實的歪曲反映,因此嘗試運用榮格心理學詮釋歲運並臨,有可能為

命理學的現代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828

Page 185: 易學與科技文化

3-2-4

易數的科學解析

國際易學聯合會  秦秀忠  

摘要:  

——易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是不是這樣?需要經過科學的認證。  

——科學的認證必須符合現實法則和生活常識,必須經得起循環往復的推敲和驗證。  

——當今之世,還沒有哪種理論能夠沒有缺憾地認識客觀世界,是不是這樣?我們可以交流。  

——如果能夠用科學的方式認證易經的科學性、讓易經以真正科學的方式服務于現實社會,這

是人類之福。  

——我們今天向各位介紹一種認識易經的方法,希望有助於科學地認識易經,在此恭請大家指

教。  

——這種方法就是廣義相對空間分析的方法,由於篇幅有限,在此僅做簡要介紹,歡迎審核宇

宙全息衍化理論易學解析專版。  

 

829

Page 186: 易學與科技文化

正文

一、世界是物質的,意識是生命物質的表現形式,在認識客觀世界過程中需要剔除人

性觀念,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才能認識世界的本來面目。

人類生活在全息的世界中,宇宙萬物是全息衍化的,我們應該祛除一切和物質本身屬性不

相關的人性觀念、也應該拋棄一切來自於幻想基礎上的宗教信仰、從真實的全息的角度客觀地

認識宇宙萬物生成衍化規律。

宇宙萬物生成衍化只與萬物的本身屬性相關、在每一個確定的時刻、不會通過虛無的空間

和外部的客觀世界發生關係,只有當它們產生相互作用的時候、才會促進彼此之間的改變、而

相互作用也是通過媒介物質和相互作用物質的本身屬性共同實現的,存在是一切萬物衍化的基

礎,確定的因形成確定的果,世界在因果關係中進化發展,虛假的、迷信的、因為生存不得不

想像出來並加以利用的一切主觀的定義都是一種封建的糟粕,物質、生命、科學的精神是第一

位的。

時間是假設出來的、空間是虛擬體現的、引力和斥力都是依靠主觀的判斷確定的,離開

物質和生命的基礎、一切主觀的認識都不復存在,我們不能說我們不可以依靠時空以及力的判

斷來認識世界、但我們實在難以認同把這樣的認識說成神經聖典、更加難以贊成以此為基礎粉

飾神話人性以及神性,宇宙是再真實不過的客觀存在、人類只不過星球表面的一種表現形式、

人類的行為不具有改造世界的客觀意義、一切的意義都是我們人類自封的並賴以滿足自我主觀

欲望的,這樣的粉飾沒有錯誤、但是影響了星球人類長久健康生存發展以及三界眾生的生命進

化就會被稱之為大逆不道了,這是任何一個科學工作者以及神學研究人員不得不真實面對的問

題,我們的認識也就從此開始。

談及認識,首先應該解決什麼是認識的問題。

830

Page 187: 易學與科技文化

你看到一件事物,你會描繪事物的面貌和過程;聽到一段聲音,你會說出聲音的意義和特

徵;聞到一種氣味,你會品味氣味的特點和感受;離開事物、聲音、氣味就沒有你的思維,離

開你的生命軀體也不會產生認識,這種認識的本身就是內在的生命和外在的世界共同形成的一

種思維信息交流過程,不僅僅是你自己的,也是客觀世界的,看來好像是你自己的認識,其實

卻是你自己和客觀世界共同參與衍化,而這樣的一個衍化其實是全息的,不是僅僅依靠你個人

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我們要說:認識是你自己的也是世界的,思維是一種單向的卻也是全息的,我們必

須從全息的也是全方位的角度思考宇宙萬物生成衍化的問題,也必須正確看待自我的主觀性障

礙以及客觀因素的制約,既不要被自我的一切人性的條條框框所遮擋也不要被客觀世界的表面

現象所迷惑,破除認識障礙是最重要的。

一葉障目,需要移開葉片;天生色盲,需要醫治眼疾;即使無礙的認識,也沒有左右萬物

衍化的力量;萬物衍化的真正動力在於萬物的本身屬性和相互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坐井觀天

是不具有實際意義的,更何況我們人類的衍化以及認識的本身就是屬�宇宙萬物全息衍化的一部

分,只不過這不應該成為阻擋我們主觀能動地認識世界的願望罷了。

登高遠望,你能高瞻遠矚;忘掉自我,你能認識世界;人是需要整體認識的,研究認識

宇宙萬物生成衍化規律、你需要具有認識宇宙萬物的胸懷和修養,客觀世界不僅僅是人類的世

界,客觀規律不僅僅包括人性、還包括狗性、狼性、無意識性,宇宙觀、大局觀、辯證觀、平

衡觀、和諧觀的認識和修養都是重要的,科學的精神、生命的原動力更是這個世界必須具有並

永遠弘揚的。

人類認識世界,不僅僅是拿望遠鏡或者顯微鏡觀看,不僅僅是拿播放器或者測聽器聽,也

不僅僅是依賴於狗的鼻子或者氣味分辨設備,不是非得手術式的切割才能讓我們認識自我的生

命,不要一定非得見到所有的生命個體、你才認識到什麼叫人,認識事物需要學問和方法,承

831

Page 188: 易學與科技文化

認真理需要勇氣和胸懷,無限的事物和確定的事物需要不同的認識方法,不同的胸懷、修養、

學識、境界會有不同的認識,這都是正確的,世界沒有錯誤,雙向選擇、存在就是真理。

實證科學的方法是力圖通過萬物的特殊性證明物質的普遍性,但是具有特殊性的萬物是無

限的,是無限的客觀存在、也是可以無限地分割和組合;易經的方法是通過物質的普遍性說明

萬物的特殊性,在客觀世界中,我們只能見到具有特殊性的萬物而見不到具有普遍性的物質,

看不到的事物又是不具有說服力的。

人類以及萬物的生成衍化都是以實在的萬物屬性為基礎,生命的本身就是需要一種實實

在在的精神和創造,所有的認識經典都是表現出來的,我們無法突破零和無窮的障礙,因此也

就永遠無法以實證科學的方法認識宇宙萬物生成衍化規律,但是並不等於說我們不能夠獲得宇

宙萬物生成衍化的辯證認識,我們可以通過易經的方法、從全息衍化的角度加以認識。

二、存在就是真理,發展就是道理,宇宙萬物是世界變化發展的基礎,相互之間的認

識是以相對的形式體現的,廣義相對的空間分析方法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普遍方法。

宇宙全息衍化理論的認識方法是易經的方法,易經的方法就是以類比方式為基礎的廣義

相對的空間分析方法。

在此,我們當然不是貶低實證科學認識方法,畢竟現實社會來源於現實、依賴于現實、

發展的結果也是現實,但是做為高級動物的人類實在不能僅僅應該滿足於一加一等於二的邏

輯,不然易數的那幾個數字是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易經的,我們人類社會也不能有今日之發

展,我們的後代子孫也不會有更好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質量。

生命的祖先看到了這樣的危機,因此總結了更加聰明的認識方法,並以1、2、3、4、5、

6、7、8、9、10個數字以及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相傳,後世之人只知其用而不知其理,壓制者愚

之為封建糟粕,迷信者稱之為宗教神話,科技工作者稱之為玄學,玄學論者常常將其和算命相

結合,致使後世之人愈加淡忘。

832

Page 189: 易學與科技文化

我們說:一者宇宙也,二者現實的物質和相對的空間也,一分為二成就天地萬物,合二

為一統領眾生情懷;無人能在其外,反正盡在其中,相互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形成了萬物的衍

化和發展,體現出時間、空間和萬物屬性,展示出主觀、客觀以及萬眾風情,這一切都和物質

本身的屬性有關、也和相對空間的特徵相關,通過看不見的情絲相連、因緣彼此的個性引導、

體現和展示出空間與物質的辯證關係,也就是易經的全息認識理論。

我們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家庭的環境和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獨生子女常常

嬌生慣養,生養眾多常常饑寒交迫,特殊的變化是由認識導致的,客觀的條件不是完全能夠改

變的,規律就是規律,這可以從千家萬戶以及世界各國人口素質以及發展狀況中得到認識;人

是這樣、動物也是一樣,人人都在看動物世界,而環境和生存競爭的關係也常常讓我們觸目驚

心;那麼瘸子呢、瞎子呢,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同的生命種類以及個體特性具有特定的生

存狀態,也最終決定其生存現狀和未來的進化發展情況。

其實,不光如此,我們所見的芸芸眾生是這樣,我們不可見的芸芸眾生也是一樣,生命

不光是我們可見的生物,宏觀的星球、微觀的元素都具有獨特的物質結構和生命意識,那種表

現,不僅有情感上的,也有無意識狀態的客觀反射,是全方位、全息的作用與反作用,而這樣

的絕對客觀的萬物生成衍化規律是通過數學上的、幾何特徵上的大衍化方式體現的,因此我們

可以在類比方式基礎上通過廣義相對的空間分析方法認識客觀規律,於是乎,法天象地,那種

天地之數、大衍之數、周易八卦、天干地支、河圖洛書、奇門遁甲以及人間曆法,也就被賦予

了能夠被人類理解的相對屬性,於是乎,我們終於可以以法天象地的方式類比地廣義相對地認

識無限的宇宙萬物生成衍化規律了。

我們研究的是:在空間環境中研究物質的狀態,在物質的空間中研究空間孕育的規律,

在廣義相對的角度法天象地、類比萬物,將空間分析的數理邏輯賦予萬物衍化的特性,就好比

將芸芸眾生賦予老虎、獅子等別名,就好比將人類生命賦予張王李趙等假姓,明知道其中有假、

833

Page 190: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是人性的,但是只能這樣認識,只是不能完全確定罷了,於是,我們知道了空間、環境、物質、

種類、結構、特性等等認識,這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還是未來的,人類社會普遍使用,只

是因為目光短淺、不能應用於最大範圍地研究宇宙問題罷了。

這是宇宙全息衍化理論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

三、廣義相對空間分析方法認識易經的總體思路,這種認識與數學、哲學、物理學、生

命學以及宗教認識息息相關,是關於宇宙萬物生成衍化規律的整體認識,在此只能摘

要介紹。

宇宙是全息的,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萬物衍化是有理由的,時間是假設的,空間是虛擬的,

力與神話都是人類主觀創造的,宇宙的本原就是現實世界,生命的原動力就是現實物質和相對

空間之間不相容的精神,是不相容的精神形成了物質的凝聚,是凝聚的壓力形成了物質的爆

發,是物質的爆發形成了粒子的直線運動,是粒子的直線運動形成了球體物質的自轉公轉以及

蝸旋體系,是星球物質自轉公轉以及蝸旋體系形成了立體物質平面上的大衍化,是立體上也是

平面上的大衍化過程促進了現實物質和相對空間進一步的衍化和發展。

宇宙萬物所有的懸疑都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加以完美的解釋,生命的形式是多種多樣

的,生命的進化是可以掌控的,生命的認識是依靠每時每刻不斷的感受獲得的,生命的世界是

依靠所有的實踐者實實在在的行為創造的。

用實證科學的方法不可能認識無限的事物,對任何一種確定物質的認識都不可能取代對宇

宙萬物的認識,我們可以採用空間分析的方法廣義相對地認識客觀世界,依此,我們可以輕易

地理解宇宙萬物生成衍化規律、破解認識領域的所有懸疑,這種方法就是易經的方法。

834

Page 191: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一、利用正方體和內接球體的無限縮放特性,我們把他們比喻成相對的空間和現實的物

質,通過空隙合積規律,我們得到了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大衍之數21.00845的立體組成部分、

地數當中內合10天干的理論依據。

二、利用正方體和內接球體以及正方形和內接圓形空隙合積的規律,我們得到了立體上

21.00845、平面上28.00129的大衍之數五十而其用四十有九的科學依據;同時,利用正方形和

內接圓形空隙合積規律,我們得到了天地之數大衍化過程中11個正方形多合3個圓面積、22個

正方形多合6個圓面積解釋周易八卦、十有八變而成卦以及四營成易平面衍化的科學依據。

三、利用外接球體和正方體以及外接圓形和正方形空隙合積規律,我們得到了立體上物

質本身具有的7個外接球體多和12個正方體的地支認證規律、得到了7個外接球體需要3次大變

形成大衍化立體衍數21的八卦三爻認證規律、得到了大七之數的科學認證規律、得到了7個外

接圓形多和4個正方形的四營成易平面衍化認證規律、得到了平面衍化過程中物質本身具有的

21個外接圓形多和12個正方形的地支規律、得到了7個外接圓形需要三次大變形成大衍化立體

衍數21的八卦三爻的平面認證規律。

四、利用物質本身體積中包含的天干地支特性,可以總結研究以物質衍化狀態為基礎的

奇門遁甲數理邏輯,並應用於生命科學理論。(有待於詳細論證)

五、利用立體物質平面衍化過程中體現的10天干特性、平面運動體系特性,研究總結處

於運動狀態的河圖結構和男性特徵,並總結歸藏易的認證理論。(有待於詳細論證)

六、利用立體物質平面衍化過程中體現的12地支特性、平面均衡靜態結構,研究總結處

於相對靜止狀態的洛書結構和女性特徵,並總結連山易的認證理論。(有待於詳細論證)

七、物質的衍化都有兩個方向,物質的本身都包含天干地支的數理邏輯,河圖是以體為

基礎的先天結構,洛書是以用為基礎的後天結構,連山也好,歸藏也罷,都是生命的進化發展

835

Page 192: 易學與科技文化

方向,都體現出奇門遁甲的數理邏輯,都具有大衍化周易八卦的特點,是可以理用兼顧、為生

命所用的。(有待於詳細論證)

八、連山也好,歸藏也好,都是大衍化過程中的物質進化發展方向,同時進行,相反相

成,我們可以歸納出連山、歸藏、奇門、大衍等四種曆法,相互修正,互相制約,以為人類進

化之用。(有待於詳細論證)

以下,我們將用歸納、演繹兩種模式,通過幾何、代數兩種方法,圖文並貌地加以認證

和解說,我們也可以提供被現實社會和物理學界普遍認可的、簡單易行的、邏輯嚴密的試驗方

法供大家參考,按照我們的認識理論和方法、人類將會全面破解認識領域的不解之謎,歡迎您

繼續審閱哲學、物理學等部分,歡迎有識之士和社會名流加盟合作,共同為人類社會長久健康

生存發展盡微薄之力。

四、廣義相對空間分析方法的現實依據和辯證認識

一、現實依據

歷史的依據是中國古代的天圓地方學說,天曰圓,地曰方。

我們的理解:天是指獨立存在的、與萬物相分離的、具有自主生命意識的運動體系,地是

指相互依託的、與萬物相聯結的、不具有自主生命意識的靜態結構,圓為圓形、表現在立體上

的圓形結構是球體和圓柱體、具有天圓特徵的代表結構是球體,方為方形、表現在立體上的方

形結構是正方體和長方體、具有地方特徵的代表結構是正方體;

客觀世界中的(星)球體是具有生命自主意識的均衡結構、表現在平面上顯示為圓形、我

們稱之為天球,正方體是具有地方特徵的立體結構、表現在平面上為方形、我們稱之為地方;

836

Page 193: 易學與科技文化

萬物衍化從生到死、表現為運動體系和靜態結構之間的轉變、體現為物質狀態上的衍變,

我們可以通過實證科學的方法研究確定的事物、通過類比和廣義相對的方法認識共性總量基礎

上的宇宙萬物,這後一種方法就是通過方圓之間的數學規律解說宇宙萬物的生克制化。

因為前面我們已經談論了很多,許多方面多時屬�現實法則和生活常識,是從宇宙萬物的角

度看待世界的生活常識,比如:物質的基本形狀是球體、而物質的衍化原因或者說生命的生機

是中心星體的聚散機制等等,都是一種生命狀態的顯示,而死亡的狀態就是聚散狀態停止而任

人擺佈,一旦您放下凡俗中的自我,您也就一下子醒悟了、認識了、想通了、理解現實法則了。

宇宙是全息衍化的,虛擬的空間中充斥著現實的物質,持續的衍化體現著時間性的延續,

不同的空間環境因素孕育不同的物質衍化規律,不同的物質體積大小也包含著物質衍化的歷史

特徵和未來衍化特徵,主觀的努力永遠都存在,客觀的規律永遠都無法磨滅,大千世界就是這

樣兩種事物、一種對立,因為宇宙萬物的大衍化而體現出無法描述的大愛情懷,無窮是包括零

的,在看似真實的世界中演繹零的法則,在看不見的零度空間中幻化大千世界,於是一切發生

了。

二、辯證認識

世上之人的天地觀念都是在地球表面觀天之時產生的,以為天的概念就是指我們頭頂的藍

天、是空間的代名詞,而地的觀念就是依據我們腳踩的大地形成的、是土地或者地球的代名詞。

其實易經理論的天地概念並不是這樣認識的,地球也是宇宙空間中一粒極小的浮塵而已,

我們頭頂的藍天之中有著數不盡的星球以及星系,他們都比人類腳下的星球大的多,因為離我

們非常遙遠,所以我們看起來十分渺小,而我們腳下的大地因為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而我

們人類又是星球表面的一個寄生蟲一樣十分渺小,因此會有這樣的感覺。

837

Page 194: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易經的認識是以研究宇宙萬物生成衍化規律為基礎的,研究的主題是物質的存在狀態,只

要是獨立存在的、與萬物相分離的運動體系都具有自主的生命意識,我們都稱之為天,只要是

相互依託的、與萬物相聯結的靜態結構都不具有自主的生命意識,我們稱之為地,這是和生命

的衍化相聯繫的,是生和死的代名詞,是一種辯證意義上的天地觀念。

我們常常把正方體、正方形等具有空間代表意義的物質載體比喻為地,稱之為方;我們常

常把球體、圓形等具有物質代表意義的物質實體比喻為天,稱之為圓;圓中有方,方中有圓,

死生之地依賴生死的精神,萬物衍化在於運動、交流和發展。

任何物質之中,都有圓有方,任何方圓之中都蘊含物質衍化的規律,通過數學規律解說

物質衍化的道理,通過物質衍化狀態和屬性的描述認識易經的科學內涵,數是假的、代表的物

質狀態和屬性是真的,物質狀態和屬性是相對的、數的代表規律卻是真實而有效的,你在我中,

我在你中,萬物相互簇擁、相互作用、彼此生克制化、共同顯示規律。

於是,人有人言、物有物語、日月衍易、萬物經典。

以上,是關於宇宙全息衍化理論科學認識方法的簡要介紹,還有諸多認識有待您斧正,

歡迎與我們溝通、交流,願意與您共同弘揚易學文化。

謝謝大家!

838

Page 195: 易學與科技文化

3-2-5

易經於建築領域的具體運用

石 連 同

(中國國學院院長、南京大學教授)

《周易》為群經之首,是東方文明的源頭。它對於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各

個領域,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建築文化也不例外,易學中的很多觀念和原理

正是中國建築的文化內涵所在,同時中國建築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並豐富了博大

精深的周易文化。

(一)周易中的建築信息

在中國歷史上《周易》是最早論及建築起源及其基本功能的—部經典。《周

易·繫辭傳下》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字,以待

風雨,蓋取諸於大壯。”

意思是說:“上古時代,人們冬天居住洞穴,夏天露宿野外。後來,聖明之人建

築了房屋,上有棟樑,下有椽簷,用以遮風避雨。以卦象而言,這都是取法於大

壯卦。”大壯卦的卦象為乾 下,震 上,其下方的四個陽爻(——)

象徵著棟粱,上面的兩個陰爻(――)象徵著鋪在椽簷上方的茅草。若用古老的陰

爻符號 來表示的話,大壯卦的卦象,恰似一座從側面看去的房屋。

《周易》中也談及了房屋的棟樑結構、門窗結構、庭院結構等問題。比如:

839

Page 196: 易學與科技文化

大過卦,是

以房屋建築之棟樑結構為取象來論述過頭事物的專卦。其卦辭曰:“大過,棟橈

(音nao),利有攸住,亨。”此卦四陽爻聚集於六爻之中間,二陰爻分居于全卦

之本末,有大過之象。“棟”,俗稱大粱,橈指彎曲。卦辭的意思可以理解為:

將兩端太弱、中間過強或兩端太小、中間過大的木料用作棟樑時,會由於其過分

的負重而向下彎曲。此木雖然不宜用作棟樑,但必有他用:若將它用於其他適當

之處則會有利,並因此而亨通。由大過卦所引用的上述建築實例來看,它不僅記

載了房屋建築的棟樑結構,而且,其中所記載的建築經驗已經蘊涵了許多結構力

學方面的道理。

在《周易》中,還談到了防禦來自社會方面侵害的建築功能的記載。《周易·

繫辭傳下》:

“重門擊柝(音tuo),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柝”,打更用的木梆子。意思

是說:“在住

宅建築中設置多重的門,並敲擊木梆巡邏於其間,以防備外來不速之客的侵入,

從卦象而論都是取法於豫卦。”  豫封的卦象為坤下震上,豫卦之中爻下(二至

四爻)艮(音gen)為門,上卦震綜艮又為門,是為兩門矣,重門之象也。震動

善鳴,有聲之木,柝之象也。就豫卦之

840

Page 197: 易學與科技文化

自然取象而論,其上卦震象徵“雷”;其下坤象徵“地”。地上有雷鳴之聲,也象徵

著敲擊木梆的聲音,相當於防盜的警戒措施。

除了與建築直接相關的上述記載之外,《周易》以及研究《周易》的易學中

所蘊含的象、數、義、理等方面的觀念與原理,對中國建築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

(二)三極之道與建築環境

1、天人合一的建築哲學

《周易·繫辭傳上》:“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三極之道又稱三才之道,《周

易·繫辭傳下》:“《易》之為書也,廣大備悉,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在中國

古代又稱作天人關係。在天人關係上,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見解謂之“天人合

一”,即: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天地萬物本來就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

體。在《周易》中,與自然界相應的“天”,又有天道與地道之分。《周易》六十

四卦,就是由陰爻和陽爻兩種符號,按照六爻為一卦而組成的兼天、地、人三極

之道為一體的符號系統。

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對於中國古代的建築理論即堪輿學說的形成與發展

有著深遠的影響。披著神秘的面紗的堪輿學說,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的建築哲

學。“堪輿”,又有“風水”、“地理”等稱呼。堪輿學說與《周易》之間有著密切的

親緣關係,兩者都是關於天、地之道與人道之間相互聯繫的學問。將堪輿學說用

於住宅建築,就意味著從建築的選址到建築的規劃、設計和營造,都要周密地考

慮到天文、地理、氣象等各種自然因素,從而創造出融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

的良好居住環境,以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841

Page 198: 易學與科技文化

相對而言,堪輿學說所涉及的陽宅(即活人或生人居住之所)建築環境,大

體上可分為兩類:其一,是自然環境;其二,是文化環境。前者,是利用各種相

關的自然因素並基於人在物質生活上的實際需要,所營造出來的人工自然環境,

後者,是依據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人在精神生活上的心理需求,所建構出來的

妙在其中的行為心理環境。前者,體現了古代先民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對生活

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後者,體現了古代先民在精神領域中的執著追求,並殘留著

古代先民由於對諸多複雜現象的認識局限,而做出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描述和猜

測。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人們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或者是作為建築

的自然環境而被物化出來,或者是作為建築的文化環境而被蘊含於其中。

2、天時地利與建築選址

談到住宅建築,首先有一個選址的問題。堪輿學說關於天人合一的建築哲

學,在住宅、村落、城鎮等人類聚落基址的選擇方面,主要體現為如下的一些基

本原則。

(1)相形取勝

所謂“相形取勝”,就是通過對山川地貌、地形地勢等自然景觀方面的考察比

較,而選取其優勝之地。按照這一原則,堪輿學說關於建築選址的最佳格局,概

括而言就是:“背山、面水、向陽”。在中國的風水師中,有一句關於建築選址問

題老話,叫做“前要照,後要靠”。“照”,就是照水;“靠”,就是靠山(又稱背山)。

向陽,則背陰;面南,則背北。在中國所處之地理緯度的範圍內,背山,可以阻

擋冬天北來之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天南來之涼風;向陽,可以取得良好的日

照。在這樣一個自然環境中安居落戶,上應天時,下取地理,有利於人們安居樂

業。

842

Page 199: 易學與科技文化

(2) 辨方正位

“辨方正位”,是中國建築在基址選擇和規劃佈局上的一個重要原則。作為中

國建築理論的堪輿學說,對建築方位格外重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方位理論。《周

易》精蘊貴中、貴正,在方位上以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為四正方位。四正方

位,就與堪輿學說的各種方位系統中最基本的自然陰陽方位密切相關。堪輿中所

謂的“辨方正位,以正朝夕”,就是指的通過測量日影或運用羅盤定位等手段,來

確定四正方位。自然陰陽方位,有兩個基準方位系統:在以朝陽為基準的方位系

統中,以山之東被、水之西岸為陽,以山之西坡、水之東岸為陰;在以正陽為基

準的方位中,以山之南坡、水之北岸為陽,以山之北坡、水之南岸為陰。其中,

又以正陽基準方位為最佳。正因為如此,中國傳統建築,從京師到村鎮,從皇宮

到民居,從道現到寺廟,其建築選址均以背山、面水、向陽(即面南)為佳。在

中國所處的地理緯度上,冬至時由於正午方向的太陽距離地面最低,陽光可以較

多地進入室內,有助於提高室內的溫度;夏至時由於正午方向的太陽距離地面最

高,以及房屋出簷的遮擋,炎熱的陽光不至於直射到屋裡。因而,坐北面南的房

屋(即北房,又稱正房和堂屋),可以收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3)  相土嘗水

這是堪輿學說在建築選址中,有關水土質量的一個基本原則。中國民間,有

所謂“水土不服’的說法。“水土不服”又稱“水土不符”,指的是當地水上中所含化

學元素的成份及其含量,與人體的實際需要不相符合。中國古代,人們從長期的

生活經驗中就已經認識到了人體的健康質量與地方病的發生,同當地的水體質量

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據《呂氏春秋·盡數篇》記載,水輕的地方,多出禿頭和

患大脖子病的人;水重的地方,多出腫腿和不能走路的人;水甜的地方,多出端

843

Page 200: 易學與科技文化

莊美麗的人;水辣的地方,多出長惡瘡的人;水苦的地方,多出雞胸駝背的人。

在評價水質的問題上,與這種以“甘”為貴的說法相關,還有以“輕”為貴的另一種

說法。清代,乾隆皇帝就認為,以水質而言,“其味貴甘,其質貴輕”、“質輕未

必甘”。因而,他曾命令內務府特製一銀鬥,以較量天下各大名泉的水質。較量

的結果,發現只有玉泉(今北京玉泉山)、伊遜(今承德地區境內)兩地之水質

最輕,為鬥重一兩,且質輕昧甘。為此,乾隆還特地寫下了《禦制玉泉山天下第

一泉記》。實際上,在明、清兩代,玉泉山的泉水一直都是皇帝專用的飲用水。

上述說法,雖屬經驗之談,但卻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

人體同其他的生物體一樣,都是地殼物質演化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體所需要的

各種化學元素,大都是通過食物而從水土中攝取的。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物質

組成和地殼的物質組成之間,始終都保持著一定的動態乎衡。人體血液中六十多

種化學元素的含量,與地殼及海水中同樣化學元素的分佈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

性;其豐度曲線之間,也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如果在某一地區的地殼中化學元素

分佈得不均勻,並且超出了人體所適應的變動範圍,都會引起相應的地方病。

基於上述經驗認識,中國古人在選擇聚落基址的時候,非常重視水土質量。

據《吳越春秋》記載,當年吳王闔閭的都城(今蘇州城),就是伍子胥受王命而

營造的。伍子胥首先勘察了當地的土質和水質,即所謂“相上嘗水”,而後才選定

其地理位置的。隋文帝在統一天下之後,之所以決定在漢代長安城的東南方向另

建都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長安舊城已經建都數百年,城內水量不足,

而且“水皆鹹鹵”。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古城(例如樓蘭古城)之所以被廢棄,首先

就是由於水循環的破壞而引起的。《葬經》曰:“風水之法,得水為上。”古人對

水的重視,由此可見一般。在土壤的質量方面,中國古代有所謂“土細而不松,

844

Page 201: 易學與科技文化

油潤而不燥,鮮明而不暗”為佳之說,並有所謂用秤稱量土重而驗之的方法。按

照風水理論,在確定坐向(又稱山向)和穴位之後,還需要開挖驗土之深井。驗

土的具體方法是:“人土實一鬥,稱之,六七斤為凶,八九斤吉,十斤以上大吉”。

據有關方面的考察,這一基於“累朝郡邑多廢置”的歷史經驗所總結出來的相土之

法,從土力學的角度來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相傳,郭璞當年曾經相土定址,

營建溫州城。據《浙江通志》、《溫州府志》,郭璞相建溫州城“初謀于江北,郭璞

取土稱之,土輕,乃過江”。後經權衡,則江南吉,始築城。經今日地質勘探證

實,溫州城的地質情況也的確優於江北。

(4)  藏風聚氣

按照風水學說,在建築選址方面,除了形勝、水土之外,最重要的因素莫過

於氣。古人有所謂“風水以氣為主”的說法。並且,把氣聚之處稱之為“穴”。這些

經驗性的認識,無論是從住宅建築的外環境來說,還是就其內環境而論,都是有

道理的。中國古人把宇宙天地之自然環境視之為“大宅”。在風水學說中,有所謂

“人在氣中游”之說。中國古代,在養生方面有“生氣通天”之說。(《黃帝內經·家

問》)這裡所謂的“生氣”,乃利於生人(即活人)之氣。住宅房屋之類的建築,對

於生活或者活動於其中的人來說,應當具有養生的功能。有的建築學家,把中國

建築的空間內涵稱之為“氣”的空間,是很有見地的。在風水學說中,把住宅建築

的“門”、“窗”稱之為“氣口”(即空氣出入之口)。《陽宅大全)曰:“門通出入,是

為氣口。”門、窗為住宅之氣口,猶如口、鼻為人體之氣口。對於人體來說,口

鼻不通,則會導致生命終止。對於生活在居室中的人來說,門窗不通,就意味著

污濁空氣出不去、新鮮空氣進不來,這無異於長期地置身於缺氧狀態。住在這種

房屋中的人,久而久之,輕者會生病,重者會喪命。即便是體壯如午的人,也不

845

Page 202: 易學與科技文化

例外。

風水理論中所謂的“藏風聚氣”,概括而言,應為避開對於生人有害之風和有

害之氣,而藏聚對於生人有利之風和有利之氣。按照這一原則,中國古代的風水

學說,在宏觀上,非常注重住宅外部空間的幹濕氣流和當地季風之方位走向(現

在增加了一個人為的空氣污染問題);在微觀上,非常重視住宅內部空間的空氣

質量。因此,中國傳統的住宅房屋,在建築空間方面,格外講究“氣”的通暢問題。

實際上,住宅和服裝一樣,都是為人建造的人工的自然環境,兩者都應遵守養生

之道。住宅建築,首先應當具有通風、採光、保溫、保濕、安全等必要的基本功

能。否則,對於人體健康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和危險的。近年來,由於國內

經濟條件的改善,室內家用電器的增多,再加上室內裝飾之風日盛,新的問題也

隨之出現了。諸如,“空調病”、“室內電器綜合症”等等。甚至,由於室內空間密

封程度之提高,室內裝飾物品所散發出來的有害氣體之增加,以及室內通風不暢

等原因,而導致花費錢財、自招其禍、殃及人命的事故也隨之而出現了。這種違

反自然的豪華住宅,無異於一口活棺材。由於這種違反自然的行為,已經將原來

的吉宅變成了凶宅。中國風水中所說的自然環境方面的陽宅,就包括這種對人體

直接有害的住宅。據有關方面的科學調查,在——般情況下,室內空氣的污濁程

度,要比室外嚴重幾十倍。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的。室內空氣

的新鮮程度,直接關係著人體的健康與否。因而,在現代通風技術中,又有了所

謂“室內新風”的專用名詞。“新風量”成了星級賓館空調設備的一個重要參數。

(三)保合太和與建築境界

1、崇尚和諧的易學精髓

846

Page 203: 易學與科技文化

《周易·乾·象傳》:“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這裡所說的

“和”,指的是陰陽之和。純陽不生,純陰不長,陰陽合而萬物生。以天地自然為

模本的《周易》六十四卦,就是以象徵純陽、純陰的乾、坤二卦為開端的。其餘

六十二卦,皆為陰陽交合的產物。這種崇尚和諧的思想,是易學文化的精髓,也

是中國文化的靈魂。

“祟尚和諧”的觀念,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諸如,

為政之道,祟尚的是“政通人和”、“內和而外安”;足國之道,講究的是“百姓時和”;

興國之道,講究的是“協和萬邦”;用兵之道,講究的是“內和而外威”,以及“不戰

而屈人之兵”;鄰里之道,講究的是“和睦相處”;交際之道,講究的是“禮之用,

和為貴”;君子之道,講究的是“和而不同”;齊家之道,講究的是“家和萬事興”;

夫妻之道,講究的是“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倫理之道,講究的是君臣之和、將

相之和、父子之和、兄弟之和:養生之道,講究的是和於天地之氣的天人之和,

以及“心寬體胖”的身心之和,所謂“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情感之道,講究的是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生財之道,講究的是“和氣生財”;審美觀念,講究的是以

和為美,所謂“天地之道而美於和”、“天地之美莫大於和”,如此等等。在中國歷

史上,自兩漢起至元代止,計有36位皇帝的39個年號都是直接用“和”字來命名

的。其中,除去歷代重複使用者外,總共使用了24個帶有“和”字的年號。以其重

複使用率之高低而論,依次為;“太和”(7次使用);“永和”(4次使用);“和平”(3

次使用);“元和”、“建和”、“延和”與“致和”(均為2次使用);1次使用者有:征和、

緩和、章和、光和、鹹和、隆和、義和、景和、興和、天和、中和、乾和、政和、

重和、宣和、統和、泰和等。這樣一種祟尚和諧的民族觀念和社會心理,必然會

在建築領域有所反映。事實上,和諧,正是中國建築所祟尚和追求的理想境界。

847

Page 204: 易學與科技文化

2、天人之和的園林建築

中國建築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之一,就是“天人之和”。“天人合一”,實際上就

是“天人和一”。中國古代,“合”與“和”通用。中國建築,從選址定位到規劃佈局,

從空間分割到室內設計,都注重順天時、應地利,以求“天人之和”。

天人之和的觀念,在中國園林建築方面,體現得尤為突出。中國園林,講究

來自“天然之理”的“天然之趣”,追求的是雖用人工建造而又宛自天成的天人合一

的意境,所謂“天然圖畫”。按照這一觀念,中國園林在營造人工自然環境(諸如

壘石疊山、引水聚池、架橋設路、修房建亭、植樹養花等)時,都要與天然自然

環境相協調一致。

3、身心之和的養生建築

中國建築所追求的另一種理想境界,是“身心之和”。住宅建築,作為人的生

活起居之所,應當具有養生的功能。養生之道,包括養身與養心兩個方面。養身

就是養形、養命,養心就是養神、養性。養身和養心的觀念,在中國住宅建築中

均有所體現。

在養身方面,中國的住宅建築除了上述建築選址的基本原則所涉及到的各項

具體要求之外,還有一系列其他方面的具體要求。例如:在室內採光方面,強調

陰陽之和,主張明暗適宜,所謂“山齋宜明淨不可太廠(敞,下同),明淨可爽心

神宏,廠則傷目力”。((考槃餘事))在通風方面,注重“氣口”的方位朝向及其尺

寸大小,以求生氣通天、保證室內的空氣質量。在排水方面,注重其“水口”的地

勢方位,以求流水通暢、保證住宅的牆體安全。在水土質量及其相應的自然環境

方面,重視各種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風水學說中,把那些建造於某些

自然環境禁忌之地的住宅,稱作“凶宅”(民間又稱作“鬼屋”、“癌屋”等)。這裡所

848

Page 205: 易學與科技文化

說的“凶宅”,是一種無論什麼人住進去都會生病的房屋。以往,這只是一種經驗

之談。甚至,由於認識上的局限還夾雜著諸多神秘性的猜測。現在,從自然科學

的角度來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是由於其地下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氡

氣或強電磁輻射,或者是由於其建築材料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類似輻射的緣故。

氡(dong)是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氣體,它是鈾、釷等放射性元素在衰變過程中的

中間產物。所以,富合鈾、釷(音tu)元素的花崗岩、輝綠岩等都能產生氡。地

層深處的氡,還可以通過地質裂帶和地下水流而進入大氣圈。有些受到放射性污

染的煤渣中,就含有一定劑量的氡。研究結果表明,室內的氡有96%都來源於地

基,其餘的部分來自帶有放射性元素的建築材料中。當室內氡的放射劑量超過一

定標推時,就會損害人體健康。高劑量的氡可以導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變。

據報道,美國每年肺癌死亡者之中,有8—20%的人是由氡氣所致。其危險程度,

已經超過了交通事故。現在,氡已經被稱作是“藏在室內的殺手”。此外,科學研

究表明,在強電磁場(包括地下的和地上的)附近,也不宜建造住宅。電磁污染是

一種很厲害的物理污染,被稱作是“電磁魔鬼”。它能夠擾亂人體的內分泌機制,

特別是對於孕婦極為不利。在地基的土質選擇方面,風水學說還有所謂不宜在“太

歲”頭上動土的說法。堪輿中所說的“太歲”土,在地質上叫做膨潤土(俗稱膨脹

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遇水膨脹。它在吸滿水之後,體積能夠成倍地增大;

脫水之後,其體積又會相應地縮小。在這種土質上建築地基,房屋會不牢靠的。

即便是在建築材料中摻進了膨潤土,其牆體也會裂縫的。總之,就環境對人體健

康的直接影響而論,住宅建築的吉凶之別,關鍵在於其中的自然因素。

在養心方面,中國的住宅建築還特別注意人在心理行為上的感受是否適宜。

例如:在住宅的台基高矮和室內的空間大小方面,強調陰陽之和並主張其高矮大

849

Page 206: 易學與科技文化

小以適當為宜,不提倡盲目地追高求大。所謂“室大多陰、台高多陽,多陰則蹶、

多陽則痿,此陰陽不適之患也”。《呂氏春秋·孟春季第一·重已》)就居室而論,其

內部空間的大小是否得當,由此而引起的心理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居室內部的空

間過於狹小,會使人產生憋氣煩悶的感覺;居室內部的空間過於高大,又會使人

產生空蕩淒涼的感覺。大小適宜的居室空間,則會使人產生一種親切感。以中國

明、清時代北京紫禁城中的皇家居室為例,乾清官為皇帝寢官,坤甯宮為皇后寢

宮。就整體而言,這兩座宮殿高大寬敞,氣派非凡。但真正用於臥室的只是其中

的一小部分,即:乾清官的東馬殿(陽仁殿)和坤甯宮的東暖閣。而且,其密宮內

部天花板的高度也相對較低。即使如此,明、清時代,紫禁城內的皇帝平時並不

住在這裡,而是另有居處。特別是到了清代,皇帝在官內時大都住在養心殿的西

暖閣:坤甯宮平時也不住皇后(蟲後平時住在東宮),只是在皇帝大婚時用作洞房

罷了。養心殿和東西六宮中,用於臥室的內部空間,在高矮大小方面均給人以親

近感。此外,在清代北京紫禁城內用作居室或體閑場所的建築物中,西路有“養

心殿”,東路有“養性殿”,在御花園的西南方夥還有“養性齋”。從這些畫龍點睛式

的建築命名來看,一向為古人所重視的住宅建築的養心功能便呼之欲出了。在室

內空間與室外天空的視覺關聯方面,風水理論中還有所謂“望白”之說。室內有無

“望白”,是指人在背靠室內的後簷牆從前面的門、窗向外看時,能否直接看到室

外的天空。若能夠從室內直接看到室外的天空,就叫做有“望白”,所看到的室外

天空越多越好。反之,如果居室房屋被附近的障礙物所遮擋,其“望白”甚微或者

根 本 就 看 不 到 室 外 的 天 空 , 也 屬

室內多陰之列。長期居住在這樣的房屋中,就會使人有憋氣煩悶之感。久而久之,

850

Page 207: 易學與科技文化

也會使人因此而生病的。在住宅院落的門戶方位上,風水學說有所謂“凡宅不居

當衝口處”(《陽宅十書》)之說。其意思是說,住宅建築不宜在宜沖路口的方向

開設大門。否則,一出大門就會看到路上的車馬行人直奔家門而來,這樣,就會

在心理上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從而有悖於開門大吉的良好願望。以上種種雖屬經

驗之談,但是,從當代建築心理學、環境心理學和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中

部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這裡有一個“心理一生理效應”問題。總之,住宅建築,

要以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益而無害為準則,要使人的身心都感覺舒適為好。這一

點,即便是對於當代建築來說,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4、內和外安的宮城建築

中國建築對於和諧境界的追求,還表現為文化心理方面的各種象徵。這裡,

僅以中國清代皇宮中一些主要宮殿和宮門的命名為例,加以討論。清代北京皇宮

的建築,基本上沿用了明代的形制。但是,清代對於明代皇宮的宮殿、宮門的名

稱,做了較大的改動。值得注意的是,經過這一改動,更加體現了在政治上祟尚

和諧、追求內相外交之理想境界的文化內涵。順治二年(1645年),將明代宮城中

軸線上的一些宮殿、官門的名稱做了較大的改動。諸如,將“皇極殿”、“中極殿”、

“華蓋殿”分別改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將“皇極門”改為“太和門”;將

通向文華殿的“會極門”改為“協和門”;將通向“武英殿”的“歸極門”改為“雍和

門”,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改為現在的“熙和門”。這一改動,更加淋漓盡致地

渲染了宮城內部一派和氣致樣的氣氛。就後廷而言,其主體建築是在北京中軸線

上只有皇帝和皇后兩個人才能夠居住的“乾清宮”和“坤甯宮”。這兩座宮殿,

分別以八卦中的“乾”、“坤”二卦命名。

851

Page 208: 易學與科技文化

“坤甯宮”位於“乾清官”之北。

就方位而言,在地面是以北為上。這樣,兩者的方位就是:“乾”下、“坤”上。

乾為天,坤為地。乾為健,坤為順。乾為純陽,坤為純陰。陽為大,陰為小。在

六十四卦(六畫封)中,以內外封而言,由內而外曰“往”,由外而內曰“來”。乾下

坤上,小往大來,謂之“泰”封。泰封的封辭曰:“小住大來,吉亨。”泰封為明陽

相交之象;古人認為,陽氣輕盈上升,陰氣重濁下降;二者一上一下,謂之交合。

《周易·泰·象》:“天地交,泰。”故而“乾清官”、“坤甯宮”,二者合起來就是一個“泰”

卦。這裡象徵的是“夫妻之和”(國家第一夫妻之和諧相處)。

就清朝中的三大殿而言,“太和門”內的“太和殿”主要是舉行國家大典、進行

君臣議事之所。它主要象徵的是“君臣之和”。“太和門”外分別通向“文華殿”和“武

英殿”的“協和門”和“熙和門”,則象徵著“文武之和”、“將相之和”。以上三大宮殿

和三大宮門六者皆以“和”字命名,這充分體現了清代統治者對於其最高統治集團

內部形成並保持和諧一致局面的強烈願望。這裡接連使用了六個“和”字,在易學

中六是陰爻的稱呼,六為順。與宮城內部之“六和”相對應的,是皇城城門命名中

的“六安”,即“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六六,謂之大順。宮城內、外之“六和”與“六安”的建築命名,蘊含著“內和外安”、

“政通人和”、萬事和傾的政治內涵。

此外,就易學倫理與建築形制而言,中國建築又有尊卑分明的等級建築、中

852

Page 20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庸之道的軸線建築、內外有別的圍牆建築、長幼有序的輩分建築等特點。就易學

象數與建築象徵而言,又有許多講究,諸如:明、清北京城中,天壇建築全用陽

數,地壇建築全用陰數;紫禁城內,前朝建築多用陽數,內廷建築多用陰數;象

徵皇權之最高級別的建築(如大和殿),特用乾卦九五之數;明代的天一閣、清代

的文淵閣等七座藏書樓,皆用天一、地六成之的河圖之數;明、清時代北京的東

華門門釘則獨用天三生水、地八成之的河圖之數等。

易學所涉及的領域之廣、問題之多,可謂浩如煙海。其中,帶有歷史局限性

的一些觀念(諸如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倫理觀念等),隨著歷史的變遷已經變

得不合時宜了;有關建築事物的諸多記載,除了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之外,也顯

得有些落後了。但是,內中所蘊含的許多哲理,諸如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祟尚

和諧的理想境界、趨吉避凶的基本原則、唯變所適的辯證思維、適可而止的適度

原則、止於至善的節制原則等,對於當代乃至未來建築文化的發展,仍然是有意

義的。東方易學智慧與西方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將會對未來建築文化的健康發

展提供新的思路。

853

Page 210: 易學與科技文化

3-2-6

天地互動的水位固體潮分析

田竹君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摘要:本文以我國傳統的整體有機自然觀為指導,以日、月等天體對地球的

引潮力為切入點,從水位固體潮觀測入手,探尋天地互動過程中地殼運動的信

息,從中分析地震前兆異常,嘗試對地震之預報。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周易·

鹹·彖》)這裡所表達的就是天地互動的整體有機自然觀思想,這應該成為地震預

報研究的指導思想。月、日對地球的引潮力是“天地感”的直觀效應。天體間的

引力與其質量成正比,與其距離成反比。月亮質量雖小,但距離很近,所以引潮

力最大,其最大可達167微伽;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最大為77微伽;其他行星則

在10-3微伽量級,可以忽略(五星連珠的特殊天象除外)。目前,天體對地球的引

潮力,可用理論計算,可用精密儀器測量,是已知的參量。

地殼結構中,具有龐大而封閉的、導水性良好的含水岩組,並配有孔徑很小

的深井與外界連通,恰似水壓機原理,可以將潮汐引力放大107~109倍,形成天

然的測潮儀,所測值稱為水位固體潮。水位固體潮觀測值,既是“天地感”的背

景值,也是地殼應力-應變量度的標尺,又是地殼運動的激發因素之一。而疊加

在水位固體潮背景的畸變,則是當下正在進行的地殼活動信息。

這種水位固體潮畸變波與固體潮的1/3日波波譜相近,故能以固體潮為載體

將畸變波傳至很遠,形成遠場效應。通過對畸變時段、波譜特點、初相位以及地

854

Page 211: 易學與科技文化

區性特殊波譜,對地震進行預測。地殼活動多種多樣(有熱液活動,蠕滑錯動、

火山活動、地震活動等),所以有水位固體潮畸變異常,不一定完全對應地震。

由於這種嘗試時間短、觀測點不足,震例有限,許多研究尚未展開。從理論上講,

太陽對地球有全日潮的“球扇型”模式,月亮對地球有半日潮的“球田型”模

式,如果全球均布有相關測點網,會出現“四象”、“八卦”的模式,這樣對地

區預報的控制,將會有新的局面。企望後來者之努力。

地震預報是當今世界的科學難題,雖然近年在我國也有一些進展,但卻沒有

根本解決。筆者認為,如果我們啟用中國傳統的易學思維,或許能開闢出一條新

的路徑。

《易》曰:“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周易·坤·文言》)是說地之運

動是順乎天時而行的,“地自行而受天控,地自變而應天時。”地之運行乃至變

動,不僅要考慮地本身的因素,更應該考慮宇宙環境的因素[1]。“天地感,而萬

物化生。……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周易·鹹·彖》)這裡所表

達的就是天地互感互動的整體有機自然觀思想,這應該成為我們地震預報研究的

指導思想。

1.引潮力是“天地感”的直接參量之一  

我國是最早發現潮汐現象的民族之一,曾有“日為火精而生風,月為水精而

弄潮”的說法。潮汐現象是月亮、太陽以及其他行星對地球的引力作用產生的引

潮力(F),以其質量大小(M)和距離(D)遠近而影響不同。

F=-G

G為係數,因為引潮力是一種拉張力以負號表示。太陽系天體對地球的最大

855

Page 212: 易學與科技文化

引潮力可見表。

太陽系天體對地球的最大引潮力對比表[2]  

天體 對地球的最大力引潮力(微伽)

月 球

太 陽

水 星

金 星

火 星

木 星

土 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167

77

0.05×10-3

9.1×10-3

0.8×10-3

1.0×10-3

0.04×10-3

0.0006×10-3

0.0001×10-3

0.000003×10-3

月亮質量雖小,但距離很近,所以引潮力最大,其最大引潮力可達167微伽;

太陽對地球的最大引潮力為77微伽;日月共同作用的最大引潮力達244微伽;其

餘各行星的最大引潮力則在10-3微伽的量級或者以下,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在特

殊的情況下,如五星連珠時亦應給予重視。

由於地球自轉的赤道與繞太陽運轉的黃道交角為23°27′,與月亮繞地球運

轉的白道交角為28°35′,加之橢圓形軌道造成距離的隨時變化,在地球某一點的

引潮力位也是相當複雜的,當天體的質量為一定時,某時某經緯度的重力理論固

體潮可用下式求出:

856

Page 213: 易學與科技文化

式中:R為天體到地心的距離; 為天體的天頂矩,它是台站經緯度和時間的函

數;C為天體至地心的平均距離。目前,天體對地球上各點的固體潮值是可以用

理論推算,同時也可以用精密儀器實際測量出來,固體潮已經是已知可測的參量。

2.水位固體潮的測量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地殼本身的結構特點(地之象)為我們服務,地殼結構之

中就具有相當規模(幾百平方公里)的,相對封閉的,導水性良好的含水岩組,

再配有孔徑很小的井孔,這就構成了“井孔-含水岩組”體系,這個體系能將巨

大面積所受的引潮力造成的微小的應力-應變,集中在狹小的井孔水位中反映出

圖1 井孔-含水岩組體系示意圖

(圖1),恰似水壓機工作原理,可將潮汐引力放大到107~109倍。如果井孔水位

潮汐振幅△h等於含水層重力理論固體潮△g與井水位固體潮汐係數f,則△h=

△g·f,其單位為10-9m。從井孔量測的數值,稱為水位固體潮。我國有許多井孔

具備觀測水位固體潮的條件。井水位固體潮,每日兩峰兩穀或一峰一穀,有明顯

的週期性,系由1/3日波、1/2日波、日波、半月、月、年等波譜,同固體潮一樣

857

Page 214: 易學與科技文化

有386種潮汐分波組成,其中主要有五種日波和五種半日波,構成一個複雜的譜

群合成曲線(圖2),水位固體潮潮差變幅在朔望月時最大,上下弦時最小,一般

相位稍有滯後。

圖2 天津高村井水位固體潮變化曲線與固體潮理論值的比較

水位固體潮觀測值,實際是各種影響因素的綜合記錄。其中有局域影響的氣

壓效應、降雨效應、地面動荷載效應等,這些影響因素都有明顯的特徵,易於剔

出。而主要的則是天地感應引起的潮汐變化,它實際是地殼隨時隨地受天體引力

影響而形成的應力-應變狀態的客觀記錄,它相當於地殼受天體的“按摩”作

用。在正常狀態下,代表著地殼應力-應變的背景值,有參照意義。在特殊條件

下,極強的引潮力又是地殼活動的激發因子,應當給予充分重視。當有新的應力

-應變因素參于其中之時,就會引起水位固體潮波的相位、振幅、甚至波形的改

變,我們稱之為“水位固體潮畸變”,這預示著地殼當下的應力-應變狀態的改

變,可能與地殼現今活動有密切關係。

3.水位固體潮畸變分析  

對北京太平莊井28段水位畸變作傅氏譜分析,初步有如下認識(圖3)[4]。

858

Page 215: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3 北京太平莊井水位固體潮震前畸變異常舉例

(a)1994.09.16臺灣海峽7.3級地震;(b)1996.05.03包頭6.4級地震;

(c)1996.02多個地震對北京太平莊井水位固體潮影響引起的畸變異常

其一,畸變異常時段與地震的對應關係。震前3~15天出現畸變異常,之後

發震並伴隨著“水震波效應”,震後1~2天異常消失;或者畸變異常出現5~10

天,平靜3~5天發震,這可能與斷裂蠕滑→閉鎖→發震機制有關;也有少數有畸

變異常而不對應地震,因為並非地殼活動都導致地震,有些是熱液活動、蠕滑活

動、火山活動等。

其二,畸變波週期特徵。水位固體潮畸變波振幅較小,多由小於9小時波群

859

Page 216: 易學與科技文化

組成,和水位固體潮的1/3日波的週期域相近。

其三,畸變波初相位特徵。畸變波初相位受地球自轉的影響,以井孔所在經

度為界,東側地震的震前水位畸變波受壓而相位超前呈正號;西側地震的震前水

位畸變波受引張而相位滯後呈負號(圖4)。這對判斷地震的方位有參考價值。

圖4 在球扇潮的背景下,北京太平莊井水位畸變異常初相位分佈示意圖

其四,畸變波振幅變化的地域性特徵。臺灣宜蘭地區震前水位固體潮畸變波

和其他地區有別;其振幅譜大於水位固體潮的日波和半日波,分別為日波的27

倍、半日波的12倍,這種地域特徵對預報地點有意義。

其五,畸變波的遠場效應。水位固體潮畸變異常對美洲的地震亦有對應,說

明其有遠場效應。是因為畸變波的週期與水位固體潮的1/3日波波群群相近,故

水位畸變波以水位固體潮波作諧振載體,而傳得很遠。

由於觀測井點少,積累的資料有限,震例不足,特別是沒有西半球及南半球的

觀測資料,尚不能把握水位固潮畸變的全球分佈全貌。從理論上講,固體潮全球宏

觀分佈有太陽對地球呈現全日潮的“球扇型”模式,月亮對地球呈現半日潮的“球

860

Page 217: 易學與科技文化

田型”模式,如果.全球均布有相關測點網絡,會出現“四象”、“八卦”的佈局模

式,這樣對地區震情預報的控制將會有新的局面,企望有後來者努力攀登。

參考文獻  

[1]商宏寬著,《周易自然觀》(133~134頁),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李瑞浩編著,《重力學引論》(169頁),地震出版社,1998.(所引表格由筆

者略有增減).

[3]田竹君執筆,“地下水微動態”,國家地震局科技監測司,《地震地下水手

冊》(159頁),地震出版社,1995.

[4]田竹君等,太平莊井水位固體潮畸變波頻譜研究,地震科學聯合基金資助

(196045)項目,1997.

861

Page 218: 易學與科技文化

3-2-7

「易旋線」的舒縮現象探DNA複製的生克關係

楊偉國 (香港 現代周易研究會)

香港周易學者馮慶輝曾論證古太極圖和“易旋線”的數學精確關係,他特別闡

述了傳統文化中的“五行”不單是一種事物類別的標示,更應是事物層次上的新認

識。本文從馮氏的“易旋線”及五行層次觀念入手,大膽結合生命科學中的DNA

立體結構中,闡釋其中複製時的生尅關係。

關鍵詞: 易旋線; 生尅關係; DNA複製;

有學者曾經論說過生命體內DNA遺傳密碼表與周易八卦的對比研究。但總

的來說,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易學、陰陽、五行、生尅等理論,並未能真正地

與現今生命科學緊密結合起來。筆者與“易旋線”理論提倡學者馮慶輝討論後,

認為由這一個精確的數學引伸,可以較完美地闡釋了生命體內DNA複製過程中

的微妙的生尅關係,使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完美結果。

一. “易旋線”與五行關係

馮慶輝從數學手段入手:自然數字是1-9九個基數,而0則是輔助符號。其它

任何數目都是由自然數字所運作組拼出來的。以任何自然數字為因子,它們的自

行五次乘方 (x5 ) 之後 (包括起始一次 x1),所得出乘積的個位數字一定等於原

有的自然數字。自然數字的不斷乘方便得出表一的 [自然數字乘方周期表]。

表一 自然數字的 乘方周期表 (大數只顯示個位數--數學上稱為“模

862

Page 219: 易學與科技文化

10”)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X 10 X 11 X 12 X 13 ⋯⋯

X 1+4n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

2 4 8 16 32 4 8 6 2 4 8 6 2 ⋯⋯ 2

3 9 27 81 243 9 7 1 3 9 7 1 3 ⋯⋯ 3

4 16 64 256 1024 6 4 6 4 6 4 6 4 ⋯⋯ 4

5 25 125 625 3125 5 5 5 5 5 5 5 5 ⋯⋯ 5

6 36 216 1296 7776 6 6 6 6 6 6 6 6 ⋯⋯ 6

7 49 343 2401 16807 9 3 1 7 9 3 1 7 ⋯⋯ 7

8 64 512 4096 32768 4 2 6 8 4 2 6 8 ⋯⋯ 8

9 81 729 6561 59409 1 9 1 9 1 9 1 9 ⋯⋯ 9

* * * *

*

【作者簡介】楊偉國(1941-),男,博士,香港現代周易研究會理事,香港京港學術

交流中心董事,香港中國工程師學會副主席;研究方向: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方法論,

信息哲學。

上列表下的﹝*﹞號就是回歸到等值的五邊形起始點。

馮慶輝指出自然易旋線的數學內容時指出:易旋線每旋轉72°(正五邊形的

一隻內角),它要增加1.618倍(黃金分割ψ之數值);旋轉一周360°,它一共要增

加1.6185≒11倍!他提出的易旋線,就是來自老子的“道德經”中: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863

Page 220: 易學與科技文化

○ [自然五角形]是獨一無二的正多邊形。

它的周期性擴張運動完全是自然級數和

自然比率的操作。 而操作中又涉及

了多重[陰陽五行]的靜態和動態:

擴張的運動為陽;收縮的運動

為陰。所以整個圖形就是

一個動態 [陰陽五行]

的典型操作系統:

○ 在正五邊形的周期運動

(五邊,五星,五邊形,…)

中,線段便出現了五個自

然級數 ( 例如擴張時有3,

5,8,13,21五個線段;收縮

時有55,34,21,13,8五個線

段等)。當中最大與小數的比

例約等於7 (5級7倍又是前面

程式8, 9的另一些相關數)。五

個級數的排列就是一些五行的靜態

顯示,所以正五邊形屬陰。

○在正五星形的周期運動 (五星, 五邊,

五星形,…)之中,線段的長度便出現了

11倍的擴張或收縮,即ψ的正反五次方

(例如擴張時有3 : 34;收縮時有89 : 8等)。

ψ的五次乘方或除方正是一些五行的動態顯

示,所以正五星形屬陽。

圖1. 自然五角形的擴

張收縮運動及

陰陽五行

信息

此圖之單位

是厘米mm. 如

果顯示無失真,

線長比例應為1:1

馮慶輝精確地計算:以360° 為一個五行的周期,那麼每一行的 [易旋線] 應該是

經歷了360°/5 = 72°,每旋轉72° 便擴張一個自然級數的幾何繪畫法中。

在馮氏列舉的各個自然系統的例子, 全部都是以[氣機陰陽五行]的形式來辨證。

現在要看看 [易旋線] 每旋轉5°(五行)之後, 它的擴張/收縮率和等擺角度會有甚麼自

然科學的信息出現 :

864

Page 221: 易學與科技文化

擴張 = ψ 5/72 = 1.61803398875 5/72 = 1.033982124

收縮 = ψ–5/72 = 0.61803398875–5/72 = 0.967134706

圖2 古太極圖 圖3 易旋線旋轉3周之形態

當“易旋線”旋轉三周的形態與古太極圖之形象極為相似。

旋轉1°的微分擴張率便是dψ=ψ1/72�微分收縮率則是dψ–1 =ψ–1/72 。

旋轉1° 的擴張率為 ψ 1/72 = 1.61803398875 1/72 = 1.006705882

收縮率為 ψ–1/72 = 0.61803398875–1/72 = 0.993338787

在討論馮氏的五邊形之內在擴散、收縮功能周期現象能否應用到生命體中去

的時候,筆者先分析一下幾類五邊形的有機分子,它們並不具有靈活、有效的生

命力。我們知道:正六邊形的苯C6H6,它是一個相當穩定的環形化合物,不容易

打破環狀結構。而二茂鐵 C5H5FeC5H5更是一個念珠形的金屬有機化合物,它的

兩個茂環基C5H5 -均似苯環C6H6的極穩定,兩個茂環基C5H5 -多餘的�電子雲竟可

集中指向夾在中間的鐵原子。其他雜環的五環化合物,容易形成新化合物的鍵合

位置不在環上的碳原子、而在雜環中的其他原子身上(例如N)。

所以,筆者認為“易旋線”舒縮功能與五行生尅現象,可以充分地在有活力

865

Page 222: 易學與科技文化

的生命體DNA內,其生尅功效才可以充分地表達出來。

二. DNA是迴文詩、內蘊平仄

2.1 DNA結構類似迴文詩

筆者在早年介紹自己在信息新探索時,曾經多次地以中國特有的迴文詩,它

與生命體中的DNA雙螺旋連結構來作比較,得到它們有相似的信息聯繫。

隨意列舉出的一首迴文詩如下,讀者可細看其中的究竟:

梧井落花秋寂寂, 它的迴文:深恨別時來雁遠,

竹窗搖月夜沉沉, 斷腸迴處舞鸞孤,  

孤鸞舞處迴腸斷, 沉沉夜月搖窗竹,  

遠雁來時別恨深。 寂寂秋花落井梧。  

 

把詩文倒過來念,則變了另一首詩了。

這是因為 DNA雙螺旋連結構的一條鏈

的排列次序,就是雙鏈中的另一條鏈的顛倒!

而且,科學家認為DNA雙螺旋結構的每一條

側鏈,仍未能清楚地知道它們的頭、尾位置,

因為它們是封閉的!

在人類染色體結構中,可以清楚辨認出來

的有23對,其餘還有更多但不知功能的、沒用

的、經常出現、未能準確辨認的DNA片段,

被科學家曾經稱為“垃圾DNA”!現今科學

家已經清楚了,“垃圾DNA”極關重要,它

是組成整條人類真正DNA不可缺失的部份。

866

Page 223: 易學與科技文化

真實細胞中的DNA雙螺旋若都連在一起,

總長可達2公尺。“垃圾DNA”更像中華詩詞

中的疊韻詞藻,在真實的DNA內有數以萬計

的“垃圾DNA”。 圖4 DNA螺旋結構

如果認真去觀察DNA雙螺旋的空間結構,一般科學家只着重畫出它的雙螺

旋形態(從側面觀看),它的形態猶如一座旋轉樓梯。雙螺旋的直徑有20Å,扶

手由磷酸核酸相間,每一樓梯板由核酸伸出搭成,板與板的間距為3.4Å,10個

旋轉梯板後,剛好重複到原先的位置的頂層新位置──距離為34Å!

2.2 DNA內蘊平仄

中國詩詞要求平仄押韻。而DNA雙螺旋結構中磷酸、核酸相間,猶如詩詞

中的平仄。平仄,指古人把漢語四聲分為兩大類:“平”指平聲;“仄”指上、

去、入三聲。(粵語是古代的語言,更可區分有九聲哩!)

在南北朝時代,文人利用字音的聲調高低有規律的交替重覆,可以加強詩文

的節奏感,不單使誦讀者更容易記憶,朗誦起來亦更容讓人記憶。到唐代進一步

發展,形成近體詩,以平仄名稱來講述詩詞的音韻聲律。“上、去、入”三聲皆

合稱為“仄”聲,它們與“平”聲相對。

我們從DNA雙螺旋鏈的結構中清楚知道,在一側螺旋排列中,磷酸是唯一

種的磷酸,而兩磷酸之間的核醣連接着的核酸,卻有四種不同的核苷酸,這情況

與“仄”聲極其相似。一切生物的變化,都是由於在“仄”聲位置的四種不同的

核酸結構而形成的。

若果在詩詞中出現“平平仄”或者“仄仄平”,我們更會感到順口易記。但

是,DNA結構就出現結束字元了。

三. 生命體中藏五行

我們不妨從另一角度去看DNA雙螺旋的樣子──從雙螺旋的頂端來觀察它

867

Page 224: 易學與科技文化

的結構形態。讀者可從網上去流覽一下,站在雙螺旋結構的頂尖上來看DNA的結

構,只是簡單的顯示一個正五邊形(或者是正十邊形),網上亦只深入一些,討

論了五邊形的黃金分割的數學解釋。

孰不知,這個五邊形──黃金分割,正是中

華文代中的一個極重要的核心內容──五行,相

尅相生!任何生命體內均蘊藏了“五行”的奧

妙,生命活動與環境當然是相生相剋,生命體本

身的發展、繁殖,亦是相生相尅。

當DNA雙螺旋結構張開,它要複製另一條

(應該是兩條)DNA時(圖5中的2階段),五邊形

的一隻角舒張,它是“生”,從環境中搜索其它

的核酸基團;當它收斂時(圖5中的3階段),它是

“尅”,這是有極嚴格限制條件的“尅”!

它必須尋找與原先相同的核酸基團配位!

否則這一條鏈不能配對成雙鏈的DNA!但是,若

然有其他的外在因素──環境中的其他藥物、

高能量的影響,在“尅”的過程中被干涉了──

可以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ψ,亦可能改變成

為一條新的DNA鍊了!產生了新的變異! 圖5 DNA雙鏈分解複製

最新、最準確的研究公報:要旋轉10.4級(36 Å),才可重覆回到高層新位置。

這一數據告訴我們:DNA並不是平面五邊形結構,它是立體、扭開的一個旋轉形,

兩扶手轉旋梯要轉動 10.4 級才重覆舊位置。其中五邊形的五行的舒縮力量�ψ更

值得我們細思。

當然,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五行概念,如何恰當去解釋現代最新生物科技中

的基因工程,還有待科學家更細心的考證了。筆者只是從信息與傳統文化的相

868

Page 225: 易學與科技文化

結合,給我們一個極大膽的指引,讓更多的朋友細心地思考。

參考文獻:

馮慶輝,陰陽五行與五餅二魚,(香港)施珀公司

869

Page 226: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1

九論與《易》傳統文化

艾靈吾 傳統文化促科技創新研究院 創始人

吳凱地 傳統文化促科技創新研究院 院長

儘管科學界所創立的十幾、廿論,每一論都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易》有深切

的關係,但遺憾的是其中卻沒有一論是中國創立的。

本文選出九論,在每一論之後都寫出一定與之相關的傳統文化內容。直接的目的是

讓大家都瞭解到各論與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而更進一步的目的則是

希望人人都能深思:為什麼沒有一論是由中國人創立的?!中國人何時能夠再創立出一

論?!

關鍵詞:耗散結構 分形 突變 超循環

一、系統論:系統論所導致的新自然觀和新自然科學的誕生,是21世紀的科學導

向。

路德維·馮·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的系統論SYSTEM THEORY的定義是:處

於一定相互聯繫中的,與環境發生關係的各組成成份的總體。系統思想一反近代還原論

科學體系的分析、還原思維方式,以當代整體論科學體系的綜合、整合思維方式為主要

思維方式。

中國自古以來的《易》原本是一、《玄》涵三為一和《道》抱元守一都含有高度深

刻的系統論思想。此乃西方科學和中國文化在對整體性、協同性理解意義上的結合,在

貫徹系統論思想上的結合將導致新的自然觀和新的自然科學的產生。

《易》傳統文化的價值更在於:它是先哲們對自然和社會認識的總結;是古代百科

全書的雛形;是影響歷史和未來的中華思想的邏輯起點;是力圖通過低維時空去認識、

理解、掌握高維時空的追求;是傳統文化促科技創新的典範。

870

Page 227: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二、控制論:控制論是對對象中同構性的分析,以及對過程中定向性的反饋校正。

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的控制論CYBERNETICS迄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維

納指出控制論是對於機械、生物體和社會消息中的某種同構性的分析研究,是控制和通

訊的科學。

作為控制論靈魂的反饋原則,意味著在控制或調節過程中定向性的校正。反饋既是

一個目的明確、有方向性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

控制論一詞源于古希臘文中的掌舵術。自古中外都曾製造過自動控制裝置,如中國

的銅壺滴漏、渾天儀和記裡鼓車等。

《易》對於控制、反饋的調節、操縱、管理、指揮、監督等都起的是掌舵者的關鍵

作用。

三、信息論:《老子》第一章是對本體信息論總論的全面闡述。

克勞德·愛爾烏德·申農Claude Elwood Shannon的信息論INFORMATION THEORY中所謂

的信息乃是不同於物質和能量的第三種存在,任何人不理解這一點就無法在21世紀更好

的生存。

從熵的概念出發,信息又可以定義為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非物質、非能量的第三種

存在。信息並非事物本身,而是表徵事物之間聯繫的消息、情報、指令、數據或信號。

一般的說信息可以界定為由自然界、人類社會等信息源發出的,被使用者接受和理

解的各種信號;信息也可以理解為人類共享的一切知識;或社會發展趨勢以及從客觀現

象中提煉出來的各種消息之和。

《易》、《道》、《玄》傳統文化對於近代科學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確,連申農也沒有

給出的信息的具體明確表達,老子在幾千年前就惟妙惟肖的闡述了。

四、耗散結構論:沒有對於《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的深刻理

解,就不可能建立耗散結構論。

伊裡亞·普裡高金Ilya Prigogine的耗散結構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定

義:在開放和遠離平衡條件下,在與外界環境交換物質和能量的過程中,當物質和能量

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能量耗散過程和非線性動力學機制,形成並維持的宏觀

時空有序結構。

871

Page 228: 易學與科技文化

耗散結構產生必然滿足的四個條件:第一、系統開放,與外界有物質、能量的交換;

第二、系統遠離平衡態,才有可能向有序方向轉化;第三、系統內部一定存在非線性相

互作用,才有可能發生相變;第四、漲落是系統發生相變的觸發因素,有漲落才有可能

導致新的有序結構。

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注重整體性和協調性,這種思想比西方傳統的學術思想更符合

當代科學對自然法則的認識,耗散結構理論及其發展正在把現代科學拉近中國哲學。自

組織的宇宙本身也表達了一種與西方科學的經典還原論不同的整體自然觀。一切都表明

科學的發展正在接近東西方的交匯點。

本文作者曾在不同刊物上發表下面兩圖,以說明科學發展的東西方交匯點,實

際上就是古代傳統文化與近代科學的交匯點。

筆者要特別強調:〖轉捩點〗以前,演化遵循2n序列規律,即《易》的規律;〖轉捩

點〗之後,演化遵循3n序列規律,即《玄》的規律。《太玄經》是《易經》的發展與延續,

也可以統稱之為《易》,或《大易》。遺憾的是:不少易學者與學易者並沒有注意重視這

一發展,完全忽視了《太玄經》和《玄》的思想。

五、協同學:協同學是哈肯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高度評價的基礎上建立的。

赫爾曼·哈肯Hermann Haken的協同學SYNERGETICS的兩個目的是:從統一觀點處理系

統各部分之間,導致宏觀水平結構和功能上的協作,以及鼓勵不同科學學科之間的協作。

不是什么也没有, 是什么也没有显现的绝对总信息原

转捩点

宇宙、意识、物质、

人、社会演化示意图

宇宙社会人演化之转捩点

东西方文化科学发展之交汇点

闔 近

探索自然规律的孪

生兄弟之出发点

闢 演 化 过 程 之

孪 孪

演 化 过

原论科学体系

自发形成了还

工业社会

年 藏自然科学内涵

传统文化中深

300

872

Page 22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協同學是基礎於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概率論、信息論、隨機論、動力論、突變

論、統計學、熱力學、…… 而建立起來的,概括了不穩定性原理、役使原理和序參量

原理。協同學是形成自組織機構的最根本的內在動力學機制,〖和合闔〗『和』是自然

生化的規律。『和』也是養生之道的根本。《內經》指出:『氣和而生有,神乃自生。』

易經及其卦爻,闡述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易的道是自然法則,是宇宙萬物形

成的原因,是變化、變易的規律。生生不息可持續發展是易的根本,是最簡易的道理。

乾卦中的『元亨利貞』四德,說的是萬物的開始、生長、成熟、完成。指出天地萬物各

按照其本性,井然有序,生生不息,各得其所。這是一種宇宙社會的大和諧。《易經繫

辭下》說:『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它指出『和能生物』的道

理。

六、突變論:只有以『近代還原論科學體系』的科學語言表達出來,中國傳統文

化從來就有的關於『變』的〖當代整體論科學體系〗的深刻思想,才有可能

產生『突變論』。

勒內·托姆R.Thom於1972年正式出版了流傳了近5年的《結構穩定性與形態發生學》

宣佈了突變論CATASTROPHE THEORY 的正式誕生。托姆的『形態發生學』,與瑞普布·雪瑞

克的『形態發生學』在本質上都是要使包含一定定量成份的對象模型具有某種程度的時

空定位,進而突破時空的限制。

突變論是以統一的數學模型描述、預測並控制出現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突

變或飛躍的學科。突變論可以描述形態的突然產生和躍遷,是系統對外部條件的平滑變

化做出的突然響應。從而試圖尋求到通用解,亦即筆者提出的〖當代整體論科學體系〗

所尋求的整體解。

《易經·繫辭上》說:『一闔一闢謂之變』,又說:『化而裁之謂之變』。佛教中也明確

指出一切都處於變化之中。《易經·繫辭下》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

繫辭上》又說:『往來不窮謂之通』。通即是貫通、開通、意即『所以須變者,變則開通

得久長。』 突變當然也開通得長久。

七、混沌論:『道』就是『混沌』。

873

Page 230: 易學與科技文化

有學者認為:週期3意味著混沌CHAOS。

混沌學七鑒:一、關於混沌開放性和自組織創造性。二、關於微小影響經非線性相

互作用而產生的巨大力量,因此單個人或者幾個人在某種情況下就可以影響整個世界。

三、關於集體創造與革新,從混沌的角度看,系統間如何彼此依賴、相互關聯比它們如

何彼此競爭更為重要。四、關於簡單和複雜,混沌理論認為二者兼具,而且可以同時存

在;它們並非事物內部所固有,而是體現在事物之間的互動中;與其說有序生於混沌,

毋寧說混沌誕生於規則的有序,由此無限複雜的混沌與簡單的有序不可思議地聯繫起

來。五、關於分形和推理,他們認為混沌運動造就了自然分形。六、關於分形時間,他

們提出大自然是多樣彈性鐘,真實的時間是非常複雜和多維的。七、關於回歸整體的新

觀念,整體性是混沌的核心。

混沌是非週期的有序性:『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一

種典型的最終走向混沌的倍週期分岔過程。混沌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占關鍵位置。

結合當代混沌理論的未來學和預測學,將有助於解決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4W3H預

測問題:何時(When),何處(Where) ,什麼狀態(What) ,為什麼(Why) ,如何變

(How change ,變化多大(How much) ,多長時間(How long) 。

八、分形:以易、玄符號為基礎,也可以創建出與分形學類似的學科。

B. B. 曼德爾布羅特B.B.Mandelbrot的分形FRACTAL THEORY作為一種交叉科學、一

種可以應用於大多數領域的新方法、一種在理論和應用方面都正在蓬勃發展的新潮流,

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惠勒說:『可以相信:明天誰不熟悉分形,誰就不可能被尊為科

學上的文化人。』

自相似系統在不同的尺度下,對於大小不同的範圍,呈現出相同的形狀、結構和功

能,並具有同樣的複雜性 —— 嚴格的說,這是統計意義上的自相似,只存在於一定的

標度範圍內;而嚴格的自相似性,只對幾類標準數學模型成立。

自相似性和分形的定性基本思想,在《易》也是早已有之:如《易經》『仰則觀象

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以類萬物之情。』

就是基於相似性,對萬物的歸納、分類。人應當順應自然,才能『與天相似故不違』。

874

Page 231: 易學與科技文化

陰陽、五行觀也都應用了類比性。

從測量英國海岸線,就能測出分形學來;從已經應用了幾千年的易、玄符號,也應

該可以創建出一門與分形學有關的學科。但遺憾的是至今卻還沒有人進行這一工作。

九、超循環理論:超循環的結果並不回到原來的出發點,而是開始新的循環,所

以是一種上升、進化、發展的循環。

曼夫瑞德·艾根Manfred Eigen的超循環理論HYPERCYCLE THEORY的貢獻在於把控制論

中的巨系統理論具體化到生命現象中,提出了可以複現生命現象的結構模型。為生命在

生存環境中演化的達爾文進化論,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其獨特的數學結構和深刻的

科學思想對許多領域都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曼夫瑞德·艾根的超循環是由多種循環組成的具有自組織水平的循環等級組織。特點

是其生長速率中的非線性項的實質,具備內在的整合信息的能力。最簡單的超循環代表

複雜程度最低的動力結構,能使功能上相聯的自複製單元的系統不會由於選擇競爭消滅

了它們中的一部分成員,而導致信息喪失。超循環的關鍵是通過催化,促使其自循環、

他循環的運行,是具有再生能力的活循環;超循環中各個循環因子之間必須彼此相互協

調,達到各循環因子共同增殖,循環不斷發展的協同目的;超循環的結果並不回到原來

的出發點,而是開始新的循環,所以是一種上升、進化、發展的循環。

超循環組織和一般的自組織一樣,必定存在于混沌,起源於隨機過程,開始於隨機

事件。只要條件具備,它的出現不可避免。艾根的超循環理論在分子水平上把競爭和協

同結合起來,發展了達爾文原理,形成超循環進化原理。

超循環是一種含有分形的基本思想的大循環中包含小循環的定量化的理論:中國哲

學中的『天人合一』理論認為,天(自然)與人相通、類似和統一,並進行了一序列比

附,由此追求天人的協調、和諧與一致,與超循環存在相通之處。

循環思想是一種古老的世界觀:中國古老的陰陽學說和太極圖都強調『太極動而生

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即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互相轉化而循環。五行理論

在水、木、火、土、金五種概念寓意之間建立的相生相剋關係都是封閉的循環圈。陰陽

五行學說無論應用于中醫理論或歷史等各個方面都是一種循環論。

875

Page 232: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中醫理論所基於的陰陽學說是一種最簡單的二元對稱群。二是基於五行學說,它是

用水、木、火、土、金的相生相剋來說明統一的人體內部的聯繫。五行相生和相克各是

兩種對應的『雙側單值變換』的置換群;進一步,兩種置換群可以統一構成為五元旋轉

群。從對稱性的觀點看,中醫理論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封閉的完備群。這為中醫的現代化、

數學化、精確化提供了一塊堅固的基石。

筆者與超循環論諾貝爾獎獲得者艾根(見右圖)曾探討過是否可以在這

塊堅實的基石上以中醫為對象建立一論,他同意。具體題目確定為『天人合

一論』,這項工作已經在積極進行之中。

參考文獻

[1] 凱傑洛夫. 關於自然科學中的帶頭科學.

[2] 解思澤主編. 科學蒙難記[M] .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3] 凱普勒. 物理學之道.北京出版社,1999.

[4] 金景芳. 周易〈繫辭傳〉新編 . 瀋陽:遼海出版社,1992.11.

[5] Bruno Latour. Essays on Science and Society . Washington: Science ,

1998-4-10.208-209.

[6] 老子. 道德經. 西安: 陝西旅遊出版社,2004.1~3.

[7] 墨翟. 墨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 Critchlow Keith . Order in Space . New York:Thamas & Hudson,2000 .17~23.

[9] Bohm David . Quantum Implications. Lu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0.33~45.

876

Page 233: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2

試論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圖、太極、

五行的內在聯繫

陳 鴻(香港)中華五行研究會 副會長

關鍵詞: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圖、太極、五行 、內在聯繫

摘要:本文試圖厘清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太極、五行之間的象數關

係,尋找先後天八卦的互換規律,探索古代樸素宇宙觀

河圖、洛書的淵源多從古代儒家關於《周易》和《洪範》兩書的來源與傳說。

《易·繫辭上》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傳說伏羲氏時期,有龍馬

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氏根據

“圖”、“書”畫成八卦,即是後來周易的來源。

從河洛的探源數理、精義而言,通常人們視河圖為先天,洛書為後天;河

圖為體,洛書為用,河洛乃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本原理;為形上與形下之

道,為先天、後天八卦之緣由;更為歷代道統之衍繼,四聖心法之相證,是天人

合一之橋樑。因此《周易》被儒家稱之為五經之首,並冠為經典中的經典,哲學

中的哲學。

本文試圖理清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太極、五行之間的象數關

係。

-、新觀點―――河圖是後天圖。

877

Page 234: 易學與科技文化

河圖是後天八卦圖、後天太極圖、五行時空螺旋圖、人類宇宙結構圖。

何謂先天和後天?學生以為先天即宇宙(至少是地球)的生命尚未形成時的

混沌狀態,宇宙的演化表現為能量的變化;後天即人類誕生後的有序的四維時空

體系,宇宙的演化表現為五行的相生運化。

以下引用雷鐸《周易智慧書》書中p63-64的圖例:(圖1)

雷氏河圖五瓣花圖 7

2

木 8 3 土5 10 4 9 金

1 6

1、河圖包含了五行的相生螺旋以及宇宙的螺旋結構。

上圖1、6為水、3、8為木,2、7為火,4、9為金,5、10為土(見《洪範》)。

從中央土出發,順時針旋轉,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升騰向

上,又再生土,形成五行相生的螺旋。

見以下(圖2)

在引入時間軸後,這種相生循環不斷向前流動,形成一個擴張的螺旋體,形

成宇宙的時空螺旋結構。見以下(圖3)。

878

Page 235: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2 ) 河圖的五行相生圖

木 土 金

(圖3) 河圖的五行時空螺旋圖

木 土 金

五行相生

這種結構完全對應於 地球自轉 地球繞太陽旋轉 太陽繞

銀河系旋轉 銀河系繞更大的河外星系旋轉 的宇宙結構。

879

Page 236: 易學與科技文化

2、河圖是後天太極圖。

(圖4)

雷氏河圖五瓣花圖 7 陰濕

2

木 8 3 土5 10 4 9 金

1

陽明 6

將河圖分為陽明的木火以及陰濕的金水兩部分,其性質恰好是木火為陽、

金水為陰。其數之和恰好各為20,是對稱的關係。

木 + 火 = (3+8)+ (2+7)= 20 =陽

金 + 水 = (4+9)+ (1+6)= 20 =陰 ( 圖5)

火 火

河圖太極圖 7

2

木 8 3 土5 10 4 9 金 木 土 金

1 6

中央土生金―――生水―――生木―――-生火―――生土,形成五行相生的

河圖太極圖。

880

Page 237: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6)

木 土 金

3、河圖是後天八卦圖。

在五行十二地支中,辰戌醜未為中央土。所謂中央,其實並沒有嚴格的區域

限制,整個地球都是土。見圖7。

地球

辰 未

加上東(木)、西(金)、南(火)

醜 戌 北(水)四個方向,就形成了

天八卦圖

881

Page 238: 易學與科技文化

河圖即周文王後天八卦圖 (圖8)

2 7

巽 巳 午 坤

辰 未 火

8 夘 申 9

東 震 5 10 兌 西

木 土 金

3 寅 酉 4

艮 醜 戌 乾 水

子 亥

1 6

周文王的後天八卦圖嚴格對應於地球的八個方向、繞太陽的八個位置以及五

行的環環相生。

隨著五行的相生循環,生命開始誕生、進化、輪回。

東西、南北,或震兌、離坎相互對碰,猶如正負粒子、正負能量的碰撞,全

部湮滅。此時宇宙中剩下巽乾、艮坤,由於這四個卦方向相對但性質各異,並不

對稱,碰撞而不湮滅,這就使物質、生命的誕生成為可能。這就是物理學上的

對稱破缺。

882

Page 239: 易學與科技文化

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是授予證明宇宙對稱破缺的三位美日物理學家。幾

千年前的河圖、八卦早已揭示了宇宙的這一奧秘。

巽乾、艮坤即辰戌、醜未土四墓庫,庫中各藏木火土金水,生命又再次從墓

中孕育、誕生。

從這個角度看,巽乾艮坤、或辰戌醜未是宇宙的能量儲藏中心,是黑洞。現

代物理學已證明宇宙正是誕生於黑洞的大爆炸。

文王後天八卦圖的這一對稱破缺特點,與伏羲的先天八卦圖有本質上的區

別。

在伏羲的先天八卦圖中,對角線的四對卦乾坤、離坎、兌艮、震巽嚴

格對稱、性質相反,碰撞後全部湮滅,物質、生命皆不可能形成,是混沌

的宇宙狀態。

(圖9)

先天八卦圖

883

Page 240: 易學與科技文化

河圖是後天圖的另一證據是,河圖完全對應與人體五臟六腑。(圖10)

人體五臟六腑相生圖

火 心 火

雷氏河圖五瓣花圖 7

2

木 8 3 土5 10 4 9 金 肝膽 木 脾胃 肺

1 金 腸

6

膀胱腎 水

二、新觀點―――洛書是立體太極圖、先天八卦圖、是宇宙的原始模型、

是擺脫人類後天意識樊籬的真如狀態。

就象數關係而言,與河圖相比較,洛書標誌著中國原始文化的更高成就。

洛書只用了9個自然數(而河圖則用了10個),排列成一個正方形,形成華夏

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九宮圖,且奇妙結構和無窮變化令中外數學家為之嘆

服!洛書開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為組合數學的鼻祖。數學家華羅庚對洛

書非常推崇,稱“洛書可能作為我們和另一星球交流的媒介,”因為另一星球

的生命只要對著數數就行了,不必依靠任何語言”。以著名微積分和二進位(二

884

Page 241: 易學與科技文化

元式)數學而名震世界的17世紀德國大哲學家兼數學家賴布尼茲曾說:“我的不

可思議的發現,就是六千多年前中國伏羲氏,古代文字秘密發現。”又說:“易

圖真是宇宙間最古老的科學紀念物。”

洛書(圖11)

4 9 2

3 5 7 8 1 6

1、洛書是球體狀的、沒有維度或著說具有無限維的宇宙模型

洛書九宮格中的任何一條由三個數組成的直線都等長於15,這意味著洛書九

宮中的任何一個數,都處於長度為15的直線上,顯然,洛書九宮不可能是正方形

或正方體,因為正方形的對角線不可能等於邊長。合理的解釋是:洛書九宮是一

個球體,15就是球體的直徑,洛書中的九個數就是球體中的九個點。

1-9是自然數的基礎數,其它數都是生成數,故此,9在古代代表最大數。

這意味著洛書九宮數代表了世間最大的球體―――宇宙,因為球體中的任意點總

是處於任何一條直徑上的。

九宮中任意三點組成的直徑都可視為一個維度,由於1-9可生成無限多個

數,因此,九宮代表宇宙有無限多的維度,也可視為沒有維度。

885

Page 242: 易學與科技文化

由此可見,洛書暗藏著極為深奧的原理:宇宙是無限大的、無限維的、

沒有中心點的。

2、洛書是先天立體太極圖。

洛書出現於結繩記事時代,當時的文字、數字尚未出現,因此,洛書上的點

點可能是結繩的標記,用來記錄時間、方位的順序以及數量。從這個角度看,洛

書的九宮數可能代表某種運動的區域路徑:1-2-3-4-5-6-7-8-9。

4 9 2 3 5 7

8 1 6

分別把1、2、3、4,以及6、7、8、9的路徑化成圓弧形,就形成兩個交錯的

太極。 學生稱之為洛書平面太極圖。

(圖12) (圖13)

4 2 9 3 5 5 7

1 8 6

圖12與圖13是反對稱關係,把圖12順時針旋轉1800 ,就成為圖13。

886

Page 243: 易學與科技文化

把圖12與13圖交疊起來,就形成兩個相互交纏的太極,兩者以中間的5為軸

心,相互旋轉,形成立體太極圖―――洛書九宮。

(圖14) 筆者稱之為洛書立體太極圖

4 9 2 3 5 7 8 1 6

3、洛書是宇宙生滅演化的原始模型

洛書九宮的數字僅代表宇宙的運動秩序,第一個太極是從1――2――3――

4,然後穿越太極中心點5,進入第二個太極6――7――8――9,如此循環反復。

洛書九宮看不到五行相生的任何影子。相反,河圖卻與五行相生嚴格對應,

因此,學生認為洛書實際上是一個先天立體太極圖的結繩表達法,是宇宙生滅

演化的原始模型。

從現代太空物理學的角度看,在第一太極中(1-2-3-4),宇宙的能量從

1開始增加,發展到2、3,至4達到飽和,相當於宇宙從誕生到擴張、到極限的過

程,此時陽極生陰,宇宙開始崩塌,能量的形態發生轉化,從陽轉為陰,第一個

887

Page 244: 易學與科技文化

宇宙的生命到此結束 ;陰性的能量,或稱為負能量,穿越太極中心點5,進入另

一負能量的宇宙,這個宇宙的運動形態與第一個陽性宇宙完全相反,呈現出不斷

收縮的狀態,因此,這個陰性宇宙從6的最飽和狀態開始收縮,發展到7、8,至9

達到最小狀態。

太極中心點5就是宇宙的終極黑洞和白洞,是溝通兩個宇宙的時空隧道。

5就是無極,巧合的是,5的發音就是“無”,無極的“無”。

出現於7000年前的洛書就已揭示出宇宙從黑洞大爆炸中誕生、擴展、飽和,

然後時空開始倒退、收縮、死亡、進入白洞,然後再穿越黑洞,開始新的生命循

環的宇宙觀。而這種理論是近數十年才由西方科學界建立起來的。

可見洛書不僅是中國文化的基石,更堪稱世界文明的基石。

4、洛書是先天八卦圖,與後天八卦圖沒有直接聯繫。

將圖14洛書立體太極圖中的兩個太極張開,藍色太極逆時針旋轉1800 ,

紅色太極順時針旋轉1800 ,就構成伏羲先天八卦圖。(圖15)

1 乾

2 兌 6 巽

5

3 離 5 7 坎

888

Page 245: 易學與科技文化

4 震 8 艮

9坤

既然是八卦圖,用八個順序的自然數來表達就更為合理,因此,去掉中間的

5,6、7、8、9改為5、6、7、8。這樣就成為完整的伏羲先天八卦圖。

伏羲先天八卦圖代表什麼意義呢?

伏羲先天八卦圖中的數字1-8代表八個卦,並沒特別意義,故與洛書太極圖

的數字1234、6789意義相同,都是陰陽消長的標記。

乾1,陽極轉陰,故陰始於乾1;陰開始長大,為少女,為兌2;陰繼續長大,

為中女,為離3;陰至4為老陰而生陽,為少男,為震4。

坤9,陰極轉陽,故陽始於坤9;陽開始長大,為少男,為艮7;陽繼續長大,

為中男,為坎6;陽至5為老陽而生陰,為少女,為巽5。

《說卦傳》第三章曰: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風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

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邵子解釋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巽西南,兌東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

順,自巽至坤為逆。

宋儒據此章而畫伏羲先天八卦圖。

伏羲先天八卦圖的排列與本節3中的宇宙生滅演化的原始模型原理完全相

同,印證了學生對洛書九宮是宇宙能量運化順序的判斷。在伏羲的先天八卦圖

889

Page 246: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中,對角線的四對卦乾坤、離坎、兌艮、震巽嚴格對稱、性質相反,碰撞後全部

湮滅,物質、生命皆不可能形成,是混沌的宇宙狀態。由此再次應證了洛書是

先天的,這是對傳統主流觀點的顛覆。

5、洛書九宮是八卦的根源

為何洛書九宮,到了八卦圖只剩下八宮(卦)呢?

筆者認為,洛書是先天太極圖,中間5數為無極,為宇宙的終局黑洞,並沒

有參與宇宙能量的陰陽消長演化,故洛書九宮實質意義上只有八宮,正好對應於

八卦。

關於八卦的根源,可否這樣理解:洛書九宮中,三個數同一直線、總和

為15的,總共有八組數,不可能再多,也不可能再少。即有八種不同的狀態,故

分八卦。每一組皆由三個數組成,故每一卦皆有三爻。這八組數(八卦)的每一

組,分別與其餘七組數組合,就構成64卦、384爻。見圖16。

如此,八卦的根源有可能追溯至洛書。因為如果把洛書九宮看成球體狀的、

無限大的宇宙,而1-9是宇宙萬物的基礎數,每三個數組成等長的“直徑”,那

麼,宇宙萬物就只有八條這樣的基礎“直徑”,用這八條基礎“直徑”,就可組

合成無限多的“直徑”,構成整個宇宙。用這八條基礎“直徑”就足以代表、描

述宇宙的一切。這八條基礎“直徑”就是八卦。

因此,只需八個卦就足以描述整個宇宙。

890

Page 247: 易學與科技文化

洛書(圖16)

4 9 2

3 5 7 8 1 6

6、洛書可視為五行相克圖

把洛書的九宮賦予五行的數的意義,可見五行環環相克,故也可將洛書視為

五行相克圖。見下圖17。

既然五行全部相克,生命就不可能誕生,故洛書不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是生

命、四維時空誕生前的先天宇宙模型、先天八卦圖、先天太極圖。

洛書(圖17) 克

4 9 2

3 5 7

8 1 6

三、河圖與洛書的關係―――河圖是洛書的三維捲曲空間。

891

Page 248: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18 ) 先天洛書九宮圖

雷氏河圖五瓣花圖 7 4 9 2

2 3 5 7

木 8 3 土5 10 4 9 金

1 8 1 6 6

河圖與洛書究竟是何種關係?

筆者認為,兩者絕然不同,河圖是後天宇宙模型,洛書是先天宇宙模

型。但兩者之間存在奇妙的變換關係。

在上面河圖與洛書中可看出,只要把先天的洛書的右上角2、7與左上角的4、

9調轉位置,就變成後天的河圖。

892

Page 24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19)洛書的三維捲曲空間―――變成河圖

2 7 9 2、7 火

3 5 土 4

9

3 5 土

4金

木 木 8

8 1 6

1、6水

河圖五行相生

把洛書看成宇宙的一個切面,宇宙有無數這樣的切面,因此洛書的這個切面

是沒有維度的,是宇宙的縮影。把洛書這個沒有維度的切面卷成三維的捲筒,象

上圖一樣把洛書卷成喇叭形,就成為河圖。這再次應證了洛書是先天的宇宙模

型,河圖則是後天的、物質及生命誕生後的三維空間。

(圖20) 河圖

7 7 2 9 2 3 5 4 8 3 5 4 9 1 8 1 6 6

893

Page 25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再引入時間軸,河圖就變成一個擴展的螺旋―――四維時空體。詳見圖3。

關於河圖與五行的關係在本文第一節有詳細論述。

(圖3) 河圖的五行時空螺旋圖

木 土 金

五行相生

四、先天八卦如何演化成後天八卦?

周文王是如何把伏羲先天八卦推演成後天八卦的,恐怕永遠是一個謎。據說

當 代 有 氣 功 大 師 成 功 實 現 先 天 、 後 天 八 卦 的 互 推 , 屬

!

功態中的實證,原理何在也只有實證者自己才知道。

筆者循上述河圖、洛書的變換關係,嘗試將先天八卦推演成後天八卦。

方法是把伏羲先天八卦太極圖視為球體狀的三維太極圖。

將中間的S線剪開,太極的陰陽兩極開始旋轉。左邊陰極的乾卦向右旋轉,

震卦也向右旋轉,形成一個喇叭形。

894

Page 251: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21) 伏羲先天八卦圖的陰極―――卷成喇叭狀

乾 震

離 乾

同樣,右邊陽極的巽卦、坤卦同時向左轉,形成一個喇叭形。(圖22)

巽 巽

坎 艮

將上述兩個喇叭形交疊在一起,把紅色陽極的坤卦置於藍色陰極兌卦的左

方,這樣就形成 坤――兌――乾――坎――艮的順時針排列,然後艮又穿

越坤,形成坤――離――巽――震――艮的逆時針排列,而這正好是周文王

895

Page 252: 易學與科技文化

後天八卦的排列。

(圖21文王後天八卦圖) (圖22)

離 震

巽 巽

坤 兌

離 艮 乾

艮 乾

上圖22意味這什麼呢?

1、既然圖22完全對應于文王後天八卦,而圖22又是兩個三維喇叭形太極的

交疊,那麼,毫無疑問,文王後天太極圖也是三維的立體太極圖。圖21實際上是

由藍色的太極與紅色的太極組成,並通過中間的S線相連。見下圖23。

896

Page 253: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23)

文王後天立體八卦圖

巽 坤

震 兌

艮 乾

2、作為後天八卦圖,這種立體模型完全吻合河圖的四維時空螺旋。見本文

第一節圖3。

3、以上可見,伏羲先天八卦圖轉化為文王後天八卦圖,與先天的洛書轉化

為後天的河圖,其方法、路徑完全相同:

把先天的洛書、伏羲先天八卦圖轉化為三維的卷狀喇叭形,就成為後天的河

圖、文王八卦圖。

這正好揭示了河洛、八卦圖的宇宙觀:

洛書、伏羲先天八卦圖揭示了宇宙的原始、混沌、真如的狀態;

河圖、文王後天八卦圖揭示了宇宙在物質、生命誕生後的四維時空;

洛書、河圖很可能是人類溝通另一宇宙的“天書”,其中可能隱藏著

人類尚 未認知的“天機”。

897

Page 254: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3

易經模式圖新構想

馮振波

論  文  摘  要  

古老的《易經》是在沒有文字的時代產生的,其以物取象,用幾種 符號和卦

畫來代表自然現象和某種事物。這些符號和卦畫在其發展中沒有改變。《易經》模式

圖第一構想,本著繼承發展和創新,結合現代知識,對這些符號和卦畫進行改動,

把《易經》的兩個最基本符號 陽爻( )替換成A,把陰爻( )替換成O,

進而構想了八卦和六十四卦模式圖,為研讀《易經》提供了便利。提供了新思維

新視角,新平臺。

如:

乾卦 構寫成 AAA. 坤卦 構寫成 OOO

震卦 構寫成 OOA 艮卦 構寫成 AOO

坎卦 構寫成 OAO 離卦 構寫成 AOA

巽卦 構寫成 AAO 兌卦 構寫成 OAA

既濟卦 構寫成 未濟卦 構寫成

898

Page 255: 易學與科技文化

這樣把八卦和六十四卦都賦予了新的模式圖。

把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立體化,構想了先天八卦模式圖後天八卦模式圖。

把太極圖立體化,構想了太極模式圖。

把六十四卦和DNA的64個遺傳密碼建立了某種聯繫,一個三聯體的密碼子就

是一卦,為此繪製了六十四卦雙螺旋結構圖。

899

Page 256: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0

Page 257: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1

Page 258: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2

Page 259: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3

Page 260: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4

Page 261: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5

Page 262: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6

Page 263: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7

Page 264: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8

Page 265: 易學與科技文化

909

Page 266: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0

Page 267: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1

Page 268: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2

Page 269: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3

Page 270: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4

Page 271: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5

Page 272: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6

Page 273: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7

Page 274: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8

Page 275: 易學與科技文化

919

Page 276: 易學與科技文化

920

Page 277: 易學與科技文化

921

Page 278: 易學與科技文化

922

Page 279: 易學與科技文化

923

Page 280: 易學與科技文化

把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立體化,構想了先天八卦模式圖後天八卦模式圖。

把太極圖立體化,構想了太極模式圖。

把六十四卦和DNA的64個遺傳密碼建立了某種聯繫,一個三聯體的密碼子就

是一卦,為此繪製了六十四卦雙螺旋結構圖。

924

Page 281: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4

應用易學思想和物理化學重新認知四大環境

郭 威

中國智庫(思想庫)專欄作家、戰略副研究員、中國自然辨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

學委員會會員、寧夏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展成果收展者、知名易學/國學學者

[論文摘要]我們在易學命理學的啟發下,同時結合人體環境在自然界中的分

割規律,在繼承物理化學上的基礎知識以後,從而找到了天地人文四大環境中的

人體環境的具體分割依據,既:腦及骨髓等功能生髮依據的靜態能量為主體的混

合物氣就形成了人體環境的三個子系統之一的意識思想之軀;神經系統功能生髮

依據的動態能量為主體的混合物氣就形成了人體環境三個子系統之一的精神文

化之軀;人體環境的所有可見的微觀和宏觀的有形物質就構成了人體環境的三個

子系統之一的血肉之軀。

以人體環境為研究和關注的核心,則天地人文四大環境就可以通過人體環境

的參考,結合物理學和化學上的基礎知識,解讀為勞動成果環境、自然地理環境、

人體環境和文化環境。

因為易學哲學的思想是對研究物提取或吸收後的轉化規律的斷點研究,它是

在沒有考慮研究物提取或吸收時的環境狀態下的哲學理論,所以它是一個開放式

的哲學研究思路,具體應用需要結合研究物提取或吸收時的環境狀態,所得出的

結論只能用做研究物行為過程中的參考理論2,所有封閉式的研究和應用企圖都

1 、這種總結完全是在掌握了《<周易>的成書原理解析》的基礎上得出的。 2、2007年的中國智庫(思想庫)到2009年的國際易學論壇等研討會上先後發表的學術論文,因為是易學和國學現代解析部分的戰略性科普學術論文,所以難免給人大而空的感覺,但是為了清晰地勾勒出現代易學

的大概輪廓和現代國學的大概輪廓也只能勉強為之了。隨著這篇論文的發表,易學與國學的關係,以及國

學的研究方法我也已經提供了一些研究素材,以後邏輯上的規劃發表,我將利用《<周易>的成書原理解析》、《人生參考規劃學》、《中醫學科學技術概論》等書稿上的理論有針對性的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和對易經、

925

Page 282: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是違背易學哲學產生的初衷的,最終會使研究物(比如人)作繭自縛,從而阻礙

了研究物(或人)的開放、理性和辨證發展的努力,所以諸如算命、占卜、風水

等追求結果,而忽略人為努力的應用行為都是違背易學發展規律的,是不符合當

今時代要求的易學文化理論,但是在不同的人體環境具備的文化程度有環境層次

差異的情況下,是可以發揮它的認知引導和精神鼓勵鞭策價值的,因此它是易學

研究和應用中應該謹慎對待的部分。

在研究人體環境的行為規律的時候,需要結合人體行為的行動、語言、著手

解決的具體問題、管理、思維行為,同時將上述行為按照四大環境進行具體的嵌

套處理,這就是《人生參考規劃學》在繼承,並創新易學、易學命理學基礎之上

完成的。

[關鍵詞 ] 易學 辯證法 哲學 國學 四大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 人體

環境 血肉之軀 精神文化之軀 意識思想之軀 勞動成果環境 文化環境

時代環境 精華 糟粕

古代的易學命理學已經不適合當今時代的建設需求了,也已經無法為當

今社會服務了,所以必須要立足科學,要對它進行有效的改造,使其具備服

務當今時代的思想、思維方法和文化內容。本篇論文就是企圖解決這個問題

的哲學探索。

一、 四大環境與生命

四大環境的認知需要易學的天地人思想和當代的物理學和化學上的基礎知

周易、命理學的原進行現代詮釋,並逐漸將重心轉向經過改造已經能夠服務當今時代的易學理論和應用易

學哲學思想及原理對核心國學的改造,諸如如何利用易學思想和原理對《道德經》、《易傳》、《中庸》等的

原文進行解讀和創新,以期啟發國學研究和應用領域的新型人才對舊國學到符合當今時代特性的新國學的

創造完成,從而完成將文化和哲學重心從西方科學和多元競爭哲學引入東方整體科學和多元和諧共存哲學

的學術任務。

926

Page 283: 易學與科技文化

識。

在天地人的思想中,地的概念是清晰而明白的,那就是自然地理環境,而人

和天的概念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是抽象而模糊的,我們需要利用現代科學上的基礎

知識進行辨析,從而獲得四大環境的現代概念,也能夠進而分辨出四大環境的古

代概念,為正確理解中華傳統文化找到研究方法。

在此我們先將思維過渡到立體形象思維,我們可以睜開眼睛觀察我們的肉身

立身於地球或太空的某個位置,如圖:

圖片解析:

主講人本人既人、主講人立身的講壇既自然地理環境的分支(簡稱地)、主

講人的勞動成果既天。

在具備相關易學基礎哲學知識、物理學和化學的相關常識以後,我們可以清

楚的得到天地人的現代概念,如下:

地=自然地理環境

人=人的身體(包括血肉之軀、精神文化之軀和意識思想之軀)

天=人體的勞動成果

當然歷史從來都是向前發展的,人類也是不斷進步的,所以對天地人的轉化

規律的客觀記載,也是不斷積累的,這種記載包括圖畫和文字,因此我們也可以

927

Page 284: 易學與科技文化

給出文化的概念,既天地人文中的文的概念,概念如下:

文=對天地人轉化規律的圖文記載

因為受制於自然界的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氣既以能量為主體的混合物)的

干擾,所以我們將天地人文用環境表述,因此天地人文的現代表述就是自然地理

環境、人體環境、勞動成果環境和文化環境。這種總結是站在科學背景下的,非

科學時代,勞動成果是以天命形式呈現的,因為思維活動的現實世界的實踐中產

生的有形物質和圖畫文字就是自然界的物質的表現形式。

四大環境中要以人體環境為根本,以自然地理環境為依據,方能辨別善惡(善

=符合科學精神;惡=違背科學精神),因此文參天、天參人、人參地、地參物理

化學,只有這樣處理,四大環境才能清楚明白,和諧共存。

四大環境的瞭解本來要依靠對自然地理環境的清晰認知才能達到,但是認

知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人體環境,因此我們還是利用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物理學

和化學上的基礎知識,在先搞清楚人體環境的前提下,再去搞清楚其它環境為妥。

(一)、四大環境之人體環境

在搞清楚人體環境之前,我們需要以最簡單的眼見為實作為依據來分辨自

然界,首先進入我們眼際的就是地理環境,然後是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借用物

理學和化學上的基礎知識,我們已經知道無形物質就是以動態能量為主體混合而

成的氣和以靜態能量為主體混合而成的空間,有形物質就是能通過化學元素進行

化合或分解反應而能夠獲得的物質。因為氣和空間本身就是能量為主體的混合

物,所以它們是超越時間和空間束縛的,因此主控人體環境的精神狀態和思想狀

態的氣和空間是可以相互影響的,也是可以致病的,其致病的原理是思想的波動

造成精神的混亂,進而造成勞動行為的偏差,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本質的原因

928

Page 285: 易學與科技文化

是腦的承受範圍制約神經的活動,神經的活動制約臟腑等功能的正常發揮,所有

的這些都會通過有形物質和圖畫文字顯現出來。

我們先看圖1,圖中顯現的人體環境中所有能夠通過眼睛和科學工具看見的

物質環境,這個環境就構成了血肉既物質之軀,這個軀體的維護只能依靠自然界

中的有形物質,比如食物、藥物等。

(圖1)

圖片解說:

圖片文眼:血肉即物質之軀。

圖片內容:人體中的所有有形物質,既自然界中的有形物質。

再看圖2,圖中有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是鏈接臟腑等組織的,其本身仍然屬

!

血肉之軀的有機組成部分,但是神經的功能生髮依靠的基礎物質卻是以動態能量

為主體的氣,這些不同空間層次的氣構成的環境就是人體環境的精神既文化之

軀。研究氣這個環境的學術術語有諸如經絡、穴位等。

929

Page 286: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2)

圖片解說:

圖片文眼:精神既文化之軀的物理基礎。

圖片內容:因神經系統的存在而依存的以動態能量為主體的氣。

最後看圖3,圖中的腦、脊髓、骨髓、脊椎和骨骼的功能正常發揮依靠的是

以合適的靜態能量為主體的氣既空間,這個空間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環境,

這個環境就是人體環境的意識思想之軀。這個軀體僅僅是因為腦、脊髓和骨髓等

的 存 在 而 存 在 , 所 以 腦 、 脊 髓 和 骨 髓 等 仍 然 屬

!

血肉之軀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個軀體在醫學上的學術術語是精神,既精氣神的精。

930

Page 287: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3)

圖片解說:

圖片文眼:意識既思想之軀的物理基礎。

圖片內容:因腦、脊髓、骨髓、脊椎和骨骼的存在而依存的以靜態能量為主

體的氣既空間。

上述總結的人體環境的三個子環境是通過對自然界的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

的區分表現出來的,其中意識思想環境和精神文化環境是受氣(包括動態氣和靜

態氣既空間)主控的,所以具有社會性,因此可以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也是傳

染病的本源,所以要治療傳染病,首先必須是意識思想的歸正,在意識思想歸正

後,通過精神的健康,使獲得的文化具備辨證內容,從而在自然界中找到有利於

促使腦和骨髓以及脊髓的功能趨於正常的物質以及思想,使腦、脊髓、骨髓等的

功能健全,從而獲取作用神經系統的健全的免疫能力,最終達到人體三個子系統

的完全康復。

從上述內容的論證,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神學、氣功等都是中樞神經與大

腦皮層在能量為主體的氣和空間的作用下的幻覺現象,因此其辨證思想既哲學思

931

Page 288: 易學與科技文化

想是錯誤的,但是其描述的文化內容有一部分卻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

(二)、四大環境之

1、自然地理環境

四大環境之一的自然地理環境本來準確的表述是自然界,但是出於人體環境

提取、眼見為實和善惡辨證既科學非科學的辨證的需要,而必須重點突出地理環

境,因此只能做複合處理了。

依據《易經》哲學原理和易學命理哲學原理,任何物質或多元物質混合而成

的混合體環境都是存在著物質實體本身和它的根基環境、承載(衡量)環境、立

身環境、引導環境和轉化的外圍環境既社會環境。

四大環境中,我們清楚的知道研究它們的初衷是為了維護人體環境在週期內

的真實存在,因此以人體環境為實體本身,則人體環境的根基環境和承載(衡量)

環境是自然界的無形物質,既氣和空間;立身環境為有形物質,這也就是人體環

境的三個子環境得來的哲學思想基礎。

自然地理環境就是我們的自然界,為了腳踏實地,我們重點突出地理環境,

看圖4,

(圖4)

圖片解說:

932

Page 28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圖片文眼:自然界

圖片內容:自然界的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

宏觀總結:星球土壤和有形固液形態的物質、植物層、生物層、動物層、人

類環境和自然界的空間以及氣。

微觀總結:動態能量為主體的混合物既氣、誇克層、原子核層、原子層、分

子層和自然界的宏觀物質。

自然界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的來源環境是以靜態能量為主體的混合環境

既氣,或叫空間。

總結依據:這種總結來源於《易經》哲學中的十二個地支轉化規律的

過程分割,既穩定合成環境養到帝旺和穩定分解環境衰到胎,穩定合成環

境和穩定分解環境是同時存在與一個空間的,這也就是八卦中的六爻哲學

思想,而這個空間就是自然界,在細分這個轉化環境的過程中需要繼承研

究自然界的基礎知識的物理學和化學中的哲學知識,詳細的論證參考《<

周易>的成書原理解析》。

2、人體環境

人體環境由於自然界與人的關係,而分割成了血肉之軀、精神既文化之軀和

意識思想之軀。

(1) 宏觀人體環境

臟腑骨骼骨髓皮毛等靜態組織構成的環境、血液津液等動態組織構成的環

境、神經構成的環境、神經功能支撐的氣既經絡穴位構成的環境、腦骨骼骨髓脊

椎脊髓構成的環境、腦骨骼骨髓脊椎脊髓功能支撐的空間(靜態氣)既精神意識

思想環境。

933

Page 290: 易學與科技文化

(2) 微觀人體環境

細胞環境、細胞核層次混合環境、染色體層次混合環境、基因環境、

動態能量為主體的混合環境既氣、靜態能量為主體的混合環境既空間(氣)。

人體環境的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源於自然界的宏觀物質。

3、勞動成果環境

神經系統的綜合功能

(圖5)

圖片解說:

圖片文眼:活生生的人

圖片內容:活生生的人,突出腳、口、手、心臟、腦、神經的功能,既行

動行為、語言行為、解決問題的行為、管控行為、思維行為和上述五類行為的局

部到全域的行為綜合。

勞動成果的產生,需要我們立足自然地理環境,遵守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通過人體環境的腳、口、手、心、腦和神經發揮的行動、語言、解決問題、管控、

思維功能,完成上述行為的局部到全域的不同層次的環境的客觀表述,結合時代

環境的定位作用,最後完成從文化過渡到現實世界,產生真實的物質成果和圖文

934

Page 291: 易學與科技文化

成果。

4、文化環境

文化環境就是通過人體環境的腦等物理組織發揮的思維功能將不管成

熟于否的自然地理環境、人體環境和勞動成果環境的轉化內容用圖表,或者

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

(三)、時代環境

時代環境就是以立足某自然地理環境的主體人群為依據,以該主體人

群的意識思想功能發揮的腦等物理組織不出現疼痛的感覺為基礎。因此它是

在繼承某自然地理環境上主體人群的文化環境層次的支撐下產生的,需要借

助文化環境中的辨證思想和辨證文化對立身的自然地理環境、人體環境和勞

動成果環境繼承、接納和管控,以提供立身于某自然地理環境上的主體人群

的存在的動力,既活下去的勇氣和智慧。

因為中國文化中已經對意識思想、精神文化層次有了很成熟的辨證法和內

容,而且非常在意意識思想、精神文化和現實物質環境的有機統一,同時因為意

識思想、精神文化的存在需要借助能量為主體的氣和空間。在此同時借助物理知

識,我們知道能量在宏觀物質世界中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特性,因此它們又具

有社會性,所以中國的時代環境必然選擇社會主義特性的支撐體制,所以中國的

未來社會建設方向必然是物質環境、精神文化環境、意識思想環境三者並重的這

一主旋律,中國的生產力條件已經使我們具備進入社會主義這一時代平臺,但是

要控制,並長期存在於這樣的時代下,就必須完成新舊精神文化和新舊意識思想

的過渡,而且這種過渡必須具備世界文化認可的特性。

二、《人生參考規劃學》的內容簡介

935

Page 292: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人生參考規劃學》的現代科學思維下的立足點是《人生規劃學》,也就是

該書第一部分的內容,通過這部分的內容可以從現代知識分子的思維擅長處著

手,通過調查表的形式讓讀者,或學習者思考、瞭解與立身環境相關的所有環境

的主體轉化規律、演變規律,在思考和瞭解過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激活深

層次探究環境真相的動力,在探究中學會尋找同根環境的發展在文化思維上的趨

勢,進而達到人文意義上的尋根的目的,為相同根源文化接軌創造機遇。

從本書第二部分開始將是《人生參考規劃學》的論證和技術部分,這部分

將撇開現代科學思維這一時代局限視角,從人文社會共有的思維視角來探索人的

行為規律,這個人文社會共有的思維視角是出於《易經》的思想和它獨有的思維

方法,而《易經》我們在《周易的成書原理解析》中通過科學論證證明它是研究

提取或吸收後的研究物由於不平衡而轉化形成的所有三維或多維實體的同空間

透明折疊現象的研究哲學,在研究共同空間透明折疊現象的過程中,我們利用人

類容易理解的哲學術語胎到絕、再到胎來描述研究物可斷點的轉化規律,有六個

(衰到胎)是描述穩定分解轉化過程的,有六個(養到帝旺)是描述穩定合成轉

化過程的,而穩定分解和穩定合成的過程依存的空間是完全透明折疊重合的,因

此我們根據該易學原理將研究物細分為研究物的承載實體,影響研究物轉化的根

基環境、衡量(承載)環境、立身環境、引導環境和外部環境即社會專業環境,

有了這種易學的定位思想,然後我們引入人人可見的天(既人通過正向思維和或

逆向思維創造的勞動成果,非科學時代表現為天命形式的內容)、地(既自然地

理環境)、人(既人體環境,細分為血肉之軀、精神文化之軀和意識思想之軀)

這個真實空間的物質,就可以將左右人的行為的所有環境進行天地人形式的真實

還原,從而獲得左右人的行為的環境無非是自然地理環境,人體環境之血肉環

936

Page 293: 易學與科技文化

境、精神文化環境、意識思想環境,人體通過思維創造的勞動成果環境和用線條

紋路記載上述環境而形成的圖文表現形式的文化環境,該書將通過嚴密的邏輯論

證和真實環境的佐證來詳細解釋自然地理環境、人體環境、勞動成果環境和文化

環境是什麼?這些環境是通過什麼聯繫的?作用於具體的人的上述環境之間的

關係是什麼?並是如何綜合轉化的?為揭開左右每一個人的命運的環境提供研

究公式、哲學思想和研究方法。

在理清了上述四個環境的具體內容以後,並能夠應用上述理論指導我們認

識、管理、規劃和掌控作用於我們的環境以後,我們也搞清楚了作用於人的規律

研究的來龍去脈,那就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源頭學術易學思想和技術公式到以此為

基礎的中醫學思想和技術公式,再到以易學和中華醫學為基礎的中華命理學思想

和技術公式,然後到現代人文意義上的人生參考規劃學的思想和技術公式,但是

從中華命理學到人生參考規劃學的過程中是通過科學精神和真實環境的佐證剔

除了神學哲學思想、氣功哲學思想、風水哲學思想和封閉的易學哲學思想等錯誤

的唯心哲學的干擾以後創新形成的技術哲學,因此我們也清楚的將命理學從精華

與糟粕並存的哲學轉化到了自然地理環境、人體環境(血肉之軀、精神文化之軀、

意識思想之軀)、勞動成果環境和文化環境綜合分析、認識和掌控的管理及規劃

學上來,從而讓我們從中華哲學的發展中找到了億萬個不同的個人走向大同的思

想依據和操作技術,也找到了推進和諧共存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

參考資料:

1、《易經》

2、初高中物理學和化學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三命通會》、《淵海子平》等

937

Page 294: 易學與科技文化

4、《<周易>的成書原理解析》,郭威,2007,首屆國學國醫嶽麓論壇。

5、《從天地人思想談和諧》六篇,郭威,2008,第四屆國際易學與現代文

明研討會。

938

Page 295: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5

易學與現代科學研究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委員會會員 何中良

摘要:易學是東方文明的象徵。易學具有四大功能,能夠進行科學諮詢、科學

策劃、科學研究、科學管理。有關科學諮詢、策劃和管理的易學著作很多很多,

有關科學研究的易學著作太少太少。《易腦——中國人的第三腦》是一部有關科

學研究的易學著作,值得閱讀和深思。40年來,在利用易學進行科學研究方面進

行了大膽嘗試,取得了八項科研成果:

1、發現和提出了太極圖定律、無極圖定律;

2、發現和建立了易腦模型,撰寫了《易腦——中國人的第三腦》一書;

3、發現和提出了時間作用力定律;

4、提出了宇宙中存在五種基本作用力及其計算方法

5、發現和提出了時空關係式;

6、發現和提出了宇宙結構關係式;

7、發現和提出了宇宙天體年齡計算公式;

8、根據太極圖宇宙模型建立了宇宙統一論。

這一切充分說明,易學來源於天文學和物理學,易學又促進了天文學和物理

學的進步。易學是思維科學,易腦是思維工具,可以運用易學進行現代科學研究,

解決現代科學研究的尖端難題,促進科學技術向前發展。

關鍵詞:易學 現代科學研究 八項科研成果

易學與科學技術關係密切,一方面科學技術促進了易學發展,另一方面易學

939

Page 296: 易學與科技文化

發展又推動了科學技術進步。

易學具有四大功能,能夠進行科學諮詢、科學策劃、科學研究、科學管理。

有關科學諮詢、策劃和管理的易學著作很多很多,有關科學研究的易學著作太少

太少。《易腦——中國人的第三腦》就是一部有關科學研究的易學著作,值得閱

讀和深思。

40年來,我在利用易學進行科學研究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取得了八項科研

成果:

1、發現和提出了太極圖定律、無極圖定律;

2、發現和建立了易腦模型,撰寫了《易腦——中國人的第三腦》一書;

3、發現和提出了時間作用力定律;

4、提出了宇宙中存在五種基本作用力及其計算方法

5、發現和提出了時空關係式;

6、發現和提出了宇宙結構關係式;

7、發現和提出了宇宙天體年齡計算公式;

8、根據太極圖宇宙模型建立了宇宙統一論。

值此第五屆國際易學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召開之際,特向大會彙報。

一、發現和提出了太極圖定律

易學的核心內容有兩個:太極圖、八卦。

在研究太極圖的過程中,發現人們對太極圖只有形象描述,還停留在經驗科

學階段。為了尋找太極圖的數學規律,翻閱了大量文獻,終於在《周脾算經》上

找到了實驗根據。《周脾算經》是我國第一部數學和天文學著作,其中保存了利

用圭表測量日影長度的天文觀測記錄。

940

Page 297: 易學與科技文化

第一步,依照《周脾算經》的天文觀測記錄作出了古代太極圖。

第二步,在古代太極圖的基礎上作出了理想太極圖(標準太極圖)。

第三步,根據理想試驗推導出太極圖曲線的數學方程式:

第四步,大膽提出了太極圖定律:太極圖曲線可以用余弦函數或正弦函數來

描述。

第五步,太極圖和三角函數圖像比較於下:

從上圖可以清楚看出,太極圖圖像具有封閉循環性,三角函數圖像具有開放

波浪性。

因此,三角函數具有二象性—— 開放波浪性和封閉循環性,開放波浪性可

以用三角函數曲線來描述,封閉循環性可以用太極圖曲線來描述。

東方文化傳統主要是封閉性和循環性,西方文化傳統主要是開放性和波浪

性。太極圖是東方文明的基石,三角函數是西方文明的象徵。太極圖是連接東方

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橋樑。

第六步,提出了廣義太極圖定律:太極圖曲線可以用複變函數來描述

由於電磁波可以用複變函數來描述,光子可以用複變函數來描述,因此,太

極圖與電磁波聯繫起來了,太極子與光子聯繫起來了。

941

Page 298: 易學與科技文化

太極圖定律的科學意義:

1、太極圖定律揭示了太極圖的數學規律,使太極圖由經驗科學上升為理論

科學。數學是科學的生命線,數學基礎越牢固,太極圖就越有生命力,易學也就

越有生命力。太極圖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物理學和數學發展的產物。

2、太極圖定律表明,太極圖曲線與三角函數曲線是一對孿生兄弟,具有同

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科學價值。

3、廣義太極圖定律充分說明了太極圖的物理意義,太極圖是電磁波,太極

子是光子,太極圖存在宇宙之中,易學是最古老的物理科學。

4、廣義太極圖定律表明,信息技術可以用電磁波來描述,也可以用太極圖

來描述,因此,太極圖與信息科學聯繫起來了,易學是最古老的信息科學。

5、太極圖定律表明,把函數概念引入易學,把數學分析引入易學,使易學

分析更加科學化。實質上,易學是關於變化規律的科學。

二、發現和建立了易腦模型

八卦的數學規律已經清楚了,八卦是二進制數學,八卦是模糊數學,八卦是

數理邏輯學。

在研究太極八卦的思維規律時,發現太極是形象思維,八卦是數字思維,太

極八卦的思維規律與電腦和人腦是相同的,提出了易腦概念,建立了易腦模型,

發現了易學三大定律,總結了易學十大法則,規範了易學四大功能,簡化了易腦

操作程序,撰寫了《易腦——中國人的第三腦》一書。

易學三大定律是:太極圖定律、無極圖定律和時間作用力定律。

易學十大基本法則是:虛擬法則、易象法則、易數法則、符號化法則、陰陽

五行法則、太極八卦法則、無極太極法則、全息思維法則、週期性法則、循環鏈

942

Page 299: 易學與科技文化

法則。

易腦具有四大功能,能夠進行科學諮詢、科學策劃、科學研究、科學管理。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信息技術的國家,《易腦》就是我國古代的信息處理

工具。

思維的實質就是信息處理,易學就是我國古代的思維科學,《易腦》就是我

國古代的思維工具。

《易腦》是一種虛擬系統,從五千年前伏羲畫卦到現在,《易腦》也可以分

為幾個階段:

第一代《易腦》——伏羲六十四卦系統,大約產生於伏羲時代(約公元前3000

年)。伏羲六十四卦信息系統,含有64×64 = 384爻,每爻含有2種信息,描述了日

月運行的自然規律,主要用於天文觀測。

第二代《易腦》——文王六十四卦系統,大約產生于周代(公元前1100年——

公元前220年)。文王六十四卦信息系統,含有64×64 = 384爻,每爻含有8種信息,

描述了春夏秋冬的自然規律和吉凶悔咎的社會規律,主要用於天文、地文和人文

觀測。

第三代《易腦》——京房《八宮》六十四卦系統,大約產生於漢代(公元前

200年——公元220年)。《八宮》六十四卦信息系統,含有64×64 = 384爻,每爻含

有64種信息,主要用於天文、地文和人文觀測。

第四代《易腦》——焦氏《易林》六十四卦系統,大約產生於漢代(公元前

200年——公元220年)。《易林》六十四卦信息系統,含有384×384 = 147456爻,

每爻含有64種信息,主要用於天文、地文和人文觀測。

第五代《易腦》——諸葛亮《奇門循甲》系統,大約產生於漢代(公元前200

943

Page 300: 易學與科技文化

年——公元280年)。《奇門循甲》系統信息量遠遠大於《易林》六十四卦系統信

息量。《奇門循甲》是動態信息系統,主要用於天文、地文和人文觀測,尤其是

在古代軍事決策方面大顯神通。

第五代《易腦》之後,易學研究方向發生了改變,在系統結構方面沒有突出

進步,分代工作更加困難了。

1986年8月15日,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指出:“思維科學是人工智能、智

能機的理論基礎。思維科學的基礎是腦科學研究。腦科學、思維科學、人工智能、

智能機是21世紀尖端技術。”

易學是思維科學,易腦是思維工具。電腦技術促進了易腦的進步,易腦的發

展必將促進電腦的開發和人腦的研究。人腦、電腦和易腦必將成為未來世界的尖

端技術。

三、發現和提出了時間作用力定律

易學認為在太極系統中,存在著五行相互作用:

子午相沖,醜未相沖,寅申相沖,卯酉相沖,辰戌相沖,巳亥相沖。

子醜相合,寅亥相合,卯戌相和,辰酉相合,巳申相合,午未相合。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地支時間系統,

十二地支之間存在相沖相克作用,說明太極系統中存在時間相互作用。時間相互

作用又稱為時間作用力。

易學認為,宇宙是太極系統,宇宙中存在時間作用力。時間作用力的大小如

何度量呢?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引力與空間有關,引力與時間無關。因此,我們可

以把牛頓引力稱為空間作用力,把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稱為空間作用力定律。

944

Page 301: 易學與科技文化

空間作用力Fr可以表述為

(1)

空間作用力定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中存在空間作用力,空間

作用力與空間間隔的平方成反比。

牛頓引力只與空間有關,而與時間無關,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是不完備的。因

此,提出了時間作用力定律。

時間作用力Ft可以表述為

(2)

時間作用力定律表明:宇宙中存在時間作用力,時間作用力與時間間隔的平

方成反比。

易學認為,宇宙中存在空間作用力和時間作用力。空間作用力可以用牛頓萬

有引力定律來描述,時間作用力可以用時間作用力定律來描述。時間作用力定律

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是等效的,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科學地位和科學價值。

四、提出了宇宙中存在五種基本作用力及其計算方法

西方科學認為,宇宙中存在四種基本作用力: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

易學認為,宇宙中存在五種基本作用力:空間作用力、時間作用力、電磁力、

強力、弱力。

五種基本作用力可以用五行模型來描述:空間作用力與土對應,時間作用力

與木對應,電磁力與金對應,強力與火對應,弱力與水對應。

引力場空間作用力Fr計算公式為(1)式;

引力場時間作用力Ft計算公式為(2)式;

945

Page 302: 易學與科技文化

電磁場空間作用力Fe r 計算公式為

(3)

電磁場時間作用力Fe t 計算公式為

(4)

強力場空間作用力Fs r 計算公式為

(5)

強力場時間作用力Fs t 計算公式為

(6)

弱力場空間作用力Fn r 計算公式為

(7)

弱力場時間作用力Fn t 計算公式為

(8)

從上述(1)——(8)式可以清楚看出,五種基本作用力的共同基礎是空間

作用力和時間作用力,空間作用力和時間作用力又可以統一為時空作用力。因

此,我們提出時間作用力以後,實現了五種基本作用力的統一。這是從愛因斯坦

開始近百年來物理學家夢昧以求的科學成果。

經過反復驗算,五種基本作用力的計算值與實驗值相符合,與期望值相符

合。因此,五種基本作用力的計算公式是完全正確可靠的,五種基本作用力是統

一的。

946

Page 303: 易學與科技文化

時間作用力定律把古老易學與現代物理學聯繫起來,成為宇宙基本作用力的

五大支柱之一。

五、發現和提出了時空關係式

在研究時間作用力定律和空間作用力定律的關係時,發現了時間和空間的轉

換關係: 。

宇宙中存在六大要素——空間、時間、物質、能量、電場、磁場。

宇宙中存在三大基本關係式:

質能關係式 ,這是德國學者愛因斯坦發現的;

電磁關係式 ,這是英國學者麥克斯韋發現的;

時空關係式 ,這是中國學者何中良發現的;

(上式中,C——光速、E——能量、M——質量、η0 ——磁場、 �0——電場、

G——空間、H——時間)。

質能關係式說明,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電磁關係式說明,電場和磁場可以相互轉化。

時空關係式說明,時間和空間可以相互轉化。

六、發現和提出了宇宙結構關係式

在研究宇宙三大基本關係式時,發現和提出了宇宙結構關係式:

宇宙結構關係式表明:宇宙中,空間、時間、質量、能量、電場、磁場、電

磁場、引力場,是統一的,是相互轉化的。

質量可以轉化為能量,能量可以轉化為質量;

電場可以轉化為磁場,磁場可以轉化為電場;

947

Page 304: 易學與科技文化

空間可以轉化為時間,時間可以轉化為空間;

時空可以轉化為質能,質能可以轉化為時空;

時空可以轉化為電磁,電磁可以轉化為時空。

電磁場可以轉化為引力場,引力場可以轉化為電磁場。

宇宙結構基本關係式,把空間、時間、物質、能量、電場、磁場統一起來,

把古老易學與現代宇宙科學聯繫起來,時空關係式成為宇宙結構三大基石之一。

七、發現和提出了宇宙天體年齡計算公式

宇宙是什麼?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宙就是空間和時間。

易學是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科學,太極圖是最古老的宇宙模型。

宇宙年齡有多大?自古以來,人們都在探索,尚無滿意答案。在愛因斯坦之

前,人們對宇宙年齡只是猜測,自愛因斯坦宇宙論創立之後,人們試圖通過理論

方法計算宇宙年齡。

1929年,哈勃發現來自遙遠星系光線的紅移與他們的距離成正比,也

就是河外星系視向退行速度v與距離d成正比,提出了哈勃定律:

在西方大爆炸理論中,宇宙年齡計算公式為:

其中,t0——宇宙從大爆炸開始至現在的時間,即宇宙年齡(年),

H0——哈勃常數, ( H0 = 1.62×10-18/ 秒 )。

西方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年齡為195億年,太陽年齡為50億年,地球年齡

為46億年。

對於大爆炸理論的結論,世界上許多人都表示懷疑。茫茫宇宙,無邊無際,

從始至今不可能只有195億年,宇宙年齡應該更長。

我們根據太極圖宇宙模型,提出了宇宙天體年齡計算公式:

948

Page 305: 易學與科技文化

其中,T——宇宙天體年齡 (年),

V——天體運行軌道速度(千米 / 秒),

Z0——宇宙天體年齡常數, Z0 = 1.669×108 年·秒/千米 。

我們根據宇宙天體年齡計算公式,給出了太陽系天體年齡時間表:

銀河系年齡為 1000億年

太陽系年齡為 367億年

水星年齡為 79.94億年

金星年齡為 59.25億年

地球年齡為 49.74億年

火星年齡為 40.28億年

木星年齡為 21.79億年

土星年齡為 16.10億年

天王星年齡為 11.35億年

海王星年齡為 9.06億年

冥王星年齡為 7.91億年

宇宙天體年齡計算公式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分別計算每個天體的年齡,這是

哈勃公式做不到的。西方學者認為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年齡都是一樣的,顯然是不妥的。

宇宙天體年齡計算公式清楚表明,宇宙天體年齡是各不相同的,每個天體都

有自己的年齡,每個天體都有自己的發生發展和衰亡的過程。宇宙天體絕不可能

同時產生,也不可能同時消亡。

八、根據太極圖宇宙模型建立了宇宙統一論

949

Page 306: 易學與科技文化

宇宙是什麼?宇宙是時空。從幾何學來講,宇宙是引力場,引力場是時空彎

曲。從物理學來講,宇宙是電磁場,電磁場是時空振盪。宇宙結構關係式充分表

明,時空、引力場、電磁場,三者是等效的。因此,宇宙是時空,宇宙是引力場,

宇宙是電磁場,三者是等效的。

宇宙起源是什麼?從幾何學來看,宇宙起源於引力場,引力場起源于時空彎

曲。從物理學來看,宇宙起源於電磁場,電磁場起源于時空振盪。因此,宇宙起

源于時空,宇宙起源於引力場,宇宙起源於電磁場,三者是等效的。

宇宙範圍有多大?宇宙空間是無限的,宇宙天體範圍是有限的。

宇宙年齡有多長?宇宙時間是無限的,宇宙天體年齡是有限的。

我們根據易學原理提出了時間作用力定律,發現了宇宙三大基本關係式,發

現了宇宙結構關係式,提出了太極圖宇宙模型,建立了宇宙統一論。

宇宙是時空。引力場是宇宙的幾何特性,電磁場是宇宙的物理特性。宇宙是

統一的,宇宙是變化的,宇宙是動態的,宇宙是無限的,這就是宇宙統一論。

九、結論

上面簡單介紹了八項研究成果,詳細內容請看《易腦——中國人的第三腦》

一書,便知分曉。

《周易》認為,“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學來源於天文學和

物理學,易學又促進了天文學和物理學的進步。

易學是思維科學,易腦是思維工具,可以運用易學進行現代科學研究,解決

現代科學研究的尖端難題,促進科學技術向前發展。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委員會會員 何中良 2010-7-9

950

Page 307: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6

易道陰陽——卦爻元結構解析

李 定

 

 

 

 

 

 

 

 

 

 

 

 

   

 

 

 

951

Page 308: 易學與科技文化

952

Page 309: 易學與科技文化

 

 

953

Page 310: 易學與科技文化

 

954

Page 311: 易學與科技文化

955

Page 312: 易學與科技文化

956

Page 313: 易學與科技文化

 

957

Page 314: 易學與科技文化

 

 

958

Page 315: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7

關州第一天書式排版

石曉康

摘要

1999 年之前,墨西哥韋拉克魯斯省發現了一個刻有美洲最早文字的石板。2006

年初,研究人員開始對其考察;9月15日,美國《洛山機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做了相關報道,之後舉世聞名;9月18日,中國《參考消息》第6版對這個國際考

古新聞做了簡單翻譯。逸空於9月27日重新翻譯,題名為《墨西哥新發現美洲最

早文字》(未公開發表)。2006年9月30日晚,逸空觀察發現了這個“美洲第一

天書”的“太極式”排版特徵,而且這一現象使美洲文明與東亞、特別是中國傳

統文明、甚至《周易》思想理論的距離,進一步拉近了;也使美洲文明的高度(頗

具外星人思維)進一步提升了。

959

Page 316: 易學與科技文化

關鍵詞

奧爾麥克;文字;石刻;太極圖;版式

目錄

“美洲第一天书”的“太极式”排版......................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摘要.......................................................................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关键词...................................................................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目录.......................................................................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一、发现与报导...................................................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二、石刻与文字...................................................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三、排版与太极...................................................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四、文明与现代...................................................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注释及参考文献...................................................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作者简介...............................................................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一、發現與報導

2006年9月15日,美國《洛山機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道了題為《美洲

半球奧爾麥克文化地層最古的文字》[1],其他《紐約時報》等媒體也相繼做了

報道,其考古報告也在期間發表於《科學》學報[2]。2006年9月18日,中國《參

考消息》第6版,也對這個國際考古新聞,做了簡單翻譯,但是因為報刊作者水

平有限,許多概念和語句的翻譯是錯誤的;因此,逸空於2006年9月27日重新翻

譯,題名為《墨西哥新發現美洲最早文字》(未公開發表)[3]。

在1999 年之前某時, 村民在墨西哥韋拉克魯斯省發現了一個刻有美洲最早文字

的石板。當時為了路面建築,挖掘一個古老的奧爾梅克丘塚進行採石。但是發現

的新聞慢慢地才滲出, 並且研究的作者2006年初到所在地旅行時,才對石板進行

了調查和拍攝。根據其它材料, 包括陶器碎片, 以及這個石板, 考察隊推斷了它

960

Page 317: 易學與科技文化

的大致時間為2,900 年前;這些美洲最早文字,可謂“美洲第一天書”。與題寫在

此石板上相似的一些單獨的符號,同樣也出現在墨西哥別處發現的一樣古老的小

雕像上。2002年, 其它專家聲稱奧爾梅克的一枚圓柱形印章和一些出自一塊石匾

的有字碎片上含有美洲最早的文字[4];然而他們對那些符號的解釋讓按有爭議,

並且時間大致在公元前650年。

二、石刻與文字

這方出自墨西哥韋拉克魯斯的、由成組的象形符號刻在古老的卡斯卡礁(Casca

jal)岩石,貌似中國建築用的磚,石板表面, 幾乎是一本標準信紙的比例,也

就是黃金分割長方形。5 英寸(12 釐米) 厚,傾斜重量26磅(12 公斤)。表面平

滑,卻輕微有些凹面, 推測可能是使用之後,又多次磨去重改的結果。上面刻有

包括重複字符在內,一共62個象形符號,被認為是新大陸(大清-新疆,今曰美

洲)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5]。有昆蟲、玉米穗、倒置的魚、和其他形象;包含2

961

Page 318: 易學與科技文化

8個鮮明的部首和字母, 一些曾被重改過三四次。

根據考古推斷,很有可能刻於公元前900年,甚至更早的年代,懷疑屬

!

奧爾梅克文化期。也就是說,比中美洲發現的西半球最早的文字還早400多年。

被認為是新大陸最古老的文獻。

石刻被發現的村莊是緊挨一貫叫聖-洛倫佐的地方,認為是奧爾梅克世界的中

心。奧爾梅克昌盛於在大約公元前1200 年和400年之間, 在其它象瑪雅和阿茲台

克人等偉大的中美洲文明之前。他們最為著名的要數他們用石頭雕刻的巨型頭

像。墨西哥和美國的一些考古工作者稱,這些刻在石頭上的符號從順序和結構上

看符合文字系統的特點,他們與奧爾梅克文明中的象形文字驚人的相似,而後者

曾被認為是美洲最早的文字。這是一項極為罕見的發現,因為自1924年以後,科

學家們就再也沒有發現過類似不為人知的文字。這些刻在石頭上的信息令專家們

很是著急。他們希望有更多的發現,並最終解讀出這些文字,從而為探尋這些神

秘的遠古文明打開一個窗口。西方學者認為這是一種成熟的、正規的文書,文字

系統看上去與任何已知的現代文字沒有聯繫, 根據研究判斷:也許意味著已經失

傳。較小尺寸的石板和以及上面隱晦的銘文,暗示銘文不是一套公眾文檔,與之

相反的可能為一封親密的讀物,一些觀點認為它也許有宗教儀式等特殊用途。

962

Page 319: 易學與科技文化

963

Page 320: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三、排版與太極

這是世界之迷,是個遠在太平洋對岸的古代文物。2006年9月30日晚,通過詳細

觀察這個石板文字的排版,逸空發現一個很大的秘密,並且成為對這一“美洲第

一天書”研究的最新觀點。請看以下圖表:

964

Page 321: 易學與科技文化

1.線圖原稿,《科學》雜誌(世界上

最權威的學術雜誌之一)公佈。

965

Page 322: 易學與科技文化

2.文字的分組示意圖,大家仔細看這

個文字排版,看看,是個什麼圖像?

966

Page 323: 易學與科技文化

3.我們把下面的原文抽去,繼續來琢

磨這個排版。注意觀察,一定象看那

種測試色盲的圖表一樣去看。

967

Page 324: 易學與科技文化

4.看到沒有?版式中藏有一個抽象

的“S”型圖像。

968

Page 325: 易學與科技文化

5.進一步,我們把分組示意模塊抽

去,只留下一個符號,大家看看是什

麼?是不是“太極圖”啊?同樣也

是甲骨文“申”(神的祖先文字)

字。

969

Page 326: 易學與科技文化

6.與中國現在傳世的太極圖比較一

下。奧爾麥克石刻的排版與太極圖的

中曲線一致,並且連旋轉方向都一

樣,就連其間的兩個黑子和白子都分

佈一致。我們知道西方的“萬”(卐)

字是順時針的順序旋轉的;東方的

“萬”(卍)字和太極圖是逆時針的

順序旋轉的。這一點毫不含糊的證實

了美洲的奧爾麥克文化同東亞文化

的密切關係。

970

Page 327: 易學與科技文化

通過圖解和比較,可以發現這個奧爾麥克文字石刻的排版是個太極圖,即甲骨文

“申”(神的祖先文字) 字;這一點,估計打死老外也看不出,只有相當中國傳統文

化功底的人,才可以發現。而且值得懷疑與河圖、洛書的關係,甚至和《周易》

有關;逸空有個文章叫《螺旋天下》,就是關於全球的太及考古圖案研究,尚未

完成,這個石板,可以作為素材之一。呵呵,說個大話,逸空可是當今世界上第

一個識別出這個神秘文字的排版呈太極圖的人啊。不過逸空還沒把握把每個字認

出來,準備弄個完整的破解再說。

這些字,有的是合體,有的是獨體,應該一共19組,正好19個字;或者是18組,

18個字。

每個象形符號是字母(部首);一組是一個合體字;但是因為逸空目前對美洲文字

的認識太少,所以目前不能完全破之。

既然寫成“太極版式”,應該有重要的紀念意義;大家要注意許多古文字的排

版,這些另其他專家忽視的問題,往往應該重視。通過逸空於2004年10月對“菲

斯通盤” (Phaistos Disc[或k])的釋讀和研究[6],以及2004年11月對北歐文字

石碑的釋讀和研究,逸空發現:世界上最奇特的排版,莫過於“螺旋式”——這

是一種打破人類思維的排版。

什麼是人類思維?逸空拙著《地月神話》[7]認為,《淮南子》中,“天道曰圓”

是天神(即外星人)思維;“地道曰方”是人類思維[8]。“螺旋式”(包括該

石板的“太極版式”)應該屬

!

天神思維。因為人類的眼睛和大腦是不適應旋轉式閱讀的,這樣頭容易昏。人類

總是喜歡經緯直線性思維。

971

Page 328: 易學與科技文化

因此,這個“美洲第一天書”的“太極式”排版現象,使美洲文明與東亞、特別

是中國傳統文明、甚至《周易》思想理論的距離,進一步拉近了;也使美洲文明

的高度(頗具外星人思維)進一步提升了。

四、文明與現代

人類出現至今,創造了無數的文明,同樣創造了無數不同的文字,考古學出現的

時間比起人類文明的歷史要短的多,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破解整個人類的

文明史,人類對自己歷史的認識只是一小部份,對人類不同文明所創造的不同文

字的認識更是微乎其微。

就目前中國境內發現的的人類早期文明,在這些文明中所發現的各種圖案/符號

有上百種,考古學家根本無法解答其中的涵義,對於無法解答和不認識的東西只

是把他單純的當成原始符號或解釋為早起人類對事物的記錄 ,這種解釋未免低

估了古人智慧,糟蹋了古人的智商。

在很多人類早期文明遺址中發現的太陽圖案,考古報告中解釋為“表示太陽”是

對“太陽的記錄”,為什麼不可以解釋為“熱情”、“奔放”、“希望”或“對

美好生活的嚮往”?難道古人就沒有“熱情”沒有“奔放”沒有“希望”了嗎?

難道這不是文字嗎?古人沒有”希望”那裡還有現代人!

目前考古學領域中出現很多“怪異”的現象,出現很多收縮性很強的“套子”,

一有新的發現就往“套子”裡套,不管大小,實在裝不進去的(實際上是在他們

所認識之外的)就放之不理,實在是缺少一種創新的思想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類對自己歷史的認識遠不及對太空的認識,難怪有一位大家說過:人類不用去

研究宇宙的形成,回過頭來看自己的歷史,居然還不認識。所以現代人對自己祖

972

Page 32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宗所創造的文明不可妄加斷言!可以高估現代人智商,但決不能低估古代人的智

慧![9]

注釋及參考文獻

[1] Thomas H. Maugh II. “Writing on Olmec Slab Is Hemisphere's Oldest” [N] Los Angeles Times. September 15, 2006. [2] Stephen Houston. “Oldest Writing in the New World” [J] Science 15 September 2006: Vol. 313. no. 5793, pp. 1610 – 1614.. [3] Laura Kennedy. “Roots traced back to glyphs of Mexico's Olmec civilization” [DB/OL] December 5, 2002.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http://www.latinamericanstudies.org/olmec/olmec-writing.htm

[4]逸空.譯著《墨西哥新發現美洲最早文字》[A]2006年9月27日

[5]安德魯・布裡奇斯. (Andrew Bridges).原作、逸空.翻譯《石刻顯示古老的文字

系統——2,900 年前的銘文展現了新大陸已知最早的文字》(Stone reveals ancient

writing system

2,900-year-old text represents oldest known New World inscription)[A]原作引用:

http://www.msnbc.msn.com/id/14834538/

[6]逸空.《破譯“菲斯通盤”文字》[A](DECIPHER THE PHAISTOS DISC'S

CHARACTES),2004年10月4日至7日,原作英語;2006年3月27日夜,翻譯漢語

[7] 逸空.《地月神話》[M] 2004年11月

[8] 西漢・劉安等《淮南子》卷三-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 圓

者主明。”[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9] 逸空.《對墨西哥新發現美洲最早文字的分析》[A]2006年9月27日8時

973

Page 330: 易學與科技文化

作者簡介

逸空,實名石曉康,1982年生,陝西西安人。倡導文化比較學,創立文化起源學、

比較埃及學、文字起源學(字源學)、量化經濟學,工於歷史學、考古學、漢學、

哲學、宗教學、人類學、神話學、埃及學、古文字、科技史、歷史地理學、書法、

繪畫、篆刻、雕塑、電腦製圖、多媒體影視製作;現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員,

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博學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

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研究會世界古代史專業委員會會員,

歐洲漢學協會專家會員,大英漢學協會會員,香港中華藝術家協會榮譽會長,湖

南懷化盤古文化學會會員。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明光路龍府北郡小區五號樓一單元1104室(710016)

電話:86-13649269329

郵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974

Page 331: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8

宇宙對立統一基本模式

石益祥1 李友松2

1. 浙江海洋學院數學系(316004)  

2. 哈爾濱工程大學(  150001)  

摘要:宇宙是對立統一的。可如果我要問宇宙怎樣對立統一,我想在座的人沒

有一個人能夠正確回答。不能正確回答的原因是我的問法太新穎了,大概這個問

題還沒有人觸及到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筆者採用相似類比的方法,即找一個

對立統一的系統,筆者找出的這個系統是複數系統,和宇宙進行相似類比,並把

已知複數系統的對立統一結構相似移植到宇宙之中去,使之成為宇宙的對立統一

結構,即宇宙對立統一基本模型。具體的做法是在移植過程中,將數變成物質,

如數零變成零態物質;實數變成實態物質;純虛數彎成純虛態物質;正數變成正

實態物質;負數變成負實態物質。由此產生了零;實、虛;正、反的整體科學思

維方式:零指得是真空;實通常是指實物質,虛指實物質周圍所存在的場,它是

虛的;在任何一個實物質中,任取一個原子,都存在正負電子這對反物質。可見,

整體科學的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它決定了整體科學的無所不

包。相似移植得到的主要結果如下: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基本方程,宇宙的

基本模型,通常稱為宇宙有三基。三基刻畫了宇宙的基本概念真空,它將宇宙統

一起來了;基本公式刻畫了物質的生死,以它為基礎我們可以推導出宇宙演化模

型;基本模型則是宇宙的基本圖像,它包含了整體科學的思維方式。同時提出的

還有複合態物質結構公式,物質進化度量公式和靜態科學太極圖。宇宙對立統一

基本模型既有和中國傳統文化自然融合的基礎,也有和現代科學自然接軌的能

975

Page 332: 易學與科技文化

力。

關健詞: 零態物質 宇宙基本方程 宇宙對立統一基本模型 物質坐標系 複

合態物質結構公式 物質進化的度量公式

1. 引言

有史以來,人類不斷地探索宇宙和其中的物質,不同文化和歷史時期形成了

不同的宇宙生化模型。

中國古代的聖賢上仰觀天象,下俯察地理,中將自身同化于宇宙,在恍兮

惚兮中看到了宇宙真象,窈兮冥兮中覺察了宇宙的真信 ,從而真實地穎悟了宇

宙的產生,發展和演化,形成了我國古代獨有的整體宇宙觀和在此基礎上產生的

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認為宇宙的創生從無到有。繫辭指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

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化模型,筆者稱之為太極生化模型。此處太極是

本原,或“母體”,兩儀是“子體”;“母體”統一,“子體”對立;“母體”

生出 “子體”,“子體”統一於“母體”。兩儀生四象可以作類似的解釋。可

見, 太極生化模型是對立統一的。

道和太極都是宇宙的始基,或含攝一切的宇宙基本概念。它們對現代人來說

是有些不可思議,但我國古代的聖賢就是從這些不可思議的基本概念出發演繹出

宇宙生生不息的變化規律的。千百年來,它們不僅沒有被人類的科學活動所否

定,而且科學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它那裡去尋找真諦。“許多有遠見的科

學家越來越重視現代科學與東方古典哲學的結合,尤其是同中國古典哲學的結

合”。[1]

976

Page 333: 易學與科技文化

2. 基本思想

宇宙——物質系統是一個對立統一體;複數系統——宇宙對立統一影子也是

一個對立統一體;兩者有著相同的形式結構。

物質系統是如何對立統一的,迄今為止人類知之不多,但複數系統是如何對

立統一的,人類已經基本研究清楚,按照相似學的基本原理[2],我們可以在物質

系統和複數系統之間進行對立統一性相似類比,並可將複數系統的已知對立統一

形式結構相似移植進物質系統,從而得到物質系統的對立統一基本結構——宇宙

對立統一基本模型。

3. 複數系統

複數系統是形如 的數集,其中 、 是實數, 為虛數單位, 為

實部, 為虛部, 為模。複數系統各類數的名稱,表達方式及結構見

圖1。圖1的複數系統基本結構按照對立統一的方式給出。

複數系統的幾何表示複平面見圖2 。

從圖2可知,複數系統有實和虛、正和負的對立。

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的數,稱為相反數。這是數學相反數的熟知定義。現在

把該定義推廣到複數:如果兩個複數的模相等,符號相反,則稱這兩個數互為相

反數。例如 和 模相等,符號相反,故是相反數。複數相反數的幾何

纯虚数

非 纯 虚 数 (

“正”纯虚数

“负”纯虚数

实数

虚数

复数

图1

正实数

负实数

977

Page 334: 易學與科技文化

意義是:過原點作一條直線,則直線上關於原點對稱的任何兩點的複坐標構成相

反數。如果此直線是實數軸,則複數相反數

就是通常意義的實數相反數。實際上,從複

平面上看,實數軸和過原點的直線沒有什麼

根本的不同,因此,這樣的推廣是合理的。

,沒有在圖1中列出,將專門討論。

實數有大小;虛數沒有大小。

實數和純虛數可以互相轉化。孤立的實

數和純虛數是不存在的。

對加、減、乘、除運算封閉的數集稱為

數域。最常見的數域有有理數域,實數域和複數域。有理數域最小,複數域最大。

複數域有無限多個子域。

每個數域都包含了數 。下面將給 賦予全新的意義。

4. 零

一切從零開始。將零的事情弄清楚了,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從左到右,順看方程 , 和 相互抵消,沒有了,故 是無;

從右到左,逆看方程, 能演化出 和 ,說明 不是無,而是隱含 和

的有。由 的任意性可知 隱含了一切數。

零化生一切相反的數,一切相反數可混成零。

有無相生,一個古老的中國哲學命題,就用數學公式如此簡單地表達了。

從方程 可知,一切數源於 ,又複歸於 ,故數 是一切數的“出

生地”,又是一切數的“歸宿處”,即數零是一切數的本原。數 的本原地位驗

Ⅱ Ⅰ

Ⅲ Ⅳ

图2

978

Page 335: 易學與科技文化

證了中國的俗語“一切從零開始”。

在方程 中,左邊兩個數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可代表兩個完全

相反的有,右邊則代表無。從左往右看,兩個完全相反的有混合成了無,這是事

物狀態從有到無的轉化;從右往左看,無生出了兩個相反的有,這是事物狀態從

無向有的轉化。有和無的相互轉化表明無不是純粹的無,有也不是純粹的有,

兩者的區分只是一種對待。也就是說有也是無,無也是有,但有和無截然不同。

兩者的關係是:有是現象,無是根本;根本生出現象,現象複歸於根本。習慣上,

有和無是徑渭分明的,有是絕對的有,無是絕對的無;無不能生成有,有也不能

轉化成無。為了不同習慣的意義發生矛盾,我們也將無說成是超常態下的有。

無是零的常態意義;有是零的超常態意義。

數 有三個其它數都沒有的性質。

均勻性 這一性質的公式表示是 ,即 和 合成還是 。換句話說,

數 沒有參于合成,而是保持了自身的“中立”。由 的任意性可知,故數 對

一切非零數都保持“中立”。這是絕對的“中立”。

對數 的中性認識,袁小明有一段精闢的論述:“在所有的十個阿拉伯數碼

中,‘ ’也許是最特殊的了。‘ ’是‘零’的符號,從量上說,它代表著

‘無’,然而它又不是毫無內容。作為一切正數和負數之間的界線,作為能夠

既不是正又不是負的唯一真正的中性數,零不只是非常確定的數,而且它本身

比其它一切被它所限定的數都更重要”。[3]

數 的絕對“中立”表現在複平面上就是數 位於複平面的正中間。

無窮性 這一性質的公式表示是 。公式說 放大 倍後還是

。如果 是有限的,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性質,因此, 也是無窮大。

979

Page 336: 易學與科技文化

和∞是不同性質的無窮大。 是“無”的無窮大,記號∞是“有”的無窮

大。兩個無窮大同時滿足方程 ,是方程組的解。可見,從 是方

程解的角度將 看成無窮大也是合理的。

零和無窮大是對立的統一。零的無限多個層次同無窮大的無限多個層次相對

應。零的倒數是無窮大,無窮大的倒數是零。

和∞通過術語有無統一起來了。這種統一不僅有哲學意義,筆者還相信它

有純數學的意義(這一點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層次性 每個數域都包含數 。 在不同數域中有不同的意義: 既是有理

數,也是實數還是複數。因複數系統內部有無窮多個不同層次的數域,故數 有

無限多個不同層次的意義。複數系統有無限多個不同層次的數域在數學中是熟知

的。

結論:複數系統是實、虛;正、負;複各種類型的數按照公式

統一於數零的一個完備整體。

5.物質系統

下面,我們將複數系統的對立統一形式結構相似移植進物質系統,就可得到

宇宙對立統一基本模型。本節和下節的內容純粹是相似移植的結果。

類比複數系統中各類數的名稱,可得物質系統中各態物質的名稱,它們是零

態物質;實態物質、純虛態物質單位、純虛態物質;正實態物質和負實態物質、

“正”純虛態物質和“負”純虛態物質;複合態物質。

類比複數的結構公式,可得複合態物質的結構公式:複合態物質=實態物

質+純虛態物質,用符號可表示為 ,其中 、 是實數, 是複數,

; 代表實態物質, 代表純虛態物質, 為複合態物質, 純虛態物質

980

Page 337: 易學與科技文化

單位, 是複合態物質的模。物質系統中各態物質的表示方式及結構見

圖3。

零態物質不劃歸實態物質,將專門予以討論。

仿複坐標系可建立物質坐標系,如圖4

所示。在物質坐標系中, 軸稱為實態物質

軸, 稱為虛態物質軸, 代表零態物質,

各個象限中的數代表複合態物質,模表示複

合態物質同零態物質的差異程度。

因物質坐標系由複坐標系轉化而來,故由

複坐標系可知,如果我們過原點作一條直

線,則直線上關於原點對稱的任意兩點所代

表的複合態物質有完全相反的性質,也就是說這兩種物質互為正反。如果這條直

線是實數軸,則正反物質就是正實態物質和負實態物質。可見,正負實態物質只

是正反物質的一種特例。

因一切物質源於零態物質,故複合態物質同零態物質的差異程度表示該複合

態物質從零態物質的進化程度。稱 為物質進化度量公式。

現在,讓我們作如下的對應:太極——零態物質,兩儀——實態物質和純虛

態物質,四象——四個象限的複合態物質。由圖4可知,太極有了,兩儀有了,

正实态物质

负实态物质

非纯虚态物质

纯虚态物质 “正”纯虚态物质

“负”纯虚态物质

实态物质

虚态物质

复合态物质

图3

纯虚态物质轴

Ⅱ Ⅰ

复合态物质

零态物质 实态物质

Ⅲ Ⅳ

图4

981

Page 338: 易學與科技文化

四象也有了。這是一張靜態的科學“太極圖”,本文稱之為靜態太極圖。

實態物質有大小;純虛態物質沒有大小。大小是指形態而言。

實態物質和純虛態物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孤立的實態物質和純虛態物質是

不存在的。

物質系統中存在無限個子系統(域)。最常見的系統有有理實態物質系統、

實態物質系統、複合態物質系統。有理實態物質系統最小,複合態物質系統最大。

每個系統中都有零態物質。

6.零態物質

方程 [4]對物質系統仍然適用,只不過此處用 代表正物質, 代

表反物質,+ 表示兩態物質的“合成”, 為零態物質。順看方程, 和 相

撞產生湮滅,沒有了,故零態物質表示“無”;逆看方程,零態物質演化出對立

的兩態物質 和 ,說明零態物質不是“無”,而是包含 和 的 “有”。

由 的任意性可知零態物質隱含了一切物質。

零態物質既“有”也“無”。從現象的角度看,若把各種東西看成是有,則

零態物質就是“無”,而從本質的角度去分析,既然一切物質都源於零態物質,

那麼零態物質就不是“無”,而是真正的“有”。可見,“無”是零態物質的常

態意義;“有”是零態物質的超常態意義。

方程 告訴我們,一切形態的物質源於零態物質,又複歸於零態物

質,故零態物質是一切形態物質的出生地,又是歸宿處,即零態物質是宇宙的本

原。

從 可知,一切物質均由零態物質化生,這一過程稱為物質的

生;一切相對立的物質可湮滅成零態物質,這一過程稱為死。生與死的本

982

Page 339: 易學與科技文化

質意義弄清楚了。

生死事大,稱 為宇宙基本方程,也稱為生死公式。

零態物質有其它物質所沒有的三個特性。

均勻性 這一性質可用公式表示為 ,即零態物質和 物質合成還是

。換句話說,零態物質沒有參于合成,而是保持了自身的“中立”。因方程對

任意的物質 都成立,故零態物質對一切非零態物質都保持了“中立”。這是絕

對的“中立”。

無窮性 既然一切物態均由零態物質化生,那麼零態物質的規模必為無窮

大。無窮性的公式表示是 。不過它不是常規意義下的無窮大,

而是超常意義下的無窮大。

層次性 物質系統有無限多個子系統,每個系統都包含零態物質,故零態物

質有無限多個層次。

宇宙對立統一基本模型:物質系統是實、虛;正、負;複各態物質按

照宇宙基本方程 統一於零態物質的一個完備整體。

參 考 文 獻

[1] 王存臻,嚴春友.宇宙全息統一論[M].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2-3.

[2] 周美立.相似學[M].中國科技出版社,1993.第二、三章.

[3] 袁小明.數學史話[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9.

[4] 石益祥.《宇宙基本方程》.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505-101.

The Cosmo-fundamental model of unity of opposites

ShiYixiang1, Li Yousong2

983

Page 340: 易學與科技文化

1.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04 2.Ahe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he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historical current of physics, science and human society going to unification, there are cosmos unified theories continuously emerge in china. A

Cosmo-fundamental model of unity of opposites, which experiences 9 years gestation naturally, rises up eventually today.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result of philosophy:

the cosmos is a unity of opposites, and by dint of method of similar analogy of mathematics, the Cosmo-fundamental model of unity of opposites obtain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fruits of philosophy together with physics, mathematics and cosmography. It has simple idea, art method and fruit in abundance, which make

human to look with new eyes. The model advances three fundaments: fundamental concept, fundamental formula and fundamental model.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describes the root of cosmos, fundamental formula depicts the birth and death of

matter, and fundamental model is fundamental picture of cosmos. It also advances structural formula of complex-state matter, measurement formula of matter evolution and static Tai-ji picture. Cosmo-fundamental model of unity of opposites not only has the foundation to ble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has power to connect with

modern science.

The key words: Zero-state matte; the Cosmo-fundamental equation; the

Cosmo-fundamental model of unity of opposite;matter coordinate system;structural

formula of complex-state matter;measurement formula of the matter evolution.

作者簡介:

石益祥(1958-),男,浙江東陽人,浙江海洋學院數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由本人自然形成的)宇宙對立統一的基本理論。

李友松(1937-),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工程大學哲學教授,曾任“自

然辯證法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科學哲學。

984

Page 341: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9

陰陽變化的基本法則

楊 賢

(國際河洛文化研究院,上海 201822)

摘要:《易》以道陰陽。中醫理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是其根本。說到陰陽,

很難用語言文字表述。易經與佛經、聖經的不同之處在于易經除了文字以外還有

一套獨特的卦爻符號系統。我們把陰爻━ ━與陽爻━━━看成是兩個本征態:

自旋向上用陽爻━━━表示,自旋向下用陰爻━ ━表示。在通常情況下它們是

一個疊加態。是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不測的糾纏態。陰爻━ ━它既可

以表示陰“0”,也可以表示陽“1”;陽爻━━━同樣,既可以表示陽“1” ,

也可以表示陰“0”,也就是說它是不清晰的,不確定的。借助“二進制”,我們

給出八卦陰陽變化之順逆圖。太極圖是陰陽變化之形象、圖像表示法,陰陽順逆

圖則是陰陽變化之符號、數象表示法。其陰陽變化的規律是:順式:由上向下進

位。下爻如為陰爻━ ━,則陰爻━ ━為陰“0” ,不變。陽爻━━━為陽

“1”,不變;下爻如為陽爻━━━,則陽爻━━━為陰“0” ,陰爻━ ━為

陽“1”。 逆式:由下向上進位。上爻如為陽爻━━━,則陽爻━━━為陰

“0” ,陰爻━ ━為陽“1”;上爻如為陰爻━ ━,則陰爻━ ━為陰

“0” ,陽爻━━━為陽“1”。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的話正是對八卦陰陽變化規律的語言文字表述。 《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

的基礎,與《易》密不可分。從《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來看:其陰陽應“象”

顯然是《歸藏》之象。《歸藏》與《周易》一樣,也是逆知未來的。伏羲創立八

卦的目的—告訴我們後人:陰陽變化的法則。本文所說的則是伏羲女媧所參透的

陰陽變化的最基本法則。

關鍵詞:陰陽;陰陽順逆圖;陰陽變化的基本法則;《黃帝內經》;《歸藏》

《易》以道陰陽,《玄》亦說陰陽。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

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易》曰:易與天地准,故能彌

綸天地之道。中醫理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是其根本。說到陰陽,自然想到何祚

985

Page 342: 易學與科技文化

庥之語: 中醫裡的陰陽五行,簡直不知所云,越聽越糊塗。 吳文俊也說:陰陽

五行沒有科學的影子。能不能把陰陽說得明白些?看來用語言文字很難表述。眾

所周知,在世界古老的幾大經典中,易經與佛經、聖經的不同之處在于易經除了

文字以外還有一套獨特的卦爻符號系統:陰爻,陽爻、八卦、六十四卦。一陰一

陽之謂道。古人把宇宙萬物分為陰陽兩大類,認為一切事物的形成變化全在於陰

陽二氣的運動。天地形成之初,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上升為陽,用陽爻━━━

表示;下降為陰,用陰爻━ ━表示。有人說陰爻━ ━即二進制中的“0”,

陽爻━━━即二進制中的“1”。如伏羲六十四卦可以看成一種二進位制數表示

方式。其實,《易經》中的陰爻━ ━、陽爻━━━與二進制中的“0”和“1”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伏羲六十四卦只是個特例。要把它說明白,恐怕得借助量子

信息原理。我們知道:在量子比特位中,一個比特位上可以同時放一個0跟一個1,

疊加。量子計算主要靠粒子的自旋,粒子有自旋向上,也可以自旋向下。我們把

陰爻━ ━與陽爻━━━看成是兩個本征態:自旋向上用陽爻━━━表示,自旋

向下用陰爻━ ━表示。在通常情況下它們是一個疊加態。是謂陽中有陰,陰中

有陽,陰陽不測的糾纏態。陰爻━ ━它既可以表示陰“0”,也可以表示陽

“1”;陽爻━━━同樣,既可以表示陽“1” ,也可以表示陰“0”,也就是說

它是不清晰的,不確定的。

借助“二進制”,我們先給出八卦陰陽變化之順逆圖。

986

Page 343: 易學與科技文化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文中陰陽順逆圖即《易》變化之門。如果說太極圖

是陰陽變化之形象、圖像表示法,那麼,陰陽順逆圖則是陰陽變化之符號、數象

表示法。

我們把陰陽順逆圖用文字轉化為八種基本形式:

� ����� 第一式��������

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逆:乾巽離艮兌坎震坤

��������第二式��������

順:乾兌離巽震坎艮坤 逆:乾巽離兌艮坎震坤

��������第三式��������

順:乾兌坎震巽離艮坤 逆:乾巽坎艮兌離震坤

��������第四式��������

順:乾兌坎巽震離艮坤 逆:乾巽坎兌艮離震坤

��������第五式��������

順:乾艮離震巽坎兌坤 逆:乾震離艮兌坎巽坤

��������第六式��������

順:乾艮離巽震坎兌坤 逆:乾震離兌艮坎巽坤

��������第七式��������

順:乾艮坎震巽離兌坤 逆:乾震坎艮兌離巽坤

��������第八式��������

987

Page 344: 易學與科技文化

順:乾艮坎巽震離兌坤 逆:乾震坎兌艮離巽坤

其陰陽變化的規律是:

順式:

由上向下進位。下爻如為陰爻━ ━,則陰爻━ ━為陰“0” ,不變。陽

爻━━━為陽“1”,不變;下爻如為陽爻━━━,則陽爻━━━為陰“0” ,

陰爻━ ━為陽“1”。

這種變化規律在古代氣功、武術理論書籍裡多有體現。如嶽飛《九要論》就

有:“夫氣主於一,可分為二。所謂二者,即呼吸也。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

呼吸,吸則為陰,呼則為陽。主乎靜者為陰,主乎動者為陽。上升為陽,下降為

陰。陽氣上升而為陽,陽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下行為陰,陰氣上行即為陽,此陰

陽之分也。”之語。

以順式為例:下爻如為陰爻━ ━,陰氣下行為陰。陰氣下行則陽氣上升,

陽氣上升為陽;下爻如為陽爻━━━,陽氣下行為陰。陽氣下行,則陰氣上行,

陰氣上行即為陽。

逆式:

由下向上進位。上爻如為陽爻━━━,則陽爻━━━為陰“0” ,陰爻━ ━

為陽“1”;上爻如為陰爻━ ━,則陰爻━ ━為陰“0” ,陽爻━━━為陽

“1”。

《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的基礎,與《易》密不可分。《周禮春官》雲:太

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

四。從《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來看:其陰陽應“象”顯然是《歸藏》之象。

《古三墳》載有“歸藏易爻卦八宮分宮取象歌”∶

天氣歸、歸藏定位、歸生魂、歸動乘舟,歸長兄,歸育造物,歸止居城、歸

殺降;

988

Page 345: 易學與科技文化

地氣藏、藏歸交,藏生卵、藏動鼠、藏長姊、藏育化物、藏止重門、藏殺盜;

木氣生,生歸孕、生藏宮、生動勳陽,生長元胎、生育澤、生止性、生殺相

克;

風氣動、動歸乘軒、動藏受種、動生機、動長風、動育源、動止戒、動殺虐;

火氣長、長歸從師,長藏從夫,長生志,長動麗、長育違道、長止平、長氣

順性;

水氣育、育歸流,育藏海、育生援,育動漁,育長苗、育止養、育殺畜;

山氣止、止歸約、止藏淵、止生貌、止動濟、止長植物、止育潤、止殺寬宥;

金氣殺、殺歸屍、殺藏基、殺生無忍、殺動干戈、殺長戰、殺育無傷,殺止

動。

然其有“名”無“象”(卦爻符號),則難以探討。為此,我們先把《歸藏》

六十四卦卦名改成通行本形式,使它見其“名”則知其“象 ”。

《歸藏易》六十四卦:

乾、否、無妄、姤、同人、訟、遁、履

坤、泰、複、升、明夷、師、謙、臨

震、大壯、豫、恒、豐、解、小過、歸妹

巽、小畜、觀、益、家人、渙、漸、中孚

離、大有、晉、噬嗑、鼎、未濟、旅、睽

坎、需、比、屯、井、既濟、蹇、節

艮、大畜、剝、頤、蠱、賁、蒙、損

989

Page 346: 易學與科技文化

兌、夬、萃、隨、大過、革、困、鹹

賈公彥有雲:“據《周易》以八卦為本,是八卦重之則得六十四,。⋯⋯重

之法先以乾之三爻為下體,上加乾之三爻為純乾卦,又以乾為下體,以坤之三爻

加之為泰卦,又以乾為本,上加震之三爻於上為大壯卦,又以乾為本,上加巽於

其上為小畜卦,又以乾為本,上加坎卦於上為需卦,又以乾為本,上加離卦于上

為大有卦,又以乾為本,上加艮卦於上為大畜卦,又以乾為本,上加兌卦於上為

夬卦。此是乾之一重得七為八。又以坤之三爻為本,上加坤為純卦⋯⋯自震、巽、

坎、離、艮、兌其法皆如此,則為八八六十卦。”我們依賈公彥之說將六十四卦

排列出來,則《周易》六十四卦如下式:

乾、泰、大壯、小畜、需、大有、大畜、夬

坤、否、豫、觀、比、晉、剝、萃

震、無妄、複、益、屯、噬嗑、頤、隨

巽、姤、升、恒、井、鼎、蠱、大過

坎、訟、師、解、渙、未濟、蒙、困

離、同人、明夷、豐、家人、既濟、賁、革

艮、遁、謙、小過、漸、蹇、旅、鹹

兌、履、臨、歸妹、中孚、節、睽、損

很顯然,《歸藏》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與賈公彥所說之《周易》六十四卦排

列方式如同一轍。

從《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的排列看:它是按乾一、坤二、震三、巽四、坎

五、離六、艮七、兌八之序數排列的。而《歸藏》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是乾一、

坤二、震三、巽四、離五、坎六、艮七、兌八。這是一種“陰陽混合”的排列方

990

Page 347: 易學與科技文化

式。假如我們象帛《易》六十四卦一樣採用“陰陽相分”的排列方式,則《周易》

六十四卦如下式:

乾、泰、大壯、小畜、需、大有、大畜、夬

震、無妄、複、益、屯、噬嗑、頤、隨

坎、訟、師、解、渙、未濟、蒙、困

艮、遁、謙、小過、漸、蹇、旅、鹹

坤、否、豫、觀、比、晉、剝、萃

巽、姤、升、恒、井、鼎、蠱、大過

離、同人、明夷、豐、家人、既濟、賁、革

兌、履、臨、歸妹、中孚、節、睽、損

《歸藏》六十四卦如下式:

乾、否、無妄、姤、同人、訟、遁、履

震、大壯、豫、恒、豐、解、小過、歸妹

離、大有、晉、噬嗑、鼎、未濟、旅、睽

艮、大畜、剝、頤、蠱、賁、蒙、損

坤、泰、複、升、明夷、師、謙、臨

巽、小畜、觀、益、家人、渙、漸、中孚

坎、需、比、屯、井、既濟、蹇、節

兌、夬、萃、隨、大過、革、困、鹹

991

Page 348: 易學與科技文化

我們再把帛《易》六十四卦卦名改成通行本形式:

乾、否、遁、履、訟、同人、無妄、姤

艮、大畜、剝、損、蒙、賁、頤、蠱

坎、需、比、蹇、節、既濟、屯、井

震、大壯、豫、小過、歸妹、解、豐、恒

坤、泰、謙、臨、師、明夷、複、升

兌、夬、萃、鹹、困、革、隨、大過

離、大有、晉、旅、睽、未濟、噬嗑、鼎

巽、小畜、觀、漸、中孚、渙、家人、益

將《周易》六十四卦與帛《易》六十四卦作比較:《周易》六十四卦與帛《易》

六十四卦卦象互為顛倒,正好反了個身,無一例外。其實,《周易》六十四卦與

帛《易》六十四卦同屬一個系統,即《易》陰陽順逆第七式。順:乾艮坎震巽離

兌坤; 逆:乾震坎艮兌離巽坤。

順:乾、艮、坎、震為陽,坤、兌、離、巽為陰。逆:乾、震、坎、艮為陽,

坤、巽、離、兌為陰。

我們來看看其陰陽變化的規律:

順:由上向下進位。乾下爻為陽爻━━━,則陽爻━━━為陰“0”,整卦

陰陽變化之數為“0”; 艮下爻為陰爻━ ━,則陰爻━ ━為陰“0” ,陽爻

━━━為陽“1”,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1”; 坎下爻為陰爻━ ━,則陽爻

━━━為陽“1”,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2”; 震下爻為陽爻━━━,陰爻

━ ━為陽“1”,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3”; 巽下爻為陰爻━ ━,陰陽變

992

Page 349: 易學與科技文化

化之數為“3”; 離下爻為陽爻━━━,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2”; 兌下爻為

陽爻━━━,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1”; 坤下爻為陰爻━ ━,整卦陰陽變化

之數為“0”.。整個序列陰陽變化之數為乾0、艮1、坎2、震3、巽3、離2、兌1、

坤0。

逆:由下向上進位。乾上爻為陽爻━━━,則陽爻━━━為“0” ,整卦陰

陽變化之數為“0”; 震上爻為陰爻━ ━,則陰爻━ ━為“0” ,陽爻━━

━為“1”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1”; 坎上爻為陰爻━ ━,陽爻━━━為

“1”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2”; 艮上爻為陽爻━━━,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

“3”; 兌上爻為陰爻━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3”; 離上爻為陽爻━━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2”; 巽上爻為陽爻━━━,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

“1”; 坤上爻為陰爻━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0”。整個序列陰陽變化

之數為乾0、震1、坎2、艮3、兌3、離2、巽1、坤0。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乾、坤之道也。陰陽互

根,孤陽不生,獨陰不長,八卦而小成。老子的話正是對八卦陰陽變化規律的語

言文字表述。

《說卦》雲: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

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

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此以乾坤生六子法說周易八卦陰陽之理也。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六十四卦的卦序的排列應是多種多樣的。秦王焚書,

《易》以蔔存。王弼掃象,象數式微。現存的《易》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主要有

以下幾種:

1、通行本卦序;

2、伏羲六十四卦序 ;

993

Page 350: 易學與科技文化

3、京房八宮卦序 ;

4、《元包》卦序 ;

5、馬王堆帛《易》卦序

6、《周禮.大卜》賈公彥疏語所定之卦序排列。

這些卦序排列除伏羲六十四卦卦序外,其實都屬�三易中的《周易》序列,即

《易》陰陽順逆第七式。它們所要表現的是不同的“象”。

如京房八宮卦序:

乾、姤、遁、否、觀、剝、晉、大有

震、豫、解、恒、升、井、大過、隨

坎、節、屯、既濟、革、豐、明夷、師

艮、賁、大畜、損、睽、履、中孚、漸

兌、困、萃、鹹、蹇、謙、小過、歸妹

離、旅、鼎、未濟、蒙、渙、訟、同人

巽、小畜、家人、益、無妄、噬嗑、頤、蠱

坤、複、臨、泰、大壯、夬、需、比

它由《周易》六十四卦變化而來。八經卦乾、震、坎、艮、兌、離、巽、坤

與《周易》八卦一樣,乾、震、坎、艮為陽,坤、巽、離、兌為陰。由下向上進

位,可得六十四卦陰陽理數表:

乾0姤1遁3否7觀15剝31晉23大有16

震9豫8解10恒14升6井22大過30隨 25

994

Page 351: 易學與科技文化

坎18節19屯17既濟21革29豐13明夷5師 2

艮27賁26大畜24損28睽20履4中孚12漸 11

兌27困26萃24鹹28蹇20謙4小過12歸妹11

離18旅19鼎17未濟21蒙29渙13訟5同人2

巽9小畜8家人10益14無妄6噬嗑22頤30蠱25

坤0複1臨3泰7大壯15夬31需23比16

其所有本宮卦與一世卦之差為 ;所有一世卦與二世卦之差為 ;所有二

世卦與三世卦之差為 ;所有三世卦與四世卦之差為 ;所有四世卦與五世

卦之差為 ;所有五世卦與遊魂卦之差又為 ,最後一卦回歸《周易》六十

四卦本宮。在京房八宮卦中,只有本宮卦與歸魂卦是原《周易》八宮卦的本卦。

“遊魂”為變:陰陽之數變也;“歸魂”: 回歸《周易》本宮也。哪有什麼鬼

神迷信之說?

再看《元包》卦序:

太陰第一(坤)

太陽第二(乾)

少陰第三(兌)

少陽第四(艮)

仲陰第五(離)

仲陽第六(坎)

孟陰第七(巽)

995

Page 352: 易學與科技文化

孟陽第八(震)

坤、兌、離、巽為陰,乾、艮、坎、震為陽。很明顯:由《帛易》六十四卦

變化而來。有人認為:《元包》八卦的排列次序,體現了《歸藏》之旨。此乃門

外漢之言也。然其八宮卦序採用的是京房卦變式排列,此種排列與《帛易》六十

四卦異曲而同工。包者,藏也。“陰陽順逆”包含其中。

我們再來看《歸藏》六十四卦:《歸藏》八卦乾、震、離、艮�為陽;坤、

巽、坎、兌為陰。它屬 �《易》陰陽順逆第五式逆式:乾、震、離、艮、兌、坎、

巽、坤。與《周易》一樣,《歸藏》也是逆知未來的。其陰陽變化的規律是:

乾上爻為陽爻━━━,陽爻━━━為“0”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0”; 震

上爻為陰爻━ ━,陰爻━ ━為“0” ,陽爻━━━為“1” 整卦陰陽變化之

數為“1”; 離上爻為陽爻━━━,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2”; 艮上爻為陽爻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3”; 兌上爻為陰爻━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

為“3”; 坎上爻為陰爻━ ━,陽爻━━━為“1”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

“2”; 巽上爻為陽爻━━━,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1”;坤上爻為陰爻

━ ━,整卦陰陽變化之數為“0”。整個序列陰陽變化之數為乾0、震1、離2、

艮3、兌3、坎2、巽1、坤0。

《易》以道陰陽。由《歸藏》八經卦-乾、震、離、艮、兌、坎、巽、坤。

我們很容易推出《歸藏》“太極式”六十四卦:

乾0、複1、同人2、遁3、履4、訟5、升6、否7、小畜8、震9、家人10、漸11、

中孚12、渙13、恒 14、觀15、大有16、屯17、離18、旅19、睽20、未濟21、井

22、晉23、大畜24、隨25、賁26、艮27、損28、蒙29、大過30、剝31、夬31、頤

30、革29、鹹28、兌27、困 26、蠱25、萃24、需23、噬嗑22、既濟21、蹇20、

節19、坎18、鼎17、比16、大壯15、益14、豐13、小過12、歸妹11、解10、巽9、

豫8、泰7、無妄6、明夷5、謙4、臨3、師2、姤1、坤0。

乾、複、同人、遁、履、訟、升、否、小畜、震、家人 、漸、中孚、渙、

恒、觀、大有、屯、離、旅、睽、未濟、井、晉、大畜、隨、賁、艮、損、蒙、

996

Page 353: 易學與科技文化

大過、剝為陽,夬、頤、革、鹹、兌、困、蠱、萃、需、噬嗑、既濟、蹇、節、

坎、鼎、比、大壯、益、豐、小過、歸妹、解、巽、豫、泰、無妄、明夷、謙、

臨、師、姤、坤為陰。

“象”、“數”一一對應。如把它排列在圓圖上,即構成和伏羲六十四卦太

極圖一樣的《歸藏》六十四卦太極圖。

帛書《易之義》曰:《易》之義誰(唯)陰與陽,六畫而成章。《說卦》雲:

(伏羲)觀變於陰陽而立卦。我們有理由相信,伏羲創立八卦的目的—告訴我們

後人:陰陽變化的法則。本文所說的則是伏羲女媧所參透的陰陽變化的最基本法

則。

參考文獻:

[1]楊賢.帛書《周易》淺析[A].第十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術研討會[C]2008

[2]《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

2009年10月27日

Mail:[email protected]

997

Page 354: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10

天人合一與科學的未來

周吉善 自 然 辯 證 法研究會 易學與科學委員會會員

河南省濟源市北海 碑子 132號(退休教師)

摘要:“天人合一”是華夏文明中的一句古老格言;因為華夏先民認知

的起點是現象論,即把展現在眼前的紛紜萬象分為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生

命現象三大類,認為自然、社會和生命現象是一個動態互補的自組織網

絡,其間以“人”為聯結的紐帶。於是就堅信人道必須與天道契合,進而產

生了“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的理念;即人類必須跟大自然(即天)

和諧相處、共存共榮,才有可能繁衍永續、生生不息。

荀子在《天論》中就明確指出自然界有其必然的規律(即“天行有

常”),人應該“明於天人之分”,倘若背道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進

而還闡明“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人應該“不與天爭職”

才對—— 西方人關於“向自然索取是我們的任務”之觀念,跟華夏先民所堅

持的“天人合一”剛好背道而馳,聯繫當今“地球村”遭到的嚴重破壞,孰

優孰劣,勿需贅言凡是有良知者均可以自明。

在“天人合一”理念支配下的科學觀,就一定會是系統論的;因為華夏

先民認知的起點是現象論而不是實體論,故而跟牛頓範式物理學就截然不

同,卻跟非牛頓範式物理學非常一致。依據李約瑟得出的在 15世紀之前,“不

管探究哪一項,中國總是一個接一個地位居‘世界第一’”的結論,我們甚

至可以認為非牛頓範式物理學即是華夏文明中所包含科學思想的濫觴。

998

Page 355: 易學與科技文化

非牛頓範式物理學發展的極致是自組織理論,西方人既驚歎於新理論的

實用有效性,又困惑于它的新奇莫解;我們卻敢說:至少在 5000年前華夏先

民就能熟練地應用這種原理,原因就在於受中國傳統文化陶冶的人,認知的

邏輯起點先天就包含著存在二元論和系統論兩種要素。

當我們用系統論的眼光,立足於愛因斯坦首倡提出的物質~空間系統論

的自然觀去考察時,很容易就發現了存在于傳統物理學理論中的三個悖論;

尤其是圍繞著所謂的狹義相對論居然存在著三個跨世紀的錯誤——中西文化

的優勢互補,是當今科學和哲學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舍此絕無其它途徑可

行!

關鍵詞: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牛頓範式,非牛頓範式,自組織理

論,物質~空間系統論,紅移,藍移

張岱年先生曾經指出:當代人研習古代典籍,“應該有超越古人的新見

解”。指的是我們應該擺脫傳統使用的考據、詮釋套路,依據古為今用的準

則,賦予古典樸素的思想以新的意境。

比如天人合一究竟該如何解讀,今人和古人肯定會不盡相同。

一、 天人合一思想的由來及內涵

華夏先民認知的起點是現象論。

先民們首先將展現在眼前的紛紜萬象分為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生命現

象三大類,以天、地、人三個概念作為最高抽象;天指自然界,地指人類賴

以生存的大地及社會環境,人實際指生命而言。

現象論的優越性在於把被認知的對象視為系統看待:人生於自然而組成

999

Page 356: 易學與科技文化

社會;社會可以作用於人,人亦可以作用于自然;自然條件制約著社會發展,

社會勢力又可以改造自然。即自然、社會和生命現象是一個動態互補的

自組織網絡,其間以“人”為聯結的紐帶( 1)。李約瑟說:中國思想“從

來不把人和自然分開,而且從未想到社會之外的人”,就是極中肯的評價。

“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易傳·繫辭)即是對三者主次關係的高

度概括:從自然現象中發現和把握規律,而後應用於處理民事——人道必須

與天道契合,即是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

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追求是人與自然(即天)和諧共處,“其生不傷,

夫是之謂知天”。有人說正是這種“無為而治”的觀念阻礙了近代科學在中

國創生,簡直是一派胡言。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無為而治”,講的是順應自

然而不是“不作為”,荀子在文章的末尾,就明確提出了不應該“從天而頌

之”、“望時而待之”的見解,要求“應時而使之”、“騁能而化之”以達

到“有(即佑)物之所以成”的目的,就始終堅持了系統論的觀念,將人與

自然作為一個和諧互補而又可以互動的有機整體看待。

“中國文獻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發明與發現,考古

證據或繪畫實物證實,中國的發明與發現比歐洲類似的或照搬採用的發明與

發現一般往往領先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探究哪一項,中國總是一個接一個

地位居‘世界第一’”( 2-P354)。一個西方人傾注畢生精力對中國科技發

展的歷史進行考證研究之後,得出如此的結論即是對上述觀點最直接的駁

斥。

李約瑟還進一步指出:“近代科學只興起於17世紀的歐洲,那時找到了

作出發現的最佳方法;但當時及其後的發現和發明在許多情況下都有賴於以

1000

Page 357: 易學與科技文化

前許多個世紀內中國在科學、技術與醫學方面的進步”( 2-P354)。

所謂“作出發現的最佳方法”,包含著三個要素:

一是將研究對象從系統中抽出來研究的隔離法,一是精確計量並且用方

程表述的數學法,一是可以由任何人重複驗證的實驗法。

千真萬確中華傳統文化中就因為缺少了三者之一的數學法,致使許多精

妙絕倫的創造發明遭遇到失傳的命運,近代的不少考古發現都證明了這一

點,也著實太讓人惋惜了。但是,創造發明技藝的失傳,跟阻礙科學發展是

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無視十五世紀之前中國的發明和發現總是“位居‘世

界第一’”的事實,不能說不有點數典忘祖之嫌。

綜上所述,以天人合一思想為基本理念的科學,堅持的是系統論觀念,

跟以隔離法為基礎的牛頓範式物理學確實存在本質的差異;而在西方同樣還

存在一種非牛頓範式物理學, 20世紀出現的相對論、量子論、耗散結構論、

自組織理論和協同論等等許多新理論,卻都是由非牛頓範式物理學發展的結

果。正是由於人們堅持以牛頓範式為物理學典範的理念去看待這些新理論,

才會出現無不慨歎“科學和哲學均受到嚴峻挑戰”的無可奈何。

具體問題留待第三節詳細討論。

二、“明於天之道”的實質

天人合一理念的核心就在“明於天之道”,用現代語言講就是通曉和掌

握自然規律。先民們既然將明於天之道視為一切認知活動的起點,而自然

現象中最直觀、卻又與一切生命活動休戚相關的莫過於日之向背,於是在很

早很早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字乃至語言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產生了向

日者為陽,背日處為陰的基本理念。

1001

Page 358: 易學與科技文化

陰陽這對最抽象的對立範疇既然源於對“日之向背”的概括,其中自然

包含著物理學的意義,即陰和陽本來都是可以使用溫度計相對地予以精確

測定的物理量——分別指輻射能量密度小或大的兩種不同環境。

接下來先民們又將抽象描述對自然現象感受的陰陽具體化為可視的東

西,諸如日為陽、月為陰,山南為陽、山北為陰,雄性為陽、雌性為陰等等;

於是就產生了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依存的兩極(指一方的存在必須以另一

方為前提,即無冷就無所謂熱可言)構成的系統論觀念。

將陰陽作為最抽象對立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僅包含著物理學的內涵,而

且還包含著系統論觀念,這是西方思想文化中所沒有的非常關鍵的內容;要

想正確理解先民們的基本觀念,這兩點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產生的科學理念和方法,其要害就在於始終都把研究

對象看成一個系統,“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荀子 ·

天論),即在可以觀察到的“所以成”的背後,還存在著“莫知其無形”的、

起著非常關鍵作用的“天”;陰陽“二氣之動,交感而生,凝滯而成物我之

萬象”,王船山對此早就做出了最恰當的概括。

在這種認知體系中,根本就沒有造物主和神創論存在的空間,決定了它

跟牛頓宣稱“我們必得承認有一個上帝”( 2-P23)的科學理論體系,本質

上就是不可相容的。

現在人們所謂的科學,實際上只指由牛頓經典力學發展而來的、採用隔

離法將研究對象無限地精細分割下去的一種形式,而忘記了物理學一開始就

有牛頓範式和非牛頓範式之分。

非牛頓範式的現象論物理學堅持把現象組成系統,去發現“那些始終

1002

Page 359: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不能被觀察到的現象的實際秩序”,而“不追求自然界中這些現象的真正原

因”( 3-P269)。

20世紀 70年代發展起來的耗散結構~自組織理論,即是非牛頓範式物

理學發展的極致。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一個遠離熱平衡的開放系統,只要能夠保持與外界不斷地交換物質和

能量,當外界達到一定閾值時,就將會產生新的序,或曰發生質變。

系 統 和外 界 、 物 質 和能 量 ——自組織理論認知的起點不僅是系 統 論

的,而且其自然觀還必須是二元的。

從 7000~ 9000年前裴李岡文化生產的紅色陶器,到大量出土的精美絕倫

的瓷器和青銅器,足以證明至少在 5000年前,華夏先民就已經在非常熟練地

運用這種自組織機制:

陶土或礦石分別作為開放系統,爐中的溫度為之提供了能量變化的外

界環境;系統通過從外界定量有序地獲得能量,在外界環境達到一定的閾

值之後,陶土或礦石就將會發生質變而產生新的序。

西方人既驚歎於新理論的實用有效性,又困惑于它的新奇莫解。

我們卻說至少在 5000年前華夏先民就能熟練地應用這種原理,原因就在

於受中國傳統文化陶冶的人們,認知的邏輯起點先天就包含著存在二元論

和系統論兩種要素。

綜上所述,以陰陽為最抽象的對立範疇、從現象論的角度將認知對象視

為系統的天人合一觀念中,包含著一種完全不同于牛頓範式的科學認知理

念;非牛頓範式的現象論物理學即可以被視為這種科學理路的濫觴。

三、科學的未來

1003

Page 360: 易學與科技文化

以牛頓經典力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經典運動學研究的對象,僅只是物質

客體中的一種特例——固體。愛因斯坦曾經指出:物理實在由空間和物質構

成,即使物質消失了,作為“表演物理事件舞臺”的空間仍然存在( 4)。

現代物理學已經普遍承認,廣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我們思考空間和時間

的方式,空間“不再是事件在其中發生的被動的背景”,“相反的,它們現

在成為動力學的量”( 5-P53)。其實,只需要承認物理實在分物質和空間

兩大系統,物理學理論中幾乎所有的悖論和困惑,基本上就都可以冰釋。

當我們使用物理實在分物質和空間兩大系統的全新理念去看待傳統

的科學理論時,其中的一些悖論就非常明顯地展現到了我們的面前。

悖論之一:時間作為物理學量綱式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居然在兩個物

理定律中直接矛盾。

依據單擺公式T= ,g越大時間越快,可以記為 T ∝g-1/2;廣義相

對論的推論卻是 g越大時間越慢,可以記為 T ∝g——兩個完全不能相容的關

於時間的物理定律,被證實都是對的,無論對理論物理學、哲學及傳統思維

方式都構成嚴峻的挑戰。

關於時間的悖論(即 T ∝g-1/2、T ∝g都是正確的)充分證明,從同一的

前提( g)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兩個正確結論( T變小或變大)——傳統確認

無誤的排中律已經不再屬 � 真理的範疇( 6)。

悖論之二:

航天領域使用的計算宇宙速度的公式 V2=gR,來自于惠更斯圓運動方程

T=2π 的變形;如果將自由落體公式變形後可得 V2=2gR( R等於地球半徑

R0加上距地面的高度 H)。將兩式同乘以 m,即可以得到兩個完全不相容的方程

1004

Page 361: 易學與科技文化

mV2=mgR和 mV2=2mgR——機械能守恆和轉化究竟應該使用哪一個呢?

這個悖論告訴我們:

1、關於空間成為“動力學量”的物理學機制,就在於空間中存在著用

L、T表述的自然規律,比如開普勒的行星軌道運行的第三定律、惠更斯的圓

運動方程和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公式等(均出現在牛頓引力定律之前);

2、牛頓引力定律的第一假設實際上就是將圓運動方程移項、平方後乘

以 Rm,並非出自他自己的創意想象;

3、宇航領域使用的衛星軌道公式 V2=gR,本來就可以將牛頓乘以 Rm換成

直接乘以 R2導出,跟所謂的引力定律根本就“風馬牛”不相及——天體運行和

自由落體等自然運動,本來就都由用 L、 T表述的空間結構 g(傳統稱為重力

加速度,實際上應該被理解為存在于空間中的自然場強度)為之提供第一

因,根本毋需那種“莫須有”的來自上帝的第一推動。

悖論之三:

關於狹義相對論揭示出的二級多普勒頻移,愛因斯坦自己就留下兩個不

相容的公式: 和 .

由於 v2<<C2,利用泰勒展開,可得

和 .

當今使用的是後者,而正確的卻是前者;所有理論著作和教課書中所謂

的橫向多普勒紅移,均應改為藍移才對!

(注:經過 5年多方求證,圍繞悖論之三最終寫出了“廓清跨世紀的三

大錯誤”,可以參閱 http://prep.istic.ac.cn/docs/1252915078069.html)。

1005

Page 362: 易學與科技文化

傳統每遇到理論和觀念不相容時,都要求對理論進行修改,使之適應于

習慣認為完全正確而不容置疑的傳統觀念;然而要想消除這三個悖論,需要

變革的卻是傳統觀念,而被實踐確證了的可以用數學定量表述的科學理論

是不容修改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並非屬 � 科學家的古代詩人留

下的這十四個字,早就道破了西方科學中之所以存在上述悖論的“物理機

制”——中西文化的優勢互補,是當今科學和哲學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任何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出言不馴的人,都將會被歷史證明是錯的;尤

其是那些黃皮膚的華人後裔,這種不馴實際上無異於對祖宗的背叛。

近、現代科學的理論基礎原本是非牛頓範式的現象論物理學,當代普遍

認同的自組織理論,華夏先民早在 5000年前就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又怎麼

能說天人合一的認知理念會阻礙近代科學在中國創生呢?

實際上牛頓範式物理學從 19世紀開始,就已經成為阻礙科學發展的障

礙;而學界卻遵照傳統依舊將牛頓範式視為近代物理學的典範,並將它作為

現代科學起點的觀念,在阻礙著當代科學的發展。

就連牛頓自己都承認:“我不得不把我們這系統的結構歸之于一個全智

的主宰”;“我們必得承認有一個上帝”——這種理論又怎能適用於描述自

組織演化的自然規律呢?

未來科學必須從嚴格區分牛頓範式和非牛頓範式切入,將自然界視為由

物質和空間構成的巨系統;徹底拋棄牛頓以固體為特例、引入一個“純主觀

的力的概念”(恩格斯語)、並且宣稱“我們必得承認有一個上帝”建立起

來的理論體系;沿用非牛頓範式將現象組成不同的系統、並承認規律存在於

1006

Page 363: 易學與科技文化

系統之中的理念,才有望走出當前的困境而邁上康莊大道。

華夏先民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正好為未來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堅固、合

適的哲學基礎”。

參 考 書 目

( 1)周吉善 中國思想文化體系芻議 江西社會科學 2000年 1期 ( 2)文池主編 宇宙簡史 線裝書局 2003年 ( 3)董光璧等著 世界物理學史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4年 ( 4)愛因斯坦著 楊潤殷譯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上海科術出版社 1997年 ( 5) (英 )霍金著 杜欣欣等譯 霍金講演錄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 6)周吉善 關於時間的悖論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年 3期

文章背景簡介

2004年 9月 3日,楊振寧在“ 2004年文化高峰論壇”做報告時

講:“《易經》倡導‘天人合一’的理念,將自然和人歸為一理,

使得中國文化沒有產生自然科學研究需要的推演法,阻礙了近代科

學在中國的啟蒙”。隨後在清華大學的一次關於《周易》與科學關

係的討論會上,他以中醫為例,比較具體化地再次表達了這種意

見,“以陰陽五行為核心的中醫理論是不科學的,而中藥事實證明

有效,是科學的”。

2006年 5月 13~ 14日,由北京周易研究會、比利時理學研究

會、中國文化復興研究院、北京大學國情中心太極文化研究院、曲

阜孔子書院和天地生人講座,共同舉辦了一次《周易阻礙科學還是

促進科學發展研討會》,我在會上公佈了物理學理論中存在的三個

悖論,並且講道:“大家講的都很對,論點明確、論據充分,邏輯

清晰而有很強的說法力;但是人家可以不理你。因為你們都沒有使

1007

Page 364: 易學與科技文化

用‘數學’;科學卻是只相信數學的呀。我現在用數學方程指出存

在於西方科學理論中的三大悖論;有誰能夠將這三個悖論轉給楊振

寧,我願意跟他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討論”。

會後,我將自己的觀點系統完善成了這樣的一篇文章。

1008

Page 365: 易學與科技文化

3-3-11

周易與人生

——生命預測學邏輯基礎淺析

陳 鴻 (香港)中華五行研究會 副會長

摘要

生命預測學(命理學)是以天人合一、萬物同源的古典哲學為宗旨,以五行

為工具、《周易》的象數理為方法的認知人生、解讀人生的學問。其方法論是類

象與類比,歸納法、因果律幾乎主導著整部學說。本文嘗試從因果關係以及邏輯

的角度為生命預測學(命理學)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搭建一個的粗略框架。

關鍵詞

周易與人生,生命預測學,因果律、邏輯基礎

一、 命定概率——認知人生、解讀人生的前提

邏輯告訴我們,任何脫離因果關係的無序狀態都是無確定解或難以理喻的,

哪怕是概率,也是屬� 廣義的因果律。因此如果人生的命運是可知的,其前提必

定是人的命運是大體有序的、命定的。這種命定可以是廣義的制約人生的“規

律”,也可以是狹義的人生的具體事件。

1、 宇宙命運的命定性

宇宙的命運是註定的嗎?科學上的答案是:大體上是。

天體命定論:物理學認為,只要有明確的起始條件,就能精確計算出天體在

1009

Page 366: 易學與科技文化

未來某時刻的精確位置。另一種邏輯反證法的表述是:如果宇宙命運不是註定

的、有序的,人類就不可能生存至今天,我們今天也不可能在這裡。

關於宇宙的命運,天體物理學家早已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且恢弘的圖景:

生於大爆炸,死於大塌縮,循環反復。這是宇宙命定的、不可逆轉的命運。

2、 客體與主體的命運

西方哲學與科學歷來都是把人與宇宙劃分為主體與客體,這種主客體的劃

分、以及極端狀態下將主、客割裂經常陷入尷尬的悖論。就邏輯而言,作為主體

的“我”本來就是作為客體的宇宙的一部分,“我”對宇宙的認知,必然受制於

宇宙的法則——局部不可能認知整體,甚至連認知的方法也受制於整體。事實

上,“我”對宇宙的認知的程度,取決於宇宙願意讓我們瞭解多少,宇宙早就把

人類的認知能力限制在一個有限度的時空之中——光錐(即1秒時間內最大的活

動空間為30萬km)。那麼,這種現實之下的宇宙,就只能是“我心目中的”宇宙,

一個產生自唯心的唯物世界。這顯然與主客體之分割形成悖論。

這種主客體分割的另一種缺點是,如果客體能夠被認知,那麼主體為何不能

被認知?如果主體能夠被認知,則等於科學承認了人的命運的命定性以及可測

性。接著產生了另一悖論:主體能夠認知主體(同體或者說一元論的前提下不可能

實現認知)。

我國古代先賢對主客體的認識問題則灑脫得多: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之間,

是一張相互交織、密不可分、牽一發動全身的網。這就是天人合一說。量子力學

為這一學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證據:在量子層次,觀察對象不可能獨立於觀察

者而存在。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來的思想核心與精神實質。“天人合

1010

Page 367: 易學與科技文化

一”有兩層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

二是天人相應,或天人相通。是說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

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與自然的一

致與相通。漢儒董仲舒則明確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春秋繁

露·深察名號》)成為二千年來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

這種思想實質上就是“對立統一”,即統一前提下存在局部的對立,統

一是本質,對立是認知的途徑與方法。畫成圖就是一個太極圖。

故此,如果“天”有“道”,人就必有“命”,以“天道”喻“人道”

是合乎邏輯的。

3、 人生命運的命定性

命運是指事情的預先註定的進程,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包括宇宙的命

運以及人生的命運,或者說客體與主體的命運。

有反對宿命者認為,大自然沒有主觀意志,故可以被研究、預測,而人是活

體,主觀意志支配下的、未發生的人類事件是不可預知的。

然而,下面這個簡單的邏輯實驗又似乎否定了這種論調:射電望遠鏡能觀測

到大約100多億光年遠的類星體,意味著在我們之前的遙遠過去已經有星體的存

在。假設這些星體上面有智慧生命,對牠們來講,地球上的一切是遙遠的未來,

而且這些未來是註定的,因為地球上六十多億芸芸眾生的人生經歷的確已經發

生。

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認為,宇宙是一個有

思維、有靈魂的生命大分子。這與天人合一理論相一致。如果宇宙的命運

1011

Page 368: 易學與科技文化

大體上命定,那麼人的命運也理應是大體上命定的。

於是,易學家說:給我明確的起始條件,即個人的出生時間,我就能解釋其

過去,也能預測其人生未來。這一句常被責難為迷信的話語,與上面科學表述“只

要有明確的起始條件,就能精確計算出天體在未來某時刻的位置”,其實異曲同

工。

4、 命定與因果律

哲學家認為,因果律支配著世界。佛家看得更遠,把因果擴展到生命的輪回。

如果我們認同因果律,就必須認同宇宙的命定性以及可測性;如果我們認同天人

合一說,就必須承認命運是註定的,也是可以預測的。因為過去的因產生了現在

的果,現在的果又成了未來之因,只要過去有一個明確的起始條件,按照因果律,

未來也就基本註定了。

所謂人生命運,只不過是宇宙因果鏈條上某些環節的體現;所謂算命,也只

不過是對這一因果鏈條作出推論,從而解釋、預測這一鏈條上面的某些環節的狀

況。

由此產生一種宿命論:既然是命定,那麼,好的命格就無需努力了,差的命

格努力了也白搭。這種悲觀的宿命論恰恰正是唯物主義者反對命定的因由。

科學的某些前沿發展也產生了類似的困擾,譬如基因再造、器官克隆:當科

學發展到有一天能克隆大腦,豈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愛因斯坦?努力進取還有何

意義?給我克隆一張瑪麗·曼露的臉蛋,還愁嫁不出嗎?就是說,科學同樣可以

製造宿命。

其實,人的主觀意志本身也是人生因果鏈條的一部分,故其對人生軌跡的影

響力也是命定的。

1012

Page 369: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人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體,人的命運包含精神以及物質兩方面的因素,所謂

好的命格、成功者的命格,自然包含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這種人不可能靜待

天上掉下肥肉,而是渾身充滿幹勁,比誰都努力,任何機會都不會放過;所謂差

的命格、弱者的命格,其內在的精神力量自然比較薄弱,但後天的主觀努力、積

極進取,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人生際遇。

5、 命定的概率

因果與概率是主宰宇宙的兩大事件。嚴格意義上的概率也是因果律的一部

分。

在因果鏈條之外,存在某些微小的無序變化,這些變化不斷疊加,最終會改

變因果的結果,這就是混沌理論的蝴蝶效應。

經驗告訴我們,人的主觀意志、主觀能動性顯然能對命運進行調節,改變人

生因果鏈條上的某些狀態。這種調節曾經被江湖術士無限縮小,成為宿命論;也

曾一度被無限誇大,出現“人定勝天”的愚蠢豪言。

人的主觀意志對命運的調節實際上相當於宇宙的概率事件、相當於混沌理論

的蝴蝶效應。這就使人生命運的命定性產生了變數。

但是蝴蝶效應是有限度的。在日常尺度之下,這種微觀因素對宏觀因素的改

變非常緩慢且細微,它會影響某個體在具體時點下的因果,譬如某時某刻做何

事,但難以改變較大尺度下的行為規範,譬如人生的格局、某個歲運的運程等等。

因此,人生命運總體上還是命定的,這種命定呈現出某些概率的特徵,對命

運的認知、解釋更多建基於某種“趨勢”,而不是精確的時點。而某些江湖術士

正是把預測這些不可測的精確事件作為算命的核心,把命理學推上神壇,最終反

將自己淪為神棍。

1013

Page 370: 易學與科技文化

二、命理學之“理”——知命的意義

探究命理、預測命運的意義:

認知“我”的歷史地位,選擇最恰當的時機、抓住最適合“我”的機遇,成

就人生的最大價值;同時避開人生前程的障礙,實現人生的最大和諧。

換句話說,命理學絕非宣揚宿命,而是一門認識自我,揚棄自我的學問。

探究命運、預測人生的目的,也並非在於改變命運,而是通過預測命運曲線

的起伏,在人生低潮時主動規避人生的事業障礙、意外障礙、感情障礙,清除自

身的心理隱患、身體隱患,在人生高潮時努力奮進,爭分奪秒,把“好運”發揮

至極致,從而使人生走得更為暢順。

1、 個體的意義

認知人生命運首先體現在對“自我”的認知。包括:

個人的性格特徵——內向或外向、熱心或自我、率直或小心眼、大膽或畏縮、

多情或寡情,忠誠或反骨等等;

身體特徵——體質強弱、喜忌、某些器官是否有先天缺陷、某些器官易受傷

等等;

智商與情商特徵——學業、智力程度,學術、技能程度,自控能力等等;

個人的職業傾向——從商、從政、從文、從武、從藝或無業等等;

個人的職業喜愛——除命運大致註定的職業以外的真正的人生喜愛及專長;

職業的成功度——個人所從事職業的成就程度;

成敗的時機——成功或失敗出現的大致時間等等。

2、 家族的意義

1014

Page 371: 易學與科技文化

認知人生命運其次體現在對“六親”的認知。包括:

個人的婚姻、配偶狀況——婚婚姻美滿還是離異、多婚,專一還是濫情等等;

子女、兄弟、父母等較為粗略的情況。

3、 群體的意義

在天人合一的框架下,人與人的命運是相互影響的,特別是當某個人擁有足

夠的權力的時候,其個人的命運足以左右群體的命運。因此,認知人生的命運,

在某些情況下也體現了對群體命運的認知,大量的案例支持了這種觀點。包括:

一國之君的命格決定該國在其執政期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格局;

一位行政首長的命格會決定該機構的績效大小;

一個企業的東主或經理人的命格,決定該企業在其領導下的興衰。

命理學的意義就在於通過對以上的命運認知,強化人的主觀意志,以後天的

努力對命運實施“揚棄”,即所謂的“趨吉避凶”。

譬如,當“我”預測到未來數年將處於人生低潮,從商破財,從政鬥訟時,

那麼,“我”可以選擇進入校園,攻讀學位,主動充電,靜待人生高潮的來臨。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戰爭,一場自身與他人、自身與自身較量的戰爭。戰爭的

箴言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認清,如何能打贏人生之

仗?從這個意義上講,命理學的重要性是《周易》之首。

三、命理學之“象”與“數”——技術框架

1、 描述宇宙萬物的方法論——五行

物理學以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四種力來描述宇

宙的物理現象;化學以109種化學元素來解釋世間萬物;分子生物學以23對染色

1015

Page 372: 易學與科技文化

體解釋人的生理及遺傳特徵;我國先賢則把宇宙運化以及人生的起伏歸結為木火

土金水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簡稱五行。

早在西周末年,就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

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

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

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

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

五行無處不在,大至天體、小至人體細胞、物質粒子,皆以五行表述。其中

最為成功的理論以及實證就是中醫。

2、 五行與人的形與神、情與志構成對應關係

就臟腑而言,“木曰曲直”,代表生長、舒暢的功能,與人體的肝膽相似,

故木為肝膽。“火曰炎上”,代表了溫熱、向上等性質,與心臟的功能相似,故

火為心。“土曰稼檣”,代表了生化、受納等性質,與脾胃的功能相似,故土為

脾胃。“金曰從革”,代表沉降、收斂等性質,與肺的功能相似,故金為肺。“水

曰潤下”,代表了滋潤、寒涼等性質,於膀胱腎的功能相似,故水為膀胱腎。

就情志而言,大怒傷肝,故木主怒;大喜傷心,故火主喜;過憂傷脾胃,故

土主思;大悲傷肺,故金主悲;恐傷腎臟,故水主恐。

到漢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賦予道德含義,木為仁,火為智,土為信,金為義,

水為禮。這樣,五行與人的形與神、情與志就形成了對應關係。

3、 五行與時空的對應關係

1016

Page 373: 易學與科技文化

就方位、氣候而言,日出東方,萬木向陽,故木位在東、候在春;南方氣熱,

故火位在南、候在夏;土催生、養育萬物,故其位在中、其候在於四季;西方蕭

殺,不利植物,秋天色金,枝果已熟,故金位在西,候在秋;北方氣冷,故水位

在北,候在冬。

這樣,五行與時空也建立起了對應關係。

4、 五行生克與人類社會的對應關係

五行本身的運化存在五種相生相剋的關係。

古人鑽木以取火,故木生火;木逢火焚而成烣,烣彙聚成土,故火生土;土

凝聚成礦,故土生金;礦需水洗方成其質,故金生水;水以滋木養木,故水生木。

木植根於土、又能梳土,故木克土;土能止水,故土克水;水能滅火,故水

克火;火能煆金,故火克金;金能削木,故金克木。

這些生克關係與人類社會關係幾乎是一一對應的。

美國學者馬斯洛在對人類作了多年的研究之後,提出了著名的梯級學說。他

把人的欲望需要分為從低級到高級五種水平:人生的第一需要,是生理的需要,

例如饑餓和口渴;第二是安全的需要,例如安全感和穩定性;第三是社會關係和

愛的需要,例如情感和自居作用;第四是尊重的需要,例如威信和自尊;第五是

自我實現的需要。

社會學以及經驗告訴我們,馬斯洛的人生梯級其實可以作另一種表述:人的

欲望分為若干梯級,最低層次是溫飽,有了溫飽就會追求學識以及歡愉,連精神

生活都滿足了,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財富及權力,有了權力更想提升地位、品味,

擁有更高的名譽。

源自《易經》的命理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具備這種概念,並將這些梯級總

1017

Page 374: 易學與科技文化

結為人在社會中的五種相生相剋的關係:

上蒼、父母生我、養我,給我學識智慧,故稱“生我”,若“我”為木,則

水生木;我經學習擁有了技能,故稱“我生”,即木生火;有了技能,就能創造

財富,即火生土;而財富必須費力去奪取才能得到,故稱“我克”,即木克土;

有了財富更想擁有權力,即土生金;而權力是對我的一種制約,故稱“克我”,

即金克木;有了權力自然更想擁有名譽、以及“恩賜”他人的崇高地位,即金生

水;再而成為更高級別的“生我”,即水生木。如此環環相生又相互制約,構成

了人類的社會活動關係。

如此,人生的溫飽、學識技能、財富、權力、名譽的梯級就與五行的生克建

立了對應關係。

5、 干支是五行神與形的具體表述

人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體,故五行以干支類人,通過天干與地支來描述精神

與物質:天干為神氣,地支為形體;天干為五行之質,地支為五行流經之地、之

辰,代表五行所在之時空;數分正負,物分陰陽,故干支以天干為陽、地支為陰。

這樣,五行通過干支與人的精神與物質、時間與空間,陰陽與正負建立了對

應關係。

6、 干支的五行相生排列構成宇宙的因果鏈條

五行通過干支來表達,分別賦予特殊的名稱。

木 在天干稱為 甲乙,在地支稱為 寅卯

火 在天干稱為 丙丁,在地支稱為 巳午

土 在天干稱為 戊己,在地支稱為 辰戌醜未

1018

Page 375: 易學與科技文化

金 在天干稱為 庚辛,在地支稱為 申酉

水 在天干稱為 壬癸,在地支稱為 亥子

由於木火土金水順向相生,代表宇宙的和諧運轉,於是五行於天干的排列

為: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這些天干分別與

相對應的五行地支配對,就形成一條五行木火土金水順向相生、精神與物質、時

間與空間、陰陽與正負俱全的時空鏈條,環環相生,周而復始。

7、 人的出生時間是一組宇宙時空的組合

人的出生年份是地球的公轉週期,出生月份是月球的公轉週期,出生日是地

球的自轉週期,出生時辰是地球的八卦分宮。人的出生年月日時簡稱四柱八字,

實是一組太陽、月球、地球運轉的時空組合。

把以上7項象葫蘆串一樣串聯起來,就會形成一條由因果關係主導的人與時

空交織、人與社會交織的四維時空鏈條。由於五行無處不在,故人類的社會活動

關係就可以通過五行運化來描述,人生的運程也就可以通過五行的運化來推演。

這類似於物理學的鏡像原理和數學的映射原理。

因此,只要給出明確的初始條件,即人的出生年月日時,依據命理學的一系

列因果法則(略),就能推斷出人生命運的興衰榮辱,儘管這種推演是趨勢性的。

以上就是人生命運與命理關係的粗略框架,它充滿邏輯,貫穿因果,清晰而

優美;它包含著形而上的成分、邏輯的成分以及部分科學的成分。其有效性更多

地建立在邏輯推理以及類象實證之上。

至今尚未有一門科學的學科或者《周易》的其它分支能夠象命理學一樣具備

一套近乎完備的理論而又能對人生命運予以清晰解剖。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