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7
第 5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形形形形 形形形形形形 形形形形 第第3+2 1102 形形形形 2012-3-23 1 2 形形形形 形形 2 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3.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形形形形 形形形形形形形形形 5. 7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3.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5 .7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5.7.1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 1. 第一检测原则 —— 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2. 第二检测原则 —— 测量坐标值原则 3. 第三检测原则 —— 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4. 第四检测原则 —— 测量跳动原则 5. 第五检测原则 —— 控制理想边界原则. 5.7.2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定 1. 最小条件 : 评定形状误差时,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以便得到唯一的最小的误差值。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Page 1: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授课班级 机电( 3+2 ) 1102 授课时间 2012-3-23( 1、2)

学习目标 学时 2

1. 明确形位误差检测原则2. 掌握形位误差检测方法3. 了解齿轮误差检测方法

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组织与方法

5. 7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1. — —复习 形位公差 提问2. —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说明3. ——形位误差检测方法 多媒体

Page 2: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5.7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5.7.1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 1. 第一检测原则——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2. 第二检测原则——测量坐标值原则 3. 第三检测原则——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4. 第四检测原则——测量跳动原则

5. 第五检测原则——控制理想边界原则

Page 3: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5.7.2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定 1. 最小条件 : 评定形状误差时,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

小条件,以便得到唯一的最小的误差值。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

Page 4: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 最小区域法

最小区域法实质上是最小条件的具体体现,它是评定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基本方法。

Page 5: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5.7.3 形状误差的检测 1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直线度误差是指被测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变动量。 “检测直线度误差,一般均采用 与理想要素比较原

”则 。

体现该原则的测量与评定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光隙法、节距法等。

Page 6: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Page 7: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Page 8: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例 5‐4 】 用分度值为 0.02/1000 的框式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导轨在 1000 ㎜长度上的直线度误差。桥板长 200㎜,分五段进行,水平仪气泡相对于其零线的格数分别为 -1 、 -1 、 +1 、 +3 、 0 。试分别用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求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

解:水平仪分度值为 0.02/1000 ,表示气泡移动一格,在 1000 ㎜长度上相对高度差为 0.02 ㎜。今水平仪放在200 ㎜长度的桥板上,则气泡移动一格,在 200 ㎜长度上相对高度差为 200×0.02/1000=0.004 ㎜。

Page 9: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1)用最小区域法评定其直线度误差值。 根据直线度误差最小区域法判别准则,用两平行线包容被测廓线,经过的最高点为 0与 4点,最低点为 2点,且最低点落在两最高点之间。此时两平行线沿纵坐标方向的距离 f=12μm,即为直线度误差。

Page 10: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 )用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值。 以 0 点与 5 点连线作为基准,此基准线与被测廓线最高点( 4 点)和最低点( 2 点)沿纵坐标方向的距离之和为 12.8μ m,即为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的直线度误差值。

Page 11: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 .平面度误差的检测常用方法:指示器测量法;水平仪测量法;平晶测量法;自准直仪和反射镜测量法

Page 12: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3.圆度误差的检测 圆度误差可用圆度仪、光学分度头、坐标测量装置 或带电子计算机的测量显微镜、投影仪等测量。

a) 测量工件 b) 轮廓绘制 c) 等距同心圆透明板

d) 找包容误差轮廓图 e) 圆度误差评定

1— 圆度误差回转仪 2— 传感器 3— 测量头 4— 被测零件 5 转盘 6- 放大器 7— 记录笔

Page 13: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5.7.4 位置误差的检测 1 .基准及其体现 基准即理想基准要素,基准在位置公差中对被测要素的位

置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也是确定位置公差带方位的依据。按几何特征,基准可分为基准点、基准直线(轴线、中心线)和基准平面。

( 1)基准的建立。基准应由基准实际要素根据最小条件(或最小区域法)建立。如图 5-17~5-19 。

( 2)基准的体现。实际上测量位置误差时常常采用模拟法来体现基准。如图 5-20 。

Page 14: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Page 15: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 .位置误差的检测

( 1 )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1 )面对面的平行度测量。

Page 16: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 )线对线的平行度测量。图 5-21~ 图 5-22 。

Page 17: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3 )面对线的平行度测量。图 5-23~ 图 5-24 。

Page 18: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 2 )垂直度误差的检测 1 )线对线的垂直度测量。图 5-25 , 5-26 。

Page 19: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 )线对面的垂直度测量。图 5-27 , 5-28 。

Page 20: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 )线对面的垂直度测量。图 5-27 , 5-28 。

Page 21: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 3 )对称度误差的检测 1 )面对面的对称度测量。图 5-29 , 5-30 。

Page 22: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 )面对线的对称度测量。图 5-31 , 5-32

Page 23: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4)跳动误差的检测1)径向圆跳动。图5-33,5-34。

Page 24: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2 )端面圆跳动。图 5-35 , 5-36 。

Page 25: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3 )径向全跳动。图 5-37 , 5-38 。

Page 26: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4 )端面全跳动。图 5-39 , 5-40 。

Page 27: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第 5 章测量技术基础 形位误差、齿轮误差检测

小 结

1. 形状误差的检测

2. 位置误差的检测3. 综合误差的检测

• P.134 5-11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