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苏

24
人人人人人 福福 福福福

description

人性的复苏. 福安一中 缪有光. 一、古典文化的 “ 再生 ”. (一)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欧洲. 1 、什么是“中世纪”?. 2 、中世纪人们的主要精神状态。. (二)意大利的优越条件. 偶然. 古希腊雕塑. 必然. 二、人性的启蒙. 但丁 《 神曲 》. 初期文学三杰.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 诗人。 ——恩格斯. 彼特拉克. 初期文学三杰.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人性的复苏

Page 1: 人性的复苏

人性的复苏

福安一中 缪有光

Page 2: 人性的复苏
Page 3: 人性的复苏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 (一)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欧洲

1 、什么是“中世纪”?

2 、中世纪人们的主要精神状态。

古希腊雕塑(二)意大利的优越条件

偶然

必然

Page 4: 人性的复苏

二、人性的启蒙

时间 领域、国别 代表人物 代表成就 价值取向

14 世纪

文学领域“ 前三

杰”意大利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

“ 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 《十日谈》“人曲”

15 世纪

艺术领域“ 后三

杰”意大利

达 · 芬奇 《蒙娜丽莎》等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等

拉斐尔 《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等

16 世纪

文学英国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标志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峰

Page 5: 人性的复苏

初期文学三杰

但丁《神曲》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 恩格斯

Page 6: 人性的复苏

彼特拉克

初期文学三杰

出生于佛罗伦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诗集《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把劳拉写成美的化身,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圣洁。

Page 7: 人性的复苏

薄伽丘

初期文学三杰

( 1313—1375 ) ,意大利著名的文学家和人文主义者。 他的杰作《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薄伽丘因此博得 “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名声。

Page 8: 人性的复苏

(第四天开头一个小插曲):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却说: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Page 9: 人性的复苏

后期美术三杰作品欣赏

《蒙娜丽莎》征服世界的永恒微笑

Page 10: 人性的复苏
Page 11: 人性的复苏

《大卫》、《摩西》

Page 12: 人性的复苏

拉斐尔作品 中世纪作品

Page 13: 人性的复苏

拉斐尔作品 中世纪作品

Page 14: 人性的复苏
Page 15: 人性的复苏

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1564—1616 ),英国大文豪,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悲剧喜剧作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优秀的悲剧作品之一。

Page 16: 人性的复苏

阅读下面材料: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 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这段独白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Page 17: 人性的复苏

人文主义的内涵

•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回归人性,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压制人性泯灭人欲。提倡追求自由、追求真理,反对盲从迷信的愚昧思想。

Page 18: 人性的复苏

三、探究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肯定人性,否定神性,为什么一些统治者甚至教会人士却热衷于支持当时的人文主义文学家或艺术家进行创作呢?

Page 19: 人性的复苏

四、评价文艺复兴

方法指导: 1、定性。 2、一分为二。 3、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注意阶段特征。 4、关注因果链。

5、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 和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民众的利益。 6、注意历史事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7、要分清历史事件影响积极消极的主次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Page 20: 人性的复苏

五、概括文艺复兴的历程

Page 21: 人性的复苏

中世纪

•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直到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叫中世纪,也被称作“黑暗时期”,那时的欧洲是一个神学无处不在的世界。

Page 22: 人性的复苏

2 、中世纪人们的主要精神状态

• 材料一 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 590年 - 604年)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 材料二 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他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要受苦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欲望和情绪。

• 根据以上材料,用几个词语描述中世纪人们的主要精神状态。

Page 23: 人性的复苏

古希腊雕塑

Page 24: 人性的复苏

意大利具备的优越条件

从经济因素考虑,14~16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内部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的资本主义要求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为了取得政治上的合法地位,首先向教会神学统治和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冲击。

从政治因素考虑,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和某些城市政权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有些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重用人文主义者,到15世纪中叶,人文主义者已大量充斥于各地的政府机构中,对推动文艺复兴运动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从文化因素考虑,若干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文化遗存多;

从地理因素考虑,意大利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处,便于 吸收来自中国、印度、阿拉伯的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