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技術

24
LOGO EEI 个人读书心得报告 制造工程研究所 企业工程与整合实验室

Transcript of 思考的技術

Page 1: 思考的技術

LOGO EEI 个人读书心得报告

制造工程研究所企业工程与整合实验室

锺 颖

Page 2: 思考的技術

2/24

思考的技术 - 培养卓越竞争力的思考路径

作者简介前言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心得分享

2005 年 8 月 20 日初版

Page 3: 思考的技術

大前研一一九四三年生。早稻田理工学院学士、东京工业大学硕士、麻省理工学院核子工程博士。曾任职日立制作所,于一九六二年进入麦肯锡顾问公司。历任日本分公司总经理、亚太地区董事长、总公司董事。于一九九五年离职。其后,一九九六 ~ 七年担任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现任 UCLA 教授、大前协会董事,以及政策学校「一心塾」、创业家培育学校「攻击者商业学校」﹝ Attackers Business School﹞ 的创办人。一九九八年十月在「 Sky Perfect TV ! 757 卫星频道」制播〈商业突破〉节目。除了在《 SAPIO 》杂志的连载之外,着有《企业参谋》、《无国界的世界》、《看不见的新大陆》、《想做的事就去做》、《中国,出租中》、《力用中国》、《中华联邦》等书。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人生二度归零 + 从科学家到经营管理顾问 + 在麦肯锡 30 年的工作经验与 MIT 的训练 + 对于思考的热诚? 大前研一 ( 管理大师 + 趋势大师 + 策略大师 ) 与思考技术的诞生。

Page 4: 思考的技術

4/24

思考力决定成就的时代「新世界」里的「新经济」 : 「看不见的新大陆」

(virtual land?)新经济始于 1980 年代中期,这块新发现的大陆上,是没有陆地的;易言之,这种新经济就是一块「看不到的大陆」。这块大陆,对于经济、政治、社会、企业的影响极为重大。在新经济的冲击下,旧有的价值观将全部被淘汰,一切都将重新转生。这块看不见的新大陆涵盖了四个空间 :

延续旧世界的「实体经济」空间 资金流、信息流可以穿越国境自由流通的「无国界经济」空间 由包含因特网在内的各种通讯技术所产生的「数字经济」

( Cyber Economic)空间 以自己资金之百倍、千倍之倍数( multiple)资金流动的「倍数

经济」空间。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5: 思考的技術

5/24

热钱流溢 :

先进国家迈进高龄化社会之后,银发族把在自己国家用不完的钱,采年金、储蓄、保险等形态,做为理财的方法,换句话说这些钱形同滞留。所以全世界每个国家今后都会处心积虑、绞尽脑汁,设法让这些钱投入本国的经济发展中。

此书的目的,是要把企业人为了在新世界中求生存,必须知道的企业经营思考方法,及学习思考的know how(知识)告诉读者。要在新的世界里拓展事业,必须将既有的老旧思考回路切换到新的思考回路。思考力的差距产生收入的差距;懒于求知的人没有生存空间。

思考力决定成就的时代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6: 思考的技術

6/24

7 项大前法则 ( 大前研一的思考术)

1. 切换思考路径向麦肯锡学习逻辑思考、科学的思考。

2. 逻辑打动人心让别人采纳的逻辑构成法、打动人心的要点。

3. 洞悉本质的过程洞悉问题的本质、对事不对人。

4. 非线性思考的建议为没有答案的问题找答案。

5. 让构想大量涌现产生新构想的思考逻辑、跳脱古老思考模式的方法。

6. 解读五年后的商机能预知五年后世界的思考逻辑。

7. 开拓者的思考突破老旧商业的障碍。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教导读者正确的逻辑思考方法

管理顾问中最后阶段要面对的简报know how ,教导读者说服别人的方法。

说明如何洞察现在发生的现象的本质,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找出正确思考方向的思考方法。

在新经济中,如何重新产生新的价值观,以及如何成功的思考途径。

Page 7: 思考的技術

7/24

一 . 切换思考路径「思考」绝非「一时的想法」大多数的人在面对问题时 ,并没有认真的思考 ,而是单纯的把「一时的想法」称为解决对策。不能再以过去成功的经验作为目标。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逻辑思考力。

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分析资料 ?假设 ?搜集证据 ? 分析证据 ? 验证假设 ?导出结论

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 大多数的企业经理人只看到问题的现象 ,却看不到问题的原因。• 绝不能在列举了各种现象之后就停止思考了。

找出真正原因必须透过实地访谈访谈的对象应是最前线的业务员 ,而非部门主管。因为与管理阶层交谈 ,只会听到一堆交际词语、借口、抱怨 , 对了解现场状况毫无帮助。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8: 思考的技術

8/24

一 . 切换思考路径绝对必要的验证过程

不要轻易地把一段结果视为结论,因为那可能仍只是假设。重复现场实证直到确定「这个决定绝对没有错!」不能作为解决对策的就不是结论

真正的解决对策必须源自于所有的现场、市场。科学的思考 ? 不断重复假设、检验、实验等程序

正确的答案 + 思考的过程与说明 =100 分在轻视逻辑的状况下拼命找答案 ,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 这是非常危

险的。

累积事实才能导出结论透过实地访谈,永远比企业的经营领导层更了解最近的现场实际状况。根据足以印证事实的资料所做的提案,具有绝对的说服力。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9: 思考的技術

9/24

二 . 逻辑打动人心提建议时 ,并不是靠说话技术将对手生吞活剥的技俩 ,而是有逻辑思考作保证的思考路径。完整足以让人采信的逻辑结构具有说服力 , 及连对手心理状态都能考虑到的逻辑构成力。

? 逻辑结构化「一个建议」就够了有事实为证的建议

公司虽然有各式各样的问题 ,但是大多数都只是”现象” , 问题产生的原因几乎都只有一个。提案的必要条件及充分条件

注意整体的起承转合,同时还必须满足说明的必要条件及充分条件。所谓的必要条件就是「必须这么做」,充分条件则是「这么做会更好」。这两种条件必须齐备。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10: 思考的技術

10/24

有了答案之后,「做的心意」最重要。只要是人都有情绪障碍;人的感情,有的时候不是

用逻辑就可以解释。此为提升提案的实效性必须注意的事项。掌握提案流程的重点:

用简洁的言语,做简洁的分析,每一页做一个结论;应用所累积的每一个结论,导出自己认为绝对错不了的整体结论,再以此结论提出有证据做后论的建议。事先说明自己做过的事前作业 , 以化解对方的质疑心理。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二 . 逻辑打动人心

Page 11: 思考的技術

11/24

打动人心的要点• 不是「自己要说的顺序」 ,而是「对方能理解的顺序」    最典型的错误:「业务员没有精神!」 ? 「所以应该让业务员打起精神 ! 」、「产品没有竞争力 , 所以要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 」

• 不可光凭现象做判断• 说话的说服力比视觉花招更好               最好能将所有的内容归纳整理在45分钟内说完。

• 金字塔结构法 (导出问题解决对策必用的逻辑思考关键 ) 源自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彼此独立,互无遗漏」的概念。

• 再次检核逻辑结构                  证据最好以数字呈现                     

• 亲自去听现场的声音

二 . 逻辑打动人心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12: 思考的技術

12/24

金字塔结构

結論

證據 1 證據 2 證據 3

證據 1-1 證據 1-2 證據 2-1 證據 2-2 證據 3-1 證據 3-2

归纳

推论

在金字塔结构中 , 结论只有一个 , 其它数据都只是支撑这个结论的证据。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13: 思考的技術

13/24

三 . 洞悉本质的过程洞悉本质就是看清楚问题真正的原因。

别轻易相信电视新闻或报章杂志的内容,「 5W1H 」是基本的要求。对事不对人才能洞悉事实。           例 : 制造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冲突,大多数人是不忠于事实的,如何累积事实才是重要的。 勿产生偏见。别让公司成了同质人的聚会。          避免形成色彩鲜明的立场、部门或是派系「否定自己」是优良企业的条件。       为追求好还要更好而发挥变革的力量;优良企业的共同之处:具有吸收异己特质进入企业文化,并让这些特质推动企业向前迈进。U型管现象与J型管现象           未跨部门进行沟通,更不会为了寻求对问题的共识。从股东结构了解背后动向 别被金钱蒙蔽双眼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14: 思考的技術

14/24

四 . 非线性思考的建议在复杂系理论的世界里的非线性思考。   例:万有引力能解释一切掉落物体的现象吗?时间的函数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答案绝对是复数的。不要完全相信经济学者。跳脱出体制。               随着观察物理现象及证据的累积 , 所有的问题都会有答案。在新经济的世界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套用过去的常识,而是观察现在所发生的各种事情。训练同时处理并行输入的复数数据。为没有答案的问题寻找答案。

• 填鸭式教育的界限• 现在的学校是破坏人脑的凶器• 「学术派营生者」下 , 「街头营生者」上• 北欧强大的秘密• 应该考的是思考模式而不是知识• 先说前提 ,才说对策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15: 思考的技術

15/24

五 . 让构想大量涌现

抱持疑问就是解决问题的源头 不断地对自己提出质疑 ,瞬间中清楚而明白的找出问题解决方法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就某种意义上来说 ,我属于冒险家、探究者。…造访过世界六十个国家 ,… 用历史性的时间轴与地理性的空间轴这两个二次元的空间来做事物的思考。我具有瞬间运作二次元思考方式的习惯、癖好。」二十一世纪中不会存在「专业人士」

• 把 1985 年当做一个界线 ,windows第一版上市 ,随后计算机网络急速发展 ,将全世界既有的观念全数替代更换 ; 新经济开始并迈入看不见的新大陆 ,被旧价值牵引反而增加误判局势的可能。

• 金钱和信息可以自由的跨越国境,企业也可以轻易地往来于各国之间,国与国的界线已由实线转换成虚线(无国界经济的范畴)。

• 在闭锁经济中对于问题的解答只有一个,但在开放经济中并非藉由单纯的因果关系就能说明,因为在开放体系中,是一个非线性、飞平衡的方程式,可以存在许多可能复数的答案。

网络使用者越来越相似              全球八亿的网络人口,绝大多数使用 windows ,每天以零点五亿人次逐年增加中。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16: 思考的技術

16/24

五 . 让构想大量涌现新发想与新构想,不过是理论思考的延伸,并非突如其来的想法 ? 理论上做必然性的归纳

跳脱古老的思考模式 -刺激头脑的每个部位想象云彩的变化 ?to make sense!试着接触不同的东西 ?让构想更丰富思考 , 就是对自己提出疑问 ?柔软的头脑、接受事物的方式不认为「理所当然」的人容易成功                  ?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 ,却也常常出现在被忽略的事情当中 , 其实那些反而是我们应该要认真思考的部份。思考的时候比须抱持着紧张感 ?让自己随时处于准备好了的状态拥有可以互相否定打击对方的朋友 ? 有效的说话对象 ,挑战彼此假设

在不确定是否理解、头脑中还持有几个疑问 ,如同处于朦胧的星团之中 , 这样的状态下反而比较容易产生出好的构想。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17: 思考的技術

17/24

六 . 解读五年后的商机能预知五年后的思考逻辑先分解功能再进行思考 :         具备预知性 (Forces at work; FAW), 看清楚现在所运作的力量 ,并知道它在未来是否依然可以持续运作 ;还要能够辨别出此倾向是否越来越强 ,还是只能维持甚至转弱 ;能够预先知道目前在运作的几个要素中哪个部份才是影响未来最重要的因素。 ? 以上的逻辑思考 ,是具备预知性的条件。         例 :行动电话的未来。全世界现在都以突飞猛进的速度急于发展我们想要开拓的那块看不见的新大陆。成功模式的四要素:

事业领域的定义比须明确 分析现状进而推论未来的方向,针对因果关系来设立简洁而具论点的假说

。 针对自己应选择的方向,即使出现几个可能的抉择,也应该专注其一 不能忘记基本假设,排除掉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形而不偏离原则。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18: 思考的技術

18/24

七 . 开拓者的思考让大型企业突然消失的想法        例 :Apple 创造了 iPod 及 iTunes Music Store 。            在这个时代,企业人被要求的是:具备能够产生出突破既有价值观的思考能力,也就是具备在商场上的突破能力与开拓者的思考逻辑          ? 不局限于旧有的价值观,藉由将自己所产生的构想和预知性,活用在新的事业与社会的系统改革中。可能性就存在看不到的地方M2M(Machine to Machine) 的商机无限 -自动化的双向沟通与感测              数字通讯中常用到的「 ubique 」是「 whenever 、 wherever 、 whoever 」的意思,重点是要能双方向的进行通讯。公务员应将行政服务的部份尽量自动化,应该对于企划立案的部份,多多训练发想的能力,擅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将自己的定位,转移至知识性生产的工作层次,并乐于挑战任何的变化。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19: 思考的技術

19/24

教师回归原本应该做的事情         指导学生未来发展的规划、生活面与精神面的辅导,而非填鸭式的教学及灌输旧有的价值观念 。「各位上班族 ,你们只是一直在做一些符合每年所赚取年薪的事情吗 ? 」 年薪五亿、五千万、五百万日币的差别 ?

知识蓝领阶级的工作「勤劳的附加价值」 ;已开发国家的商业人士「知识的附加价值」

每天要磨亮「头脑」这把枪          在商场的世界里,枪就是你的头脑!

七 . 开拓者的思考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20: 思考的技術

20/24

总结态度决定一切             暸解了表象之下的成因,才能知道是否有机会运用这些运作中的力量。这是人生的基本态度。别让学校耽误你?21 世纪将会向学习艺术一样,需要个别深入发展,因为不管是管理、资本、顾客,资源会越来越少,需要更艺术性的手法,才能洞悉、彻底了解顾客心理、 市场动向、竞争动态等等。在 21 世纪的知识,解读「征兆」可能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 21 世纪的知识将会变得非常廉价,但我们现在却花这么多的金钱和时间,去记忆零碎的知识。靠自己找出的答案,才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去执行,一个问题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或一种解决办法。 ?正确的思考逻辑结构 +强大的执行力不要预设所获得的答案是否正确。只要尽力去做,考虑当时的情境,所谓的 TPO: Time 、 Place 、 Occasion 。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21: 思考的技術

21/24

没有答案就活不下去?• 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找出一个标准答案,这是一种病态,一种「没有答案就

活不下去」的病。• 别问:「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 」,其实这不是重点…

All Clear! 过去 20 年,世界每天都在迅速的改变;过去在学校的东西应该全部抹去,就像计算器上的 AC键。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学习过程:靠自己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来自于自己的观察、自己的了解。思考无模式                         没有一套所谓「标准」或「正确」的thinking model ,只能靠自己去思考,观察所处的环境。例: Google 的结果会是什么 ? 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新想法可以尝试,有新的假设需要验证。 ? 新经济的本质预见三种未来人类会变得相似 ?网络世界里的相似的思考模式与行动无国界的经济发展 ?走向全球化才能永续经营政府与国家要求人民服从的观念及想法会越来越难落实

总结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22: 思考的技術

22/24

谦逊的态度 教育制造成见、成绩不是最好的保证 ?Unlearn(忘记过去所学 ) 在新经济、新世界之中,大家都是一年级,抱持更加谦逊的态度,重新学习每一件事。 自创的年号: BC?AD?AG (After Gate) since 1984

教育、教育、教育!所谓新经济,是以智识能力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以IQ为基准,和以自然资源为本、以军事力量为本,或以市场为本的经济体系相对。在新时代要求得生存并胜出,唯一的路就是依靠逻辑思考,对国家来说是教育、 教育、再教育。个体需要接受教育,才能有智慧、做出独特的贡献。「智能附加价值」 (intellectual value added)是这场竞赛的主角。

总结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23: 思考的技術

23/24

心得分享最大的收获是… travel around.

原来思考的技术就是…教育的改革…结构化的逻辑思考让人洞悉本质Enjoy thinking!

作者简介

前言

7 项大前法则

( 思考路径 )

总结

心得分享

Page 24: 思考的技術

24/24

Q&A

Thanks for your patience…&

Happy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