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 》 —— 第五章

60
教教教教—— 教教教 《》 教教教教1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教教教教教教 教 、、; 2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 3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教 、; 4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教教 、。

description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教育目标. 内容提要: 1 、教育目的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2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3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4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目 录. 一、教育目标概述 二、教育目标观 三、我国的教育目标内容 四、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 为什么要受教育? 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 教育学 》 —— 第五章

Page 1: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教育学》—— 第五章

内容提要:1、教育目的的概念、特征及功能;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4、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Page 2: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一、教育目标概述二、教育目标观三、我国的教育目标内容四、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

目 录

Page 3: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为什么要受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

什么样的人?

Page 4: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这种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Page 5: 《 教育学 》 —— 第五章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二、教育目标的特点

(一)预设性(一)预设性

(二)观念性(二)观念性

(三)超前性(三)超前性

(四)可能性(四)可能性

Page 6: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三、教育目标的类型根据教育目标的抽象程度来划分:

课程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目标教育目的

单元教育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Page 7: 《 教育学 》 —— 第五章

( 1 )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 2 )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3 )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 4 )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 5 )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

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Page 8: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三、教育目标的类型根据教育活动的进程来划分:

即时性教育目标

阶段性教育目标

终结性教育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Page 9: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三,教育目标的类型根据主客观性来划分:

主观性教育目标

客观性教育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Page 10: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四,教育目标的功能和地位:功能: 控制作用 导向作用 评价作用地位:指引教育工作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Page 11: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

Page 12: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在教育史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社会需要。具体有以下观点:

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统一论

Page 13: 《 教育学 》 —— 第五章

1.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论)基本主张:教育活动的目的应当从人的本

性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等身心发展状况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人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学生个人是教育活动的中心,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孟子

Page 14: 《 教育学 》 —— 第五章

2 ,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论)基本主张:教育目的要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符合国家根本精神的有用公民,个人的一切都有赖于社会,不存在个人价值。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凯兴斯坦纳

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

Page 15: 《 教育学 》 —— 第五章

3 ,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统一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是其理论基础)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 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

Page 16: 《 教育学 》 —— 第五章

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标观我国的教育目标观

一、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教育目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每个时期的教育目的都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面貌。

Page 17: 《 教育学 》 —— 第五章

1957年的表述:“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 年的表述:“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81 年的表述:“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 。

建国以来我国对教育目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表述。

Page 18: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建国以来我国对教育目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表述: 1995 年 3 月,我国第一部教育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 年 6 年颁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4 年 2 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Page 19: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2.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国教育宗旨

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途径

培养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

发展

Page 20: 《 教育学 》 —— 第五章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标观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标观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在基本内容表述上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1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 、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3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Page 21: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1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即

人的智力和体力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各自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统一的发展。

2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还应包括道德、志趣和意向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Page 22: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二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2. 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直至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Page 23: 《 教育学 》 —— 第五章

第四节 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第四节 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

素质的含义

素质的特征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的特征 素质教育的意义

Page 24: 《 教育学 》 —— 第五章

第四节 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

分类 子指标

认知 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 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和价值的个性化

动作技能

知觉、准备状态、引导的反应、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创新

人的素质指标

Page 25: 《 教育学 》 —— 第五章

素质教育大家谈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

Page 26: 《 教育学 》 —— 第五章

1.1 素质的含义 素质,有两层含义,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其中脑的特点尤为重要,它们通过遗传获得,又称遗传素质。二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等。这些都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获得的。素质: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

1. 什么是素质教育

Page 27: 《 教育学 》 —— 第五章

1.素质是先天遗传性与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 ;2.素质是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 ;3.素质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4.素质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5.素质具有整体性。

1.2 素质的特征

1. 什么是素质教育

Page 28: 《 教育学 》 —— 第五章

素质教育的含义:定义一:(北师大 顾明远教授) 它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它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高等专门教育也应该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它是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

1.3 素质教育的含义

1. 什么是素质教育

Page 29: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定义二(上海师大燕国材教授)素质教育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

定义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 柳斌) ①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

1.3 素质教育的含义

1. 什么是素质教育

Page 30: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定义四: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1.3 素质教育的含义

1. 什么是素质教育

Page 31: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基础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1.4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Page 32: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基础性原则,是指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学生最基本、最普通、最一般的素质,包括基本的学识、能力等。它既不是应试教育,为升学做准备;也不是职业教育,为就业做准备;而是为人生做准备,是最普通的公民教育。 贯彻基础性原则,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主体能力;再次,要培养学

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修养。

素质教育的原则

1 基础性原则

Page 33: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全面性原则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教育,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充分发展。

贯彻全面发展原则,首先,要注意克服轻视美育和体

育的倾向;其次,要克服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忽视大

多数学生的倾向;再次,要克服平均发展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原则

2 全面性原则

Page 34: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主体性原则是指素质教育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进取精神,形成学生的主动个性。 贯彻这一原则,首先,要让学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其次,要为学生显示和体验自己的才能创造条件;再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活动,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认真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通过反思形成刻意过程与刻意行为,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素质教育的原则

3 主体性原则

Page 35: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发展性原则是指素质教育始终是动态和发展的过程,而非某种静止的固定的结果。 贯彻这一原则,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不是一种静止的固定的结果,而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过程的理念;其次,素质教育重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结构性发展,而非量的增加;再次,要从未来发展的趋势出发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素质养成重点不是仅仅面向现实的社会需要,而是要面向未来信息社会的挑战。

素质教育的原则

4 发展性原则

Page 36: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柳斌( 1937—)江西省萍乡市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职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委员。

著作:《关于基础教育的思考》、《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柳斌谈素质教育》  

经历:  1957 年考入北京市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成立伊始任副主任,分管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纪检监察、审计、督导等方面工作;1986 年起,兼任中国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1989-1994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1994年起兼任国家总督学;   

Page 37: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应试教

育”组图

Page 38: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变异

Page 39: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别了,足球!

Page 40: 《 教育学 》 —— 第五章

Page 41: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拼搏

Page 42: 《 教育学 》 —— 第五章

下不来

Page 43: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渴望

Page 44: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应试教育的恶果

Page 45: 《 教育学 》 —— 第五章
Page 46: 《 教育学 》 —— 第五章
Page 47: 《 教育学 》 —— 第五章
Page 48: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变形

Page 49: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应试教育越来越像格式化的罐装食品了

Page 50: 《 教育学 》 —— 第五章

1 ,观念转变是前提2 ,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关键。3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4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

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Page 51: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十大误区: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育 素质教育就只要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是没有负担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无需教师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取消考试的教育 素质教育提倡自由发展无须管教 素质教育不注重尖子生的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是权宜之计或临时任务 素质教育不看升学率

第四节 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

Page 52: 《 教育学 》 —— 第五章

1 、结合实际谈谈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作用? 2 、阐述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

基本观点,并予以分析评价。 3 、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和教育目的

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落实教育目的的现状,并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与讨论:

Page 53: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学用结合学用结合学用结合学用结合

1.阅读下面两个中学生的来信,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落实教育目的的现状,并谈谈你的看法。

Page 54: 《 教育学 》 —— 第五章

第一封信第一封信 我是一位初中毕业刚跨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写信主要是反映中国教育现状……我们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可言,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应试教育吧。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完了就排名次 ( 除了第一名外,其他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月考、段考、期中考、联赛、竞赛、摸底、模拟、期末考、统考、会考、测验,其实,考试只从极小的侧面反映教学质量,只考查了记忆力。我们处在高分造成的高压环境中。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民族发展极为不利。我参加过地区招生考试,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实在是触目惊心,更有老师协助作弊。因为学习最终是通过一场考试,因此,许多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到考试时就作弊,考完了万事大吉。所以,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行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在初三学习期间,每天睡眠不足 7小时,每星期假日只有半天,从来不敢奢望双休日,不知上高三后还要压缩到何种程度,除了参加中考的课程外,其他的体育、美术全免了。多病、近视持高不下,稚气未脱的脸上,戴一层酒瓶厚的镜片,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 同学们很少知道国家大事,而临近考试时我们一定要背时事政治,因为它为我们中考争得 10分。要知道,差一分要 1000元至 5000元不等呀 !知识的缺乏是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即使有时间,也极少有人将新闻联播看完……

Page 55: 《 教育学 》 —— 第五章

第二封信第二封信 一份离奇的高考达标合同

我校有 8个高三毕业班,其中除了一个班 (该班的老师是我校团委书记 ) 没有签订这个合同,其他 7个班的 300 余名学生会考后都必须跟老师签订“高考达标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每个学生都要交高考奖励基金 86元,用于高考达标后的奖励,规定达到本科的学生奖励 188元,达到专科的奖励 90元,达到中专的奖励 50元,只低于省里划定的最低录取线 10分以内的,奖励 40元。

(选自胡立和:《素质与能力培养教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

版,第 22 、 26页)。

Page 56: 《 教育学 》 —— 第五章

学用结合学用结合学用结合学用结合

2.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欠缺什么 ?我们的教育呼唤什么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请你结合下文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看法。

Page 57: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 教育可以理解成传宗接代的另一种方式。不过它所传接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换句话说,它的目的在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的继承和发扬。

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是由科学和艺术共同构成的知识。其中当然包括哲学和宗教。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扬,就是对人类所有知识的继承和发扬,它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最重要的目标定在哪里——是继承还是发扬呢,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

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似乎都应该继承。可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必将发展。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人类的文明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卸不去的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使人步履艰难,从而限制乃至阻碍文明的发展。要前进必须有所舍弃,要进步得快必须轻装前进。这时的教育,寻找以至找到一条超出一般常规的捷径,也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Page 58: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 11 ))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可是我们的小学、中学甚 至大学,更多的时候,却把这个最基本目的当做惟一的甚至最高的目的了。教师成了教育的绝对主体,成了一个巨大而威严的桶。他的工作就是把桶里的液体输送给围绕在他四周的各个水杯。人类教育的接受者,这时却成了十分被动的士兵和十分可怜的婴儿。真正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所贡献的教育,决不应该使受教育者仅仅成为土兵和婴儿,否则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将永无前途。 除去传授知识以外,教育的最基本目的至少还必须包括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特别是传授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新知识的涌现,比雨后春笋来得更为迅猛,这个时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就是要用最快捷的速度和最高效率去追求并获得新知识——最有实际用途的新知识。这时的施教者,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其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因为这比传授知识本身重要得多。走路最需要的是腿,而不是路。只有路而没有腿是永远走不出来的,更不要说达到什么目标了。一旦有了腿,没有的路也终将会被人走出来,并且人终将会达到目标。知识是路,而不是腿,只有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腿——人类前进的最重要的腿、最健康的腿和最有力量的腿。

Page 59: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 22 )) 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传授思想,在于传授思想方法和传授获得思想的方法,在于启迪人的心智和神思。它要求施教者自身首先必须是一个智者和思想者。从纯职业的角度说,教师不是一个一般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更不是一个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真正教育的使命,决不是像蜜蜂或蚂蚁那样仅靠不惜劳苦地辛勤工作就能实现的。教师不该仅是燃烧的蜡烛,应该甚至必须是光芒四射的太阳。教育的过程不仅要使愚者得到启蒙、获得思想,还要使其自觉地成为一个智者和独立的思想者,从而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教师不该仅仅是一个桶——再大的桶也是有极限的,教师应该成为海洋、成为智慧和思想的源泉。他所喷涌、流淌的应该是更为鲜活、更为丰富、更为独特、个性鲜明并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源和思想之源。那是一浪更高一浪的涌浪,是一代更强一代的超越。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如果发展的目的不能实现,那么一切所谓继承实际上都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的。

Page 60: 《 教育学 》 —— 第五章

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 33 ))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是塑造一种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通过教育,要使人能够洞悉人生、彻悟人生,要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通过教育,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生命的创新者和世界的创新者,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这时的施教者,必须是一个自身的人格完善者和自身生命的觉醒者、创造者。 说到根本,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灵魂和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么施教者呢 ?应该也必须是人类的精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精魂。 晓白:《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学习时报》, 2000年10月 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