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87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 我們的指揮官所表現出來的作戰優勢,可說是完全源自於戰爭論這部作品,它造就了整整一個世代的傑出軍人。. …… 是研究軍事學術的最佳理論著作,可說是戰略學界的「聖經」。. 西元 1780 年,克勞塞維茲出生於普魯士馬格德堡附近的一個貴族家庭,當時鄰近的法國正值法國大革命前夕。. 連年天災、經濟危機與戰爭債務等原因,使法國社會陷入動盪,一般民眾與貴族間的對立逐漸升高,終於引爆革命浪潮。. 西元 1792 年 9 月 22 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終結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國王路易十六也在隔年被依叛國罪處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Page 1: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Page 2: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Page 3: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我們的指揮官所表現出來的作戰優勢,可說是完全源自於戰爭論這部作品,它造就了整整一個世代的傑出軍人。

……是研究軍事學術的最佳理論著作,可說是戰略學界的「聖經」。

Page 4: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西元 1780年,克勞塞維茲出生於普魯士馬格德堡附近的一個貴族家庭,當時鄰近的法國正值法國大革命前夕。

Page 5: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連年天災、經濟危機與戰爭債務等原因,使法國社會陷入動盪,一般民眾與貴族間的對立逐漸升高,終於引爆革命浪潮。

Page 6: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西元 1792 年 9 月 22 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終結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國王路易十六也在隔年被依叛國罪處死。

Page 7: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法國大革命使歐洲其他封建君主大為恐慌,普魯士與奧地利發表聲明支持法王路易十六,更積極擴充軍備,與歐洲各國組成聯軍準備進攻法國,摧毀持續蔓延的革命火焰。

Page 8: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當時未滿 12歲的克勞塞維茲在普魯士親王軍團擔任士官生,親身參與歐洲各國聯軍對法國的征戰。

Page 9: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為什麼戰敗的法軍仍能維持不屈的精神?

為什麼由平民組成的臨時軍隊,敢對抗訓練有素的聯軍?

為什麼普魯士領土的人民,必須與外來軍隊聯合作戰?

親眼目睹戰爭的面貌,使克勞塞維茲心中產生許多疑問,促使他尋求解答,埋下日後寫作的種子。

Page 10: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普魯士退出反法同盟後,克勞塞維茲持續思考戰爭期間的種種問題,並在1801年進入柏林陸軍大學就讀。

Page 11: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除了修習基本常規的軍事課程外,還密集接觸哲學、戰 史等領域,為其日後發展奠定深厚基礎。

Page 12: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校長沙恩霍斯特治學嚴謹而認真,並有先進的改革思想,影響了克勞塞維茲日後的軍事成就。

Page 13: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普魯士將軍與軍事改革家, 22歲軍校畢業後即入伍服役,提倡「全民皆兵」,曾任職柏林陸軍大學校長。克勞塞維茲與他亦師亦友,尊稱為「我精神上的父親和朋友。」

Page 14: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1803年,克勞塞維茲被恩師推薦至王宮擔任奧古斯特親王的侍從官,體驗到 國家政治、權力中心的 決策情境。

Page 15: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這段經歷使他體認:政治與戰爭都是人為導演的結果, 戰爭是用以服務特定政治目的的工具,二者密不可分。

Page 16: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由於拿破崙積極向外擴張,法國與普魯士於 1806年展開對戰,在耶拿會戰中,普軍很快被法軍擊潰,克勞塞維茲也隨親王一齊遭法軍俘虜近一年。

在這段抑鬱時光,克勞塞維 茲從戰敗教訓中擬定出戰 爭論的架構。

Page 17: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1806 年普軍於耶拿會戰中遭法軍擊潰,另一說則是奧斯特德會戰。其實此為一場耶拿與奧斯特德的雙重戰役,最初法軍主力在耶拿擊敗普魯士,而後於奧斯特德戰場,成功防守住普魯士的主力大軍。

Page 18: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耶拿會戰中,法軍陣型靈活多變,對比起普軍標準整齊但僵化的步伐與排槍迎敵,法軍的優勢立顯。這一場戰役成功摧毀風行一時的線式作戰,改寫歐洲陸戰的戰術原則。

Page 19: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戰敗後返國後,克勞塞維茲投身以沙恩霍斯特為首的改革團隊,希望能徹底改造普軍,建立一支新軍隊。

然而普魯士國王出於對拿破崙的恐懼,轉而與敵人結盟,出兵協助法國入侵俄國。克勞塞維茲在痛心疾首下投效俄皇亞歷山大一世。

Page 20: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三個信條就是日爾曼民族解放綱領,第一信條從道德角度揭發普魯士王室的罪惡;第二信條從政治、經濟的角度斥責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第三信條則是論述軍事的可能性和展望。

Page 21: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俄國雖在與法軍交手的過程中付出慘重代價,卻也成功阻斷拿破崙速戰速決的軍事戰略。

克勞塞維茲雖沒有在俄國抵抗拿破崙進攻的戰爭中擔任實戰指揮官,但消耗敵方資源的策略卻獲得採用。

拿破崙進攻俄國的慘敗 2”45”

Page 22: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拿破崙撤兵後,普國全國性的抗法運動隨之興起。普王最終也在民意的驅使下,召回沙恩霍斯特等改革派領導人,並同意進行全民總動員

Page 23: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雖在解放普魯士的軍事行動有功,但普王仍不願恢復他的普軍軍籍,甚至想要追究他的叛國罪。在軍旅上的失意,使他有更充裕的時間從事戰史、戰例的研究。

Page 24: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於 1830年整理出 3千多頁的戰爭論稿件,但隔年因感染霍亂辭世。他的遺孀半年後將其著作整理出版,共計10 卷,前三卷即為戰爭論。

Page 25: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過世後,戰爭論全賴夫人瑪麗代為公開出版才得以面世;另外,克勞塞維茲的傳記與某些觀念,也歸功於兩人的魚雁往返而得以拼湊出來。

Page 26: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戰爭論第一版在當時並不暢銷,由克勞塞維茲內弟布流爾校訂後 的第二版戰爭論,在毛奇元帥 的力薦下才開始受世人矚目。

Page 27: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Page 28: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的思維受到三方面的影響:

腓特烈大帝: 政治與外交策略

康德與黑格爾:哲學方面

牛頓、培根:科學理論

Page 29: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拿破崙以嶄新的軍隊組織與戰鬥方法席捲歐陸,改變 18世紀的歐洲秩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影響下,克勞塞維茲結合自身的軍旅經驗,成就戰爭論一書。

Page 30: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戰爭論全書架構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闡述戰爭目的與手段、戰爭中的阻力及理論運用的限制等基本問題

第二部分:以前述為核心進而提出相應戰略或戰術

第三部分:重回戰爭的基本面

Page 31: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1. 英勇的決定應以理智為基礎。

2. 在戰爭的時候,我們寧願把子弟的命運託付給頭腦冷靜的人,而不可相信衝動急躁之徒。

Page 32: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3.不要聽信將軍們能夠不流血而獲勝,假使流血的屠殺是一種可怕的景象,則那只應構成一種理由,使我們對戰爭更加尊敬,而不該因此就容許人道的感情磨鈍我們的利劍。如果是這樣,則終有一天會有他人持著利劍而來,砍斷我們的手臂

Page 33: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對戰爭本質的見解,指出戰爭的現實性,及戰爭與政治的關係;他認為戰爭種類雖然多元,但最終目標仍是擊敗敵人。

本篇可說是全書主眼,並展現克勞塞 維茲對哲學的研 究態度。

Page 34: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一切戰爭活動可包含兩大類:一為戰前準備,另一則為戰爭本身;而戰爭理論關注重點即在於如何運用戰前準備工具以達到戰爭目的。

本篇以歷史實例為基礎, 展現克勞塞維茲戰爭理 論的研究方法與態度。

Page 35: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戰略通論、戰鬥、兵力、防禦、攻擊這五篇構成全書的原始主題,即野戰戰略與軍事行動的指導,可代表克勞塞維茲思想中的純軍事部分

Page 36: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戰略有助於戰爭計畫的形成,克勞塞維茲針對各種戰略要素進行分析與討論。

其中有精神力量、軍隊武德、數量優勢、兵力部署、奇襲策略與地形要素等,以精神要素尤為重要。

精準的戰略計謀 -火燒連環船 3”02”

Page 37: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本篇分析戰鬥本質,提出影響戰鬥勝敗的諸多要素,再進一步聚焦於「會戰」。他將會戰定義為 「敵我各欲取得勝利而傾注全 力的鬥爭」,也就是主力戰。

滑鐵盧之役最終決戰 3”27”

Page 38: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野營、行軍、舍營對士兵戰鬥力具重大影響;而戰爭中糧食及補充品供給地的選擇、糧食運補線也甚為重要。

本篇主要討論兵力組織、部署、行動等議題,內容偏重戰術層面。

Page 39: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再進一步舉出戰略守勢的特質,及不同戰場的防禦模式與兵力運用。

先從地利、奇襲、包圍攻擊、戰場補給作用、民眾協助、精神因素等 方面比較攻與守的利弊得失,並 根據戰史分析攻守價值的變遷。

Page 40: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此篇重點為討論戰略攻勢,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攻勢常伴隨防禦,就如同戰略守勢不是純然伺敵而動,也常為殲滅敵人而輔以攻擊行動。

本篇與防禦篇形成相對二元論的關係。

Page 41: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蘋果當時的對手為實力堅強的微軟及 PC製造商,因此決定將多數資源投入 MP3硬碟播放器,進行側翼攻擊。

而 iPod 推出後造成大熱銷與風潮,使許多原 PC 用戶轉而使用蘋果電腦者,連帶提升蘋果其他產品的銷售額。

Page 42: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戰爭計畫為書中最後一篇,指出戰爭計畫的性質、戰爭目標與戰爭受政治的影響。

提出絕對戰爭(殲滅戰爭)、現實戰爭(持久戰爭)的觀念。

Page 43: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雖然這本書尚未完全成型,我仍希望有讀者從書中挖掘一些可引起戰爭理論革命的重 要思想。」

第一部分代表克勞塞維茲思想發展最成熟的階段

第二部分則反映出克勞塞維茲早期的思想

第三部分的思想發展階段介於前述二者之間

Page 44: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戰爭理論的研究對象除了包括了戰略、戰術與軍隊本身,更擴及至人口、經濟、社會、政治等層面,使戰爭論的地位從軍事教科書躍升為兵學經典。

Page 45: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以戰爭基 本 要素「搏鬥」為基礎,為戰爭下定義:「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方意志的暴力行為。」

Page 46: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戰爭定義中的三層含義:

1.暴力,即物質暴力是手段。

2. 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敵人為目的。

3. 而為了有效達到目的,必須解除敵人武裝使其無力抵抗,此即戰爭行為的真正目標。

暴力的戰爭本質 3”14”

Page 47: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這種絕對暴力思想,後來成為軍閥或窮兵黷武者將暴力行為合理化的擋箭牌。

因此富勒批評克勞塞維茲最大的錯誤就是未能認清戰爭真正的目標是和平而非勝利,勝利只是用以達到和平目標的手段。

Page 48: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認為戰爭不是獨立的事件,而是一種政治行為或政治工具,或是一種政治交易的延續。

他提出「政治是孕育戰爭的母體,戰爭的輪廓在政治中已隱約成形。」

戰爭是政治的手段 1”48”

Page 49: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指出戰爭受政治操控的成分極大,政治支配戰爭,決定是否發動戰爭,並進一步確立攻擊目標、進攻程度、戰略運用與是否進行和談等。

Page 50: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1. 總體戰爭:以完全擊敗敵人為目的,使對方不再是一個完整的政治組織,進而迫使對方接受任何條件。

2. 有限戰爭:以奪取領土為目的,除了占有所征服的領土,另一方面可作為和平談判的籌碼。

Page 51: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二次大戰後, 世界進入美、蘇兩大集團對抗的「冷戰」時期。而雙方為擴展自己的核武實力,紛紛投入軍備競賽,這種無上限的軍武競爭使全人類面臨核武毀滅的危機。

此時期的發展與落幕,印證了戰爭不是孤立的行動,是受國家、政治的影響及制約。

Page 52: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將精神要素、物質要素、數學要素、地理要素及統計要素列為戰略五大要素。而精神要素是他視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強悍的戰鬥氣勢 1”53”

Page 53: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舉出精神要素包括統帥才能、軍隊武德、民族精神、政府智慧、作戰地區的民心等,其中軍隊武德是克勞塞維茲最重視的一項作戰特質。

Page 54: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相信勇氣是最高的智慧,能鼓舞人們用盡一切手段、非勝不可。

而這種勇氣受到服從、秩序、規律等節制,與一般人的衝動習性不同。

武德與勇氣的培養 2”17”

Page 55: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民國 38年古寧頭戰役,共軍登陸金門後便向國軍展開猛烈攻擊,國軍犧牲慘重。

古寧頭戰役能得勝,歸功於國軍的奮勇防禦及強大的精神戰力。之所以能打贏戰爭,是因將士們體認到「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迫切危機,終能團結一致,贏得勝利。

古寧頭戰役 3”43”

Page 56: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依據「政治是目的,戰爭是工具」的推論,戰爭有機會達到將暴力發展至最大極限的理想,這樣的戰爭型態就是「絕對戰爭」。

但根據克勞塞維茲所提出的「摩擦」概念,由人、事、物等 造成的摩擦都可能 削減戰力。

Page 57: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要解決摩擦的最好方法,就是讓部隊「習慣」戰爭,使身心足以承受痛苦與壓力,在面臨重大危難時便能作出正確、周全的判斷。

特戰部隊的嚴苛訓練 2”54”

Page 58: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希里芬計畫以克勞塞維茲所主張的「目標集中,兵力集中」、「行動採取最大速度」兩大原則為基礎,藉由巧妙部署形成「局部的兵力優勢」,進而產生「攻守併用」,使兵力集中於右翼,以實行大迂迴的作戰計畫。

Page 59: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用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談論「積極防禦」,但他也汲取拿破崙「多兵之旅必獲勝」的思想,主張在攻擊作戰中要集中兵力,爭取數量上的相對優勢。

Page 60: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指揮官應能區別敵人重心並選定目標作為集中武力攻擊的對象。

克勞塞維茲認為在多數情況下,敵人的戰鬥部隊往往就是用以保護其重心力量的主力工具,若能打敗敵方用以自衛 的工具,則勝利唾手可得。

Page 61: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兵力優勢是影響戰鬥結果的重要關鍵;將兵力集中在特定的時間或場所,即便不能取得雙方對峙時的絕對數量優勢,也能巧妙形成決定點上的 局部優勢。

地形優勢以小擊多 1”37”

Page 62: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奇襲是形成戰爭局部優勢的一大助力,指處於劣勢的一方,突然發動襲擊行動,達成目的後立刻閃避撤退,正如孫子兵法所說的「出奇制勝」。

被埋伏而慘遭夾擊的羅馬軍2”07”

運氣超好的奇襲 2”21”

Page 63: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積極防禦」是指目的消極而手段積極的防禦策略;「消極防禦」則是指目的與手段都消極的防禦策略。

積極防禦主張應於防守中攻擊敵人,消極防禦僅單純採取守勢而不予以還擊。

Page 64: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麥當勞推出「你值得休息一天」這句廣告臺詞,吸引了在家用餐的家庭來麥當勞消費,同時引發了熱烈回響,成功傳遞其行銷訴求。

當麥當勞獨霸時,最佳的防禦策略不再是抵制其他速食業者,而是進一步擴充市場,穩固領先態勢。

Page 65: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認為防禦是一種比進攻更有利的作戰形式,可用以爭取時間、占有地利之便、以逸待勞,甚至具有容易得到民心支持、利於爭取同盟等有利條件。

Page 66: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防禦須與進攻有效結合,防禦是轉移進攻不可缺少的部分。

防禦型攻擊也就是物資、精神諸力皆齊的軍隊,在未敗的情況下固守城池、等待敵人攻擊,並在敵人因戰鬥而疲憊、兵力耗弱時,轉守為攻的破敵戰術。

斯巴達的方陣戰術 -防禦與攻擊 2”00”

Page 67: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進攻頂點指戰爭中應停止進攻的時刻。

指揮、決策者不應被勝利的表象迷惑,應根據情況作考量,適時停止進攻;否則易出現戰線無法防禦或補給線斷絕的情況,失去原有優勢,反落入失敗的境地。

Page 68: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從拿破崙依靠武裝民眾壯大自己,卻也在西班牙遭民眾武裝力量打擊而衰敗的過程中,體會到群眾戰爭的重要性。

Page 69: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二戰期間,希特勒深知民氣可用,因此憑藉著卓越的演說技巧、肢體動作與表情成功煽動大眾情緒。

在德國青年團號召下,男孩們進行軍事化訓練成為戰場上致命的殺手,從敵後方進行各種破壞與恐怖活動。

希特勒青年軍 4”31”

Page 70: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民心與民意為構成國家與軍事力量的重要基礎,運用群眾戰爭可大幅增強本身力量,而在戰場中占有相對優勢。

Page 71: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民軍和武裝群眾並不是用以對抗敵軍主力或粉碎敵人核心,主要任務是從外部和邊緣蠶食敵人的軍隊。

Page 72: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民軍透過破壞道路或封鎖隘路等手段,暗中與敵人較勁。雖然群眾戰爭非萬能,卻能產生正規部隊無法呈現的效果。

Page 73: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Page 74: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以哲學思想研究軍事和戰史,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

他淬鍊出「二元論」的哲學運用,即兩個獨立存在的實體彼此雖可互賴互動、互為因果,卻又能保有本身的獨立特性。

Page 75: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認為以戰爭實例為基礎的戰爭理論才具有說服力;他的戰爭理論即是根據腓特烈大帝與拿破崙兩人之經驗研究而成。

Page 76: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腓特烈二世( 1712年- 1786年),史稱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名將之一,而且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甚至音樂諸多方面都頗有建樹。

Page 77: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他在軍事上的表現便足以使他在歷史上佔一席位。在西方軍事歷史學家的著作中,腓特烈在歷代名將中的地位,可能僅次於亞歷山大、凱撒、漢尼拔、拿破崙這四大偉人。

Page 78: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把實戰經驗譬喻為土壤,將戰爭理論比作植物,提出戰爭活動中「不能讓理論的枝葉和花朵長得太高,而須使它們接近土壤,才能結出 豐碩的果實。」

Page 79: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戰爭一旦爆發,便不再處於完全的被動,而擁有自身特性,政治家在運用戰爭達成政治目的時,須注意其反作用力。

Page 80: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提出戰爭中的不確定性,以「摩擦」和「機會」兩大因素來區別「絕對戰爭」和「現實戰爭」;並進一步延伸出戰爭迷霧。

Page 81: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摩擦是由兩種現象形成:一種是戰爭行進時自然產生的阻力。

另一種是戰爭的不確實性,即軍事行動中有四分之三的因素是隱藏在巨大而不確實的霧幕中,就是所謂的戰爭迷霧。

Page 82: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的高徒老毛奇在擔任參謀總長後,將布流爾錯誤修訂的戰爭論版本奉為圭臬,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但他卻背離了克勞塞維茲「政治支配戰爭」的基本 思想,採行「政治服從 於作戰」的相反觀點。

Page 83: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老毛奇為普魯士與德意志名將,他的軍事思想除了繼承克勞塞維茲的觀點,並融合當代特色,如他提出總參謀部及參謀人員對組織與完善軍隊作戰指揮的重要性,並強調鐵路和電報等新技術對軍事的助益。

Page 84: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的戰爭主張接著遭到進一步的曲解,為德國帝國主義與希特勒的思想構築一套理論依據,成為發動侵略戰爭的幫凶。

二次大戰後德國軍界人士進行了反思檢討,此時才真正了解戰爭論的核心價值與克勞塞維茲的原意。

慘無人道的納粹集中營” 54”

Page 85: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戰爭論本來逐漸成為鮮少人研讀的「古典」,但隨著資訊革命與軍事事務革命的興起,單一重心、不對稱戰爭、軍事行政等理念再次受到重視。

戰爭論的時代雖以過去,但書中概念卻仍 然在當代展現出關 鍵影響力。

Page 86: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論被認定是德國軍事思想家的靈魂,後人也將他稱為德國的孫子;美國軍事戰略家柏納德布羅迪也以歷久彌新來形容戰爭論。

Page 87: 第三章 緣於政治的戰爭迷霧 戰爭論

1986年,賴茲與屈特合著的行銷戰爭中指出「行銷是一場戰爭,敵人是競爭對手,而顧客則是要攻克的陣地。」

此書以各大企業為例,並提出符合時代潮流的行銷策略,可說是靈活 運用克勞塞維茲戰爭 論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