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20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社會政策概論 003 第一章 社會政策概論 一、社會政策的意義 社會政策是解決或對付社會問題所採取的基本原則或方針,是經由國 家以立法及行政為手段,以提高國民生活品質,增進社會整體利益, 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平衡發展。其行動乃透過「提供服務」或「現金給 付」方式給民眾,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全民健保、 住宅安置等。廣義的社會政策,大致指一切與實現正當社會秩序有關 問題之政策;狹義的社會政策,則涉及處理人們基本生活需要滿足問 題之對策。 二、社會政策的決策模式 價值取向的決策模式。 利益團體的決策模式。 政治系統的決策模式。 漸進取向的決策模式。 三、國家辦理社會政策的理由 維護社會功能,滿足人民需求。 避免市場機制產生的逆選擇。 父權主義的干涉。 促成所得重分配。 四、社會政策制訂過程之階段 政策問題之形成與確定。 分析問題並搜集相關資料。 陳述給大眾。 醞釀與構思政策原則與目標。 尋求大眾共識與支持。

description

9789865966416

Transcript of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Page 1: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社會政策概論

003

第一章 社會政策概論

一、社會政策的意義

社會政策是解決或對付社會問題所採取的基本原則或方針,是經由國

家以立法及行政為手段,以提高國民生活品質,增進社會整體利益,

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平衡發展。其行動乃透過「提供服務」或「現金給

付」方式給民眾,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全民健保、

住宅安置等。廣義的社會政策,大致指一切與實現正當社會秩序有關

問題之政策;狹義的社會政策,則涉及處理人們基本生活需要滿足問

題之對策。

二、社會政策的決策模式

價值取向的決策模式。

利益團體的決策模式。

政治系統的決策模式。

漸進取向的決策模式。

三、國家辦理社會政策的理由

維護社會功能,滿足人民需求。

避免市場機制產生的逆選擇。

父權主義的干涉。

促成所得重分配。

四、社會政策制訂過程之階段

政策問題之形成與確定。

分析問題並搜集相關資料。

陳述給大眾。

醞釀與構思政策原則與目標。

尋求大眾共識與支持。

Page 2: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04

促成合法化。

政策之實施與貫徹。

政策之評估、追蹤與考核。

五、影響社會政策制訂的因素

人口結構:

人口老化造成高齡人口需求更為迫切,老人的經濟、醫療、居住安

養、休閒、社會心理等需求的滿足是高齡化社會中社會政策重要的

課題。

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功能的式微,產生許多新的問題和需求,如托育、老人照

顧、單親家庭等,成為現代社會中新興的社會政策議題。

價值觀念:

傳統社會強調個人責任,而在福利社會中強調國家責任,主張政府

應扮演重要的角色,影響所及,社會政策的範圍和規模均逐漸擴充。

政治因素:

社會政策之擬定,與不同政黨之意識型態或政治理念有密切關係。

而朝野不同政黨之競爭,是影響社會政策制訂之重要因素。

財經結構:

國家財政經濟情況不佳時,社會政策擴充的空間較小,甚至面臨緊

縮;國家財政寬裕、經濟榮景階段,常是社會政策擴充與發展的時

機。

六、社會政策的規劃原則

需求原則。

積極原則。

效率原則。

前瞻原則。

均衡原則。

整合原則。

七、社會福利政策的功能

促進社會整合。

形成社會控制。

Page 3: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社會政策概論

005

維護社會正義。

實現利他主義。

增進人力投資。

經濟成長與穩定。

八、社會政策模式各家學者之分類取向

主要論述學者 政策模式類別

Wilensky & Lebeaux 殘補式模型

制度式模型

Titmuss

殘補型

工業成就表現模式

制度再分配模式

Parker

放任主義型

社會主義型

自由主義型

Mishra

新右派型

凱因斯暨貝佛里奇福利國家型

組合主義型

社會民主型

馬克斯主義型

九、試述何謂「積極性社會福利政策」

積極性社會福利政策,是「以照顧服務為中心」的社會政策思考,國

家應積極思考和保障人民各種生活照顧需求的滿足,透過直接投資或

間接鼓勵民間生產等各種方式,促成各種照顧服務、設施與器具的足

量生產,並保證產品的品質,以及維持合理和多數民眾可以承擔的產

品價格。強調的是普及式的照顧服務,基本上是一種重視「實物給付」

而非「現金給付」的政策模式。

十、社會福利綱領的演變與內涵

社會福利政策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早在民國五十四年政府即通過

「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作為我國因應工業化起步下的經濟與

社會均衡發展的指針。此後,隨著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變遷,迭有修正,

如五十八年的「現階段社會建設綱領」、六十八年的「復興基地重要

Page 4: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06

建設方案」、七十年的「貫徹復興基地民生主義社會經濟建設方案」。

而八十三年制訂的「社會福利政策綱領」,開啟新的政策指引。

民國八十年代,我國的社會福利發展在政治民主化、民間社會的倡

導、新知識的引進,以及國民社會權利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下,迎

頭趕上,包括新的社會立法的修正與通過,社會福利預算的成長,以

及社會福利方案的推陳出新,而有社會福利「黃金十年」之稱。然而

當代社會、政治、經濟變化迅速,各工業先進國家均面對二十一世紀

新的挑戰,我國亦不例外。面對來自人口老化、家庭功能萎縮、政府

財政困難,以及社會價值變遷的挑戰;復加上全球化、後工業化帶來

之生產結構丕變、勞動彈性化、經濟低度成長、貧富差距擴大、跨國

人口流動,以及失業率攀高等全球風險曝露的升高,調整國家社會政

策圖求因應,實已不得不然。但是,因應之道,絕非唯有緊縮社會福

利一途,整合資源、調節供需、提升效率、積極回應等都是良方。

國家興辦社會福利之目的在於保障國民之基本生存、家庭之和諧穩

定、社會之互助團結、人力品質之提升、經濟資本之累積,以及民主

政治之穩定,期使國民生活安定、健康、尊嚴。基於憲法保障國民基

本人權之精神,因應政治經濟社會變遷的挑戰,吸納工業先進國家的

經驗,回應民間社會完善我國社會福利體系的呼聲,遂依以下原則訂

定本綱領。

十一、社會福利政策綱領之原則應用

人民福祉優先:

以人民的需求為導向,保障弱勢國民的生存權利。

包容弱勢國民:

積極預防與消除國民可能遭遇的歧視及不正義,尊重文化差異。

支持多元家庭:

應支持家庭發揮生教養衛功能,協助弱勢家庭,維護生活品質。

建構健全制度:

社會保險維持基本經濟安全,就業穩定國民所得安全與社會參與。

投資積極福利:

以積極的福利替代消極的救濟,以社會投資累積人力資本。

中央地方分工:

Page 5: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社會政策概論

007

本於夥伴關係推動社會福利,以縮小城鄉差距造成的區域不正義。

公私夥伴關係:

政府應鼓勵民間協力合作,以公私夥伴關係提供完善的服務。

落實在地服務:

各項服務之提供應以在地化、社區化、人性化、個別需求為原則。

整合服務資源:

加強跨部會整合與管理,俾利提供全人、全程、全方位的服務。

十二、社會福利政策綱領之重點內容

社會保險與津貼方面:

建立以社會保險為主的社會安全體系,健全各類社會保險的規劃及

財務體系,發揮適足保障及公平分配的目標;對於社會保險未涵蓋

之項目,再依據特殊需求輔以社會津貼。

社會救助方面:

定期檢討社會救助規定,加強與失業給付及福利服務體系間的結

合,確保需要的人口得到適切的救助,維持其基本生存水準,並進

一步積極協助其脫貧。

福利服務方面:

對於兒童少年、身心障礙者、老人、婦女、原住民、外籍或大陸配

偶等民眾,應針對其需求,以全人的思考規劃提供福利服務,提升

生活品質。

就業安全方面:

重視人力資本投資與運用,整合失業給付、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體

系,健全國民就業環境,保障弱勢就業機會,避免歧視。

社會住宅與社區營造方面:

保障國民人人有適居的住宅,對於弱勢或有特別需求之家庭,政府

應結合民間力量,以各種優惠、補貼方式或其他形式的方式,提供

有品質且適合居住的社會住宅;並加強社區參與互助,活化社區組

織,建立公民社會。

健康與醫療照護方面:

以建設健康城鎮為己任,推動國民保健工作,落實民眾健康管理,

Page 6: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08

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之傳染病防治體系,並全面提升醫療品質,發展

優質、安全、可近性之全人的醫療照護體系。

十三、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趨勢

福利多元主義:

政府結合民間非正式部門、志願性部門或第三部門、商業部門共同

承擔社會福利供給,政府的主要功能在於經費贊助與監督。

強調個人責任模式:

政府不再積極介入家庭事務,強調個人與家庭本身應擔負起福利供

給的角色。

福利民營化:

一九八○年代「福利民營化」是福利供給的新趨勢。也就是營利性

企業逐漸參與社會福利的供給,主要的領域如護理之家、居家照顧

等。

社區化:

社會福利社區化是因應政府降低對社會福利之介入而起的浪潮,其

目的在減輕地方政府服務供給者的角色,試圖鼓勵非正式部門與志

願性部門提供服務。

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共榮:

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之間該有所整合,經濟競爭力的提升與社會進

步是可以共榮的。

十四、請說明社會政策模式有那些重要類型?

殘補式:

視家庭和市場是滿足人類需要的正常機制,只當它們無法發揮正常

功能時,國家才彌補其缺失;而國家所提供的協助,不得超過維持

最低生存的標準,且受助者須通過官方制定之嚴苛的資產調查程

序,才能取得受助資格。傾向視窮人為有問題的、患病的人。

制度式模型:

主張國家應扮演福利供應之實質的角色。因為傳統社會賴以滿足人

類生活需要的體系已無法發揮適切的功能,為反應變遷帶來新的社

會需要,國家不僅將成為提供社會福利的正常機制,而且將成為一

Page 7: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社會政策概論

009

最基本的、第一線的社會福利機制。

工業成就表現模式:

顧及社會變遷的威脅,注重工業成就表現,追求生產力和儲蓄率的

提升,因此,重視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尤其是在教育、公共衛生

和社會安全等方面的福利措施之提供。但視社會福利制度為工業經

濟發展的手段,只是經濟活動的附屬品,就長期而言,將造成資源

分配上之不平等。

制度再分配模式:

重視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尋求社會正義理想的實現。主張根據人

們的需要,而非經濟發展的需要,來設計及提供社會福利服務。人

類共同需求不會因階級、種族、性別和宗教的不同而有重大差異,

社會福利服務,將有提升社會團結、促進社會正義的功能。

關於普及式(Universality)資格的內容,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適用的對象為全體國民 強調權力的精神 政府的財政負

擔較重 常被批評浪費資源

:普及式模式:意指社會福利所要關注的對象為全體人口,

目標在提升所有人均能夠獲得公平的福利保障,不因個別

性的差異而有所區別。例如:就當前老人福利而言,除健

保所提供每年的免費健康檢查與疫苗預防注射外,並未有

普及式福利。而選擇式模式:意指政府應對那些資源不足

最需要的人口提供服務與協助,即弱勢人口。通常是透過

資產調查方式或資格審查方式,來決定福利人口。例如:

當前包括各類老人津貼、救助是屬於選擇式,對於受虐或

需生活照顧之老人,亦都需經資格審查。

以下有關社會政策制度基本原則的敘述,那一項不正確? 平

等主義是指人們享有相等的所得、教育、健康照顧等 公平是

指合理的分享社會資源,餓的人可以多分一些食物 機會均等

對左派而言強調機會,對右派來說強調均等 基本需求是指食

物、住宅、醫療照顧等

:社會政策是解決或對付社會問題所採取的基本原則或方

Page 8: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10

針,是經由國家以立法及行政為手段,以提高國民生活品

質,增進社會整體利益,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平衡發展。其

行動乃透過「提供服務」或「現金給付」方式給民眾,包

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全民健保、住宅安置

等。廣義的社會政策,大致指一切與實現正當社會秩序有

關問題之政策;狹義的社會政策,則涉及處理人們基本生

活需要滿足問題之對策。

按照中央政府社會福利預算編列,所稱社會福利之範圍,包括:

國民就業、公共安全、福利服務、社會保險、醫療保健 國

民住宅、公共安全、社會救助、福利服務、社會保險 國民就

業、社會救助、福利服務、社會保險、醫療保健 特殊教育、

社會治安、國民就業、社會救助、福利服務

世界各主要工業國家在社會政策上所謂「建構完善之經濟安全體

系」是指: 以社會保險為核心,以社會津貼為輔助,以社會

救助為最後一道防線 以社會保險為核心,以社會救助為輔

助,以社會津貼為最後一道防線 以社會救助為核心,以社會

保險為輔助,以社會津貼為最後一道防線 以社會津貼為核

心,以社會保險為輔助,以社會救助為最後一道防線

:社會保險乃是國家所施行的一種具有目的、計畫及具體辦

法的社會政策,是由多數人的投保而來幫助、照顧、分擔

少數人所發生的危險事故,也就是採取損失分擔原則來照

顧被保險人經濟生活之安定與身心健康為目的的一種強迫

性、非營利、由政府主辦、保險費不一定全由被保險人負

擔的保障國民生活之社會安全制度。而社會救助的目的是

在紓緩貧窮問題,以保障國民的基本生存權。

最近有關「以照顧服務為中心」取代「以所得維持為中心」的福

利政策思維,被視為是一種積極性的社會福利政策,有關「以照

顧服務為中心」的描述何者不正確? 國家作為福利服務的唯

一及直接提供者 國家應加強與民間部門的合作 國家介入

規劃各種生活照顧的體系 國家強化其規劃及執行能力

:所謂積極性社會福利政策,強調的是從傳統的「以所得維

持為中心」的福利制度設計,逐漸轉化為「以照顧服務為

中心」的社會政策思考。換言之,國家不只是消極的維持

Page 9: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社會政策概論

011

個人與家庭的所得,而是更積極的思考和保障人民各種生

活照顧需求的滿足,透過直接投資或間接鼓勵民間生產等

各種方式,促成各種照顧服務、設施與器具的足量生產,

並保證產品的品質,以及維持合理和多數民眾可以承擔的

產品價格。這也意味著國家角色的改變、責任的加強、與

能力的需要進一步提升。在生活照顧政策下,國家須介入

規劃各種生活照顧相關服務與設施的生產,包括資金的匯

集、專業人力的養成、服務輸送體系的協助建立與監督等。

對於殘補模式的社會福利,下列的描述何者不正確? 義大利

是最佳代表國家 扣緊市場至上的原則 只允許政府有限介

入福利分配 假設每位國民都有能力保障自身

:殘補式的社會福利最佳代表為美國。若以美國的福利發展

史來看,從早期到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之前的福利方

案,係屬殘補式模式。自一九三五年訂頒「社會安全法案」

後,所實施的方案有些是殘補式的性質,如社會救助。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福利給付常被批評偏重現金(in-cash)給付方

式,下列何者是此方式的優點? 無法確保受惠者正當使用

在市場經濟體系下能否購買所需項目 使案主可以充份使用

配置發揮消費者主權的選擇自由 使用者不正當使用,無法達

到原先目標更產生負作用

:現金給付:指政府在經濟資源的輸送過程中,根據身分資

格、居住地區或資產調查的方式,給予符合標準的福利人

口,定期性或非定期性的經濟補助。例如老人生活津貼、

低收入老人生活補助、醫療補助等。而實物給付:指為維

護標的人口生活所需的各項資源,由政府或民間部門共同

蒐集資源,再依據福利人口的需求種類和程度,提供適當

的物質性資源。例如送餐服務、電話問安、居家照護等。

現金給付可以讓領取者有機會自己決定要符合去運用津貼

金額,保障其選擇的自由,此為其特色,但相對地,也可

以濫用、誤用津貼無法保障需求。

下列何者不是民國九十三年修正的社會福利政策綱領的基本原

則? 人民福祉優先 公私夥伴關係 建構以家庭為中心

之社會福利政策 落實在地服務

Page 10: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12

:九十三年修正的社會福利政策綱領的基本原則共有九項:

人民福祉優先:以人民的需求為導向,保障弱勢國民的

生存權利。包容弱勢國民:積極預防與消除國民可能遭

遇的歧視及不正義,尊重文化差異。支持多元家庭:應

支持家庭發揮生教養衛功能,協助弱勢家庭,維護生活品

質。建構健全制度:社會保險維持基本經濟安全,就業

穩定國民所得安全與社會參與。投資積極福利:以積極

的福利替代消極的救濟,以社會投資累積人力資本。中

央地方分工:本於夥伴關係推動社會福利,以縮小城鄉差

距造成的區域不正義。公私夥伴關係:政府應鼓勵民間

協力合作,以公私夥伴關係提供完善的服務。落實在地

服務:各項服務之提供應以在地化、社區化、人性化、個

別需求為原則。整合服務資源:加強跨部會整合與管理,

俾利提供全人、全程、全方位的服務。

九十三年頒定的社會福利政策綱領提到社會住宅的項目,下列何

者不適合社會住宅的服務對象? 低所得家庭 受家庭暴力

侵害之婦女及其子女 單親家庭 災民

:綱領規定,社會住宅與社區營造方面,應保障國民人人有

適居的住宅,對於弱勢或有特別需求之家庭,政府應結合

民間力量,以各種優惠、補貼方式或其他形式的方式,提

供有品質且適合居住的社會住宅;並加強社區參與互助,

活化社區組織,建立公民社會。

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規定國家應推行何措施,並促進現代和傳統

醫藥之研究發展? 公醫制度 社會保險制度 國民年金

保險 全民健康保險

憲法第 155 條規定國家為謀社會福利,應實施何制度? 社會

安全制度 社會福利制度 社會保險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

自民國八十三年以後,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的主要依據為: 民

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 社會福利政策綱領 四大社會政策

綱領 現階段社會建設綱領

為建立一個適合國情的社會福利制度,我國社會福利工作未來推

動之策略,在政策取向上,下列何者錯誤? 家庭化 社區

化 國營化 民營化

Page 11: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社會政策概論

013

:社會福利的提供必須滿足人民不同的需求,因此福利多元

主義強調福利供給要藉由政府、民間、非營利組織與社區

共同提供,故社會福利並不主張國營化或國有化。

我國的社會福利預算並不包括下列何者? 社會救助 社會

保險 福利服務 國民教育

:國民教育歸屬於教育政策範疇。

所謂福利資源的「第三部門」是指: 家庭 政府 企業

組織 志願服務組織

:就福利服務提供的角度而言,一般區分為政府部門、民間

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三個體系。對民間營利組織而言,

其構成的機制即在於經由市場機能的運作來獲取利潤,特

別著重在自由市場的競爭。非營利組織亦呈現高度異質

性,所指涉的名詞具多樣性,內涵也有所不同,常見的包

括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志願部門(the voluntary

sector)、慈善部門(the charitable sector)、獨立部門(the

independent sector)、免稅部門(the tax-exempt sector)、

非營利部門(the nonprofit sector)等。而第三部門一詞是

在一九七○年代由美國學者最早提出此一名詞,它泛指那

些既非營利性的企業,也不是政府機構的所有組織。其可

避免追求最大利潤與科層組織的缺失,並兼具市場彈性、

效率與公部門的公平性、可預測性之優點。故第三部門有

別於政府部門與營利部門,是一種第三社會力的展現。

根據行政院民國九十三年核定的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國家應針對

經濟弱勢之人口群提供專案協助,以提升其生活品質。下列那一

類對象不列名其中? 兒童及少年 外籍勞工與監護工

原住民 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

Page 12: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14

第二章 福利國家

第一節 福利國家

一、福利國家之意義

福利國家的福利是以國家福利為主,一種強制性、集體性、非差別性

的福利提供系統,常以「法定福利」的形式出現,也就是以社會立法

明確範定。

二、福利國家的類型

俾斯麥模型:

最早以強制性社會保險制度來取代傳統「資產調查」式濟貧法體系

的社會政策。採取國家干預自由資本主義之途徑,以男性勞工為主

的社會保險制度,是保守的福利國家模型。

貝佛里奇模型:

國家給予全民最低生活保障,視社會保險為一個「自動的穩定器」,

開創一個涵蓋全民的「社會安全網」(social safety net),有四個主

要的特徵:普及式,涵蓋全民;均一給付;維持國民最低基

本生存;保險費支付原則。

瑞典模型:

瑞典福利國家模式是在創造一個「人民之家」的理想社會,指涉三

個內涵,中間路線,指勞工運動為達到福利政策的目標,廣泛地

與其他利益團體妥協;混合經濟策略,指在生產範疇內維持市場

經濟,同時存在大量分配政策;雷恩模式(Rehn model),維持充

分就業與價格穩定。瑞典模式的社會保險結合了英國貝佛里奇模式

的普及涵蓋原則,以及歐陸的所得相關原則,成為世界上最周延的

Page 13: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二章 福利國家

015

福利國家。

俾斯麥模式與貝佛里奇模式之差異

俾斯麥模式 貝佛里奇模式

基本原則 社會安全以自給自足為原則以確保工作安全與

工作權利為原則

主要目的 社會地位的維持和所得維持 保證社會一定的生活水準

行政及決策 在社會合夥人手中

如就業者及雇主 在就業者或政府手中

受益者範圍 就業者 全體公民

移轉的方式 與薪資所得相關的給付 均等費率的給付

財賦基礎 雇主與勞工的繳費 累進所得稅

制度形式 補充式 制度式

三、艾斯平.安德森(Esping Anderson)所提出的三類福利國家

自由福利國家,典型的代表是美國、加拿大、澳洲。特點是以資產

調查的社會救助、適度的普及移轉性方案,或適度的社會保險為主。

歷史組合國家主義的福利國家,代表是奧地利、法國、德國、義大

利等歐陸國家。具有保守性格與強烈組合主義的福利國家,國家完

全準備來替代市場成為福利的提供者。

社會民主體制的福利國家,代表是北歐,尤其是瑞典。主張普及主

義與去商品化的社會權並擴及新中產階級,每一國民均加入普及的

社會保險體系,強調解放市場與傳統家庭。

四、新保守主義(The New Conservatism)與福利國家

新保守主義相信自由市場經濟、國家應扮演保衛自由市場的角色,強

調個人責任(Personal responsibility)、不干預政策(non-intervention)、

提倡著重家庭及教會的西方傳統價值觀,以及促進自由市場運作的社

會制度。對福利政策的主張主要有三個重點:以自由市場扮演主要

福利提供者的角色;重新界定國家的角色;及保持社會既有的秩

序。

五、馬克斯主義與福利國家

馬克斯主義者對福利國家發展的解釋,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模式

Page 14: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16

是依靠剝削( exploitation)而運作及存在著階級的衝突( class

conflict),相信政府的施政方向是維持資本階級的利益。福利國家發

展的因素主要有三:資本主義社會的需要、階級抗爭的結果、及

對激進主義的抗衡。

六、民主社會主義與福利國家(Democratic Socialism)

民主社會主義者對福利國家的觀點,主要是建基於三項的基本價值

觀: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互愛(fraternity)。他們對政

府的角色是持正面的態度,相信政府有能力去提升人民的福利。福利

國家具有六項功能。消除社會問題及改善受苦社群的困境;推動

經濟的增長;建立更平均的社會;提倡利他主義及社會整合;

補償弱勢社群所付出的社會成本;減少社會不平等。

七、第三路線(The Third Way)與福利國家

紀登斯倡議積極福利的概念,強調個人的自主性和對危機的管理及運

用。促使人在預防問題、處理危機、追求快樂和自我實現等方面的能

力。四項與福利制度最為相關的策略為:新形混合經濟、包容性平等、

積極性福利,和社會投資型國家。第三路線對社會政策的影響為:

重視工作福利:

認為要協助社會貧窮弱勢者,並需讓這些人口群體可以在有尊嚴的

情況下,獲得自立自助的機會,社會福利的供給必須伴隨著義務的

履行,以減少可能形成的福利依賴現象。

國家責任與個人責任並重:

自由主義資本市場是一種物競天擇的過程,無法達成社會公平,因

此,國家有責任要介入國民的生活,國家在保障人權及福利權的情

形下,要協助弱勢人口,但家庭與個人亦要負起相對的責任,例如

接受職業訓練、家務服務、照顧服務等。

建立公平的福利制度:

福利制度的設計首重維護人民的平等、公平,也就是要盡力去除因

制度障礙或法令限制所造成的社會不公,所以,維護制度間的一致

性與穩定性是政策設計的基本要求。

總而言之,第三路線的政策乃對昔日右派的保守主義與福利國家的缺

失所提出來的對策,但其核心理念為「尊重個人與自由」,政府的介

Page 15: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二章 福利國家

017

入、干預或預防都不應該阻礙國民的自主發展,福利制度之設計是要

提升整體國民之福祉。

八、福利國家私有化之意義

意指私人部門發展成為平行或替代公部門之社會福利活動。福利國家

私有化包含兩個層面,一是直接由非政府部門提供服務給受益人,如

由非營利機構、營利機構或家庭來提供社會服務。二是由政府增強中

介機構之權力以提供服務。例如全部由政府出資,而授權中介機構生

產與輸送服務。

九、福利國家私有化的負效果

競爭不足:

由於社會福利不可能是完全競爭市場,而且,社會福利的消費者經

常是弱勢者,其市場資訊不足,自由選擇能力薄弱。因此,透過競

爭來達到效率化的可能性有限。

榨取:

民營化後某些生產會去提供一些錦上添花的服務,另方面則是剝削

了無購買能力者的權益,例如,由於窮人支付能力差,殘障者接近

服務的能力有限,低社經地位者表達意見的能力也較差,而成為私

有化服務的犧牲者。

貪污:

民營化可能造成官商勾結,圖利少數人;也可能助長利用慈善包裝

而行逃漏稅之實。在臺灣,民營化經常相等於黨營化、財團化。

成本問題:

民營化可能降低服務成本。但民營機構可能會在政府委託或補助款

上動手腳,例如在帳面數字上誇張支出,以提高獲利率或保留餘款,

作為不繼續簽約的後路。如此,民營化成本未必會降低。

控制的能力:

民營化之後,只有政府與消費者能監控服務提供的過程與結果。民

意代表的監督能力下降,而消費者由於資訊不足,以及資源薄弱(能

力、權力、金錢)而無力或不敢去監督民營機構。政府又苦於無人、

無經驗、無技術來監督民營機構。民營化後的社會福利,效果堪虞。

社區疏離:

Page 16: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18

社會服務的提供由政府轉向私人,人民與國家的關係淡化。市場本

身的商品化是相當無情的,如果社會服務也成為商品,人民的團結

感會消失,且民營化之後可能出現有工作能力者獲得較高的給付與

社會服務,無工作能力者獲得較差的生活保障。私有化有為政府「推

諉塞責」之嫌。

十、福利國家的危機內容

經濟問題:

經濟不景氣,增加通貨膨脹壓力。

科層問題:

政府干預市場活動,破壞了市場的功能,且政府的效率因缺乏競爭

而遠低於自由市場的效率。

財政問題:

福利國家的財政負擔過重,稅收不足以支應,影響家庭儲蓄與消費,

也阻礙企業的競爭。

合法性危機:

政府的無效能,以及財政負荷過重,政府不被人民支持,自然失去

合法性。

道德危機:

即政府的介入角色會破壞家庭傳統倫理,形成福利依賴現象。

第二節 福利民營化與社區化

一、社會福利民營化之意義

係指政府將社會福利的供給,完全或部分轉移到民營部門,同時引進

市場經營規則,如利潤導向、以價格機能調節供需、重視成本回收,

並強調使用服務者的購買力,和受益者付費等措施,以分配並有效利

用服務的資源。

二、社會福利民營化的運作模式

市場競爭模式:

此模式強調透過服務供應者之間的競爭,降低服務遞送的成本,以

Page 17: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二章 福利國家

019

增加國家或社會人群服務的總體產出。

夥伴協商模式:

夥伴協商模型則基於公、私部門應該盡可能地提供所有人群服務的

前提,來制訂政策以及與契約外包機構的實務互動。

三、福利民營化的類型

「個案委託」模式。

「方案委託」模式。

「公設民營」模式。

四、褔利社區化的理念

有效結合社區發展和褔利服務兩個領域的資源與傳承,為建立社會褔

利體系及服務輸送網絡,以及提供連續性服務,和普遍落實及就近提

供社區居民各種社區服務和居家服務。其理念為:因應褔利多元主

義的思潮、去機構化的潮流與、社區照顧的趨勢。

五、社區照顧之意義

係指動員並連結正式與非正式的社區資源,去協助有特殊困難而需要

長期照顧的人士及其家人,讓他們和平常人一樣居住在自己的家裡、

生活在自己的社區中,而又能夠獲得適切的照顧。

六、社會福利民營化的策略

孫健忠教授根據 LeGrand & Robinson(一九八四年)對於政府在民營

化對於移轉什麼,以及如何移轉於民間,應該先對於政府的活動型態

進行了解。政府活動的型態區分為供給(provision)、補助(subsidy)

及管制(regulation)三種基本型態,而根據供給減少、經費減少與管

制減少這三項主要目的,設計出不同的民營化策略,參見下圖。

從圖中,「供給減少」、「經費減少」、「管制減少」三項目的之下,以

合夥化的方式,透過所謂的共同生產的具體策略,經由政府與民間的

合夥關係,將政府原本提供服務的責任,轉由與民間共同承擔。可以

由政府提供硬體建設,而由民間部門負責軟體管理的所謂「公設民營」

方式。購買服務,亦稱為購買服務契約,在社會服務中,可以說是最

有效的供給轉移方式,同時也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策略。而購買服

務,即外包(contracting out),係政府向其他機構的契約關係,由政

Page 18: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20

府提供經費,由其他機構對於其要求的服務項目或標的團體提供服務

(孫健忠,一九九一年)。

目的 方式 策略舉例

合夥式 ── 共同生產

外包式 ── 購買服務

供給減少 撤離式 ── 移轉責任

私有化 開放式 ── 抵用券制

成本回收 ── 使用者付費

經費減少

支出減少 ── 相對基金

管制減少 - 解除管制 ── 修改法規

私有化執行策略的概念架構

資料來源:孫健忠,一九九一年

第三節 福利、經濟與發展趨勢

一、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的趨勢

人口與家庭的變遷:高齡化、少子化、家庭型態多元化。

社會問題與需求的多元化。

產業結構與經濟成長。

政治民主化與市民社會的茁壯。

國際政治與資本主義全球化。

二、先進國家社會福利發展趨勢

福利多元主義。

強調個人責任模式。

福利民營化。

福利社區化。

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共榮。

三、知識經濟時代對社會的挑戰

財富分配不均:

貧富差距將破壞社會團結。

社會排除現象:

Page 19: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單元 第二章 福利國家

021

不具社會生產力的人因不能對經濟市場做出貢獻,而喪失其成為社

區成員的身分。

就業安全問題:

知識經濟影響勞工的就業機會。

四、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政策策略

美國、英國:

以新式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為基礎,即主張政府應發展社會

政策以有效地改革社會,其基調為「市場好、政府壞」。

歐洲福利國家:

以積極的福利政策、生產性福利或社會投資國家為策略、創造就業

機會。

五、工作福利方案(workfare)

將工作與福利連在一起的社會福利制度,換言之,要領取社會福利的

人士必須從事某程度的工作才有資格領取社會福利金。其基本理念

為:回饋社會、鼓勵失業人口接受工作、改變人民依賴社會救濟的習

慣、重建工作倫理、減低社會成本。

六、全球化的意涵

Giddens 認為全球化指涉的是空間與時間概念的轉變,「距離的消失」

與「對遠距行動」意味著「疆界的毀壞」。全球化的現象是一種過程、

一種在最近才發生的現象,是與現代化及資本主義同步發展的,其可

討論範圍包括:

政治的全球化(political globalization)。

科技的全球化(technological globalization)。

經濟與商業的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文化的全球化(culture globalization)。

就福利的分工而言,下列何者所顯示的意義與其他三者不同?

福利多元主義 福利社會 福利國家 福利的混合經濟

:福利國家代表著一個政府致力於提供人民最佳的安全與福

Page 20: 社會行政(綜合題庫解析) 2013初等.五等學儒

第一部分 社政法規大意

022

祉,透過社會安全體系的建立,來維護人民各階段的生命

安全。而福利多元主義、福利社會與福利的混合經濟,皆

是意味社會福利的提供不應該由政府完全主導,而是應該

讓社會、市場部門與非營利組織也都有參與的機會,甚至

要成為主要福利的提供者,與福利國家由政府主導完全不

同。

關於福利右派的論點,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反對福利擴張

反對政府介入供給 反對個人主義 贊成殘補福利模式

:福利右派強調維護人民自由的基本立場,認為個人自由需要

受到積極保障,政府不應該過度介入人民事物,對於福利

提供政府只能在當人民完全無法透過家庭、社區與社會獲

得協助時,才能夠給予最低度的協助,典型手段為社會救

助。

依據 R. Mishra 的觀點,福利國家的危機不包括: 財稅危機

科層危機 依賴危機 經濟危機

:一九七○年代引發「福利國家危機」之爭。福利國家被認

為造成財政危機、經濟危機、科層危機、合法性危機、道

德危機等。

下列何者非英國一六○一年濟貧法的重要內容? 將貧民分為

身體虛弱的、身體強健的與婦女三類 規範地方責任 強調

親屬責任原則 不同類別的貧民給與不同的處遇

:一六○一年之濟貧法,為英國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濟事

業應有之方式。其中一項確定之原則即為:地方(教區)

須為所在地之居民充實救濟經費,為不能工作者及兒童準

備糧食,為體力健全者準備工作,政府真正接受了對無力

供養自己人們救濟之義務,為今日公共救助之基礎。伊莉

沙伯濟貧法(Elizabethan Poor Law of 1601)時,曾將需要

社會照顧的人籠統地分為兩大類:值得照顧的人(worthy

poor or deserving poor)和不值得照顧的人(unworthy poor or

undeserving poor)。

關於「去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的敘述,以下何者錯誤?

Esping-Andersen 提出此論點 勞動力商品化會使得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