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舍故居读老舍 - ctdsbepaper.hubeidaily.net€¦ · 放的都是真花, 还有真的水...

Post on 13-Aug-2020

5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在老舍故居读老舍 - ctdsbepaper.hubeidaily.net€¦ · 放的都是真花, 还有真的水...

·访谈 2020.7.19��星期日主编 刘我风 美编 叶莉霞

电话 86777777人文周刊A08

在老舍故居读老舍□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我风 通讯员 李然

老舍的作品,至今在青少年中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叛逆如韩寒,也对老舍先生推崇备至。

1949 年 12 月, 老舍受周总理之邀回到祖国, 并且在北京东城丰盛胡同10 号买下一栋小小的四合院,这里现在更名为丰富胡同 19 号。 在这里,老舍先生和周恩来总理有多次的会面,曹禺先生、郑振铎先生等人文大家也常常是这里的座上宾,所以这里可以说是真正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近日,老舍故居纪念馆通过搜狐、当当、抖音、快手邀请青少年读者线上云游,在老舍故居读老舍,并接受媒体群访。

问:老舍先生有一个养花的兴趣爱好大家应该都知道,很多人都学习过老舍《养花》这篇课文。

何婷:老舍先生《养花》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写的,写的就是这个院子的景象。老舍先生还健在的时候,这个客厅里摆放的都是真花, 还有真的水果。 但这种水果不是用来吃的,就是用来闻香的。 所以在那个时候一旦走进他这个客厅,有人描述说,一走进来就能闻到一股甜丝丝的花果香气。这里有老舍先生唯一一张彩色照片,其他所有都是黑色的。大家看这张照片就可以知道,当时他们家养的花儿非常多。这张照片也展示了老舍另

外一个爱好, 他非常爱干净,所以他闲着没事或者写作累的时候特别乐意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问:请带我们去看看老舍先生的书房。

何婷:好。对一个作家来说书房就是他战斗的阵地, 老舍先生在这张书桌上完成了他在1950年之后的所有作品,我们熟悉的有《养花》《猫》《草原》《林海》 等选进课本的散文,还有刚才说的《茶馆》 和《龙须沟》,都是在这张桌子上创作完成的。老舍创作的这些文具,其实也没有非常的特殊, 有一个小木盒子, 那里面装的是冯玉祥送给老舍的砚台。

问:为什么书房要放床呢?何婷:这其实也是他的卧

室,因为他有腰病,所以他专门选了一张其实是榻的床,因为它比较硬,对腰比较好。 床上有一副扑克牌,这也是他的小爱好,写作间隙累了、没有头绪的时候就自己跟自己玩扑克牌。

观众朋友们可能没有特别深的体会,但是我们这边直播的工作人员应该有感受,你们有没有发现, 从院子里进来,这个屋子更安静,比在外面安静。这就是老舍为什么选这个屋子作为书房的原因了,因为他要选择一个最僻静的地方当书房。可是这个屋子有一个问题, 它的采光不是很

好,这里能射进阳光的时候只有早上那么一会儿,所以老舍在这个院子里的生活非常规律,也很朴素简单,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 起床之后先打拳,老舍是会武术的,他会在这边打一套拳, 然后吃早饭,在这个书桌写作,每天必写两到三千字不间断。 12 点吃午饭,午饭之后午睡,下午是他的公务时间, 可能会接待,或者上文联,等等。 6 点吃完饭,吃完晚饭之后跟家人聊聊天,或者自己看小说。 到了 10 点就睡了。早睡早起,坚持锻炼,非常健康的生活,和鲁迅先生完全不一样。你们去过鲁迅纪念馆的话应该知道,鲁迅是非常典型的夜猫子。

问:老舍先生家主要有哪些客人?

何婷:老舍在这里接待过很多来客,最著名的就是周恩来总理,据说周恩来曾经三次到这里,而且曾经在老舍家吃饭,但是留在这里吃饭的事情提得比较突然,老舍夫人胡絜青当时也有点抓瞎,于是上来的菜是什么呢? 一个是炒鸡蛋,一个是熏鱼,都是比较急就章的这种。 周恩来一看就笑了,说,你和小超一样,都是知识分子,不会做饭。 小超就是总理夫人邓颖超,这个称呼非常甜。

这里展现的一张照片,是老舍先生另外一种来客,是谁呢? 比如这位是赵树理。 这边

这位是王亚平。这是在干什么呢?当时老舍回国以后担任北京文联主席, 王亚平是副主席, 赵树理也是文联成员,他们都在这里谈文联工作。所以他在这里接待国家领导人、他的同事, 还有一些文化圈的人,比如梅兰芳先生等等。

但是老舍这个客厅并不是只接待他们,他还接待什么人呢? 他以前的街坊邻居、现在的街坊邻居、花匠、送牛奶的工人等等,都曾经在这个客厅里和老舍先生谈笑风生,在他的朋友圈里没有三六九等,没有彼此的分别,老舍先生是非常好客的人。

问:曹禺好像也来过这里多次?

何婷:应该是,曹禺后来也写过有这个事,但他也不一定是来这,因为老舍有一个爱好是吃小馆,所以他们很可能出去吃饭去了。

老舍在咱们国家是从他写头三部小说的时候就已经有名了, 他在国外什么时候有名的? 1940 年的时候他的作品在日本开始被翻译,到1945 年的时候他的《骆驼祥子》在美国被翻译,翻译之后成为每日一书俱乐部的畅销书, 但是这个译本有很大问题,译者擅自改他的情节,结局还改成了喜剧, 说祥子和小福子手拉手奔向幸福的明天,老舍很不满意。 所以一个是他要自己把自己的作品翻

译出去,另一个,他要让外国人真正了解我们的老百姓、了解我们的文化。 所以他自己也在这边翻译了很多作品。

新中国成立以后老舍依然保留着旺盛的创作力,每天两到三千字不间断。他这时期的代表作有两部,一部是《龙须沟》,因为创作《龙须沟》,北京市人民政府给他颁发一个奖状,称他是“人民艺术家”。这里有张照片是周总理当时看完《龙须沟》以后跟老舍的合影。

还有一部作品是世界舞台上的瑰宝,就是《茶馆》。 这里有《茶馆》排练、国外演出等相关照片。

问:首先请介绍老舍故居的概况。何婷(老舍纪念馆资深馆员):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胡同叫做丰富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好, 走一点路就到了王府井大街。 步行去故宫走路大概只要 25 分钟,距离在两公里以内。 而且这附近还有人艺以及北大红楼,都在我们周边两公里之内的地方,可以走到。

我们今天要看的老舍纪念馆建立在老舍故居基础上, 这座小四合院是老舍先生 1950 年买下的,1997年老舍家属把它捐给国家,1999 年这里建成老舍纪念馆, 并且对外开放,2008 年开始这里成为完全免费的开放博物馆。

现在我们往里走, 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四合院,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就是以前这个小院的门房。 这个小门进去,以前这里是老舍的儿子舒乙住在这个灰色的房子里。 对面是以前他们家的厕所和杂物间, 现在这里是我们的馆长办公室和多功能室。 然后是五彩木制的小影壁, 绕过影壁就到了院子主体的构成,这里有一尊老舍的铜像。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老舍一家当时生活的主要部分, 也是我们纪念馆的主体部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两棵非常高大的柿子树, 柿子树后面就是这个院子的北房,也就是正房,北房三间,这三间是他们家的客厅,还有老舍夫人的房间。 西边的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 西边的厢房三间,老舍三个女儿住在这里。 东边厢房也是三间, 以前是他们家的厨房和餐厅。 东边的耳房还有一个小阁楼,以前他们家有一个锅炉房在这里,还可以烧水洗澡。

周总理在老舍家吃过炒鸡蛋和熏鱼

老舍选择一个最僻静的地方当书房

老舍故居是一个很朴素的小四合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