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砖厂女老板成药材种植“达人”...也一刻也没有放松,因为还有欠...

Post on 08-Mar-2020

16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机砖厂女老板成药材种植“达人”...也一刻也没有放松,因为还有欠...

07农村版CHONGQING DAILY责编 邱春 美编 黄景琳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扶贫

山区生态吸引她回乡种药

今年48岁的高甫云在外打工17年,辛苦打拼成了小老板,在福建经营的机砖厂每年收入二三十万元,利润好时能达到纯利润60多万元。

“那为何要两地奔波,回到家乡种药材?”记者问。

她说,5年前回家过年时,她看到附近有不少闲置地,想着“捡几块地种种”。“家乡的大山有很多原生药材,也没有工业污染,生态环境好得很。”她说,在外打工、办厂的时候结识了几位中药材行业的朋友,觉得种植中药材前景不错。于是,2016年,她试种了几十亩中药材丹参。

“掉进坑里”爬出来再干

“下种时行情好,种出来市场就变了。”她说,投了十多万元种药材,第一年不值钱,第二年不赚钱,新手高甫云感觉“掉进了一个

坑里。”这时半途而废再回头,她感觉会被别人小瞧了;继续硬着头皮做下去,必须总结经验、摸清市场规律。

一番思考后,高甫云决定坚持下去。2017年起,她先后到安徽等地,了解市场行情、学习种植技术,最终选择了黄精、白芍、知母、虎杖、重楼等中药材。

2017 年,种植的第一批白芍,让高甫云获得纯利润10多万元;当年,她又种下了一批数十亩黄精小苗,并模拟野生环境探索种植技术。如今,这批黄精已长到每株5斤左右,每亩地2200多株,除去每亩150元的土地租金和人工成本,按照当前行情,每亩黄精收入超过8万元。

今年药材产量将翻番

“收入高不高,关键在于经营方式和市场头脑。”她说,几年来,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先后投入130多万元扩大基地,种植中药材300多亩,还增添了药材加工、烘干等设备。

在她的带动下,太和村也发展起了200余亩中药材,带动包括9名贫困户、低保户等在内的3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去年,高甫云的基地出产各类中药材达30多吨,今年,这一数据有可能翻一番。

上个月,黔江区公示了当地兑现年度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资金情况,高甫云获得数万元资金扶持。“虽然钱不多,但显示出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扶持。”高甫云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至500亩以上,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增收致富,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文/图 记者 王亚同

机砖厂女老板成药材种植“达人”严冬时节,远处的大

山云雾笼罩,黔江区太极

乡太和村二组的中药材

种植基地仍显得郁郁葱

葱。

“这是种了3年以上

的黄精,再过两年,如果

按照现在的行情,一亩地

可以收入8万元。”近日,

重庆日报记者在中药材

基地见到高甫云,身着朴

素的她一说起中药材就

滔滔不绝起来。她陆续

投入 100 多万元,建基

地、学技术、跑市场,快速

成长为中药材种植“达

人”。

高 甫云介绍黄精生长情况。

近日,在綦江区赶水镇双龙村,脱贫户程世现正弯着腰割青草,一把把装满三轮车后,他哼着小曲开回了家。

今年40岁的程世现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看上去有点清瘦。由于前几年家庭遭遇变故,他整天愁眉苦脸,一时间白头发也增加了不少。

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程世现搞起了黄牛养殖,凭借着没日没夜的勤劳苦干,他不仅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

因病因残,成了贫困户

“实实在在地说,对于贫困户这个称号,我总感觉脸上无光,无地自容。”程世现说,每当扶贫干

部前来了解情况、进行产业指导时,他既感激又担忧。

感激的是党的政策好,扶贫干部的帮扶帮他度过了难关;担忧的是,他觉得自己年纪轻轻,身强力壮,却成了贫困户,会被人家笑话。

原来,程世现的脊柱患病,母亲几年前得了癌症,花费了不少医药费,妻子离家出走,儿子还在上学。无奈之下,程世现申请成为贫困户。

2017 年,村里按照相关政策,经过审核把关,将程世现纳入了建卡贫困户范畴。

养殖黄牛,把自己变成“牛”

“我不想当贫困户,觉得不光

荣。在要我脱贫和我要脱贫这两个选项里做选择,我肯定选‘我要脱贫’。”程世现说,享受相关政策后,母亲的医疗费报销了绝大部分,孩子也得到了教育资助。他也一刻也没有放松,因为还有欠账没还,孩子还要继续升学。

2017年底,程世现根据所居住的地方闲置地多、草料足的情况,决定发展黄牛养殖。

在双龙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及帮扶人的帮助下,程世现申请小额贷款5万元,从亲戚处借来10万元,购买了6头母牛,办起了养牛场。2018年,程世现出售10头牛,收入了10多万元,一举脱了贫。

现在,程世现的养牛场里总共有37头黄牛,头头长得肥肥壮壮,场地也打理得十分干净。

“养牛必须自己变成‘牛’,才能养得好。”采访中,程世现一直重复着这句话,他说,为了这几十头牛,自己每天也累得像头牛,忙得团团转。不过看到年底可观的收入,浑身都有劲。

驻村第一书记张燕介绍说,为了节约喂养成本,程世现采取放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节省几千元的饲料钱,还可以提高牛肉品质。同时,村里帮他申请产业扶持金、产业补助金,组织畜牧专家手把手教他养殖技术,解决了其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

边养边卖,美好生活越来越近

几个月前,程世现利用自家

闲置的宅基地,种了两亩青草,在绿油油的青草地里,牛儿在喃喃细语、追逐嬉戏,冬日里也呈现出一幅绿意盎然的画卷。

“养牛周期比较长,我现在是边养、边卖、边借、边还。”程世现笑着说,年底有 17头牛可以出栏,收益至少17万元。但他舍不得卖,因为近10头牛明年春天要产仔,到时可以卖一部分牛犊,一部分继续饲养,边育肥边卖,价格高,收益更多。

如今,黄牛就是程世现一家的希望和“钱袋子”。他们把牛当宝贝,每日起早贪黑,清理牛粪、冲洗圈舍、到地里割青草,风雨无阻。

“原来欠债多,在村里抬不起头;自从养牛以后,我有了自信,还成了脱贫标兵,心里特别高兴!”程世现对脱贫后的生活也早有了主意:前不久,团区委将他纳入脱贫创业人才库,他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带领乡亲们一块养牛增收。

通讯员 吴长飞

綦江贫困户养黄牛

“先把自己变成勤劳的‘牛’!”

12 月 8 日,万盛青山湖湿地公园色彩斑斓,景色迷人,游客乘小艇游玩。通过对流域人畜直排彻底治理、修建环湖健身步道、开展植绿护绿等措施,青山湖湿地公园越来越美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由此带动了湖边农家乐、渔家乐发展。

特约摄影 曹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