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一

Post on 29-Jun-2015

662 view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古代汉语一

Transcript of 古代汉语一

古代汉语导论

大学语文第一课的漫谈

大学与中学的区别

你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什么

样的期望?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应该

有什么样的不同?

你对大学老师的精神面貌抱

有什么样的期待?

踏入大学的大门,也算半个

知识分子了。知道什么是知

识分子?怎样才算一个真正

的知识分子吗?

教育是这样克隆吗?

教育的目的与价值何在?不能把人当作强制接受什么的容器。孩子是成长中的自由主体,教育的目的是呵护他们的自由成长。

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真实信息、文化教养、职业技术或专业智能。

告之前辈经历过的痛苦和快乐、挣扎和奋斗、风险和焦虑、绝望和希望……

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自我同时有益社会。

什么叫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人的最重要的素

质是什么?是人格精神!

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

学生的人格独立和精神健全,

这是万业之本、创造之源,也

是人类发展的目的。

学习的乐趣,奋斗的幸福,创

造的成果,人生的意义,就在

于自己发现自己,自己完善自

己,自己为自己开辟繁华似锦

的精神天地和物质财富。

不要做社会、知识和人生的奴

隶,而要做其主人。

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2006 年 10月,耶鲁大学校长在中外校长论坛上的演讲: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应是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要让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习惯。

芝加哥大学校长说:大学之所以名大学,只有一个理由,即他必须是批判的中心。

为什么要独立思考?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人类进步及其社会发展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你思考过吗?

台湾学者殷海光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

子》

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

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

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

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

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

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

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

一个知识分子为了真理而与整个

时代背离不算稀奇。有时为此,

他得付出生命的代价。

为什么还要学古汉语?中学不是学过了吗?大学我又不学汉语专业,为什么还要读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文科的学习工具,是把握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工具。

任何一门文科学科 都需要了解自己的历史,有关学科的发展史,工具是基础。

而要 掌握这门工具又 相当艰难,中国古代的主要学问几乎都凝聚于此,古人将这门学 问搞得相当神秘、晦涩。

充满模糊概念的文字体

系儒家学说的“

仁”

、“

仁政”

理”

道家学说的“道”、“

气”

、“

极”

墨家学说的“

天”、“天志”

、“

鬼”

法家学说的“

法”

、“术”、“

势”

阴阳家学说的“

阴阳”

、“五行”

以上术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理

念,如何把握这些理念是相当困难的,

或者说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基

础,就无法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不理解中国的昨天, 就不会看懂中国的今天中华 五千 年历史一脉相承,文化的发展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近代所谓的变革,非常痛苦。往往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其遗传基因的顽固程度,决非“革命”理论所能解释。

中国现代化道 路之艰难,主要可从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得到解释,也必须 从中得到一定的突破。

而今迈步从头越

许多人把考进大学,作为学业

成功的标志,自以为是天之娇

子,已经学业登顶。

其实,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尤其是学文科的同学,记住中

学的文科基础几乎大部分理论

问题都在扯蛋,许多基本问题

需要重新思考,许多基本理论

需要重新清理。

一句话:而今迈步要从头越。

这就非常需要古代汉语这一工

具,同时对这一工具中的许多

问题,也需重新审视。

能看懂鲁迅的《灯下漫笔》吗中国教科 书“咱们向来就很好”,“实际上,中国人 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 至多不过是奴隶, 到现在还是如 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 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中国历史分期: “一想做奴隶而不 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

“所谓中国文 明者,其实不过是 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 赞颂者是可悲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文学实为“

人学”

“人”概念的中西比较

一个文明的层次高低,就看其

核心价值中对人的看法:人是

什么样的一种生命?其生存的

意义何在?

为什么西方很早就有“人权”

人格权”

诸概念,而中国传

统文化中却根本不见其踪影,

甚至连最基本的“

权利”概念

都是不存在的。这种语言概念

的差异反映出中西社会两种文

化的天壤之别,你看得到吗?

从古文字中窥探“人”的观念臣:《说文解字》 :牵也, 事君也, 象

屈服之形。郑注:臣谓囚俘。由战俘奴隶发展为一 般官员的称呼,说明什么?

宰: 《说文解字》 :罪人在屋下执事。辛,罪也。 后为“宰相”,何意?

妻:是手、头发、女子的 组合。可见妻子在 很古的时代,地位就非常下贱。

狱:用二犬禁锢言说者, 此字的甲骨文,说明商 代已开始管 制言论,或者说在如此之上古时期, 言论权就被剥夺了。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

学》

权利、自由这种观念不但是他心目

中从来所没有的,并且是至今看了

不得其解的。…

于是他对于西方

人的要求自由,总怀两种态度:一

种是淡漠的很,不懂要这个作什么;

一种是吃惊的很,以为这岂不乱天

下!…

中国人不当自己是一个立

身天地的人,他当他是皇帝的臣民。

他自己一身尚非己有,哪里还有什

么自由可说呢?皇帝有生杀予夺之

权,要他死他不敢不死,要他所有

的东西,他不敢不拿出来。民间的

女儿,皇帝随意选择成千的关在宫

里。

梁漱溟继 续说:他们本不是一个 “人”,原是皇帝 所有的 东西,他们是没有“自己”的。必要有了 “人”的观念,必要有了“自己”的观念,才有所 谓“自由”的。

中国文化的最大 缺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 点上,一个人 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 场说话的机会。

建筑在忠、孝道德关系

基础上的个人地位

严格地说,在中国文化当中,

孤立的或纯粹的个人是没有意

义的,因为它的内核是空虚的,

没有内容的,即没有经过定义

的。只有当他与他人或社会发

生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被定

位(所谓“

礼”

) ,获得某种

人伦或社会角色时,他才会获

得自身的属性和意义。

中文“

私”

字往往是贬义的,

中国文化中个人缺乏独立性,

私人状态始终不发达。

缺少独立意识的文 字诠释中国人 首先在五种 关系中接受 定义: 君臣、父子、 夫妇、兄弟、朋友 儒家 所谓“五伦”、“三纲五常” 。在他人的评判下进行活动: 耻:从耳从止,听到他人议论而停止。也或 从耳从心,听到后心中有 感觉。

德:从彳,从十、目,从心。街道上 十目注视你心, 使人坦诚无私。

陈独秀《敬告青年》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

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

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

丰碑高墓,奴隶之纪念物也。

以其是非荣辱,听命他人,

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

立平等之人格,消灭无存。

基一切善恶行为,势不能诉

之自身意志而课以功过,谓

之奴隶,谁曰不宜!

西方 自由主义的基本立 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目的, 任何人都不是

任何政府、组织或别人的 手段、工具。易言之,个人本 身即一不可化约的价值,每个人 都具有人的尊 严,所以人人是平等的。人的尊严蕴含 了对他人的尊重,也赋予 个人的自由。个人自由 指人的自主性、隐私权与自我发展的 权利 。个人自由当然不包括使别人 没有自由的 “自由”,所以自由不是 放纵,而是 行使法治下的个人 权利 。

知道什么叫普世价值?

理解古文的内涵,

需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

孔子说过:“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孔子也说过:“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

并时常大骂非礼者

大逆不道”

如何理解这一前后矛盾的话

语态度:前者似乎懂得应该

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后者

却完全是强权政治的思维模

式。

不要望文生义,

要细致把握时代背景

《荀子·大略》谓:“

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

也。”

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

立君

为民”

?我们不也说:“

为人民服

务?”

《老子·

六十五章》说:“民之难

治,以其多智也。故以智治国,国

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智”

字何解?愚民政策可以理解,

而“

不以智治国”

难道希望统治者

也愚昧,这样能统治国家吗?

五种 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 是普遍的历史规律吗?

马克思说:“关于西欧资本主义 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 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 ,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 ,同时也会 给我过多的侮辱”,“因为极为相似的 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 环境中出现就 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

1877年 11月《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载《马恩全集》 19卷 130页。

古汉语的“

封建”

何义?

何谓“封建社会”

语言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元素,

没有一定的学识素养,不了解有

关概念的确切涵义,实际上是无

法进行科学意义上的学习的。

同时,相关的历史知识也是思考

问题的基本功。在一定意义上讲,

西方中世纪的“

封建社会”和中

国的“

封建社会”

是根本不能使

用同一概念的两种社会结构模式。

可悲的中国御用文人为了迎合所

谓的马列历史规律理论,长期将

其混为一谈,贻笑大方。

中华文 明史如何分期 原始社会:至三皇五帝传说时期 上古社会:夏、商、周(宗法封建 社会) 第一次转型期: 春秋战国(三、四百年) 自动转型的悲剧色彩( 人的丧失) 中古社会:秦汉—明清(集权专制社会) 第二次转型期:清末至今(尚未完成)

被迫转型的痛苦旅程(人的追回) 现代社会:希望早日到来

中华文明较有活力时期

第一次转型期出现百家争鸣

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国文化

的鼎盛时期,后人难以超越。

第二次转型期出现的新文化

运动,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

程。

两个时期都涌现出一批文化

巨人。同时也出现了经济腾

飞与政治改良的发展趋势。

可谓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机遇?

不过,两次机遇同样存在种

种局限,留下重大遗憾。

了解重要概念涵义的古今演变共和:古汉语本义为何?以现代 涵义而 言,共和国能搞专政吗?

民主:古汉语本义与现代 涵义的天 渊之别,最可笑的是“人民民 主专政” 之概念 。

权利 :古义是 因权势 而求利 ,与现代 涵义同样有天 渊之别。或者说,中国古代 没有现代意义上的 “权利”概念 。

自由:古义有 “自作主”的意思,而 没有西方 的涵义, 近代日本翻译时附会。

重要概念的中西差异

法:中文:刑、令、禁止

西文:正义、权利、契约

国:中文:囗加或,或由戈和口

组成,意思为用武器管制人口,

划出权势范围,便是一国。同时,

国是家的放大,所谓“国家”

西文:古希腊、罗马的城邦

是由不同阶级间的契约组合而完

成的国度,所以有契约论的说法。

其国是不同的家族、集团的组合,

所以国与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词语翻译中严重误导皇帝 :中国 皇帝 与罗马皇帝 ,其权力的

来源、与 法律的关系、权力的结构、国家的形态、乃至私生活 状况……都存在极大的区别, 然而都用“皇帝 ”的称呼。

党:古文组合:尚黑,贬义结党营私。近代东方出现革命党(列宁、孙中山),特点:组织严密,手续严格,效忠严厉。而西方出现的议会两党,无组织关系,无严格手续,随时可改变,只在选举时颇为热闹,选毕一哄而散。

甄别不同历史背景特定

词组的不同涵义

现在所用许多概念其实来自外来

文化,当它用汉字词语表达的时

候,往往转换了该词的本义;或

者有些词仍携带着它本来的灵魂,

又输入一些外来的血液,以一个

不伦不类的面目进行自我表述。

如何甄别不同历史背景下,特定

词组的不同涵义,这是大学语文

需要训练的基本功,古汉语的主

要任务是把此词语的本义先搞清

楚,再认识其古今、中西的区别。

许多 词组的中西涵义差别很大,在文化上是很难翻译的。由于中 西方 文化的差异 ,许多 表示 重要社会、政治概念 的实际内容差异 是极大的,然而我们 却用同一个 概念 翻译。如此翻译的结果,就造成了似 乎西方 有什么,中国也同样有什么的历史 错觉,产生人类不同 种族文明的社会结构和发展逻辑似乎都相差不多的感觉,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理论也建立在这样的思维 逻辑和文化翻译之上。

种群文化差异是极大的

全世界只有西方文明自觉走向近

代资本主义社会模式,其他文明

走向近代都是被迫的,当然被迫

的程度、前进的速度和模式都有

相当的区别,反映出各个地区文

明的不同特质。

同样,中国如果没有西方列强把

大门轰开,决不可能自觉的近代

化;没有世界形势的逼迫,也不

可能提出现代化。那么,为什么

会如此?差异究竟何在?

鲁迅这样说:外国用火药造炮弹御敌,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 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 却拿来当饭吃。

自己明知是奴隶,挣扎 着想摆脱镣铐,即使暂时失败了,他 却不过是 单单的奴隶。如果 从奴隶生活中 寻出“ 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 劫不复的奴才了。

敢于提 出问题 ,思考问题为什么中国上古社会要 走向如此专制的

政治体制?且影 响深远 ?如何评价秦始皇统一的历史进程?统一就代 表进步吗?

为什么中国传 统文化没有“人权”概念 ,或者说 权利 意识 非常淡漠 ?

为什么中国有 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到近代却如此愚昧 落后而挨打?

美国为什么要 指责中国人 权问题 ?为什么不 将其提 案翻译出来 ,让人们看看美帝国主义是如何 反华的?

秦始皇的风采,你如何评价这位暴君?

大学主要是培养自学能

力大学与中学的差别:学习决不

是背诵教课书上的所谓重点或

标准答案,而是要独立思考有

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有

所谓:中学求同,大学求异!

或者说,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你

熟悉已有的成果,更要你怀疑

已有的成果,能提出自己对它

的解读。

这就要求你掌握自学的能力,

其中文字功底应该说是最基本

的一种能力。

一定要抛弃传统教育观

文科课题没 有正 确答案教师讲课的目的 并不是 将所谓的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让学生 听之,背之。相反,教师只是把自己对 问题的看法,或者如何 研究得出 其观点的过程告诉同学,让同学 得到一定的启发,同时又不 满足,于是进 行补充、完善,以 训练 研究方法 ,培养创造性的能 力。

同样,学生不能只知 从老师 那里获 得一个所 谓结论,要自己去探索,要从独立的思考中获得学业的进步。

要敢于怀疑一切!

马克思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人们习惯于接受答案而不去辛苦

地考虑其答案的探索过程,尤其

是这结论是否存在真实的根据?

于是其所谓“知识”不但肤浅,

甚或是伪知识。

所以要获取大量的各类信息,认

真思考这些信息,尤其是不同观

点的信息。

然后是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教育

模式强加给我们的思维定式,打

开探索欲望的突破口。

中国人 缺乏深遂的思想信仰犹太作家赫斯说过:中国人与 犹太人是

两个不幸 民族 的典型例子,前者只有 躯体没有灵魂 ,后者只有 灵魂 没有躯体。

西方 人重视灵魂 而轻视肉 体,灵魂 的核心是信 仰与理智, 它主宰其他 方面。

中国人 虽也有 “灵魂 ”概念 ,但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 它只指一股生命之气,一种虚化的身和飘游的意识,不具有信仰、理智、主体方面的自 定义功能,总体上仍属肉体范畴。

和为贵与稳定压倒一切

和为贵的倾向,使中国人在政治

方面只要求安定,而不是为自己

的权利奋斗。因此,一个政府只

要能够维持安定的局面,中国人

就可以让它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

上,可以由它来代表自己的利益

而感到不关痛痒。

西方那种在平等基础上,每个人、

每个团体都为自己权利而斗争,

不能容忍一个一元化的权力结构

压在众人头上的文化表现,对中

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中国人的人格 结构以实用为主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重 视感观享受,讲究实惠,最重 视“吃” 。

中国 数千年悠久的文化中,最发 达的是实用的政治统治术和一些生活技 艺,最缺乏的是一 种超验的彼岸信仰追求,由是跪拜在现实的 权力脚下。知识者主要在 权力的指挥下,运作自己的思维。

中国人不理 解西方 人:“若为自由 故,两者(生命与爱情)皆可抛”的精神文化。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

构》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趋向于“

结”

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喜欢

整自己人的民族。

在中国人的政治斗争中,双方都

将自己打扮为整体利益的代表者,

都将“

搞分裂”、“破坏团结”

的罪名加予对方。

在保持“

面和心不和”的状态下,

彼此的斗争在“

团结”

的形式下

进行。这种大家分不开但又必须

互相整来整去的情形,就好象大

家庭中的婆媳、妯娌斗法一般,

彼此变成虐待狂与被虐待狂。

深入解剖中国文化基 因 是研究 社会科学的基础从有关人的 观念,从各类经 济的运作,

从社会团体的结构,从专制政权 的形态,从法律文化的传统……各方面入 手,而古汉语肯定是最基本的工具。

同时 更需要用现代的 普世价值观(自由、平等 、民主、人权、法治等) 作为研究工作的目的,自觉进入艰苦的文化基因转型的社会现代化历 程。

台湾学者殷海光

《文化的展望》

如果权力决定其他成年人只能知

道他许可知道的,只能阅读他许

可阅读的,只能发表他许可发表

的,如果有这样的事情,那么这

是对人类全体的侮辱。

任何人有追求自认为是真理的自

由,也有表述自认为是真理的自

由。那种只许他人知道片面消息,

造成民众井蛙之见,观念坐牢,

这是虐政中最虐的一种。

本课 程的学习方法 与要 求主要阅读课文的篇目每篇课文的时代背景 ,有关文化传 统。弄通每个字、词的涵义,读 懂课文,并能翻译词、句、段落。(不讲 求语法)

从所读课文中得到什么 启迪,或者有什么思 想方面的 收获。

主要培养对文 字的把握功底 ,对文化 遗产的独立思考能 力,理解中国传 统社会的文化特质及对 今天的 深刻影响。

勇于发言,畅谈思想

继承蔡元培先生的办学传统: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遵循伏尔泰的名言:你说的话,

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我要拼

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

同学们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畅谈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平等

的态度与老师争论,存在不同

观点是非常正常的,不要屈服

于老师,也不要盲从权威,而

要在学习中找到自我。

如何对待不同的思想观点有种革命 逻辑声称: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 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 拥护。——你同意吗?

这是一 种极 其简单化的低级思维定式,它看不到事物的 复杂而丰富的 内涵 。更为恶劣的是,人们会由 此养成对不同意见持敌 视态度 的思维习惯,似 乎只有观点一致才算正 常,它使 人们心胸狭隘。尤其是 掌权人的偏执,不但许多无谓 的争执和错误由此产生, 更导致许多 人间悲剧残剧的发生。

要学会宽容!

智力非常发达的人才宽容。

不宽容实际上是一种软弱的

表现,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

知识,又要维护自己的权威

地位时;当一个人并没有掌

握真理,而又要以真理的化

身自居时;当一个人固守陈

腐的教条,而拒绝历史进步

时;当一个人目空一切,自

作井底之蛙时,这个人必然

是不宽容的。房龙《宽容》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

shiqun2007.blog.sohu.com

我的电子信 箱:Yangshiqun@ecupl.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