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的著作,该书从蒙语和古代汉语...

1
今日新昌 关注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广告热线:86046188 责编:张佳妮 联系电话:13758508122 校对:黄婉晶 对于这本完全颠覆人们原有的华夏 文明史观的著作,默雷评论说:在感叹作 者思考的无所羁绊、下笔的雄略大胆之 外,又会发现其披沙拣金、抽丝剥茧般的 认真和细致。默雷认为,中国有“仓颉造 字”的传说,但没有“仓颉创音”的传说, 就是因为语音是很难由一个人来创造 的。徐江伟正是抓住语音这一关键性的、 基础性的一点,“单兵掘进”,终于挖出一 条基本能够自圆其说的隧道,打开了审 视华夏上古文明的新视窗,揭开了语音 传承和变化背后所蕴藏的惊人秘密。 赵诚是山西省行政学院教授,他看 了书稿后,以《中国上古史研究的崭新视 角》为题作序。他认为,作者用阿尔泰语 词汇,重新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词,是一 个大胆尝试。他还说,近年来,中国民间探 讨历史真相也出现了一批力作。徐江伟作 为一个自外于官办学术体制的独立学者, 对中国上古史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探讨,正 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努力之一,将来很可能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丁东以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文化为 主,近年致力于民间思想的整理研究和 口述史学。他说:古往今来,真正的创见 都是为学术而学术的产物,徐江伟比起 体制内的学者,不论是官办机构的研究 人员,还是学院里的教授和博士,还具有 某种优势,就是他的研究完全出于个人 的兴趣,经费完全靠自己的积蓄。他不需 要为申请课题立项看眼色行事,和机构周 旋,这才是最好的境界,这在当今中国属 于“稀缺资源”。 对于这部书一波三折的出版过程,徐 江伟说,中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文化氛 围,自古强调敬祖和传承,强调尊师重教, 不喜欢创新和反思,更厌恶独立独行。他 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学人,写出来的 东西又如此另类,出版这类书稿注定是需 要勇气的。 目前,徐江伟一心治学,已经在撰写 第二本书,个中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和想 法,比如对岩画走廊、羝与赫梯的关系等, 都将提出新的看法、作出新的论证。期待 他的又一部新作问世。 元旦前夕,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 38万字、名为《血色 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的著作,该书从蒙语和古代汉语 的比较入手,结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对华夏文明的诞生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这本见解惊人、饱含厚重 文化、论证具有冲击性、重新揭示了华夏文明起源的著作,作者 就是我们新昌人—— 民间学人徐江伟。 用语言、读音来考证中国古代历史 我县民间学人徐江伟孜孜不懈探索华夏文明起源 当有人告诉你:你祭拜的黄帝他不 说汉语,也不是汉民族;夏商周秦的创 建者都不说单音节的汉语;蚩尤是金发 碧眼的印欧人种,你信吗? 当有人告诉你:汉字起源于多音节 的阿尔泰语,甲骨文原本是多音节读 音,先秦古汉语是一种洋泾浜式的“英 语”,你信吗? 听到这些,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越 听越莫名其妙,说不定还会想:说这话 的人是不是已经疯了? 说着这般“疯言疯语”的人就是徐 江伟,这些都是他在《血色曙光:华夏文 明与汉字的起源》著作里的阐述与论 证。 新昌新闻网记者 吕建刚 作为一名曾经的语文教师,令徐江伟最感 兴趣的是蒙古历史,看完蒙古史又去看满洲史。 出于好奇心,他慢慢地发现历史上的改朝换代 中蕴含着一些因果关系,还没被人说过。渐渐 地,对于华夏文明的起源,他形成了自己的看 法。他认为,华夏文明是北方游牧族群和南方 农耕族群融合而来,渭河平原是最初的交汇点。 在华夏文明的起源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始终 占据着统治地位。南北原始人群交汇融合的过 程非常残酷,而非诗情画意。 同时,徐江伟还注意到汉语普通话与蒙古 语腔调相似,而与吴越方言却存在巨大差异。 故而,他由此推测汉语普通话与阿尔泰语之间 存在更多的亲缘关系—— 如果先秦时代的统治 者说的是古代阿尔泰语,汉字历史上应该有过 一种跨语系的演变,从最初的多音节读音变成 了单音节读音。于是,他从这方面入手,查阅 《古代突厥语语法》和《蒙古秘史》,来寻找证 据,并发现了许多阿尔泰语词汇读音与先秦雅 言可以严格对应。 从2008年开始,徐江伟“大胆假设,小心求 证”,参考了《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清 代 前 史》、《中亚简史》 等国内学者著作和德法俄等 译作以及德国“汉字叔叔”甲骨文字典网站,计 划用 3年写成一部书稿。令他自己也意料之外 的是,起笔后一切都很顺利,只用了 5个月就写 成了初稿,此后在不断质疑、修正、扩充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一部 30余万字的著作,而且是越写 越入佳境。 该书从“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入手,用鲜 卑、契丹、蒙古、女直(女真)等民族、氏族集团 或者部落联盟的习俗、语言来印证上古三代,入 主中原的是阿尔泰语集团。他首创了用语言、读 音来考证中国古代历史。全书分为《三皇五 帝》、《商周秦》、《汉字起源》、《华夏文化的 符 号:龙·凤.·钺》、《眺望中亚》、《透视礼制》等6 编,以及三皇五帝说什么语言、以国为姓是什么 意思、三星堆文化的西方特征、奇怪的殷人姓 名、反切注音法与汉字单音节化、女子难养论溯 源、文化的嫁接优势等 98章节。论述步步深入, 解开了一个个历史谜团,勾勒出了一部全新的, 真实可信的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史。 按理说,能写出一部从语言文化角 度论述东方文明起源的大部头著作的 作者,应在我县是赫赫有名的,奇怪的 是,我县文学圈内的许多舞文弄墨人士 连其名字也没听说过,这个神秘的“世 外高人”到底是谁?师出何门?为何是 “民间学人”?这些,自然要从他的经历 说起。 徐江伟1958年出生,今年55岁。他 小学三年级就赶上“文革”。初中语文课 本是“毛选”,物理课本中仅介绍一下什 么是“三机一泵”就完了。高中阶段,又赶 上“黄帅事件”,出现了学生学不了的混 乱局面,甚至考试都取消了。高中毕业 后,徐江伟到一家农机厂当了一名钳工。 1977年恢复高考,徐江伟考进浙江师范 学院绍兴分校中文专业,学制3年。因为 是扩招的走读生,事实上仅读了两年零 三个月。这所名为大专的学校,原来是一 个中等师范学校,第一次办大专班,老师 也谈不上有多高的学术水准。不过,当时 考大专的难度还是要大于今天的“一本”。 毕业后,徐江伟被分配到一个乡镇中学任 教,3年后又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前后 做了10年教师。上世纪90年代,他下海 经商,办起一个建筑机械公司,干了十几 年,挣的钱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于是关掉 了公司,一心一意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学 术研究。 作为民间研究者,徐江伟是孤独的, 在新昌,除了与默雷、王学进等二三好友 有所切磋,找不到更多的交流对象。开始 徐江伟还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也非常 陌生,既不会发博文、发帖和回复,也不懂 搜索,他的书稿完全靠传统的手工在案头 写作,再委托打印店打印出来。在好友的 帮助下,文稿发到了天涯、凯迪等网站的 人文论坛上,以征求读者的批评与建议。 渐渐地,他从不会运用计算机到得心应 手,现在已经开设新浪博客,成为了先锋 博主。网络让他这位民间研究者与专业 学者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可谓好酒不究酿者卑微,不怕巷子深 沉,去年9月,趁著名的历史学家、山西社 会科学院研究员丁东来新昌讲学之际,好 友默雷把徐江伟的著作推荐给了丁东。丁 东看后非常欣赏,认为文章立论新颖、视 野开阔、文笔流畅,他不久就推荐给曾经 推出过数位民间学者的学术刊物《社会科 学论坛》杂志。主编赵虹看了以后也很兴 奋,立即决定从2012年第一期开始连载, 连续刊登了11期。 《血色曙光》一经发表,即被多家出 版机构看中,最先与徐江伟联系的是南方 某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她非常欣赏这 书,可惜该出版社的社长有些犹豫。丁东 先生又把书稿推荐给陕西人民出版社 编辑李向晨。2012年 3月,出版社与徐 江伟签约 ,经过漫长的等待,2013年 12 月,这部饱受赞许和非议之声的《血色 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由陕西出 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 行了。 好奇心诞生大著作 小人物钻研大学术 成佳话再度新尝试

Transcript of 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的著作,该书从蒙语和古代汉语...

Page 1: 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的著作,该书从蒙语和古代汉语 的比较入手,结合考古学、历史 …xcepaper.zjol.com.cn/resfile/2014-01-02/05/05.pdf ·

今日新昌!

关注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广告热线:86046188责编:张佳妮 联系电话:13758508122 校对:黄婉晶

对于这本完全颠覆人们原有的华夏

文明史观的著作,默雷评论说:在感叹作

者思考的无所羁绊、下笔的雄略大胆之

外,又会发现其披沙拣金、抽丝剥茧般的

认真和细致。默雷认为,中国有“仓颉造

字”的传说,但没有“仓颉创音”的传说,

就是因为语音是很难由一个人来创造

的。徐江伟正是抓住语音这一关键性的、

基础性的一点,“单兵掘进”,终于挖出一

条基本能够自圆其说的隧道,打开了审

视华夏上古文明的新视窗,揭开了语音

传承和变化背后所蕴藏的惊人秘密。

赵诚是山西省行政学院教授,他看

了书稿后,以《中国上古史研究的崭新视

角》为题作序。他认为,作者用阿尔泰语

词汇,重新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词,是一

个大胆尝试。他还说,近年来,中国民间探

讨历史真相也出现了一批力作。徐江伟作

为一个自外于官办学术体制的独立学者,

对中国上古史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探讨,正

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努力之一,将来很可能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丁东以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文化为

主,近年致力于民间思想的整理研究和

口述史学。他说:古往今来,真正的创见

都是为学术而学术的产物,徐江伟比起

体制内的学者,不论是官办机构的研究

人员,还是学院里的教授和博士,还具有

某种优势,就是他的研究完全出于个人

的兴趣,经费完全靠自己的积蓄。他不需

要为申请课题立项看眼色行事,和机构周

旋,这才是最好的境界,这在当今中国属

于“稀缺资源”。

对于这部书一波三折的出版过程,徐

江伟说,中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文化氛

围,自古强调敬祖和传承,强调尊师重教,

不喜欢创新和反思,更厌恶独立独行。他

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学人,写出来的

东西又如此另类,出版这类书稿注定是需

要勇气的。

目前,徐江伟一心治学,已经在撰写

第二本书,个中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和想

法,比如对岩画走廊、羝与赫梯的关系等,

都将提出新的看法、作出新的论证。期待

他的又一部新作问世。

元旦前夕,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 38万字、名为《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的著作,该书从蒙语和古代汉语的比较入手,结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华夏文明的诞生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这本见解惊人、饱含厚重文化、论证具有冲击性、重新揭示了华夏文明起源的著作,作者就是我们新昌人———民间学人徐江伟。

用语言、读音来考证中国古代历史我县民间学人徐江伟孜孜不懈探索华夏文明起源

当有人告诉你:你祭拜的黄帝他不说汉语,也不是汉民族;夏商周秦的创建者都不说单音节的汉语;蚩尤是金发碧眼的印欧人种,你信吗?

当有人告诉你:汉字起源于多音节的阿尔泰语,甲骨文原本是多音节读音,先秦古汉语是一种洋泾浜式的“英语”,你信吗?

听到这些,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越听越莫名其妙,说不定还会想:说这话的人是不是已经疯了?

说着这般“疯言疯语”的人就是徐江伟,这些都是他在《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著作里的阐述与论证。

!新昌新闻网记者 吕建刚

作为一名曾经的语文教师,令徐江伟最感

兴趣的是蒙古历史,看完蒙古史又去看满洲史。

出于好奇心,他慢慢地发现历史上的改朝换代

中蕴含着一些因果关系,还没被人说过。渐渐

地,对于华夏文明的起源,他形成了自己的看

法。他认为,华夏文明是北方游牧族群和南方

农耕族群融合而来,渭河平原是最初的交汇点。

在华夏文明的起源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始终

占据着统治地位。南北原始人群交汇融合的过

程非常残酷,而非诗情画意。

同时,徐江伟还注意到汉语普通话与蒙古

语腔调相似,而与吴越方言却存在巨大差异。

故而,他由此推测汉语普通话与阿尔泰语之间

存在更多的亲缘关系———如果先秦时代的统治

者说的是古代阿尔泰语,汉字历史上应该有过

一种跨语系的演变,从最初的多音节读音变成

了单音节读音。于是,他从这方面入手,查阅

《古代突厥语语法》和《蒙古秘史》,来寻找证

据,并发现了许多阿尔泰语词汇读音与先秦雅

言可以严格对应。

从 2008年开始,徐江伟“大胆假设,小心求

证”,参考了《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清代前

史》、《中亚简史》 等国内学者著作和德法俄等

译作以及德国“汉字叔叔”甲骨文字典网站,计

划用 3年写成一部书稿。令他自己也意料之外

的是,起笔后一切都很顺利,只用了 5个月就写

成了初稿,此后在不断质疑、修正、扩充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一部 30余万字的著作,而且是越写

越入佳境。

该书从“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入手,用鲜

卑、契丹、蒙古、女直(女真)等民族、氏族集团

或者部落联盟的习俗、语言来印证上古三代,入

主中原的是阿尔泰语集团。他首创了用语言、读

音来考证中国古代历史。全书分为 《三皇五

帝》、《商周秦》、《汉字起源》、《华夏文化的符

号:龙·凤.·钺》、《眺望中亚》、《透视礼制》等 6

编,以及三皇五帝说什么语言、以国为姓是什么

意思、三星堆文化的西方特征、奇怪的殷人姓

名、反切注音法与汉字单音节化、女子难养论溯

源、文化的嫁接优势等 98章节。论述步步深入,

解开了一个个历史谜团,勾勒出了一部全新的,

真实可信的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史。

按理说,能写出一部从语言文化角

度论述东方文明起源的大部头著作的

作者,应在我县是赫赫有名的,奇怪的

是,我县文学圈内的许多舞文弄墨人士

连其名字也没听说过,这个神秘的“世

外高人”到底是谁?师出何门?为何是

“民间学人”?这些,自然要从他的经历

说起。

徐江伟 1958年出生,今年 55岁。他

小学三年级就赶上“文革”。初中语文课

本是“毛选”,物理课本中仅介绍一下什

么是“三机一泵”就完了。高中阶段,又赶

上“黄帅事件”,出现了学生学不了的混

乱局面,甚至考试都取消了。高中毕业

后,徐江伟到一家农机厂当了一名钳工。

1977年恢复高考,徐江伟考进浙江师范

学院绍兴分校中文专业,学制 3年。因为

是扩招的走读生,事实上仅读了两年零

三个月。这所名为大专的学校,原来是一

个中等师范学校,第一次办大专班,老师

也谈不上有多高的学术水准。不过,当时

考大专的难度还是要大于今天的“一本”。

毕业后,徐江伟被分配到一个乡镇中学任

教,3年后又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前后

做了 10年教师。上世纪 90年代,他下海

经商,办起一个建筑机械公司,干了十几

年,挣的钱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于是关掉

了公司,一心一意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学

术研究。

作为民间研究者,徐江伟是孤独的,

在新昌,除了与默雷、王学进等二三好友

有所切磋,找不到更多的交流对象。开始

徐江伟还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也非常

陌生,既不会发博文、发帖和回复,也不懂

搜索,他的书稿完全靠传统的手工在案头

写作,再委托打印店打印出来。在好友的

帮助下,文稿发到了天涯、凯迪等网站的

人文论坛上,以征求读者的批评与建议。

渐渐地,他从不会运用计算机到得心应

手,现在已经开设新浪博客,成为了先锋

博主。网络让他这位民间研究者与专业

学者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可谓好酒不究酿者卑微,不怕巷子深

沉,去年 9月,趁著名的历史学家、山西社

会科学院研究员丁东来新昌讲学之际,好

友默雷把徐江伟的著作推荐给了丁东。丁

东看后非常欣赏,认为文章立论新颖、视

野开阔、文笔流畅,他不久就推荐给曾经

推出过数位民间学者的学术刊物《社会科

学论坛》杂志。主编赵虹看了以后也很兴

奋,立即决定从 2012年第一期开始连载,

连续刊登了 11期。

《血色曙光》一经发表,即被多家出

版机构看中,最先与徐江伟联系的是南方

某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她非常欣赏这

书,可惜该出版社的社长有些犹豫。丁东

先生又把书稿推荐给陕西人民出版社

编辑李向晨。2012年 3月,出版社与徐

江伟签约,经过漫长的等待,2013年 12

月,这部饱受赞许和非议之声的《血色

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由陕西出

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

行了。

好奇心诞生大著作 小人物钻研大学术

成佳话再度新尝试

徐江伟(左一)与学者在一起 (陈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