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责,忏悔重点在于后不复造”的分享。结果班...

Post on 16-Nov-2020

2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53 责,忏悔重点在于后不复造”的分享。结果班...

【个人心行成长篇】

辅导札记

慈如:真正要检讨的

慈珊:菩提小伙伴,感恩有你们

慧国:认清自己,改变生命才有可能

慧花:让十八字方针成为每次分享的增上缘

慧诺:如何欢喜带班

慧培:烈火中的莲花

慧谦:在重复模式中弱化我执

慧如:辅导是一门从“自我”到“无我”的

功课

慧娅:菩提心发起之源

慧杨:有承担,才有成长

慧莹:谁在利益谁?

慧羽:“七支供班”自我拯救后的思考

目录

1

7

11

17

23

29

36

42

51

55

67

73

慧羽:通过转发心得,又一次看清了自己

慧昭:安住三级修学,不再攀缘

慧昭:要想做好辅导员,个人修学是关键

慧昭:运用八步骤三种禅修的一些分享

慧昭:重温三级修学的重要意义

觉慈:作为辅导员的欢喜和反思

觉华:感悟成长

净果:与辅导团队的合作,我的实习辅导员

第一课

净屏:我的带班“真空期”其实不真空

净秋:引导的关键是随喜,随喜的关键是正知

净秋:自己的气质

善德:师兄,我们在一起成长

目录

82

88

93

98

103

110

116

124

131

140

148

154

善德:听——辅导和成长

善含:最熟悉的陌生法门

善贺:我的辅助员生涯

善瑞:是完成修行的任务还是修行

善瑞:无我利他的实践,还是无私背后隐藏

的我执?

善瑞:重读“两条成长路线”的反思

善智:真正无我,才能利他

智洁:处处见发心

智明:带班让我克服了共修疲厌

智萍:关于如何当好辅导员的几点反思

智萍:警惕辅导过程中的慢心

161

167

173

180

185

192

198

207

212

217

222

目录

本月的布萨主题是《辅导

员的成长》(下)。布萨后,

我仍旧沿用老套路,一板一眼

地就思维引导题向在座的辅导

员师兄们求助。

慈如:

真正要检讨的

真正要检讨的是

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开显了多少

2

导师说,在班级交流讨论环节,要“根据

学员的分享,引导大家回到当前的学习重点,

解决修学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在分

享的过程中,哪些属于似是而非的观点,哪些

属于出现偏差的观点,辅导员需要一一厘清、

指出问题并予以解决”。那么,对辅导员判断“有

偏差、跟本期法义关联不大”的问题,到底是

当场打断、然后私下交流好呢?还是要去解释,

又解释到什么程度为好?

我举了前一晚班级共修的例子,内容是《道

次第》的“本论之殊胜”。一位学员以“显示

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中导师的开示,反复验证

自己读诵《地藏经》带来的殊胜感受及利益。

同时因为自己是开熟食店的,学了佛法后,感

觉这样有些不好,但作为目前的生计来源,自

己又无力改变,所以表示愿边忏悔边等因缘做

调整。

当时,我做了“每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

3

责,忏悔重点在于后不复造”的分享。结果班

委会时,班长和一位组长提醒我:“师兄你太

严厉了,这时候是不是该多些鼓励呢?”当时

很感恩师兄们的慈悲和提醒,但一直无法释怀

的是,我的方法哪里不对?所以,希望在辅导

员布萨中得到帮助。

然而,当我复述到一半的时候,慧诚师兄

和在座的辅导员师兄们都笑起来了。大家接下

来的分享对我触动很大,略记于此,以理清思

路。如果能对他人有所帮助,真是我莫大的福

报:

1.调整辅导员的定位。

导师开示,辅导员是学习者、分享者、服

务者、辅助者,并不是说法者。从修学上,辅

导员和学员师兄们皆为凡夫。而我一直觉得自

己学了两遍《道次第》,现在带班再学,感觉

更加权威,抱着要教一些什么给学员师兄的心,

当下落入了不平等,也无形中给学员带来压力。

4

有压力难免有情绪,怎么会让法义入心?我首

先偏离了自己的定位。况且,辅导员要做的是

传递模式,应让师兄们通过安住模式而受益!

2.破除常见,看清我执。

这一点很难,却是有机会利他的关键。做

辅导员,如果只想着给自己一些标准模板,然

后参照仿效,当下就落入了常见!况且,作为

与大家一起修学的凡夫,很多时候自己其实是

看不清楚、自以为是的。带着无明和我执,硬

撑着去讲一些说法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逞口

舌之快的凡夫心。试着认清自己,带着理解、

同情、接纳、帮助的心去面对每一位师兄,就

不会一板一眼地咬文嚼字,带给师兄们压力,

让师兄们感觉严厉。这已不是第一次有师兄说

我严厉了。在此,也特别感恩班上师兄们的慈

悲!

3.反思个人修学。

当自己带班有无力感和困惑时,需要的不

5

是别人给你一些参照方法,而是认真反省自己

的修学状况和成效:自己的智慧到底开显了多

少?慈悲到底成就了多少?如果始终是从法义

到法义,那就是复读机,只是鹦鹉学舌,偏离

了导师施设服务大众模式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就我自己而言,虽然一直勤勤恳恳、一课

不落地学习三遍以上,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全

勤,八步骤也使劲在学和用,但还是显得机械

费力。虽然近几个月来做定课相对固定,但昏

沉散乱严重,对法义的座上修还是很薄弱,而

且不规律。有时间的话,可能半天都在听导师

的开示并对照思考;而时间紧时,甚至只是路

上听一听,完成任务似地求个心理安慰。这样

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我的学习仍旧停留在理解

阶段,结合现实的观察修往往被自己学知识、

学会就算的串习所支配。进而,因为自己已尽

力抽时间努力学习,很容易自我蒙蔽,觉得自

己学得还不错啊。

6

4.我就这样在修行的幻想中周而复始!

所以,真正应该调整的是自己的心。应该

带着一颗平常心,不紧不慢地,每天哪怕安排

一点点时间,真正地去观察、思维、安住!而

不是每天想着“以最快的速度开悟”,于是忙

乱地聆听、学习、聆听、学习……

感恩导师施设种种方便,让被凡夫心重重

包围的我有机会寻找突破口,也让我不断提升

对导师开示的“修学上去了,很多问题就会迎

刃而解”的体会!以此自勉,愿下次班级调研

的时候,慈悲的师兄们不再无奈地讲:“师兄,

可不可以不要那么严厉!”

这是班级 9 月份生日的四

位师兄。9 月中旬的一个周末,

相识一个半月的师兄们,欢聚

在吉祥草素餐厅,度过了一个

不一样的庆生会。7 月 30 日

开班以来,师兄们只在班级共

修和小组共修见面,不在同一

组的师兄甚至还叫不出名字。

可在这次庆生会上,大家却像

有说不完的话。

慈珊:

菩提小伙伴,感恩有你们

8

庆生也是共修,大家按照庆生仪轨,忆念

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来不及对父母说出口的

爱,分享自己一个多月的修学心得。真诚在每

个人的心中流淌,这里没有围墙,只要愿意把

心打开,师兄们都愿意用心地接纳、倾听。

作为上岗才一个多月的实习辅导员,真想

亲口对这些小伙伴们说:感恩!记得开班见面

会后的一周,我联系师兄们建立班级群,师兄

们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回复。印象最深的是有天

晚上近 11 点,我加了一位师兄的 qq,师兄马

上留言:“这么晚师兄还不休息,还为我们带

来惊喜。”“惊喜”?看到这个词,不知为什么,

我的眼眶立刻湿润了,心里满满的感动。感动

的不仅是师兄们的体贴,更是师兄们对佛法的

渴求。

在陪伴师兄们修学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

是我。虽然是新开班,可师兄们早已把这里当

成自己的家,也早已把自己当成家里的主人。

9

见面会上刚分好小组,临时小组长们就上岗了,

开始主动召集小组共修;班级一起做早课,师

兄们主动轮值主持;开始修学了,师兄们在群

里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疑问。而我能做的,

只是在群里和班级共修时说“深深随喜”……

真的太感恩了,因为有你们,我修学比以

前更精进,是你们让我看到修学因缘的来之不

易,更加深刻体会到三级修学的重大意义;因

为有你们,我重新捧起“人生佛教小丛书”,

再次学习,又发现之前被我忽略的重要内容;

因为有你们,我感觉自己的肩膀变宽了,心却

变软了。

一个多月的带班,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两

个字:感恩。感恩三宝,每次共修前,我都会

启白三宝,能以无所得的心分享,让师兄们真

正地受益。感恩导师,真切体会到“辅导员是

门功课”,这门功课让我的责任心增强,不再

只顾自己埋头往前行,在菩提路上,还有这么

10

多伙伴,我们需要相帮着,不掉队;这门功课

也让我增加了觉知,从带班时的自我观照,慢

慢延伸到座下。

还要感恩菩提小伙伴们,因缘让我们相聚,

是你们给了我发菩提心和践行菩提心的机会,

你们是我修行路上的增上,我也愿为你们的增

上,一路陪伴你们,一起在三级修学的路上,

稳稳地行,坚定地走,不离不弃。

对承担的含义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从

对自己的承担,到对一个班的承担,再到对更

多人、对众生的承担。辅导员这个平台让我看

到承担的意义,也愿意放下自己的小小天地,

发更大的心,承担!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那就用无限的心,为了众生去承担。

导师在今年 3 月“八步骤

三种禅修”的讲座中说到这么

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佛陀简直把人生道理说尽说透

了。导师以往也多次开示过“八

步骤三种禅修”的相关内容,

慧国:

认清自己,改变生命才有可能

学习

“八步骤三种禅修”

的反省和感悟

12

但这一次的开示,让我感觉导师把“十八字方

针、八步骤三种禅修”与《道次第》道前基础

中相关内容的关系讲得特别透彻,特别感恩导

师的慈悲与智慧,也深深撼动了我那自以为是

的凡夫心。

以前对八步骤的认识特别肤浅,总觉得修

学佛法只要多听、多思维就可以了,何必那么

复杂,从原来的六步骤搞成八步骤,其中的一

些文字又改了好几次,感觉越搞越复杂。另外

自己还觉得,宗大师在《道次第》道前基础中

已经告诉我们,修学态度主要是离三过、具六

想,方法主要是观察修和安住修,都讲得很清

楚,导师为什么要搞出一个十八字方针呢?虽

然有时也觉得这些提法很有道理,但是由于认

知不足,重视不足,这些提法对我来说只是名

相上的了解,根本没办法真正触动内心。所以,

对书院举办关于八步骤的培训共修,内心有时

会产生抗拒,觉得没什么用,不大愿意参加。

13

因为这样的心态,即便参加了,也没什么大的

收获,反而增长了观过的心理,觉得怎么很多

师兄整天把“八步骤三种禅修”作为口头禅呢?

经过导师这次详细深入的开示,我终于认

识到自己的修学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对八步骤三种禅修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没有深刻认识到“理解、接受、运用”关

系到整个佛教文化的传承,关系到每个人生命

品质的改变这样一种高度,以前总觉得只是一

种方法而已。

其次,原来对法义的理解多停留在了解理

论的层面,根本没有考虑到所学内容是否完整、

准确、透彻,而在现实层面上的对照检验非常

少,观念、心态、品质的改变也很有限。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只要修

学有问题,就把没学好“八步骤三种禅修”作

为自己不真诚、不认真的挡箭牌。如果真的意

识到自己哪里不足,就会一步步地详细剖析内

14

心,用八步骤来看看,修学过程中哪一步出了

问题?还是整体认知出了问题?这一切的前

提,还是要真正认识到八步骤的重要性。如果

认知是模糊的,心理是抗拒的,更谈不上真正

的认知和运用。同理,如果不真正看清自己的

问题,是没有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修行

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

己。

想想上面这些问题,真是挺惭愧的。值得

庆幸的是,导师在开示中讲到,做思维导图是

很好的学习方式,而自己从学《入行论》开始

就尝试在做。特别是学到“智慧品”,涉及中

观跟有宗的辨析,及对胜论派,数论派等的破

斥,难度有点大。我基本每学一讲就做一个思

维导图,感觉特别受益。对于完整、准确、透

彻地理解法义有很大帮助,起码思路比较清晰。

每多听一遍,往往也有不同感悟,就会修正一

次导图,不断完善和强化理解。最后还有一个

15

好处是,复习时很容易抓住整品的主要内容,

使得自己的思维比较有系统性和条理性,免得

复习时支离破碎,没有力量。这也让我感受到,

对于导师开示的“八步骤三种禅修”的每一步,

乃至修学的所有内容都要去理解、接受、运用,

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和导

师所授方法的殊胜性。导师不辞辛苦地开示很

多佛法,如果没有真的去实践,学了再多理论,

佛法和自己也没多少关系。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次听导师“八步骤

三种禅修”的开示,让我一下子把《道次第》

道前基础的一些内容链接起来了。导师开示,

十八字方针中的“态度”相当闻法规则中的离

三种过、足六种想;八步骤相当于《道次第》

略示修法的作用,具体而言,是把如何进行观

察修和安住修进行细化,让我们学任何一部分

内容都有一个着力点,有一个下手处,让我们

每学一步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同时也让

16

我感受到,善知识十德里的“善说法、悲悯、

断疲厌“。佛陀当年讲的法称为经,后世菩萨

祖师大德怕我们不理解就造论说明,而宗大师

造的论主要是适合当时学人的根机。我们直接

看论,理解很有限,或根本无法理解。导师针

对我们的根机一次又一次地慈悲开示,让我们

容易消化,容易理解。导师知道,我们这个时

代的人最明显的特点是不真诚、不认真、不老

实,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解,又

进一步进行开示。我想,这就是导师契理契机

的体现,也是导师慈悲和智慧的体现,特别感

恩导师的用心良苦。

2015 年 4 月 11 日晚上,

刚刚参加完一整天的辅导员培

训,到家已是晚上 10 点。一

天的培训下来法喜充满,但身

体有一点小累。毕竟早上 7 点

半出门,晚上 10 点回家,中

午没有休息,我这个有漏的色

身还是感到疲倦。回到家,倚

靠着沙发,看起了微信。班级

群的一条微信映入眼帘:

慧花:

让十八字方针成为每次分享的增上缘

18

“各位师兄,大家好!本月 19 日,也就

是农历三月初一,是我的生日。到时我想发心

组织—次放生,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愿意随

喜的师兄,可于明天共修后将放生款交给我,

我统计完后交给集美放生会的师兄统一操办!

4 月 19 日,还望师兄们参加放生!以上凭本

人自愿,也给师兄们种福田的机会。到时我请

师兄们到集美吃素食!随喜师兄们的参加!”

后面就是班级其他师兄的随喜赞叹!而我

看到的首先是什么呢?其一,班级微信是修学

交流的平台,如果要发,可以私下发给师兄。

其二,4 月 19 日是班级共修的日期,怎么去

参加个人组织的放生?心里对这位师兄产生了

不悦的念头:不好好修学,还干扰其他师兄。

可是,我马上发现自己的念头是不慈悲的,

没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毕竟,师兄们去放

生也是非常好的善行。自己做善事,希望班级

师兄也做,本身就是好事,随喜功德也是非常

19

好的。接下来,我请教了支持辅导员,在她的

指导下,在班群给这位师兄发了以下信息:

师兄好!看到您发的信息,并按十八字方

针来学习了您的信息。您的信息里表达了两个

重点,其一,过有意义的生日;其二,放生。

最后结论:我要让自己和师兄们一起放生,来

过有意义的生日。因此,就师兄的分享,我分

享两点。

1、有意义的生日

记得我第一次听到《三宝歌》,开始亲近

佛法,然后在导师座下皈依三宝,在书院按三

级修学模式修学佛法,我认识到了世间最有意

义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觉醒,同时也找到

了世间最有意义的工作——让更多人的生命觉

醒。这是世间最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我只要

每天和师兄们在一起修学佛法,每天认真自修,

并以佛法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善

待身边的同事,能慈悲地与家人相处,就是佛

20

法智慧带给我的觉醒。换句话说,只要能安住

在佛法中,每一天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天,而不

在于某一天,也不在于做某一件特定的事情。

2、放生

我刚进书院学习到第四周时,导师开示了

一段话,我记得特别深刻,在此和师兄分享。

导师的开示是:“菩萨行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

所以这些行为必须建立在慈悲心之上。比如放

生,本是挽回物命,救众生于水火的利他行为,

但很多人只是为了个人消灾免难、保佑平安而

放。因为目的在于放,多半就是简单地一放了

事,并没有设身处地为所放物命着想。反之,

如果带着慈悲心放生,考虑重点就不仅仅在于

放,也在于怎样使它们更好地生存。所以说,

悲心才是菩萨行的关键。同样是放生,只有带

着慈悲利他心去做,才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否则,不过是人天善法而已。”这也让我清楚

地明白了什么是放生,如何放生。不仅仅是放

21

生,做任何事,只要本着慈悲心利他之心去做,

处处都是善行。问题是,如何才能以正确的心

行去放生?我的慈悲心、利他心在哪里?我要

如何获得呢?这都需要精进修学。

基于以上两点,得出结论:我现在需要按

十八字方针精进修学佛法,认真对待个人自修、

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让自己获得正确认识,

把每一天都变成有意义的一天,让每一个对境

都成为修慈悲心、利他心的增上缘,并让身边

的人也这样做。

当我发这些信息的时候,也在问自己:你

的心是慈悲心还是我执,亦或是打着慈悲名义

的我执?反观下来,有点慈悲也有点我执。于

是,我停下来发愿:希望我的分享能让班级师

兄受益,愿我的身语意成为每个有缘人的觉醒

之因。感恩师兄们的耐心。我恭听一遍《慈经》

并随文入观,然后睡觉了哈。师兄们,晚安喔。

发完上述信息,时间已经很晚了。我自己

22

恭听了一遍《慈经》,在佛菩萨慈悲的摄受下,

心越来越安宁,心量越来越放大。愿所有众生

都能得到三宝的加持,愿所有众生都能觉醒!

听完《慈经》后已经是凌晨了,我安稳地

睡下,没有恐惧和挂碍。第二天班级共修,师

兄们在欢喜愉悦的氛围中分享了对《皈依修学

手册》的受益。那位要放生的师兄也欢喜地分

享了皈依前后的心行变化。

最后要说明的是,辅导员不是孤军奋战,

我们是一个团队。当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

可以求助支持辅导员,可以求助辅导团队。我

们是一群菩提伙伴,共同走在这条觉醒的大道

上,我不孤单!

带班并不是一直欢喜的,

也有硬着头皮、非常不想去的

阶段。从当作一个负担或任务,

每带一个班都要面对心力和体

力上的双重挑战,到欢喜带班,

每增加一个班反而获得更大的

欢喜和力量,这其中主要的变

化因素是什么呢?还是对八步

骤领会和运用的程度不同了。

慧诺:

如何欢喜带班

带班过程中

观念的禅修

24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在书院的修

学和做事模式中,自己的承担能力越来越大,

做的事情也渐渐多起来,客观的心量和处理事

情的能力的确有相当程度的拓展和提高,但总

免不了“负荷”感,也就是感觉一直在承受上

做“加法”。这些加上去的东西虽然在自己的

不断“扩容”中还“应付”得来,但不免有需

要“应付”的感觉。

这个状况在修学了导师 2015 年 3 月对于

《八步骤三种禅修》的开示后,得到了本质性

的扭转。关键点是什么呢?跟大家分享。

导师在开示中说,什么是禅修?只要带着

八步骤就是禅修,只要在正见指导下,有观念、

心态和生命品质的次第转化,这个过程就是禅

修。所以我认识到,不光坐在那里静虑、思维

是禅修,个人自修、小组共修、班级共修,乃

至做义工的过程中,或者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

只要带着佛法正见,按照八步骤的方法,做观

25

察修、安住修和轮番修,都是禅修。

获得了这个理论上的正见之后,我还原到

实际生活中做了观察修。的确,有时候我在路

上走着走着就想通并确信了一个法义。比如对

于空性和缘起的转化,就是在下班路上,看着

马路牙子、路灯、井盖,以至于对面走过来的

行人,思维他们是怎么形成的,而深深认可了,

世界上万事万物,没有恒常不变的,都是由复

杂的因缘条件,在一定的时间点、层层和合而

成,并分分秒秒都在变化和败坏。那一瞬间,

因缘和合这个佛法的核心正见,在我心中扎下

了深深的根,真可以说心悦诚服。以至于之后

在自己遇到烦恼和障碍的时候,都能够把这种

观念运用到观察自己身心和外在环境的过程中

去,并在一次次的重复观察中,更加深信这个

真理。

再比如,对于六加行的净地设像陈供这部

分。我的确是在家里打扫卫生的过程中,不知

26

不觉地就忆念起“扫尘除垢”。打扫的不只是

灰尘,还有心中的烦恼、妄想;在洗碗、洗菜

的过程中想,这不是一项我最不喜欢的活动,

而是要洗得干干净净来供养三宝和导师,从而

生起恭敬心和欢喜心,当下就断除了自己的烦

躁和妄想。我的心净了,我家的环境也净了。

更主要的是,对于净地设像陈供对人心理的净

化和影响这一点法义,我确信无疑了。

再比如,在一次次的共修中,我听到师兄

们联系自己的经历、记忆、最近发生的事情、

自己的心理变化……等等,在分享对本期法义

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过程中,的确帮自己转

化了观念和心态。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回归

到现实生活中,一个个认识和观念的转化,非

常生动有力。当一个 60 甚至 70 多岁的学员,

斩钉截铁地说,本期法义讲的就是对的!因为

她已经用自己大半辈子的生命印证了这些是对

的!并将自己的整个经历娓娓道来的时候,听

27

的人也只有“献出我的膝盖”,毫无“反抗”

之力了。这不就是每一位分享的师兄,在无形

的过程中,帮辅导员做了观念的禅修吗?并且

不只是在带班中,就是在自己的班级共修中,

如果有这个认识,也能通过聆听,在每位师兄

的倾情分享中,一次次地做观念的禅修。难怪

共修的力量会那么大了。只是我们之前都是不

知不觉在模式中熏习,如果认识到这个原理、

有意识地去做,效果将更加显著。

说到这里,我基本完成了对“只要带着八

步骤,共修也是禅修”这个法义的观念的禅修,

并能“自然”地运用到自己班的共修和带班的

共修中去,结果是每次都听得很认真、很欢喜。

再回到本文的题目:如何欢喜带班?大家

已经明白了吧。只要领会并运用了八步骤,带

班就是禅修的过程。并且是那么多师兄帮助你

禅修,怎么能不受益、不欢喜呢?每次去带班,

都在负担上做减法,收获上做加法,怎么能不

28

欢喜呢?而这么大的心态和结果的转变,其实

也是源于一个观念的禅修啊。

慧培:

烈火中的莲花导师曾说过,在三级修学

中,辅导员最有条件学好。因

为辅导员要带领班级共修,首

先要对当期法义完整、准确、

透彻地领会,要下功夫去修学

法义,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除此之外,在带班的过程中许

许多多的对境,甚至有些是很

严厉的对境,这些都是辅导员

历事炼心、增上修行的缘。

30

一、在对境中修安忍

每一位师兄能进入三级修学,都是因为具

有一定的善根福德因缘。但是,修行也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虽然我们开始修学佛法了,但累

生累世以贪嗔痴为基础的凡夫生命品质,会使

我们对财富、家庭、名誉等等还是无法放下。

知道要破我执,可是还做不到,辅导员也不例

外。由于每个人都有我执,所以冲突、对立是

在所难免的。

几年前,我第一次带班,这个班在学到中

级课程时,有一天晚上共修,最后发言的一位

师兄分享后,接着用非常严厉的话语批评我。

长达几分钟,有理有据。这事来得很突然,我

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脑袋一片空白。虽然知

道事出有因,但我心里的情绪却翻江倒海。那

次共修出勤率还特别高。大家都不吭声,静静

地听着,看着眼前这一幕。当时我心里的情绪

可想而知。如果是平常,一定会跟她吵起来,

31

可面对全班师兄,我意识到如果发作,后果不

堪设想。不能发作。我表面上还是很平静地组

织共修,用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来说,把这件

事合理化了。

共修完回到家里,委屈的泪水流了下来,

难以入眠。第二天刚好不用上班,斜躺在床上

观整个事件、观自己的心念起落、观自己的身

体感受。

开始自己的心是很对抗的。想到我对这位

师兄这么好,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越想越气。

有嗔恨、委屈、愤怒。当时的心是扭曲的,身

体的感受也不好,头脑发胀,身体僵硬,反应

迟缓。

我没有对抗,没有试图去改善这些感受,

只是静静地观,去感觉,慢慢地发现,一个小

时以后,感受不一样了。又过了一个小时,感

受又不一样了。负面的情绪在减弱,身体在调

柔。这过程中,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

32

慢慢地就能够理解、接纳对方。到最后,压在

心里的那些负面情绪形成的大石头,不知道什

么时候就不见了。心里那种雨过天晴、万里无

云的澄明、宁静和自在产生的喜悦,无法用语

言来表达。这个时候,再去找那些烦恼,很惊

喜地发现它已经不见了,了不可得。

更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再见到这位师

兄时,我能生起慈悲心来。就像她是我一直怜

爱的妹妹一样,我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拥她

入怀。

这么几年过去,我一直认为这件事情是我

修行路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对境。它让我历境炼

心,而且还让我挺随喜的。

师兄们读到这里,有没有发现一个关键的

问题?作为辅导员的我,在这件事中,没有检

讨自己,有的是高高在上的傲慢心:我不计较

你,不跟你一般见识。其实,如果这件事是一

个果的话,因是什么?根据因缘因果,因一定

33

是我造成的,是我没有智慧去善巧处理事情,

给师兄造成这么大的伤害,生起那么大的烦恼。

既然是我的问题,是我要检讨、忏悔的,想到

这里,生起了深深的惭愧心。

还有一个事例,班上有位师兄缺课很多,

我和班长商量,请这位师兄出来吃饭聊聊。当

时见面氛围都很好,师兄也表示以后要多来共

修。可是,回到家后没一会,这位师兄就打电

话给我,我没有接到。她又打给班长,很愤怒

地质问道:“辅导员有什么权力管我?我来学

佛就是想自由自在,不想有约束!”后来班长

做了解释,她才理解。班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

还说了句“看来做辅导员真的不容易”。

这样的事例在做辅导员的几年时间里,遇

到不少。回想起来,都是自己的问题。遇到问

题先检讨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面对班上师兄,千万不要有搞定他们的想

法。要是说想搞定谁,那么就该先搞定自己,

34

搞定自己的贪嗔痴,搞定自己像狂象般的心。

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当我的心不开放、

不清净时,就好像一面镜子上有污点一样,照

到师兄们时就会全是问题。这样,自己分享出

来的话也是不调柔的,会产生情绪,产生对立。

二、接纳自己

作为辅导员,是个学习者、分享者、辅助

者和服务者。虽然比师兄们早进入三级修学,

但是我自己很清楚,嘴上天天说“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可是,心行是没到位的,我的修

养、慈悲心、包容心还没有跟上去。所以,有

问题是正常的,没问题才是超常的。对师兄们

不要有设定,对自己也不要有设定;对师兄们

要接纳,对自己也要接纳!当自己做事不到位,

甚至有错误的时候,要接纳,不要纠结。但是

要对自己的心念保持觉知,时时忏悔。

济群导师在《入菩萨行论》的讲记中说道:

35

“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能把冤家和敌对的境界当

做是修习忍辱的机会。对更多的人来说,嗔恨

心只能引发嗔恨心。嗔恨心要引发慈悲心,那

就是火中的莲花。在烈火中生起一朵莲花,这

是要有很好的修行,才能做得到。”

在三级修学中,有许多优秀的辅导义工,

为了成就师兄们的修学,默默地在付出。就像

一朵朵在烈火中绽放的莲花,美丽而芬芳。

刚刚开始带班的时候,顾

虑重重。面对十几位师兄的法

身慧命,我这个新辅导员能做

好吗?因此内心的忐忑反而成

了努力的一个增上缘,促使自

己反复去熟悉法义,整理思路,

用心去理解去体会,并训练如

何去清楚表达。

慧谦:

在重复模式中弱化我执

37

面对这样的一个阶段,剖析后发现:这种

忐忑的中心仍是“我”。有一个“我不能错”“我

能够去解决问题”的念头起着作用,并没有真

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自我的这扇门没有打开,

别人进不来,我也出不去,属于把自我关闭在

“自说自话”的阶段。

导师开示“态度模式是与法连接”,让我

自省到这种封闭的自我保护状态,完全是处在

面对问题的“备战”状态——没有意识到自己

也是烦恼炽盛的凡夫,却想着把佛法作为“武

器”解决外在的“敌人”。这个时候还有一种

错觉,觉得自己方法模式用得挺好的,挺溜的,

因为自己确实在法义上挺下功夫。

但是烦恼潜伏着,它随时发生作用。各种

好恶的感觉、混乱的情绪时不时冒出来,现

实一次次地提醒并打击我这种“感觉很好的状

态”。我开始反问自己:我真的用心在闻法吗?

在思维吗?在落实吗?我真的想解脱吗?想觉

38

醒吗?想利他吗?我真的认为自己需要修行

吗?需要改变吗?当这些问题问到心里面去的

时候,对于“我认真”“我老实”是没有底气的。

再一对照模式,从自修到小组共修,再到班级

共修,全是自创路数,毫无章法。这样的状态

能提升心行就是怪事了。

在这个阶段,我的修学态度,我的学习方

法还是在呈现和延续过去的串习,且在心底没

认为这是有问题的,甚至听到“模式”“标准”

的字眼还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抵触其实是害怕

一种内在的约束,由我执引发的烦恼仍旧想自

由活动,不想拱让主权。不由感叹:在烦恼面

前,在利他面前,我还有闲暇顾及那个自我能

行不能行吗?还有闲暇去包装一个“行的我”

出来吗?噢!没有那个闲功夫做那种吃力不讨

好的事的。因此,在和师兄们分享模式的时候,

因为自己领会不到位,传递的时候也是没有到

位的。

39

此外,我还习惯性地鼓励师兄们要有兴趣

学,因为我也是因着兴趣学的,理所当然地就

认为,有兴趣就能主动去学,有兴趣就可以解

决掉修学中的障碍。其实什么是兴趣呢?就是

喜欢。喜欢是什么呢?喜欢是一种感觉。我这

样提倡的时候表面上形成了公开、民主、能互

动的良好交流氛围,但实质上还是以感觉在做

主导。而且因为自己是辅导员,所以用“辅导

员的感觉”在班级里面做主导。

兴趣是需要的,它带着我们和佛法相遇。

但是之后要学好用好,仅仅兴趣是不够的,甚

至还要去颠覆那个兴趣背后的心行。因为那个

兴趣很可能只是想要给生活增加一些乐趣、调

剂品,并没有真正想要断烦恼,发菩提心,对

我执下手。

在对模式的摸索中,发现了以“兴趣”为

挡箭牌的这个陷阱。在态度模式的观照下,认

清了内心的真实状况:自我爱惜、自我保护,

40

烦恼的那个自己,被掩护得好好的。但细细品

品身心的那个味道,是苦的。看到了自己内心

对觉醒的需求。怎么觉醒?学佛。怎么学佛?

曾经把掌握了一些佛法知识当做是学佛;把理

解了一些修学理路当做是学佛;把看清了一些

事情当做是学佛;把粗的烦恼转轻了当做是学

佛,等等。佛是学了,但是学习的方法相当粗糙,

是用自己原始的状态去闻,去思,就像用一块

油腻腻的抹布很不以为然地去擦拭珍宝一般。

学习,自己关起门来学,或者就学个一遍

两遍,还不太容易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什么

问题。但是在书院,有自己的班级共修,还有

做辅导员的班级的共修,对同一内容的理解掌

握,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从原来理解的

不清晰、不准确到理解的清晰和准确,并且,

深度上也是不同的。为什么遍数多了就不同

呢?一方面和心行成长有关,还有更重要的是

与学习方法的细致程度有关。如果每次都能比

41

较好地用八步骤、三种禅修来观照自己,那这

个漏器就不至于漏得那么多,也不至于把“不

用功”美其名曰成“无功用”。所以,“能偷

懒的地方可以善巧,不能偷懒的地方一定要下

功夫。”对每次用观念、心态、品质检验自己

的修学效果时也不能嫌麻烦,不能满足于现状,

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轮回中的真实处境。

在学习、实践书院模式的过程中,检查出

了自己那么多我执的细节,发现自己还有很大

的成长空间,以此实例、思考和师兄们分享,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知不觉带班已快三年了,

曾经带过、跟过、支持过的班

有五个。伴随着师兄们的成长,

我也从一个特别“以自我为中

心”的辅导员,正向“以学员

为中心”的合格辅导员方向成

长着。在此过程中的种种经历,

让我彻底理解了“一切众生而

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

的因果关系。若没有以自己的

慧如:辅导是一门

从﹃自我﹄到﹃无我﹄的功课

43

方式应对师兄们出现的种种状态而导致的痛

苦,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多么愚痴和笨拙。如今,

真正明白了模式的殊胜性。只有严格按模式带

班,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

一、自编“劝精进修学书”的后果

我所带的第一个班,是在没有辅导员而又

要开新班的情况下,被推到这个位置上的,属

于无证驾驶。可想而知,这后果会有多严重。

可当时的我并没有任何觉察。

带过几次班之后,我发现还是有部分师兄

自修不到位,法义没有看到三遍,就生起了嗔

心:“我是辅导员,我都看了三遍以上,你们

怎么还不如我精进呢?”于是,认认真真写了

一封“劝精进修学书”,在班级共修时声情并

茂地读给师兄们听。读的时候,我都被自己的

真诚感动了,并以为师兄们也会被我感动,以

后都会自觉精进地修学了。

当然,这都是我主观想象的。其实结果恰

44

恰相反,那段时间的共修极不正常。师兄们不

是临时翘课就是姗姗来迟,甚至出现过一次时

间已到而一人未到的尴尬场面。看着低眉垂目

的观自在菩萨时,我委屈地落泪了,不知问题

出在哪里。

直到第一次参加布萨时,慧诚师兄智慧地

指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既未观缘起又动用

我执,我才突然惊醒:原来所有的问题都是由

我而起。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不仅不慈悲,同

时还因为偏离模式的要求,让师兄们产生抵触

情绪,失去欢喜心,修学积极性自然未升反降。

事后,我向全班师兄深深鞠躬并真诚忏悔

自已的过失,发愿要学习三宝的慈悲,尊重和

接纳每位师兄的修学因缘,并认真按书院模式

带班,不再自编做法。班级氛围顿时和谐了很

多,参加共修又成了师兄们每周最期待的事情。

二、不按模式的自告奋勇是高尚的“我执”

我跟的第二个班是做支持辅导员。当时,

45

辅导团队的模式刚刚在上海试点,我就迫不及

待地想在南京推广,并自告奋勇地承担起“支

持辅导员”的角色。每次班级共修时,我和三

位辅助员都参加。为了营造良好氛围,我们约

定只听但不说话。但在每次共修结束后的辅导

例会中,我都能提出很多需要改进的意见。内

容不仅有针对学员的,还有针对带班辅导员的。

支持几次后,班里有学员退出,理由是共

修氛围压抑。而退出师兄个人对导师是非常认

可的,曾自修完《道次第》114 讲,来书院就

是想追随导师系统修学的。作为支持辅导员,

我当仁不让地联系了该师兄,并尝试用法义劝

他回头。于是,我认真编了一条短信希望他回

来,内容大意是:师兄虽是老修行,发愿追随

导师,却选择发小乘之心走自了汉之路,实在

不像导师的弟子。本以为这样可以激他一下,

事实证明,我以贡高我慢之心,反而导致这位

师兄彻底断了与书院的联系。

46

后经觉平师兄提醒才认识到,好的发心还

有要好的沟通方式,特别是沟通的态度。让对

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慈悲,才能达到有效沟通

的目的。在此事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是披着

“自利利他”的外衣,却按“我执”系统运作

的凡夫。

三、菩萨只愿你好

在认识到不如法带班的过患之后,我又带

起了第三个班。班里只有一位男师兄,其余

十四位师兄中有母女,有我的同事,有我自己

班里师兄的妹妹和同学的家属,以及几位老师。

或许因为曾经熟悉的原因,师兄们的分享多偏

于感性且家事较多。若按辅导模式,是可以介

入并叫停的。但这一次,我没有采用“简单粗暴”

的方式,而是认真思维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女师兄感情丰富又多以家庭生活为中心,

如何让她们通过佛法智慧来解决生活问题呢?

于是,我陪伴师兄们进行了小组共修。在轻松

47

的讨论环节中,了解师兄们各自的修学状况和

实际问题,然后结合自己曾经的相似经历分享。

慢慢的,师兄们发现佛法智慧不是高高在上的

“口头禅”,而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指南。更有

师兄笑说:“自修就是看连续剧,一集比一集

更精彩;共修就是走亲访友唠家常,聊聊天就

能把问题想明白了。”当师兄们把所学法义完

全和自己的现实人生结合起来时,分享更容易

紧扣主题了,共修氛围也很清净祥和。一些曾

失眠、抑郁的师兄通过对自身的检讨,心胸变

宽了,脸上笑容也多了,精神也一天天好起来。

看着师兄们的变化和进步,我也是无比欢

喜。真诚感恩师兄们为我提供服务大众的机会,

提供精进修学的机会,提供检验修学成果的机

会。在书院学做菩萨,不就是学习菩萨乘愿而

来的誓言吗?众生欢喜,则我欢喜。让师兄们

于法、于理、于情地生起欢喜心,才是合格辅

导员有效引导的价值体现。至此,我似乎体悟

48

到“以三宝为中心、以众生为中心”的解脱心

法之殊胜妙用。

四、我们都在成佛的道路上

目前正在带的 A 和 B 班,与之前的班级状

况又完全不同。A 班师兄能说会写,不是老修

行就是高学历、深资历;B 班是网络支持,师

兄年龄呈三段式,有刚工作的、有已退休的、

有正在事业成长期。面对这两个风格和需求都

不同的班级,对我来说又是更大的挑战。

当师兄们的分享超出本期法义并超时了,

我对 A 班叫停,师兄说我不慈悲;对 B 班叫停,

师兄马上觉察并忏悔。当师兄们在生活或工作

中遇到问题时,A 班师兄喜欢写长长的文字交

流,但我文笔笨拙,通常以最少的文字加上微

笑合十的方式回复,师兄说我不智慧;而 B 班

师兄喜欢打长长的电话诉说,通常我在耐心听

完后,再分享我是如何思考和解决的,师兄基

本都能欣然接受。当师兄们在做事过程中遇到

49

烦恼时,A 班师兄会提出请辞,而 B 班师兄会

更加精进。

为什么会这样呢?想到导师说,人都是有

弹性的。慧诚师兄也说,每个人有觉悟的时间

节点,不能单纯套用模式,而要智慧地执行模

式。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落实模式又不起烦恼

呢?我对自己提出两个检验标准:一是若我有

烦恼,说明我还有嗔心;二是若因为我的表达

让师兄生烦恼,说明我还不够智慧。

那如何才能做到自己不嗔、师兄不恼呢?

导师告诉我,只有安住三级修学,才是根本的

解决之道。于是,我邀请师兄们一起参加准点

定课,并发愿背诵《道次第》原文。在精进修

学的过程中,不但转移了凡夫心,还巩固了菩

提道心。遇到事情时,能够冷静思考,尽量不

陷入情绪中。当情绪没有了,问题自然也不是

问题,而解决问题也变得简单起来。

三年走过的弯路,充分说明在“以自我为

50

中心”的凡夫心系统上,任何操作都不会有好

结果,而“以学员为中心”的平台才是一条通

往胜利的光明大道。在这条大路上,一切有缘

的同行者都是修学的助缘,都是拥有无限慈悲

与智慧的未来佛。在读懂、理解、接受他们的

过程中,凡夫心被慢慢瓦解了,内心也不再纠

结,模式运作起来也更有力量、更有弹性、更

有效果了。

导师曾经说过:谁最大?法最大,模式就

是法。有了模式,我带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

几百万人都没问题。没有模式,我带你们十几

个人都很困难。而合格辅导员正是模式的受益

者和分享者,做好辅导员,正是检验修学成果

最好的功课。

感恩三宝!感恩书院!感恩导师!感恩菩

提道友!愿佛道共进,彼岸同登!

发心二字,从进书院开始

熟悉,从学《道次第》开始了解,

从做义工开始认识,至今还在

学习和发起中。

1、法受益,自发心

连同自己修学的班级,我

和三个班级在一起学习《入菩

萨行论》,这是一部极为殊胜

的论典,完整阐述了从未发起

菩提心到发起乃至圆满的过

慧娅:

菩提心发起之源

52

程。看到部分师兄按态度模式以法对照自我检

讨、反省,个人自修按方法模式完全执行。学

完“第一品”时,师兄们生起发菩提心的喜悦:

每天一早微信上的分享,白天生活中的点滴分

享,再到班级共修的分享,深深地打动和感染

着我。这些变化,就是法上的受益,让菩提心

发起。而法的受益,就是完全地执行模式,落

实模式,按模式修学。现在我自己还未发起菩

提心,尚在凡夫心中,为自我打转,为自已服

务的时候,应该和师兄们一起精进修学,探索

落实十八字方针,有受益自然就发心了。

2、氛围融化凡夫心

在一群学做菩萨的团体里,师兄们在发心

的过程中,散发出极强大的正能量,足以让凡

夫心融化。看到发心的师兄做事,比如静修营

的义工,默默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中,融化了多

少刚接触佛法的学人的心。在班级里,辅导员、

班委的发心也是让师兄们精进修学的一个动

53

力,让师兄们发心承担的一个因缘。所以,莫

小看自己的每一次身语意,自己是否清净、是

否利他都将影响着身边的师兄。我被师兄们深

深地感染着,师兄们也被他们自己所感染,在

这样的氛围里,凡夫心只能撤退。把自己融入

这个团体,敞开心扉接受师兄们的正能量,这

是让自己走向觉醒、让他人走向觉醒之因。

3、雷打不动之定课

每天的礼拜、供养、修皈依、发心、闻思,

这是我长时间养成的定课、习惯,礼拜、供养、

修皈依、发心是让我长养菩提心的因,集资净

障;而闻思是让我能够时时得到法的滋养。我

自己尚是轮回的重病患者,在忏悔后不再纠结,

以轻松、惭愧的心来面对修学和做事;自己的

菩提心还是微弱的状态,忆念三宝的功德,

以对三宝无限的依止力让自己得受菩提心的加

持;自己尚在狭隘的凡夫心里为我执服务,需

要每天以七支行愿来做观修,打开自己的心。

54

每天这样修习,在做事中变得很有力量。这几

年来,每天在做定课、闻思法义,心的力量变

得完全不一样了,菩提心的力量也在逐渐增长。

我也发现,没做定课的师兄,走着走着就下车

了,而一直做定课的师兄活在法中,滋润着自

己尚小的觉醒的生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自

己的生命从此拥有一颗珍贵的菩提心,而这颗

心,从定课、闻思中可以获得。

感念三宝的恩德!感恩导师以菩提书院两

套模式摄受众生走向生命的觉醒之道!愿书院

学子一起践行两套模式,发起菩提心,成就胜

义菩提心。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自己带的同喜班刚升到同

修班,匆匆一年过去,一篇札

记也没写。一直鼓励所带班的

师兄要写心得投稿,利益众生,

但除了自己没投稿外,大家都

投过稿,着实汗颜!自己宣导

的是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导

师也开示过写札记的重要意

义,但始终没有将理论上的认

识转化为行动。

慧杨:

有承担,才有成长

56

回顾一年的辅导义工,其实有非常多的感

悟,只是“忙”得没有时间整理。很多感悟,

已经渐渐淡忘。当然忙只是借口,任何不想做

的事情,都可以用忙来做挡箭牌。认真反思自

己的心行,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认知还很浅,写

的东西对大家没有什么帮助,也许是担心自己

分享的不好,也许两种都有。校正自己的发心,

放下这些设定,如实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自

己的感悟和成长,写札记对做辅导义工是一种

很好的增上。其实分享的好不好,投稿通过不

通过,外在的结果并不重要。

首先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成为辅导员的。

说实话,我的工作很忙,福报不太好。虽然在

学习过程中,从理论上认识到了成为辅导员对

修行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导师说成为辅导员

在修行上可以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看到了

我们班辅导员的那种智慧、慈悲,以及承担很

多但轻安自在的生命状态。可自己实在很忙,

57

时间上如何能安排得过来,一直是我担忧的。

记得当年,我们班辅导员将辅助员报名表

发给我时,我用颤抖的双手第一时间填完,马

上回复邮件给他,因为怕自己再思考一会就会

反悔。记得辅助员选拔时,抽到的分享题目是

“暇满人身的意义”。结果辅导员选拔时抽到

的也是这个题目。两次都抽到同样的题目,也

许是因缘巧合,也许是佛菩萨加持,让我这个

沉迷在轮回中的凡夫,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所忙的一切,到底有多大意义?人生所

拥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有必要付出这么多精

力去追求吗?就这样,在犹犹豫豫中成为一名

辅助员,然后成为一名辅导员。事后回顾,人

生重大的选择不多,很感恩这两次都做出了正

确选择。

我有 20 年左右的学佛经历,以前对各个

法门多有接触,是所谓的“老修行”。其实

这个词对我来说,不是赞扬,而是说明资质愚

58

钝——“老”是修行而不上路,反反复复。而

且 20 多年的学佛基本是在独善其身,自己修

好自己,不太爱去管他人的事。但最近一年承

担辅导义工,自己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此,和

大家分享一年来的感悟和成长。

一、六步成长与中心转换

导师施设了三级修学和服务大众两套模

式,又设立了六步成长。我在实践中体会到,

如果只是一遍一遍地修学,没有按照六步去走,

很难在修行上有大的提升。

导师开示:“学佛,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

的现状,进而以三宝为中心,以众生为中心,

这样才能去除我执,成就大智慧和大慈悲。否

则的话,所学所修往往会成为我执我见的资本。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又很重要,因为多数学佛

人在这一点上都认识不足。如果不把中心转变

过来,不论我们做多少事,做得多么风光,积

59

攒了多少福德,最后成就的,依然是我执,依

然是凡夫心。”

修学的关键是中心转换,从自我为中心,

转到以三宝为中心,以众生为中心。道理上理

解了,但中心如何转换?

除了建立观念,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不

断地观察修、安住修之外,还要去践行,真正

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有时间做义工是服务大众,

但这样做义工,只是有时间才去做。而六步成

长是逐步成为固定义工,把利益众生作为自己

的责任和使命,而不是随缘地利益众生。所以,

沿着六步成长会加速中心的转换。在践行过程

中,我有两方面的体会,一是位置,二是分量。

(1)位置

有句话叫“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说,坐

在那个位置,思考方式自然会切换到那个位置。

比如“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做了父母,自

然就以孩子为中心。如果不在那个位置上,很

60

多事情是体会不到的。

我发现自己在做学员时,学法义大概差不

多就可以了,不会再花更多时间深入。但做辅

导员,每次看法义都会想到,如何更深入地领

会法义,做好辅导义工?无论同喜班还是同修

班的课程,无论现在学的还是以前学的,自修

时都自然切换到这个状态。同样的时间、效率,

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在辅导员的位置上,会接受不同的培

训、传帮带等,不断帮助自己成长,不断校正

辅导过程中的偏差。不在这个位置上,这些是

体会不到的。所以,位置会加速中心转换。

(2)分量

中心转换与否,关键还看这个事情在你心

中的分量有多重,你日思夜想的是什么?你的

心在哪里,你的时间精力在哪里?比如父母以

孩子为中心,这句话大家都能体会到,几乎心

心念念都是为了孩子。就像一个跷跷板,分量

61

重,中心才能转移。做了辅导员,要对班级师

兄负责。承担得越多,众生在自己心中的分量

也越重——中心自然会倾斜。

二、做辅导义工一年以来的成长

以前自己是那种“目中无人,眼里没活”

的人,因为独善其身,很少考虑别人。因为心

中没有别人,根本不会想别人需要什么,想也

想不周到。因为位置和分量的改变,中心开始

转换,一年下来,发现自己有了很多改变。

(1)学会了理解他人

理解是很简单的两个字,但做到却不容易。

有一次,所带班一位师兄的公公往生,我和几

位师兄一起去助念。因为第二天大家要上班,

所以半夜送各位师兄回家。这才发现有位师兄

住在离班级共修地点很远的地方,每次共修回

家都很晚,一个女孩子下地铁后,要走一段无

人的夜路。内心一下子触动了:为什么我一直

62

都没有注意到?而且以前我有控制不好时间、

不能按时结束共修的习惯。

后来,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调整。我问自

己:真的理解师兄们吗?现在我会更用心地理

解每个人,体会到每个人因缘、根机、福报不

一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大家现在必须做

什么,而要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有效引导。

(2)学会关注细节

我性格比较随性,很少关注细节,对过生

日感觉可有可无。但刚开始带班,为了营造

良好氛围,意识到过生日对师兄们挺重要的。

但怎么能记住别人的生日?万一错过日子怎么

办?后来我在手机上做了个笔记,将班里师兄

的生日一一记录下来,每天看。后来觉得要学

菩萨修平等心,又将自己班师兄的生日记录下

来。再后来想,平等心要扩大,父母的生日是

记得,但姐姐的生日不记得,于是又将父母、

姐姐、一些朋友的生日都记录下来。这样,经

63

常能给不同的人祝福生日,与大家广结善缘。

这样做了一段时间,真的蛮好。祝福的人

都感到了爱,即使只是微信上简单地发一个生

日祝福,别人开心,自己也很开心。后来慈善

班委接手后,我就没有再继续,中断了。这次

写完札记,要重新开始。

(3)自我检讨的能力增强了

修行过程中有很多偏差,差之毫厘,失之

千里。辅导员每月都要布萨,就是检讨自己在

辅导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一次一次地校正,

让我不断从偏差中调整过来,尤其是发心。

每次带班前发心,以利益众生的心,虔诚

殷重的心,这才是正确的发心。但带着带着,

就会变成一种责任,去完成一件带班的任务。

尤其忙的时候,心也不发了。用凡夫心带班,

带完班,感到终于完成任务了。好多次陷入到

这个状态,也会陷入团体我执。

记得在我自己所在的班,有位师兄曾说:

64

“师兄,发现你对自己带的班,比对我们班更

用心。”自己有时体会不到,师兄一句话,我

知道自己又走偏了。菩萨要有平等心,怎么会

修得不平等?所以又自我检讨,不断校正。

(4)法义的深入理解

做辅导员是个人修学的增上,会使个人修

学倍数前进。这点我深有体会。首先,做辅导

员投入的心力是不一样的。因为要对所带班级

的师兄负责,看一遍法义,相当于以前看好几

遍。而且因为带班的因缘,能够不断重复。现在,

我自己正学第二遍《道次第》,而所带的班升

入同修班,又开始第三遍学《道次第》。如果

学得不好,再带一个班,学第四遍。一遍一遍

地学,再驽钝的根机,也会有效果的。

(5)相信人人本具佛性

人人本具佛性,这个道理知道,但一直都

在半信半疑之间。这一年带班,对这点有了更

深的体会。因为服务大众模式,我开始体会到

65

了“我执”减少后,智慧自然显现的感觉。服

务大众模式不仅能修慈悲,而且能开启智慧。

人人本具自性三宝,修行是开发我们本具的宝

藏,不是去修一个原本没有的东西。只要方法

对,宝藏逐步开启时,会体会到自性三宝的力

量。

我执开始减少后,以前读不懂的经典,忽

然能明白其中道理。现在体会到,佛经不完全

是读懂的,修行到一定阶段,心调整到某个频

道,自然会懂。导师讲的法义,内心忽然有了

相应的感觉,也能开始觉知到别人的一些心理。

以前对修菩萨道有种莫名的恐惧,想到要利益

一切众生,要做这么累的事情,这么大的承担,

有点力不从心。

但一年下来,这个恐惧消失了。在利他中

消融我执,我执减少后,是欢喜、轻安、自在

的状态。虽然现在体会的程度还很浅,但这是

以前只修学、不去利益众生时体会不到的。所

66

以,我相信自己本具佛性,同时也相信每位师

兄本具佛性。每个生命都是可以改造的。有这

个体会后,看大家的眼光都不一样了,看到每

位师兄都很欢喜,自己的眼神也变得慈悲、柔

和了许多。

一年的辅导义工,让我学到了很多,也体

会到两套模式的殊胜,两者不可偏废。如果只

是一遍一遍地修学,没有服务大众模式,是很

难成长的。虽然体会到了有承担才能成长的道

理,但修行也要步步踏实。承担要与现在的修

学程度和心行相应,不能过度。否则会带来烦

恼,与修行不相应。将现在已经承担的岗位做

好,行有余力,再提升。六步成长,每成长一步,

都意味着更多的承担,也是更多的成长。当做

好准备时,就要继续向前。

2015 年自己带的第一个

班,由于种种原因并班了。休

整几个月后,自己的修学进入

到《入行论》。我想,既然要

学习发菩提心,还是应该继续

带班做义工吧,否则如何培养

和实践菩提心呢?于是,年底

接了第二个班,是新升级的同

修班。

慧莹:

谁在利益谁?

68

可能从一开始,与自己从同喜带到同修的

第一个班相比,对这个班的感觉就没那么“亲”。

并且当时的心态是,既然已是同修班了,应该

是比较成熟比较好带的。回想起来,这样的心

理,已然埋下了隐患。

一开始,自我感觉还挺好,大家新升班也

有新鲜感,都比较积极,我带得也不费劲。因

为《道次第》已经是学第四遍了,法义上没有

太大难度。可是渐渐地,就感觉不对劲了。

学到要进入“正论”部分时,情况更加突出,

师兄们分享时偏离的情况越来越多。学到善知

识十德时,竟然都往自己身上套,把十德来对

照自己。而且分享起来感觉很吃力,像挤牙膏

总也挤不出来一样,每位师兄的分享时间平均

只有 2 分钟。讨论环节更是没人愿意开口,问

题抛出来,只能按顺序轮着来回答。到了这样

的地步,终于,麻木如我,也发现了有问题。

于是,找了一个假日,邀请师兄们出来喝

69

茶,交流讨论一下班级情况。在群里发了通知,

结果只来了少数几位师兄。但真的非常感恩这

几位师兄,是他们点醒了我。

问题主要在于我的心态,师兄们分享法义

有偏离,或者分享不到重点时,我就在心里直

叹气,脸色也不好看(师兄们反馈是没有一点

笑容),大家都明显感觉得到,所以都不太敢

分享,生怕讲错了辅导员不高兴。而随着大家

分享越来越少,我也越来越不高兴,觉得大家

修学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就这样恶性循环,

班级共修气氛日趋冷淡僵硬,有的师兄甚至觉

得班级共修太没意思,都不想来了。

那一次和师兄们交流了三个小时,总算大

家能够真正沟通起来。有师兄甚至还宽慰我“不

要着急”,其实师兄们比我还急,也很想好好

修学,但是有各自原因,不是一下子能急得来

的。

我忽然醒悟到,我真的一点也不了解大家,

70

甚至都没有想去好好了解大家,一直都在依自

己的感觉带班。正因为这种盲目,导致我没有

注意到,师兄们其实才升到同修班,无论从修

学内容还是修学形式上都需要重新适应。我也

没注意到,班级师兄是从两个同喜班合并上来

的,各自情况和基础也不尽相同。一直以来,

我都如旁观者般,在一边看着他们,点评着他

们,从来没有真正投入其中,陪伴引导。

晚上回家后,收到班长发来信息。因为有

事,这次交流会班长没来,但向其他来的师兄

了解情况后,主动与我继续深入沟通。说来惭

愧,之前与班长沟通也不多,没有深入交流过

班级状况。其实,班长对班级情况早有感触,

也想提醒我,但苦于没合适的机会,并担心会

影响到我的发心。顿时觉得,自己真是没有半

点慈悲心,竟然一直都是那么冷漠的态度,反

而师兄们还在为我着想。

自己修学《入行论》时还发愿,愿自己成

71

利他之因,现在倒成了师兄们的烦恼之因。事

已至此,幸而及时醒悟,师兄们能包容我至今,

真是感恩。

分析总结一番后,决定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班级共修时全情投入,欣赏师兄们分享

中积极的方面,随喜鼓励。法义重点和模式引

导,在 30 分钟讨论和总结分享时来解决。放

下自己对师兄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程度的设定,

不批判,不否定,耐心引导。

其次,发现大家其实不是不想学,而是不

太会学。同修班的内容与同喜班还是有很大不

同,如果没有很好掌握八步骤,以及自修、小

组共修的方法,自然有诸多不适应。正好新版

辅助材料的使用方法又升级了,就和师兄们一

起学习了,明确自修和小组共修应该怎么做。

八步骤和三种禅修的运用,也打算和师兄们一

起再认真学习几遍。

调整后的第一次共修,效果就不错。事后

72

回访,师兄们说辅导员像换了一个人。再共修

二三次之后,大家的心明显放松打开了很多,

分享与讨论的气氛也开始热烈起来,我松了一

口气。当初深陷自我感觉中,对大家造成的烦

恼和压力终于得到化解,这都有赖于师兄们的

帮助和支持。

菩提路上,谁在利益谁?想一想,还是师

兄们在利益我吧!

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所有的师兄!

感恩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修学,共同成长!

2013 年 3 月 10 日下午,

“七支供班”正式开班了。这

是我做辅导员带的第一个班,

对我来说,就像是初为人母,

对自己手中的这个“婴儿”,

真不知该如何呵护、关怀和照

顾师兄们。在没有经验和指导

的情况下,我就这样深一脚、

浅一脚,伴随着紧张、不安、

痛苦和焦虑,跌跌撞撞地走到

了今天。

慧羽:

﹃七支供班﹄自我拯救后的思考

74

上个月,班里现有的 11 位师兄在历经两

年零七个月,已经修学到上士道的“六度”法

门时,出现状况了。有位师兄提出:所学内容

太难,自己无法相应,实在学不下去,提出休学。

还有一位师兄准备出国留学,也休学了。这样

班里就剩下 9 位师兄了。这时候,师兄们提出,

班里人数太少,没有修学氛围,并主动要求与

其他班级合并。于是,我与师兄们提出的合并

班级的辅导员联系,经修学部同意,于本月初,

“七支供班”正式并班,完成了班级的自我拯救。

这一过程中,我虽然一直在积极推进并班,

其实心里还是有些波澜的。自己明明知道世间

一切事情都是无常的,都是因缘和合的,都是

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然而内心深处隐隐有

种感觉,就像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突然

间没有了,还是有点不是滋味。时过数日,作

为辅导员的我也一直在思考:其实今天的显现

只是一个果,更主要的是,自己曾经种下怎样

75

的因呢?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由于缺乏智

慧,我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晚上的辅导员传帮带小组交流会中,

辅导员师兄们各自分享自己带班的感受、体会、

经验和不足,让我受益匪浅。由此,我找到了

自己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八点:

一、辅导员高高挂起

自己很少主动和师兄们进行深入交流,也

很少参加师兄们组织的与修学无关的活动。久

而久之,和师兄们之间产生了距离感、隔阂感,

未能和师兄们真正融入到一起,更没能成为师

兄们的知心朋友。

二、辅导员干预太多

记得很早的时候,我有次在群里发现师兄

们私下聚会吃饭,之后还要去唱卡拉 OK,我

立即在群里发了条信息:“师兄们,想一想三

有乐与解脱有关系吗?”结果群里一声不响。

从此,班级群很是安静,再也没有听到过任何

76

与修学无关的消息。后来得知,师兄们又另外

组建了一个群,那里没有辅导员。

三、常把模式挂在口中

起初,自己总怕偏离模式,于是在共修时

常常模式不离口,以至于师兄们一听到“模式”

二字就反感,甚至有逆反心理,感觉书院的条

条框框太多。

殊不知,身教胜于言教,辅导员努力身体

力行,践行模式,才最有说服力,才是师兄们

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四、分享无力,师兄们不受益

由于自己法不入心,没有真实的体验,分

享起来经常会说些口号,显得苍白无力;或者

说些有特定导向性的语言,让师兄们觉得很是

空洞。在自以为感觉良好的时候,师兄们都已

经非常厌烦了,自己还全然不知。

殊不知,只要是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真实

想法真诚地分享出来,才是师兄们是最喜欢听

77

的。真实、坦诚的分享才是最有力量的!

五、对学员的分享有设定

班级共修,辅导员对师兄们的分享应该耐

心倾听,不掺杂任何对与错、好与坏等设定。

师兄们分享,其实都是在表达他们对法义的理

解和感受。即使分享不契合当期法义,背后也

一定有他的特殊原因。

辅导员只需耐心倾听并适时给予鼓励,这

样师兄们才会有下次还来共修的愿望。否则就

可能以任何理由不参加共修,直至放弃修学,

离开书院。

殊不知,当面指出别人的问题,是最不慈

悲的做法,也是别人最不能接受的方式,此时,

正在为日后出现的不如意果报,种下了不善之

因。

六、对辅导员的定位模糊不清

师兄们遇到问题会先找辅导员。由于自己

对辅导员的定位不清晰,不知道自己是一名学

78

习者、服务者、分享者、辅助者,常常会被师

兄们的想法带着走,容易陷入具体的事件。比

如在同喜班阶段,某师兄说感觉自己身上招了

什么东西,很不舒服。自己立刻就从辅导变身

成为另一个身份,经所谓的“施法”之后,那

位师兄马上说:“真的好了,东西没有了,身

体轻松多了。”其实,我只是在她背后念了几

遍“三皈依”而已。

殊不知,当时辅导员应该将师兄往法义上

引导,让佛法入心。心里清净了,外界和身体

自然也会得到净化。

七、不能读懂师兄到底想要什么

师兄们出现修学不稳定或者情绪有波动的

状况时,粗心大意的我,经常不知道师兄们行

为背后的含义,不知道师兄们到底需要什么,

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师兄们从这种状态中走出

来。我一般是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有时也会

因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而陷入苦恼之中。

79

殊不知,一切问题都是无自性的,都是暂

时的。此时,辅导员只需要有一份同理心。师

兄们更多的是需要理解和陪伴,需要关心、接

纳和包容。

八、心量不大,心门未开

由于我心量狭隘,心门没能全部打开,所

以现前的对境是,师兄们和我一样,分享时躲

躲藏藏,不能敞开心扉,常常只是寻找一些不

痛不痒的点来分享。时间长了,师兄们的问题

没有得到解决,生命品质没有得到改变,慢慢

地,对修学也越来越没有了感觉。

殊不知,营造一个真诚、良好的班级修学

氛围,需要把自己的心打开。只有将心门打开,

佛法才会流入心田,才能真正面对自己生命中

的过患,才能与法合一,真诚分享。

经过两年多辅导员岗位上的实践,反观自

己存在的诸多问题:教训是可以总结的,但付

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沉重的。对照导师关于《辅

80

导员的素养》的开示,辅导员应该具备准确理

解法义、身体力行、慈悲、无我、自我检讨、

善巧六种素养。这六条标准,从字面上不难理

解,但在实际带班中,如何真正地体现呢?

首先,加强自修。不仅自修,对所带班级

法义的闻思也要过关。准确深刻地理解法义,

明白导师在当前开示中蕴含的修行原理,和我

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心行标准。

其次,要求师兄们做到的,辅导员自己要

率先做到。比如每天固定时间闻思法义,坚持

早晚定课,辅导员要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

第三,慈悲和无我。面对师兄,包括任何

人时,完全放下自我设定,消除错误想法和知

见,不做评判,不产生对立。运用缘起的生命观,

接受生命存在的差别。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思

考问题,用心体会师兄们的难处和不易,让他

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持久安住在修学佛法的

善所缘中,让生命的菩提之花怒放。

81

第四,打开心灵,放下自我,真诚检讨自

己的不足,随喜师兄们的善行。借助世间因缘,

和师兄们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善巧方便地与

师兄们交往,和菩提小伙伴们共同成长。

希望自己吸取过往教训,打破自己的固有

串习,改变原有的不当做法,迅速成长为一名

合格的辅导员,尽未来际地带好一个班,又一

个班……

周五上午,我看到了智书

师兄分享在书院网站上的一篇

文章:《静修营录取名单—

一一次检验修学的对境》。智

书师兄对自己的深刻剖析,对

辅导班级的慈悲、智慧和善巧

引导,都让我深深地随喜赞叹。

于是,我将这篇文章分享到了

自己所辅导的同喜班群内。

慧羽:

通过转发心得,又一次看清了自己

83

班长师兄随即在群里发表了观后心得,检

讨自己在为大家服务过程中的心行,分享中还

提到了另一位师兄曾经对她的批评。看到班长

师兄真诚、慈悲的分享,作为辅导员的我,非

常地感动和由衷地赞叹。并想,如果师兄们都

能像她和智书师兄这样,在班级起到带头作用,

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学和做事氛围,那是多

么好啊!于是,毫不犹豫地立刻将此心得转发

了,并引起了其他师兄的随喜和赞叹。

没有想到,在其他师兄的询问下,得知班

长师兄因为慈悲那位批评她的师兄,不愿意公

开这份心得。于是,我又征求了文中提到的那

位师兄的意见,回答是:为了利益大家,愿意

公开。于是,我更放心了。

然而第二天,班长师兄给我发来的一条微

信,却让我一下慌乱而忏悔:“慧羽师兄,早

上好。昨天家事多,没有和您细聊。您没有与

我做任何沟通,就将在班级里的心得转发。我

84

非常理解您无我利他的动机和发心,恳请您下

次还是不要这样做,这样做可能不符合书院的

规定。书院的规定是师父定的法,自有他的道

理了,感恩师兄的慈悲。”

这条信息,就像一个重磅炸弹,狠狠地敲

醒了我,让我一整天都深深地陷入转发心得这

件事的反思之中……

第一,对师兄缺乏尊重。对师兄的心得没

有经本人同意就自作主张地转发,缺少沟通,

其实这是严重我慢的表现。

第二,想当然。自己认为对师兄们有所了

解,公开分享心得,师兄一定是可以接受的,

代替师兄进行分享,这是严重我执的表现。没

有用缘起差别的正见,站在师兄的角度考虑问

题。

第三,主宰欲强。在师兄明确表示不愿意

公开分享的前提下,还一如既往地、执著地以

“无我利他”为由继续打电话,征求意见,主

85

宰的欲望是如此强烈。

反观自己的所作所为,缺乏正知,没有正

念。非常惭愧,当期所修学的内容就是《入行论》

中的护正知品,就是要学会认识自己的这颗心,

管理自己的这颗心,守护自己的这颗心。由于

没有正知,看不清自己的起心和动念;由于没

有正念,自己没有能力从我执、我慢、主宰欲

和优越感的串习中解脱出来。所以在做事中,

没能守护和管理好自己的这颗心。夹杂着无明

和妄念在做事,所成就的善行和功德是微不足

道的,并且还有副作用。这次转发心得,就是

一次真实体现。只有在正知、正念、正见的基

础上去实践和做事,才是真正的菩萨行,才能

真正利益他人。

在此做真诚的忏悔:

1.向导师忏悔:自己所修学的法义没有

真正运用到做事和生活中,未能落实八步骤,

遇到事情很快就进入凡夫心的轨道,被串习左

86

右和牵着自己走而不知,不是一个好学员。

2.向师兄忏悔:对被我伤害的所有师兄

表示忏悔,请师兄们原谅。

3.向自己忏悔:又一次被串习所战胜,

没能识别出生命中狡猾的家贼,让他们又一次

主宰了自己,成为生命的主人,请慧羽时刻保

持警惕,谨防家贼。

通过转发心得这一件事,对自己的心行进

行了全面的审视和观照,又一次认识了自己,

看清自己是一个缺乏正知正念,我执、我见、

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非常严重的一个人,

这些与解脱和修行是背道而驰的。如果不下决

心对治和克服它们,未来生命将是没有出路的。

必须直面它们,揭露它们,不再支持它们,否则,

等待自己的是一条充满无尽苦难的、黑暗的轮

回之路,那将是多么可怕!再次认清了自己现

在生命的问题和过患!只有精进修学,将法入

于心,具足正知正念,时刻将心安住在法义上,

87

并将所学落实到心行中,生命才能彻底解脱,

才能拥有大自在。

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师兄们!

六 月 份 布 萨 修 学 的 内 容,

是 导 师 开 示 的“ 八 步 骤 三 种 禅

修 中 的 观 察 修 与 安 住 修”。 导

师 从“ 观 察 修 的 心 理 基 础、 观

察 修 的 教 理 依 据、 凡 夫 心 是 依

观 察 修 而 建 立、 观 察 修 在《 道

次 第》 中 的 运 用” 四 个 方 面,

来 说 明 观 察 修 和 安 住 修。 我 现

在 通 过《 菩 提 道 次 第 略 论》 和

《 入 菩 萨 行 论》 的 学 习, 越 来

越 感 觉 到, 观 察 修 和 安 住 修 是

转 变 观 念 和 心 行 最 安 全、 最 没

副作用的禅修方法。

慧昭:

安住三级修学,不再攀缘

89

我在进入书院修学之前,有七年的修学经

历,一直认为禅修就是打坐,也有每天坐一座

的习惯。因为没有人指导,打坐中出现了一些

境界,不知道应该是继续这样坐下去呢,还是

应该停下来。怕走火入魔,最后还是选择了放

弃。来到苏州修学后,把上述情况请示过导师,

导师开示说:正见还不稳固,所以会出现上述

情况,目前的修学重点应该放在正见上。

我也参加过七天的正念禅修,每天六个小

时的禅坐,六个小时的经行。最初几天禅修,

一直处在身体的痛苦中,不是腿痛就是腰酸背

痛。在禅坐中观察到自己妄念纷飞,安住在呼

吸上的时间非常短。等身体的痛苦有所好转,

禅修也接近了尾 声。正念禅修需要持续用功,

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教理基础。而我每次参加完

之后也有一定的收获,但观察下来,因为没有

相应的教理支撑,后期也没有相应的练习来巩

固,持续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90

我 从 去 年 进 入《 入 菩 萨 行 论》 的 修 学, 自

己带的班则进入《略论》第二遍的修学。这两

部论的共同特点,都是运用观察修和安住修的

方式,这也让我进一步体会到观察修和安住修

的殊胜。从道前基础到三士道的修行,宗大师

运用观察修和安住修,每一步都在引导我们消

除错误观念,建立正确认识,再通过对这种认

识的观修,摆脱凡夫心,建立走向觉醒的心,

完成观念到心态的禅修。寂天菩萨则运用了既

非常理性又非常感性的语言,围绕菩提心的生

起、稳固到圆满,以非常严谨的逻辑和论述,

让你觉得就得这么做,不这么做真的没有退路。

在这里,观察修和安住修不再是说法和理论,

而是系统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禅修方法。

导师在《入菩萨行论·护正知品》中开示:

“正知分为三种:正确的认知、觉知力、正遍知,

代表从凡夫到成佛修行的三个步骤。首先依正

见建立正确的认知,依托正确的认知来禅修,

91

培养我们的觉知力。然后再通过觉知力的修行,

最终回到觉性的故乡,进入遍知的境界。”观

察修和安住修就是从正见建立正确的认知,用

正确认知调整观念和心态,进而培养觉知力。

我觉得这样的禅修特别适合自己,先把佛法道

理弄清楚、搞明白,再把自己的错误认知替换

成佛法的正确认知,进而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就

会有约束力。这样的禅修,越实践越愿意按着

去做,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道次第》运用的禅修方法是观察修、安

住修,所缘境是每一次共修的法义,不断地思

惟、观察。正念禅的禅修方法是觉知,所缘境

是身受心法。两种禅修的方法和所缘境都不一

样。如果在书院修学三级修学的内容,又参加

正念禅修,就如宗大师在《略论》所说的:“有

如驰马,先择马场,场所既定,辔勒乃施。倘

于一处先习闻思,别于他方另求修证,异道以

驰,如何而可?”这个比喻说明了学修必须一

92

体的原理。导师在讲解这一段论文时开示:“若

学修不能一以贯之,必定劳而无功。”忏悔自

己在学修脱节的状态下,去寻找“禅修”方法,

检讨自己在态度上没有老老实实地安住。

在这半年多的修学中,深刻体会到运用观

察修和安住修,给自己的观念和心态带来的变

化,也体会到导师为我们选择的这一套修学方

法的殊胜性,所以决定不再参加任何三级修学

之外的禅修。现在就是要努力落实好八步骤三

种禅修,在安全稳妥的禅修方法中完成自觉觉

他、自利利他的修学目标。

感恩导师为众生开示的这一殊胜教法,感

恩书院提供殊胜的修学平台,感恩有一群同修

道友共同走在菩提大道上,感恩一切善缘的相

聚!

承担辅导义工已有近五年

的时间了,回顾这五年的收获,

总是感觉与自己本班修学内容

相比,所带班级修学内容带给

自己的收获要大得多。究其原

因有二:

慧昭:

要想做好辅导员,个人修学是关键

94

一是在时间的投入上,我投入了更多时间

用于所带班级的法义学习,而在自己本班修学

内容上所用的时间远远不如所带班级。而且修

学自己当期法义的时间较集中,观察思惟法义

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总是匆匆忙忙听完法

义之后,就开始整理修学内容,一直有种完成

任务的感觉。

二是在心态上,总是担心所带班级的学员

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答不出来,所以

就更加细心地做好辅导前的准备工作——不断

地闻思所带班级修学的法义,整理笔记,提前

做好 30 分钟的讨论问题,尽量做到心中有数。

而在自己当期法义的修学上,提炼出本期法义

的重点,准备好分享就行了,观察思惟少之又

少。而且,还会想,反正带班时还要再学一遍,

带班时再好好学也来得及。

这次布萨的检讨题是:辅导员岗位真的成

为我个人修学的增上了吗?还是仅仅带好班级

95

共修,而削弱了个人的自修和共修?

我在检讨时发现,我一直在做的就是“为

了带好班级共修而削弱了个人的自修和共修”,

背后的心行是在去除“我的担心”,是在为我

的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服务,是在为我的

凡夫心增上,而并没有成为我个人修学的增上。

检讨到这里,自己吓了一跳。

导师说:“辅导员应该属于学员中学得比

较好的。”对此我感到非常惭愧,做了辅导员

之后,没有把个人修学放在第一位。在自修上,

没有达到学员应该做到的每天闻思当期法义的

要求,虽然也能按时参加小组共修、班级共修,

却远不如作为学员时的精进、努力,修学的效

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着,只要带班的课程

内容多一些,自己首先要完成带班的课程修学,

剩下的时间才是自己的修学内容。一直到现在,

这种状态已经成了恶性循环——自己当期修学

96

内容没有学好,带班时就要重新来学,即费时

又费力。

直到这次布萨,我才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心

行,如果不重视个人的修学,没有调整自己的

观念和心行,没有养成良好的修行习惯,带班

时再用“心”,也只是完成了“面子工程”,

还以为自己在学着做菩萨,很付出,很高尚,

其实内在的心行还是在凡夫的轨道里面。这样

的心行对我个人的成长来说,损失是巨大的。

再也不能用这么好的辅导员岗位为凡夫心

打工了。那么,怎样才能让辅导员岗位真正成

为我个人修学的增上呢?

每天都要自修自己本班和带班的修学内

容,不再使用集中时间修学某段内容的方法,

而是注重对所学法义的理解、思惟、运用、落实,

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和心行。养成良好的修学

习惯,自己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员,这样

才能做好辅导义工。

97

所以,做好一名学员应该做的——保证个

人自修、班级共修,特别是自己当期法义的修

学,才是成为合格辅导员的保障。

八步骤三种禅修的修学方

法已经运用了一段时间,现将

运用的体会分享如下:

慧昭:

运用八步骤三种禅修的一些分享

99

一、对法义的熟悉程度,决定了理解、接

受和运用

在每期法义的修学中,如果要达到导师讲

到的理解层面的“完整、准确、透彻”,不是

观听三遍就可以的。而要不断地重复听闻,理

出法义大纲,知道这期法义要说明的问题是什

么,经论中是怎样说明的,导师是怎样讲解的。

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听闻和思惟上。

接下来,我把这期法义像讲故事一样讲给

自己听。先是看着笔记讲,之后是在座上思惟

时讲,然后是不看笔记讲,直到能把这期法义

的要点完全记下来。如果中间还有不能理解的,

再回头去看导师是怎么讲解的,直至完全理解

这期法义的内容。如果对法义不熟悉,就谈不

上“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

理解之后,再结合自己的现实人生做观察,

是否接受这一观点,接受的理由是什么,不接

受的理由是什么。有些法义的接受需要一段时

100

间,不一定在一周之内就能完全接受,这是个

人修学积累决定的。有些观点一听就可以接受,

有些观点听了几遍也不一定能接受,需要不断

积累,不是着急就能解决的,这时要接纳自己

的现状。修学的用力点是改变观念,如果在观

念上没有改变,就谈不上心态的调整。正如导

师开示的:“运用是取决于观念的改变,取决

于观念的深入程度。”

通常,能够接受的观点,运用起来就会比

较容易,就像导师开示中讲的:“一旦将佛法

理论变成自己的认识,自然就用起来了,不用

都不行。”“凡是我们真正懂得的道理,一定

可以做到。我们不会吃下毒药,因为知道这样

会失去生命。”比如接受了暇满人身的稀有难得,

就会用好自己的时间,做对生命真正有意义的

事,不会再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来浪费生命。只

要把佛法正见变成自己的观念,并且深信不疑,

形成定解,接下来的运用,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101

二、给自己一个修学成长的空间

经常会听到师兄们说:八步骤三种禅修用

不起来。导师开示说:“其实对凡夫来说,观

察修和安住修并不陌生。因为凡夫心也是通过

观察修和安住修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我们无

始以来一直在做观察修和安住修。”我观察一

下,自己的所有决定其实都是通过观察修和安

住修之后的结果。比如我想网购一件东西,之

前一定知道这件东西对自己的作用,所以才会

决定购买。又如一念嗔心的生起,之前一定是

对境没有符合自己的要求。再如一念贪心的生

起,之前一定因为对境是自己喜欢的,等等。

在凡夫心的层面,确实像导师所说的,“其实

就是自己修出来的”。

导师开示说:“现在还是依照这个心行运

作规律,只是调整方向,通过对佛法的思维获

得正见,以此认识问题,改变心行,这样就能

解除烦恼,出离生死。”比如,我决定来参加

102

布萨,之前一定会知道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所

以决定来参加布萨。熟悉善所缘,需要花更多

时间,不像凡夫心已经到了任运的程度,这就

要给自己的一个空间,正视自己是贪嗔痴的重

病患者,让自己有更多时间来调整方向,有意

识地训练心行。这样才能让佛法真正落地,与

自己发生连接。

经过六年时间在书院的修

学和成长,再次重温三级修学

的重要意义,我更能感觉到三

级修学无论是对个人、对弘法

事业、还是对于这个时代,都

有着无比殊胜的价值。现就从

我个人的角度来分享:

慧昭:

重温三级修学的重要意义

104

一、对个人修学的意义

1.个人修学

没有进入三级修学之前,我有七年的学佛

经历。在这七年的时间里,凭着个人的喜好,

东看一下,西看一下,一会儿觉得禅宗好,痛

快!一会儿觉得净土好,省事!虽然也很努力

地修学,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次第清晰的修学

课程,心行的成长也就微乎其微。

现在,经过六年在书院的学习,我发现导

师以五大要素施设的三级修学模式使我的学佛

目标更清晰了。三级修学有包含修学态度、方

法、效果的十八字方针和八步骤三种禅修,并

有辅助材料作为修学保障,同时又提供了一个

检验心行的标准,使我们在每一课都知道自己

努力的方向——认知的转变和心行的成长。走

在觉醒的路上,现在走到哪里了,自己都能清

晰知道。

和六年前的自己相比较,我观察到自己无

105

论观念和心态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也是在书院

修学的成果。

2、服务大众

在书院修学的同时,我还承担了辅导员等

义工岗位。刚开始做义工时,带有很多的个人

经验,容易看别人的毛病,没有慈悲心,做事

不善巧。导师开示:检讨自己的不足,随喜他

人的功德。随着修学的不断深入,我也越来越

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不向自己的凡夫心开刀,

修学是没办法成长的。学会了检讨自己的不足,

修行才真正走向正道。

三级修学提供了修学的平台,同时又提供

了实践的平台,在修学受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检

验修学。有位师兄曾经和我说:我在三级修学

受益后,可以到社会上去实践啊,不一定非要

在三级修学实践吧!

我和这位师兄分享:三级修学提供做事的

平台,师兄们在做事时会反观自己的不足,随

106

喜他人的功德,有这样一个修学和做事的氛围,

我们才能快速地成长。而社会上的是非随处都

可能引发我们的贪嗔痴,我们修学后获得的善

的心行还很微弱,这一点善心的力量是没办法

与社会上强大的贪嗔痴相抗衡的。只有在三级

修学平台上做事,把自己的善心培养到很强大、

很稳定时,才能面对世间的贪嗔痴。

我自己也是在做事中,从刚开始时看别人

毛病,坚持己见,不从别人角度着想,到现

在不断地反观自己、检讨自己、修正自己,这

正是书院提供了这样一个修学和做事的良好氛

围,师兄们都这样做,自己就会很快跟着一起

做。这也是我在书院的义工岗位上非常受益的

地方。

二、三级修学对佛教传播的意义

我们在每周共修时,都要分享当期的法义、

心得和疑问,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学,分享

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就像我之前,要让我

107

写一些东西出来,是最难的一件事。而现在写

法义提纲,写心得,都不再是难事,而且有时

还会写上瘾。和其他师兄分享时,条理、脉络

自己很清晰,别人听起来也会很明了。这也是

导师所说的,我们每个学员都能在学习过程中,

拥有分享和弘法的能力。

导师说:书院是集体创作的产品。我对这

句话最直观的感受是——菩提书院网站。现在

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传播非常方便,足不出

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书院的网

站也就应运而生。

网站不仅有导师的专著,还有学员的修学

心得、成长感悟、义工心路、辅导札记、佛化

生活等丰富的内容。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

网站提供了无阻碍的分享平台。各地师兄都可

以通过网站,了解学员们怎样运用学到的佛法

正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进而

影响到家人。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次次心灵

108

的洗涤,通过网站的平台,使有限的分享变成

无限的分享,所以我也很乐于在此分享自己的

心得体会,有了这个平台,使自己有限的法供

养成为无限。

三、三级修学是时代的需要

学习《入菩萨行论》,导师开篇在讲为什

么要讲这部论时,谈到菩提心是这个时代的需

要,因为菩提心可以解决个人和社会的所有问

题,这是导师为社会问题开出的药方。三级修

学正是肩负着这一使命,要把每位学员培养成

有菩提心、有智慧的人。每位学员又会影响身

边的人,而社会问题正是来自于每一个人的心

灵问题,和谐社会从心开始,从每个人的当下

心行转变开始。

这次回老家,和当地的师兄们沟通时,感

受到人们对佛法的需求,但又缺乏辨别能力,

不知道哪个是正法,别人介绍什么,就学什么。

而像三级修学这样有次第、有系统的修学课程

109

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我担当起弘扬佛法的责任,

使更多有心修学佛法的人能接触到正法,能接

触到三级修学,能和我们一样走上快速的菩提

号列车,一同修学。所以,我愿意承担这样的

使命,愿意在三级修学的平台上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

自从 2014 年 7 月带班以

来,从中获得的法喜和收益是

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描述的。

做好了上岗做辅导员的一

切准备,在三宝加持下,我成

为了一名辅导员。我希望自己

会成为合格的辅导员,因为我

已相信因果、轮回,真正从现

实层面相信了。如果自己没有

觉慈:

作为辅导员的欢喜和反思

如果法不入心,

辅导员的我

在干什么?

111

尽全力认真修学,没有足够大的心量接纳任

何状态下的学员,没有发起让学员们有最大受

益的菩提心,怎么有胆量来承担辅导员的职责

呢?

每次见到导师,总有想流泪的感觉,总感

到自己还不够精进,不能为导师分担,也不知

如何为导师分担。唯有更勤奋地修学,更全心

地带班。因为导师说过,一个班就是一个小书

院,有更多合格的辅导员成长起来,就一定会

有更多众生受益。就这样,带着一个班,践行

着导师的教诲。一年多来,我深深体会着,没

有压力、没有纠结、没有退缩,心力却在渐渐

增强。尽管社会上工作依然繁忙,却没有障碍

到我准备增加带班的愿心。

因为修学佛法,智慧在一点点增加,处理

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那颗曾经很容易执著

纠结的心已渐渐放下。当我不余遗力地发挥出

自己所有的能力后,就会坦然接受各种结果。

112

妄想的时间越来越少,时间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由于精神积极向上,负面情绪越来越少,处理

事情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千头万绪的工作说放

下就会放下,该修学的时候就会静心修学。哪

怕还会有少量关于工作的念头出现,也只是念

头的闪现。我觉知它,微微一笑,那颗修学的

心继续着。

生活中,因为现在已素食,节约了大量忙

于色身的时间,身心轻松自在。每每想到此,

就特别欢喜。想想因为吃素,生活可以变得如

此简单轻松,而且让自己的身体轻盈起来。真

的感到,原来可以与众生如此地友好相处,相

互爱惜。

佛法正见变成自己的正见后,一切可以变

得如此美好。我身心自在,心花怒放。这是一

种多么舒心的感觉,是那么欢愉,那么自信,

全身每一个细胞仿佛都被激活了。这种觉受让

我深深体会到导师说过的“世间所有的财富都

113

不能和修学佛法的利益相比”。是的,无法相比,

我现已确认。因为一个是有限的财富,一个是

无限的利益。每每想到这,幸福和感恩的泪水

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想到导师或讲到导

师的慈悲和智慧,包括祖师大德乃至一切诸佛

菩萨,我就会泪流满面。我一直无法用文字描

述这一现象,现在明白了,因为我已融入诸佛

菩萨、高僧大德的智慧和慈悲中,我和他们相

应了。我更感受到在他们的加持下,我的生命

品质在变化。我感恩佛菩萨和导师,知道他们

的救度在我身上真正起作用了。我非常愿意接

收他们的救度,并开显自己的佛性。修行的路

很长很长,但我已毫无恐惧和胆怯。因为我知

道,不管我身处何时何地,都不离佛、法、僧

三宝,因为我已融于其中。自性三宝的光辉由

弱变强,相信它会照彻十方世界。

有时会问自己,如果修学佛法,法不入心,

114

作为辅导员的我会在干什么呢?这一念头的出

现,吓了我一跳。是啊,如果法不入心,我在

干什么呢?会出现怎样的状态?

如果法不入心,占领我心灵的主导力量依

然是贪嗔痴。我能做什么呢?我会把自己包装

得很高尚,很精进,只是想给师兄们留下一个

好印象,让师兄觉得我很有见地,崇拜我。我想,

如果法不入心,这一定是最正常的心理,因为

我需要外在的肯定。因为法不入心,我的内心

依然很混乱,我的想法依然是一大堆错误知见。

面对对境,我怎么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这样,我就会拥有一大堆修学的问题,一

大堆辅导的问题,一大堆生活的问题。每增加

一份承担,就会生出一大堆问题。最后的结果,

我想就会很清楚了。为了解决这几大堆的问题,

凡夫的我只能放下辅导员的承担,“减少”其

中一堆问题。

幸运的话,自己能够忏悔反省,回归修学,

115

检讨自己修学中的问题。对照十八字方针,我

是否真诚、认真、老实了?是否确实承认自己

是重病患者?领会这两个基础问题的重要性

吗?如果能够认识到,当下开始精进修学,按

照八步聚三种禅修,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

佛法正见,变成自己理性认知上的正见,并进

一步成为现实生活中可以逐渐任运的正念。

那时,面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修行就会

任运自在,步步向上。那么承担辅导员就会得

心应手,法喜充满。在奉献过程中,领受最大

的受益,就能亲证导师说的:真正的利他一定

是自利的。当我们一步步亲证导师的开示,所

有疑惑、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感恩导师!感恩三宝!

最初当辅导员,一半出于

懵懂,一半出于感动。一方面

不清楚辅导员背后沉甸甸的责

任,一方面不忍心看着当时的

辅导员师兄承担太多而自己袖

手旁观。因着这样的发心,在

书院成立的早期,刚进同喜班

六个月的我,在 2011 年下半

年便匆匆上了岗。

觉华:

感悟成长

117

第一次带班的经历是令人难忘的。记不得

多少次站在共修点门口打着电话追着学员来共

修;记不得多少次在共修中无奈地看着众多没

有自修的师兄漫无目的地分享;记不得多少次

对学员一次又一次的退学申请心生烦恼。结业

仪式上,个别师兄不经请假就无故缺席,差点

让我萌生退心。我有过委屈,有过迷惘:为什

么我这么真心地付出,却不能换来学员的精进

修学?但我也知道,烦恼于事无补。我只有总

结着,反思着。

我渐渐明白,所有的问题,首先和自身的

素养有关,当时的自己刚进书院半年,并且修

学不够精进,对法、对模式、对书院的熟悉程

度还远不到位,要做到有效引导,确实难度很

大。面对没有自修基础的学员,未能令他们受

益也在情理之中。其次是学员的筛选,由于当

时进班没有明确底线,只是要进班学习了才办

一次沙龙,由几位老学员谈自己的修学感受,

118

没有更多地了解学员,部分学员碍于面子“被

迫”来修学,没有内在动力,学习效果自然大

打折扣。此外是小组共修的缺失,当时并未意

识到小组共修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大家太辛苦,

未推行小组共修。直到后来才知道,“小组共

修是关键”。离开了关键,没有对法义的掌握

和熟悉,班级共修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一次的带班经历让我明白,要带好一个

班,不仅要有发心,还要有模式,有方法,有

坚实的修学基础。想清楚问题的根源,内心的

挫折感、委屈感逐步瓦解,将所有精力投入到

改善中去:全力支持沙龙的筹备与正常化,努

力倡导班级的小组共修,进一步调整自己的修

学态度……在一次又一次的带班过程中,我有

了越来越多的体会和收获:辅导员不是老师,

是服务者、辅助者、分享者、学习者,这样的

定位让我在辅导过程中不断领悟,不断感受成

长。

119

服务者。这令长期从事营销和客户服务的

我有了深刻的体会。良好的服务,意味着对服

务内容的精通、对服务对象的全心关注、对服

务技巧的游刃有余。带着服务意识来带班,辅

导工作似乎轻松了许多。每次带班前,就像做

项目一样做好充分准备:认真修习当期内容三

遍以上,整理好法义,用心体会学员可能出现

的疑惑,做好答疑的准备。共修前,早早到场,

做好课前准备,以微笑迎接每一位学员的到来。

共修时,注意观察每一位学员的神态、表情,

试着体会每一位学员内心的感受,分享好的适

时随喜,不敢分享的尽量给予鼓励,有待提高

的课后单独沟通。当自己的注意力被如何让每

一位学员欢喜投入、在共修中得到鼓励、有所

受益占据的时候,曾经有过的紧张、压力、恐

惧一扫而空。

辅助者。辅导员只是承担辅助引导的责任,

这让我一下子看清了第一次带班的误区。我渐

120

渐明白,对于每一个学员、每一个班级,辅导

员只是外缘,不是填鸭,不是包办和替代。在

辅导过程中,我试着更多地去引导学员体会修

学给自己、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更多地去总结

参加共修带来的利益,更多地去关注三级修学

模式在当今环境下的难得与殊胜。在班级服务

中,试着更多地引导班委精进修学,关爱同修,

沟通互动,协助班委共同营造温馨的修学氛围,

共同参与书院的各类义工活动。当班委发挥作

用的时候,当修学成为每个人必需的时候,我

惊喜地发现,我再也不需要为追着学员共修而

打电话了。

分享者。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擅长言辞的人,

从小就害怕在公众场合讲话。但我明白,新学

员有太多的疑惑与好奇,因为自己就是这样过

来的。我是三级修学模式的受益者,应该让更

多人受益。我试着努力地表达自己,分享自己

修学的变化,不同修学阶段的体会,当辅导员

121

的感受与收获,对法义的理解,参加义工活动

的感受,对各种情绪的处理方法等等。看着学

员们发自内心的微笑,看着他们因修学而起的

变化,看着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分享员、辅导员

等各类义工时,我的内心分外感动。其实,辅

导员真的是分享者,分享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时

间、精力和体会,分享的更多是学员们的修学

成果,分享的是他们心行改变的喜悦,分享的

是所有改变背后对法的体悟,对法和善知识的

净信。而这一切都是推动自己精进修学的动力,

是念恩生敬的善所缘。

学习者。曾经以为带班是无私的付出,可

在带班的过程中,我的观念慢慢改变了,我渐

渐意识到,带班的过程中,自己付出越多,收

获越大。为了做好总结,我学会了倾听,这对

于在会议中已养成开小差习惯的自己来说,无

异是一次重生。每一位学员的分享都有不同的

立足点,带来不同的启发和感悟,促使自己从

122

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和寻找解决之道,从而对法

义产生更深的体悟。每一位学员的分享,又能

让我感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故事背后的不

同滋味。透过这些表象,我更进一步看清了人

生的本质,更进一步体会到法的重要、法的希

有难得。师兄们性格迥异,各有所长。在辅导

过程中,他们总会给我很多建议,而这些建议

总会引起我的反思,成为瓦解我执的增上缘。

他们也会给我很多关爱,这些关爱给了我很多

感动,更给我加了很多油。不经意间,那个自

尊心太强、个性鲜明、没有耐心、讲话直接、

语速飞快的我渐渐地慢了下来。我能够感受到

自己内心的调柔,更能感受到因为这种调柔而

产生的感恩和珍惜之心。也许这就是成长,这

就是全心付出带来的增值收益。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辅导员,让更多的人在

佛法中受益,前面的路还很长。要让更多人的

受益,需要更多的服务者、辅助者、分享者、

123

学习者。我愿意在辅导、学习中体会成长,在

服务、分享中传递法喜。

感恩师兄!感恩书院!感恩导师!

回顾自己带班的一年多,

在此分享我做实习辅导员的心

行经历、反思和收获:

一、凡夫心的延续与显现

在作为辅助员跟班结束,

通过实习辅导员的选拔后,收

到开始带班的通知。通过培训,

知道从这一批开始实行由支持

辅导员带班,实习辅导员先跟

班学习如何带班。

净果:

与辅导团队的合作

记我的

实习辅导员

第一课

125

当时,对这样的安排并不是十分认同。后

来通过反思发现:那是担心自己在班里师兄前

不能建立威信,关系到面子问题,还是凡夫心。

接下来,刚好在国外出差时收到支持辅导

员的名单,心想等回去应该和支持辅导员、辅

助员师兄们见面讨论一下如何开展辅导工作,

如何协调和配合。出差回来后和支持辅导员通

了电话,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时间碰面,就

决定开班时见面再说吧。其实,主要还是内心

对支持辅导员主导带班的安排有想法,表现出

来,就是不积极寻求与支持辅导员的沟通。

结果在开班仪式上,自己积极地忙着宣导、

分组、答疑等,明显表现出是我在主导,而不

是作为一个辅导团队在为新班师兄服务,也没

有照顾辅导团队其他成员的感受。内心观照到

了自己的主宰欲,是凡夫心依然在主导和延续。

之后反思自己的心态,表现在:

1.强大的我执,执这个班为“我的”,

126

而不是辅导团队与新班师兄众缘和合的一个修

学团体。由于这种我执,已经给自己带来了不

必要的负担和副作用,表现为有压力与不积极

寻求合作。

2.由于这种我执,就会有懈怠心理,不

积极与辅导团队其他成员开会或电话沟通,就

想着按我理解的标准执行,结果大家对如何协

作没有形成共识。

3.自己的威信、面子、重要性和优越感

等错误串习还在起作用,没有真正建立起无我

利他的心态,没有把自己真正定位为学习者、

服务者、分享者和辅助者。

这样的认识与心态在接下来的班级共修中

还在继续:班级共修分享讨论时关注自己的引

导与表现,不能专心听支持辅导员师兄的分享,

共修后猜测支持辅导员师兄对自己是否也有看

法等。

二、观照与反思

127

这样的心态明显带给自己烦恼、纠结和不

清净,看到并感受了这种不良心态带给自己的

过患,下决心要调整和改变。

1.我学佛修行是为了解脱,做辅导员是

在实践菩提心,自觉觉他,帮助更多的师兄走

向解脱。现在这样,即使我在做辅导义工,但

这种凡夫心态将把我引向哪里?

2.无我利他是我修行的目标,也是解脱

的关键。修行做事,不是看事情做得多么漂亮、

高效和完美,关键是如何发心、用心和成就什

么心行。我现在在成就什么心行?

3.我执与凡夫心是导致我轮回、烦恼、

受苦的根源,已经带给我无穷过患,现在观照

到了,不可忍受,必须对治。

4.我是放下我执,积极主动地与支持辅

导员师兄沟通、协调和配合,还是继续顺着自

己的主宰欲、优越感和重要感?而主宰欲、优

越感、重要感都是我成为凡夫的原因,我还要

128

继续增上吗?

5.能否从缘起的角度看待这个班,看待

辅导员这个岗位,明白这些并不是“我的”,

而是众缘和合的?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普通学

员,是这个班级的一部分,是一名服务义工。

支持辅导员是我非常好的增上缘,支持我带班,

给我建议、意见、反馈和分享经验,看到自己

的不足,帮助我成长。

三、调整与重新上路

经过这样的观察修,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认

识,心态也很快得到调整。当下至诚忏悔,尽

管出差在外地,马上打电话给支持辅导员师兄,

做了深入和良好的沟通。在接下来的班级共修

中,主动邀请支持辅导员师兄主持、引导分享

和讨论,按照模式进行班级共修。谦卑待人,

放低自己,兼顾其他师兄的感受。结果这次共

修后,自己的心态更自然,心更清净而坦然。

在以后的共修时,发自内心地对支持辅导

129

员师兄越来越恭敬、真诚和自然,在共修时不

再那么关注自己的表现,心也越来越放松和清

净。共修后的辅导团队会议,请支持辅导员和

辅助员师兄反馈整个共修和自己的不足之处,

讨论如何改善提高,以及如何帮助师兄们更快

更好地掌握模式,顺利走上三级修学的轨道。

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辅导团队其他师兄们

的真诚反馈和建议,自己受益非常大。

后来,在一次辅导员的小组共修时,当面

向支持辅导员师兄忏悔,坦诚自己的不足与凡

夫心,而他说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我知道,其

实支持辅导员师兄一直在照顾我的感受,默默

地给予支持。从一开始就让我主持班级共修,

给我建议和反馈,帮助我提高。而我却在串习

的驱使下继续强化凡夫心,幸亏能及时观照并

通过观察修及时调整。

通过这样的调整,自己在接下来的带班和

与支持辅导员的配合中更加自然。最主要的是,

130

自己的心更加清净和喜乐,也能更好地专注在

修学、带班和引导讨论上。通过这样的经历认

识到,无论在修学、带班、做义工乃至工作生

活中,如果能保持观照,不断观察修,不断摆

脱凡夫心和我执的错误串习,努力以无我之心

利他,不断弱化我执,放低自己,才能成就正

向心行,才是真正地践行菩提心。

如果没有这段做实习辅导员、与辅导团队

合作的经历,没有佛法、三级修学模式和导师

的引导,我不会这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凡夫心,

也不会做观念和心态的观察修,更不可能调整、

改变和提升自己。

感恩导师、书院,也感恩支持辅导员师兄

和所有师兄们,帮助我成就辅导员修行的第一

课!

因为要生孩子,在我带班

一年后,面临着暂停带班至少

三个月的问题。事实上,从中

断带班到恢复带班经过了 5 个

月的时间。中断是从同喜班刚

刚升入同修班开始的,由另外

两位辅导员师兄轮换帮着带

班,并且经历了春节和暑假两

个假期。能够平稳度过这一段

时期,我觉得,不论是作为辅

导员的我的心行调整,还是作

为一个班级整体的修学状态,

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净屏:

我的带班﹃真空期﹄其实不真空

132

我的焦虑、平静与随喜

我的焦虑情绪其实从知道怀孕后就开始

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而我竟然任由

它发展。直到春节前,当得知辅导部安排了两

位辅导员师兄在我休假期间轮流代班时,这种

焦虑达到了顶峰。我在焦虑什么呢?怕在这段

“真空期”内,好不容易跟师兄们建立起来的

良好的修学习惯没有了;怕班里师兄们不适应

代班的辅导员师兄,而且还是两个轮流;怕班

里师兄流失;怕中级班不能开一个好头,影响

接下来所有的修学;怕班里没人管变成一团散

沙……

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觉察和反思,为什么会

产生这么多负面的情绪和念头?因为我完全抛

开了佛法,而陷入了凡夫心的漩涡。原因无非

就是三点:一来这是“我”的班,我当然在乎。

而事实上,这哪里是“我”的?班级的成立和

发展都是因缘和合的,我所能做的就是作为其

133

中一个条件,努力使班级师兄们落实模式并且

受益,其他辅导员师兄也是这么做的,甚至比

我做得更好,我在担心什么?二来是想保持现

状,这明显就是执常的表现。即使是自己带班

的时候,班级都随时发生着变化,我怎么就认

为师兄们更适应我来带班,而不是更欢迎和适

应其他辅导员师兄的引导呢?三来就是自我的

那三种感觉找来了,优越感、重要感、主宰欲,

认为只有我才能凝聚班级,才能让师兄们精进

修学,才能让这个班级顺利走下去。

我问我自己,我对于模式的信心哪里去

了?我把辅导员的定位抛到哪里去了?我对于

师兄们的信心哪里去了?实际上,前期对于两

套模式的努力落实,师兄们一年来修学习惯的

养成和于法受益,代班辅导员师兄的引导都足

以保证班级的正常修学。我作为一个学习者、

分享者、服务者、辅助者,即使不在现场带班,

他们一样也是可以做到的呀。

134

经过这样的调整,我的焦虑很快就明显削

弱,甚至消失了。在休假前,我和师兄们分享

了自己进入同修班时的状态,以及自己在那阶

段修学的一些经验教训,分享了对于态度模式

和方法模式的理解、接受和运用;对班委师兄

们强调了班委会的重要职责以及班委例会的作

用;随喜所有师兄们的精进修学和对我的包容

支持;引导师兄们发现和随喜代辅导员师兄们

的优点,我回来后也可以学习和借鉴。

在休假期间,我坚持一次不落地网络参加

自己班的班级共修(除了生孩子当天正好赶上

共修)。因为我深知惰性和串习的力量有多大,

而正念的力量多微弱。和师兄们保持信息和沟

通的通畅,任何时候、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

系到我。休假期间不过度插手班级修学和活动,

恢复带班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在做这些的时候,

我平静而有序,深深感恩佛法给我的智慧,感

恩导师施设的两套模式。

135

在整个过程中,我深深随喜班级的师兄们,

他们在我休假前拍了视频送给我,每个师兄都

表达了会精进修学的意愿。我很惭愧,是师兄

们感受到了我的焦虑吧,才给我吃定心丸。在

我休假期间,班委师兄积极承担,非班委师兄

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无论是修学,还是义工

行、班级活动,都顺利正常推进。在我恢复带

班后,和我分享班级的状况,并随喜感恩几位

代班师兄的引导,让他们有机会体会到不同风

格。我深深随喜感恩代班的辅导员师兄们:慧

宇师兄、善正师兄、慧容师兄!

班级的修学平稳有序——一点经验

前几天,班里一位担任修学部义工的师兄

跟我讲:班级建设组让她分享一下我们班的经

验,比如出勤率稳定,比如辅导员产假丝毫没

有影响班级修学,比如转到班里的师兄快速融

入。我想了一下,虽然出现辅导员中断带班的

136

情况应该不多,但确实有必要从辅导员带班的

角度反思一下,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可以让

班级各项事务平稳推进而不受外境干扰,哪些

方面做得不好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无论在修学上还是班级建设上,

模式落实几分就受益几分。

在我看来,好的一些方面有:第一,带班

初期(尤其是前三个月至六个月)该花的心思

要花到,包括模式的宣导和情感的交流。对于

态度模式和方法模式,每一次共修中,都见缝

插针地以各种方式传达给师兄们。带班前三个

月,轮流跟小组共修,确保辅助员师兄和每个

小组都能按照书院小组共修的要求进行,学会

如何小组共修并不断从中受益。分享自己的自

修体会,提醒自修的遍数和要领,促进自修习

惯的养成。此外,就是班级共修安全和谐氛围

的创建和维护;自己对于所带内容的烂熟于心;

班委会例会习惯的养成;对师兄们的关怀和沟

137

通交流……

第二,动力强大的班委会。宣导班委师兄

自修和小组共修的榜样作用,班委师兄们首先

要做到精进修学;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共修,

但各小组里的班委师兄同样有责任协助组织好

小组共修;鼓励班委师兄们在班级群里分享心

得,提出倡议,提醒自修和共修;养成每周例

会的习惯且议程固定:发愿、小组共修情况及

问题解决、师兄个别状况处理、其他(书院和

班级活动、培训等等)、回向。基本上所有的

问题和情况在班委例会都能得到反馈和回应。

以至在我休假期间,班委例会一次都没有中断

过。班委师兄成长明显,班委会对于推动班级

修学和加强班级凝聚力作用明显,非常随喜赞

叹!

第三,鼓励义工行。从同喜班就开始引导

义工行对于修行的意义,每次班里有师兄做了

义工之后,会鼓励他们做义工经历分享,既增

138

上了自己的修学,也鼓舞了其他师兄积极参与

义工行。鼓励师兄们根据自己的状况,参与不

同部门的固定义工岗位,避免发生一个班的师

兄都去做慈善或者传灯。这样的多方参与、互

相交流,带给师兄们的是对于服务大众模式的

了解熟悉和不同角度的思维,总之对于修学有

利。

第四,班级开放安全氛围的营造。这一点

师兄们比我做得好,在接纳一位“有问题”的

转班师兄的问题上表现无疑。师兄们已经能够

不断用法义调整自己,打开心量,分享困惑,

运用法义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思维下来,都是

我自己没有按照模式去做,没有按照辅导员的

要求去做。一一对照辅导员的素养,其实每一

点都是我需要大力提升的地方。虽然我在带班

过程中不断出现相左的现象,但班级师兄们给

了我最大的包容和慈悲,是他们一点一点在成

139

就我的修学。

事实证明,我所谓的自认为的“真空期”,

其实根本就不是真空,无论是我、师兄们还是

班级建设,反而都经历了一个“成长期”,让

我们亲身体证了两套模式的强大功效,更加坚

定了对于落实两套模式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

对于书院、导师、辅导员师兄和同修们更加珍

惜感恩。

作为学员,除非对辅导员

已经产生特别抵触的心理,一

般来说,辅导员的随喜对他都

会有比较大的正面影响。尤其

是作为刚开始修学的师兄,对

于用导师创立的三级修学来改

善自己的生命,有着鲜活的渴

求之心,特别希望能够得到正

确的引导,使自己早日受益。

因此辅导员的随喜尤为重要。

净秋:

引导的关键是随喜,随喜的关键是正知

141

以往在旁观慧诺师兄带班的时候,对于她

不遗余力地随喜师兄们与法相应的地方,所起

到的正面力量印象深刻。自己在做沙龙主持的

过程中,对于随喜的作用也深有体会。如果主

持人自己能够通过修学,将当期法义变成自己

的观念,用慈悲心去聆听,将沙龙来宾的发言

记在心中,把他在分享当中与法相应的地方、

生命的正向成长、利他的态度都一一明确地说

出来,发自内心地随喜赞叹,很快就能够建立

一种良性的互动。

同时对于如何随喜,自己在带班之前也抱

有深深的困惑。这种困惑来自于对一些现象的

观察。就是有一些世间能力很强、闻思能力也

很强的师兄,班级共修中他的分享往往看似与

当期法义、与自己生活都有结合,有自我检讨,

但是其实他并没有做好第一、二步的自修,小

组共修的分享也是在说自己的东西,只是他的

闻思、表达能力、情商都非常强。但是在被随

142

喜之后,早则半年,迟则一年,就会产生对三

级修学的厌倦、怀疑,表现就是他会觉得同修

的分享让他都不受益。有些人就此而流失,有

些坚持着但是学得很辛苦。

还有就是另外一种现象,早期会有一些师

兄特别容易契入模式,自修、共修、态度都非

常好,变化很大,辅导员会特别喜欢这些师兄,

跟他们经常互动,而另外一些不是这样的师兄

则开始游离,仿佛在这个圈子以外,虽然人没

离开三级修学,但是也不积极。

从 2013 年开始,我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思

考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辅导员到底要如何做,

对这些现象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当我自己这次

带班后,开始有了一点认识。同时也要感恩我

的支持辅导员净理师兄四两拨千斤的点拨。

关键的地方其实是在于,当期法义的内容

清楚之后,要提炼正见。比如《如何修学》,

这一课内容包括书院缘起、修学总则、三级修

143

学内容、共修仪轨,其实正见就是认识到修学

佛法的艰难,三级修学的殊胜,然后自己要如

何能够获得这个殊胜,就是要按照修学总则的

内容做好每一部分的自修、共修。关键点在于,

辅导员自己是否认识到,我的生命非如此做不

可。如果自己仅仅停留在学知识上,就无法辨

别师兄的分享,三级修学到底有没有对他的心

产生触动,是不是应该用随喜来支持他安住的

点。所以,辅导员自己的修学要扎实,要真诚

地面对自己的生命,这是关键的点。净理师兄

说,她一直在思考,安住当期法义,到底安住

的是什么点,其实这个点就是当期法义要建立

的心行。我理解这也就是一种正知,正确的认

知。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做到这点,佛

法就无法撼动我们的串习,那所学的可以说就

是白学了。

有了这个支点,就有能力去辨别随喜的点。

这次带班,才真正理解了,以发菩提心为修学

144

根本,以佛法修学为核心任务,以六合敬为管

理方针,达到自觉觉他的目标,其实是一个有

机结合的整体。应该去随喜的是所有减弱我执、

向模式靠拢以及发慈悲心、随喜心的行为。也

发现以往的随喜是带着自己偏好的,因为我自

己注重闻思,所以我会特别在意闻思能力强,

深刻检讨自己的师兄。其实,这对于班级来说

不是好事。因为这会让被随喜的师兄产生优越

感,而让其他师兄产生隔阂,长期这样的话,

整个班就会分裂。其实这样的引导,并未有效

传递三级修学的核心精神。

所以在前期,有一些闻思做得非常详细的

师兄,当他所闻思的内容并没有对他的串习产

生触动时,我并没有去随喜,这个期间他可能

会疑惑,但是辅导员要忍着。不要为了学员喜

欢你而去盲目随喜他,那样就会害了他。因为

在他的认识中,会慢慢地觉得,我是按模式修

学的,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从而对三级修

145

学产生怀疑。要静待观察,信任师兄。因为进

来修学,都是为了想要改善生命,他会去观察

辅导员随喜的师兄,会去反思自己,直到他开

始用法来反思自己。触动我执的时候,你就会

发现,随喜的点到来了。这个时候的随喜,将

给他修学模式中态度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为刚刚开始修学,大家都是在摸索,有

一些师兄,貌似并不在模式上,好像说的跟当

期法义无关。但是当你用心去听的时候,你会

听到他对别的师兄的随喜,对自己的反思。你

会听到,上次一点也没看,这次刻意让自己认

真看了。你会听到,他克服困难参加了共修。

而且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师兄之间的互帮

互助,为对方着想,提供小组共修的场地,为

师兄买食物。这些都是要随喜的点,因为这些

都有助于大家发菩提心,削弱我执。当你用心

去发现这些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做的比大家差

多了,自己才是被辅导的那个。

146

同时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还要克服自己的

我执我见,避免陷入对立之中。因此,除了树

立当期法义的正确观念以外,我自己还会在带

班之前每次都修念死无常、三恶道苦,使自己

认识到生命危脆,仅在呼吸之间,自己没有能

力不堕入三恶道。这不是“我”的班,而是一

期一会。同时,再修七支因果,认识到无始以

来师兄们无数次在生死之中拉拔我,能够得遇

暇满人身已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无论来和没来

的师兄都是值得内心随喜的,每一次共修都是

无比珍贵的机会。我要心无挂碍,捕捉大家的

成长点,最后安住在普贤行愿的观想之中,认

识到师兄们的所有表现都是三宝功德,都是空

性的显现,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无需执著

或是后悔,只要安住当下努力。

通过这一两个月的带班,发现了自身修学

上的瓶颈在哪儿,如何突破。尤其是同喜班前

几课的修学,使我对三级修学于自身生命的意

147

义、于社会的意义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同时,

对于我自己的修学,如何通过正知来完成菩萨

道的修行,有了具象的认知。虽然自己现在生

命状态很差很差,但是看到了希望。既然这是

正确的,去做就是了。

上周,先生被我拉着去看

病,检查出胸口有一个肿块,

生活一下子进入到求医的节

奏,身边的朋友、师兄也都纷

纷伸出援手。

开始觉得自己处理得还挺

好,首先对治了自己因为贪著

而引起的情绪,认识到唯有修

学、做事才有力量和福报来帮

助他,以及接纳他的任何反应,

净秋:

自己的气质

149

坚持陪伴。为了讨论看病方案,就把朋友和几

位师兄拉到一个微信群里互通消息。晚上,朋

友给我发消息说:给你一个建议,尽量不要提

到“癌症”、“肿瘤”的字眼,对他来说太过

冰冷和沉重。智书师兄也跟我说了类似的话。

我才意识到,虽然我尽力去体谅他的心情,但

还是没有关注到如何使他的心情更放松。

反思自己在修学和辅导的过程中,也是偏

重于对负面心理的否定,对于正向心理的鼓励

偏少,会把问题和困难看得过于实在。其实就

像净理师兄所说的,在这个果还没有出来之前,

它就是可变的,我的心就是改变它的一个因素。

想起有一次,自己去寺院为一位不幸故去

的家人办理超度,但是因缘不具足,办理的人

下班了,找到的师父又急着要上晚课。当时寺

院里一位陌生人跟我说:“我教你一个方法,

你站在这里,看到里面的牌位了吗?你找一个

喜欢的位置,用自己的心把她的名字刻上去。”

150

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对于这位家人来说,我是

她和佛法的唯一连接,当下我启白三宝和阿弥

陀佛,并且认识到我自己也具备佛性,我有这

样的能力,深具信心,以观想的力量这样去办

了。而且这样做的当下,我自己体会到了事实

就是这样的。确实在迷惑和烦恼的层面之外,

自己和十方三宝一样具有觉悟的潜质,这个不

是修出来的,而是现成的。就像雾霾天我们看

不到月亮,但不会认为月亮不存在。

导师在《生命的回归》里说到,行为受观

念的影响,观念来自于认识,一般人的观念建

立在感觉的基础上,受感情和情绪的影响,所

以,往往是错误的。世界的真实是因缘因果。

其实我把负面和困难看得实实在在,这也是错

误的观念,是由于无明和我执。

我经常会认同这种观点,是因为这种认识

帮我避免了很多风险。我和我爸爸一样,都是

谨小慎微,充满自我保护的人,所以我们都很

151

少丢钱包,也很难被诈骗,而且做事都比较认

真,容易得到肯定,所以无意之中我们都会对

这一经验加以肯定。师兄们老跟我说:你别自

我检讨了。可能大家比较受不了我这点,但是

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危险虽然存在,但也是没有自性的,一切都是

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因缘就是践行三级修学两

套模式。

这种把困难看得实实在在的错误认识,对

自己有着莫大的影响。在人生遇到挫折时,往

往因暂时没有能力立刻解决而产生巨大的恐惧

感,让逃避成了自己的一种串习。在面对新的

领域时,畏难成了自己的串习。

在修学和辅导过程中,这种错误认识对自

己也有很大影响。在学新课的时候,因为新的

认识尚未建立,错误认识总会生起抵触心理。

虽然这也正常,但是自己会看得过重,而忽视

了修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生命的真相、让生

152

命更快乐,就是要让自己的生命品质向佛菩萨

靠拢。

在辅导中,自己会刻意去寻找随喜之处,

其实,能够生而为人,能够和佛法结缘,能够

想到来修学佛法,本身就很值得随喜了,而自

己还要刻意去寻找,这也是一叶障目的缘故。

在引导的时候,说的话也偏向负面,对于自我

感觉比较好的师兄来说,这样的辅导员也许比

较适合,但对于其他师兄来说,这样的辅导员

会使他们感到紧张,对修学中的困难看得过重,

过于苛责自己。

修行,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生命中的烦恼和

迷惑,更重要是要开显自己内在的觉悟品质。

就像导师讲到修习皈依的方法时,要观想自己

念念具足三宝的功德,或是念念融入三宝的功

德之中。如果你的起点就是业障深重,那修半

天还是业障深重。作为辅导员,也是发心的菩

萨,虽然还有串习,但是我要学着用缘起的、

153

如实的眼光,也就是用佛菩萨的心去看待自己

和世界。

想到这里,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和先生分享

很多,例如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帮他,是因为

他平时与人友善,具有深厚的福德;沉重的心

情其实是来自对还没发生的事情的猜测,是完

全不必要的,而现在要培养良好的心态,这样

可以帮助康复;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提前有机会思考人生,会让他过得更实在,也

更加有能力去理解和帮助自己的亲人等。

我想在辅导中也是一样的,首先转变自己

的认识,接着改变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

的人格也会慢慢改变。感恩三宝,感恩一切!

分享出来,希望帮助到有同样气质的师兄和辅

导员,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成就佛菩萨的品质,

欢喜走在觉醒的路上。

担任实习辅导员已经有半

年了,思来想去,却说不出太

多辅导心得,唯有这一句:师

兄,我们在一起成长。

善德:

师兄,我们在一起成长

155

师父说,“在菩提书院,辅导员只是三级

修学的先行者,是陪伴学员共同成长的服务者。

辅导员对学员的引导,重点就是帮助他们掌握

‘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和‘理解、

接受、运用’的修学方法,而不是为他们讲解

法义。”师父真的是一位智者,一位慈悲的智者。

现在,这段话让我真正对辅导员的定位和

职责有了事实上的理解。师父在《佛陀和他所

说的法》中开示说,理解是有二个层面的,一

个是对法义的准确理解,是理论上的理解,它

关系到法的正确传承,这是契理;还有一个是

事实上的理解,就是通过理论上的闻思,进行

正确的分别,这种分别在学佛过程中是非常重

要的,就是要以所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去检验,

事实是否如此。通过这种思维,获得事实上的

理解,才算完成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如师父所

说,任何一种学习,都必须获得事实上的理解,

所学才会真正有作用、有力量。

156

师父说,“辅导员只是三级修学的先行者”,

通过思维,我发现完全就是这么回事。自己刚

刚进入书院修学的时候,对三级修学模式的殊

胜性,态度模式和方法模式的重要性,根本没

有感觉。只是觉得学佛蛮有意思的,能够让我

知道一些新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也是非常

了不起的。直到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的修学

历程,对三级修学模式殊胜之处,态度模式、

方法模式的重要性,才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

识,它决不只是一种说法而已,而是身体力行

后的切实感受。

实际上,这里所谓的“先行”,就是一个

通过修学佛法,渐渐认识自己是一个充满迷惑、

烦恼、无明的重病患者,到对于这种状态的厌

离,到厌离所需要的动力、方法,智者的引领,

再到现在明白菩提书院就有这样的引领,那就

是济群法师——我们的导师。师父把我们从无

明、迷惑和烦恼中拔济出来,引向慈悲、智慧

157

的光明大道,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心理成长的

过程。

看到刚进入书院修学的师兄们的各种状

况,我知道,这也是我曾经历过的。以前的我

也是这样的,充满无明和迷惑,只是通过三级

修学,我变了。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作为辅导

员所要做的,正如师父所说的,辅导员“是陪

伴学员共同成长的服务者”。如何陪伴?那就

是把自己是如何通过三级修学,调整态度,掌

握正确的方法,最后从佛法受益的经历分享给

师兄们,陪伴师兄们度过修学过程中遇到的各

种状况,从修学中获益。

最近的一次班级共修中,对于“意识到自

己是一个轮回中的重病患者”,我作了个人理

解和修学体会的分享。我分享道,在进入书院

修学的起步阶段,自己只是因为感觉到佛法并

非自己原来所想象的那样,为了了解佛法,开

始修学。对于师父所说的,我们是轮回中的重

158

病患者,我只是听过、看过就过去了,没有什

么感觉。随着修学的深入,真的发现自己就是

一个充满无明愚昧的凡夫。

以前的我,会因为一些事情,打骂孩子,

把自己搞得乱糟糟,也把孩子搞得乱糟糟。现

在仔细一想,那些事情是什么事情?往往是一

些很小的事情,是自己的想法和孩子的做法不

一致,而我认为自己最正确,结果,她并不听

我的。于是,一件事情变成了一场打骂的导火

线。

我经常会做这样的思维:当我面对一个病

人,我能够生起仇恨吗?一般情况下,不会的。

有时还会产生一些怜悯之心,悲悯之心。我知

道自己是一个病者,是有问题的,我还能够坚

持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别人都必须要听我的

吗?不会。我会乖乖地一边呆着,生怕被别人

发现我的错,甚至溜之大吉,哪里还会自以为

是,陷入贪、嗔、痴而不能自拔?

159

当我真正接受了我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

凡夫都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的时候,我既不会

嗔恨他人,也不会自以为是;既能够理解他人,

也可以接受自己。当然,既然是一个病患者,

那我应该接受治疗。何况,有医院愿意接受我

这个病人,有医生愿意给我治病,只要我按照

医嘱,老实吃药,接受治疗就好。

如今,面对境界,我一不需要计较对错,

我就减少了嗔恨和纠结;二知道自己也是凡夫,

充满无明和迷惑,那就没有自以为是的资本。

然后,因为医生已经告诉我病好以后的状况,

我很稀罕,我要健康,所以,我要治病,需要

吃药。这样来认识轮回中的重病患者,实际上

是找到了事实上的理解,也在事实上接受了。

它给我带来的就是少了一些妄想,多了一些觉

知;少了一些嗔恨,多了一些理解;少了一些

浮躁,多了一些平静……当病者想真正被接受

的时候,就不会忍无可忍,观念、心态、品质

160

就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通过这次的分享,带给了师兄们一些启发,

引发了大家对修学动力问题的思考。“八步

骤”“十八字方针”是引导我们摆脱凡夫心,

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的最好用的方法。“真诚

地认识自己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这个问题的

思考,同样需要运用“八步骤”来进行修学。

所以,修学就是一群人在一起,按照既定的目

标,在一位导师的引导下,在一位先行者的陪

伴下,自利利他,走向觉醒。

发心承担辅助、辅导义工

已经有一年多了,最近正好遇

上辅导的班级升同修班。升班

前前后后有半年时间,因为是

周六共修,所以从开始准备升

班,就遇到放假、过节、升班

共修安排等等,过渡时间显得

特别长。回头一看,时间过得

好长。

善德:

听——

辅导和成长

162

现在,同修班的修学已经到了《道次第略

论》第四课,导师讲完了法的殊胜。这一次共修,

让我真正感受到大部分师兄们建立了进入下阶

段修学的信心,这是非常宝贵的,也让我发心

分享。

从学前引导课到《道次第》作者及论的殊

胜,师兄们明白了要修学好《道次第》,首先

要认识到自己的现状。想改变只有通过修学佛

法来解决,而修学佛法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态度

和方法。《道次第》的作者和内容非常殊胜,

非常契合我们的根机,对于我们有效修学有极

大帮助,所以导师特别选择《道次第》作为同

修班修学的第一部论典。我们能够进入书院修

学,都是累生累世积累的福报。唯有珍惜这殊

胜的法缘,精进修学,才能不虚度此生,成就

今生的最大价值。

这一切让我非常感慨,也非常赞叹,而这

一切是因为听。用耳朵,我认真体会了原来从

163

没有体会过的好处。当然,这跟修学获得的正

见是分不开的。

听是一种能力,从听闻佛法,到听各种声

音,听各种话语。我体会到,要有效地修学佛法,

有效地开展辅导工作,有效地沟通,有效地解

决问题,首先要有效地听。而且,它是可以被

训练的。

要有效地听,首先要让自己静下来,不去

设定,不执著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能比较客观、

开放地听到他人的声音,觉察他人的状态。

原来,我对听的反应模式,是听到有什么

问题,就直接搜肠刮肚地想办法解决,解决不

了就去请教经验更丰富的师兄。一段时间下来,

我发现,那是串习的功能,根本没有运用所学

到的佛法正见。也就是,我的第一反应根本不

是佛法正见,而是我的个人经验。佛法学了多

少,也用不起来。我永远记得师兄的一句话:

如果个人经验可以解决问题的话,就不需要修

164

学佛法了。

怎么办?第一时间提不起正见,而且可能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做不到,怎么办?

修学一段时间下来,有一个感受,就是让

自己慢下来,对于觉知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因为,我认识到我的观念是有问题的。所以,

如果暂时提不起正念,那就先慢下来。不论听

到什么,先别急着反应,先停一下,想想,听

到什么。如果是师兄说话,那就静下心来,想想,

他在说什么,想要告诉我什么。这样的做法,

让在我实习辅导阶段受益很大。我发现静心地

听,有很多好处:

首先,认真地听,才能比较清楚地听到师

兄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

果不清晰,还应该再确认。然后,再进行交流

和沟通,为有效解决问题提供良好的基础。

其次,慢下来,安静地听,可以给自己更

好的思考机会,训练自己运用八步骤三种禅修

165

的方法,从而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不良串习,提

高自己运用正见的能力。

第三,有时候,听是一种陪伴,并不一定

想要求得答案,听着就解决问题了。因为每个

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执著自己的说法和

做法是正确的,自己也一样。所以,做一个诚

恳的听众就可以了。

第四,听的本身还是一个觉知的过程,对

自己的修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增上。任何声音都

能够听见,都可以接纳,对打开自己的心量、

破除我执是很好的训练。

当然,要能够有效地听,前提是一定要精

进修学,要有追求解脱的愿,要有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的愿,真正接受我现在的人生是不完

美的,是充满迷惑和烦恼的。唯有老老实实地

修学佛法,扎扎实实地训练,才有可能改变自

己,完成辅导义工工作。

一年多来,遇到过各种境界。通过静心地

166

听,了解师兄们的真实想法,抱着理解、接纳、

开放的态度进行沟通,不少冲突得到化解。并

且通过问题的解决,对修学更有信心,对导师、

对书院、对师兄充满感恩;对三级修学模式的

认识更加深刻;明白安住当下的修学是多么重

要;要珍惜法缘,不攀缘;远离谤法恶行,完整、

准确、透彻地理解法义有多么重要。

修行的路很长,很艰巨。但是我们知道目

的地,知道了该怎么走,我们有地图,有领路人,

有伙伴,甚至还有后勤保障。我们还有什么需

要犹豫和担心的?甩开大步向着目标前进就对

了。感恩导师,感恩三宝,感恩三级修学模式,

发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精进修学!

在我的印象中,哪里有随

喜赞叹,哪里就有欢声笑语。

于是,从担任辅助员起,我就

经常随喜赞叹,对于每一位组

员的任何一个闪光点都不放

过,大力随喜赞叹。师兄们学

得欢欢喜喜,相互之间也经常

随喜赞叹。

善含:

最熟悉的陌生法门

168

在辅导带班的过程中,更是将这一技能不

断升级。在聆听学员分享的时候,大脑常常在

飞速运转,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要怎么随喜赞叹

呢?每次急中生智,也总能找到师兄们的闪光

点,一切看上去都还不错。

但是,自己有时却觉得,随喜得很辛苦,

甚至有些厌倦,好像是一项不得不尽的义务。

有时候随喜这位师兄,不随喜那位,还感到有

压力,怕影响师兄们的情绪。有时不知道随喜

什么,就有种莫名的尴尬感,不知道要怎么回

应,心也跟着紧起来。随喜到这般地步,肯定

是出了问题。

有一次慧娅师兄来跟我们交流,分享了她

与学员的一些互动和随喜赞叹,这让我突然意

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师兄随喜的语言朴实无

华,但却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师

兄,你使我好感动!我好为你欢喜!而我自己

在随喜赞叹时所表达出的是什么信息呢?我发

169

现多数情况下,我都在传递这样的信息:师兄,

你哪里哪里做得不错,很好,继续努力,而其

他师兄要向他学习哦!这样的随喜,乍看好像

也没什么问题。但从心行上来说,却能感受到

内心隐藏着评判和我慢,仅仅把随喜作为一种

鼓励对方的方式。有一次,我随喜了半天,师

兄给我的反馈竟是:“感恩师兄的点评!”这

让我错愕,从理性认识上来说,我深知点评之

举的过患,但在心行和表达上却无意中传递出

这样的信息,这就是想法和做法的差距呀!师

兄们就像镜子,照出我的原形。我想,这样的

随喜已经偏离了修行的轨道。

深深感觉,随喜于我而言成了最熟悉的陌

生法门。熟悉是因为用得频率极高,陌生却是

因为用对的几率很低。

用得不对,首要的问题是不知道“为什么

随喜”,没有搞清楚我为什么要随喜赞叹。特

别是面对新班的学员,认为是新学员需要我的

170

随喜赞叹来增长信心,营造氛围,从而心生欢

喜,安住修学。所以,作为辅导员,我有责任

有义务随喜师兄们。然而我却忽略了,随喜对

于我个人修行的意义:我也需要通过随喜来破

除我执,长养善根,化解自我狭隘的好恶之心

呀!其实,在带班之前就已经学过随喜支,对

随喜的意义是很清楚的,为什么用的时候就忘

脑后了呢?原因是自己对辅导员的角色入戏太

深!刚开始还知道我是要通过这个角色来修行

的,但是日久不留意,凡夫心就开始悄然运作。

忘记了在做事中修行,反而把大好修行机会当

成了普通做事,流于表面,舍本逐末。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随喜”。虽然知道随

喜是对他人的善心善行进行随喜,但关键是,

怎么去发现对方的善心善行的呢?七支供随喜

支里讲到,我们要以清净的心、无限的心去随

喜一切众生的一切善心善行。能看到对方的善

心和善行,是因为自己内心清净,无有设限,

171

所以容易与他人的善念相应。而在实践随喜的

过程中,我却容易忘记先调整出自己的清净心,

只把关注点放在外在形式上,不断地调用世俗

的那点能力。就算一位师兄分享得离题万里,

我也有办法找到一个恰当的理由来随喜他——

但是,这样的随喜,缺少了内心那份感动和欢

喜。虽然可以说正确的话,但却不走心,于自

他自然都难有真正受益。

我赶紧收回自己盲目搜索善心善行的目

光,在聆听师兄们分享的时候,试着去放下自

己心中所有关于“好分享”的标准,也不再让

大脑快速运转起来去寻找随喜赞叹的理由。带

班不是一场表演,我不需要总是扮演一个伶牙

俐齿、才思敏捷的“聪明人”。而应该让心处

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去聆听,去感受,用心去体

会师兄在分享中的那份用心,这是心与心的交

流。虽然有些师兄在分享中表达得不是那么明

晰,但在这背后,是一颗有太多收获又有些激

172

动,即使说不清楚却还是在努力将自己的欢喜

与其他师兄分享的心呀!其实,放下随喜的“任

务感”,当心回归清净、开放时,不用刻意去

寻找,也能很容易与他人的善心相应。心生欢

喜,随喜便是很自然的由内而外的心的流露。

随喜这门功课,我还在路上。看似常见的

法门,却易误入歧途。对走过的弯路、用过的

蛮力,深深忏悔,也不断提醒自己:用错了方向,

随喜就会成为花招;找准自己内心的着力点,

才能让随喜成为修行。

我是进入同修班、达到时

间要求就去考的辅助员,当时

一次性就选拔过了!我要做辅

助员的唯一理由是:向往辅导

员的生命品质。当时,我的发

心还没上升到利益众生这么高

的层次。

善贺:

我的辅助员生涯

174

第一次当辅助员跟的是慧建师兄带的班

级。我很兴奋,很激动,每天在群里与师兄们

积极互动,关心师兄们。当时最大的收获有几

点:

第一,心量被迫打开。记得当时我带的那

个组里,一位师兄在青岛创业、无法参加共修;

一位师兄怀孕了,有次小组共修,我花了一个

多小时坐地铁到她家楼下,她却电话告诉我今

晚不参加共修了,说是要陪爱人吃饭,让我不

要来!我当时直想跺脚;有一位天津的师兄,

网络参加小组共修;还有一位师兄参加了三四

次共修就提出休学,原因是她妈妈信基督教,

不让她学佛;最后一位师兄工作很忙,经常不

来共修。

对这些师兄的状态,我心里都不能接纳。

我觉得好不容易进入书院,就该好好修学,其

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什么工作加班、陪爱人

吃饭、创业等等,和共修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175

事情,都应该放弃!可我是辅助员,这些想法

不能直接和师兄们说,而要慈悲师兄们。即使

师兄们有很多原因不能来,我也要修爱语,随

喜并鼓励!我就这样被迫打开心量,接纳了师

兄们的种种状态。这样,自己班级师兄有时共

修请假或者网络参加,我也能很自然地接受了,

和自己班级师兄相处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

第二,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师兄们会出现

这些状态,不来参加小组共修呢?客观原因是

师兄们真的身不由己,主观原因是我自己身上

有问题。记得辅助员培训时慧诚师兄反复强调

的一句话:“出现任何对境,首先我们要检讨

自己,不要从外面找原因!”但当每一个对境

出现时,我都是从师兄们身上找原因,找到痛

苦不堪时,我才会轻微地反省一下自己。比如:

这位怀孕的师兄为什么会选择和爱人吃饭而放

弃小组共修?我当时的惯性思维是:爱情有那

么重要吗?吃饭比修学重要吗?佛法才是对孩

176

子最好的教育,不珍惜怎么能受益呢?其实我

更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小组共修的氛围没能

留住这位师兄?为什么小组共修的利益(诱惑)

比不上一餐饭?原因就是我没有引导好!其

实,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哪里没做好,就这样

稀里糊涂地结束了我的第一次辅助员义工行。

后来,我参加了实习辅导员选拔,没有通过。

第二次做辅助员,开始一段时间后,在慧

诺师兄的帮助下,我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原因:

1.我带组比较死板较真。比如,师兄第一次

主持,没在模式上,我就重新主持一遍。这种

死板较真的根源是,没有认识到氛围的重要性,

让师兄们欢欢喜喜地修学很重要。2.我把辅

助员带组当成了一项义工工作,当成了完成任

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己难以产生法喜,

比较累!有一次,我实在不想去小组共修,慧

诺师兄就陪着我参加了。其实,辅助员带组也

是一种修行,每天按时学法义,把修行当成看

177

病。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大,只有这样,我才

能走在修行路上。后来,参加了实习辅导员选

拔,又没有通过。

后面两次做辅助员,跟的都是网络班级。

这两个班级有个很大的特点:生活上不需太多

关心,共修也不需督促。他们都很精进,修学

真诚、认真、老实。我只需安住在模式上,让

他们受益即可。

第三,从师兄们的修学状态可以看出修学

佛法的因缘多么不容易,我要珍惜!珍惜每一

次小组共修的因缘,珍惜每一次班级共修的机

会,珍惜每一次做义工的机会,珍惜和师兄们

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些机会不是我想拥有就

能拥有的。自己在顺境中习惯了,有时候就不

觉得共修或做义工有多么珍贵。可对很多师兄

而言,或者对社会上的人来说,这种机会是可

望而不可及的!比如,外地班只能网络共修,

不能见到辅导员。而我每周都能见到辅导员,

178

就觉得很普通,还时不时地挑辅导员身上的毛

病呢。

第四,反思我为什么做辅助员这么久,却

没通过实习辅导员选拔呢?是我自己不够精进

吗?是选拔的师兄们太严厉吗?还是当辅导员

很难?都不是。内心深处有两个障碍阻挡了我

辅导路上的步伐,也阻挡了我修学的进步!

第一个障碍是:我总认为自己进入社会时

间短,没有社会和人生阅历,做不好辅导员。

如果班上都是有社会经验的师兄,对他们的问

题,我回答不出怎么办?就是这样的设定,让

我没有纯净的发心去考辅导员!但后来一年半

的辅助经验告诉我:师兄们需要的是佛法,需

要的是真诚、认真、老实的学佛态度,需要的

是法在我身上体现的效果,而不是其他的。并

且导师也说了,我们对三级修学模式的熟悉程

度,就是我们的优势!

第二个障碍是:家里老人一直催我生孩子,

179

我担心在做辅导员过程中怀孕了,影响师兄们。

这个设定也影响了我考实习辅导员的发心。甚

至可以说,我还没有做好带班、发心利益众生

的准备!

最后,特别感恩书院、感恩导师提供的服

务大众模式。感恩北京辅导团队提供的一次又

一次辅助员义工的机会,让我学习,让我成长,

让我锻炼,让我看到我的生命需要佛法和师兄

们的帮助,众生的生命也需要佛法和师兄们的

帮助。我会继续努力,向辅导员师兄们看齐!

也祝愿更多的师兄早日成为如来使,承担如来

的使命!

午休后想要起床,可是又

不想起来。脑中突然冒出一个

念头:“我这样修行真的能解

脱吗?”这个念头如此清晰和

真切,令我不得不面对。

善瑞:

是完成修行的任务还是修行

181

自从成为辅导员,半年多来,我的时间分

配明显很紧张。每周需要学习自己班级的修学

内容、带班的修学内容,每月还需要学习布萨

相关的导师开示,而这些修学的内容都要至少

3 遍,并且整理出笔记。同时,还要承担书院

固定的义工工作。除了修学和做义工之外,家

中两个孩子也需要我照顾。每天的时间都必须

充分利用,稍有懈怠,本周的修学任务就无法

完成。

在这样紧密的节奏中,我来不及多想。自

修,参加小组共修,然后班级共修;自修,做

带班前的准备,然后带班;自修,然后去参加

布萨……一周一周,周而复始。

今天冒出“我这样修行真的能解脱吗”这

个念头,是在提醒我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

我到底是在完成修行的任务,还是在修行?

真实现状是:为了完成修行的任务,虽然

我非常想看导师的新书《我们误解了这个世

182

界》,但是没有时间;为了完成修行的任务,

我在闻法质量不高时,依然坚持闻法,我觉得

这个时间段不闻法,就没有时间了;为了完成

修行的任务,我不希望花太多时间去读《道次

第》原文,辅助材料上没有这个要求,仅仅完

成辅助材料上的要求,我的时间都很紧张,哪

有时间读原文呢?为了完成修行的任务,所以

在布萨前几天,我才开始学习导师的开示,否

则就来不及了;为了完成修行的任务,所以我

座下的观察修和思维修都是围绕当期法义,没

有时间去思维以前的法义……

这样的回顾吓了我一跳,在貌似精进的背

后,我的修学出现了偏差。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修行是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充满过患,

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不能出离和解脱。在这样

的生命状况下,我有幸得到暇满人身,有幸值

遇佛法,有幸值遇导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

183

真实义”,念了多遍的开经偈,今天才理解其

中的深意。不修学佛法,我的生命真的没有出

路!我必须要修行!

那么,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修行?

——将所学佛法正见落实在自己的心行

上,不断运用八步骤三种禅修,对法义理解、

接受、运用,才能达到观念、心态、生命品质

的改变。导师开示了一次又一次,我为何如此

愚痴,迟迟未能领会其要意 !

因为要真正修行,所以,我会挤出时间看

导师的新书;因为要真正修行,所以,在闻法

质量不高时,我需要停下来,重新调整自己的

心,让心安住在导师的开示上,这样法才能入

心,才能改变我的错误观念;因为要真正修行,

所以,我要花时间读《道次第》的原文,并且

将《道次第》的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弄明白,

将每一个章节、每一段话对我心行起到什么作

用搞清楚;因为要真正修行,我要明白导师开

184

示的修学内容与做事指导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

修行,我自己班的修学内容和所带班级的修学

内容是融会贯通的。在座上是修行,在座下也

是修行;在书院做义工是修行,辅导孩子做功

课也是修行。

修行只是某种形式吗?修行是完成任务

吗?不是!接受自己当下的因缘,观照自己的

每一个起心动念,让自己的心时时安住在善所

缘才是修行。所以,行住坐卧、吃喝拉撒都是

修行!

我告诉自己:不要再完成修行的任务了,

我要做个真修行!

善瑞:无我利他的实践,

还是无私背后隐藏的我执?

作为辅导员带班很快就要

满一年了,所带的班级也将从

同喜班升到同修班,在这个阶

段性的时刻,正是反省自己的

机会。

186

一年的时间,在自我感觉良好,所带班级

氛围温馨,学员修学精进的一片形势大好之时,

我学习了导师开示的《无我利他的实践》。第

一个问题:无私和我执。无私是不为个人名利

地全身心奉献,但是不是就没有我执了呢?其

实未必。比如:父母对儿女非常无私,可是,

其背后却是我执,因为把“我”的标签贴到孩

子身上。这个问题如同一记警钟敲响,让我好

好审视自己带班的用心,到底是无私背后隐藏

的我执还是无我利他的实践?这一审视把我吓

出一身汗。

一年的时间,我非常“无私”地奉献自己

的时间、精力,关心学员的修学、义工、生活、

工作等各方面的状况。遇到学员有问题或困扰,

不断地观众生苦,从而生起慈悲心,包容和接

纳学员的任何状况。学员愿意对我敞开心扉,

我也非常乐意尽我所能、用所学佛法帮助学员。

甚至一位学员因家人提醒,不要对辅导员过于

187

粘著,辅导员也有可能离开,结果梦到我真的

离开,居然在梦里哭泣……我与学员之间,学

员与学员之间都建立了深厚的法情,我们都不

知不觉地沉浸其中。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自己修学的班

级。一段时间,出勤率降低,好几位师兄不来

共修。可作为班委成员之一,我并没有生起强

烈的愿望去了解他们不来的原因,也没有特别

想要帮助他们解除困扰。虽然象征性地关心过

一两位师兄,可是对于其他不来共修的师兄,

就心安理得地想:“让与他们有因缘的班委去

关心吧!”

通过学习《无我利他的实践》,我看到自

己对待不同班级师兄态度上的天壤之别。为什

么?我到底为什么带班?为了众生,为了某种

设定,还是为了一个被转移的“自我”?我是

以无所得还是有所得的心在做?是否在意事情

的成败,在意自己能否超过别人?导师的每一

188

个问题都能把我击中。

因为那是“我”带的班,所以我特别地用心;

因为那是“我”带的班,所以当有人赞叹我们

班师兄很精进,班级氛围非常好时,我就不由

自主地得意;因为那是“我”带的班,所以我

在意班级总体状况是不是好,是不是超过同期

的其他班级。原来,无私奉献的背后隐藏着一

个巨大的我执!

这样的发现,让我生起深深的惭愧和感恩

之心。惭愧的是,很用心地带班一年,结果用

心跑偏,还是成为凡夫心的增上;感恩的是,

导师多么智慧与慈悲,总是不断提醒我们要调

整自己的发心。在修学初期,我们往往对凡夫

心的伎俩不熟悉,又对自己的发心过于自信。

在修行路上,我不知不觉掉进了一个坑。导师

仿佛早就预见到我会掉进去,所以在我还没有

陷得很深时,伸出手,把我拉出来。有一位明

眼善知识在修行路上不断引领,我是多么幸福!

189

错了就要改!菩提心是建立在平等心的基

础上,我不应该对自己班级的师兄和所带班级

的师兄区别对待。任何人有需要,我都应该提

供帮助。我拿起电话打给自己班级的一位师兄,

不带设定与期待,只是真诚地关心她,了解她

的想法,分享我修学与做事的获益,不执著于

她是否回来修学。当我打完这个电话,心里顿

时轻松了。

对于自己带的班级,我发愿从有所得的心转

变为无所得的心来带班。心念一转,我改变了

班级共修时的一个做法。从带班的第一天开始,

我就一直在笔记本上记录学员的分享要点,为

什么呢?为了帮助自己专注地倾听,为了能在

学员分享完后进行合适的引导。在这个貌似正

确也正常的行为背后,我看到了自己有所得的

心,而这不是修行的正确方法,所以需要改变!

那天带班共修,我尝试以无所得的心,不

去想学员分享的要点是什么,不去想我要如何

190

引导,放下心中的设定,只是安住当下,专注

聆听。那一刻,我发现我听到的不只是学员的

声音,也听到他们语言背后的心声。他们是发

自内心地真诚分享,还是浮于表面的一种说法;

对法义是与自身结合的深刻理解,还是字面上

的肤浅理解……我感受到,语言是苍白的,真

正有力的其实是心念。

终于,我有点懂了,障碍觉性的就是执著。

把种种设定、种种期待都去掉,智慧自然显现。

虽然,现在只是显现了一点点,但已经让我非常

欣喜,因为我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向真理靠近。

对财色名食睡的贪著,随着修学,比较容

易看清;但对于利他事业的贪著,因为披着“高

尚”的外衣,又容易得到他人的赞许,往往就

会被迷惑。导师开示:“虽然这件事本身是值

得赞叹和鼓励的,但由此产生的贪著却同样危

险,甚至更危险。因为我们会以为它是值得贪

著的,它是不需要破除的。”事实上,任何自

191

我满足都隐含着一种贪著,是和解脱背道而驰

的。作为辅导员带班,初发心不就是为了自利

利他吗?若在不经意间走向歧途,岂不太冤枉!

从现在开始,带班、义工行、做任何事情,

我要不断检视和调整自己的发心。以无所得的

心,安住当下的每一个因缘,让每一件事真正

成为无我利他的实践,而不是无私背后隐藏的

我执!

从加入三级修学学习《学

员手册》开始,我就知道学员

有两条成长路线,而自己在这

两条路线上不断成长,非常受

益。近日重读导师相关的开示,

我又有了不同的理解与收获。

善瑞:

重读﹃两条成长路线﹄的反思

193

学员的成长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修学辅

导的路线,二是服务大众的路线。前者通向智

慧的成就,后者通向慈悲的成就,而最终达到

智慧和慈悲的统一,即“悲智双运”。

以上这段开示耳熟能详,但每次读到,我心

里都想:“嗯,知道了,我也一直在做着呢。”

这次却突然意识到,自己好长一段时间对此开

示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一直认为我们可以选择

做辅导员,或者做义工,两条路线中选择一条

就可以了。但是,重读时,我突然意识到,修

学辅导是为了成就智慧,而服务大众是为了成

就慈悲。我们学佛就是要悲智双运,不能只要

智慧不要慈悲,也不能只要慈悲不要智慧,那

就意味着我们既要做辅导员,在修学辅导的路线

上成长;同时,也要做其他岗位的义工,在服务

大众的路线上成长,最后才能成就悲智双运。

读以上开示时,心中还冒出一个问题:“你

做辅导员,智慧增加了多少?你做义工,慈悲

194

增加了多少?”这样一问,不禁汗颜。做辅导

员一年多,我自己感觉慈悲心增加了不少,这

也是我成为辅导员后最大的收获之一,但是,

智慧的增加不如慈悲心那么明显。

为什么呢?因为在面对师兄们的时候,我

确实常常生起慈悲心,甚至在处理师兄们的

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我会先修慈悲心,再

去处理。可是,在引导师兄们的过程中,我自

己还是智慧不足。我想,我需要进一步地从以

自我为中心转换到以师兄们为中心,更对机地

进行引导。修学态度不端正的,需要从修学态

度着手,帮助师兄们找到学佛的内在动力;修

学方法没掌握的,需要更耐心地进行修学方法

的引导;修学遇到瓶颈的,需要更细心地觉察

师兄们的问题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解

决……一反省,发现自己提升的空间还挺大,

赶紧从自我感觉良好中出来吧!

另一方面,在做义工的过程中,事情确实

195

做了一些,但是慈悲没有增加多少。为什么呢?

还是自己以往工作的串习,关注事情是否做好,

而不太关注做事的人。如果不关注做事的人,

如何会增加慈悲?所以,在做义工的过程中,

我需要调整用心。事情是否做好是因缘和合的,

只要发心正确,用心投入,结果随缘。在带领

义工团队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心义工的成长,

关心他们是否有压力、在这个岗位上是否有收

获、最近是否有困扰等等。

这样一想,发现自己在面对学员师兄和面

对义工师兄时用的是两种心,面对学员师兄,

非常慈悲;面对义工师兄,只想要完成任务。

唉,发菩提心难道还要分对象吗?自己的用心

方式是典型的凡夫心啊!学员师兄需要被慈悲

对待,义工师兄同样需要被慈悲对待,更进一

步,我所服务的辅导员师兄们也需要被慈悲对

待!无论面对任何人,都以慈悲心去对待,而

不只是想着完成任务,这样的用心才能最终导

196

向菩提心啊!

导师还说到:“这两条路线将成为书院人

事建设的基本模式,也是每个学员应该努力的

目标。”这段开示中的“每个学员”让我很受

触动。带班的过程中,我一直认为每个学员适

合不同的成长路线,有的学员适合成长为辅导

员,那么就应该走修学辅导路线;有的学员不

太适合成为辅导员,也可以走服务大众路线。

所以,在引导学员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有这

样的暗示。但是,导师说,这两条路线是每个

学员应该努力的目标!每个学员都应该做这样

的努力,作为辅导员,我怎么可以设定这位学

员适合做辅导员,那位学员适合做义工?

记得刚加入三级修学时曾经认识一位师

兄,私下一直认为那位师兄适合做义工,不适

合做辅导员。可是,当某一天,看到辅导员名

单上有了这位师兄的名字,同时,也在固定义

工岗位上很有承担时,我是非常吃惊的。在带

197

班一年多的过程中,我也确实看到有刚开始不

太会分享的师兄,后来的分享越来越好。学佛

确实可以开启智慧与慈悲。作为辅导员,真的

不可以有设定啊!即使某位师兄在某个阶段暂

时不适合做辅导员,也不代表他永远都不适合

做辅导员。

在此,对于自己想法的狭隘深深地忏悔!

对于由此造成对师兄们的误导深深地忏悔!我

要放下所有的设定,为每位师兄创造在两条路

线上同时成长的因缘,不用设定来限制自己,

也不用设定来限制师兄们。每位师兄都有无限

的可能,辅导员就应该用无限的心来带班,这

才是在模拟佛菩萨的发心!

感恩三级修学模式每个月都为辅导员提供布

萨的机会,让我有以法为镜作自我检讨的机会。

只有看到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去解决,只有

解决了,才能不断进步。愿我与所有师兄都能

沿着这两条路线不断成长,最终成就悲智双运!

本月布萨的主题是导师的

开示《无我利他的实践》,作

为老辅导员,这是我第一次认

真学习和反思布萨的内容,也

是我第一次在佛菩萨面前以布

萨的形式检讨、忏悔。

善智:

真正无我,才能利他

第一次布萨的

心得

199

两年多了,我总觉得自己一人,就不参加

布萨了。通过这个月的学习,才进一步认识

到布萨的学习和自检可以深入挖掘自己的凡夫

心、凡夫行。特别是本期的布萨内容,让我惊

诧于自己内在的凡夫心的复杂、隐蔽与狡猾。

揭开凡夫心上冠以“利他”之名的遮羞布,我

为自己的“我执”与不慈悲深深忏悔。同时也

深深感恩导师慈悲开示和种种教化,让我得以

扒下伪装,洞彻自己的真实面目,自检自新,

自我成长。

一、“无我”面纱后的“暗流”

导师开示说:“一个人能不为个人名利地

全身心奉献,我们可以说他很无私,但是不是

就没有我执了呢?其实未必。”母亲的“无私”

奉献、一些寺院管理者全身心的投入,原是多

么令人赞叹和伟大啊!然而,若没有佛法正见

的照彻,没有导师智慧慈悲的开示,我怎么能

看到这“伟大”壮举背后的凡夫心——我执呢!

200

以强烈的我执,“无私”地为他人奉献着自己,

世间多少可赞可歌的好人好事无不是如此呢!

作为一名佛弟子,稍一疏忽也会“执此”一生。

佛陀的教导是为了让我们断除“贪嗔痴”,

瓦解我执。我们执持于“我”去“奉献”,怎

能走上解脱之路,究竟利益众生呢?

几年来,我受着导师的教导和义工师兄的

感染,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一直为

“自利利他”奔波劳碌着,自认为做到了“不

辞辛苦、任劳任怨”。我看到自己的生命和生

活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世间的名闻利养我

都放弃了,一心修学,一心辅导,我好像没有

多少“我执”了。特别是在做事中,还注意去

除自己的重要感、成就感、主宰欲,只要师兄

们发心做事就鼓励,谁想做主就做主。发展快

慢不去烦恼,只是做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真

的是没有“我执”了。

这个月,我深深检视、反思自己,如果做

201

事中没有“我执”,那就应该是“无我”“无

所得”的感觉,可为什么心里还常常有不愉快

和如鲠在喉的感觉呢?比如倡议大家做事、护

持,可总是那么几个人忙来忙去,其他师兄不

闻不问,似乎跟自己毫无关系,一个事情问几

遍也不回应,等等。这时,我心里就隐隐不快,

也能马上告诫自己不要起嗔心,要尊重因缘,

大家都是患者,病情轻重不同而已。但每每遇

到这种情况,还是有如此的起心动念。这样的

心理其实是没有断除“我”的,在召集大家做

事没有好的结果情况下,“我”就有想法了,

这不是典型的“我执”吗?

有时候看到“总不精进”的师兄回回分享

都不得要领,回回是“检讨—自己有改变—讲

个小事例—违缘多—不愿放弃—尽量努力”这

样的套路,这时,我的心真的不能如如不动,

似乎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长此以往,愿意与修

学精进的探讨法义,愿意与有发心的师兄讨论

202

事情。慢慢的,在内心情感和情绪上都有了差

别,这是多么严重的“我执”啊!这是自己在

世间做事的串习啊!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引导,

怎么能谈得上利益一切众生呢?作为辅导员,

对这种现象的存在,首先要检讨自己对模式没

有落实好,没有引导师兄们从三级修学中真正

受益。真是天天说利益一切众生,可是见到众

生就原形毕露了。发心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

吧,从身边的每一个人修起吧!让每一个对境

照破自我的丑陋,提升愿力,修习慈悲吧!

二、我为众生还是众生为我

导师开示说:我们无论做什么,哪怕是佛

教的事,也要不断检讨自己的发心:我是为什

么在做,为了众生,为了某种设定,还是为了

一个被转移的“自我”?我是以无所得还是有

所得的心在做,是否在意事情的成败,事业的

大小,在意自己能否超过别人?一直以来,我

觉得进入三级修学后自己做事都是以利他为中

203

心的,一心想把修学办好,一心想让更多的人

修学佛法。怎么想,自己也都是在做利他的事。

这个月的学习中,我深深地思考,扪心自问:“我

做义工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问来问去,仍

感觉自己是在为大家做事。我真的是在纯粹地

利他吗?我有这么纯净吗?我不敢相信自己。

忽而,我又想:如果我放弃目前所做的义

工工作,会怎么样?心中生起的第一个念头吓

了我一跳。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不做了,大家

解散了,我怎么修学,我怎么解脱?我和师兄

们就会回到从前……我没有想到众生,没有想

到佛法的传承,想到的只是“我”和与“我”

有直接关系的小部分人。其实,这样的做事还

是为“我”,甚至是为被转移的“我”。修学

了这么久,怎么还没有真正提起利他的正念?

一是没有把所学法义真正落实到心行;二是“自

我”强大而狡猾。一直以来,“我做事”“我

付出”“我解脱”……一个强大的“我”披着“利

204

他”的外衣无形地紧紧地包裹着我,让我怎么

能不执著呢?挖掘了自己,看到自己的“真心”,

看到自己的病根和症状,也决心回到种种对境

中,在做事中去摧毁强大的我执。

三、有“我”,何来慈悲

导师在开示中说到有些辅导员做得很辛

苦,有压力。首先是自身的资历和修学程度不

够,所以选拔辅导员的时候要认真把关,具备

相关素养了再通过培训来加以规范。如果差距

太大,就不要拔苗助长,否则对学员和辅导员

都不负责任。由此我想到去年下半年,因自己

身体不好,三十多年的神经性、血管性头疼频

频发作,产生很大的烦恼,特别是带病还要做

很多事,产生了减轻自己身上担子的想法。恰

好赶上年终,就推选净梅师兄承担自己的义工

工作。我征求了净梅师兄的意见,净梅师兄慈

悲,发心担当。我当时想:不管能不能干好,

有人发心做我就减轻一些负担了,不然又都是

205

我做了,先把岗位让出去再说。我自己承担着

的工作,想想也够多的了,也没什么愧疚的了。

其实我心里明镜似的。净梅师兄刚进入同

修半年,在世间也没有做过管理工作,压力肯

定是大的。我还告诉师兄们,大家做好自己那

部分工作,别让净梅师兄操心,让她多学习多

锻炼。结果,净梅师兄既不知道做什么,也不

知道怎么做,烦恼重重,几近崩溃。后来经过

协商,我又把工作接了过来。反思此事的前前

后后,一是我个人身体有恙想减压;二是觉得

自己做了好几年了,让大家都体会一下里面的

艰辛;三是不管谁做,干好干坏都没关系,因

为我原来也没有干好。自己做久了会有很多不

当之处,也会造作很多恶业。就是这样的心理

驱动下,我甩掉了原来的义工工作,而不是本

着对师兄们慈悲的心在做。更没有设身处地站

在净梅师兄的角度为她着想,没有慈悲地引导

好这样有发心的师兄健康、快乐地走上义工队

206

伍。

深深忏悔检讨自己的不良心行后,我决心

放下重重包裹的“我”。今后要不以习惯来做事,

要以无我的方式来做事,在起心动念当下用觉

知和佛法智慧突破自我,尽所能地去服务师兄

们,才能实现“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人生

目标。

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同修们的成就!

记得辅导员选拔的时候有

一个必答题:为何要做辅导

员?我当时想法很简单,有一

次在西园培训,听说竟然有师

兄做事累得生病了,想想如果

光是几位师兄在奔忙太辛苦。

再说了,做辅导员于自己总是

有帮助的,就做一个吧。

智洁:

处处见发心

反思

愿力于辅导员的

重要性

208

转眼三年过去了,我又带了第二班。这次

是网络带班,人生地不熟,问题频出,让我不

得不反思,自身哪里出了问题。就经验来说,

比起三年前“老道”多了,再看《学员手册》、

人生佛教小丛书也觉得非常有深意,看得法喜

充满,班级共修大家也都欢欢喜喜的。但是为

何刚开班就流失了两位师兄,第三次共修开始

就有多位师兄请假呢?

回想起来,较之第一次带班确实用心不同。

记得当时经常参加各个小组共修,在辅导团队

的帮助下,基本对每位师兄都有所了解。那么,

是距离障碍了我们的交流吗?好像是,每位辅

助员师兄都反映网络带组看不到摸不着,有点

使不上劲,氛围和现场效果相距甚远;好像又

不是,记得第一次带班的时候,因为脑中经常

冒出四个字“法身慧命”,所以对大家的一举

一动都特别关注,面对各种“奇形怪状”的问

题虽然回答得比较勉强,但是不乏热情。

209

在学习布萨材料的时候,导师的开示解答

了我的困惑。导师说,辅导员要有“将此身心

奉尘刹”的愿力,要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的魄力。顿时,觉得非常汗颜,我做义工的感

觉更多像是为导师打工,既然是打工,那“熟

练工”自然按时上下班,共修完了,我的“工

作”也就结束了。虽然也会召集辅导团队开会,

但是对前两次的问题频出并不太在意,归结为

因缘不具足吧。反倒是辅助员师兄面对这样零

落的情况非常惋惜,声泪俱下。

再看自己带的第一个班,好像还不错,氛

围融洽,做事积极。我发心要带好这个班,所

以在身语意中,小心谨慎,时时牵挂。但什么

才是带好?我有希望师兄们都传承三级修学,

自觉觉他吗?没有,我只是觉得大家能修学佛

法总是好的,至于能不能领会导师的三级修学

两套模式,能否自觉觉他全凭个人因缘了。相

应的,班级师兄的出离心似乎普遍微弱,虽有

210

修学但精进不够。回想起来,当初同修班离开

的两位师兄倒是急切地希望修行有所成就。看

来与我绵软的用心不无关系。

不管是现场班,还是网络班,几乎每位师

兄都有各自的内外考验,一个辅导员如何面对

这么多层出不穷的问题呢?我觉得其中的关键

是要有强大的愿力,相信每一位师兄都可以成

就,同时尊重每位师兄不同的因缘显现,慈悲

地予以关怀和引导。这份愿力要清晰明确。

因为有了愿力,所以有千千万万种善巧方

便;因为有了愿力,所以懂得充分利用三级修

学的各种资源;因为有了愿力,传递给师兄们

的就是全面而深入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口中所

说的法义。

在今天这个末法时代,竟然还有善知识把

我们这些钝根众生当做菩萨来培养,这要有多

大的愿力啊!辅导员岗位,就是导师为我们精

心设计的菩提心实践平台。一不小心走上这条

211

菩提大道,才发现于修行有如此大的促进。

感恩每一位师兄带给我的考验,祈求三宝

加持,让我们在菩提道上不要走偏,勇往直前。

一 眨 眼, 实 习 辅 导 员 上 岗

已 有 十 个 月 了。 带 班 花 了 心 思

关 注 与 投 入, 本 班 的 共 修 也 花

了 心 思 —— 克 服 难 熬 的 疲 厌,

很 意 外 也 很 惭 愧。 并 非 在 自 身

平 稳 修 学 的 频 率 中 带 班, 而 是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智明:

带班让我克服了共修疲厌

213

本以为,修学四年渐入佳境应该“芝麻开

花节节高”。孰知,第五年彻底逆反,对同修

们没啥变化的分享、翻来覆去的专业术语“模

式”“发心”以及无力的氛围,疲倦厌烦到顶点,

一度不想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因为大家早已

“固化和封顶”,感觉再共修几十年也还是这

个样子,我在其中也毫无收获。同时,我也明白,

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存在,只是潜行了几年。

幸运的是,带班给我带来的转变,逐渐消

融了这个结痂。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发 掘 他 人 的 长 处、 闪 光 点、 进 步, 哪

怕只是一点点。最初,必须强迫自己实践。以

前太习惯于关注他人的短处、盲点、止步,带

班后发现若不改变关注点,根本活不了。因为

短期内就会被十几个人的不美好、不圆满杀死

自己,方才明白为什么导师强调“检讨自己不

足,随喜他人功德”。转移自己染污的关注点

即“检讨自己不足”,而关注他人的真善美与

214

成长,即“随喜他人功德”,其实是殊胜的净观。

我称其为“杨过练睡功,睡在寒玉床上”——

必须运行功力抵御寒冷。因此,比一般人每天

多出八小时练功,肯定增长神速。

二、 接 受“ 他 人 之 所 以 为 他 人” 的 特 点,

即使经常遗忘或忽略。终于发现自己无法接受

他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是不接受缘起的

差别事实。不接受缘起的差别事实,导致了期

待他人按照自己的喜好与意图配合自己,但往

往失败,失败衍生了恐惧、愤怒、沮丧、绝望、

冷漠。

三、关注他人的变化与需求,即使时不时

会松懈。这一项把我“轰”出了沉浸个人世界

的模式,每天从早到晚借助班群平台观察师兄

们的动静,嗅出修学状态的波动频率,然后思

考与采取一些措施调解或推动。起初比较抗拒,

因为不想管闲事或者别来烦我,但关注与交流

让自己从“不适应到适应”,到发现实在是“扩

215

展心量和扩增智慧”的无上法门,许多不愿意

变成愿意,许多僵硬变成笑脸,许多被动变成

主动。

四、不批判自己才能不批判他人。一直以

为内省是自己的优点,甚至以此为傲。直至某

天,忽然发觉所谓内省其实是批判自己。二者

的区别是,内省的内核为相信自己有价值,而

批判自己的内核为不相信自己有价值。我的内

心深处并不相信自己有价值,只不过借检讨为

名批判自己罢了。既然不相信自己有价值,也

会连带不相信他人有价值。所以批判自己的同

时也连带批判他人。现在日日提醒自己,因为

这是一个伪装得很好的陷阱。

五、 不 再 追 求 深 邃 与 深 刻, 放 过 自 己, 回

归简单。意识到十多年来“活得不轻松不容易”

的源头是不想肤浅地过一辈子,因此设定了不

少高难度目标给自己和他人,给彼此带来压力

却认为理所当然。完全看不到肤浅是相对的、

216

无常的、需要众多条件才能组合成,困在幻觉

中不自知。

六、借助他人为对境训练五点:观察一切

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恐惧批评,不被赞颂收

买,不为忽视或不受关注失落,如实坚定地表

达。

以上六点同时运用于本班的共修。

出乎意料的是,收获了更大的礼物:从一

个恐惧变化的人变成接受变化、欣赏变化、享

受变化与利用变化发挥创造力服务自他而自产

快乐的人。

不到一年,我的囊中收满了数之不尽的惊

喜,不亚于重新造命。

切身体会到,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导

师为我们设计的修学路径与辅导义工岗位包含

何等罕见、何等洞见、何等远见、何等深到不

知处的慈悲,全是来疏通堵塞的心灵的,而我

只需拿生命来实践。

非常感恩每个月的布萨,

在反复学习导师开示的过程

中,能慢慢领会到导师的良苦

用心,慢慢调整自己的心,调

服自己的我慢和自以为是,深

深体会到凡夫心的刚强难调。

本月再次学习“辅导员的

责任”,导师在开示中对如何

当好辅导员提出了六点要求:

智萍:

关于如何当好辅导员的几点反思

218

1.熟悉并用好三级修学模式;2.精进修学,

对法有深刻领会及反复实践;3.放低自己,

加强自身的修养;4.提高辅导技巧,激发学

员讨论;5.积极参加培训、布萨、写札记来

不断成长进步;6.培养“将此身心奉尘刹”

的愿力和“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魄力。

对照这六点,我对自己近四年的辅导义工

行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心内无比惭愧,因为每

一点都没有落实到位。通过反思我找到了没有

落实到位的根源,就是自己没有真正去体会导

师的用心:承担辅导员是最好的修行,因为一

个好的辅导员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学员,在自

己受益的基础上才能以分享者、服务者和辅助

者的身份陪伴学员一起成长。

首先,对于十八字方针和八步骤三种禅修,

尽管自己接受了多场培训,也很努力,似乎理

解了、接受了,但在修学过程中,却没有达到

预期的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修学上,

219

说起来头头是道,名相和佛法的道理一串一串

的,但只是从概念到概念的重复,没有真正成

为自己的东西,所以面临对境时,依然是凡夫

串习主宰着我的言行举止,而且往往事后才看

到自己的错误。

近来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为何所学

用不起来或者用得没有力量?现在慢慢明白,

关键是没有将法义落实到心上。虽然每周达到

三遍自修,也做笔记和思维导图,并且按时参

加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但正见没有在内心形

成力量,没有把法和自己结合起来,没有把法

义消化吸收掉,也就是态度模式中的“真诚”

和八步骤中“观念的禅修”没有用起来。结果

就是,带班的时候法义说得很热闹,但自身的

言行修养未能给师兄以感化的力量,也未能真

正从内在焕发出佛弟子的威仪。这是我需要深

深忏悔和努力加强的。

其次,我对自身修养和成就学员的向道之

220

心的连接上做了深刻思考。特别是在成就学员

的向道之心这点上,非常需要加强。修行不易,

常常是一位学员刚下定决心要好好修学,马上

就有无常显现,不得不被生活的洪流或者诱惑

的外缘拉走。这时候的关心鼓励和慈悲,是很

需要智慧善巧的。

我班最近有位师兄提出休学,虽然我进行

了沟通,班委也做了劝导,但这位师兄还是选

择暂时休学,因为她要先完成自己的一些人生

规划。我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否有

足够的努力挽留和劝导她?是否帮她明白修学

与人生规划可以并行?是否在劝导的过程中生

起嗔心?导师说,我们希望一切众生得利益的

愿望是容易的,但是面对每个众生时是怎样的

心态,才真正体现内在的修养和慈悲心。通过

反思,我看到了自己的嗔心,看到自己在劝导

过程中的不耐烦,而这样的心态,对方一定有

感受到……

221

所以,如果我没有在接纳的基础上进行劝

导,是无法把她的向道之心引发出来的。修养

体现在我能有多大的包容心,越是能包容,越

是能让师兄感受到佛法的力量与魅力。

对于导师最后提出的一点,培养“将此身

心奉尘刹”的愿力和“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

魄力,我非常惭愧,自己的心离导师的高度相

差太远。我看到自己内心其实是有点“自轻而

退怯”的,对于佛菩萨这样高远的愿力和魄力,

内在是没有信心的。

导师的格局,虽然现在还够不着,但我会

坚定地追随导师,努力向导师、向佛菩萨的品

质靠拢,一点点培养“将此身心奉尘刹”的愿

力和“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魄力。我相信,

只要在修行的路上,坚定地践行两套模式,终

有一天,我能够将这样的愿力和魄力激发出

来!

导师曾经开示,在所有的

烦恼中,慢是最不容易察觉的。

“慢谓他心举”,慢心是在和

别人的比较中产生的。而我一

直知道,自己是一个慢心很重

的人,它一直隐藏在我生命的

阴影中,随时可能跳出来干扰

我,但我常常苦恼于不知道如

何来对治它。

智萍:

警惕辅导过程中的慢心

223

最近第二遍学到《道次第》中士道的“正

明烦恼”部分,特别小心地观察自己的起心动

念,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慢在我心中已经形

成浓厚的“乌云”,它控制着我。特别是在承

担辅导员的过程中,这种心行更是在不知不觉

中染污着我的生命。

当我出发准备要去参与辅导共修时,我会

觉得自己一定要早到,要给师兄做榜样。本来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我在这中间加入了比

较。当我到了共修点,而师兄们还未到,我看

到自己有得意的情绪;当有些师兄迟到了,我

看到自己会有不悦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

我在共修过程中的心态。

共修开始,我带领师兄们恭敬地修仪轨时,

如果有师兄没有配合导师带领的节奏,我看到

自己有不耐烦的责备情绪。而这种情绪,会让

我分心和思维散乱。慢心,扰乱了我内心的宁

静。

224

共修分享的过程中,如果有师兄分享偏题

了,或者有师兄仅仅分享对法义的理解而没有

触及到心行,我虽然没有说,但内心飘过想批

评对方的念头。如果有师兄分享得非常动情,

但仅仅在某一个点上,且不是当期法义的重点,

我看到自己不是真实地随喜,而是在内心做着

评判。这些心行,是基于我觉得自己理解得比

别人透彻到位,学得比别人好。这些比较的心,

令我没有真正融入到师兄们当中,去真实地随

喜赞叹,没有对师兄们每一个正向的心态以确

认和鼓励。

轮到我自己分享时,我不由自主地会说到

自己做得好、落实得好的地方。这时候内心飘

过的心念是:我学得多么好,落实得多么好,

你们怎么不精进呢?当我分享自己落实的事例

时,我看到自己说的其实是其中光亮的部分,

阴暗的那些,并没有勇气真正发露出来。这样

的卑慢,令我失去了分享的真诚,也失去了一

225

次可以忏悔自己的机会,败给了狡猾的自我!

共修完,走在归家的路上,检视整个共修

过程中自己内心的活动,我深深地羞愧和震惊

于自己深藏着的慢心。我明白,这些心是源于

无尽生命的积累。而带着这些心来做义工,表

面是在做利他行,内心其实依然是在积累惑和

业,依然是在给轮回大厦添砖加瓦,这与解脱

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如果不着力进行对治,

我的生命将永陷于这样的轮回中。

感恩导师两套模式的设置,“在做事中修

行”,看到自己的病,深切地确认自己是轮回

中的重病患者,方能真诚地面对自己。因此,

我决定,要把丑陋的自己剥开来,看清楚,让

慢心不再隐藏,让佛法的光明驱散内心的阴暗。

我要向三宝忏悔,向师兄们忏悔。愿三宝加持

我,有更强大的觉察力来看清凡夫心的伪装,

远离慢心,培养清净心和平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