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1.元旦假期台東行-第一天(墾丁.風吹沙.佳樂水.南迴公路.台東市寶桑湯圓)

Post on 18-Feb-2017

411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01 01.元旦假期台東行-第一天(墾丁.風吹沙.佳樂水.南迴公路.台東市寶桑湯圓)

(01-1)、元旦假期台東行-第一天(墾丁、風吹沙、佳樂水、南迴公路、台東湯圓)

▲墾丁帆船石(屏東縣) ▲風吹沙(恆春鎮) ▲午餐(滿州鄉港口) ▲太平洋(前方為阿朗壹古道)

▲九棚灣沙漠景觀區 ▲南迴公路(元旦假期塞車) ▲南瓜麵(台東市) ▲寶桑湯圓(台東市)

前言:

這是 2016 年第一篇。

是我和先生,元旦假期(3天)+1 天,共 4 天的遊記,將分三個單元呈現。

我和先生,都是生長於台東的人。

這次回台東老家,主要是我婆家的二嫂的小女兒要訂婚,我倆回家幫點小忙,由於「忙」

實在很小,故,去程的第一天(元旦)和第二天,都在「旅行」。

即:

第一天(部落格編號 01-1):我和先生從「台南市東區」出發,沿著高速公路、屏鵝公路

(台 26 線)、台 200 線、台 199 線、南迴公路,到台東市。

第二天(部落格編號 01-2):我和先生的家人共 8 人,從「台東市」出發,沿著海岸公路

(台 11 線)、玉長公路(台 30 線)、花東公路(台 9線),到

鹿野鄉,再到台東市。

第三天(部落格編號 01-3):參加姪女婚宴、山豬園牧場(果仔狸咖啡)。

第四天(部落格編號 01-3):從台東回台南(台東農改場、修女麵包、釋迦、南迴公路)。

一路行程,頗為愉快,希望未來一年,都如此美好!

溫秀嬌 寫於府城 2016 年 1 月 28 日星期四

「4天 3夜台東行」目錄(藍色部份為本單元) 2016 年

日期 時 間 分 鐘 路程、景點 備 註

第一天

1 月 1 日

星期五

08:30~09:30 60 台南市(東區)家

~國道一號

~88 號快速公路

~國道三號

~下交流道

~屏東縣南洲鄉(中油 668 號直營站)

我先生開車

09:30~09:50 20 中油 668 號直營站(屏東縣南洲鄉) 休息

09:50~11:00 70 中油 668 號直營站(屏東縣南洲鄉)

~台 17 線

~台 1 線

~台 26 線(屏鵝公路)

~白沙灣休憩區(屏東縣車城鄉.海口港)

開車

11:00~11:10 10 海口港(屏東縣車城鄉) 賞景

11:10~11:39 29 海口港~(路過恆春鎮)~南灣路 開車

屏鵝公路(台 26 線)

11:39~~11:49 10 海邊(南灣路) 賞景

(可看到核三場.

南灣休憩區)

11:49~11:59 10 南灣路~路過墾丁市區~船帆路

開車

屏鵝公路(台 26 線)

11:59~12:05 6 船帆石 賞景

12:05~12:17 12 船帆路~沙島路~鵝鑾路~坑內路

開車

屏鵝公路(台 26 線)

12:17~12:19 2 坑內路

(有看到「台灣最南點」路牌)

12:19~12:34 15 佳鵝公路~興海路

~恆春鎮和滿州鄉交界處

開車

佳鵝公路(台 26 線)

路過「風吹沙」景點

12:34~12:39

5 恆春鎮和滿州鄉交界處 賞景

12:39~12:45 5 恆春鎮和滿州鄉交界處~佳樂水港口 開車

佳鵝公路(台 26 線)

12:50~13:30 40 午餐(港口旁邊的一家麵店)

13:30~14:10 40 港口~港仔沙漠風景區

開車

200 號公路

14:10~14:15 5 港仔沙漠風景區

賞景

14:15~15:12 57 港仔沙漠風景區

~台 26 號

~過了旭海溪.左轉台 199 線甲

~台 199 線

~壽卡(屏東縣獅子鄉)

~南迴公路

開車

15:12~17:12 120 南迴公路

(壽卡~台東市區)

開車

(南迴公路.台 9線)

17:12~18:50 98 休息

我住大妹家、

先生住他姐姐家

18:55~19:45 50 南瓜麵店

和小弟夫婦晚餐

19:58~20:20 22 湯圓(台東市寶桑路)

20:30~ 住宿. 我住大妹家

先生住他姐姐家

第二天

1 月 2 日

星期六

07:38~08:08 30 早餐(台東市和平街 188 號) 我和小弟

08:40~09:08 28 台東市

~海岸公路(台 11 線)

~郡界休憩區

今天,我和先生家

人共 8人,2輛車,

遊台東海岸、玉長

公路、花東縱谷

09:08~09:24 15 郡界休憩區 賞景

09:24~09:29 5 郡界休憩區~「水往上流」休憩區 開車

海岸公路(台 11 線)

09:29~10:00 31 「水往上流」休憩區 賞景

10:00~10:30 30 「水往上流」休憩區~廟宇

(包括問路、找路)

開車

海岸公路(台 11 線)

10:30~10:40 10 天真聖門維合道院(隆昌村)

此廟宇,非要找

的廟宇

10:42~10:48 6 隆昌~金樽休憩區 開車

海岸公路(台 11 線)

10:48~10:58 10 金樽休憩區

賞景.下雨

10:58~11:13 16 金樽休憩區

~東河鄉

(外環道路.有看到「東河包子」店)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管理處(成功鎮都歷村)

開車

海岸公路(台 11 線)

11:13~11:43 30 交通部觀光局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賞景

11:43~12:10 27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都歷村)

~成功鎮

~三仙台

~石雨傘

開車

海岸公路(台 11 線)

12:10~12:20 10 石雨傘休憩區 賞景

12:20~12:51 31 石雨傘休憩區(成功鎮)

~長濱鄉長濱村

開車

海岸公路(台 11 線)

12:51~14:10

79 午餐

(哈地啦小吃店)

長濱鄉長濱村

14:10~15:10

60 長濱村

~玉長公路(花蓮縣玉里鎮-台東縣長濱鄉)

~花東公路

~「池上飯包店.悟饕」(池上鄉)

開車、下雨

15:10~15:15 5 「池上飯包店.悟饕」

(我去買「玉里羊羹」)

下雨

在飯包店排隊要

買飯包的人,超

過 50 人

15:15~16:15 60

池上鄉池上村~鹿野鄉龍田村 開車、下雨

花東公路(台 9線)

16:15~19:30 195

我先生的老家(鹿野鄉龍田村)

晚餐(我二嫂的女兒要訂婚,幫忙搓湯圓…)

遠道親戚多

19:30~20:10 鹿野鄉龍田村~台東市

(順路,我邀「家住台北,今回台東老家」

的娘家大姐夫婦,一起到我妹家住)

開車

花東公路(台 9線)

第三天

1 月 3 日

星期日

07:00~07:20 20 早餐(台東市和平街 188 號) 我和大姐夫婦

08:30~09:05 35

台東市~鹿野鄉龍田村 開車

花東公路(台 9線)

09:05~15:50 345 我二嫂的小女兒要訂婚

(幫忙喜事、喝喜酒)

鹿野鄉龍田村

(下雨)

15:50~16:11 21

龍田村(鹿野鄉)

~明峰村(卑南鄉.龍過脈)

開車、下雨

花東公路(台 9線)

16:11~16:22 11 山豬園牧場(果仔狸咖啡)

(卑南鄉. 明峰村.龍過脈 112 號)

下雨

16:22~16:45 23 山豬園牧場~台東市

開車

花東公路(台 9線)

18:40~20:00 80 晚餐

我在小弟家、

我先生和他的兄

弟姐妹聚餐

20:30~ 住宿

我住大妹家

先生住他妹妹家

第四天

1 月 4 日

星期一

08:20~09:25 65 農業委員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台東市.中華路一段 675 號)

我探訪老同事

曾在此機關服務

4.5 年

09:25~09:58 139 農改場-我妹妹家(取我的行李)

~「大台東」釋迦賣場(台 11 線 174.5K)

開車

(台11線花東公路)

09:58~10:24

26 「大台東」釋迦賣場

(豐原橋和知本路橋之間的路邊)

買釋迦、吃釋迦

和釋迦冰淇淋

10:27~10:40 13 聖母健康農莊

(台東市.知本二路 370 號)

買修女麵包、

有機蔬菜

10:40~12:30 110 台東市(聖母健康農莊)

~楓港(屏東縣)

開車

(台 9線南迴公路)

12:30~12:55 25 楓港

(亞培加油站)

休息

12:55~14:30 95 楓港-家(台南市.東區) 開車

國道三號~88 號快速

公路~國道一號

壹、第一天(2016 年 1月 1日.星期五)

08:30~09:30(2016.01.01),這裡的 60 分鐘,開車。

車程是:台南市(東區)家~國道一號~88 號快速公路~國道三號~下交流道~屏東縣南洲鄉

(中油 668 號直營站)。

天氣不錯,光線亮,我和先生都戴起太陽眼鏡。

我給開車的先生,拍張照片,line 給在德國工作的兒子,寫著「爸爸戴你送的太陽眼鏡」,

過幾小時,我兒子回傳「酷」。

▼我先生開車,一路往南

09:30~09:50(2016.01.01),這裡的 20 分鐘,休息。

休息處,是「國道三」下交流道,「中油第 668 直營站.南洲交流道站」(屏東縣南洲鄉)

這裡是複合商店,除提供加油服務,還有便利商店,想選購「屏東縣」特色的商品,此處

有「基本款」(例如:原住民手工織品…)。

對一般遊客而言,就是到此下車,透透氣、上洗手間。

店的門外,有家咖啡攤。咖啡是不錯,只是我曾在此買咖啡喝,結果,行車在南迴公路時,

大大的暈車,從此不敢領教。

在休息站旁邊,有塊空地,看樣子,是有人業餘種了一叢白甘蔗、一叢紅甘蔗、一叢香蕉,

還有野生的蕨類,小小水溝有水流動,視線往北,有檳榔園、蝶豆、雜草…,有野趣喔!

▼複合商店 ▼原住民手工織品

▼檳榔園 ▼白甘蔗、紅甘蔗、香蕉 ▼蕨類

09:50~11:00(2016.01.01),這裡的 70 分鐘,開車。

車程是:中油 668 號南州直營站(屏東縣南洲鄉)~台 17 線~台 1 線~台 26 線(屏鵝公路)

~海口港(屏東縣車城鄉)。

這次回台東,我和先生,本來要帶外孫豆豆(3.5 歲)同行,但是我女兒擔心豆豆暈車,

以致做罷。由於豆豆沒同行,我倆就想去墾丁、鵝鑾鼻、加樂水…逛逛。

車子駛在「屏鵝公路」,所看到的海,是台灣海峽。

家住「台南市東區」的我,生活圈是看不到海景(除非到安南區、安平區),因此看到海,

感覺非常親切,這…,讓我想起 60 年代,我在「菸酒公賣局台東分局」上班的歲月,那時,

所住的宿舍,離海邊近(騎腳踏車 1 分鐘餘),夜深人靜時,都能聽到海濤聲。

▼車子駛在「屏鵝公路」

▼海口港(屏東縣車城鄉)附近,有沙灘車出租(20 分鐘 100 元)

11:00~11:10(2016.01.01),這裡的 10 分鐘,在「海口港」賞景。

這個「海口港」,位在屏東縣車城鄉,在 Google 地圖上寫「白沙灣休憩區」。

沒想到此處有小港口哩!

現寫遊記,才知此港,早期是軍事用,後來改為小漁港。

過去的 20 幾年,路過車城鄉,我的腦海,只想到此處有規模宏大的土地公廟-福安宮。

福安宮,始建於 1662 年(明永曆 16 年),歷史悠久。

廟的金爐,設計特別,可讓燒金紙的人,手捧金紙(靠爐口),就能輕鬆「燒金紙」,因為

金紙會一張一張的,自動「吹」進爐子裡。

若還有聯想,那就是「車城」鄉名的故事,和當地特產「綠豆蒜」、「紅仁鴨蛋」、「山芋頭」、

「洋蔥」…。

在「海口港」賞景,看到藍天白雲,湛藍海水,浪花波波,沙灘上,有幾輛沙攤車在

馳騁,晤…,恆春地區何時有這麼多的沙攤車啊?

海邊風大,風中夾有沙子。

▼海口港,早期是軍事用,後來改為小漁港

▼ 藍天白雲,湛藍海水,浪花波波(屏東縣車城鄉.海口港)(二之一)

▼海邊風大,我用雙手按住帽子

▼美麗的海邊

▼白沙灣休憩區(我先生)

11:10~11:39(2016.01.01),這裡的 29 分鐘,開車(屏鵝公路.台 26 線)

車程就是:海口港~(路過恆春鎮)~南灣路。

屏鵝公路(台 26 線)的方向,就是五點鐘方向,看地圖可知,就是從「可看到台灣海峽

的地方」到「可看到巴士海峽的地方」。

路過「恆春鎮」時,看到「月琴」裝置藝術,對喔…,差點忘了恆春鎮曾經有位吟唱恆春

民謠的歌手-陳達(1906-1981 年)。

▼要去「四重溪風景區」、「台 199 線」者,在車城鄉往左轉 ▼重機族

11:39~11:49(2016.01.01),這裡的 10 分鐘,海邊賞景(南灣路)。

這裡是「南灣休憩區」範圍。

看地圖可知,位置在「台灣島.兩個尾巴」凹弧之處,從所站位置,近的,可看到核三場,

遠的,可看到「貓鼻頭」。

核三場,始建於 1981 年,3 年後(1984 年 7 月),第一機組開始營運。

如今(2016 年),已營運第 32 年了,當時興建的工程費 947 億元,是台灣「十二大建設」

(1980-1985 年)之一。

核三場,有兩座圓頂,灰色的。

站在此處賞景,可看到快速艇(不知我用的名詞對否?),載著遊客在海上遊憩,快速艇

駛過處,激起的白色浪花,讓我想起一些旅行的往事。

至少讓我想起了「博斯普魯斯海峽」,2009 年,我家 4人和我大妹家 4 人,曾在那個介於

「亞洲和歐洲」的 30 公里海峽,搭遊艇賞景,也見如此美麗的浪花。

▼核三場,有兩座圓頂,灰色的

▼快速艇駛過處,激起的白色浪花,讓我想起一些旅行的往事

▼「南灣」的旅館,建築物所漆的亮麗顏色,予人喜悅之感

視線越過「南灣」,遠方有長堤般黑礁石的,就是「貓鼻頭」了。

「貓鼻頭」那一帶,我去過兩次。

第一次,已是遙遠記憶,那次到訪,是參加救國團「恆春健行隊.7 天 6夜」(1972 年)。

第二次,約 10 年前(2006 年),那時,我服務的機關(畜產試驗所),在位於墾丁的恆春

分所,召開擴大所務會議。

會議結束後,有人說:「快、快、快,現在開車到關山看落日,還來得及…」,就這樣..,

我們一行 10 幾人趕到「關山」看落日。

▼我去「貓鼻頭」那邊,共兩次

▼遠方有長堤般黑礁石的,就是「貓鼻頭」

11:49~11:59(2016.01.01),這裡的 10 分鐘,開車(屏鵝公路.台 26 線)。

車程是:南灣路~(路過墾丁市區)~船帆路。

當車子路過「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門口時,本想把車轉進去,看看老同事。

結果,發現門口兩旁擺了許多攤子,雖然大部分還沒營業,可是覺得這一帶好似「塞滿整條街」,

於是,不停車了。

事實上,今天是 2016 年的元旦,是「元旦假期 3 天」的第一天,同事們應該都不上班,

路過,總是有這麼想。

我曾在「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總所)上班 15 年,恆春分所分所長-黃政齊博士是好同事。

專長牧草育種、推廣、乾草碳化、穀物飼料…等的「陳嘉昇和王紓愍」博士伉儷,也是我的好

朋友。

墾丁,代表著「南台灣」的旅遊勝地。

每次路過墾丁路,總覺得路兩邊景緻,可再好好的整頓規劃。即,可以做得「更優雅」些,

讓遊客到這裡,腦海中,想起的是「法國普羅旺斯」、「西班牙安達魯西亞」…。

▼「墾丁路」街景

11:59~12:05(2016.01.01),這裡的 10 分鐘,在「船帆石」賞景。

看到「帆船石」,我非常的開心!

於是請先生停車,讓我走到沙灘,欣賞這座美麗石頭。

這座石頭,在 60- 70 年代,被許多人形容為「尼克森的鼻子」。

因為那時的美國總統是尼克森。

他在任內(1969-1974 年)的 1972 年,訪問了中國,並在上海和周恩來簽署「上海聯合公

報」,當台灣退出了聯合國,大家就沒看到他的政績。

只看到他那突兀的鼻子,正好這個帆船石有個凸出來的點,於是稱他為「尼克森的鼻子」,

如今時過境遷,許多人已經忘記這個形容詞了吧??

▼帆船石,在 60- 70 年代,被許多人形容為「尼克森的鼻子」

▼看到「帆船石」,我非常開心(二之一)

▼看到「帆船石」,我非常開心(二之二)

▼海邊風光

▼帆船石,在台 26 線 38 公里處

12:05~12:17(2016.01.01),這裡的 12 分鐘,開車(屏鵝公路.台 26 線)。

車程是:船帆路~沙島路~鵝鑾路~坑內路。

這段「由北往南」車程,就是跑在「台灣島兩個尾巴」(地理模樣)的「東邊尾巴」,到達

鵝鑾路時,應該就是「鵝鑾鼻公園」範圍了。

若要到「鵝鑾鼻燈塔」,沿著「燈塔路」就可到達。

我先生開的車,只開到屏鵝公路「由南往北」轉彎處。

即,我們沒有到「鵝鑾鼻燈塔」、「鵝鑾鼻公園」、「龍坑生態保護區」、「龍坑珊瑚礁保護區」。

在這個公路轉彎處,有一個路標寫「最南點 800M」,還有個告示「禁止任何車輛進入」,

我只有下車拍照留念而已。

如果有閒情,有體力,下車走路,來回 1.6 公里(單程 800M),是可以接受,這個嘛…,

留待下次有機會了。

最南點,位在「東經 120 度 50 分 0 秒;北緯 21 度 53 分 59 秒」,介於「鵝鑾鼻公園」和

「龍坑生態保護區」之間,這裡有個「台灣最南點碑」。

▼在屏鵝公路轉彎處,有「最南點 800M」路標,還有「禁止任何車輛進入」告示

12:19~12:34(2016.01.01),這裡的 15 分鐘,開車(佳鵝公路.台 26 線)。

車程是:佳鵝公路~興海路~恆春鎮和滿州鄉交界處。

有路過「風吹沙」景點。

這段車程的風景,很美!

我跟「司機」(我先生.哈)說:「看到這樣的風景,才覺得『墾丁』有國際級的風景…」,

我有這樣的感想,是因為有些人說:「我要去墾丁玩」。

結果…。

只到墾丁市區,頂多,再進「墾丁森林遊樂區」,或再到「鵝鑾鼻燈塔」。若時間不夠..等

因素,就沒再到「滿洲鄉」這邊。

這段車程,在 Google 的地圖,已稱「佳鵝公路」(佳樂水-鵝鑾鼻),仍屬「台 26 線」。

當馬路,「由北往南」轉為「由南往北」時(即,我下車在「台灣最南點」拍照處),視線

就出現有 3個「大圓球」建築。

那是…,做什麼用途的呢?

我和先生的猜測結論是「軍事用」。

當車子駛到那個「大圓球」的馬路旁邊,我往左邊望去,喔喔…,我的「新」結論,速速

改為「冰淇淋」,對!…,南台灣的「冰淇淋」。

車程中的風景,約在「台 26 線.46K」的地方,開始可以見到海景。

路兩旁多見林投…等植物,尚有零星牧草…等栽培。部份林投樹…等已枯黃,有些甚至有

「火燒後」樣子。

馬路嘛…。

在坡地起伏時,若在居高處,車前馬路又有粗線條曲線時,景緻是非常寬闊和優美。

嗯…,現寫遊記。

仔細看地圖,才知這一帶是「龍盤公園」。

從看到「台 26 線.46K」路標處,繼續開車 5 分鐘。

我和先生都下車。

因為要欣賞「風吹沙」美景。

▼當車子駛到那個「大圓球」的馬路旁邊,我往左邊望去,喔喔…,我的「新」結論,速速改為

「冰淇淋」,對…,南台灣的「冰淇淋」

▼車程中的風景,約在「台 26 線.46K」的地方,開始可以見到海景,路兩旁多見林投…等植物,

部份植物已枯,有些甚至是有「火燒後」樣子

▼台 26 線馬路,在坡地起伏時,若居高處,車前馬路有曲線時,景緻非常寬闊優美

12:28~12:30(2016.01.01),這裡的 2 分鐘,停車欣賞「風吹沙」。

「風吹沙」這個景點呀,實在很讚!

十幾年前,我曾搭車路過「風吹沙」,記得那時好像是直接「穿」過沙地(?.不知這份記

憶有無秀逗?),這次…,沒這樣。

可能馬路的路線有更改,我覺得,現在的狀況,比較好。

「風吹沙」,是大自然沙河、沙瀑、沙丘的傑作組合,是水流和風的影響,讓台地邊緣的

沙子「搬過來.搬過去」。我們下車賞景時,確實的「嚐」到了「風吹沙」滋味,因為今天風大,

風中帶沙,只要張嘴說話,就會吃到沙子。

▼風吹沙,是大自然沙河、沙瀑、沙丘的傑作組合(五之一)

▼風吹沙,是大自然沙河、沙瀑、沙丘的傑作組合(五之二)

▼風吹沙,是大自然沙河、沙瀑、沙丘的傑作組合(五之三)

▼風吹沙,是大自然沙河、沙瀑、沙丘的傑作組合(五之四)

▼風吹沙,是大自然沙河、沙瀑、沙丘的傑作組合(五之五)

12:30~12:35(2016.01.01),這裡的 5 分鐘,開車。

車程,就是從下車欣賞「風吹沙」-「恆春鎮與滿州鄉」交界處。

這段風景,靠山近海,讓人心曠神怡。

今天的天氣晴朗,只是風大。

對啊…,差點忘了此處的「冬季特產」就是「落山風」,現在是 1 月份(冬季),今天吹的

風,已經很客氣了。

墾丁國家公園,面積很大,到了這邊,都還是國家公園範圍。

維基百科寫,墾丁國家公園的面積 33,290 公頃(陸地 18,084 公頃、海域 15,206 公頃),

東西寬,約 24 公里,南北長,約 24 公里。

▼這段風景,靠山近海,讓人心曠神怡

▼照片中,遠方有白色立碑,就是「恆春鎮與滿州鄉」交界處

12:34~12:39(2016.01.01),這裡的 5 分鐘,賞景(恆春鎮和滿州鄉交界處)。

在 Google 地圖上,所寫的「滿州沙攤」,不知是否指此處?

在有停車場處,已是滿州鄉。

因為在白色水泥碑上題「歡迎蒞臨」的,是滿州鄉長熊金郎。

風,真的不小。

我和先生到達時,遊覽車有 3 輛,轎車和休旅車約 20 幾輛。

這樣的「遊客數量」,是多呢?還是少呢?在我和先生於岸邊拍照時,我仔細聽遊客交談,

發現「幾乎都是」大陸客。

嗯…,去年(2015 年),到台灣旅遊的觀光客,已突破 1,000 萬人,那天(2015.12.20),

馬英九總統還特別致贈迎賓禮。

▼恆春鎮和滿州鄉交界處

▼這裡所見的海,已經是太平洋了

12:39~12:45(2016.01.01),這裡的 5 分鐘,開車(佳鵝公路.台 26 線)。

這段車程就是:「恆春鎮和滿州鄉交界處」~佳樂水港口

方向,由南往北,左邊是丘陵,右邊是太平洋,在 Google 地圖上,這段路稱「興海路」,

屬於滿州鄉了。

在「興海路」的北端,有條溪,名為「港口溪」。

我對這一帶的景色,有個遙遠的記憶,那就是 40 幾年前(約是 1972 年),曾參加救國團

的「恆春健行隊」,在 7天 6 夜的行程,有一天就是到「佳洛水」的海邊。

看清楚喔…,當時的地名叫「佳洛水」。

何時改名為「佳樂水」呢?

那就是 1975 年時,那時行政院院長是蔣經國先生,到這裡巡視,可能「基於當地居民的

請求」(我隨便亂猜的理由),就以「安和樂利」典故,把「佳洛水」改名為「佳樂水」。如今,

改名已滿 40 年了。

▼「佳洛水」改名為「佳樂水」,已滿 40 年

▼這段路稱「興海路」,屬滿州鄉

12:40~12:45(2016.01.01),這裡的 5 分鐘,在「港口」停車場流覽。

主要是看地圖,在停車場角落有一個看板地圖。

從地圖可知,那座吊橋名為「海口吊橋」。

附近的機關、學校和公共設施有:滿州國小、永港國小、農會超市、興海漁港、漁村公園…。

至於商店及民宿有:順心港口茶、阿水衝浪、一場夢露營區、雨後的彩虹…。

▼地圖(局部)

▼地圖

▼停車場邊,立有「核能三場 緊急計畫集結點」的看板

在「港口」停車場流覽的 5分,順便瞧瞧四周,看看何處可吃餐?

我是想喝魚湯。

當我初見停車場旁有「吉春活海產」,滿高興的,但多看幾眼,發現店內沒有食客,晤…,

那就到店旁那家鐵皮屋的「轉角食堂」,但這家所賣的烤麵包、飲料…,屬於輕食,而且幾乎

客滿,沒賣魚湯,於是,就繼續找。

在找小吃店的過程,我看到路旁有「陸蟹出沒 減速慢行」告示牌,還有「佳樂水衝浪」店、

扛著衝浪板的年輕人,港口吊橋那方,有不少遊客行走其上。

嗯…,這是有個性的漁村喔。

▼港口吊橋

▼「轉角食堂」幾乎客滿,沒賣魚湯

▼有個性的「港口」漁村街景

▼佳樂水衝浪店 ▼「陸蟹出沒 減速慢行」的告示牌

12:50~13:30(2016.01.01),午餐。

我和先生決定吃餐的小吃店,就在港口的周邊。

這家店,人氣旺。

室內座位幾乎坐滿,店家老闆說「後面的樹下有位子…」,哇塞…,太讚了,我喜歡戶外,

雖然今天的風還不小。

我和先生點了魚湯、麵、板條…等。

由於今早出門時,我有自備食物(油雞、衝菜、芭樂…),「可不可以拿出來吃啊?…」,

我想了想,還是拿出來吃好了,就在等待店家端來麵食魚湯之前,我和先生兩人把油雞吃完,

然後把雞骨送給栓在樹下的小黑狗。

店家後院樹下,放有三張餐桌,大樹是大葉欖仁,樹幹釘有藍球架。

我喜歡這種樹,回想 30 幾年前(1977-1979 年),我住在「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東分局」

宿舍時,宿舍旁就有一棵這麼粗壯的樹。

這家的板條還不錯吃,但是魚湯就不怎樣,我喝的勉強。

這…,可能是「府城」(台南市)煮漁湯的店家師傅,廚藝高超,我已經被「慣壞」了,

我的意思是,喝了這碗漁湯後,我確認「府城美食」確實不凡。

▼小吃店,就在港口的周邊

▼店家後院的樹下,放有三張餐桌,大樹是大葉欖仁,樹幹釘有藍球架(二之一)

▼店家後院的樹下,放有三張餐桌,大樹是大葉欖仁,樹幹釘有藍球架(二之一)

▼我把雞骨頭,給店家小黑狗吃

13:30~(2016.01.01),開車,離開港口。

當車子啟動,我看到「順興港口茶園」…店家時,才發現錯失良機。對呀,剛才該到茶行

看一下,這裡的「港口茶」,有其特別風味。

好多年以前,有位朋友知道我喜歡喝茶,曾送我一小罐「港口茶」。

那罐茶葉,就是這家「順興港口茶園」的,以致有一年,我來到這家店,做了簡單採訪,

然後投稿到「鄉間小路」月刊(豐年社)。

這家店的祖先,來自福建省,清朝時代來到港口村,靠種茶和製茶維生,故,到現在,可

能已傳到第 5代或第 6 代了吧?

港口茶,大都種在「老佛山」那邊,地理環境就是低海拔,面向太平洋,秋冬時有落山風,

環境不能說有多好,正因為「天然環境」需要作物堅強,以致採下來的茶葉,經過揉製烘焙,

風味就特別濃烈。

約在 40-60 年代,「港口茶、瓊麻、洋蔥」,被稱為「恆春三寶」。

如今,只剩「兩寶」了。

因為瓊麻產業,在塑膠產品興起後,就開始沒落,「台灣省農業試驗所棉麻分所」(辦公廳

在台南市東區光華路),約 70 年代就已關門大吉。

▼屏東縣滿州鄉出產「港口茶」

13:30~14:10(2016.01.01),這裡的 40 分鐘,開車。

這段車程,就是跑「200-甲」接「200 號」公路,方向是由南往北,穿過滿州鄉治中心,

到達港仔沙漠風景區。。

說來慚愧,我最近才清楚的知道,屏東縣有兩個鄉,鄉名都有「州」字眼,即有「南州鄉」,

也有「滿州鄉」,過去,我老是弄不清。

尤其搭火車時,在屏東縣境有「南州站」,我以為屏東縣只有這個「州」。

從港口開車,沿途所見到的溪,就是「港口溪」,這條溪出海口,就在剛才我們吃餐的港

口區。沿途有看到往「佛山路」的路標。

再半個月(2016 年 1 月 16 日),就要辦總統副總統和立法委員的選舉,沿途多見宣傳旗,

看起來,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和王如玄)的宣傳旗數量較多。。

開車約 10 分鐘,就已進到「滿州鄉」鄉治中心,這裡有鄉公所、衛生所、國中、商店街…。

▼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和王如玄)的宣傳旗數量較多

▼「滿州鄉」鄉治中心

車子駛過「滿州鄉治中心」,約 2分鐘,看到一大片牧草地。

有牧草打包機械,在作業。

呼…,這樣的風景,好美麗,好熟悉。

我曾服務的「畜產試驗所」,也有數十公頃牧草地,連辦公室的窗外,都有牧草地,故,

常可看到「如此這般」(牧草機械在打包牧草)的場景。

滿州鄉,緊鄰「恆春鎮」,我相信,這地區的農民栽培牧草並善於使用農業機謝,應該與

「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的推廣有關。

恆春分所創立於 1905 年(民國前 8 年)。

到今年(2016 年),已有 111 年歷史,恆春分所主要研究兩種動物-牛、羊(繁殖、育種…),

也研究芻料作物(牧草育種、草原管理…)。

目前的面積有 1123 公頃,有 50%已發展為牧草地。

曾任恆春分所長多年的成游貴博士,就是牧草專家,現在的-陳嘉昇主任和王紓愍博士(他

們是博士伉儷),都專長於牧草研究和推廣。

▼這樣的風景,好美麗,好熟悉(二之一)

▼這樣的風景,好美麗,好熟悉(二之二)

01:49(2016.01.01),看到往「南仁湖」路標(從「港口」開車出發 19 分鐘)。

路標旁,有一條山路。

看到「南仁湖」三個字,我和先生不約而同的說「哇,南仁湖」,對喔…,這個名詞…,

有點陌生又不陌生。

南仁湖,位於「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屬於「墾丁國家公園」的一部份。我看網路資料,

這個保護區有 5800 公頃,是熱帶季風雨林,生態環境極優,要去此處,需要申請。

網路資料中,月份對時,尚可見「南十字星」,嗚啦啦…,看到「南十字星」ㄝ…,這讓我

想起曾在紐西蘭北島的毛利村,晚上泡泉時,仰頭看到的「南十字星」。

▼看到往「南仁湖」的路標(這條馬路可能是 Google 地圖寫的「南山路」)

▼不知這是什麼村莊?Google 資料寫這一帶的馬路是「檳榔路」(攝於 13:53)

13:54~(2016.01.01),看到路標,寫著往「港仔 9 公里 旭海 17 公里」。

這時,已從「港口」(午餐處)出發 24 分鐘了,足見車子跑 200 號公路(屏東縣道),從

「港口」到「旭海」,時間約半小時。

這條編號 200 號的「屏東縣道」,和「屏鵝公路」(台 26 號),可能有重疊,要不然,就是

在某處截止,而接上。

車程中,可以看到「港仔沙漠景觀區」的路標。

在我的旅行經驗,總覺得「沙漠」是浩瀚的,在台灣海邊就有「沙漠」,算迷你版的吧!

我所見過的沙漠有:沙哈拉沙漠(非洲)、東部沙漠和西部沙漠(埃及尼羅河兩岸)、河西走廊

(中國甘肅)…,至於搭飛機時,從機上鳥瞰的中亞地區沙漠,那…,真是荒涼浩瀚之極。

▼看到這個路標,已從「港口」(午餐處)出發 24 分鐘了

▼編號 200 號「屏東縣道」,和「屏鵝公路」(台 26 號),可能在此截止,而接上

▼有「港仔沙漠景觀區」路標

▼這位騎摩托車的人,是警察

14:10~14:15(2016.01.01),這裡的 5 分鐘,港仔沙漠風景區。

從滿州鄉的「港口」(午餐處),開車來到此-「港仔」,就是 40 分鐘。

晤…,從車城鄉的「海口港」開始,一路下來,看到的地名,即,這個「港」那個「港」,

我實在是被搞糊塗了。

這三個地名-「海口港」、「港口」、「港仔」,不…,都是一樣嗎?(哈)

話說,來到這個「港仔」,我先生把車開到一座小廟的廟埕。

下車時,風很大。

風中夾有細沙,確似「沙漠」。

在廟埕,有人在經營沙攤車和越野車。

當我看到一輛遊客乘的沙攤車回防,並隨意的置放在車隊的旁邊。

我就問老闆「可以讓我騎上去拍照嗎?…」,穿著迷彩裝的老闆慷慨的說「OK」,於是…,

我和先生,就分別騎上車,擺擺樣子,拍了幾張照片,算是「到此一遊」。

當我倆拍完照,向沙攤車老闆道謝,要往小廟走去時,沙攤車老闆熱情的說:「還要拍照

的話,樹下的大車也可以…」。

呼…,樹下的大車喔,免了吧。

不過,往那邊取景拍去的照片,倒是很讚,因為燒金爐的老樹下,有居民坐在那裡聊天,

好個漁村風情啊!從這座小廟的門聯,我猜,這是土地公廟。

▼港仔的風很大 ▼土地公廟

▼我先生騎沙攤車,擺擺樣子

▼我騎沙攤車,也是擺擺樣子

▼燒金爐老樹下,有居民坐在那裡聊天,好個漁村風情啊(屏東縣滿州鄉港仔)

14:15~(2016.01.01),再開車啟程時,我看到「旭海」的路標。

於是想到我那住花蓮縣的小妹夫婦,今早啟程到這一帶,準備和住台南市的女兒家人會

合,她們一家要在住民宿和露營。

今天的天氣,到了午後就不穩定了。

我妹用 Line 傳來的照片,畫面有彩虹,那道彩虹,真是美麗啊!

▼在露營地,見到彩虹

14:15~15:12(2016.01.01),這裡的 57 分鐘,開車。

車程是:

港仔沙漠風景區(屏東縣滿州鄉)~台 26 號~(過了旭海溪.左轉)台 199 線甲~台 199 線~

壽卡(南迴公路)(屏東縣和台東縣交界處)。

車子還在「台 26 線」時,方向是由南往北,所跑公路,左邊是山,右邊是海,風景壯秀,

若繼續往北,就是「阿朗壹古道」了。

阿朗壹,是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的舊名。

這條被保護的古道,長度約 12 公里,是國家步道系統之一。

▼車子在「台 26 線」時,左邊是山,右邊是海,風景壯秀

車子還在「台 26 線」時,看到一隊約十輛的休旅車隊。

他們是一群擁有「休旅車」的人,所組的車隊嗎?…。

還是,某旅行社載客遊覽的車隊?…。

就在我想這個問題時,存在我記憶盒子的畫面,跳出來的,是兩年前在非洲摩洛哥的旅程。

即,有一天的清晨(那天是農曆年的年初一),我們團 20 幾人,也是搭這種休旅車,浩浩蕩蕩

往沙哈拉沙漠。

故…,我就猜測,這是-某旅行社載客遊覽的車隊。

開車在車隊後面,我覺得滿不錯的。

因為有「跟著人家渡假」之感,渡假啊…,有人害怕人多吵雜,但是在人煙不多的地方,

看到有人,我的感覺是-多了幾分安全感。

當我先生把車駛到此處,我才意識到-40 幾年前去過的「佳樂水海邊」已經過去了,對啊,

再往前,就快到管制區了。

40 幾年前,我有去「佳樂水海邊」。

那是參加救國團「恆春健行隊 7天 6夜」的活動。

▼開車在車隊後面,我覺得滿不錯的

▼浪花拍岸,人煙不多

在「台 26 線」公路旁,看到「瓊麻」野生在山崖,真是開心!

恆春地區,在日治時代的 1901 年,開始引進瓊麻做經濟栽培。

當時的瓊麻,最大用途就是抽絲做成麻袋。

然後用麻袋裝「糖和稻米」到日本,所謂的「工業日本.農業台灣」政策,當然,用瓊麻

做成的纜繩,軍事用途亦不小,如使用在船上的纜繩。

30 年前(1987 年),恆春鎮上最後一家採纖廠關閉後,瓊麻產業正式結束。為保存文化,

恆春鎮設有「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恆春鎮 龍水里 草潭路),我曾經參觀過。

▼野生在山崖的瓊麻

當車子駛到看到「派出所」(屏東縣警察局恆春分局旭海派出所)時,可能就是「台 26 線」

的終點吧?

我和先生,對這一帶的路,並不熟悉。

唯,尚能抓穩方向,那就是「該左轉了」。

左轉,就是轉進「台 199 線甲」。

199 甲線,是屏東縣道,全長 8.6 公里。

全線在屏東縣牡丹鄉境內,西起「舊牡丹」,東到「旭海」。

跑「199 甲線」,就是為了要接「台 199 線」。

我一向喜歡「台 199 線」。

這條從「車城鄉」到「獅子鄉壽卡」的馬路,路面不寬,卻綠意盎然,總長 37.6 公里。

這個「37.6 公里」呀,我都是以四捨五入的方式給記「38 公里」。

不過,今天啊,開車跑這條路,我感到有點疲勞。

因為平常的這時(下午 2點),都在午睡。

牡丹鄉,是原住民鄉,多數為排灣族,少數為阿美族。

▼199 甲線,是屏東縣道,全長 8.6 公里

車子駛到了「台 199 線」時,有穿過東源村。

路過這個村莊,我總會想起董牧師夫婦,因為我曾經採訪過他們,報導在「聯合報鄉情版」

(1998 年 9 月 12 日)。

喔…,1998 年。

離今(2016 年 1 月),已 17 年餘。

董牧師是排灣族人。

從年輕時,就喜歡收集當地文物,他將所收集的文物,在家的院子闢了房間,做了展示,

稱之為「恆春半島原住民手工藝館」(牡丹鄉東源村 1鄰 51 號),他家就在教堂旁邊。

我初識牧師夫婦時(1998 年),工藝館才成立 3年(1995 年)。規模雖然小,但牧師對每

樣文物,都能說出故事,讓我感動,我寫的那篇文章就標題「追夢的牧師」。

那時,牧師太太在房子旁邊,經營「凡伊斯野菜館」。

吃野菜還能喝「小米酒咖啡」(咖啡中滴進小米酒),在當時,有許多美食客,趨之若鶩,

我記得,當時的我,也是如此慕名而去。

「東源村」的村名,與鄉名(牡丹鄉)比起來,讓人感覺現代化,原來,這是有故事的,

簡單而言,就是位在「舊牡丹」村的東邊。

看 Google 地圖可知,東原村的西邊,有一大塊綠色標示著「東源森林遊樂區」,再西邊,

就是「雙流森林遊樂區」(屏東縣獅子鄉)。

地圖中,多見「牡丹溪」標示。

牡丹溪在這一帶,好像「人體的血管」或「樹葉的筋脈」一般。

故,此處有兩個湖(東原湖、哭泣湖),就能理解,因為淺而短的小溪,在山谷低窪處,

容易匯成小湖,只是其中一個湖稱「哭泣湖」,那…,是有故事的。

野薑花,可能已是東源村的「村花」吧?

在「台 199 線」公路旁,可以看到一大片,我若沒記錯,17 年餘前(1998 年),現所見栽

滿野薑花的區域,當時是「鋪滿數尺厚樹葉」的荒地。

董牧師說,當地人深信那是祖靈地,不輕易踏入破壞,以致數十年或數百年,附近森林的

落葉累積,變成厚厚的一張「大地之床」。。

▼台 199 線 ▼路過-屏東線牡丹鄉東源村

▼東源村的野薑花

▼東源村的野薑花(二之一)

▼東源村的野薑花(二之一)

15:12~17:12(2016.01.01),這裡的 120 分鐘,開車。

所跑的公路是-南迴公路(台 9 線)。

車程是:壽卡(屏東縣和台東縣交界)~台東市區。

當我先生把車,從「台 199 線」駛入「台 9線」,就見對方車道(往楓港方向)塞滿了車。

沒錯!…,對方車道大塞車。

綿延數公里。

因為我的大妹家人,今天中午啟程(台東市到台南市),就塞在這條路上的「草埔」附近,

「動彈不得」(我妹婿的形容詞),在路上「傻傻等了 2 小時」(也是我妹婿的形容詞)。

這是因為「南迴公路」在做大整修,「草埔」(屏東縣獅子鄉)一帶,還有個公路隧道工程

在進行,故,有交通管制。

呼…,看樣子,我先生開車回台東,我們先到墾丁、鵝鑾鼻、佳樂水..,遊覽,然後取道

「台 199 線」(避開交通管制區),是超級幸運。

雖然這麼樣的繞路,要多開 50 公里的車程,可是呀…,總比塞在馬路上-「動彈不得」、

在路上「傻傻等了 2小時」,來得好。

事實上,交通單位有呼籲開車族,善用「替代道路」

「台 199 線」,是「台 9 線」的替代道路。

這段車程的 2小時,我是處於「小暈車」狀況。

即,沒有太多心思欣賞風景。

▼南迴公路(往楓港方向)大塞車(二之一)

▼南迴公路(往楓港方向)大塞車(二之二)

▼「南迴公路」在做大整修

17:12~18:50(2016.01.01),這裡的 98 分鐘,休息。

由於我和先生,生長於台東市,在市區各有多位家人,還有諸多同事朋友,為善用與家人

和各自同事朋友們的團聚,我倆到了台東市,通常就是各自活動。

我住大妹家。

我先生,則住他二姐家。

我大妹一家人,今天去台南市,但…,不礙事,我小弟有大妹家的鑰匙。

我在大妹家洗澡並休息了 1.5 小時,我小弟夫婦就帶我去吃晚餐,我小弟特別推薦甫開業

不久的「南瓜麵店」。

18:55~19:45(2016.01.01),晚餐(南瓜麵店)。

這家小吃店,位於台東市長沙街 120 號,長沙街,有個地標建築,那就是「台東馬偕醫院」

這家小吃店,就在醫院門口附近。

我點的南瓜麵,如我小弟推薦所言「妳會喜歡」,我真的喜歡,清淡可口,南瓜打成泥。

至於另點的炒地瓜葉、小黃瓜、粉腸..,也都不錯。

▼南瓜麵店(台東市長沙街 120 號) ▼炒地瓜葉

▼南瓜麵

▼我的小弟夫婦 ▼小黃瓜 ▼粉腸

19:58~20:20(2016.01.01),這裡的 22 分鐘,吃湯圓。

這家「湯圓」(台東市寶桑路 152 號),儼然是我的「鄉愁」。我在吃湯圓時,就在 Line 寫

了一則,與 Line 友共享。

以下就是:

「每次來到台東市,黃昏後,最想吃的就是「寶桑路」的湯圓,這家湯圓已有 60 幾年歷史,

目前由第二代經營。

湯圓分:冰的、熱的、溫的。

每碗,都是 40 元。

營業時間是:晚上 8點到 12 點(18:00-24:00)。

湯圓的配料,有紅豆、綠豆、意仁、粉角。

有意思的是,這家小吃攤的掌廚,是「湯」姓媳婦,好像天生就會煮「湯圓」。

小吃攤的老闆,姓賴。賴老闆的父母親,來自新竹縣新埔,是客家人。賣湯圓的地方,在

賴家的門口。

今天,是 2016 年的元旦,有連假 3天。

故,今天的食客特別多,許多人都拿起手機拍照,我不例外。

當我用心聽食客的談話口音,發現不少大陸客,也有日本遊客,我猜…,家住大陸老鄉鎮

者,或家住日本京都或鄉村者,可能會覺得這番場景,像在故鄉所見。

▼台東市「寶桑路」的湯圓(二之一)

▼台東市「寶桑路」的湯圓(二之二()

▼我和小弟吃湯圓

▼家住大陸老鄉鎮者,或家住日本京都或鄉村者,可能會覺得這番場景,像在故鄉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