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31
1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效能促進團隊」成立於 98 學年度,運作迄今已達第四個年頭。社群成員以高年 級導師群為主。 社群運作實施歷程,參考教師專業發展的「知道」、「探究」、「試驗」、「建立」、 「決定」五個層次來記錄整理,分項說明實施理念與特色、發展與實施歷程、省 思與未來展望等。「知道」階段以落實教學觀察為目標;「探究」階段加入專書導 讀、專長主題分享等多元成長途徑的探索;「試驗」階段除了前述活動外,加入 檔案分享、教學效能自我檢核來省思修正社群持續成長方向;「建立」階段,以 「行動研究」、「多元評量」案例分析等系統性研討活動,來精熟教學專業技能和 知識;「決定」階段,全體成員參與本校對外開放之資訊成果發表會進行教學演 示外,更在專輯中出版三篇專文,並進行多場校內外的演講分享。未來,本社群 將持續透過反思、修正的歷程精進成長! 關鍵字: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社群

Transcript of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Page 1: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效能促進團隊」成立於 98 學年度,運作迄今已達第四個年頭。社群成員以高年

級導師群為主。

社群運作實施歷程,參考教師專業發展的「知道」、「探究」、「試驗」、「建立」、

「決定」五個層次來記錄整理,分項說明實施理念與特色、發展與實施歷程、省

思與未來展望等。「知道」階段以落實教學觀察為目標;「探究」階段加入專書導

讀、專長主題分享等多元成長途徑的探索;「試驗」階段除了前述活動外,加入

檔案分享、教學效能自我檢核來省思修正社群持續成長方向;「建立」階段,以

「行動研究」、「多元評量」案例分析等系統性研討活動,來精熟教學專業技能和

知識;「決定」階段,全體成員參與本校對外開放之資訊成果發表會進行教學演

示外,更在專輯中出版三篇專文,並進行多場校內外的演講分享。未來,本社群

將持續透過反思、修正的歷程精進成長!

關鍵字: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社群

Page 2: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

目 次

摘要…………………….…………………………………………………………01

目次………………………………………………………….……………………02

壹、前言……………………………………………………………………….…03

貳、理念與特色……………………………………………………………….…03

一、將「反思力」視為社群成員必備的能力……………………………...…03

二、將「執行力」視為社群運作不可或缺的要素…………………….…..…04

三、將「無私分享」視為建立彼此互信的基礎………………………………04

四、將外在動機提升為「內在動機」……………..………………………..…05

參、發展與實施歷程…………………………..…………………………………05

一、「知道」階段 (98--99學年度)……………………… ……………………06

二、「探究」階段 (99~100學年度)……………………………………………09

三、「試驗」階段(100學年度)…………………………………………………12

四、「建立」階段 (100~101學年度)……………………….…….……………17

五、「決定」階段(100~101學年度) …………………………..….……………28

肆、省思與結語…………………………..………………………………………30

伍、參考文獻………………………………………………………………..……31

Page 3: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3

壹、前言

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為了回應社會大眾對教改的殷切期盼,我們看到

許多的改革方案正風起雲湧的進行中。市立教大附小位於首善之區,又是實驗小

學,因此也成為許多教育方案推動的試辦學校之一。自 95 學年度起本校即參與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第一年試辦參與的教師人數有 38 人,第二年試辦(96 學年度)

參與的教師人數增為 55 人,97 學年度更高達 126 人,爾後達全面參與,教師專

業發展在本校開始蔚為風潮,而這也正是我們社群故事發展的雛型。

一開始是透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建立教師之間的配對與群組關係,成

立「專業成長小組」;接著配合「教師專業社群」的試辦,「專業成長小組」加入

更多成員發展成社群。「教學效能促進團隊」也於焉誕生。本社群自 98 學年度起,

運作迄今已邁入第四年。一路走來,不僅越走越緊密,也越走越專業。社群夥伴

透過社群運作的觀課、對話、省思修正等歷程,提升了教學專業知能,也精進了

教學專業素養。

貳、理念與特色

一、將「反思力」視為社群成員必備的能力

「學習共同體」的作者佐藤學提到教師應成為「學習專門家」( learning

profession),在校內用「省察」的態度,透過觀察其他教師的上課內容及交流,

培養自己能力。因此,將教室的門打開,構成教師們的學習圈,也是「學習共同

體」的目標(黃郁倫,2011)。當日本引進的思維引發熱烈討論之際,國內教育現

場也醞釀轉型。近年來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輔導制度到教師專業社群,雖

然制度面或有不同,但其核心精神都是希望第一線的教師們能突破心防、打開教

室,讓同儕走進來觀課,透過更多人的幫助,協助我們建立自我覺察的能力,了

解自己教學專業的問題,進而能有所行動。因此,培養社群成員的反思能力,隨

時能夠停下腳步想一想「我做了甚麼?我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我還有甚麼沒有

如果老師的態度不是教育的核心的話,那麼教育就不會產生有意義的改革,想

要再思考其他方面根本是空想。

Postman and Weingartner (Teaching as a Subversive Activity)

Page 4: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4

做的?」,具備這樣態度的教師,是有使命感、有主動權的老師,也正是社群成

員最希望共同培養的能力。

二、將「執行力」視為社群運作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個新的制度出現,總會有許多人抱持觀望的態度。有些人是以看熱鬧的心

態,想旁觀這件事是否真的會執行?有些人是以能免則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心態,希望事情可以無疾而終。而本校「教學效能促進團隊」從社群名稱的確立

開始,就有明確的宗旨,希望能提升夥伴們的「教學效能」。在參加社長研習的

時候,市立教大的丁一顧教授曾叮嚀社長們說:「一個成功的班級,除了班級經

營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學』。」本社群的成員以高年級導師為主,高年級

的學生如果只用班級經營技巧去帶領非長久之計,需要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有學

到東西,看見老師真的教學很專業,他們才會對老師更為心悅誠服。

因此,配合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教學觀察制度的落實執行,本社群的運作是

落實每一位夥伴都必須觀課與被觀課。從教學前會談到觀課、回饋會談,每個環

節,夥伴們利用放學時間參與討論,此一任務落實執行了三年,並已邁入第四個

年頭。

三、將「無私分享」視為建立彼此互信的基礎

市教大附小早在民國 88 年就參與當時的九年一貫課程試辦,社群成員中有

三位夥伴是當年的「學群」夥伴。由於較早開始參與專業成長的推動,因此有較

多研發課程、開發教材的經驗。三位夥伴從學習單、教案到教學簡報,每一份教

材都以「拋磚引玉」的態度率先分享。分享是擴散的開始,不僅擴散有形的教學

小女孩答應爺爺,要做一件令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於是他在口袋裡裝滿魯冰花

的種子。,一邊散步,一邊把種子灑在經過的路旁,第二年春天,小鎮裡處處都

開滿了魯冰花…。

繪本【花婆婆】

執行力是一種紀律,是策略不可分割的一環。

執行力(Execution: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

Larry Bossidy&Ram Charan

Page 5: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5

資源,更擴散無形的信賴與感染力。有許多原本擔心自己的想法不成熟的老師,

也逐漸打開心窗,願意提供分享,讓社群成員之間有了更為厚實的互信基礎。

四、將外在動機提升為「內在動機」

本社群結合校內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輔導教師等制度的推動,將一系列

的專業成長計畫,作為協助社群夥伴共同發展願景、落實專業成長的利器。一方

面可以藉由教育專家們所發展的系統性成長知識的汲取、觀察工具的運用等,讓

社群成員有依循的方向;一方面更能透過彼此合作、共同學習、共享資源等歷程,

讓每一位成員都覺得有收穫。過程中大家彼此互相砥礪完成應繳交的教專作業、

參加初階研習、進階研習,甚至認知教練培訓等,每項任務都全員到齊參與。當

看到證書時的成就感,再加上自己教學專業提升的踏實感,這種從外在的有形獎

賞,到內在的自我成長的動力激發,成為凝聚社群的重要力量。

參、發展與實施歷程

教師專業發展的「知道、探究、試驗、建立、決定」五個層次,可作為本社

群成長發展的五個期程。以下將說明我們如何從「知道」制度,「探究」摸索制

度、「試驗」各種方案,「建立」專業自信到「決定」將教育視為我們的「志業」

的歷程。

每個人是天生的學習者,未來出色的組織,將是能設法與各階層人員全心投

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

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Senge

Page 6: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6

圖 3-1:「教學效能促進團隊」社群發展歷程圖

一、「知道」階段 (98--99 學年度)

(一)實施方式

社群成立初期以會計年度方式(1 月~12 月)檢核,因此本期程橫跨 98 學

年度至 99 學年度。本階段配合教育專業發展評鑑的運作,「教學效能促進

團隊」落實執行教學觀察任務。每次教學觀察由教學者設計教案,觀察者

除了教學觀察表外,也必須寫下回饋與省思。

因為本年度社群人數為 12 人,因應調課的方便性,社群內部分成兩組

進行,每組六人。

表 3-1:「知道」階段教學觀察統計表

項目/年度 98 上學期 98 下學期

教學觀察 A組6次+B組6次 A組6次+B組6次

教案數量 12 12

每人每學年度進行兩次教學觀察,而其餘夥伴則需要利用當天放學時間

參與回饋會談,事後撰寫回饋紀錄。

台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效能促進團隊」專業社群

98 年度上學期 A 組國語科教學觀察輪序表

日期 時間 教學者 備註

10/16(五) 上午第三節 靜萍 倩瑛需調課

10/19(一) 上午第三節 白涓 秀美需調課

11/9(一) 上午第三節 秀美 白涓需調課

11/24(二) 下午第二節 怡璇 慧珉需調課

教學觀察

回饋會談

教案設計

自評互評

知道

專書閱讀

主題分享

初階研習

探究

進階研習

認知教練

檔案分享

自評檢核

試驗

多元評量

再次檢核

行動研究

建立

全校觀摩

發展資源

演講分享

得獎記錄

決定

Page 7: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7

12/8(二) 下午第二節 慧珉 怡璇需調課

12/25(五) 上午第三節 倩瑛 靜萍需調課

▲社群期初規畫:社群第一次聚會,討

論教學觀察時間與輪序。

▲社群期初規畫:依照月份、共同觀課

時間,排定觀摩教學時間順序。

▲觀察前會談:經由討論,確認教學目

標及流程,讓觀摩活動更順暢。

▲教學觀察:每次教學觀摩都是最好的

備課時間,讓自己的教學更精彩!

▲教學觀摩:教學相長,一邊觀摩,一

邊自省,讓彼此的教學更上層樓。

▲觀察後會談:相互激盪想法之後,使

教學活動更切合目標,讓學生真正受

惠。

「知道」階段結合教專以觀課為主,我們看到夥伴們的心聲,除了自我的省

思,更看到彼此的成長。

Page 8: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8

教學觀察後會談記錄表 教學時間: 98年 11月 9日上午 10點 15分~11點 10分 教學年級: 五年級

教學單元: 第八課 分享的力量

教 學 者: 施秀美 觀 察 者: 林倩瑛、賴慧珉、邱靜萍、賴怡璇、林白涓

觀察後會談時間: 98年 11月 9日下午 4點 15 分~5點 20 分

會談紀錄:施秀美

會談內容

一、 教學者教學優點與建議:

(一) 教案設計

優點:教案設計步驟流暢明確,依據目標順利進行教學。

建議:一節課需達成七項具體目標,最終約 2-3項未及實施。可再精簡內容,使一節課活動

完整呈現。

(二) 教學過程

優點:

1.教師隨時走動到各小組之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老師的眼神和手勢。

2.運用白板讓學生作答語詞解釋的答案,人人有事做,人人可思考。

3.部份問題採用簡報方式呈現,學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老師的提問重點。

4.學生主體充份練習閱讀、習寫、討論、歸納統整等活動,達到大部份參與的效果。

5.以兩組同時寫出大意、再做張貼比較的方式進行討論。有助同儕間藉互補、對照、比較、

互評等行為,促進各組與個人的激烈反應,更專注並樂於課堂上知識建構。

6.班級朗讀中,不論齊讀或個別讀,均能展現音量與聲調的高水準; 學生預習工作亦普遍完

成;課堂中發表踴躍而不亂。

建議:

1.「心胸氣度」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建議可以用故事來引發學生深入討論。例如用兩個

正反面的故事來讓學生比較與討論。或引導學生針對文中諾貝爾心中的想法進行深度的體

會與推測,例如「沾沾自喜」一詞所代表的情緒就可以深入討論。

2.板書內容寫在投影處,在後方看不太清楚,建議寫在旁邊即可。

3.「囑」字錯誤率高,建議可以全體一起書空練習,加深學生印象。

4.第一組所討論出來的「段落大意」似乎有些問題,老師可以帶領全體同學討論與修正。

5.聽寫語詞時,可以改用較口語化的解釋來進行,增進學生對語詞的理解與應用。

二、 自我省思:

1. 夥伴入班觀察,最大的好處就是透過夥伴們的「眼」,可以更多角度的檢視自己教學的盲點。

課文深究是一課課文教學的核心,但往往也是最枯燥的一部分,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一

篇文章,了解文章的深度內涵,並且兼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專注力,是需要費些心思設計

的。

2. 要讓學生專注,一定要有學生人人能參與的活動;也唯有讓學生動手、動腦,並有表達機

會,才能確認每個人都在學習。面對高年級的孩子,我的感受尤其深刻。他們懂得用「臉

色與行為」來評價一堂課是否精彩,這樣的壓力督促自己必須對教學多投入些心思。

3. 一堂課下來,學生今天的回應真是不尋常。原來,不是老師緊張,我發現,學生比老師更

有表現慾望。對於第五段的內容討論,學生回應的節奏比平常迅速,討論甚至對於論點的

辯證比平時還要熱烈,緊湊的步調,不僅是反應較慢的學生無法跟上,連我的歸納、整理

與目標掌握都受到影響。而夥伴提醒的透過不同角度比較或是小故事對照,也是促進學生

學習的策略。

4. 經歷這一堂課,我深深覺得我必須加強傾聽與歸納能力,由其是面對高年級的學生,這大

概是長久教低、中年級之後生疏許多的能力。此外,提問、追問的技巧必須更能應對,腦

袋裡還要多輸入些小故事,才能讓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更豐富、更有深度。

夥伴回饋(舉 2 位夥伴為例)

●透過彼此觀課,可以學習到社群內夥伴們多元的教學策略及班級經營妙方。

Page 9: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9

透過教學觀摩,能讓自己更審慎思考課程規劃的角度。透過觀課後的回饋會

談,夥伴的正面回饋,可以增強自我信心;夥伴的建議,可以更精進個人教學

技巧。 靜萍老師

●每次參加夥伴的教學觀摩都非常的期待,總會猜測會想出什麼創意的點子,

進行相關教學活動,並與自己從前的教學方式相對照,比較不同方式教學效能

的差異後,針對自己的教學行動再行重組、精進,並於此後的教學模式中進行

呈現、實踐。參加社群活動後,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學觀摩、回饋會談中,對於

學生學習的迷思概念,夥伴間總是會相互討論、逐一釐清,在這些價值澄清的

過程中,不僅能對教學內涵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落實到課程規劃層面,增進

學生學習的成效。 倩瑛老師

(二)、「知道」階段的困境與解決方案

表 3-2「知道」階段困境與解決方案說明表

困難 因應的解決方案

●誰來當領頭羊?

一群自願或非自願的新成員來到高年級,學年

中最「資深」的老師先扛起社長的職務,負責

社群事務的推動;另一位次資深老師擔任學年

主任,負責學校事務性工作的聯繫與處理。

●新手老手對觀課壓力的承

受度不同

對於新到附小的成員,一學期一次的教學觀察

是壓力,透過對話,決定減為一學年一次。

二、「探究」階段 (99~100 學年度)

(一)實施方式

「探究」階段,我們試探更多專業發展的途徑。除了持續進行教學觀察之

外,我們嘗試落實教師專業發展「共享共治」以及「雁群理論」,由資深老

師先示範,接著鼓勵全體夥伴們分組進行專書研讀分享、專長主題分享。

日期 時間 內容 備註

3/3(三) 2 點 30 分 1. 期初經費與工作說明

2. 社群事務性工作分工

3. 各組教學觀察時間安排

4. 期末成果發表方式說明與分

5. 慧珉老師「專書導讀」示範

請攜帶個人課

Page 10: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0

3/31(三) 1 點 30 分 專書導讀:雅甄、佩怡

4/28(三) 2 點 30 分 主題經驗分享:秀美、白涓

5/12(三) 1 點 30 分 專書導讀:小瑀、淑如

5/26(三) 1 點 30 分 主題經驗分享:倩瑛、靜萍

6/9(三) 2 點 30 分 期末檔案分享與討論

每位分享的夥伴不但精心研讀,還準備精緻的投影片,進行深度的專書研

讀分享,每一次的分享都讓人感動不已。此外,主題分享也是我們探究階段,

探索專業發展途徑的方式之一。由不同專長的夥伴進行分享,每一次的主題

不同,就像為自己的世界打開了好幾扇窗一樣。

慧珉老師以「極地之光」這本書介紹瑞典的教育思維方式,拓展大家的視野。

佩怡老師以「學習動機」這本書幫助大家重新溫習,引起學生動機的重要性。

▲王瑀老師介紹《反思力》這本書,

教我們自己要有反思力,也要培養

學生反思力,成為進步的動力。

▲白涓老師介紹《浮萍男孩》一書,

到底什麼是「男生該有的樣

子?」,引發大家的思考和討論

Page 11: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1

秀美老師與大家分享國外研討會的經驗,了解兩岸四地的語文教學。

(二)、「探究」階段的困難與解決方案

表 3-3「知道」階段困境與解決方案說明表

困難 因應的解決方案

●教學觀察進入第二

年,如何讓大家收穫更

多?

進行「焦點觀察」,讓教學回饋會談更聚焦。鼓

勵未參加初階研習、進階研習的夥伴踴躍參加,

精進專業能力。

●夥伴級務課務繁重,

彼此聯繫不易

建置網站,讓大家更方便流通訊息。

如果每件事情都要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恐怕永遠沒有開始的時候。例

如建置網站這件事,雖覺有必要,但技術、時間搭配有困難,此時,人力資

源(夥伴的家人)適時加入,也讓問題迎刃而解。

▲我們的專業成長網站!因為有

電子檔,隨時可以查閱資料,也是

最好的成長紀錄。

▲最可怕的是指定工作,完成的百分率

會時時提醒你該交功課了!

Page 12: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2

▲教學觀察會談後,每個人都要整

理意見上傳,給經教學者掌聲和

建議。

▲講座、專書導談、主題報告等,還有

有關教育的其他議題,都可以上網分

享!

▲社群全體人員均參加認知教練

工作坊,並獲得 24 小時研習合

格證書。

▲社群夥伴每位均獲得教專初階研習

證書,更有多人獲得進階研習合格證

書。

三、「試驗」階段(100 學年度)

(一)實施方式

如前所述,能夠不斷的自我省思是我們社群核心目標,因此到「試驗」階

段,我們請夥伴分享「教學檔案」製作的心得外,也進行量的資料彙整,同

時更對於社群成員「教學效能」進行一次自我檢核與分析。量的資料分析如

下表:

表 3-4「試驗」階段社群活動量化分析表

項目/年度 2009 2010 2011 後(預計) 教學觀察 A組6次+B組6次 A組6次+B組6次 10 次

Page 13: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3

教案數量 12 12 10

講座 1 次 2 次 2 次

主題經驗分

享 5 次 7 次 3 次

讀書會 4 次 6 次 3 次

教學檔案分享 4 次

夥伴王瑀老師與大家分享自己教學檔案得獎作品製作的心路歷程

(二) 「試驗」階段的困難與解決方案

表 3-5「試驗」階段困境與解決方案說明表

困難 因應的解決方案

●如何透過共同備課,減輕

大家的負擔,又能讓課程精

緻化

選定「畢業」主題,群策群力將一系列的活動,

統整設計成系統性、條理性的課程內容,不是

「多出來」的事情,是邊上課就邊完成的有趣

課程。

●社群夥伴對於專業成長

的自我認知如何?

設計教學效能檢核表,了解社群夥伴對於教學

的效能的自我概念,以及運用半結構性的問題

瞭解大家信念是否改變,並完成統計分析。

Page 14: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4

結合畢業系列課程,夥伴共同研發與備課,發展創新教學課程

結合畢業系列課程,夥伴共同研發與備課,發展創新教學課程

看到學生的學習成效,對社群夥伴而言是最大的成就感。

除了共同備課,為了更有系統的了解社群成長狀況,我們分別從「教學準

備」、「教學活動設計與執行」、「師生互動」以及「整體教學效能」四個影響教學

效能的主要面向,設計自評表,請社群夥伴自評,並進行分析,試圖從「教師的

角度」初步評估「本社群運作」對提升教師教學效能的影響,作為規劃社群後續

發展的參考。本問卷採用五點量表,「5 分非常滿意,4 分滿意,3 分普通,2 分

不滿意,1 分非常不滿意」。平均達 4 分以上我們解釋為「滿意」,未達 4 則視為

教師對自我教學滿意度為「普通」。

Page 15: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5

99 學年度第一次教學效能檢核狀況

1.「教學準備」滿意度

檢核項目 檢核結果 結果分析

我能事先熟悉教材內容,擬定教學目標。 4.17 滿意

我能依據教學目標,構思教學大綱。 4.50 滿意

能依據學生需求,應用多元教學策略。 3.92 普通

社群夥伴意見

經小組討論後,在課程設計方面,比較能考慮進課的流程,掌握提問由淺

入深的技巧。 (和智老師)

同樣的教材,經由觀課、討論,可以實際的幫助我更有條理、聚焦的分析

課程,給自己機會重新整理課程設計的理念。同時能從夥伴老師的經驗中獲

得不同的想法,更有意義的是,可以馬上在課堂中實驗一下,嘗試新的作法,

讓老師及學生都有所嶄獲。(怡璇老師)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教學準備」滿意度」方面,「熟悉教材內容,

擬定教學目標,構思教學大綱」上,社群夥伴均表示滿意,由夥伴文字意見可

得知,經過社群定期的觀課與專業對話,幫助社群夥伴們在課程設計上更有系

統,並從夥伴分享中獲取多元而有益的經驗;但在「應用多元教學策略」部份,

分析結果則為「普通」,顯示教學策略的分享與相互學習,從「知道」到「具

備足夠的知識與經驗,持續應用於課程中」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多

元教學策略的設計」是社群未來應持續深化的方向。

2.「教學活動設計與執行」滿意度

檢核項目 檢核結果 結果分析

我能依據學生的先備經驗設計適合的教學活

動。 4.08 滿意

我設計教學活動能考量學生興趣。 4.00 滿意

我設計教學活動時能考量學生個別差異。 3.83 普通

我會應用適合的教具及設備,促進教學成效。 3.83 普通

我會應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表達想法。 4.17 滿意

我會設計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合作學習。 3.83 普通

社群夥伴意見

經過社群的成長,讓我體會應更廣泛的關照到每個孩子的課堂需求,即

時的進行錯誤學習觀念的辨正,更注重小組合作與學習發表的重要性,訓練

掌控教學進度與教學節奏的能力。 (白涓老師)

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過程,可以從中挖到不少寶貴的經驗,也可以從

檢討中發現自己平常所沒注意到的缺失,對於班級經營與教學技巧的改進頗

有幫助。(雅甄老師)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教學活動設計與執行」滿意度」方面,「考

Page 16: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6

量學生興趣與先備經驗」以及「用不同方式引導學生發表想法」上,社群夥伴

均表示滿意,由夥伴文字意見中可得知,經過社群定期觀課與專業對話,能充

分釐清「課程設計與執行的觀念」,以「學生為中心」的班級經營與課程設計

理念,已經在夥伴們的教學設計信念中逐步萌芽;然而,在「考量學生個別差

異」、「應用適合教具設備」以及「讓學生有機會合作學習」方面,尚落在「普

通」的程度,表示社群夥伴雖然已經接觸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理念,

但「如何在課程設計與執行中具體深化與落實」,仍是本社群持續努力的方向。

3.「師生互動」滿意度

檢核項目 檢核結果 結果分析

我能依據教學目標設計適當的問題。 4.08 滿意

我能依據學生的回答給予正向的回饋。 4.17 滿意

我能依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延伸提問。 4.50 滿意

我能依據學生的發表,進行歸納、統整。 4.08 滿意

我能讓學生有機會互相討論、釐清觀念。 3.92 普通

我能及時察覺個別學生學習之困難,適時加

以輔導。 3.67 普通

我會運用各種評量方式來診斷學生學習成

果。 3.75 普通

社群夥伴意見

一直以來,我都是比較傳統式講述教法,參加社群活動後,看到別人有

效的利用小組討論,讓我更省思自己的方式是否可以更活潑多樣。於是我也

慢慢讓孩子學著討論,或許成效並不如自己預期,但至少對孩子而言,上課

可以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 (靜萍老師)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師生互動」方面,「設計適當問題」、「正向

回饋」、「延伸提問與歸納統整」上,社群夥伴表示滿意。由文字意見可得知,

社群定期觀課與專業對話,能幫助社群夥伴建立「基本的師生互動策略」,提

問、延伸回饋與歸納統整策略的應用,夥伴們均有長足的進步;社群活動讓夥

伴看見「多元的師生互動模式」,引導社群夥伴在教學中嘗試「不同的師生互

動方式」。然而,在「設計討論活動」、「利用多元評量及時覺察與診斷學生問

題」方面,尚落在「普通」的程度,顯示「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模式」以

及「多元評量的設計與執行」,亦是本社群未來可持續規劃發展的重點方向。

4.「整體教學效能」滿意度

檢核項目 檢核結果 結果分析

我覺得我的教學對學生的能力提昇有正面的

助益。 3.92 普通

Page 17: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7

我覺得我的教學讓學生的態度產生具體的改

變。 3.92 普通

我覺得 的班級經營能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環

境。 4.17 滿意

社群夥伴意見

在社群活動的充電與夥伴的互動交流中,讓我有機會反思自己的想法,

釐清還不夠清楚的理念,更學習到許多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學效能」

成為自己經常放在心中的辭彙,更讓我清楚的看見:除了觀察與省思以外,

我需要更有結構的評量,幫助自己從學生的學習成果,來驗證與修正自己的

信念。(小瑀老師)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整體教學效能」方面,「能提供良好學習情

境」上,社群夥伴表示滿意,但「教學對學生有正面助益」以及「教學讓學生

產生具體改變」兩部份,則落在「普通」的程度。由文字意見可得知,社群的

運作提供了夥伴「深切反思教學」的機會,促使夥伴能具體的了解自己在教學

上的問題,並擬訂自己成長的方向;且「教學效能」的意涵,透過持續的互動,

已深刻印在夥伴的心中,這是影響教師「主動改變與成長」、「持續提昇教師教

學效能」的重要關鍵。

第一次教學效能的檢核,讓社群有了更明確的未來成長方向,也更釐清接

下來的任務。這種省思的歷程是社群茁壯的力量,更是專業能力不斷精進的要

素。

四、「建立」階段 (100~101 學年度)

(一)實施方式

此一階段,夥伴們已經將「專業成長」與「成為一位好老師」兩者之間,

形成強而有力的連結,亦即信念的改變已然成形。在這個階段,除了教學觀察、

專題講座等原有活動外,我們主題分享從各自的專長領域到鎖定專業領域的系統

研討,選定以「多元評量」為專業成長的主題。

此外,這階段我們又進行第二次的效能檢核分析,深入了解夥伴們信念的

改變與成長。以下將分別說明之。

以「多元評量」為主題,夥伴們倆倆分組,進行案例分析分享。以下是節

錄一位夥伴的作品範例說明。

Page 18: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8

多元評量案例~論證寫作 佩怡、雅甄

一、設計理念

本學年度參加「港臺配對線上專題學習村莊交流活動」(簡稱 LV),因

其核心價值在訓練學生進行專題討論,學習發表、閱讀與回應,故最初藉

由新聞時事,讓學生學習如何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後結合課本的內容進行

練習。

為了提升學生的發表品質,初擬「例證本身價值」及「例證和論點的

關係」兩項評量標準,讓學生認識何謂「有品質的發表」。因此設計「論

證評量表」,讓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不僅認識到何良好論證,也能針

對自己不足之處,修正自己的作品,學會「講道理」。最後,應用「論證

評量表」的架講,修正為「提問評量表」,希望藉此評量模式,提升學生

提問的能力。

二、多元評量的歷程說明

(一)對應能力指標:

6-3-4 能練習不同表述方式的寫作。

能熟悉不同形式之議論文的寫作方式,並練習寫作。

6-3-5 能具備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並主動和他人交換寫作心得

與他人交換彼此文章,共同討論文章優缺點,並針對討論結果做適

當修正。

(二)多元評量分析表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流程簡述 評量方式(學生

能……)

附件

能理解文

章內容,找

出論點

能仿作論

證模式

以新聞時事為題

材,教師示範論證模

式,學生仿作,並交

換回應同學論證。再

以五上康軒版第八

課「分享的力量」 課

文為題材,請學生找

出論點,加以論證。

1. 能找出論點。

2. 能表示立場,說明

原因,並寫出例

證。

林百里的新

聞作單

能認識良

好論證的

條件

以學生的作品為

例,全班討論該作品

是否符合良好論證

的條件。

1. 能找出例證。

2. 能判斷例證和論點

是否相符。

共評論證作

能依照良

好論證的

條件撰寫

以五上康軒版第十

課「繞道而行」 課

文為題材,教師指定

1. 能根據論點表示立

場,進行論證。 論證評評理

1

Page 19: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19

論證 論點,請學生加以論

證。 2 版

3 版

互評表

能瞭解自

互評的重

點與方式

能判斷論

證優劣

教師利用「互評表」

說明評量方式,之後

學生針對論點進行

自評與互評,完成得

分統計。

1. 能正確完成互評

表。

2. 能找出例證,並判

斷例證的價值。

3. 能找出例證和論點

的關係,並判斷相

符程度。

能針對評

量結果,修

改論證

能針對評量結果,提

出自己改進的方

向,修改論證,提升

論證品質。

1. 能針對評量結果,

修改論證,提升論

證品質。

能針對評

量結果,修

改提問

運用相仿的評量

表,更改評分項目及

內容,讓學生自互評

「提問」,請學生針

對評量結果進行修

改。

1. 能針對評量結果,

修改提問,提升提

問品質。

提問評量表

三、學生成果照片

仔細閱讀同學作品,為他評分。 互評完把「成績單」交給作者。

●教學省思

1. 利用分開的互評表,避免受他人影響。自互評步驟要先進行同學互評,

再進行自評,最後把互評交給作者,作者把互評分數填上去。

2. 老師的評量也很重要,可進一步釐清評量標準,提高學生的判斷力。

3. 生手級、熟手級的分類,與得分的對應程度可再思索。

4. 互評時,學生受感情因素易評分不公,或希望互利提高分數。

5. 自評時,學生會「妄自菲薄」或「自不量力」,透過互評可以更認識自

Page 20: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0

己。

6. 接受互評時,到底是「我有寫但別人看不到?」或「自己沒有寫清楚?」

可盡一步指導學生悅納批評有雅量、辨別批評的可信度。

7. 對論點的了解、自己生活經驗,都會影響論證內容及評量結果。

除了訂定「多元評量」主題進行系統性的專業成長外,在這個階段,我們

進行第二次的效能檢核分析,並進行兩次檢核的比較,以了解成員的信念改變,

並找出持續成長的方向。

100 學年度第二次教學效能檢核分析

●99 年度與 100 年度「教師教學效能滿意度統計結果」比較分析

1.「教學準備」滿意度

檢核項目 99 年檢核結果 100 年檢核結果

我能事先熟悉教材內容,擬定教學目標。 4.33 4.11

我能依據教學目標,構思教學大綱。 4.67 4.33

能依據學生需求,應用多元教學策略。 3.92 4.00

總平均 4.37 4.15

由上述對照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教學準備」滿意度」方面,「熟悉教材

內容,擬定教學目標,構思教學大綱」上,社群夥伴的滿意度有小幅下降,但

去年僅得到「普通」程度的「應用多元教學策略」部分,卻小幅提升至「滿意」

的程度。「熟悉教材內容,擬定教學目標,構思教學大綱」上微幅下降的原因,

可能因為社群活動在多元評量案例與教學觀察的討論分享中,持續提及「教學

知識」以及「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的重要性,而社群夥伴們的知能不

斷的提升,而對自己的要求標準也更高。這部分可對照後面的文字意見分析,

看見社群夥伴們對「教學效能」相關知能的成長與改變。

2.「教學活動設計與執行」滿意度

檢核項目 99 年檢核結果 100 年檢核結果

我能依據學生的先備經驗設計適合的教學活

動。 4.22 4.22

我設計教學活動能考量學生興趣。 4.11 4.22

我設計教學活動時能考量學生個別差異。 4.11 4.11

我會應用適合的教具及設備,促進教學成效。 3.78 4.11

我會應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表達想法。 4.33 4.33

Page 21: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1

我會設計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合作學習。 4.00 4.44

總平均 4.09 4.22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教學活動設計與執行」滿意度方面,不僅在

99 年已達到滿意程度的「考量學生興趣與先備經驗」以及「用不同方式引導學

生發表想法」上,社群夥伴仍有持續的成長;令人欣喜的是在「應用適合教具

設備」方面,99 年夥伴的滿意度僅落在「普通」的程度,但目前已提升至「滿

意」的程度,尤其在「設計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合作學習」方面,有大幅的成長,

顯示社群的運作歷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透過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

已經逐步深植在社群夥伴的心中。

3.「師生互動」滿意度

檢核項目 99 年檢核結果 100 年檢核結果

我能依據教學目標設計適當的問題。 4.33 4.56

我能依據學生的回答給予正向的回饋。 4.33 4.44

我能依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延伸提問。 4.67 4.33

我能依據學生的發表,進行歸納、統整。 4.33 4.33

我能讓學生有機會互相討論、釐清觀念。 4.11 4.44

我能及時察覺個別學生學習之困難,適時

加以輔導。 3.78 4.33

我會運用各種評量方式來診斷學生學習

成果。 3.78 4.00

總平均 4.19 4.35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師生互動」方面,除了「根據學生回答,進

一步延伸提問」上小幅下降以外,其餘項目均有相當程度的成長。尤其原本在

99 年滿意度僅達普通程度的「設計討論活動」、「適時察覺與輔導學習困難」與

「利用多元評量及時覺察與診斷學生問題」上,社群夥伴的表現有很大的提

升。由此可發現,透過持續的觀摩與討論,以及 100 年度加入的「多元評量」

主題,社群夥伴們深化了「師生互動知能」與「多元評量」的概念,對於引導

討論、進行歸納以及設計評量方式進行診斷有更大的信心,且透過更多對「學

生學習回饋」的關注,社群夥伴們在課程中引導學生「個別化」與「適性化」

的發展上,有顯著的成長。令人感動的是「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模式」,

在 100 年度的社群活動耕耘努力下,真正幫助了社群夥伴的成長。

4.「整體教學效能」滿意度

Page 22: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2

檢核項目 99 年 100 年

我覺得我的教學對學生能力提昇有正面的助益。 4.00 4.33

我覺得我的教學讓學生的態度產生具體的改變。 4.11 3.89

我覺得我的班級經營能提供學生良好學習環境。 4.33 4.22

總平均 4.15 4.15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整體教學效能」方面,「教學讓學生態度產

生具體改變」與「班級經營能提供良好學習情境」的滿意度有小幅的下降,但

在「教學對學生能力提升有正面助益」則有大幅度的成長。顯示透過社群活動

的參與,社群夥伴們對自己的教學能「有效的提升學生能力」更有信心。惟有

「學生能力的提升」才能「彰顯教學效能」的意義,社群的運作有效的提升了

社群夥伴的教學專業能力,進而使大家對提升學生能力的表現上有顯著的成

長,這是「教學效能促進團隊」持續努力的成果,也是最值得欣喜的成就。

●「教師教學效能」兩次檢核結果比較分析

對照上述比較結果,以下針對「教學知能提升」、「教學信念改變」以及「師

生互動策略應用」三方面,整理社群夥伴的成長省思,歸納社群發展的成長面

向;最後,並針對「整體社群運作」所帶來的成長,了解社群專業發展的成果。

1. 「教學知能提升」的成長

主動釐清教學目標、活動與評量的關係:

佩怡老師:在每次的回饋會談裡,三位社長都會歸納總結整堂課或整個

單元的架構,釐清教學目標,並強調活動與目標、甚至與評量間的對應,收

穫良多,之後也會用同樣的概念來備課,會覺得愈來愈能以學生為中心,讓

學生做有意義的學習。

和智老師:每回教學會談後,在討論教案設計時,我最受用的一句話,

就是社長常問的:「你這個活動希望學生學會什麼?」若我能在每節課前的教

學準備時,常常想起這句話,我的授課想必更能扣緊學生的需求,活動設計

也會更有趣。

淑玲老師:教案設計能讓我對於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做更仔細的思考、

演練,並考量學生的認知需求,做更有效率的教學安排,希望學生能達成學習

的目標。除了教學指引提供的資訊外,我也會尋找資料、參考書籍,和學年老

師討論等,增進自己對課程做深度的探討。

透過教學觀察累積多元策略,透過專業對話共同學習成長

倩瑛老師:每次參加夥伴的教學觀摩都非常的期待,總會猜測會想出什

麼創意的點子,進行相關教學活動,並與自己從前的教學方式相對照,比較

不同方式教學效能的差異後,針對自己的教學行動再行重組、精進,並於此

後的教學模式中進行呈現、實踐。同時進一步落實到課程規劃層面,增進學

生學習的成效。

Page 23: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3

秀美老師:在回饋會談中,每個夥伴除了針對教學觀摩的那一堂課提出

優點與建議,更令人感動的是,因為大家任教同樣年段,也有相同的教學經

驗,大夥兒七嘴八舌的討論、提出看法,直到會議結束,往往能架構起一整

課課文教學,甚至從閱讀延伸到寫作課程規畫,都在會議中呈現雛形,讓人

收穫良多。

淑玲老師:社群活動的發表和討論,激盪出不同的想法,能增進自己的

教學專業,保持教學的熱忱和活力。

慧珉老師:學然後知不足,社群是一個「學習型的組織」,讓大家在一個

互信、專業的環境下,彼此互相學習;而我也確實在這樣的氛圍中,跟著夥

伴們一起成長很多。例如同樣一課【山豬學校飛鼠大學】,佩怡、雅甄運用不

同的教學活動來延伸和深化,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背後情意內涵的

體會,觀摩者真的獲益匪淺。

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設計有意義的課程

雅甄老師:在教案設計上,我較能從學生立場去思考,能更清楚自己要

給學生什麼樣的目標與未來。課程規劃上就會依據這個理念進行,使自己的

教學更為順暢,藉此也能發展其他相關活動,我發現自己的教案設計進步了

不少。

小瑀老師:課本中的教材是死的,而教材如何透過教師教學設計的活化,

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互動與共鳴,是教師最大的課題。因此,「分析學生學

習的心理歷程」、「瞭解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進而「找出學生最需要的能力」

是很重要的教學設計思考,而教師本身在「學科知識上深化」則是使教學設

計有深度的重要元素。要設計「以學生需求為核心」的課程,教師必須提升

自己在上述面向的掌握能力,這是自己在教學生涯要不斷提升的課題。

2. 教學信念改變

共同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信念:

白涓老師:從教師本位到以學生主體的教學活動,教學信念是逐漸改變

而具體在操練實施了。回顧過去與周遭、比較國中與國小,以及自我課堂上

感受不同形式教學所得的回饋,才覺察這個專業社群所要成就的「把學習權

放到學生手上」、「看見孩子學習的能量」等,是多麼可貴的思考與習慣的顛

覆--而我們,學生與社群教師們,都會是不怕挫折、面對問題、接受衝擊,而

願意不斷省思與改進的;當然,我們也都會是願意舉起雙手,給予支持的掌聲

與溫暖的擁抱!

雅甄老師:教學時更站在學生角度思考,也更為學生多設想未來世界應

要有什麼樣的謀生能力,讓他們能具備帶著走的能力,讓學生有足夠的競爭

力和抗壓性,因為如此,教學前會多與夥伴討論應該如何進行,可以如何進

行教學活動,使學生更能靈活應用所學。

慧珉老師: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透過社群夥伴共同實踐的過程,我看

Page 24: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4

到大家信念的轉變,我看到每個夥伴課堂上的活潑多元,這種正向的、專業

的成長,真的讓我於有榮焉。未來大家共同朝著創新教學的目標前進,扣緊

學生的學習成效來自我檢核與互相砥礪,相信彼此會有更多的收穫。

靜萍老師:從一次次的專業對話,可以學習到何謂有效教學。教學並不

是指是自認為盡責的解說完教科書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是否學習到靠自

己建構自己的能力。透過課堂上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從別人錯誤答案中去

思考,再加上老師適時引導、澄清觀念,從而學生說出、想出、建立起自己

的能力,比起老師揮汗如雨、一再灌輸學生知識的方式來得有效、有價值。

透過「多元評量」深化教學內涵:

佩怡老師:這學年社長特別強調多元評量,也從多位夥伴的分享中學到

不同的評量方式,所以不論國語、數學、甚至綜合領域,自己會釐清自互評

的評量重點、規準、比重等,也會讓孩子試著進行自互評,讓孩子知道自己

學了些什麼,學得如何,也才有學得更好的方向。

淑玲老師: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引導學生投入學習。能讓

學生有追根究柢的態度,並清楚學習主題的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

的特質,教師要選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多變化。學生的練習可以做

多元評量,使得目標導向評量,讓在教學中有評量,評量中有教學的目的,

教學和評量可以緊密的結合,教師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成就都能提高。

善用資訊科技,實現個別化與適性化的教育理想:

秀美老師:從學生的學習角度設計課程、進行教學,是我一直努力的教

學信念,然而,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即使是這樣的執著,教學方法或教學策

略卻必須隨之調整。今年,有兩位夥伴將科技帶入教學,夥伴們也在社群時

間體驗有科技輔具協助學習的教學。這是未來一大挑戰,也是一大考驗。

小瑀老師:資訊科技與教學的結合已經是未來學習無法逃避的重要趨

勢,如何打破對科技陳舊的思維,以「創新而系統性的教學思維」看待科技

可以發揮的效能,是新時代教師的挑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善用科技

落實幫助「個別化」與「適性化」的教育理想,是未來社群要持續精進的目

標。當科技進入教室,教師更必須在創新的思維下,以豐富的課程內涵,帶

領學生「涵養更優質的人文思維」,才能真正讓「個別化」與「適性化」的目

標更有意義。

3. 師生互動策略應用的成長

打破教室界線的觀摩與分享,促進發展多元的師生互動策略。

倩瑛老師:每次教學觀摩時機,社群夥伴們均會透過各種角度觀察班級

氣氛,觀摩不同老師的班級經營策略及其對學生學習、教學效能上的影響。

在社群中,每次教學觀摩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模式、教師教學方式對學生

學習表現、反應上的結果,總是後續回饋會談中的討論方向、精進重點項目,

透過經驗的交流、分享、反思,再行班級內的實驗,種種的精進過程,對於

Page 25: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5

自己在班級經營的師生互動上呈現正向、漸進式的改變。

和智老師:例如佩怡老師要請學生畫重點時,會說:「請幫老師畫起來。」

這用語和我在課堂上酸學生:「都已經告訴你們重點了,還有人在發呆不動。」

給學生的感受便明顯不同,一樣希望學生紀錄重點,但措辭怎麼用,學問也

很大。這提醒我未來引導學生,除了用心,也要細心。

佩怡老師:因為有進班觀摩的機會,看到不同夥伴的班級經營,也感受

到不同的學習氣氛。在師生互動的默契上,我和雅甄學了很多──機智的對

答和幽默的反應,穿插笑話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有原則且堅持的賞罰,讓五

年 2 班秩序井然,看到其他師長都會禮貌的問好,真是貼心。

從觀察不同的學生獲得回饋,在師生互動中落實「學生中心」的信念。

淑玲老師:溫馨、安全、信任的學習場所,是師生要共同努力、營造的

環境。建立制度化的課堂規則,有助於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合作學習能讓

學生練習思考、討論、發表、傾聽、協調,教師從指導過程中更了解學生的

需求和思考歷程,即時給予回饋。教師善用提問、澄清、進一步深究的技巧,

鼓勵全班參與活動,並兼顧高低成就學生的反應,增進師生的互動。

雅甄老師: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在設計課程及教學進行時,

會給予學生互相討論的機會,期望他們能透過討論,以及講解給同儕了解的

策略,一次又一次的將上課所學即時清楚明白。另外,也會透過數學筆記的

方式,讓學生課後立即將上課所學用自己的話記下來,甚至能夠發展出自己

的想法,希望也能藉此訓練邏輯思考。

慧珉老師:一層比一層更深刻的追問,是我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努力的方

向。尤其是數學科的專業學科知識也是我覺得自己可以更深入學習的領域。

如此才能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提升互動的品質。未來也希望夥伴們數學

科的教學觀摩能多一些。

靜萍老師:時常在師生對話中,教學很容易就被反應快的孩子帶著走,

而忽略了沒有聲音或是來不及有聲音的孩子。透過社群,我更注意在進行教

學時,請反應快的孩子稍等,讓其他孩子也能有足夠的思考時間與機會。這

也是教導孩子學習互相尊重的機會教育。

善用資訊科技,促進更有效與個別化的互動。

秀美老師:師生互動是教室氣氛最重要的環節。對我而言,看著年輕夥

伴幽默的與學生應對,接近孩子經驗的巧妙比喻,都是另一股新的刺激。教

學,不是要堅持什麼,而是只要教育本質不變,教學策略可以調整。而將來

科技輔具的介入,勢必有更密切、更個別化的互動,學生非常期待,而老師

則嚴陣以待。

小瑀老師:當科技進入教室,教師必須成為「開發科技效能,創造多元

互動」的引領者,不受制於科技功能的限制;教師的挑戰在於深化個別學習,

進而創造更深入的互動,促進更有效的學習。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教師得

對於師生互動的掌握有相當深刻的信念與素養,這是自己仍要不斷提升的地

Page 26: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6

方,也期待與夥伴們共同努力,真正讓創新科技帶來「提升教學效能」的最

佳效益。

4. 整體社群運作帶來的成長:

以「學習成長」為核心,相互支持,提升群體效能

白涓老師:在社群教師中,看見專業、努力、多元才藝等教師形象的「學

習楷模」,並且在願意耗時費心勞力地為提昇群體效能而付出,這種專業、敬

業而樂群的精神,其實是最根源的成長力量,也是教育生命的願景。

佩怡老師:看到「前輩」們也會為學生作業不交、行為失當而苦惱時,

才知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心裡會稍稍安慰一些;看到「前輩」們都這麼認

真的唸這本經,想盡力渡化這些有緣人時,就會給我力量繼續往前進,當然

也是學了不少教學的技巧,力量大一些,但我想自己成長比較多的是面對家

長、面對學生、面對教學的心態,心靈也變得更強壯一些。

雅甄老師:教學時的流暢度,以及教學的專業度,是我自己成長較多的地

方。因為能夠觀摩夥伴的教學,是很大的幸福,能夠在教學後的會談聆聽到許

多教學撇步,是最大的收穫,因為這些,在不知不覺中也增加了教學專業的自

信度。這更讓我感受到永遠有人在支持著自己,更能夠勇往直前教下去!

靜萍老師:透過這三年的社群活動,我深刻的體會到在教學環境裡,老師

不應該是孤獨的,彼此間的支持與對話都是讓我們可以成長的好契機,這是我

覺得社群活動最大的價值。

以「學生為中心」,思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如何設計教學」。

倩瑛老師:各方面都有所成長,最顯著的改變應當為導師的角色定位漸

漸由主導者,改變成引導者,教學模式逐漸導向,透過導師的引導方式,激

發學生學習、思考,由導師理解教材後,掌握學生當前學習重點,透過生活

化、易理解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產出新的學習內容,再內化為自己既有的

學習經驗。

秀美老師:我覺得在師生互動與教學效能方面成長許多。在多場的觀摩

當中,夥伴們師生之間的互動最令人動容,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角,當

場感受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回應、思考、表達,就像一棵棵萌芽的小樹苗,

清新稚嫩卻又令人驚艷不已。每一回的回饋會談總是獲益匪淺,那是集合眾

人智慧的時間。

和智老師:我變得比較會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習」這件事,我鼓勵學

生的用語也越來越多,有時可從他人教學演示,學到教學活動進行時的一些

小撇步。

淑玲老師:探究教材的內容:熟悉教材且概念要很清楚,並思考要如何

「教」,學生如何「學會」。課堂上清楚的呈現教材內容:要有組織並做摘要

式的整理,使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能反省並檢討自己的教學。教學觀摩:

觀察學生的反應,創意的教學能參考、學習,同事間的分享和討論能釐清觀

Page 27: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7

念、增進自己的教學。

小瑀老師:研究所指導教授給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先知道學生怎麼學,

才能知道老師怎麼教。」這句話打破了當時六年教學生涯的思維模式──不

斷先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如何設計教學。因此,「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歷程」成

了每次設計教學時的第一步。在社群的成長活動中,讓我從很多不同的面向,

思考學生的學習,這是「開放自己思維不受侷限」的重要方式。這些觀察都

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學習是什麼」。一個社群要能經營到這樣的程度,真的必

須許多人事物的努力與配合,深刻的感動,帶來深刻的前進動力,我們將繼

續加油!讓教學更有效能,讓學生學到更多。

透過前後兩次教學效能的檢核深度分析,我們了解到社群成員已經「建立」

教學的行為資料庫,不僅技術更為純熟,也更能自我覺察、精益求精。

(二)「建立」階段的困境與解決方案

表 3-6「建立」階段困境與解決方案說明表

困難 因應的解決方案

●系統性的資料整理的必要性 夥伴決定以行動研究的方式,系統化自己的

專業成長足跡

●行動研究的方向? 共同激盪主題,找出大家最想做的主題。尋

求專家諮詢與建議。

以「行動研究」的方式系統化的記錄成長歷程,不僅可以更嚴謹的省思自己

的教學,更可以留下珍貴的教學記錄。本社群 101 學年度分別以「附小少年的閱

讀旅程~資訊科技輔助摘要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及「少年蘇格拉底的對話~激發數

學討論的行動研究」為題,團隊合作完成兩篇行動研究。

社群成員利用每週二的放學時間,進行行動研究工作坊

Page 28: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8

每週二行動研究工作坊,針對研究進程、目標逐一探討

五、「決定」階段(100~101 學年度)

此一階段,成員不僅逐漸精熟教學改進的技術、建立「教學」行為資料庫,

更進一步擴大使用,將經驗與資源分享給更多教育夥伴,而對於能增進專業成長、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活動,更是全力以赴。101 學年度社群夥伴全員參與本校針

對台北市所辦理的 2013 資訊教育「數位學習創新教學模式發表會」,每位社群成

員從模式發展、課程設計到教學觀摩均全員參與,共同跳了一場漂亮的團體舞。

本校 2013 資訊成果發表會,來自各縣市的教師齊聚一堂參與盛會

Page 29: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29

全體社員參與本校今年度對外發表的「數位學習創新教學模式」演示

社群成員於 101 學年度「數位學習創新教學模式資訊教育專輯」中發表 3 篇

專文。專輯網頁 http://www.estmue.tp.edu.tw/~estmtc_f/101change/

武漢中小學教師參訪,學群夥伴慧珉

老師進行教學演示。

武漢中小學教師參訪,學群夥伴慧珉

老師教學演示後參與座談。

Page 30: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30

社群夥伴王瑀老師對市教大教育系四

年級學生分享教學經驗。

深圳市福田區小學校長團參觀慧珉老

師數學領域教學。

深圳市福田區小學校長團參觀秀美老

師綜合領域教學。

社群兩位老師於深圳市福田區小學校

長赴台科技教育交流參訪座談會中分

享教學經驗。

肆、省思與結語

「學習共同體」的作者佐藤學強調「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社群

發展與成長的歷程,深刻的印證了這句話。社群的運作在互助互信、團隊合作的

基礎上,給予夥伴們不斷學習、持續成長的滿足感;在無私分享、群策群力的氛

圍中,引發夥伴不斷探究、充實自我的成就感;藉由教師專業社群集體學習的力

量,成員的相互砥礪與彼此支持,形成持續循環的「良性互動」,不僅增進教師

對自我教學效能的覺察能力,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更持續主動精進自己的專業

能力,全面性追求提升教學品質,以期讓每位學生獲得最大的學習成效。102 學

年度我們以「科技與思考力工作坊」申請台北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業已通過審

核,未來期許我們能延續這股熱情,繼續朝專業之路邁進!

故事不會停在這裡,故事還要繼續發展下去。三年多來,本社群的運作就

像一個「擁有強大支持力量的家庭」,在這裡,每個人不再單打獨鬥;在這裡,

Page 31: 「學習共同體」的體驗與實踐 ~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成長故事 摘要estmtc_f/101research/附小歷年行動... · 摘要 本文內容記錄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故事。臺北市立教大附小「教學

31

每個人都得到肯定與溫暖。在一次校內專業社群成果發表會時,社群夥伴作詞完

成的「社群之歌」,是我們這一路走來的最佳寫照。因為專業成長之路永不止息,

對教育的熱愛也永不停歇!

伍、參考文獻

林心茹(譯)(2000)。培養反思力。(原作者:Scott G Paris & Linda R. Ayres)。台北

市:遠流出版社。

郭進隆(譯)(2010)。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原作者:彼得‧聖吉)。

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原作者:佐藤學)。

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等(2011)。另一雙善意的眼睛:教學觀察與會談手冊

(二版)。國立教育資料館。

丁一顧、張德銳(2009)。認知教練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社群之歌~與愛同行 作詞:王瑀、賴慧珉

旋律取自-羅志祥-愛不單行

• 一個人守著教室的燈火

• 一個人默默孤單的奮鬥

• 寂寞偷偷在心裡演唱孤獨的節奏

• 等待著新突破 讓心迎向自由

• 愛 在夥伴間發芽

• 打開教室大門 一切都在變化

• 丟掉擔心害怕 拋開虛假尷尬

• 我不再是那寂寞獨行俠

• 愛 讓人變得瀟灑

• 認真的去相信 我一定有辦法

• 被欣賞的快樂 被支持的喜悅

• 告訴我這裡是溫暖的家

• 用真心分享彼此的優秀

• 讓愛心交織友誼的溫柔

• 再多的困難也像一杯香醇的美酒

• 拋開一切憂愁 攜手更上層樓

• 愛 是心靈的燈塔

• 指引彼此方向 徜徉夢想之下

• 在讚美中成長 在激盪中提升

• 讓教學的美麗色彩揮灑

• 愛 像溫暖的太陽 等我長成大樹

• 盡向天際挺拔

• 在你的陪伴下 風雨我都不怕

• 寫下專業成長的新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