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素描 的生命力 不能停留在纸上2020/08/08  ·...

1
、“ WEEKEND WEEKEND 8 2020 8 8 www.jfdaily.com 。“ 。” 1500 :“ 。” :“ 。” 。“ ”“ ”“ 6 2 1926 6 2007 17 39 152 46 ”, 2019 ,《 —— 64 64 56 20 500 ,“ :“ 。” 。” 。《 ”。 ”, ”, 52 3D ”, ”, ”, ”, 1 !” 6 100 200 ”。 6 6 80 150 ”。 ”, ,“ ?” 8 6 10 6 1 ”。 ”, 6 2019 2019 500 400 800 ,“ 1600 WiFi30%1 1 ”, 26 1 ,《 —— 。“ 。” 。“ 。” ,“ 》, 。” 130 。” 、《 ,“ 。” ,《 ”,“ 。” IP 》, ,《 2.39?1 》《 。《 ;《 10 ,“ 。”

Transcript of 东方素描 的生命力 不能停留在纸上2020/08/08  ·...

Page 1: 东方素描 的生命力 不能停留在纸上2020/08/08  · 山水画风格的影响,同时也自出新意。《蕉阴结夏图》 画中蕉石成荫,两 名高士席地对坐。

在一些人眼中,剪纸是一门“不痛不痒”的艺术。它似乎难以承载宏大的题材,主要在逢年过节时营造气氛。

但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守白的手中,剪纸正以新的姿态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

近日,他在中华艺术宫向爱好者讲述了海派剪纸的前世今生,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袒露了对这门传统艺术的新思考。

“东方素描”的生命力,不能停留在纸上■ 本报记者 陈俊珺

趣艺

WEEKENDWEEKEND8 悦赏2020年 8月 8日 星期六

www.jfdaily.com

编辑:陈俊珺 执行编辑:张克伟

对话

李守白 《上海人家》 套色剪纸

仇英《蕉阴结夏图》(局部)

海派剪纸的前世今生

在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因材料简单、工具简单,一直颇具人气。“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剪出美妙、简约的艺术,这就是东方素描的体现。”李守白说。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剪纸艺术在全国各地衍生出不同的流派。 南方剪纸包括佛山剪纸、福建剪纸、扬州剪纸、浙江剪纸,北方剪纸的代表则有河北蔚县剪纸、山西剪纸、陕西剪纸、

山东剪纸等。不同地方的剪纸,用途有所不同,风格也各异。郭沫若先生曾概括我国的剪纸艺术:“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

上海剪纸亦称海派剪纸。 一百多年前,

来自四面八方的剪纸艺人将各地的民风民俗与民间工艺融汇于这座城市。在岁月的演变中,海派剪纸逐渐形成了与城市气质相符的海纳百川的风格。李守白告诉记者:“海派剪纸善于创新,曾经一度是全国的风向标。”

上海哪些地方的剪纸历史最悠久?非松江剪纸、颛桥剪纸莫属。松江剪纸主要以江南百姓的生活、民俗民风为题材,注重情境和神态。在刀法上粗细并用,讲究造型,强调力度,注重装饰,妙趣横生,浑然天成。颛桥民间剪纸艺术始于明初。近年来,艺术家们在传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还在探索将中国画的章法、版画的韵味以及西方绘画的透视技巧融入其中。“江南水乡”“城镇风貌”“自然生态”等系列作品既有乡土气息,又颇具时代感。

海派剪纸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两位知名艺术家的努力:王子淦与林曦明。有着“神剪”之称的王子淦在继承南方剪纸清新、秀丽风格的基础上,汲取了北方剪纸粗犷、质朴的特点,逐步创造了简练、纯朴、华美的风格。他的作品取材广泛,尤以表现花卉、虫鱼和鸟兽见长。

林曦明不仅是一位剪纸艺术家,还是一位画家。 他的剪纸作品中有中国笔墨的韵

味,十分难得。他结合了我国传统剪纸的细腻质朴,又融合了现代剪纸的粗犷元素,并大胆运用其所擅长的山水画写意手法,把书画和民间剪纸融汇一起,相得益彰,堪称一绝。

“第三只眼”看上海

近年来,海派剪纸越来越多地与公共艺术

相结合, 出现在不少城市微更新的案例中。比如上海十六铺码头旅游集散中心改造后,在墙面上采用了以剪纸为蓝本的装置艺术。上海西成里石库门改造后,用一组海派剪纸雕塑增加了石库门的美感。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剪纸都出自李守白之手。

在十六铺码头旅游集散中心,以剪纸《外滩印象》 为蓝本制作的装置艺术总长近 6米,

高近 2米。李守白以海派剪纸的黑色、红色为

主色调,精细地勾勒了万国建筑群等外滩建筑的点滴细节,通过镂空和填充的配合,巧妙地打造出光影的变化感,亦创造出建筑群之间的层次感。以灰色为主的江中倒影,与建筑本体交相辉映,使观者会心一笑。

始建于 1926年的上海西成里, 是一组经典的石库门建筑。在改造过程中,李守白为其制作了一幅海派剪纸风格的装置艺术壁画,并辅以灯箱,通过光影变化反映建筑历史风貌和居民的美好生活。

从 6 岁起, 李守白就跟随父亲李廷益学习绘画和剪纸。后来,他考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师从画家、剪纸艺术家林曦明。2007年,他在长达 17 米的剪纸长卷《上海童谣》中创作了 39 首童谣、152 个人物、46 只动物,这幅作品荣获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被誉为最具海派特色和最具时代感的剪纸作品 。

2019年,《上海童谣》 又获得国家级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打破了近年来上海在中国民间艺术“工艺美术”项目上无缘山花奖的局面。

近年来,李守白以上海 64 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为样本, 创作了 64 幅生动的纸雕作品。

去年,他为《中华民族文化大系》创作了 56 个民族故事的封面剪纸, 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 表现出民族故事的特色和海派剪纸的特点。

在 20年的时间里, 李守白画了多达 500

余幅石库门绘画作品,“石库门先生”由此得名。李守白说:“我一直在用‘第三只眼’看上海、画上海、剪上海,第三只眼不是中国人的眼,也不是外国人的眼,而是融合东西方的眼光,记录并传递着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味道。”

名画中的夏日,如此清凉

《柳荫高士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人《柳荫高士图》表现的是一派心静自然凉的意境。画中有一棵古柳树,树干虬曲刚劲,枝繁叶茂。树下一翁,美髯飘忽,袒胸露腹,头戴葛巾,赤足席地而坐。 坐前有一幅展开的手卷,

酒樽满盈,浅斟轻酌。表面上看,此翁双目聚神,凝视手卷,实则已是眼饧耳热,

醺醺然不胜杯杓。乾隆皇帝对《柳荫高士图》 十分喜爱, 在画上御笔题诗云:

“柳荫高士若为高,放浪形骸意自豪。设问伊人何姓氏,于唐为李晋为陶。”意思是,这位高士如是唐人,就是李白;如是晋人,便是陶渊明。

《夏日山居图》 元代大画家王蒙在这幅作品中描绘了长松高岭、山坞人家的夏日山景。半敞的房舍中,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正在来回踱步, 哄儿入睡,

极富生活情趣。山间的丛树以焦墨侧锋点染而成, 与山体的皴染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更增夏日青山浑厚华滋的质感。 王蒙的作品虽多描写高士隐居生活, 但其中往往蕴含俗世的生活情趣,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画家入世情结的一种流露。

《夏山高隐图》 这幅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作品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杰作。图的下方有两处房舍,右侧屋内的高士手持羽扇踞坐榻上, 童子捧盘侍奉左右。庭前草树丛密,山溪流淌,横卧溪上的小桥将两处屋舍连接。 左侧屋内有一妇人正在劳作,庭中小犬静卧,呈现出一派静谧清幽的意境。林间小路上,一着官服之人捧敕而来,似征召高士的使者。

中部的山路曲折,溪水潺潺,观舍隐现于松荫林木之间。 上部山峦迭起, 瀑布飞泻。《夏山高隐图》 代表了王蒙画风成熟时期的典型风格。他受五代董源、巨然的山水画风格的影响,同时也自出新意。

《蕉阴结夏图》 画中蕉石成荫,两名高士席地对坐。 一人专注于拨弄阮咸,另一人则停琴倾听。作者仇英的笔致泼辣,赋彩雅淡。此作最初应为四屏,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其二,即“蕉阴结夏”与“桐阴清话”。另一屏为“右军书扇”,藏于上海博物馆。

(陈俊珺 综合)

从“读你”,到“懂你”

解放周末:全国各地的剪纸风格不尽相同, 一幅剪纸作品的艺术水准究竟如何评判?剪得越精细就意味着水准越高吗?

李守白:剪纸作为一种工艺,精细度当然是考量其艺术价值的一个方面。比如乐清的细纹刻纸, 细如发丝, 一寸能刻出 52根线。但在电脑雕刻、3D打印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剪纸的地方特色与艺术家个性的彰显尤为可贵。比如河北蔚县剪纸,色彩明快绚丽,非常有特色。山东高密的剪纸,金石味很浓。这些地方特色不能丢。除了独特的剪纸语言外,还要有整体的画面美感。尤其是大型的主题剪纸,不仅要动用绘画的元素,还考验美术设计的功力。

解放周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您觉得剪纸怎样才能在当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李守白:在一些人眼中,剪纸是一门“不痛不痒”的艺术,难以表现宏大的题材,只是逢年过节时的一种民俗传统。 但我认为,剪纸的生命力在于每位剪纸艺术家都充分发

挥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剪什么像什么”,

更不能局限于拳头大小的作品,局限于诸如十二生肖等传统题材。剪纸的发展,既要保留传统,也要拓展题材,更需要与人们当下的生活关联起来。比如海派剪纸,就要与上海人当下的生活关联。

解放周末:所以您的剪纸作品一直与上海这座城市紧紧相连。

李守白:是的,从最早的传统剪纸,到叙事剪纸,再到石库门剪纸。我一直试图将上海文化、上海语言、石库门生态三者结合起来。近年来,我还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我认为剪纸不一定非要停留在纸上。剪纸要有想象力,如果仅仅停留在纸上,就会缺乏活力。

解放周末:剪纸还能与哪些艺术形式相结合?

李守白:剪纸完全可以用一些新的艺术载体来表现。 比如可以与丙烯颜料结合,赋予剪纸以靓丽的色彩。 也可以与装置艺术、

环境艺术结合,做成雕塑、壁画,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地传递美感。当然,这些创新的前提是不能违背剪纸的艺术原理,不能让观众觉得这不是剪纸,变味了。

解放周末:您从小随父亲学习剪纸,这对您后来的绘画艺术有怎样的影响?

李守白:从小打下的剪纸基础对于我绘画中的块面、用色、线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剪纸与绘画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剪纸能够呈现出非常独特的造型,是一般绘画难以

实现的。林曦明先生是剪纸艺术家,也是一位画家,他将这两种艺术融会贯通,造诣很高。马蒂斯是法国知名的现代画家, 除了画油画,他也会剪纸。 我曾经到法国看过马蒂斯的剪纸,

他就用蓝与白两种颜色, 给人非常独特的美感。剪纸这门艺术看似简单,但从“读你”到“懂你”需要一个过程,仔细研究剪纸,你会发现,

它其实很符合当代的艺术审美。

解放周末:您曾经把剪纸喻为“东方素描”,

为何这样比喻?

李守白:在老外眼中,剪纸很神奇。在心中打草稿,在手中用剪刀实现心中所想。在与外国观众交流的时候,我觉得英文中的剪纸这个词似乎还不能完全让他们理解这门艺术,于是我就想到用“东方素描”来形容。

西方绘画以素描为基础,剪纸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造型艺术的基础。你看古代岩画的造型手法与剪纸就有相通之处。中国绘画没有素描一说,但国画的线描与剪纸很接近。我与外国观众一说“东方素描”,他们就理解了。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忙在“舌尖早高峰”,特别有获得感(上接第 1版)但盒小马通过时空转换, 将现场点单和等候早餐制作的过程嫁接到了上班路上,且早餐新鲜、有品质、确保一周不重样,

“是你们,让我爱上吃早餐!”

当然,身为首店店长,除了将小店管好,还要在一线观察、收集顾客需求,及时反馈给产品规划部门。一年来,我已建起 6

个用户社群, 每个群规模在 100人至 200

人,多是周边写字楼白领。他们对早餐的热忱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我们的上新、淘汰频次很高,哪怕对一个包子也是“穷追不舍”。最初,盒小马的包子有梅干菜等 6 种, 供应商来自江苏。但有顾客反映,盒小马的包子与上海

人所喜欢的偏甜口感有差距。我们及时进行意见传输,6种包子经大浪淘沙,最终主打手工肉包和蔬菜包两种。

传统包子重约 80克, 而我们的两款主打却有 150克,基于需求导向的精确计算,我们发现,不少女性用户传统包子一个吃不饱,两个又嫌多,点一个大号包子,

就不再有“罪恶感”。

关于包子里的汤汁, 我们也琢磨好久。上海的早餐包里必须有汤汁,但我们观察到,不少顾客因为“怕太油腻”,会把包子里的汤汁倒掉一些。我将这个发现迅

速告知产品规划团队,促成团队反复调整包子的汤汁、皮馅比。到现在,两款主打包子始

终畅销不衰。

在上海,只要你认真创新、用心做事,总有收获。最让我感动的是,社群里有老主顾说他要离职去别的写字楼上班了,告别之余问我,“盒小马能开到徐家汇吗?”最近,我很明确地告诉他, 盒小马经一年孵化测试,已经模块化,8月起, 它将以每月 6家至 10家的速度扩张。目前,上海 6 家复制版盒小马已在装修中。

互联网思维改变了许多行业。让上海市民能有与这座创新、品质之城相匹配的新式早餐,这,就是我对小康生活的理解。

所有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内完成(上接第 1版) 中步村党总支书记邵红光说,自启动整治以来,村里党员带头示范, 群众共同参与,形成了很多好制度。就说令市民慕名游览的河道, 每一条都有自己的“贴身管家”。这些“管家”是自发参与管理的村民,他们管自己叫“小河道长”,每天清晨 6点就去巡查,

一旦有垃圾,及时处理,日复一日,

风雨无阻。

更多人才在乡村生活创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上海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青浦区被评为 2019年度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崇明区和奉贤区被评为 2019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提升了乡村的宜居度,而且增强了乡村的竞

争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在乡村生活创业。

这些年,中步村发挥生态环境优越的优势,在 500亩水稻区级标准化生产基地、400 亩国家级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800 亩千艺树博园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拓展和设施改造升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如今,村民变成了导游,

轻车熟路地向来访市民介绍“上海第一稻”的历史渊源和农耕文化背景,带着市民体验“粒粒皆辛苦”的生产过程。

在风景如画的联一村,“乡悦华亭”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现代农业、乡居康养、主题农旅、美丽乡村等四个功能板块初露端倪。其中,

占地约 1600亩现代农业项目以科技示范、绿色生态、休闲、体验、景观为重点,与一二三产联动;乡居康养

以农事体验与健康颐养为主题, 依托农业生产,以休闲、颐养、亲子、文化为内涵,吸引市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农产品销售、农旅景点客流及消费。

还有奉贤区南桥镇华严村,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星公寓”很显眼,公共WiFi、快递柜、停车位等设施完备,每个房间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这是华严村集体打造的乡村人才公寓项目。

去年,村里将流转的村民老宅重新设计后改造为人才公寓,出租给村域内的伟星新材等公司员工。人才公寓的诞生同时解决了村内企业员工居住、

园区招商、 农村危房等多个难题,产生了环境、收益、民心多赢的效果。根据测算,参与农户的房租收入约能提高 30%,村集体也可增收;企业员工的入住,则让村里多了年轻面孔。

几乎在每个村, 都能听到村民说,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后,村里清清爽爽,原先在外打工的子女也愿常回家看看了。

把早餐工程民生实事扎实办成办好(上接第 1版)李强说,早餐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国有企业要立足自身优势, 主动发挥作用, 在更好服务市民需求过程中

承担社会责任、 加快转型升级。

市、区有关方面要深化制度创新,

加强制度供给,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发展环境,支持帮助早餐服务

企业降成本、优服务、提效能。要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扎扎实实把民生实事办成办好, 努力把早餐工程打造成体现城市温度、 彰显城市品质的亮丽风景线。

市领导诸葛宇杰参加调研。

坚定不移欢迎外资在沪发展壮大(上接第 1版)龚正指出,上海

深化改革开放、 欢迎外资在沪发展壮大,是坚定不移的;上海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 当好服务企业的 “店小二”,也是坚定不移的。要努力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建立

健全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机制,尽快尽力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 支持企业在沪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走访期间,龚正还实地察看了位于恒隆广场的“楼小二”服务站和“白领驿家”党群服务站。

第 26朵“白玉兰”昨晚在沪精彩绽放(上接第 1版)《小欢喜》 从高考话题切入,描摹了“中国式家庭” 的喜与忧。 汪俊说,《小欢喜》延续了《小别离》的创作班底,带着“精品现实主义”的理念去拍摄,拍每场戏时,

他都提醒自己———不要拍“假”了。“好好说话,别手舞足蹈,一定会有好的成果。”

今年,演员闫妮凭借《少年派》中的“王胜男”一角获得最佳女主角。这部现实题材的都市家庭剧, 聚焦多个家庭的共同成长。“每拿到一个角色, 我都希望通过角色挖掘身上的潜质。 这个过程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五味杂陈的。”闫妮说,“我非常感谢上海, 好像总是能受到她的眷顾。为了拍摄《少年派》和《一步登天》,我几乎在上海拍了一年的戏,也许身上也沾染了上海的气息。非常感谢‘白玉兰’一直在给我鼓励,这也是对演员最大的鼓励。”

网剧入选,白玉兰“破圈”

这一晚,首度纳入奖项评选范围的网剧与传统电视剧一较高下,诠释白玉兰奖

与时俱进的决心。

网剧《庆余年》在本届上海电视节拿下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改编)两个奖项。这部作品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剧集在视频网站总点击超过 130亿次。

“好香的白玉兰。” 最佳男配角获得者、《庆余年》中“王启年”一角的饰演者田雨说,“感谢大家对王启年的喜爱,我看到大家剪了很多小视频, 这是帮助人物在发酵。”在现场,《庆余年》编剧王倦还回应了观众的“催更”,“只要大家还希望看,第二季会有的。”从网文到电视剧,

白玉兰见证着 IP联动模式下网剧的 “破圈”之旅。

另一部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则拿下最佳摄影和最佳美术奖, 分别由荆冲,以及杨志家、金杨摘得。被观众形容为“看出了电影质感”的《长安十二时辰》,剧组美术组花费了接近两年时间, 以各种史料、

考古报告为基础,每个道具的高度都有要

求。 在画面上,《长安十二时辰》 采用 2.39?1比例的画幅,

加上许多的长镜头,具有电影质感。摄影指导荆冲透露,剧中每个时辰的光位都是有变化的,一直到黄昏、夜晚,光效一直在变。摘下这两朵白玉兰,也见证了网剧在精品化道路上的进一步迈进。

好作品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维度。

《长安十二时辰》《都挺好》 拿下本届上海电视节国际传播奖。《都挺好》疫情期间在“一带一路”国家播出,影响力遍及海外;《长安十二时辰》 在美国、 韩国等 10多个国家播出,引起广泛共鸣。

担任中国电视剧海外推广大使的演员刘涛表示,“作为演员, 就要用心演绎好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演绎更多有能量有意义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文化。”

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朱咏雷,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威,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张恩迪出席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