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54

Transcript of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Page 1: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Page 2: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华为技术

HU

AW

EI TEC

HN

OLO

GIES

20

10年

03月

第4

8期

Page 3: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COMMUNICATE BEYOND TECHNOLOGY

华为技术

HU

AW

EI TEC

HN

OLO

GIES

20

10年

03月

第4

8期

To enrich life through communication 2010年03月 第48期

LTE梦想照进现实

韦乐平:三网融

合的发展与挑战

10G PON开启

光接入未来之门

德国电信领跑

下一代移动网络精细网规打造

绿色移动网络

Page 4: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Page 5: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万飚

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

2009年,在全球经济寒冬的大环境下,运营商普遍遭遇用户增

长减速、ARPU下降、收入增长停滞等困境。但是,LTE在2009年却步

入商用元年,无疑让人提前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由于传统的建网模式造成移动宽带盈利困难,高成本带来的高

资费显然不能得到用户认可,而降低建网成本的关键因素,则是提

高频谱利用率、简化网络结构、采用性价比更高的基站,增强网络

的可维护性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必须采用新的空中接口技术和

网络结构,构筑其在每比特成本、无线频谱利用率、传输时延及建

网成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并在无缝覆盖、漫游、多制式互操作、

安全性等方面做得更好。LTE无疑成为运营商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

术演进的主流选择。

随着移动宽带的迅速增长,LTE的商用进程在不断提速。2009年

12月,华为协助北欧电信巨头Teliasonera在挪威建成了全球首个LTE商

用网络。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现场演示中,这张网络的速率达到了

96Mbps,最高达到100Mbps,是3G网络的十倍。

LTE终于梦想照进现实。然而,LTE大规模商用的春天并不会马上

来临。由于3G网络投资的大量沉淀,导致当前仅有少数运营商明确

会上马LTE,更多的运营商则是希望在建设3G网络的同时,能兼顾未

来面向LTE的演进,或者在建设LTE网络时,能继续增强3G网络的覆

盖。这种情况下,融合建网成为运营商的最佳选择。

目前,应市场需求而生的SingleRAN,已经赢得了全球运营商的

广泛青睐。SingleRAN基于一个融和的平台,支持多种不同制式的无

线网络,并具备持续演进的能力,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营商的网络建

设和维护成本,特别是在LTE商用的起步阶段,SingleRAN可以最大限

度地降低运营商的投资风险。也正因为如此,Teliasonera、Telenor、

比利时电信、Net4Mobility等运营商纷纷选择了华为的LTE。

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

区的50多家运营商,明确公布了LTE网络的商用时间表。未来,人们

将享受到移动通信带来的更多乐趣和方便。

LTE的春天

版权所有©201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

抄、复制本资料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无担保声明

本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均 “如是”提供,除非适用法要求,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本资料所有内容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

保证,包括但不限于适销性或者适用于某一特定目的的保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

因使用本资料任何内容而产生的任何特殊的、附带的、间接

的、继发性的损害进行赔偿,也不对任何利润、数据、商誉或

预期节约的损失进行赔偿。

(内部发行 免费赠阅)

主 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编辑部

顾 问 :胡厚崑 徐直军 徐文伟

丁 耘 张宏喜 刘东方

主 编 :高先瑞([email protected]

编 辑 :李雪峰 薛 桦 潘 陶

刘中林 许 鹏 徐 平

陈雨虹 黄焯键 姚海飞

范瑞娟 周书敏 王洪军

龙 继 朱文俪

本期编委 :侯金龙 卢鑫刚 颜 珺

吴 慧 雷艳萍 周建华

赵 渊 黄 瑾 马 震

曹万波 张 勤 董理斌

曹建辉 吴延宁 何 宇

査 钧 高 戟 谢 勇

翟俊辉 刘清亮 吴 琼

电子版请登陆www.huawei.com阅读或下载

索阅、投稿、建议和意见反馈,请联系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电 话 :(0755) 28356172、28356173

传 真 :(0755) 28356180

出版物登记证号 :粤B第 10148 号

Page 6: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What’s inside:

与柬埔寨最大运营商CamGSM签署通信

合作协议

02

助力澳洲电讯端到端部署首个LTE试验网02

Huawei News华为新闻

首家全面完成工信部TD-LTE外场第一阶

段测试

01

P.11 P.03

Expert’s Forum专家论坛

三网融合的发展与挑战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研讨、争论和等待,国务院终于

排除万难,正式决策加快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

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这一重大决策来之不易,是

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代表了中央的战略意图和国

家的意志,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必将促进信

息通信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 韦乐平

03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LTE:梦想照进现实

2009年12月14日,华为在挪威为北欧运营商TeliaSonera

部署的全球首个LTE商用网络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下

一代移动通信技术LTE正式从梦想走进现实。

颜 云 赵 渊

11

宽带接入 Broadband Access

MPLS从核心延伸到接入

王小亮

23德国电信领跑下一代移动网络

Günther Ottendorfer

07

全球4G圈地启幕,华为抢“半步”

之先

距离ITU定夺4G标准还有近一年时间,但中国4G故事

已经抢先开讲。

《21世纪经济报道》丘慧慧

21

热点聚焦 Main Topic

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

邢志浩 钟永锋

17

Page 7: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关注行业动态,解读电信热点,分享成功故事,把握技术潮流,

《华为技术》始终聚焦您的挑战和压力,与您探索制胜之道。

基于IMS实现业务创新与盈利

Christophe Coutelle

32

以ONE Core应对变革

Christophe Coutelle

35

Mobile Extension:IMS网络的切入点

David Randolph Hoelscher

37

10G PON开启光接入未来之门

万俊华

27

P.08 P.25

VDSL2前景无限

VDSL2作为超宽带铜缆接入技术,从ITU-T G.993.2标

准制定伊始,就一直受到业界广泛的关注。经过多

年的技术发展与产业链培育,目前VDSL2已日趋成

熟,满足商用化要求,应用前景无限广阔。

宋雪涛

25

IP网络的可视化运维

可度量,才可管理;可管理,才可改进。在网络IP化

后,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可度量,即IP运维要做

到可视。

王利滨

41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网络

段承恩

43

精细网规,打造绿色移动网络

在移动网络的规划中,精细的网络规划方案能帮助

运营商优化网络资源配置,降低能耗,提升性能,

助力运营商打造高效、绿色的移动宽带网络。

杨 博

39

How to Operate运营探讨

构建FMC时代的统一核心网

融合宽带的多媒体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传统的网

络架构已经无法适应业务的多媒体化和网络的融合

化需求,以IMS为核心的高效网络架构是融合时代的

合理选择。

姜青松

29

Core Network核心网络

Page 8: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1

华为新闻 Huawei News

在北美演示1.2Gbps LTE-Advanced技术

华为刷新移动宽带速率纪录

Advanced技术的移动宽带网络

在速率、频谱效率、时延上实

现革命性的跃升,为实现未来

人、物全自由沟通更进一步。

作为全球LT E产业的领导

者,华为携手包括运营商、终

端供应商、芯片供应商在内的

产业链合作伙伴,持续推动LTE

产业在技术、商用、专利与

标准、IOT测试等方面取得进

展。

截至目前,华为与全球运

营商合作部署了超过60个LTE

商用网络和试验网,遍及欧

洲、北美、亚太和中东;华为

在各种标准组织中贡献了超过

3300篇LTE/SAE标准提案,并以

合理和非歧视(FRAND)的原

则与业界分享在LTE专利方面取

得的领先成就。

美国,拉斯维加斯,2010

年3月24日,华为在当地举行

的2010年CT I A无线展会上演

示了全球领先的LTE-Advanced

技术,将全球的最快移动宽

带速率纪录刷新至惊人的

1.2Gbps。

为了达到这样的速率,

华为使用了80M H z的多载波

带宽,并采用了载波聚合、

4×4MIMO(多输入输出)、

多点并行传输(CoMP)等下

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这些关键技术能够使基于LTE-

携全系列解决方案亮相

2010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目推荐、三屏收看、PC伴侣、

网上购物等融合类业务;了解

到包括终端、家庭网络、融合

业务承载网、IMS、NG-CDN、

运营支撑在内的华为端到端三

网融合解决方案。

华为能够面向中国广电运

营商提供更多专业的服务,包

括战略规划、业务和营销规

划、网络规划和设计等,帮助

中国广电运营商巩固自身优

势,在三网融合形势下实现商

业成功,迎接精彩未来。

中国,北京,2010年3月

23日至25日,中国国际广播

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在北京举

行,华为携全系列解决方案亮

相。

在此次展会上,华为围绕

“融合创造价值”的主题,

全面展示了融合视讯、NGB网

络、运营支撑、家庭网络、系

列化终端、芯片等全面的解决

方案和产品。

在展示现场,用户将体验

到诸如随心通、节目分享、节

首家全面完成工信部TD-LTE外场第一阶段测试

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在TD-LTE上

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测试验

证工作。此次TD-LTE外场测试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连

同2010年初华为携手中国移

动在中国成都率先完成的LST I

TD-LTE FCT(Friendly Customer

Tr ia l,友好用户测试) M12a阶

段测试,意在验证TD-LTE规模

组网能力,测试结果将对TD-

LTE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有着重

要的影响。

中国,深圳,2010年3月

18日,华为宣布,已于近日首

家全面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组

织的TD-LTE外场第一阶段基本

集测试,本次测试场地位于北

京市怀柔区,测试内容包括吞

吐量、时延、移动性、覆盖、

多用户调度、用户体验等多个

部分,测试结果全面达到或超

越测试规范指标。

2 0 0 8 年 以 来 , 华 为 与

NGMN、LSTI等国际组织以及

推出业界首款GPON/EPON双模终端

温,技术融合的需求日益强

烈,双模终端的出现恰逢其

时,为两大主流FTTx技术融合

提供了契机。

华为接入网产品线总裁杨志

荣表示:“双模终端能够有效

缩小EPON、GPON建网差异,对

运营商统一网络部署、运维界

面和业务体验起到促进作用。

双模终端的推出将促进推动两

大主流FTTx技术走向融合,同时

也将帮助运营商有效缩减终端

采购类型,降低库存数量,节

省FTTx建网及运维成本。”

作为IP及光接入时代的领导

者,华为引领了FTTx标准和技术

发展,是获得全球领先运营商

商用项目最多的FTTx解决方案供

应商,已经服务于中国的三大

运营商,以及沃达丰、德国电

信、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

意大利电信等6家全球TOP10的

运营商,拥有最丰富的FTTx端到

端工程建设和交付经验。

中国,深圳,2010年3月

23日,华为宣布推出业界首款

GPON/EPON双模终端,旨在

助力运营商降低FTTx建网和运

维成本。新产品将进一步推动

FTTx商用化进程,实现技术和

市场共荣局面,提升FTTx网络

效益。

此次华为推出的G P O N /

E P O N双模终端完全遵从现有

EPON和GPON网络技术规范,

通过光纤信号智能识别技术,

无需人工干预就能够自动识别

并适配EPON或GPON网络,现

网OLT设备无需做任何修改。

近年,国内FTTx进入规模

部署阶段,随着E P O N在国内

的规模部署和GPON应用的升

Page 9: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22010.03 第48期

助力加拿大SaskTel部署HSPA+网络

美国,达拉斯,2010年3

月26日,华为宣布获得了加拿

大综合电信运营商SaskTel授予

的合同,采用领先的SingleRAN

解决方案和第四代基站为后

者部署HSPA+移动宽带网络,

为S a s k Te l的用户提供速率达

21Mbps的高速移动宽带体验。

S a s k Te l的新网络采用最新的

HSPA技术,未来可平滑演进至

LTE。

“通过华为提供的业界领

先的WCDMA/HSPA网络技术,

SaskTel将在未来LTE的部署上能

够提前布局、抢占先机,我们

对此满怀信心。” SaskTel的总

裁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Watson

评价道,“新的网络建成后,

SaskTel的用户能够享受到全新

的移动宽带体验,并且能够在

加拿大和全球的其他网络实现

漫游。”

“华为在2008年推出了第

四代基站平台,实现了基站设

备的多制式融合,2009年华为

SingleRAN则实现了从设备到站

点,以及运维层面的网络级融

合,帮助运营商显著降低网络

TCO、提升运维效率。”华为

加拿大总裁刘京青说,“2010

年华为SingleRAN@Broad解决

方案的推出,将使运营商能够

应对飞速增长的移动宽带业务

量,减少每比特成本,并提升

用户体验,推动移动宽带产业

的健康快速成长。”

携手Optimus部署42Mbps HSPA+网络

开展技术合作的运营商之一,

与华为的合作使多项创新的技

术和业务得以在葡萄牙市场成

功落地,为我们的用户创造了

实实在在的价值。”

作为全球移动宽带领域的

领导者,华为积极携手全球领

先的运营商和业界伙伴,致力

于推动MIMO、双载波等关键

技术走向成熟商用。截至2010

年1月,华为在全球范围内部

署了共计36个HSPA+网络,其

中20个网络已经正式商用,其

中包括在德国、新加坡、西班

牙等地的4个28Mbps HSPA+商

用网络。

葡萄牙,里斯本,2010年3

月22日,华为与葡萄牙领先的

综合电信运营商Optimus宣布,

双方在Optimus葡萄牙的HSPA+

网络上成功完成了HSPA+双载

波技术的测试,测试中下行峰

值速率高达41.44Mbps,几乎达

到了这项技术的理论极限。用

户接入互联网的平均速率可达

39.7Mbps。

Optimus的董事Pinto Correia

先生表示:“HSPA+双载波技术

的成功测试有助于提升我们的

网络质量,巩固Optimus作为葡

萄牙最佳综合电信运营商的地

位。Optimus是欧洲最早与华为

与柬埔寨最大运营商CamGSM签署通信合作协议

2010年3月18日,金边柬埔

寨首相府,华为与柬埔寨最大

的移动通信运营商CamGSMCo.

Ltd.签署了为期三年的通信设备

框架合作协议,到访柬埔寨的

中国副总理回良玉,柬埔寨副

首相兼内阁办公厅大臣索安和

副首相因蔡利出席签字仪式。

该集团主席KITHMENG提

到:“华为高效、专业的服务

让我们印象深刻,华为端到端

的无线技术及解决方案充分满

足我们对网络建设的各种要

求,同时在长期运营成本投入

节省方面帮助我们实现利益最

大化,增加竞争优势。”

对于和CamGSM的合作,华

为东南亚地区部副总裁张振军

先生表示:“华为与CamGSM

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展开,相信

未来一定可以带给柬埔寨人民

更多更好的通信体验。”

据了解,CamGSM已经选

择华为成为其长期战略合作伙

伴,此次合作协议旨在利用华

为领先的通信行业经验和解决

方案,帮助其从容应对柬埔寨

市场用户的快速增长和愈演愈

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带来的挑

战。为CamGSM业务的持续发

展提供强力保障,稳固和强化

其在柬埔寨市场的优势地位。

助力澳洲电讯端到端部署首个LTE试验网

网提供端到端的LTE/SAE解决方

案,包括LTE外场和室内测试的

全套宏基站、分布式基站和SAE

核心网等相关设备。试验网坐

落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市,从5

月开始运行。

“澳大利亚的移动用户对

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可能是

世界上最强烈的,而LT E技术

能够为用户提供带宽足以媲美

当下固定宽带的移动宽带接

入业务。华为致力于将世界

级的LT E/S A E技术引入澳大利

亚来满足当地移动用户对高速

移动数据业务日益增长的需

求。”华为澳大利亚首席技术

官Peter Rossi说。

澳大利亚,悉尼,2010年3

月19日,华为宣布,澳大利亚

最大的综合电信运营商澳洲电

讯(Telstra)选择华为端到端

部署其首个LTE试验网。这张试

验网将实现150Mbps的峰值下

行速率,实现高清视频、视频

电话、高速互联网接入等业务

承载。

根据澳洲电讯和华为的协

议,华为将为澳洲电讯的试验

Page 10: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EXPERT’S FORUM专家论坛

三网融合的发展与挑战

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 韦乐平

3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研讨、争论和等待,国务院终于排除万难,正式决策加快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

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这一重大决策来之不易,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代表了中央的战略意图

和国家的意志,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必将促进信息通信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网融合的发展与挑战

Page 11: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业界依然有不少人将三网融合简单

地理解为三网合一(Integration),错误

地认为三网融合的结果会是以某一个网

为基础综合三个网,或者三个网综合成

为一个全新的网。这种片面的认识不仅

反映了对于“融合(Convergence ,not

Integration)”这一术语的理解不准确,

而且也反映了对于业界从“综合”向“融

合”转变的痛苦过程及其缘由所知甚少。

在技术上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在实践

上会造成混乱,影响发展。

三网融合的意义

从1996年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始

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很多发达国家已经

实现了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融合。在我

国实现三网融合的主要意义有如下几点:

第一,三网融合已经成为电信业和广

电业的共同发展方向。实现融合,有利于

形成完整的信息通信业的产业链,发展新

的市场空间和实施信息通信产业结构的升

级换代,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业在国民经

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第二,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实质,

是在现有电信市场格局下再引入一个源自

广电业的运营商,实现某种程度的异质

竞争,促进行业、监管、市场、技术、业

务、网络、终端、支撑系统八个方面的融

合和创新。

第三,实现统一的适应三网融合的监

管政策和监管架构,有利于给市场发出清晰

的信号。不仅有利于吸引投资,而且减小了

4

三网融合的内涵

网融合是一个世界性业务融合

大趋势,不是一个技术术语,

也不存在严格的定义。然而,

它却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广泛流传的术

语。为了对其内涵有一个规定和说明,笔

者在90年代末主持完成的一个信息产业

部研究课题“电信网、计算机网以及有线

电视网的现状、发展和融合方式的研究”

中,曾经提出一个通俗的“定义”:三网

融合主要指业务应用层面的融合,表现为

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物

理资源上实现共享;业务应用层上互相渗

透和交叉,趋向于全业务和采用统一的IP

通信协议;最终将导致行业监管政策和监

管架构上的融合。至于各自的基础网本

身,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竞争的需要,将

会长期共存、竞争和发展。而业务应用层

的融合将不会受限于基础网而迅速发展,

各类公司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全业务方

向演进。

十几年来,尽管业界出现了形形色色

的不同“定义”,但是大体都是在上述范

畴内的修改,上述定义可以认为是一个已

经为业界接受的三网融合的通俗定义。

但是需要指出,由于互联网本质上是

一种寄生性网,不对底层做任何规范,可

以依托在任何基础网之上,因此,互联网

与电信网,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已

经基本实现,所谓三网融合的关键,实际

上是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即两网

融合问题。

韦乐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委员会主

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前任总工程师,已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8本。

新业务开发的风险,激发行业技术创新和业

务创新。特别是视频这样一个对网络和业务

具有战略影响力和价值的新领域,对电信运

营商来说是一个历史机遇,有利于实现信息

通信业的再次跨越式发展。

还有,实现三网融合也有利于创新宣

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主导思想舆论阵

地,促进文化繁荣,将互联网视听内容纳

入到国家统一监管的范畴,推进统一的监

管框架的确立。

最后,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三网融

合的实施还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

源动力,创造一个新的市场空间。据初步

估算,综合考虑各种业务系统、基础网络

设施、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后,在

未来几年内,预计可以直接拉动的市场大

约为1000亿人民币左右,进一步考虑连带

的辐射作用,长期市场发展空间可达数千

亿人民币。

三网融合的实施目标

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

的阶段性目标。即2010年至2012年以推进

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

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

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全面推进三

网融合,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

突破性进展,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

本形成,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基本建

立,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健全,新型监管体

系基本形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Page 12: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EXPERT’S FORUM专家论坛

应该说,这个两步走的实施计划尽管

在时间上拖得太长,但是起码有了明确的

阶段性目标,而且明确涵盖了监管层面的

融合目标,相比前几年的现场试验有了突

破性进步。若这一目标能够按时实现,依

然是重大的历史性进步。

三网融合的利弊得失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符合条件的广播

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

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

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

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

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从上述双向进入内容的具体安排来

看,电信行业并没有向广电全面开放基础

电信业务,而广电行业也并没有向电信开

放所谓的节目集成运营权。前者所内含的

很多基础电信业务,实际上并非广电业想

要或者有能力干的,后者却是电信业多年

的政策诉求。因此,若从字面解读,目前

双方进入带来的得失,对于广电业较为有

利,电信业没有得到想要的节目集成播控

业务,依然处于视听节目运营产业链的边

缘或从属地位。

视听类业务监管政策的突破对电信业

来说,其利在于可以促进宽带持续发展,

为开展电视类新业务奠定基础,同时通过

业务捆绑降低离网率;其弊在于宽带接入

打击了主要的业务增长点,而VoIP则损害

了核心的盈利话音业务。总体来看,初期

收入受损,中长期受益,有助于电信业实

现战略性转型。

对广电业来说,政策的突破,其利在

于为本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

的机遇,而且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盈利的宽

带接入和VoIP增值收入;弊在于行业改革

将有阵痛期,网络改造要付出巨大代价,

传统垄断的电视类业务份额面临丢失的风

险。总体来看,初期会面临全面阵痛,但

可以带来长远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机遇。从

形成一定程度的业务互补局面,共同推进

我国的三网融合进程。

从实际操作角度看,DTV的双向化改

造并不容易,因而对于广电业而言,更有

兴趣的是发展盈利前景更好的宽带互联网

业务。

三网融合的挑战

虽然在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和IP化后,

包括语音、数据和视频在内的各种业务都

将具有相同的表示形式和通信协议,奠定

了融合的基本条件,然而,由于我国电信

和广电分业监管所导致的体制障碍使得三

网融合进展十分缓慢,监管体制问题已经

成为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

目前,在理论上,国务院的决策已经

去掉了阻碍三网融合的行政性障碍,但是

在实践上由于分业监管的体制问题并未解

决,因而在执行时可能依然会困难重重,

很容易形成扯皮局面,需要强有力的高层

领导协调工作、负责任的专业化专家咨

询、公开的全方位的民众监督以及强有力

的高效执行机构。怎样协调两个不同属性

的行业和机构的尽职目标和利益诉求,是

个很大的难题,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灵

活有效的协调能力。

其次,运营体制上的差异也在严重阻

碍三网融合的实施。目前广电系统政企合

一和网台合一体制所导致的非市场化运营

和竞争公平性问题,将严重制约三网融合

的实质性进展。广电有线网络运营机构应

该加速实现转企改制,成立全国统一的市

场主体,为三网融合的实施创造基本公平

的条件。当然,由于广电系统比电信系统

弱,国家应该给予政策、资金和骨干人员

上的一定支持。

还有,具有公益性的广电业和完全市

场化的电信业具有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怎样在统一的市场监管下展开适度竞争,

是一个全球都没有遇到过的课题,同样需

要很高的政治智慧和妥善的解决办法。

5

三网融合的发展与挑战

长远看,应该是将市场共同做大做好的双

赢局面,是全面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一

次重要机遇。

三网融合的业务形态

三网融合是一种史无前例的跨行业整

合,为产业的发展和衍生的业务形态提供

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融合不仅简化了多种

业务的提供,促进了业务的集成,也提供

了更大的业务创新空间。事实上,融合并

没有减少业务多样性,反而会在业务应用

层上繁衍出大量新的业务形态,甚至会产

生各种新的媒体业务形态。

从融合的开始阶段看,IPTV和手机电

视是电信业实现三网融合的重要切入点,

而数字电视(DTV)是广电业实现三网融

合的重要切入点。两者尽管技术手段和技

术途径不同,但是最终都将提供以三种业

务(语音、数据和视频)捆绑为标志的融

合业务。

因而,无论是IPTV还是DTV,其内涵

都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实践上都不仅

仅局限于视频类业务,其发展历程都会沿

着从单个业务(Single Play)、双重业务捆

绑(Double Play)到三重业务捆绑(Triple

P lay),最后其实质和走向则都是多重业

务捆绑(Multiple Play),实现广义的全

业务经营。从这一点上看,IPTV也可以看

作数字电视的一种实现形式,两者殊途同

归。对于终端用户,则更不会在乎具体技

术实现手段,业务表现形式最终都将是多

重业务捆绑的全业务,至于叫什么名称已

经无所谓,那时才真正进入了所谓三网融

合时代。

由此可见,DTV和IPTV之间既是竞争

关系,又是互补关系。从业务范围和覆盖

的用户群看,是互相重叠的,从而形成竞

争关系。如果处理得当,两者也可以形成

互补关系,数字电视侧重广播业务,特别

是高清晰电视业务,而IPTV可以侧重宽带

交互型多媒体业务。这样一来两者有可能

Page 13: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6

再有,法律保障的缺失,使三网融合

能否顺利推进和深入发展不可预知。国外

发达国家的经验都是首先解决法律保障问

题,为三网融合的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从

而减少扯皮。出台一部融合的电信法可以

说是三网融合的根本保障。

最后,三网融合还面临一系列技术上

的挑战。对于电信网而言,当前至少存在

下述几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标准工作明显滞后,造成产业

链分割和高昂的成本代价,严重影响了市

场规模及其经济性。

第二,是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容量和结

构的扩展性挑战。大规模开放大容量、高

码率的视听业务,对于现有网络和业务平

台的容量和结构都将形成很大的挑战。

第三,是组播能力的挑战。现有城域

网的网络层组播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实现

统一组播功能。另外现有组播协议缺乏对

组播的控制功能,安全性不理想,而且目

前很多视频直播协议普遍不支持组播。

第四,是服务质量方面的挑战。大规

模开放视频业务对于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

挑战。例如要达到IPTV单路99.99%的可用

性目标,以及可视电话的50ms业务恢复时

间的要求,现有为普通IP数据业务设计的

城域数据网很难满足要求,可能需要有新

的第二平面的支持。

对于有线电视网而言,如果也要提供

电信级双向通信业务的话,那么除了接入

网不同以外,骨干网和城域网也应该改造

成与电信网大致相同的架构,也会面临上

述同样的挑战。当然,其广播业务还将会

面临诸如漏斗噪声之类的其他挑战。

除了上述主要挑战以外,广电和电信

作为长期独立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在观

念上、行为准则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

缺乏共同的技术语言,将需要很长的磨合

沟通期。挑战是长期的,融合之路也将是

漫长的。

三网融合的关键与六点建议

三网融合的有序推进,需要有统一的

监管框架和配套政策制度来保障和引导,

以下是我的六点建议。

第一,三网融合成功的关键,是建

立一个融合的、有效的监管体制,这方面

可以衍生出很多具体方案和实施路径,大

体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即将开始运

作的国务院协调机构,在高层行政的干预

下推进三网融合。这种高层融合是打破僵

局的重要一步,但是这类虚拟机构不宜长

期存在和运作;第二步就是局面打开,积

累一定经验后应该尽快实现实体机构的融

合。按照内容和网络分开监管的原则,将

网络监管职能统一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设

立不同专业局来分别处理各自的网络监管

事宜;待时机成熟后则应该进一步完全融

合成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大监管机构实施

全面的监管职能。

第二,尽快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和规章

制度来保障有序开放,包括IPTV、手机电

视、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等业

务牌照的发放条件和流程,IPTV二次落地

制的规范或取消,互联网互联和结算的规

则等。总之,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设计

应当从维系国家网络安全和推进产业发展

的双重视角为着眼点,着力于确保国家对

于网络安全的控制权,维系网络服务的必

要水平,推动体制改革、市场竞争、资源

共享和合作共赢。

第三,三网融合的实施绝不是简单地

全面开放电信和广电市场,一放了之,还

需要继续坚持和保护电信改革重组的成果

和现有行业的合理准入规定。一方面,要

规避由于无监管开放导致行业结构进一步

失衡的风险;另一方面,又要防范无监管

开放导致市场失控和搞乱的风险。

总体上看,3家电信运营商加1家有线

电视运营商的所谓“3+1”行业架构既是

国家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又是考虑了历

史和现实的理想选择,不多不少,一个不

少。至于所谓的多网融合,是一个值得研

究的前瞻性课题,但还不是当前需要亟待

解决的紧迫问题。

第四,实现“3+1”行业架构的前提

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必须完成全国性整

合,成为一个统一市场主体后才能进行。

这将是三网融合能否有实质性推进的关

键。广电业应当尽快推进实施政企分离、

网台分离、制播分离、公共台和商业台分

离,为构建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创

造条件,也为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必要

的前提和制度保障。

第五,推进三网融合的目的之一是形

成更大范围的适度竞争局面,绝不是简单

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价格战,因而各类

运营商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注重技术创

新和业务创新,将精力放在开发提供新业

务,特别是融合类业务上,国家也应该为

之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第六,三网融合的顺利推进,必须

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环境来保障,单

纯的、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在短期内是高效

的,但是从长远看,则弊大于利。为了保

障三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快电信

法的制定和出台,为三网融合提供监管体

制和法律体制的双重保障。

此外,就法律而言,应该实施技术中

立的监管原则,让市场主体根据国家、企

业和用户的最大利益交集决定具体的技术

选择,这种技术中立原则的实施不仅能有

效协调广电监管部门与电信监管部门的分

工,使其真正“后退一步,站高一步”,

而且能够促进技术和业务的融合,鼓励技

术和业务的创新。

从国内外的融合历史实践可以看到,

无论是哪一个层面的融合都不可能一蹴而

就,三网融合之路将是漫长的,不仅需要

热情,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更需要

决心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但是可以肯定的

是,既然破冰之旅已经启航,而且目标已

经清晰可见,那么这一天终将来临,而且

不再那么遥远。祝愿我国信息通信产业顺

利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王洪军 [email protected]

Page 14: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EXPERT’S FORUM专家论坛

Günther Ottendorfer,德国电信欧洲技术总监,拥有二十多年电信领域经验。他在此之前担任

T-Mobile德国的技术总监,负责无线电系统和核心系统在德国的部署、规划及运营。

德国电信领跑下一代移动网络以LTE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网络(NGMN)离我们越来越近。作为移动宽带领域的领先运营商,德国

电信一直通过创新来推动NGMN的发展。德国电信的欧洲技术总监Günther Ottendorfer先生与我们分

享了德电在NGMN发展及其试验网方面的开拓性进展。

文/Günther Ottendorfer

7

NGMNDetermination and leadership in

NGMN是趋势

国电信已看到了未来世界的三

个趋势:数字化、社会化、个

性化。在这样的趋势下,用户

希望通过各种屏幕的终端,以优异的业务

体验与社区成员们分享他们的生活。面对

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数和各种应用,作为

运营商,我们需要显著提升网络的性价

比,也就是说,我们应以更低的成本,提

供更高的接入速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为

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移动技术演进

的下一步将是NGMN。

NGMN能带来什么?

与现有的移动技术相比,NGMN具有

更佳的性能:它可以提供高达170Mbps的

接入速率,并具有低至10毫秒的时延。同

时,用户每MB费用预计也将大幅下降,

仅为GPRS的0.5%,或HSPA的10%。

当采用NGMN为用户提供数据、视频

等业务时,上述性能再加上网络的大容量

将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业务体验。另外,

NGMN对于降低各种应用的成本,开发各

种强大而开放的终端来说,同样是至关重

要的。

LTE正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演进路标

以及优异的性能,获得了NGMN联盟的支

持。但是,LTE还需要时间以证明其经济性

以及产业生态环境的成熟性。

向单一移动网络演进

NGMN支持最终演进到单一、高速、

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在早期部署阶段,

LTE将会叠加在现有的GSM或者UMTS网络

上,成为第三层网络。但从长远来看,或

EXPERT’S FORUM专家论坛

Page 15: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8

窝在覆盖性能与用户的带宽需求之间存在

差距,尤其是在用户家里。

为此,我们提出采用多层异质网络的

覆盖方案。这一方案将基站安装在用户的

住宅附近,以避免路径损耗。LTE P ico、

Femtocell以及中继技术,都将成为NGMN

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3G Femtocel l

是近年来突出的成就之一。尽管还有一些

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3G

Femtocell将有助于改善带宽需求最高的住

宅室内覆盖问题。

NGMN的成功之道

归纳N G M N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

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六个方面:杀手级应

用、回传、产业生态环境、与现有网

络的兼容、自组网SON(Self-organiz ing

Network)以及频谱资源。

我们还不太明确杀手级应用是什么,

但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网络的高吞吐率、大

容量、低时延。回传也将是一个挑战,

因为高速移动网络需要大容量的移动回传

网。产业生态环境也需要尽快完善,而终

端是关键。NGMN还需要具备与现有网络

的兼容能力。下面,我想就SON,以及对

语音与SMS业务的支持这两方面做进一步

的阐述。

用SON降低成本

我们应如何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呢?毋

庸置疑,采用SON是解决办法之一。

如果对站点生命周期的成本结构进

行分析,我们发现最高的成本组成来自于

安装调试与运营,分别占总成本的65%与

25%。这两个环节都涉及了大量的人工和

重复操作。当然,在网规和网优环节,虽

有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但还是要有很多人

工的参与。如果在网规、网优、安装和运

营环节引入SON,将可节约40%的成本。

例如,SON特性之一ANR(自动邻区

关系),目前已经完成了试商用,很快就

会正式商用。借助ANR,网络在配置阶段

不需要做任何邻区关系规划,这些都将

会实时、自动地完成。ANR已经在奥地利

Innsbruck完成了试商用,结果令人鼓舞。

许从2020年开始,UTMS将演进到LTE,而

GSM仍将保留以提供基本的电话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演进目标,运营商需要

有合适的频谱资源以满足网络的覆盖和容

量要求。德国电信正在积极推动数字红利

频段的使用,同时努力获得900/1800MHz

频率重用(Refarming)的许可,以使德国

电信有足够的频谱资源用于移动新技术。

我们还期望多制式、多频带移动基站

技术的日益成熟,以使得演进成本更低。

最后,我们还需要解决对现有业务尤其是

语音和SMS业务的继承问题,以及LTE与

2G/3G之间的无缝联网问题。

采用多层异质网络完善覆盖

现有的宏蜂窝网络在蜂窝边缘或室内

具有很高的路径损耗。通过分析用户的带

宽需求,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户

的家是带宽需求最高的地方。实际上,用

户在移动的时候,大部分时候并不需要高

的带宽,因为他们这时的终端比较小,不

需要高清屏幕。而一旦用户回到家中,他

们对带宽的需求将急剧上升。因此,宏蜂

Page 16: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EXPERT’S FORUM专家论坛

如果没有ANR,人工配置一般会耗时2小

时,测试时发现在150次切换过程中出现

了2次掉话。

而有了ANR以后,完全不需要任何人

工操作,第一轮测试中150次切换虽出现

了10次掉话,但其中部分掉话是由于该区

域的覆盖不佳造成的。后来我们做了第二

轮切换测试,结果在150次切换过程中掉

话次数下降到仅4次。我们的结论是:借

助ANR,在无需人工参与规划与配置的情

况下,网络可达到相当高的质量。因此,

SON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也对SON的其它新特

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特性包括切

换优化、OSS小区损耗补偿、自动小区补

偿,负载均衡、节能等。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Femtocell方面的试

验。Femtocell可使家庭用户获得较好的宽

带业务体验,并且在安装时可做到即插即

用,因而也将成为网络覆盖方案之一。

支持语音及SMS业务

如何在N G M N上实现语音及S M S业

务,仍然是一个急迫的问题。遗憾的是,

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实现方案,业界也

没有达成共识。

考虑到市场需求,NGMN必须能支持

现有的应用、特性、商业模式,以及与

2G/3G网络的共存、漫游等。NGMN也需

要终端的支持。

未来,NGMN需要支持的特性还不止

这些,譬如,还需要支持混合型业务,不

单单是话音业务,也包括消息与媒体服

务。另外,对视频业务的支持也是必须

的。

从长远来看,这些特性都将由IMS及

下一代IP技术来实现。我们认为,NGMN

在支持以上特性时,技术还不足够成熟,

至少在2010或2011年之前会是这样。但

是,我们还有其它可供考虑的方案,其中

一种是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 Back)。

从长远来看,最好是由LTE网络提供语音业

馈。在100个调查对象中,我们收到了74

位用户的反馈,用户均认可NGMN是未来

的正确方向。

这些潜在用户的反馈令人鼓舞。在这

些反馈者中,98%的人对NGMN的前景抱

有信心,90%的人相信NGMN有助于丰富

他们的生活,近半数的人希望使用NGMN

移动业务,32%的人希望在家使用NGMN

移动业务。

建设欧洲最大的LTE试验网

2009年8月,T-M o b i l e在奥地利的

Innsbruck推出了目前欧洲最大规模的LTE试

验网。

试验网于2009年4月完成安装,包括

20个LTE eNode B,覆盖了Innsbruck的大部

分区域。华为负责提供整个LTE网络的设备

和终端,以及网络的运行和优化。从2009

年6月开始,T-Mobile与华为一直在现场对

NGMN进行测试。

业务演示从启动、实施到优化只用

了2个月时间。我们邀请了众多记者、企

业客户、政府官员来体验NGMN的优异性

能。他们或者位于演示中心的Penz酒店,

或者乘坐两辆市内演示车,体验到的应用

包括高清视频点播、网页浏览、文件下载/

上载、演示中心与演示车之间的三方视频

通话,等等。演示的各种应用,以及华为

为这些应用所做的开发与集成工作均给人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试验网使我们朝着人人享有移动宽

带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在每个领域

都很努力,以确保我们持续保持领先的地

位,最终为我们的用户带来最前沿的移动

宽带体验。

总之,NGMN是移动技术演进的必然

方向,LTE生逢其时,我们对LTE所做的验证

与测试令人鼓舞。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

努力,业界也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德国

电信将与业界共同促进NGMN的发展,以

满足人们对移动宽带业务的持续追求。

责任编辑:刘中林 [email protected]

德国电信领跑下一代移动网络

9

务,而不是依赖老网络来提供语音业务。

令人欣慰的是,业界领先运营商都已

看到LTE不能仅仅只支持数据业务。随着

One Voice行动的启动,相信我们会看到这

一进程得到加速。这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方

向,一定会为我们带来长远的收益。

借鉴3G部署的经验与教训

部署NGMN时,我们可以借鉴3G网络

部署的经验与教训。首要一点是要对用户

预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用户因达不到

预期性能而失望。3G部署时,我们曾宣称

可提供2Mbps的接入速率,但实际只能达

到200Kbps。所以,NGMN尽管峰值速率

理论可以达到170Mbps,但我们必须向用

户明确说明,用户能享受到的平均速率为

40Mbps左右。

鉴于在3G起步阶段与2G/3G网络的互

通欠佳,我们从一开始就应努力使NGMN

与现有网络实现良好的互通,以确保用户

的满意度。3G推出的时候,我们用了2年

时间才实现网络和配套终端的成熟。对于

NGMN,我们必须在整个产业生态环境成

熟之后才可推出。整个行业应更紧密合作

并实现经验共享,以加速产业生态环境的

成熟。

德国电信领跑NGMN

作为德国电信的移动分支,T-Mobi le

一直在NGMN领域持续创新,拥有多个世

界第一。2008年3月,我们在全球首家推

出LTE,随后于2008年9月,完成了首个LTE

切换。在2009年巴塞罗那全球移动通信展

以及2009年德国CeBIT展上,我们首家成

功演示了NGMN的国际切换。同时,我们

向业界提供了所有有关试验网的信息和数

据,以促进整个产业的进步。

用户反馈令人鼓舞

在德国CeBIT展上,我们成功进行了

N G M N的演示,并收集了用户体验的反

Page 17: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10

华为技术

HU

AW

EI TEC

HN

OLO

GIES

20

08年

8月

第3

2期

COMMUNICATE BEYOND TECHNOLOGY

OCT 2007 ISSUE 35

Network deploymentit’s all in the mind

Beyond 3GThe battleground

China Mobile

Aiming for the top

OC

T 2007 ISSUE 35

Shaping the future of home broadband

with UMTS AP

the accelerating elephant

Vodafone:

MAR 2010 ISSUE 55

HU

AW

EI CO

MM

UN

ICA

TEM

AR

2010 ISSUE 55

Magyar Telekom: a fresh faced incumbent

Deutsche Telekom’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in LTE deployment

KPN found new way inM2M wireless meter reading

Starcomms: 3G CDMA pioneer in West Africa

China TelecomCDMA2000 superstar

MAY 2007 ISSUE 30

Optus breakthrough in the great south land

What does Signaling Network aim to be?

Vivo Sambaing with GSM

3G boost to mobile market

GSM aims high

MA

Y 2007 ISSU

E 30

COMMUNICATE BEYOND TECHNOLOGY

2008年5月 第28 期华为技术

HU

AW

EI TEC

HN

OLO

GIES

20

08年

5月

第2

8期

《华为技术》编辑部荣誉出品,订阅与阅读电子版本请登陆www.huawei.com.cn

投稿、建议和意见反馈,请联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话 :0755-28356172

Page 18: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2010.03 第48期

LTE:梦想照进现实

11

文/颜云 赵渊

2009年12月14日,华为在挪威为北欧运营商TeliaSonera部署的全球首个LTE商用网

络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LTE正式从梦想走进现实。

LTE:梦想照进现实

Page 19: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LTE魅力何在?

随着iPhone、GPhone等以数据

业务应用为主的多媒体智能手

机的普及,宽带数据业务的发

展迎来了黄金增长时代。上网冲浪、海量

音乐下载、高清视频点播……这些丰富的

移动数据业务,刺激着用户对带宽需求的

不断增长。对移动运营商而言,如何以较

低的成本提供移动宽带服务、降低数据业

务的每比特成本,成为移动宽带时代网络

发展的首要问题。

而LTE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之

一。与现有技术相比,LTE具有高带宽、低

时延的优点。不仅如此,LTE全IP的扁平架

构,降低了网络的复杂度,减少了需维护

的网元数量,不但降低了运营商的CAPEX

和OPEX,而且从根本上降低了运营商提

供数据业务的每比特成本。另外,LTE提

供超高速数据业务的能力以及高效的QoS

保障,也使得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丰

富、更具个性化的数据业务。因此,LTE以

其优异的性能和特点,成为全球运营商面

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的主流选择。

咨询公司ABI的研究报告显示,LTE网

络的发展在2010-2011年处于起步期,全

球将有15个LTE网络提供商用服务;2013

年前后,全球通过LTE网络享受服务的移动

宽带用户数将超过3000万,累计投入正式

商用的LTE网络也将达到70个;到了2014

-2015年,全球LTE网络的商用将进入规

模发展阶段;2016年,使用LTE服务的移

动宽带用户有望达到全球移动用户数的

10%。

而全球移动供应商联盟(G l o b a 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GSA)在其最

新发布的报告中证实,截至目前,有28个

国家决定将建设59个LTE商用网络。许多地

区都在进行LTE网络测试,预计在接下来的

几个月中,一股LTE网络建设风潮将掀起。

在这股LTE浪潮中,TeliaSonera无疑走

在了前列。

12

TeliaSonera:营现在,赢未来

TeliaSonera是北欧及波罗的海地区最

大的电信运营商,在全球18个国家拥有子

网,2008年在全球前50位顶级运营商中排

名第26位,移动用户数超过1.82亿。

TeliaSonera深具创新基因,在技术创

新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2003年,

TeliaSonera就建立了欧洲第一张3G网络。

2007年,Te l iaSonera又建立了欧洲首个

HSPA商用网络。2008年,其数据业务的年

度增长率达到492%,数据业务收入增长

超过60%。

基于对未来移动技术的准确把握,

TeliaSonera的发展战略愈加清晰:利用创

新技术实现市场领先发展,并通过采用新

技术降低服务成本,从而抢占移动宽带市

场的优势地位。这一次,TeliaSonera的目

标正是LTE。

Te l i aSone r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a r s

Nyberg表示:“目前,移动宽带业务正处

于上升阶段,TeliaSonera大部分宽带业务

的增长来自于移动宽带。未来10年,移动

宽带业务还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因此,

我们的目标是,使移动数据业务像其他业

务一样,在瑞典和芬兰占据领先地位。”

Lars Nyberg将运营商在业务转型进程

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归纳为三点:“第

一是网络质量,网络必须一直处于畅通状

态,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每秒都畅通,为

此,供应商必须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技术,

这是我们最根本的要求;第二,要提供世

界一流的服务,快速、高质量的服务是让

客户感到满意并保持忠诚的基础;第三,

运营成本不能高于竞争对手。”

2009年1月,TeliaSonera和华为共同签

署了全球首个LTE商用合同,选择华为在挪

威首都奥斯陆建设LTE网络。TeliaSonera公司

高级副总裁兼移动业务部CTO Lars Klasson表

示:“华为在LTE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及部署

能力是我们选择华为的原因,我们很高兴

能够与华为一起迈进LTE部署进程。”

Page 20: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2010.03 第48期13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6月3

日,全球第一个基于商用LTE网络的移动

宽带连接成功实现:华为和TeliaSonera在

奥斯陆通过LTE modem实现了笔记本电脑

接入互联网,体验了高精度的图片下载、

音乐下载、电影下载和移动商务等业务应

用,接入速度远超现有固定宽带。

2009年6月,Tel iaSonera又选择华为

在芬兰部署欧洲首个基于SDR(Software

D e f i n e d R a d i o,软件无线电)技术的

SingleRAN商用网络,支持芬兰更多偏远

农村地区的网络由固定宽带向移动宽带迁

移。

营现在,赢未来。TeliaSonera将进一

步把握在移动宽带时代的机遇,巩固其在

北欧和波罗的海区域的领导者地位。

LTE进程欧洲加速

在全球,青睐LTE的运营商不仅仅是

TeliaSonera,更多运营商希望在这一轮竞

争中领跑。其中,来自欧洲的跨国电信巨

头成为主力军。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经公开的5个

LTE商用合同中,有三张网络属于欧洲运营

商。欧洲已经成为LTE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商用网络

2009年10月,刚刚获得了乌兹别克斯

坦LTE牌照的独联体地区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MTS(OJSC Mobile TeleSystems)与华为签

署协议,华为将为MTS在乌兹别克斯坦部

署独联体首个LTE网络。“我们取得了LTE

牌照并与华为签署了LTE合作协议,这两项

重大举措必将极大地激励和推动本国电信

产业的发展。”MTS副总裁兼海外业务部

总监Oleg Raspopov说。

之后的11月,全球移动运营商十强之

一的Telenor与华为签署LTE商用合同,华

为将作为其在挪威未来6年无线侧网络的

独家供应商,搬迁、升级Telenor现有全部

2G/3G网络,最终将部署一张覆盖挪威全

境的、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LTE商用网络。

仅仅数日之后,比利时最大的电信

运营商Belgacom又与华为签署了合同,采

用华为SingleRAN解决方案和SDR技术将其

在比利时全部的2G/3G网络搬迁、升级成

大容量、高性能和面向未来平滑演进的

HSPA+网络,同时将部署一张覆盖比利时

全境的LTE商用网络。项目完成后,比利时

全国超过500万的Belgacom用户将率先享受

到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带来的非凡体验。

作为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还被誉

为“欧洲的首都”,因为它是欧洲的政治

中枢,欧盟、北约等全球一百余个重要机

构的总部坐落于此。因此,当地高端用户

众多,对移动通信需求强烈,对于移动网

络的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极为严格。通

过采用华为业界领先的SingleRAN解决方案

和采用SDR技术的第四代基站,Belgacom

能够实现各种制式移动网络的全面融合,

用一张网就能同时运营GSM、WCDMA和

LTE等多种网络制式的业务,最大程度简化

网络结构,从根本上提升网络的性能和可

靠性,满足当地高端用户对移动通信近乎

苛刻的需求。

Belgacom集团高级副总裁Scott Alcott

表示:“通过与华为合作,Belgacom能够

持续有效地推进其灵活的移动融合战略,

并将进一步巩固Belgacom在比利时电信市

场的领导者地位。”

试验网络

除了商用网络之外,还有多个运营商

部署了LTE试验网。

LTE:梦想照进现实

Page 21: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14

2009年8月,沃达丰德国与华为宣布

在“数字化红利”频段(Digital Dividend

Band)(790-862MHz)上对LTE的性能

和应用展开业界首次联合测试。“数字化

红利”频段是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升级后

空余出来的频段,由于可实现更佳的覆盖

和更高的传输容量而被业界视为“黄金频

段”,并成为全球移动运营商下一轮竞争

的焦点。

该测试将增强移动宽带在农村和城市

的覆盖能力,此外还将验证LTE技术在此频

段与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等相关技术的兼

容性。测试采用华为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由双方共同组建的联合工作组来实施。

2009年10月,华为与全球领先运营

商T-Mobi le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成功完成

了全球首次基于LTE试验网络的SON(Self

Organizing Networks,自组织网络)功能

测试,测试结果深受T-Mobile的认可。

SON是LTE网络技术中非常关键的技术

和解决方案,它使LTE网络可以实现自我配

置、自我优化和自我修复;当网络拓扑结

构改变时,SON技术能够确保网络的连通

性,保持网络最优化的性能,减少网络运

维操作的复杂度,降低对运维操作人员的

技能要求,降低运营商网规网优、网络部

署相关的运营成本。

T-Mobi le正期望将该测试的相关结果

推行为行业标准。而在此之前,双方已

在因斯布鲁克部署了欧洲最大的LTE/SAE

试验网络,并在这个网络上成功完成了

全球首个多用户LTE移动宽带业务测试。

这个LTE/SAE(Long Term Evolution/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架构

演进)试验网基于真实的环境,旨在深入

地研究用户体验和验证相关技术。其中,

SAE解决方案作为演进的核心网,具有大

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统一平台、可

平滑演进等优势。测试结果表明,网络的

质量、稳定性及可靠性在多种复杂环境下

表现均非常出色。

2009年11月,意大利电信也与华为签

署合作协议,将在意大利都灵部署意大利

首个LTE试验网络。

全球LTE商用进程正在欧洲提速。

TD-LTE从上海世博会启航

世博会与奥运会、世界杯并列为全球

三大顶级盛事,是展示人类文明智慧结晶

在TeliaSonera和华为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6月3日,全球第一个基

于商用LTE网络的移动宽带连接成功实现:华为和TeliaSonera在奥斯

陆通过LTE modem实现了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体验了高精度的

图片下载、音乐下载、电影下载和移动商务等业务应用,接入速度

远超现有固定宽带。2009年6月,TeliaSonera又选择华为在芬兰部署

欧洲首个基于SDR技术的SingleRAN商用网络。

的绝佳舞台,每届世博会都有重大创新技

术面向全球游客进行展示。2010年世博会

期间,华为将提供TD-LTE网络部署、业务

演示及相应的技术服务。

目前这个演示网络已完成部分站点的

部署,前来体验的终端用户可在方圆5.28

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体验到下行速率最高

达29Mbps的高速移动宽带业务。

演示网络提供了包括LTE无线接入网、

SAE核心网、终端、芯片等端到端的产品

和解决方案,将承载高清视频直播、高清

视频监控、高速移动互联网、移动信息发

布等移动宽带业务。世博会期间,全球媒

体可使用内置LTE模块的即拍即传终端和

高速移动互联网,及时发送照片、稿件

和高清视频,向全球传递“精彩世博”;

而世博园区公交车和黄浦江游船上的参观

者则可通过移动高清视频了解各个展馆开

展的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体验“科技世

博”;园区内的安保中心可以通过基于

TD-LTE网络承载的高清影像采集系统,实

时监控车辆、渡船、交通、人群聚集等情

况,保障“平安世博”。

华为中国片区副总裁李昌竹表示:

“每一届世博会都会产生重大的科技创

Page 22: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2010.03 第48期

新,而TD-LTE无疑会成为2010年世博会科

技创新的亮点。华为此次部署的是业界领

先的LTE FDD/TDD融合解决方案,基于统

一平台的SAE核心网也已经在全球开始规

模部署;服务于本次世博会的高清视频会

议、高速上网、高清视频监控等业务充分

验证了TD-LTE高带宽、低时延、高频谱利

用率等特性,为逐步发展的移动与互联网

融合的宽带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网络保障,

可以预期TD-LTE的发展将会受到越来越多

的国际组织和全球运营商的关注。”

我们相信,TD-LTE演示网将把上海世

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

绎得更加完美,而TD-LTE通过上海世博会

的全球首发将成为TD-LTE发展的重要里程

碑。

华为:LTE的领先优势

深厚的积累

作为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提

供商,华为一直坚信LTE是未来网络演进的

主流技术,并从2004年就开始了对LTE的

研发。凭借深厚的积累和持续的投入,华

为在各种LTE标准化组织中担任了重要职务

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LTE产业的成

熟。

2006年,华为开始在中国、欧洲、北

美、日本等地进行大量的TD-LTE和FD-LTE

的外场端到端测试和实验局的部署,并于

2007年初成功推出了全球首个LTE样机。

华为LT E基于业界领先的第四代基

站平台进行开发,具有更高的成熟度和

稳定性。2008年,华为在业界率先完成

了HSPA/LTE双模、CDMA/LTE双模和TD-

SCDMA/TD-LTE双模的业务验证,奠定了领

先优势。

在2009年2月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

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业界第一个LTE FDD

和TD-LTE 融合的解决方案。

之后,在2009年7月于德国慕尼黑举

行的华为全球移动用户大会上,华为又成

功发布了全球第一个LTE eNode B商用版

本,这标志着华为已成为全球第一个具备

LTE商用能力的设备商。

在2010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上,华为LTE更以600Mbps的速度让世界惊

叹。作为SingleRAN@Broad系列解决方案和

业务体验之一,华为在展会现场全面展示

了满足商用要求的TD-LTE芯片、终端、系

统设备以及业务方案,通过数据卡形态的

TD-LTE终端实现了真实商用环境下的移动

宽带极速多媒体业务体验。

作为展会期间的亮点业务之一,华为

还在全球范围内首家展示了同时基于LTE

FDD/TDD无线接入方式的多方高清视频互

通业务,包括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现场、德国和奥地利等地LTE试验网共计

4方实现了业务互通,向全球访客演示了

实时高清视频会议、实时高清视频监控移

动目标位置信息等业务,充分体现了华为

LTE FDD/TDD解决方案的融合发展与有效互

通,以及LTE技术的高速率、实时性、移动

性等关键性能。

截至目前,华为已在全球部署了超过

60个LTE网络(含试验网)。

卓越的性能

卓越的性能是华为LTE具备的另一大

优势。华为LTE解决方案采用了MIMO、软

件频率复用、干扰控制技术等诸多先进技

术,增加了小区容量,增强了无线连接的

LTE:梦想照进现实

15

LTE代表着人类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更高要求,而LTE产业链的健康发

展将为全球用户带来更优质的移动通信体验。截至目前,华为已在

全球部署了超过60个LTE网络(含试验网),成为推动LTE商用进程

发展的卓越力量,通过在LTE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和积累,与业界

伙伴紧密合作,与运营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正为构筑健康、和谐

的LTE产业链作出巨大贡献。

Page 23: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稳定性和网络覆盖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增

加运营商的业务发展能力以及降低网络升

级的CAPEX,华为推出了包含终端、操作

维护、eNode B、ePC和传输的端到端LTE/

SAE解决方案。

丰富的eNode B和ePC系列产品可以为

运营商灵活组网,并允许运营商从现有的

2G/3G网络平滑升级到LTE,还具备全IP、

高速率、低延迟和高频谱效率的特点。在

外场测试中,华为LTE物理层的下行速率达

到173Mbps,为业界最高,切换成功率更

超过99%。

作为业界第一个掌握高效功放技术并

应用在无线射频领域的厂家,华为的无线

基站设备功放效率高达40%,LTE基站功耗

指标行业领先,且能够为运营商节省大量

的OPEX,提升运营商的盈利能力。

领先的专利数

华为还一直在全球设备商中保持着

LTE专利领先。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 n s t i t u t e)最新公开的原始数据,截至

2009年11月底,华为已获得了168项LTE专

利,在已公开的1650件全球LTE专利申明

中,华为占10%的份额,成为获得专利数

最多的系统设备供应商。

积极推动产业链发展

好的行业领导者不仅满足于自身的发

展,积极推动产业链发展才是行业领导者

的标志性动作。2009年7月,华为位于北

美和日本的LTE开放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

坐落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理查森市的华为北

美LTE实验室,主要为北美地区的电信运营

商和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的LTE技术

平台,对LTE系统进行部署前的严格测试,

为LTE在北美地区的成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

障和支持。

位于日本东京的华为LTE实验室是LTE

技术重要的孵化器之一。该实验室能够提

供最先进的全套测试设施和真实的测试环

境,完成峰值吞吐量、延时、多用户、切

换、自组织网络等多种测试。实验室配备

了华为第四代基站DBS3900、最新的商用

LTE软件和测试终端,可为下一代无线技术

的实施和商用提供测试和培训服务,极大

地方便了日本运营商及第三方合作伙伴在

LTE商用部署前的准备工作。

考虑到终端的成熟性是推动LTE产业成

熟的重要因素,华为已经与诸多LTE终端厂

家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开展基于双方

系统的IOT测试(Interoperability Test,互操

作性测试)。2009年11月,华为与三星在

欧洲率先开始了基于LTE外场网络的IOT测

试。该测试基于华为部署的LTE网络和三星

准商用的LTE调制解调器。此举标志着LTE

商用终端的技术发展瓶颈已经扫清,LTE产

业链向最终的端到端的闭环迈进了重要一

步,为LTE网络大规模商用发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

无疑,华为已成为推动LTE商用进程发

展的卓越力量。

LTE代表着人类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更

高要求,而LTE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将为全球

用户带来更优质的移动通信体验,并因此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华为通过在LTE技

术方面的持续投入和积累,与业界伙伴紧

密合作,与运营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正

为构筑健康、和谐的LTE产业链作出巨大贡

献。

16

责任编辑:潘陶 [email protected]

Page 24: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MAIN TOPIC热点聚焦

17

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

电力公司不用登门入户,就能通过远程抄表系统掌握每家每户电表上的数字;慢性病患者无需住

院,只要在身体上放置几个小小的仪器,医生就能24小时监控其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当你驾车

驶入停车场,无需为寻找泊车位劳神,车载终端会自动显示导航信息,将你引导到最近的停泊位;

智能化住宅中的传感器检测到主人离开后,能自动通知控制器关闭水电气和门窗,并对住宅内的安

全情况进行监控,实时向主人的手机发送异常情况报告……这些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随着“物

联网”的逐步实现和普及,每个人的生活都将步入物联时代。

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

文/邢志浩 钟永锋

何为物联网?

联 网 也 被 称 作 M 2 M , 即

Machine to Machine(广义的还

可理解为Machine to Man,Man

to Machine,Machine to Mobile),旨在实

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连,在业界

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

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I TU对物联网的阐释是:信息与通信

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

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体的阶段,

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通俗地

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

匙,大到各式家电、汽车、楼房,嵌入

智能微型感应芯片后,都可以“开口说

话”。再借助各种通信网络技术,人们就

可以和物体“对话”,而物体和物体之间

也能“交流”,这就是物联网。

如果物联网再搭上互联网这个桥梁,

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实时监控

所有事物,从而更方便地对生产、生活进

行管理,最终达到“智慧地球”这一理想

状态。

物联网并非一个完全崭新的概念,

从早先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中我们已经可以隐

约看到物联网的影子。SCADA系统用于集

控中心对远方设备和资产进行远程监控,

在工业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和能源监控

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

准和可靠的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工程师们

只能设计私有通信协议,并依赖专线进行

Page 25: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18

通信,通常导致SCADA系统比较封闭,而

且缺乏灵活性。与SCADA相比,物联网出

生于一个崭新的技术时代:

首先,内嵌智能芯片、具备感知和

计算能力的设备持续流入工业和消费品

市场,这些设备具备“思考能力”,能够

“开口说话”。同时,连接这些现场设备

的短距离通信网络日益成熟,尤其是近年

来迅速成长起来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如ZigBee、蓝牙、Wi-Fi等,能够低成本连

接现场设备,自组织、构建健壮的现场网

络,轻松便捷地赋予现场设备“相互交

流”的能力。

其次,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已经拥有

前所未有的覆盖率和可靠性,成本也能够

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第三,XML、Web Se r v i c e s和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等软件和

系统互操作标准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在

应用层面以较低成本实现设备及应用的互

连互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物联网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其应用领域遍及电力、交通、工业控制、

零售、公共事业管理、医疗、水利、石

油等多个行业,能够显著提高行业生产效

率,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

其巨大的市场前景已经吸引了从政府,到

运营商、制造商和行业用户的普遍关注和

投入。

例如,在政府层面,奥巴马2009年初

就任美国总统后,对IBM提出的“智慧地

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将“新能源”

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

使“物联网”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线。此

后,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各国相继出台了

自己的物联网战略,例如欧盟的物联网行

动计划,日本的i-Japan计划,以及中国国

家总理温家宝提出的“感知中国”计划。

在运营商层面,随着传统话音业务发

展的放缓甚至萎缩,运营商在不断寻求新

的增长点。而物联网巨大的市场潜力,以

及万亿设备互连前景所带来的巨大网络流

量需求,对运营商拓展新的业务类型和扩

大营收来源意义重大,因此引起运营商的

格外重视。而且,出于对扩大利润率的追

求,各大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都呈

现出一个共性:不再甘于仅仅扮演“通信

管道”的角色,而是摇身变为物联网业务

提供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物联网在中国

中国移动认为物联网业务将成为其下

一个上亿级用户规模的应用,并于2007年

开始开展物联网业务,2008年又在重庆设

立了物联网运营中心,负责全国物联网产

品的研发以及平台的建设等工作。此后,

中国移动相继推出了车务通、电梯卫士和

消防监控系统三款标准化物联网产品,并

针对物流、电力、金融等行业也提供了一

些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已经

拥有200多万部物联网终端,预计未来5年

平均增长率将达到60%以上。

中国电信2007年底开始建设物联网

平台,现在已基本建设完成。该平台可以

接入多种终端、多种系统,并提供远程管

理、运行监控、告警管理、协议适配、行

业服务器接入、业务数据透明传输等综合

服务功能。目前,中国电信正积极筹备在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上海等

省市的物联网业务试点。中国电信上海研

究院副院长祁庆中认为,物联网是电信行

业里为数不多的宝藏,是电信运营商进行

差异化运营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国联通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物联

网概念,但也推出了一些行业性物联网应

用,如银行新时空、海洋新时空、物流新

时空等。

从技术视角看物联网

在技术层面上,物联网涉及通信技

术、控制技术以及IT技术的融合。在当前

技术阶段,可将物联网理解为通过多种有

线、无线通讯技术,连接各种末端设备

或子系统,并采用XML/Web Services/SOA

等开放式、标准化的数据表达技术,将终

端设备或子系统汇总到一个统一的管理平

台,实现远程监视以及自动报警、控制、

诊断和维护,为用户提供对设备的全局化

管理和综合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

例如,分布在全国的污染源排放监控

设备和系统,可通过现场安装部署的无线

传感器网络连接起来,并将监测数据通过

移动通信网络,分级汇总到各级国家环保

系统,最终汇总到国家环保总局,实现全

局化管理。

在网络架构上,我们可以将物联网系

统由下而上抽象为四个层面:感知层、通

信层、管理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神经末梢,其主要

任务是实现可靠感知,即对现场环境物理

参数(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的采集

和汇聚。感知层由各种具备感知、计算、

执行能力的末端设备,如R F I D标签和读

写器、摄像头、GPS、各类传感器与执行

器、2.5G/3G/4G终端等,以及这些设备互

连构成的现场网络组成。

物联网现场网络制式繁多,既有各种

短距离无线网络,如Z igBee、蓝牙、Wi-

Fi、无线HART等,又有以有线方式连接的

多达十几种的现场总线网络,如Modbus、

Foundation Fieldbus、CAN、ProfiNet等。

这些网络各有适用场景,难说孰优孰劣。

由于物联网跨越的行业及用户需求千差万

别,预计上述网络标准将在物联网的现有

网络层面长期共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ZigBee、蓝牙等

近年来日趋成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其通信模块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特点,网

络具备路由寻址和自组织、自恢复能力,

而且无需布线,能带来部署和维护上的便

Page 26: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MAIN TOPIC热点聚焦

利,非常适合在感知层大量部署,用于无

线连接低通信速率的末端设备。

在现场网络的边界,是物联网应用中

的一类核心设备——物联网网关。网关同

时配备现场网络接口和广域IP网络接口,

负责在现场网络和各种广域IP网络间进行

数据转发。网关通常也会提供对现场网络

的管理功能,并将现场网络管理API发布给

远方管理平台。

考虑到现场网络种类繁多、制式不

一,如果能对各种现场网络进行合理分类

和抽象,并在综合考虑管理平台对现场网

络的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对网关的硬件能

力和软件API进行标准化,无疑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对上屏蔽下层网络的复杂性,降低

物联网应用的开发难度和成本。在有些应

用中,感知层的现场设备中会直接嵌入具

备广域IP通信能力的有线/无线模块。这种

情况下,现场设备无需网关中转,而可以

直接将感知数据通过广域IP网络传输至管

理平台。

通信层

通信层为物联网的信息主干道,主

要由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广域IP通信网络组

成,包括ATM、xDSL、光纤等有线网络,

以及GPRS、3G、3G+等移动通信网络。在

通信层,尽管上述有线网络在底层协议上

同样存在多种制式,但在上层皆能统一在

TCP/IP协议族下。

与有线网络相比,基于移动通信技

术的物联网应用在部署上具备更大的灵活

性,而3G网络带来的无线宽带突破,更为

物联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承载基础,成为

目前许多物联网应用的首选。

管理层

管理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技

术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

案集。物联网管理平台是物联网网络架构

和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它可以实

现对终端设备和资产(包括移动资产)的

阶段,尚未进入规模化商用。具体来说,

其应用集中在行业领域,未能向用户群更

庞大的个人、家庭和社区开展,用户认

知度低,对运营商的收入尚未形成稳定的

贡献。就中国而言,能源、工业、金融和

安防等领域的需求虽然正在快速凸显,但

物联网应用目前仍集中在电力和交通运输

行业,这两大行业占物联网终端总数的

86.5%。究其原因,物联网规模化商用面

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和

被各利益相关方接受的成熟的商业模式。

标准的统一和整合

任何一个规模化应用的业务都需要

标准化的体系架构来保障,这样才能按

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式去运营。物联

网业务涉及产业链中众多厂商,加之跨越

多个行业,行业应用特点及用户需求差异

较大,因此,标准化工作滞后,从而对物

联网业务的规模化商用产生了多方面的负

面影响:不同制式的设备间难以形成公平

竞争,影响应用解决方案的整体质量;行

业终端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不同的

物联网应用,每次都需进行重新开发和集

成,造成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增加;由于个

人应用大多是标准化、定制化的服务,如

果终端缺乏标准化,物联网业务向个人用

户的推广无疑会受到影响。

而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包括横向的共

性技术层面和纵向的行业应用层面的标准

化。前者主要包括对共用通信协议(如运

营商层级的物联网通信协议)、终端设备

描述及服务发现机制、应用间数据交换机

制的标准化(例如基于XML、SOAP、Web

Services等技术);后者主要是指对行业终

端、行业通信协议、行业应用规范的标准

化。

所幸的是,物联网标准化问题已经开

始引起各利益相关方的重视,欧盟网络企

业和RFID司官员Peter Friess表示,将要求欧

盟制定覆盖技术、运营、服务等多个层面

的物联网标准,并督促国际层面着手讨论

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

“管、控、营”一体化。

管理平台主要包含以下软件集:集

成框架、物联网中间件、行业套件,以及

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其中,物联网中间

件是对管理平台最基础功能集的抽象和

实现,如网络及设备管理、AAA(认证、

授权、计费)管理、数据管理、服务管理

等;行业套件则是针对具体行业领域需求

而设计的一系列支持模型、工具和服务

集。

在物联网网络架构和产业链条中,

管理平台是一个关键的控制点,各大运营

商都把管理平台作为其在物联网布局的重

心,并在该方向优先投入研发力量。目

前许多运营商已经完成了自身物联网管理

平台的初步建设,并投入实际运营。物联

网产业中的一些软件厂商也在管理平台方

面推出了许多功能强大的中间件、行业套

件,甚至完整的解决方案。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总体而言,物联网应用仍处于推广

就中国而言,能源、

工业、金融和安防等领域

的需求虽然正在快速凸

显,但物联网应用目前仍

集中在电力和交通运输行

业,这两大行业占物联网

终端总数的86.5%。究其

原因,物联网规模化商用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

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被各

利益相关方接受的成熟的

商业模式。

19

Page 27: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制定物联网的统一标准。

在中国,运营商作为物联网产业的积

极推动者,已经着手进行物联网相关标准

的制定工作,但更多的还需要各行业的企

业和组织共同推动。

中国移动已经制定并在持续升级其

WMMP协议,对GPRS终端与其物联网营

运平台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标准化。中国移

动要求所有与设备相关的GPRS数据流量都

需通过其物联网营运平台,以此保证终端

制造商参与WMMP认证的积极性。除此之

外,中国移动也在开展终端设备通信模组

的标准化工作。

中国电信则在积极推动家电企业统一

终端接口标准,并主导家庭网关与物联网

管理平台、家庭网关与采集设备间接口标

准的制定;另外,中国电信还将逐渐与其

他一些终端行业共同推动标准工作。

产业链利益各方的共赢

物联网产业链较长,涉及模组供应

商、设备制造商、平台软件供应商、系统

集成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多个环

节,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软硬件产品的

分工与生产,明确产业链中各利益相关方

的角色和盈利模式,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

性。

现阶段,在物联网领域存在运营商

和系统集成商、业务提供商利益博弈的问

题。一般来说,运营商参与物联网有两种

方式:一是出租网络容量给独立的物联网

业务提供商,二是运营商自己提供物联网

业务。显然,后者利润更高。然而,现实

是,目前运营商大多提供的是“通道”,

而非应用,这就导致物联网未给运营商带

来满意的利润。运营商唯有通过平台、标

准等发挥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主导作用,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才能争取更多的主

动权。

此外,在国内,行业壁垒也是阻碍物

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例如电力、交

通等行业,更加倾向于立足自身研发物联

网应用,而非寻求专业的通信和信息服务

公司提供解决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向个人和家庭用户延伸

物联网业务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交

通、能源、安保等行业,但随着其标准体

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应用规模会稳步扩

大,而部署成本则会逐步降低。尤其是随

着大众对物联网认知度的提升,一些新颖

的、能够切实方便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

量的物联网应用必将逐步走进普通的个人

和家庭用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与移动通信网络相互促进

理论上,物联网业务可以通过多种运

营商网络承载,然而移动通信网络带给物

联网应用的部署灵活性,使其成为很多物

联网应用的首选。移动网络的带宽是否足

够,成为了物联网业务质量的一个关键。

3G的部署大大改善了物联网的网络基础条

件,为开展形式多样的物联网业务提供了

承载基础:更高的可用带宽将唤醒大量沉

睡的数据传输需求,从而加速物联网的发

展;反过来,发展物联网业务也是移动通

信网络的现实需求。就目前运营商的发展

来看,3G的重点在数据业务上,以数据业

务为主的物联网应用符合运营商的3G发展

策略。

迈向泛在网络时代

物联网的出现扩展了通信的范围,

现在的通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话、手

机、电脑这些IT类电子产品,冰箱、洗衣

机等传统家电,自动售卖机、集装箱等过

去在人们看来几乎与通信不沾边的设备,

都可以嵌入智能通信模块,成为网络中

的一员。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加入通信网

络,无处不在的泛在网络将初见雏形,并

逐步壮大。

在物联网发展的当前阶段,绝大部

分物联网应用仍是以服务于单一客户的单

一应用的面目出现,不同应用之间相互独

立。未来,随着分布式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的发展和完善,不同物联网系统通过信息

关联共享与协同运作,将智能感应融入到

整个社会的运转之中,将会进一步推动物

联网迈向泛在网络的时代。

责任编辑:潘陶[email protected]

20

Page 28: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MAIN TOPIC热点聚焦

MAIN TOPIC热点聚焦

全球4G圈地启幕

华为抢“半步”之先文/《21世纪经济报道》丘慧慧

离ITU定夺4G标准还有近一年时

间,但中国4G故事已经抢先开

讲。先是2009年11月5日,中

国主导的TD-LTE-Advanced在德国举行的ITU

工作组第6次会议上正式入围ITU 4G候选国

际标准,成为六大候选标准之一。工信部

科技司司长闻库表示,作为LTE-Advanced

技术的TDD分支,中国标准“已获得欧洲

标准化组织3GPP和国际通信企业的广泛认

可和支持”。

紧接着,11月8日,华为联合挪威跨

国运营商Telenor宣布签订一项价值1.76亿

美元的协议,替换和升级一张涉及近万个

基站、面向“准4G”技术LTE的网络,双

方宣称这是欧洲最大的LTE商用网络。华为

公司LTE产品线总裁应为民在接受采访时

说,2009年底到2010年是全球LTE的关键

布局年,“华为目前在LTE实验网和商用网

建设上处于领先之位”。

2009年末,中国的3G大幕拉开还不

足一年,全球4G角逐之势已经开始剑拔弩

张。仅从专利战而言,截至2009年11月13

日,全球IPR组织ETSI最新数字显示,华为

以168项申请专利数位居第一,领先于其

他厂商。

4G“前戏”

中国在面向下一步网络标准的话语权

争夺中,正努力改变2G和3G时代扮演的

“跟随者”角色。

竞逐之势已经拉开。

工信部的公开信息显示,在2009年

11月初的全球会议上,I TU确认收到来自

北美标准化组织、日本、韩国、中国、

欧洲3GPP分别提交的共6项4G候选技术提

案——不同的提案,代表了不同国家或联

盟的利益。

有设备商人士指出,这些看起来复

杂的6项提案其实主要涵盖两大类技术:

一是基于IP技术升级和转换而来的技术标

准,包括北美的IEEE(802.16m)(通常被

称为WiMAX),以及韩国和日本同样基于

802.16的技术标准;而另一类则是传统电

信网络升级的LTE-Advanced技术,它又可

以细分为LTE TDD以及LTE FDD两大分支,

代表阵营为欧洲3GPP组织,以及中国、日

本等国。

从运营商地区划分来看,支持802.16m

的运营商主要集中在北美,还有印度、马

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个别运营

商;而3G业务最为成熟的欧洲以及中国则

是LTE的主战场;日本与韩国则同时兼顾这

两大类技术。

从厂商来看,在北电没落之后,目前

仅有思科的火力比较集中于WiMAX,除此

以外,力挺802.16m的厂商主要来自于北

美互联网公司,如英特尔、谷歌等;相比

较而言,传统电信厂商爱立信、诺西、阿

朗大都把4G的赌注压在了LTE上,中国厂

商华为虽然在3G和4G上皆采取“一个也

不能少”的战略,但也以LTE为重;除此以

外,终端厂商三星则是WiMAX与LTE同时

21

Page 29: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兼顾。

那么,在2G和3G时代扮演“跟随者”

角色的中国,能在4G上坐拥多少话语权?

就在不久前,美国人把“2 0 0 9年

WiMAX全球高峰会”搬到了中国北京。其

意图一目了然:希望在大局已定的中国3G

市场上伺机找出一些机会空间,例如在中

国的边远山区,有无线覆盖优势的WiMAX

或能分一杯羹?同时也希望借此影响中国

本土上下游厂商对WiMAX进行积极投入。

而显然,中国标准必须仰仗于中国移

动TD网络的成熟和推进。据应为民透露,

中国移动TD建网在2009年底进入优化阶

段。2009年5月,华为已协助中移动进行

了TD-LTE的外场测试,“测试进度领先于

其他竞争对手半年,”应为民说。

华为抢“半步”优势

“我们目前在全球为客户建的LTE实验

网+预商用网+商用网是最多的,”应为

民说,在2008年推出第一张实验网,以及

挪威商用网的推出都依次证明,中国厂商

华为卡位4G的速度“早于业界半年”。

华为对市场格局的总体预判是,2009

-2010年上半年是LTE市场格局的关键拓

展年,得此“半年”领先优势者得天下。

华为判断的依据是,近期iPhone等高端机

带动的数据业务发展开始出现“爆发式增

长”。

以北欧运营商TeliaSonera为例,2008

年其数据业务增长了492%,数据业务收

入增长60%,发生类似业绩变化的还有

Telenor和西班牙电信等,这将根本扭转全

球3G上马以来的颓势,而由数据业务带动

的运营商网络扩容高潮也将到来。“运营

商现在都要求网络升级能够兼容3G向4G

的演进,比如挪威Telenor这张网络就是一

张面向数据业务升级的网络,它实质就是

一张LTE的网络。”应为民说。

通过LTE的抢先布局获得先发优势,以

争取在现网扩容时的定单,或许是目前华

为等厂商们普遍的竞争心态。事实上,华

为认为,正是LTE的“半步”之先,使得华

为在挪威Telenor上得以替换了原网的厂商

设备。

“LTE和WiMAX占用的是不同频率,

不存在竞争关系。”应为民说,从全球3G

时代的既有格局来看,LTE在未来标准竞

争中的优势较为明显,因而LTE的竞争会

集中于全球最有优势的厂商兵力。“我们

预计,到2010年全球LTE的部署会加快,

而2011年到2012年建网规模则会爆发增

长。”应为民说,故华为按照领先半步的

策略布局。

一家设备商人士认为,还很难说在4G

上“半年优势”能否决定最后的成败。但

他承认,形势确实越来越紧迫,各利益阵

营和厂商间的竞争差距,已经从2G到3G时

代4到10年的技术差距,缩小到了如今的半

年到1年的差距。“半年的领先优势也有可

能很快被后来者超越。”该人士说。

责任编辑:潘陶[email protected]

22

Page 30: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BROADBAND ACCESS宽带接入

随着城域网结构趋于

扁平化以及O LT位置

上移,运营商迫切需

要将MPLS功能从核心

层延伸到接入层,以

简化端到端的业务配

置和网络管理。

文/王小亮

MPLS从核心延伸到接入

Seamless MPLS呼之欲出

PLS在广域网中的价值已经得到

证实,并影响着众多服务提供

商的广域网建设思路。MPLS简

化了对数据包的处理,提高了数据包的转

发效率;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及快速路由

保护等技术,提升了网络QoS;尤其是,

MPLS将多个网络融合到一个以Ethernet为

架构的基础设施上,使得单一转发模式的

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网络的成本效益也不

言而喻。

随着城域网的结构趋于扁平化以及

OLT位置的上移,MPLS正从广域网向城域

和接入网扩展。目前,城域网正在从TDM/

ATM网络架构逐渐向Ethernet网络架构演

变。以Ethernet为基础架构的城域网和接

入网采用MPLS技术将成为必然。

其实,MPLS延伸到网络接入层已经不

M是一个新鲜的话题。IP/MPLS论坛和宽带论

坛等组织已在讨论和证实这一技术;一些

运营商也在评估MPLS延伸到接入层对业务

和网络架构所带来的价值。例如,德国电

信计划2010年在DSLAM和OLT上支持MPLS

功能,直接在BRAS上采用MPLS进行业务批

发,以提升业务发放效率。

又如,作为德国固定接入提供商

的Voda fone D2,为了节省SDH、ATM

DSLAM、ATM Switch、IP DSLAM等业务

节点所租赁的光纤资源,计划将所有的

接入业务都通过OLT进行统一汇聚,并通

过OLT的10GE接口上行。Vodafone D2为

Vodafone德国提供了移动业务的承载,借

鉴德国电信的建网思路,Vodafone D2要求

接入层设备支持MPLS功能,通过将MPLS

延伸到接入层来降低整个网络业务配置的

复杂度。

当MPLS功能逐步从网络核心层延伸

到接入层时,端到端Seamless MPLS(无缝

MPLS)体系将会形成。这时,所有的业务

从进入到离开网络都将按照MPLS的方式进

行转发和交换。

为何需要Seamless MPLS

Seamless MPLS统一了端到端的承载技

术。Seamless MPLS将所有业务都在接入层

进行MPLS封装,形成了由核心到城域、再

到接入的统一的MPLS控制平面,极大地降

低了网络规划与运维的难度。另外,网络

采用统一的MPLS OAM技术进行网络与业

务保护,提高了端到端的可靠性。

Seamless MPLS提升了业务开通效率。

Seamless MPLS具有灵活的业务连接特性,

从接入到核心网的各个节点,可以通过

MPLS隧道将网络中的任意两个节点连通,

从而确保业务畅通,并有利于开展业务批

MPLS从核心延伸到接入

23

Page 31: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发与企业专线等业务。MPLS在从核心延伸

到城域、接入的过程中,业务操作点不断

地减少。原来需要用VLAN来关联城域设备

和核心层节点,而现在只需要在接入设备

侧配置VLAN和相关数据,中间所有节点之

间均可由路由信息建立LSP,完成MPLS隧

道的建立和数据的传送。因此,Seamless

MPLS减少了业务开通操作点与静态配置,

消除了业务开通时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

提升了开通效率。

Seamless MPLS还解决了VLAN规划和

VLAN扩展的问题。全网统一规划VLAN虽

然有利于故障定位,但非常复杂。受限于

VLAN的数量范围,我们必须寻求其他的

解决方案来解决VLAN的扩展问题。有了

Seamless MPLS方案后,我们只需在业务接

入层划分好VLAN即可。不同接入节点的

VLAN可重复使用,极大地简化了VLAN的

规划工作。

华为Seamless MPLS解决方案

随着FTTx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接入

已经成为下一代超宽带网络建设的主流模

式。为了满足企业专线、移动回传等应用

需求,汇聚型OLT的出现势在必行。华为率

先在路由器和汇聚型OLT上实现MPLS特性,

并提供整网Seamless MPLS解决方案。

该方案通过在汇聚型OLT上支持LDP

DoD(Downstream on Demand)方式来

减少MPLS的连接个数,简化接入层的数

据配置;在城域和核心层,采用LDP DU

(Downstream Unsolicited)方式在每个

节点之间都建立连接,以提供多种路径

选择;还支持BGP FRR保护技术和MSTP-TP

OAM性能监控。

华为汇聚型OLT作为Seamless MPLS网

络的入口和出口,担负着业务汇聚和MPLS

封装处理的重任。业务在汇聚型OLT上进

行MPLS封装,并通过LDP DoD方式与目标

节点建立LSP。其中,Seamless MPLS由控

制层和业务层构成。控制层主要采用BGP

协议来进行不同区域之间的路由信息交

互,每个区域内部则采用I S IS协议;业务

层提供VPLS和PWE3等不同应用。

支持Seamless MPLS功能的华为汇聚型

OLT设备MA5600T具有如下特点:

光铜一体:华为汇聚型OLT支持DSL、

PON和P2P等多种接入方式,是一个真正的

光铜一体化平台。设备可以汇聚各种不同

业务接入,采用统一的MPLS技术进行承载

和数据高速交换,提升网络效率。它支持

将IP DSLAM、ATM DSALM和ATM Switch等

设备进行汇聚后统一接入Seamless MPLS网

络,以满足网改需求。

大容量:作为MPLS的起点和终点,

OLT的容量至关重要。另外,FTTx网络建设

对网络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CO站点大幅

减少,OLT位置逐步上移。这就要求汇聚

OLT必须具备交换容量大、槽位带宽大、

用户容量大的特点。华为汇聚型OLT具备

3.2T的背板容量,960G的交换容量和40G

的槽位带宽,满足8个GPON端口单板业务

的无收敛转发和向NG PON平滑演进的能

力。华为汇聚型OLT单框最大支持16K用户

和512K MAC地址的学习容量,可以满足

FTTB/C/H的组网应用。

多业务MPLS汇聚能力:M P L S延伸

到接入是Seamless MPLS解决方案的先决

条件。汇聚OLT必须具备超强的MPLS处理

能力,以满足Seamless MPLS的要求。华

为汇聚型OLT支持MPLS汇聚功能,可以将

TDM、ATM和Ethernet业务统一接入,完成

多业务MPLS汇聚处理。

电信级可靠性:汇聚型OLT因其所处

的位置的重要性,必须具备电信级的可

靠性。华为汇聚型OLT支持Type B和Type C

的光纤保护方式,在进行DSLAM设备级联

场景下支持链路聚合特性,最大支持128

个聚合组,每个聚合组最少支持8个GE接

口,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级联业务不中

断。设备支持MPLS RSVP TE和FRR功能,确

保MPLS业务的SLA;其1+1 PW保护特性更

是确保了业务端到端的可靠性。

规模部署即将开始

在2010年1月22日结束的由国际权威

测试机构德国EANTC组织的MPLS互通测试

中,华为汇聚型OLT是业界唯一参与和支

持MPLS到接入的设备。在整个MPLS互通

测试中,通过VDSL2和GPON两种接入方

式分别完成了与众多设备商相关设备以及

IXIA、Spirent等测试仪器的ATM、TDM、

ETHoMPLS业务互通。华为汇聚OLT在本次

EANTC互通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MPLS互

通性能,得到了EANTC和业界各个参测厂

家的一致好评。

华为Seamless MPLS解决方案已经在

德国电信完成了业务演示,2010年针对

德国电信将发布商用版本,以配合德国

电信完成全业务MPLS汇聚接入。另外,

华为Seamless MPLS解决方案还将服务于

Vodafone D2和法国电信。

Seamless MPLS的延伸之路还很长。未

来几年,Seamless MPLS将实现规模部署。

Seamless MPLS技术所带来创新的服务模

式,必将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带入一个全新

的阶段。

责任编辑:刘中林 [email protected]

华为Seamless MPLS解决方

案已经在德国电信完成了

业务演示,2010年针对德

国电信将发布商用版本,

以配合德国电信完成全业

务MPLS汇聚接入。另外,

华为Seamless MPLS解决

方案还将服务于Vodafone

D2和法国电信。Seamless

MPLS的延伸之路还很长。

24

Page 32: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BROADBAND ACCESS宽带接入

文/宋雪涛VDSL2前景无限

巨大的发展潜力

了解,在FTTx建设过程中,国

内主流的FTTB+LAN接入方式实

开率较低,导致运营成本大幅

增加;FTTH接入方式因布线难度大、成本

高,限制了业务的开展。而VDSL2因入户

便捷(铜缆已经入户)、接入距离长、接

入带宽高等方面的优势,成为FTTB+LAN和

FTTH两种接入方式最有力的补充。

根据中国电信的规划,2010年实现

高端用户每户20M的接入能力,能够提供

HIS+VideoPhone业务(6 -10Mbps)和一路

HDTV业务(每路8-10Mbps);2012年实

现高端用户每户50M的接入能力,能够提

供HIS+VideoPhone业务(6-10Mbps)和三

路HDTV(每路8-10Mbps)业务。VDSL2利

用其灵活的模板定制功能,在1000米到300

米的接入距离内提供30Mbps到100Mbps的

速,将集中式VDSL2 ONU设备放置于交接

箱、小区机房、物业及配套设施较好的楼

道等位置,实现对小区的覆盖。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集中式

VDSL2建网模式,并与FTTB建网模式加以

比较。假设运营商需要建设一个大型住宅

区的接入网络,整个住宅区包含了20个小

区,每个小区平均10栋中高层楼宇,楼

宇的平均住户密度为楼高12层、一梯两

户,总计9600单元。项目采用下面的建设

模式:使用EPON ONU设备,提供每住户

20Mbps的接入带宽,用户收敛比为25%。

假定集中式VDSL2实装率40%,FTTB模式实

装率35%,宽带用户并发率75%。

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集中式

的VDSL2建网模式与FTTB的建网模式相比,

ONU站点数以及ODN光纤数显著减少,每

用户成本降低13%,网络的总体建设成本

大幅降低。

VDSL2前景无限

带宽,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带宽需求,成

为运营商FTTx建设的首选。

从商业成熟度和业务提供能力等角度

看,VDSL2技术已能够满足运营商的网络建

设需求,但是,由于缺乏VDSL2工程实施的

相关经验,运营商对于VDSL2的网络建设也

存在一些顾虑。比如,如何选择VDSL2的

建设模式?VDSL2的网络布放是否会与现有

ADSL2+网络相冲突?

VDSL2的建网模式

截至2009年年底,华为公司已经在全

球成功部署了近300万线的VDSL2网络,积

累了丰富的VDSL2网络部署经验。

对于VDSL2网络的建网模式,华为公司

通过总结全球VDSL2应用经验,推荐采用集

中式VDSL2组网方式,即在离最终用户500

-1000m范围内采用VDSL2技术进行带宽提

25

Page 33: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VDSL2作为超宽带铜缆接入

技术,从ITU-T G.993.2标准

制定伊始,就一直受到业界

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技术

发展与产业链培育,VDSL2

目前已日趋成熟,满足商用

化要求。华为愿意与全球

运营商一起,致力于协助

运营商建设“全介质、跨

时代”、“全业务、全场

景”、“快速部署、易于运

营”的超宽带接入网络。

时间。集中式VDSL2分光比更小,从而减少

了分支光纤的施工;集中式VDSL2分支光缆

不入楼,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

同时,集中式VDSL2模式覆盖的用户容

量为FTTB模式的两倍,覆盖的楼宇更多,

实装率更高,从而保证投资效率更高。

为了满足集中式VDSL2建设方式对于高

带宽提供能力和高密度用户接入的要求,

运营商对ONU设备提出了新的性能要求。

以国内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的规划为例,

ONU设备应该满足5年的宽带业务发展需

求,在2010年宽带接入设备能够提供高端

用户每户20Mbps的宽带接入能力,在2012

年能够提供高端用户每户50Mbps的宽带接

入能力。

目前,集中式VDSL2 ONU设备在槽位

带宽、背板容量、上行接口的平滑升级能

力等方面均已能满足未来5年的宽带业务发

展需求。VDSL2 ONU设备上行接口可平滑

升级到10G xPON,满足用户接入带宽迅速

增长的需要。

在终端方面,VDSL2业务部署的初期由

于终端的价格比较高,限制了VDSL2业务的

布放。这时,运营商可以考虑在部分区域

采用配置ONU VDSL2 + CPE ADSL2+的方式,

在VDSL2终端价格降低之后,通过更换CPE

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VDSL2与ADSL2+混合组网

在现有ADSL2+网络上如何开展VDSL2

建设?两种接入技术混合组网会不会相互

表1 FTTB与VDSL2建网模式的对比

项目 FTTB建网模式 VDSL2建网模式

接入用户数目 9600 9600

OLT PON接口数目 75 75

分光比 1:4 1:2

ONU容量 64户 128户

ONU站点数 150个 75个

ODN光纤数目(按主干5km、分支1km计算) 675芯公里 525芯公里

ONU站点数量少50%。ONU站点数量

的减少使得工程施工量与施工时间大为缩

短。集中式VDSL2组网采用楼外安装的方

式,ONU设备不用入楼,从而节省了光缆

入楼施工成本、设备接地成本、楼道网络

箱成本,并可节省物业谈判成本与时间,

也解决了楼道型ONU设备取电难等问题。

ODN光纤数量少22%。ODN光纤数量

的减少,大大缩短了工程的施工量与施工

责任编辑:刘中林 [email protected]

影响,导致接入带宽能力下降和接入掉线

率的增加?这个问题也一度困扰运营商,

成为影响其VDSL2网络部署的因素。

为此,华为公司成立了专业的高速DSL

实验室(Extreme DSL Lab),致力于研究

DSL在工程应用上的瓶颈与解决方案、DSL

技术的未来发展等关键问题。

在VDSL2工程应用方面,华为高速DSL

实验室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获得了

大量的工程应用方面的宝贵数据,并在全

球300万线的VDSL2网络建设实践中成功验

证,从而使华为获得了丰富的VDSL2工程实

施经验。

针对ADSL2 + VDSL2混合组网时的串扰

对实际下行速率的影响,华为高速DSL实验

室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ADSL2+

与VDSL2混合组网的模型中,24路VDSL2的

串扰对ADSL2+下行速率的影响,小于24路

ADSL2+自串扰对ADSL2+下行速率的影响;

24路ADSL2+的串扰对VDSL2下行速率影响

也小于24路VDSL2自串扰对VDSL2下行速率

的影响。

因此,ADSL2+与VDSL2的混合组网,

对于VDSL2和ADSL2带宽性能的影响可不用

担心,运营商在现有ADSL2+网络上可以放

心地开展VDSL2的建设。

作为宽带接入领域的领导者,华为

在大力发展FTTx等先进接入技术的同时,

也在持续关注传统铜缆接入技术的发展。

通过与运营商、芯片厂商、终端厂商的合

作,华为持续推动ADSL2+、VDSL2在全球

的商用。通过创建高速DSL实验室,华为获

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大量宝贵的工程

应用经验,为VDSL2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做好

了充分的准备。

目前,华为公司全球DSL发货量居业界

第一。展望未来,华为愿意与全球运营商

分享VDSL2网络建设的经验和心得,致力

于协助运营商建设“全介质、跨时代”、

“全业务、全场景”、“快速部署、易于

运营”的超宽带接入网络。

26

Page 34: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10G PON开启光接入 未来之门10G PON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标准的不断完善,将为未来海量信息化通信提供有力的

技术保障,真正实现“有线宽带,带宽无限”的美好愿景。

前,基于光纤传送的PON技术

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光纤到

户”不再是遥远的梦想,FTTx

已经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主流的光

接入技术,EPON/GPON目前尚能够满足

带宽提速到每户20M-50M的需求,而未

来面对每户100M-1G的带宽需求,10G

EPON和10G GPON将会在光接入的舞台上

熠熠生辉。

10G EPON技术日渐成熟

技术的发展周期通常存在一定的规

律,从准备期开始到技术被逐步认可,往

往需要3-4年时间,随后从技术热点期演

进到配套产业链成熟,并跨越裂谷实现规

模商用,通常又需要3-5年时间。

纵观ADSL、EPON、GPON的发展皆符

合此规律。10G EPON从2007年开始制订标

准,按照上述生命周期规律计算,预计到

2013年将实现大规模商用。事实上,10G

EPON的发展进程已经被大大加速。

2009年,10G EPON国际标准定稿,

标准的准备期只花了两年时间,相比EPON

缩短了一年。目前,中国电信正在牵头制

定中国的10G EPON标准,力求在国际标准

以及原有EPON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优

化。除物理层提速之外,中国的10G EPON

标准在加密算法上也进行了优化,标准的

10G PON开启光接入未来之门

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预计该标准在

2010年推出初稿。

在中国电信的倡导下,10G EPON的相

关产业链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能够提供FPGA技术的芯片厂家包

括TK、PMC、Opulan等,它们之间的互通

测试已于2009年启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

效,2010年会推出ASIC芯片;在光模块方

面,海信和飞通公司能够提供非对称(下

行10G,上行1G)的10G EPON光模块,

可商用的非对称产品预计将于2010年底推

出。这些都为10G EPON产业链的成熟奠定

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各设备厂家也在与运营商

一起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验证10G EPON

的技术可行性并促进其技术发展成熟。

2009年华为在陕西电信开通了全球首

个10G EPON实验局,验证1:128大分光比

以及EPON、10G EPON共平台等特性,充

分证明了10G EPON的技术能力以及产品成

熟度,尤其是非对称技术的10G EPON,

2010年底有望实现小规模商用。

华为作为10G EPON国际标准的主要制

订者之一,目前已经为IEEE贡献了26篇文

稿,是设备厂家中提交文稿最多的一家,

华为也因此获得了IEEE颁布的2009年“杰

出公司贡献奖”。

10G GPON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10G GPON和GPON标准一样,是由国

际电联ITU-T负责制订、由全球各主流运营

商牵头完成的。众所周知,GPON在标准

体系上覆盖了物理层、链路层、管理层和

业务层的相关内容,标准体系完善,且在

线路效率、长距离、分光比、可管理性、

多业务承载等方面均体现了技术的领先

性,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因此,10G

GPON将直接继承GPON的大部分标准内

容。

10G GPON标准制定的初期,主要是

对面向未来20年以上的NG PON波长规划

进行深入探讨,全面制定未来的波长规

划。直到2009年,10G GPON标准制定开

始加速。2009年10月,I TU-T的SG15 Q2

组在S G15全会期间正式发布了N G P O N

标准的第一阶段文本,即下一代P O N系

统的总体需求和物理层规范(G.987.1、

G.987.2),并计划于2010年6月发布10G

GPON的完整标准稿。在10G GPON标准的

制订过程中,华为扮演了重要角色,承担

了Q2组的主席以及两个子标准组的Editor

职务,提交了多项技术提案,其中13项被

标准组织采纳,是设备厂家中贡献最多的

厂家。

在产业链方面,华为作为主流设备厂

家,目前已经研发出基于10G GPON MAC

FPGA技术的样机;主要的GPON芯片厂商

如PMC、Broadlight等也都有了自己的芯片

27

BROADBAND ACCESS宽带接入

Page 35: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10G PON开启光接入 未来之门 文/万俊华

路标,据悉其ASIC芯片预计在2011年初正

式发布。

另一方面,运营商对10G GPON关注

度的持续升温,也是加快10G GPON技术

成熟的催化剂。北美主流运营商Verizon从

2009年1月份开始,就与华为进行了深入

的技术创新合作。2009年12月,华为提前

完成了Verizon的10G GPON试验局测试,

效果非常好。为此,Verizon专门发布了新

闻稿,对华为的10G GPON实验局给予高

度评价,认为华为GPON和10G GPON能够

完全兼容,实现了单光纤传送2.5G和10G

两种速率,且业务毫无损伤。

此外,欧洲的法国电信、西班牙

Te l e f o n i c a等运营商也积极展开了10G

G P O N的测试,国内运营商包括中国移

动、中国联通则计划在2010年第一季度全

面开展10G GPON测试和实验局部署。

10G PON的最佳建网模式

虽然10G PON具有下行最大速率10G

的技术优势,能够满足未来大带宽用户接

入的需求,但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未来1

-2年内,10G PON的成本将是EPON/GPON

的3-5倍,建网投资巨大,因此10G PON

建设时需要选择性价比最优的建网模式。

毋庸置疑,在F TT x建设的成本分布

中,大量的远端O N U设备所占的成本最

高,约占设备整体成本的70%。对于10G

PON技术,ONU中的光模块和MAC芯片又

是成本最高的部分,而它们在不同的建

网模式中所占的比例又不尽相同,例如

在FTTH中占ONT成本的80%以上,在FTTB

中占ONU成本的60%以上,而在FTTC中只

占ONU成本的40%左右。因此,采用FTTC

建网模式,当ONU的用户容量越大,10G

P O N的主要部件均摊的每用户成本就越

低。由此可见,FTTC是10G PON规模建设

的最佳模式。

另一方面,采用FTTC模式建网,运营

商只需将光纤拉到距离用户500m处,如交

接箱或者小区机房位置,OLT设备在该位置

能够覆盖更多的用户,能够充分提升设备

实装率,同时由于该位置电源获取容易,

安装维护以及设备接地条件较好,对设备

的稳定运行也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在OLT设备的选择上,10G PON对OLT

的系统架构设计和性能提出了新挑战。为

保护运营商的既有投资,OLT的背板必须

具备平滑演进能力,单槽位背板带宽需要

从当前的GE/10GE提升到40G/80G,以满

足未来光接入的带宽需求;同时由于FTTC

通常覆盖200-300用户,OLT系统的MAC

地址容量需要由当前主流的32K提升到

256K/512K,以支持更多的用户数,且下

行带宽至少1G左右,上行带宽要达到200

-300Mbps;此外10G PON插卡必须能够

和当前的PON单板实现任意混插,增强组

网灵活性。

在网络维护管理方面,统一的网管系

统需要同时管理当前的GPON接口以及10

GPON接口,从而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

维成本。总之,大容量、共平台、共网管

将是10G PON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

目前设备厂家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李雪峰 [email protected]

28

Page 36: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CORE NETWORK核心网络

2010.03 第48期

融合宽带的多媒体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传统的网络架构已经无法适应业务的多媒体化和网络的融

合化需求,以IMS为核心的高效网络架构是融合时代的合理选择。

构建FMC时代的统一核心网

文/姜青松

着新一代无线和固定宽带接入

技术的不断涌现,电信网络变

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电信业务

正受到IT和互联网的强力挑战。核心网作

为电信网的 “心脏”,在后软交换时代何

去何从,成为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的重大

课题。

核心网现状与不足

为了建设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核心网,

运营商需要了解核心网的现状和不足。

接入网已逐渐变得扁平和简化,而核

心网却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接入网逐渐扁

平和简化相反,随着承载和控制的分离,

控制和业务分离理念的引入,核心网正变

得越来越复杂。众多的业务领域,繁多的

网元种类,无数的对内、对外接口和协

随议,以及由于容量限制带来同类网元节点

数量的增加,整个网络的拓扑异常复杂,

导致网络运营与维护困难,网络可靠性下

降和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众多的网元种类

和数量,使得在维护人员、机房面积、功

耗等方面都增加了OPEX开销。

分离的网络和环境,难以提供融合的

业务和体验。据统计,在目前业界Top 30的

运营商中,同时运营固定和移动业务的运

营商有29个,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转型的

趋势非常明显。但目前运营商的网络大多

是移动和固定相分离的烟囱状架构,这导

致每个系统需要独立的人员来维护,人员

多,效率低;由于业务控制点分散在两个

系统里,难以提供固定、移动融合的业务

体验,导致网络对终端客户的粘性不强。

面临互联网和 I T应用对传统电信业

务的强力蚕食,运营商应对乏力。根据

Gartner的预测,到2013年话音业务收入还

会占运营商业务总体收入的70%以上,语

音还是运营商的现金牛。然而,这个现金

牛目前正面临着众多IT和互联网应用的强力

挑战,和目前电信运营商提供的Plain Voice

相比,互联网上IM、VoIP、SNS等应用的业

务体验更丰富、更新颖,话音业务被这些

应用分流严重,运营商却缺少应对手段。

面向未来的统一核心网

为应对挑战,运营商传统的TDM或软

交换架构的核心网需要向以IMS为中心的协

议体系和产品解决方案转型。在多接入技

术环境下的新一代融合核心网,应该具备

什么样的特性和要求?总体来讲,可用八

个词来概括:融合、统一;简洁、高效;

演进、兼容;开放、互通。

融合、统一

对同时运营固定移动话音、宽带业

务的综合运营商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实

现网络的融合,结束条块分割的网络和环

境,减少运维成本。一个真正融合、统一

的核心网络,应该具备以下关键特性:

五合一,融合的会话控制和接入控

制。一个真正融合的核心网应该至少具备

GSM、UMTS/HSPA、LTE/WiMAX、PSTN、

xDSL/FTTx这五种主流接入方式的控制能

力,并为这五种接入形态提供融合的业务

体验。核心网需要融合的IMS Core为所有的

接入方式提供鉴权、路由和业务触发的功

构建FMC时代的统一核心网

2929

Page 37: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能,屏蔽接入的差异性;在融合的IMS Core

之下,需要多种类型的接入控制设备,完

成不同接入控制信令到SIP信令的转换。

Common TAS,保证多种接入方式下

业务的一致性。在接入无关的统一控制

节点之上,需要Common TAS(Telephony

Application Server)为各种接入方式提供

统一、融合的业务能力,如图1所示。

Common TAS除了要实现FBB、MBB共同需

要的基本话音和视频业务功能集合,还需

要包含传统固定、移动网络的一些常用业

务,如固定CS网络中的热线、闹钟,移动

CS网络中的预付费业务、彩铃等。为了实

现企业客户的要求,Common TAS中还需

要包含IP Centrex等高级话音业务特性,用

于企业市场场景的应用。有了这三组功能

集,基本上可以实现终端用户在不同接入

方式间转换时,对基本业务功能集体验的

一致性。此外,Common TAS还需要提供

更多的增值业务,如FMC类增值业务、ICT

类增值业务等。

融合的用户数据中心,是网络融合

过程中不可缺的重要部件。在传统的网络

架构中,用户的签约数据是存在不同地方

的,在网络逐渐从以传统的CS/PS网络向

以IMS/SAE为核心的融合网络演进的过程

中,一个融合的用户数据中心是必须的,

它是实现网络向未来发展演进、用户平滑

迁移的桥梁。

简洁、高效

在话音ARPU值不断下降的压力下,为

有效降低OPEX/CAPEX,运营商需要不断提

高网络效率,挖潜网络能力,可以采取以

下两个措施:

采用统一、高性能的软硬件平台。由

于ATCA高性能刀片式服务器的计算架构和

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使得众多网元统一到

一个硬件平台上成为可能。统一的硬件平

台,使得不同网元的备件可以共享,降低

了维护成本。高性能的硬件平台极大提高

了单网元的容量,可使得网络中网元节点

的数目急剧下降,拓扑得到简化。

集成的站点管理和不同网元间互通接

口协议的优化和协同。基于统一软、硬件

平台基础,在同一站点部署的不同网元,

通过共享公共部件(比如话单服务器单元、

IP互联单元等),可以做到共框共柜,提升

解决方案的集成度和简化网络拓扑。同一

站点的不同网元,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风格

进行操作和运维,实现统一管理,降低运

维人员的学习成本,共享运维经验,提升

了运维管理的效率;可以通过内部优化和

协同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CAPEX;与站

点外的其它网元互通时,仍然是标准接

口,对外部网元没有任何影响。

演进、兼容

新一代核心网必须具备面向未来持续

演进能力和后向兼容传统网络的能力。LTE

规模部署的启动时间点大致在2012-2013

年,新一代核心网对演进能力的主要诉求

是能支持VoLTE,并能和2G/3G网络实现兼

容和互操作。

100%的现网业务继承能力。向以IMS

为核心的新一代核心网演进,不太可能脱

离现有网络独立发展,用户已经形成的业

务使用习惯和体验难以被根本性扭转。从

运营的角度看,新网络最好能100%继承

旧网络的业务,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增强

业务体验。尤其是在强调全网全程而且业

务比较规范的移动网络,更需如此。

图1 融合统一的核心网

30

Common TAS

Unified Services

Unified Control

Unified User Profile

IMS Core

Mobile Service Common Service Fixed Service ■ Unified Telephony AS for all ■ Seamless experience ■ Abundant VAS services

■ IMS based ICS architecture ■ Support all kinds of access

■ Unified Subscriber Cernter ■ Convergent DB

FMC Service

mAGCF / Mobile SS

2G 3G 4G PES PSS

Enterprise Service

FMC / A-SBC

ICT Service

AGCF / Fixed SS

User Profile DB

30

Page 38: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CORE NETWORK核心网络

2010.03 第48期

对现有网络影响最小,易于部署。经

验表明,在核心网中引入一个全新架构的

网络形态是非常困难的。不同于接入和传

输,核心网有众多的接口和协议,如果一

个新的架构对周边网络(IN、OSS、BSS、

HLR等)改造要求高,意味着运营商初期

引入的成本会很高,必然难以快速地规模

部署。因此,在引入新一代核心网时,要

求对现网的影响尽可能小,比如在HLR、

智能网甚至是计费系统都不变的情况下,

能否在新一代核心网中实现传统2G/3G语

音业务,一旦宽带和固定接入完成后,网

络马上又具备IMS网络的接入无关和多媒

体特征,能轻易实现基本业务之上的FMC

类、ICT类及多媒体增值业务。

支持MMTel和RCS等新的宽带业务应

用。新一代核心网必须要支持新的类似

MMTel(Multimedia Telephony)和RCS

(Rich Communication Suit)的宽带业务

应用,这也是引入IMS的初衷。因此在新

一代核心网中,需要有IMS Core这样的实

体,支持多重业务触发的功能,以支持新

的宽带业务应用。由MMTel和RCS组成的

Rich Voice等宽带业务,具有更好的业务

可获得性和质量控制,不仅能提升客户

体验,增强用户粘性,而且也是电信运

营商用来抗击互联网MSN、QQ、Skype、

Google Voice等应用的重要武器。

支持资源的动态调配,基于软件的平

滑演进能力。网络演进总是和用户的逐渐

迁移相伴,在接入技术逐渐向LTE/FTTx等

宽带接入演进的过程中,话音也会逐渐从

VoCS向VoPS迁移。和2G用户向3G迁移类

似,在面向LTE甚至是4G技术迁移的B3G

时代,由于2G、3G、4G等各种接入技术

还会共存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核心网层

面,需要一个2G/3G/4G合一的核心网。

具体来讲,要求新一代核心网各网元如

MSC-S/mAGCF、Fixed Softswitch/AGCF、

CSCF、TAS等共平台,当用户从CS向PS迁

移时,MSC-S/mAGCF、Fixed Softswitch/

AGCF等网元能通过软件升级为CSCF、TAS

等部件,实现硬件的完全重用。

开放、互通

运营商拥有用户签约数据、通信能

力、用户状态等宝贵资源信息,通过有偿

开放这些宝贵资源,运营商可以开辟出一

个全新的市场空间。

架构的开放性。核心网的网元间采

用标准协议,可以实现多厂家设备的互

联互通,以便运营商根据自身需要选择

最合适的产品。3GPP R8定义的ICS(IMS

Centralized Service)架构是一个合适的选

择,基于这个标准的架构,可逐渐形成

2G/3G/4G融合,固定与移动融合,窄带与

宽带融合的新一代融合的核心网络,确保

用户在不同接入技术间漫游时业务的一致

性和连续性。

能力的开放性。在新一代核心网中,

需要有一层业务开放网关(OSG),将核

心网的各种能力(通信能力、用户签约

数据、用户状态信息、用户偏好和行为

等),通过简单的API形式(如REST等),

向第三方开放,以实现双边的商业模式。

而且新一代核心网要有能力引入互联网的

创新应用,把CT应用和IT应用结合起来,

给最终用户提供全新的业务体验。

使用的开放性。最终用户能随时随

地接入网络,能方便地实现业务自助,并

根据自己的需求、偏好等各种因素设置自

己的通信策略。一个基于Web的个人业务

Portal是重要的组成元素,用户可以通过任

何终端(手机、PC等),登陆到这个Web

页面上,发起呼叫(Click to Dial)或是设

置通信策略,如绑定终端、设置被叫路由

策略等。

核心网平滑演进之路

在了解新一代核心网的主要特征后,

运营商现有的核心网如何逐渐向目标网络

架构演进?总体上讲,向目标网络架构演

进可分为三大步:全IP和FMC;全业务宽 责任编辑:许鹏 [email protected]

带和多媒体;IT和CT融合。

第一步:全IP和FMC。不同运营商的

情况不尽相同,运营商需要因地制宜,

确定目标网络的未来演进路径。拥有传

统TDM网络的运营商,已经完成软交换改

造的运营商,同时拥有移动网络和固定网

络的运营商,其演进路径都不尽相同。关

注解决方案成熟性和普遍可获得性的运营

商,初期可选择成熟的软交换方案;关注

面向未来演进的移动运营商,可选择一步

到位的基于3GPP R8 ICS架构的2G/3G/4G合

一的解决方案;关注FMC的综合运营商可

选择基于IMS的融合方案。总体上看,这

一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网络的融合化

和IP化。

第二步:全业务宽带和多媒体。在

拥有一个以IMS为核心的网络架构后,随

着LTE/FTTH等宽带接入技术的部署,用户

逐渐由VoCS向VoPS迁移,电路域逐渐消

失,宽带网络逐渐壮大,最终形成一个全

IP的宽带网络环境。在宽带网络环境下,

运营商下一步的核心任务是提供越来越多

的宽带多媒体应用,不断丰富终端用户的

业务体验,如RCS、多媒体高清会议、IMS

based IPTV。

第三步:IT和CT的融合。宽带和I P最

终会推动网络向ICT融合方向演进,电信网

络需要混合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以提升用户

体验,互联网也需要庞大的电信网络提供

的通信能力和实名制的用户数据,以增强

其应用的针对性和业务的普遍可获得性,

IT和CT最终会逐渐渗透,互相融合,共同

走向繁荣。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为进一

步提升电信网络对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和

灵活性,云计算技术最终也将应用在电信

网络中,从而在CT和IT这两个领域形成两朵

“祥云”,作为网络的基础设施,分别构

成运营商的Telecom Core和Web Core,运营

商也可借此完成从单纯的电信服务提供商

向综合服务(CT和IT服务)提供商转型。

构建FMC时代的统一核心网

31

Page 39: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基于IMS实现业务创新与盈利在全业务运营时代,IMS被电信运营商寄予厚望。IMS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取决于它究竟能为电信运

营商带来多少业务创新与商业模式突破。

文/Christophe Coutelle

尽力而为、各自为战的特点,这又给电信

运营商的业务转型带来了机遇——通过加

强业务控制和提升业务质量来拓展视频市

场空间。

下面以华为 I M S解决方案提供的语

音、视频等多媒体应用为例,我们可以一

览IMS丰富新颖的业务特性如何有效提升

终端用户的业务体验,并帮助运营商抓

住一切商业机会,获得更高的投资

回报。

对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以及

对服务和业务体验越来越挑剔的

终端用户,电信运营商纷纷选择

IMS作为全业务运营的转型之路。据咨询

公司Broadband Trends发布的研究结果称,

到2014年全球VoIP市场将增长3倍,电信

运营商在所有VoIP业务提供商中所占的比

例也将提高到38%,而2008年该比例仅为

25%。因此,对大部分电信运营商来说,

以VoIP作为部署IMS业务的开始,不失为其

业务转型的最佳起点。

除语音通信外,互联网上大量的视

频业务,也在不断挑战电信运营商

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此类

业务大多沿袭了IT业务

面向企业用户的高效业务

虽然集团用户和中小企业用户带来的

营收,平均只占运营商总体营收的10%

-15%,但他们贡献的利

32

Page 40: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CORE NETWORK核心网络

2010.03 第48期

基于IMS实现业务创新与盈利

一对外体现为一个号码。除语音通信外,

eSpaceTM还支持企业通信录、视频通话、多

方即时会议、Email、即时消息和短消息等。

该解决方案大大地丰富了企业用户对通信终

端的选择,而且各种新的通信方式和传统电

话功能无缝集成在一起,可以提高企业办公

效率、降低企业通信费用。

这种只要电脑连上Internet就可拨打

电话的业务能力,对运营商来说是把双

刃剑,但考虑到Internet上已经存在众多

类似选择,eSpaceTM其实有助于运营商对

其拥有的关键资源——电话号码的充分利

用。例如,运营商可以将eSpaceTM作为现

有语音业务的附加业务,赠送给用户,并

对软终端发起的普通业务给予更优惠的资

33

润却高达50%,提升企业用户满意度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运营商通常会以此作为市

场拓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听取企业用户在

提升办公效率方面的强劲呼声。根据市场

分析,这方面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

融合通信业务,即基于IMS为企业用户提

供覆盖固定、移动和宽带接入的融合电信

服务。

融合IP Centrex

融合IP Centrex业务是最受企业用户

欢迎的业务之一。它集成了固定终端、移

动终端以及软终端,方便企业用户随时随

地接入网络,并且提供集团用户单独的

Web控制台,用于管理编号方案、集团用

集团和中小企业用户。

高清视讯会议

视讯会议系统对于企业用户而言,

不仅仅意味着更有效的节约费用、控制

成本、支持环保,更重要的是带来全新

的沟通方式和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华为高

清视讯会议系统,既有高清的画面质量

(1920×1080p),也有可与面对面会议

媲美的音效及丰富的数据协同功能。借助

IMS强大的接入能力,与会者不必局限在

专门的视讯会议室内,配备软终端的在家

办公者和出差在途的移动办公者均可接入

会议。

在业务实现上,高清视讯会议需要在

户的回铃音以及呼叫转接规则等。融合IP

Centrex还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开放的API

接口,方便其与集团用户自身的IT系统对

接,提供丰富的业务特性,如语音邮件转

Email、点击通话等,提升企业办公效率。

融合IP Centrex业务实现简单,华为

已经将IP Centrex功能内置于语音应用服务

器ATS9900内。运营商在部署IMS语音业

务时,不需要额外投资任何硬件或软件,

只需增加License即可享受融合IP Centrex业

务。从营收方面来看,鉴于融合IP Centrex

的创新特性,运营商可以将其作为企业传

统Centrex业务的升级版本,吸引高价值的

IMS核心层部署会议应用服务器,并在企

业用户处部署必备的会议终端和可选的媒

体控制器。除此之外,运营商还需要进一

步探索视讯会议的营收模式。通常,有两

种商业模式可供选择,向业务量较大的集

团用户提供会议端口租用,或为业务量较

小的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会议预定和调度安

排,收费则视具体情况灵活制定。

eSpaceTM

eSpaceTM 是华为提供的一款面向企业

用户的统一通信方案。eSpaceTM的PC软终端

可以关联到用户的固定或移动终端,并统

费,以避免客户流失;而从软终端发起的

eSpaceTM特色业务,如多方即时会议,则

可以考虑有吸引力的资费标准,为运营商

带来额外营收。

面向个人用户的融合业务

个体消费群,尤其是高端和时尚消费

群,同样对技术领先的服务有强烈需求,他

们在家中希望享受更为丰富的娱乐服务,在

外希望获得更为方便的通信服务。对这类用

户,三屏(手机、电脑、电视)合一的融合

业务是运营商抢占市场的制胜法宝。

Page 41: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IMS based IPTV

借助IMS核心网技术,IPTV内容可在

电视、电脑、移动手机三屏中的任一屏上

播放,并在三屏间无缝转接,如视频点播

的流媒体可从电视转移到手机或电脑上。

另外,IPTV融合了不同的通信网络,用户

可以利用固定或移动电话进行语音对话,

也可以利用电视进行视频通话,并在电视

上显示短消息及来电号码。

在业务提供方面,运营商可以充分利

用IMS中的集中用户数据库信息,为用户

进行个性化的业务裁剪,提供诸如视频点

播等内容服务,让IPTV真正成为互动的多

媒体信息平台,有力黏住家庭用户。毫无

责任编辑:李雪峰 [email protected]

用数据卡中的SIM卡,用户便可实现软终

端的透明认证、自动登录、同步公共地址

簿。这样一来,任何联网的电脑都可变成

所关联电话的外延终端,用户的沟通手段

更加丰富。

对最终用户来讲,One Key不仅增强了

通信的便利程度,而且随身携带的绿色终端

软件提高了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对于移动运

营商而言,One Key增强了用户体验,有助

于提升用户忠诚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软

终端产生的流量还可以增加业务收入。

面向未来的开放和创新

基于以上IMS特色业务,运营商可以

34

实际上,为第三方提供计费和客户服

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音增值服务中,

例如美国的900号服务。如今借助IMS,

这种业务模式可以扩展到视频点播以及互

动业务等多媒体领域。例如,运营商与第

三方合作,提供电视投票或游戏服务,便

可轻而易举地获得一定的收入分成。不难

想象,如果用户可以通过手中的电视遥控

器,直接为最新的“美国偶像”投票,而

不必费力地接入网络,那么投票率一定会

飙升,这将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

其次,借助用户数据信息盈利。在

IMS架构中,USC中储存、集成了最终用

户的所有信息,固定、宽带、移动用户

的行为信息,也会自动从网络中下载、存

储到这里。这些信息无疑都是运营商的宝

贵资产,可以为运营商带来广阔的盈利前

景。例如,运营商与广告商一起,通过对

用户的视频点播购买习惯及移动用户的位

置进行交叉对比,就可以很轻松地在合适

时间向用户屏幕投放合适的广告内容,提

升广告促销的影响力。目前,多家运营商

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商机,Orange欧洲还专

门成立了广告事业部。另外,如何在技术

上支持运营商和第三方业务开发商灵活开

发和运营业务,也关乎这种商业模式的成

功与否。为此,华为推出了业务交付平台

SDP,它将有效帮助运营商快速搭建应用

商店,实现多样化的可盈利业务。

此外,大多数IMS应用服务器都能为

第三方提供应用接口(APIs),并借助通

信和多媒体手段开发出更丰富的应用,如

点击通话,即时消息,IPTV的内容搜索、

内容管理和内容传送等特性,都是可以向

第三方开放的业务手段,有助于运营商实

现业务创新和增收。

总之,运营商唯有走出单向运营的藩

篱,选择与第三方通过开放的应用接口和

开放的网络,共同开发广泛的业务供用户

选择,才能有效扩展IMS业务模式,提升

全业务运营的盈利水平。

疑问,IMS based IPTV已被视为全业务运营

时代高附加值、个性化的典型业务之一,

将为视讯电话、电子商务、电视投票等新

型业务的发展带来契机。

One Key

对于在途的手机用户或便携机用户,

方便易用是他们对通信业务的关键诉求。

在现有RCS方案的基础上,为给移动数据

用户带来更多便捷,华为基于IMS平台开

发了One Key解决方案。One Key的主要特

点是在USB数据卡中直接内嵌RCS软终端,

且软终端与用户的手机共享同一号码,利

为用户带来融合的业务特性和增强的业务

体验,并实现基本的业务收费。展望未

来,开放和创新才是IMS应用快速发展壮大

的关键。运营商需要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

心态和运营模式,借助IMS开放的标准,向

第三方合作伙伴敞开怀抱,共同开发新应

用和新业务,挖掘增值业务的新蓝海。

首先运营商可以借助固有平台实现盈

利。运营商自身所拥有的网络及IT系统,如

认证、计费、客户服务平台,都早已深得

用户信赖,这是运营商相对于互联网服务

商的优势,这些固有资源都可以向第三方

业务伙伴开放,从而获得更多的新收益。

Page 42: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CORE NETWORK核心网络

2010.03 第48期

以ONE Core应对变革

电信业变革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为了简化网络并降低TCO,还是为了扩展业务并获得新的业务收

入流,华为基于IMS的ONE Core解决方案都是运营商实现转型、确保未来成功的最佳选择。

变革带来挑战

定宽带的快速普及以及移动宽带

的急速兴起,正驱动着电信运营

商跨入一个深层次的变革时代。

谷歌很快将以Google Voice强力切入统一通

信市场;Facebook将允许它的约3.5亿用户

使用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展VoIP语音业务;

主流终端制造商正在陆续建立应用商店

(App Store),利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管

道创造收入。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着手应

对这种状况。

电信运营商不仅要阻止ISP对核心通信

业务的渗透,还要通过创新来获取新的业

务收入流。为了保持语音业务的竞争力,

以ONE Core应对变革

优化网络、用大容量的软交换设备替换老

式的电路交换机并推出VoIP业务等,都是

电信运营商必须并且已经在做的事情。对

于新的电信业务,运营商必须找到一种更

优的模式,以进行业务的开发与发布。业

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将是长期的工作,在这

个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收入会

持续面临巨大的威胁,即便LTE在未来几

年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情况也不会得到改

善——这只会导致更多的竞争性业务的出

现,且电信运营商沦为管道供应商的命运

也更加难以避免。

在这一变革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关键

策略是高效地经营核心业务,同时建立一

个面向未来的网络。一个基于标准及开放

架构的网络,将有助于运营商或第三方快

速地推出新业务,缩短业务的上市时间,

同时,该网络可支持任何终端在任何时间

的接入,并支持语音以外的增值业务。

IMS网络架构是一种能够在网络和商业

模式两方面确保未来成功的选择,可确保

运营商从容应对变革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高效简化网络

运营商采用华为基于IMS网络架构的

ONE Core解决方案,将简化网络运营,降

低TCO。

目前,ICS(IMS Centralized Service)

以其清晰的目标获得了大多数运营商的青

睐,尤其是在全球领先的运营商推出One

Voice(基于IMS的LTE语音解决方案)之

后。ICS消除了目前存在于固定、宽带和移

动网络控制层之间的“缝隙”,无论何种

接入网,均能实现无缝的业务部署。ICS运

行于融合的核心网和统一的应用服务器之

上,屏蔽了各种接入网的差异性,真正实

现了与接入方式无关。

ICS不仅能保证软交换与IMS之间实现

良好的互操作,还能保证在电路交换与分

组交换单元(如MME)之间实现良好的控

制。通过集中的架构而不是分离的系统,

ICS可以高效地实现一些复杂的、多域的

业务流,如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间

的连贯语音切换和漫游服务SRVCC(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但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是:在向这

文/Christophe Coutelle

35

Page 43: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一架构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的演

进路径,以及如何控制好演进节奏。

为此,华为推出了基于IMS的ONE Core

解决方案。ONE Core解决方案简单而高

效,能帮助运营商分阶段、逐步地演进到

面向未来的ICS融合架构。华为ONE Core解

决方案基于平滑的演进方式,通过简单的

软件升级,可以实现固定软交换与移动软

交换各自演进到ICS融合网络,并且固定软

交换、移动软交换与IMS域的接入网关能同

时并网运行。

ICS的演进通常要经历一个叠加阶段,

这一阶段IMS控制层将通过媒体网关控制功

能(MGCF)与原有的电路交换网络互通;

然后,网络会逐渐演进到全融合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固定网络的接入网关

AGCF和移动网络的接入网关(mAGCF),

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直接接入到核心

网,而不再通过网关互通。

对于固定网络,在演进过程中,华为

固定NGN软交换可以与AGCF共存。用户将

从提供PSTN业务的固定电路域,平滑迁移

到提供IP多媒体业务的IMS域。

对于移动网络,在叠加阶段,华为移

动软交换可先集成MGCF(在叠加阶段IMS

业务由锚定网关触发)。然后,移动软交

换演进成为mAGCF,进入到目标ICS阶段。

华为ONE Core解决方案所有的核心部

件都基于统一的、高密度ATCA硬件平台。

系统在5个机柜的配置下就可以支撑1000

万IMS用户。与其它的IMS系统相比,华为

IMS系统的每用户能耗更低,占地面积也

更小(只相当于其它IMS系统所占面积的

1/5)。

因此,基于ONE Core解决方案提供的

固定、移动网络平滑演进方案,以及高度

重用的高性能硬件平台,可简化运营商的

网络运营,降低TCO。

轻松扩展业务

基于IMS网络架构的ONE Core解决方

案,可通过SDP平台协助运营商扩展新业

务,获取新的业务收入流。

由于ICS架构的开放性,运营商在网

络控制层实现IMS后可以非常容易地推出

新业务,并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可通过

专用服务器,也可通过业务分发平台SDP

(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SDP是应用层

的标准接口,这一接口使得业务创新变得

异常方便。

通过应用服务器提供的IMS业务,如融

合IP Centrex、高清视频会议、基于软终端

(Soft-client)和交互式IPTV的统一通信等

等,都将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在任何时

间、用任何终端接入。由于具有跨网络的

连续、一致的业务体验,这些业务可显著

提升ARPU值,并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从长期来看,终端用户的需求越来越

难以预测,因此,电信运营商在业务开发

方面要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为了协助运营

商获得这种灵活性, 运营商可通过SDP与

IMS进行互补与配套。

SDP是一个工具箱,从核心网层面看,

它是一个开放的应用服务器,为运营商和

第三方的新业务提供了运行环境。SDP在

IMS核心与OSS/BSS系统之间提供了一个界

面,允许第三方使用业务使能部件开发创

新业务并呈现给终端用户。例如,对于希

望方便地建立应用商店的运营商而言,华

为SDP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开放用户数据、业务能力API以及

对业务仲裁的支持,这种“IMS+SDP”架构

可以帮助运营商引入2.0商业模式。

首先,AP I和业务使能部件,例如通

讯、内容分发、认证、计费、定位和QoS管

理等,其基本能力现在可以对外部开放,

以标准接口的方式呈现给第三方并给运营

商带来利润。过去的成本负担现在成为收

入来源。

其次,用户数据也可以很容易地对外

呈现。例如,华为的统一用户中心(USC)

可以集中管理用户数据库,使得运营商能

收集与他们的客户相关的各类信息,从用

户的移动位置、消费习惯到浏览偏好。这

些高度个性化的用户数据成为了一项关键

资产,可以用于运营商自身的商业目的,

或用于定向广告以获得利润。这不仅可提

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也可增加运营商的

业务收入。

确保未来成功

对于接入网的演进与扩展来说,IMS是

一个标准的、成熟的、面向未来的解决方

案。

采用新的接入技术,如FTTx、LTE和

WiMAX等,终端用户将能够接入统一的核

心网和统一的应用服务器,获得无缝的、

连续的业务体验。特别是对于LTE语音业务

(Voice over LTE),华为完全支持业界领先

的运营商推出的One Voice,从而促进IMS的

广泛应用。

IMS系统的运营需要在引入新组件时能

重用原来的硬件与软件,确保投资能得到

保护;同时,系统需要在不中断任何业务

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新的设备以扩充容量和

业务能力,确保系统的高可扩展性。在这

方面,基于ATCA架构的华为ONE Core解决

方案在软件平台与硬件平台上均提供了充

分的支持。

同时,是否具有在各种网络环境下的

IMS大规模应用经验,对运营商而言也是

至关重要。业界一些领先的运营商正在采

用华为ONE Core解决方案进行PSTN的更新

换代,并通过宽带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在

这些案例中,运营商不仅很大程度地提升

了网络使用效率,而且通过高ARPU值业务

及创新的2.0商业模式,获得了新的业务收

入。从移动业务领域演变而成的一些综合

运营商,正利用他们的移动用户数据库以

及华为ONE Core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融合

的业务,如Centrex或视频会议等。一些主

流的固定运营商也选择ONE Core解决方案

来简化语音业务,并推出多媒体业务。

责任编辑:刘中林 [email protected]

36

Page 44: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CORE NETWORK核心网络

2010.03 第48期

来越多的运营商正致力于降低

TCO,其目标之一是将所有接

入方式接入到一个统一的核心

网而实现FMC。着眼未来,FMC就是要实

现ICS(IMS Centralized Services),能够完

全融合通过固定宽带、2G、3G、WiMAX、

LTE网络接入的话音和多媒体业务。

基于这个需求,华为开发并推出了

Mobile Extension解决方案,使运营商可以

轻松地把现有2G、3G移动网络,演进到ICS

架构;通过软件升级,即可把3GPP-SIP信令

和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特性增加到

MSC中,以便低成本地重用现有MSC。这

样一来,MSC能够和华为的IMS平台互联,

提供基于SIP的语音/多媒体融合业务。

此外,由于华为MSC和IMS的硬件都

基于ATCA平台,可以部署于同一个机架

和机框内。因此说,Mobile Extension是基

于移动软交换和3GPP R4架构的、低成本

的、面向未来的固定移动融合解决方案。

FMC唾手可得

Mobile Extension解决方案通过MGCF

融合现有固定和移动接入网络,它是把基

于SIP的融合话音业务带到移动网络的第一

步,在此基础上最终将演进为3GPP R8定

义的统一ICS架构。

Mobile Extension的基本特性是仍然保

持移动软交换和MGW、HLR及其他PLMN

的通信,这一点继承了传统的3G P P R4

架构,并在此之上将M G C F功能添加到

MSC,支持3GPP-SIP和IMS的互连。

此外,Mobile Extension还在网络中

增加了一个锚定服务器,以便将C S域的

呼叫建立重定向到IMS域的CTAS(公共电

话应用服务器)。CTAS是IMS核心网中,

负责呼叫处理的业务逻辑网元。Mob i l e

Extension解决方案通过把CTAS的呼叫和业

务处理功能延伸到移动网络,让移动用户

可以使用FMC业务。

Mobile Extension方案的优点是能够

逐个改动用户的H L R数据库条目,精确

地将用户的呼叫从MSC重定向到IMS域的

CTAS,为固定和移动用户提供诸如Centrex

的融合业务;而且,整个解决方案基于

3G P P标准,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

性,能够应用于运营商现网的所有MSC和

HLR;华为MSC还与MGCF共用相同的硬件

平台,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实现平滑演进,

而其他厂商的MSC都不具备这个功能。

对于尚未在HLR里标记成由IMS提供

融合业务的2G和3G移动用户,M o b i l e

Extension仍然支持MSC按传统方式,进行

呼叫建立和控制。这样,现有的固定业务

可以轻松地延伸到移动领域,给移动用户

提供基于SIP的融合话音和多媒体业务,为

运营商开展统一的融合业务、实现规模经

济做好准备。同时,Mobile Extension为现

有2G和3G用户,保留基于3GPP R4的网络

架构,确保运营模式的平滑演进。

向ICS架构演进

在未来完全融合的ICS网络里,所有

会话控制和话音业务将从CS域迁移到IMS

域。IMS将逐渐替代MSC,成为包括LTE在

内的所有接入网的核心,业务层网元CTAS

负责为固定和移动话音提供业务逻辑功

能。另外,其他增值业务也可以通过IMS

网络,向以任何方式接入的用户发放,如

Telepresence和Centrex,由于使用统一的核

心网,业务发布时间大大缩短。ICS架构已

经在3GPP R8中标准化。

将来,Mobile Extension解决方案能

够支持MSC演进到mAGCF(mobile Access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移动接入网关控

制功能)。mAGCF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控

Mobile Extension

IMS网络的切入点控制网络成本和开发新的收入来源对运营商来讲,是实现商业目标、甚至攸关生死的大事。一个能

够提供低成本FMC增值业务的网络,无疑是对这个问题的正解。

文/David Randolph Hoelscher

Mobile Extension:IMS网络的切入点

37

Page 45: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过软件升级平滑地演进,支持基本的话音

和多媒体业务的固定移动融合体验。通往

ICS的最后升级途径也只需要改变MSC的软

件,即可增加mAGCF功能。

由于所有华为核心网控制平面上的网

元,都基于共用的ATCA硬件平台,硬件的

重用和兼容得到了保证。华为MSC和IMS

共平台运行,可方便地部署在同一个机架

和机框。当网络从MSC向IMS/CTAS过渡的

时候,单板只需要更改软件,就可以将其

从MSC重新分配到IMS,支持100%硬件兼

容和重复利用。

除了共用硬件,IMS和MSC还实现了

统一运维系统,有助于网络平滑地向ICS架

构过渡,减少OPEX。

节省TCO,增加收入流

华为Mobile Extension解决方案的网元

共用ATCA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运维

制无线用户的迁移特性,以及作为CS网络

接入IMS核心网的媒体网关。这时,网络

中不再需要锚定服务器,MSC、锚定服务

器、MGCF和TAS之间的信令将大大简化,

只涉及mAGCF和TAS。同时,mAGCF还将

保留传统的MSC功能,为网络中基于R4或

R99电路交换架构的2G和3G漫游用户,处

理呼叫控制。

软件升级,平滑演进

虽然每个运营商对增值业务开展、固

定移动融合需求的紧迫程度以及LTE的演

进策略有不同的要求,然而从长远来看,

3GPP标准的演进路径将最终实现ICS,这

是勿庸置疑的。

华为Mobile Extension解决方案,帮

助移动运营商以最适合自身经营情况

的节奏,演进到S IP和IMS。通过Mobi l e

Extension,3GPP R4网络的硬件可以只通

和业务提供系统,降低了对运维人员的技

能要求。ATCA平台较长的生命周期和基于

软件的升级方法,都可以确保硬件投资的

长期安全。这些创新给运营商的业务发展

和网络转型策略,提供了真正的灵活性,

并降低TCO。

从增加收入的角度来看,现有的MSC

设备给移动用户提供先进的融合业务,可

以快速创造收入流。另一方面,创新的

业务和统一的计费,比如IP Centrex、One

Key、eSpace、IPTV等业务,还可以增加客

户忠诚度,保证运营商的长期盈利。

除了立即可用的F M C多媒体业务之

外,华为Mobile Extension支持基于IMS的

SDP业务发布平台。SDP提供开放的API接

口,让众多第三方软件开发商能够访问现

有业务、运维以及用户数据,开发出更多

的精彩应用,以吸引更多用户,将成为运

营商最大的收入引擎。

责任编辑:薛桦 [email protected]

Home Office Outdoor

2G/3G RAN

MGW

PLMN / PSTN

Mc

MAP

SIP

A/Iu

Soft phone Web portal

SIP IAD

HGW

SBC

HSS FE CSCF MSC-S MGCF

HLR FEAnchoring AS

CAP

CAPIMS EnablersCTAS SCP

SIP phone POTSPOTS Wi-FiWi-Fi

图1 Mobile Extension网络体系结构图

38

Page 46: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HOW TO OPERATE运营探讨

39

精细网规,打造绿色移动网络

在移动网络的规划中,精细的网络规划方案能帮助运营商优化网络资源配置,降低能耗,提升性

能,助力运营商打造高效、绿色的移动宽带网络。

文/杨博

精细网规,打造绿色移动网络

精确规划,按需覆盖

动网络在规划时通常要借助于

三维电子地图,依据电子地图

的地形地貌信息来判断哪里是

密集城区、城区、郊区、开阔地、工厂、

农村等。受限于这些电子地图的精度(一

般情况下是20米),以及电子地图生产厂

家对当地的了解程度,这些三维电子地图

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例如

地貌定义错误、特定地形面积过大或者过

小,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和缺陷,华为积极引

入可视化的规划辅助手段,创造性地提出

了可视辅助规划(Visual Aid Planning)方

法。该方法把高精度的卫星照片(精度为

5米左右)、Google Earth Pro等可视化的环

境集成在华为规划工具软件GENEX U-Net

中,使规划结果在传统电子地图上输出的

同时,也在可视化的环境中输出,并且能

更准确地判断哪里需要覆盖,哪里不需要

覆盖。

结合华为智能小区规划(Smart Cel l

Planning)模块,该方法还可以根据相应

的地形地貌来动态调整小区的方位角、下

倾角,提供建议发射功率,以及网络安装

方式等信息。

华为可视辅助规划方法能精确地判断

覆盖范围、覆盖目标,有效地减少不必要

的站点,从而减少站点勘察成本,降低网

络整体能耗,从而达到精确规划、按需覆

盖的目的。

两朵云互为补充

移动宽带网络在满足广大移动用户的

数据业务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一些特定

用户群的高速数据业务需求。比如,在高

级写字楼、高档社区、大型购物中心、机

场、展览馆、咖啡厅等区域,这些区域聚

集的用户群对网络资源的占用远高于普通

用户。传统的宏蜂窝网络已经无法满足这

些用户的业务需求。为此,华为提出了两

朵云的网络形态:连续覆盖云与高速数据

云。

连续覆盖云主要针对普通用户群。它

用于实现网络的广覆盖,能满足用户的一

般数据业务需求;网络采用功率较大、覆

盖较广的DBS分布式基站,或者BTS宏基

站。

高速数据云主要针对特定用户群。它

主要用于覆盖密集城区以及热点区域,满

足特定用户群的高速数据业务需求;网络

采用发射功率小、覆盖目标性强的Pico、

ePico、Home AP等微蜂窝基站。

在两朵云互补的网络形态下,各种

功耗的基站配合使用、互为补充,不仅可

降低网络的整体能耗,而且能实现精确覆

盖、提升吞吐率的目的。

优化网络资源配置

Page 47: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40

华为SingleRAN Co-RNP&RNO共网规/

网优解决方案,能由一个团队实现对多网

(例如GSM&UMTS)的协同规划与优化,

对网络资源进行最佳配置。

该方案采用了一个工具平台,以实

现对多网的协同规划。通过共覆盖规划,

可在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目标覆盖,实现

各网络的无缝覆盖,节省站点资源及投资

成本;通过共容量规划,可制定针对不同

层级用户群的驻留与使用策略,有效节省

网络资源,使网络容量最大化;通过共质

量规划,可合理调整各网络的参数,实现

网络间的高效配合,协同提升各网络性能

KPI,增强用户体验。

该方案还采用了共优化性能分析平

台,以实现多网性能的统一优化。通过共

无线资源管理(Co-RRM),可识别利用率

低的资源,经优化调整后使负荷均衡化,

避免网络拥塞,实现网络资源的协同优

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统一网络干

扰分析,可改善网络干扰环境,避免因干

扰过大造成的网络发射功率过大、手机耗

电增加等问题。

通过多种技术降低能耗

多载波功率共享

统计显示,在站点功耗模型中,射频

部分占整体功耗的40%左右。因此,在射

频部分降低能耗、提升效率,可以有效地

实现站点的节能减排。

M C PA(多载波功率共享,M u l t i -

Carrier Power Allocation / Power Sharing)

技术可在功放静态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

下,提升覆盖达8%-20%。

表1显示了在配置1个M R F U模块的

S3、S4小区中,MCPA技术对基站功率和

覆盖提升的评估值。

自组织网络

SON(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 ing

N e t w o r k)在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同

时,还可减少运营商在网络规划和优化

上的投入,并有效减少碳足迹(Carbon

Footp r in t)。目前华为在SON上积极投

入,并成功开始商用。

SON包括如下主要特性:

ANR(自动邻区关系,Auto Neighbor

Relation):能自动发现邻区,并降低漏配

邻区的概率,减少漏配邻区所导致的低切

换成功率。同时,还能有效节省手机搜索

邻区的时间,降低手机的功耗。

M R O(移动鲁棒性优化,M o b i l i t y

Robust Optimization):可以判断切换过早

和过晚的次数,有效降低异常切换比例。

当切换过晚次数大于切换过早次数时,则

正向调整CIO(Cell Individual Offset),反

之则反向调整CIO。针对异系统,MRO还

可以对A2门限进行调整。

MLB(移动负载均衡,Mobility Load

Ba lance):当小区的负载高于某个门限

时,可与周边小区进行协商,通过修改移

动性参数,将负载高的小区中的UE切换到

负载低的小区中,从而达到负载均衡,为

原小区提供更多的可接入资源,减少接入

拒绝率,提高系统容量。

ICIC(干扰控制和干扰协调,Interference

Control an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可在

邻区间协调不同的边缘频带,降低小区边

缘间的干扰,提高边缘UE的吞吐率和用户

感知。通过仿真分析,最高可以提高20%

的边缘用户吞吐率。

智能合路旁路

在低话务的情况下,智能合路旁路

(Intelligent Combiner Bypass)可以降低功

耗30%左右。

在双密度载频中,高话务时两载波

通过合路器(Combiner)进行合路,大

约损失了一半的功率(即3dB)。例如,

原来是40W的功率,合路后变成了20W。

在低话务时,可只用1个载频来支撑容

量。利用功率提升技术(Power Booster

Technology),双密度模块(例如DTRU、

DRFU或DRRU)被配置为单载波,输出信

号经过调制和DA转换后,形成的射频信

号分两路进入功放,分别放大后再进行合

路。由于这两路信号相位严格对齐,在合

路的时候相当于将功率放大。因此,这种

智能合路旁路技术大大降低了基站功耗。

分布式基站

华为首创的分布式基站技术,轻松实

现了RRU近天线安装,提升天线输出功率

约一倍,从而显著提升网络覆盖。这一技

术可减少基站数量约30%,降低能耗30-

40%。分布式基站在实现降能耗的同时,

还能节省馈线、塔放和机房,并可以实现

零机房安装(Zero Footprint)。

例如,Vodafone在2007年的一份报告

中指出:在西班牙Vodafone,原有单基站

能耗约925W,天线输出功率约为20W。

更换为新设备后,每个基站只消耗了约

一半的电能即480W,而天线输出功率翻

倍,达到了40W。这意味着,平均一个基

站一年可节省3.9MWh的能耗。

表1 MCPA提升基站功率和覆盖

TRXs 3 4

静态机顶功率 27W / 44.3dBm 20W / 43dBm

动态共享机顶功率 31W / 44.9dBm 27W / 44.3dBm

功率提升值 0.6dB 1.3dB

覆盖半径提升 约4% 约9%

覆盖面积提升 约8% 约18%责任编辑:刘中林 [email protected]

Page 48: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HOW TO OPERATE运营探讨

IP网络的可视化运维文/王利滨

度量,才可管理;可管理,才

可改进。在网络IP化后,最先需

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可度量,即IP

运维要做到可视。

三个“不可视”

由于IP网络运维存在三个“不可视”,

存在黑匣子现象,导致运维效率低。

首先,承载的业务品质不可视,不能

感知终端用户体验。

传统网管只能提供网络的性能,看不

到内容的承载质量,网络性能与业务品质

是分离的,业务部门和网络部门认识故障

的维度不统一,没有统一的度量尺度,造

成故障定位需要跨部门专家协同工作,人

员技能要求高,故障定位效率低,互相推

诿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路由不可视,看不到业务路径。

IP网络引入动态路由,三层网络是一

片云,看不到业务的路径。路由不可视导

致在IP网络运维过程中,经常出现终端用

户申报了故障,而当运维人员进行故障定

位时,故障又消失了,故障无法重现,又

没有历史信息可以查询,无法找到故障原

因,无法彻底解决用户的问题,造成排除

故障隐患困难,并且需要高水平的数通专

家参与故障定位。路由不可视还导致运维

人员无法预防路由振荡引起的全网故障,

路由振荡对网络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最坏

可以引起网络瘫痪。

第三,端到端管道不可视,创建过程

复杂,且状态不可视。

端到端管道的创建过程需要跨域部

署,并且配置内容复杂,传统的单域网

管不能实现可视化的高效下发,下发后

也不能看到IP管道的状态。在业务部署过

程中,需要运维人员全盘考虑每个节点上

业务部署的参数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旦发生参数配置错误,也很难检查和纠

正,对IP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高。

面对上述难题,运营商的网络运维部门

IP网络的可视化运维

41

Page 49: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往往很是头疼。难道IP网络的可靠性真的很

低吗?

探索解决方法

其实,IP网络的可靠性并不是无法解

决。在IP网络运维中,我们需要一个很重要

的思想转变,即从被动运维转为主动运维。

相比以前接到终端用户投诉再进行网

络故障检测的被动运维模式,IP网络的运

维要求更高,需要运营商根据网络的日常

运行状况提前预警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前

预防。因此,运维模式的转变在All IP化道

路上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主

动运维才符合IP网络呢?

主动运维要求实现对终端用户的业

务体验监控,运维人员周期性地收集网络

性能和业务品质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

将其中的趋势内容挖掘出来,对潜在的故

障点和薄弱环节进行预判断,使运营商可

以提前感知终端用户的业务体验程度,预

先判断业务是否会发生劣化,并提前解决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降低终端用

户投诉,提高客户忠诚度,并降低运维成

本。

运营商在运维系统的投资驱动力的

分布情况,验证了IP主动运维的必要性。

Gartner的调查结果表明,“主动预防网络

性能问题”是当前运营商首要的运维投资

驱动力,占整个投资的27%,而“快速网

络故障诊断”、“业务质量保障SLA”分

别排在第二、第三位,其投资驱动力分别

为15%、12%。

IP网络运维有以下三个要求:快速解

决故障,即当网络和业务出现故障时,需

要快速解决问题,实现迅速的故障定界和

定位;主动预防问题,即对业务质量和网

络性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IP承载

网的故障需要关联到被影响的业务上,并

通过趋势分析,提前做出预警;网络日常

管理,即建立网络质量监控和健康评估系

统,通过整套的KQI/KP I指标体系来反映

和管理用户体验,掌握网络的实际运行状

态,不断提高终端用户的忠诚度。

可度量,才可管理;可管理,才可改

进。在网络IP化后,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可度量,即IP运维要做到可视。

IP网络的“仪表盘”

IP网络的管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

只有充分跟业务关联,关注QoE指标,真

正实现IP网络运维的可视化,才能保证网

络的可靠性,才能更好承载各种业务。华

为开创IP网络可视化的业界先河,成功实

现IP业务质量、路径和部署的可视化,彻

底解决IP运维的黑匣子问题。

U2520是华为公司最新推出的I P网络

业务保障系统,支持宽带承载、移动承

载、IP Core解决方案,由业务监控系统和

网络评估单元两部分组成。

业务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网络质量监

控、业务质量监控、按需测试、阈值告警管

理、探针管理、系统管理和报表管理功能。

网络评估单元是盒式外置探针,可以部署在

网络接入层和汇聚层,实现对网络和业务性

能数据的采集并上报给监控系统。

华为U2520被誉为 I P网络的“仪表

盘”,其技术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I P转发平面可视:感知 I P承载业务

品质,全面监控IPTV、VoIP、HSI、VPN业

务,真实反映终端用户的业务体验,通过

业务承载质量的逐段对比,实现基于业务

的故障的定界和责任划分,便于维护人员

对I P转发平面的故障进行快速处理。I P网

络运维部门和业务运营部门拥有相同的

QoE指标,业务故障的界定一目了然。

IP控制平面可视:IP业务有了路径,

自动计算并显示业务路径,监听和分析路

由变化,预防路由振荡引起的全网故障,

用于维护人员对IP控制平面的故障进行快

速分析、预警和定位。

I P转发平面可视和I P控制平面可视相

结合,转发平面主动模拟业务报文测试过

程,可以结合业务路径进行测试。一旦三

层业务路径发生变化,转发平面的测试也

动态调整,转发平面的测试也就可以实现

对业务承载的自动化监控管理;一旦发现

业务承载质量有劣化趋势,即可自动触发

智能专家诊断系统,在短时间内发现劣化

的根因,并通过专家诊断系统给出问题处

理建议,将IP网络运维效率大幅提升,并

可以像SDH网络运维一样实现主动运维,

通过运维效率的改进,提升网络竞争力,

并有效提高终端用户的满意度。

在全面监控 I P转发平面和控制平面

的基础上,华为U2520提供完善的指标体

系,提供网络健康评估系统,并提供运维

工作的评判标准,提高网络运维能力。通

过指标体系的分析统计,基层运维人员能

够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同时,发现问题产生

的根源,并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规避人

为因素导致的一些故障,从而实现运维效

率的持续改进提升。

U2520还能实现业务监控全网化,提

供多厂商设备组网的业务品质监控解决方

案,满足运营商各种组网环境的监控要

求。

值得一提的是,与U2520共同使用的

华为U2000网管系统,支持E2E业务参数的

资源池管理,通过点击源、宿节点即可完

成E2E业务的自动创建,系统动态分配业

务参数,自动管理各网元上E2E业务参数

之间的逻辑关系,自动检查配置,自动校

验通断,一次开通业务,并支持一站式多

网元批量配置,端到端业务发放VPN,端

到端可视操作,管道质量可视化展现,易

学易用。

自2009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向市场后,

U2000在全球的应用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

期,截至目前,已在欧洲、北美、亚太、

澳洲等地区的30多个主流运营商实现了规

模部署,其中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Vodafone、DT、FT、Telefonica、Swisscom

等全球领先运营商。

责任编辑:许鹏 [email protected]

42

Page 50: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HOW TO OPERATE运营探讨

图1 用户数据解决方案的目标架构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网络

客户

IntelligenceFramework

SubscriberDatabase

用户数据集成和服务

用户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SSO AUGSMSC MMSC WAP LBS PGM

通用能力

使能

网络

接入

业务和应用

IP & Transport

Media Resource

Web Core

Tel Core

CDN SessionControl

IMS-HSS FE

HLR FE

PCRF FE

EIR FE

AAA FE ……

MNP FE

SAE-HSS FE

GSM/UMTS Broadband WiMAX WI-FI LTE POTS

第三方业务

APP APP APP APP APP

SDP

CRMCBS/OCS

BI OSS

运营支撑

第三方开放客户关怀 服务开通

个性化推荐CDN

Market

DPIMarket

ServiceMarket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

业务协同

SSO

统一鉴权

数据访问

策略控制

接入控制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如何避免被管道化,如何顺应移动互联网价值转移的趋势,如何在移动生态价值链中建立新

的战略控制点?

移动生态新变化

动通信的“生态系统”正在发

生前所未有的改变,移动运营

商面临着新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移

机遇。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不断创新的

Internet业务,正在促使价值向终端侧和

业务侧两端转移,导致运营商面临越来

越大的管道化压力。通过搜索引擎和基

于Widget的手机桌面,以及App Store等应

用,终端客户可以直接享用越来越多的

Internet业务,而客户使用运营商自有业务

平台所提供的业务的比例越来越小。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使整个

行业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在带来竞争和

43

文/段承恩

Page 51: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移

动带宽的巨大需求,推动了Wi-F i、LTE、

WiMAX等多种接入网络的部署,业务的巨

大需求则促进丰富业务和IMS的部署,网

络变得越来越复杂。

比如,拥有1000多万用户的亚太某运

营商,其网络中的数据库数量有上百个,

网元数量和连接数量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

在增长。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高效

的网络管理,低成本的运营,快捷的业务

提供,将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要素。

业务和网络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用户体

验。这就要求运营商密切关注用户体验,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高效、敏捷和

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目前,很多运营商

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包括集中部署网络、

整合业务、建设SDP、建设应用软件商店

等。在这些整合过程中,运营商对用户数

据进行优化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事实上,用户数据是运营商的核心资

产。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整合用户

数据,可以大大简化整个网络,加速业务

部署和上市,促进运营商的业务创新,促

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价值发掘。

用户数据管理走向融合

在未来的融合业务时代,用户在不同

的网络中能够享受到一致的业务体验。这

种一致性包括用户标识、无感知的网络之

间的服务切换、服务质量(如带宽、优先

级)、增值业务(如彩铃音)等。融合的

用户数据解决方案将给运营商带来以下新

的商业价值。

创新的商业模式

在过去的一年,运营商和用户之间

的直接联系,被苹果等终端设备商发挥得

淋漓尽致。如何促进基于运营商的业务创

新?沃达丰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

践。2009年9月,沃达丰宣布推出被称作

“沃达丰360”的互联网服务,意在整合

社区网络和电信服务。除了通常的社区网

络服务,沃达丰360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

地址本,可以使手机联系人与Facebook®、

Windows Live Messenger™和Google Talk™

等实现同步,共享用户位置信息,提供合

并e-mai l和短信统一消息服务等。运营商

通过提供这些增值服务,可以使社区网络

更加吸引人,增加社区网络的差异化竞争

优势。

用户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隐含着

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比如点击网页的链

接、观看的视频、使用的业务,以及用户

的位置等。把这些分布在网络各处的信息

汇总起来,可以有效形成用户的偏好。在

移动互联网的收入中,用户付费的服务和

数字内容下载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比如天

气服务、网上银行、铃声、音乐、视频、

游戏、应用等。运营商可以根据用户的位

置和偏好,通过业务提供商向终端客户提

供精准的定向推荐和广告服务。这些定向

推荐是高价值的,因为用户所看到的推荐

正是其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移

动运营商可以更加充分地参与到移动互联

网,并获得收益。

运营商拥有最广泛的服务渠道,以及

用户的信任。通过这些优势,运营商可以

成为业务提供商和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

并为业务提供商提供开放的电信能力、位

置信息等用户数据,以及基于偏好的推荐

等增值服务,运营商由此可以建立新的商

业模式。

一致的业务体验

用户正在享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

业务。在不久的将来,用户将可以通过LTE

网络使用LTE语音服务,在LTE语音和GSM/

UMTS语音之间自由漫游和切换。用户基

于语音的各种业务,比如前转、智能等业

务,在不同网络上的体验是完全一致的。

用户可以通过GPRS、Wi-Fi、LTE等方

式接入移动宽带,并使用IMS、Internet的

多种业务,用户在接入这些网络和业务的

时候,使用统一的ID和密码进行鉴权和接

入。一次接入后,鉴权状态可以共享给其

他业务,后续的业务将不再需要输入用户

名和密码进行鉴权,用户可以自由地使用

各种业务。

运营商通过融合的用户数据管理,可

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些场景。一致、方便的

业务体验,将有助于运营商的业务推广,

并吸引新客户和增强用户黏性。

简化网络,降低TCO

传统网络的用户数据分布在网络各

处,导致新业务的运营成本很高。一个基

于IMS的无线固话业务,需要在5个业务

系统上进行数据的业务发放,在定位问题

时需要查询五个不同的业务系统。一个在

IPTV上显示主叫名的业务,需要访问三个

运营支撑:优化客户服务

• 贯通E2E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 优化客户响应,提升客户忠诚;

• 精准营销推广,提升每用户收益。

业务网络:提升业务收入

• 精准营销和定向营销;

• 个性化体验和创新型服务;

• 促进快速应用创新和部署;

• 开放用户数据服务。

核心网络:降低TCO成本

• 降低网络复杂度和维护成本;

• 网络数据与数据能力开放;

• 网络架构保障与网络可靠性;

• 提高网络资源控制效率。

44

Page 52: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2010.03 第48期

HOW TO OPERATE运营探讨

责任编辑:许鹏 [email protected]

不同的数据库。而融合的用户数据管理,可以提供

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和模型,简化网络业务之间的

互联,加快新业务的部署和上市,简化运维。

通过大容量集中部署的用户数据管理,可以简

化号码的管理和SIM卡的管理,减少各种号码之间的

对应关系的管理,减少因为扩容而导致的网元分裂

的管理,减少数据库网元的维护,减少号码路由的

管理。用户数据解决方案的简化,不仅仅体现在数

据库网元数量、占地和功耗的减少,而且在客户服

务、业务发放、信令路由等方面也得到简化,对整

个网络的TCO降低有明显作用。

数据安全

融合的用户数据管理最重要的是数据安全。很

多人对于融合的用户数据解决方案的最大顾虑是数据

安全,因为在集中进行数据管理后,一旦数据库发生

事故,损失将会非常大。实际上,提升安全性能正是

融合的用户数据解决方案的主要价值之一。用户数据

解决方案通过应用无缝地理自容灾、分布式部署、自

适应流控等技术,避免网络整体失效,即使单个网元

失效也不影响整体业务,大大提升了整体网络的可靠

性,实现6个9以上的可靠性,把网络平均总体失效时

间减少到每年1分钟以内。

用户数据解决方案还增加了隐私管理的功能。

在数据共享中,运营商要承担保护用户隐私的责

任,这可以通过融合的用户数据解决方案实现。

如何优化用户数据管理

面对日益庞大的用户业务数据和白热化竞争

的通信市场,运营商当务之急是发挥自身的独特优

势,采用融合的用户数据解决方案。

用户数据解决方案的目标架构

用户数据解决方案的目标架构包括Subscr iber

Database、Intelligence Framework、用户数据集成和

服务,一共有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Subscriber

Database存放用户的签约数据,这些数据的数据模型

变化很小,是偏静态的数据。Intelligence Framework

提供用户的偏好和个性化信息,这些数据的数据模

型变化比较快,是偏动态的数据。

用户数据集成和服务则集成了多个数据源,包

括Subscriber Database和Intelligence Framework,以及

网络中其他数据库,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和数

据服务。由于用户数据的重要性,用户数据集成和

服务将构成网络中一个独立的域——用户数据域,

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的核心。

适度的融合和联邦

用户数据的融合和集中,带来了网络的简化,

方便了运营商的业务创新。但是,把所有的数据

都融合到一起,适配各种定制化的应用,将花费运

营商大量的成本,所以我们提倡适度的数据融合和

数据联邦。用户数据集成和服务可以把融合数据库

和现网传统的数据库关联起来,提供统一的数据视

图、访问接口和数据服务,可以从现网的数据库开

始逐步融合。这样一来,运营商可以减少安全性风

险,避免把性能、灵活性要求不同的各种应用的数

据全部集中在一起。通过适度的融合和联邦方式,

运营商可以达到优化用户数据管理的目的。

用户数据管理的融合平台和演进

融合的用户数据解决方案支持跨平台,并能够

向云计算平滑演进。用户数据解决方案是非常适合

云计算的一种应用,适合运营商建立基于云计算的

业务提供。用户数据管理是云计算环境下最重要的

内容,可以帮助运营商成为业务平台提供者,获得

在整个移动价值链中的核心控制地位。

运营商按照用户数据解决方案的目标架构,逐

步建设融合的用户数据管理。先融合Core Network

D a t a,还是先融合业务数据,或者先构建用户偏

好,实际上这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运营商可以先

从任何一个方向开始,也可以并行开展。融合的用

户数据解决方案是逐步构建的,可以和传统业务系

统并存,逐步收编传统的业务系统。最重要的是,

用户数据解决方案的建设应该遵循融合数据中心的

总体原则和目标架构,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

截至目前,由华为提供的用户数据解决方案在

全球已经部署超过8.6亿线,规模应用于全球一百多

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160多个运营商。华为基于用

户数据解决方案的ngHLR在全球新增市场份额中名列

第一,并拥有全球最大的ngHLR商用局点(巴基斯坦

Telenor 4000万用户)。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网络

45

Page 53: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

Huawei Technologies

2010.03 第48期 1

Page 54: 华为技术 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编辑部 Email: HWtech@huawei.com 地 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A10 邮 编 :5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