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16
-1-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临时指导文件 2020 6 5 本文件是对 2020 4 6 日发布的一份指导文件 的更新,并纳入了关于使用口罩预防 2019 冠状病毒病 COVID-19)传播的相关最新科学证据以及实际考 虑因素。本文件与上一版本的主要区别包括: 关于有症状、症状前和无症状的 COVID-19 感染者传播情况的最新信息以及本文件各节 所提供证据的最新情况; 关于发生了 COVID-19 社区传播 1 的地理区 域内卫生设施中的卫生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持 续使用医用口罩新的指导; 决策者采用基于风险的做法指导公众使用医 用和非医用口罩的最新指导和实用建议; 关于非医用口罩功能和特点新的指导,包括 面料、隔层数和组成结构、形状、涂层的选 择及维护。 本文件中包含的指导和建议依据的是世卫组织先 前的指南(特别是世卫组织关于卫生保健中易发生流 行及大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1) 以及世卫组织 COVID-19 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制定特 设小组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现有证据所做的评 估。在突发事件期间制定临时指导的过程是一个对现 有的利益和危害证据进行评估的透明且有力的过程, 这些证据通过快速系统审查加以综合并在方法学家协 助下建立专家共识。这一过程还尽可能多地将潜在资 源影响、价值观和偏好、可行性、公平性、伦理和研 究差距纳入考虑。 本指导文件的宗旨 本文件旨在为决策者、公共卫生及感染预防与控 制专业人员、卫生保健管理人员和卫生工作者提供关 于卫生保健中(包括长期护理和住院)以及公众和居 家护理期间使用医用和非医用口罩的指导。将在得到 更多数据后对本文件作出修订。 1 世卫组织将其定义为通过评估各种因素确定,发生了更大 规模的当地传播暴发,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与传播链无关 的大量病例;来自定点监测的大量案件;和/或在多个国家// 背景 使用口罩是整套预防控制措施的组成部分,这套 措施可限制某些呼吸道病毒疾病,包括 COVID-19 蔓延。口罩既可用于保护健康者(在与感染者接触时 佩戴做好自身防范),也可用于源头控制(感染者个 人佩戴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然而,仅仅使用口罩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保护或源 头控制,还应在个人和社区层面采取其他措施来抑制 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无论是否使用口罩,做好手部卫 生、保持身体距离以及采取其他预防控制感染措施对 于防止 COVID-19 的人与人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件提供了关于在卫生保健机构、公众以及居 家护理期间使用口罩的信息和指导。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组织)制定了关于在卫生保健机构(2)、长期护 理设施(3)以及居家护理中采取感染预防与控制战略的 具体指导(4)COVID-19的传播 有关 COVID-19 病毒传播的知识与日俱增。 COVID-19 主要是一种呼吸道疾病,感染这种病毒后 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症状,从轻微的非呼吸道症状到严 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不 等,甚至死亡。还有一些感染者报告未出现任何症 状。 根据目前的证据,COVID-19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 道飞沫和接触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发生飞沫传播 的情况是,某人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在 1 米内),并 暴露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的呼吸道飞沫,例如通过咳 嗽、打喷嚏或非常密切的人际接触,导致病毒从口、 鼻或结膜(眼睛)等传染门户进入(5-10)。也可能通 过感染者所处直接环境中的媒介传播(11, 12 )。因 此,COVID-19 病毒可通过与感染者接触直接传播,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global-surveillance-for- covid-19-caused-by-human-infection-with-covid-19-virus-interim- guidance

Transcript of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Page 1: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1-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临时指导文件 2020 年 6 月 5 日

本文件是对 2020 年 4 月 6 日发布的一份指导文件

的更新,并纳入了关于使用口罩预防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传播的相关最新科学证据以及实际考虑因素。本文件与上一版本的主要区别包括:

• 关于有症状、症状前和无症状的 COVID-19感染者传播情况的最新信息以及本文件各节所提供证据的最新情况;

• 关于发生了 COVID-19 社区传播 1的地理区域内卫生设施中的卫生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持续使用医用口罩新的指导;

• 决策者采用基于风险的做法指导公众使用医用和非医用口罩的最新指导和实用建议;

• 关于非医用口罩功能和特点新的指导,包括面料、隔层数和组成结构、形状、涂层的选择及维护。

本文件中包含的指导和建议依据的是世卫组织先

前的指南(特别是世卫组织关于卫生保健中易发生流行及大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1)以及世卫组织 COVID-19 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制定特设小组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现有证据所做的评估。在突发事件期间制定临时指导的过程是一个对现有的利益和危害证据进行评估的透明且有力的过程,这些证据通过快速系统审查加以综合并在方法学家协助下建立专家共识。这一过程还尽可能多地将潜在资源影响、价值观和偏好、可行性、公平性、伦理和研究差距纳入考虑。

本指导文件的宗旨

本文件旨在为决策者、公共卫生及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卫生保健管理人员和卫生工作者提供关于卫生保健中(包括长期护理和住院)以及公众和居家护理期间使用医用和非医用口罩的指导。将在得到更多数据后对本文件作出修订。

1 世卫组织将其定义为“通过评估各种因素确定,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当地传播暴发,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与传播链无关的大量病例;来自定点监测的大量案件;和/或在多个国家/领地 / 地 区 的 多 个 不 相 关 聚 集 性 病 例 ”

背景

使用口罩是整套预防控制措施的组成部分,这套措施可限制某些呼吸道病毒疾病,包括 COVID-19 的蔓延。口罩既可用于保护健康者(在与感染者接触时佩戴做好自身防范),也可用于源头控制(感染者个人佩戴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然而,仅仅使用口罩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保护或源头控制,还应在个人和社区层面采取其他措施来抑制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无论是否使用口罩,做好手部卫生、保持身体距离以及采取其他预防控制感染措施对于防止 COVID-19 的人与人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件提供了关于在卫生保健机构、公众以及居家护理期间使用口罩的信息和指导。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制定了关于在卫生保健机构(2)、长期护理设施(3)以及居家护理中采取感染预防与控制战略的具体指导(4)。

COVID-19的传播

有 关 COVID-19 病 毒 传 播 的 知 识 与 日 俱 增 。COVID-19 主要是一种呼吸道疾病,感染这种病毒后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症状,从轻微的非呼吸道症状到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不等,甚至死亡。还有一些感染者报告未出现任何症状。

根据目前的证据,COVID-19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发生飞沫传播的情况是,某人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在 1 米内),并暴露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的呼吸道飞沫,例如通过咳嗽、打喷嚏或非常密切的人际接触,导致病毒从口、鼻或结膜(眼睛)等传染门户进入(5-10)。也可能通过感染者所处直接环境中的媒介传播(11, 12)。因此,COVID-19 病毒可通过与感染者接触直接传播,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global-surveillance-for-covid-19-caused-by-human-infection-with-covid-19-virus-interim-guidance)

Page 2: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2-

或通过与感染者所处直接环境中的物体表面或与其使用的物品(例如听诊器或温度计)接触间接传播。

在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的特定环境和机构中,COVID-19 病毒也可能在空气中传播。科学界一直在讨论,在没有产生气溶胶操作的情况下,COVID-19病毒是否也会通过气溶胶蔓延。这一领域正在开展积极研究。迄今为止,在没有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临床机构进行了空气取样,一些研究(13-15)发现了病毒核糖核酸,而另一些研究则没有发现(11, 12, 16)。然而,病毒核糖核酸的存在与具有复制和感染能力的(可以存活的)病毒不同,后者不但可以传播,还能够提供足够的接种体从而引发侵袭性感染。此外,虽然在空气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的少量实验研究发现了病毒核糖核酸(17)和可以存活的病毒(18),但产生这些气溶胶的产生气溶胶操作都是在实验诱导下实施的,其中气溶胶是使用大功率喷气雾化器产生的,没有反映正常的人咳嗽情况。需要开展高质量研究,包括在多种环境下进行随机试验,以填补与 COVID-19 病毒通过产生气溶胶操作和空气传播有关的许多已知研究空白。

目前的证据表明,大多数 COVID-19 传播是通过有症状患者在没有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的情况下与其他人密切接触进行的。在有症状患者中,在发病几周后的样本中可检测到病毒核糖核酸,但轻度患者在症状出现后第 8 天(19, 20)都没有发现可以存活的病毒,尽管对于重度患者而言时间可能会更长。然而,核糖核酸病毒延期排放并不一定意味存在持续感染。病毒的可传播性取决于患者排出的可以存活的病毒数量(无论是否以咳嗽方式排出,也无论是否排出更多飞沫)、与他人接触的类型以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在对调查传播的研究进行解释时,应结合研究背景。

已感染病毒并处于排毒期但尚未出现症状的患者也存在传播的可能。这种现象被称为症状前传播。COVID-19 的潜伏期,也就是从接触病毒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平均为 5-6天,但最长可能达 14天(21, 22)。此外,数据显示,有些人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检测结果呈 COVID-19阳性,但 1-3天后才出现症状(23)。症状前传播是指 COVID-19 病毒由已感染并处于排毒期但尚未出现症状的患者传播。出现症状的患者似乎在症状出现当天或之前病毒载量较高,而不是在感染后期较高(24)。

一些 COVID-19 病毒感染者甚至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尽管他们会排出病毒,然后可能会传染给他人。最近的系统审查发现,无症状病例占比从 6%到 41%不等,综合估计为 16%(12%至 20%)(25),尽管此项审查中纳入的大多数研究都有严重限制,即对症状报告的不全面,或对所调查症状没有适当定义。可以存活的病毒已从症状前和无症状个人的样本中分离出来,因此表明无症状患者也可能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26)。很

难对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进行全面研究,但会员国报告的关于接触者追踪的现有证据表明,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比有症状感染者低得多。

在已发布的现有研究中,有些研究描述了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情况(21, 25-32)。例如,在中国研究的63 名无症状感染者中,有证据表明有 9 人(14%)已将病毒传染给他人(31)。此外,两项研究对由病例到接触者的继发传播进行了认真调查,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在 9 例无症状病例中,91 名接触者没有发生继发传播(33),而另一项报告称 6.4%的病例可归因于症状前传播(32)。迄今为止,关于无症状病例进一步传染的可用数据来自于有限数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使用的小样本可能存在回忆偏差,并且不能排除媒介传播。

关于在卫生保健机构(包括长期护理和住院机构)佩戴口罩的指导

使用医用口罩和呼吸器为COVID-19疑似或确诊患者提供护理

本节旨在为卫生工作者使用医用口罩和呼吸器为COVID-19 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提供基于证据和共识的指导。

定义

医用口罩的定义是一种扁平的或褶皱的外科或手术口罩;使用时将带子固定在耳部或头部(或两者合用)。医用口罩的性能特点可根据一套标准化测试方法(ASTM F2100、EN 14683或同等标准)进行测试,旨在使口罩的高过滤性、足够的透气性以及非必要的流体渗透阻力实现平衡(34、35)。

过滤式面罩呼吸器(FFR),或称呼吸器,同样旨在实现过滤性与透气性之间的平衡;然而,医用口罩过滤3微米的飞沫,而呼吸器必须过滤更具挑战性的0.075微米的固体颗粒。根据欧盟EN 149标准,欧洲的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在FFP2性能上可过滤至少94%的固体氯化钠颗粒和油性飞沫,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颗粒。经认证的过滤式面罩呼吸器还必须确保吸气和呼气时在保持最大阻力的同时保证呼吸畅通。另一个重要区别是过滤测试方法;医用口罩过滤测试在口罩的横截面上进行,而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在整个表面上进行。因此,与医用口罩的开口形状或泄漏结构相比,过滤式面罩呼吸器的过滤材料层和形状确保了呼吸器密封外缘可包住佩戴者面部,从而保证了佩戴后产生理想的过滤效果。过滤式面罩呼吸器的其他性能要求包括最大的二氧化碳积聚量、总泄漏量和带子抗拉强度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36, 37)。

Page 3: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3-

现有证据

世卫组织关于为 COVID-19 患者提供直接护理的卫生工作者应佩戴的呼吸保护装备类型的指导依据的是:1)世卫组织关于卫生保健中易发生流行及大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建议(1);2)关于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测试医用口罩与呼吸器在控制以下风险方面效力的最新系统审查:临床呼吸道疾病、流感样疾病以及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或病毒感染。世卫组织的指导文件与其他专业组织(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美国重症医学会和美国传染病学会)最近发布的指南相似(38, 39)。

系统性文献审查中的荟萃分析报告,从统计角度来看,在降低临床呼吸道疾病转归或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或病毒感染的风险上,使用 N95 口罩相较于使用医用口罩并没有任何显著效果(40, 41)。对与引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和 COVID-19 有关的观察性研究进行了系统审查,所得的低确定性证据表明,采取面部防护措施(包括呼吸器和医用口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卫生工作者的感染风险。不过,与医用口罩或 12-16 层棉质口罩相比,使用 N95 或类似的呼吸器更能降低风险,但这些研究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回忆偏差,关于使用呼吸器的情形以及暴露衡量的信息有限),而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的机构中进行的(42)。

世卫组织将继续收集有关使用不同口罩的效力及其潜在危害、风险和缺点及其与做好手部卫生、保持身体距离和其他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合用的科学数据和证据。

建议

世卫组织 COVID-19 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制定特设小组审议了关于 COVID-19 病毒传播方式、使用医用口罩与呼吸器保护卫生工作者免受感染的所有现有证据、证据的确定性水平以及潜在利益和危害,如导致面部皮损、刺激性皮炎或痤疮恶化,或佩戴呼吸器所导致的更常见的呼吸困难(43, 44)。

指导制定特设小组还审议了维持或改变现行建议的影响,其中包括医用口罩与呼吸器的可得性、成本和采购影响、可行性以及世界各地卫生工作者获得这些呼吸防护装备的公平性。指导制定特设小组承认,总体而言,卫生工作者强烈倾向于使用已知范围内保护力度最强的装备,以防范 COVID-19 感染,因此,非常重视在未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的机构中使用呼吸器的潜在好处,尽管一些研究证明与医用口罩相比两

2 世卫组织产生气溶胶操作清单包括: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术、心肺复苏术、插管前手动通气、支气管镜检查、使用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以及尸检程序。

者效力旗鼓相当,而其他低确定性的证据表明,使用呼吸器后风险降幅更大。

总之,指导制定特设小组大多数成员肯定了世卫

组织先前提出的建议,其中包括: • 对于没有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 2的情况,世

卫组织建议为 COVID-19 患者提供直接护理的卫生工作者应佩戴医用口罩(除作为飞沫和接触预防措施一部分的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外);

• 在为 COVID-19 患者(例如 COVID-19 重症监护室和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的护理机构中,世卫组织建议卫生工作者应佩戴呼吸器(N95 或 FFP2 或 FFP3标准或同等标准)。

说明:建议在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的机构中使用

呼吸器。基于价值观和偏好,而且如果能广泛获得,在其他情况下为 COVID-19 患者提供直接护理,也可以使用呼吸器。有关个人防护装备的更多指导,包括有关卫生工作者使用口罩以外个人防护装备的指导,见世卫组织关于为 COVID-19 疑似感染病例提供护理期间采取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指导(2)以及世卫组织关于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指导(45)。

定义

在卫生保健设施内人人佩戴口罩的定义是,要求所有卫生工作者和进入卫生保健设施的任何人,无论进行什么活动,都必须佩戴口罩(与COVID-19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制定特设小组进行讨论)。

此处,有针对性地持续使用医用口罩的定义是,在临床区域工作的所有卫生工作者和护理人员在值班期间开展所有常规活动时全程佩戴医用口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口罩被弄脏、变湿或损坏,或卫生工作者/护理人员取下口罩时(例如,为了进食饮水或护理因其他原因需采取飞沫/接触预防措施的患者),才能更换口罩(与COVID-19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制定特设小组进行讨论)。

“卫生工作者”指所有主要参与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行动的人员。例如:专业护理人员和助产人员、医生、清洁工、在卫生机构工作的其他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卫生工作者等(46)。

Page 4: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4-

在已知或疑似发生了COVID-19社区传播的地区卫生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持续使用医用口罩

本节探讨了在已知或疑似发生了 COVID-19 社区传播的地区卫生工作者和护理人员持续使用医用口罩的情况,无论是否向 COVID-19 患者提供直接护理。

现有证据

在发生了 COVID-19 社区传播或大规模暴发的地区,许多医院都采取了人人佩戴口罩做法,以减少卫生工作者以及进入卫生保健机构的 COVID-19 任何感染者向其他卫生工作者和患者传播(无症状、症状前和有症状)的可能性(47)。

目前还没有一项研究就卫生工作者普遍或有针对性地持续使用口罩对于预防 SARS-CoV-2 传播的效力和潜在不良影响进行评估。尽管缺乏证据,但世卫组织 COVID-19 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制定特设小组绝大多数成员支持在已知或疑似发生了 COVID-19 社区传播的地方的临床区域(无论临床区域是否有 COVID-19患者或其他患者)卫生工作者和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除进食饮水或在护理因其他原因(如流感)需采取飞沫/接触预防措施的患者后更换口罩外,在值班期间全程持续佩戴医用口罩,以避免任何交叉传播的可能性。

这种做法反映了在卫生工作者和非 COVID-19 患者中预防潜在的 COVID-19 感染的强烈偏好和价值观;相比在值班期间全程持续佩戴医用口罩的潜在不适及其他不利后果以及目前缺乏证据的弊端,这些偏好和价值观更为重要。

说明:决策者应考虑卫生设施集水区的传播强度,以及与基于评估或推定的暴露风险政策相比,采取一项旨在让所有卫生工作者持续佩戴口罩的政策的可行性。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将采购和成本考虑在内并加以规划。在为所有卫生工作者制定口罩使用计划时,应确保向所有工作人员,特别是那些为COVID-19 确诊或疑似患者提供护理的工作人员长期供应医用口罩。

指导

对于已知或疑似发生了 COVID-19 社区传播或密集暴发的地点/地区,世卫组织提出以下指导:

• 在临床区域工作的卫生工作者,包括社区卫生工作者和护理人员,除进食饮水或在护理因其他原因需采取飞沫/接触预防措施的患者后更换医用口罩外,在值班期间开展常规活动时全程持续佩戴医用口罩;

• 根据专家意见,在潜在的传播风险更高的区域,包括分诊台、家庭医生/全科医生问诊区 、 门 诊 部 、 急 诊 室 、 COVID-19指 定 病

房、血液科、癌症科、移植病房、长期护理和住院设施,持续使用口罩尤为重要;

• 卫生工作者在值班期间全程使用医用口罩,应保证: ­ 口罩被弄脏、变湿或损坏后更换口罩; ­ 不得为调整口罩位置而触摸医用口罩或

出于任何原因将其从面部移开;如发生这种情况,应将口罩安全地摘下并进行更换;同时保持手部卫生;

­ 在护理完因其他病原体原因需要采取接触/飞沫预防措施的患者后丢弃并更换口罩(以及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 不在临床区域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常规活动 时 无 需 使 用 医 用 口 罩 ( 例 如 , 行 政 人员);

• 卫生工作者之间不应共用口罩,无论何时取下均应做适当处置,不得重复使用;

• 在对COVID-19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的机构中,应佩戴防护标准至少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认证的N95、N99、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外科N95、欧洲联盟标准FFP2或FFP3相同或同等的防颗粒物呼吸器(见上文世卫组织建议)。在此项政策实施之后,在这些机构工作的卫生工作者应当在值班期间全程持续使用口罩。

为确保卫生工作者在值班期间全程充分有效、持

续地佩戴医用口罩,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如在可能无法使用口罩的共用和拥挤场所(如食堂、更衣室等)工作的卫生工作者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并加强保持身体距离。

在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持续使用医用口罩的做法时,应认真考虑以下潜在危害和风险,包括:

• 因受污染的手碰触口罩造成的自身污染(48, 49);

• 医用口罩被弄脏、变湿或损坏后未及时更换可能发生的潜在的自身污染;

• 经常长时间使用口罩可能导致面部皮损、刺激性皮炎或痤疮恶化(43, 44, 50);

• 口罩佩戴会让人感到不适(41, 51); • 产生错误的安全感,可能导致对保持身体距

离和注意手部卫生等公认预防措施遵守不力;

• 如在佩戴口罩的同时未采取眼部保护措施,会存在飞沫传播和飞溅到眼里的风险;

• 特定的弱势人群,如精神健康障碍者、发育残疾人士、聋哑人和重听者以及儿童,难以佩戴或不适宜佩戴口罩;

• 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佩戴不适。

Page 5: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5-

表 1.卫生工作者使用的口罩类型取决于传播场景、机构和活动*

COVID-19 的 传播场景

主体 机构 活动 口罩类型*

已知或疑似发生了社区传播

卫生工作者或护理人员

卫 生 保 健 设 施 ( 包括 初 级 、 二 级 、 三级 护 理 、 门 诊 护 理以 及 长 期 护 理 和 住院机构)

在患者护理区域——无论患者是否为 COVID-19 疑似/确诊病例

医用面罩(有针对性地 持 续 使 用 医 用 口罩)

工作人员(在卫生保健设施工作,但不为病人提供护理的工作人员,例如行政人员)

卫 生 保 健 设 施 ( 包括 初 级 、 二 级 、 三级 护 理 、 门 诊 护 理以 及 长 期 护 理 和 住院机构)

患者区内无常规活动 不需要医用口罩。 只有在接触患者或在距患者 1 米以内才应考虑使用医用口罩,或 根 据 当 地 风 险 评估。

卫生工作者 出 诊 ( 例 如 , 产 前或 产 后 护 理 , 或 慢性病)

在直接接触或无法保持 1 米以上距离时。

考虑使用医用口罩

卫生工作者 社区 社区外联方案 考虑使用医用口罩 COVID-19 病 例零星传播或聚集性传播

卫生工作者或护理人员

卫 生 保 健 设 施 ( 包括 初 级 、 二 级 、 三级 护 理 、 门 诊 护 理以 及 长 期 护 理 和 住院机构)

为任何病人提供护理 根据标准和基于传播的预防措施使用医用口罩(风险评估)

卫生工作者 社区 社区外联方案 无需使用口罩 任何传播场景

卫生工作者或护理人员

卫 生 保 健 设 施 ( 包括 初 级 、 二 级 、 三级 护 理 、 门 诊 护 理以 及 长 期 护 理 和 住院机构)

在与 COVID-19 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时

医用口罩

卫生工作者 卫 生 保 健 设 施 ( 包括 长 期 护 理 和 住 院机 构 ) , 在 进 行 产生 气 溶 胶 操 作 的 机构中

为 COVID-19 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或在为 COVID-19 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的机构中提供护理。

呼吸器(N95 或 N99或 FFP2 或 FFP3)

卫生工作者或护理人员

家庭护理 当与 COVID-19 疑似或确诊患者密切接触或无法保持 1米以上距离时。

医用口罩

*本表仅涉及医用口罩和呼吸器的使用情况。在使用医用口罩和呼吸器时可能需要酌情合用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和其他措施,并始终保

持手部卫生。

卫生设施中医用口罩的替代品:

在医用口罩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可考虑将面罩作为一种替代品。根据有限的现有证据,不得将布口罩(在本文件中称为织物口罩)作为医用口罩替代品并视其为保护卫生工作者的适当手段。一项评估卫生保健设施中使用布口罩情况的研究发现,与佩戴医用口罩的卫生保健工作者相比,使用棉质口罩的卫生保健工作者患流行性感冒的风险更高(52)。

至于其他个人防护装备物品,如在短缺或缺货的情况下,建议在本地生产供卫生保健机构使用的布口罩,地方主管部门应根据具体的最低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推荐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评估。

社区护理机构的额外考虑因素:

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始终对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特别强调保持手部和呼吸卫生、做好表面和环境清洁及消毒,以及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需要采取的其他预防控制感染措施取决于当地的 COVID-19传播动力以及卫生保健活动所需的接触类型。此外,社区卫生人力应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保持呼吸卫生,并保持 1 米(3.3 英尺)以上身体距离。他们也可为洗手台的建造、社区教育和维护提供支持(53)。

进行筛查活动(如进行面谈)时,如果距离在 1米(3.3 英尺)以上,并且没有与患者直接接触,则

Page 6: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6-

无需佩戴口罩(42, 53)。在已知或疑似发生了社区传播的地方,社区卫生工作者在提供必要的常规服务时,要考虑额外的预防措施,包括佩戴医用口罩(表 2)。

当患者被怀疑或确诊感染 COVID-19 时,社区卫生工作者应采取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医用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和做好眼部防护(53)。

关于公众使用口罩的指导

现有证据

对流感、流感样疾病和人类冠状病毒(不包括COVID-19)的研究提供了证据,证明使用医用口罩可防止传染性飞沫由有症状的感染者传播给他人(源头控制),并防止这些飞沫对环境的潜在污染。(54, 55)有限证据表明,家中的健康人群,特别是与病人同住的健康人群,或参加大型集会的人群,如佩戴医用口罩,作为一种预防传播措施,可能是有益的(41, 56-61)。最近对这些观察性研究所做的荟萃分析(观察数据存在内在偏差)显示,无论是一次性外科口罩还是可重复使用的 12-16 层棉质口罩,都有助于保护家中以及与患者接触的健康人群(42)。

这可被视为支持健康人群在更广大社区中使用口罩(医用口罩或其他口罩)的一种间接证据;然而,这些研究表明,此类人群,只有在家中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或在大型集会中无法保持身体距离,才会感染上这种病毒。

关于美利坚合众国各大学宿舍中青年人使用口罩情况的分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面罩可降低流感样疾病的发病率,但对实验室确诊的流感风险没有影响(62, 63)。目前,没有直接证据(来自对 COVID-19和社区健康人群的研究)证明社区中的健康人群采取人人佩戴口罩措施对于预防包括 COVID-19 在内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有效的。

世卫组织定期监测关于这一重要主题的所有新增证据,并将在获得更多信息后提供最新情况。

指导

1) 世卫组织建议,凡出现类似COVID-19症状的人应当(1, 2):

• 佩戴医用口罩,进行自我隔离,一旦感觉不适,出现COVID-19潜在症状,即使症状轻微,也要第一时间就医。症状可能包括:发烧、咳嗽、乏力、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肌肉疼痛。也有人报告过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喉咙痛、鼻塞、头痛、腹泻、恶心和呕吐。还有报告称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前会先失去嗅觉和味觉(64, 65)。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非典型症状,如疲倦、反

应迟钝、行动不便、腹泻、食欲不振、谵妄和不发热(26, 66, 67)。重要的是要注意,有些COVID-19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可能非常轻微,没有特异性;

• 遵守关于佩戴、取下和处置医用口罩的指示,并做好手部卫生(68);

• 采取所有额外措施,特别是注意呼吸卫生、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米(3.3英尺)以上身体距离(42)。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建议所有人,无论是

否使用口罩,都应: • 避免聚集扎堆、不进入拥挤空间 (遵从当地

的建议); • 与其他人保持1米(3.3英尺)以上身体距

离,特别是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的人保持距离;

• 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并且手部没有明显变脏,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 注意呼吸卫生,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弯曲肘部捂住口鼻,纸巾用完后立即妥善丢弃,并保持手部卫生;

• 勿碰触自己的口、鼻、眼。

2) 为决策者提供的关于公众使用口罩的建议

许多国家建议公众使用织物口罩/面罩。目前,健康人群在社区机构中普遍使用口罩尚未得到高质量或直接的科学证据支持,但需要考虑这种做法的潜在好处和危害(见下文)。

然而,考虑到评估症状前和无症状传播方面现有的研究、若干国家就公众使用口罩提供的越来越多的观察证据概要、个人价值观和偏好以及在许多情况下难以保持身体距离,世卫组织更新了其指南,提出以下建议,为了在社区传播领域有效预防 COVID-19 传播,政府应鼓励公众在特定场所和机构中佩戴口罩,作为阻断 SARS-CoV-2 传播的整套方法的一部分(表2)。

世卫组织建议决策者在考虑或鼓励公众使用口罩时采用基于风险的做法,重点关注以下标准: 1. 使用口罩的目的:如果意图是防止受感染佩戴者

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即源头控制)和/或保护健康佩戴者免受感染(即预防)。

2. 暴露于COVID-19病毒的风险 ­ 由于流行病学和人群中的传播强度:如果存

在社区传播,并且不具备采取其他阻断措施(如接触者追踪)的能力或能力有限,不具备检测、隔离以及护理疑似和确诊病例的能力或能力有限。

Page 7: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7-

­ 取决于职业:例如,与公众密切接触的个人(例如,社会工作者、个人支助者、出纳员)。

3. 口罩佩戴者/人群的脆弱性:例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癌症和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患者可以使用医用口罩(69)。

4. 人口居住环境:人口密度高的环境(如难民营、类似难民营的环境、生活条件拥挤的地方)以及个人无法保持1米(3.3英尺)以上身体距离的环境(如公共交通)。

5. 可行性:口罩的可得性和成本,用于清洗非医用口罩的清洁水的获取情况,以及口罩佩戴者忍受佩戴口罩不良影响的能力。

6. 口罩类型:医用口罩与非医用口罩。

根据这些标准,表 2 提供实例说明鼓励公众佩戴口罩的场所,并按照口罩用途指明了具体目标人群和使用的口罩类型。政府和地方管辖区是否建议或强制使用口罩应基于上述标准,并根据当地环境、文化、口罩可得性、所需资源和公众的喜好做出决定。

表2. 应鼓励公众在已知或疑似发生了社区传播的地区使用医用和非医用口罩的实例

场所/机构 群体 使 用口 罩 的目的

如当地推荐,考虑佩戴的口罩类型

在已知或疑似发生了广泛传播的地区,不具备采取其他阻断措施的能力或能力有限,如保持身体距离、接触者追踪、适当检测、隔离和护理疑似和确诊病例。

出入公共场所的公众,如杂货店、上班、社交集会、大型集会、封闭场 所 , 包 括 学 校 、 教 堂 、 清 真 寺等。

对 于 源 头 控制 有 潜 在 好处

非医用口罩

人口密度大,无法做到保持身体距离的机构;监测和检测能力以及隔离和检疫设施有限

在 条 件 拥 挤 和 特 定 机 构 居 住 的 人群,如难民营、类似营地的环境、贫民窟

对 于 源 头 控制 有 潜 在 好处

非医用口罩

无 法 做 到 保 持 身 体 距 离 的 机 构(密切接触)

乘 坐 公 共 交 通 的 公 众 ( 如 公 共 汽

车、飞机、火车) 员工与其他群体保持密切接触或潜在密切接触的特定工作条件(如社会工作者、收银员、服务员)

对 于 源 头 控制 有 潜 在 好处

非医用口罩

无法做到保持身体距离导致感染风险/或负面结果加剧的机构

弱势群体:

• 年龄≥60岁的人群

• 有潜在并发症的患者,如心血管

疾病或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

癌症、脑血管病、免疫抑制

保护 医用口罩

社区中的任何机构* 凡出现类似 COVID-19 症状的人 源头控制 医用口罩

*这适用于任何传播场景 潜在好处/优势

公众中的健康者佩戴口罩的好处可能包括: • 在感染者出现症状之前降低其潜在的暴露风

险; • 减少可能对为防止传染给他人而佩戴口罩的

个人(源头控制)或在非临床机构中护理COVID-19患者的人员污名化(70);

• 让公众感到他们可在促进阻断病毒传播方面发挥作用;

• 提醒公众遵守其他措施(例如手部卫生、不要碰触口鼻)。然而,这也可能产生相反效果(见下文);

• 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全球医用外科口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短缺的情况下,鼓励公众自制织物口罩可能会促进个别企业与社区融合。此外,生产非医用口罩可能会为那些能够在各自社区制造口罩的人提供一种收入来源。织物口罩也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鼓励公众普遍将其接受为一种保护措施。织

Page 8: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8-

物口罩可安全重复使用,还将减少成本和浪费,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潜在危害/弊端

健康者在公众中佩戴口罩可能有以下弊端: • 碰触口罩并随后用受污染的手碰触眼睛,可

能会增加自身污染的风险(48, 49); • 在非医用口罩被弄湿或损坏后未及时更换可

能导致潜在的自身污染;为微生物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 因使用的口罩类型而异,可能出现头痛和/或呼吸困难;

• 如经常长时间佩戴口罩,可能导致面部皮损、刺激性皮炎或痤疮恶化(50);

• 难以清晰表达; • 潜在的不适感(41, 51); • 给人以错误的安全感,可能导致对保持身体

距离和手部卫生等预防措施遵守不力; • 口罩佩戴不规范,尤其是幼儿; • 废弃口罩管理问题;对口罩处置不当导致公

共场所废弃物增加、街道清洁工面临传染风险并对环境产生危害;

• 依赖唇读的聋人难以沟通; • 儿童、发育残疾人士、精神病患者、有认知

障碍的老年人、有哮喘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呼吸问题的患者、有面部外伤或近期做过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以及处于湿热环境中的居民尤其难以佩戴口罩或不适宜佩戴口罩。

如果建议公众佩戴口罩,决策者应: • 清楚地传达佩戴口罩的目的,说明何处、何

时、如何佩戴以及佩戴何种类型口罩。解释佩戴口罩能达到什么效果,不能达到什么效果,并阐明这是整套措施的一部分,保持手部卫生、身体距离和其他措施也是必要的,并且相辅相成;

• 告知/培训人员何时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口罩(见口罩管理和维护部分),即戴上、戴好、取下、清洁和处置;

• 考虑使用的可行性、供应/获取问题、社会和心理接受程度(在不同情况下佩戴和不佩戴不同类型口罩);

• 继续收集关于在非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口罩(包括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牌以及围巾等其他面罩)的效力的科学数据和证据;

• 评估在一般人群中使用口罩的(正面、中性或 负 面 ) 影 响 ( 包 括 行 为 科 学 和 社 会 科学)。

世卫组织鼓励各国和社区通过关于公众使用口罩的政策,用于开展高质量研究,以评估这一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播的效力。

3)要考虑的口罩类型

医用口罩

医用口罩应根据国际或国家标准进行认证,确保卫生工作者在根据在卫生保健机构中进行操作的风险和类型使用时,能够提供可预测的产品性能。医用口罩设计为一次性使用,其初始过滤能力(过滤至少95%的飞沫)、透气性以及(如有必要)流体阻力取决于制成的无纺布材料(例如聚丙烯、聚乙烯或纤维素)的类型(例如纺粘或熔喷)和层数。医用口罩为长方形,由三层或四层组成。每一层均由细到极细的纤维组成。对医用口罩主要测试的是其阻挡飞沫的能力(3 微米大小;EN 14683 和 ASTM F2100 标准)以及阻挡颗粒的能力(0.1 微米大小;仅限于 ASTM F2100 标准)。口罩必须具备阻挡飞沫和颗粒的能力,同时也必须具备允许空气通过的透气性。医用口罩是受监管的医疗器械,被归类为个人防护装备。

在社区中使用医用口罩可能会将这一重要资源从卫生工作者和其他最需要的人手中挪移。在医用口罩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应按照指示为卫生工作者和高危个人预留医用口罩。

非医用口罩

非医用(在本文中也称为“织物”)口罩由各种纺布和无纺布(如聚丙烯)制成。非医用口罩可由不同面料组合构成,分层顺序、形状亦不同。对于这些组合材料,几乎没有做过系统评估,而且,对于现有的非医用口罩,在设计、材料选择、分层或形状上都没有统一标准。由于面料和材料可无限组合,非医用口罩的过滤性和透气性无固定标准。

非医用口罩既不是医疗器材,也不是个人防护装备。然而,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 集团)制定了非医用面罩标准,以界定过滤(最低过滤 70%固体颗粒或飞沫)和透气(最大压力差为 0.6 毫巴/平方厘米或最大吸入阻力为 2.4毫巴,最大呼出阻力为 3毫巴)方面的最低性能(71)。

由于非医用口罩的过滤和透气性标准化要求较低,加之总体的预期性能,使用此类口罩(由布料等织物和/或无纺布制成)只应被考虑用于社区环境的源头控制(由感染者使用),而不应用于预防。此类口罩可临时用于特定活动(例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无法保持身体距离时),在使用的同时始终做到勤洗手并保持手部卫生而且保持身体距离。

对非医用口罩类型提出建议的决策者应考虑到非医用口罩的以下特征:过滤效率或过滤性、透气性、所用材料数量和组合情况、形状、涂层及维护。

Page 9: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9-

a) 材料类型:过滤效率、单层材料透气性、过滤品质因数

材料选择是重要的第一步,因为过滤(阻隔)和透气性因面料而异。过滤效率取决于编织密度、纤维或线的直径,而无纺布材料的过滤效率取决于制造工艺(纺粘、熔喷、静电充电)(49, 72)。经证实,布面料和布口罩的过滤效率在 0.7%至 60%之间(73, 74)。过滤效率越高,面料提供的阻隔越大。

透气性是指通过口罩材料进行呼吸的能力。透气性是穿过口罩的压力差,以毫巴(mbar)或帕斯卡(帕)来表示,或以口罩面积来表示,即每平方厘米压力(毫巴/平方厘米或帕/平方厘米)。医用口罩的

可接受透气性应低于 49 帕/平方厘米。非医用口罩整个口罩的可接受压力差应低于 100 帕(73)。

取决于所用面料,过滤效率和透气性可相互补充,也可相互抵消。最近的数据表明,两个无纺布纺粘层,即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层使用的一种材料,能够保证足够的过滤和透气性。商用棉质口罩的透气性通常很好,但过滤性较差(75)。过滤品质因数用“Q”

表示,是一种常用的过滤品质因数;它是过滤效率(过滤性)与透气性之间的函数,数值越高表示整体效率越好(76)。表 3 列出了几种面料和非医用口罩的过滤效率、透气性和过滤品质因数(Q)(73, 77)。根据专家的共识,三(3)是推荐的最小品质因数。此排名仅作为初始指南使用。

表 3.非医用口罩过滤效率、压降和过滤品质因数*

*本表仅涉及实验性同行评议研究中报告的材料。过滤效率、压降和品质因数Q取决于流率。**根据专家的共识,三(3)是推荐的最低

品质因素。

制作口罩最好不要选用弹性材料;在佩戴过程中,口罩材料可能会在面部拉伸,导致孔径增大,整个使用过程的过滤效率降低。此外,弹性材料可能会随着时间而降解,并且对高温洗涤很敏感。

b) 层数 非医用口罩至少需要三层,取决于使用的面料。

口罩的最内层与佩戴者的面部接触。最外层暴露在环境中(78)。

将布料(例如,尼龙混纺和 100%涤纶)折叠成两层,与同一布料的单层相比,过滤效率提高 2-5倍,如果折叠成 4 层,过滤效率提高 2-7 倍(75)。仅由棉手帕制成的口罩至少应由 4 层组成,但过滤效率仅达到 13%(73)。如使用超多孔材料,如纱布,即使是

多层,也不能有足够的过滤效果;过滤效率仅达到3%(73)。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密度更大的编织材料,层数增加,透气性可能会降低。可尝试用口式呼吸以及多层呼吸对透气性进行快速检查。

c) 使用的材料组合 用于制造非医用口罩的理想材料组合应包含以下

三层:1)由亲水材料(如棉或混纺棉)制成的最内层;2)由疏水材料(例如,聚丙烯、聚酯或其混合物)制成的最外层,可限制外部污染渗入佩戴者口鼻;3)合成无纺材料(如聚丙烯)或棉层制成的中间疏水层,可增强过滤效果或抑制飞沫逸出。

材料 来源 结构 初始过滤效率

(%) 初始压降(帕)

过滤品质

因数Q**

(kPa-1)

聚丙烯 接合处材料,按原样

购买

纺粘法

(无纺布) 6 1.6 16.9

棉料1 衣物(T恤) 纺织 5 4.5 5.4

棉料2 衣物(T恤) 针织 21 14.5 7.4

棉料3 衣物(毛衣) 针织 26 17 7.6

聚酯 衣物(婴儿襁褓) 针织 17 12.3 6.8

纤维素 棉纸 粘合 20 19 5.1

纤维素 厚纸巾 粘合 10 11 4.3

丝绸 餐巾 纺织 4 7.3 2.8

棉、纱 不适用 纺织 0.7 6.5 0.47

棉料、手帕 不适用 纺织 1.1 9.8 0.48

尼龙 衣物(运动裤) 纺织 23 244 0.4

Page 10: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10-

d) 口罩形状 口罩形状分为平折形或鸭嘴形,旨在紧贴佩戴者

鼻、脸颊和下巴。例如,如果口罩的边缘不贴紧面部,并在说话时出现移动(举例),内部/外部空气会从口罩边缘穿透,不会经过面料层过滤。这种泄漏,即空气未经过滤进出口罩,可归因于口罩的大小和形状(79)。

必须确保可将口罩舒适地固定在适当位置,使用松紧带或带子略做调节。

e) 面料的涂层 在面料上粘合类似蜡的化合物涂层会增加阻隔力

度,提高口罩的耐流体性;然而,这样的涂层可能会不经意地完全堵塞气孔,致使口罩佩戴者呼吸困难。除降低透气性之外,在呼气时,未经过滤的空气更有可能从面罩的侧面逸出。因此不建议使用涂层。

f) 口罩维护

口罩只能由个人使用,不能共享。

口罩在变湿或有明显污渍后,应立即更换;不应长时间佩戴湿口罩。摘下口罩时不要碰触口罩外侧,取下口罩后不要碰触眼鼻。要么丢弃口罩,要么将其放在一个可密封的袋子里,直到可清洗干净为止。之后立即做好手部卫生。

非医用口罩应经常清洗并小心处理,以免污染其他物品。

如果口罩的各层面料均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应立即丢弃。

应对用来制作口罩的衣服面料进行测试,以测试是否有洗涤最高承受温度。如果衣服标签上标明了洗涤说明,请核实是否允许用温水或热水洗涤。选择可水洗的可洗面料。在 60℃的温热水中用肥皂或洗涤剂洗净。聚丙烯纺粘无纺布可在 125℃以下的高温下洗涤(72)。天然纤维耐高温洗涤和熨烫。如使用无纺布材料(例如纺粘材料),请小心清洗口罩(不要过多地揉搓、拉伸或扭曲)。聚丙烯纺粘无纺布与棉布合用可耐高温;由这些组合材料制成的口罩耐蒸煮。

如果没有热水,可用肥皂/洗涤剂在室温水中清洗口罩,然后:一)将口罩放入沸水中,煮一分钟,或二)将口罩放入氯含量为 0.1%的水中,浸泡一分钟,然后用室温水将口罩彻底冲洗干净,避免任何有毒的氯残留。

世卫组织正在与研发伙伴以及从事纺织工程和面料设计的科学界合作,以促进更好地了解非医用口罩的效力和效率。世卫组织敦促已发布关于健康人群在社区环境中使用医用和非医用口罩建议的国家就这一重要主题开展研究。此类研究需要探讨的是,有COVID-19 症状的个人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如佩戴的是质量较差的非医用口罩,是否会将 SARS-CoV-2 颗粒排出。还需要对儿童和其他面临严重健康问题的人使用非医用口罩及上述使用环境进行研究。

表 4 提供了关于非医用口罩构成、结构及管理的指导和实际考虑因素概述。

表 4.关于非医用口罩生产和管理的指导和实际考虑因素概述

指导和实际考虑因素

面料选择:

选择能够捕捉颗粒和飞沫但仍具备较高透气性的材料。

避免使用弹性材料制作口罩,因为这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过滤效率较低,并且对高温洗涤很敏感。

能承受高温(60℃或更高)的面料更可取。

构成:

取决于使用的面料,至少需要三层:有接触口部的内层和暴露在环境中的外层。

选择吸水(亲水)材料或面料作为内层,以便于吸收飞沫,并结合使用不易吸收液体(疏水)的外部合成材料。

口罩管理:

口罩仅供个人使用。

口罩变湿或有明显污垢后,应立即更换;不应长时间佩戴湿口罩。

非医用口罩应经常清洗并小心处理,以免污染其他物品。

应对用于制作口罩的服装面料进行检查,以检查衣服标签上是否标出洗涤最高承受温度。

聚丙烯纺粘无纺布可在最高140℃的高温下洗涤。

聚丙烯纺粘无纺布与棉布合用耐高温;由这些组合材料制成的口罩耐蒸煮。

如果没有热水,可用肥皂/洗涤剂在室温水中对口罩进行清洗,然后:一)将口罩放入沸水,煮一分钟,或二)将口

罩放入氯含量为0.1%的水中,浸泡一分钟,然后用室温水将口罩彻底冲洗干净,以免任何有毒的氯残留。

Page 11: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11-

3. 为公众提供非医用口罩的替代品 在非医用口罩短缺的情况下,面罩可被视为一种

替代品,但注意到面罩在防止飞沫传播方面不如口罩。如果使用面罩,要确保设计得当以遮住面部两侧和下巴以下部位。此外,对于对医用口罩遵守程度有限的个人(如精神健康障碍人士、发育障碍人士、聋哑人和重听人群及儿童)来说,佩戴面罩可能更容易。

关于 COVID-19 患者居家护理期间使用医用口罩的指导

世卫组织就无法由卫生设施或其他住院机构护理时如何对 COVID-19 确诊和疑似患者进行居家护理提供了指导(4)。当非传统机构的住院护理或隔离不可用或不安全时(例如,能力有限、资源无法满足护理服务需求),可考虑居家护理。可行的话,应当由受过训练的卫生工作者进行评估,以核实患者及其家人是否能够遵守推荐的家庭护理隔离措施(例如手部卫生、呼吸卫生、环境清洁、限制四处走动或到室外走动),并解决安全问题(例如与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有关的意外摄入或失火危险)。应遵循有关居家护理的具体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4)。

COVID-19疑似病例或COVID-19轻症但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应:

• 如果确诊,应在卫生保健设施中隔离,如不要求或不可能在卫生保健设施或其他指定设施隔离,则在家中进行自我隔离;

• 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并保持呼吸卫生; • 与其他人保持1米(3.3英尺)以上距离; • 尽可能经常佩戴医用口罩;口罩应每天至少

更换一次。无法忍受医用口罩的患者应该严格保持呼吸卫生(即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捂住口鼻,用完后立即丢弃,或用弯曲 的 肘 部 捂 住 口 鼻 , 并 随 后 进 行 手 部 清洁);

• 限制行动,尽量减少共用空间; • 避免唾液、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物体表

面; • 尽量打开门窗,改善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和

通风; • 确保对病人接受护理所在区域附近的接触表

面(如床头柜、床架和其他卧室家具;电子触摸屏、键盘和控制器;以及卫生间装置)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

照护者或与COVID-19疑似患者或COVID-19轻症患者同住的人应当:

• 根据手卫生5时刻做好手部卫生(80),如果手没有明显变脏,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如果明显变脏,请用肥皂和水洗手;

• 尽可能与感染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 • 与患者同处一室时,应佩戴医用口罩; • 使用后立即处理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

物品(一次性纸巾),然后做好手部卫生; • 尽量开窗,改善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和通

风; • 确保对病人房间的接触面(如床头柜、床架

和其他卧室家具;电子触摸屏、键盘和控制器;还有卫生间装置)进行消毒并确保足够清洁。

关于口罩管理的指导

对于任何类型口罩,适当使用和处置至关重要,以确保口罩尽可能发挥效果,并避免传播加剧。

世卫组织就正确使用口罩提供以下指导,这些指导源自卫生保健机构中的最佳做法:

• 戴口罩前要做好手部卫生; • 小心戴好口罩,确保遮住口鼻,将口罩调整

到鼻梁位置,并将带子系牢,尽量减少脸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

• 戴口罩时避免碰触口罩; • 摘口罩时使用适当的技巧:不要碰触口罩的

正面,要从后面解开带子。 • 取下口罩后或不小心碰触用过的口罩时,用

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如果手已明显变脏,用肥皂和水清洗;

• 口罩一旦变湿,立即换上干净、干燥的新口罩;

• 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 一次性口罩在每次用过后应丢弃,并在取下

后立即处置。 世卫组织继续对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以了解可能

影响到本临时指导文件的任何变化。如有要素发生变化,世卫组织将再发布一份更新版。否则,本临时指导文件将在自发布之日起两年后失效。

参考文献

1. 卫生保健中易发生流行及大流行的急性呼吸道

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

;2014 年(https://www.who.int/csr/resources/publications/WHO_CDS_EPR_2007_6/zh/,2020 年 5 月 13 日访问)。

Page 12: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12-

2. 怀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医疗机构的感染

预防和控制。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0 年(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30674/9789240000957-chi.pdf,2020 年 6 月 4 日访问)。

3.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interim guidance.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for-long-term-care-facilities-in-the-context-of-covid-19, accessed 4 June 2020).

4. 症状轻微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感染者的家庭护理及其接触者管理:临时指导文件

。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0 年 (https://www.who.int/zh/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technical-guidance,2020 年 6 月 4日访问)。

5. Liu J, Liao X, Qian S, Yuan J, Wang F, Liu Y, et al. Community Transmiss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henzhen, China, 2020.Emerg Infect Dis.2020;26(6):1320-3.

6. Chan JF, Yuan S, Kok KH, To KK, Chu H, Yang J, et al.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Lancet.2020;395(10223):514-23.

7. Li Q, Guan X, Wu P, Wang X, Zhou L, Tong Y,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N Engl J Med.2020;382(13):1199-207.

8. Huang C, Wang Y, Li X, Ren L, Zhao J, Hu Y,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Lancet.2020;395(10223):497-506.

9. Burke RM, Midgley CM, Dratch A, Fenstersheib M, Haupt T, Holshue M, et al. Active Monitoring of Persons Exposed to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COVID-19 - United States, January-February 2020.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0;69(9):245-6.

10.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Situation Report – 73.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402-sitrep-73-covid-19.pdf?sfvrsn=5ae25bc7_6, accessed 4 June 2020).

11. Cheng VCC, Wong SC, Chen JHK, Yip CCY, Chuang VWM, Tsang OTY, et al. Escalating infection control response to the rapidly evolving epidemiology of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due to SARS-CoV-2 in Hong Kong.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20;41(5):493-8.

12. Ong SWX, Tan YK, Chia PY, Lee TH, Ng OT, Wong MSY, et al. Air, Surface Environmental, an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Contamination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From a Symptomatic Patient.JAMA.2020.

13. Guo ZD, Wang ZY, Zhang SF, Li X, Li L, Li C, et al. Aerosol and Surface Distribu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 Hospital Wards, Wuhan, China, 2020.Emerg Infect Dis.2020;26(7).

14. Chia PY, Coleman KK, Tan YK, Ong SWX, Gum M, Lau SK, et al. Detection of air and surface contamination by SARS-CoV-2 in hospital rooms of infected patients.Nat Commun.2020;11(1):2800.

15. Santarpia JL, Rivera DN, Herrara V, Morwitzer MJ, Creager H, Santarpia GW, et al. Transmission Potential of SARS-CoV-2 in Viral Shedding Observed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medRxiv.[preprint].In press 2020.

16. Faridi S, Niazi S, Sadeghi K, Naddafi K, Yavarian J, Shamsipour M, et al. A field indoor air measurement of SARS-CoV-2 in the patient rooms of the largest hospital in Iran.Sci Total Environ.2020;725:138401.

17. van Doremalen N, Bushmaker T, Morris DH, Holbrook MG, Gamble A, Williamson BN, et al. 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SARS-CoV-2 as Compared with SARS-CoV-1.N Engl J Med.2020;382(16):1564-7.

18. Fears A, Klimstra W Duprex P, et al. Comparative dynamic aerosol efficiencies of three emergent coronaviruses and the unusual persistence of SARS-CoV-2 in aerosol suspensions (preprint).MedRxiv.[preprint].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3.20063784v1, accessed 4 June 2020)

19. Symptom-Based Strategy to Discontinue Isolation for Persons with COVID-19. Atlant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mmunity/strategy-discontinue-isolation.html, accessed 4 June 2020).

20. Wolfel R, Corman VM, Guggemos W, Seilmaier M, Zange S, Muller MA, et al. 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 Nature. 2020;581(7809):465-9.

21. Yu P, Zhu J, Zhang Z, Han Y. A Familial Cluster of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ossible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J Infect Dis.2020;221(11):1757-61.

Page 13: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13-

22. Lauer SA, Grantz KH, Bi Q, Jones FK, Zheng Q, Meredith HR, et al.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From Publicly Reported Confirmed Cases: Estimation and Application.Ann Intern Med.2020;172(9):577-82.

23. Kimball A, Hatfield KM, Arons M, James A, Taylor J, Spicer K, et al. Asymptomatic and Pre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s in Residents of a Long-Term Care 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 King County, Washington, March 2020.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0;69(13):377-81.

24. He X, Lau EHY, Wu P, Deng X, Wang J, Hao X, et al. Temporal dynamics in viral shedding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COVID-19.Nat Med.2020;26(5):672-5.

25. Byambasuren, O., Cardona, M., Bell, K., Clark, J., McLaws, M.-L., Glasziou, P., 2020.Estimating the extent of true asymptomatic COVID-19 and its potential for community transmis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reprint).Infectious Diseases (except HIV/AIDS).MedRxiv.[preprint].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10.20097543v1, accessed 4 June 2020)

26. Arons MM, Hatfield KM, Reddy SC, Kimball A, James A, Jacobs JR, et al. Pre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s and Transmission in a Skilled Nursing Facility.N Engl J Med.2020;382(22):2081-90.

27. Luo, L., Liu, D., Liao, X., Wu, X., Jing, Q., Zheng, J., et al., 2020.Modes of contact and risk of transmission in COVID-19 among close contacts (preprint). MedRxiv. [preprint].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24.20042606v1, accessed 4 June 2020)

28. Hu Z, Song C, Xu C, Jin G, Chen Y, Xu X,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4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with COVID-19 screened among close contacts in Nanjing, China.Sci China Life Sci.2020;63(5):706-11.

29. Huang R, Xia J, Chen Y, Shan C, Wu C. A family cluster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volving 11 patients in Nanjing, China. Lancet Infect Dis.2020;20(5):534-5.

30. Pan X, Chen D, Xia Y, Wu X, Li T, Ou X, et al. Asymptomatic cases in a family cluster with SARS-CoV-2 infection. Lancet Infect Dis.2020;20(4):410-1.

31. Wang Y, Tong J, Qin Y, Xie T, Li J, Li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symptomatic cohort of SARS-COV-2 infected individuals outside of Wuhan, China.Clin Infect Dis.2020.

32. Wei WE, Li Z, Chiew CJ, Yong SE, Toh MP, Lee VJ.Presymptomatic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 Singapore, January 23-March 16, 2020.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0;69(14):411-5.

33. Cheng HY, Jian SW, Liu DP, Ng TC, Huang WT, Lin HH, et al. Contact Tracing Assessment of COVID-19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Taiwan and Risk at Different Exposur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Symptom Onset.JAMA Intern Med.2020.

34. European Standards.UNE EN 14683:2019+AC:2019.Medical Face Masks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2019;(https://www.en-standard.eu/une-en-14683-2019-ac-2019-medical-face-masks-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 accessed 4 June 2020)

35. F23 Committee, n.d. Specification for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Used in Medical Face Masks. ASTM International. (https://doi.org/10.1520/F2100-19E01, accessed 4 June 2020).

3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NIOSH Guide to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Particulate Respirator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NIOSH publication number 96-101, 1996. (http://www.cdc.gov/niosh/userguid.html, accessed 4 June 2020).

37. CEN, E., 2001.149: 2001 norm: Respiratory protective devices-Filtering half masks to protect against particles-Requirements, testing, marking.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https://shop.bsigroup.com/ProductDetail?pid=000000000030178264, accessed 4 June 2020).

38.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SSC).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ritically Ill Adul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Mount Prospect: Society for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0 (https://www.sccm.org/SurvivingSepsisCampaign/Guidelines/COVID-19, accessed 4 June 2020).

39. Guidelines on Infection Prevention for Health Care Personnel 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Known COVID-19.Arlington: Infectious Disease Society of America; 2020 (https://www.idsociety.org/COVID19guidelines/ip, accessed 4 June 2020).

40. Long Y, Hu T, Liu L, Chen R, Guo Q, Yang L, et al. Effectiveness of N95 respirators versus surgical masks against influenz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vid Based Med.2020;13(2):93-101.

41. Jefferson, T., Jones, M., Al Ansari, L.A., Bawazeer, G., Beller, E., Clark, et al., 2020.Physical interventions to interrupt or reduce the spread of respiratory viruses. Part 1 - Face masks, eye protection and person distancing: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MedRxiv.[preprint].(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30.20047217v2, accessed 4 June 2020)

Page 14: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14-

42. Chu, D.K., Akl, E.A., Duda, S., Solo, K., Yaacoub, S., Schünemann, et al., 2020.Physical distancing, face masks, and eye protection to prevent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and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Lancet S014067362031142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142-9, accessed 4 June 2020).

43. Foo CC, Goon AT, Leow YH, Goh CL.Adverse skin reactions to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gains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a descriptive study in Singapore. Contact Dermatitis.2006;55(5):291-4.

44. Radonovich LJ, Jr., Simberkoff MS, Bessesen MT, Brown AC, Cummings DAT, Gaydos CA, et al. N95 Respirators vs Medical Masks for Preventing Influenza Among Health Care Personne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2019;322(9):824-33.

45. Rational use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nd considerations during severe shortage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rational-use-of-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for-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and-considerations-during-severe-shortages, accessed 4 June 2020).

46. 《2006 年世界卫生报告:通力合作,增进健

康》。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6 年。

47. Klompas M, Morris CA, Sinclair J, Pearson M, Shenoy ES.Universal Masking in Hospitals in the Covid-19 Era.N Engl J Med.2020;382(21):e63.

48. Zamora JE, Murdoch J, Simchison B, Day AG.Contamination: a comparison of 2 personal protective systems.CMAJ.2006;175(3):249-54.

49. Kwon JH, Burnham CD, Reske KA, Liang SY, Hink T, Wallace MA, et al. Assessment of Healthcare Worker Protocol Deviations and Self-Contamination During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Donning and Doffing.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7;38(9):1077-83.

50. Al Badri F. Surgical mask contact dermatitis and epidemiology of contact dermatitis in healthcare workers...Current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30,3: 183 - 188.2017.

51. Matusiak L, Szepietowska M, Krajewski P, Bialynicki-Birula R, Szepietowski JC.Inconveniences due to the use of face mask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survey study of 876 young people. Dermatol Ther.2020.

52. MacIntyre CR, Seale H, Dung TC, Hien NT, Nga PT, Chughtai AA, et al. A cluster randomised trial of cloth masks compared with medical masks in healthcare workers. BMJ Open.2015;5(4):e006577.

53. Community-based health care, including outreach and campaig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community-based-health-care-including-outreach-and-campaigns-in-the-context-of-the-covid-19-pandemic, accessed 4 June 2020).

54. Canini L, Andreoletti L, Ferrari P, D'Angelo R, Blanchon T, Lemaitre M, et al. Surgical mask to prevent influenza transmission in households: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PLoS One.2010;5(11):e13998.

55. MacIntyre CR, Zhang Y, Chughtai AA, Seale H, Zhang D, Chu Y, et al.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o examine medical mask use as source control for people with respiratory illness.BMJ Open.2016;6(12):e012330.

56. Cowling BJ, Chan KH, Fang VJ, Cheng CK, Fung RO, Wai W, et al. Facemasks and hand hygiene to prevent influenza transmission in households: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Ann Intern Med.2009;151(7):437-46.

57. Barasheed O, Alfelali M, Mushta S, Bokhary H, Alshehri J, Attar AA, et al. Uptake and effectiveness of facemask agains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t mass gatherings: a systematic review.Int J Infect Dis.2016;47:105-11.

58. Lau JT, Tsui H, Lau M, Yang X. SARS transmission,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in Hong Kong.Emerg Infect Dis.2004;10(4):587-92.

59. Suess T, Remschmidt C, Schink SB, Schweiger B, Nitsche A, Schroeder K, et al. The role of facemasks and hand hygiene in the prevention of influenza transmission in households: results from a cluster randomised trial; Berlin, Germany, 2009-2011.BMC Infect Dis.2012;12:26.

60. Wu J, Xu F, Zhou W, Feikin DR, Lin CY, He X,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ARS among persons without known contact with SARS patients, Beijing, China.Emerg Infect Dis.2004;10(2):210-6.

61. Barasheed O, Almasri N, Badahdah AM, Heron L, Taylor J, McPhee K, et al. 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o Test Effectiveness of Facemasks in Preventing Influenza-like Illness Transmission among Australian Hajj Pilgrims in 2011. Infect Disord Drug Targets. 2014;14(2):110-6.

62. Aiello AE, Murray GF, Perez V, Coulborn RM, Davis BM, Uddin M, et al. Mask use, hand hygiene, and seasonal influenza-like illness among young adults: a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J Infect Dis.2010;201(4):491-8.

63. Aiello AE, Perez V, Coulborn RM, Davis BM, Uddin M, Monto AS.Facemasks, hand hygiene, and influenza among young adults: a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PLoS One.2012;7(1):e29744.

Page 15: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15-

64. Giacomelli A, Pezzati L, Conti F, Bernacchia D, Siano M, Oreni L, et al. Self-reported olfactory and taste disorders in SARS-CoV-2 pati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Clin Infect Dis.2020.

65. Tong JY, Wong A, Zhu D, Fastenberg JH, Tham T. The Prevalence of Olfactory and Gustatory Dysfunc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20:194599820926473.

66. McMichael TM, Currie DW, Clark S, Pogosjans S, Kay M, Schwartz NG, et al. Epidemiology of Covid-19 in a Long-Term Care Facility in King County, Washington.N Engl J Med.2020;382(21):2005-11.

67. Tay HS, Harwood R. Atypical presentation of COVID-19 in a frail older person.Age Ageing.2020.

68.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dvice for the public: When and how to use masks.Gev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advice-for-public/when-and-how-to-use-masks, accessed 4 June 2020).

69. COVID-19 与非传染性疾病信息说明。日内瓦

:世界卫生组织。2020 年。(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inaugural-who-partners-forum/chinese-covid-19-and-ncds ---published-(23-march-2020)-ch.pdf?sfvrsn=b19abdf4_2,2020 年 6 月 4 日访问)。

70.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公众使用口罩作为源

头控制措施:社会科学角度的重要考虑因素。日内

瓦:世界卫生组织; 2020 年。(未发布,2020 年 5月 26 日访问)。

71. AFNOR. 2020. SPEC S76-001: Masque barrière. Guide d’exigence minimales, de méthode d’essais, de confection et d’usage. (https://masques-barrieres.afnor.org/home/telechargement, accessed 4 June 2020).

72. Liao L, Xiao W, Zhao M, Yu X, Wang H, Wang Q, et al. Can N95 Respirators Be Reused after Disinfection? How Many Times? ACS Nano. 2020;14(5):6348-56.

73. Jung, H., Kim, J.K., Lee, S., Lee, J., Kim, J., Tsai, P., et al., 2014.Comparison of Filtration Efficiency and Pressure Drop in Anti-Yellow Sand Masks, Quarantine Masks, Medical Masks, General Masks, and Handkerchiefs. Aerosol Air Qual.Res.14, 991–1002. (https://doi.org/10.4209/aaqr.2013.06.0201, accessed 4 June 2020).

74. Rengasamy S, Eimer B, Shaffer RE. Simple respiratory protection--evaluation of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 of cloth masks and common fabric materials against 20-1000 nm size particles. Ann Occup Hyg. 2010;54(7):789-98.

75. Jang JY, Kim, S.W., .Evaluation of Filtration Performance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Cloth Mask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한국환경보건학회지) Volume 41 Issue 3 / Pages203-215 / 2015.2015.

76. Podgórski, A., Bałazy, A., Gradoń, L., 2006.Application of nanofibers to improve the filt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most penetrating aerosol particles in fibrous filter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61, 6804–6815. (https://doi.org/10.1016/j.ces.2006.07.022, accessed 4 June 2020).

77. Zhao M, Liao L, Xiao W, Yu X, Wang H, Wang Q, et al. Household materials selection for homemade cloth face coverings and their filtration efficiency enhancement with triboelectric charging. Nano Lett.2020.

78. Reusability of Facemasks During an Influenza Pandemic: Facing the Flu, 2006.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Washington, D.C. (https://doi.org/10.17226/11637, accessed 4 June 2020).

79. Lee SA, Hwang DC, Li HY, Tsai CF, Chen CW, Chen JK.Particle Size-Selective Assessment of Protection of European Standard FFP Respirators and Surgical Masks against Particles-Tested with Human Subjects.J Healthc Eng.2016;2016.

80. 手卫生 5 时刻。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https://www.who.int/gpsc/5may/tools/5Moments-poster_Chinese.pdf?ua=1,2020 年 6 月 4 日访问)。

鸣谢

本文件是根据传染病危害战略和技术咨询小组的建议,并经与以下成员协商制定的: 1)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COVID-19 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导制定特设小组(按字母顺序排列):

Jameela Alsalman , 卫 生 部 , 巴 林 ; Anucha Apisarnthanarak,国立政法大学医学部,泰国;Baba Aye,公共服务国际,法国;Gregory Built,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利坚合众国;Roger Chou,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美国;May Chu,科罗拉多州公共卫生学院,美国;John Conly,艾伯塔省卫生服务局,加拿大;Barry Cookson,伦敦大学学院,联合王国;Nizam Damani,南方卫生与社会护理信托基金,联合王国;Dale Fisher,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新加

Page 16: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 使用口罩的建议 · 健康研究所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认证42 CFR Part 84,美 国的N95型过滤式面罩呼吸器可过滤至少95%的氯化钠

关于在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使用口罩的建议:临时指导文件

-16-

坡;Joost Hopman,拉德布大学医学中心,荷兰;Mushtuq Husain,流行病学、疾病控制与研究所,孟加拉国;Kushlani Jayatilleke,斯里兰卡贾耶沃德纳普拉综合医院,斯里兰卡;Seto Wing Jong,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Souha Kanj,贝鲁特美国大学医学中心,黎巴嫩;Daniele Lantagne,塔夫茨大学,美国;Fernanda Lessa,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Anna Levin,圣保罗大学,巴西;Ling Moi Lin,新加坡健保集团,新加坡;Caline Mattar,世界卫生专业联盟,美国;Mary-Louise McLaws,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Geeta Mehta,《患者安全和感染控制杂志》,印度;Shaheen Mehtar,非洲感染控制网,南非;Ziad Memish,卫生部,沙特阿拉伯;Babacar Ndoye , 非 洲 感 染 控 制 网 , 塞 内 加 尔 ;Fernando Otaiza , 卫 生 部 , 智 利 ; Diamantis Plachouras,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瑞典;Maria Clara Padoveze,保罗大学护理学院,巴西;Mathias Pletz,耶拿大学,德国;Marina Salvadori,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加拿大;Mitchell Schwaber,卫生部,以色列;Nandini Shetty,英格兰公共卫生局,联合王国 ; Mark Sobsey , 北卡罗 来 纳 大学 , 美国 ; Paul Ananth Tambyah,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新加坡;Andreas Voss,坎斯-维尔汉姆医院,荷兰;Walter Zingg,日内瓦大学医院,瑞士;

2)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COVID-19 防范、准备及应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特设专家咨询小组以及其他国际专家,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

Mardjan Arvand,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丹麦诺德费;Elizabeth Bancroft,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Gail Carson,国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和新发感染联盟全球支持中心,联合王国;Larry Chu,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美国;Shan-Chwen Chang,国立台湾大学,台湾;Feng-Yee Chang,台湾国防医学中心,台湾;Steven Chu,斯坦福大学,美国;Yi Cui,斯坦福大学,美国;Jane Davies,无国界医生组织,荷兰;

Katherine Defalco,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加拿大;Kathleen Dunn,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加拿大;Janine Goss , 英 格 兰 公 共 卫 生 局 , 联 合 王 国 ; Alison Holmes,帝国理工学院,联合王国;Paul Hunter,东英吉利大学,联合王国;Giuseppe Ippolito,拉扎罗斯帕 兰 扎 尼 医 院 国 家 传 染 病 研 究 所 , 意 大 利 ;Marimuthu Kalisvar , 陈 笃 生 医 院 , 新 加 坡 ; Dan Lebowitz , 日 内 瓦 医 学 院 大 学 , 瑞 士 ; Outi Lyytikainen,芬兰;Trish Perl,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F. Mauro Orsini,卫生部,智利圣地亚哥;Didier Pittet,日内瓦大学医药学院,瑞士日内瓦;Benjamin Park,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Amy Price , 斯 坦 福 大 学 医 学 院 , 美 国 ; Supriya Sharma,公共卫生局,加拿大;Nalini Singh,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Rachel Smith,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Jorgen Stassinjns,无国界医生组织,荷兰;Sara Tomczyk,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德国。

世卫组织秘书处:Benedetta Allegranzi, Gertrude Avortri, Mekdim Ayana, Hanan Balkhy, April Baller, Elizabeth Barrera-Cancedda, Anjana Bhushan, Sylvie Briand, Alessandro Cassini, Giorgio Cometto, Ana Paula Coutinho Rehse, Carmem Da Silva, Nino Dal Dayanguirang, Sophie Harriet Dennis, Sergey Eremin, Dennis Nathan Ford, Jonas Gonseth-Garcia, Rebeca Grant, Tom Grein, Ivan Ivanov, Landry Kabego, Pierre Claver Kariyo, Ying Ling Lin, Ornella Lincetto, Madison Moon, Takeshi Nishijima, Kevin Babila Ousman, Pillar Ramon-Pardo, Paul Rogers, Nahoko Shindo, Alice Simniceanu, Valeska Stempliuk, Maha Talaat Ismail, Joao Paulo Toledo, Anthony Twywan, Maria Van Kerkhove, Vicky Willet, Masahiro Zakoji, Bassim Zayed。

© 世界卫生组织 2020 年。保留部分版权。本作品可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政府间组织(CC-BY-NC-SA 3.0 IGO)许可协议下使用。 WHO reference number: WHO/2019-nCov/IPC_Masks/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