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部署积极参与绵阳科技城建设工作news.sw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3d/3f/225e73a248ca9346c4f... ·...

4
2008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 周年,为引导全 校师生充分了解认识改革开放30 年来的巨大变 化和伟大意义,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 大成就,激发全校师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 感,近期以来,我校各学院以理论研讨、参观学 习、纪念教育、系列主题文体活动等形式,开展了 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系列活动。 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外国语等学 院党委开展以“改革开放30 周年”为主题的党组 织生活会。党员们畅谈改革开放30 年来党和国 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 成果,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实践科学 发展观。法学院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立 法与实践中若干问题”系列学术讲座,通过讲座 使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新中国成立近60 年来 党的土地政策与相关土地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让广大党员深入实践,切实体会科学发 展观在实践中的贯彻和应用,感受我国改革 开放 30 年以来的巨大进步和变化,制造科学 与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四川九 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解九洲集 团的发展历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以及丰硕 的党建成果,深入学习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 式和经营理念,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党领导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成果,看到了科 技城的美好发展前景。大家一致认为,此次 活动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 神,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院 更好更快地发展。 各学院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也纷纷举行主题生活 会,畅谈改革开放30 年的成就,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 经济管理学院教工第七支部和商务信管教研室前 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的故乡四川广安,开展了以“伟人故乡行”为主题的组织 活动,缅怀世纪伟人邓小平,体会 30 年来中国改革发展 的伟大实践。这次参观学习,更加坚定了党员们坚持改 革开放的信念,鼓舞了大家结合本职工作学习、践行科 学发展观的热情,为搞好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与艺术学 院相继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的团组织活动。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使师生们更加深刻地认 识到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 鼓舞大家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为国家和学校的发展 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 锐 张纯丽) 学校党委中心学习组召开学习会 专题研讨“构建现代大学体系” 本报讯 12 4 日,学校党委中心学 习组召开“构建现代大学体系”专题学习 会,校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学习。 校党委书记、中心学习组组长王俊波主持 会议并讲话。 副校长罗学刚在题为《学科建设 与科技产业改革设想》的主题发言中,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 社会的实际,从“学科建设”、“高校的 职能”、“高校服务社会的必要性及如 何服务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的 社会功能。 朱强作了以《学习和思考》为题的 主题发言。他结合学校的发展和自己 的分管工作阐述了构建现代大学体系 的重要作用。 王基生、王汝恒、王成端、王丹、蔡 勇、吴斌分别以“关于学校教学综合改革 的设想”、 “关于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构 建现代大学体系完善内容质量保障”、 “现代大学制度与学术管理”、 “校院二级 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校院二级管理 制度下学院该如何做”为题作了辅助发 言。他们结合各自的思想认识,畅谈学 习体会,分析本部门、本学院工作中的 成绩、不足与难点,并交流了今后的工作 思路。 在认真听取中心组成员的发言 后,王俊波指出,学校党委中心组连续 两次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推进我校综合体制改革和 构建现代大学体系,不仅是深入贯彻 中央和省市的有关部署的具体行动, 也是为学校2009 年开展学习落实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准备,对加强我校 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 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王俊波强调,树立现代大学理念, 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深入开展 教育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和提炼现代大学精神;另一方面学校 的发展需要提高干部驾驭现代大学的 综合能力,将学校的各项部署要求落 实到位,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造性 地开展工作。 王俊波要求,广大干部和师生要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吸收高等教 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扬民主作风, 提倡讨论,互相启迪,更新观念,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创学校综合 改革的新局面。 (郑晓莉) 本版编辑 唐晓丽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826G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主办 校报编辑部出版 网址: www.news.swust.edu.cn/news 电子邮件信箱: [email protected] 半月报(总第 411 期) 2008 12 10 12 6 日,中核集团821 厂厂长夏宝生一行来我校访问,并与 我校党委书记王俊波、副校长刘彤进行了座谈。双方分别介绍了 各自的发展情况,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作了交流。在校期间, 夏宝生一行还参观了校情展室。 (刘芳池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本报讯 为进一步了解派援干部的生活和 工作情况,探索干部培养的新模式,总结干部 培养的经验, 12 3 日,校党委书记王俊波率相 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奔赴平武看望我校支援灾 区农房建设的8 位干部。 8 月初,按照中共绵阳市委的要求,我校选 派了20 名干部奔赴北川、安县、平武、江油等重 灾区支援农房建设。 在中共平武县委组织部部长党海燕的陪 同下,王俊波一行先后到达了平通、响岩、南坝、 高村等4 个镇,仔细了解派援干部生活情况。 在响岩镇,王俊波一行来到了“市级部门抽 派干部临时党支部”办公室,这是绵阳市抽派 干部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刘峰和颜伟分别担 任了支部的副书记和宣传委员。在听取支部 工作的开展情况后,王俊波希望他们把学校的 优良传统融入到工作中,做好基层干部的参谋 和助手。 “王书记来看我们,我们很感动。”派援工作 组副组长罗刚说。 “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 难和问题,但是我们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尽 力为灾区百姓做事情。” 在向随行的镇村干部了解派援干部的工作 情况后,王俊波希望派援干部工作要积极主 动,虚心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在今后的 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下午,王俊波与我校校友、平武县县长毛一 兵就援建干部的有关情况进行交谈。 本报讯 日前,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 社编制的《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行与 统计报告显示,该刊物的光盘机构用户总数已达 2326 个,分布在22 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8 个国家 和地区。其中,北美、澳洲、西欧、东南亚、中国港澳台等 地的高端接受机构包括: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墨 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剑桥大学、 牛津大学;韩国国家图书馆;北海道大学、日本国会图书 馆;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庞比犹法布拉 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央图书馆、台湾汉 学中心;台湾教育资料馆等。 (林 兴) 本报讯 12 1-2 日, 英国邓迪大学机械及电子 工程系系主任 Dr Robert Keatch 与该系黄志红博士 来我校访问,双方就我校学 生赴英国邓迪大学本硕连 读、互派交换学生、扩大校 际间的教学科研交流等问 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可能开 展的项目达成了初步意向。 在校期间, Dr Robert Keatch 与黄志红 博士参观了校情校史展示 厅,并与土木工程与建筑学 院和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进 行了交流座谈。 Dr Robert Keatch 与黄志红 博士还了解了我校机器人 小组的组织情况、最新研究 成果和今年比赛的备战情 况。 为我校学生讲解了两 校开展的“联合培养硕士研 究生项目”和今年为我校学 生设立的特殊奖学金情 况。 英国邓迪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系主任Dr Robert Keatch来校访问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传播达22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讯 12 8 日上午,学校党委书 记、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 会主任王俊波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 部署学校积极参与绵阳科城建设等有关 事宜。副校长刘彤、董发勤,学校产业 处、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科技处、研究生 处等职能部门和有关学院的负责人参加 了专题会议。 会上,王俊波首 先传达了12 6 日绵 阳市委书记谭力主持 召开的,以“传达125 日国务院副秘书长 项兆伦同志在京主持 召开的专题研究绵阳 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 小组第九次会议筹备 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 副书记、省长蒋巨峰 的批示精神”为主要 内容的专题会议精 神。 王俊波在传达市委专题会议精神时 说: “绵阳科技城部际协调小组第九次会 议将于近期召开,国家将以开好本次会 议为契机,对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惟一性 和特殊性进行再次定位。要求绵阳科技 城从政策、机制、特色等三个方面进行认 真研究,争取在对科技城建设的政策和 措施上取得重大突破”。王俊波强调,西 南科技大学作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要牢牢抓住绵阳科技城建设 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卓有成效地促进 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学校要以灾后恢 复建设为契机,把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 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以重点 项目为依托,把学校对科学技术的辐射 能力通过园区更好地得以转化。 副校长刘彤、董发勤也分别强调,西 南科技大学是根据绵阳科技城建设需要 而组建的成立的,作为学科门类和办学层 次比较齐全的西南科技大学应成为科技 城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应在科技城又 好又快的发展过程中,抓住机遇、快速发 展;学校应为科技城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 支持,为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释 放潜能提供平台和条件。 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负责人也分 别结合自身部门实际和各学院的特点谈 了意见和建议。 (赵 洋) 学校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积极参与绵阳科技城建设工作

Transcript of 研究部署积极参与绵阳科技城建设工作news.sw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3d/3f/225e73a248ca9346c4f... ·...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引导全校师生充分了解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意义,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全校师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近期以来,我校各学院以理论研讨、参观学习、纪念教育、系列主题文体活动等形式,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

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外国语等学院党委开展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党组织生活会。党员们畅谈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法学院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与实践中若干问题”系列学术讲座,通过讲座使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党的土地政策与相关土地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让广大党员深入实践,切实体会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贯彻和应用,感受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的巨大进步和变化,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解九洲集团的发展历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以及丰硕的党建成果,深入学习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成果,看到了科技城的美好发展前景。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院

更好更快地发展。各学院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也纷纷举行主题生活

会,畅谈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经济管理学院教工第七支部和商务信管教研室前

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开展了以“伟人故乡行”为主题的组织活动,缅怀世纪伟人邓小平,体会30年来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这次参观学习,更加坚定了党员们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鼓舞了大家结合本职工作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热情,为搞好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相继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团组织活动。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使师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鼓舞大家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为国家和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 锐 张纯丽)

学校党委中心学习组召开学习会

专题研讨“构建现代大学体系”本报讯 12月4日,学校党委中心学

习组召开“构建现代大学体系”专题学习会,校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学习。校党委书记、中心学习组组长王俊波主持会议并讲话。

副校长罗学刚在题为《学科建设与科技产业改革设想》的主题发言中,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际,从“学科建设”、“高校的职能”、“高校服务社会的必要性及如何服务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的社会功能。

朱强作了以《学习和思考》为题的主题发言。他结合学校的发展和自己的分管工作阐述了构建现代大学体系的重要作用。

王基生、王汝恒、王成端、王丹、蔡勇、吴斌分别以“关于学校教学综合改革

的设想”、“关于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大学体系 完善内容质量保障”、

“现代大学制度与学术管理”、“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下学院该如何做”为题作了辅助发言。他们结合各自的思想认识,畅谈学习体会,分析本部门、本学院工作中的成绩、不足与难点,并交流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在认真听取中心组成员的发言后,王俊波指出,学校党委中心组连续两次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校综合体制改革和构建现代大学体系,不仅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的有关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为学校2009年开展学习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准备,对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

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王俊波强调,树立现代大学理念,

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提炼现代大学精神;另一方面学校的发展需要提高干部驾驭现代大学的综合能力,将学校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实到位,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王俊波要求,广大干部和师生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吸收高等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扬民主作风,提倡讨论,互相启迪,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创学校综合改革的新局面。

(郑晓莉)

本版编辑 唐晓丽

国内统一刊号CN51-0826/G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主办校 报 编 辑 部 出 版

网址:www.news.swust.edu.cn/news电子邮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半月报(总第411期)2008年12月10日

12月6日,中核集团821厂厂长夏宝生一行来我校访问,并与我校党委书记王俊波、副校长刘彤进行了座谈。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发展情况,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作了交流。在校期间,夏宝生一行还参观了校情展室。 (刘芳池)

图片新闻图片新闻

本报讯 为进一步了解派援干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探索干部培养的新模式,总结干部培养的经验,12月3日,校党委书记王俊波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奔赴平武看望我校支援灾区农房建设的8位干部。

8月初,按照中共绵阳市委的要求,我校选派了20名干部奔赴北川、安县、平武、江油等重灾区支援农房建设。

在中共平武县委组织部部长党海燕的陪同下,王俊波一行先后到达了平通、响岩、南坝、高村等4个镇,仔细了解派援干部生活情况。

在响岩镇,王俊波一行来到了“市级部门抽派干部临时党支部”办公室,这是绵阳市抽派干部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刘峰和颜伟分别担任了支部的副书记和宣传委员。在听取支部工作的开展情况后,王俊波希望他们把学校的优良传统融入到工作中,做好基层干部的参谋和助手。

“王书记来看我们,我们很感动。”派援工作组副组长罗刚说。“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尽力为灾区百姓做事情。”

在向随行的镇村干部了解派援干部的工作情况后,王俊波希望派援干部工作要积极主动,虚心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下午,王俊波与我校校友、平武县县长毛一兵就援建干部的有关情况进行交谈。

校党委书记王俊波赴平武看望我校援建干部

本报讯 日前,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制的《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行与统计报告显示,该刊物的光盘机构用户总数已达2326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澳洲、西欧、东南亚、中国港澳台等地的高端接受机构包括: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韩国国家图书馆;北海道大学、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庞比犹法布拉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央图书馆、台湾汉学中心;台湾教育资料馆等。 (林 兴)

本报讯 12月1-2日,英国邓迪大学机械及电子工程系系主任Dr RobertKeatch与该系黄志红博士来我校访问,双方就我校学生赴英国邓迪大学本硕连读、互派交换学生、扩大校际间的教学科研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可能开展的项目达成了初步意向。

在 校 期 间 , DrRobert Keatch 与黄志红博士参观了校情校史展示

厅,并与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进行 了 交 流 座 谈 。 DrRobert Keatch 与黄志红博士还了解了我校机器人小组的组织情况、最新研究成果和今年比赛的备战情况。

为我校学生讲解了两校开展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和今年为我校学生设立的特殊奖学金情况。

英国邓迪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系系主任Dr Robert Keatch来校访问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传播达22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讯 12月8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主任王俊波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校积极参与绵阳科城建设等有关事宜。副校长刘彤、董发勤,学校产业处、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科技处、研究生处等职能部门和有关学院的负责人参加了专题会议。

会上,王俊波首先传达了12月6日绵阳市委书记谭力主持召开的,以“传达12月5日国务院副秘书长项兆伦同志在京主持召开的专题研究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九次会议筹备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的批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会议精神。

王俊波在传达市委专题会议精神时说:“绵阳科技城部际协调小组第九次会议将于近期召开,国家将以开好本次会议为契机,对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惟一性和特殊性进行再次定位。要求绵阳科技城从政策、机制、特色等三个方面进行认真研究,争取在对科技城建设的政策和

措施上取得重大突破”。王俊波强调,西南科技大学作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牢抓住绵阳科技城建设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卓有成效地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学校要以灾后恢复建设为契机,把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把学校对科学技术的辐射能力通过园区更好地得以转化。

副校长刘彤、董发勤也分别强调,西南科技大学是根据绵阳科技城建设需要而组建的成立的,作为学科门类和办学层次比较齐全的西南科技大学应成为科技城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应在科技城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中,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学校应为科技城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为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释放潜能提供平台和条件。

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负责人也分别结合自身部门实际和各学院的特点谈了意见和建议。 (赵 洋)

学校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积极参与绵阳科技城建设工作

学校完成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

▲12月25日,东材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少波一行来校访问,在办公楼附二楼第五会议室,校党委书记王俊波、副校长罗学刚同于董事长一行就两校深入合作建立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亲切座谈,宾主双方就中心筹建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并达成一定共识。 (刘芳池)

▲在11月20日举行的第十一届“西湖艺术博览会”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上,我校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罗移峰的作品《蟾宫曲--短笛无腔》获“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铜奖。 (贺红梅)

▲11月28日上午,学校召开2008年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立项评审会议。“自动控制理论虚拟实验室开发”等35个申报项目通过了评审,这标志着我校新一轮实验技术研究课题全面启动。 (晏 斌)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12月9日,党委宣传部、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大型手绘图片展在东区七彩柱广场拉开了序幕。活动持续六天,届时将在七彩柱广场、西7广场以及行政楼一楼大厅进行展出。 (金 磊 向 青)

▲日前,四川省教育厅对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17个先进集体和38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档案馆教师廖静喜获“四川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彭 诚)

本报讯 日前,学校2008年度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已顺利结束,共评出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7506名,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29.7%,奖励资助总金额达1119万元。

为了做好本次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工作,学校早在今年暑期就开展了全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工作,9月份内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根据“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选条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学生本人申请”、“学院审核并公示”、“学校审定并公示”等程序,10月底,我校完成了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选工作,11月14日,完成了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至此,2008年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圆满划上了句号。

本次全校共评出国家奖学金62名,奖励金额为8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812名,奖励金额为5000元/人;国家助学金6632名(不含汶川地震追加名额),其中一档1393名、资助金额为1000元/人,二档3844名、资助金额为2000元/人,三档1395名、资助金额为3000元/人。 (梁 楚)

本版编辑 刘芳池

综 合 版 2008年12月10日 第 版2本报讯 11月27日上午,学校保

密工作学习及警示教育会在办公楼附三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校保密委主任王俊波、副主任张强、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强主持。

参加会议的党(校)办、科技处、研究生处等主要涉密单位就各自部门的涉密内容作了交流,查找了各自目前在保密工作上还存在的问题,通报了相关保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随后,与会者首先观看了警示教育纪录片,党(校)办、科技处、研究生处的负责人针对相关涉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王俊波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理清了全校保密工作的思路。他说,保密工作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历届国家领导都高度重视保密工作。他列举了一些国家重大泄密事件警示与会者说,在战争时期,保密就是保生命;在和平时期,保密就是保发展。他特别指出,西南科技大学目前处在发展的大好形势之中,学校的保密工作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事关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好保密工作是学校党委和行政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保密工作既宏观又细致,既重大又艰巨,必须常抓不懈。

王俊波要求,全校涉密单位和个人务必提高警惕,严格树立保密意识,切实加强保密措施,确保学校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张强在会上分析了学校保密工作的现状,肯定了工作成绩,也通报了当前保密工作还存在的漏洞。为进一步做好我校保密工作,他要求,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保密工作的高度警觉感;二、努力加强学习,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的意识;大力加强宣传,明确渎职泄密的严重后果;三、各单位要严格清理涉密事项,把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四、各单位必须对涉密隐患进行严格排查,并尽快落实整改措施;五、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的保密工作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切实采取措施。

会上,与会领导同相关责任人签订了一系列保密工作责任书。

(刘芳池)

学校召开保密工作会议要求

加强保密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在改革的大潮中,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跟随着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步伐,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20多年来,与学校甘苦与共,昂首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忆往昔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自1986年成立建

筑工程系至今,风风雨雨,已走过22年,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6-2000年。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阶段,作为学院的前身,当时叫建筑工程系。在这一阶段,尽管发展速度慢,但为今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1986年起,建筑工程系受地方委托,为地方培养工民建专业专科生。198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正式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每年招收一个班,三四十人,10多名教师,没有教授,也几乎没有什么科研。1993年招收建筑装饰工程专科专业,1994年,招收第一届建筑工程本科专业,到1998年,因国家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改名为宽口径的土木工程专业,这些都为学院后来多个本科专业的申报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2001-2004年,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2000年8月西南科技大学挂牌后,组建了土木工程学院。这时的学院学生规模大约每届有近300人,教师50多人,其中6名教授,科研也开始有了较大的起色。2001

年和2002年分别增设了建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专业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3个。2002年开始,结构工程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阶段,从2005-2008年,这是一个发展壮大的阶段。为适应学校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学科专业大调整,原来土木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与原城建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原环境工程学院的空调专业、原机械制造学院的工程力学专业合并组建了今天的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这使得整个学院的专

业设置更趋合理,“大土木”格局基本形成。在这一阶段,由于本科教学评估的促进作用,学院的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以及联合办学等都有了迅猛发展,土建学院迅速壮大为学校的五大工科学院之一。

二、看现在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如今,土木工程与

建筑学院已拥有了结构工程、城市规划、供暖通风及空调3个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另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6个本科

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已完成了校级品牌专业的建设过程,现已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还有城市规划和土木工程两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150多人,其中专职教师140多人;在校本科生2825人,在读研究生121人;现有试验中心3个,内含实验室9个,实验室面积达4580m2,投资2000多万元的结构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多项,经费逾千万元,其中获奖11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

学科建设是学院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学科建设中,凝炼学科方向,建设师资队伍,营造学术氛围一直是学院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学院积极引进人才,坚持“教师培训工程”的制度化,常态化。还选送教师到一些设计院和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力促“双师型”教师的形成。

在课程建设中,以5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品牌课程为牵引,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高品位,突出特色。学院还在教材建设中,积极

参与了国家“十一·五”规划多部教材的编写。学院通过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过程监控、

信息反馈、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五个环节,形成科学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教学质量。除了从根本上着力抓好课堂教学外,学院还在在第二课堂上,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文化竞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延伸并进一步巩固深化了第一课堂。

学院每年定期在学生中举办科技活动月,不少学生在全国的力学竞赛、空调设计大赛等大的赛事中,都有着优异的表现。学生每年自发组织的“1+1”献爱心助学活动、泸沽湖支教活动等,成了学院学生工作的亮点,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和各级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三、展未来忆过去,曾几何时,人财物紧缺的学院,举

步维艰,壮志难酬。看现在,土建人用自己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多学科互补的大土木学科群。展未来,土建人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土建学院一定会建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起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新型师资队伍;形成符合国际标准、适应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办学模式;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水平较高的学院,并成为西部地区的高水平继续教育基地。 (陈晓强)

3030年年··我看学校教育我看学校教育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发展纪实

随历史同发展随历史同发展 与时代共脉搏与时代共脉搏

计算机学院深入灾区开展党员教育活动

本报讯 12月2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党员40余人在学院党委书记苏伟洲、副书记左旭辉、党委组织部伍涛老师等的带领下,深入平武县棉角村开展了系列党员教育活动。

学院党委向棉角村党支部捐赠了三台电脑,支援该村党支部组织的恢复重建,并与棉角村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村党组织负责人表示将在学校

的帮助下,着力加强村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

一同前去的学生第七党支部还与村干部就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进行了交流座谈。同学们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重大决策的英明和正确,以及基层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信心和决心。

学院青年志愿者分队还向平通镇中学捐赠了电脑、学习用品等物资。捐赠仪式上,志愿者们播放了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军训、迎新晚会、校运动会等片段和同学们收集到的一张张笑脸的视频,和小朋友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据悉,同学们还计划在返校后尽力为平通镇中学的同学们解决教材缺乏等问题。 (李 希 郭珍欢)

本报讯 12 月 9 日上午,由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学联共同主办的绵阳市纪念

“一二·九”运动73周年暨共青团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东八演播大厅举行。绵阳市各级相关领导以及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6所在绵高校的师生代表8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随后播放了抗震救灾纪实短片《青春壮歌》。短片展现了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绵阳市广大共青团员以及社会各界青年积极开展抢险、医护、心理救助等志愿者行动、“红丝带”行动和“手拉手”关爱灾区青少年系列活动。

报告会上,共青团绵阳市委副书记冯科敏以《抗震救灾团旗

红》为题就团市委的抗震救灾工作向大会作了报告;北川县团委书记马晓燕以《大爱谱写青春》为题讲述了自己在“5·12”特大地震中以及灾后重建和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长虹公司物资部团委书记蒋安松介绍了长虹公司接待北川中学学生,组织志愿者奔赴灾区,积极参与北川县的救援工作等;我校团委饶晓露老师以《共筑希望》为题,介绍了校团委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特

大地震灾害和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心理援助等情况;唐山宏旺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模范皇甫志友介绍了自己参与救援,向灾区捐款修建小学,在绵阳开办工厂支持灾后重建等善举。

报告真实感人、催人泪下。台上的讲述声情并茂;台下掌声此起彼伏。市委副秘书长刘腾飞在大会

上作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我市共青团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的各项工作,希望各级团组织和共青团员继承“一二·九”运动光荣的爱国传统,以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发挥青年突击队的生力军作用,为绵阳灾后重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张 楷 徐 晴)

绵阳市纪念“12·9”运动73周年暨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简讯简讯

学校举行校园戏剧社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

本报讯 12月10日,“校园戏剧周暨戏剧社建社十周年庆典”之戏剧评论征文评奖结果揭晓,至此,我校“校园戏剧周暨戏剧社建社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为期14天的庆典活动包括戏剧文化周开幕式暨戏剧综艺专题晚会、戏剧创作专题讲座、戏剧精品折戏专场晚会、《不屈的脊梁》专场演出、千人假面舞会、精品戏剧电影、戏剧评论征文比赛七部分。

在戏剧文化周开幕式暨戏剧综艺

专题晚会上,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廖全京、我校党委书记王俊波、绵阳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竖琴以及我校学生戏剧社社长李海应共同启动水晶球,拉开庆典系列活动的大幕。

戏剧精品折戏专场晚会上,来自绵阳市艺术剧院川剧团的艺术家们为我校师生献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川剧盛宴。

近2千名师生参加的假面舞会上,绵阳市老年活动中心的老师们表演了

优雅灵动的华尔兹和欢快奔放的维也纳华尔兹并现场指导观众学习国标舞,老师同学纷纷步入舞池,热辣的拉丁舞、激情的伦巴,掀起舞会的高潮。

“校园戏剧周暨戏剧社建社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由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我校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绵阳市戏剧事业,丰富和活跃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培植新生代戏剧创作与表演人才,引导绵阳高校艺术社团健康发展。 (刘 仁 邱 佳 徐 月)

本版编辑 司 莉

2008年12月10日 第 版3

11 月 18日,从第六届

“挑战杯”瓮福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传来消息,我校参赛作品《源生太阳能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获全国总 决 赛 银奖。源生创

业团队如何获得成功的?他们是怎样从全国一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笔者采访了这支团队。让我们随着他们的叙述,一起去追寻他们奋斗的足迹……

2007年11月 寻专利 觅队友学校举行“挑战杯”初赛时,法学院的同学

在黎万和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参赛了队伍一开始有三十多个同学参加,组建了四支队伍参赛。其中一支队伍就是由法学院08级研究生李克龙负责的源生创业团队。

万事开头难。在满怀的热情过去之后,他们却有些犯难了。怎样寻找专利?怎样构建一个公司?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在网上广泛搜寻各种专利项目,另一方面是和绵阳专利局联系,“三顾茅庐”以寻找合适的专利项目,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他们找到六、七十项有初步合作意向的专利项目。但工作刚进行没多久就放寒假了。怎样尽快与专利人取得联系?搜集到的资料只有他们的联系地址,经过集体商议,他们决定通过写信的方式与专利人联系,写完近百封信时,有人笑言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功夫不负有心

人,最终他们收到了20多封回信。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挑选团队队友。需

要哪些专业方面的人才?又该如何去寻找具备这些专业素质的同学参加?通过选拔,最终建立了一支专业知识有互补、学历层次有梯度的优秀队伍: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克龙为项目负责人,计算机学院高攀、理学院王强负责团队相关专业技术,经管学院赵婧沂、刘春明、邓婷、陈发灯负责财务会计和市场营销工作,法学院王志尧、鲁翰林、田希文、外语学院豆亚娟负责市场调研。

2008 年 3 月 谈合作 作计划

开学伊始,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春日和煦的阳光里时,他们已经走在了拜访各个专利人进行实地考察的路上。走访的专利有净鞋器、按摩椅、魔芋精粉、燃气灶等各类产品。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忙碌之后,在为数众多的专利发明中,最终他们确定了中国物理研究院邱定平高级工程师的发明专利“经纬分列矩阵式跟踪聚焦分光谱太阳能光伏发电机”作为公司的依托项目。

专利项目确定了,分工明确了,接下来便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在法学院实验室里,他们通常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也常常为了查找资料忙到凌晨两三点。“早上六点过,当同学们还在香甜的睡梦中时,我就得起床去找资料,联系朋友;晚上,当同学们都已经进入梦乡,我才悄悄地回到宿舍。有时甚至还要彻夜整理当天所收集的资料。”李克龙感慨地说。创业计划书就在许多次这样的讨论和坚持中一步步完善。

2008年6月 改细节 送材料“5·12”大地震发生后,源生团队的成员改

变学习方式,回家学习。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千

方百计为了整个项目的实施忙碌着,寻找各种途径进行交流讨论,不断地完善项目的各个细节。六月初,李克龙接到校方通知已冲进省决赛时,要求他们在次日17号将计划书的电子稿发到指定邮箱时,家在什邡重灾区的他立刻到镇上去找网吧发送电子稿,但地震破坏了当地的网络,最终他辗转乘车到德阳的亲戚家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接到进入全国决赛通知的那一刻,所

有的队员都在心里欢呼:“那一刻,所有的汗水,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08年10月 忙参赛 齐努力参加全国决赛的准备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项目的全貌,他们决定制作一张光盘。时间很紧,他们那段时间经常熬夜到两三点钟,在完成第三次配音录制后,配音员豆亚娟的声音都嘶哑了,"最后录音的那个晚上,虽然只有我一个人在录音,但所有的队友都陪着我一起,一直到录制结束。"她温馨地回忆到。

就这样,《源生太阳能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从无到有,从最初的设想到逐步地完善,从校内决赛到省决赛,从四川省决赛到全国总决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有过困难,有过挑战,但一路风尘一路歌,他们用拼搏给自己的校园生活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

“挑战杯”是一根绳,它把来自五个学院的11名专业各异的同学,从叫不出名字到微笑着招呼,到成为一个亲密合作的团队,紧紧地

连在了一起;“挑战杯”是

一面镜子,它让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展现了自己最美好的才华,让每一个人都在挑战杯中得到了成长,不信你听:

“这次能够获奖,要感谢很多人,我最想感谢的是黎万和教授,他不仅对比赛给予了正确

的指导,而且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李克龙说。

“参加挑战杯比赛我最大的感受是学会了团结,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比赛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压力,但最终我们坚持了下来,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团队的力量。”邓婷说。

“参加挑战杯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以说每一步都是一个挑战,整个计划从头到尾一步一步辛苦走来,我学会了脚踏实地”鲁翰林说。

“挑战不一定成功,但不挑战绝对不会成功。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梦想,让挑战超越自我,人生因挑战而精彩!”王志尧说。

“挑战杯”是一个舞台,他们每一个人都做出了最好的表演,获奖是对他们最大的勉励。心若在,梦就在,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勇敢地迎接挑战,超越自我,给生活画出一幅更美好的画图! (学生记者 谭 勤 沙享丽)

本报讯 12月3日,“自强不息,励志人生”系列活动之“十佳励志人物”评选揭晓。

最终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周玉兰、邹文锋,外国语学院周春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吴

静,经济管理学院叶大军,法学院贾许静,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蒋强,环境与资源学院刘兴宇,理学院何贵成、王昌平入围十佳。

自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同学们踊跃报名,经过各学院推荐,全

校共有 82 名同学进入评选环节。经过评审组初评以及网络投票两个环节的综合成绩,共决出20名同学进入最终的评选。

(曹好婷 刘丹丹)

何贵成“理学院物理0702班学生,共青团员“1+1”爱心社的副社长,现已资助40余名贫困儿童。组织并参与关爱灾区孩子、支援灾后重建志愿者活动。2007年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校级优秀青年志愿者。

贾许静 法学院法学 0501,中共党员。曾在学校勤工助学基地创业超市工作并担任过后台组长职务。获校级三好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奖,学生干部奖,精神文明奖,国家励志奖学金,晓君律师事务所奖学金、优秀团学干部奖等。

蒋强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0608班,中共党员,先后担任南京丰图文化有限公司英语通杂志绵阳总代理,绵阳众达电脑西科代理,曾获“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大学生

“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三等奖;两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刘兴宇 环境与

资源学院测绘0602,中共预备党员。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佰腾、嘉信茂商场做兼职、任《英语周报》代理。曾获校优干、道德风尚奖、社会实践成果奖、学生干部奖、学风建设先进个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锐意青春奖等。

王昌平 理学院数学0501班,中共党员。学习成绩班级排名第一,曾参加"十三届世界拳击锦标赛"、敬老院慰问活动、暑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服务。获社会实践奖、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暑假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叶大军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0504班,中共党员。学习成绩优异,做过"疯狂英语"促销员及杂志推广发行员,参加"抗震救灾"等志愿者服务。获校优秀社会实践论文二等奖、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周春雨 外国语学院英语0603班,中共党员。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认真努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曾获新生先进个人、校优干、学风建设与督察先进个人、征文比赛优秀奖、院实习报告三等奖、环保大使最佳人气奖、校锐意青春优秀团员等。

吴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院计算机0605 班、中共预备党员。学习成绩优异,多次义务献血,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奖,做过家教、蓝天化妆品等兼职。获校优干、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院优秀青年志愿者、院三好学生等。

周玉兰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技术 0501 班,中共预备党员。学习成绩优秀,在《中国调味品》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三级,大众健美操三、五级等。曾获杜祥婉院士奖学金、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先进个人、四川省助学金、院三好等。

邹 文 锋生命科学

与工程学院动科 0501班。学习成绩优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曾获组织工作先进个人、道德风尚奖、学生干部奖、科研成果奖、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团学干部之秋实奖;优秀青年志愿者;学生勤工助学先进工作者等。

激情点燃梦想激情点燃梦想 挑战超越自我挑战超越自我———记我校第六届“挑战杯”瓮福中国大学生创—记我校第六届“挑战杯”瓮福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获得者源生创业团队业计划竞赛银奖获得者源生创业团队

●日前,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志愿者协会联合表彰了第三届“四川省十大杰出志愿者”、“四川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先进个人和集体。我校文学与艺术学院学生马姗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杰出志愿者”,应用技术学院学生郑少艾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抗震救灾志愿者”,我校大学生法律援助接待站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集体”。

●日前,我校心理协会被共青团省委、省学联授予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优秀社团”称号。(李青刚)

●以“灾后重建与志愿服务”为主题的2008年四川灾后重建与志愿服务论坛于12月4日在成都举行。论坛对抗震救灾暑期社会实践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

彰。我校获“四川省抗震救灾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校

“心翼”支教服务团、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赴安县桑枣镇“灾后重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西科IE——富士康”实习团队、普法宣传及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等5个团队获得“四川省抗震救灾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队”称号;刘真、陈峥嵘等7名教师和常红、杨宏伟等21名学生获得“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顾 倩)

●日前,在第六届全国EmersonCup数码涡旋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中,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空调专业研究生张萌获得院校学生组“爱默生杯”优胜奖。

●12月6日,“东风日产杯‘IE亮剑’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总决赛”在清华大学举行。我校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石宇强指导、07级研究生欧达宇、工业工程专业05级学生陈友意、张红旭、张文四位同学的作品“H公司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荣获一等奖。 (贺红梅)

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简讯

科大学子科大学子

抚今思昔,感慨不已,情难自禁。

箴言自励,涂鸦自娱,以诗抒怀。

一年一度又冬风,

今年风韵大不同。

地震灾害忒无情,

重建校园情更浓。

风雨人生五十祭,

精神枷锁笑中丢。

春风皱水千层浪,

铁板熔融水愈红。

政门不通走黉门,

粉笔生涯情缘深。

愧受突出贡献将,

忝列师导学做人。

耄耋年华逢盛世,

白发转青习风流,

改革开放政策好,

保持晚节颐天年。

■■

黄晔

学贯中西的教授台北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在台北的

大学校园里,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欧美文化、日本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谐共存。

台湾的大学教授,学历一般都很高,以法学院为例,一般都是德国、日本、美国留学归国的法学博士。我旁听过一位中年男教师的课,他就是德国最著名的刑法学家雅克布斯的博士。我很佩服这些教授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

第一次听林教授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教授在台湾刑法学界颇有名气,留着小胡子,穿着中式的对襟褂子,一副老学究的样子。只见他一推开教室门,就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唉!我忍不住就又流泪了!”我很惊讶,不知道这位教授到底想说什么。仔细听下去,才知道教授讲的是一本由台湾一名哲学老师李日章翻译的《西方近代思想史》。他告诉我们,这本书他读过很多次,每一次都忍不住为那些伟大的先哲和那些伟大的思想而流泪。我不了解这本书,只感觉这位至情至性的教授是多么可爱。你可以在头脑里稍微想象:读哲学书居然会读得感动得流泪,那是何等令人惊讶和佩服!我自负平日哲学水平不算太低,但是与林教

授比起来,差距何止千里!林教授年轻时家境贫寒,因此只能考上

免费的台湾警察大学,后来又远渡重洋,到德国慕尼黑大学留学,师从著名学者菲利普、罗克辛等人,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可是这样一位充满洋背景的学者却十分推崇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术研究中,他一方面,坚持复归生命

本性的新康德哲学、贯守波普的古典自由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坚持中华的传统文明,讲究生命的活泼与灵动。他打太极拳、练内气功,研读《红楼梦》、念诵《金刚经》,不仅是一位渊博的儒学之士,还是一位武林高手。台湾文化人的优点在他身上有很明显的展示。最生动的是,林教授十分注重“极大道而致中庸”的写作技巧,坚持严谨的法律理性必须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为载体,很反感台湾年轻学者的形式主

义文风和晦涩的英文式中文,并认为法律的理论不应该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严肃模样,而应该亲切,能让人读懂。

台湾的教授都比较有气质,具有浓厚的书卷气。但是,像林教授这种将中西文化汇聚于一身的教授不多。林教授的学术专著也比较多,在台湾享有较高的声誉,让我真心奉为

以后做教授的楷模。

自立文明的学生我所在的东吴大学有两个校区,一个在

城市中心贵阳街,一个在阳明山。城中校区没有学生宿舍,只是在南京东路上一个小巷租赁了一栋七层高的楼房作为宿舍,名为“东吴松江学舍”。整栋学舍只有一个辅导员,而且还经常不在,完全是学生自我管理。有志于勤工俭学的学生轮流在一楼前台值班,主要负责管

理交谊厅以及登记访客、接待新入舍的同学。每个学生一入住,前台值班学生就会在第二天告知学生寝室管理规范,主要包括:男生不得进入女生寝室;女生进入男生寝室不得超过1小时,而且必须穿一件类似于交警穿的那种马甲;寝室不得吸烟;等等。

同学们都很自觉,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很强。寝室里很整洁,没有高谈阔论,大家都默默地看书、上网,如果需要交流就到一楼的交谊大厅。我从未在学舍及其附近碰到一个“辣妹”或者“嬉皮士”。男生说话都很温柔、甚至有些乖,几乎没人穿拖鞋在交谊大厅出现,更不会有人穿背心。除非运动,连短裤都不怎么穿。女生不论长相如何,都很温柔,基本上都会做家务,很会照顾人。

不仅如此,他们都非常讲礼貌,中华文化的谦恭、温良有很好的体现。他们对老师非常尊重,说话都小心翼翼,倒不是怕老师发脾气,而是觉得应当尊重老师。在台湾,要成为一名大学教授,苦读寒窗数十载,花费诸多金钱,或负笈欧美,或负笈东瀛,成为大学教授的薪资也并不是很高,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尊重大学教授?我想,台湾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应该给这些教授很大的精神享受吧!

很久以前读过一篇关于“喜欢”的文章,汪国真喜欢出发,余秋雨喜欢旅行,席慕容喜欢写诗,钱钟书喜欢看书……我想,自己大概喜欢欣赏吧。

喜欢以一种很享受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也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我坚信,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好的一面,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于是,我总是很愿意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欣赏每一个细节,让美丽绽放在某个瞬间。

喜欢在有风的午后坐在溢满阳光、弥散花香的湖边怡然自得地看三三两两的同学笑着唱着走过,看洁白的鹅群在身边荡开层层涟漪,看那些飘在身边的花瓣和蝴蝶,然后学朱自清想无关紧要的人或事。喜欢在一个人行走的时候数自己的脚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再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想象着那些美好故事的开始和结局,有时会刻意留意从身

边走过的人,嬉笑怒骂的,甜言蜜语的,匆忙的,悠闲的,独行的,成群结队的……从模糊到清楚再到模糊,体会着一种人生的多彩和擦肩而过的感觉。

喜欢站在阳台看宿舍下面的人,行走的,等待的,发呆的,躁动的;看那些有关牵手和放手的故事,想象着彼此的对白,就像是在看一部未经剪辑的无声电影,堆叠了很多画面,其中掺杂着一个个似乎没有联系的故事。喜欢望对面宿舍楼的女生寝室,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做着不同的事,左边在洗漱,右边在打电话,上面在聊天,下面在唱歌。好似几部电影同时放映,讲述着并不相关的故事。

喜欢在安静的图书馆看周围千姿百态的同学,急速翻书的,苦思冥想的,拼命摇笔的,奋笔疾书的,轻声争辩的,伏案小寐的……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现

在眼前。喜欢欣赏,决不是冷眼旁观、

麻木不仁、置身事外,不是鲁迅笔下的哄笑者,不是契克夫眼中的装在套子中的人,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周围的世界,体会其中的酸与甜,苦与乐;喜欢欣赏,是一种珍惜,珍惜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并从中得到一种态度,希望自己更清醒地活着,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多一些美丽。

本版编辑 张碧家

12月3日,中国政法大学的蔡定剑、北京大学的张千帆和叶静漪三位教授在北京人才市场海淀分部现场

“反对就业歧视”。蔡教授认为,新华保险公司规定的“职位”、“年龄”以及

“党员、军转、教师、律师优先”的条款属“就业歧视”。三位教授在招聘现场炮轰某些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并痛斥国家公职人员招聘中存在的某些就业歧视“起了很坏的带头作用”。

有人认为,这三位教授在集体作秀。我倒觉得,即便是作秀,也令人钦佩。

歧视的学名叫“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潜台词是不要平等,拒绝公平,取消公正。歧视损害的是民众的利益,破坏的是社会的公正。三位教授置身人才市场,敢于公开批评某些单位打出的招聘条件,比如,非党员谢绝应聘,非本地户籍请勿报名,等等,看似干涉招聘单位的

“内政”,实则是替社会维护公平和

正义,替公民维护平等的权利。众所周知,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看的是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身份。古人尚且懂得英雄不问出身的道理,在法治文明还算可以的今天,再以信仰和籍贯来取人,岂不是开历史的倒车?

人人皆知歧视的危害,除既得利益者外,绝大多数人对歧视规定非常不满。但是,知道是一回事,不满是一回事,真正敢于就这种不好的现象公开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委实不是一件易事。毕竟,这需要太多的勇气,需要承受得起受到打击报复的危险。联想到华东政法大学的教授在课堂上因言得罪学生而被告密之事,想必蔡、张、叶三位学

者动身去北京人才市场海淀分部时,该对他们公开反对招聘歧视规定的行为后果有个起码的估计吧?知险而不畏缩,乃是“真正意义上的教授!让人肃然起敬!”

反歧视需要一种勇气,需要一种挑战精神,而这种勇气和精神在当今尤为可贵。既然歧视规定的挑衅在先,为什么我们就不敢挑衅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歧视现象?一言蔽之,我们缺乏勇气,缺乏主持公道和正义的勇气。缺乏这种勇气没有原罪,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但切莫对反歧视的学者们说三道四,切莫以阴暗的心理猜疑勇士的壮举。

我几乎爱上了冬季。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点缀,但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我由衷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天。如果没有冬的萧条,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和妩媚;没有冬的清冷,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炽热和多彩;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体会不到秋的绚烂和丰实。

冬天,像一杯浓浓的咖啡,虽苦却有撩人的清香,让人留恋。当繁华落尽,只留下庄严和肃穆,曾经的一切都在记忆中变得异常清晰,没有遗憾,惟有淡淡的期待,期待绿意常存,期待温暖永驻。晴朗的冬日,推开窗户,清新纯净的空气扑面而来,好像置身浪漫的天堂。

冬天,又像一首深沉的诗,言尽而意不止。在冬日沐浴温暖的阳光,仿佛回到了儿

时,躺在父母宽厚的怀抱,肆意放纵,无忧无虑。或者,透过漫天飞舞的洁白,倾听静谧世界中万物的心语,让心随着

雪花快乐地舞蹈,与天地融为一体。

常常把思绪幻化成一条撒满雪花的小路,松软光洁而又漫长,赤着脚在星光与雪光交相辉映的世界跟随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起寻找火炉、烤鸭以及那一把火柴,携她在第六次划亮的火柴的光辉中走向日出。

秋 去 冬 来 ,冬 去春来,岁月因此而丰富多彩,炫烂多姿。

四季交替变换,犹如人生,有欢笑和幸福,也有泪水和痛苦。我总相信,在更广更深处,只要拥有一颗美好和欣赏的心,只要对生命怀有祝福和包容之念,那么冬即是春,春即是冬。

龙山时评龙山时评

本报地址:西南科技大学东区办公大楼5楼 新闻热线:(0816)6089065 邮编:621010 承印:西南科大三江印务有限公司 电话:(0816)2419093

2008年12月10日 第 版4副 刊 版

人生而立好时光,改革卅年奔小康。

脱茧起飞临阵痛,与时俱进不寻常。

三农引领城乡变,四海投资内外商。

经济扶梯循序上,民生奋力气宇昂。

交通路道连成网,科学思维发展观。

高屋建瓴行决策,以人为本保平安。

外交开放多方位,国际维和息事端。

探月行空腾大宇,通航反独顾全盘。

遵循两制安天下,驰骋五洲结友邦。

社会和谐成气候,财经态势沐朝阳。

加强教育新潮涌,接力英才永世昌。

雨露春播勤灌溉,未来丰硕更辉煌。

■■

张世普

冬天的遐想

冬天的遐想

冬天的遐想

冬天的遐想

■■ 文艺学院 刘海明

反歧视需要勇气

台北印象(2)■■ 法学院 何显兵

■■ 蒲小琴

颂改革开放三十年

东拉山彩林 魏和平/摄

■■ 李尧东

喜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