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zu.edu.cn · Web...

47
2009 年度广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所 属 学 校 深圳大学 课 程 名 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 ( )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机械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课 程 负 责 人 伍晓宇 申 报 日 期 2009 5

Transcript of it.szu.edu.cn · Web...

Page 1: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2009 年度广东省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所 属 学 校 深圳大学

课 程 名 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 ( 践 ) 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机械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课 程 负 责 人 伍晓宇

申 报 日 期 2009 年 5 月

Page 2: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广东省教育厅 制二○○九年五月

填 写 要 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Page 3: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

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Page 4: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信息

姓 名 伍晓宇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 年 9 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755 26534877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0755 26557471

所在院系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E-

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深圳市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518060)研究方向 模具 CAD/CAM,激光快速成形

1-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 (本科)专业基础课 2+1 2 79塑性成型原理与模具 (本科)专业基础课 2+0 2 88

工业工程基础 (本科)专业基础课 1+1 1 85计算机绘图 (本科)学科基础课 1+1 2 146

CAD/CAM (本科)学科基础课(与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合作办学) 3 3 106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届 数 学生人数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 11 70指导科研开发与实践 本科生 6 14下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本科生 3 120

Page 5: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 硕士研究生 4 8

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本人

排序时 间

“工程制图”—广东省精品课程 广东省教育厅 2006年

1-3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学术研究课题:1) 伍晓宇(主持)、程蓉、梁雄、黄桂坚,“快速随形热冷注塑成型系统研制”,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30万元,项目编号:2008B090500044, 2008.12~2010.12。2) 伍晓宇(主持)、程蓉、梁雄、黄桂坚,“基于选择性阻焊金属粉末的混成式快速成形技术与直接快速模具制造”,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工业攻关), 8万元,项目编号:2008B010400001,2008.11~2010.113) 伍晓宇(主持)、程蓉、梁雄、黄桂坚,“高光无痕环保型注塑模具的直接制造技术”,深圳市科技计划(公共科技), 15万元,项目编号:200823,2008.12~2010.12。4) 伍晓宇(主持)、程蓉、梁雄、黄桂坚,“面向高光注塑成型的直接快速模具制造”,南山区科技计划, 20万元,项目编号:200820,2008.12~2010.12。5) 伍晓宇(主持)、程蓉、梁雄、黄桂坚,“高光注塑工艺与快速模具制造”,深圳市模具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万元, 2008.10~2009.10。学术著作:伍晓宇(第 1 作者),模具网络协同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年 3 月 .ISBN:978-7-111-23450-0学术论文:1) 伍晓宇(第 1 作者),基于全区域连通型随形介质槽的注塑模具,塑料工业(已录用,将于 2009 年 5 月发表).2) 伍晓宇(第 1 作者),局部薄壁塑件的高光无痕注塑成型,塑料工业(已录用,将于 2009年 6 月发表).3) 伍晓宇(第 1 作者),节能型无痕注塑模具及工艺,中国塑料(已录用,将于 2009 年 5月发表).4) 伍晓宇(第 1 作者),局部薄壁透光塑件的随形热冷注塑模具,模具工业(已录用,将于2009 年 8 月发表).5) 伍晓宇(第 1 作者),基于实虚基因座的车间调度遗传算法,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 7 月.学术成果:1)伍晓宇(第 1 作者),3DM 个性化 CAD/CAM柔性系统构建语言,软件著作权,国家版权局 2007SR13323,2007 年 9 月.(2007 年 9 月通过成果鉴定)

Page 6: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2)伍晓宇(第 1 作者),E-proms-CSTooling 模具网络协同制造系统,软件著作权,国家版权局 2007SR13840,2007 年 9 月.(2007 年 9 月通过成果鉴定)3)伍晓宇(第 1 作者),Micro-eM便携式模具网络协同制造系统,软件著作权, 国家版权局 2007SR13323,2007 年 9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Page 7: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 -1⑴

基本信息

姓 名 黄虹宾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7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755-26535251

学 位 博士 职 务 工程训练中心主任 传 真 0755-26557471

所在院系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518060

研究方向 节能、余热利用

2 -2⑴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理论力学 (本科)学科专业基础课 4 2 110材料力学 (本科)学科专业基础课 4 2 85

工程热力学与流体力学 (本科)学科专业基础课 4 4 210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 (本科)学科基础课 4 2 87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届数 学生人数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 4 25

指导科研开发与实践 本科生 2 4下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本科生 1 120

Page 8: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2 -3⑴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年 限 本人所起作用客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收式空调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8.1-2009.12 主持2.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 间超高速摄影中蜂窝结构转镜的设计与力学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第一 2008.3扫描式超高速摄影中转镜镜面变形量的几何补偿 光子学报 第一 2008.5超高速摄影中弹性支撑转镜的模态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第一 2007.2超高速摄影中三面体铝合金转镜的空间结构强度数值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第一 2006.8

超高速摄影仪中铝转镜的模态分析 光子学报 第一 2007.41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2 -1⑵

基本信息

姓 名 程蓉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906

最终学历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686418167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075526557471

所在院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518060

Page 9: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研究方向 模具 CAD/CAM、智能优化、生产系统建模与优化调度2 -2⑵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模具设计与仿真分析 (本科)学科专业课 3 1 44

CAD/CAM (本科)学科专业课 3 4 285计算机辅助工程 (本科)学科专业课 3 1 39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 (本科)学科专业课 3 1 27

CAD/CAM (本科)学科基础课(与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合作办学) 3 5 100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届数 学生人数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 6 36

指导科研开发与实践 本科生 2 20下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本科生 2 100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4. 教学研究论文(以第一作者署名)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工程制图》CAI练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理工高教研究 2004.8模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模具制造 2004.7 MSC.Patran软件在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003 年 MSC 中国用户论文集 2003.7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年限 本人作用“图样画法”中英文专题学习网站 广东省教育厅 2 主持《工程制图》中英文双语多媒体教学系统

深圳大学教务处 2 主持

模具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1 主持

Page 10: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本人排序

时 间“《图样画法》中英文专题学习网站”获 2007 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优秀网络课程三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第一 2007

“工程制图”CAI练习系统 深圳大学 第一 2002 年

2 -3⑵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年 限 本人所起作用基于无线局域网的集装箱码头集卡智能动态调度系统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8.1-2009.12 主持基于无线局域网的集装箱码头集卡智能动态调度系统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助计划)

2008.1-2009.12 主持

2.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 间

一种面向网络化制造的产品信息集成实现方法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第一 2006.8

基于 STEP 文件的 BOM 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工具技术 第一 2005.2基于 STEP 和 XML 的产品信息集成技术研究 机械设计 第一 2004.10模糊生产环境下作业车间调度优化方法研究 现代机械工程 第一 2007.7作业车间调度优化算法参数效能研究 新技术新工艺 第一 2007.11

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 间

“模具生产过程的动态优化调度技术及其应用”获2007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教育部 第五 2008.1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⑶2 -1⑶

基本信息

姓 名 李积彬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002

最终学历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902994359

Page 11: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学 位 博士 职 务 系主任 传 真 075526557471

所在院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518060

研究方向 现代成型加工技术与模具 CAD、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摩擦学

2 -2⑶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模具 CAD/CAE (本科)学科专业课 2+0 2 92机械制造工艺学 (本科)学科专业课 2+1 5 144计算机辅助工程 (本科)学科专业课 3+0 2 76

工程技术概论 (本科)学科专业课 2+0 2 218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届数 学生人数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 10 80

指导科研开发与实践 本科生 5 36下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本科生 4 200

3. 教学研究论文(以第一作者署名)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工程制图》CAI练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理工高教研究 2004.8模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模具制造 2004.7 MSC.Patran软件在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003 年 MSC 中国用户论文集 2003.7

Page 12: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2 -3⑶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李积彬教授获奖情况:1. 2003 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受奖人; 2. 2003 年度中国机械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一受奖人;3. 2004 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4. 2005 年度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 1999 年度广东省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受奖人;6. 1992 年度广东省劳动竞赛先进工作者;7. 1992 年度深圳市技术改造能手称号。李积彬教授出版著作如下: 1)李积彬、伍晓宇、马健哲著,“铝型材挤压模具 3D 设计的 CAD/CAE 实用技术”,2003 年。2)李积彬著,“铜合金轧制摩擦,润滑与摩擦化学研究”,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 年;3)古可主编,“深圳市高新科技大全”,李积彬作为副主编之一,负责“环保工程”和“机电一体化”篇;组稿和编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年;4)王树勋 李积彬等,通用机械加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1997;已发表论文六十二篇,近年的代表作为:1. 李积彬等,铝型材挤压分流模自动建模探讨,轻合金加工技术,2003,11.2. 李积彬等,海上采油平台海水泵体破裂故障诊断分析, 深 圳 大 学 学 报 (理 工版),2003,23. 李积彬等,C60摩擦润滑特性研究,摩擦学学报;2000,8.4. 李积彬等,铝型材挤压模具 3D优化设计,机械设计,2000,6.5. 李积彬等,铝型材挤压模具 UGII 的 3D交互式设计技术开发,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轻合金加工技术,2002,1.6. LI JINBIN, XU GANG, THE STUDY OF SPECIFIC PROPERTIES OF FRICTION AND LUBRICATE FOR C69, INTERNATIONAL TRIBOLOGY CONFERENCE, NAGASAKI 2000. JAPAN.

申请中国专利如下:发明专利 1:铝型材挤压固态润滑剂及其制备(921106203)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 2:电火花加工工作液的循环处理系统(01127807.2)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 3:便携式压力驱动家庭洗车器(200410027094.8), 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 4:振动搅拌式电火花机床工作台(200310112042.6),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 5:粉末冶快速成形敏捷制造方法(200410027111.8),第一发明人;近年主持承担和完成科研任务情况:1. 深潜硬管提升电泵、软管输送泵及其潜水电机的研制(硬管提升泵润滑部分),国务院专项;2. EDM 超精镜面加工多相流与多通道放电的形态、特征、功效与控制,深圳市科技重点

Page 13: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项目;3. 火炮极限位置报警装置的开发,解放后某部项目;4. 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铝型材挤压工、模具护理技术及系列功能助剂开发”,已通过省级鉴定,课题负责人;5. 发明专利“铝型材挤压固态润滑剂”已产业化,获广东省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李积彬作为第一受奖人;6. 深圳市重点科技项目“电火花加工特种功能液开发”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课题负责人;7. 深圳市重点科技项目“环境式微纳米膜摩擦、磨损综合试验机开发”,课题负责人之一,深圳市科技重点项目。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 -1⑷

基本信息

姓 名 冯平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509

最终学历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692267523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075526537471

所在

院系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518060

研究方向 无损检测、实验力学、智能材料和结构2 -2⑷

教学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

Page 14: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情况

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人数塑性成型原理及模具 (本科)专业课 2 2 67高等工程力学 (研究生)专业课 2 2 18工程制图 (本科)学科基础课 3 2 96材料力学 (本科)专业基础课 4 2 61检测技术 (本科)专业课 4 3 102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届 数 学生人数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 4 15指导科研开发与实践 本科生 3 8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年限 本人作用

《材料力学》双语课程教学 深 圳 大 学 教 务 处(SY07052)

2007.4-2008.4

主持

4. 教学研究论文(以第一作者署名)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双语制图课程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7.8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本人

排序时 间

“工程制图”—广东省精品课程 广东省教育厅 8 2006年

2 -⑷

3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年 限 本人所起作用基于变形带图象演化的形状记忆合金本构关系的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1-2010.12 主持

基于变形带图像演化的形状 深 圳 市 科技计划项 目 2008.1-2010.12 主持

Page 15: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记忆合金本构关系的实验研究

(配套资助计划)

形状记忆合金微管专用试验机的设计

深圳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2006.1-2007.12 主持

小型拉扭实验机研制 深圳大学实验室与资产设备管理研究基金

2006.7-2007.7 主持

2.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 间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acroscopic

domai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in

polycrystalline NiTi microtubing under

mechanical force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第一 2006.

8

In situ profilometry for non-uniform strain

field measurement of NiTi shape memory

alloy microtubing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s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第一 2007.

1

曲面小构件变形形态的全场检测问题研究 机电工程技术 第一 2007.

5

形状记忆合金微管专用拉扭实验系统的研制 机电工程技术 第一 2007.

6

NiTi 形状记忆合金拉伸变形失稳研究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第一 2007.

10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伍晓宇 男 1963-11 教授 模具 CAD/CAM 理论、实践教学主讲

教师

Page 16: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构成(含外 聘教师)

程蓉 女 1969-06 副教授 模 具 CAD/CAM

理论、实践教学主讲教师

黄虹宾 男 1964-07 教授 机械工程 理论、实践教学主讲教师

李积彬 男 1950-02 教授 机械工程 理论、实践教学主讲教师

冯平 男 1973-09 副教授 机械工程 理论、实践教学主讲教师

黄桂坚 男 1973-09 工程师 模具设计与制造 实验实践教学教师梁雄 男 1982-09 助理实验师 模具设计与制造 实验实践教学教师温知新 男 1972-11 助理工程师 模具设计与制造 实验实践教学教师

3-2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1.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经过多年建设,《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课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较高,现有教师 8 人,其中已获博士学位 5 人。教授 3 人(其中博导 1 人),占总数的 37.5%;副教授 2 人,占总数的 25%;讲师 1 人,占总数的12.5%,助教 2 人,占总数的 25%;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范围较广,体现学科交叉、专业互补,是一支科研水平高、热爱教学事业、团结奉献、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与科研团队。主讲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知识,能够满足人才培养对师资的需求。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将为该课程不断的创新改革和高水平教学提供了

教 师队 伍情 况

课程组有主讲教师 5 人,其中实验技术人员 3 人。教师人员职称(所占比例)

教 授 副教授 讲 师 助 教3(37.5

%)2(25%

)1(12.5

%)2(25%

)年龄结构

(所占比例)40岁以下 40—50岁 50—55岁

4(50%) 3 ( 37.5%) 1(12.5%)

学历结构(所占比例)

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学士学位5 ( 62.5%

)3 ( 37.5%

) 0(0%)学缘结构

(所占比例)本校毕业 外校毕业

1(12.5%) 7(87.5%)

Page 17: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强有力的保证。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50岁以上 1 人,占总数的 12.5%;40~49岁3 人,占总数的 37.5%;40岁以下 4 人,占总数的 50%。新老交替完成较好,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体现了老中青结合、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年龄结构特点。所有教师均在第一线面向本科生授课。3.学缘结构任课教师全部来自于外校,课程组师资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

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比例为 87.5%。其中,伍晓宇教授 1998 年 1月至 2002 年 2 月,先后在在新加坡GINTIC 国家制造技术研究所、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从事 CAD/CAM技术的访问研究,冯平博士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其余各位老师也分别来自国内 4 所不同的重点大学。其中 5 人有出国短期进修和学术交流的经历,3 人有国外合作研究经历,博采众长,吸取不同学校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7 名教学及实验管理人员的学科专业涵盖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机械设计、CAD/CAM、机械工程、材料加工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多个不同专业和方向。既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又掌握相当的教育教学规律。4.师资配置情况

教师队伍人员稳定,工作中团结协作、责任感强,教师负责学生的课外辅导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同时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设计、指导工作。教师和实验教师每学年平均承担 100-150 名学生的授课、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各项教学工作,教师与学生比例约为 1﹕15。

模具课程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特色鲜明,质量优秀。校教学督导组专家抽查听课及学生对本课程的网上教学评价均为优秀,“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的任课老师年终考核均获优秀、良好以上成绩。

3-3

教学改革与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近五年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涉及课程的教学思想、内容体

系、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建设、实验教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承担各级教学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这些教学改革和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推动了课程建设的向前发展。

1. 全方位、高质量地进行本科教学名牌工程建设。近 5 年中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深圳大学精品课程”等项。在教师队

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成效显著,极大地

Page 18: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促进了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2. 主持深圳大学《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重点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主持深圳大学《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开发构建了以

计算机为主要媒体的网络化、系列化、数字化成套教学资源及系统,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模具教学网站,形成了一套面向未来的“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环境+工程实训教学环境”现代网络协同学习新型教学模式。

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主研制了精品课程自主学习网页,机械工业出版社资助教研组出版《模具工程专业英语一本通》双语教材,预计该教材将于 2009 年 12 月出版发行。

3.组建了“深圳市模具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教研组李积彬教授主持并申报成功了“深圳市模具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

室”项目,立项金额为 100万,自组建以来,实验室在组织、机构、人事、制度、场地、基础实验条件、重要实验仪器设备、运行与管理进行建设;围绕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尤其是在高光无痕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和快速成形技术领域,展开了重点项目与课题研究,成为教研组的工作特色;并且进一步在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公共服务体系与模式、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等方面大力进行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基本全面建成“深圳市模具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近年来获得的省级以上成果/奖励如下: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时间1)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2 项 教育部高教司 2006 年2)广东省首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4 年3)首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中南地区机械设计教研会 2004 年4)首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 项) 同上 2004 年5)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教师组)团体三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6 年6)“广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教育厅 2006 年7)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2 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6 年8)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二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6 年9)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三等奖(2 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6 年10)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2 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8 年11)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二等奖(2 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8 年12)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三等奖(3 项) 广东省教育厅 2008 年13)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奖 广东省教育厅 2008 年14 )软件著作权“ 3DM 个性 化 CAD/CAM 柔性 系 统构建语言” , 国家版权局2007SR13323,2007 年.(2007 年 9 月通过深圳市成果鉴定)15 )软件著作权“ E-proms-CSTooling 模 具网络协同制 造 系 统 ” , 国家版权局

Page 19: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2007SR13840,2007 年.(2007 年 9 月通过深圳市成果鉴定)16)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 项) 国家教育部 2008 年

3-4

青年教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培养合格的模具专业人才,师资是关键,就需要既有扎实的模具理论知识,又有

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下面措施来培养青年教师:  1.新进教师必须参加 2-3 周的岗前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一门课同时安排名老师,做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积极鼓励和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师资培训班、业务进修班学习,加强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交流,开拓视野,掌握课程发展的前沿最新信息。多次选送教师参加UGII、Pro/E软件培训,课题组程蓉老师具有 Pro/E培训师资格。

 3.探索出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课程组利用深圳模具企业众多的优势,开展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与几十家单位建立密切关系,并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并为多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组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对模具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情况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为教师从事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从企业引进多年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师,课题组的黄桂坚老师具有多年知名模具企业工作经历。

5. 特别强调注重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教师的特长,对具有一定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主要是在实践中培养,要求他们能把一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中去,对一些前沿性的课题进行研究探讨等,并要求每位教师均能主持一项教研课题,在解决课题关键问题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和锻炼了自己。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把研究的成果逐步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和提高了模具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效果。 6. 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担任了班导师工作,把教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课程组所有的年轻教师都承担了班导师工作,随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把教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目前承担"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教学任务的教师共 8 人。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较高,8 名任课教师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包括高级工程师)2 人,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的 5 人,这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学队伍,他们具备较好的科研背景,在教学中勇于创新和改革。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Page 20: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是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方向的专

业主干课。课程的发展、形成过程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997 年我院根据珠江三角洲模具企业的发展需求,在机械及自动化专业开设了模具设

计课程,课程学时为 30 学时,教材选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塑料成型模具》,由李积彬教授主讲。

2000 年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通过深入企业调研,针对模具技术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对模具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院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设置了模具设计及制造方向,再次重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学时增加到 60 学时,增大了实践课的内容,规范了模具设计及制造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程序以及评判标准。

1.根据履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管理等岗位职责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确定本课程的功能作用和教学内容的框架体系,覆盖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人员的应知与应会,并为学生从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采用系统观点和并行工程的思想进行改革,打破学科“壁垒”,以培养学生从事塑料

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能力为核心,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基于制造类专业公共平台课程的基础之上,按照加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体现先进性的原则,将过去本专业的《塑料模具设计》、《特种加工》、《CAD/CAM》等关联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有机融合、重组教学内容体系。

3.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化将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传统模具技术与现代模具技

术有机结合,系统分析了塑料及模塑成型工艺、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阐述了各类塑料模具的设计与计算方法、设计程序、模具温度调节控制系统的设计,并用塑料的成型理论指导模具设计,同时在设计的内容中综合典型技术实例,融入模具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及装配工艺知识,在设计手段上,跟踪模具技术发展,注重加强UG、Pro/E等CAD/CAM/CAE软件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专业软件的能力,与此同时,适度介绍先进塑料成型工艺、模具结构与制造方法。做到基础理论适度,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

4.加强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将信息技

术应用于本课程教学中。针对难点、难学的塑料熔体流动、机构动作和模具工作原理等内容,自主开发了形象生动的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制作了模具制造过程视频素材,形成了以实物、模型、图片、动画、视频素材为主的素材资源库。素材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上取得显著成效。

5.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工程训练环境建设 为改变过去课程设计存在“纸上谈兵”的问题,体现课程整合特色,突出专业技能和

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及院领导关怀下,建立了设备齐全、精良的工程训练中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训练环境。本课程加强了实践教学,开设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学生对给定的中等复杂塑料件编制模塑工艺、设计塑料模具、编制塑料模成型零件制造工艺,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巩固学生所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软件操作技能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使学生具备进行中等复杂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综合能力。

Page 21: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6.改革模具设计及制造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从 99 届开始,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进行塑料模具的毕业设计,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

从指导教师的组建、实验和实习基地的建立、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毕业设计的流程、毕业设计使用的工具以及评判标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标准,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

2007 年随着《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成为深圳大学精品课程进一步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模具结构本身,而改以沿模具研发的顺序和全过程进行,特别是从采集于企业第一手的各种典型中英文业务与技术文件资料着手展开讨论,着重实用,主要内容包括业务工作涉及的客户询价、塑件成品工艺性分析、DFM、模具规格书、模具成本分析与报价、生产订单与进度管控、产能分析等;模具设计涉及工作部分设计、模具结构、BOM、零件图等,物料部分涉及的材料需求、采购和仓库管理,模具制造涉及的零部件加工工艺规划与调度、电极设计、数控编程、CNC、EDM 和线切割设备与工艺、零件精整与抛光和模具装配;试模部分包括试模工作流程、出厂检验书、试模问题报告、模具检验报告和模具修改指导书。另外,还涉及模具制造完成后移模转入量产后的注塑机等设备和生产工艺、模具保养与维修等。

教学内容增加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新型模具技术,例如,近期兴起的高光无痕注塑模具技术及其相关工艺和设备,它可以避免后续的喷涂工艺以及相应的含铅量控制问题,大大有利于环境保护,它以成为本课程重点实例,这一公共技术未来将可带来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理念上的变革,促进模具制造产业技术升级,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可以产生非常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8 年 3 月出版著作《模具网络协同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教研组的另一本教材《模具工程专业英语一本通》(英汉双语对照)将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教研组着重将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2007-2008 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模具相关技术装备,并且由此在课程教学中开设了多项实验内容,申报了 5 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且获得 3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出版著作 1部,获得 2 项省级研究课题立项。

自 2007 年 11 月组建以来,教研组集中精力重点在高光无痕注塑模具技术与装备和快速成形技术与装备领域展开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1.高光无痕注塑模具与装备众所周知,我国是塑胶产品生产世界第一大国,近年来,受国外产品标准及贸易保护

主义的影响,塑胶产品油漆含铅量超标问题使我国的儿童玩具和家电等产品出口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国家关注的典型案例之一,为此一些大中型模具制造和注塑生产企业近一、二年来从国外引进蒸汽辅助快速热冷注塑技术,它从模具结构的设计和加工工艺着手,利用高温蒸汽,冷却水,抽真空等手段的科学协调控制从而可以迅速提高模具温度和快速冷却,由于用机械加工方法获得随形或近似随形的模具内部热冷介质通道,高温蒸汽使得模具的温度可以快速升温到塑料热变形温度以上,这样,就不会因为在流道或模具表面的急速降温而形成附着在模壁上的固化层,从而实现快速注塑和填充,获得高光亮外观和韧性、强度都非常好的塑件,克服扭曲变形、表面凹陷、熔接痕、波纹等不良现象;成型完成后,通过切换阀门,引入冷水,又可使模具温度迅速降低,以缩短注塑周期,是一种较好的塑料精密注射成型解决方案。使用该技术使用后,产品外观细腻光亮、在合理选择颜色配料后可以避免油漆工艺,因此,我国许多厂家正在积极考虑采用这一技术。但是,目前蒸汽辅助快速热冷注塑技术装备及专利主要掌握于日韩等国手中,进口价

格十分昂贵,以注塑大省广东为例,目前仅有 TCL 和康佳等个别知名公司的模具厂 2007年底购置了相关设备。这些设备包括蒸汽发生锅炉、储气罐、冷却水塔、控制系统和各种管路

Page 22: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等,不但费用高而且占地面积大,令广大中小型模具制造及注塑生产厂家望而生畏。因此,为民族工业长远发展考虑,中国必须尽快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型高光无痕注塑成型技术。

教研组通过艰苦攻关在高光无痕注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8 年 12 月,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快速随形热冷注塑成型系统研制”获得“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立项资助,批准号:2008B090500044。另外还获得深圳市科技计划(产学研和公共科技)2项。

1) 高光无痕环保型快速随形热冷注塑模具技术使用教研组研制的深圳大学 J11-W-160 快速热冷注塑控制机,在采用随形槽模具结构

的前提下,直接控制注塑模具定模一侧型腔表面温度,以低成本方式克服扭曲变形、表面凹陷、熔接痕、波纹等不良现象,从而可获得高光亮外观的塑件,并且无需油漆工艺,如图 1所示。

如图 2 所示,为教研组研制的高光注塑模具,将定模模芯分割成高光面壳和背板两部分,因为定模决定了塑件的外观质量(见图 2a、2b 和 2c)。高光面壳原则上保持型腔全区域厚度均匀;同时在背板中加工与塑件表面形状保持一致的随形介质通道,主要通过铣削加工方式进行制作。在模具定模板上开设了让位槽使调温介质不经过模板而直接进入定模模芯(见图 2d 和 2e),而且模芯除型腔以外的五个端面上开设隔热槽,从而明显减少了传热体积,提高了热效率。

图 1 教研组研制的高光无痕塑件与传统塑件的对比

熔接痕

高光无痕环保塑件

传 统 塑件 ( 需 要喷油 )

Page 23: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d)定模部分 e)卸下高光面壳后的定模部分图 2 教研组研制的高光无痕环保注塑模具

塑件产品多种多样,仍存在一些具体的工艺问题,例如,对于塑件外壳部分存在壁厚变化较大的情况时,由于这些位置冷却速度相差较大,往往会造成各区域的光亮度不一致,严重时还会在薄壁区域产生凹陷。如图 3a)所示,为某企业局部透光塑胶面板,塑件主体部分壁厚 3mm,在反面设计有 5个柱结构,柱顶面及接近区域基本壁厚为 1mm,但内表面刻图文,图文刻痕位置壁厚仅为 0.5mm,当柱结构内部装有光源时达到透光显示图文的效果。产品重量 146克,塑胶材质为 ABS,白色。该批次材料热变形温度为 95度,烘料1小时,采用 100吨注塑机。塑件外表面要求无熔接痕和高光亮效果,不允许喷油工艺。

图 3b)为采用普通注塑工艺的结果,缺陷十分严重。教研组提出了一种全区域连通型随形槽结构,在定、动模型腔近距离位置、塑件外壳对应区域分别加工与外壳表面一致的随形槽。模具结构中不但需要有贴近型腔的随形介质通道,而且需要在其近距离增加隔热层,从而实现沿模具型腔表面均匀传热,减少模具传热体积。图 3c)为采用该方案后的结果,生产实践证明,外表面熔接痕、凹陷得以完全消除,并且获得了均匀一致的高光亮的外观,无需油漆工艺,质量完全满足要求。

进胶口 背板密封环槽随形介质通路

a) 塑件 b)高光面壳 c )背板

Page 24: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图 3 局部透光塑件的无痕注塑工艺2) 深圳大学 J11-W-160 快速热冷注塑控制机(高压热水型)如图 4 所示,采用高温压力水代替国外的高压蒸汽技术,安全性高,且成本远低于进

口设备。利用高温气动电磁阀完成热冷介质切换,使模腔表面在塑件热变形温度至 60℃之间快速转换,图 5 为使用该设备后的完整注塑成型系统。

a)

普通注塑工艺的样件

无痕注塑工艺的样件

a) b)

c)

Page 25: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b)

图 4 深圳大学 J11-W-160 快速热冷注塑控制机(高压热水型)

1.SP108A 注塑机;2.干燥机与料斗;3.水塔;4.水泵;5.深圳大学 J11-W-160 快速热冷注塑控制机图 5 深圳大学快速热冷注塑成型系统

3) 深圳大学 J08-QMB 通用注塑模架系列该通用注塑模架安装在注塑机上后,除非有重大的维修保养,否则不必整体卸下,尺

寸等规格相近的塑胶成品可以共享模架,只需加工和更换型芯型腔镶件、可能的侧抽芯胶位

Page 26: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镶件和细顶针等与塑胶成品直接相关的模具零件,如图 6 所示,更重要的是热冷介质通道可以直接进入模芯,特别适应于高光无痕注塑模具的研发,企业的应用证明,其注塑生产更新速度快,并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缩短了制造周期。

图 6 深圳大学 J08-QMB 通用注塑模架系列4) 高光无痕注塑模具型腔直接加热技术这是教研组独创的高光无痕注塑技术,不同于前文在高光面壳背面的热冷介质温控技

术,而改用对注塑模具型腔表面直接喷射高压蒸汽使模面达到塑料热变形温度,然后用干热空气吹干,进而实施注塑成型。这一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传统模具不需要进行结构改造就可以直接进行高光无痕注塑。图 7 为实验室研制的可完成该工艺的深圳大学 J11-V/A-170 快速热冷注塑控制机(高压蒸汽/干热空气混成式)。

图 7 深圳大学 J11-V/A-170 快速热冷注塑控制机(高压蒸汽/干热空气混成式)另外,近期正在研制中的装备:深圳大学 J11-V-180 快速热冷注塑控制机(高压蒸汽型,2008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

结合项目)。已完成设计,正在试制过程中,将于2009 年 6 月以前完成样机测试,蒸汽压力 10kg/cm2,温度 179℃,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 1/5

2.快速成形技术与装备

Page 27: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快速成形技术是 20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商品化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它集中体现了CAD/CAM、激光加工、新材料等学科的思想与方法。

目前,常用的快速成形机有以下 5种方式:* 激光固化(SLA)* 激光切纸(LOM)* 熔融挤压(FDM)* 立体打印(3DP)* 激光烧结(SLS)快速成形技术是由产品的三维 CAD 模型数据直接驱动,堆积材料单元而完成任意复杂

的具有使用功能的零件制造技术。快速成形技术是材料成形原理及工艺上的革命性突破,它迅速、广泛地被市场所应用的

发展趋势,使它成为了 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快速成形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应用快速成形技术最重要的获益包括:

* 产品制造的耗时可有实质性的降低;* 产品的制造成本有较大的下降。快速成形技术中的快速模具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产值增长最明显的技术。在我国

2005 年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的先进制造技术部分明确提出了“快速原型成套技术及装备、相关工艺过程分析、仿真和优化软件、模具加工工艺及设备”的内容。

教研组已在绝大多数快速成形技术领域展开研究工作,研究所涉及的技术范围之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之一,有几项独创的成形技术,并且研制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成形装备、CAD 系统和控制软件。2008 年 11 月,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基于选择性阻焊金属粉末的混成式快速成形技术与直接快速模具制造”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立项资助,批准号:2008B010400001。

1) 深圳大学 J10-SLS覆膜砂/石膏粉末快速成形机(全机械式)采用 100W CO2 激光器,光斑尺寸 0.35mm,如图 8 所示。

Page 28: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图 8 深圳大学 J10-SLS覆膜砂/石膏粉末快速成形机(全机械式)2) 深圳大学 J10-SLS覆膜砂/石膏粉末快速成形机(激光振镜式)如图 9左图所示,改进于上述全机械式,使用激光振镜后成形速度提高 10倍以上,可

以高效率地完成注塑模模芯毛坯铸造砂模的制作。注塑模模芯可以采用上述装备间接制造,即首先使用覆膜砂烧结模芯的砂模,然后将

铝合金或钢水熔化后浇注到其中,得到制件毛坯,再经过少量切削加工和钳工操作即可。如图 9右图所示,为使用该机器制作的含随形介质通道的、用于制作某注塑模具定模模芯毛坯的砂模。

Page 29: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图 9 深圳大学 J10-SLS覆膜砂/石膏粉末快速成形机(激光振镜式)及制作注塑模具定模模芯毛坯的砂模

3)深圳大学 J10-SLS/SRW混成式金属粉末快速成形机如图 10 所示,使用电阻热作为粉末加热源,这是实验室首创的成形技术,将其命名为

SRW(Selective Resistance Welding,选择性阻焊)方法,不需要使用价格十分昂贵的高功率激光器,设备成本大大降低。主轴上安装棒电极,电源从外部引入,装置结构简单轻便,可通过电流和通电时间等参数来控制焊合过程。

注塑模定模模芯可以采用 SRW 方法或 SLS/SRW混成式方法直接制造,直接将金属粉末焊合成制件毛坯,同样再经过少量切削加工和钳工操作就可以将其嵌入 J08-QMB 通用注塑模架。

Page 30: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图 10 深圳大学 J10-SLS/SRW混成式金属粉末快速成形机4) 深圳大学 J10-SCR螺杆式粉末快速成形机这是教研组首创的快速成形工艺,如图 11 所示,金属粉末挤出堆积快速成型装备中核

心部分即为单螺杆挤出装置,它是熔融丝材制备装置,堆积快速成型的前提保证。单螺杆挤出装置主要由螺杆、料筒、喷嘴、螺杆驱动装置、支承装置等几大部分组成。熔融状态的喂料在螺杆的推动作用下,进入喷嘴,在一定的压力情况下,喂料从喷嘴挤出,由喷嘴挤出的熔融状丝材对堆积快速成型的稳定性以及对成型零件的精度有直接的影响。

三维快速成型平台是提供金属成型零件尺寸及形状精度的保证。成型平台从功能上可分为 XY联动平台和 Z轴滑台两部分,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进给系统,其重复定位精度为 0.01mm,最大运动速度为 40mm/s。装备开发了一套基于 PCI 总线的控制系统,硬件系统以工控机(PC 机)为上位机,以

ADT-8940A1 四轴伺服运动控制卡为核心,伺服电机+驱动器为运动执行元件。

图 11 深圳大学 J10-SCR螺杆式粉末快速成形机5) 深圳大学 SZU-RP 快速成形软件系统教研组使用 OpenGL技术研发的该软件系统可完成 CAD 数据模型的切片算法和快速

成形过程的数控操作,如图 12 所示。

Page 31: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图 12 深圳大学 SZU-RP 快速成形 CAD 数据与控制系统另外,近期正在研制中的装备包括:1) 深圳大学 J10-SLA-3040紫外光固化快速成形机。采用深圳大学自主研发的紫外光激光器,结合激光振镜、机械运动平台、运动控制器以

及 CAD/CAM软件,预计光敏树脂成形精度可控制在 0.1mm左右。

图 12 深圳大学 J10-SLA-3040紫外光固化快速成形机2) 深圳大学 J10-3DP-2525 三维打印粉末快速成形机。采用教研组自主研发的压电式喷头,结合激光振镜、机械运动平台、运动控制器以及

CAD/CAM软件,结合石膏粉末的三维打印成形,预计精度可接近国外同类产品,而成本仅为其的 1/10。

对于注塑模具,可以首先使用该机打印成形石膏粉末材料的模芯铸模,然后将铝合金或钢水熔化后浇注到其中,得到制件毛坯,再经过少量切削加工和钳工操作即可得到含随形介质通道的模具模芯。

Page 32: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图 13 深圳大学 J10-3DP-2525 三维打印粉末快速成形机3) 深圳大学 J10-DLOM-8050金属叠层制造快速成形机。采用 教 研组独创的 一种基于双工 位金属叠层实体制 造 快 速 成 形 方法 (Double

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命名为 DLOM),可彻底解决具有封闭式中间孔洞零件的成形问题。不需要将每层的孔形部分切割成网络,可以大幅度节省成形时间。与传统的 LOM 成形技术相比,零件机械性能明显提高。回顾以往,塑料模具课程的发展可以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来概括。展望未来,我

们有信心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努力做好教学改革建设工作,为社会输出更多高质量的模具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开课时间 开课班数 学生人数

2005~2006 学年度 1 432006~2007 学年度 1 352007~2008 学年度 2 99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模具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获得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的模具类科研课题 6 项,立项金额共计一百多万。

目前,我校模具课程所属学科专业为省级名牌专业,本科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2007 年“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课程被评为深圳大学精品课程,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正在认真总结,精心规划,积极探索和尝试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使课程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

Page 33: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深圳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综合配套的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学校坚持本科立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树立并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人才培养目标是:极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锻造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经过 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873 人,其中本科

生 769 人,研究生 54 人。此外还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 50 人。2008 年深圳大学招生 5184人,其中深圳市内生员 3000 人,广东省内外生员 2184 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是面向机械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机械基础系列课

程中处于龙头地位,是机械学生在大三第二学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严谨,逻辑性强,有丰富、直接的工程背景,课程使学生掌握通过实例模具的图纸学习和理解设计对象信息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意识和锻炼独立工作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

课程的建设目标为:本课程作为理工科院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面向本学院机械专业学生,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通过教授模具成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计,为高年级学生建立必要的工程意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深圳大学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的办学定位、在研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多方面内涵和理工科本科生各专业培养计划要求以及教育部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模具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将本课程建设目标确定为:通过工程引入法的混合型教学方式,培养机械类学生必备的工程素质,面向后续课程,为处理相关模具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将创新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科学道德、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满足模具工程意识强和专业基础宽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现代化模具工程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具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融入社会工作奠定一定的专业基础。

(1) 掌握模具订单与研发方案;(2) 掌握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高光注塑模具的设计及其辅助设备的研发;(3) 使学生掌握塑料、模具材料与非量产的物料管理;(4) 使学习掌握模具制造与试模,并让学生实际操作调模与试模;(5) 给学生讲解量产设备与模具保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 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充分注重了传统图学内容与

以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为主体的新知识的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力求做到提高课堂知识含量、加强知识的实践性、工程性和科学性,按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Page 34: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模具订单与研发方案,模具设计,塑料、模具材料与管理,模具制

造,试模,量产设备与模具保养等六个部分。第一章 模具订单与研发方案(8~10 学时)第二章 模具设计(10~14 学时)第三章 塑料、模具材料与管理(6~10 学时)第四章 模具制造(6~10 学时)第五章 试模(4~6 学时)

  第六章 量产设备与模具保养(4~6 学时)  深圳大学《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实验 (10~12 学时)

根据选课对象和专业的不同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学时会有所不同。我们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提倡“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法上坚持讲清思路、引导启发、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采用讲课、讨论、练习、上机试验及设计等多个环节配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正常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内容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去深圳市的模厂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观摩与参观,参加创新设计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目的在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探索和构建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目前开设的实验有:

(1) 开放实验一:塑料模具拆装实验(2 学时)(2) 开放实验二:SLS 快速原型实验(一)——树脂粉末烧结。(4 学时,课外 2 学时)

(3) 开放实验三:SLS 快速原型实验(二)——金属粉末烧结。(4 学时,课外 2 学时) (4) 开放实验四:普通注塑成型实验。(4 学时,课外 2 学时)

(5) 开放实验五:高光注塑成型实验。(4 学时,课外 4 学)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在于模具结构设计部分(第 2章),但是,为了掌握这一课程的重点部分,难点却在于模具加工部分(第 4章)以及量产部分(第 6章),国内传统教学中由于加工成本的问题,基本不涉及该部分的模具的实际制造与操作,因此多年来教学效果不佳,限于纸上谈兵。

为解决以上难点,教研组利用废旧零件拼装自制了一台锁模力 8吨、螺杆直径 16mm的深圳大学微型注塑机 J14-8T-D16,模具尺寸很小,使用教研组另外自制的粉末快速成形机制作模芯的毛坯,然后的机械加工工作量很短和成本极低,安装模具时一名学生通过单纯的手工操作即可完成,问题完全解决。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是模具工程课程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总体的改革思路是:夯实基础,突出前沿,以研促教,以教助研。在对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改革,本课程在非常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教学与知识系统性优点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适当引入高光模具研究的最前沿成果,增加新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模具工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研究和改革,我们为模具工程实践教学建立了稳定的高素质教学队伍;更新和充实了实验设施,实现了实验室全方

Page 35: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位开放,创造优良的实验环境,积极将实验教学向课内外、校内外延伸。以高素质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核心,构建模具工程实验教学新体系,打破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为主的“三性”实验教学模式。其主要设计思想是:充分体现基础与实践,课内和课外,教与学,基础与专业的有机

结合。改变了过去纸上谈兵与生产实际脱离的现象,改变了过去课堂内满堂灌,课堂外只做习题的单一枯燥模式,改变了过去的以教师为主的主动和被动关系,通过利用开放实验室,以学生作为核心,学生自己构思设计,绘制模具图纸,自制首版模具,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实体造型(金属粉末烧结和环氧树酯烧结实体造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围绕学生的需求去进行实验教学,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难题。改变了模具与其他分支专业基础课相分离的现象,同时也为与机械基础等其他课程的教学链的有机结合打下基础。

Page 36: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实践环 节教学。

 1.以培养学生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为主干线,将实践训练分三个层次:岗位基本操作 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结构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由操作训练到系统设计,每一操作都尽可能贴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

 2.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综合化与实施化同步进行,将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化。

 3.营造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的实践训练环境: (1)丰富模具实验室。模具陈列柜有各种塑料原料样品、不同成型方法的各种塑料制

品、 各种典型结构的模具和模型、各种类型塑料模具和拆装工具,为学生认识塑料及塑料制品、熟悉模具、训练模具拆装提供开放性教室。

 (2)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设置CAD/CAM/CAE 机房。学生在 CAD/CAM/CAE 机房学习专业软件,应用专业软件进行模具设计。

 (3)加强模具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制造实训基地是开放性的、真实的生产环境。学生可进 行模具制造训练,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专业素养、责任心、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近年来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1.为后续课程服务,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大大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机械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模具工程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其教学质量得到后续专业课程主讲教师的高度认同。

2.为毕业设计服务,我们组织毕业生到世界 500强的伟创力外企公司,深圳康佳、TCL 和深圳银宝山新模厂进行毕业设计,使得学生可以快速融入工厂第一线,培养成公司上手快的核心员工。

3.为创新大赛服务,通过近几年来的教改,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证明教学

Page 37: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实践环节的改革是行之有效的,近 5 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4 年获得广东省首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2004 年获得首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2006 年获得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2 项;2006 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2 项;2006 年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 2008 年获得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探索和构建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目前开设的实验有:

(1) 开放实验一:注塑模具拆装实验(2 学时)(2) 开放实验二:SLS 快速原型实验(一)——热固性塑料粉末烧结。(4 学时,课外 2

学时) (3) 开放实验三:SLS 快速原型实验(二)——金属粉末烧结。(4 学时,课外 2 学时)

(4) 开放实验四:普通注塑成型实验。(4 学时,课外 2 学时) (5) 开放实验五:高光注塑成型实验。(4 学时,课外 4 学)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本课程属于工程应用型课程,实践性很强,中大型作业多,设计与加工制作工作多,

作为信息技术重要内容的 3D CAD/CAM软件十分重要,目前学生设计多用 SolidWorks。学生在第一堂课就可以选中各自不同的小型塑件产品作为模具研发对象,完成方案设

计、成本方式、详细设计后,最后选取其中典型或设计良好5、6个模具设计图纸,由全体同学自已动手进行零部件加工、装配和试模注射。实验室现有一台8吨的微型注塑机,另外备有微型注塑模型 20余套,根据教研组的已申取国家发明专利的技术改造成通用注塑模型深圳大学 J08-QMB 系列,学生只需要加工出模芯后嵌入模架中,经过少量钳工处理,即可进行试模。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学生用手就可以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进行试模。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本课程以课程设计作为学生取得成绩的方法,课程设计贯彻整个课程学习阶段,是一种项目型的考核方法,课程设计贯彻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并且涉及绝大部分教学内容。

Page 38: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Page 39: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研组 2007 年开始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模具结构本身,而改以沿模具研发的顺序和全过程进行,教研组正在编写《注塑模具工程》教材(含实验指导书),预计将于 2010 年出版。该教材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包括教研组 2008 年 3 月出版的学术著作《模具网络协同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教研组的另一本教材《模具工程专业英语一本通》(英汉双语对照)将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外,扩充性资料包括采集于企业第一手的各种典型中英文业务与技术文件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业务工作涉及的客户询价、塑件成品工艺性分析、DFM、模具规格书、模具成本分析与报价、生产订单与进度管控、产能分析等;模具设计涉及工作部分设计、模具结构、BOM、零件图等,物料部分涉及的材料需求、采购和仓库管理,模具制造涉及的零部件加工工艺规划与调度、电极设计、数控编程、CNC、EDM 和线切割设备与工艺、零件精整与抛光和模具装配;试模部分包括试模工作流程、出厂检验书、试模问题报告、模具检验报告和模具修改指导书。另一方面,实践性教学环境不断加强,硬件方面,已有教学专用的透明注塑模具模型 10余

套,教研组研制的注塑模具 10套,目前拥有 108吨注塑机一台,8吨微型注塑机一台,自制有快速成形机 6台。软件方面,所有实验都有完备的实验指导书,包括操作实例。

自 2007 年成为深圳大学精品课程以来,已建设有教学网站,随着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断进行更新,网站不但包括教学方面的直接内容,也包括毕业设计、教研组最新的科研工作进展以及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

Page 40: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本课程教学过程沿模具研发的顺序和全过程进行,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加强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宏观概念,而且较深刻地认识这一过程中各种工艺活动的基本方法、所处位置和相互关系。例如,注塑模具水路十分重要,甚至有国外专家认为注塑成型过程中 80%左右的问题的出现

与模具内部水路有关,传统上模具内部水路是采用钻交叉直孔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模型表面位置到对应的水路距离不均匀,从而很容易出现熔接痕等各种缺陷。如图 9 所示,使用自制的快速成形机可以制作注塑模具定模模芯毛坯的砂模,并且应用铸造浇注出含随形介质通道的模具定模模芯毛坯,再经过少量后续加工和精整即可。由于获得随形的模具内部热冷介质通道,高温蒸汽使得模具的温度可以快速升温到塑料热变形温度以上,这样,就不会因为在流道或模具表面的急速降温而形成附着在模壁上的固化层,从而实现快速注塑和填充,获得高光亮外观和韧性、强度都非常好的塑件,克服扭曲变形、表面凹陷、熔接痕、波纹等不良现象;成型完成后,引入冷水,又可使模具温度迅速降低,以缩短注塑周期,产品外观细腻光亮、在合理选择颜色配料后可以避免油漆工艺。

教学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已动手制作直线水路和随形介质通道两种不同形式的模芯,通过实验深刻认识水路系统的重要性和制作原理与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实效效果良好。

模具工程是深圳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三个教学方向之一,而本课程是模具工程方向的主干课程,每年上课学生规模约 50 人左右,并且随着招生人员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

本课程属于工程应用型课程,实践性很强,中大型作业多,设计与加工制作工作多,作为信息技术重要内容的 3D CAD/CAM软件十分重要,目前学生设计多用 SolidWorks,同时实验室配置UG软件 50套,Pro-E软件 40套,使用率高,效果好。

本课程以课程设计作为学生取得成绩的方法,而且课程设计贯彻整个课程学习阶段,换言之,是一种项目型的考试方法,学生在第一堂课就可以选中各自不同的小型塑件产品作为模具研发对象,完成方案设计、成本方式、详细设计后,最后选取其中典型或设计良好5、6个模具设计图纸,由全体同学自已动手进行零部件加工、装配和试模注射。实验室现有一台8吨的微型注塑机,另外备有微型注塑模型 20余套,根据教研组的已申取国家发明专利的技术改造成通用注塑模型深圳大学J08-QMB 系列,学生只需要加工出模芯后嵌入模架中,经过少量钳工处理,即可进行试模。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学生用手就可以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进行试模,而且加工和实验教学成本很低。

总之,采用这种基于模具研发全过程的教学方案以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Page 41: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校外专家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建军教授、博导:“...课程建设具有鲜明的特色。充分利用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采取同企业联合创办产学

研基地的方式。紧密跟踪社会经济建设和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尽快与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接轨。”

“…以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为目的,所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设计、课程实际选题均来源于生产实际或科研项目,培养出来的学生上手快、能适应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受到当地企业的好评。近年来,学生分别获得全国、中南地区和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奖 13 项...”。富士康科技集团 FTC 超精密设备及软件开发处经理欧阳渺安:“...课程内容贴近深圳市建设规划目标和模具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课程组教师注重教学理论

的研究和改革实践,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将产学研工作做实做强,着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教学效果较好,教改教研及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校内教学督导组深圳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孙秀泉教授:“...《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组的老师,近十年来,在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

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1)本专业从服务特区、为特区模具制造业提供高级模具设计、制造的国际性人才出发,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本专业于2005 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机械实验室 2006 年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本课程引入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仿真实验、网络教学和实物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方式,建立了模具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践性较强的辅助教学平台。建立了设备精良的模具实验室、CAD/CAM 机房及工程训练中心,网上配备全程电子教案,丰富的素材库,使本课程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3)转变教学理念,突出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把科学研究元素融入理论教学,把生产实际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题目直接来源于实际科研项目及生产实践,贯穿加强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为毕业设计学生全天候开放模具实验室,为他们开展课题性研究提供条件。(4)有一支科研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生机勃勃、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评价:近两年来,本院学生对教研组的教学效果反映优良,我们也根据学生的评价结合课程建设,

质量监控作了总结。主要指标评价结果如下:课程评估指标

课程评估指标 评价教学大纲发放 有计分政策宣布 有多媒体课件和教材内容吻合程度 非常满意答疑 满意

Page 42: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教学内容讲解仔细,重点、难点突出 满意实践过程安排 比较满意学生工作点评 满意课堂互动、启发式教学 满意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非常满意

近年来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促进了我们对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也使我们更注重学生对教学意见反馈,在教学网站上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匿名评论,校内学生也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团队主要成员课堂教学测评结果教师 选课

人数测评人数 参与率

测评项目(百分制) 平均分教学

态度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伍晓宇 504 495 98.21% 95.38 93.51 93.36 91.13 93.35

程蓉 495 483 97.58% 94.07 92.52 93.40 91.93 92.98

黄虹宾 492 490 99.59% 94.33 93.35 93.92 92.38 93.50

李积彬 530 515 97.17% 92.93 92. 36 90.86 89.63 91.45

冯平 344 332 96.51% 95.36 93.63 91.73 92.46 93.30

不仅如此,课程组每位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教学工作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学生的爱戴。现摘录两位学生的评价如下:

2005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宋德松同学:“2006至 2007 年度第 2 学期,我们 2005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学习了《塑料成型工艺与

模具》这一门课。由伍晓宇教授执教。 课程中的难点。我觉得模具模芯加工工艺分析,由于低年级时金工实习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涉及到实际加工的部分感觉不知从何处下手。面对这些难点时,伍晓宇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为我们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加工路线,特别是将其中工艺路线模板概念非常好,将模具加工的一般规律表达出来了,这是我在其它相关资料中没有看到的。既大大降低了解决问题的复杂度,又开阔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视野。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模具作为工业之母在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提高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2005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张培高同学:

“我们 2005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同学学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这一门课时,伍晓宇、黄桂坚老师通过在车间现场教学解剖典型模具实物,亲自演示模具在注塑机上安装和调节过程,特别是分析模具冷却水路形式对塑件质量结合注塑成型进行,令人印象深刻。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1.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绪论(程蓉老师授课录像)。详细分析了作为工业之母的模具行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模具的分类,重点讨论了注塑模具

基本工作原理。2. 塑料模具加工工艺编制(伍晓宇老师授课录像)。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

Page 43: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加工工艺,其中 CNC 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 和表面精整为后期的辅助工艺。

3. 注塑成型实验(粱雄老师授课录像)。分为普通注塑成型实验和高光无痕注塑成型实验两个部分。

注塑成型过程中 80%左右的问题的出现与模具内部水路有关,传统上普通模具内部水路是采用钻交叉直孔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模型表面位置到对应的水路距离不均匀,从而很容易出现熔接痕等各种缺陷。高光无痕注塑模具由于加工有随形的模具内部热冷介质通道,高温蒸汽使得模具的温度可以

快速升温到塑料热变形温度以上,这样,就不会因为在流道或模具表面的急速降温而形成附着在模壁上的固化层,从而实现快速注塑和填充,获得高光亮外观和韧性、强度都非常好的塑件,克服扭曲变形、表面凹陷、熔接痕、波纹等不良现象;成型完成后,引入冷水,又可使模具温度迅速降低,以缩短注塑周期,产品外观细腻光亮、在合理选择颜色配料后可以避免油漆工艺。

5.自我评价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1.本课程教学过程沿模具研发的顺序和全过程进行。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只重模具结构设计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内容涉及模具方案设计、成本分析、结构设计、标准模架选型、模具材料、关键零部件加工、装配、试模等全面训练。2.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而改以项目引导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完成整个模具研发过程为目标,边干边学,大大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深圳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高光无痕注塑模具技术研究的高校之一;而快速成形技术方面的研究,深圳大学是国内研究面最广的高校之一。两方面都已开发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装备,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1.根据教研组调研,深圳大学国内模具类课程中第一个采用沿模具研发的顺序和全过程进行全面训练的学校;并且首次在模具类课程中应用项目引导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设计、制造完成整个模具研发过程,最后进行注塑试模,培养出的人才实用性强。2.深圳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高光无痕注塑模具技术研究的高校之一;而快速成形技术方面的研究,深圳大学是国内研究面最广的高校之一。教研组将两方面技术进行结合,充分发挥自制的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装备的技术优势,例如,在教学工作中采用快速成形方法制作模具的随形介质通道,使学生完全掌握注塑模具的传热学规律和近一、二年才进入中国的高光无痕注塑技术的实际运用。

Page 44: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目前教研组缺乏有一定经验的模具钳工,以帮助在解决模具零件部件精整、模具装配和修模过

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在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目前正在想办法解决。

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第一阶段:至 2009 年底:初步形成完整的基于项目引导型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教学体

系;完成课程网站的翻新。第二阶段:2010 年:出版适用于新教学体系的教材《注塑模具工程》。第三阶段:2011 年:在教学环节中增加有关多色注塑成型的实际工作内容。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2009 年:全程授课内容上网; 2010 年: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2011 年: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上网;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2009 年:第一章 模具订单与研发方案。

第二章 模具设计(10~14 学时) 深圳大学《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实验 (10~12 学时)

2010 年:第三章 塑料、模具材料与管理(6~10 学时)第四章 模具制造(6~10 学时)

2011 年:第五章 试模(4~6 学时)  第六章 量产设备与模具保养(4~6 学时)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Page 45: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http://jingpin.szu.edu.cn/moju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http://jingpin.szu.edu.cn/moju

Page 46: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7. 学校的政策措施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精品课程是我校近年来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学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制度保障:根据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办学现状,我校制定了《深圳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从而进一步规范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措施,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确保建设质量。

2. 人员和技术保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已组成一支精品课程技术支持小组,指派专人维护精品课程服务器,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网页和多媒体制作等方面进行高水平技术支持。邀请校内外精品课程专家介绍经验,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指导。

3. 经费保障:为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给予了建设经费支持。省级精品课程给予十万元建设经费,五万元奖金;校级精品课程给予五万元建设经费,一万元奖金;校级精品扶持课程给予三万元建设经费。建设经费采取分期拔款的方式下发。今后仍会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4. 加强精品课程的管理:学校建立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采取一年一次的中期检查的方式,全面了解精品课程和精品扶持课程建设进展情况,中期检查合格的课程方可拔后续经费;检查不合格不予划拔后续经费,并限其整改,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

5. 设立精品课程奖项:在精品课程中设立单项奖,如“最佳教学奖”、“最佳录像奖”、“最佳多媒体制作奖”、“最佳网页奖”等,充分调动每一位精品课程成员的建设积极性。

6. 近年来,我校在打造精品课程、强化教学质量方面有了很大进步,2008 年增加 3 门省级精品课程,20 门校级精品课程。学校现共建有 5 门省级精品课程,31 门校级精品课程。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本课程 2007 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以来,学校按《深圳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在经费和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的投入,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中的项目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具体措施有:

1. 在现有级精品课程给予的建设经费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2. 加强技术支持,学校提供一流的人员和设备确保精品课程的质量;3. 学校鼓励实践教学,制定了《深圳大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等相关的管理办法,为本课程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4. 教材建设方面,学校设立了专项出版基金,鼓励教师出教材,出好教材;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中期管理,促进精品课程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确保后续建设的跟进。

Page 47: it.szu.edu.cn · Web view详细讨论了注塑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典型实例重点分析了模具工作零件-模芯的加工工艺,其中CNC为核心工艺,普通铣削、钻削加工为前期辅助工艺,表面热处理为提高工作零件性能的普遍手段,EDM和表面精整为

8. 说明栏(含课程访问路径)

本课程在 2005 年设为学校精品扶植课程,2007 年评为深圳大学校级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