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IT类专业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实践(个案)研究

22
中中中中中中 IT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 中中 ()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description

中等职业学校IT类专业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实践(个案)研究.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部. 研究背景. 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 中等职业学校 IT 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 的进一步延续; 研究过程中,借助品牌专业验收的契机,建立了“引企入校、校企共建”为核心的企业生产实训中心,创办了“金职影视工作室”、“ 51 印书网”、“路特软件工作室”、“联想直营店”等多个经营实体,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探索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两张皮”?如何深入推进,与学生培养、人才方案融为一体,国示范要求,是我校本专业十二五期间重点进行研究的问题;. 研究价值. 国示范的核心要求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中等职业学校IT类专业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实践(个案)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 IT 类专业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实践(个案)研究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部

研究背景• 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 IT 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

研究》的进一步延续;

• 研究过程中,借助品牌专业验收的契机,建立了“引企入校、校企共建”为核心的企业生产实训中心,创办了“金职影视工作室”、“ 51 印书网”、“路特软件工作室”、“联想直营店”等多个经营实体,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探索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 “ 两张皮”?如何深入推进,与学生培养、人才方案融为一体,国示范要求,是我校本专业十二五期间重点进行研究的问题;

研究价值• 国示范的核心要求

• 整理筛选各种实体合作模式(校方主导、企业方主导、学生创业团队、加盟大型企业),选择校方主导型及企业方主导型两种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 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过程结合紧密,惠及所有学生,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及经验总结

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工学结合: 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

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及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身兼“受教育者”与“职业人”的双重身份。本课题中所述“工学结合”是指以我校IT类专业“引企入校”理念为核心,依托学校与企业共同兴建的校企合作实体,开展工学结合的模式研究。

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界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有了较为一致的看

法,但基本还处于摸索实践阶段,研究成果基本定位于合作模式、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等较“高”的层面上,缺乏可供借鉴的教学实施层面的操作方案。

本课题中的“有效模式”是指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实施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资源调配、实训实习制度管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资源包建设、企业方积极性调动、校企共同管理等教学模式较“低”层面加以研究,即重点研究我校目前所并存的不同的工学结合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学校主导型:以学校为主,以共享企业的环境、条件和资源为目的,学校主动寻求合作,妥善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计划,以契合企业的工作或生产计划,学生管理以学校管理为主,配备指导教师,加以指导与考核。

2 )企业主导型:以企业为主,工学计划、工作环境、实践资源等主要由企业提供,学生除一般必要的基础课外,专业课和实践课都以用人单位的职业标准和技能要求为准,由校企双方共同提供条件实施教学和管理,“工学”过程只需学校给予必要的管理配合。

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实践研究: 研究以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下设校企共

建的两个合作实体“金职影视工作室”和“ 51印书网”为研究对象,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规划、推进及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与运营流程,通过教学实施的实验来进行“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甄别、比较与完善,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推广实施。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天津模式(前店后厂)• 目前成果集中在较高层面(合作模式、专业定位、课程设

置),缺乏较低层面(教学实施)等的成果;• 目前成果集中在岗位细分较为明确,生产流程较为清晰的

相关专业(汽修、数控等),但在“工具性”比较突出的如 IT 类专业等方面,缺乏成熟地,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和成功案例;

• 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院及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校的成功经验与我校的做法几乎一致;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 •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 教育部有关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本专业已经建立的“引企入校共建

经营实体”的基础上,寻求校企共羸的合作模式,同时研究总结出一套符合学生培养规律、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实施层面上的可行性方案,以及建设一整套有效的校企合作的制度准则,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 IT 类专业课程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

子课题设计 • 《有关合作企业筛选与引进模式设计研究》,具体研究合作企业的筛选方法、

洽谈原则、合作模式及共建协议等有关问题;• 《有关金职影视工作室重点建设案例》,具体研究金职影视工作室建设模式,

完善健全相关制度方案,形成基于金职影视工作室日常工作的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训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等实施性过程材料;

• 《有关 51 印书网重点建设案例》,具体研究 51印书网建设模式,完善健全相关制度方案,形成基于 51印书网日常工作的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训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等实施性过程材料;

• 《有关工学结合模式有效性的评价研究》,具体进行学生实习阶段及就业阶段的跟踪调查,收集企业反馈,从评价角度对相关模式进行验证及提出改进性建议;

课题研究重点• 研究、总结、梳理、实验、提高;

• 可操作性较强的可借鉴的教学实施方案;

• 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 有效的评价体系

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采用“学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模式在 IT 类专业的不同专业

方向进行的人才培养实践,均将使得学生在知识、技能、习惯及素养等方面得到长足地提升,专业培养的方向性及成才率会得到较大改变,校企双方共投共建的积极性与良好氛围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 IT 类专业中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职业学校教师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教师专业技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 IT 类专业中是完全可以进入课堂的,并且只有进入了课堂的“工学结合”才更能发挥其特殊的教学功效。

•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的技能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课题研究中的可能创新之处• 在 IT 类专业的相关研究中是一种突破;

• 对我校 IT 类专业建设的极大帮助;

• 教师顶岗实践的创新方式;

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本次课题研究以我校 09级、 10级、 11 级 IT 专业班级为实验对象,以二年( 2011 年 7 月 -2013 年 7月)为一个周期,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 第一阶段:( 2011年 7月—— 2012年 2月)

1 、课题组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统一思想与认识;

2 、对现有三个校企合作实体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充分总结目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与企业方进行洽谈,共同实施调整;

3 、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研讨,调整完善现行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为工学结合实施模式的推进打下基础;

4 、以 09、 10印前排版班为实验个案,尝试半工半读模式,并对资源调配、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二阶段( 2012年 2月—— 2013年 1月)

1 、课题组教师与校企合作单位充分接触,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与岗位需求,引入企业资源,进行教学资源包开发,以 10 、 11数码影视班为实验个案,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工作实践,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实施规范与评价指标;

2 、总结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及时寻找办法解决,同时注意引入新合作项目,扩大研究的对象;

3 、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学生就业推荐,并进行跟踪性调查,形成调研报告;

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三阶段( 2013年 2月—— 2013年 6月)

1 、总结工学结合实施模式深度实施的经验教训,在不同层次和范围进行推广;

2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相关材料并进行成果编集;

3 、申报结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行动研究法 结合我校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工作实践,在专业建设工作中开展行动研

究。• 个案研究法 以金职影视工作室、 51印书网为研究对象,以 10 、 11数码影

视班、 09 、 10印前排版班为实验个案,力图改变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工学结合项目深度实施;

• 文献法 加强理论学习,收集成熟案例,进一步指导研究实践;• 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及统计表格,对相关企业开展调研,对实习及毕业学

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跟踪研究。

预期成果• “ 金职影视工作室”、“ 51 印书网”调研报告

• 印前排版与平面制作专业、数码影视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 印前排版综合实训”、“数码影视制作课程”课程实施方案

• 企业生产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 企业生产实训中心成果集

• 教师有关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论文汇编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人员情况 主持人为学校一把手校长及信息专业部主任,先后主持省、市十

一五规划课题 2 项,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 6 项,具有较为良好的研究基础与研究能力。

课题组成员优势:课题组核心成员由信息技术专业部主任、副主任、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计算机学科兼职教研员及我校信息技术专业部专业负责人等一线教师组成。成员大多承担过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核心成员中有两名为中学高级教师, 1 名南京市计算机学科带头人, 1 名省教科院研究员及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此外课题组邀请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王嘉俊、南京路特软件公司杨胜华、南京波司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张亮等 3 位合作企业专家参与,能够有效地保证研究过程中校企的良好沟通与相互支持。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研究基础 本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示范中职校,自 2003年以

来进行了有关《学分制条件下学校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在课堂中体现的研究》、《行动体系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市课题,特别是本专业承担了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中等职业学校 IT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同时,专业部内也有多位教师承担南京市个人课题的研究,学校为省课改实验学校、市职教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牵头单位, 2008年获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评比二等奖。以上课题研究的经验,也为此次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该专业采用“引企入校”的方式,已与企业共建了 6 个校企经营性实体,本次重点对其中 3 个实体进行相关实践研究,通过与企业不同类型的合作形式,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试图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些都为此次课题研究积累的条件;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保障条件 1. 与国示范相关要求紧密结合; 2. 与专业部日常工作紧密结合; 3. 实训基地的扩建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为课题

研究及实验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4. 二级管理体制,充足的经费保障; 5. 与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及与宝马中国的合作进展; 6. 与南京理工大学排版中心的合作进程;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