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22
31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陳耀如 * 林永隆 ** 潘仲平 *** 陳巧儀 **** 王明蘅 ***** 關鍵字帝汶島,民居類型,雙屋民居,神聖屋,空間基型 帝汶島地處東南亞邊陲,種族數量眾多,民居類型相當多樣化。2012 年初訪東帝汶,發現各種族普遍存在 一種「雙屋民居」類型,為其他地方所未見。雙屋之 Uma Nulik (神聖屋)內有祖靈、爐台、長者臥榻等, Uma Tidor (起居屋)供睡眠、起居、工作用。2014 年本研究進行帝汶島田野調查,走訪 14 個種族之聚落與民居,測繪 61 棟民居並進行現場訪談,之後將 27 棟民居繪成 3D 立體構造圖並進行分析。研究結論:一、神聖屋與起居屋有 四種組合形態;二、起居屋之空間、構造與造型有一致性兼具變化形式;三、神聖屋各種族不同,可歸納為六 種空間基型;四、某些神聖屋類型可為不同種族共用;五、同一種族可採用各種不同的神聖屋類型。六、身處 南島語族與巴布亞語族接壤處的帝汶島,不同語族的民居類型對於採用空間基型有特別的傾向,但是並非截然 的分野,不同語族的民居類型之間也存在著交流與共享的情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Yao-Ru Chen * Lim Yong Long ** Chung-Pin Pan *** Chiao-Yi Chen **** Ming-Hung Wang ***** KEYWORDS: Timor Island, House Type, Pair-House, Uma Lulik, Spatial Basic Form ABSTRACT Timor Island situates in the southeast end of Southeast Asia. The island accommodates many ethnic groups, which produce many diverse house types. As visiting East Timor in 2012, we found a type of “Pair-House” widely spread over the island. Uma Nulik, holy house, containing the ancestry soul, fireplace and elder’s bed, and Uma Tidor, house for sleep, containing living, sleeping and working space, compose the Pair-House. In 2014, this research made a field survey in Timor Island and 61 house cases were measured, in which 27 cases were drawn into 3D construction models later. The research has revealed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There are four composition types of Uma Lulik and Uma Tidor. 2. Uma Tidors in every ethnic group were found consistency but with variations. 3. Uma Luliks were different in every ethnic group and can be induced into sixspatial basic forms. 4.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may adopt a similar type of Uma Lulik. 5. Single ethnic group has adopted several different Uma Lulik types, shared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6. Timor Island is the encounter region between Austronesian language groups and Papua language groups. Ethnic groups from the two language groups have their tendencies in adopting spatial basic forms, meanwhile, some elements of house types were shared or transported withi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收件日期2016.05.04接受日期2016.09.09 * 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副教授(通訊作者 Email: [email protected]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Design, Cheng Shiu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Skudai, Malaysia *** 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碩士 Master of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Design, Cheng Shiu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生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DOI:10.3966/101632122016120098003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31~52 頁,2016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pp.31~52, Dec. 2016, Winter DOI:10.3966/101632122016120098003

Transcript of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31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陳耀如 * 林永隆 ** 潘仲平 *** 陳巧儀 **** 王明蘅 *****

關鍵字:帝汶島,民居類型,雙屋民居,神聖屋,空間基型

摘 要 帝汶島地處東南亞邊陲,種族數量眾多,民居類型相當多樣化。2012 年初訪東帝汶,發現各種族普遍存在

一種「雙屋民居」類型,為其他地方所未見。雙屋之 Uma Nulik (神聖屋)內有祖靈、爐台、長者臥榻等,Uma Tidor

(起居屋)供睡眠、起居、工作用。2014 年本研究進行帝汶島田野調查,走訪 14 個種族之聚落與民居,測繪 61

棟民居並進行現場訪談,之後將 27 棟民居繪成 3D 立體構造圖並進行分析。研究結論:一、神聖屋與起居屋有

四種組合形態;二、起居屋之空間、構造與造型有一致性兼具變化形式;三、神聖屋各種族不同,可歸納為六

種空間基型;四、某些神聖屋類型可為不同種族共用;五、同一種族可採用各種不同的神聖屋類型。六、身處

南島語族與巴布亞語族接壤處的帝汶島,不同語族的民居類型對於採用空間基型有特別的傾向,但是並非截然

的分野,不同語族的民居類型之間也存在著交流與共享的情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Yao-Ru Chen* Lim Yong Long** Chung-Pin Pan*** Chiao-Yi Chen**** Ming-Hung Wang*****

KEYWORDS: Timor Island, House Type, Pair-House, Uma Lulik, Spatial Basic Form

ABSTRACT Timor Island situates in the southeast end of Southeast Asia. The island accommodates many ethnic groups, which

produce many diverse house types. As visiting East Timor in 2012, we found a type of “Pair-House” widely spread over the island. Uma Nulik, holy house, containing the ancestry soul, fireplace and elder’s bed, and Uma Tidor, house for sleep, containing living, sleeping and working space, compose the Pair-House. In 2014, this research made a field survey in Timor Island and 61 house cases were measured, in which 27 cases were drawn into 3D construction models later. The research has revealed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There are four composition types of Uma Lulik and Uma Tidor. 2. Uma Tidors in every ethnic group were found consistency but with variations. 3. Uma Luliks were different in every ethnic group and can be induced into sixspatial basic forms. 4.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may adopt a similar type of Uma Lulik. 5. Single ethnic group has adopted several different Uma Lulik types, shared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6. Timor Island is the encounter region between Austronesian language groups and Papua language groups. Ethnic groups from the two language groups have their tendencies in adopting spatial basic forms, meanwhile, some elements of house types were shared or transported withi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收件日期:2016.05.04;接受日期:2016.09.09 *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副教授(通訊作者 Email: [email protecte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Design, Cheng Shiu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Skudai, Malaysia ***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碩士 Master of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Design, Cheng Shiu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生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DOI:10.3966/101632122016120098003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31~52 頁,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pp.31~52, Dec. 2016, Winter

DOI:10.3966/101632122016120098003

32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帝汶島位於東經 124 度 56 分、南緯 9 度 14 分,

位處印尼群島的最東端、香料群島南端、新幾內亞西

南與澳洲大陸北方。全島面積 30777 平方公里,東西

約 490 公里,南北最寬處在西帝汶約 100 公里、在東

帝汶約 80 公里。島內群山遍佈,最高峰 Mt. Ramelau

(Gunung Tatamailau)高 2963 公尺,河流各往南北奔

流,源流距出海口距離甚短,雨季來臨時,河流湍急

土石流不斷,不良於行。山脈阻隔、河流阻斷,造成

島內種族多且複雜、語言歧異度高,民居建築的表現

更是多樣。

史載十三世紀就有外來的華人與爪哇人登島尋

找檀香木,十四世紀來自馬來半島的移民落足於該島

中部肥沃地區,成為現在最大的 Tetun Terik 族。

1509~1515 年,葡萄牙航海家 Antonio de Abreu 登臨

帝汶島,1556 年道明會修士開始於該地宣揚天主教。

1642 年葡萄牙軍隊登陸,逐步削弱帝汶各地國王的勢

力。1653 年荷蘭軍隊在帝汶島西端 Kupang 建立堡壘

控制該地區。葡、荷軍隊各自與當地原住民勢力作

戰,至 1769 年,葡萄牙人以 Dili (現在東帝汶的首都)

為核心建立殖民地,荷蘭人則以 Kupang (現在印尼西

帝汶行政區的首府)為核心建立殖民地,1815 年,葡、

荷兩國簽訂協議(Treaty of Lisabon) 將帝汶島劃為

東、西帝汶,分屬葡萄牙、荷蘭(Cocks, 2011)。

1949 年,荷蘭在東南亞的島嶼殖民地獨立為印尼

共和國。1974 年統治葡萄牙母國 48 年的專制政權被

推翻,無暇顧及海外殖民地。1975 年印尼軍隊由西帝

汶全面入侵東帝汶,1976 年印尼政府宣佈東帝汶為其

第 27 個行省,主張獨立的東帝汶游擊隊(Falantil)與印

尼軍隊從此陷入 20 多年的長期對抗。東帝汶獨立運

動持續在全世界引起注目,1996 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

東帝汶 Dili 主教 Carlos Belo 與東帝汶駐聯合國代表

Jose Ramos Horta,表彰其為追求國家獨立而努力採取

的和平運動。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印尼經濟,1999 年東帝

汶展開獨立公投獲 78.5%人民支持,同年聯合國維和

部隊進入維持和平。2002 年 5 月 20 日,東帝汶成為獨

立國家,Xanana Gusmao 為第一任民選總統。2012 年

5 月,筆者第一次拜訪東帝汶時,該地仍有為數眾多的

聯合國維和部隊。全國以美金為貨幣,生產事業停滯,

進口貨物依賴度高,汽油一升 1.40USD,對照人年均

所得約 200USD,物價極高。然而,大多數人民仍生活

於安步當車、自耕自食的農業(或採集)社會,傳統的民

居建築與村落保存狀態良好,某些地區的傳統生活與

文化似乎尚未受到現代文明的大舉侵擾。

2012 年 5 月筆者偕田調團隊赴東帝汶進行民居

訪察,旨在執行國科會計畫《東南亞民居體系「水平

堆疊」與「垂直間架」構造系統之比較研究》(Chen &

Pan, 2012),此行以民居構造系統調查為主,行程中

無可避免地會探觸到住居空間與居民生活。第一個拜

訪的民居位於 Vermasse 村,Galoli 族的居民解釋他們

每一戶都有兩棟房子,一棟稱為 Uma Tidor,一棟稱

為 Uma Lulik;前者為起居屋之意(uma= house, tidor=

sleep),後者為神聖屋之意(lulik= holy)。Uma Tidor 可

以讓我們進入參觀,裏面有待客、睡覺之所;Uma

Lulik 則謝絕參觀,屋主解釋內有祖靈、死者暫存空

間、穀物堆置空間、以及爐台,以兩棟房屋當做居住

主體(圖 1)。在後續的田調行程中又陸續發現不同的

種族亦存在此種雙屋並存的情形,Uma Tidor 大多簡

陋,Uma Lulik 則多為精采佳構,有的 Uma Lulik 可以

進入參觀。在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雙屋民居:

帝汶島民居類型研究(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之下,

繼續進行第二次帝汶島田野調查,此行涵括東帝汶與

印尼西帝汶。

圖 1 Vermasse 村的雙屋民居

(右為神聖屋,左為起居屋)

33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經歷兩次田野調查與歷時四年的資料整理與研

究,本文研究目的有三:

(1) 延續多年來筆者於島嶼東南亞干闌式民居類型研

究脈絡,擴大民居類型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2) 東帝汶歷經 24 年戰亂與 14 年聯合國託管,建築

與相關研究均中止。本研究團隊率先進入東帝汶

進行民居研究,期能為東南亞區域的建築與文化

研究善盡心力。

(3) 建立帝汶島民居類型的空間形制與建築形式的論

述,期望對東印尼群島(Nusa Tenggara)區域在人類

學、民族學及社會學之外,補充建築學的貢獻。

二、文獻探討

葡萄牙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里斯本)與熱帶科學研

究院合作出版的《Arquitectura Timorense》 (帝汶建

築)將東帝汶的建築以七個主要的地理分區進行分類

並在氣候、地景、農作、聚落與種族特色做詳細描述,

每個分區各繪製一到三個聚落的配置圖、一或二棟詳

細的建築圖,包括平面圖、立面圖與剖面圖。該書的

照片並未標示拍攝年分,應該是在 1975 年印尼入侵

之前所拍攝,某些建築物今已不存。書內所列建築案

例以行政區域做區分,並未明確說明屬於那一種族所

居住。(Cinatti, et al., 1987)

日本學者山中新太郎等人於 1994 年整理印尼東

部島嶼民居測繪報告,涵括松巴島(Sumba)與西帝汶

(West Timor),提供西帝汶各族民居與聚落的測繪圖

樣(山中新太郎, 1994)。報告內容記錄種族名、集落

名、集落構成、地形圖、語言宗教、生計、住居數量;

單一住屋則記錄高床(干闌地板)與地面的關係、床

高、屋頂形狀與平面形態,文字敘述很少。西帝汶大

學 Universitas Widya Mandira 於 1992 年出版印尼文

《ARSITEKTUR: PROTO MONGOLOID, NEGROID,

AUSTROLOID》(Kelompok Kerja Arsitektur Vernakular,

1992),對西帝汶 Atoni 族做了詳細建築描述,輔以手

繪配置圖、平面圖、剖面圖,特別的是有建築等角透

視圖與構件接合細部圖。印尼學者 Tjahjono 於 1998

年 編 纂 的 簡 明 印 尼 百 科 全 書

《ARCHITECTURE-Indonesia Heritage》收錄西帝汶

Atoni族與東帝汶Dagada (Fataluku)族與 Suailoro地區

的民居簡圖(Tjahjono, 1998)。

澳洲人類學者 James J. Fox於 1980年主編的哈佛

文化人類學研究專書《The Flow of Life: Essays on

Eastern Indonesia》一書提及巴里島以西的島嶼範圍是

東南亞相關文化研究中最少人聞問者 (Fox, ed.

1980)。該書探討印尼東邊島嶼群(Nusa Tenggara),某

些單一種族的婚姻、聯合、交易、社會或象徵系統,

書中 16 篇論文有 6 篇討論東、西帝汶的 6 個種族。

澳洲國立大學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出版《Out of the Ashes: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East Timor》(Fox & Soares, eds.

2003)、《INSIDE AUSTRONESIAN HOUSES》(Fox, ed.

2006a)、《Land and Life in Timor-Leste》(Mcwilliam &

Traube, eds. 2011)等人類學與民族學著作,著重於帝

汶島人文社會的撰述,少有建築相關討論。ANU 出

版之《Origins, Ancestry and Alliance: Explorations in

Austronesian Ethnography》(Fox & Sather, eds. 2006)、

《The Poetic Power of Plac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Austronesian Ideas of Locality》(Fox, ed. 2006b)、

《 The Austronesians: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Bellwood, et al., eds. 2006)則著重南島

語族之人類學研究。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東南亞研

究所出版之《Lords of the Land, Lords of the Sea:

Conflict and Adaptation in early Timor, 1600 - 1800》

(Hagerdal, 2012)探討西帝汶荷屬殖民地(含周邊島嶼)

的演變。

本研究認為各種族住民興造民居有其主體性,各

種族住民有自己的居住需求、想像與技術能力,發展

出各種族民居的空間組織與構造語言;然而同處一個

島嶼的各種族之間也會有交流,或許會共享一些空間

與建造的經驗或技術。是故,各種族的民居會有其多

樣性,但是也會有一些共享的默契或規則。葡萄牙人

所撰《Arquitectura Timorense》是以地區劃分作為民

居討論的起點,本文則採各種族所居住的民居為研究

基礎。日本學者的調查研究資料詳細多樣,本文討論

34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則專注於空間形制、屋頂形式與構造語言(帝汶島民

居類型構造系統研究將於另篇專文討論),以此三面

向進行民居類型探討。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包括帝汶島全境,含印尼西帝汶與東帝

汶,但未包括東帝汶在西帝汶境內的領土 Oecussi

(Baikenu)。圖 2 為澳洲國立大學繪製的帝汶島種族分

布圖(McWilliam, et. al., 2011),圖中的 Uab Meto 族即

為 Atoni 族;Helong 族與 Rotenese(來自 Rote 島的移

民)分布範圍之實際狀況為與Atoni族混居,仍以Atoni

為主要民族。東帝汶政府繪製有彩色的「東帝汶語族

種族分布圖」(Wikipedia, 2010),本研究將其轉繪成黑

白圖示(圖 3)。圖中清楚標示東帝汶為南島語族與巴

布亞語族接壤的區域,種族分布複雜。本計畫之田野

調 查 未 包 括 Tokodede, Lakalei, Habun, Kairui,

Midiki、Sa’ane 等位處深山的種族,計拜訪 14 個種族。

圖 2 帝汶島種族分布圖

(資料來源:McWilliam, et. al, 2011)

圖 3 東帝汶語族、種族分布圖

(資料來源:Wikipedia, 2010;本研究整理)

3.2 調查與測繪

2012年與 2014年兩次田野調查均與馬來西亞理

工大學建築系 Lim Yong Long(林永隆)助理教授進行

研究合作,並由其擔任印尼語通譯。第一次進行東帝

汶田調時,雨季未歇(資料記載五月應是乾季),多次

遇到水澇路斷無法通行的狀況,導致許多地區無法前

往。後來經過多方求證,確認帝汶島確實的乾季為七

月至十月,第二次田野調查方遲至 2014 年七月與八

月進行。為求完全探訪帝汶島全境各種族民居,乃從

西帝汶的首府 Kupang 開始,東行至 Soe,北行至

Kefamenanu,東行至 Atampua 穿越東西帝汶邊界,抵

達東帝汶首都 Dili。續行往東至 Baucau,南行翻越山

嶺至山區 Los Palos,經過崎嶇難行的山路抵南岸的

Viqueque,北行經高山地區抵 Manatuto、Dili。再由

Dili 南下往高山地區 Aileu、Maubisse、Same 抵南岸

海濱的 Suai。再北上經高山往 Bobonaro、Maliana,

最後於 Dili 結束,行程繪圖如圖 4。

圖 4 帝汶島田野調查路徑圖 (資料來源:Pinterest, 2016)

回到台灣將所有調查測繪的案例以手繪圖與

AutoCad 製作平面圖,以 SketchUp 軟體建構 3D 模

型。比對民居案例照片與影片,以 3D 模型進行民居

構造系統拆解,目的有三:一藉由構造系統的輔助以

理解民居之空間構成,二以模擬民居構造流程從而瞭

解其構造觀念,三可保存帝汶島民居之建造資料。建

立詳實的圖像研究資料庫尚可支援東南亞民居類型

研究與其他相關研究。

35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兩次田野調查共計拜訪 14 個種族,走訪 51 個村

落,測繪 61 棟民居案例。調查時決定民居是否測繪

的原則,一是拜訪的每個種族的民居都盡可能挑選案

例測繪,二是各個地區不同的民居案例,三是特別的

案例,例如尺度特別大或特別精美。回到台灣,61

棟經測繪的案例由影像資料反覆比對,去除重複選取

者,留下 39 個案例繪製成 SketchUp-3D 模型。經繪

製 3D 模型過程中,發現 39 個案例仍有重複或是空間

形制相同構造系統有異者,重複者須挑選最具代表性

者,空間形制相同構造系統差異者留待另篇專文探

討,最後本研究以 27 個 3D 模型案例進行討論。

3.3 方法模型

雙屋民居類型研究以圖 5 之理論模型進行,其中

涵義為:

(1) 原型(archetype):一個民居類型的基本結構,包

括基本的構成元素,以及基本的構成關係,原型

也有可能是抽象的虛體或實體原則。本研究的原

型為干闌式民居,或稱高腳屋、高床式住居(日)。

(2) 基型(basic form):依原型之構成原則而呈現的具

體形式,具體形式以空間、構造與造型呈現,基

型常常不只一種。

(3) 衍生規則(generative rule):民居之數量增加、規

模擴大、或形體改變時由基型發展之方式;衍生

規則涵括虛體規則與實體規則,虛體規則指空間

的組織與成長方式,實體規則指民居建築的各個

部位構成規則。

(4) 衍型(derived form, or variation):基型依衍生規則

而產生的多樣化形式,當研究者參訪聚落或民

居,所見之民居案例皆可視為衍型(陳耀如,

2009)。

3.4 空間編碼

帝汶島民居包含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的雙屋形

式,亦有神聖空間與起居屋各種空間合一的單屋形

式。神聖屋均為單體房屋,未有增築或附加物;起居

屋亦為單體房屋形式,偶有附加物。起居屋由於空間

尋常、構造簡單,未納入本文類型規則研究範圍。本

研究專注於「神聖屋」的類型規則研究,囿於篇幅過

於龐大,無法納入「神聖屋」實體規則(構造系統、

構造觀念)的討論,將另以專文論述。本文以「神聖

屋」虛體規則(空間組織)的討論為主。蒐集所有案例

出現的空間類別,編寫空間代碼成為表 1。

表 1 空間代碼與空間名稱

代碼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S Sacred space 神聖空間、神聖角落

F Fireplace 爐火位置

L Living space 起居空間

B Space for bed 睡榻空間、睡房

K Kitchen 廚房空間

D Dining space 用餐空間

V Veranda 涼台空間

St Storage 儲糧空間

SE Space for entering

into Sacred space

神聖空間之前空間

SD Space for departing

from Sacred space

神聖空間之後空間

M Man space 男人空間

W Woman space 女人空間 註: 帝汶島有二十多個種族,每個種族均有其各自的方

言。東帝汶的國語是葡萄牙語、Tetun 語,然而因為東帝

汶曾被印尼統治過,有六成人民會講印尼語。本調查延請

印尼語翻譯,與當地居民用印尼語溝通,可以知道其空間

使用內涵,但是對於各種族對於各空間的稱謂僅能憑語音

用英文字母記錄,是否為真正空間名稱則大有疑問,為免

謬誤仍以一般空間稱謂為宜。

空間之間的關係有五種,為核心(center)、排列

(align)、並列(juxtapose)、堆疊(stack)與附加(attach),

英文縮寫的編碼與其意義如下:

cen(x1, x2):x2 空間不止一個,為空間群。空間 x1 為圖 5 方法模型

衍生規則

衍生規則

基型

基型

原型

衍型

衍型

衍型

衍型

36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核心,x2 空間群環繞之,標示為 cen(x1, x2)。

aln(x1, x2):空間 x1 與空間 x2 依進入的方向前後排列,

標示為 aln(x1, x2)。

jux(x1, x2):空間 x1 與空間 x2 依與進入的方向呈左右

排列,標示為 jux(x1, x2)。

stk(x1, B):空間 x1 與空間 x2 由下而上堆疊,標示為

stk(x1, x2)。

att(x1, x2):空間 x2 為獨立構造,附加於空間 x1,標示

為 att(x1, x2)。

帝汶島神聖屋均為單體建築,屋頂形式自然地成

為單體建築的醒目特色。多達十數個種族的神聖屋,

呈現的屋頂形式有三種,圓形、矩形(或接近方形)與

橢圓形,在本文中以符號、與表示。

前述的空間組織必得在某種屋頂形式之下(之內)

產生,空間編碼納入屋頂形式將更能描述神聖屋空間

組織的真實面貌,計有六種:

(cen):在圓形屋頂之下,空間 x1 為核心,x2 空間群

環繞之,標示為(cen(x1, x2)),或簡記為

(cen)。

(aln):在圓形屋頂之下,空間 x1 與空間 x2 依進入

的方向前後排列,標示為(aln(x1, x2)),或

簡記為(aln)。

(aln):在矩形屋頂之下,空間 x1 與空間 x2 依進入

的方向前後排列,標示為(aln(x1, x2)),或簡

記為(aln)。

(stk):在矩形屋頂之下,空間 x1 與空間 x2 由下而

上堆疊,標示為(stk(x1, x2)),或簡記為

(stk)。

(att):在矩形屋頂之下,空間 x2 為獨立構造,附加

於空間 x1,標示為(att(x1, x2)),或簡記為

(att)。

(jux):在橢圓形屋頂之下,空間 x1 與空間 x2 依與

進入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左右排列,標示為

(jux(x1, x2)),或簡記為(jux)。

四、印尼西帝汶的民居類型

西帝汶屬於印尼領土,居民以 Atoni 族最多,西

帝汶東部的Tetun Terik族次之,Tetun Terik族與Bunaq

族的分布領域跨越東、西帝汶。西帝汶尚有少數的

Helong 族、Amarasi 族、Ema 族、與來自 Roti 島的移

民。本研究並未尋找到具有 Helong 族、Amarasi 族與

Ema 族特色的民居。以下就參訪調查到的各種族民居

作敘述:

4.1 Roti 族的起居屋

Roti 島位於帝汶島的西方海面上,距離古邦

(Kupang)20 公里遠。Roti 島的移民居住在帝汶島的西

端區域,在此興建的都是起居屋,神聖屋留在 Roti

島上,屬於「神聖屋在遠方類型」。圖 6 所示為起居

屋,由原屋與後方附加屋組成,原屋為帝汶島普遍的

建築形式,面寬與進深或有不同。等高的柱與梁形成

水平轉換面,再建構起屋頂;牆為各式材料的附加。

空間格局由前而後分三:起居空間、睡眠空間(含房

間)、廚房與用餐空間。無任何裝飾。

4.2 Atoni 族的神聖屋

Atoni 族民居有三類建築物,分別為神聖屋(Uma

Lulik)、起居屋(Uma Tidor)與穀倉(Lopo Lopo)。不同

地區的民居有著不同的建築物組合。

(1) 西部地區:每戶由神聖屋與起居屋組成,為「神

聖屋與起居屋並立類型」,無穀倉。每一戶的起居

屋與(圖 6)原屋類似,但無附加屋,面向道路,起

居屋正後方建神聖屋。神聖屋內部四柱由地上撐

起約比一人高的平台,平台上立一中支柱與環狀

小支柱構成環狀桁條(peripheral perlin),再由中支

圖 6 Roti 族的起居屋

L B

B

D

原屋

附加屋

L: 起居, B: 睡榻, D: 廚房

37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柱頂端與各層環狀桁條綁紮呈放射狀的椽子、並

與地面固定,形成如同地上長出的蕈菇。神聖屋

內部由四柱居中形成核心空間,中央設疊石而成

爐台;四柱邊與周圍圓型落地茅棚屋頂形成四個

小區,一區為入口,其餘三區放置床或檯,供睡

覺或放置神聖物(圖 7)。空間組織特色為「在圓形

屋頂之下,周邊空間包圍核心空間」,空間組織以

編碼”(cen(F, (B, S)))”表達。

(2) 中部地區:每戶由神聖屋與起居屋組成,數戶共

同擁有一穀倉,亦有單戶擁有一穀倉者。穀倉建

造於起居屋與道路之間,造型如同四柱挑高的神

聖屋,穀倉下方由四柱圍構形成半戶外空間,自

然形成居民社交用、如同客廳功能的起居空間。

四柱頂上的樓板完全密封,設一小門供爬上取用

穀物(圖 8)。

(3) 東部地區:每戶由起居屋與穀倉組成,為「多個

起居屋共用一神聖屋類型」,共用的方式有同姓多

家族共同建造或同村不同姓氏多家族共同建造。

穀倉設置在起居屋前,下方為社交空間,共用的

神聖屋坐落在起居屋之後,所以在道路上不易見

到。共用的神聖屋構造細膩,有台基,以木板設

牆;核心空間內設爐台,由專人管理與進行儀式

(圖 9)。空間組織特色為「在圓形屋頂之下,廊空

間包圍核心空間」,空間組織以編碼”(cen(S,

V))”表達。

五、東帝汶的民居類型

5.1 東帝汶的起居屋

帝汶島各種族擁有各具特色的神聖屋,但是他們

的起居屋卻大同小異。圖 10 為蒐集東帝汶各地的起

居屋形式所繪,可視為與圖 6 起居屋擁有相同基型因

而衍生的各種變化形式。在支柱與屋頂架構不變動的

前提下,運用牆面的變化、干闌地板的有無與附屬平

台的設置產生各種變化形式。帝汶島起居屋的普遍性

與一致性,意味著起居屋的空間使用、構造工法與外

在形貌可以被島上各種族所接受與共享,不同於神聖

屋必須擁有獨特的空間、造型與構造系統。

L: 起居空間 圖 8 Atoni 族的穀倉(Lopo Lopo)

L

圖 7 Atoni 族的神聖屋

B B F

S

F: 爐火, B: 睡榻, S: 神聖角落

S: 神聖空間, V: 涼廊

圖 9 Atoni 族的共用神聖屋

V V S

38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拜訪 Weimaha 族的 Madorna 村並無神聖屋,屬

於「神聖屋坐落遠方類型」。在此訪得一大型起居屋,

原屋柱的數量為 4*3,外圈再附加一圈柱子,總計 30

支,屋面覆以棕梠葉,亦可清楚見到以棕梠葉梗製作

牆面的做法。該屋成員多,內部隔間多,廚房設於另

棟屋內(圖 11)。

5.2 Tetun Terik 族的神聖屋

Tetun Terik 族為東帝汶人口最多的種族,然而分

佈範圍並不集中,被山脈與其他種族 Mambai, Bunaq

與 Kemak 隔成數個區域(圖 3)。神聖屋類型可分成六

種,前三種為相同基型衍生的三種變化形式,屬於「神

聖屋與起居屋合一」的單屋類型,空間組織特色為「在

接近方形的屋頂之下,空間由前向後排列」,空間組

織均可以編碼” (aln(L, B, S))”表達,爐火位置不

同,屋簷下(外周區)空間之附加功能亦不同。

(1) Tetun Terik-A1 型:位於南部海岸 Betano 地區,

該地區與 Aimetalaran 地區緊鄰,兩地同屬 Tetun

Terik 族,但是民居形式完全不同。兩地中間有數

條河川,雨季長達九個月,河川處處暴漲、土石

流肆虐、橋毀路斷(2012 年調查所見),河川或許

是阻斷當地住民移動的因素之一。本區民居類型

與北方山岳區 Same 的 Mambai-B 型民居有相似

處,空間組織分為外牆以內的「內周區」與屋簷

下的「外周區」。內周區的空間由前向後排列(起

居空間、睡眠空間與神聖空間),外周區空間在前

方作為座椅的階梯空間,入口大平台兩側外牆移

至最外緣,形成兩個小型休憩空間(圖 12a)。

(2) Tetun Terik-A2 型:位於 Loro 地區(圖 2),屋頂造

型較無稜角,無脊飾。空間組織亦分為「內周區」

與「外周區」。內周區的空間由前向後排列,與

Tetun Terik-A1 同,神聖房的爐台位於後方偏左

(由內向外的座向觀之),兩側向戶外開門,顯得

較明亮。外周區空間在兩側為平台或儲物空間,

平台高低可有變化,後方屋簷下亦作為儲物空間

(圖 12b)。

(3) Tetun Terik-A3 型:位於 Suai 地區(圖 3),分佈在

廣大的南岸沿海地帶,空間組織分為「內周區」

與「外周區」。內周區的空間由前向後排列,神聖

房的爐台位於後方偏右(由內向外的座向觀之),

左側無開門,右側向戶外開門,簷下有平台供長

者或坐或臥休息,各家戶均同,厥為特色(圖

12c)。A1, A2, A3 的空間組織相同,空間大小有

別,爐台位置不同,外周區的使用亦不相同。A1

圖 10 東帝汶起居屋的變化形式

L: 起居, B: 睡房, St: 儲藏

圖 11 Weimaha 族的大型起居屋

L

B B

St

39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無脊柱,屋脊由斜梁直接支承,A2、A3 各有兩

根脊柱支撐屋脊,此為構造系統的差異。

(4) Tetun Terik-B 型:位於東帝汶南岸,河流侵蝕嚴

重的 Viqueque 地區,屬於「神聖屋與起居屋合一

的類型」,《Arquitectura Timorense》記錄的村落

有成群的該類民居(Cinatti, et al., 1987),現已不多

見。測繪案例顯示,空間組織可分為「內周區」

與「外周區」,外周區作為入口階梯與兩側平台,

兩側平台多為置物或休憩用;內周區分四區,依

次為半戶外的起居平台、前房(男人空間)、中房(女

人空間),最後為廚房與神聖物放置處。空間組織

特色為「在矩形的屋頂之下,空間由前向後排

列」,空間組織以編碼” (aln(L, M, W, S)))”表達

(圖 13)。

(5) Tetun Terik-C 型:位於平坦的 Aimetalaran 地區,

該區東與 Viqueque、西與 Betano 之間均有多條河

川相隔,三區各有不同的民居類型,河川或許是

阻斷住民交流的因素之一。本區為「多個家庭共

用一棟神聖屋」,室內空間為單一神聖空間,外無

附加平台;地板與屋頂由不同柱群支撐,屋頂斜

率甚陡。空間組織「在方形屋頂之下,空間由下

而上堆疊」(圖 14),類似 Fataluku 民居(圖 21),

以編碼” (stk)”表達。

圖 13Tetun Terik 族的 B 型神聖屋

L: 起居, B:睡榻, F: 爐台,S:神聖角落, St: 儲藏

圖 12 Tetun Terik 族的 A1, A2, A3 型神聖屋

c. Tetun Terik-A3 型

L

B

S F

a. Tetun Terik-A1 型

L

B

S

b. Tetun Terik-A2 型

B

S F

St

L

L: 起居, M:男人空間(睡房), W: 女人 空間(睡房), F: 爐台, S: 神聖空間

M

L

W

S F

V

40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6) Tetun Terik-D 型:位於東帝汶北岸的 Atsabe 地

區,與建造上述五種民居類型的同族人相距甚

遠,被山脈與 Bunaq, Kemak, Bekais 等種族隔開。

此區的 Tetun Terik 人採用與其相鄰種族類似的民

居類型,為「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的組合」。圖

15 為 Tetun Terik 匠師正在興建中的案例,與

Bekais 或 Kemak 民居大致相同,空間組織採三個

空間並列,屋頂將成為橢圓形,「在橢圓形屋頂之

下,空間由左至右並列」,空間組織以編碼

“(jux(SE, S, SD))”表示。

5.3 Mambai 族的神聖屋

Mambai 族為東帝汶人口次多的種族,分佈在島

中央山脈區,由於地形阻隔導致民居類型分歧。

Mambai 民居類型分成三種:

(1) Mambai-A 型:數量眾多、分佈範圍最廣,為

Mambai族最主要的民居類型,位於高山Maubisse

地區,民居為「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的組合」。

起居屋有圓形與方形兩種,內含起居空間、廚房

與睡房,如圖 16a, 16b。神聖屋擁有巨大的圓形

或近似方形的屋頂,多組柱群分別支撐屋頂、不

同高程的地板與屋頂最外周邊緣。空間組織以長

型爐台為中心,神聖空間、起居空間與兩側抬高

的臥榻空間環繞。空間組織為「周邊空間包圍核

心(爐台空間)」,空間組織以編碼”(cen(F, (L, S,

B)))”表示(圖 17)。

L: 起居, F: 爐台, B: 睡榻, S:神聖空間

圖 17 Mambai 族的 A 型神聖屋

F

L

L

S

B B

S: 神聖房, SE: 神聖房之前空間, SD: 神聖房之後空間

圖 15 Tetun Terik 族的 D 型神聖屋

S SE SD

F: 爐火, L: 起居, B: 睡榻

圖 16 Mambai 族起居屋的兩種形式

F

B

L

L

B

F

F

a

b

S: 神聖空間

圖 14 Tetun Terik 族的 C 型神聖屋

S

41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2) Mambai-B 型:位於 Same 山岳區,民居類型為「神

聖屋與起居屋合一」,與 Tetun Terik-A1 型相似,

屋頂無脊柱支撐,但是入口平台無中柱。空間組

織分為「內周區」與「外周區」,內周區的空間

由前向後排列(起居空間、睡眠空間與神聖空間,

爐火置中),外周區空間在兩側為平台或儲物空

間,在前方為階梯空間 (圖 18)。空間組織以編

碼” (aln(L, B, S))”表示。

(3) Mambai-C 型:位於海拔較低的 Aileu 淺山地區,

為「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類型」。神聖屋為方形

建築,干闌地板高,地板與屋頂由兩組柱群支

撐,單一室內空間的爐台居中(圖 19)。空間為「起

居、爐台、神聖空間由前向後排列」,以編碼”

(aln(L, F, S))”表示。

5.4 Weimua 族的神聖屋

圖 3 的種族分布圖並無 Weimua 族之記載,本民

居類型坐落於圖 3 標示的 Weimaha 族區域,該地居民

自稱 Weimua 族、並聲明與 Weimaha 族並無關聯,此

事有待進一步查證。Weimua 族民居為「神聖屋與起

居屋並立」,神聖屋為一大圓形屋頂所覆蓋,中央為

最高的神聖房,四邊設低矮平台,四個平台、神聖房

與大屋頂分由不同柱群支撐。神聖房由爬梯一進一

出,內有祭祀用的爐台與祭台;四個平台有一處設平

常炊煮用之爐台,後方平台以牆圍構成房間(圖 20)。

空間組織特色為「四邊低矮空間包圍中心神聖空

間」,空間組織以編碼”(cen(S, (V, SE, B, SD)))”表

示。

5.5 Fataluku 族的神聖屋

Fataluku 族民居為「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類型」,

該族的神聖屋是東帝汶最具特徵者。該屋由下而上由

三組構造物堆疊而成,四根大圓柱支撐箱形體,箱形

體上覆屋頂結構,可視為由下而上堆疊的三組獨立構

造物。四大圓柱涵括的地面空間設有座椅,為社交空

間;由爬梯登臨箱型體,單一空間內部包括爐台、床

榻、穀物儲存與神聖物,床榻供長者睡臥;屋頂範圍

大多無用途、亦有設夾層供儲藏或寢睡的案例(圖

21)。「在方形屋頂之下,地面層社交空間、箱形體神

L: 起居, B: 睡榻, F: 爐台, S:神聖角落

圖 18 Mambai 族的 B 型神聖屋

L

B

S F

L: 起居, F: 爐台, S:神聖空間

圖 19 Mambai 族的 C 型神聖屋

S

L F

S: 神聖房, SE: 神聖房之前空間, SD: 神聖房之後空間, V: 涼台, B: 睡房

圖 20 Weimua 族的神聖屋

V

S

B

SE SD F F

42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聖空間、與屋頂空間由下而上堆疊」,空間組織以編

碼” (stk(L, S, Rf))”表達。裝飾物非常豐富,屋脊、

牆面、大梁均有雕刻或海螺串成的飾物。

5.6 Makassae 族的神聖屋

Makassae 族民居為「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類

型」。該族分佈在東部山脈,山脈以東與山脈以西的

Makasae 神聖屋呈現不同的構造、空間與造型。

(1) Makassae-A 型

居住於山脈以東的Makasae族與Fataluku族比鄰

而居,神聖屋相似,只是比較矮寬。四根大支柱之上

堆疊箱形體構造物,箱形體上堆疊陡峭的斜屋頂構

造。四根支柱形成的社交空間、箱形體神聖空間、屋

頂由下而上依序堆疊,空間組織以編碼” (stk(L, S,

Rf))”表達(圖 22)。

(2)Makassae-B 型

居住於山脈以西的Makassae 族與 Weimua 族接

近,神聖屋亦相似。頗高的圓形大屋頂籠罩之下,神

聖房空間位於中心最高處,四邊有四個低矮平台設置

的可能,但是僅設置前後二平台,前平台提供往上進

入神聖房的爬梯,後平台提供由神聖房往下的爬梯

(圖 23)。空間組織特色為「四邊空間包圍中心神聖空

間」,空間組織以編碼”(cen(S, (SE, SD)))”表達。

5.7 Naueti 族的神聖屋

Naueti 族聚居於中海拔山區,民居為「神聖屋與

起居屋並立類型」,亦有「神聖屋與起居屋合一」者。

神聖屋的構造與空間組織與 Fataluku 神聖屋相似;箱

形體內部空間更大,爐台偏側,起居空間兼具飲食、

睡榻功能,有的案例有房間區隔,空間組織以編碼”

(stk(L, (S, B, F), Rf))”表達。屋脊兩端以牛首收頭,搭

配鳥類裝飾,簷端茅草保持未修模樣(圖 24)。

S

L

L: 起居, S: 神聖房

圖 22Makassae 族的 A 型神聖屋

B: 睡榻, F: 爐台, S:神聖空間, L: 起居

圖 21 Fataluku 族的神聖屋

F

S

B L

圖 23 Makassae 族的 B 型神聖屋

S

SD

SE

S: 神聖房, SE: 神聖房之前空間, SD: 神聖房之後空間

B: 睡榻, F: 爐台, S: 神聖角落

圖 24 Naueti 族的神聖屋

F

B

S

L

43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5.8 Idate 族的神聖屋

Idate 族居住於高冷的山岳區,民居由神聖屋與

簡陋的起居屋組成。神聖屋規模小,柱梁均細,亦採

四根支柱、箱形體、屋頂三者由下而上堆疊的方式;

箱形體為單一空間,內設爐台與儲物,地板即為睡

榻。Idate 神聖屋無裝飾,造型亦有特色(圖 25)。空間

組織以編碼” (stk(L, (S, B, F)))”表達。

5.9 Bunaq 族的神聖屋

Bunaq 族大多居於山區,民居亦為「神聖屋與起

居屋並立組合」。如(圖 26a)所示,神聖屋與起居屋均

極簡陋,干闌式為神聖屋。但是如(圖 26b),神聖屋

就頗為龐大,屋脊、屋面、地板分由不同柱群支撐。

圓形大屋頂籠罩下,外周區(半戶外空間)頗寬敞,室

內空間分成三區,進入室內第一個空間為起居空間,

第二個空間為神聖空間,第三個空間為臥睡空間。在

圓形屋頂之下,空間組織採三個空間由前向後排列,

以編碼”(aln(L, S, B))”表示。

5.10 Kemak 族的神聖屋

Kemak 族居住於與Mambai 族不同區的高山地帶,民

居亦為「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的組合」。進入神聖屋

必須跪著或蹲著穿過低垂的茅草屋頂下緣才能進

入,較大規模的神聖屋在干闌地板下方可利用作為起

居空間與廚房,較小規模的神聖屋干闌地板下方則無

利用可能。干闌撐起的空間分成三區,每區地板構造

猶如四方形淺盒,分別由兩端的爬梯登上(進)與降下

(出),不可造次,中央是配有爐台的神聖空間。三個

空間週邊設有抬高平台,供休息睡寢或置物用。屋

脊、屋頂與不同高程的地板分由不同柱群支撐(圖

27)。依爬梯登上進入與爬梯降下離開的方向而言,

三 個 空 間 呈 現 並 排 的 方 式 , 空 間 組 織 以 編

碼”(jux(SE, S, SD))”表示。

圖 25 Idate 族的神聖屋

B

F S

B: 睡榻, F: 爐台, S: 神聖角落

L: 起居, B: 睡榻, F: 爐台, S:神聖空間神

圖 26 Bunaq 族的神聖屋

a b

L

S

F B B

S: 神聖房, SE: 神聖房之前空間, SD: 神聖房之後空間, F: 爐台

圖 27 Kemak 族的神聖屋

SE S SD F

44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5.11 Bekais 族的神聖屋

居住於淺山的 Bekais 族分佈範圍小、人口少。

民居與 Kemak 族所住民居類似,但是規模較小,亦

為「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的組合」。神聖屋干闌地板

上的空間分成三區,分別由兩端的空間登上(進)與降

下(出),中央是配有爐台的神聖空間。屋脊、屋頂與

不同高程的地板分由不同柱群支撐(圖 28)。空間組織

以編碼”(jux(SE, S, SD))”表示。

5.12 Dadu’a 族的神聖屋

Dadu’a 族為來自北方 30 公里的 Atauro 島移民,每戶

為「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組合」,神聖屋由三組獨立

的柱群撐起入口平台、室內地板與屋頂,牆與地板皆

以竹片編成。入口平台供社交聯誼用;室內空間置神

聖物與儲存穀物(圖 29)。以神聖空間為主,L 形平台

自由延伸,難以用空間前後排列(align)或空間並列

(juxtapose)說明,而是「在矩形屋頂之下,平台附著

於神聖房」,空間組織以” (att(S, V))”表示。

5.13 Galoli 族的神聖屋

每戶為「神聖屋與起居屋並立組合」,平台空間

附著於室內空間。室內空間位置最高,其側邊為神聖

房,其餘為起居空間與房間;次高者為入口平台,最

低者降至地面,為廚房空間。地板均由竹片編成(圖

30)。Galoli 族神聖屋比 Dadu’a 族神聖屋稍大,空間

組織以編碼” (att((S, L), V))”表示。

5.14 Makelero 族民居

Makelero 族聚居在小區域,民居形式雜亂,無

法辨識出具備一致性風格的建築物,故未進行測繪。

六、研究結論

6.1 帝汶島民居神聖屋與起居屋的組合與意義

帝汶島住民有各種活動,煮食、用餐、交誼、睡

覺、儲藏、以及對神的崇敬。有些活動有更細膩的分

別,煮食會分為給家人(與客人)的煮食、給神的煮食;

用餐也分為家人(與客人)的用餐、上饗神明的餐食;

交誼可有家人聚會、社交聚會與祭典聚會的分別;睡

S: 神聖房, SE: 神聖房之前空間, SD: 神聖房之後空間, F: 爐台

圖 28 Bekais 族的神聖屋

F S SE

SD

V: 涼台, L: 起居, S: 神聖房, F: 爐台

圖 30 Galoli 族的神聖屋

S

V

F

L

圖 29 Dadu’a 族的神聖屋

S

V

V: 涼台, S: 神聖房

45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覺有長者(祖父母)、夫婦、幼兒、未婚嫁的青年男女

的睡覺考量;儲藏有糧食儲藏與神聖物的安置。

對神的崇敬表現在祭典,祭典出現在農耕季節、

結婚、喪葬、生子等場合,良好的祭典舉辦場所必須

有好的地點、木或石等神聖物、以及一座神聖屋(Uma

Lulik),神聖屋是住民舉辦祭典與伴隨的聚會活動不

可或缺者。祭典的舉辦通常以家族為單位,也不排除

有非以家族成員為主的場合。家族有祖先、有不同世

代的子孫,家族所住的居所也有起源之屋與子孫之屋

的差別。Forman 提到Makassae 族的 oma bese (sacred

lineage house)、Traube 提到Mambai 族的 cult house、

以及 Clamagirand 研究 Ema 族的 core house 都提到家

族的屋群如同家族組織,有最先發源之屋,有後代繁

衍之屋(Fox, 1980)。以祭典的舉辦而言,作為起源的

神聖屋(Uma Lulik)是家族屋群組織之中最神聖的,要

建立新的家,要從這座最神聖的 Uma Lulik 分支出

去,以建立新的 Uma Lulik。圖 31a 為 Loro 村的配置

圖,建築屬 Tetun Terik-A2 型神聖屋與起居屋合一的

單屋型。戶數眾多的神聖屋環繞中央大綠地,大綠地

中央設置一最古老的、無人居住、神聖性最高的神聖

屋,是為起源之屋,各個單屋神聖屋環繞四周,為繁

衍之屋。圖 31b 是 Bonuk 村配置圖,建築為 Mambai-B

型神聖屋與起居屋合一的單屋型。Bonuk 村各神聖屋

屬同一家族,有七棟單屋型的神聖屋供家族人員居

住,中央留設大面積綠地,大家族遷至此地時間較

晚,並無類似圖 31a 所示的起源之屋。

一般而言,帝汶島上一個家庭除了神聖屋,尚需

有起居屋,方可滿足家庭需求。從帝汶島田野調查的

諸多案例中,若不論案例是家族屋群組織之起源屋或

繁衍屋,單以案例所代表的家庭而言,歸納帝汶島各

種族建立家庭有四種神聖屋與起居屋的組合形式。

(1) 雙屋類型

一個家庭由雙屋組成,一是神聖屋(Uma Lulik),

一是起居屋(Uma Tidor)。前者供奉神聖物之外,尚包

括長者睡榻、穀物儲存所,配備有料理神明饗食的爐

台。後者是家人睡覺處,有日常煮食的爐台與用餐、

交誼、社交空間,或有隔間供未出嫁女兒作為睡房。

(2)單屋類型

一個家庭由單屋組成,神聖屋與起居屋合而為

一。神聖的範圍不是一整棟房屋,而是一個空間,或

是位處某個空間角落的神聖物。

(3)神聖屋共用類型

多個家庭共用一棟神聖屋。此處所謂的多個家庭

有兩種情形,一是同一村落的多個家庭,另一是同一

姓氏的多個家庭。

(4)神聖屋在遠方類型

沿襲上述的神聖屋共用類型,多個家庭共用一棟

神聖屋的前提下,神聖屋建在神聖的山上,起居屋則

坐落在較低的區域,兩者相距頗遠。居住區域位於山

岳的某些種族認為高地比較神聖,神聖屋會選在高地

的神聖土地上興建。此處所言在遠方的神聖屋應為家

族屋群組織中之最神聖者(起源之屋)。綜合上述各種

族調查案例,神聖屋與起居屋之組合形式如(表 2)。

表 2 帝汶島各種族民居之神聖屋與起居屋的組合形

式一覽表

民居類型名稱 雙屋

類型

單屋

類型

神聖

屋共

神聖

屋在

遠方

Roti

Atoni – west

Atoni – central

Atoni- east

圖 31 聚落配置比較圖 (神聖屋與起居屋合一的「單屋型」)

)

a. Loro 村,Tetun Terik 族

b. Bonuk 村,Mambai 族

起源之屋

N

46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Tetun Terik - A1

Tetun Terik - A2

Tetun Terik - A3

Tetun Terik – B

Tetun Terik – C

Tetun Terik – D

Mambai – A

Mambai – B

Mambai – C

Waimaha

Weimua

Fataluku

Makassae – A

Makassae – B

Naueti

Idate

Bunaq

Kemak

Bekais

Dadu’a

Galoli

6.2 帝汶島民居的神聖屋(Uma Lulik)空間衍生規則

經由前章的介紹與說明,將帝汶島民居神聖屋

(不含四棟起居屋與一棟穀倉)的空間衍生規則與其衍

型依照「屋頂形式」與「空間組織」特性相近的原則

分群敘明如下:

第一群有五種衍型 :

規則: (cen(F, (B, S)))Atoni(west)衍型

圓形屋頂之下,睡榻與神聖角落圍繞爐火空間。

規則: (cen(S, V))Atoni(east)衍型 圓形屋頂之下,涼廊圍繞神聖空間。

規則: (cen(S, (SE, SD)))Makassae-B 衍型

圓形屋頂之下,神聖前空間與神聖後空間圍繞神聖房

規則: (cen(S, (V, SE, B, SD)))Weimua 衍型

圓形屋頂之下,涼台、神聖前空間、睡房與神聖後空

間圍繞神聖房。

規則: (cen(F, (L, S, B)))Mambai-A 衍型

圓形屋頂之下,起居空間、睡榻與神聖空間圍繞爐台。

第二群有一種衍型 :

規則: (aln(L, S, B))Bunaq 衍型

圓形屋頂之下,依入口進入方向,起居空間、神聖空

間、睡榻空間由前向後排列。

第三群有三種衍型 :

規則: (jux(SE, S, SD))Tetun Terik-D 衍型

橢圓形屋頂之下,依入口進入方向,神聖前空間、神

聖空間、神聖後空間由左至右並列。

規則: (jux(SE, S, SD))Bekais 衍型

橢圓形屋頂之下,依入口進入方向,神聖前空間、神

聖空間、神聖後空間由左至右並列。

規則: (jux(SE, S, SD))Kemak 衍型

橢圓形屋頂之下,依入口進入方向,神聖前空間、神

聖空間、神聖後空間由左至右並列。

第四群有五種衍型 :

規則: (aln(L, B, S))Tetun Terik-A1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依入口進入方向,起居空間、睡榻空

間、神聖空間由前向後排列。

規則: (aln(L, B, (S, F), St))Tetun Terik-A2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依入口進入方向,起居空間、睡榻空

間、神聖空間(與爐台並列)、儲藏空間由前向後排列。

規則: (aln(L, B, (S, F)))Tetun Terik-A3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依入口進入方向,起居空間、睡榻空

間、神聖空間(與爐台並列)由前向後排列。

規則: (aln(L, B, (S, F)))Mambai-B 衍型

47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方形屋頂之下,依入口進入方向,起居空間、睡榻空

間、神聖空間(與爐台並列)由前向後排列。

規則: (aln(L, M, W, S, F)))Tetun Terik-B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依入口進入方向,起居空間、男人空

間、女人空間、神聖空間、爐台由前向後排列。

第五群有二種衍型 :

規則: (att(S, V))Dadua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涼台附著於神聖房。

規則: (att((S, L), V))Galoli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涼台附著於神聖房(含起居空間)。

第六群有五種衍型 :

規則: (stk(L, (S, B, F), Rf))Idate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地面層社交空間、箱形體神聖空間(含

睡榻)、屋頂空間由下而上堆疊。

規則: (stk(S, Rf))Tetun Terik-C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箱形體神聖空間、屋頂空間由下而上

堆疊。

規則: (stk(L, S, Rf))Fataluku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地面層社交空間、箱形體神聖空間、

屋頂空間由下而上堆疊。

規則: (stk(L, (S, B, F), Rf))Naueti 衍型

方形屋頂之下,地面層社交空間、箱形體神聖空間(含

睡榻)、屋頂空間由下而上堆疊。

規則: (stk(L, S, Rf))Makassae-A

方形屋頂之下,地面層社交空間、箱形體神聖空間、

屋頂空間由下而上堆疊。

6.3 帝汶島民居的神聖屋(Uma Lulik)空間基型

帝汶島民居的神聖屋都以一個大屋頂覆蓋幾個

室內空間,大屋頂以形狀分類,有方形(含矩形)()、

圓形()、橢圓形(),以三個符號代表。大屋頂覆蓋

之下的空間群組織有包圍核心(cen)、前後排列(aln)、

左右並列(jux)、堆疊(stk)、與附著(att),以五種縮寫

代表。實體的屋頂形狀與虛體的空間組織的編碼書寫

讓十多個帝汶島種族 21 種神聖屋衍型可以區分成六

種「空間基型」:(cen)、(aln)、(aln)、(stk)、

(att)、(jux),以下說明。(圖 32)

(1)圓屋_核心空間型(cen)

「圓錐形屋頂覆蓋之下,中央為神聖空間,周邊

環繞各式空間」。圖 32 顯示四個種族的五種神聖屋,

中央均為神聖空間,爐台或位於神聖空間的中心、或

位於側邊。Atoni-west 神聖屋似將一個圓形畫出內接

正方形作為神聖空間,餘下四周弦形空間,提供出入

口與其他坐臥休息處;Atoni-east 中心神聖空間外環

一圈低矮迴廊,為公眾休憩處。Weimua 神聖屋將一

個圓形分為九宮格,中心為神聖空間,四個角落為進

出的緩衝空間,其餘緊鄰中心的四個方格為生活空

間,配合樓板的由低而高呈現完美的空間組合;

Makassae-B 神聖屋可視為 Weimua 神聖屋的簡化版,

九宮格中心為神聖空間,只利用緊鄰中心的前後方

格,其餘未利用。Mambai-B 神聖屋如同架高的大型

Atoni-west 神聖屋空間配置,正方形作為神聖空間,

正方形中心為長形爐台,正方形四周餘下的四個弦形

空間,一個作為入口、兩側為休憩空間,後方不利用。

以上五種神聖屋共享”(cen)”的空間基型。

(2)圓屋_空間排列型(aln)

「圓錐形屋頂覆蓋之下,空間由前向後排列」。

圖 32 顯示接近方形的圓型屋頂之下,架高的干闌式

方形平面區隔為前後三個空間,前為起居空間,中間

為神聖空間,後為配備爐台的休憩空間。圓形屋頂之

下、方形平面以外的空間不小,作為多樣性使用。此

基型雖僅有一種 Bunaq 族神聖屋,但是分布在東帝汶

山區數量不少,故將”(aln)”列為空間基型之一。

(3)橢圓屋_空間並排型(jux)

「橢圓形屋頂覆蓋之下,空間呈左右並排方

式」。神聖空間居於並排空間的中間,進入與離開遵

守由不同位置的不同階梯進出的規矩,進出方向與空

間排列方向垂直,故以並排(juxtapose)稱之。圖 32 顯

示三個不同種族神聖屋,規模由小漸大,大型橢圓屋

的干闌式地板較高,下方可利用;規模小者下方空間

則無利用。橢圓形覆蓋空間範圍與矩形構造物之間的

空間相當侷促低矮陰暗。空間基型(jux)分布在東帝

48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汶西北部山區與海岸地帶。

(4)方屋_空間排列型(aln)

「近似方形的屋頂覆蓋之下,空間由前向後排

列」。空間明顯區分為內周區與外周區,Tetun Terik-A1,

Tetun Terik-A2, Tetun Terik-A3 與 Mambai-B 之內周區

均由前面的半戶外空間與後面的室內空間組成,室內

空間又包含睡臥空間與最後的神聖空間(包含位置各

不相同的爐台)。外周區為茅草覆蓋下的簷下空間,

上述四種神聖屋的外周區空間大小不同,利用方式也

不同。Tetun Terik-B 由於內部空間有前(男人空間)、

後(女人空間)空間的加入,成為長方形體。空間基型

(aln)的神聖屋屋脊方向與入口方向一致,空間形制

為對稱,分布在東帝汶南部的海岸平原與淺山地區,

範圍遼闊,數量眾多。

(5)方屋_空間附加型(att)

「近似方形的屋頂覆蓋之下,平台空間附加於神

聖空間」。矩形室內空間以左右隔間,最內部為神聖

空間,接近外部為起居空間。室內空間入口處為一寬

廣的半戶外平台,平台為獨立構造物,可自由延伸。

爐台設於屋旁。空間基型(att)的神聖屋屋脊方向與

入口方向呈垂直,空間形制為非對稱,分布在東帝汶

北部的海岸與淺山地區。

(6)方屋_空間堆疊型(stk)

「近似方形的屋頂覆蓋之下,空間由下而上堆疊」。

以巴布亞語族的 Fataluku 神聖屋最具代表性,接近地

面層的平台空間、箱型體空間與屋頂空間呈現由下而

上的堆疊關係;瘦高比例展示了高超的建築技術,華

麗的雕刻與豐富的裝飾物在整個帝汶島無屋能及。巴

布亞語族的 Fataluku 神聖屋、Makassae-A 型神聖屋與

南島語族的 Idate, Tetun Terik-C, Naueti 三種神聖屋共

同形成空間基型(stk)。本基型民居分布在東部,包

括海岸平原、丘陵與高山地帶。

6.4 帝汶島民居多樣性的幾個面向

(1)空間基型衍生的民居類型多樣性

「圓屋_核心空間型」((cen))空間基型衍生四種

完全不同的圓屋類型(Atoni-west, Atoni-east, Weimua,

Mambai),建築物尺度與高度差異極大,核心空間構

成方式完全不同,不同類型之間的巨大差異性尚無從

推估成因。反之,「方屋_空間排列型」((aln))空間

基型衍生的 Terik-A1 型、Tetun Terik-A2 型、Tetun

Terik-A3 型與Mambai-B 型的大小尺度、空間組織、

造型比例均頗相近;差異點在於神聖空間的爐台位置

不同與構造系統脊柱的有無。然而,相同空間基型的

Tetun Terik-B 型民居卻與前四類型有著較大的差別,

關鍵在於它多了男人空間與女人空間的插入,導致空

間數量增加,建築深度因而加長,構造與造型隨即產

生大變化。其他空間基型「方屋_空間附加型」((att))

與「方屋_空間堆疊型」((stk))衍生的民居類型多樣

化不若「圓屋_核心空間型」((cen))多,類型彼此的

差異性卻比「方屋_空間排列型」((aln))來的大。據

此,帝汶島民居各個空間基型均能衍生民居類型,但

是衍生民居類型多樣性的潛力不同,以((cen)為最。

(2)單一種族的民居多樣性

帝汶島大多數種族均擁有自己獨特的神聖屋,然

而 Tetun Terik 族、Mambai 族、Makassae 族卻擁有一

種以上的神聖屋類型。Tetun Terik 族有 A1、A2、A3、

A4、B、C、D 六種類型,Mambai 族有 A、B、C 三

種類型,Makassae 族有 A、B 兩種類型。其中,Tetun

Terik-B 型、 Tetun Terik-C 型、 Mambai-A 型與

Mambai-C 型是獨特的。Makassae-A 型與 Fataluku 神

聖屋的空間與構造工法相似,造型比例較矮;

Makassae-B 型與Weimua 神聖屋的構造工法與造型相

似,空間使用不同;Mambai-B 型與 Tetun Terik-A1

型空間組織、構造工法與造型比例均相似,爐火位置

與屋簷下的外周區空間使用不同;Tetun Terik-D 型與

Kemak、Bekais 的神聖屋相似。Tetun Terik, Mambai

與 Makassae 三族的各種神聖屋之獨特與相似的關

係,可以東帝汶民居類型(神聖屋)分布的關係圖表達

(圖 33),顯示出在地形險阻、語言隔閡的條件之下,

民居類型仍然具有分享與傳播的現象。

49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圖 32 帝汶島民居(神聖屋)的空間基型與衍型譜系

Atoni (west) Atoni (east) Makassae-B Weimua Mambai-A

Bunaq

Tetun Terik-D Bekais Kemak

Tetun Terik-A1 Tetun Terik-A2 Tetun Terik-A3 Mambai-B

Tetun Terik-B

Dadu’a Galoli

Idate Tetun Terik-C Fataluku Naueti Makassae-A

(stk)

(cen)

(aln)

(jux)

(aln)

(att)

Timorese

House Type

(種族名以灰階標示者為巴布亞語族(Papuan Language),其餘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Language)

50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3)南島語族與巴布亞語族的民居類型多樣性

帝汶島屬於巴布亞語族的種族有 Fataluku,

Makassae, Bunaq, Makelero(未有具特色的民居 )與

Sa’ane(位居深山,人口稀少,未查訪),其餘種族均

為南島語族。比較圖 32 各種空間基型與民居類型,

屬於巴布亞語族的種族民居類型,本研究有了初步的

觀察。Makassae-A 型、Makassae-B 型分別與鄰近的

Fataluku 族神聖屋、Weimua 族神聖屋近似卻比較簡

單,推測是學習自鄰近種族民居類型而來。由此觀

察,關於帝汶島上巴布亞語族與南島語族之民居類型

多樣性推論如下 :

(A) Fataluku 族神聖屋是「方屋_空間堆疊型」((stk))

各種衍型當中建築物高度最高、構造技術最複

雜、造型最突出者,或可視為帝汶島的巴布亞語

族最具特徵的民居類型。它的干闌式地板下方空

間被充分利用(甚至建造了完整的平台),但是淺

短的屋簷下空間不被利用;其他五種空間基型一

定會充分利用屋簷下半戶外空間,干闌地板下方

空間則不一定使用。Fataluku 族神聖屋可視為同

屬「方屋_空間堆疊型」空間基型的 Idate, Tetun

Terik-C, Naueti 族(南島語族)、Makassae-A(巴布

亞語族)的神聖屋範型。

(B) 南島語族諸多種族在帝汶島創建了多種空間基

型(cen)、(jux)、(aln)、(att),每種空間基

型之下均各有數種民居衍型。南島語族不同的空

間基型之間,(cen)與(jux)的圓屋與橢圓屋構

造技術有所關聯,但是核心式與並排式的空間組

織全然不同;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aln)與

(att),兩者方屋的構造技術有關聯,但是前後

規整排列式與任意附加式的空間組織也全然不

同。以上這些空間基型衍生的民居類型均善用簷

下空間,干闌地板下方空間則少被應用,此二者

或許成為帝汶島上南島語族民居空間之重要特

質。

(C) c)「圓屋_空間排列型」((aln))相當獨特,圓屋

的覆蓋之下,空間組織前後排列,但是採用方式

與「方屋_空間排列型」(aln)全然不同。前者

由前向後是三個封閉隔間,神聖空間居中;後者

由前向後是兩個隔間,前是半戶外、後是封閉隔

間(神聖空間在其中)。尚無法理解巴布亞語族的

Bunaq 族民居類型是原創? 抑或是學習與融合

自南島語族的(cen)與(aln)?

(4)空間內涵與使用的多樣性

如 6.1 所述,神聖空間以「神聖屋」、「神聖房」

或「具有神聖物的空間」幾種面貌呈現。起居空間在

帝汶島各種族的民居亦呈現各種不同面貌,值得比較

與討論。其一,有起居屋的各族住民在起居屋的空間

利用上無太大差別,包括起居空間、睡榻空間、廚房

與儲藏空間,起居空間作為家人聚集、做家事、接待

客人之所,有種輕鬆隨意的氛圍。其二,「單屋民居」

的神聖空間與睡榻空間在後,前端的起居空間以厚實

的木板牆隔離,起居空間為一個大平台,三面均可開

放,如 Tetun Terik-A, Tetun Terik-B, Mambai-B。起居

空間佔據整體空間比例甚大,殊不尋常;蓋因除了日

常起居與待客之外,需要舉辦各種儀典,面積需要

大。儀典之豐富與多樣,應為另文之探討。其三,「雙

屋民居」的神聖屋有的完全沒有起居空間,如 Atoni,

Tetun Terik-C, Tetun Terik-D, Kemak, Bekais,其他大

多有複合起居空間,但是又有差別,有的神聖屋起居

空間是圍繞神聖房的半戶外空間,如:Waimua,

Makassae-B, Dadua, Galoli, 有的起居空間與神聖空間

是在同一大室內空間,如 Mambai-A, Mambai-C,

Bunaq,就調查所理解,神聖屋的起居空間原為儀典

圖 33 Tetun Terik、Makassae 與 Mambai 三族 多類型民居分布圖

Tetun Terik-D 型 Mambai-A 型

Makassae-B型 Makassae-A 型

Tetun Terik-C 型 Tetun Terik-B 型

Mambai-B 型

Mambai-C 型

Tetun Terik-A1 型

Tetun Terik-A3 型 Tetun Terik-A2 型

Makassae

Tetun Terik Mambai

Kemak

Fataluku Weimua

Bunaq Bekais

51

帝汶島民居類型先期研究 (東帝汶與印尼西帝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 Types in Timor Island (Timor Leste and Indonesian West Timor)

所需,其餘時間乃作為起居空間之用,但是氛圍更為

肅穆,與起居屋之起居空間頗有差別。

6.5 後續研究

帝汶島種族與民居歧異度高,為筆者研究東南亞

民居類型多年來之僅見;該島位居南島語族與巴布亞

語族接壤地帶,引發文化交流的議題甚多,實為建築

學科與建築學以外學科進行田野調查與研究的優良

場域。以下幾點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對帝汶島民居類型的空間組織做了初步的

勾勒,後續尚可對空間使用與意涵進行更深入的

探討。本研究對帝汶島民居類型的構造系統也做

了全面性的測繪調查研究,因篇幅限制,必須於

「帝汶島民居類型構造系統研究」另以專篇討論。

(2) 不同種族犬牙交錯之分布現況造成民居類型共用

或殊異,就建築研究而言具有高度研究價值;在

民族學、語言學或社會學也具有探討的必要,值

得相關學者探訪。

(3) 「爐台」與「爐火」的設置與使用在帝汶島民居

空間當中引人注目。「爐台」大多成為神聖屋的空

間核心,但是有的在中心位置、有的則非。有的

爐台會一分為二,分為神聖空間用與一般家居

用,有的則是二合一。筆者曾指導大學生科技部

研究計劃「爐台、生活與建築空間之關聯性研究--

以 東 亞 、 東 南 亞 之 傳統 民 居 為 例 」( NSC

102-2815-C-230-009-E),對於「爐台」與「爐火」

之意義曾有詳細討論。筆者亦注意到帝汶島與附

近的 Sumba 島、Savu 島與 Roti 島等地的「爐台」

與「爐火」的特殊性,但是仍無法有階段性結論,

留待後續研究。

(4) 東南亞不同區域之民居類型樣貌差異甚大,帝汶

島位處東印尼群島(Nusa Tenggara)。由帝汶島之各

種民居類型與附近其他島嶼(Flores, Sumba, Roti,

Savu)的民居類型共同具有的特色(諸如: 單屋的

構造系統、爐火為室內核心空間),可以推論東印

尼群島為一獨特的民居體系,具有區域整合民居

類型研究的必要。然而群島幅員遼闊,田野調查

工作艱難。

(5) 帝汶島之多種民居類型均為世界上所僅有,具有

高度的保存價值,帝汶島的建築保存工作應為國

際組織如 ICOMOS 所注重。本人囿於研究者身

分,就實地訪查案例進行研究,尚無法對保存議

題著墨;加上台灣非屬聯合國會員國且與東帝汶

或印尼均無邦交,在跨國界的文化資產保存議題

上難以置喙。希望有朝一日,進行跨國研究的台

灣學者也能經由國際力量對地球村的文化資產保

存略盡綿薄。

誌謝

本研究受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計畫名稱為

《雙屋民居:帝汶島民居類型研究(東帝汶與印尼西

帝汶)》(MOST 102-2221-E-230-016),謹此致謝。

參考文獻

陳耀如(2009)。馬來半島民居類型之衍生分析。未出

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台南市。 山中新太郎(1994).断面系列に関する研究:インドネ

シア調査住居を対象にして。碩士論文。東京大學

生產技術研究所,東京。 Bellwood, P., Fox, J. J., & Tryon, D. (Eds.) (2006). The

Austronesians: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Chen, Y. R., & Pan, C. P. (2012). Two basic types of wood constructions in East Asian traditional houses: Horizontal stacking and vertical trussing. Proceedings of East Asian Architecture Conference 2012 (pp. 1-14). Hong Kong, Chin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natti, R., de Ameida, L., & Mendes, S. (1987). Arquitectura Timorense. Lisboa, PT: Museu the Etnologia.

Cocks, R. (2011). Timor-Leste (East Timor). Singapore: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Fox, J. J. (Ed.) (1980). The Flow of Life - Essays on Eastern Indonesia. US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ox, J. J. (Ed.) (2006a). Inside Austronesian Houses:

52

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98 期,2016 年 12 月,冬季號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No. 98, Dec. 2016, Winter

Perspectives on Domestic Designs for Living.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Fox, J. J. (Ed.) (2006b).The Poetic Power of Place: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Austronesian Ideas of Locality.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Fox, J. J., & Sather, C. (Eds.) (2006). Origins, Ancestry and Alliance: Explorations in Austronesian Ethnography.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Fox, J. J., & Soares, D. B. (Eds.) (2003). Out of the Ashes: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East Timor.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Hagerdal, H. (2012). Lords of the Land, Lords of the Sea: Conflict and Adaptation Inearly Colonial Timor, 1600-1800. Leiden, Holland: ITLV Press.

McWilliam, A., & Traube, E. G. (Eds.) (2011). Land and Life in Timor Leste: Ethnographic Essays.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Pinterest (2016). Timor Leste. https://www.pinterest.com/raposojr/timor-leste/.

Tjahjono, G. (Ed.) (1998).ARCHITECTURE-Indonesia Heritage. Singapore: Archipelago Press.

Vernakular, K. K. A. (1992). ARSITEKTUR- Proto Mongoloid, Negroid, Austroloid. Kupang, ID: Universitas Widya Mandira.

Wikipedia (2010). Languages of East Timo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nguages_of_East_Timor.

REFERENCES in English

Bellwood, P., Fox, J. J., & Tryon, D. (Eds.) (2006). The Austronesians: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Chen, Y. R. (2009).The Generative Analysis of Malay House Typ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Chen, Y. R., & Pan, C. P. (2012). Two basic types of wood constructions in East Asian traditional houses: Horizontal stacking and vertical trussing. Proceedings of East Asian Architecture Conference 2012 (pp. 1-14). Hong Kong,

Chin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natti, R., de Ameida, L., & Mendes, S. (1987). Arquitectura Timorense. Lisboa, PT: Museu the Etnologia.

Cocks, R. (2011). Timor-Leste (East Timor). Singapore :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Fox, J. J. (Ed.) (1980).The Flow of Life - Essays on Eastern Indonesia. US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ox, J. J. (Ed.) (2006a). Inside Austronesian Houses: Perspectives on Domestic Designs for Living.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Fox, J. J. (Ed.) (2006b). The Poetic Power of Place: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Austronesian Ideas of Locality.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Fox, J. J., & Sather, C. (Eds.) (2006). Origins, Ancestry and Alliance: Explorations in Austronesian Ethnography.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Fox, J. J.,& Soares, D. B. (Eds.) (2003). Out of the Ashes: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East Timor.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Hagerdal, H. (2012). Lords of the Land, Lords of the Sea: Conflict and Adaptation Inearly Colonial Timor, 1600-1800. Leiden, Holland: KITLV Press.

McWilliam, A., & Traube, E. G. (Eds.) (2011). Land and Life in Timor Leste: Ethnographic Essays. Canberra, AU: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 E Press.

Pinterest (2016). Timor Leste. https://www.pinterest.com/raposojr/timor-leste/.

Tjahjono, G. (Ed.) (1998). ARCHITECTURE-Indonesia Heritage. Singapore: Archipelago Press.

Vernakular, K. K. A. (1992). ARSITEKTUR- Proto Mongoloid, Negroid, Austroloid. Kupang, ID: Universitas Widya Mandira Kupang, Indonesia.

Wikipedia (2010). Languages of East Timo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nguages_of_East_Ti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