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句论元结构影响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 · 这篇文章包括四章:...

13
http://www.sinoss.net - 1 - 语境句论元结构影响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 王晓敏 (湖南大学,湖南省长沙市,410082) 摘要:影响汉语定语从句加工的因素很多,如限定词的使用、主宾语生命性配置等。论元顺序一致性也是 其中之一。论元顺序一致性指是语境句与目标句的论元结构皆为施事-行为-受事,或为施事-受事-行为。 Gibson&Wu (2003) 及 Lin (2014, 2015) 等前人研究显示论元顺序一致性对定语从句加工具有促进效应, 然而,他们研究了两个语境句与目标定语从句的论元顺序完全一致时的情形,没有研究当语境句为两个不 同的论元结构时,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存在与否。基于此,本文试图探讨语境句论元结构差异对论元顺序 一致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定语从句加工处理的相关理论。 本文采用自定速阅读实验法,以两种不同论元结构的语境句组合为自变量,处理主语提取和宾语提取两类 定语从句的反应时间为因变量,检验语境句结构差异对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的影响。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 题:(1) 不同论元结构语境句的组合是否影响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2) 在本文提供的语境句条件下,两 类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机制是什么? 实验选取 40 名湖南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实验材料参考 Lin (2014) 的语境、语义内容 产生。实验采用 2*2 组间设计,实验材料中语境句包括 SVO 句+“把”字句及“把”字句+SVO 句两种组 合顺序,分别与两类目标定语从句匹配。实验材料通过 E-prime 2.0 软件编程后随机呈现在电脑上,其中 语境句逐句呈现,目标句逐字/词呈现。被试被要求阅读实验材料并判断其后的理解性问题。实验数据通过 SPSS 软件分别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1)不同论元顺序语境句条件下,在对目标句中每个字/词反应时上不存在定语从句的类 型效应(ts<1.96,ps>0.05);2)在中心词之前发现了大量的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阅读优势,且在定语 从句内部的动词/宾语位置,时间差异最大(26 ms)。 综上结果:1) 在语境句结构不同时,论语顺序一致性效应不存在;2) 大量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阅 读优势且在定语从句内部第二个单词发现的提取宾语的定于从句的阅读优势,与 Lin (2014) 实验结果截 然相反,证明语境句结构差异影响并削弱论语顺序一致性效。 关键词: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论元顺序;语境句结构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A) 1.引入 1.1 绪论 正如我们所知,汉语中有两类定语从句——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和提取宾语的定语从 句,有很多研究致力于这两类定语从句的加工。定语从句的中心词在不同语言中的位置不同, 在英语、法语等语言中中心词位于定语从句之前,而在汉语、日语等语言中中心词位于定于 从句之后。在中心词前置的语言中,关于两类定于从句中哪一类更容易加工的问题上,他们 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更容易加工,然而在中心词后置的语言中,研究 者们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其中对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有很多(Vasishth et al., 2013; Gibson & Wu, 2013; Wu, 2009),他们的研究问题主要为:(1)哪一类定语从句更容易加工? (2)引起加工差异的因素是什么?(3)对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体现了那种句子加工理论?

Transcript of 语境句论元结构影响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 · 这篇文章包括四章:...

http://www.sinoss.net

- 1 -

语境句论元结构影响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

王晓敏

(湖南大学,湖南省长沙市,410082)

摘要:影响汉语定语从句加工的因素很多,如限定词的使用、主宾语生命性配置等。论元顺序一致性也是

其中之一。论元顺序一致性指是语境句与目标句的论元结构皆为施事-行为-受事,或为施事-受事-行为。

Gibson&Wu (2003) 及 Lin (2014, 2015) 等前人研究显示论元顺序一致性对定语从句加工具有促进效应,

然而,他们研究了两个语境句与目标定语从句的论元顺序完全一致时的情形,没有研究当语境句为两个不

同的论元结构时,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存在与否。基于此,本文试图探讨语境句论元结构差异对论元顺序

一致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定语从句加工处理的相关理论。

本文采用自定速阅读实验法,以两种不同论元结构的语境句组合为自变量,处理主语提取和宾语提取两类

定语从句的反应时间为因变量,检验语境句结构差异对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的影响。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

题:(1) 不同论元结构语境句的组合是否影响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2) 在本文提供的语境句条件下,两

类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机制是什么?

实验选取 40 名湖南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实验材料参考 Lin (2014) 的语境、语义内容

产生。实验采用 2*2 组间设计,实验材料中语境句包括 SVO 句+“把”字句及“把”字句+SVO 句两种组

合顺序,分别与两类目标定语从句匹配。实验材料通过 E-prime 2.0 软件编程后随机呈现在电脑上,其中

语境句逐句呈现,目标句逐字/词呈现。被试被要求阅读实验材料并判断其后的理解性问题。实验数据通过

SPSS软件分别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1)不同论元顺序语境句条件下,在对目标句中每个字/词反应时上不存在定语从句的类

型效应(ts<1.96,ps>0.05);2)在中心词之前发现了大量的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阅读优势,且在定语

从句内部的动词/宾语位置,时间差异最大(26 ms)。

综上结果:1) 在语境句结构不同时,论语顺序一致性效应不存在;2) 大量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阅

读优势且在定语从句内部第二个单词发现的提取宾语的定于从句的阅读优势,与 Lin (2014) 实验结果截

然相反,证明语境句结构差异影响并削弱论语顺序一致性效。

关键词: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论元顺序;语境句结构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A)

1.引入

1.1 绪论

正如我们所知,汉语中有两类定语从句——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和提取宾语的定语从

句,有很多研究致力于这两类定语从句的加工。定语从句的中心词在不同语言中的位置不同,

在英语、法语等语言中中心词位于定语从句之前,而在汉语、日语等语言中中心词位于定于

从句之后。在中心词前置的语言中,关于两类定于从句中哪一类更容易加工的问题上,他们

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更容易加工,然而在中心词后置的语言中,研究

者们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其中对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有很多(Vasishth et al., 2013;

Gibson & Wu, 2013; Wu, 2009),他们的研究问题主要为:(1)哪一类定语从句更容易加工?

(2)引起加工差异的因素是什么?(3)对汉语定语从句的加工体现了那种句子加工理论?

http://www.sinoss.net

- 2 -

句子处理中有两大模型:限制满足模型和两阶段处理模型。前者主张句子处理同时收多

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典型的理论为工作记忆负担理论和基于预期的理论;后者主张句子处理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只受句法因素的控制,第二阶段才收语法、语义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两类定语从句:给定语从句

添加限定词(Wu, 2009, 2011, 2016; Tang, 2007; Wu & Sheng, 2014), 改变主宾语生命性

配置(Wu, 2009)以及观察工作记忆广度 (Chen, 2008)等. Gibson & Wu (2013)及 Lin (2014,

2015)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语境句论元顺序。两者的研究都是在一个适当的语境下展

开的,语境中包含两个关键句,关键句的结构为两个主谓宾结构句,或者两个“把”字句(主

宾谓结构)。语境下为一个定语从句——提取主语的定于从句或者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其

中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论元顺序与两个关键句的一致,而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则与其不一

致。他们的研究发现在此情况下被试加工提取宾语的定于从句要显著快于提取主语的定语从

句。这种有论元顺序一致性带来的促进作用被称为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但是,他们只是在

两个关键句有着相同的论元结构的情况下(两个主谓宾或者两个主宾谓结构)证明了该效应,

却没有检验当关键句的论元结构不同时,这种效应是否还会存在。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当语境

句包含两个论元结构不同的关键句时,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是否还存在。本文的研究问题包

括:

(1)基于 Lin (2014) 实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语境句论元结构的一致性,但是

仍保留其与目标句的论元顺序一致性,观察此时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是否还存在。

(2)这种不同的论元结构组合是否会促进定语从句的加工?

一方面,该研究有助于补充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的相关研究结果,另一方面其有助于

解决语言学上关于哪类定语从句更容易被加工的争论。

1.2研究背景

句子处理中有两大模型:限制满足模型和两阶段处理模型。前者中典型的理论为局域依

存理论 (Gibson, 1998) 和基于预期的理论;后者典型的理论为花园路径理论 (Frazier,

1987),其主张句子处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只受句法因素的控制,第二阶段才收语法、

语义等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仔细讨论这几种理论。

1.2.1 局域依存理论

局域依存理论主张在定语从句的加工过程中人脑会消耗工作记忆中的计算资源来追踪

由非局域距离带来的句法预测(Gibson, 2000)。局域依存理论通过两个方面来计算工作记忆

负担:存储消耗和整合消耗。存储消耗靠计算完成一个符合语法的句子所需要的中心词的个

数来实现,计量单位为 MU;整合消耗通过计算提取与填充之间的新所指个数及提取与填充

之间的直线距离来实现,计量单位为 EU。

例如,在分析 “The reporter [thati the senator attacked ei] disliked the

editor.” (Hsiao & Gibson 2003) 句子中,当碰到第一个单词“The”时,分析系统预测

需要两个单词(名词和动词)来完成一个合法的句子,因此存储消耗为 2MUs;在碰到下一

个单词“reporter”只需要一个词语来完成合法句,因此存储消耗为 1MU,以此类推,直到

最后一个单词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中心词预测此时存储消耗为 0。就整合消耗而言,thati

与 ei之间新的所指为“senator”和 “attack”, 因此整合消耗为 2EUs,并且 thati与 ei

之间的直线距离也被计算在内。存储和整合成本越高,句子就越难加工。在汉语中,提取主

语的定语从句要比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产生的两种消耗多,因此更难加工。

事实上,除了提取与填充之间的额直线距离外,两者之间的结构距离也会影响定语从句

的加工(Hawkins, 2004)。这种结果距离与结构树形图中的节点有关,若句子中心词在树形

图中所涉及的节点越多,其越难加工。据此,汉语中提取主语的定语从更容易加工。

http://www.sinoss.net

- 3 -

然而局域依存理论对句子加工的预测受到了很多研究的质疑(Wu, 2012, 2009)。因为

该理论预测时没有将其他因素如频率等考虑在内,这些因素也可能参与了句子处理过程,因

此使预测结果受到干扰。

下面,我们将介绍频率是如何影响汉语定语从句加工的。

1.2.2 基于预期的理论

基于预期的理论主张句子加工受其在语言习惯中使用的频率的影响。句子结构在语言使

用中出现的频率越高,其加工越容易。在中心词前置的语言中,如英语,提取主语的定语从

句的出现频率高于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出现频率,因此其具有加工优势;而在中心词后置

的语言中,如汉语,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出现频率也高于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出现频率,

因此具有加工优势。

1.2.3 花园田径理论

花园田径理论是典型的两阶段模型理论。它强调句子的加工先受句法因素的控制,如果

句法控制下的句子分析证明不正确,那么其他便开始控制句子进行中心分析 (Frazier,

1987)。

在这一理论中,句子加工第一阶段受最小依附理论和晚期结束原则的控制。前者试图建

立一个最简单的合法句子结构,后者倾向于将即将到来的成分添加到正在被分析的句子结构

中。然而,这两个原则中,影响力较大的是最小依附理论。

在中心词前置的语言中,如英语,该理论预测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有加工优势,因为人

们碰到中心词后,往往习惯于将视为主语,因此总是会先想到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但是这

种理论对汉语定语从句并不适用,因为汉语是中心词后置的语言。

1.3 文章结构

这篇文章包括四章:

第一章为引入部分,介绍本文的理论背景;第二章介绍定语从句及有关论元顺序一致性

研究的的研究背景和影响汉语定语从句加工的因素,并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即当语境句为

两个不同的论元结构句时,论元顺序一致性是否存在;第三章介绍本文实验的方法论,详细

描述实验的方法、对象、材料 等内容;第四章呈现实验结果;然后最后讨论实验结果并比

较语境句论元结构相同和不同时对汉语定能够与从句加工的影响,从而得出本文的结论。最

后,我们将谈论本研究的理论预测、指出文章的不足并给出本文遗留的问题。

2.研究背景

关于定语从句的研究有很多,包括多中心词前置的语言,如英语(Gibson, 1998; Gordon

etc al., 2006), 荷兰语 (Frazier, 1987),法语 (Cohen & Mehler, 1996) 及德语

(Mecklinger etc al., 1995),这些语言中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加工起来更快。对许多中心

词后置的语言研究,如日语(Ishizuka, 2005) 和韩语 (Kwon et al., 2006, 2010),也得

到了一致性的结论即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加工快。但是对汉语的研究结论却不一致。有些研

究支持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而有些则相反。关于汉语定语从句的研究详情如下。

2.1 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

Hsiao and Gibson (2003) 提出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结构要更简单。他们利用自定速

阅读法研究汉语单个式定语从句和嵌入式从句结构如下(2)和(3)。单个式定语从句只有

一个动词,一个关系词“的”及两个名词;而嵌入式定语从句中有两个动词,两个关系词和

三个名词。因此嵌入式定语从句结构更复杂。实验过程中目标句逐字呈现,被试要求阅读目

http://www.sinoss.net

- 4 -

标句并回答其后的理解性问题。每个单词的阅读时间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将被记录。

(2) a. 单个式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

富豪 邀请 ei 的 官员 i 心怀不轨但是善于隐藏

N1 V DE N2 ...

b. 单个式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

ei 邀请 富豪 DE 官员 i心怀不轨但是善于隐藏

V N1 DE N2 ...

(3) a. 嵌入式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

富豪 邀请 ei 的 法官 i 勾结 ek 的 官员 k 心怀不轨但是善于隐藏

N1 V1 DE1 N2 V2 DE2 N3...

b. 嵌入式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

ei 邀请 ek 勾结 法官 的 富豪 k 的 官员 i心怀不轨但是善于隐藏

V1 V2 N1 DE1 N2 DE2 N3 ...

实验结果显示,不管是单个式还是嵌入式定语从句,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具有加工优

势。首先,在单个式定语从句中,在关系词之前的兴趣区域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加工显著快;

其次,在嵌入式定语从句中,从第二个到第五个单词区域也发现了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加

工优势;最后,在第二个关系词之前的兴趣区域,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阅读时间整体上要

少于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

然而,Hsiao and Gibson (2003)的实验结果被 Lin and Bever (2006) 所质疑,因为 Lin

and Bever (2006) 在嵌入式定语从句中发现了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但是这一

实验结果仅仅在定语从句修饰主句宾语的情况下得出。为了观察定语从句修饰主句主语的情

况也为了控制影响因素,Gibson and Wu (2013) 在有解歧语境下研究两类定语从句的加工,

如下。在这种研究方法下,根据局域依存理论,两类定语从句所产生的工作记忆负担是一样

的,因此应该没有加工差异。

参考语境

a.一位住户吵醒了房东

b. 房东则吵醒了另一位住户

目标句

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 房东吵醒的住户…

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 吵醒房东的住户…

研究结果显示:在关系词“的”和中心词位置,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阅读时间更慢,且

词差异在中心词位置达到显著水平。这一结果支持了局域依存理论,即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

中提取与填充之间的直线距离更短,因此更容易加工。除此之外, Gibson and Wu (2013) 没

有再关系词之前的位置检测到加工差异,这也证明了存储消耗预测,即被试受语境的影响提

前预测到了定语从句结构的到来,因此存储消耗相同

2.2 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

Lin and Bever (2006) 旨在检测当定语从句分别修饰主句的主语和宾语时,两类从句

http://www.sinoss.net

- 5 -

的相对加工优势。他们的实验结果显示: 首先,不管是修饰主语的主语还是宾语,含有提

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句子加工快;其次,这种加工差异在关系词“的”和中心词位置达到显

著性水平。这一结果支持了基于预期的理论。但是他们的研究遭到了批判其他研究者的

(Zhang, 2010),因为他们的实验材料读起来不自然并且有些表达不被接受,因此其结果受

争议。

Lin and Bever (2006) 检测的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却与 Gibson and Wu

(2013)的截然相反。此外 Lin (2014) 认为 Gibson and Wu (2013)的实验结果反映了一种句

子启动效应。为了证明这种启动效应,Lin (2014) 通过两个论元结构相同的启动句并且该

启动句的论元顺序与目标句的论元顺序一致,来证明了该效应。还实验内容将在 2.4详细阐

明。

另外一个发现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的研究是 Vasishth et al. (2013)。他

们做了三个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重复了 Hsiao and Gibson (2003)的实验材料但是只集中

在单个式定语从句的结构。然而,结果发现了中心词位置的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

除此之外,在中心词后的位置他们没检测到加工差异;第二个实验使用不同的实验刺激和被

试,结构与实验一相同;第三个实验重复了 Gibson and Wu (2013)的全部实验并得出了一

致的结果,即在关系词和中心词位置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有加工优势。

最后, Vasishth et al.(2013)指出 Gibson and Wu (2013) 本应该没有加工差异,因

为受语境的影响,两类定语从句的工作记忆负担相同。但是其结果显示的提取宾语的定语从

句的加工优势说明了句子加工不仅受存储消耗和整合消耗的影响,还受其他影响因素的影

响。这一发现也证明了 Lin and Bever (2006)指出的两类定语从句的加工差异受很多因素

的影响。

吴(2009, 2016)证明了限定词的使用对汉语定语从句加工的影响。她的实验材料建立在

Gibson and Wu (2013) 及 Vasishth et al. (2013)基础之上,这些研究中都使用了一个解

歧语境。吴(2016)在 Vasishth et al. (2013)实验材料中的光杆名词添加一个限定词“那”

(如下),这样使句子更加符合汉语言习惯。

(4) a. 带有光杆名词的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

服务员揍了的年轻人是老板认识的

b. 带有光杆名词的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

揍了服务员的年轻人是老板认识的

(5) a. 带有限定词的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

那个服务员揍了的年轻人是老板认识的

b. 带有限定词的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

那个揍了服务员的年轻人是老板认识的

结果显示有限定词“那”的定语从句要比没有时加工的快。在中心词和“是”位置,

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显著快于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这一结果与 Gibson and

Wu (2013) 发现的在关系词区域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及在中心词后的位置没有加

工差异的发现继而相反。此外,吴(2016)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基于预期的理论假设。

综上所述,关于汉语定于从句的加工结论不一致,究其原因在于控制影响定语从句的

影响因素不同,如控制单个还是双个定语从句、语境的使用及限定词的使用等。其中一个重

要的影响因素是论元顺序一致性。

http://www.sinoss.net

- 6 -

2.3 Lin论元顺序一致性

影响汉语定语从句加工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限定词的使用、主宾语生命性配置及人的工

作记忆广度等。Gibson and Wu (2013)提出了论元顺序一致性会影响目标句的加工。论元顺

序一致性指的是当语境句的论元结构为施事-行为-受事,或者施事-受事-行为,而目标句的

论元结构或者与前者一致(完全一致),或者与后者一致(部分一致),这时将会形成语境句

与目标句论元顺序上的一致性。Gibson and Wu (2013)通过在语境中使用两个 SVO结构(论

元结构为施事-行为-受事),证明了当目标句与语境句论元顺序为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汉语

中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有加工优势。这一结论又被 Lin 所进一步证明。Lin(2014)除了检

测了语境句与目标句论元顺序为完全一致的情况,还检测了其为部分一致的情况。实验语境

中,Lin 使用两个 SVO 或者两个 BA 结构(分别创造出语境句与目标句论元顺序为完全一致

和部分一致的情况),观察两种条件下两种汉语定语从句加工时间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在

两个 SVO结构下,在第二个单词以及中心词之后的第一、二个单词区域,提取宾语的定语从

句有加工优势,这一实验结果跟 Gibson and Wu (2013)的一致;在两个 BA结构下,仅在中

心词后的第一个单词区域发现了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为了进一步检测论元顺序

一致性对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加工的影响,Lin(2015)使用三种不同的提取主语的定语从

句(其论元结构分别为:行为-受事-施事;把-受事-行为-施事;被-施事-行为-受事)作为

目标句,而在三种情况下都使用相同的语境句(两个 SVO 结构),在此基础上观察三种提取

主语的定语从句在加工时间上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论元结构为被-施事-行为-受事的目

标句加工显著快于其他两种,而论元结构为行为-受事-施事的目标句加工快于论元结构为把

-受事-行为-施事的目标句加工。这些结果说明论元顺序一致性影响目标句的加工,且其影

响程度受论元顺序一致性的程度影响。

但是,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语境句为两个相同的句子结构下进行的,而并没有研究当语

境句为两个不同的结构时,论元顺序一致性对目标句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检测语境句为

两个不同的句子结构,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对目标句的影响。

3. 实验

本文使用 E-prime2.0,采用自定速阅读方法,结合 lin(2014)两种语境句结构(SVO

和 BA 字句)从而创造出新的参考语境 SVO+BA 或者 BA+SVO(此时语境句与目标句的论元顺

序为部分一致),先整体观察当 SVO和 BA字句为语境句的混合条件下、再分别观察当两种语

境句按顺序组合后产生的两种语境条件下,两类定语从句在加工时间上的差异。

3.1被试

实验对象为 40 名湖南大学研究生,其中一半男生,一半女生。他们的平均年龄为 23

岁。他们的母语为汉语视力智力正常,对实验目的不知。实验结束后得到零食为补偿。所有

被试被分为 A、B两组,每组的男女比例相等。

3.2 实验材料

实验包括 24组实验材料和 36组填充句。实验材料是基于 Lin (2014)的材料基础上产生

的,即使用期材料中的主谓宾结构句和“把”字句,并将两者结合作为语境句。此外实验句

的内容与 Lin (2014) 的在语义、词汇上均一致。

每组实验材料先包括一个语境,其后是小丽与小美的对话,再后来是目标句。语境中包

含两个关键句,一个是主谓宾结构句,一个是“把”字句;对话中,小美问小丽问题,并让

其选择语境中提及的两个事物中的一个;关键句为小丽的回答,是以一个定语从句开头的句

http://www.sinoss.net

- 7 -

子。一组实验材料的例子如下:

(6) 一组实验材料例子

语境

1) 引入 一栋 楼房里 住了 一位 房东 和 两位 租户

one building live one landlord and two tenant

‘There is a landlord and two tenants living in a building.’

2) 关键句

主谓宾结构句 一个 租户 吵醒了 房东

one tenant woke up landlord

‘One tenants woke up the landlord.’

“把”字句 房东 把 另一个 租户 吵醒了

landlord BA the other tenant woke up

‘The other tenant was woke up by the landlord.’

3) 对话

小美: 我 听说 其中 一位 租户 很 高。 哪位 租户 很 高?

I heard between one tenant very high. Which tenant very high?

‘I heard that one of the tenants is very high. Which one is very

high?’

目标句

小美:

a. 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

房东 吵醒 的 租户 很 高

N V DE HN HN+1 HN+2

landlord woke up REL tenant very tall

‘The tenant that the landlord woke up is very tall.’

b. 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

吵醒 房东 的 住户 很 高

V N DE HN HN+1 HN+2

woke up landlord REL tenant very tall

‘The tenant that woke up the landlord is very tall.’

理解性问题 (判断对错)

很 高 的 住户 吵醒了 房东

Very tall de tenant woke up landlord

‘The tall tenant woke up the landlord.’

所有的实验材料按照拉丁方设计和被室内设计被分为 A、B两组,每个被试近看其中一

组。

Part A Part B

1) a. 1) b.

2) b. 2) a.

http://www.sinoss.net

- 8 -

3) a. 3) b.

4) b. 4) a.

... ...

处理实验组以外,还有 36 组填充句,有着与实验句相似的结构:有一个语境,对话,

目标句。有的还包含多种类型的定语从句,如提取主语的和宾语的定语从句、被动句等。所

有 60组句子被随机呈现在电脑上,被试要求以自然速度阅读句子并回答理解性问题。

3.3实验过程

被试被要求坐于电脑前,自定速阅读呈现在屏幕上的句子。目标句之前的句子逐句呈

现,目标句则逐字呈现。目标句后被试要对理解性问题作出判断,正确按 r 错误按 w,作出

反应后,屏幕将给予正确或错误的反馈。关键句中每个词的反应时及回答理解性问题的反应

时将被记录。实验开始前有五组练习实验供被试熟悉实验流程。

4. 实验结果

4.1 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实验结果如下

(1)回答跟在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后的理解性问题平均用时短于跟在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后

的理解性问题 (3379.683 ms vs. 3460.600 ms)。 (2) 回答提取主语的理解性问题正确率

高于提取宾语的 (84% vs. 77%)。 此外所有实验句的正确率是 81%。

表 4.1 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4.2兴趣区域反应时

表 4.2 提取主语和宾语的定语从句的数据分析

兴趣区域 定语从句 N 平均时 (ms) 标准方差 均值标准误差 正确率

理解性问题 提取宾语 180 3379.683 1434.2350 106.9016 77%

提取主语 180 3360.600 1635.2185 121.8820 84%

兴趣区域 定语从句 数量 平均反应时 (ms) 标准方差 均值标准误差

N/V 提取宾语 180 425.400 157.9750 11.7748

提取宾语 180 435.628 180.8536 13.4800

V/N 提取宾语 180 429.211 157.6817 11.7533

提取宾语 180 398.783 164.2350 12.2414

DE 提取宾语 180 388.717 136.6811 10.1876

提取宾语 180 370.472 137.1441 10.2221

HN 提取宾语 180 399.872 149.1339 11.1658

提取宾语 180 381.289 149.7687 11.1631

HN+1 提取宾语 180 401.550 143.4081 10.6890

提取宾语 180 396.256 145.2257 10.8245

HN+2 提取宾语 180 449.411 173.5368 12.9347

提取宾语 180 448.789 172.6630 12.8695

http://www.sinoss.net

- 9 -

结果显示:在第一个单词 N/V (定语从句主语或谓语) 区域, 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加

工用时比提取主语的短(425.400 ms vs 435.628 ms);但是从从第二个单词 (定语从句动词

或宾语)区域到句末,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加工快,且此差异在第二个单词区域最大。为了

证明加工差异有无显著性,我们进行了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表 4.3。

表 4.3 反应时相关性分析

兴趣区域 df t p

N/V 358 -0.571 .568

V/N 358 1.793 .074

DE 358 1.264 .207

HN 358 1.18 .239

HN+1 358 0.348 .728

HN+2 358 0.034 .973

问题 358 -0.499 .618

结果显示,在对目标句中每个字/词反应时上不存在定语从句的类型效应 (ts<1.96,

ps>0.05)。而且在 Lin (2014) 发现的出现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的兴趣区域,

我们发现了完全相反的趋势,即提取主语的定语从句加工快。最后,本实验结果证明了约束

满足模型的预测,即句子处理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在语境句配置和论元顺序一致性两种

因素同时出现时,前者影响后者作用的发挥。

4.3 讨论

首先,鉴于 Lin(2014)证明当目标句(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与语境句论元顺序为部

分一致时,该目标句(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在加工时间上有优势,但本实验保留了 Lin

(2014)论元顺序一致性,仅将其语境句重组为两个不同的结构后却没有发现提取宾语的定

语从句的加工优势,这说明当语境句配置为两个不同的句子结构组合时,论元顺序一致效应

消失了,这说明当两个证明了语境句配置影响论元顺序一致性。

(1)在主谓语与“把”字句语境句结构组合条件下,未发现处理两类定语从句的反应

时上的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在语境句结构不同的条件下,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不存在。

(2)在定语从句内部的谓语或宾语位置,两类定语从句在阅读时间上差异最大,取主

语的定于从句快于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这一发现与 Lin (2014) 的发现截然相反,因为他

在此区域检测了显著的提取宾语的定语从句的加工优势。但本实验中却发现了相反的趋势。

结合(1),该项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汉语中语境句结构差异影响论元顺序一致性效应,使其对

语言加工的促进作用大大减弱。

4.4 结论

综上结果:1) 在语境句结构不同时,论语顺序一致性效应不存在;2) 大量提取主语的

定语从句的阅读优势且在定语从句内部第二个单词发现的提取宾语的定于从句的阅读优势,

与 Lin (2014) 实验结果截然相反,证明语境句结构差异影响并削弱论语顺序一致性效。

http://www.sinoss.net

- 10 -

参考文献

[1] Altmann, G., & Steedman, M. 1988. Interaction with context during human sentence processing [J].

Cognition 30: 191-238.

[2] Bever, T. 1970. The cognitive basis for linguistic structures [A]. J. R. Hayes (ed) Cogn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C]. 235-254.

[3] Bever, T. G., Sanz, M., & Townsend, D. J. 1998. The emperor's psycholinguistics [J].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27(2): 261-284.

[4] Caplan, D.,Waters, G.S., 1999. Verbal working memory and sentence comprehension [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2: 77-126.

[5] Chen, B. G., Ning, A. H., Bi, H. Y., & Dunlap, S. 2008. Chinese subject-relative clauses are more

difficult to process than the object-relative clauses [J]. Acta Psychologica 129: 61-165.

[6] Clifton, C., Jr., & Frazier, L.1989. Comprehending sentences with long distance dependencies [A]. In

G. Carlson & M. Tanenhaus (Eds.), Linguistic structure in language processing [C]. 273-317.

[7] Cohen, L., & Mehler, J. 1996. Click monitoring revisited: An on-line study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

[J]. Memory and Cognition 24: 94-102.

[8] Frazier, L. 1987. Syntactic processing evidence from Dutch [J].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5: 519-559.

[9] Gibson, E., & Wu, H.-H. I. 2013. Processing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in context [J].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28(1-2): 125-155.

[10] Gibson, E. 1998. Linguistic complexity: Locality of syntactic dependencies [J]. Cognition 68(1): 1-76.

[11] Gordon, P., Hendrick, R., Johnson, M. & Lee, Y. 2006. Similarity-Based Interference During

Language Comprehension: Evidence from Eye Tracking During Reading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2(6): 1304-1321.

[12] Hsiao, F., & Gibson, E. 2003. Processing relative clauses in Chinese [J]. Cognition 90: 3-27.

[13] Hawkins, J. A. (2004). Efficiency and Complexity in Grammar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 Ishizuka, T. 2005. Processing Relative Clauses in Japanese [J]. Psycholinguistics 2: 135-157.

[15] Jäger, L., Chen, Z., Li, Q., Lin, C.-J. C., & Vasishth, S. 2015. The subject-relative advantage in

Chinese: evidence for expectation-based processing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79:

97-120.

[16] Jäger, L., Chen, Z., Li, Q., Lin, C.-J. C., & Vasishth, S. 2014. The subject-relative advantage in

Chinese: Evidence for expectation-based processing [D]. Ph.D Dissertation. Potsdam: University of

Potsdam.

[17] Jurafsky, D. 2003. Prag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In L. R. H. G. Ward (Ed.), Handbook of

Pragmatics [M]. Oxford: Blackwell.

[18] Jurafsky, D. 1996. A probabilistic model of lexical and syntactic access and disambiguation [J].

Cognition 20: 137-194.

[19] Kaiser, E., & Trueswell, J. C. 2004. The role of discourse context in the processing of a flexible

word-order language [J]. Cognition 94(2): 113-147.

[20] Keenan E. L., & Camrie B. 1977, 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and universal grammar [J]. Linguistic

Inquiry 8: 63-99.

[21] Kwon, N., Lee, Y., Gordon, P., Kluender, R., & Polinsky, M. 2010.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factors

http://www.sinoss.net

- 11 -

affecting subject/object asymmetry: An eye-tracking study of processing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Evidence for the subject-relative advantage [J]. Cognition 86 (3): 546-582.

[22] Konieczny, L. 1996. Human sentence processing: A semantics-oriented parsing approach [D]. Ph.D

Dissertation. Germany: University of Freiburg.

[23] Kwon, N., Polinsky, M., & Kluender, R. 2006. Subject preference in Korean. In D. Baumer, D.

Montero, & M. Scanlon [R] (Eds.), Proceedings of the 25th West Coast conference on formal linguistics.

China, September 2006.

[24] Kwon, N. 2008. Processing of syntactic and anaphoric gap-filler dependencies in Korean: Evidence

from self-paced reading time, ERP and eye-tracking experiments [D]. Ph.D Dissertation. San Dieg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5] Lin, C.-J. C. 2013. “Thematic templates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relative clauses,” in Language

Down the Garden Path: The Cognitive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Linguistic Structure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6] Lin, C.-J.C., 2014. Effect of thematic order on the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J].

Article in Lingua: 52-89.

[27] Lin, C.-J.C., 2015. Thematic orders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subject-extracted relative clauses in

Mandarin Chinese [J]. The journal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62-79.

[28] Lin, C.-J.C., & Bever, T.G., 2007. Processing Doubly-Embedded Head-Final Relative Clauses [J].

The journal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12-250.

[29] Lin, C.-J.C. & Bever, T.G., 2006, Subject preference in the processing of relative clauses in Chinese

[A]. Baumer D, Montero D, Scanlon M, Proceedings of the 25th West Coast Conference on Formal

Linguistics [C]: 254-260.

[30] Lin, C.-J. C., Sandiway Fong, and Thomas G. Bever. 2005. Constructing filler-gap dependencies in

Chinese possessor relative clauses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th Pacf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C]. Taipei: Academia Sinica.

[31] Liu, T., Zhou, T., & Yang, Y. 2011. Universality of processing advantage for subject relative clause:

An ERP study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J]. Linguistic Sciences 10(1): 1-20.

[32] Mecklinger, K., Schriefers, H., Steinhauer, K., & Friederici, A. 1995. Processing relative clauses

varying on syntactic and semantic dimensions [J]. Memory and Cognition 23: 477-494.

[33] Phillips, C. 2003. Linear order and constituency [J]. Linguistic Inquiry 34: 1-50.

[34] Stowe, L. A. 1986. Parsing WH-constructions: Evidence for on-line gap location [J].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3: 227-245.

[35] Trueswell, J., Tanenhaus, M., & Kello, C. 1993. Verb-specific constraints in sentence processing:

Separating effects of lexical preference from garden paths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

528-553.

[36] Wu, F. 2009. Factors affecting relative clause processing in Mandarin [D]. Ph.D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37] 陈宝国,宁爱华. 2008. 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比较 [J]. 应用心理学 30: 29-34.

[38] 李金满. 2013. 二语视角下汉语关系从句中的量词分布考察 [J]. 现代外语 170: 166-173.

[39] 陆丙甫, 蔡振光. 2010. Efficiency and Complexity in Grammars [M]. 导读 [A].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

公司.

[40] 唐正大. 2007. 关系花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 [J]. 当代语言学 (2):

139-150.

http://www.sinoss.net

- 12 -

[41] 吴芙芸. 2011. 试论 Hawkins 的领域最小化理论于汉语关系从句加工之意义及潜在问题 [J]. 外国语

(1): 18-25.

[42] 吴芙芸. 2012. 论基于记忆资源的依存局域理论及潜在问题——来自汉语关系从句的挑战 [J]. 当代语

言学 (4): 365-379.

[43] 吴芙芸. 2016. 试论语境条件下限定词的必要性——再谈主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 [J]. 外国语 (2):

254-289.

[44] 吴芙芸, 李立园. 2015. 汉语辖域关系的在线理解:以全称量化词与否定词为例 [J]. 当代语言学 (4):

400-413.

[45] 吴芙芸, 盛亚南. 2014. 指量词的前置优势及宾语关系从句的产出优势:汉语二语学习者视角 [J]. 外

国教学与研究 (3): 401-411.

[46] 张强, 杨亦鸣. 2010. 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证据 [J]. 语言科学

( 4): 337-353.

The Effect of Thematic Configuration in Contextual Sentences on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WANG Xiaomi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of Hunan Province, 410000)

Abstract

The thematic order consistency is one of thos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Gibson & Wu (2003) and Lin (2014, 2015) found thematic order consistency would

facilitate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RCs. However, they studied thematic order effect with same

contextual sentences whose thematic order was consistent, but they did not examine this effect with

contextual sentences whose thematic order was inconsistent. Thus, this thesis aims at study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hematic configurations in contextual sentences on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and testing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n sentence processing.

This research adopts self-paced reading experiment, takes the configuration of two contextual

sentences whose thematic orders are inconsistent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takes reaction times

of processing subject-extracted RCs and object-extracted RCs as an index. We aim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difference of contextual sentences on the thematic order consistency effect.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swer two questions: (1) whether the configuration of contextual sentences whose

thematic orders are inconsistent will affect the thematic order effect? (2) With this configuration, what is

the mechanism of processing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Forty undergraduates in grade 3 from Hunan University took part in the experiment. The contextual

and sematic content of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as created based on Lin (2014)’s. The experiment

adopts 2×2 between group designs. The contextual sentence configurations in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clude SVO+BA and BA+SVO, which match the two types of RC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programmed

by E-prime 2.0, were presented on the screen with the contextual sentences presented sentence by

http://www.sinoss.net

- 13 -

sentence and the target sentence word by word. All materials were presented randomly on the computer

screen. Participants were all required to read those sentences and then to answer a comprehension

question following. All the behavior data was collected and re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contextual sentence configuration, which was then analyzed through SPS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On RTs of each word, no effect of relative clause type was found (ts<

1.96, ps>0.05); in the regions before head noun, numerical subject-extracted RC advantage was found

and the mean RT in the regions before head noun was shorter in subject-extracted relative clauses than

in object-extracted relative clauses (407.63 vs. 418.15 ms). (2) Numerical subject-extracted RCs reading

advantage which is in the regions preceding the head noun was found, and such difference reached

greatest in the second word region inside the RC.

Above all: (1) Thematic order effect does not exist when provided with contextual sentences baring

structure difference. (2) The numerical subject-extracted RC advantage provides supporting evidence to

the expectation-based frequency theory that a processor uses frequency guiding their processing of

sentence.

Keywords: subject-extracted relative clause; object-extracted relative clauses; thematic order;

contextual sentence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