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應試錦囊 明白指定身份選字恰如其分pdf.wenweipo.com/2017/02/15/a22-0215.pdf ·...

1
A22 責任編輯:鄭樂泓 版面設計:邱少聰 2017 2017 2 2 15 15 星期三 星期三 名師應試錦囊 名師應試錦囊 逢星期三見報 中文科老師 王美琪 明白指定身份 明白指定身份 選字恰如其分 選字恰如其分 曉夢迷蝶 曉夢迷蝶 羅賓 現職中學教師 [email protected] 隔星期三見報 浪費時間如害命 手機消耗少年時 隔星期三見報 松睿(退休教師,閒時不休,讀書、代課、練口 語,期望自己仍有餘力幫助學生進入大學。) 論語點滴 論語點滴 文憑試的聽綜卷佔整體中文科成績接近 兩成,影響頗大。聽綜卷主要考核考生的 聆聽及綜合能力,因此要求考生要在限時 內理解、審辨、組織資料,並運用恰當文 字完成指定任務。筆者認為能寫好聽綜 卷,既可保中文科合格,而且奪星的機會 也就更高。本文先集中討論如何做好語境 意識,以供考生好好預備。 首先,所謂的語境意識,就是指試題安 排時空,虛構人物,指派任務,考生必須 明白指定的身份,因應溝通的對象,選用 合適的語文,及運用指定的文類格式表 述。近幾年公開試的綜合卷,及去年正式 登場的聽綜卷,都要求考生必須做到以下 幾個項目,包括呼應活動並提及背景、恰 當文類格式、適當行文語氣等。 首段提背景目的 在呼應活動背景方面,無論任何寫作任 務,考生於首段都均須提及是次寫作的特 定背景及目的。 書信需交代來信緣由;演講辭則需交代 演講的背景;投稿也需要寫清楚撰寫文稿 的原因等。 例如以 2016 年聽綜卷為例,題目要求考 生撰寫書信一篇,向校長李樂陶匯報本學 年圖書館周的特色,以及與特色相呼應的 活動等任務,考生必須利用閱讀資料及聆 聽錄音,書寫寫此信的緣由。 另外,考生必須留意錄音內容,會否交 代其他特定任務,例如 2016 年聽綜卷要求 考生於開首或文末邀請校長撰寫推薦書 單。 其次,考生必須熟讀三類文類格式,包 括演講辭、書信和投稿。多年來此卷皆考 核此三種文類。考生要牢記書信必須有上 款、祝頌語、下款和日期;投稿需自擬標 題;演講辭要有稱謂、自我介紹等。 書寫用第一人稱 最後考生需因應任務的要求,書寫時要 注意措辭、態度,宜用第一人稱書寫。論 說應避免偏頗,行文也需注入個人感情。 例如以 2016 年聽綜卷其中一位考生為例: 「我選擇了一個書單,期盼校長撥冗撰 寫短文,作出推介。『爾雅閱讀無疆界, 圖書推介展襟懷』正是我投身推廣閱讀的 職志。希望在本校圖書館推廣閱讀的歷 史,留下我的一鱗半爪吧!」 文中考生運用「期盼」、「撥冗」等字 眼,既得體又恭敬。當然大家還可以用 「榮幸」、「有幸」、「素仰」等謙恭之 詞。 礙於篇幅所限,是次只就語境意識方面 作簡單分析。當然,考生如要於本卷穩取 五星星,除了技巧之外,還需要平日多磨 劍,增加篩選資料及書寫的速度。 十五始醒覺 反省才去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 矩。」《論語.為政》 語譯: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專 志求學,三十歲訂立人生方向,四十 歲不再感到迷惑;五十歲後體驗到人 之限制,然仍堅持這是仁心的責任, 六十歲耳入心通,能接受現實世界的 不如人意;七十歲之後,達至仁之境 地,隨心所作也不會違反仁之規 範。」 傳統上,解讀這則論語,多作「勉 勵人為學要循序漸進、不可半途而 廢」解釋;其實,解讀論語,不一定 要把每章每節均視為經訓、涵勸學之 旨,如此會把論語僵化。例如此則, 有傳統把「三十而立」解作「通五經 之業」,這明顯就錯解了。其時,五 經尚未形成,《春秋》是孔子自己晚 年的作品,「學易」也是他晚年的 事。孔子三十歲,何來「通五經之 業」呢? 追求意義 心路歷程 解讀論語,很多時候可從孔子的處 境、感受去思索,再加上自己的經驗 印證,就容易理解、引起共鳴了。這 則論語,是孔子尋求人生意義的心路 歷程,當中經歷過尋覓、立志、實 踐、挫折、看化等階段。這種人生歷 程,仍是現今的寫照;今之視昔,猶 後之視今。 孔子身世特別,三歲喪父,母親把 他帶回外家居住,他既是儒人後裔, 卻窮困;雖受禮樂六藝訓練,然要做 卑下工作養活自己。 故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 事。」基於這些遭遇,他會問自己,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尋求真理 追問意義 十五歲,是人由少年進入成人的關 鍵階段,人的心理生理均急劇變化; 在此階段,少年人會無端感到迷惘, 又愛尋求真理,會問「人生的意義」 是什麼?雖然,各人的經歷不同,關 注點就不同,所追求的方向也不同, 但尋求真理之心,卻真切無二。 魯迅父親為庸醫所害,故他十五歲 時立志行醫,掃蕩庸醫;孔子十五歲 時反省,身為儒者祭禮傳人,但每天 從事的祭禮,除了幫助他賺取生活之 外,究竟有何意義?筆者十五歲那 年,赫然發現自己從小返教會,卻不 知道基督教有何重要性。這些醒覺, 都會使覺者去想人生、學知識。故 云:十五而志於學。 但由「志」到「立」,少年時代的 理想要經得起現實考驗,非要經年不 可。孔子的經驗告訴我們,時需漫長 十五年。孔子從志於學起,大概曾 「學琴於師襄」、「問禮於老子」, 從這些追尋、反省中,孔子發現了禮 的新意義,禮原來要與仁心結合方有 價值。 經歷考驗 三十而立 魯迅的經歷不同,他在學醫的過程 中發現了:「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 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 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 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故此,他 改變了初衷,他以「改變國人的精 神,以文藝救國」為人生目標,那 時,他已三十七歲了,比孔子晚了七 歲。至於筆者自己,經過大學獨立思 考的洗禮、出來做事後,看過現實世 界,結果回歸了傳統文化,也是三十 歲前後。故云,三十而立。 改變少年初衷,並不一定是意志不 堅定、信心軟弱,而是真誠反省的結 果。當然,思之悵然;「當年欣於所 遇,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 事遷,感慨繫之矣。向之所欣,俯仰 之間,已為陳跡。」 下期續談其他階段。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由美國「搖滾民歌 之父」巴布狄倫(Bob Dylan)取得,以 讚揚其作品歌詞中極具詩意,在音樂傳 統上創造出新的表達形式。 這就讓我想起中國的一首詞,如果那 位詞人仍在生,會不會也有機會取得諾 貝爾文學獎? 蘇東坡舊詞新曲 筆者中學時期看了一齣有關外星人的 港產片,當中用了一首由王菲唱的《但 願人長久》為主題曲(原唱者是鄧麗 君)。當時我在想,為什麼這首歌跟平 時聽到的流行曲不太一樣呢?當時媽媽 說,那是舊詞新曲來的,來自蘇軾的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又名蘇東坡,是北宋著名散文 家、詞人和詩人。他在官場的路途崎嶇 不平,即使在考試時備受稱讚而聲名大 噪,卻無法讓他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反 而因朝政權力鬥爭,讓他的仕途艱辛重 重。 藉文字看價值觀 千萬不要以為作家生平與其作品無關 啊!我們要了解詞的內容,要透過詞去 認識作家,詞的字面解釋固然重要,更 重要的是作詞時的背景以及作家生平。 就用這種分析方法,你便會發現這首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止是在講 述詞人蘇軾如何欣賞中秋時節的美好月 夜,我們更可以藉着字裡行間,明白蘇 軾的價值觀,明白作家自己對生活的看 法。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 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 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 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我們可從不同角度,根據蘇軾生平及 經歷而對作品作出不同的闡釋,但筆者 現在只針對詞人的仕途與作品的關係作 分析。「我欲乘風歸去」,蘇軾以在天 上比喻離開官場的生活,他希望「乘風 歸去」,離開當時的鬥爭中。 究竟他有多少次歸隱山林的念頭?我不 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因為捨不得人 間美好事而留了下來「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反映詞人矛盾的心理。 接納人世不完美 他既想避世,但怕孤單,又捨不得人 間種種。藉「何似在人間」一句可見, 蘇軾肯定人間生活的吸引之處而不願離 開。他藉安慰月亮不要有恨而自我安 慰,安慰自己仕途波折也不要心存恨 意,又藉人生哲理將自然生態的循環帶 到人事變遷的必然現象,並以「此事古 難全」反映出蘇軾對於人生的樂觀豁達 的襟懷,展露出詞人接納人世不完美事 的現實。 群體中總有形形式式的矛盾和爭執, 生活裡總有大大小小的衝擊和意外,我 們都無法控制,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 是我們的心態。我們可以有千千萬萬個 理由客觀地叫自己離開世上種種紛亂無 章的煩憂中,但只要有一種主觀的感性 存在,留下來其實也不困難。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傳意學部講師 廖尹彤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email protected] 言必有中 言必有中 隔星期三見報 明月的別離 星期二.通識博客/通識中國 星期四.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星期三 .中文星級學堂 .文江學海 .百科啟智 星期五 .通識博客/通識中國 .文江學海 星期一 .通識博客 (一周時事聚焦、通識把脈) .通識博客/通識中國 .百搭通識 論普及教育宜多設小學 某某先生函丈:負笈 程門,瞬經數載;春風化雨,廣荷 裁 成。感篆私衷,至今猶時時在抱也。昨承賜 示,擬籌設大學以教育諸生。熱心毅力,既 佩且欽!但管見所及,國人須有高尚智識, 尤必先有普通智識以為之基。故與其增設大 學,不如多設初等學校,以求達夫教育普及 之目的也。我堂堂文明之中國,而猶有多數 人格不完之人民,皆教育未普及之故。增設 之以救其偏,當亦識者所心許也。是否可 行?統 希裁示!肅此敬請 道安。 門生 某某頓首 註釋 函丈:師席曰函丈。 程門:即程伊川之門下也。《宋史》: 程門立雪。 春風:言受明師之教誨,如坐春風之中 也。 化雨:孟子:有如時雨化之者。 語譯 某某先生: 想起從前在先生門下讀書, 已經隔有幾年了。感激「春風 化雨」的心,到現今還念念不 忘;昨天接到你的信,說要籌 辦大學,用來教育我們這許多 學生。熱心毅力,欽佩得很! 但我以為國人要有高尚智識, 一定要先有普通的智識做基 礎。故與其要添設大學,不如 多設初等學校,以求達到教育 普及的目的。我們堂堂的中 國,卻還有許多人格不完的人 民,這都是教育未普及的緣 故。能夠多設小學,以彌補那 缺陷,想必為有見識的人所心 許的。我的意見是否可行?望 你寫信指示我! 學生 某某 書籍簡介︰ 《文言尺牘入門》編寫了文言尺牘示範一百零六篇,取材 以實用為主,適用人群廣泛,涉及內容豐富,如託帶家 書、僱乳母、勸提倡國貨、謝贈國語留聲機片等等,每篇 尺牘後,均附簡註,並列語釋一篇,讀者可對照參詳。雖 時空相離,然情理相契,世人仍可巧作變化,移作今用。 資料提供︰ 人類在自然界中,壽命不算短,古人說 「人生七十古來稀」,現今人類平均壽命卻早 已突破七十。雖說修短隨化,但年屆八九旬的 已不再「稀」。 可是年壽畢竟有時而盡,這一百數十個春 秋,放在數千年歷史洪流,甚或有百多億年的 宇宙中,也只算是滄海一粟而已。生命有限、 年華易逝,所以更值得珍視。 魯迅認為「時間就是生命」,因為生命就 是由時間組成。浪費別人時間與謀財害命無 異,浪費自己時間也相等於自折天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過隙白駒」, 這些成語小學生作文時常蹈襲。古人賤尺璧而 重寸陰;故杜秋娘賦詩勸世人「惜取少年 時」;孔夫子臨川而嘆「逝者如斯」,因而勸 世人「十有五而志於學」,這些都是見道語。 十有五而志於學 老生常談,往往最易教人輕看。青少年學 習能力強、記憶力好,又未有家室之累,正是 求學治學、格物致知的黃金時機。學力未得培 養,日後談何修身齊家?惟觀乎今之學子,十 九沉醉於電子產品,或墮入互聯網而不能自解 其縛,終日廢寢忘食,無心向學。 古之學者,雖也有聲色犬馬的外在引誘, 但怎及得上智能手機無孔不入?眩目的發光屏 幕,雖能滿足人的視聽之娛,但一去不復返的 「少年時」卻也在滑動屏幕的指間流走。 到頭來才驚覺,原來虛擬領域中積蓄的寶 藏,無用於現實世界,賺到一時快感,卻賠上 花樣年華。嗟夫!今人的壽命,其實不比古人 長多少。 所謂的語境意識,就是要配合身份,選用適當的語文來寫文章,如演講稿就是寫明演 講的背景。 資料圖片 孔子十 五歲時志 於學,現 時一些青 少年十五 歲時卻沉 溺於玩手 機。 資料圖片 但願人長久 但願人長久原唱是鄧麗君 原唱是鄧麗君詞新曲 詞新曲用蘇東坡的詞 用蘇東坡的詞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Transcript of 名師應試錦囊 明白指定身份選字恰如其分pdf.wenweipo.com/2017/02/15/a22-0215.pdf ·...

Page 1: 名師應試錦囊 明白指定身份選字恰如其分pdf.wenweipo.com/2017/02/15/a22-0215.pdf · 重要的是作詞時的背景以及作家生平。 就用這種分析方法,你便會發現這首詞

中1051673文1051673星1051673級1051673學1051673堂A22 責任編輯鄭樂泓 版面設計邱少聰 20172017年年22月月1515日日((星期三星期三))

名 師 應 試 錦 囊名 師 應 試 錦 囊 逢星期三見報 中文科老師 王美琪

明白指定身份明白指定身份 選字恰如其分選字恰如其分

曉 夢 迷 蝶曉 夢 迷 蝶羅賓 現職中學教師rcheungstlouiseduhk

隔星期三見報

浪費時間如害命手機消耗少年時

隔星期三見報

松睿(退休教師閒時不休讀書代課練口語期望自己仍有餘力幫助學生進入大學)論 語 點 滴論 語 點 滴

文憑試的聽綜卷佔整體中文科成績接近兩成影響頗大聽綜卷主要考核考生的聆聽及綜合能力因此要求考生要在限時內理解審辨組織資料並運用恰當文字完成指定任務筆者認為能寫好聽綜卷既可保中文科合格而且奪星的機會也就更高本文先集中討論如何做好語境意識以供考生好好預備首先所謂的語境意識就是指試題安排時空虛構人物指派任務考生必須明白指定的身份因應溝通的對象選用合適的語文及運用指定的文類格式表述近幾年公開試的綜合卷及去年正式登場的聽綜卷都要求考生必須做到以下幾個項目包括呼應活動並提及背景恰當文類格式適當行文語氣等

首段提背景目的在呼應活動背景方面無論任何寫作任

務考生於首段都均須提及是次寫作的特定背景及目的書信需交代來信緣由演講辭則需交代

演講的背景投稿也需要寫清楚撰寫文稿的原因等例如以2016年聽綜卷為例題目要求考

生撰寫書信一篇向校長李樂陶匯報本學年圖書館周的特色以及與特色相呼應的活動等任務考生必須利用閱讀資料及聆聽錄音書寫寫此信的緣由另外考生必須留意錄音內容會否交代其他特定任務例如2016年聽綜卷要求考生於開首或文末邀請校長撰寫推薦書單其次考生必須熟讀三類文類格式包括演講辭書信和投稿多年來此卷皆考核此三種文類考生要牢記書信必須有上款祝頌語下款和日期投稿需自擬標題演講辭要有稱謂自我介紹等

書寫用第一人稱最後考生需因應任務的要求書寫時要

注意措辭態度宜用第一人稱書寫論說應避免偏頗行文也需注入個人感情例如以2016年聽綜卷其中一位考生為例

「我選擇了一個書單期盼校長撥冗撰寫短文作出推介『爾雅閱讀無疆界圖書推介展襟懷』正是我投身推廣閱讀的職志希望在本校圖書館推廣閱讀的歷史留下我的一鱗半爪吧」文中考生運用「期盼」「撥冗」等字眼既得體又恭敬當然大家還可以用「榮幸」「有幸」「素仰」等謙恭之詞礙於篇幅所限是次只就語境意識方面

作簡單分析當然考生如要於本卷穩取五星星除了技巧之外還需要平日多磨劍增加篩選資料及書寫的速度

十五始醒覺 反省才去學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為政》語譯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專志求學三十歲訂立人生方向四十歲不再感到迷惑五十歲後體驗到人之限制然仍堅持這是仁心的責任六十歲耳入心通能接受現實世界的不如人意七十歲之後達至仁之境地隨心所作也不會違反仁之規範」傳統上解讀這則論語多作「勉勵人為學要循序漸進不可半途而廢」解釋其實解讀論語不一定要把每章每節均視為經訓涵勸學之旨如此會把論語僵化例如此則有傳統把「三十而立」解作「通五經之業」這明顯就錯解了其時五經尚未形成《春秋》是孔子自己晚年的作品「學易」也是他晚年的事孔子三十歲何來「通五經之業」呢

追求意義 心路歷程解讀論語很多時候可從孔子的處境感受去思索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印證就容易理解引起共鳴了這則論語是孔子尋求人生意義的心路

歷程當中經歷過尋覓立志實踐挫折看化等階段這種人生歷程仍是現今的寫照今之視昔猶後之視今孔子身世特別三歲喪父母親把他帶回外家居住他既是儒人後裔卻窮困雖受禮樂六藝訓練然要做卑下工作養活自己故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基於這些遭遇他會問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尋求真理 追問意義十五歲是人由少年進入成人的關

鍵階段人的心理生理均急劇變化在此階段少年人會無端感到迷惘又愛尋求真理會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雖然各人的經歷不同關注點就不同所追求的方向也不同但尋求真理之心卻真切無二魯迅父親為庸醫所害故他十五歲

時立志行醫掃蕩庸醫孔子十五歲時反省身為儒者祭禮傳人但每天從事的祭禮除了幫助他賺取生活之外究竟有何意義筆者十五歲那年赫然發現自己從小返教會卻不知道基督教有何重要性這些醒覺都會使覺者去想人生學知識故云十五而志於學

但由「志」到「立」少年時代的理想要經得起現實考驗非要經年不可孔子的經驗告訴我們時需漫長十五年孔子從志於學起大概曾「學琴於師襄」「問禮於老子」從這些追尋反省中孔子發現了禮的新意義禮原來要與仁心結合方有價值

經歷考驗 三十而立魯迅的經歷不同他在學醫的過程

中發現了「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故此他改變了初衷他以「改變國人的精神以文藝救國」為人生目標那時他已三十七歲了比孔子晚了七歲至於筆者自己經過大學獨立思考的洗禮出來做事後看過現實世界結果回歸了傳統文化也是三十歲前後故云三十而立改變少年初衷並不一定是意志不堅定信心軟弱而是真誠反省的結果當然思之悵然「當年欣於所遇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繫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下期續談其他階段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由美國「搖滾民歌之父」巴布狄倫(Bob Dylan)取得以讚揚其作品歌詞中極具詩意在音樂傳統上創造出新的表達形式這就讓我想起中國的一首詞如果那位詞人仍在生會不會也有機會取得諾貝爾文學獎

蘇東坡舊詞新曲筆者中學時期看了一齣有關外星人的港產片當中用了一首由王菲唱的《但願人長久》為主題曲(原唱者是鄧麗君)當時我在想為什麼這首歌跟平時聽到的流行曲不太一樣呢當時媽媽說那是舊詞新曲來的來自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又名蘇東坡是北宋著名散文家詞人和詩人他在官場的路途崎嶇不平即使在考試時備受稱讚而聲名大

噪卻無法讓他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反而因朝政權力鬥爭讓他的仕途艱辛重重

藉文字看價值觀千萬不要以為作家生平與其作品無關

啊我們要了解詞的內容要透過詞去認識作家詞的字面解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作詞時的背景以及作家生平就用這種分析方法你便會發現這首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止是在講述詞人蘇軾如何欣賞中秋時節的美好月夜我們更可以藉着字裡行間明白蘇軾的價值觀明白作家自己對生活的看法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們可從不同角度根據蘇軾生平及

經歷而對作品作出不同的闡釋但筆者現在只針對詞人的仕途與作品的關係作

分析「我欲乘風歸去」蘇軾以在天上比喻離開官場的生活他希望「乘風歸去」離開當時的鬥爭中究竟他有多少次歸隱山林的念頭我不

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因為捨不得人間美好事而留了下來mdash「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詞人矛盾的心理

接納人世不完美他既想避世但怕孤單又捨不得人

間種種藉「何似在人間」一句可見蘇軾肯定人間生活的吸引之處而不願離開他藉安慰月亮不要有恨而自我安慰安慰自己仕途波折也不要心存恨意又藉人生哲理將自然生態的循環帶到人事變遷的必然現象並以「此事古難全」反映出蘇軾對於人生的樂觀豁達的襟懷展露出詞人接納人世不完美事的現實群體中總有形形式式的矛盾和爭執

生活裡總有大大小小的衝擊和意外我們都無法控制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我們可以有千千萬萬個理由客觀地叫自己離開世上種種紛亂無章的煩憂中但只要有一種主觀的感性存在留下來其實也不困難

星期三見報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傳意學部講師廖尹彤網址wwwhkcteduhk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言 必 有 中言 必 有 中 隔星期三見報

明月的別離

星期二通識博客通識中國 星期四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星期三中文星級學堂文江學海百科啟智

星期五通識博客通識中國文江學海星期一通識博客(一周時事聚焦通識把脈)

通識博客通識中國百搭通識

尺牘入門

尺牘入門

論普及教育宜多設小學某某先生函丈負笈

程門瞬經數載春風化雨廣荷 裁成感篆私衷至今猶時時在抱也昨承賜示擬籌設大學以教育諸生熱心毅力既佩且欽但管見所及國人須有高尚智識尤必先有普通智識以為之基故與其增設大學不如多設初等學校以求達夫教育普及之目的也我堂堂文明之中國而猶有多數人格不完之人民皆教育未普及之故增設之以救其偏當亦識者所心許也是否可行統 希裁示肅此敬請

道安門生 某某頓首 月 日

註釋①函丈師席曰函丈②程門即程伊川之門下也《宋史》

程門立雪③春風言受明師之教誨如坐春風之中

也④化雨孟子有如時雨化之者

語譯某某先生想起從前在先生門下讀書

已經隔有幾年了感激「春風化雨」的心到現今還念念不忘昨天接到你的信說要籌辦大學用來教育我們這許多學生熱心毅力欽佩得很但我以為國人要有高尚智識一定要先有普通的智識做基礎故與其要添設大學不如多設初等學校以求達到教育普及的目的我們堂堂的中國卻還有許多人格不完的人民這都是教育未普及的緣故能夠多設小學以彌補那缺陷想必為有見識的人所心許的我的意見是否可行望你寫信指示我

學生 某某 月 日

書籍簡介《文言尺牘入門》編寫了文言尺牘示範一百零六篇取材以實用為主適用人群廣泛涉及內容豐富如託帶家書僱乳母勸提倡國貨謝贈國語留聲機片等等每篇尺牘後均附簡註並列語釋一篇讀者可對照參詳雖時空相離然情理相契世人仍可巧作變化移作今用

資料提供

人類在自然界中壽命不算短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今人類平均壽命卻早已突破七十雖說修短隨化但年屆八九旬的已不再「稀」可是年壽畢竟有時而盡這一百數十個春

秋放在數千年歷史洪流甚或有百多億年的宇宙中也只算是滄海一粟而已生命有限年華易逝所以更值得珍視魯迅認為「時間就是生命」因為生命就是由時間組成浪費別人時間與謀財害命無異浪費自己時間也相等於自折天年「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過隙白駒」這些成語小學生作文時常蹈襲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故杜秋娘賦詩勸世人「惜取少年時」孔夫子臨川而嘆「逝者如斯」因而勸世人「十有五而志於學」這些都是見道語

十有五而志於學老生常談往往最易教人輕看青少年學習能力強記憶力好又未有家室之累正是求學治學格物致知的黃金時機學力未得培養日後談何修身齊家惟觀乎今之學子十九沉醉於電子產品或墮入互聯網而不能自解其縛終日廢寢忘食無心向學古之學者雖也有聲色犬馬的外在引誘但怎及得上智能手機無孔不入眩目的發光屏幕雖能滿足人的視聽之娛但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時」卻也在滑動屏幕的指間流走到頭來才驚覺原來虛擬領域中積蓄的寶藏無用於現實世界賺到一時快感卻賠上花樣年華嗟夫今人的壽命其實不比古人長多少

所謂的語境意識就是要配合身份選用適當的語文來寫文章如演講稿就是寫明演講的背景 資料圖片

孔子十五 歲 時 志於 學 現時 一 些 青少 年 十 五歲 時 卻 沉溺 於 玩 手機資料圖片

《《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原唱是鄧麗君原唱是鄧麗君舊舊詞新曲詞新曲用蘇東坡的詞用蘇東坡的詞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