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老人心理健康促進活動 -  · 老人心理健康促進的目的 1....

24
認識老人心理健康促進活動 陳桂敏 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教授 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程 主任 長期照護研究中心 主任

Transcript of 認識老人心理健康促進活動 -  · 老人心理健康促進的目的 1....

認識老人心理健康促進活動

陳桂敏 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教授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程 主任長期照護研究中心 主任

內容大綱

認識老人心理健康促進

老人心理健康促進活動-設計與規劃

老人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實際帶領

如何做好成效評估

認識老人心理健康促進

何謂老人心理健康促進?

(一) 健康促進的定義

• 協助民眾採行有助於維護和增進健康生活方式的社區發展和個人策略。

(二) 心理健康的定義

• 一個多元的議題。澳洲心理健康協會將心理健康分成P.O.W.E.R.五個層面:正向(Positive)、樂觀(Optimistic)、全人或生活整體文化(Wholistic) 、享受生活或與社會的連繫感(Enjoy) 、心理韌性或因應機制(Resilience)。

• 資料來源:Building Better Mental Health: A Framework for the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on of Mental Ill-Health in NSW[online]http://www.himh.org.au/)。

2014樂齡一世:阿公阿嬤動起來!

POWER

正向(Positive)

樂觀(Optimistic)

全人(Wholistic)或指生活整體文化

享受生活(Enjoy)或指與社會的連繫感

心理韌性(Resilience)或因應機制

正向心理健康(Jahoda,1958)

健全的心理健康條件:

• 正向的自我態度(Realistic self esteem and acceptance)

•成長與自我實現 (Efficient self perception)

•人格與行為控制 (Voluntary control of behavior)

•自主與積極 (Self-direction and productivity)

•體認現實 (True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維持關係與關愛 (Sustaining relationships and giving affection)

Adapted by 1986 WHO Ottawa Charter and Health Promotion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 心理健康促進與社會福利、經濟等因素息息相關,其重點在於使人

的心理健康福祉最大化,透過社會環境促進良好的心理健康。

• 改善老年心理健康的場所多在社區與家庭,以增加正向互動為主。

老人心理健康促進的目的

1. 維持生活控制能力(Power):對個人、團體或社區的

生活,有能力保持彈性與合理的控制。

2.增加心理韌性(Resilience): 能以某種有效的方式,處

理應付重大的災變及壓力,同時,這種應對的方式還

能讓人增強在面對未來災變的能力。

資料來源: 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2010; Leavell & Clark (1965)。

老人心理健康促進活動:

設計與規劃

2016/6/8

專業人員設計心理健康促進活動的三項原則

1. 增強心理韌性及保護性因素(protective factors):加強個人、家庭及社區處理在生活中所發生的壓力事件的能力。

2. 減少風險因素(risk factors):活動需要逐漸減少或排除個體、家庭及社區心理健康的風險因素。

3. 成功的心理健康促進活動特點,須具備明確的成果指標,有實質幫助的全面性支持系統:情感性的、生理的、社會支持的,並提供民眾多種方便使用的方案,多元的活動場域。

動動腦一下

什麼是保護性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 增強心理韌性

• 增強處理危機的技巧

• 增強生活品質及滿足的感覺

• 增強自尊

• 增強幸福感

• 強化社會支持

• 強化在生理、社會、情緒、心靈及心理健康的平衡

什麼是風險因素?(risk factors)

• 焦慮、沮喪、壓力和悲傷

• 無助感

• 虐待和暴力

• 物質濫用

• 曾經企圖自殺或有自殺意念

帶領人員、家屬戒志工必備條件

• 帶領者(或家屬)必須具備老化過程的基本知識,包括因老化產生的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系統的變化,所產生的疾病、精神與家庭關係影響。

• 帶領者(或家屬)於帶領過程必須觀察並調整心理健康促進活動的基本元素,從老人心理狀態的自我覺察開始,到生活控制力與心理韌性的提升。

• 若發現長者有憂鬱或認知功能退化狀況,應依據篩檢狀況進行處置,熟知社會資源,必要時轉介衛生局心理相關科室或醫院就醫。

討論: 一位憂鬱的糖尿病患者,下面的層面如何互相影響他的生活控制力與心理韌性

生理層面

社會層面心理層面

老人活動設計的要點

需求評估(Needs Assessment)

活動規劃(Planning)

活動執行(Implementation)

活動評值(Evaluation)

心理健康促進活動設計之核心目標(心口司)

(1)生活控制能力:對個人、團體或社區的生活,有能力保持彈性與合理的控制。

(2)心理韌性:能以某種有效的方式處理應付重大災變及壓力,同時,這種應對方式能讓人增強在面對未來災變的能力。

(3)家庭關係與角色調適: 能隨著家人關係或家庭中角色變化而調整與面對。

(4)心理健康與生理及社會層面之連結:了解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社會參與及經濟等多面向關聯,透過跨領域思維與不同方法促進整體健康。

(5)增加隱性需求長者參與:有憂鬱傾向的長輩多不會自動走出戶外,增加此類長輩的參與和增加心理健康適能。

心理健康促進活動設計之核心目標(心口司)

(6)醫療資源介入:醫療人員的專業與權威有利於增加民眾信任與參與,在服務推動時可增加與社區醫療資源的連結。

(7)社會參與及社會支持:推廣健康老人擔任志工,強化年長志工的自尊,同時長者間有共通語言,被服務的長者更容易融入。可在鄰里間發展互助的支持系統,增加社會支持網絡,降低無望感及孤獨感的產生。

(8)紓解心理壓力與自我調整:紓解生活中的緊張氣氛,學習運用正向思考,減輕日常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挫折和壓力。

(9)學習面對憂鬱與焦慮情緒:透過醫療衛教宣導、心理健康促進活動等方式,提供長者學習如何面對憂鬱與焦慮等情緒的管道,進而提升老人心理健康。

(10)靈性關懷與統整自我。探索生命的價值與靈性力量賦予的意義。部分長者可在統整後,重新出發。

老人心理健康促進活動:

實際帶領

2016/6/8

老人心理健康促進活動(非藥物治療活動)

1.運動(大腦保健體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WG4nKOh-c

2.輔助療癒活動(如:意象療法、笑笑功、音樂、園藝、生命回顧、藝術、芳療)

3.社會支持方案(如:陪伴、訪視、社會參與、特定對象的支持性團體或成長團體)

4.心理諮商或輔導(如:個別及團體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正向心理療癒團體)

國內已發展的輔療性團體(舉例)

園藝團體 音樂團體 表達性戲劇

生命回顧 自我發展性

如何做好成效評估

老人心理健康促進評估要點

• 活動的主要目的為何? (參考心理健康促進定義)

• 活動有哪些可評值的目標?(量性與質性、核心目標)

• 要用什麼工具來評值?(量表、測量、紀錄、觀察)

• 由誰評估?(帶領者、參與者、中立人士?)

• 其他考量:

– 活動的時效性

– 活動的延續性

– 活動後續的資源聯結

– 活動後續的轉介

心理健康促進評估量表

PHQ-9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簡式健康量表(Brief Symptoms Rating Scale, BSRS

孤獨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

中國人幸福感量表(Chinese Happiness Inventory;CHI)

照顧者壓力自我測驗

相關福利資源與連結:

心口司網頁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