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24
一、名词解释 Volume I 理论模型范式】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①苏珊·斯特兰奇: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影响到全球生产、交换和分配体系,以及这 些体系所反应出来的价值观念组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安排。 这些安排不是天赐的,也不是 偶然机会带来的。他们是人类在自己确定的体系和一套自己确定的规则和管理中做出这样选 择的结果。 【摩根索 50 年代对国际关系的定义:国际关系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核心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核心是军事】 ②罗伯特·吉尔平: 仅仅是指运用折衷的分析方法与理论观点加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 题由当代政治学和经济学的集中体现——国家和市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涉及到国家以 及它的政治作用如何影响生产和财富的分配,尤其是政治决策与政治利益如何影响经济活 动分布,以及这种活动的成本及利润的分配等方面。反过来,这些问题也涉及到市场和经济 力量如何对国家和其他政治行动主体之间权力和福利的分配施加影响,尤其是这些经济力量 如何改变政治与军事力量在国际上的分布。仅仅国家或市场都不是主要的,至关重要的是它 们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及其周而复始的变化。 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的经济要素(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 信息)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 响,反之亦然。(《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p.5单一历史社会科学方法(Historical Social Science Approach)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寻求政治与经济关联性的一种路径。它假设政治和经济是一个领域, 立足于经济社会史。历史社会科学包括普雷维什和多斯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沃勒 斯坦为代表的“世纪体系论”,考克斯为代表的“批判学说”。该路径暗含的逻辑是:政治和 经济本属于同一领域,同时存在与单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结构和历史”中。该方法主 要从社会经济历史的角度探讨已经形成的历史的结构和过程,并假定这种历史过程中,政治 和经济是“一个领域”,不是“两个不同的逻辑”。 寻求政治与经济相关联的路径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寻求政治与经济关联性的一种路径,其暗含逻辑是政治和经济是两个 不同领域,因此,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的过程就是寻求政治与经济关联性的过程。该领域有两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治经济学中,这种方法是主流的研究方法,也称为“理性主义”,主要理论包括相互依存论、 霸权稳定论、国家主义理论、联盟经济等。

Transcript of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Page 1: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一、名词解释

【Volume I 理论模型范式】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①苏珊·斯特兰奇: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影响到全球生产、交换和分配体系,以及这

些体系所反应出来的价值观念组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安排。这些安排不是天赐的,也不是

偶然机会带来的。他们是人类在自己确定的体系和一套自己确定的规则和管理中做出这样选

择的结果。【摩根索 50年代对国际关系的定义:国际关系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核心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核心是军事】

②罗伯特·吉尔平:仅仅是指运用折衷的分析方法与理论观点加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

题由当代政治学和经济学的集中体现——国家和市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涉及到国家以

及它的政治作用如何影响生产和财富的分配,尤其是政治决策与政治利益如何影响经济活

动分布,以及这种活动的成本及利润的分配等方面。反过来,这些问题也涉及到市场和经济

力量如何对国家和其他政治行动主体之间权力和福利的分配施加影响,尤其是这些经济力量

如何改变政治与军事力量在国际上的分布。仅仅国家或市场都不是主要的,至关重要的是它

们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及其周而复始的变化。

③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的经济要素(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

信息)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

响,反之亦然。(《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p.5)

单一历史社会科学方法(Historical Social Science Approach)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寻求政治与经济关联性的一种路径。它假设政治和经济是一个领域,

立足于经济社会史。历史社会科学包括普雷维什和多斯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沃勒

斯坦为代表的“世纪体系论”,考克斯为代表的“批判学说”。该路径暗含的逻辑是:政治和

经济本属于同一领域,同时存在与单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结构和历史”中。该方法主

要从社会经济历史的角度探讨已经形成的历史的结构和过程,并假定这种历史过程中,政治

和经济是“一个领域”,不是“两个不同的逻辑”。

寻求政治与经济相关联的路径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寻求政治与经济关联性的一种路径,其暗含逻辑是政治和经济是两个

不同领域,因此,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的过程就是寻求政治与经济关联性的过程。该领域有两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治经济学中,这种方法是主流的研究方法,也称为“理性主义”,主要理论包括相互依存论、

霸权稳定论、国家主义理论、联盟经济等。

Page 2: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 Peace Theory)

民主和平论最早见于康德 1795 年的论文《论永久和平》,后于 20 世纪 60 年代作用发展

成为国际关系和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或更为

准确地说,所有自由民主制国家)不会或极少与另一个民主国家发生战争。不过实际上,该

理论并不意味着民主国家就不会发动战争;也不保证民主国家会比其他体制的国家(例如专

制国家)来得不好战。民主和平论者认为“民主国家间无战争”主要是由“民主”政治制度

的约束机制决定的;转型中的“民主国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较大;而“非民主国家”则频

繁地发生战争;“民主国家”不能回避与“非民主国家”的战争,“民主国家”在继续维护世

界民主和平的同时,要以战争的方式帮助那些“非民主国家”重建民主,通过民主的建立,

在“非民主国家”实现和平。

贸易和平论(Trade-causes-peace Theory)

贸易和平论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罗斯克兰斯。他在其著作《贸易国家的

兴起》一书中指出,“国家通过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可以改变自己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其他国家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从贸易扩展和增长中获利”。贸易和平论认为,贸易国家本

很也会因为参与贸易而发生改变,可能在国家的内部产生一个反对战争的社会结构。因此,

相互依赖、日益全球化的经济将使得和平更加可能。

战略贸易理论(Strategic Trade Theory)

战略贸易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人在 1984 年左右提出,其内容是:在不

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能力,必须首先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而要扩大生产规模,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一

般非常困难,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对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应选择发展

前途好且外部效应大的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凸现

贸易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战略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为国家进一

步干预贸易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

世界体系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提出。他认为,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内在逻

辑充分展开的结果,当今国际事务、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都是这一逻辑的外在表现。资本主

义的延续性质是由它的深层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因果联系所决定,并规定世界面貌的形成。

该理论认为,世界体系的形成同世界范围的资本积累有密切关系;国家互相作用体系是世界

范围资本积累的政治结构;当原有的结构不能容纳世界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分配的规模时,

就会发生国家之间的冲突;列强的兴衰和世界大战是国家相互作用体系的暴力改组。

Page 3: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核心区与边缘区

世界经济体系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不管世界经济体系如何演变,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却

是既定的,这种结构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中心和边缘。至于哪些国家处于核心区,哪些国家处

于边缘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经常变化的。第一,劳动分工将世界分成三个地带:中心地

区、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中心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边缘地区是经济落后地区,半边缘

地区介于中心和边缘地区之间。第二,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不断把外围地区融入世界经济

体系,并使之边缘化;中心和边缘的不等价交换,保证了资本主义的运行和资本的积累。第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着停滞和扩张的长周期运动;扩张期经济增长从中心向边缘扩散,

停滞期首先损害的是边缘地区的利益。第四,国家经济地位是变化的,国家经济地位的地理

分布也是变化的。中心和边缘地区不是固定的,边缘地区可以成为中心地区,中心地区可以

变成边缘地区。在停滞期,半边缘国家地位变化比较大。第五,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向于

扩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差距,趋向两极分化。一般而言,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一般处于

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区,因而倡导自由贸易;而没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一般处于世界经济体系

的边缘区,因而推行贸易保护或战略贸易。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s)

理性选择理论基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个人有目的的行动与其所可能达

到的结果之间具有相关联的工具性理性。一般认为,理性选择范式的基本理论假设包括:①

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②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③人在理智上

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④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可简单概括为理性人目标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

代价取得最大收益。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s)

公共选择(理论)又称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学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是政治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涉及现代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

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

政治市场上的主体(例如选民和政治家为代表的政治个体,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政治团体)

的行为特征和政治市场的运行。公共选择理论是在对传统市场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批判

的过程中逐步兴起和发展的。它以“经济人”假说为其基本行为假设并将之推广到政治市场

上供求双方行为分析,最终得出“政府失败”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矫正“政府失败”的两大

思路。公共选择理论则期望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影响人们的公共选择过程,从而实现其社会效

用的最大化。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认为关于条件、状况、事实和行为的好与坏的知识对于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

是必要的。规范分析是一种应然问题,解答的主要是分析经济政策过程“应该有什么”的问

Page 4: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题。一般而言规范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解决。

实证分析(Empirical Analysis)

认为只有通过观察获得的知识才是可信赖的,既不承认关于“实在”价值的规则性知识,

也不承认关于“实在”价值的描述性认识的可靠性或科学有效性。规范分析是一种实然问题,

解答的主要是分析经济政策过程“为何如此”的问题。一般而言实证分析可以通过档案、历

史来执果索因。

德国历史学派(The School of German History)

19 世纪 40 年代至 20 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代表人物为弗雷德里希·李

斯特。李斯特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运用从历史实际情况出

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的方法,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在经

济理论方面,李斯特提出发展国民生产力的理论,批判斯密的单纯“交换价值”的理论;在

经济政策上,他主张采取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德国历史学派强调经济发展的历

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莱茵模式(Rhineland Capitalism)

莱茵模式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提出的一种资本主义模式。

他在其著作《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中,将莱茵流域的西欧国家,主要是德国(还有瑞士、

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所奉行的市场经济模式,称为“莱茵模式”。与英美模式相比,欧洲

的莱茵模式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

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正。“莱茵模式”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产物,其商

业原则以社会公平的理念为基础,强调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依赖性,关注企业与所在

社区的均衡发展,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和谐。莱茵模式强调商业机构在获取自身利益

最大化的过程中,维护历史、文化和传统,履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保证企业在财务绩

效、社会责任和外部环境的和谐,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德国奉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是“莱

茵模式”的典型。

英美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Anglo-Saxon model)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是指 80 年代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

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该模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本理

论依托,尤其突出自由竞争;强调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劳动者享受有限的法定劳动所得和

社会福利;公司注重短期目标的实现,证券市场在公司投融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

美国模式”体现了新保守主义所倡导放弃管制、削弱国家作用的所谓“国家最小化,市场最

大化”原则。

Page 5: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共同利益困境(Dilemmas of common interests)

国际体系中存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其非竞争性是指使

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别的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使用者不能被排斥在对该

物品的消费之外。这些特征使得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或单个

国家)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些物品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相关国家的“免费搭车”行为。这种

对于国际体系中公共产品的“免费搭车”行为是一种共同利益困境。

共同失利困境(Dilemmas of common aversions)

指在国际体系中,假如每一个国家都理性地促进本国家利益时,最终造成一种使所有国

家处境更坏的形势。然而,没有一个行为者愿意单独消除这些坏事,这种坏事通常被称作是

国际体系中的公共坏事(public bads)。

囚徒困境博弈(Prisoners’ Dilemma)/协作博弈(Collaboration Game)

指在博弈过程中,作为具有理性的个体在进行战略决策时,面对共同利益却并不一定会

采取合作性的集体行动。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存在悖反问题,易陷入到“囚徒困境”之

中。其经典模型为“囚徒困境”,解决的是背叛(Betrayal)或免费搭车(Free-Riding)的问题。协

作博弈较难形成制度解决,典型的实例有互惠贸易自由化,资源集体管理等。

协调博弈(Coordination Game)

指在博弈所定义的收益空间中,任何均衡点都符合以下条件:即在给定其他参与人行为

策略的条件下,没有人有激励改变其行为策略;没有参与者希望其他参与者会愿意改变其行

为。简而言之,即两个行为体之间有不同偏好意愿,无主导战略,其经典模型为“性别大战”

(Battle of the Sexes),解决的是利益分配问题。协调博弈容易形成制度加以解决,典型的实例

有 G7、G20、美英战后秩序、欧盟货币统一等。

保证型博弈(Assurance Games)

两个行为体有共同偏好,无主导战略,无背叛意愿,最典型的保证型博弈模型是“猎鹿

博弈”(Stag Hunt),解决的是利益分配问题。保证型博弈最容易形成制度解决,典型的实例

有全球或地区金融市场的监管。

劝说博弈(Suasion Game)

劝说型博弈指博弈者常常在不对等性的状况下进行的博弈过程,这种不对等性主要是指

博弈方在实力上的差别,它是由博弈方在相互依赖关系中的脆弱性和敏感性程度决定的。在

这种博弈模式下,两个行为体存在不对称的偏好,有主导战略,二者都有背叛的意愿。劝说

博弈的结果只有一个纳什均衡解,但这个均衡结果对于强势一方而言是利益最优化状态,而

Page 6: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对于弱势一方则只能是利益获得的次优状态。劝说博弈最难形成制度解决,典型的实例有美

国对技术出口的管制、冷战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朝鲜半岛问题等。

讨价还价模型(Rubinstein Bargain Model)

也称为鲁宾斯坦模型,在 1982 年,由阿里尔·鲁宾斯坦(Ariel Rubinstein)提出。该模型

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方法,对基本的、无限期的完全信息讨价还价的合作博弈过程进行了

模拟。讨价还价是谈判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该模型也通常用于解决关于利益分配的商谈问题。

双层博弈(Double Level Game)

指国际社会中,谈判在国内和国际层面具有的双重性。国际层面指外交官、国际事务顾

问、外国谈判对手等所共同形成的一个决策中的圈层。在这一层中,谈判者需要尽可能满足

他国外交官的要求,因为其面临“得不到满足就破局”的危险。国内层面指由国内党派、议

会、国内代理人、利益集团、领导人的政治顾问直至人民所共同组成的决策中的另一圈层。

在这一层中,谈判者需要尽可能满足国内的利益诉求,因为其面临“得不到满足就下台”的

危险。对于决策者而言,必须寻得一个对于两个圈层都足够合理的解决方案。否则,一旦有

一个圈层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谈判者就会陷入一个危险的境地。但两个圈层之间又通过谈判

者及其决策,存在互动与动态平衡。一个圈层的小变动,会引来另一圈层的结构重组。在这

种情况下,谈判者处在两个圈层之间,其在外交博弈中需要应对的对手变成了两个。双层博

弈的目标是一方面在国际圈层中经过谈判达成初步协议,另一方面在国内尽可能多地争取不

同人群对于这一协议的认同。

【Volume II 经济学】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

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科斯本

人从未将定理写成文字,而其他人如果试图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则无法避免表达偏差。关

于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一旦产权确立,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无论谁有产

权,私人的谈判都会达到一个有效率的结果,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而产权的归属

决定了由哪一方进行补偿)

外部性(Externality)

当生产产品的成本或者消费产品获得的收益向那些没有从事生产或消费的个人溢出的

现象。其中正的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ies)指生产或消费一种产品时溢出正效应(收益),

使得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负的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指生产或消费一种产品时溢

Page 7: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出负效应(成本),且这种额外成本无法得到补偿。

汇率操纵国(Exchange rate manipulator)

汇率操纵国是指一个国家人为地操控汇率,使它显得相对较低,令其出口价看似价格下

降。由于产品较便宜,汇率操纵国贸易伙伴国家的消费者会倾向购买该国的产品,并减少购

买本土产品,这将导致进口国就业流失。操纵国由此牺牲别国利益,为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机

会,并享受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汇率调整属一国主权范畴,但操纵汇

率却为 IMF 和 WTO 明确禁止。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

特别提款权最早发行于 1969 年,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

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其

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会员国在发生国

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

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目的是对各国

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一种货币国内购买

力的下降,该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等比例贬值。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

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后者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

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 PLC)

指产品从投入市场到更新换代和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或商品

在市场运动中的经济寿命,也即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及影响市场的

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商品由盛转衰的周期。主要是由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和消费心理的变化所决定的。一般分为导入(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衰退(衰

落)期五个阶段。

金本位(Gold standard)

指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

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

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 19 世纪中期开始盛行,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英国。到 19 世纪后期,金币本位制已经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由于当时英国经济力量

强大,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因而金本位制事实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

Page 8: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在金本位制度的全盛时期,黄金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英镑则是国际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黄金与英镑同时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这种制度持续

了 30 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宣告解体。

双挂钩(Bretton Woods System)

指在 1944 年 7 月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

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双挂钩”制度确立起美元—黄金汇兑本位制,使得美

元处于国际金融的中心地位。这一制度在形成之初促进了国际金融的稳定发展,为国际贸易

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其内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美

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

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20 世纪 60-70 年代,在经历

了多次美元危机后,以 1971 年 12 月的《史密森协定》(史称“尼克松冲击”)为标志,美元

对黄金贬值,同时美国拒绝向外国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本位制名存实

亡。1973 年 2 月,美元进一步贬值,各主要货币在投机力量冲击下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1960 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

书中提出,从学理上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依赖的美元汇兑本位制提出了质疑,指出该制度在

清偿能力创造机制与国际上对该制度信心之间存在本质上的矛盾。特里芬指出,美元—黄金

汇兑本位制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这种制度主要是依靠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来提供国际清偿能

力的,也就是说,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

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

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

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只

有当美国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美元时,其他国家才能持有美元进行国际结算;但当其他国家持

有的美元数量增加时又得不到美国持有的黄金的支持和兑换时,就会对美元失去信心,而一

旦对美元失去信心,就会导致金融危机,威胁到整个货币制度。其结果必然是,要么美国尽

量避免国际收支赤字;要么寻求一种新的清偿能力机制。这一提法在实践层面被特别提款权

(1969)与尼克松冲击(1971)证实。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

也称大变革方法,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

从医学领域引入经济领域。休克疗法指在由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采用一

开始就使市场经济的所有要素一起到位的方法,例如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这种经济

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

Page 9: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与之相对的是“渐进主义原则”,指在由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采用分阶

段缓慢进行的改革。

【Volume III 政治学&国关向】

民族国家(Nation-state)

民族国家是指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是欧洲在 19 及 20 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

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与 18 世纪欧洲的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有

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

或新创的政体。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体,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体构成的国族,

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形式。民族国家包括公民国族主义及种族国族主义等不同的思维,

主要取决于认同概念的形成要素。

霸权(Hegemony)

指在国际社会中,在经济、政治或军事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能够操纵或控制其他行为体

的国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霸权指的是那些有足够的军事力量系统性地击败任何潜在竞争

者的国家,霸权国能够控制原材料、自然资源、资本和市场,在附加值高的产品生产中具有

竞争优势,并形成对现状进行反映的一套意识形态。同时,霸权国在功能上区别于其他国家,

因其被期望能够提供包括安全、商业和金融稳定等在内的公共产品。

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

势力均衡大国为谋求霸权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均势”是对立大国或集团之间力量

对比未出现一方占有优势的客观反映。均势外交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从 16 世纪欧洲

的民族国家争夺欧陆和海上霸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最早推行势力均衡的英国人,其目的

在于阻止法国成为欧陆霸主。19 世纪推行均势外交的代表人物是梅特涅和俾斯麦。梅特涅

是以强大的中欧为支柱,联合英国,团结普鲁士,对沙俄若即若离,其目标是建立奥地利在

中欧的霸权。为孤立法国、防止两线作战,俾斯麦的均势结构是拼凑德、俄、奥三皇同盟。

本质上,均势外交只能用于拥有强大实力的大国,小国和弱国往往是列强谋取均势的筹码。

大国协调(Concert of Powers)

“大国协调”的历史经验基础是 19 世纪的“欧洲协调”。所谓“欧洲协调”,是指拿破

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列强以会议的方式协商处理欧洲重大问题的协商外交机制。维也纳和会之

后,英、奥、俄、普以及后来加入的法国等欧洲强国,为当时欧洲国际体系带来了近一个世

纪的和平。欧洲协调至克里米亚战争时开始瓦解,后期由于各国之间的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协调难以达成,“欧洲协调”于一战爆发时即告完全消失。但在此之后,“大国协调”一直以

不同的形式存在,例如经济领域的 IMF、GATT,以及政治领域的联合国等。大国协调机制

的精髓在于设法让利益相互冲突的主要大国保持某种价值观共识,一旦出现对价值观共识形

成冲击的事件,主要大国就应放下分歧,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护现存秩序。

Page 10: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政治联盟(Alliance/Political Union)

政治联盟不仅包括一群拥有共同政策偏好的人或国家,而且也隐含了为影响政策制定而

进行的某种形式的政治活动(比如选举、游说、抗议或威胁)。就国内层面而言,既包括阶

级联盟(工人的工会、资本家和农场主),也包括行业联盟(例如汽车工业协会、纺织工业

协会)。而就国际层面而言,既可以是双边联盟,例如美日联盟;也可以是多边联盟,例如

地区贸易协定(EU, NAFTA, APEC, AFTA)和全球贸易协定(GATT 和 WTO)。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战略联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

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战略联盟是多元化途径和战略之一,通过与其他

企业、组织或个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结成长期合作关系的各方一般

互不拥有,而是成立一个新的商业实体(如合资企业)来经营新的业务。经营单个业务的企

业也常采用此战略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可分为“对称联盟”、“非对称联盟”和“互补联

盟”。

国际条约(International Treaties)

国际条约是国际法的首要渊源,是国际法主体间缔结的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广义的条约除以“条约”为名的协议外,还包括公约、宪章、盟约、规约、协定、议定书、

换文、最后决定书、联合宣言等;狭义的条约仅指重要的以条约为名的国际协议,如同盟条

约、边界条约、通商航海条约等。按照条约的参加国数,条约可分为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

按照条约的法律性质,条约可分为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前者创设新的国际法原则、规

则和制度或修改原有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后者指依照原有的国际法规则规范缔约国

间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国内制度(Domestic Institution)

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包括正式制度(宪法、产权、法律等)和

非正式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由于国内存在主权政府,对于违反或破

坏相关制度者能够进行有效地惩罚,因此国内制度的约束性较强。

国际制度(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国际制度是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或分类,以及一种特定的得到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人为

安排。国际制度是持续作用而相互关联的规则集合,它们规定行为的角色,限制行动,塑造

期望。国际制度的主要形式包括正式的政府间或跨国的非政府组织;国际机制,即具有明确

规则,得到政府同意,适用于国际关系特定领域的制度;国际惯例或国际习惯。由于国际社

会的无政府状态,缺乏对违反或破坏制度者的有效惩戒手段,因此国际制度的约束力相比于

国内制度要远小得多。

国际机制(International Regime)

国际机制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翰·鲁杰在 1975 年提出,是国际机制是一系列隐含

或明示的章程、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它们聚集在某个国际关系领域内,行为体围绕它们

Page 11: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形成相互预期。这里面的行为体是指国际关系中各种政府和非政府行为主体。它们既是机制

的创造者,也受到机制的制约。其中章程(articles)指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内在一致的理论陈

述;规则(norms)指关于行为的一般标准,具体地说就是关于国家的权力和义务;规定(rules)

指用于调和章程与规则之间的矛盾或冲突的约束性条款;决策程序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s)指行为体开列的特殊方案,当一种机制得以加强和扩展时,这些具体的特殊的方

案通常可以改变。

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国际合作是国际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

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国际合作的基础是国际行为主体

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国家利益关系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国家之间的

利益关系既有对立和冲突的一面,也有协调和重合的一面。国家之间具有基本一致或部分一

致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国际合作的实质是国际行为主体在一定的问题

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各个国家都以自身的利益为依据来制定对外政策。由于相互

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国家所制定的对外政策之间往往出现差异和碰撞,从而使国家间关系陷

入纷争状态。为了保障共同利益的实现,国家需要对本国制定的对外政策进行调整,以使自

身的政策和其他国家的政策兼容。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包括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和国家

对相对获益的关切等。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

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于 1947 年 10 月 30 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 1948 年 1

月 1 日开始临时适用。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

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由于未能达到关

贸总协定规定的生效条件,作为多边国际协定的 GATT 从未正式生效,而是一直通过《临时

适用议定书》的形式产生临时适用的效力。GATT 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在 1996 年

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正式成立于 1995 年 1 月 1 日,总部设在

日内瓦,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世贸组织拥有 164 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

全球的 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

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监督,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

及诸边贸易协定;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解决贸易争端;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与其他

全球经济政策相关的国际机构开展合作。

注:GATT 与 WTO 的对比

GATT WTO

基于权力的部门贸易谈判【美国实力强,

则美国主导】 基于法律的贸易体系

Page 12: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单一货物贸易关税减让

国内贸易政策及制度性规则建立【对国内

贸易制度和政策进行审查,查是否有补贴

行为以及其具体落实方式】

基于国家间政治博弈的争端解决机制 基于国际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根据 1944 年 7 月在布雷顿森林会

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 1945 年 12 月 27 日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IMF 与世界

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

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焦点如下: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①结构改革(份额制度):话语权问题

②功能改革(监督功能以及管理机制):是否要加强监管?

2)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①固定汇率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②国家自主、地区合作还是全球合作?

③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建立新的全球金融机制?

20 国集团(G20)

20 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G20 于 1999 年

由七国集团(G7)的财长在德国柏林倡议成立,最初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2008 年国

际金融危机后,升格为领导人峰会。G20 由原八国集团(美、英、德、法、日、意、加、俄)

以及其余 12 个重要经济体(中国、巴西、印度、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印度

尼西亚、韩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同样列

席该组织的会议。G20 的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

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20 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该集团的 GDP 占全球经济的 90%,贸易额占全球的

80%,因此已取代 G8 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计划经济(Command economy/Planned economy)

1)定义:也称指令性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

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2)优点

①能保证所有的人都有工作,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

②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对国

民经济重大结构进行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合理化。

Page 13: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③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④能够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3)缺点

①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②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

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

③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

缺乏活力等现象。

④形成特权阶层和被奴役阶层不可避免。消极怠工成为劳动者的必然选择,束缚了

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⑤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

⑥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

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

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最早

将这一概念引入对于经济制度的阐释,提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

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

我强化。因此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很难轻易走出去。该理

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所有的国家并没有走同样的发展道路,以及为什么有的国家长期

陷入不发达,总是走不出经济落后制度低效的怪圈等问题。路径依赖的两个重要观点是:第

一,初始的体制选择会提供强化现存体制的刺激和惯性,因为沿着原有的体制变化路径和既

定方向往前走,总比另辟路径要来得方便一些。第二,一种体制形成以后,会形成在现存体

制中有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他们会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进一步的变革,哪怕新的体制

较之现有更有效。

Page 14: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二、简答

1、自由主义的七个信条

1)关于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利益。作为个人,每个人都在自发地运用他的理

性能力,寻求最有效的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欲望。也就是说,每个人每个个体都努力

以尽可能小的耗费来换取最大或最令人满意的某种价值。

2)关于社会: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社会本身并没有它自己的目的和目标。一个好的社

会就是能够允许个人自由地追逐他们个人利益的社会,自由就是没有政府的高压和他人的强

迫。

3)关于政府:政府十个人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权利而建立的,除非市场运行不下去,或

需要提供公共物品,否则,政府不应干预市场或干预得越少越好。

4)关于市场:市场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自发产生的,市场一旦运行起来,它就会按自

身内部的逻辑向前发展。在市场中,每个个体均可以获得全部的信息从而选择最佳的行动方

案。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交换的条件是由于大量的供给与需求的不断平衡来决定的,

而不是由权势来决定。

5)关于道德: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好恶决定对与错,对个人自由唯一合法性的限制就是阻

止其伤害他人。

6)关于平等与公正:平等就是指每个人有平等的机会从事经济活动,并且有同样的机会

享受宪法对他们的权利的保护。公正不仅包括对个人权利的保护,而且还包括对那些危害他

人个人权利的人的处罚。

7)关于效率:将资源分配给最愿意且最有能力为其付出代价的人。

2、古典重商主义及其贡献和局限性

1)概念

①起源:地理扩张、贸易拓展、商业资本兴起、国家机器加强

②政策主张

i)货币即财富

ii)国家干预经济

-进口禁令和关税保护;

-颁发特许证以及给资本家经营的手工工场业的垄断权;

-政府之间制定通商条约;

-推行殖民政策。

③三个观点

i)世界主义经济的三个缺点(德国历史学派——李斯特)

-无边的世界主义

-死板的唯物主义

-支离破碎的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

ii)政治经济学或国家经济学

-生产力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Page 15: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关税是保护国内工业的重要手段

2)贡献/启示

①国家利益与国际体系

②民族经济与工业化

3)局限性——亚当·斯密的批判

①货币只是流通资本的一个部分,只作为价值尺度,不能增加财富;

②金银的流入和输出完全可以根据“有效需求”调节,无需政府。

3、古典自由主义及其贡献

1)概念

①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贸易

②见第一题“自由主义的七个信条”

2)贡献

①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支柱和学术意识形态支柱

②20 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

③相互依存理论和霸权稳定论都是自由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思想延续

4、古典马克思主义及其贡献

1)概念

①对认识和社会的辩证法研究;

②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研究;

③对资本主义的看法:资本主义的发展受社会运动经济规律的支配,包括不平衡规

律、资本积累规律和利润率下降规律;

④对社会主义的规范化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终结阶段。

2)贡献

①四个范式:剩余转让、资本积累、工资水平、资本主义体系

②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都受到古典马克思主义以上四个范式的影响

5、相互依存论、敏感性与脆弱性、复合相互依存

1)相互依存论: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国际社会现实出现了一些本质的变化。美元浮动、

石油冲击和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着摩根索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者。1977 年,罗伯特·基欧汉和

约瑟夫·奈发表《权力与相互依存》,相互依存论朱建成以一种理论。一般而言,依赖指的

是为外力所支配或受其巨大影响的一种状态。简而言之,相互依赖即彼此相依赖。世界政治

中的相互依赖,指的是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这些影

响往往来源于国际交往——跨越国界的货币、商品、人员和信息流动。同时,相互依存不意

味着互利、“非零和”或完全平等。

2)敏感性与脆弱性

①敏感性:指在某种政策框架内各国之间的相互反应程度。也就是说,某国发生的

变化导致另一国有代价的变化速度有多快,所付代价就有多大。敏感性不仅要以跨国界的交

往数量来决定,而且也以交往变化所付代价对社会或政府所产生的影响来衡量。

②脆弱性:指在相互依存被切断时所蒙受的损失程度,即行为体因外部事件强加的

Page 16: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代价而遭受损失的程度。相互依存的脆弱性取决于各行为体获得可替代选择的相对能力以及

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3)复合相互依存:基于对现实主义三个基本假设的反驳,提出非国家的行为体直接参与

世界政治,各问题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等级区分,而无武力并非有效的政策工具。这三个主要

特征,产生了不同的政治过程,这些政治过程将权力资源转化为控制结果的能力。这里所提

到的政治过程包括联系战略、议题确定、跨国及跨政府关系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6、相互依存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1)概念:一般而言,依赖指的是为外力所支配或受其巨大影响的一种状态。简而言之,

相互依赖即彼此相依赖。世界政治中的相互依赖,指的是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

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这些影响往往来源于国际交往——跨越国界的货币、商品、人员

和信息流动。同时,相互依存不意味着互利、“非零和”或完全平等。(罗伯特·基欧汉&约

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

2)贡献

①将非国家因素引入国际关系研究之中,并将其系统化。

②将权力和相互依存结合起来,拓宽了国际关系研究的视角。

③将国际机制和相互依存结合起来,为后来国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自由制度主义”

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3)局限

①国际机制与霸权国家的关系——霸权稳定论对相互依存论的挑战:相互依存的国

际机制必须有一个制定者,国际机制也需要维持者。如果国际机制不能维持,相互依存的政

治经济秩序就会遭到破坏。而国际机制的制定者维持者就是霸权国家,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

国家会追求跨国合作和相互依存。基于这一挑战产生了“机制功能理论”。

②国际机制与国家利益问题——国家主义理论对相互依存论的挑战:机制可以帮助

国家避免不协调的行为,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称为弱国的一种权力资源,国际机制并不是

独立发挥作用的。基于这一挑战产生了“国际制度主义理论”。

7、霸权稳定论中霸权的定义、贡献和局限性

1)霸权的定义

①基本力量模式(吉尔平):在物质资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这些资源中,最重

要的是原材料、资本、市场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在生产中的竞争优势。

②力量行动模式(基欧汉):一个国家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主宰国家之间关系的必

要规则,并且有意愿这样做。

③马克思主义(沃勒斯坦):在所谓的大国之间的竞争中,一个大国能够在很大程

度上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文化上的原则和意愿强加在国家体系中。

2)贡献

①突出了政治结构的变动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②集中关注民族国家体系的作用,以及国际政治关系在组织和管理世界经济中的作

用。

③霸权稳定论指出,政治环境是国际经济自由秩序存在的条件,并指出霸主的兴衰

是结构变革的重要决定因素,这对李静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动力是一个重大贡献。

Page 17: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3)局限

①霸权与国际合作:将霸权假设为国际合作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不能解释霸权

衰退之后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②霸权和国内因素:过分忽视国内因素,缺乏对国内政治、利益和问题的充分预期,

因而不能清楚地预测国际体系的变化。(霸权衰退后利益集团依旧存在)

③霸权和社会联系:过分强调国家和政府因素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强调政府间联系

时国际体系各个社会联系的唯一渠道,忽视了各个社会之间多渠道联系所造成的复杂情况。

④吉尔平的反思:霸权稳定论过分强调国家和政治因素在国际市场经济生存和运营

过程中的作用,却很少强调意识形态动机、国内因素、社会力量、技术发展以及市场本身在

决定全局时的重要性。霸权稳定论未能证明实力与结局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未能预测霸主在

特定情况下什么时候以及如何采取行动。

8、国家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

1)概念:国家主义者都强调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但在具体问题的关注和论述上不尽相

同。例如吉尔平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克拉斯纳关注的是对原材料的投资,而卡赞斯坦关注的

是发达工业化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主义但并未形成系统的政治经

济学理论体系,其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多零散地出现于学者们对不同问题的研究中,以及决

策者关于对外经济政策的不同主张当中。

2)贡献

①推动了国家利益的研究,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内容。

②强调国际体系中权力结构的不对称性以及权力来源的多样性。

③将机制引入国家之间关系的分析之中。

3)局限/挑战

①国内政治与国家利益。国家主义无法解释为什么同一个国家在一些领域是强大

的,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是软弱的;它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在同样的国际体系中会有

不同的国家利益。

②地区主义与“主权让渡”。如何理解欧洲区域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

地区一体化中的主权让渡问题。

③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的合法性。如何面对国家自治能力的下降,提供大国之间可行

的政治合作框架,即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的合法性问题。

9、依附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表现)的贡献性和局限性;“新依附”

1)概念

①基本概念:依附反映了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关系,特别

是经济上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双重关系:

i)一方面,发达国家垄断政治、经济、金融、技术,进而对发展中国家形成经

济和社会上的扩张和渗透,促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依附;

ii)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或由于依附于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发展本国

的经济,或由于依附于发达国家而变得贫穷落后。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依附形式

i)殖民性依附:16-19 世纪

Page 18: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ii)金融—工业依附:19 世纪末期

ii)新依附:二战后

③中心—外围结构的理论假设

i)单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ii)不等价交换

ii)二元社会结构

2)贡献

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国际经济秩序

的分析中,否定了西方主流学术界关于存在一个普遍的现代化模式的论断,为 20 世纪 70 年

代后兴起的世界体系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②依附论者从世界政治经济结构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与运行的规则出发,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差距的日益扩大以及不发达国家经济落

后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发达国家不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以后

出现的中心和边缘的结构,以及中心和边缘的不平等交换(中心对边缘的剥削)。这对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南北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局限

①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内部的

i)依附论过分强调民族主义,认为衣服就是民族控制的丧失,就是民族自我决

定和独立的丧失。但在当代世界,真正的敌人不是外国控制和主宰,而是生产方式的私人控

制和主宰。

ii)依附论者缺乏辩证态度。依附论者对取代依附性发展的道路充满信息,致使

依附关系好像是静态不可改变的,这本身就是不马克思主义的。

iii)依附论对非依附发展的前景持一种乌托邦的思想,因为对自力更生的国家

政策的追求只是一种逻辑上的设想,很少会有统治阶级自愿放弃自己存在的物质基础。

②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之外的

i)依附论存在概念模糊的问题,尤其是对核心概念“依附”、“发展”的定义不

精确,且存在前后不一致。

ii)依附论存在方法论上的不充分性,往往采用二分法进行研究,难以准确说明

依附的程度,且不能解释依附的前资本主义的形式,以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依附关系。

iii)依附论很少注意资本主义发展成功的方式。很多新型工业化国家的成功(例

如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国改革开放等)表明,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能够推动快速发展。

10、世界体系论、其贡献和局限性

1)概念

①单一的世界经济

i)世界体系的起源和形成

ii)世界体系的运作和机制

-“三个地带”和“不等价交换”

-“融入”和“边缘化”

iii)世界体系的周期和趋向

-两种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约 50-60 年)和特长周期(约 200-300 年)

Page 19: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五种趋向:商品化、机械化、合同化、互相依存、两极化

②多重国家体系

i)国家和国家体系

-国家主权的有限性

-国家力量的等级性

-国家力量的均衡性

ii)国家与世界体系

-“核心国家”与“边缘国家”

-霸权与世界经济

-边缘国家与世界经济

iii)反体系运动

③作为一种文明的世界体系——三种文明走向的可能性

i)单一的世界体系被打破,形成多种历史体系,每一个体系拥有不同劳动分工;

ii)现在这种全球范围的历史体系转化成一个不同类型的全球范围历史体系;

iii)如果希望建立一个新体系,什么是最可能的?什么是最需要的?

2)贡献

①对国际关系政治和经济相结合的研究

②对世界政治的长周期研究

③对国际体系(资本主义体系)的历史研究

3)局限(争论)

①1500 年以前的世界体系是否存在?

②世界体系究竟有什么特征?

③世界体系的未来是社会主义还是其他?

④世纪体系论是否是一种新的理论?

11、现实主义的四个假设、其局限性以及自由主义对现实主义的挑战

1)四个假设及其局限性

①国家是世界政治当中的主导行为体;

②国家是单一的行为体,而且只有一个声音;

③国家是理性的,根据自我利益采取行动。国家可以根据其现存的能力达到其特定

的目标;

④国际体处于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国家之间的冲突会导致战争并可能出现强权

政治。

2)来自现实的四大挑战

①“尼克松冲击”: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宣布取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

挂钩机制。1976《牙买加协定》签订,浮动汇率取代固定汇率。

②美日贸易摩擦:1965-1985 年间,互为政治联盟,且相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国家之

间产生纺织品领域的贸易冲突。最终美国通过“广场协定”强迫日元升值。

③油价上调: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将原油价格从每桶 2.65 美元上调到 11.59

美元,导致世界经济恐慌。发展中国家以资源为武器,对核心区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发出挑

战。

Page 20: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④欧洲区域合作:1967 年欧共体、1969 年的 SDR

3)自由主义挑战现实主义

①对“国家是世界政治的主导行为体”假设提出挑战的是对“跨国公司”的研究,

并由此于 20 世纪 70 年代形成了“跨国关系及关联政治学派”,其早期经典性著作是基欧汉

和奈的《权力与相互依存》。

②对“国家是单一行为体”假设提出挑战的是关于“国内政治”的研究,并由此在

20 世纪 70 年代形成了“科层政治学派(Bureaucratic Politics)”国际政治经济学早期在这方面

堪称方向性的文献当推卡赞斯坦的《国际关系与国内结构: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

(1976)

③对“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假设提出挑战的是对“非理性”因素的关注,并由此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派,其标志性的成果是杰维斯于 1976 年出版的著

作《国际政治中的知觉和错觉》

④对“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假设提出挑战的是对“国际机制”的关注,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逐渐形成“国际机制学派”,关于国际机制的早期经典性的文献是鲁杰

的《对技术的国际回应:概念和趋势》(1975)

12、以体系/国家/社会/行业间生产要素为中心的路径,其假设分别是什么?

1)以体系为中心的研究路径【起源于 20世纪 70年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冷战下的美苏

对立,导致国家必须“站队”】

①世界经济体系是有结构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不管世界经济体系

如何演变,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却是既定的,这种结构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中心和边缘。至于

哪些国家处于核心区,哪些国家处于边缘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经常变化的。

②国家是单一行为体,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家是有富裕和贫穷之分的。

-自由主义者:由比较优势决定

-现实主义者:国家采取的不同国家战略导致

-马克思主义者:富国好穷国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导致

③体系决定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选择。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对外经济政策,是由

该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一般而言,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一般处于世界

经济体系的核心区,因而倡导自由贸易;而没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一般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

缘区,因而推行贸易保护或战略贸易。

2)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路径【该路径起源于 20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 90年代后发扬

光大。国家:包括人口、领域、主权三要素,“有主权的政府将人口统治在某一领域内”】

①第一类定义:将国家定义为一种组织结构或制度安排,其研究的重点是制度或组

织惯性。

②第二类定义:将国家看作是一个行为体,其研究的重点是政治家或行政官员的偏

好。

③第三类定义:将国家看作是一种由官员和制度组成的国内政治结构,其研究的重

点是国家的制度特性如何影响对外经济决策的过程以及官员执行政策的能力。

3)以社会为中心的研究路径

①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国家利益实际上反映了国内不同政治集团以及社会力量的

Page 21: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利益,因此,社会在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对外经济政策是社会中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社会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

4)以行业间生产要素流动为中心的研究路径【贸易中的不同行业会具有不同的利益取向

和政策偏好,特别是进口行业和出口行业】

①政治联盟在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贸易会导致社会分化从而引发

国内政治冲突。

②政治联盟并不是稳定的,它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同一历史时期不同

的国家存在很大差异。

③贸易政策中政治联盟的类型主要取决于行业间要素流动的程度。

13、博弈论(完全信息下的四种类型)

1)博弈的两种状态

①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假设每个行为体都会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纳什均

衡是指没有人能够通过选择另一种策略来获得最大的利益。

②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即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

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再使某些人处境变好的状态。与之相关的帕累托改进 (Pareto

Improvement)是指如果改进策略,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处

境变好。

2)博弈的四种类型

①囚徒困境博弈(Prisoners’ Dilemma):又称“协作博弈”(Collaboration Game),解

决的是背叛(Betrayal)或免费搭车(Free-Riding)的问题。协作博弈较难形成制度解决,典型的

实例有互惠贸易自由化,资源集体管理等。

B

S1(不招供) S2(招供)

A S1(不招供) 3,3 (P) 1,4

S2(招供) 4,1 2,2 (N,N)

②协调博弈(Coordination Game):两个行为体有不同偏好意愿,无主导战略,其经

典模型为“性别大战”(Battle of the Sexes),解决的是利益分配问题。协调博弈容易形成制度

加以解决,典型的实例有 G7、G20、美英战后秩序、欧盟货币统一等;

B

S1(球) S2(戏)

A S1(球) 4,3 (P,N) 1,1

S2(戏) 1,1 3,4 (P,N)

③保证型博弈(Assurance Games):两个行为体有共同偏好,无主导战略,无背叛意

愿,最典型的保证型博弈模型是“猎鹿博弈”(Stag Hunt),解决的是利益分配问题。保证型

博弈最容易形成制度解决,典型的实例有全球或地区金融市场的监管。

B

S1(鹿) S2(兔)

A S1(鹿) 4,4 (P,N) 1,3

S2(兔) 3,1 2,2 (P,N)

Page 22: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④劝说博弈(Suasion Game):又称兰博博弈(Rambo Game),指两个行为体存在不对

称的偏好,有主导战略,二者都有背叛的意愿,解决的是利益分配、防止背叛的问题。劝说

博弈最难形成制度解决,典型的实例有美国对技术出口的管制、冷战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朝鲜半岛问题等。

B(处于劣势但勇敢)

S1(合作) S2(背叛)

A(强

势)

S1(合作) 4,3 (P,N) 3,4 (P,N)

S2(背叛) 2,2 1,1

3)博弈论的局限性

①理性的有限性

②偏好的社会局限性

③集体行动过程的复杂性

④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14、最优货币区的三个标准/基本假设

1)贸易的开放性。贸易的开放性表明价格是由地区市场决定的,汇率影响相对价格的能

力在减弱;

2)每个国家经济的多样化。经济的多样化表明受某个国家经济冲击的可能性在减小,从

而使得相关国家的汇率成为一种无用的工具;

3)区域内要素的流动性,特别是劳动的流动性。较高的要素流动性意味着可以通过要素

流动避免不对称的冲击,从而减少通过汇率变动进行经济调整的可能性。

15、跨国公司的分类

1)垂直型跨国公司(vertical TNCs),这类跨国公司的特征是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在不同

的国家由同一个公司来完成。比如,英国的石油公司在中东拥有油井,在英国销售石油和天

然气。

2)水平型跨国公司(horizontal TNCs),这类跨国公司的特征是同一个公司在不同的国家

生产相同的产品。比如,日本的丰田公司为了避免保护主义分别在欧洲和美国设立工厂生产

同一类型汽车。

3)多种经营型跨国公司(conglomerate TNCs),这类跨国公司的特征是一个公司为了分

散经营风险,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在不同的国家生产不同的产品。比如日本的三井物产

和韩国的大宇。

16、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1)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①定义:指投资者在本国之外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从而获取

利润的资本对外输出。直接投资既包括固定资产,也包括中间产品,如资本、技术、管理技

术、市场准入以及企业。

②分类

i)创办新企业(公司)或收购外国现有企业(公司);

Page 23: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ii)通过购买外国企业股票进而拥有对该企业进行股权的控制。

2)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

①定义:又称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主要是指用于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

其他证券的投资以及中长期国际信贷。

②分类

i)按照间接投资的主体分,间接投资可以分为国际机构投资、政府投资和私人

投资;

ii)按筹资的手段和管理方法分,间接投资可以分为国际银行信贷、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国际证券等

17、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的结构变革

1)国际生产体系的形成与扩展:全球生产链

①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衡量国际生产体系的三个指标

i)FDI 的存量,这是衡量国际生产的资本构成的广义尺度;

ii)国外子公司的销售额,这是衡量国际生产的收入的广义尺度;

iii)整个 TNCs 体系的总产值占世界 GDP 的比重。

②全球生产链的形成与扩展

2)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转移的变革

①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定义,一般有两项指标:一是研发(R&D)投入和注

册专利;二是技术转让。

②跨国公司及其所在的发达国家一般都非常注重研发投入.

③技术转让: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即对其所拥有和控制的子

公司实行内部化,对其他公司实行外部化。

i)技术转移的内部化主要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由于是在公司内部进行的,所

以,公司可以掌握技术转移的速度、转移的成本和风险以及公司的成本和收益。

ii)技术转移的外部化则采取多种形式,诸如拥有少数股权的合资企业、特许经

营、资本品销售、许可交易、技术援助、分包或贴牌生产(OEM)

3)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导致国际资本市场的变革

①跨国公司筹措资金的渠道分为内部和外部

i)内部资源是指作为股息留存并用于再投资的未分配利润,而外部资源主要是

指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从银行借款筹措的资金。

ii)跨国公司与其他企业不同之处在于,跨国公司不仅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生产

产品或提供服务,而且也要在全球范围内为自己筹措资金。

②在筹措资金方面,跨国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融资(指国外子公司筹措的资金,不

包括母公司的募股)渠道的多样性

i)例如从母国或东道国的金融市场采用发行债券和长期银行借款的形式借款;

ii)也可以选择在一些国家市场上以母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的名义发行新股;

iii)还可以在公司系统内的任何地点之间调动剩余流动资金

4)劳动的全球分工以及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①随着跨国生产的兴起以及经济全球化,劳动分工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性的。今天的

Page 24: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国政经】期末备考.pdf · 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领域与用政治学方法研究经济领域。在国际政

劳动分工不再局限于单个国家,而是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例如离岸经济和外包)。劳动

者不一定为本国的企业服务,他们或直接在跨国公司工作,或为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因此,

劳动者必须根据全球经济来调整其技能和行为。

②而就劳动力的全球流动而言,20 世纪中叶以前,各国严格限制移民的进入;但

随着生产的国际化以及世界劳动力人口分布不平衡,各国竞相制定政策,吸引具有专业技能

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