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賢 田恬 -...

22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41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顏建賢 * 田恬 ** 摘要 本研究目的為:一、瞭解休閒農場和旅行社辦理校外教學現況、效益及建議。二、 分析休閒農場供給面農場業者、旅行社業者對於校外教學市場開拓策略。三、政府相 關單位研擬校外教學與休閒農場結合政策之參考依據。 依據訪談資料分析之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休閒農場在校外教學市場開拓策略:一、以農業體驗為市場區隔並確立目標市 場。二、善用具有農業背景營造難忘的農業體驗。三、農場依產品生命週期(PLC運用不同行銷策略。四、運用公共資源行銷管道參與推廣活動。五、增加海外行銷策 略拓展國外市場六、意見領袖之人際網絡行銷。七、以獨特性行銷策略規劃活動設計。 八、強調 DIY 體驗和生態解說為活動設計。九、建立教育單位及學校互動及暢通的 聯繫管道。十、農場解說人員專業素質與技巧攸關活動品質。十一、提供學生師生安 全環境保證措施。十二、同異業策略聯盟策略。 旅行社業者開拓策略:一、推展校外教學農業旅遊拓展旅遊產品市場。二、提供 專業套裝行程設計滿足學校需求。三、政府採購法增加旅行社校外教學推廣通路。四、 建立與教育單位學校暢通之聯繫平台。五、休閒農場與旅行社異業結盟策略 關鍵字: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開拓策略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在農業轉型趨勢推波助瀾下轉型為休閒農業,而國人對於 休閒生活逐漸重視,休閒型態需求趨向多元化,休閒農業也成為休閒活動的重要選 項。台灣休閒農場之經營現況,因國人週休二日休閒型態,普遍面臨周休假期,遊客 數量激增至業者無法負荷,平日時卻門可羅雀的現象,開發平日客源成為休閒農場提 升整體產業效能之課題。 行之有年的校外教學活動具有滿足休閒場域平日遊客量的市場,不過學校規劃校 外教學因方便與安全性的考量,常以大型主題樂園為場域,使得遊樂多於學習之質 * 景文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研究所副教授 ** 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 研究論文

Transcript of 顏建賢 田恬 -...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41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顏建賢 * 田恬 **

    摘要

    本研究目的為:一、瞭解休閒農場和旅行社辦理校外教學現況、效益及建議。二、

    分析休閒農場供給面農場業者、旅行社業者對於校外教學市場開拓策略。三、政府相

    關單位研擬校外教學與休閒農場結合政策之參考依據。

    依據訪談資料分析之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休閒農場在校外教學市場開拓策略:一、以農業體驗為市場區隔並確立目標市

    場。二、善用具有農業背景營造難忘的農業體驗。三、農場依產品生命週期(PLC)運用不同行銷策略。四、運用公共資源行銷管道參與推廣活動。五、增加海外行銷策

    略拓展國外市場六、意見領袖之人際網絡行銷。七、以獨特性行銷策略規劃活動設計。

    八、強調 DIY 體驗和生態解說為活動設計。九、建立教育單位及學校互動及暢通的聯繫管道。十、農場解說人員專業素質與技巧攸關活動品質。十一、提供學生師生安

    全環境保證措施。十二、同異業策略聯盟策略。

    旅行社業者開拓策略:一、推展校外教學農業旅遊拓展旅遊產品市場。二、提供

    專業套裝行程設計滿足學校需求。三、政府採購法增加旅行社校外教學推廣通路。四、

    建立與教育單位學校暢通之聯繫平台。五、休閒農場與旅行社異業結盟策略

    關鍵字: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開拓策略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在農業轉型趨勢推波助瀾下轉型為休閒農業,而國人對於

    休閒生活逐漸重視,休閒型態需求趨向多元化,休閒農業也成為休閒活動的重要選

    項。台灣休閒農場之經營現況,因國人週休二日休閒型態,普遍面臨周休假期,遊客

    數量激增至業者無法負荷,平日時卻門可羅雀的現象,開發平日客源成為休閒農場提

    升整體產業效能之課題。

    行之有年的校外教學活動具有滿足休閒場域平日遊客量的市場,不過學校規劃校

    外教學因方便與安全性的考量,常以大型主題樂園為場域,使得遊樂多於學習之質

    * 景文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研究所副教授

    ** 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

    研究論文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42

    疑,或事前須填寫過多的教學單,降低了戶外學習的樂趣。依據教育部 2009 年 6 月頒布「教育部補助國中小學校外教學資源整合獎勵支持系統作業要點」,教育部目前

    鼓勵中小學結合課程安排參訪漁市、海港、農場、牧場、休閒農業區、生態中心、戶

    外中心等地,並進行農、林、漁、牧體驗活動。若能以休閒農場做為校外教學場域,

    可提供學生認識農業文化及體驗農村生活,發現自然人文的多元面貌,激發創意及探

    索興趣,達到寓教娛樂功能,更可解決平日休閒農場遊客量缺乏之窘境,為休閒農業

    再造新契機。

    環境教育法於 2011 年 6 月實施,按其規定高中以下之學校,每年都要安排教職員或學生參加 4 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課程,課程形式以體驗、參訪、戶外學習之方式辦理,而學校每學年至少需辦理一次之校外教學課程與環境教育之結合,成為現今學

    校校外教學課程之重要課題,具有三生一體之休閒農場,對於提升學生生活環境之知

    識、尊重環境的態度及與環境共生和諧、共存共榮之價值觀提供重要的學習場所。本

    研究擬以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之旅行社業者及休閒農場業者,對於如何開拓校外教學

    市場進行探討及研商相關開拓策略,以協助提升休閒農業結合校外教學市場開發。

    本研究之具體目的如下: 一、瞭解休閒農場和旅行社辦理校外教學之現況。 二、瞭解休閒農場和旅行社辦理校外教學之效益。 三、分析休閒農場供給面農場業者、旅行社業者對於校外教學市場開拓策略。

    貳、文獻回顧

    一、校外教學之意涵

    戶外教學可視為延伸校外教學的廣度,為戶外教學其中一種形式,利用課堂以外

    的環境,包括野外考察、旅行、農場實習和露營等體驗。戶外教學是在教室之外配合

    學科並結合週遭資源所進行的教學活動,而校外教學則是在校外進行規劃好的教學活

    動,因此戶外教育的定義較為廣泛並包含校外教學。換而言之,戶外教育是在「教室

    以外」結合週遭資源的教學,而校外教學主要以「離開學校範圍」進行體驗或操作的

    有規劃及目標課程的教學活動,就教學場域以離開學校範圍,進行教學活動,校外教

    學與戶外教學定義兩者可相通。(李晶,2001;許淑祉,2005;蘇桂瑩,2006;陳信譚,2007)。

    李雅菁(2001)於校外教學中教師的行動與反思提到,反對玩玩就算了的校外教學。校外教學活動可謂提供家長了解、評估教師對於教學課程規劃能力及如何啟發學

    生學習意願。藍紅玉(2009)指出由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貼進大自然,或走入社區親近人群,體驗真實世界,並以有計畫、有目的、有系統的設計及安排的課程,讓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43

    學生直接以感官去體驗教室以外的環境,達到校外教學加強學習效果的目的。

    二、台灣校外教學市場概況

    在重視多元化學習的今日,校外教學成為學校教學重點之一,反觀行之有年校外

    教學,昔日辦理模式多以遠足、郊遊、旅行等具遊玩性質為主方式舉辦。賴欣釧(1998)或為迎合學生的喜好,選擇至機械式主題遊樂園區為校外教學的地點,國內主題樂園

    劍湖山世界遊樂園經營理階層 2004 年曾估計全國中小學生校外教學人次一年約為550 萬人次,而劍湖山世界旅樂園一年的校外教學遊客數約 100 萬至 120 萬人次,約占學生校外教學校市場之 20%(沈進成、許淑祉,2006)至主題樂園進行校外教學常被批判具有娛樂性,無實質教學助益,是一種無系統性規劃和具體教學課程,對於學

    生知識增長有限(賴雅芬,1996)。

    政府對於校外教學以經費實質補助,農政相關單位亦積極鼓勵休閒農場作為學校

    校外教學之場所。台北市農會為了讓台北市休閒農場(農園)的教學資源能夠發揮更

    大的效用,在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補助下,以「帶孩子到大自然上課」為訴求,自

    2002 年起就輔導合乎法令規定、具發展潛力的農園轉型為休閒農場,作為國民中小學田園教學場所,讓學生藉由體驗活動了解農村生態、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達到寓

    教娛樂的目的(台北市農會,2010)。

    台灣校外教學市場因政府教育政策改革、提升教學品質要求及社會需求結構改

    變,各校對於辦理校外教學地點之選擇呈現百家爭鳴,校外教學之教學目標,也從過

    去流於形式偏重娛樂性高,無教學意義之課程,朝向結合學校教育系統與社會資源達

    到生活化、鄉土化、人性化、趣味化等教學目標,謹慎選擇校外教學地點,重新規劃

    教學教活動新的活動地點,已成為目前各校校外教學考量重點項目之一(林宏哲,

    200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施課程實施後,各領域的教學注重學生「生活經驗」之學習及鄉土教育的推展,讓學生具備帶著走的知識,農業發展除曾為台灣經濟發展重

    要指標,更與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舉凡最基本生理(飲食)需求至生態環境之教育都與農業資源習習相關,因此農委會(2007)指出休閒農業資源是規劃校外教學的最佳素材,如能將農業資源運用在九年一貫戶外校外教學課程具有相當的市場

    性。

    三、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拓展策略

    休閒農場結合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經營三生一體農業型態,並擁有豐富多樣的

    自然及人文資源,除了適合成為遊憩場所,且深具農業知識的教育功能,將其運用於

    強調鄉土教學及體驗學習的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確實提供校外教學場域的新選擇

    (林儷蓉,2000;賴佩芳,2008)。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44

    休閒農場之農業體驗活動,作為校外教學課程過程,涵蓋三個面向之構成,需求

    面中小學相關教育工作者、制度面借鏡日本政府行之有年相關校外教學結合農業體驗

    相關課程及供給面休閒農場業者、旅行社業者對於校外教學市場開拓策略。在研究方

    向之設定,由於需求面之相關研究國內已有相當廣泛之討論,而制度面有賴政府相關

    單位之政策研擬,故本研究主軸係探討供給面休閒農場業者及旅行社業者,對於校外

    教學市場開拓策略之研究。以供給面為研究範圍,係現今校外教學課程以休閒農場為

    教學場域,期藉由深入瞭解供給面之運作現況及經營效益,作為欲將農業體驗活動納

    為校外教學資源之休閒農場有所參考依據。至於需求面及制度面之問題探討非屬本研

    究範圍,茲將校外教學市場之供給面、需求面及制度面之關係架構,如圖 1.所示:

    圖 1 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需求面及制度面架構圖

    資料來源:顏建賢、陳美芬、曾宇良(2010)

    三、休閒農場農業資源與校外教學之關係

    行之有年的校外教學課程,由學校老師於上課時間即平常日離開學校至校外進行

    教學課程,對於開發休閒農場平常日遊客量,具有其市場性。休閒農場擁有農業生產、

    農民生活、農村生態三大類別(葉美秀,1998;陳昭郎,1999)對於國民中小學舉辦校外教學,具有農業知識教育的功能,同時能成為學童全人格教育學習教材,更有助

    於以學生生活經驗達成課程學習目標之功能,更能活絡休閒農業。

    農業資源以體驗觀點來分類,可分為透過視覺感觀「以看得見的景物」為主,可

    用以觀光、賞景、觀賞為目的;透過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來進行活動,適合用

    以體驗教學活動(陳美芬,2004)。

    休閒農場 校外教學市場拓展 供給面

    農場業者 旅行社業者

    制度面 日本政府校外農業政策

    經驗

    需求面 中小學教師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45

    李晶(2000)將休閒農場可提供之資源達成於校外教學課程要求歸納為三點詳加敘述:休閒農場因所擁有的資源不同,可提供教學課程內容也不盡相同,除了充實本

    身之條件,對於校外教學安全性仍為學校選擇至校外教學首要條件,除此之外,也需

    要和教師、學校建立順暢的溝通管道。李晶、林儷蓉(2001)指出大部分休閒農場業者認為自身擁有之資源適合學校辦理校外教學活動,但農場與校方如未能做有效溝通與

    互動,不易使學校瞭解休閒農場之資源,容易使得校外教學市場受限不易開發,換言

    之,休閒農場業者如能積極主動提供相關校外教學資源資訊,讓學校瞭解該農場辦理

    校外教學能符合校外教學課程之教育意義,且充分和校方及學校進行溝通,能為休閒

    農場開拓校外教學市場。

    目前校外教學依其內容可分為,每學年舉辦一次校外教學、學期中與課程相關之

    校外教學及畢業旅行,上述活動除畢業旅行天數、行程和內容需花費經費較高外,活

    動辦理的過程沒有太多差異。校外教學活動雖為學校課程一環,具有教育意義的目

    的,就實質上探究可視為具備團體全備旅遊(Group Inclusive Tour,簡稱 GIT)的特性。意即有共同的行程、達到某標準的團體人數、事前安排完善的旅遊內容(如住宿、

    膳食、交通和參觀活動等)、需專人隨團服務等(林燈燦,2000)。學校委託旅行社辦理校外教學,係以對專業服務、風險管理及採購原則的需求。旅行社依其專業知識與

    技能,提供學校行政單位完整及詳細的旅遊資訊,更能以「單一窗口」包辦旅程的安

    排、交通、住宿、導遊等其他相關服務,簡化教師辦理校外教學的工作量,其中風險

    管理首要重視「安全」部分,有賴專業經營著提供完善協助(郭希得,2009)。學校為最基層的教育單位,各項組織行政及教學活動,皆受限於中央及地方政府各項法令

    規範。因此學校辦理校外教學所遵循的模式,即是政府機關訂立的相關法令與規範(郭

    希得,2009)。同時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及縣市政府為能校外教學有實施依據,對於校外教學活動範圍、活動時程、活動計畫與活動安全均有規範。「臺北市國民小學暨幼

    稚園校外教學實施要點」規定:校外教學活動應由學校主辦,並以學校為簽約主體,

    及依政府採購法令辦理; 校外教學,需委由旅行社承攬作業,係指採購金額超過新臺幣十萬元,按政府採購法相關規定,須辦理上網招標作業,委由廠商-旅行社業者承攬,如校外教學人數及採購金額未達法定門檻則由校方自辦辦理(臺北市政府,

    2002)。高雄市政府針對旅行社與校方在辦理校外教學活動規範訂定「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校外旅行及教學活動注意事項」,內容包括校方需上網公告公開徵

    選、學校需事先訂定明確計畫即投標需求書供符合規定旅行社參與投標,其包括:參

    加人數、活動天數、活動路線、行車、車況、食宿、保險範圍與理賠方式。

    台灣目前校外教學大部分是透過旅行社委託辦理,由於透過旅行社安排如去主題

    樂園型遊樂園區,可以獲得比平常入園門票更優惠的價格,而園區屬於封閉環境,學

    生進入園區容易管理,與學校符合首重安全因素,因此校外教學行程常見安排於各大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46

    遊樂區辦理,然而如將其作為純粹的旅遊、遠足,沒有系統的規劃使得失去教育意義

    與功能(賴雅芬,1996;沈進成、許淑祉,2006)。

    由教育部(2010)統計資料台灣地區(不包含金馬地區)98 學年度各級學校統計概況(如表 2-3)顯示幼稚園共有 3,154 家、人數計有 182,049 人;國民小學共有2,658 家、人數計有 1,593,414 人;國民中學共有 740 家、人數計有 948,634 人。以現行校外教學規定每學年至少一次校外教學計算,一學年約有 6,552 次校外教學,一學年約有近三百萬人次參與校外學活動,顯見校外教學在休閒旅遊產業具有市場性。現

    今教育政策對於校外教學明確規範不應流於形式辦理以遊樂、旅行為名義之校外教

    學,應著重以生活經驗知識學習,並以環境教育來啟發學生的潛能。 表 1 98 學年度幼稚園、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 校數、人數概況表 幼稚園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合計 校數 3,154 2,658 740 6,552 人數 182,049 1,593,414 948,634 2,724,097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0

    對休閒農場經營者而言學校舉辦之校外教學市場,各校對於校外教學課程安排及

    需求皆不盡相同,如休閒農場經營者能先行對於目標市場進行產品調整,瞭解校方需

    求、認知及價值觀,有助於休閒農場市場開拓。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取向,試圖去解決休閒農場發展校外教學市場所面臨問題,

    其中涉及「為什麼」學校選擇特定休閒農場辦理校外教學?及「為什麼」這類型的休

    閒農場在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具有發展優勢?要「如何」將這類型的休閒農場經營模

    式推展至其他較無競爭休閒農場,增加休閒農場平日客源。目前休閒農場經營家數雖

    數量眾多,但實際經營校外教學市場為初步階段,經營業者有限較不普遍,可供研究

    的樣本有限。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以休閒農場及旅行社業者為研究範圍。研究對象之取樣

    方法如下:一、休閒農場業者:本研究選取具有代表性、媒體報導、長期或適合校外教學農業體驗教學的休閒農場為研究取樣,計選取 8 家休閒農場業者經營校外教學活動之經驗,進行觀察及深度訪談。二、旅行社業者:全台旅行社依據交通部觀光局(2010)年統計,計有 2,220 家,而依我國旅行社管理規則之規定,旅行社區分綜合旅行社、甲種旅行社及乙種旅行社,又依其業務內容及工作項目,皆可從事國內旅遊

    服務,而國中小學之校外教學屬於國內旅遊形式,凡經政府相關單位合格立案之各類

    型態旅行社皆可承攬校外教學業務。由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以下稱品保協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47

    會)查詢相關資訊,僅獲得旅行社的類別與基本資料,無法從中搜得其業務內容。因

    此不以旅行社同業公會之名冊抽樣,而是採滾雪球抽樣,以同業間之介紹或是由休閒

    農場引薦曾與其合作辦理校外教學業務之旅行社為訪談對象。

    本研究訪談對象分為休閒農場業者及旅行社業者二大類,在訪談對象編碼說明如

    下:休閒農場業者以「F」字首代碼,各休閒農場業者代碼以「A~H」作為第二代碼,日期為第三代碼。旅行社業者以「T」為字首代碼,各旅行社業者代碼以「A~G」作為第二代碼,日期為第三代碼。本研究資料編碼說明及訪談對象一覽表如下: 表 2 訪談對象編碼表 類別 第一代碼 第二代碼 第三代碼

    休閒農場

    業者 F

    休閒農場代碼 A、B、C、D、E、F、G、H A代為休閒農場 1;B代表休閒農場 2 ;C代表休閒農場 3; D 代表休閒農場 4; E 代為休閒農場 5; F 代表休閒農場 6; G 代表休閒農場 7;H代表休閒農場 8

    訪談日期

    旅行社業

    者 T

    旅行社代碼 A、B、C、D、E、F、G A代為旅社 1;B代表旅行社 2 ;C代表旅行社3; D 代表旅行社 4; E 代表旅行社 5; F 代表旅行社 6; G 代表旅行社 7

    訪談日期

    在資料分析方面,首先將訪談錄音檔轉化為逐字稿建立書面紀錄,確實詳盡呈現

    逐字稿之內容,從中評估逐字稿之內容呈現之資料可用的程度及核心關聯程度,仔細

    審閱逐字稿之內容將其轉化為具有組織之資料即建構範疇,同時將組織後之資料命

    名,反覆檢視並對照次級資料相關文獻,從中進行邏輯性及關聯性思考,構思最適宜

    之詮釋,經由詮釋讓原不具意義原始資料藉由整理、歸納及分析呈現具有意義脈絡,

    以分析休閒農場及旅行社對於校外教學市場開拓結果。

    肆、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休閒農場業者之校外教學拓展策略

    (一)以農業體驗為市場區隔並確立目標市場

    經訪談歸納整理各研究個案對於經營校外教學市場發展,發現農場在行銷策略上

    以農業體驗場域為農場定位,以開發校外教學市場為其經營方向,設計符合校外教學

    課程及營造體驗學習環境,吸引學校前往辦理校外教學。

    1.具有教育背景發展之校外教學農場

    研究個案在設立農場時即定位其經營理念,具有教育背景經營者,運用自身所學

    經驗,設計一套適合學生至農場體驗課程。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48

    2.開發非假日遊客市場

    將學生族群設定為目標市場,開發相關農業體驗課程,增加學校選擇至農場的機

    會。

    3.市場區隔

    農場成立之初即確立目標市場為學校之校外教學,針對目標市場,提供學校校外

    教學課程設計,配合學校之需求,可供彈性選擇體驗課程。

    (二)善用具有農業背景營造難忘的農業體驗

    在深度訪談個案之個人背景,發現所有場主在經營農場前,曾有農業的相關背

    景,除 FG991012 園主之前曾從事園藝造景,及 FB990813 場主曾在金融界服務,直至近十年才轉向經營休閒農場,之前並非以從事農業生產工作為主。二位業者共同性

    皆為過去家中曾有務農經驗,及家中皆有祖產即農場現經營山坡地。因家中資源祖

    產,見其荒廢多年,因緣際會在結束原本之工作,先以農業生產為工作,進而轉為經

    營校外教學解說的生態農場。

    研究個案 FA990726 農場創辦人曾從事教職,且對於小時候農村生活記憶深刻,對於農業、鄉村充滿熱情,希望提供現代人一個體驗學習的地方,所以創辦具有教育

    意義的農場。

    研究個案 FC990916 長期以來從事農業相關產業,農場原栽種柚子為主,後因柚子經濟效益不佳,進而由傳統農業轉型為休閒產業。FD990916 場主長期以來皆從事農業相關領域工作。FE991005 由農會經營將農業生產轉型為休閒農場,為全國第一個休閒農業主題遊樂園,場主及其場內工作人員皆為農會人員。FF991007 場主自童年時期家中務農即接觸農業,之後從事農業相關領域工作。FH991111 農場場主自農業經營管理相關科系畢業後,長期從事農業領域工作。

    研究個案將童年的記憶、農業生活的智慧,融入至農場環境體驗課程,讓學生至

    農場的體驗課程,有別於課本抽象的概念、填鴨式的學習,以直接真實的體驗,五感

    的刺激產生難忘的體驗。

    (三)依產品生命週期運用不同行銷策略

    在訪談過程中歸納整理發現,農場之規模不同、經營時期之不同,所採用之行銷

    策略方式亦隨之不同,茲將農場依產品生命週期進行探討分析,產品依其生命週期分

    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由於本研究訪談個案經歸納整理發現,目前各

    農場產品策略方向屬導入期、成長期及成熟期,故在衰退期部分未在研究結果中呈

    現,僅就前述三種時期進行分析如下: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49

    1.導入期:注重宣傳推廣、異業結盟旅行社合作、價格行銷

    農場在成立初期皆注重知名度宣傳推廣。以 FB990813 為例,成立初期以廣發DM 策略至台北縣市幼稚園及學校,以期吸引人潮進入農場。同時以半天二項活動僅收費 150 元之低價格之價格策略,吸引部分國小附設幼稚園及零星班級來訪。

    經訪談各研究個案,異業結盟與旅行社合作過程發現農場成立初期,透過旅行社

    配合有助提高客源及通路建置,迅速提高農場知名度。但與旅行社合作過程中,易形

    成「只提高遊客量、沒利潤」的情形,大量遊客湧入甚至會導致服務品質下降現象,

    故研究個案中亦會針對此現象進行入園管制,以維持的服務品質。

    2.成長期:網站行銷、口碑行銷

    在研究過程中就個案網頁建置分析,發現各家休閒農場皆建置對外產品推廣之網

    頁,詳盡介紹農場特色、校外教學操作方式、教學項目、配合課程大綱及下載學習單

    項目等服務,提供遊客及學校易於瀏覽的平台,同時建置農場 blog、訪客留言板等互動區,運用到訪之遊客、學校學童心得分享及活動相簿上載,透過網路互動,形成網

    路口碑行銷。當休閒農場進入成長期,經訪談發現由學校老師互相介紹、推薦,透過

    口耳相傳的口碑行消,為各研究個案皆表示最有效之行銷方式。

    3.成熟期:定期寄發宣傳 DM、開發新客戶

    當農場經營已進入長期經營形態,如 FE991005 及 FA990726 皆屬成立時間較長之農場,有穩定客源,校外教學業務大部分都是學校或是旅行社直接向農場接洽,但

    二家農場仍持續進行在鞏固舊客戶、開發新客戶的作業流程。FE991005 每年定期於學校新學期開始前寄發 DM,並進行電話確認,以掌握學校及老師選擇校外教學地點之選擇,對於農場網頁隨時更新注重網站行銷。其他個案雖相較成立之時間較晚,目

    前都已進入成長期或成熟期,仍會定期或不定期寄發農場 DM 行銷。

    (四)運用公共資源行銷管道參與推廣活動

    利用公共資源行銷、參與政府或觀光旅遊相關單位舉辦的旅遊展、或專案活動。

    位於宜蘭縣的 FA990726、FC990916 及 FD990916,由於地方政府致力於觀光產業的推廣,建置可供當地休閒農場、旅遊業者行銷平台,讓當地農場特色及銷售產品等相

    關資訊刊載至臺灣農業旅遊協會所發行的教育護照提高能見度。

    (五)增加海外行銷策略拓展國外市場

    訪談個案過程中,發現部分農場已將經營方向擴及至海外市場,在參與地方政

    府、民間團體舉辦之海外旅遊展之參展或業者自行自費參展,已吸引新加坡、香港和

    東南亞的旅客來臺。目前有接洽海外市場之農場如 FA990726 辦理招待新加坡、香港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50

    學生來台參訪一周行程,其中規劃一至二天在農場進行農業體驗。FE991005 於 2010年開始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參與旅遊展覽行銷,順利開發客源。

    (六)運用意見領袖之人際網絡行銷

    在各個案中之 FA990726 老闆娘公關形象,成為農場開發客源行銷通路,因自身曾任教於小學之背景再加上成為教育大學的會長,與學校校長及志工媽媽們建立良好

    的關係,透過志工媽媽介紹及學校校長之肯定,讓家長放心、老師安心至該農場進行

    校外教學活動,同時增加學校再度來訪之意願。

    (七)獨特性行銷策略規劃活動設計

    休閒農場在校外教學活動設計內容規劃,除了將農場本身擁有之自然資源為其活

    動主軸、同時融入經營者之經營理念及創意,將自然資源運用在校外教學活動行程、

    活動項目使其成為具吸引力之商品,然而休閒農場之經營如同一般營業單位,在競爭

    激列供給市場,所開發產品不僅要具有吸引力讓消費者願意購買,除此之外農場整體

    營運狀況、人力資源等都需業者妥善規劃。

    經訪談研究個案發現,在活動設計與經營方式與所擁有之自然條件有關:農場腹

    地、自然資源及人力配置部分,會因農場面積大小呈現不同經營策略。

    (八)強調 DIY 體驗和生態解說為活動設計

    經訪談個案或搜集休閒農場相關資料,發現在設計活動上普遍現象為看到相同、

    相似的活動出現各個農場,這樣的現象容易讓前往農場的遊客,經過一至二次的休閒

    農場之旅後,減少對於休閒農場活動參與力,一味抄襲固然在活動操作上容易上手,

    就長期而言,卻失去農場該有的特色,模糊了農場設立本質。在活動設計上業者應審

    視自己在地之資源進行區隔化,加添創意、文化或故事性,再將其進行不同的形象包

    裝,讓活動內容具吸引力。綜觀研究個案深受學童滿意度高的體驗活動內容大致上都

    大同小異,例如:生態觀察、彩繪活動、自製食材…等 DIY 活動,或是聘請解說員對於農場生態進行解說。

    各農場必定擁有其最具特色或唯一的主題並以其設計活動及體驗項目,在活動體

    驗過程中再輔以其他常見活動作以點綴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性。創造學生或遊客至農

    場最難忘的經驗,是農場在活動設計上必須不斷求新求變的課題。

    (九)建立教育單位及學校互動及暢通的聯繫管道

    本研究個案皆屬經營校外教學活動市場中經營有成之農場,故在活動設計上除各

    農場設計供一般遊客選擇體驗之活動外,針對校外教學活動按其年級設計不同的套裝

    行程,經歸納其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設計之教學分類多屬:生命的多樣性-生物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51

    的分類,從中讓學童了解各個時代的生活方式、認識植物、動物的生活、生長及行為

    或是以食品的主題讓學童察覺生活中食品之熱量、功能…等。除此之外,農場亦會配合學校之特殊需求,客製化調整體驗項目,惟農場表示有些學校老師對於生態、農業

    教育體驗、不甚瞭解所以在與學校校外教學活動項目予以調整時,尊重學校需求但仍

    會詳盡說明活動設計方向,經溝通協調校方對於農場所設計之活動加上操作活動內容

    之口碑建立,校方對於活動設計之需求,趨向以農場安排的為主。

    (十)加強解說人員專業素質與技巧

    農業體驗的課程包涵親身體驗及知識的啟發,在過程中解說員需解說生態環境、

    帶領活動及掌握現場氣氛,將體驗的樂趣轉化為生活上的知識,更肩負啟發學童對於

    生態環境學習的興趣,相對地解說員的經驗及功力會影響學童、老師對於農場和活動

    評價。經歸納整理各研究個案在活動設計行程中皆會安排解說員進行解說課程,分為

    全程由解說員帶領活動及解說,由學童進入農場時之接待、解說活動、體驗活動、生

    態導覽及送行皆由解說員全權負責;有些農場僅在生態導覽解說時,聘請解說員進行

    解說,其它活動如 DIY 體驗及用膳事宜,則由農場工作人員服務。農場特別聘請之解說員在費用上相對比較高,惟農場表示由專業解說員進行解說服務,品質較好。

    由活動設計延續探究關於農場營運中解說員之定位,經訪談各家農場發現解說員

    在農場與遊客間之互動扮演重要角色,農場擬將環境生態、歷史、生活及人文傳達予

    學生體驗過程中,解說員為重要的訊息傳遞橋樑,有鑑於此各家農場在進行活動時規

    劃時,相當重視解說員人力配置,以確保活動流程順暢及達到教育之功能。在受訪的

    研究個案中,農場解說員人力資源說明如下:

    1.大部分的農場會訓練場內工作人員成為解說員。

    2.以志工之名義聘請退休教師擔任其解說員,通常按日補貼交通膳食費約 70 至800 元。

    3.與特定的具專業性的民間團體合作,定期配合校外教學時之解說活動。

    (十一)提供學生師生安全環境保證措施

    經訪談各研究個案對於學校選擇至農場作為校外教學地點,經歸納發現最重要之

    關鍵因素為安全性,農場是否能提供學童安全無虞之活動場域,是學童家長及老師最

    關心及注重的要件,亦攸關學校決定至農場校外教學的優先考量項目,通常學校在進

    行校外教學前會至農場進行實地勘察,以瞭解農場動線,軟、硬體服務設施或地理環

    境等,以確保學童參訪之安全。

    (十二)同異業策略聯盟策略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52

    在同業策略聯盟策略上,本研究列為小型農場的 FC990916 個案又屬於可接待較大量體的農場,當來訪之班級數超過容納量時,就與附近的農場以資源共享之方式互

    相配合,以輪流至農場之方式,分散校外教學班級量,為免學童存有農場型態皆為相

    同之刻板印象,所以配合農場的主題與該農場的主題不同以茲區別,增加學童學習機

    會,亦可提升配合農場之參訪遊客量。

    旅行社為溝通旅遊產品供給與消費者需求作用,在校外教學市場建立學校與休閒

    農場之間的橋樑提供服務收取佣金,對於此市場旅行社大多以薄利多銷方式增加其收

    益,經由旅行社之媒介確實讓農場增加大量客源,卻因大量遊客超出農場軟硬體承載

    量,易造成服務品質下降,然而旅行社對於合作農場收取之佣金超出農場可負擔之範

    圍,形成客源量多而實質利潤下降之情形。

    經訪談歸納發現,介於學校與農場之間的旅行社,考量經營成本及利潤,在接洽

    二方過程中,降低農場入園之人頭費用,或建議學校更換校外教學地點,提供利潤低

    農場供學校選擇。而在農場方面顧及服務品質及農場經營利潤,對於旅行社收取佣金

    之部分較無彈性,不願負擔超出農場營運範圍,易喪失旅行社提供學校教外教學行程

    的地點,減少農場校外教學市場機會。

    利潤是任何營利事業體經營導向,而旅行社亦是如此,農場在與其討論價格時須

    格外注意。不要一味的增加客源,而自行削價將業務給予多家旅行社承攬,導致市場

    削價、相互以價格惡性競爭之結果,無法維持單一合理之價格。

    旅行社同業之間訊息傳遞便捷,如有優惠不一致之情形,會引起旅行社業者之不

    滿。另在報價時,農場需給予旅行社彈性空間。

    就休閒農場而言,因旅行社行程設計之緣故,可能僅有一次合作機會,故休閒農

    場業者如何利用此次大量遊客造訪建立知名度,讓重遊客源增加,最重要的就是培養

    自行接單能力。學校在校外教學勞務採購作業,限於政府採購法相關規定,採購金額

    超過新臺幣 10 萬元以上就需要透過旅行社辦理,因此農場可轉向爭取非全年級或班級量大之小型校外教學業務,開拓校外教學客源。

    綜合上述,欲成為休閒產業市場上,受歡迎且具知名度的休閒農場,農場經營者

    之理念極為重要,在訪談過程中如 FB990813、FC990916、FF991007 及 FH991111 皆表示曾因校外教學人數過多而回絕學校,寧願遊客量少,而把服務品質做好,也不要

    大量遊客量造成服務品質下降,連帶影響消費者對於農場的評價。

    經由訪談各家農場發現,具有高知名度且受歡迎的農場,成功的吸引遊客或是讓

    學校選擇校外教學地點的因素為經營者了解農場本身條件、明確地將農場定位,掌握

    其自然生態、地理環境及動植物…等特色,並依農場經營理念設計規劃活動內容、體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53

    驗項目,讓農場成為具有吸引力,至於行政事務、人力資源和營運成本的控管,農場

    亦利用自身資源使其得到合理利潤,以維持農場運作。

    二、旅行社拓展校外教學市場策略

    (一)推展校外教學農業旅遊市場

    旅行社業務範圍廣泛、經營項目多元,經訪談歸納整理研究個案,承攬校外教學

    之理由為:經營者本身有教育背景及辦理校外教學具商業價值二大原因,而選擇承攬

    校外教學業務。

    在訪談過程中,旅行社業者自覺以主題樂園為校外教學之教學場域,似有不妥且

    無法提供學生具有教育意義之生活體驗,應規劃適合學生之行程及活動,才不失其教

    育之目的。基於旅行社業者自我覺醒,促使結合具有寓教娛樂的農業體驗活動,納為

    成為校外教學行程項目。

    學校在選擇校外教學地點,經歸納訪談個案發現學校具有最大主導權,會將農業

    體驗活動導入校外教學行程,主要係校方希望提供具有教學意義之校外教學活動,而

    教師亦視其課程需要指定安排相關行程,以市場供需法則觀之,消費者學校有需求,

    供應商旅行社業者就有供給。而業者在規劃農業體驗活動過程又需考量教師參與意

    願,而影響其意願之因素如主導之教師是否熟悉農場運作,或曾經參與相關行程…等。而學校如以農業體驗為行程主體時,又主導教師已明確陳述需安排行程內容,例

    如:生態文化導覽解說、DIY 體驗活動…等,業者會配合學校所提之需求,規劃最適合之場域,倘教師指定教學地點為休閒農場,業者仍會依學校之需求規劃調整教學地

    點。

    旅行社僅提供流程規劃及專業上之參考建議,而主要地點及相關需求,一切依學

    校之需要為依歸。

    綜合上述,教育部針對校外教學地點訂定相關規範供學校遵循,列出具有教育意

    義之參訪地點,讓學校可配合課程需要,為學生規劃適合校外學習環境,通常每一學

    年至少一次的校外教學的學生客群,是穩定的需求量,對旅行社而言穩定的客源就是

    可以永續經營的商機,吸引業者開拓學校校外教學市場行程活動。再加上大環境的變

    化,促使旅行社需尋求新商機,研究個案中 TB990809 原與美語補習班合作國內學生至美國留、遊學團行程,因美國發生 911 事件後使得出團量減少,於是自 1999 年起開始與學校接洽校外教學行程,藉此開拓新通路注入經營新契機。TF990912 在成立初期,對於旅遊市場調查發現,大部分旅行社較少和學校接洽,發覺此市場具有商機,

    進而與學校接洽此業務。

    (二)提供專業套裝行程設計滿足學校需求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54

    旅行社業者在確定校外教學地點為休閒農場及農業體驗活動時,依照學童年級及

    參與人數之不同,做不同之規劃。以一天行程之校外教學活動規劃之內容簡述如下:

    1.安全性之考量流程規劃:參與校外教學之師生,依學校平日作習時間,上午八至九時出發,約十時至目的地(休閒農場),預計停留三至五小時,約下午二、三時

    即準備啟程返校,需於平日下課時間四時至五時之間抵達學校。

    2.校外教學地點選擇:因考量舟車往返之時間,通常場域之選擇範圍為同一縣市之休閒農場。

    3.主要活動內容:整體行程包括車資、包險、領隊費用、農場內一至二項體驗活動、生態導覽解說、午餐,視情況有時提供點心。

    4.旅行社之收費:每一學童,參與費用 500-600 元不等,由旅行社向學校收取。

    倘校外教學活動為二天一夜之行程,過程中會增加不同性質之活動和景點,豐富

    行程內容,不會將行程內容全設定在農場內進行,安排上會以停留半天時間在農場,

    先讓學童透過導覽解說認識農場及場內生態,或是下午再至農場,住宿地點規劃如住

    農場民宿或是以露營方式,翌日中午即返程結束行程。

    (三)政府採購法增加旅行社校外教學推廣通路

    政府實施政府採購法以來,舉凡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等,辦理採購時,應依政府採購法相關規定辦理。我國大部分之中小學為公立學校居多,當學校擬

    舉辦校外教學行程規劃,不論是由學校行政人員籌畫或由教師帶領學生之校外教學活

    動,凡以旅遊契約型態至校外參觀教學,須委由旅遊服務業承攬者,均受該相關法令

    規範(郭希得,2009)。依該法之相關規定,凡採購金額達十萬元以上,需以「公開取得報價單或企劃書」的方式,進行公告。經公告之採購案,提供符合資料之廠商投

    標,就校外教學之採購,屬於旅遊相關業務之勞務採購,廠商資格需具交通部核發之

    合格旅行同業或得以辦理旅遊服務者,始進行投標。

    學校在辦公開招標作業前,需製作招標文件供符合資格且有意願承攬之廠商參

    考。學校會預先規劃需求書內涵校外教學內容,再依學校重視之方向進行排程,有些

    學校注重行程與課程之關聯性,如課程內容中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食物在生活上之應

    用…等,就會希望在校外教學中能將相關可連結的行程納入劃,再依據出遊人數、年齡、班級數…等明列需求條件、訂定明確執行計畫項目,包括:參加人數、活動天數、活動路線、行程、車況、保險範圍與理賠方式,供旅行社估價並有所依循進而參與投

    標。學校在進行需求書之規劃,由於承辦之校內行政人員或教師無實際旅遊行程規劃

    之經驗,有時會所提供之需求書,會讓旅行社無從投標或無利潤而不積極參與投標之

    情形,如預算低估、行程動線不明確…等。探究政府採購法之立意,為使各機關、學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55

    校採購具品質符合效益,委託專業廠商提供其專業服務,就校外教學勞務採購,旅行

    社就其專業性可提供學校行程動線安排、食宿、車次、保險…等建議,讓校外教學行程完善且減少承辦教師及學校行人員之時間、更確保學童出遊之安全性。

    (四)建立與教育單位學校暢通之聯繫平台

    旅行社經營項目多元,而在開發國內旅行市場部分,開發校外教學市場,確實具

    有相當市場性,然而學校行政人員對於行程規畫等專業性及旅遊衍生費用其成本概念

    知識之缺乏,以致學校行政人員上網公開招標時,讓部分旅行社在成本之考量上,接

    洽之意願降低。又學校依政府採購法規範,超過新臺幣十萬以上採購案,依規定上網

    公告辦理招標程序,而旅行社是否得標取得承攬資格,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加上旅行

    社如參與投標作業在製作招標文件上耗時費力,接案機會不確定、相對承攬機會低的

    情形下,較無意願與學校接洽。旅行社業者與學校接洽校外教學過程中,經歸納整理

    具有三項困難待旅行社克服:投標前企劃書製作繁雜且得標不確定性高、揣測校方之

    構想及特殊要求及學生家長干預等困難,影響旅行社業者對於參與學校校外教學行程

    規劃之意願。

    1.投標前企劃書製作繁雜且得標不確定性高

    各級地方政府教育相關單位會針對所屬公立學校辦理之校外教學訂定規範以供

    學校及旅行從業者執行及遵循,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訂立校外教教學採購規格書參考

    範本(台北市政府,2009)。各地方政府相關單位規範之條件,主要係為確保所屬學校辦理校外教學品質及權益,及給予有意願參與投標之合格廠商公開、公平之競爭平

    台,惟相關法令之規範,使學校進行評選廠商之決策時有所限制增加其業務繁瑣程

    序,相對旅行社業者再準備其企劃書及相關文件上,更需花費時間及精神始能參與投

    標,而能否順利承攬不確定性高。學校在進行校外教學決標方式,依採購法相關規定,

    採行異質最低標即先審查資格、規格,再以最低價決標及準用最有利標之評選規定,

    經公開客觀評選優勝廠商後,採限制性招標方式辦理。學校依上述二種決標方式分別

    影響旅行社之因應方式,倘採異質性最低標即各家旅行社之報價擇其最低報價者,為

    得標廠商,就旅行社而言為要取得承攬機會勢必降低成本,始有得標之可能。倘以最

    有利標之評選規定,所規範旅行社提供之要件如需求企劃書、經費支用、車輛使用年

    限、膳食、保險…等,均需製作完善,受審查文件也需備妥查驗,審查通過後始參與評選,就旅行社而言前置作業冗長繁瑣,雖有類似之明確之評分標準,為最後評選結

    果仍需由評選委員會議決議後才能確定是否得標。

    2.揣測校方之構想及特殊要求

    訪談過程中,研究個案表示校方辦理校外教學採購前,囿於相關法令之限制,及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56

    避免圖利相關特定商家之虞,校方於招標之文件中,未明確說明擬前往那一間農場、

    餐廳或遊憩景點,旅行社礙於行程不明確之緣故,通常得去揣測校方擬前往的地點。

    而有旅行社表示學校瞭解旅行社欲得標心態,以互蒙其利為由,進而希望旅行社

    給予一些福利、回饋或特殊招待。

    在訪談中發現旅行社與學校接洽過程中,部分學校有收取回扣的問題存在,不以

    學生校外教學之知識增長、安全性…等為主,而是以從中獲取之私益,來影響校方決定是否給予旅行社承攬為考量之理由。

    3.家長干預

    旅行社業者在接洽校外教學過程中除了面臨校方在行政作業程序上之決定權,然

    而參與校外教學之學生家長,亦為影響校外教學行程、教學方式關鍵之一。政府為使

    各機關、公立學校公平、公開辦理採購程序,規範各公立學校校外教學採購注意事項

    及應遵循之依歸,惟現行作業程序,法定相關規範看似不可憾動之架構下,旅行社為

    求進入此穩定需求市場,仍就能鑽研出一套生存的經營之道。既有法令的僵固性,使

    得學校辦理校外教學採購事宜時選擇彈性空間小,然而現實中學校師長與學生之間的

    緊張關係、學校依法行政及依慣例行事之行事作為,顯示學校與旅行社之間、學校與

    學生家長之關係,存有具爭議的行為及具積極待改善之處。

    由上述之理由,旅行社業者如未能與學校建立關係且維持良好的互動,對於承攬

    校外教學之機會具有其困難度,旅行社業者基於時間和成本之考量,寧將業務調整為

    其他具利潤之項目,降低學校窗口之人力,例如 TE990825,僅與有合作過之熟客或熟客介紹的學校為業務對象,不主動開發新的學校客群。對於藉由給予學校相當回扣

    而取得標案承攬的旅行社,相對地在成本之考量,必會將所花費之成本轉嫁至其他行

    程甚而影響服務品質。

    (五)休閒農場與旅行社異業結盟策略

    休閒農場導入期藉由旅行社開拓其經營之通路,旅行社居於中間者之角色,其業

    務性質係以提供服務由通路中收取相對報酬為主。通常休閒農場會以折讓、折價、津

    貼讓旅行社有意願將其納為行銷產品。任何營業事業體,在經營上以利潤為導向,相

    對旅行社亦然。業者在行程規劃上,除了依消費者之需求規劃行程,而活動內容設計

    上,即時強調以農業體驗為主之業者,在活動內容設定,仍需考量活動成本及獲取之

    利潤因素,進而規劃行程內容。

    綜合上述,旅行社業者在推廣農業體驗行程規劃,視為銷售套裝行程為旅行社其

    中一種產品項目,提供有此需求之消費者購買的選擇,因此旅行社的農業體驗推廣行

    程是否活絡,視市場需求程度而決定,學校在校外教學地點選擇、活動內容,具有最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57

    終決定權。

    伍、建議

    將農業體驗活動作為校外教學課程,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師及辦理校外教學資源

    人員應共同規劃具有教學目標、綜合教育的教學活動。然而在休閒農場經營者與學校

    之間的互動訊息傳達、教學資源之共識,為校外教學課程規劃重要關鍵。休閒農場需

    瞭解教師對於校外教學之教學需要,並提供其教學資源,二者進行有效的雙向溝通,

    規劃一套具有寓教娛樂意義的校外教活動,增進學生在環境教育學習興趣。茲提供以

    下建議,作為休閒農場開拓校外教學市場之策略。

    一、行銷策略與宣傳推廣

    行之有年校外教學活動,學校對於校外教學選擇地點及活動內容具有高度的主導

    性,然而休閒農場欲在多元校外教學市場具有佔有率,瞭解及掌握教師在規劃校外教

    學活動之需求,吸引學校前往休閒農場進行農業體驗活動,為休閒農場極需努力的課

    題。在農業體驗活動產品設計,除規劃套裝行程計可供教師交由旅行社直接辦理,另

    外還可就自身所擁有之資源規劃,可單項進行或任意組合的活動,讓教師可任意選擇

    符合教學需要之活動。至於校外教學活動所收取之費用,應在家長可接受及負擔的範

    選內,經歸納整理較適合之價位為 300 元上下,亦可設計供學生自行選購的自費活動,自費活動宜設計具有代表性、特殊性或紀念性專屬農場的產品,惟在產品訂價上,

    仍需考量學生可負擔之範圍,方能提高購買力。

    休閒農場在推廣部分,可藉由無遠弗屆網路資源,迅速地將休閒農場農業體驗活

    動訊息廣為周知,建議業者在建置網頁服務功能上,應設計易於瀏覽農場活動訊息平

    台、增設互動平台。例如:建立部落格,讓消費者可以詢問或留下參訪心得及關鍵字

    的行銷。當學校有農業體驗活動需求時,易於搜尋農場訊息,業者亦可提供農業體驗

    活動套裝行程或各式表單的下載服務,節省學校行政作業時間,同時提供學校直接有

    效地掌握農場校外教學資源的管道。

    二、農業體驗活動內容設計

    休閒農場所提供農業體驗活動,攸關學校老師在選擇是否符合課程目標之考量標

    的,然而學校教師或承辦校外教學業務承辦人員,通常忙於教學或行政事務,對於休

    閒農場所提供之農業體驗課程無暇深入瞭解,以致於對於休閒農場所擁有之農業資源

    可提供教學資源的相關資訊相對缺乏,部分教師在資訊缺乏的情形下,不甚瞭解農業

    體驗活動運用於校外教學資源上是具有其教學之意義且符合環境教育之功能,而學生

    接觸農業體驗活動,除了在體驗中獲得樂趣及知識,對於自身所處的土地更能有深刻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58

    之連結。

    就休閒農場設計農業體驗活動上,具有教育背景之業者,因熟悉瞭解學校教學之

    需要較能設計符合校方需求之活動,然而並非所有業者都具有教育背景,而能夠設計

    符合學校需要之教案。建議業者可運用農政相關單位或民間團體,針對農業體驗活動

    設計的教學輔導或是以參加教育訓練為主的課程,獲得相關教育資源,藉以將自身所

    擁有之自然條件,設計一套可供校外教學活動之體驗課程。而學校教師部分,讓學生

    透過「農民生活智慧」的學習,增加對於生活環境的認識,學習珍惜土地所孕育之飲

    食,休閒農場所提供之資源,雖非完全與學校課程相關,然而學習尊重土地、愛惜環

    境,對於現今生活常識不足、缺乏親近大自然之學童,具有啟發生命及環境教育的意

    義。

    休閒農場除了規劃豐富具有教育意義的農業體驗活動,在體驗活動進行中,需仰

    賴農場解說人員之解說服務,因此,解說員之素質攸關校外教學課程品質,綜觀現今

    各休閒農場解說人力資源組成多樣不定,為能確保農場提供解說導覽服務品質,建議

    政府相關單位,對於解說員訓練及資源統整,建立完善之認證制度,以確保學童在休

    閒農場辦理校外教學活動的品質,且提供休閒農場解說人力的資源平台,解決休閒農

    場解說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之困境。

    三、環境的安全性規劃

    學校辦理校外教學因活動內容及場域的選擇,經研究指出教師在選擇校外教學環

    境的安全性,為最重要且最優先考量的條件。易言之,休閒農場所提供軟硬體設施環

    境及進行的農業體驗活動過程的安全問題,決定學校是否前往之要件。有鑑於此,休

    閒農場在規劃農業體驗課程除了設計符合學校教學需要之活動外,更需建立完善建全

    的整體環境安全性計畫,確保學生在其場域活動是具有安全的保障。在訪談的過程

    中,休閒農場業者及旅行社業者皆指出環境安全性規劃的重要性。因此,建議業者在

    環境設施上之安全性措施,如消防設備、緊急逃生標誌及避難疏散動線等安全防護必

    須設置完善,加強農場工作人員緊急應變訓練或建立安全計畫的標準流程,提供學校

    安全無虞之活動場域,必能提升學校選擇前往的意願。政府相關單位針對休閒農場安

    全性,應有明確規範及評鑑標準如消防安全合格認證、休閒農場應投保公共意外責任

    險,讓學校、教師及學童家長放心、安心讓學生至休閒農場從事農業體驗的活動。

    四、建立校外農業體驗教學制度

    行之有年的校外教學活動,將課程融入校外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參與感及學習成

    效,已成為各校努力的方向。然而校外教學可選擇參訪及從事的活動百家爭鳴,呈現

    多元化的競爭市場,如要突顯校外農業體驗教學活動市場競爭性,有賴政府政策制度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59

    之建立,有助於提升休閒農場供給面產業發展及活化學校校外教學課程資源需求面,

    本研究經訪談休閒農場業者、旅行社業者,均肯定發展農業體驗活動,對於學童生活

    學習有所助益,對於政策制度之推行,期望政府相關教育農政單位,規劃相關農業體

    驗活動校外教學制度,讓學校在安排校外教學課程規劃下有所遵循依據,而居中接洽

    業務之旅行社,亦會依著相關規範進行農業體驗活動行程設計。

    有關農業體驗活動政策制度之建立,首先在教育部應將農業體驗活動納入校外教

    學必要學習課程範疇;而農委會應將休閒農場相關資源如農場評鑑、安全性及農業體

    驗活動設計…等,供教育部作為校外教學選擇地點資源,並建置專屬學童農業體驗活動,形成制度的規範,有計畫地推動相關政策,讓學校、教師及學童對於農業體驗活

    動有所認識、更進一步喚起對於生活中土地的愛護、珍惜,期提升學童對於生活環境

    的關心與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李晶(2000)。國小教師對休閒農場提供資源實施校外教學活動之評估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6(1),93-110。

    2. 李晶(2001)。國小教師對休閒農場提供資源實施校外教學活動之評估研究。師大學報,46(1),93-110。

    3. 林燈燦(2003)。旅行業經營管理:理論與實務(第二版)。臺北市:品度。 4. 賴雅芬(1996)。校園戶外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0,76-84。 5. 李雅菁(2001)。走出教室--校外教學中教師的行動與反思。教育研究,81,

    78-83。 6. 沈進成、許淑祉(2006)。利用主題遊樂園資源達成國民小學校外教學目標之研究

    -以劍湖山世界主題園為例。旅遊管理研究,6(1),1-19。 7. 林宏哲(2009)。國小低年級學童體驗戶外生態教學成效之探討-以嘉義縣獨角仙

    休閒農場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8. 林儷蓉(2000)。休閒農場資源與國小校外教學目標之相關研究-以學童及教師

    之觀點。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9. 許淑祉(2005)。利用主題樂園資源達成國民小學校外教學目標適宜性之研究-

    以劍湖山世界主題樂園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10. 郭希得(2009)。公立學校勞務採購契約之研究-以校外教學旅遊服務為例。成

    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11. 陳信譚(2007)。校外教學採購最有利標評選項目及權重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

    國際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12. 賴佩芳(2008)。國小教師對校外教學目的地之滿意度與再選擇意願之研究-以台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60

    一生態教育休閒農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13. 賴欣釧(1998)。國小高年級團體旅環境體驗差異之研究。逢甲大學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中縣。 14. 藍紅玉(2009)。校外教學價值認知、滿意度與學習成長。亞洲大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中市。 15. 交通部觀光局(2010)。旅行業家數統計【觀光統計月報】。2010 年 10 月 15 日,

    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16. 教育部(2010)。各級學校概況表(80-98 學年度)【主要統計表】。2010 年 11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b.xls 17. 蘇桂瑩(2006)。走出校園:談校外教學活動之意義。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7。

    2010 年 10 月 21 日,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7/57-35.htm 18. 台北市農會(2010)。99 年台北市農會簡介:農村建設與發展。台北市:台北市

    農會,15-25。 19. 陳美芬(2004)。農業資源運用於戶外教學之分析調查。載於陳美芬、劉鎮寧(主

    編),走訪鄉村:戶外農業體驗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設計(280-289 頁)。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 顏建賢、曾良宇、陳美芬(2010)。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99 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編號:050202#102),未出版。

    21. Donaldson G. W. & Donaldson L. E. (1968). Outdoor education- Definition. In Donald R. Hammerman & Willam M. Hammerman (Eds.) Outdoor education-A book of readings. Minnerapolis, Minn: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

    22. Ford, P. M. (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ress.

    23. Lund, M. (1997). Outdoor education: from the roots, to the new branches. (Canada: Grant McEwan College Press).

    24. Passmore, J. (1972). Outdoor education in Canada. Toronto, Ontario: Ontari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Studies.

    25. Schofield, J. W. (1990). Increasing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 Eisner & A. Peshkin (Eds.), Qualit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 The continuing

    26. Smith, P. R. (1987).Outdoor education and its education objectives. Geography, 72(3), 209-216.

    27. Surrey County Council (SCC) (1991).Outdoor education policy. Retrieved January 23,2008,from:http://www.surreycc.gov.uk/

    28. The Council of Outdoor Educations of tario (COEO) (1997).Submission to the expert

  •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市場供給面開拓策略之研究

    261

    pane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Council of Outdoor Education of Ontario. Retrieved January 23, 2008, from: http://www.coeo.org/

    29. Wendell, R. Smith (1956).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Marketing Segmentation as Alternat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Marketing, 12, 3-8.

    30. Yip, R.K. (198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Revised Ed., Beverly Hills, CA: Sage.

  • 農業推廣文彙第 57 輯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