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的老重庆...06慢生活·老重庆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

1
让生活 下来 慢新闻深阅读 慢生活 06 ·老重庆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责编 陈志刚 视觉 黄明强 图编 张路 责校 罗文宇 部分地名已经消失 巴渝文化博物馆负责人沈学华,是 一位致力于搜集和研究巴渝文化的重庆 迷。他告诉记者,他搜集了500张左右 的老照片,展出的只是部分,这些老照片 是他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重庆印刷品 上找到的。 记者看到,这些老照片下方都标明了 被拍摄地方的地名。在记者印象中,很多 地方早已变了模样,现在只保留了一个地 名,有的地方甚至连地名都不存在了。 一张标注有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 脚楼老照片就让记者好奇,燕喜洞在哪 儿呢?据《渝中区消失地名名录》记载, 燕喜洞正街是位于现南区路中段的一条 街巷,因此地悬崖上有洞,洞内有燕子而 得名。原是荒坡,20世纪20年代南区干 道修建后,居民逐渐增多,形成街巷,一 直沿用。1980年修建长江大桥北桥头 引桥,扩建公路,将其并入南区路后消 失。现作为地名已经消失。 沈学华告诉记者,现在以燕喜洞支道 为地名的还被少数人提及,不过燕喜洞之 上的燕子岩如今成了一个热门景点。 沈学华指着一张名为“最后的魁星 阁”的照片告诉记者,虽然临江门魁星楼 是大家熟知的重庆地名,不过魁星阁早 已消失。 据介绍,当时解放碑附近有个夫子 池,夫子池旁有重庆府文庙,魁星阁是府 文庙的附属建筑,具体位置在府文庙左 侧大门外的街巷中央,即现在的邹容路 口。记者看到,老照片上的魁星阁为三 楼一底塔楼式建筑,阁楼前是施工现 场。据《重庆老街巷》介绍,1949 年后, 为拓宽临江横街至临江门的马路,魁星 阁被拆除,解决了当时的交通拥堵。 洪崖洞两侧的吊脚楼 重庆城曾有“九开八闭”十七道城 门,城墙外的重庆又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成为热门景点的洪崖洞,重庆 人熟悉的临江门曾经这一带就是层层叠 叠的吊脚楼民居,与今日的繁华、热闹相 去甚远。 重庆民俗专家李正权介绍,上世纪 20年代,洪崖门被拆除。但因悬崖太陡, 没有路进出城内外,后来人们在悬崖上 开出一条小路来,沟通城内外。洪崖洞 下是镇江寺和纸盐河街,都是码头,相当 热闹。洪崖洞两侧的悬崖下就建起一排 排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成重 庆城特有的风景。 这些民居直到1997年前后都还存 在。记者在今天洪崖洞景区旁边的戴家 巷岩壁公园探访发现,崖壁上还保留着很 多直径20厘米左右的孔洞。据介绍,这 些孔洞是当时用来支撑吊脚楼木桩的。 同样,今天的临江门一带早已不见 了重重叠叠的民居,建起了现代建筑魁 星楼。随着魁星楼的修建,该片区的地 形地貌发生了变化。据介绍,曾经这一 片的莲花洞、光明巷等在内的老地名都 被注销。 73岁的秦廷光老人就对储奇门、南 纪门一带的吊脚楼、捆绑房记忆犹新,他 告诉记者,童年时南纪门、金紫门江边的 捆绑房连绵不绝。当时城门下有条竹帮 街,聚集了很多求生的贫苦人,他们大多 住在城墙外江边搭建的简易吊脚楼和捆 绑房中。 朝天门缆车有望归来 老照片上还有目前正在打造的十八 梯传统风貌区内的月台坝,又陡又窄的 石梯子是很多重庆人对月台坝最深的记 忆。有一种说法是,月台坝的得名是因 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胡子昂之父胡于成 1916年在此建公馆,门前修有半月形地 坝,酷似弯月故得名。 不过,旧时站在月台坝最高处,可眺 望至长江南岸,视野极好。 据介绍,正在打造的十八梯传统风 貌区将完整地保留传统街巷肌理“7街6 巷”,其中就包括月台坝。 据此前重庆晚报的报道,不仅月台 坝,老照片中重庆人最熟悉的朝天门缆 车、望龙门缆车有望归来。 望龙门缆车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 车,由茅以升主持设计,于 1945 年 5 月 16日正式通车。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 到缆车轨道的鱼腹式设计,这样上下方 向运行的缆车可以在鱼腹处错车。1993 年,因修建长滨路,望龙门缆车站被拆 掉,2009年底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 位。考虑到周围居民楼较多等因素,望 龙门缆车修复后应该不会恢复运营,较 大可能会打造成缆车遗址公园。 朝天门观光缆车于1983年开建, 1984 年 10 月 1 日正式营业,2007 年 5 月 停运,运行 23 年,见证了重庆城市的变迁。 住在朝千路社区63岁的李丁光告 诉记者,缆车开业时票价是下行 5 分,上 行 1 角。“当时缆车给进出码头的乘客和 做活的工人带来很多便利,也是很多小 孩和外地人喜欢体验的重庆交通工具之 一,火爆时就像现在的长江索道。” 沈学华说,希望来巴渝文化博物馆 参观的游客,通过这些老照片,看到这些 重庆记忆和山城故事。 记者曾多次探访位于下半城复旦中学旁边的巴渝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内 陈列了上万件与巴渝文化有关的藏品。在博物馆一楼走廊过道墙上,有几十 幅黑白老照片,这些老照片上有已经消失的重庆街巷和地标建筑,比如燕喜 洞正街和临江门的魁星阁、储奇门顺城街,还有临江门、洪崖洞重重叠叠的吊 脚楼,也有重庆人记忆中的朝天门、望龙门缆车,还有目前渝中区正在修缮的 包括聚兴城银行、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江全泰号等历史文物建筑…… 洪崖洞的吊脚楼 月台坝的石梯坎 临江门的魁星阁 老照片里的老重庆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毕克勤 摄影报道 老照片由沈学华提供 道路扩宽后魁星阁消失 洪崖洞曾经的吊脚楼 月台坝的石梯坎 望龙门缆车道 朝天门缆车 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脚楼,燕喜洞之上便是燕子岩。

Transcript of 老照片里的老重庆...06慢生活·老重庆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

Page 1: 老照片里的老重庆...06慢生活·老重庆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责编 陈志刚 视觉 黄明强 图编 张路 责校 罗文宇

让生活 下来慢慢新闻深阅读慢生活06 ·老重庆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责编 陈志刚 视觉 黄明强图编 张路 责校 罗文宇

部分地名已经消失

巴渝文化博物馆负责人沈学华,是一位致力于搜集和研究巴渝文化的重庆迷。他告诉记者,他搜集了500张左右的老照片,展出的只是部分,这些老照片是他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重庆印刷品上找到的。

记者看到,这些老照片下方都标明了被拍摄地方的地名。在记者印象中,很多地方早已变了模样,现在只保留了一个地名,有的地方甚至连地名都不存在了。

一张标注有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脚楼老照片就让记者好奇,燕喜洞在哪儿呢?据《渝中区消失地名名录》记载,燕喜洞正街是位于现南区路中段的一条街巷,因此地悬崖上有洞,洞内有燕子而得名。原是荒坡,20世纪20年代南区干道修建后,居民逐渐增多,形成街巷,一直沿用。1980年修建长江大桥北桥头引桥,扩建公路,将其并入南区路后消

失。现作为地名已经消失。沈学华告诉记者,现在以燕喜洞支道

为地名的还被少数人提及,不过燕喜洞之上的燕子岩如今成了一个热门景点。

沈学华指着一张名为“最后的魁星阁”的照片告诉记者,虽然临江门魁星楼是大家熟知的重庆地名,不过魁星阁早已消失。

据介绍,当时解放碑附近有个夫子池,夫子池旁有重庆府文庙,魁星阁是府文庙的附属建筑,具体位置在府文庙左侧大门外的街巷中央,即现在的邹容路口。记者看到,老照片上的魁星阁为三楼一底塔楼式建筑,阁楼前是施工现场。据《重庆老街巷》介绍,1949年后,为拓宽临江横街至临江门的马路,魁星阁被拆除,解决了当时的交通拥堵。

洪崖洞两侧的吊脚楼

重庆城曾有“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城墙外的重庆又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成为热门景点的洪崖洞,重庆人熟悉的临江门曾经这一带就是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民居,与今日的繁华、热闹相去甚远。

重庆民俗专家李正权介绍,上世纪20年代,洪崖门被拆除。但因悬崖太陡,没有路进出城内外,后来人们在悬崖上开出一条小路来,沟通城内外。洪崖洞下是镇江寺和纸盐河街,都是码头,相当热闹。洪崖洞两侧的悬崖下就建起一排排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成重庆城特有的风景。

这些民居直到1997年前后都还存在。记者在今天洪崖洞景区旁边的戴家巷岩壁公园探访发现,崖壁上还保留着很多直径20厘米左右的孔洞。据介绍,这些孔洞是当时用来支撑吊脚楼木桩的。

同样,今天的临江门一带早已不见了重重叠叠的民居,建起了现代建筑魁星楼。随着魁星楼的修建,该片区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据介绍,曾经这一片的莲花洞、光明巷等在内的老地名都被注销。

73岁的秦廷光老人就对储奇门、南

纪门一带的吊脚楼、捆绑房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童年时南纪门、金紫门江边的捆绑房连绵不绝。当时城门下有条竹帮街,聚集了很多求生的贫苦人,他们大多住在城墙外江边搭建的简易吊脚楼和捆绑房中。

朝天门缆车有望归来

老照片上还有目前正在打造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内的月台坝,又陡又窄的石梯子是很多重庆人对月台坝最深的记忆。有一种说法是,月台坝的得名是因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胡子昂之父胡于成1916年在此建公馆,门前修有半月形地坝,酷似弯月故得名。

不过,旧时站在月台坝最高处,可眺望至长江南岸,视野极好。

据介绍,正在打造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将完整地保留传统街巷肌理“7街6巷”,其中就包括月台坝。

据此前重庆晚报的报道,不仅月台坝,老照片中重庆人最熟悉的朝天门缆车、望龙门缆车有望归来。

望龙门缆车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由茅以升主持设计,于1945年5月16日正式通车。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缆车轨道的鱼腹式设计,这样上下方向运行的缆车可以在鱼腹处错车。1993年,因修建长滨路,望龙门缆车站被拆掉,2009年底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考虑到周围居民楼较多等因素,望龙门缆车修复后应该不会恢复运营,较大可能会打造成缆车遗址公园。

朝天门观光缆车于1983年开建,1984年10月1日正式营业,2007年5月停运,运行23年,见证了重庆城市的变迁。

住在朝千路社区63岁的李丁光告诉记者,缆车开业时票价是下行5分,上行1角。“当时缆车给进出码头的乘客和做活的工人带来很多便利,也是很多小孩和外地人喜欢体验的重庆交通工具之一,火爆时就像现在的长江索道。”

沈学华说,希望来巴渝文化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通过这些老照片,看到这些重庆记忆和山城故事。

记者曾多次探访位于下半城复旦中学旁边的巴渝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了上万件与巴渝文化有关的藏品。在博物馆一楼走廊过道墙上,有几十幅黑白老照片,这些老照片上有已经消失的重庆街巷和地标建筑,比如燕喜洞正街和临江门的魁星阁、储奇门顺城街,还有临江门、洪崖洞重重叠叠的吊脚楼,也有重庆人记忆中的朝天门、望龙门缆车,还有目前渝中区正在修缮的包括聚兴城银行、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江全泰号等历史文物建筑……

洪崖洞的吊脚楼月台坝的石梯坎临江门的魁星阁

老照片里的老重庆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毕克勤 摄影报道 老照片由沈学华提供

▲道路扩宽后魁星阁消失

▲洪崖洞曾经的吊脚楼

▲月台坝的石梯坎

▲望龙门缆车道

▲朝天门缆车

▲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脚楼,燕喜洞之上便是燕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