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THNEWS - pdtimes.com.cn file“第三空间”——一种家与写字楼之外的公...

1
DEPTH NEWS 新闻纵深 6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 章磊 美编 / 吴婷 2018.8.28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是怎么出生 的吗?” 8 19 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图书展 示活动在浦东“老字号”书店—东方书城 举行。 “今年书展,东方书城有幸成为分会场 之一,我们结合大多数读者需求,开展少儿 阅读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共享阅读的快 乐。”东方书城店长王臻说。 本届上海书展期间,由市文明办、市教 委、市新闻出版局等联手策划的新书《阅读 2018 》在主会场亮相。书中,全市16 个区 133 家特色美丽书店、美丽书屋以手绘图 的形式跃然纸上。其中,有9 家在浦东。 在实体书店总体唱衰的背景下,这 9 家浦东“网红”实体书店却“活”得有滋有 味,用“心”留住读者,或是秘诀。 “高颜值书店” 传递生活可能 三年的“扩张”,靠的不仅 仅是“高颜值”,还有“深内 涵” 除了卖书,还要为消 费者设计生活的更多可能。 8 22 日下午 3 点,隐身于百联世纪 购物中心的“言几又 · 今日阅读”书店里,有 70 多个座位的咖啡区几乎满座。简约的 木质装潢、暖暖的色调、盎然的绿植,伴随 着书籍与咖啡的香气,读者们或是手捧书 册,或是敲击键盘,安静而舒适。 墙上的老上海缩影,更让书店的整体 环境透出一股“文艺范”……浦东的 9 家特 色书店中,“言几又”被认为是“高颜值书 店”的代表。 “高颜值,源于空间设计中无数细节的 叠加。”四川言几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共 事务总监周娟说,“就拿灯光而言,我们根 据书桌位置、读者阅读习惯、用户体验等因 素,多次调整光源,在保证整体照明的同 时,给读者营造一定的私密性。” 用她的说法,“言几又”要为读者打造 “第三空间” —一种家与写字楼之外的公 共空间。“我们希望读者可以在这里安心舒 适地阅读、处理事务。” 2015 年进入上海, 2016 年入驻浦东, 三年来,“言几又”已在上海开设了十家 店。这样的成绩,靠的不仅仅是高颜值,还 有“深内涵” —除了卖书,还要为消费者 设计生活的更多可能。 周娟介绍,“言几又” 2006 年初创时便 突破传统观念,尝试书店与咖啡馆的结合, 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跨界融合十分另 类,但如今,这早已成为了常态。 “之所以敢于突破,是因为我们希望它 不只是书店,更能传递生活的各种可能。” 她说,这样的设计理念,其实从店名中就能 体现—“言几又”三个字,拼在一起正是 “设”字的繁体写法。 而“生活的更多可能”,则通过书籍传 递。在“言几又”百联世纪店,在售书籍的门 类并不多,以文学、社科和亲子图书为主。 “开业前,公司图书事业部会对门店所 在商圈进行评估,确定书籍门类的选取及 比例。”周娟说,“就百联世纪店为例,商城 周边多为写字楼,白领、商务人士众多,同 时也有一定住宅区,因此我们将消费群体 定位为商务与家庭。” 每个月,书店工作人员都会结合销售 情况、时下流行、新书发布等因素,为区域 内读者挖掘最适合阅读的 24 本书籍,并在 店内重点位置陈列推荐。 “我们认为,一家成功的书店,书籍的 选择至关重要。再通过书籍,激发消费者 的延伸消费欲望。”周娟说。目前,“言几 又”主营业务除了图书外,还有咖啡和文创 商品两个板块。 未来,“言几又”还构思着更多的“设 计” —钢琴演奏会、电影赏析会、文化沙 龙活动,甚至服装店、家具店、剧场等,不断 丰富书店的可能性。 “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无时无刻不在 变化,我们期待‘言几又’能连接更多生活方 式,为人们创造更多生活场景。”周娟说。 传统书城的 “多元服务” 如何转型?东方书城探 索出的答案,是“提升读者的 体验感与参与度”,从“单一卖 书”,向“多元服务”升级。 相较于“言几又”的“小而精”,坐落于 乐凯大厦 2 3 层的东方书城体现的则是 “大而全”的特色。文学、教辅、经济、历史、 人物传记、音像制品……已走过 19 个年头 的东方书城,经营面积达到 3500 平方米, 图书种类超过 8 万种,是浦东最大的综合 性书店。 “每次到这儿来,总会有不少收获。”读 者老严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老严尤为 关注军事、时政类的书籍。“这类图书很多 小书店没有,还是这里最齐全。”他说,“另 外,小孙子的教辅书这儿也都能买到,再也 不用赶去福州路了。” 高一学生小程最近几乎天天都“泡”在 东方书城。她说:“这里的书很多,找起来 也非常方便。”书城里,像小程这样读者不 在少数,每隔两三个书架,便能看到有人席 地而坐,认真地翻着书。 相比那些“跨界”的新型书店,东方书 城少了一份小资情怀,却靠着“大而全”的 特色,维持着“老粉”的拥护。小程说,虽然 书城设施与环境略显老旧,但并不影响自 己的阅读体验,“即使是坐在地上看书,我 仍觉得十分舒适。” 然而,线上购书的冲击、阅读习惯的改 变、图书载体的变化,加之多业态“网红”书 店的快速兴起,依然让东方书城感受到了 压力。王臻坦言,“2010 年,书城年度图书 销售额可达 4000 万元,如今已缩水一半, 收支勉强持平。” 面对来自线上线下的“左右夹击”,转 型升级已成必然。怎么转?东方书城探索 出的答案,是“提升读者的体验感与参与 度”,从“单一卖书”,向“多元服务”升级。 书城借鉴新型书店的经营理念,尝试 利用“图书+”的模式,为读者营造优质的 阅读氛围。书城一楼,一家“网红”咖啡馆 已经开业。王臻介绍,“之前,书城曾引进 投币式自助咖啡机,但后来我们决定改成 专业的咖啡馆,给喜爱咖啡的读者一个更 好的选择。” 同在一楼,茶具、书签等文创产品已然在 售。王臻说, “我们引进文创产品有个前提, 那就是要与书城的氛围相契合,宁缺毋滥。” 前两年,书城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 始重视儿童绘本阅读。为此,书城专门开 设了绘本馆,把所有绘本、少儿图书整合, 按照年龄分段、阅读类别进行分类。“绘本 馆开放后,少儿类图书的销售额相比之前 提高了 15%。”王臻说。同时,绘本馆也成 为了书城各类活动的阵地和孩子们的阅读 乐园。 这些,都是书城在多元服务方面的探 索:利用书城足够大的空间,开发不同的功 能区,吸引读者更长时间逗留,借此带动图 书及其他消费。 王臻透露,接下来,书城计划开辟更多 功能区,用于活动推广、教育培训等,提供 更多元的服务,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在他看来,“图书+多业态”的模式,就 如人们家中的“饭+菜”。“传统书店并非完 全落后,我们有专业优势和足够的场地条 件,这是我们的实力,也是特色。” 让旧书焕发 无限新生命 “书友们喜欢来这里‘淘 书’,我想为他们营造一种家 的感觉,就好像在自家书房寻 找一本藏书,让他们在舒适的 环境中,收获惊喜。” “请问您这儿有王蒙的《青春万岁》 吗?出版时间大约在上世纪80 年代前后。” “有过,不巧前段时间被书友买走了, 我帮您登记一下,下回我收到第一时间联 系您。” 8 24 日,“书迷”阮洋慕名来到“小朱 书店”,寻找昔日的心头所好。“虽然书没买 到,但今天能发现这家旧书店,已经让我足 够惊喜了。”他说。 2010 9 月开张的“小朱书店”,如今 位于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专卖旧书, 是“小朱书店”的特色。110 平方米的店面 里,如今已有了将近 10 万册书籍。略显拥 挤的空间,早已成为旧书发烧友心中的“藏 宝库”。 字典、连环画、小说、专业书……古色 古香的书架被一本本微微泛黄的旧书填得 满满当当。书店里所有的书籍,都是老板 朱凤涛多年走街串巷收购来的。“这些年, 我陆续收到了 30 万册旧书,因为书店面积 不够,其余的都在仓库收藏着。” 自从开始经营“小朱书店”,朱凤涛便 一心扑在了上面。或是在书店孜孜不倦整 理书架,或是与顾客天南地北地聊天、或是 穿梭在城市各角落收购旧书……年逾六旬 的他一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刚开张的时候,“小朱书店”只有一万 册旧书。一年后,书店的存书量就达到了 67 万册。“只要是国家允许的图书,我都 愿意收购,我相信总会有人需要它们。”朱 凤涛说。 在他看来,知识没有新旧之分,一本书 对没看过的人来说,就是新书。“很多书一 旦上市时间久了,就很难再从市场上找到, 这让不少爱书人十分惋惜。我收购图书, 一方面是为了爱书人能找到心仪的图书, 另一方面也是让书籍能够‘找到’读者,让 写书人的心血不白白浪费。” 这样的一种情怀,源于当年在上海旧 书店工作的经历。“那时候,经常能够看到 书友找到心仪书籍时的表情,就像小时候 吃到一块红烧肉的那种激动。”朱凤涛笑 道。 老式圆台桌、花瓶、古琴……“小朱书 店”的中式装修风格,配合旧书体现出一种 年代感。“书友们喜欢来这里‘淘书’,我想 为他们营造一种家的感觉,就好像在自家 书房寻找一本藏书。”朱凤涛说,“希望他们 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收获惊喜。” 几年前,曾有一名孕妇来书店寻找孕 妇食谱,因行动不便随口提了一句,“要是 放点椅子就好了”。朱凤涛放在了心上,专 门花费几天时间调整货架,在本就紧张的 店里挤出了空间,摆上了桌椅板凳。没多 久,那名孕妇再次来到书店,看到此景惊讶 地说:“没想到自己随便说说的,老板还真 上了心。” 旧书难寻,“小朱书店”经常会接到书 友们的“求书热线”。朱凤涛几乎是有求必 应,认真用纸笔记下书友求购的图书信息, 包括版本、尺寸等,并许诺一旦找到会立即 联系对方。 日复一日,记录求购信息的笔记本,在 “小朱书店”里已有近 300 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销售旧书外,“小 朱书店”还支持换书服务。“书友从这儿买 了旧书看完后,也可以拿回来换其他书,将 书留给下一个有缘人。”朱凤涛说,“旧书可 以焕发无限新生命,希望我们的城市能弥 漫更多的书香。” 用“心”留住读书人 —实体书店的生存之道 见习记者 沈馨艺 本报记者 章磊 网上购书盛行、读者阅读习惯改变……实体书店在冲击下总体 唱衰。然而,仍有不少“网红”实体书店,用“心”留住了读者。 作为一家“高颜值书店”, “言几又”的理念是为读者打造“家与写字楼之外的第三空间”。 见习记者 黄日阅 摄 东方书城正向“多元服务”转型。 见习记者 沈馨艺 摄 “小朱书店”老板朱凤涛(右)与书友交流。见习记者 沈馨艺 摄

Transcript of DEPTHNEWS - pdtimes.com.cn file“第三空间”——一种家与写字楼之外的公...

Page 1: DEPTHNEWS - pdtimes.com.cn file“第三空间”——一种家与写字楼之外的公 共空间。“我们希望读者可以在这里安心舒 适地阅读、处理事务。”

DEPTH NEWS 新闻纵深

6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章磊 美编/吴婷 2018.8.28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是怎么出生

的吗?”8月 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图书展

示活动在浦东“老字号”书店——东方书城

举行。

“今年书展,东方书城有幸成为分会场

之一,我们结合大多数读者需求,开展少儿

阅读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共享阅读的快

乐。”东方书城店长王臻说。

本届上海书展期间,由市文明办、市教

委、市新闻出版局等联手策划的新书《阅读

者2018》在主会场亮相。书中,全市16个区

的133家特色美丽书店、美丽书屋以手绘图

的形式跃然纸上。其中,有9家在浦东。

在实体书店总体唱衰的背景下,这 9家浦东“网红”实体书店却“活”得有滋有

味,用“心”留住读者,或是秘诀。

“高颜值书店”传递生活可能

三年的“扩张”,靠的不仅仅是“高颜值”,还有“深内涵”——除了卖书,还要为消费者设计生活的更多可能。

8月 22日下午 3点,隐身于百联世纪

购物中心的“言几又·今日阅读”书店里,有

70多个座位的咖啡区几乎满座。简约的

木质装潢、暖暖的色调、盎然的绿植,伴随

着书籍与咖啡的香气,读者们或是手捧书

册,或是敲击键盘,安静而舒适。

墙上的老上海缩影,更让书店的整体

环境透出一股“文艺范”……浦东的9家特

色书店中,“言几又”被认为是“高颜值书

店”的代表。

“高颜值,源于空间设计中无数细节的

叠加。”四川言几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共

事务总监周娟说,“就拿灯光而言,我们根

据书桌位置、读者阅读习惯、用户体验等因

素,多次调整光源,在保证整体照明的同

时,给读者营造一定的私密性。”

用她的说法,“言几又”要为读者打造

“第三空间”——一种家与写字楼之外的公

共空间。“我们希望读者可以在这里安心舒

适地阅读、处理事务。”

2015年进入上海,2016年入驻浦东,

三年来,“言几又”已在上海开设了十家

店。这样的成绩,靠的不仅仅是高颜值,还

有“深内涵”——除了卖书,还要为消费者

设计生活的更多可能。

周娟介绍,“言几又”2006年初创时便

突破传统观念,尝试书店与咖啡馆的结合,

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跨界融合十分另

类,但如今,这早已成为了常态。

“之所以敢于突破,是因为我们希望它

不只是书店,更能传递生活的各种可能。”

她说,这样的设计理念,其实从店名中就能

体现——“言几又”三个字,拼在一起正是

“设”字的繁体写法。

而“生活的更多可能”,则通过书籍传

递。在“言几又”百联世纪店,在售书籍的门

类并不多,以文学、社科和亲子图书为主。

“开业前,公司图书事业部会对门店所

在商圈进行评估,确定书籍门类的选取及

比例。”周娟说,“就百联世纪店为例,商城

周边多为写字楼,白领、商务人士众多,同

时也有一定住宅区,因此我们将消费群体

定位为商务与家庭。”

每个月,书店工作人员都会结合销售

情况、时下流行、新书发布等因素,为区域

内读者挖掘最适合阅读的24本书籍,并在

店内重点位置陈列推荐。

“我们认为,一家成功的书店,书籍的

选择至关重要。再通过书籍,激发消费者

的延伸消费欲望。”周娟说。目前,“言几

又”主营业务除了图书外,还有咖啡和文创

商品两个板块。

未来,“言几又”还构思着更多的“设

计”——钢琴演奏会、电影赏析会、文化沙

龙活动,甚至服装店、家具店、剧场等,不断

丰富书店的可能性。

“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无时无刻不在

变化,我们期待‘言几又’能连接更多生活方

式,为人们创造更多生活场景。”周娟说。

传统书城的“多元服务”

如何转型?东方书城探索出的答案,是“提升读者的体验感与参与度”,从“单一卖书”,向“多元服务”升级。

相较于“言几又”的“小而精”,坐落于

乐凯大厦 2至 3层的东方书城体现的则是

“大而全”的特色。文学、教辅、经济、历史、

人物传记、音像制品……已走过19个年头

的东方书城,经营面积达到 3500平方米,

图书种类超过 8万种,是浦东最大的综合

性书店。

“每次到这儿来,总会有不少收获。”读

者老严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老严尤为

关注军事、时政类的书籍。“这类图书很多

小书店没有,还是这里最齐全。”他说,“另

外,小孙子的教辅书这儿也都能买到,再也

不用赶去福州路了。”

高一学生小程最近几乎天天都“泡”在

东方书城。她说:“这里的书很多,找起来

也非常方便。”书城里,像小程这样读者不

在少数,每隔两三个书架,便能看到有人席

地而坐,认真地翻着书。

相比那些“跨界”的新型书店,东方书

城少了一份小资情怀,却靠着“大而全”的

特色,维持着“老粉”的拥护。小程说,虽然

书城设施与环境略显老旧,但并不影响自

己的阅读体验,“即使是坐在地上看书,我

仍觉得十分舒适。”

然而,线上购书的冲击、阅读习惯的改

变、图书载体的变化,加之多业态“网红”书

店的快速兴起,依然让东方书城感受到了

压力。王臻坦言,“2010年,书城年度图书

销售额可达 4000万元,如今已缩水一半,

收支勉强持平。”

面对来自线上线下的“左右夹击”,转

型升级已成必然。怎么转?东方书城探索

出的答案,是“提升读者的体验感与参与

度”,从“单一卖书”,向“多元服务”升级。

书城借鉴新型书店的经营理念,尝试

利用“图书+”的模式,为读者营造优质的

阅读氛围。书城一楼,一家“网红”咖啡馆

已经开业。王臻介绍,“之前,书城曾引进

投币式自助咖啡机,但后来我们决定改成

专业的咖啡馆,给喜爱咖啡的读者一个更

好的选择。”

同在一楼,茶具、书签等文创产品已然在

售。王臻说,“我们引进文创产品有个前提,

那就是要与书城的氛围相契合,宁缺毋滥。”

前两年,书城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

始重视儿童绘本阅读。为此,书城专门开

设了绘本馆,把所有绘本、少儿图书整合,

按照年龄分段、阅读类别进行分类。“绘本

馆开放后,少儿类图书的销售额相比之前

提高了 15%。”王臻说。同时,绘本馆也成

为了书城各类活动的阵地和孩子们的阅读

乐园。

这些,都是书城在多元服务方面的探

索:利用书城足够大的空间,开发不同的功

能区,吸引读者更长时间逗留,借此带动图

书及其他消费。

王臻透露,接下来,书城计划开辟更多

功能区,用于活动推广、教育培训等,提供

更多元的服务,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在他看来,“图书+多业态”的模式,就

如人们家中的“饭+菜”。“传统书店并非完

全落后,我们有专业优势和足够的场地条

件,这是我们的实力,也是特色。”

让旧书焕发无限新生命

“书友们喜欢来这里‘淘书’,我想为他们营造一种家的感觉,就好像在自家书房寻找一本藏书,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收获惊喜。”

“请问您这儿有王蒙的《青春万岁》

吗?出版时间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

“有过,不巧前段时间被书友买走了,

我帮您登记一下,下回我收到第一时间联

系您。”

8月24日,“书迷”阮洋慕名来到“小朱

书店”,寻找昔日的心头所好。“虽然书没买

到,但今天能发现这家旧书店,已经让我足

够惊喜了。”他说。

2010年 9月开张的“小朱书店”,如今

位于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专卖旧书,

是“小朱书店”的特色。110平方米的店面

里,如今已有了将近10万册书籍。略显拥

挤的空间,早已成为旧书发烧友心中的“藏

宝库”。

字典、连环画、小说、专业书……古色

古香的书架被一本本微微泛黄的旧书填得

满满当当。书店里所有的书籍,都是老板

朱凤涛多年走街串巷收购来的。“这些年,

我陆续收到了30万册旧书,因为书店面积

不够,其余的都在仓库收藏着。”

自从开始经营“小朱书店”,朱凤涛便

一心扑在了上面。或是在书店孜孜不倦整

理书架,或是与顾客天南地北地聊天、或是

穿梭在城市各角落收购旧书……年逾六旬

的他一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刚开张的时候,“小朱书店”只有一万

册旧书。一年后,书店的存书量就达到了

6、7万册。“只要是国家允许的图书,我都

愿意收购,我相信总会有人需要它们。”朱

凤涛说。

在他看来,知识没有新旧之分,一本书

对没看过的人来说,就是新书。“很多书一

旦上市时间久了,就很难再从市场上找到,

这让不少爱书人十分惋惜。我收购图书,

一方面是为了爱书人能找到心仪的图书,

另一方面也是让书籍能够‘找到’读者,让

写书人的心血不白白浪费。”

这样的一种情怀,源于当年在上海旧

书店工作的经历。“那时候,经常能够看到

书友找到心仪书籍时的表情,就像小时候

吃到一块红烧肉的那种激动。”朱凤涛笑

道。

老式圆台桌、花瓶、古琴……“小朱书

店”的中式装修风格,配合旧书体现出一种

年代感。“书友们喜欢来这里‘淘书’,我想

为他们营造一种家的感觉,就好像在自家

书房寻找一本藏书。”朱凤涛说,“希望他们

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收获惊喜。”

几年前,曾有一名孕妇来书店寻找孕

妇食谱,因行动不便随口提了一句,“要是

放点椅子就好了”。朱凤涛放在了心上,专

门花费几天时间调整货架,在本就紧张的

店里挤出了空间,摆上了桌椅板凳。没多

久,那名孕妇再次来到书店,看到此景惊讶

地说:“没想到自己随便说说的,老板还真

上了心。”

旧书难寻,“小朱书店”经常会接到书

友们的“求书热线”。朱凤涛几乎是有求必

应,认真用纸笔记下书友求购的图书信息,

包括版本、尺寸等,并许诺一旦找到会立即

联系对方。

日复一日,记录求购信息的笔记本,在

“小朱书店”里已有近300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销售旧书外,“小

朱书店”还支持换书服务。“书友从这儿买

了旧书看完后,也可以拿回来换其他书,将

书留给下一个有缘人。”朱凤涛说,“旧书可

以焕发无限新生命,希望我们的城市能弥

漫更多的书香。”

用“心”留住读书人——实体书店的生存之道

■见习记者 沈馨艺 本报记者 章磊

网上购书盛行、读者阅读习惯改变……实体书店在冲击下总体唱衰。然而,仍有不少“网红”实体书店,用“心”留住了读者。

作为一家“高颜值书店”,“言几又”的理念是为读者打造“家与写字楼之外的第三空间”。 □见习记者 黄日阅 摄

东方书城正向“多元服务”转型。 □见习记者 沈馨艺 摄 “小朱书店”老板朱凤涛(右)与书友交流。□见习记者 沈馨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