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33
中国环境领域 NGO 基础调研报告 北京市西城区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 2010 年 12 月

Transcript of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Page 1: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中国环境领域 NGO 基础调研报告

北京市西城区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

2010 年 12 月

Page 2: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调研项目承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

委托单位: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务所

调研完成时间:2010 年 12 月 10 日

项目负责人:丁珊

项目组成员:丁珊、黄倩、杨宇、李宝莉、方昕、冯丽、黄锂

报告主要持笔人:马晶晶、冯丽、陈赟、丁珊

Page 3: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1.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情况调查介绍

1.1 调查概况

1.1.1 调查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

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

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

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1

政府通过发布各种相关法令、标准,并在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具

有约束性的数值目标,以应对环境问题,近年已取得了显著效果。但

是,在政府推进改善应对环境问题政策的同时,严重破坏环境的个例

却依然存在,普通民众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在

这样的背景下,应对环境问题的社会组织、民间力量也愈发活跃起来,

今后必将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2010 年 10 月中旬,中国政府“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出台,环保行业在资金上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十一五”期间中

国环保投资仅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35%。但在“十二五”

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将达 3.1 万亿,较“十一五”期间的投资额上

升 121%,其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在 1 万亿左右,到 2015 年

将达到 GDP 的 7%-8%,到 2020 年环保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此形势下,“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这种模式正在得到进一步

的肯定和推进。政府开始向民间组织注资。这对于中国的民间的环境

                                                              1摘自《中国环境保护白皮书》2006 年 

Page 4: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领域的非营利组织而言,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就中国环境领域的 NGO 来说,从 1994 年第一个的草根 NGO“自

然之友”的诞生到今天,在短短不到 16 年的时间内,环境领域的 NGO

成长非常迅速。这些组织在倡导环境保护、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

公民环保行动参与,参与和推动环保政策,协助公众环境维权,监督

环境政策实施,推动企业环保责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

随着自身的发展这些组织对外合作交流的需求也在增加。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日本政府、JICA 也通过资金合作、技术

合作等方式,在防治公害、增强绿化等环境领域开展项目,做出了一

定贡献。现在,JICA 以增进包括非营利组织合作在内的中日相互理

解、开展如环境问题等全球范围问题的合作为重点领域,意图通过本

调查为促成中日民间组织间形成基层友好技术合作项目提供基础资

料。

1.1.2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整理环境领域中国国内非营利组织活动的项目操作方

式、运作情况以及这些组织的注册、架构等相关概况,了解在环境领

域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等主要团体活动内容、面临困难、发展的需

求等,为今后通过政府、民间以及 JICA 等多种渠道,促成中日非营

利组织、民间团体间形成基层友好技术合作项目提供参考性基础资

料。

Page 5: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1.2 调查实施

1.2.1 项目内容

北京市西城区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受 JICA 委托,通过“中

国环境领域 NGO 活动基础信息调查”项目,希望收集、整理中国政府

部门、大学的研究机构、主要非营利组织等公布的往期报告、资料、

网站等信息,并按照以下项目整理环境领域中国国内非营利组织的活

动概况:

A 中国国内非营利组织所有活动中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概况;

B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近年来的活动的主要领域及倾向、活动形

态、资金来源;

C 来自中国内外对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活动的支援情况;

D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活动的代表事例。

同时以北京、上海、成都、深圳 4 个城市为地区调查工作站,开

展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地区性座谈会或上门拜访等活动,收集、整

理草根非营利组织团体的基础信息(法人代表、所在地、联系方式、

会员数等)及其活动概要(内容、活动场所、资金、人员投入、与海

外团体的合作经验等)、课题、合作需求等信息。并照各团体的活动

划分领域(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弃物、植树造林、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教育等),制作非营利组织团体名录。

最终,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整理中国草根非营利组织活动

面临的课题、合作需求。在分析整理中特别要以团体的技术方面、经

验方面、人才方面等为中心。

Page 6: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1.2.2 项目信息来源

本报告信息来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环境领域中国

NGO 活动基础信息调查”问卷所获取的问卷定量基础数据,及在问卷

中的定性型开放数据;二是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进

行典型性分析以及工作人员与环境领域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

进行访谈所得的信息和 4 地的研讨会结果;第三,在此期间收集到的

政府、地方政策和相关报道的资料以及环境领域的非营利组织研究成

果。数据收集、处理方法科学,来源途径正规,数据及对数据的分析

和思考呈现于本报告中,用于公益用途。

本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邮件、传真、当面填写以及合作机构代

发代收等方式发放,范围涉及全国的 30 个省、直辖市。

1.2.3 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经过了项目小组讨论、设计初稿,并通过征

集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专家意见,经慎重斟酌与反复修改而最终定

稿。

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涵盖了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发展的

各个要素:

1. 环保非营利组织整体概况:包含国家政策、地方支持、组织

工作地理范围分布、注册状况和服务领域。

2. 主要面临问题:包含需求状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

能力建设状况。

3. 组织基本情况:包含办公环境,组织人员素质和工作手法。

Page 7: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4. 组织决策状况:包含是否有书面章程,决策模式。

5. 组织财务状况:包含筹款渠道和财务信息。

6. 组织公共关系状况:包含政府沟通和对外交流。

共发出、回收 200 份问卷,其中用于调研统计的完整、有效数据

问卷 128 份,定量数据统计采用 spss 进行统计分析。

1.2.4 访谈

调研的访谈采取参与式小组研讨、深度个人访谈以及专家咨询三

种形式:

1、 参与式小组研讨: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非营利组织作

为小组研讨成员,共同对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状况、开展活动

的方式以及困难和合作需求进行研讨。参与式研讨所涉及的地区包括

非营利组织发达并拥有较长的历史,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现阶段非

营利组织迅猛发展,并拥有政府的政策支持的地区;理念、模式新的

地区;自 5.12 地震之后,各类非营利组织活跃,非营利组织关注度

强的地区;以及环境保护工作比较有成效的地区,本项目实地调研所

选择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 4 个城市,其中:北京地

区参与机构 16 家,与会代表 22 人;深圳地区参与机构 12 家,与会

代表 24 人;上海地区参与机构 8 家,与会代表 20 人;成都地区参与

机构 10 家,与会代表 18 人。各地代表就中国环境领域 NGO 的发展、

政策环境、面临的困境以及迫切的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与交流,并

对促进国内、国际间合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建议。

2、 深度访谈:对相关部门管理人员、专家以及具有典型性和代

Page 8: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表性的非营利组织进行了访谈,深入把握重点问题,对一些典型的重

要事件、人物及机构进行描述、整理和研究。

对非营利组织的调查,根据其民间性程度,选择半官方的、民间

自发的(包括公益性的及互益性的)分类进行;同时照顾到专门从事

环境保护工作的和从事其他领域活动但涉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非营利

组织等,以增加调查对象的代表性。

3、 专家咨询:通过个别访谈、小型座谈会等方式对相关专家(包

括学者、政府官员、有经验的非营利组织 实际工作者)进行咨询,

就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发展以及政策与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

对调查研究进行指导。特别是在调研报告撰写期间,对调研中的重点

问题对业内专家、管理者进行咨询性访谈,对补充问卷调查等研究的

不足起到了重要作用。

Page 9: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中华环保联合会《2008 年民间环保组织发展状况报告》统计,截止

到 2008 年底,全中国环境领域的民间组织为 3539 家,其中明显具有

民间背景的 NGO 组织为 508 家。而根据 2009 年 SEE 生态奖汇总的 NGO

名录,近年来依然活跃的草根环保 NGO 大约为 320 家。这与本次调查

的对象基本重合,本次调研对象有 200 家,且绝大多数是真正意义上

的草根 NGO。

从服务范围来说,这些组织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资源高度

集中的国际性大都市,以及环境生物资源相对丰富的云南、四川两省。

这四地的非营利组织所占的比例约为总数的 44%,其中,北京的数量

最多,占总数的 20%。而服务范围能够覆盖全国的组织只有 7 个,跨

地域的组织 2 个,服务范围在国外的只有一个(具体分布详见表 1)。

总体来说,相对于中国严重的环境现状和人口数量,中国NGO的数量

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域广袤的西北内陆和内蒙

古等地,这类组织的数量亟待增加。该调查数据2也说明中国环保类

组织视野不够开阔,对区域及本土以外的环境问题关注度不够。

                                                              2  从调研显示看中国环境领域NGO地域性强,且覆盖范围窄。但也不排除本次调研所针对的调研对象的草

根身份有关,一方面草根机构的自身能力的局限性造成覆盖性与地域性,另一方面,针对非营利组织注册

与活动的法律约束也是主要原因。 

Page 10: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服务范围 服务组织个数 服务范围 服务组织个数

北京 27 天津 2

云南 12 西藏 2

四川 10 海南 2

上海 9 河南 2

全国 7 山西 2

内蒙古 6 江西 1

广东 5 黑龙江流域 1

陕西 5 淮河流域 1

河北 5 辽宁 1

福建 4 宁夏 1

甘肃 4 新疆 1

贵州 3 重庆 1

青海 3 老挝 1

浙江 3 湖北 1

安徽省 3 湖南 1

江苏 3 吉林 1

山东 2 广西 1

表 1:受调查组织工作地理范围覆盖统计表

Page 11: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2.2 工作领域、侧重点及工作方法

服务内容 组织数量

环境宣教 89

调查研究 64

水资源 56

生物多样性 56

乡村社区 51

环境健康 50

环境政策和环境权益维护 47

能力建设 45

城市社区 42

动物保护 42

植物保护 38

湿地 35

企业社会责任 29

资源回收 27

能源 21

生产性自然资源 19

荒漠化 14

海洋环境 9

其他 3

图表 2:受调查组织服务内容统计

Page 12: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从受调查组织的工作领域来看,环保类 NGO 活动最多的领域为环

境宣教、调查研究、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乡村社区,

而海洋环境和荒漠化是受关注最少的领域。从整体上看,中国环境领

域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内容基本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环境领域可关注的

范围(详见表 2)。但是,从统计表格中不难看出,工作领域排名领

先的集中在宣教与调研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更多的机构仍然将倡导与

普及性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领域,而环境政策、能力建设与企业社会

责任的排名居于中游,看出中国草根环境领域 NGO 在增强自身与行业

建设、提升行业地位和促进社会发展逐步增强意识,而荒漠化、水资

源等专业性领域方面排名靠后,有所欠缺。尽管近年来具有明显专业

性的环保组织成长很快,但总体而言专注于某一具体领域的环保 NGO

数量和比例都很少,多数 NGO 关注的领域都比较宽泛,缺少明确的工

作侧重点和长期的战略规划部署,从而不利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影

响项目的深度推进和机构的高度专业化。

而从工作的方式来看,受调查组织主要采取信息交流、公众意识

提高、教育、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能力建力和政策研究等手段(详

见图 1)。而采用法律援助和政策倡导这两种方式的环保组织数量很

有限,特别是法律援助,只有 11 家机构采用过这样的工作方式。这

与中国环保类组织处于的发展的初级阶段,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有关,

同时也与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淡漠,环保参与度不高密切相关。

此外,中国的政策、法律和制度环境,也限制了很多机构采用法律援

助和政策倡导的工作方式的可能性。由于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

Page 13: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完善,尤其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不健全和中国司法部门的不独立,

使得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来达到环保和维权的成本太高且收效甚微。

另外,由于中国缺乏制度化的决策参与机制和有效的政府沟通渠道,

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决策和发展规划,草根 NGO

很少能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

图 1:受调查组织工作方法

2.3 受调查组织注册状态和级别

在调查范围内的中国环境领域的非营利组织,已经在国家相关部

门登记注册的是 86 家,占总体比例的 66%;其中能以社会团体或民

办非企业单位身份注册的,只占总体比例的 51%;而另外 16%的组织,

则选择了工商注册;而未能够进行合法登记注册的组织,占总数的

26%;另外还有将近 7%的机构,选择挂靠在其他机构的名下,不具有

独立的法人资格。

Page 14: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图 2:受调查组织注册状态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法律规定的注册门槛高/注册主

管单位难寻,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草根机构担心注册/主管单位的

管理,使其使其自身组织的独立性的担心。

但不能取得合法的社团/民办非企业法人身份,对于这些在环境领

域从事活动的NGO来说,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便,既难享受到税收优惠

政策,同时也减少了其获得资金援助3和对外交流等多种的机会。

从受调查组织注册级别上看,是以市(41)、县级(35)为主,这

二者合起来占到了 80%,省级的比例为 20%,国家级为 0 个(如图 3

所示)。这与中国非营利组织成立的法律政策门槛过高直接相关。注

册一个国家级的非营利组织,需要由一个国家部委级的政府单位来做

主管部门才能获得审批。而绝大多数的草根 NGO 都不具有这样的社会

                                                              3  近年来,政府的资助/政府采购项目,申请的资格之一就是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机构。另一方面,非民

政部门正式的机构在申请境外资金支持时也会遇到障碍。 

Page 15: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资源。

图 3:受调查组织注册级别

2.4 受调查组织的组织状况

关于章程和理事会,在受调查组织中,80%有明确的、书面的组

织章程,78%具有理事会。这表明中国的环保 NGO 在组织形式上已经

比较完备。

图 4:受调查组织是否有书面章程

Page 16: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在决策模式方面,大部分组织采用了复合方式,理事会与机构负

责人或者是执行团队共同决策。虽然理事会在受调查组织的决策模式

中占有一定位置,但在实际操作中中,真正具有决策功能的理事会并

不在多数。

图 5:受调查组织的决策模式

这与草根组织所处的成长时期和现有规模有关,初创期与小型组

织,虽然从表面来看用于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但更多的组织

存在着人员过分交叉/重叠或名存实亡的现象,因此,出现存在理事

会而由负责人/执行团队决策的现象也属正常。

就环保类公益组织的规模来说,一般都比较小,工作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包括 10 人)的机构只占 27%的,10 人以下的,占 73%,

且机构人员少于 5 人的,占 41%。

就职员构成来说,性别比例为 1:1,专职人员的比例为 77%。就

整个行业来说,环保类 NGO 的职员学历普遍较高,87%以上为本科及

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 15%。从这个角度看,行

业的发展潜力具备了良好的人力储备。但行业内的薪酬福利比较低,

Page 17: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目前大多数组织的人员依靠参与者的环保热情与奉献精神来维系团

队,一但热情减退/团队成员出现生存问题,从而导致人员流动性很

大。

2.5 受调查组织的办公环境

环保类 NGO 的办公环境,普遍较差。在受调查的机构中,将近

16%的机构没有办公室,这与主管部门提供办公室的比例,以及与其

他组织合租办公室的比例,基本相等。另外还有 12.5%的机构是用个

人住所作为办公室使用的。而自己单独租赁办公室的比例,大约为

30.5%。另外,还存在办公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

这些机构行政资源匮乏。

图 6:被调查机构的办公状况

在调查研讨会的分享中,就这个问题也有热烈的讨论,四地的与

会代表的反应略有不同,一方面认为由于资助人更重视资金更多地用

于项目操作,而压缩资助中的行政经费比例,甚至出现 0 行政经费的

Page 18: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现象,而另一方面的看法是机构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的,比如:

北京、深圳、上海的房地产居高不下等因素。

2.6 受调查组织的筹资渠道

在筹款渠道方面,虽然近年来有越来多的政府和企业的资金向公益行

业注入,草根NGO的筹资渠道有所拓宽,但总体来说,受调查组织的

资金来源较为单一,70%的机构筹资来源都不超过 2 种,并且筹资来

源不稳定。其中,最主要的资金募集渠道还是来自于国际方面的支持,

其次是企业和政府,而得到国内基金会4支持的机构(这其中还包括

调查问卷中未单门列出的其它筹资方式),数量最少,还不到 18 家,

而且获得的也都是小额资助。

图 7:受调查组织筹款渠道

2.7 受调查组织的财务状况

资金短缺长久以来都是限制草根 NGO 发展的老问题,本次调查显

示,只有 11%的组织认为财务预算可以满足业务需要,而 36%的组织

                                                              4根据 2010 年成立的中国基金会中心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在基金会中心网录入信息的

中国环保类基金会的数量为 108 家,占已在基金会中心录入信息的全部国内基金会数量的比

例为 5%左右。环保类基金会的数量不多,同时,操作型基金会更是占了 90%以上。而草根NGO

项目策划以及执行力表现不足,与基金会对话还未建立良好的渠道,预计在短期内,草根的

环保NGO很难从国内的基金会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

Page 19: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认为不能满足,另外超过半数的组织认为只能满足其最基本的业务需

求。

图 8:受调查组织预算是否能满足组织业务需求

在财务审核与披露方面,有 40%的组织没有年度财务审计,而财

务的通报范围也很有限,向出资方进行财务通报的机构最多,也只有

73 家,向机构成员及项目合作方进行通报的,数量也并不多,分别

为 59 和 44 家,而对公众进行财务披露的机构就更少了,仅仅只有

17 家。这反映出草根环保 NGO 自身在的财务信息透明方面,做得还

不很到位;另外就是相关部门及社会,对草根环保组织的监管不够。

总之,以对内通报为主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例如只通报资助方、机

构成员和项目参与方,却忽略了公众的力量,并不利于公众了解环境

领域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在税收减免方面,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公益组织都能获得一定

的税收减免。但受调查的草根 NGO 组织,因为多少未获得合法的民政

注册身份,所以有超过 40%的机构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另外,在

不同的地区,国家相关的减免税法律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同

Page 20: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的地方解释,因此也存在国家相关的减免税法律政策不能很好的执

行。这使得一些本来就资金不足的 NGO 组织,资金压力加大。

图 9:受调查组织是否有享受过减免税待遇

2.8 受调查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中国政府在环境领域方面的强大推动力是无容置疑的,而且环保

行动离不开国家的立法性和政策性的推动与引导。NGO 组织如得到政

府的支持将有可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实现愿景。

在受调查组织当中,71%的组织接受过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而且

这些机构都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抱有很大的期望值。目前,整

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任务,仍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在此情况下,

多数机构与政府保持一种合作而非对抗的态度。

在研讨会上,通过与会代表的分享,可以看出更多的生动案例,

进一步说明政府在环境领域 NGO 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政府支持与合作

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众多的机构提出,与政府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增

进了解的过程,因此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

Page 21: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图 10:政府在受调查组织活动中是否提供过帮助和支持

在对政府的影响方面,有将近 70%的机构在最近三年内对政府提

出过政策建议,但提出建议的数量在 10 个以上的,一共只有 4 家。

而建议最终被采纳的机构,只有 19 家,而且被采纳意见的条数,一

多半都集中在 1-2 条这个区间。这表明中国环保类的 NGO,在政府政

策影响方面的所发挥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不过,相对于过去,已经有

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对创新和环保比较重视的政府部门,与 NGO 合

作意愿比较强,对 NGO 组织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大。

图 11:受调查组织近三年是否向政府提出过政策建议

Page 22: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图表 14:受调查组织提出建议数量

图 12:受调查组织被采纳建议数量

2.9 受调查组织对外合作与资源共享

信息共享和合作是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必要基

础,在受调查组织中有 84%的组织认为自己能够与其他组织充分分享

信息。但也有一部分机构认为,在该领域有效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还

并真正未实现,每个机构都只是关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

究其原因,专家与研讨会与会代表的反应,有效的、充分的信息

资源共享大多数存在于有实质性合作的伙伴关系中,而广泛的信息资

源共享尚未形成。

Page 23: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图 13:受调查组织与其他非营利组织在信息上能否充分分享?

关于国内环保领域草根NGO的合作情况,多数NGO都有合作机构,

但与国内 NGO 的合作要多于与国外 NGO 的合作。超过半数的 NGO 与其

它 NGO 经常联合开展活动,但是也有 4%的 NGO 从不与国内其他 NGO

合作,另外有 12%的 NGO 从不与国外 NGO 合作交流。总体而言,环保

领域的 NGO 采取联合行动开展有卓有影响力的情况并不多,更多的是

联合举办会议或是论坛进行经验交流及学习。真正的深度合作并不多

见。

图 14:是否与国内其它 NGO 合作开展活动

Page 24: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图 15:是否与国外 NGO 联合开展活动

在与国外和合作方面,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国外的合作者给予国内

NGO 一些资金上的支持。不过,国内的 NGO 大多都有很强烈的意愿与

其他机构合作。

3. 受调查的环境类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困难及发展需求

环境领域的草根 NGO 所面临的困难,既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

其自身的;既有制度性障碍,也有来自文化和习俗方面的阻力。这几

个方面的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从而增加了困难的复杂性。总体而言,

中国的 NGO 发展所面临的困难要多于发达国家,也多于像巴西、印度、

南非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3.1 外部环境

3.1.1 公众的认知和支持度低

多数情况下,环境领域NGO所从事的活动和实施的项目,离不开

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但是一直以来,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不高,普通

民众对NGO的认知程度也很低,所以公众对环保行动的参与和支持程

度明显不足。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最近的调查显示,

Page 25: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有将近 70%的公众认为中国环境领域的NGO公众认知度很低。因而很

难对这些组织提供足够的支持。5这与中国市民社会传统的缺失,以

及环保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缺位,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关。

3.1.2 法律政策环境

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的,中国整体的法治环境、公益组织相关立

法的不完善、参与政治决策制度机制的缺失、与政府沟通渠道的不通

畅,使得环保领域的 NGO 很难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3.1.3 志愿者支持体系不成熟

尽管普通的志愿者资源并不匮乏,但是,由于中国缺乏专业的志

愿者培训和管理体系,能够相对长期稳定地提供志愿服务、并且具有

一定专业技能的志愿者人才很缺乏。多数机构的志愿者都以大学生为

主,因而在时间调度和稳定性方面,有诸多困难。随着中国环保 NGO

往专业化的方向的深入,具有专业能力的志愿者的培养和管理会成为

亟待跟进的问题。

3.1.4 整体筹资环境不理想

中国多数 NGO 都面临筹资难的问题,过去多数资金都是来自于国

际方面的支持,但最近国外资金开始大幅减少。而向国内基金会获得

资助的机会又非常少。相对于公益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内 NGO 获

得政府购买服务的也比较少。由于资金短缺,极大地限制了 NGO 自身

能力的建设和提高,同时,也由于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多数 NGO 无

法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项目的可持续性差。

                                                              5  邓国胜:《中国环保NGO发展指数研究》,载《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 年 02期。 

Page 26: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3.2 自身能力不足

中国 NGO 在外部发展环境不甚理想的条件下成长,NGO 自身能力

的不足也较大地制约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环保

领域的 NGO 不论在专业性、活动影响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管理能力上

都有欠缺。

3.2.1 专业性亟待提高

除了在调查问卷中有一些机构提到这个问题之外,在广州、成都、

上海和北京四地召开的会议上,也有多家机构谈到专业性的问题。不

论是专职人员还是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很缺乏。机构中具有相

关领域教育经历的人数,比例很小。甚至在环保理念等方面,也有相

当一部分机构需要进一步地提升认识和高度。

3.2.2 活动影响力

环境领域 NGO 的公众认知度低,与自身开展的活动影响力小也有

关。整体而言,NGO 组织开展的活动多为小部分范围内的“小打小闹”,

能够像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世界自然基金

会等 9 家机构联合推出的“26 度空调节能行动”这样有巨大社会影

响力的行动,在目前并不多见。

3.2.3 资源整合能力

中国环境领域的 NGO,开展的活动影响力小,与其资源整合能力

不高有关。这些组织对各种社会资源的调度、动员能力普遍不够。缺

乏与媒体、企业、基金会、政府开展深度、灵活合作的技巧和经验。

而能够开展跨行业、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联合行动的能力和经验,

Page 27: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更为缺乏。

3.2.4 管理能力和组织建设能力

诚如彼得·德鲁克所说:“非营利组织不仅需要管理,而且必须

要以最好的方式来管理,因为做好事也要精益求精。这首先是因为人

们对非营利组织抱有比企业更高的期望,非营利组织的失败或丑闻更

加令人难以接受。其次,为非营利组织工作的人大多是志愿者,如果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不善,那么不仅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志愿者,而且也

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但在现实中,多数环境类 NGO 组织缺乏科学

有效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职能分工不够明缺,缺乏有效的管理制

度和考核制度。也缺乏透明的财务制度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3.3 受调查组织的需求状况

从受调查组织的需求状况来看,各机构最感短缺的就是资金。其

次在工作人员、技术支持以及信息的需求缺口也比较大。由于资金短

缺,整个行业的薪资福利水平很低,所以很难吸引及留住优秀人才,

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来雇佣更多的工作人员,所以许多组织都感到人手

缺乏。人员的频繁流动也往往使项目中断,难以及时推进。同样,由

于缺乏后续资金,一些社会效果良好的项目模式无法复制推广。此外,

由于很少有机构愿意支持常规项目,所以,有相当数量的 NGO 需要不

断更改项目方向,以期获得资金支持。这就导致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差、

专业化程度低。而项目策划和执行的水平,反过来又制约了机构的筹

资能力和进一步的发展。

Page 28: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图 16:受调查组织需求状况统计

另外,本次调查中还设有“受调查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

项,反映出来的结果也与“受调查组织需求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相吻

合。58 个组织提出需要资金上的支持,包括项目资金,种子资金,

运营费用等,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和能力建设的问题分别也

有 34 个、32 个组织提到,位列第二、三位,主要包括专业人才招募,

组织管理建设,志愿者培养等多个方面;此外,受调查组织还希望多

一些合作的机会,拓宽视野,技术交流。

在组织能力建设方面,在受调查组织中,有 98%的组织认为需要

得到组织能力建设,其中最需改进的三个方面分别是:员工专业技能、

员工管理技能和组织管理(见图 17)。这样的结果表明中国环境领域

的绝大多数的 NGO 已经意识到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自身能力的

不足,并且希望得到改进。不论是调查问卷还是小组研讨的结果都显

示,该领域的 NGO 组织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交流。

Page 29: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图 17:受调查组织需要的组织能力建设方向

在与日本合作的问题上,87%的机构表示愿意/有意愿与日本 NGO

进行合作,从而学习日本 NGO 成熟的环境领域技术、操作经验、管理

模式和实际方法,以及进一步探索合作/获得技术支持。

图 18:受调查组织是否有意愿与日本 NGO 合作?

Page 30: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就合作/交流的具体领域,从调研问卷的统计看,环境领域 NGO

希望从日本 NGO 的合作中得到指导和交流的领域如下:

生态保护 城乡环保

水资源保护 10 垃圾分类及处理 9

应对气候变化 3 家庭环境保护 4

生物多样性 2 自然教育(自然观察教育) 4

植树造林技术 2 社区建设 3

生态健康 1 乡村建设 3

生态扶贫 1 有机农业 3

生物迁徙 1 生态社区 2

两栖动物保护 1 城市社区参与治理 1

河流流量监测 1 农村生计改善 1

环境医学 1 社区支持农业 1

鸟类调查 1 社区共管 1

平原绿化 2 救灾应急设施 1

其他

节能减排 2 环境教育 21

重金属污染防治 1 经验分享 17

石漠化治理 1 人员和管理培训 7

清洁能源开发 1 企业社会责任 2

化学品项目 1

表 3:中国环境领域 NGO 希望与日本同行合作的领域

Page 31: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其中,垃圾分类及处理、水资源保护以及环境教育是需求最大的

专门技术领域。其中在各地的研讨会交流中,与会代表也有更具体的

表述,对处理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技术乃至循环利用流程的交流,

以及垃圾的无害处理、分解利用的技术引进。

在合作的方式上,不少机构表示希望通过互派人员等深度合作的

方式以真正实现全面的了解、学习和交流。

Page 32: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4 附录

4.1 受调查组织名录

Page 33: 中国环境领域NGO基础调研报告 - JICA · 2. 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 2.1 数量及地理分布 中国环境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总体数量不够多,且分布不均衡。据

4.2 参考文献目录

1. “十二五”计划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 民间环保组织与政府携手合作成我国环保新趋势

3. 旁观者变核心力量:民间环保组织“进化论”

4. 2010 年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工作座谈会

5. 中国环保 NGO 生存现状

6. 打好决胜战 谋划新发展 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

——在 2010 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 邓国胜:《中国环保 NGO 发展指数研究》,载《中国非营利评

论》,2010 年 0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