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員的養成培育模式 Basketball players to develop...

15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0 籃球運動員的養成培育模式 Basketball players to develop nurturing mode 張佩婷 1 ,洪至祥 2 ,陳德修 3 ,金雨岑 4 ,許雅婷 5 ,林筱玲 6 13456 休閒管理系,德霖科技大學, 土城區青雲路 380 1 ,新北市,台灣 2 臺北醫學大學 信義區吳興街 250 ,台北市,台灣 摘要 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籃球不光是用 「看」的;更要講。,打才過癮!打籃球不但可以培養合作精神,也可以增加彼 此的情誼。對我而言,打籃球是一種耗體力、紓解壓滿足自我表現的運動。誠如 NBA 職籃林書豪所說的職籃林書豪所說的「我只是想盡可能地去打,因為我喜 歡。」想盡可能地去打,因為我喜歡。」打一場籃球往比棒還要累,完之後常都 是滿臉通紅、打一場籃球往比棒還要累,完之後常都是滿臉通紅、打一場籃球往 比棒還要累,打完之後常都是滿臉通紅、氣喘如牛、渾身大汗。很多人都會以打 籃球的方式來紓解壓力,方式來紓解壓力,有時候打籃球會大吼大叫的,這些都 是紓解壓力的方法。SIEDENTOP (1994)引用三種運動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標:為 了培養出稱直、有素養且熱心的運動員: 一位熱心的運動員願意參與和行動去維持、保護和提升運動文化,儘管它只 是一種地方姓青年運動文化或是一種國家性的運動文化。此外,作為運動團體的 成員,這樣的愛好者能夠加入並參與進一步地方性、國家性或國際性的運動發展。 對於各項球類運動中,少不了的三種力度,爆發力.彈跳力.核心肌群力度這三種 力度,因個人先天上各有不同但都可後天去訓練出來、在核心肌群訓練中,ABT (2007)想瞭解核心訓練在自行車選手的力量連結,收集髖、膝、腳踝關節的運 動學和力學的資料,發現當核心肌群疲勞時,矢狀切面的腳踝和膝蓋移動面均增 加,顯示出當核心肌群疲勞時,可能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面變大而造成運動的傷 害。 關鍵詞: 籃球運動員, 養成培育模式,籃球訓練 --------------------------------------------- *通訊作者:陳德修,電話: 0976819891E-mail[email protected] Corresponding authorDe-Siou Chen Tel+886 976819891E-mail[email protected]

Transcript of 籃球運動員的養成培育模式 Basketball players to develop...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0

    籃球運動員的養成培育模式 Basketball players to develop nurturing mode

    張佩婷 1,洪至祥 2,陳德修 3,金雨岑 4,許雅婷 5,林筱玲 6

    13456休閒管理系,德霖科技大學,

    土城區青雲路 380 之 1 號,新北市,台灣 2臺北醫學大學

    信義區吳興街 250 號,台北市,台灣

    摘要

    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籃球不光是用

    「看」的;更要講。,打才過癮!打籃球不但可以培養合作精神,也可以增加彼

    此的情誼。對我而言,打籃球是一種耗體力、紓解壓滿足自我表現的運動。誠如

    NBA 職籃林書豪所說的職籃林書豪所說的「我只是想盡可能地去打,因為我喜

    歡。」想盡可能地去打,因為我喜歡。」打一場籃球往比棒還要累,完之後常都

    是滿臉通紅、打一場籃球往比棒還要累,完之後常都是滿臉通紅、打一場籃球往

    比棒還要累,打完之後常都是滿臉通紅、氣喘如牛、渾身大汗。很多人都會以打

    籃球的方式來紓解壓力,方式來紓解壓力,有時候打籃球會大吼大叫的,這些都

    是紓解壓力的方法。SIEDENTOP (1994)引用三種運動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標:為

    了培養出稱直、有素養且熱心的運動員:

    一位熱心的運動員願意參與和行動去維持、保護和提升運動文化,儘管它只

    是一種地方姓青年運動文化或是一種國家性的運動文化。此外,作為運動團體的

    成員,這樣的愛好者能夠加入並參與進一步地方性、國家性或國際性的運動發展。

    對於各項球類運動中,少不了的三種力度,爆發力.彈跳力.核心肌群力度這三種

    力度,因個人先天上各有不同但都可後天去訓練出來、在核心肌群訓練中,ABT

    等(2007)想瞭解核心訓練在自行車選手的力量連結,收集髖、膝、腳踝關節的運

    動學和力學的資料,發現當核心肌群疲勞時,矢狀切面的腳踝和膝蓋移動面均增

    加,顯示出當核心肌群疲勞時,可能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面變大而造成運動的傷

    害。

    關鍵詞: 籃球運動員, 養成培育模式,籃球訓練

    ---------------------------------------------

    *通訊作者:陳德修,電話: 0976819891;E-mail:[email protected] Corresponding author:De-Siou Chen ,Tel:+886 976819891;E-mail:[email protected]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1

    第一章、緒論

    球類運動,這是全世界的都有的運動古代中國有擊鞠.蹴鞠,英格蘭有籃

    網球,英國有足球各國的歷史中都少不了球類運動更少不了那些球類運動員

    那這些球類運動員,在古代是由高官貴人差遣平民或奴隸當成是一種休閒觀

    賞的活動可是對於現代的人來說球類運動不僅是高官貴人的休閒,也是一般

    人可以參加爭奪榮耀的活動但一般人想要去參加球類運動比賽需要經過訓練

    或鍛鍊才能負荷比賽的壓力跟體力耗損那我們的主題是針對於籃球運動員的

    養成方式深入探討對於籃球運動員的成長過程 .訓練技巧.培育模式跟未來發

    展做一個詳細的深入報告。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運動的始創者是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1891

    年詹姆斯˙奈史密斯在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當體育指導員。麻省

    的冬天在 11 月就開始下雪,室外運動只好停止,但當時的室內運動只有體操

    與器械操,學員們覺得無聊而無精打采。詹姆˙斯奈史密斯便想一種能引起

    同學活動興趣的室內團體運動,讓大家快活起來。奈史密斯將兩隻桃籃各別

    釘在健身房內看臺的欄杆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 3 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

    向籃投擲。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後來逐步

    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

    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

    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

    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 年,奈史密斯制定了 13 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准持球跑,不

    准有粗野動作,不准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 3 次犯規判負 1 分;比賽

    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 15 分鐘;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

    逐步縮減為每隊上場 5 人。1904 年在第 3 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 1 次進行了

    籃球表演賽。1908 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翻譯成多國語言,

    發行於全世界。籃球發明不久,即迅速的傳播開來。1892 年耶魯大學就產生

    代表隊。美國人伯登於 1894 年從春田學院畢業後,就前往印度,將籃球介紹

    到這一地方。1895 年,法國人洗斯從春田學院畢業,也將籃球帶進他的國家。

    1900 年菲律賓聘請了美國的教練前往教導籃球。1926 年美國的哈林籃球隊正

    式成立,以娛樂性的方式表演籃球至今已表演超過 2 萬場,帶來另類的風格,

    也給了人們多一項選擇,這些都是規則上一些改變。1946 年「美國籃球協會」

    (BAA)在波士頓市成立,同年的六月六日布朗先生在紐約市東四十二街大飯

    店召開成立大會,開啟了美國職業籃球的序幕。當時已經把比賽時間改為 48

    分鐘,球員個人犯規次數增加到 6 次,為了使比賽節奏不致緩慢,只能釘人

    防守,不得有區域聯防。1898 年美國第一個職業籃球組織,「國家聯盟」成

    立,但營運五年便結束了。隨後又相繼的成立各聯盟,但都限於小地區。1949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2

    年 NBA 正式成立,開啟了籃球界的新局面。

    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籃

    球不光是用「看」的;更要講。,打才過癮!打籃球不但可以培養合作精神,

    也可以增加彼此的情誼。對我而言,打籃球是一種耗體力、紓解壓滿足自我

    表現的運動。誠如 NBA 職籃林書豪所說的職籃林書豪所說的「我只是想盡可

    能地去打,因為我喜歡。」想盡可能地去打,因為我喜歡。」打一場籃球往

    比棒還要累,完之後常都是滿臉通紅、打一場籃球往比棒還要累,完之後常

    都是滿臉通紅、打一場籃球往比棒還要累,完之後常都是滿臉通紅、打一場

    籃球往比棒還要累,完之後常都是滿臉通紅、氣喘如牛、渾身大汗。氣喘如

    牛、渾身大汗。氣喘如牛、渾身大汗。氣喘如牛、渾身大汗。很多人都會以

    打籃球的方式來紓解壓力,方式來紓解壓力,有時候打籃球會大吼大叫的,

    這些都是紓解壓力的方法。像我有時候心情不好,例如被罵或者是考試差了,

    說真的打完籃球之後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好像都會被拋到腦後。打完球後去洗

    把臉,那種清涼再加上筋疲力竭的感覺真的讓人覺得很舒服。

    然而關於臺灣籃球運動的歷史,根據金湘斌的研究指出,臺灣籃球最早

    出現在臺灣的歷史紀錄是 1904 年 10 月 30 日在第一附屬學校運動會中的活動

    內容。根據臺灣體育史的記載,臺灣的第一顆籃球是由北美的基督教青年協

    會(YOUNGMEN'SCHRISTIANASSOCIATION,簡稱 YMCA)布朗(L.H.BROWN)帶來

    的,他找了二十幾位鐵道部職員和各校學生到臺北新公園教大家打籃球,讓

    籃球運動開始發展,但布朗離開臺灣後,籃球運動也暫時停頓下來。後來日

    本人鴻澤、永田、竹村等人相繼來臺,籃球運動才繼續發展。首支學校籃球

    隊是由臺北師範(現在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所組成,和三宅教練所帶領了商業

    學校球隊,進行多次的練習比賽(夏德清,2008)。自從籃球引進臺灣之後,早

    期的發展多在臺北地區,且常和排球運動一起舉辦比賽(孔金城、逄海東,

    200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一. 培育過程(訓練方式、培訓方式)

    績優運動選手之培育,應分層負責,逐級而上,從各縣市政府、各

    級學校、民間團體等單位,共同以扎根基層及強化重點運動為培訓之主

    要方針,並以提升競技運動成績為主要目標。

    培訓績優運動選手相關工作如下:

    1、設定重點運動:強化競技運動實力,爭取國際賽會佳績。

    2、優秀選手專案培訓:菁英運動選手具發展潛力優秀青少年選手

    專案培訓。

    3,成立訓輔小組:為提升培訓績效,改善行政支援工作,協助審

    核、督導培訓教練及選手資格與支援訓練情形,並以重點項目及選手輔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3

    導為主,採取走動式輔導協助各培訓隊解決訓練上待援事項。

    4、成立運動科學支援小組,進行各項檢測支援,協助教練、選手

    進行訓練,以鞏固選手身體機能,提升訓練績效,並適時提供諮詢,以

    解決訓練盲點,提升運動成績。

    5、成立醫療支援網協助選手適時處理傷痛問題,或另安排至大型

    醫療院所,進行深入檢查,發掘真正傷痛根源,並適時加以治療。

    6、成立運動傷害防護小組:從事訓練前之防護及訓練後消除疲勞

    之按摩服務,並安排專業按摩師及保健專業人員授課進修,提升支援品

    質。

    7、營養補充:由專任營養師依項目及選手所需,提供營養品補充

    與調配特殊餐飲服務,以接受長期、高負荷量之訓練。並依項目特殊性

    及選手訓練量之需求,採購肌酸、胺肌酸、高蛋白等營養品補充其營養

    及加強身體免疫能力之豆元素。

    8、課業輔導:依據培訓選手課業輔導之需求,延聘各級學校優秀

    老師在訓練中心授課,以解決學生選手之課業問題。

    9、身心障礙績優選手部分: 1、籌組體委會「身心障礙國民運動

    推動委員會」協助業務推動諮詢。 2、委辦具有國際奧林匹克 3 個非政

    府組織運動團體會員(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

    運動協會及中華民國智障者體育運動協會),辦理年度身心障礙者參與國

    際體育運動交流活動。

    SIEDENTOP (1994)引用三種運動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標:為了培養出稱直、

    有素養且熱心的運動員:

    1、 一位稱職的運動員會具備參與比賽所需的足夠技能,了解並能執行

    適用於賽事複雜性的戰術,而且還是一位知識豐富的比賽選手。

    2、 一位有素養的運動員了解並重視規則、禮儀以及運動的傳統,並且

    區分出運動練習的好壞,不論是在兒童運動或是職業運動中也是

    如此。不論是作為球迷或是觀眾,一位有素養的運動員同時是一

    位多方位的參賽者,也是一位眼光更加敏銳的消費者。

    3、 一位熱心的運動員願意參與和行動去維持、保護和提升運動文化,

    儘管它只是一種地方姓青年運動文化或是一種國家性的運動文

    化。此外,作為運動團體的成員,這樣的愛好者能夠加入並參與

    進一步地方性、國家性或國際性的運動發展。

    SIEDENTOP (1994)引用十種在運動教育模式針對學生的特定學習目標

    1、 針對特定運動發展與體適能

    2、 理解並能夠執行運動中的策略戰術

    3、 參與適合學生發展的層級

    4、 分享運動經驗的規劃與管理

    5、 提供負責任的領導者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4

    6、 在團體中有效率的實行達成一般性目標

    7、 理解在特定運動中禮儀與常規所代表的獨特意義

    8、 開發能夠針對運動議題做出合理決策的能力

    9、 開發並運用裁判、判決和訓練的知識

    10、 自行決定參與課外活動

    很多運動選手中,他們的培育過程裡一定會有教練或父母親的影響和培育

    方式。下列我們用台灣高爾夫球選手曾雅妮舉例說明

    曾亞妮的父母親本來就熱愛打高爾夫球,妮妮打從娘胎就耳濡目染,在十歲左右,媽媽送雅妮第一套高爾夫球桿,從此就跟高爾夫球的有了緣分。父親雖然 是鄉下人,但為了可以讓亞妮接觸到更好的高爾夫球環境,就把女兒送去更好 的地方學習打高爾夫球。 2002 年初,中華高協進行亞運選拔。當時曾雅妮的年紀還未符合進入國家 隊的資格,但她的父親卻願意自費,把女兒送進揚升國家訓練營,讓她與國 努力。那年夏天,曾雅妮獲得美國聖地牙哥的世界分齡錦標賽十三歲組的冠軍,也因這樣的自信激起不斷挑戰的決心。(王麗珠,2008) 2004 年夏天。棋逢敵手,聲明遠播。曾雅妮不僅先在台灣打出好成績, 接著在LPGA錦標賽、英國公開賽兩場屢獲佳績。當時韓裔美籍的魏聖美, 是史上最年輕的十四歲年紀拿下公共球場冠軍。第二年,遇見了名不見經傳的曾雅妮,最後兩人在阿肯色錦標賽決戰時,來自台灣的曾雅妮逆轉擊敗了 「宿敵」魏聖美。在十五歲至十七歲之間,曾雅妮參與了所有重要的國際賽 行程,她同時受到日本山多利及澳洲公開賽的外卡邀請,以業餘身分打職業 賽,竟然毫不遜色,名次都在十名內。(註二) 曾雅妮在二○○七年從業餘轉職業,首次出賽就拿下分組冠軍,最終再以總成績第六名的佳績,也讓她順利取得美國LPGA資格的台灣好手。○八年,陸續參加各國的高球比賽,成績表現亮眼,於 2008 年 6 月美國巡迴賽 LPGA 錦標賽奪得冠軍,並在英國公開賽亞軍(四大賽)世界排名登上第二,並贏得美國年度新人王。(註二) 在她攀上人生高峰時,2009 年開春第一場 LPGA 四大賽賽事,她只拿到 第十七名,第二場二十三名,直到七月的美國女子公開賽後,她崩潰了。那天,她原本信心滿滿的到球場,因為前幾場成績不錯,她有信心贏得這場比賽,但結果是,她慘遭到淘汰,連晉級的機會都沒有。打完十八洞(最後一洞)時,她開始大哭,在記者與球迷面前,哭得不可自拔。 從小比賽順利的她,突然遭遇如此大的逆境,曾雅妮形容當時是「從天堂到地獄」。縱使父親與教練安慰、鼓勵她,她卻自責不已,越是自責成績越糟,最後還是沒辦法振作,於是教練引介她去找心理醫生 Deborah Graham。(註一) 先前,曾雅妮在球場上常想到負面的事,「球都還沒打,就會想到我是不是失誤怎麼樣,想我不要怎麼樣,」但心理醫生告訴她,「想自己要幹嘛,而不是想不要幹嘛;想現在我要打到哪裡,而不是想我不要打到哪裡。」心理醫生教她「活在當下」,把每天、每一桿的打法與結果都記下來,每桿有每桿的目標,每場有每場的目標,每天有每天的目標,好好完成這個短期目標,不去想等一下可能發生什麼負面的事。(註一) 在賽場中,「我的目標,就是專注把每一桿做好。」之前他對自己期望太 高,給自己的壓力太大,反而讓自己迷失,但當她明白與將目標縮小到每一桿,成績反而回升到十幾名。 曾雅妮曾開口問瑞典球后:「我要怎麼樣才可以成為世界第一?」索倫斯 坦反問她:「那妳現在該做什麼事情?」她要曾雅妮去想過程,而不是直接去想結果,「妳只要做好妳的過程,結果就會是好的。」她以自身經驗告訴曾雅妮,把現在所需要的,例如心態、心理、體能、營養、或是旅行,就是「當世界第一所需要很好的全部東西,用它們來完成一張拼圖」,「妳把它全部拼起來,當它達到最好的時候,就成功了。」(註一)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5

    二. 成長過程

    在運動員的成長過程中‚心理因素通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在「體育運

    動心理學」一書中(馬啓偉、張力為,1996),將運動員的心理發展大致分類為

    動機、目標、焦慮、激發、注意力、歸因等等。NOUGIER(2000)在對於射箭

    運動員做運動心理學的情緒因素影響表現之分析中、將焦慮、興奮等都統稱

    為情緒,然而在這五個重點心理層面,對於運動員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因為

    這是每個運動員的必經過程,只要缺少這一些、運動員只是一個沒有重心的

    人而已,李韻如(2002)對於這五項心理層面做出一個詳細的分析動機:所謂動

    機,簡單定義,即是引起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動力。以驅使運動員去進

    行體育活動的行為(李韻如,2002)。

    目標設定:所謂目標,就是運動員所欲完成的階段性目的,它可以是運動

    項目的層級,也可以是突破極限的紀錄(李韻如,2002)。

    情緒:情緒是影響運動員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最能直接感受到。HARDY&

    FAZEY 在 1987 年提出大災難理論來描述認知焦慮、生理覺醒及運動表現間的

    關係,在研究中指出,在低度認知焦慮的狀態下,生理覺醒與運動表現成一

    個倒 U 曲線的關係;即當生理覺醒過高或過低時,運動表現不佳,在生理覺醒

    呈中等程度時,運動表現較佳(李韻如,2002)。

    注意力:所謂注意力,就是對作業或週遭事物集中精神,全神貫注於一確

    定目標(李韻如,2002)。

    歸因:指運動員對自己或對手的運動行為表現進行分析,推論其原因,以

    作為改善的依據(李韻如,2002)。

    根據以上這五點都是一種運動員會遇到的心理壓力來源。

    然而這些運動員都會被人們冠上一種刻板印象、對於這種刻板印象有什麼

    力量,能讓個體在能力表現上產生差異呢?學者 STEELE 與 ARONSON(1995)

    提出刻板印象威脅(STEREOTYPETHREAT)的概念來說明之,他們認為人們對

    一些特定團體,有一些負面刻板印象(例如:運動員頭腦簡單不會念書),因

    此當這個團體的成員身處可能應驗此種負面刻板印象的情境時(例如:學生

    運動員在校園中),因為擔心別人會以他所屬的團體的負面印象來評價他們,

    而個人也擔心自己會應驗他人對其所屬團體的負面刻板印象,因此會產生被

    威脅的感覺或額外的壓力,這就產生所謂的刻板印象威脅。

    我们就體能運動訓練的實際情况、國內外的研究進展,以及有關體能素質的實

    驗研究數據等信息進行了廣泛的收集、檢索、調閱。因此,本項探索實際上是在我

    们多年體能訓練實驗研究文獻數據資料累積基礎之上的提煉和總結。

    在國家體育科學研究所測試中心和四川體育科學研究中心實驗室,利用心肺功

    能儀(德國 ErichJaeger 公司產)對 21 名我國優秀耐力性運動員的心肺功能測試所

    得的數據為基礎,並参考了孫學川等人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對 250 名體育學院運動

    員和學生的心肺功能測試數。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6

    分析報告的數據來源一般是運動員在體能訓練中的實測數據,如運動時的反應

    值心率及對應的瞬時運動時間等。對數據進行似和、建立數學模型、導述、求積分

    等一系列數理分析處理,計算出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的生理機

    能變化規律、特點,以及各階段的變化數據等。參數指示,並將他們和訓練數據、

    生理負荷強度反映曲線匯總成“體能訓練單向總體分析報告的形式,現場顯示(或

    打印)出来提供给教練員。

    上圖(王寧,2006)

    大學期間,不同的經驗會引發認同上的問題,而對個人來說,運動員認同

    的形成與發展已被發現和繼續參與競技運動有關 (SIMPSON,1999) 。運動員

    的行為表現會受到運動訓練以表現需求強烈的影響,而影響他的運動員認同

    程度(PETITPAS&CHAMPAGNE,1998)。而 GOODETAL.(1993)對大學學生運

    動員的研究也發現,參與競技水準愈高的大學學生運動員其運動員認同也會

    有愈高的趨勢。運動員角色的認同可能和一般大學生的發展有相關。有關自

    我概念和相關的研究是已確認定義及運用。所以了解運動員角色的認同會影

    響到認同發展程度還是很重要的。再者,解釋運動員認同的概念有助於釐清

    運動員在相關研究上如何被運用(SIMPSON,1999)。在談運動員認同之前,我

    們有必要先了解:所謂自我概念,它包括了具有「我」的特性及一切想法、

    知覺及價值觀,也涵蓋了對「我是什麼樣的人」及「我能做什麼」的瞭解;

    自我概念是個人性格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影響了個人對世界、對自己行為的

    知覺;個人會從自我概念上,評價個人的各種經驗,

    BREWER,VANRAALTE,&LINDER(1993)認為所謂運動員認同

    生理反

    應:(血

    壓升、心

    跳加

    快、汗

    等)

    感覺:(

    害怕情緒)

    自己的

    評估

    (如:今

    天肯定

    要輸)

    肌肉僵

    硬和肌

    肉的協

    調性降

    內在因素:

    (運動員的

    負面想法,

    如對手太強

    了,輸了太

    難看)

    外在因素:

    (教練員的

    責備、的責

    備、觀眾的

    噪音、記分

    牌、對手的

    無理動作

    等)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7

    (ATHLETICIDENTITY),就是個人對自己是否是一個運動員的認同程度。而

    MARTINETAL.(1997) 在他們的研究裡也引自 BREWERETAL.(1993)的文獻

    談到,運動員認同是個人察覺自己像一位運動員,在其所擁有的自我概念中,

    有關運動員認同這一部分。國外學者認為運動員認同是社會認知中自我概念

    的一種,它是多元化自我概念中的一部分(BREWERETAL.,1993;

    CURRY,1993;CURRY&WEANER,1987;HALEETAL.,1999;

    MARSH&SHAVELSON,1985;MARTIN,ETAL.,1997)對運動員認同,從廣義

    的運動員認同來說:運動員認同是社會的角色,甚至是一種職業的認同

    (ASTLE,1986) 就如同被 BREWERETAL.(1993)所定義的相同,一個人的自

    我知覺是由經驗而來的,是他形成自我概念的根據 (HARTER,1978;

    SHAVELSON,HUBNER,&STANTON,1976) 。再者,自我概念已被視為當作

    和其他人有關的能力或技巧的判斷基礎 (PASCARELLA&TERENZINI,1991)

    特別在運動領域,這些自我知覺已被認為不只完整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MARSH,PERRY,HORSELY,&ROCHE,1995)。因此運動員認同的定義在現今的

    研究是假設為一般自我概念中對於運動員參與有相關活動的一部分,自我概

    念是經由表現與承諾上所形成,與運動有關的自我概念在許多方面上和運動

    員的角色認同是很相似的,且有實證的資料顯示支持這個想法,即與運動員

    有關的自我概念是一種多元概念架構的成分。運動員認同的程度也是因個人

    長期與運動情境中的人、事、物互動發展出來的產物。

    三.訓練技巧

    在對於各項球類運動中,少不了的三種力度,爆發力.彈跳力.核心肌群力

    度這三種力度,因個人先天上各有不同但都可後天去訓練出來、在核心肌群

    訓練中,ABT 等(2007)想瞭解核心訓練在自行車選手的力量連結,收集髖、

    膝、腳踝關節的運動學和力學的資料,發現當核心肌群疲勞時,矢狀切面的

    腳踝和膝蓋移動面均增加,顯示出當核心肌群疲勞時,可能會增加膝關節的

    壓力面變大而造成運動的傷害,然而 MEMMO‚KIM‚SOLOMON‚SAVARESE

    ‚&NADLER(2002)對於 72 位選手做核心訓練(深蹲、跨步、腹部、下背的肌

    力訓練)並與 80 位沒有接受過訓練的運動員做比較,比較項目包括:髖部的

    屈肌、伸肌肌力、及 20 公尺折返跑,結果發現髖部肌力與核心肌力越強者,

    在折返跑的成績反應越好,該研究也指出,透過核心肌群訓練能改善神經肌

    肉控制及協調進而促進運動能力,然而重量訓練(WEIGHTTRAINING)可以有

    效改善肌力(MUSCULARSTRENGTH)、肌耐力(MUSCULARENDURANCE)

    與爆發力,因此成為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常用來改善生理條件的訓練項目之

    一。重量訓練主要是以超載、漸增阻力、金字塔系統以及特殊性等原則,利

    用槓鈴、槓鈴片或其他重量訓練器械,對肌肉施以高強度的負荷訓練(林正

    常,1990;PAULETTO,1991),增加肌肉橫斷面積、改善神經肌肉的支配機能、

    使肌肉接受更高的神經刺激頻率、增進肌肉自身和肌肉間的協調能力以及使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8

    更多的運動單位參與收縮,進而增加其最大肌力、爆發力或肌耐力等運動表

    現(STONE,1982)。目前四種被定義常用的重量訓練方法有:常數抗阻訓練

    (CONSTANTRESISTANCETRAINING)、等速訓練(ISOMETRICTRAINING)、

    等張訓練(ISOKINETICTRAINING)與變數抗阻訓練

    (VARIABLERESISTANCETRAINING)(REIDETAL.,1987)。

    在林政東(2004)指出肌肉的作用形式有三種,即向心、離心和等長收縮

    在許多運動中,身體肢段不斷受衝力作用,此時肌肉先離心收縮,接著隨即

    向心收縮,此種先離心,在快速結合向心工作的肌肉收縮方式,稱為伸展縮

    短循環,簡稱 SSC,以 SSC 機制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訓練方式為增強式動作

    (PLOOMETRIC),在彈性能和伸展反射的雙重影響之下,增加向心力量,產

    生更大的爆發力。在對於彈跳力而言林正常(1991)在運動教練手冊提出跳台高

    度會影響跳躍高度,並指出跳台高度為 40 公分時,可獲最大跳躍高度。

    陳玉英(1991)指出增強式跳躍垂直跳受跳台高度不同影響,其中以 40 公

    分跳台最高,並認為增強式跳躍訓練方式的對地作用力,和跳躍高度的作用,

    因而提升了增強式跳躍訓練方式的結果。

    在籃球運動員的彈跳具有自己的特點在很大的程度上體現了力量素質尤其是

    爆發力的發展水平籃球比賽中跳躍動作的各種差異,表現出對彈跳技術結構

    上的不同要求。在確定彈跳得訓練內容和選擇訓練方法時,必須充分考慮籃

    球運動員彈跳的特點。

    增強式訓練(PLYOMERICTRAINING)是一種能使身體激發出爆發力的一種

    訓練方式(陳敦禮,1996)。是一種常用之肌力訓練方式,尤其是一些強調跳

    躍能力、敏捷及速度性的運動項目。

    增強式訓練的理論基礎包括:(一)肌肉的彈性能力之改變:在實施增強式訓

    練時,肌肉呈現離心收縮,造成肌肉的拉長伸展並儲存彈性能;而隨後肌肉

    的向心收縮,便會使得向心收縮力量與儲存的彈性能獲得釋放,進而增加肌

    肉力量的表現。(二)牽張反射原理:牽張反射是牽張縮短循環的重要機制,

    此一機制能快速連接離心神經與向心神經,利用本體感受器的刺激,使得肌

    肉中的肌梭受到刺激而產生牽張縮短循環,進而造成該主要作用肌群的牽張

    反射。(三)神經肌肉協調:不管肌肉多麼強壯,身體仍只能於神經系統所控

    制的速度範圍內動作,動作的速度會受神經肌肉協調的影響。藉由訓練造成

    神經肌肉支配系統的改變,使之更有效控制活動的肌肉,達到適當的神經肌

    肉協調性(鄭景峰,2002;盧英治,2000)。

    在人類的活動中,幾乎所有的動作都在向心與離心收縮交互作用下完

    成。這種藉由肌肉先離心再向心收縮的肌肉收縮過程之原理稱為伸張縮短循

    環(STRETCH-SHORTENING-CYCLE,簡稱 SSC)。SSC 期間的動作表現,

    可分為三階段:離心收縮期:肌纖維在收縮狀態下被伸展拉長;如:垂直跳

    下蹲時期,股四頭肌呈離心收縮。轉換期:肌肉收縮由離心收縮轉換向心收

    縮。向心收縮期:肌纖維在收縮狀態下長度縮短;如:垂直跳蹬起的時期,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39

    股四頭肌呈向心收縮。肌肉彈性能的利用主要是肌肉在離心收縮時所儲存的

    彈性位能,有如橡皮筋一樣,當你拉長時就儲存彈性位能,然後在向心收縮

    時一併釋放出來,而彈性能的大小會負荷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林正常,

    2001),如階段 動作時期 動作型式 生理機能

    1 離心收縮期 作用肌的伸展 彈性能的儲存;肌梭受到刺激。

    2 過渡期 介於階段 1 與階段 3 之間的停留神經衝動由 LA 纖維傳導至Α運

    動神經元將運動神經衝動傳導至作用肌。

    3 向心收縮期 作用肌的縮短彈性能的釋放;Α運動神經元的神經衝動刺激作

    用肌。

    基於充分利用肌肉彈性能與伸張反射的特性,並使得訓練更逼近競賽狀

    態,適應大多數動態的運動表現,發展出增強式訓練做為發展爆發力的手段

    (林正常,1993)。因此,在這種訓練中,欲發達神經肌肉水準以強化爆發力

    的關鍵期,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肌肉最大的刺激,以使肌肉在一個負荷下,

    給肌肉最大的快速收縮來增進爆發力;其肌肉的牽拉長度與速度決定肌肉內

    的彈性能儲存,影響伸張反射的反應強度;離心和向心的轉換時間,則決定

    肌肉中彈性能的利用;訓練方式和負荷強度的不同,訓練的效果也會有所不

    同,只有全面性的瞭解這些因素及相互關係才可提高訓練的效果。籃球運動

    是一種以高強度運動為主穿插著低強度運動的形態 (TAYLOR,2003),與大

    部分的球類運動相同,為間歇性的運動模式,由短暫(≤6 秒)高或高強度的努

    力,穿插著較長(≤60 秒)的中到低強度努力的恢復期所組成

    (GLAISTER,2005)。籃球的能量需求包含有氧與無氧代謝,其中無氧代謝被

    認為是主要的能量系統

    (HOFFMAN,EPSTEIN,EINBINDER,&WEINSTEIN,1999)。而高強度運動之間

    的恢復期中,藉由氧氣再充滿組織、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CPR)的

    再合成、乳酸(LACTATE)的代謝、以及移除細胞內累積的無機磷酸

    (INORGANICPHOSPHATE,PI)的過程將使持續上升的攝氧量恢復至一般的恆

    定狀態。若恢復期是相對短暫的,攝氧量在下一次衝刺之前依然是升高的,

    將改以有氧代謝來產生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ADENOSINETRIPHOSPHATE,ATP)(GLAISTER,2005)。方向的快速改變、速

    度的爆發力以及反覆的跳躍等高強度的動作被認為是籃球比賽中成功表現的

    關鍵元素(HOFFMANETAL.,1999)。

    HOFFMAN,TENENBAUM,MARESH,ANDKRAEMER(1996)以 29 名美國大學

    籃球聯賽第一級的運動員為對象,探討運動表現與上場比賽時間長短的關

    係,顯示下肢最大肌力、垂直跳、速度及敏捷性與上場比賽的時間長短有一

    定程度的相關。因此,雖然在籃球比賽中方向的快速改變、速度的爆發力以

    及反覆的跳躍等下肢動力是成功的關鍵表現,但較佳的有氧基礎將有助於在

    長達 40 分鐘的比賽中維持運動表現,對於籃球的訓練上有氧能力之提升亦有

    其重要性。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40

    四、 未來發展

    生涯簡單的說,可視之為一種生命的過程。他是一個人的目標,亦

    即為透過個人生活的範圍,而由個人知覺到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和活動之

    態度與行為的順序。一個人一生當中,在家庭、學校、社會所從事的工

    作,以及所擔任的職務和所扮演的角色,所累積的相關經驗、所塑造的

    行為態度及所選擇的生活態度。

    「生涯」一詞中始於心理學及輔導理論,生涯〈CAREER〉概念之演進可

    追塑至 1950 年代前之工作選擇〈OCCUPATION CHOICE〉,到了 1960 年代以

    後生涯才廣泛被利用。SUPER〈1957〉定義生涯為人於其一生中所經驗之

    所有職位順序。NOE〈1998〉認為員工之生涯可由不同經驗、工作與職位

    組合而成。MCDANIEL〈1978〉定義生涯為一個人終其一生所從事工作與

    休閒活動的整體生活型態。進一步從狹義與廣泛方面來說明學者對生涯

    的定義,狹義的生涯是指與個人終其醫生所從事的職業或工作有關的過

    程。MCFARLAND (1969) 認為生涯是一個人心目中所存的長期目標,形成

    職業訓練,工作選擇與支持其之教育訓練活動,是有計畫的工作使順序。

    ARTHUR AND LAWRENCE (1984)認為生涯是指一個人在一連串的職位變

    換過程,而此種過程能帶給個人進步,成長,工作及生活的意義。

    STANKOVICH,MEEKER,&HENDERSEN(2001)指出,99%的學生運動員於高

    中、大學畢業後,都需要面臨到職涯轉銜的歷程,尋找一個職業運動以

    外的生涯出路。O’NEIL&FISHMAN(1982)指出轉換是個人生命中的一部

    分,其包含價值觀、世界觀、與與個人外在的改變,有的人會逃避,有

    的人會歷經痛苦後而適應,在個人的毅力、生活架構和夢想上會有得有

    失。本研究所指運動選手的生涯轉換,是指選手脫離運動競技專長,轉

    換到其他領域時,所體會的經驗、價值觀與生活型態之改變歷程。陳志

    睿(2010)針對前 CBA(中華職業籃球聯盟)與 SBL(超級籃球聯賽)等退役籃

    球員進行深入訪談,探討退役籃球員所面臨的生涯轉換內在與外在種種

    危險因素與自我轉換的歷程,其結果發現(一)退役球員有生理、心理與社

    會因素,在眾多因素相互影響與累積下的成果。(二)不願意放下明星光環

    的退役球員有著影響生活與工作的發展狀況;無明星光環的球員願意放

    下身段去嘗試別的工作。(三)退役的球員面臨著當前的生活感覺到緊張無

    助的負面情緒,有的球員更無法調適。(四)藉著家人與朋友的支持、重回

    校園、注意力轉移,以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態改變去因應改變。(五)契機與

    價值觀的改變為自我轉化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正向的轉

    換歷程。許瀞心(2005)針對退役女子足球選手研究發現,選手退役是因為

    經濟問題與運動傷害;生涯規劃上皆認為需要,但多數受訪者還是未做;

    生涯轉換以教師及行政人員居多;退役選手期待教育行政單位提供師資

    培育訓練、專業知識與第二專長。陳又琪(2008)對象是五名體育保送身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41

    分,就讀非體育系且已經進入職場就業之前女排選手,其研究結果發現,

    研究對象皆有學業、專長訓練與人際關係適應之困擾,其解決方式與求

    助對象有差異,共同是以積極、勇敢的態度面對難題,使大學生活有更

    好的發展。張維唐(2008)對桃園縣平鎮高中棒球選手生涯規劃之研究,其

    研究結果發現選手以成為職棒選手為第一目標,老師或教練為次目標;

    學校雖有升學輔導,但是升學方面還是以教練為主。運動員退休後的出

    路問題可追究到學生時代的疏於學習,學生運動員專注於運動技術的提

    昇與成績突破,缺乏生涯探索與準備,常會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及培

    養個人其他方面的能力(李韻如,2002;陳聖芬,1997)。國內多數的研究

    指出大部分運動選手很少對自己的生涯發展做規劃,面對運動生涯結

    束,大多是想當老師或教練(許瀞心,2005;張維唐,2008;林德齊,2008;

    何守正,2008;田本玉,2012)。(找各類運動員的生涯規劃走向)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甲、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一位專業籃球運動選手他們的養成模式進

    而一步了解從中找出訓練技巧、培育模式、心理發展、未來發展。

    乙、 研究問題:

    1、在運動員的訓練技巧中是否能影響培育模式?

    2、在運動員的心理發展中是否影響培育模式?

    3、在運動員的培育過程中是否影響未來發展?

    丙、 解決問題:

    1. 研究指出,透過核心肌群訓練能改善神經肌肉控制及協調進而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42

    促進運動能力,然而重量訓練(WEIGHTTRAINING)可以有效改善肌力

    (MUSCULARSTRENGTH)、肌耐力(MUSCULARENDURANCE)與爆發

    力,因此成為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常用來改善生理條件的訓練項目之

    一。

    增強式訓練(PLYOMERICTRAINING)是一種能使身體激發出爆發力

    的一種訓練方式(陳敦禮,1996)。是一種常用之肌力訓練方式,尤其

    是一些強調跳躍能力、敏捷及速度性的運動項目

    2.運動員做運動心理學的情緒因素影響表現之分析中、將焦慮、興

    奮等都統稱為情緒,然而在這五個重點心理層面,對於運動員而言是極

    為重要的,因為這是每個運動員的必經過程,只要缺少這一些、運動員

    只是一個沒有重心的人而已,李韻如(2002)對於這五項心理層面做出一個

    詳細的分析

    動機:所謂動機,簡單定義,即是引起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動力。以

    驅使運動員去進行體育活動的行為(李韻如,2002)。

    目標設定:所謂目標,就是運動員所欲完成的階段性目的,它可以是運動

    項目的層級,也可以是突破極限的紀錄(李韻如,2002)。

    情緒:情緒是影響運動員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最能直接感受到。HARDY

    &FAZEY 在 1987 年提出大災難理論來描述認知焦慮、生理覺醒及運動

    表現間的關係,在研究中指出,在低度認知焦慮的狀態下,生理覺醒與

    運動表現成一個倒 U 曲線的關係;即當生理覺醒過高或過低時,運動表現

    不佳,在生理覺醒呈中等程度時,運動表現較佳(李韻如,2002)。

    注意力:所謂注意力,就是對作業或週遭事物集中精神,全神貫注於一確

    定目標(李韻如,2002)。

    歸因:指運動員對自己或對手的運動行為表現進行分析,推論其原因,以

    作為改善的依據(李韻如,2002)。根據以上這五點都是一種運動員會遇到

    的心理壓力來源。

    1. 一位稱職的運動員會具備參與比賽所需的足夠技能,了解並能執行適用於

    賽事複雜性的戰術,而且還是一位知識豐富的比賽選手。一位有素養的運

    動員了解並重視規則、禮儀以及運動的傳統,並且區分出運動練習的好

    壞,不論是在兒童運動或是職業運動中也是如此。不論是作為球迷或是觀

    眾,一位有素養的運動員同時是一位多方位的參賽者,也是一位眼光更加

    敏銳的消費者。

    一位熱心的運動員願意參與和行動去維持、保護和提升運動文化,儘

    管它只是一種地方姓青年運動文化或是一種國家性的運動文化。此外,作

    為運動團體的成員,這樣的愛好者能夠加入並參與進一步地方性、國家性

    或國際性的運動發展。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43

    第四章 結果

    然而在這三個題目的解答中,我們分析處理的這些論文跟題目的關係

    所發現的結果會在這章作解釋

    1、在運動員的訓練技巧中是否能影響培育模式?

    在上面的論文中提到透過核心肌群訓練能改善神經肌肉控制及協

    調進而促進運動能力,然而重量訓練(WEIGHTTRAINING)可以有效改善

    肌力(MUSCULARSTRENGTH)、肌耐力(MUSCULARENDURANCE)與爆

    發力。

    這些運動能力都跟一個籃球運動員息息相關,所以在這個運動員的訓練

    技巧中是否能影響培育模式是可以合理懷疑更深入研究。

    2、在運動員的心理發展中是否影響培育模式?

    運動員做運動心理學的情緒因素影響表現之分析中、將焦慮、興奮

    等都統稱為情緒,然而在這五個重點心理層面,對於運動員而言是極為

    重要的,因為這是每個運動員的必經過程,只要缺少這一些、運動員只

    是一個沒有重心的人而已,李韻如(2002)對於這五項心理層面做出一個詳

    細的分析,這五項心理層面分別是動機、目標設定、情緒、注意力、歸

    這些也是運動員所必備的心理層面、所以在這個運動員在運動員的心理

    發展中是否影響培育模式是可以合理懷疑更深入研究。

    3、在運動員的培育過程中是否影響未來發展?

    一位熱心的運動員願意參與和行動去維持、保護和提升運動文化,

    儘管它只是一種地方姓青年運動文化或是一種國家性的運動文化。此

    外,作為運動團體的成員,這樣的愛好者能夠加入並參與進一步地方性、

    國家性或國際性的運動發展。其實這段話不足以代表運動員的培育過程

    是會影響未來發展

    所以上列三個問題只有一個是不成立,其餘都是成立的、所以一個運

    動員的心性跟訓練技巧是跟培育過程息息相關的。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對於這個報告的結論,一個籃球運動員不管在球場上表現如何或者是

    訓練場中投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訓練及比賽中都要保持好自己心態及

    每一天都保持著足夠的訓練量與生活技能,以面對在職場領域上的探索

  • 2016 休閒餐旅觀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isur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344

    才能使得運動員在面臨運動生涯轉換或退休時產生的困難得以改善。運

    動讓人感到無限能量也能平穩情緒,所以運動就是最健康的紓壓方式,

    支持體育活動、栽培球員的用心還需要讓更多人知道,讓社會大眾對體

    育更重視,並期待帶動企業投入體育,培育人才培育出更多的周俊三、

    鄭志龍.......等,替自己的國家在比賽場上爭的一份榮耀。

    參考文獻

    1、王麗珠。(2008)。曾雅妮。讀者文摘,91(2),75-78

    2、聿辰。(2011)。曾雅妮:高爾夫球場就是我的世界。今週刊,783,83-90

    3、註一、活在當下~曾雅妮的故事。YAHOO!奇摩部落格。2012 年 10 月 29

    號,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YSDMUQ.EGRN4J8C9X2LRVF9ME.ZQEHB.HK

    V.6G--/ARTICLE?MID=9

    4、註二、曾亞妮。維基百科。2012 年 10 月 28 號,取自

    HTTP://MAXWU168.PIXNET.NET/BLOG/POST/10627221

    5、註三、曾雅妮「微笑與勇氣」。PCHOME 新聞網。2012 年 10 月 28 號,

    取自 HTTP://MYPAPER.PCHOME.COM.TW/026955/POST/1323333338

    6、從曾雅妮的故事談「悟道」。痞客幫部落格。2012 年 10 月 28 號,取自

    HTTP://MAXWU168.PIXNET.NET/BLOG/POST/10627221

    7、走出低潮,曾雅妮要快樂打球助人。MSN 新聞網。2012 年 10 月 29 號,

    取自 http://news.msn.com.tw/news2875329.aspx

    8、鄭智仁(2015),臺灣大專籃球發展之研究-以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男子籃

    球隊為例(1977~2014 年),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碩士論文。

    9、李韻如(2002),一個優秀運動員的養成模式,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0、馬啟偉,張力為(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台北,東華。

    http://news.msn.com.tw/news287532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