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报告书 - Shaanxisthjt.shaanxi.gov.cn/d/file/dynamic/notify/... · 图2.2-2...

247
中圣环境 ZS-2016-10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建设单位: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 评价单位: 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六月

Transcript of 环境影响报告书 - Shaanxisthjt.shaanxi.gov.cn/d/file/dynamic/notify/... · 图2.2-2...

中圣环境

ZS-2016-10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建设单位: 延 安 市 车 村 煤 矿 一 号 井

评价单位: 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六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

目 录

概 述 ......................................................................................................................................... I

1 总论 ........................................................................................................................................ 1

1.1 编制依据 .......................................................................................................................... 1

1.2 评价原则 .......................................................................................................................... 6

1.3 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 6

1.4 评价执行标准 .................................................................................................................. 8

1.5 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 .................................................................................................... 12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评价时段 ................................................................................ 15

1.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16

1.8 环境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 ............................................................................................ 20

2 工程概况 .............................................................................................................................. 22

2.1 现有工程概况 ................................................................................................................ 22

2.2 拟建工程概况 ................................................................................................................ 23

2.3 工程内容对比情况 ........................................................................................................ 46

3 工程分析 .............................................................................................................................. 48

3.1 现有工程 ........................................................................................................................ 48

3.2 拟建工程 ........................................................................................................................ 49

3.3 “以新带老”整改要求 ................................................................................................... 67

3.4 清洁生产水平 .............................................................................................................. 67

4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 77

4.1 自然环境概况 ................................................................................................................ 77

4.2 生态现状调查 ................................................................................................................ 98

4.3 环境质量现状 .............................................................................................................. 104

4.4 区域工业污染源调查 .................................................................................................. 123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措施要求 .................................................................................... 125

5.1 大气环境 ...................................................................................................................... 125

5.2 地表水环境 .................................................................................................................. 126

5.3 生态环境 ...................................................................................................................... 126

5.4 地下水环境 .................................................................................................................. 128

5.5 声环境 .......................................................................................................................... 128

5.6 固体废物的处置 .......................................................................................................... 130

6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 131

6.1 生态环境 ...................................................................................................................... 131

6.2 地下水环境 .................................................................................................................. 140

6.3 地表水环境 .................................................................................................................. 156

6.4 大气环境 ...................................................................................................................... 164

6.5 声环境 .......................................................................................................................... 179

6.6 固体废物 ...................................................................................................................... 180

6.7 环境风险 ...................................................................................................................... 181

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 186

7.1 生态环境 ...................................................................................................................... 186

7.2 地下水防治措施 .......................................................................................................... 192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I

7.3 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 197

7.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201

7.5 噪声防治措施 .............................................................................................................. 203

7.6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 203

7.7 风险措施及应急预案 .................................................................................................. 204

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206

8.1 经济效益分析 .............................................................................................................. 206

8.2 社会效益分析 .............................................................................................................. 206

8.3 环境经济损益评价 ...................................................................................................... 206

9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 210

9.1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 210

9.2 建设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理 ...................................................................................... 210

9.3 运行期环境管理 .......................................................................................................... 212

9.4 环境监测计划 .............................................................................................................. 213

9.5 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 .................................................................................................. 214

9.6 环保设施验收 .............................................................................................................. 217

10 结论与建议 ...................................................................................................................... 220

10.1 工程概况 .................................................................................................................... 220

10.2 环境质量现状 ............................................................................................................ 220

10.3 污染物排放情况 ........................................................................................................ 221

10.4 主要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 221

10.5 公众参与 .................................................................................................................... 224

10.6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224

10.7 总结论 ........................................................................................................................ 224

10.8 要求 ............................................................................................................................ 22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II

图件列表

图一 车村矿区与子长二期规划矿区关系图;

图 1.5-1 大气评价范围图;

图 1.7-1 项目敏感目标分布及评价范围图;

图 2.2-1 矿井交通位置图;

图 2.2-2 井田境界范围及拐点编号图;

图 2.2-4 5 煤等厚线图;

图 2.2-5 3-1 煤等厚线图;

图 2.2-6 3-2 煤等厚线图;

图 2.2-7 3-3 煤等厚线图;

图 2.2-8 煤柱留设图;

图 2.2-9 工程现状图;

图 2.2-10 项目地面总平面布置图;

图 2.2-1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图 2.2-12 临时排矸场总平面布置图;

图 2.2-13 井田开拓方式图(主水平 3 煤);

图 2.2-14 井田开拓方式图(辅助水平 5 煤);

图 2.2-15 选煤工艺流程图;

图 3.2-1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图 3.2-2 矿井非采暖季水平衡图;

图 3.2-3 矿井采暖季水平衡图;

图 3.2-4 项目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图;

图 4.1-1 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

图 4.1-2 地表水系图;

图 4.1-3 区域水文地质图;

图 4.1-4 井田水文地质图;

图 4.1-5 第 12 勘探线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 4.1-6 第 16 勘探线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 4.1-7 第 22 勘探线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 4.1-8 勘探线布置图;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V

图 4.1-9 临时排矸场水文地质图;

图 4.1-10 临时排矸场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 4.2-1 遥感影像图;

图 4.2-2 遥感影像解译处理流程图;

图 4.2-3 生态功能区划图;

图 4.2-4 植被类型现状图;

图 4.2-5 植被覆盖度现状图;

图 4.2-6 土地利用现状图;

图 4.2-7 水土侵蚀现状图;

图 4.3-1 吴家坪断面水质数据曲线图(a)

图 4.3-2 吴家坪断面水质数据曲线图(b)

图 4.3-3 白家园子村断面水质数据曲线图(a)

图 4.3-4 白家园子村断面水质数据曲线图(b)

图 4.3-5 地表水监测点位图;

图 4.3-6 地下水监测点位图;

图 4.3-7 土壤、噪声监测点位图;

图 4.4-1 区域污染源;

图 6.1-1 首采区沉陷等值线图;

图 6.1-2 5 号煤沉陷等值线图;

图 6.1-3 3-1 煤层沉陷等值线图;

图 6.1-4 3-2 煤层沉陷等值线图;

图 6.1-5 3-3 煤层沉陷等值线图;

图 6.1-6 全井田地表沉陷等值线图;

图 6.1-7 输油管线分布图;

图 6.4-1 近 20 年累年年风玫瑰图;

图 6.4-2 本项目废气污染源点位分布图;

图 6.4-3 大气评价范围内地形高程示意图;

图 6.4-4 叠加现状后 SO224 小时平均第 98 百分位数浓度分布图;

图 6.4-5 叠加现状后 SO2 年均浓度分布图;

图 6.4-6 叠加现状后 NO224 小时平均第 98 百分位数浓度分布图;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V

图 6.4-7 叠加现状后 NO2 年均浓度分布图;

图 6.5-1 工业场地噪声源位置图;

图 6.5-2 昼间等声级线图;

图 6.5-3 夜间等声级线图;

图 7.2-1 地下水分区防渗图;

图 7.2-2 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图;

图 7.3-1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 7.3-2 井下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VI

附件列表

附件 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附件 2: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煤炭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

附件 3: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的批复》、《关于

延长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预留期的批复》;

附件 4: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车村煤矿一号井资源整合开采设计的批

复》;

附件 5: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勘探报告〉矿产

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附件 6:子长采油厂专题会议纪要;

附件 7:延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环境影响评价执

行标准的批复》;

附件 8: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 9:煤矸石综合利用合作协议;

附件 10:关于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供电情况说明;

附件 11:子长县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企业缴款单;

附件 12: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使用产能置换指标

的函》;

附件 13:车村煤矿一号井生活污水委托处理协议;

附件 14:天然气供用气合同;

附件 15: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延安能源集团落实车村煤矿一号井大气污染物削减源的

批复;

附件 16:关于延安市车村煤矿环境治理及综合利用的情况说明。

附录:

附录 1:矿井涌水量预测计算过程及参数取值。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

概 述

一、项目实施背景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是以为解决延安市车村煤矿闭坑后作为职工的就业安置矿

井,是《陕西省人民政府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陕政函〔2010〕214 号)确定的整合

矿井之一。车村煤矿一号井位于子长矿区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寺

湾乡、安定镇,该项目为单井异地整合矿井,原车村煤矿位于黄陵县店头镇西南 7km 处

的车村行政村,生产能力为 0.3Mt/a,已于 2015 年 5 月关停。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整合区面积 121.0669km2,地质资源量为 243.73Mt,设计开

采规模 1.20Mt/a,服务年限 70.2a,配套建设 1.20Mt/a 的选煤厂。2016 年 5 月,陕西省

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复〔2016〕13 号”批复了该项目开采设计。

二、建设项目特点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为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属采掘类评价项目,环境影响以生态

及地下水影响为主建设期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废水、井下涌水、废气、噪声、固废

等和工程占地、压占植被、破坏土壤等生态环境因素;运行期环境影响主要以煤炭开采

引起的地表沉陷对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建(构)筑物、地表植被等生态环境

的影响以及煤炭开采对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资源量的影响为主。该项目位于农村区

域,评价范围内不涉及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敏感目标,区域环境敏感

程度一般。

由于项目建设前未依法报批环评,擅自开工建设,2018 年 3 月子长县环境保护局以

“子环罚字〔2018〕003 号”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建设单位现已停止建设,

并及时缴纳罚款(附件 11)。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该项目应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鉴于此,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于 2016 年 6 月 1 日委托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

施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成立了评价工作组,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于 2016 年 6 月 4

日实施了现场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2016 年 8 月 10 日委托开始实施环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I

境质量现状监测;在工程分析、影响预测、措施论证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延

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提交建设单位上报。

四、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 政策规范可行性分析

(1)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相符性

本项目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相符性见表 1。

表 1 本项目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序号 政策名称 政策要求 本项目情况 相容性

1

《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3

年修正)

鼓励建设 120 万 t/a 及以上的高产

高效煤矿、高效选煤厂;鼓励煤

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燃

料综合利用;限制井下回采工作

面超过 2 个的新建煤炭项目。

车村煤矿一号井资源整合项

目建设规模为 120 万 t/a,并

配套建设选煤厂,符合鼓励

类项目的要求。掘进煤矸石

用于井下填充,洗选矸石综

合利用延安龙腾工贸有限公

司和陕西鑫盛翔新型建材有

限公司制砖;本项目设置两

个综掘工作面。

符合

2 《煤炭产业政

策》国家能源局

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

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 120

万吨/年;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

进适用技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鼓励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

推行壁式采煤;鼓励企业利用煤

矸石、煤泥、低热值煤发电、供

热,利用煤矸石生产建材产品、

井下填充、复垦造田和筑路等;

限制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要

地下水资源补给区和生态环境脆

弱区开采煤炭,禁止在自然保护

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和地质灾害

危险区等禁采区内开采煤炭。

配套选煤厂,规模为 120 万

吨/年,采用先进的工艺技

术;掘进煤矸石用于井下填

充,洗选矸石送往延安龙腾

工贸有限公司和陕西鑫盛翔

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作为生产

建材的原材料,符合上述鼓

励煤矸石利用的规定,项目

地不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等环境敏感区。

符合

3

《矿产资源节约

与综合利用鼓

励、限制和淘汰

技术目录》的通

知(国土资发

〔2010〕146 号)

鼓励类矿山废水利用技术:根据

矿井水类型和所含污染物,采用

固体悬浮物去除、溶解性盐类去

除、酸性水中和、特殊污染物处

理等工艺进行净化处理,达到国

家工业和生活用水标准,替代地

下水源,减少污染排放。

本项目施工期井下涌水设三

级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后回

用于施工场地的施工用水或

降尘洒水;设备冲洗等施工

废水设截水沟进行收集,沉

淀澄清处理后,全部回用于

施工或场地降尘洒水;施工

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送禾

草沟煤矿集中处理。运营期

矿井水处理达标后回用至井

下消防洒水、除尘及绿化、

道路洒水等,剩余部分排至

秀延河支流南河。

符合

4 《国务院关于煤 从 2016 年起,3 年内原则上停止 本项目属于《陕西省人民政 符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II

序号 政策名称 政策要求 本项目情况 相容性

炭行业化解过剩

产能 实现脱困

发展的意见》(国

发〔2016〕7 号)

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

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

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

置换。

府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

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

书》中合法在籍在建的改造

矿井,责任书中序号 187,

生产能力 120 万吨/年;且根

据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同意延安市车村煤矿

一号井使用产能置换指标的

函》(陕发改运行函〔2018〕

252 号),车村煤矿一号井资

源整合项目已取得产能置换

指标。

5

《煤矸石综合利

用 管 理 办 法

( 2014 年修订

版)》(2014 年第

18 号令)

第二条 煤矸石综合利用,是指

利用煤矸石进行井下充填、发电、

生产建筑材料、回收矿产品、制

取化工产品、筑路、土地复垦等。

第十条 新建(改扩建)煤矿及

选煤厂应节约土地、防止环境污

染,禁止建设永久性煤矸石堆放

场(库)。确需建设临时性堆放场

(库)的,其占地规模应当与煤

炭生产和洗选加工能力相匹配,

原则上占地规模按不超过 3 年储

矸量设计,且必须有后续综合利

用方案。煤矸石临时性堆放场

(库)选址、设计、建设及运行

管理应当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

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等相关要求。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煤矸石大宗

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

(一)煤矸石井下充填;

(二)煤矸石循环流化床发电和

热电联产;

(三)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

本项目掘进矸石回填井下,

不出井;对于洗选矸石,临

时堆放在矸石场中,延安龙

腾工贸有限公司和陕西鑫盛

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作为生

产建材的原材料。本项目临

时排矸场占地规模按不超过

3 年储矸量设计,选址、设

计、建设及运行管理符合《一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

场污染控制标准》、《煤炭工

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等相

关要求。

符合

综上分析,本项目的建设产能、矸石利用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目录的要求,以及煤炭行业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和煤炭行业化解过

剩产能、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2)与地方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与地方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见表 2。

表 2 本项目与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

序号 政策名称 要求 本项目情况 相容性

1 《陕西省政府煤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国家安监总局 本项目属于资源整合 符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V

序号 政策名称 要求 本项目情况 相容性

炭行业化解过剩

产能目标责任书》

有关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工作的政

策,通过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全省

煤矿装备水平、机械化程度、安全保

障能力大幅提高”,“化解过剩产能应

与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相结合。我国

真正的低硫、低灰、低成本优质环保

煤炭不足……要根据不同区域制定不

同政策,要扶优限劣,继续统筹发展

优势产能,这有利于煤炭供给侧结构

调整”。

项目,井田内各煤层为

低灰~中灰、低硫、低

磷分,“2015 年底陕西

省合法在籍生产煤矿

和在建煤矿情况表”确

定本项目设计生产能

力为 120 万吨/年。

2

《关于化解产能

严重过剩矛盾的

实施意见》(陕政

发〔2014〕9 号)

“榆林、关中及延安、陕南分别淘汰

30 万吨/年、15 万吨/年、9 万吨/年以

下煤矿”,“对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

产业特别是煤炭、兰炭、金属镁、电

源建设项目进行评估,重点研究市场

需求和环境资源约束,科学论证项目

上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项目规模为 120 万

t/a,属资源整合项目。

本项目资源整合方案

得到陕西省人民政府

的批复,陕西省国土资

源厅对本项目矿区范

围进行了批复。

符合

3

《陕西省延安市

子长县国家重点

生态功能区产业

准入负面清单》

1、 禁止新建项目规模低于 120 万吨/

年……

2、 禁止露天开采。新建项目的生产工

艺、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标准不得

低于国内先进水平……

本项目规模为 120 万

t/a,属资源整合的井工

开采项目;根据清洁生

产分析,除矸石产生量

不能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外,生产工艺、环保

设施和清洁生产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

基本符

同时,车村煤矿一号井资源整合项目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煤矿整顿关

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10〕229 号),批复同意安塞县郝家坪-子长县

凉水湾区块作为延安市车村煤矿接续资源列入整合方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

延安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5 号)、《关于延长延

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预留期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15〕26 号)、《关于

延续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预留期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18〕35 号)

划定了车村煤矿一号井的矿区范围。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西省煤炭生

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资源整合开采设计的批复》(陕煤局复

〔2016〕13 号)对本项目的开采设计进行了批复。综上分析,本项目在产能、煤质等指

标上均符合陕西省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3)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

与相关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见表 3。

表 3 项目建设与相关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表

号 相关政策 内容 本项目情况

符合

1 《大气污染 贮存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 煤炭厂内输送采用全封闭式输 符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V

号 相关政策 内容 本项目情况

符合

防治法(修

订)》

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

应当密闭;不能密闭的,应当设置不低

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并采取有效

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煤栈桥,转载点全封闭并设喷

雾洒水装置;原煤及产品煤均

采用筒仓储存,原煤仓配置超

声雾化抑尘系统。

2

《大气污染

防治行动计

划》

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

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

‘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

2017 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

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 10

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

时 20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

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 10 蒸吨以下

的燃煤锅炉。

本项目采用2台20t/h燃气锅炉

和 1 台 10t/h 的燃气锅炉供热,

燃气锅炉配套低氮燃烧器。

符合

3

《陕西省能

源行业加强

大气污染防

治工作实施

方案》

加强对煤炭供应、储存、配送、使用等

环节的环保监管,各类堆场、转运场、

运煤和装卸设施实行全密闭储存或建

设防风抑尘设施,有效防止储存、装卸

、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在小型煤矿

集中区建设选煤厂,大型煤矿配套建设

选煤厂,提高煤炭洗选率,到 2015 年

,煤炭洗选率达到 70%。

煤炭场内输送采用全封闭式输

煤栈桥,转载点全封闭并设置

喷雾洒水装置;原煤及产品煤

均采用筒仓储存,原煤仓设置

雾化抑尘系统;选煤厂主厂房

密闭,筛分破碎过程中产生粉

尘设集尘罩和脉冲式布袋除尘

器,集气效率 90%,除尘效率

为 99%,排气筒高 35m;其他

各产尘点均配置雾化抑尘系

统;产品煤装车外运点定时洒

水。本项目配套建设有选煤厂

(120 万 t/a),原煤入洗率

100%。

符合

4

《陕西省煤

炭石油天然

气开发环境

保护条例》

煤炭开采单位应当建立废水处理设施,

对井下废水和洗煤废水进行处理。处理

后的废水应当利用;确需排放的,必须

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排放标准;煤炭开

采单位应当设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

堆煤场和排矸场,不得随意堆放煤炭和

煤矸石。煤炭集装台(站)的设立应当

按规定远离城镇或者居民区,煤炭运输

、装卸、储存应当采取防扬散、防抛撒

措施。

矿井水处理达标后回用至井下

消防洒水、除尘及绿化、道路

洒水等,剩余部分排至秀延河

支流南河;洗煤废水闭路循环

不外排。原煤及产品煤均采用

筒仓储存,原煤仓配置超声雾

化抑尘系统;掘进煤矸石用于

井下填充,洗选矸石优先综合

利用不畅时,在临时排矸场暂

存,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符合

5

《煤炭工业

节能减排工

作意见》

煤矿应就近配套建设选煤厂或集中选

煤厂,采用大中型高效节能设备,减少

物流中转环节。

本项目配套建设有选煤厂,位

于矿井工业场地内,原煤处理

能力、服务年限与矿井一致。

符合

6

《矿山生态

环境保护与

污染防治技

术政策》(环

发 2005〕109

号)

禁止新建煤层含硫量大于 3%的矿井;

大中型煤矿煤矸石的利用率达到 60%

以上。

矿 井 煤 层 原 煤 硫 分 在

0.15-1.94%之间;本项目掘进

矸石不出井,洗选矸石综合利

用,综合利用不畅时,在临时

排矸场暂存。

符合

7

《陕西铁腕

治霾打赢蓝

天保卫战三

开展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加强物料

堆场扬尘监管,严格落实煤炭、商品混

凝土、粉煤灰等工业企业物料堆场抑尘

本项目燃气锅炉采用低氮燃烧

技术;煤炭场内输送采用全封

闭式输煤栈桥,转载点全封闭

符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VI

号 相关政策 内容 本项目情况

符合

年行动计划

( 2018-2020

年)》(修订)

措施……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必

须在装卸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

,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严禁露

天装卸作业和物料干法作业。

并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原煤及

产品煤均采用筒仓储存,原煤

仓设置雾化抑尘系统;选煤厂

主厂房密闭,筛分破碎过程中

产生粉尘设集尘罩和脉冲式布

袋除尘器,集气效率 90%,除

尘效率为 99%,排气筒高 35m;

其他各产尘点均配置雾化抑尘

系统;产品煤装车外运点定时

洒水。

8

《延安市打

赢蓝天保卫

战三年行动

方案( 2018

-2020 年)》

2020年底前,完成延安市现有燃气锅炉

低氮燃烧改造,其中生产经营类天然气

锅炉2019年上半年全部完成,改造后的

氮氧化物排放低于80毫克/立方米。

本项目燃气锅炉均配套设置低

氮燃烧器,可确保 NOX产生浓

度小于 50mg/m3,符合上述方

案要求。

符合

9

《陕西省延

安市子长县

国家重点生

态功能区产

业准入负面

清单》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管控要求:(1)禁

止新建项目规模低于120万吨/年。(2)

禁止露天开采,新建的项目的生产工艺

、环保设施和清洁生产标准不得低于国

内先进水平。

本项目为资源整合矿井,生产

规模 120 万吨/年,采用井工开

采,根据清洁生产分析,除矸

石产生量不能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外,生产工艺、环保设施和

清洁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基本

符合

综上分析,本项目在大气污染防治、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煤质和矸石处理等指

标上均符合各项环保政策要求。

2 规划符合性

(1)相关规划区划相容性分析

本项目与相关规划、区划相容性分析见表 4。

表 4 项目建设与相关规划相容性分析表

号 相关规划 规划内容 本项目情况

1

《煤炭工业

发展十三五

规划》

发展目标:2020 年采煤机械化程度 85%以上,掘

进机械化程度达到 65%;煤矸石利用率 75%左右,

矿井水利用率 80%;煤矿稳定沉陷土地治理率

80%以上,排矸场和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达到

90%以上;土地复垦率 60%左右;原煤入洗率 75%

左右。

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

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矸石不升井等绿色开采

技术。限制开发高硫、高灰、高砷、高氟等对生

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煤炭资源。

本项目开采煤层为低硫

煤,采煤机械化程度大于

85%,建设期矸石用于平

整场地、铺设道路等,运

行期掘进矸石不出井,洗

选矸石全部综合,综合利

用不畅时,暂存于临时排

矸场,矸石利用率 100%;

煤矿稳定沉陷土地治理率

为 95%,土地复垦率为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VII

号 相关规划 规划内容 本项目情况

2

《陕西省煤

炭工业发展

“十三五”规

划》

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 85%,掘进机械化程度

达到 65%;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75%左右,矿井水

利用率 80%左右,土地复垦率 60%左右;原煤入

选率 75%以上,煤炭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从 2016

年起,3 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

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

100%,原煤入洗率达到

100%。

3

陕西省“十

三五”规划

纲要

建设大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整合关停小煤

矿,……重点建设榆神、榆横、府谷、彬长、永

陇、子长矿区等转化项目配套煤矿。

本项目位于子长县,属资

源整合项目,项目规模为

1.2Mt/a。

4

延安市城市

总体规划(2011-2030)

规划重点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源产业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 本项目为能源项目。

5

延安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

个五年规划

纲要

加强重点矿区煤炭资源勘查,加快煤炭资源整合,

推进煤田整装开发,启动子长高台、宜南矿区建

设,力促车村一号煤矿、子长安定煤矿、羊马河

煤矿、中庄煤矿、石家湾煤矿、涧峪岔煤矿、杨

家山煤矿等一批百万吨级煤矿达产达效,全市煤

炭产量达到 8000 万吨。

本项目为车村一号煤矿,

产能为 1.2Mt/a。

6

子长县国民

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

个五年规划

纲要

十三五期间,子长县主要产品产量目标:原煤产

量达到 1500 万吨。……加快现有 20 处整合煤矿

建设步伐,盘活煤炭资源存量。

本项目为资源整合项目,

产能为 1.2Mt/a。

7

子长县环境

保护十三五

规划

规划目标:境内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

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

率达到 100%;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 320 天左右,农村空气

质量有所提高。

本项目矿井水、生活污水

处理后回用井下消防、绿

化等,洗煤废水闭路循环

不外排;燃气锅炉烟气低

氮燃烧后达标排放;煤炭

破碎筛分等过程中产生的

粉尘设集尘罩、除尘器、

喷水抑尘等;项目严格执

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

度。

8

《陕西省主

体功能区规

划》(陕政

发〔2013〕

15 号)

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

点生态功能区三类,按层级,分为国家级和省级。

禁止开发区国家级 64 处,包括自然保护区 17 处、

森林公园 32 处、风景名胜区 6 处、地质公园 8 处、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1 处。禁止开发区省级 343 处,

包括自然保护区 41 处、森林公园 46 处、风景名

胜区 29 处、地质公园 2 处、文化自然遗产 45 处、

水产种质自然保护区 15 处、重要湿地(含湿地公

园)69 处、重要水源地 96 处。省级层面重点生

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10 个。

本项目不涉及禁止开发区

及限制开发区。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VIII

号 相关规划 规划内容 本项目情况

9

《陕西省

“十三五”环

境保护规

划》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煤炭项目,从 2016

年开始,3 年内原则上暂停审批新建煤矿项目、

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

规范废物处理处置:开展煤矸石,粉煤灰、冶炼

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电石渣等大宗固体废

物以及铬渣等堆存场所的整治,完善防扬散、防

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制定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和处置的优惠政策,鼓励

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全面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的

资源化利用水平。

实施矿区生态恢复:结合矿区复垦和矿区建设,

重点对渭北旱腰带露天采矿区、渭北黑腰带采煤

沉陷区等各类露天采矿区、尾矿堆积区、煤炭沉

陷区,全面实施植被恢复工程,恢复矿区森林植

被和生态系统。

根据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关于同意延安市车村

煤矿一号井使用产能置换

指标的函》(陕发改运行函

〔2018〕252 号),车村煤

矿一号井已取得产能置换

指标;建设期矸石用于平

整场地、铺设道路等,运

行期掘进矸石不出井,洗

选矸石综合利用;矿方已

委托编制了生态恢复治理

方案,采煤沉陷区将全面

实施植被恢复工程,恢复

矿区森林植被和生态系

统。

项目符合国家煤炭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

要求,符合《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年)》、

《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子长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陕

政发〔2013〕15 号)》等相关规划的要求,按照环评提出的要求整改措施落实后,其矿

井水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

(2)与子长矿区二期规划的符合性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 年 9 月 3 日对规划进行批复《关于子长矿区二期规

划区总体规划的批复》(陕发改能源〔2007〕1201 号)。子长矿区二期规划西部边界以 5

号煤层可采边界为界,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紧邻着子长矿区二期规划区西部的中庄井

田,东半部分位于子长矿区二期规划区范围内,具体见图 1 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与子长

矿区二期规划区关系示意图(见图一)。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规划与评审中心 2013 年 8

月编制的《陕西省煤炭非国家规划矿区子长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延安市车村煤矿一

号井项目编号为 YC5,井田面积约 121.0669km2,区内主要可开采煤层为瓦窑堡组 3 号

及 5 号煤层,设置生产能力为 120 万吨/年。

由于子长矿区二期规划批复时间较早(2007 年),一直未进行修编,且本项目属于

资源整合项目,子长矿区二期规划区一直未做过规划环评。

2012 年 5 月 4 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关于划定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

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5 号),矿区面积 121.0669km2,其拐点坐标见下表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X

5,规划生产能力为 1.2Mt/a。车村煤矿一号井位于子长矿区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

省延安市子长县寺湾乡、安定镇,该项目为单井异地整合矿井。根据《延安市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关于支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的请示》(延发改字〔2017〕

16 号),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位于子长矿区西北部,行政区划隶属延安市子长县寺湾

乡和安定镇,紧邻子长矿区二期规划区西部的中庄矿井,由于《子长矿区二期规划区总

体规划》正在修编过程中,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将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列入

该规划。

表 5 2012 年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5 号中车村煤矿一号井井田坐标

序号 X(m) Y(m)

1 4117913.00 36624344.00

2 4117913.00 36631658.00

3 4117932.00 36633070.00

4 4107684.00 36633203.00

5 4107616.00 36628848.00

6 4099872.00 36629160.00

7 4100002.00 36624911.00

(3)与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的符合性分析

2017 年 7 月 19 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2017〕456 号”对《陕西省矿产资

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进行了批复,附表 7 陕西省主要矿产资源采矿权设置区

划表:编号 CQ114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区块面积 121.0669km2,已设采矿权整合。

表 6 本项目与地方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的相符性分析表

号 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本项目情况

1 附表 7 给出了面积 121.0669km

2,区块范围(拐点坐

标)7 个,详见表 7

根据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5 号:

面积 121.0669km2,7 个坐标详见表5

2

推进陕北矿业转型持续发展。围绕鄂尔多斯盆地油

气和陕北煤炭国家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加强石油、

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的调查评价与勘查,稳步

提高油气产能,适度控制煤炭产能,加强岩盐资源

开发。实现煤炭高效绿色开采,大力支持煤炭“三

个转化”。

本项目位于延安市,延安市车村煤矿

一号井为资源整合矿井,且本项目已

取得产能置换指标(陕发改运行函

〔2018〕252 号),井田内各煤层主

要为气煤,属于稀缺煤种。

3

适度控制开采煤、铁、铅、锌、钼、水泥用灰岩,

保护性开采钨、锑、晶质石墨,限制开采高硫煤、

石煤、钒、硫铁矿、石棉、瓦板岩、高岭土、石膏

等矿产,限制开采陕南地区的煤炭资源,限制开采

的矿产严格控制采矿权投放。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位于陕北地

区,原煤硫分在 0.15-1.94%之间,为

特低硫~低硫煤,不属于限制开采的

高硫煤。

4 加快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规划期内不再新建

年产 120 万吨以下煤矿。

本项目属资源整合项目,规模为 120

万吨/年。

5 禁止开采区内原则上不得新设立采矿权。禁止开采

区内已设采矿权应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逐步、有

本项目开采范围内不涉及禁止开采

区。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

号 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本项目情况

序地退出禁止开采区。

6

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开采年限。煤:新建矿山

-120 万吨/年,保留或技改整合矿山-榆林 30 万吨/

年。

本项目开采规模为 120 万吨/年,属

于资源整合矿山。

7

对煤炭等大宗矿产在开采中应注意与其共生的铝土

矿、高岭土、膨润土等分段分层开采,大力推进煤

炭工业固体废物(煤矸石等)及劣质煤的综合利用,

有效提高煤矿综合利用率;加强煤层气资源的抽采

技术研究。坚持采气采煤一体化,加强煤层气和煤

炭的综合勘查和综合开发。

本项目井下掘进矸石不出井,全部回

填采空区;本项目属低瓦斯矿井,不

具有利用价值。

表7 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中车村煤矿一号井井田坐标

序号 X(m) Y(m)

1 4117913.00 36624344.00

2 4117913.00 36631658.00

3 4117932.00 36633070.00

4 4107684.00 36633203.00

5 4107616.00 36628848.00

6 4099872.00 36629160.00

7 4100002.00 36624911.00

(4)与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的符合

性分析

2017 年 7 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7]106 号”出具了《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

划(2016-2020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本项目与规划环评的符合性分析见表 8,

与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符合性见表 9。

表 8 本项目与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表

号 矿区规划环评中环境保护规划内容摘录 本项目情况

相符

1

重点矿区涉及的主要敏感对象包括 14 处重要水

源地、8 处自然保护区、6 处森林公园、3 处风景

名胜。

本项目位于子长县寺湾乡和安定镇,

不涉及上述主要敏感对象。 符合

2

对于陕北地区煤矿建设项目环评必须进行地下

水资源专项论证,重点论证煤炭开采对浅层地下

水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主要含水层的影响

评价在第六章对煤层开采进行地下

水资源专项论证,并重点论证了煤炭

开采对浅层地下水及当地居民生产

生活主要含水层的影响。

符合

3

在矿山设计、基建和生产阶段:矿山环境保护设

施、环境问题的预防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移交生产使用

矿方已委托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

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本次环评要求矿

山环境保护设施、环境问题的预防工

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验收并移交生产使用。

符合

4 加强矿山环境的监测及预测、预报,掌握矿山环

境的动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次环评提出了监测计划并要求矿

方严格执行,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

治措施。

符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I

表 9 本项目与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表

号 矿区规划环评审查意见 本项目情况

相符

1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引导优化《规划》空间布局。

将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环境敏

感区等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保障和维护区域

生态安全的底线,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结合《报

告书》分析结论,对与上述区域存在空间冲突的

开采区、勘查区及其他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有关

重叠区域应予以避让或不纳入《规划》;区域内

已存在的矿产开发,应依法有序退出并及时开展

生态修复。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不涉及自然

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环

境敏感区等生态保护红线。

符合

3

进一步优化《规划》开发任务,降低环境影响范

围和程度。对临近重要生态敏感区和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

影响生态服务功能。

符合

4

严格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准入条件。应针对突出

环境问题,提出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矿区矸

石及尾矿综合利用率和防控环境风险等差别化

对策措施,有效减缓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和

生态破坏。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节

约集约利用水平。

本次资源整合后,延安市车村煤矿一

号井采用燃气供热;设封闭式煤棚和

喷雾洒水装置;生活污水全部综合利

用,不外排;矿井水处理达标后部分

回用于井下消防洒水和洗煤厂补充

水等,洗煤废水闭路循环不外排;本

项目掘进矸石不出井,洗选矸石全部

综合利用;所有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合

理处置,环境风险较小。

符合

5

加强矿区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针对环境质量改

善目标和突出环境问题,分区域、分矿种完善矿

山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总体安排,进一步明确

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目标任务,提出现有采

矿区环境整治及生态修复要求。

本次评价结合井田煤炭开采接续时

序,结合沉陷和生态影响预测结果,

提出了不同区域生态综合整治措施

和生态综合整治目标;根据预测结

果,本项目拟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可

行有效,并要求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和

确保各项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可满足

环境质量要求。

符合

6

加强环境保护监测和预警。结合自然保护区、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要求和土

壤污染防治目标等,制定并实施重点矿区地表

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长期监测监控计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现无地下水

常观井、地表沉陷岩移观测点位和生

态监测等矿山环境监测工作,本次环

评提出了监测计划并要求矿方严格

执行,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

施。

符合

3 与“陕西省清洁文明矿井的目标和要求”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与陕西省清洁文明矿井要求相符性分析见表 10。可知,本项目与省清洁文明

矿井的目标和要求相符。

表 10 本项目与陕西省清洁文明矿井要求相符性分析表

“清洁文明矿井的目的及要求”相关

内容 本矿扩建后环保措施

相符

1 采用实际和可操作性的采煤方法和 采用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开采。 符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II

“清洁文明矿井的目的及要求”相关

内容 本矿扩建后环保措施

相符

工艺,提高资源回采率

2 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采取矿井水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于井下消防洒

水、制浆用水和选煤厂生产用水等,减少新鲜水

用量,保护地下水水源;采取留设保护煤柱等措

施保护生态环境

符合

3

降低万吨产品污染物排放量,提高

污废水的回用率和煤矸石综合利用

地面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矿井

水处理达标后回用至井下消防洒水、除尘及绿化、

道路洒水等,剩余部分排至秀延河支流南河;洗

煤废水闭路循环不外排;施工期矸石用于铺设工

业场地及道路等,运营期矿井掘进矸石进入主煤

流系统通过选煤厂洗选处理后,暂存于临时排矸

场,全部综合利用于制砖

符合

4 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对产生的污

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后进行回用

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项目对生活污水处理达标

后全部回用,矿井水处理达标部分回用于井下消

防洒水、生活用水和选煤厂生产用水等,洗煤废

水闭路循环不外排

符合

5

对于煤炭生产加工和贮运系统产生

的扬尘污染,必须采取煤炭筛选系

统及运输皮带进行封闭,贮煤场安

装洒水装置,周围设挡风墙,高度

不低于 2m,并采用棚式贮存

煤炭场内输送采用全封闭式输煤栈桥,转载点全

封闭并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原煤及产品煤均采用

筒仓储存,原煤仓设置雾化抑尘系统

符合

6

运输道路每天 2 次以上洒水降尘,

进场道路两旁进行植树绿化,产品

装车点洒水降尘、煤炭装车前必须

洒水降尘、运煤车加盖篷布

产品煤装车外运点定时洒水;对运煤道路进行洒

水降尘;对运煤汽车装载后表面抹平、洒水,并

加盖篷布;派专人维护路面平整;对进场道路两

侧进行绿化

符合

(四)选址可行性分析

(1)矿井工业场地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工业场地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场地条件、进场铁路与公路、供水及供电条件、占

地及压煤等,设计提出的方案优缺点比较见表 11。

表 11 工业场地方案优缺点比较表

方案 优点 缺点

1.九仙沟场地

方案

地形较为平坦开阔,有利于场地布

置,地面土石方工程量小;边坡处理

难度小,挡墙护坡工程量少,地面工

程投资少;距离子安公路线路约

1.2km,公路投资较低,运营费用较

低;紧邻矿井 5 号中厚煤层高级储量

区,利于矿井达产;工业场地保护煤

柱圧覆 5号煤层较少;场地标高较低,

各个煤层埋藏较浅,利于建井。

场地位于井田的东南方向,距离矿井的储量

中心较远;进场公路相对于刘家硷场地、凉

水湾场地距离较长。

2.刘家硷场地

方案

场地位于井田东南部刘家硷村北部,

距离 5 煤高级储量区近;场地平坦开

阔,有利于矿井场地布置;子安公路

位于工业场地南部 400m 处,工业场

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不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且需要搬迁村庄;场地圧覆 5 号煤层高级储

量区;场地位于全矿井的东南端,远离矿井

的储量中心,后期开发北部巷道工程量较大,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III

方案 优点 缺点

地进场道路短。 且通风较为困难;地形较为狭长,地面土石

方工程量较大,边坡处理难度较大,挡墙护

坡工程量较大,投资较高。

3.林圪台沟场

地方案

场地位于井田的中部靠南,靠近矿井

的储量中心,与高级储量区距离适

中,有利于矿井的后期开发;矿井后

期两翼开采运输距离适中,通风相对

容易。

距离矿井 5 号煤层高级储量较远;距离子安

公路较远,大约 1.5km,公路投资最高;地

形较为狭长,地面土石方工程量较大,边坡

处理难度较大,挡墙护坡工程量较大,投资

较高。

4.凉水湾场地

方案

处场地平缓,有利于矿井场地布置;

靠近井田南部无油气井区域,有利于

前期矿井开采管理。

距离矿井 5 号煤层高级储量区 7.9km 左右,

矿井前期开采 5 号煤层井巷工程量大,建井

工期最长;矿井后期开采运输距离较远,通

风相对困难;场地北部油气井较多,对于井

下巷道的布置难度较大;煤层埋藏较深,需

要立井开拓,矿井管理较为困难;场地需要

占用基本农田,不符合国家土地政策,且需

要搬迁村庄。

最终推荐结果 推荐九仙沟场地方案

九仙沟场地方案周边无村庄,地形也较为平缓,工业场地位于 5 号煤层隐伏露头线

以西,工业场地保护煤柱圧覆煤量较小,不涉及基本农田和拆迁。矿井锅炉废气、无组

织排放粉尘以及噪声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都很小。矿井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

用,不外排;矿井水处理达标后回用至井下消防洒水、除尘及绿化、道路洒水等,剩余

部分排至秀延河支流南河;且该方案总体工期较短,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小,因此从环

境保护角度分析,设计推荐的厂址方案可行。

(2)临时排矸场场地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临时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东侧约 0.6km 的桥沟内,占地 5.4hm2。通过现场考察了解,

目前临时排矸场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1km 范围内无村庄等环境敏感保护目

标;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不在江河、湖泊、

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采用排矸带式输送机运输矸石,矸石排入后即时推平压实。为保证场地安全和减少

污染,临时排矸场设置拦矸坝和截排水设施,并分层碾压覆土、洒水绿化等环境保护措

施,且矸石场在荒沟沟底修建,目前沟内仅有少量一般耕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受两侧

山坡阻挡,矸石场扬尘对周边环境较小。本临时排矸场利用天然沟道,采取科学的排弃

方式,逐层堆放逐层碾压,排弃至设计高度后即覆土恢复植被,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

和景观影响,并采取措施防止地基下沉,尤其是防止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综合分析后评

价认为:本临时排矸场在采取安全和环保防治措施、并按水保方案要求合理排弃的情况

下,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对Ⅰ类贮存场的要求,对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IV

现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选址可行。

(3)进场道路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矿井地面运输采用公路运输。进场公路直接与位于井田工业场地南部的子(长)~

安(塞)二级公路连接。道路长 1.3km,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荷载等级:公路-

Ⅱ级。进场道路位于冲沟内,仅在与子安公路连接处有少量居民。环评认为在场外道路

和场内道路洒水增湿,运输汽车实行限速、限载、加盖棚布,禁止车辆夜间鸣笛等情况

下,交通运输对沿线环境质量影响较小,进场辅助路线方案可行。

(五)总体布局可行性分析

工业场地采取竖向设计,按功能划分进行布置,其优点是:

(1)按功能区分区统一布置,分区明确合理,符合工艺特点,节约土地、方便管

理、节省投资。

(2)辅助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的中部,由井口生产区、机修综采区、材料区组成。

井口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中西部,机修区位于工业场地的中部,材料库区位于矿井工业

场地中东部。风井场地区位于本场地西南部、主斜井井口的南侧,包括通风机房、乏风

余热利用机房、通风机房配电室、生活污水处理站。行政及职工休息区位于场地的北部,

辅助生产区等的下风向。选煤生产系统分别包括原煤运输、排矸车间、主厂房、浓缩车

间、产品运输,以及联结生产系统的胶带输送机走廊。厂区内设有排水沟将地面水、雨

水等汇集到矿井水处理系统。整个厂区布局顺畅,厂内道路通顺。可以看出,工业场地

生产和辅助设施安排合理,运输方便,各工序衔接紧凑。

(3)工业场地与村庄距离在 800m 以上,对周围村庄基本无影响。

(4)总图布置考虑了防火、绿化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场区绿化设计结合分区、建

筑功能、环境保护、道路及管线布置等统一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点、线、面相结合

的原则,在场前区、沿线道路。厂区周围及场区裸露地面等进行植树种草,全面绿化。

综上所述,矿井工业场地总图布置功能明确,分区合理、工艺紧凑、物流顺畅,充

分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布局合理。

(六)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为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产业结构

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符合《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延安市城市总

体规划(2011-2030)》、《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子长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子长县 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XV

展计划》《子长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等相关规划的要求;符合省清洁文明矿井的目标和要求;在做好相关环保措施的前提下,

工程选址合理。

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整合前环保问题;

(2)“以新带老”措施;

(3)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

本项目关注环境影响:

(1)施工期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

(3)地下水环境影响。

六、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属 2015 年列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煤

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中合法在籍改造矿井,符合相关政策、

规划。在严格落实设计和环评报告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后,可实现污染

物达标排放,减缓项目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从满足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出发角度分析,

项目建设可行。

七、致谢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评价工作得到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环境调查评估中

心、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子长县环保局、陕西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咨询中心等单位和个人

的大力支持及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

1 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委托书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16.6.1,附件 1。

1.1.2 国家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2018.12.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12.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16.1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10.26;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2009.8.2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订)》,1998.4.2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修订)》,2002.1.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2016.9.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2004.8.2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2017.1.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2018.10.26;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2011.3.1;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修订)》,2016.11.7;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修订)》,2013.6.29;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2018.1.1。

1.1.3 国务院行政法规及规范

(1)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 682 号),2017.10.1;

(2)国务院《土地复垦条例》(国令第 592 号),2011.3.5;

(3)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2011.10.17;

(4)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 号),2013.9.1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

(5)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 号),2015.4.2;

(6)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 号),2016.5.28;

(7)国务院《“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 号),2016.11.25;

(8)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国令第 693 号),2018.1.1;

(9)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

7 号),2016.2.5;

(10)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2000.11.26;

(11)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 号),

2005.6.7;

(1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令第 204 号),1997.1.1;

(13)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 号),

2012.1.12;

(14)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发〔2003〕394 号),2003.11.24。

1.1.4 部门规章及规范

(1)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环发〔2005〕109 号),2005.9.7;

(2)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

发〔2012〕77 号),2012.7.3;

(3)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科技部等 10 部委《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2014 年修订版)》(2014 年第 18 号令),2015.3.1;

(4)环境保护部《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部令第 31 号),2015.1.1;

(5) 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令第 44 号),2017.9.1;

(6)环境保护部《水泥制造等七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环

办环评〔2016〕114 号),2016.12.24;

(7)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正本)》(部令第 21

号),2013.2.16;

(8)国土资源部等《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

资发〔2016〕63 号),2016.7.1;

(9)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部令第 44 号),2009.5.1;

(10)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征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

意见稿)》意见的函(环办科技函〔2016〕1420 号),2016.8.1;

(11)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征求《煤炭工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

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环办函〔2014〕526 号),2014.5.6;

(12)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

150 号),2011.12;

(13)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的通知》

(环办〔2012〕154 号),2012.12;

(14)生态环境部《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

决定》(生态环境部令第 1 号),2018.4.28;

(15)生态环境部《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 3 号),2018.5.3;

(16)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9.1.1;

(17)国家发展改革委《煤炭产业政策》(第 80 号公告),2007.11.23;

(18)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2012.9.8;

(19)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

218 号),2010.5.4。

1.1.5 地方法规、规章

(1)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

2007.9.27;

(2)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16.4.1;

(3)陕西省人大《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2013.10.1;

(4)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

号文),1999.2.27;

(5)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陕政发〔2004〕115 号),2004.11.17;

(6)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陕政发〔2006〕26 号),

2006.7;

(7)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

管理办法》(陕政发〔2008〕54 号文),2009.1.1;

(8)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陕政发〔2013〕15 号),2013.3.13;

(9)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修订版)》(陕政发〔2018〕29 号文),2018.10.11;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

(10)陕西省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采煤沉陷影响区居民搬迁有关工作的通

知》(陕发改煤电〔2010〕1636 号),2010.10.12;

(11)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9;

(12)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水功能区划》(陕政办发〔2004〕100 号),2004.9.22;

(13)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4.1.1;

(14)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陕西省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改革方案的通

知》,(陕政办发〔2015〕23 号),2015.5.11;

(15)陕西省水污染防治 2018 年度工作方案(陕政办发〔2018〕23 号),2018.4.27;

(16)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矿产资源开发保发展治粗放保安全治隐患保生

态治污染行动计划(2016-2020 年)的通知》(陕政发〔2016〕5 号),2016.2.3;

(17)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保生态治污染”行动方案

(2016-2020 年)》(陕环发〔2016〕42 号),2016.9.28;

(18)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破解生态环境质量不优难题实施方案》

(陕环发〔2017〕22 号),2017.4.21;

(19)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一带一路”建设 2018 年行动计划的

通知》(陕政办发〔2018〕16 号),2018.3.9;

(20)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有关问

题的通知》(陕环函〔2007〕599 号),2007.9.19;

(21)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陕

环函〔2012〕313 号),2012.4.11;

(22)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化解煤炭过剩产能 进一步加强煤炭矿业权管理的

意见》(陕国土资矿发〔2016〕26 号),2016.7.1;

(23)延安市人民政府《延安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延政函〔2017〕

221 号),2017.11.21;

(24)延安市人民政府《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延

政发〔2016〕9 号),2016.4.19;

(25)延安市人民政府《延安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

2018.6.29;

(26)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延

政办函〔2014〕22 号),2014.6.11;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

(27)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延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2017.12.6;

(28)延安市环境保护局《延安市环境保护局“十三五”规划》,2017.10.28;

(29)子长县人民政府《子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修编实施方案》

(子政发〔2010〕19 号),2010.6.9;

(20)子长县人民政府《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

意见》(子政办发〔2015〕11 号),2015.3.18。

1.1.6 技术规范及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HJ 619-2011);

(9)《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 446-2008);

(1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建筑物、

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安监总煤装〔2017〕66 号),2017.5.17;

(11)《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

1.1.7 有关资料

(1)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实施

方案开采设计》,2016.3;

(2)关于延续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预留期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

〔2018〕35 号);

(3)延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延市环函〔2016〕179 号);

(4)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勘探报告》,

2014.8;

(5)《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资源整合开采设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

计的批复》(陕煤局复〔2016〕13 号);

(6)《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排矸占用土地及荒坡荒沟征用协议》,2013.3.11;

(7)《关于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双回路供电情况的说明》,2014.4.1;

(8)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勘探报告>矿产

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陕国土资储备〔2015〕16 号),2015.1.27;

(9)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陕政函

[2010]229 号),2010.12.29;

(10)《关于调整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的函》(陕国土资矿函[2011]16号),

2011.3.24;

(11)《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阶段有关事宜的通知》(陕国土资矿发[2010]87

号),2010.11.23;

(12)《关于划定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15]26

号),2015.7.9;

(13)《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国

土资矿坪储字〔2014〕128 号),2014.12.19。

1.2 评价原则

(1)依法评价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国家、陕西省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标

准,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

(2)科学评价

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突出重点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

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

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1.3 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1.3.1 环境因素影响性质识别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活动包括:工业场地清理、基础开挖、建构筑物施工、安装工程

施工、井巷开凿、材料和设备运输、建筑物料堆存等;运营期主要活动包括:煤炭开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

地下水疏干、工业场地“三废、一噪”排放等。

评价结合项目各评价时段主要活动、区域环境特征,对本项目涉及的环境要素可能

造成的影响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 1.3-1。

表1.3-1 环境影响性质识别表

评价

时段

建设

生产

活动

可能受到环境影响的领域 (环 境 受 体)

自然环境 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 其它

场地清理 -1 -1 -1 -1 -2 -1

基础工程 -1

建筑施工 -1

安装施工

井巷开凿

运输 -1 -1

物料堆存 -1

煤炭开采 -1 -1 -1 -1

地下水疏干 -1 -2 -1

废气排放 -1

废水排放 -1 -1

固废排放 -1 -1 -1

噪声排放 -2

注:3—重大影响;2—中等影响;1—轻微影响;

“+”——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

从表 1.3-1 可知,本项目施工期主要不利影响是环境空气、地表水影响;运行期主

要不利影响是地形地貌、地下水、环境空气、噪声、土地利用、供水用水影响等。

1.3.2 评价因子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进行了本项目评价因子筛选,筛选结果汇总见表 1.3-2。

表 1.3-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汇总表

序号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预测评价因子

1 环境空气 PM10、PM2.5、SO2、NO2、CO、O3 PM10、SO2、NO2、TSP、PM2.5

2 地表水

环境

pH、COD、BOD5、氨氮、氟化物、

砷、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硫

酸盐、铁、锰、悬浮物、汞、六价

COD、石油类

3 地下水

环境

水化学类型因子:K+、Na

+、Ca2+、

Mg2+、CO3

2-、HCO3-、Cl

-、SO42-

基本水质因子:pH、氨氮、硝酸盐、

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

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化

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

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细菌总

数、石油类

主要考虑煤炭开采对有供水意义含水层的

水质(非正常状况下矿井水处理站石油类

和生活污水处理站氨氮对地下水水质)和

水位影响预测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

序号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预测评价因子

同时测量井深、水位埋深和井口经

纬度、井口标高。

4 声环境 等效连续 A 声级 等效连续 A 声级

5 固体废物 /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可行性、可靠性

6 生态影响 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

蚀、地形地貌、土壤环境质量等

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对于地面建筑

物、河流、植被、土地利用等的影响。项

目建设对于农业生态、耕地、土壤侵蚀、

野生动物、土地利用等的影响

1.4 评价执行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延安市环保局《关于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延市环函〔2019〕1 号)确定的标准,期间有发布新标准的本

次采用发布新标准。

1.4.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域标准;

(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

(4)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5)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

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相关标准,农用地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

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相关标准。

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4-1~1.4-6。

表 1.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

序号 评价因子 标准限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1 SO2 24h 平均 ≤150

µg/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

1h 平均 ≤500

2 NO2 24h 平均 ≤80

1h 平均 ≤200

3 TSP 24h 平均 ≤300

4 PM10 24h 平均 ≤150

5 PM2.5 24h 平均 ≤75

6 CO 24h 平均 ≤4

mg/m3

1h 平均 ≤10

7 O3 日最大 8h 平均 ≤160

μg/m3

1h 平均 ≤200

表 1.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

序号 评价因子 标准限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1 pH 6~9 无量纲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 2 氨氮 ≤1.0

mg/L 3 COD ≤2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

序号 评价因子 标准限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4 BOD5 ≤4

5 石油类 ≤0.05

6 硫化物 ≤0.2

7 挥发酚 ≤0.005

8 氟化物 ≤1.0

9 As ≤0.05

10 悬浮物 /

表 1.4-3 地下水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

类别 评价因子 标准限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1 pH 6.5~8.5 无量纲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Ⅲ类

2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mg/L

3 氯化物 ≤250

4 硝酸盐氮 ≤20

5 亚硝酸盐氮 ≤1.00

6 氨氮 ≤0.5

7 高锰酸盐指数 ≤3.0

8 总硬度 ≤450

9 硫酸盐 ≤250

10 挥发酚 ≤0.002

11 氟化物 ≤1.0

12 氰化物 ≤0.05

13 汞 ≤0.001

14 砷 ≤0.01

15 六价铬 ≤0.05

16 铅 ≤0.01

17 铁 ≤0.3

18 锰 ≤0.1

19 镉 ≤0.005

20 石油类 /

21 总大肠菌群 ≤3.0 MPNb/100mL

22 细菌总数 ≤100 CFU/mL

表 1.4-4 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

序号 评价因子 标准限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1 Leq(A)(昼间) ≤60 dB(A)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 2 Leq(A)(夜间) ≤50

表 1.4-5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一览表

序号 评价因子 筛选值 管制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1 砷 60 140

mg/kg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

准(试行)》

(GB36600-2018)第二

类用地

2 镉 65 172

3 铬(六价) 5.7 78

4 铜 18000 36000

5 铅 800 2500

6 汞 38 82

7 镍 900 2000

8 四氯化碳 2.8 36

9 氯仿 0.9 10

10 氯甲烷 37 120

11 1,1-二氯乙烷 9 100

12 1,2-二氯乙烷 5 21

13 1,1-二氯乙烯 66 20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序号 评价因子 筛选值 管制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14 顺-1,2-二氯乙烯 596 2000

15 反-1,2-二氯乙烯 54 163

16 二氯甲烷 616 2000

17 1,2-二氯丙烷 5 47

18 1,1,1,2-四氯乙烷 10 100

19 1,1,2,2-四氯乙烷 6.8 50

20 四氯乙烯 53 183

21 1,1,1-三氯乙烷 840 840

22 1,1,2-三氯乙烷 2.8 15

23 三氯乙烷 2.8 20

24 1,2,3-三氯丙烷 0.5 5

25 氯乙烯 0.43 4.3

26 苯 4 40

27 氯苯 270 1000

28 1,2-二氯苯 560 560

29 1,4-二氯苯 20 200

30 乙苯 28 280

31 苯乙烯 1290 1290

32 甲苯 1200 1200

33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570 570

34 邻二甲苯 640 640

35 硝基苯 76 760

36 苯胺 260 663

37 2-氯酚 2256 4500

38 苯并[a]蒽 15 151

39 苯并[a]芘 1.5 15

40 苯并[b]荧蒽 15 151

41 苯并[k]荧蒽 151 1500

42 䓛 1293 12900

43 苯并[a,h]蒽 1.5 15

44 茚并[1,2,3-cd]芘 15 151

45 萘 70 700

46 石油烃 4500 9000

表 1.4-6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一览表

评价

因子

土壤

类型

筛选值 管制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

级(类)别 6.5<pH≤7.5 pH>7.5 6.5<pH≤7.5 pH>7.5

1 汞 其他 2.4 3.4 4.0 6.0

mg/kg

《土壤环境

质量 农用

地土壤污染

风险管控标

准(试行)》

(GB15618-

2018)

2 镉 其他 0.3 0.6 3.0 4.0

3 砷 其他 30 25 120 100

4 铬 其他 200 250 1000 1300

5 铜 其他 100 100 / /

6 铅 其他 120 170 700 1000

7 镍 / 100 190 / /

8 锌 / 250 300 / /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锅炉烟气排放污染物限值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1/1226-2018),

排气筒高度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新建燃气锅炉排气筒高

度限值,其它无组织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施工扬

尘执行《施工厂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

(2)煤炭工业废水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 2

规定的排放限值;其它污废水执行《陕西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8)

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3)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4)固体废弃物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一般工

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 2013 修改单中的相关

规定,危险废物执贮存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 2013

修改单中的相关规定。

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4-7~1.4-10。

表1.4-7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一览表

号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

标准值

单位 数值

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61/1226-2018)表 3

烟尘

mg/m3

≤10

2 SO2 ≤20

3 NOx ≤50

4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表 4 颗粒物 80 或设备去除效率>98%

5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表 5 颗粒物 ≤1.0

6

《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 施工扬

拆除、土方及地基处理工程≤0.8

7 基础、主体结构及装饰工程

≤0.7

表1.4-8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一览表

序号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标准值

单位 数值

1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表 2

pH 无量纲 6~9

2 SS

mg/L

≤50

3 COD ≤50

4 石油类 ≤5

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2002)

pH 无量纲 6~9

6 BOD5 mg/L

20

7 氨氮 2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序号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标准值

单位 数值

8 LAS 1.0

表1.4-9 噪声污染排放标准限值一览表

序号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标准值

单位 数值

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区标准 厂界噪声 dB(A)

昼间 ≤60

2 夜间 ≤50

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2011) 施工噪声 dB(A)

昼间 ≤70

4 夜间 ≤55

表1.4-10 固废污染排放标准限值一览表

序号 污染物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1 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 2013 年修改单中相关规

2 煤矸石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关于煤矸石堆置场的相关规定

3 一般固废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 2013

年修改单中相关规定

1.5 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

1.5.1 评价工作等级

(1)大气环境

本项目主要污染源为锅炉和破碎筛分车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

境》(HJ2.2-2018)有关规定,采用 AERSCREEN 模式对本项目大气污染源污染物下风

向浓度进行估算,估算模式输入参数见表 1.5-1,估算结果见表 1.5-2。

表 1.5-1 估算模型参数

选项 参数

城市/农村选项 城市/农村 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

最高环境温度/℃ 36.3

最低环境温度/℃ -19.7

土地利用类型 草地

区域湿度条件 干燥气候

是否考虑地形 考虑地形 ■是 □否

地形数据分辨率 90m

是否考虑海岸

线熏烟

考虑海岸线熏烟 □是 ■否

岸线距离/km /

岸线方向/° /

表 1.5-2 项目大气评价等级计算结果

污染源名称 污染物 Pmax(%) D10%(m)

20t/h 燃气锅炉烟气

PM10 4.67 0

PM2.5 1.26 0

SO2 8.16 0

NOx 74.19 2450

10t/h 燃气锅炉烟气 PM10 2.97 0

PM2.5 0.84 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SO2 5.45 0

NOx 48.11 1300

破碎筛分粉尘 PM10 43.19 675

PM2.5 50.2 700

工业场地无组织粉尘 TSP 6.98 0

临时排矸场无组织粉尘 TSP 19.63 253

可见,Pmax为 20t/h 燃气锅炉烟气的 NOx,占标率为 74.19%,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

为一级。占标率 10%的最远距离为 20t 锅炉的 NOx,D10%为 2450。评价范围为以厂址为

中心的 5km 矩形,见图 1.5-1。具体判定情况见表 1.5-3。

表 1.5-3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

判定依据 一级 二级 三级

Pmax≥10% 1%≤Pmax<10% Pmax<1%

本项目 Pmax 为 20t/h 燃气锅炉烟气的 NOx,占标率为 74.19%

一级

(2)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废污水主要是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正常情况下,生活污水处理后全部资源化

利用,不外排。井下排水处理水质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

表 2 规定限值后部分回用于井下消防洒水、转载点除尘及绿化、道路洒水等,剩余部分

(非采暖季:246.6m3/d,采暖季:296.1m

3/d)排至秀延河支流南河。主要污染物是 COD、

SS 和石油类,排放量分别为 1150kg/a、800kg/a、4kg/a,污染物当量值分别为 1kg、4kg、

0.1kg,因此水污染物当量数分别为 1150、200、4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判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工

作等级为二级,具体判定情况见表 1.5-4。

表 1.5-4 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判定表

评价等级

判定依据

排放方式 废水排放量 Q/(m

3/d)

水污染物当量数 W/(量纲一)

一级 直接排放 Q≥2000 或 W≥600000

二级 直接排放 其它

三级 A 直接排放 Q<200 且 W<6000

三级 B 间接排放 -

本项目废水最大排放量 296.1m3/d,最大当量数 1150,故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

(3)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的区域主要为工业场地和临时排矸场。根据《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为煤炭开采项目,临时排矸场属Ⅱ类,

其下游 1370m 处有居民分散式水源地(余家坪镇刘家硷村饮水井),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为较敏感;工业场地属Ⅲ类,其下游 900m 范围内无居民,也无居民饮用水井,建设项目

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判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

工作等级为二级,具体判定情况见表 1.5-5。

表 1.5-5 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

判定依据

环境敏感程度 项目类别

I 类 Ⅱ类 Ⅲ类

敏感 一 一 二

较敏感 一 二 三

不敏感 二 三 三

本项目 项目临时排矸场属Ⅱ类区较敏感,工业场地属Ⅲ类项目不敏感

二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HJ619-2011):需考虑煤炭开采对地下

水水位及水量的影响,因此,本次对地下水水位和水量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4)声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 2 类区标准。项目建成后,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判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

等级为二级。具体判定情况见表 1.5-6。

表 1.5-6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

判定依据

声环境功能区 环境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量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 等级

0 类 >5dB(A) 显著增多 一级

1 类,2 类 ≥3dB(A),≤5dB(A) 较多 二级

3 类,4 类 <3dB(A) 不大 三级

本项目 2 类 / 不大 二级

(5)生态环境

本项目生态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一般。项目占地 0.4614km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判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

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具体判定情况见表 1.5-7。

表 1.5-7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

判定依据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型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面积≥20km2 面积 2km

2~20km

2 面积≤2km

2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本项目 一般区域 项目占地 0.4614km2

判定结果 三级

(6)环境风险

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设备运行和检修所需的润滑油,集中储存在工业场

地油脂库内,场内最大存在量为 5t。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润滑油属于附录 B 中“油类物质(矿物油类,如石油、汽油、柴油等;生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

物柴油等)”,临界量为 2500t,炸药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铵,属于附录 B 中“硝酸铵

6484-52-2”,临界量为 50t,则本项目 Q=5/2500+5/50=0.102<1,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中评价等级划分依据(表 1.5-8),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可开展简单分析,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

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

表 1.5-8 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环境风险潜势 Ⅳ、Ⅳ+ Ⅲ Ⅱ Ⅰ

评价工作等级 一 二 三 简单分析 a a 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

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

本项目临时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东侧约 0.6km 的桥沟内,占地 5.4hm2,排矸场容有

效容积约 68 万 m3,可储存约 2.8 年煤矸石,占地规模满足《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2014 年修订版)不超过 3 年储矸量的要求。工业场地通过排矸公路及排矸皮带连接。

据现场调查,临时排矸场下游 1km 范围内无村庄,临时排矸场一旦发生溃坝事故,泥石

流以涌坡形式泄入下游沟道和南河,将对南河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本次评价将对溃坝

事故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

1.5.2 评价范围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 1.5-9 及图 1.7-1。

表 1.5-9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一览表

环境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大气 一级 边长取 5km 的矩形区域

地表水 二级 排污口南河断面上游 500m,下游 16000m 河段

地下水 二级

本次评价根据工业场地和临时排矸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其地下水评价范围

为:东、西、北侧以两者所在九仙沟和桥沟沟谷的山梁线为界,南侧以南河

为界,评价面积约为 2.5km2。参照煤炭导则考虑井田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地

下水水位及水量的现状评价范围为井田边界外扩 500m 为界,现状调查面积

148.7km2。

声 二级 工业场地厂界外 200m 范围内

生态 三级 井田境界外扩 500m 范围,面积约 148.70km2

环境风险 简单分析 /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评价时段

1.6.1 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工程概况介绍、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

影响预测与分析、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计划等。

1.6.2 评价重点

本次评价重点包括: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沉陷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预测、声环境影响预测、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等。

1.6.3 评价时段

本项目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运行期、退役期三个时段。

1.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7.1 大气环境

本项目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 8 处居民点,具体

情况见表 1.7-1。

表 1.7-1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

名称

基本情况 与工业场地的位置关系

与井田位置关系

保护要求

数 人口 方位 距离(m)

庄则沟村 5 20 NW 1.71 井田内

《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GB3096-2012)

二级

李家湾 20 40 E 1.78 井田内

井家坪 20 80 SE 1.27 井田内

刘家硷村 188 400 SE 0.996 井田内

寺沟村 41 164 SW 0.837 井田内

前寺湾 33 132 S 1.4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169m

石窑坪 11 44 SW 2.1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490m

寺湾乡 52 208 SW 1.8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327m

1.7.2 地表水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井田内常年性河流,主要为秀延河、秀延河支流南河和

马河川。其中秀延河穿过井田东北角,距工业场地约 8700m;南河位于井田南侧,距工业

场地约 840m;马河川位于井田北侧,距工业场地约 5000m。根据《陕西省水功能区划》,

秀延河(也称清涧河)水质目标为Ⅲ类,则支流南河和马河川水质目标也为《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1.7.3 地下水

本项目地下水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

砾石含水层、中侏罗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岩组)和 15 个居民供水水源点,具体情况见表

1.7-2~1.7-3 及图 1.7-1。

表 1.7-2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含水层)基本情况一览表

含水层 含水层岩性 厚度(m) 富水性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潜水含水

层 浅黄色黄土,含粉砂 0~144.5 弱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

水层

主要由亚砂土(下部为砾石

层),砂质粘土组成 3.0~8.0 弱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含水层 含水层岩性 厚度(m) 富水性

中侏罗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岩组

灰白色中厚层细、中粒砂岩夹

灰黑色砂质泥岩,深灰色粉砂

岩,孔隙式胶结

109.65~303.43 弱

表 1.7-3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供水水源点)情况一览表

号 水源类型 位置 供水对象

水质

目标

1 泉水* N37°06ˊ9.87",E109°27ˊ17.43",H 1290m 井家坪、寺沟村、前寺湾、

寺湾乡、石窑坪

III 类

2 泉水 N37°04ˊ49.35",E109°25ˊ41.43",H 1320m 张家崖窑、西山沟村

3 泉水 N37°03ˊ17.44",E109°25ˊ8.89",H 1315m 庄库、凉水湾村

4 泉水 N37°02ˊ23.15",E109°24ˊ22.52",H 1350m 穆家塌村

5 泉水 N37°01ˊ34.0",E109°25ˊ39.79",H 1374m 王家沟、刘崖窑、南塔村

6 泉水 N37°09ˊ8.26",E109°24ˊ43.88",H 1337m 刘家石畔、二十里铺、刘家

沟、白家坪、周家圪台村

7 井水 村内几乎家家有民井,一般井深约 15m,

水位埋深约 7~8m 十里铺、九里湾、乔家渠

8 泉水 N37°10ˊ11.28",E109°27ˊ37.52",H 1242m 佘家沟、屈家沟村、桃保湾、

新庄村

9 泉水 N37°10ˊ28.7",E109°28ˊ5.29",H 1211m 刘家沟、五里铺、薛家园子

10 泉水 N37°10ˊ24.48",E109°24ˊ20.77",H 1294m 李家沟、张家新庄、老庄墕

11 泉水 N37°03ˊ6.8",E109°26ˊ18.23",H 1390m 老草湾村、崾崄沟、邱家塌、

寨子壕

12 泉水 N37°06ˊ57.75",E109°25ˊ16.07",H 1270m 张家湾、张家渠村、阎家沟、

田家坬村

13 泉水 N37°08ˊ2.43",E109°29ˊ46.94,H 1263m 李家岔村、杨家湫滩

14 泉水* N37°08ˊ2.43",E109°29ˊ46.94,H 1223m 后阳庄、李家渠、阳庄

15 井水 N37°05ˊ48.83",E109°29ˊ16.25",井

深约 40m,水位埋深约 19.6m 刘家硷

1.7.4 声环境

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内无居民点。

1.7.5 生态

本项目生态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的区域生态系统、植被、野生动物、居民点、油井

等,具体保护目标见表 1.7-4。

各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图 1.7-1。

表 1.7-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

名称

距工业场地 与井田位置关系

基本情况 保护要求

方位 距离(km) 户数 人口

李家沟 NW 9.32 井田内 210 711

留设保护煤柱、

不受沉陷影响

张家新庄 NW 8.87 井田内 12 48

老庄墕 NW 9.71 井田内 7 28

佘家沟 NW 6.64 井田内 18 72

曲家沟 NW 7.12 井田内 27 108

乔家渠 NE 7.62 井田内 32 128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保护目标

名称

距工业场地 与井田位置关系

基本情况 保护要求

方位 距离(km) 户数 人口

十里铺 NW 5.12 井田内 168 512

九里湾 N 5.07 井田内 10 40

桃保湾 N 5.65 井田内 33 132

五里铺 NE 6.56 井田内 17 68

薛家园子 NE 7.03 井田内 25 100

刘家沟 N 8.36 井田内 9 36

新庄 N 5.93 井田内 28 112

周家圪台 NW 5.14 井田内 270 915

白家坪 NW 5.23 井田内 26 104

刘家沟 NW 5.63 井田内 15 60

二十里铺 NW 7.06 井田内 220 707

刘家石畔 NW 6.49 井田内 11 44

杨家湫滩 NE 3.18 井田内 8 32

李家岔 NE 2.78 井田内 15 60

王峁台 NW 4.34 井田内 10 40

张家湾 NW 4.84 井田内 10 40

张家渠 NW 4.75 井田内 231 781

阎家沟 W 5.69 井田内 34 136

田家坬 W 4.17 井田内 26 104

林圪台沟 SW 3.21 井田内 5 20

庄则沟村 NW 1.71 井田内 5 20

后倪家沟 NW 3.30 井田内 10 40

李家渠 NW 3.44 井田内 5 20

阳庄 NW 3.95 井田内 8 32

李家湾 E 1.78 井田内 20 40

井家坪 SE 1.27 井田内 20 80

刘家硷村 SE 0.996 井田内 188 400

张家崖窑 SW 3.04 井田内 31 124

西山沟村 SW 4.72 井田内 6 24

凉水湾 SW 6.56 井田内 46 185

庄库 SW 7.42 井田内 5 20

寺沟村 SW 0.837 井田内 41 164

王家沟 SW 9.34 井田内 3 12

老草湾村 SW 6.38 井田内 27 108

崾崄沟 SW 5.85 井田内 12 48

南家湾 SW 5.74 井田内 9 36

邱家塌 SW 6.96 部分在井田内,部分在井田外,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26m 17 68 不受沉陷影响

流泥湾 NW 6.21 部分在井田内,部分在井田外,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20m 34 136 不受沉陷影响

井家庄 NE 5.43 部分在井田内,部分在井田外,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20m 6 24 不受沉陷影响

穆家塌 SW 7.43 部分在井田内,部分在井田外,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20m 18 72 不受沉陷影响

前寺湾 S 1.4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169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202m 33 132 不受沉陷影响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

保护目标

名称

距工业场地 与井田位置关系

基本情况 保护要求

方位 距离(km) 户数 人口

桑树峁 E 2.72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437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457m 10 40 不受沉陷影响

天龙王庙

沟 NE 9.23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13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33m 224 896 不受沉陷影响

高家坪 NE 9.32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146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316m 63 252 不受沉陷影响

九仙岸 NW 11.6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339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570m 13 52 不受沉陷影响

唐家寨村 NW 8.32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306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381m 12 48 不受沉陷影响

园子湾 NW 7.15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115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180m 13 52 不受沉陷影响

刘家湾 W 6.94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161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193m 25 100 不受沉陷影响

吴家圪堵 W 6.66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88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118m 37 148 不受沉陷影响

山神峁子 SW 8.23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402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504m 5 20 不受沉陷影响

南塔村 SW 9.61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280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300m 10 40 不受沉陷影响

刘崖窑 SW 9.81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140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160m 3 9 不受沉陷影响

姬塌村 SW 9.22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280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300m 11 44 不受沉陷影响

寨子壕 SW 6.48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94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114m 84 324 不受沉陷影响

石家坪村 SW 4.06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446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466m 89 316 不受沉陷影响

石窑坪 SW 2.1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490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510m 11 44 不受沉陷影响

寺湾乡 SW 1.8 井田外,距离井田边界 327m,

距开采范围最近为 351m 52 208 不受沉陷影响

公路 乡间道路 保证正常使用

输电线路 无高压输电线路,仅有低压民用输电线 保证正常使用

地表水 井田范围内有秀延河、两条秀延河支流马河川和南河。

距离工业场地较近的为南河

留设保护煤柱、

不受沉陷影响

油井 井田内石油井众多,共 452 个

(其中生产井 436 个,报废井 16 个)

根据安全生产避

让协议、免责协

议进行开采。留

设保护煤柱、

保证正常使用

地表植物、

动物 生态评价范围

保护评价区内的

生物

1.7.6 环境风险

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情形主要包括油脂库泄漏对周围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以及

临时排矸场溃坝对下游地表水(南河)产生影响,环境风险保护目标见表 1.7-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

表 1.7-5 环境风险保护目标一览表

类别 环境敏感特征

环境

空气

厂址周边 3km 范围内

序号 敏感目标名称 相对方位 距离/m 属性 人口数

1 庄则沟村 NW 1.71 居住区 20

2 李家湾 E 1.78 居住区 40

3 井家坪 SE 1.27 居住区 80

4 刘家硷村 SE 0.996 居住区 400

5 寺沟村 SW 0.837 居住区 164

6 前寺湾 S 1.4 居住区 132

7 石窑坪 SW 2.1 居住区 44

8 寺湾乡 SW 1.8 居住区 208

地表水

受纳水体

受纳水体名称 排放点位置 水域环境功能

南河 工业场地外排口、临时

排矸场沟口处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 类标准

地下水

环境敏感区名称 环境敏感特征 水质目标

刘家硷村分散式饮用水井 临时排矸场下游

1370m 处 III 类

1.8 环境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

1.8.1 环境功能区划

评价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见表 1.8-1。

表 1.8-1 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分一览表

类别 本项目所在地情况 功能区类别 划分依据

环境空气 农村区域 二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地表水 秀延河、马河川、南河 Ⅲ类 《陕西省水功能区划》

地下水 周边居民饮用水源为地下水 Ⅲ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声环境 有工业活动的村庄 2 类 《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生态

评价区地处黄土梁峁、沟壑

发育的黄土高原,以灌草生

态系统为主,植被类型以白

羊草、黄背草、铁杆蒿、大

油芒、针茅等为主,土地利

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土壤侵

蚀表现为中度水力侵蚀为

主。

一级区:黄土

高原农牧生

态区,二级

区:黄土丘陵

沟壑水土流

失控制生态

亚区,三级

区:黄土梁峁

沟壑水土流

失控制区

《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1.8.2 相关规划

本项目涉及的相关规划见表 1.8-2。

表 1.8-2 项目涉及相关规划一览表

序号 相关规划

1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年)》

2 《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

序号 相关规划

3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陕政发〔2013〕15 号)

4 《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陕政发〔2004〕115 号)

5 《陕西省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6 《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12

7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11.2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2

2 工程概况

2.1 现有工程概况

原车村煤矿位于黄陵县店头镇西南 7km 处的车村行政村,矿井地理坐标:东经

108°30′29",北纬 35°30′45"。车村煤矿属黄陵矿区案角井田的一部分,为黄陇侏罗纪

煤田,设计生产能力 21 万 t/a(2004 年核定 30 万 t/a),开采 2 号煤层,属低瓦斯矿井,

采用双钩串车混合提升,井下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 1t 矿车运输。该矿于 1983 年动工,

1984 年 12 月投产,2015 年 5 月停产关闭。由于矿井建设较早,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现有工程主要建设历程回顾见表 2.1-1,工程概况见表 2.1-2。

表 2.1-1 现有工程主要建设历程回顾

建设程序 文件名/批准文号 编制/审批单位 时间

初设方案 “陕西省延安地区车村斜井初步设计” 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 1982.3

初设批复 陕计发(82)90 号文件 陕西省计划委员会 1982.4

施工设计 延安地区车村煤矿施工组织设计 西安华瑞能源设计咨

询有限公司 1982.11

设计审查 关于延安地区工业局车村矿井施工组织设

计的审查意见(陕厅发(83)270 号) 陕西省煤炭厅 1983.4

施工单位 — 子长煤炭基建公司 1983.5

开工日期 — — 1983.5.

竣工日期 — — 1984.12

运行现状 停产关闭 2015.5

表 2.1-2 现有工程概况表

序号 项目 车村煤矿 备注

1 投产时间 1984.12

2 井田面积 3.344km2

3 剩余可采储量 40 万吨

4 开采煤层 2 号煤

5 生产能力 设计 21 万吨/年 2004 年核定

30 万吨/年

6 开拓方式 斜井开拓

7 采煤方法 长臂硐式采煤法

8 通风系统 中央并列式

9 提升系统 采用双钩串车混合提升

10 地面生产系统 根据现有地形,将生产系统布置成高差为 9 米的两个台阶

11 地面运输 采用上、下台阶分级运输

12 储煤系统 5000 吨煤场容量

13 排矸系统 一吨固定矿车卸载架,容量约 30Mt

14 矿井涌水 实际正常涌水 20m3/h,最大 30m

3/h

15 污水处理系统 矿井抽入地面污水处理站沉淀池,处理后使用

16 给排

水量

用水量 719m3/d

排水量 580m3/d

17 排水去向 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达标后排入南川河

18 供电 一路引自店头 110KV 变电站到矿建 35KV 变电所降至 6KV

到井口变电所;另一路引自黄陵电厂 6KV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3

序号 项目 车村煤矿 备注

19 供热、采暖 4t 蒸汽锅炉

20 占地 37687m2

21 劳动定员 795 人

22 工作制度 “三、八制”,三班生产,月底检修

23 运行现状 停产关闭 2015 年 5 月

2.2 拟建工程概况

2.2.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建设地点:延安市子长县寺湾乡、安定镇;

建设性质:煤炭资源整合;

整合规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20Mt/a,设计服务年限 70.2a;

开采煤层:5 号煤、3-1、3-2、3-3 号煤;

建设单位: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

建设投资:179507.36 万元。

2.2.2 地理位置与交通

车村煤矿一号井田位于子长矿区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寺湾

乡、安定镇,距子长县城约 20km。以子长县城为中心南距延安市 90km,距西安市 466km,

北距榆林市 208km。

西(安)包(头)铁路自工业场地东侧南北向通过,在子长县城设有瓦窑堡车站。

该铁路经西安、包头两地与全国铁路网相联,通达全国各地,为本矿井的建设提供了良

好的铁路外运条件。包茂高速公路从井田西侧约 25km 处南北向通过,210 国道从井田

东部约 70km 处南北通过,井田南部有子(长)~安(塞)二级公路穿过,井田内较大

沟谷及大的梁峁均有简易公路。矿井地理位置及交通位置见图 2.2-1。

2.2.3 井田境界及资源概况

2.2.3.1 井田境界

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

资矿采划〔2012〕15 号文件),车村煤矿一号井矿区范围由 7 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约

121.0669km2。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见表 2.2-1。井田境界范围及拐点编号见图 2.2-2。

表 2.2-1 车村一号井井田境界拐点坐标一览表

拐点

编号

1980 西安坐标系直角坐标(给定坐标) 1954 北京坐标系直角坐标(转换坐标)

X Y X Y

1 4117913.00 36624344.00 4117961.00 36624416.0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4

拐点

编号

1980 西安坐标系直角坐标(给定坐标) 1954 北京坐标系直角坐标(转换坐标)

X Y X Y

2 4117913.00 36631658.00 4117961.00 36631730.00

3 4117932.00 36633070.00 4117980.00 36633142.00

4 4107684.00 36633203.00 4107732.00 36633275.00

5 4107616.00 36628848.00 4107664.00 36628920.00

6 4099872.00 36629160.00 4099920.00 36629232.00

7 4100002.00 36624911.00 4100050.00 36624983.00

车村煤矿一号井位于子长矿区的西部。南部以子长县与延安市宝塔区分界线为界,

东南与延安市禾草沟煤矿整合区(调整)相临,东与子长县中庄勘查区相邻,东北部紧靠

安定~张家坪勘查区,西部约 2km 为陕西省第三批基金项目划定的“安塞县建华镇地区

煤炭资源普查”范围,北部为矿权空白区。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的子长矿区设置,本

矿井与周边勘查区的矿权设置情况见图 2.2-3。

2.2.3.2 煤层

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3w),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平均厚度为

295.05m,含煤地层(煤线)24 余层,具对比意义的煤层 9 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依次

为 5 上、5、4、3-1、3-2、3-3、3-4、2、1 号煤层,可采煤层 4 层(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为 0.50m),为 5、3-1、3-2、3-3。其中 5 号煤层在其赋存范围内全部可采,3-1 号煤层

为局部可采煤层,3-2 号煤为大部可采煤层,3-3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平均

总厚 4.05m,可采含煤系数为 1.37%。可采煤层特征表见表 2.2-2。

表 2.2-2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编号 5 号煤 3-1 号煤 3-2 号煤 3-3 号煤

层 位 T3W4 T3W

3 T3W

3 T3W

3

煤层

间距(m)

最小-最大 23.19-41.51 6.74-33.99 5.58-26.09

平均(点数) 34.33(61) 18.91(103) 14.32(118)

厚度(m)

厚度 最小-最大 0.71-2.83 0.13-1.75 0.13-1.93 0.16-1.46

平均(点数) 2.06(62) 0.56(107) 0.82(132) 0.55(126)

采用

厚度

最小-最大 0.71-2.37 0.50-1.33 0.51-1.68 0.50-1.14

平均(点数) 1.79(62) 0.65(69) 0.93(93) 0.68(64)

煤层埋深(m) 最小-最大 141-448 180-567 191-582 215-621

平均(点数) 306(62) 373(107) 407(132) 423(24)

煤层底板标高(m)

最小-最大 927-985 879-944 863-932 839-921

夹矸

单孔夹矸层数 1-5 0-2 0-2 0-2

夹矸夹矸岩性 粉砂质泥岩、

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岩

泥岩、炭质泥

含夹矸孔数 59 17 64 37

结 构 简单 简单 简单 简单

可采范围(km2) 26.09 42.06 62.9 54.77

可采程度 赋存范围内

全部可采 部分可采 大部分可采 部分可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5

煤层编号 5 号煤 3-1 号煤 3-2 号煤 3-3 号煤

层 位 T3W4 T3W

3 T3W

3 T3W

3

稳定程度 稳定 较稳定 稳定 稳定

顶、底板岩性

油页岩

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细粒砂岩

油页岩

粉砂岩

泥岩

粉砂岩

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岩

粉砂质泥岩

(1)5 号煤层

5 号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上部,层状产出,本区 62 个见煤点,全部可采。煤层

的全层厚度在 0.71m~2.83m,平均厚度 2.06m,属中厚煤层。煤层的采用厚度 0.71m~

2.37m,平均厚 1.79m。该煤层仅赋存于井田东部,且由于受到古河流冲刷,被分为南

北两块,西部亦被剥蚀殆尽,煤层赋存面积为 26.09km2。底板标高在 925m~985m 之间;

煤层埋深在 142m~447m 之间,平均 306m;含较稳定的 1~5 层夹矸,夹矸厚度 0.05~

0.29m,夹矸为泥岩及粉砂质泥岩,结构简单。煤层顶板岩性大多为灰黑色薄~中厚层

状的油页岩及灰色粉砂岩;底板多为灰黑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总体上,井田内 5 号煤层在其赋存范围内属全区可采、结构简单、稳定的中厚煤层。

5 煤等厚线详见图 2.2-4。

(2)3-1 号煤层

3-1 号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三段上部,层状产出,110 个见煤点,67 个可采,该煤

层赋存于井田东北部,南部和西部遭受古河流冲刷剥蚀。煤层赋存面积为 73.23km2,可

采面积 42.06km2。煤层全层厚度 0.16m~1.75m,平均厚 0.56m;利用厚度 0.50~1.33m,

平均厚 0.66m。底板标高在 885m~945m 之间;煤层埋深在 355m~415m,平均 378m。

本煤层一般含 0~2 层夹矸,夹矸厚度 0.06~0.29m,岩性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结构

简单。煤层顶板岩性大多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或灰色粉砂岩;底板多为灰色粉砂岩或浅

灰色细粒砂岩,在井田内沉积相对稳定,结构较复杂,一般有 1~2 层夹矸,煤层厚度

变化不大。

总体上,3-1 号煤层属部分可采、结构简单、较稳定的薄煤层。3-1 煤等厚线详见图

2.2-5。

(3)3-2 号煤层

3-2 号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三段中上部,层状产出,135 个见煤点,其中 95 个可采

点,煤层赋存面积 103.92km2,可采面积为 62.90km

2,井田西部小范围被剥蚀。煤层全

层厚度 0.10m~1.93m,平均厚 0.81m;采用厚度 0.51~1.68m,平均厚 0.93m。底板标

高在 863m~933m 之间;煤层埋深在 367m~437m,平均 408m。本煤层一般含 0~2 层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6

夹矸,夹矸厚度 0.06~0.25m,夹矸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结构简单。煤层顶板岩性

大多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或灰色粉砂岩;底板多为灰色粉砂岩或浅灰色细粒砂岩。

总体上,3-2 号煤层属大部可采、结构简单、稳定的薄煤层。3-2 煤等厚线详见图 2.2-6。

(4)3-3 号煤层

3-3 号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三段中下部,层状产出,129 个见煤点,其中 62 个可采

点,该煤层赋存面积 119.80km2,可采面积为 54.77km

2,煤层全层厚度 0.00m~1.46m,

平均厚 0.55m;采用厚度 0.50~1.14m,平均厚 0.70m。可采范围主要集中在井田西南部

地区。底板标高在 839m~922m 之间;煤层埋深在 378m~461m,平均 416m。本煤层

仅在少数钻孔中见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矸,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板岩性大多为灰黑

色粉砂质泥岩或灰色粉砂岩;底板多为灰色粉砂岩或浅灰色细粒砂岩。

总体上,3-3 号煤层属结构简单、局部可采、稳定的薄煤层。3-3 煤等厚线详见图 2.2-7。

2.2.3.3 煤质

井田内各煤层均为黑色,条痕褐黑色,沥青~玻璃光泽,阶梯状、参差状断口,少

量棱角状断口,硬度中等,性脆。外生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常被钙质薄膜和黄铁矿薄膜

充填。结构以条带状为主,线理状次之,层状构造,煤层水平层理发育。

井田内各煤层为低灰~中灰、高挥发分、低硫、低磷分、强~特强黏结的气煤(QM45)。

根据井田内煤质的特点,其可作为炼焦配煤、液化用煤、气化用煤、动力用煤。本区内

各煤层的煤质特征见表 2.2-3。

表 2.2-3 各煤层煤质分析综合成果表

煤层编

工业分析 有害组分 发热量 MJ/kg

水分 Mad

(%)

灰分 Ad

(%)

挥发分 Vdaf

(%)

全硫 St,d

(%) 磷 P(%) Qgr,d Qnet,d

5

0.95-4.21 7.89-32.91 37.58-48.06 0.15-1.94 0.003-0.114 24.398-31.577 23.526-30.421

1.78(53) 20.17(51) 43.01(53) 0.69(51) 0.019(30) 27.452(29) 26.430(28)

1.06-2.32 4.00-14.89 37.01-44.89 0.39-1.54 0.002-0.129 29.98-33.48 28.86-32.23

1.66(53) 8.44(53) 41.94(53) 0.55(51) 0.014(28) 31.87(29) 30.77(29)

3-1

1.25-3.15 10.51-35.59 35.28-45.68 0.38-1.11 0.002-0.030 22.657-30.905 21.852-28.907

2.10(43) 22.99(40) 39.63(43) 0.68(43) 0.008(20) 26.888(17) 25.422(15)

1.07-2.92 4.06-19.34 33.59-46.23 0.40-0.68 0.001-0.004 27.903-33.592 26.887-31.941

1.91(43) 10.37(43) 39.33(43) 0.52(43) 0.002(20) 31.073(18) 29.710(15)

3-2

0.74-3.26 4.24-33.70 33.86-48.56 0.42-2.65 0.00-0.03 21.507-33.515 20.729-32.389

1.76(106) 18.23(101) 39.59(106) 0.77(73) 0.01(47) 28.282(64) 27.223(60)

0.95-2.47 3.15-15.44 34.16-43.84 0.44-1.12 0.00-4.00 27.792-33.310 26.784-32.198

1.65(106) 8.62(106) 38.84(106) 0.60(72) 0.11(39) 31.579(65) 30.554(61)

3-3

0.95-2.30 3.62-33.34 34.61-43.51 0.36-1.30 0.001-0.017 24.582-33.761 23.691-32.634

1.54(67) 18.86(62) 39.35(67) 0.77(43) 0.007(25) 28.761(38) 27.903(36)

1.04-2.36 2.93-18.79 33.82-41.69 0.46-1.00 0.002-0.013 29.078-33.793 28.046-32.696

1.55(67) 8.88(67) 38.40(67) 0.65(43) 0.005(22) 31.841(39) 30.817(37)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7

2.2.3.4 矿井资源/储量

(1)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根据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于 2014 年 8 月编制的《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

煤炭勘探报告》,井田范围内共含 5、3-1、3-2、3-3 号 4 层可采煤层,共获探明的+控制

的+推断的(331+332+333)资源量 243.73Mt。根据《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实

施方案开采设计》中计算结果,本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 225.51Mt。矿井设计储量为矿

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公路河流、油气井、增压站及

集气站等保护煤柱损失后的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 159.05Mt。全矿井开采损失量

为 23.45Mt,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 117.98Mt。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见表 2.2-4。

表 2.2-4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表 单位:Mt

矿井

地质

资源/

储量

矿井

工业

资源/

储量

永久煤柱损失

矿井设

计资源

/储量

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

开采

损失

可采

储量 井田

境界

村庄

及地

面构

筑物

油气

大巷 井

后期

风井

5 64.69 61.92 0.58 1.62 7.03 3.22 49.47 0.77 3.85 0.12 0.00 8.95 35.79

3-1 38.49 33.85 0.29 0.81 6.92 2.09 23.74 0.28 2.41 0.06 0.05 3.14 17.80

3-2 85.22 80.51 0.26 2.19 21.85 0.82 55.39 0.65 6.28 0.35 0.07 7.21 40.83

3-3 55.33 49.23 0.30 1.57 16.36 0.55 30.45 0.36 2.25 0.09 0.03 4.16 23.56

计 243.73 225.51 1.43 6.19 52.16 6.68 159.05 2.06 14.79 0.62 0.15 23.45 117.98

2.2.3.5 煤柱留设

本矿井工业场地和相关地面设施均位于井田开采范围以内,对井田内的井田境界、

地面建(构)筑物、村庄、河流、公路、油井等重要保护目标,均留设保护煤柱,煤柱

留设情况见图 2.2-8。

(1)井田边界

井田边界煤柱留设 20m。

(2)工业建(构)筑物

矿井工业场地在井田的开采范围内,不受开采影响。工业场地建筑物保护煤柱留设

保安煤柱 15m。

(3)大巷煤柱

水平大巷两侧煤柱宽度各留 80m。

(4)村庄、河流、公路

井田内村庄均留设保护煤柱,不涉及搬迁。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

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 年版)的规定,村庄保护等级为Ⅲ级,留设保安煤柱

10m。井田内主要水系为秀延河、秀延河支流南河与马河川,其中马河川在井田北部,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8

南河在井田南部,自西向东流经井田,河岸两边村庄较多,设计将河流保护煤柱及沿河

村庄煤柱联合设计。井田南部区域有子(长)~安(塞)二级公路穿过,依据《建筑物、

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留设保护煤柱 10m。

(4)油井

车村煤矿一号井井田内油气井较多,为保证石油煤炭重叠区域的安全生产,井田内

的已有油井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留设煤柱,

保护等级暂按Ⅱ级,5 号煤保护煤柱宽度大约在 85m~170m 之间,3-2 号煤保护煤柱宽

度在 110m~186m 之间,废弃油井保护等级暂按Ⅲ级,留设保安煤柱 10m。

井田范围内油井较多,各油井由汽车运输至各采油队和集油站后经输油管线输送,

根据收集资料,管线在沟谷沿道路布设,该区在开采时已采取留设煤柱措施,但在开采

时应进一步查清油井的准确位置及其地面建(构)筑物情况,生产期间需进一步准确确定

煤柱留设范围。

2.2.3.6 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条件

5 号煤层直接顶板在井田内主要为油页岩,局部为粉砂岩,其老顶多为中、细粒砂

岩。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 8.62~40.11MPa,平均 18.93MPa,软化系数 0.40~0.62,

属软岩~较坚硬岩石。底板以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局部地段底板为细粒砂岩和中粒

砂岩,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 9.96~25.21MPa,平均 19.60MPa,软化系数 0.46~0.54,

属软岩~较软岩石。

3-1 号煤层直接顶板以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局部顶板为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

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 14.27~39.32MPa,平均 24.21MPa,软化系数 0.47~0.61,属

软弱~较坚硬岩类。煤层底板以泥质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粒砂岩和泥岩,岩石致密、完

整,裂隙不发育,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 14.53~26.34MPa,平均 21.23MPa,软化系

数 0.49~0.56,软岩~较软岩类。

3-2 号煤层顶板以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少部分为粉砂岩,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

般为 15.04~45.04MPa,平均 26.71MPa,软化系数 0.43~0.54,属较软岩~较坚硬岩类。

煤层底板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粒砂岩和泥岩,岩石致密、完整,裂隙不

发育,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 11.06~38.24MPa,平均 23.82MPa,软化系数 0.41~0.54,

较软岩~较坚硬岩类。

3-3 号煤层顶板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细粒砂岩,岩石致密、完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9

整,裂隙不发育,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 10.01~45.54MPa,平均 25.87MPa,软化系

数 0.40~0.54,属软岩~较坚硬岩类。3-3 号煤层底板岩性亦多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 9.89~44.63MPa,平均 24.97MPa,软化系数 0.40~0.59,岩石

完整性较好,岩体质量中等。

各个可采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分级结果见表 2.2-5。从各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岩

石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综合因素判断,各煤层顶、底板属不稳定~中等稳定顶板和较

软~中硬顶、底板。

表 2.2-5 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参数统计表 项目

层位

抗压强度 软化

系数

变形指数 天然抗剪强度 抗拉强度

(MPa) 分级

饱和(MPa) 弹性模 E50(Gpa) 泊松比 C(MPa) f

5 煤顶板 8.62-40.11

18.93 0.48 4.69 0.26 1.38 0.70 2.16 Ⅱ

5 煤底板 9.96-25.21

19.60 0.51 5.26 0.25 1.60 0.72 2.19 Ⅱ

3-1 煤顶板 14.27-39.32

24.21 0.52 6.98 0.25 2.10 0.74 2.71 Ⅱ

3-1 底板 14.53-26.34

21.23 0.52 5.60 0.26 1.01 0.69 1.73 Ⅱ

3-2 煤顶板 15.04-45.04

26.71 0.50 5.56 0.26 2.62 0.75 3.17 Ⅱ

3-2 底板 11.06-38.24

23.82 0.50 6.11 0.26 1.99 0.74 2.65 Ⅱ

3-3 煤顶板 10.01-45.54

25.87 0.50 5.38 0.26 2.51 0.75 2.86 Ⅱ

3-3 底板 9.89-44.63

24.97 0.50 6.36 0.25 2.12 0.75 2.91 Ⅱ

(2)瓦斯

根据煤层瓦斯含量试验成果详见表 2.2-6。甲烷百分含量大部分小于 10%,个别样

品的甲烷百分含量大于 10%,但均小于 80%;二氧化碳百分含量全部小于 20%,据“瓦

斯分带标准”本区大部分属二氧化碳~氮气带,局部为氮气~沼气带,全部在煤层瓦斯

逸散带以内。井田内石油井遍布,在以后的开采中,如果开采形成的裂隙与石油孔贯通

将永坪组(T3y)天然气引入、引起瓦斯爆炸可能剧增。因此,矿井开采时,应注意通

风,并预留石油孔保安煤柱。

表 2.2-6 煤层瓦斯含量试验成果表

煤层

编号

总计无空气气体体积

含量 ml/g.daf %

N2 CO2 CH4 C2-C8 N2 CO2 CH4 C2-C8

5 0.58-9.35 0.01-1.02 0.00-0.48 0.00-0.10 73.66-99.40 0.59-13.46 0.00-14.10 0.00-1.78

3.17(10) 0.24(10) 0.12(10) 0.02(10) 91.57(10) 4.98(10) 2.91(10) 0.53(10)

3-1 0.71-1.31 0.01-0.01 0.00-0.00 0.00-0.00 98.61-99.24 0.76-1.39 0.00-0.00 0.00-0.00

0.96(3) 0.01(3) 0.00(3) 0.00(3) 98.90(3) 1.10(3) 0.00(3) 0.00(3)

3-2 0.11-12.28 0.00-0.30 0.00-0.38 0.00-0.67 49.63-100 0.00-18.18 0.00-31.82 0.00-49.63

2.28(25) 0.05(25) 0.10(25) 0.05(25) 89.32(25) 2.83(25) 4.77(25) 3.07(25)

3-3 0.37-11.77 0.00-0.16 0.00-0.77 0.00-0.08 67.87-100 0.00-4.11 0.00-29.53 0.00-5.44

2.64(14) 0.05(14) 0.16(14) 0.03(14) 90.79(14) 1.81(14) 5.89(14) 1.51(14)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0

(3)煤尘

依据煤尘爆炸样品测试结果,其火焰长度大于 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

55%,均具有爆炸性。

(4)煤的自燃

根据井田内采样测试结果:各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等级绝大部分为Ⅱ级,自燃倾向性

属自燃,5 号煤层和 3-2 号煤层个别自燃倾向性测试验结果为Ⅲ级,属不易自燃。

(5)地温

本区属地温梯度正常区,本矿井无地热灾害。

2.2.4 项目组成

车村煤矿一号井资源整合后矿井工业场地及井田开拓系统、生产系统、运输系统和

通风系统、井筒等全部新建。由于后期增加的三对回风立井未明确具体工程内容及占地

等,本次评价不包含此部分内容,由建设单位后期另行委托环评。本项目供热锅炉燃用

天然气由子长县三森实业有限公司提供,根据天然气供气合同(附件 14),本项目不设

储罐,供气方式为管道输送,供用气产权分界点为:以锅炉房旁边的减压撬为分界点,

减压撬以外产权属于供气方,故天然气供气管线由子长县三森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履行环

评手续。

项目于 2016 年 10 月开工建设,井筒已建设、煤样室、化验室主体结构已完成,选

煤厂原煤系统已进行建设,跳汰车间、主厂房基础结构完成,煤仓主体结构已建设完成,

工程现状见图 2.2-9。2018 年 3 月子长县环境保护局以“子环罚字〔2018〕003 号”对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未批先建”进行了行政处罚,工程停止建设,建设单位缴纳罚

款,并积极补办环保手续,履行环保责任。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工程组成见表

2.2-7。

表 2.2-7 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工程组成表

工程类别 工程内容 目前进度

主体工程

矿井工程

主斜井 净断面 15.8m2,倾角 20°,斜长 1049.4m

已建设

完成

副斜井 净断面 13.3m

2,倾角 22°,至 5 号煤层斜长为 736.0m,落底3-2 煤斜长 899.0m,

已建设

完成

回风斜井 净断面 15.7m

2,倾角 20°,至 5 号煤层斜长为 782.0m,落底3-2 煤斜长 966.0m

已建设

完成

回风立井

后期增加三对进回风立井,井田中北部的佘家沟进、回风立井;井田中部的马林墩进、回风立井;井田南部的脑畔圪塔进、回风立井。

本 次 评 价不 包 含 此部分内容

井巷工程 井巷总工程量为 39923m,总掘进体积 428245m3。

地 主井 面积 540m2,设带式输送机,配有一台 10t 电动单梁桥式起重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1

工程类别 工程内容 目前进度

生产

系统

驱动机房 机

副井提升 绞车双钩串车提升 基础结构

完成

矸石

处理系统

掘进矸石用于填充井下废弃巷道;洗选及手选矸石进入排矸带式输送机,排矸栈桥运送至临时排矸场,根据地形高差中间设114.38m 隧道(高 3.5m、净宽 3.0m)。

脏杂煤

处理系统

带式输送机运输,撒煤工人清理到带式输送机上进入主煤流系统

选煤厂

设计原煤处理能力 1.20Mt/a,采用毛煤跳汰预排矸—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粗煤泥干扰床分选—浮选联合工艺,分选上限 50mm,分选下限 0mm;主要有原煤系统、跳汰排矸车间、浓缩车间、主厂房及产品存储仓

原煤系统主体结构完成 30%,

跳汰车间、主厂房基础结构完成

辅助

工程

机修车间 分设机修、电修、铆焊等工段,面积为 900m2

地 基 与 基础 完 成40%

综采设备库 用于矿井不能立刻入井时大型设备及需要外运检修的大型设备的存放作业,面积为 1512m

2

木材加工房 零星木材和少量的坑木改制,建筑面积为 162m2

煤样室、化验室 为煤样化验工作采制煤样 主 体 结 构已完成

爆破材料库 工业场地北侧约 600m 处,占地 1.5hm2

已 建 设 完成

储运

工程

储煤 原煤及产品均采用筒仓储存(原煤 2×5000t、精煤 2×4000t、中煤 1×5500t)

主 体 结 构已完成

进场道路 进场公路起点接自子安公路,沿九仙沟沟道利用沟道填筑,线路全长 1.30km

已 建 设 完成

临时排矸场

临时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部约 600m的桥沟,占地 5.4hm2,

有效库容约为 68 万 m3,与工业场地通过排矸公路及排矸皮带

连接。矸石临时周转场在下游设置初期拦矸坝,初期坝下游设50m

3 渗滤液收集池,上游设置截洪坝,四周设置截水沟,每级堆矸子坝平台坡脚处设置排水沟,周转场底部铺设防洪管涵和渗滤液收集管道

公用

工程

通风机房 采用机械通风 风 机 安 装已完成

采暖、供热

燃气锅炉房设 2 台 SZS20-1.25-Q 型和 1 台 WNSL10-1.25-YQ

(L)燃气蒸汽锅炉,承担该工业场地内各建筑物采暖通风、井筒防冻用热、洗浴的供热要求全年洗浴热负荷。

供电 一回供电电源引自羊马河 110kV 变电站,第二回供电电源引自寺湾 35kV 变电站

已 建 设 完成

供水

由禾草沟矿井附近自来水供水管网接管,通过供水管道将水送至工业场地两座 V=800m

3 高位日用消防水池内(池底标高1323.0m),经杀菌消毒处理后,自流供给工业场地各用水点

环保

工程

废气

锅炉烟气 低氮燃烧,设计 12m 高烟囱排放,环评要求高于烟囱高度高于周围 200m 建筑物 3m(根据地形计算约 35m)。

原煤

转运

胶带运输机封闭走廊,输送设备机头溜槽上加设盖罩,进料端加胶皮挡帘,落料处采取喷水灭尘措施

原煤

储存 原煤及产品均采用筒仓储存

主 体 结 构已完成

筛分

破碎

主厂房密闭,筛分破碎采取微米级干雾抑尘系统;其他各产尘点均配置雾化抑尘系统

废水

矿井水

处理

混凝+沉淀+气浮+过滤及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3600m

3/d,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经混凝+沉淀+气浮+过

滤+超滤及消毒处理工艺达标排至南河。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2

工程类别 工程内容 目前进度

生活污水处理

SBR 法“ICEAS 处理工艺”及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 1600m

3/d。根据本次水平衡,环评建议其规模为 600

m3/d。

煤泥水 经浓缩压滤后,闭路循环不外排

事故池 1 座,容积为 1500m3;初期雨水池 1 座,容积 1000m

3

噪声 对产噪设备采取合理布局、室内布置、基础减振、消声、隔声等综合降噪和绿化降噪措施

固体废弃物

掘进矸用于填充井下废弃巷道;洗选及手选矸石,优先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排至临时排矸场周转。煤泥脱水后掺末煤外销;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掺石灰干化至含水率低于 50%后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置。

以新带老 对废弃工业场地、建筑物进行拆除、清理和生态恢复;排矸场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对井场毁闭恢复实行验收制度。

2.2.5 项目总体布局及占地

2.2.5.1 地面总体布局

整合后,矿井地面设施全部为新建,本项目场地包括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临时

排矸场、爆破器材库场地、高位水池场地。项目地面总平面布置见图 2.2-10。

矿井总占地 46.14hm2,具体占地类型及占地面积见表 2.2-8。

表 2.2-8 项目建设用地一览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占地类型 备注

矿井工业场地 hm2 26.66 耕地 其中选煤厂占地 12.78

高位水池 hm2 0.3 林地

临时排矸场 hm2 5.4 林地、耕地 临时占地

爆破材料库 hm2 1.50 林地

场外公路 hm2 12.28 耕地

合计 hm2 46.14

2.2.5.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1)平面布置

根据场地内各建筑物的功能、场地外部等条件,利用场内道路将工业场地划分为生

产区、辅助生产区、行政及职工休息区、风井区。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见图 2.2-11。

生产区:选煤生产系统分别包括原煤运输、排矸车间、主厂房、浓缩车间、产品运

输,以及联结生产系统的胶带输送机走廊。

辅助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的中部,由井口生产区、机修综采区、材料区组成。井

口生产区主要由主斜井井筒、主斜井驱动机房、副斜井井筒、浴室灯房联合建筑;机修

综采区主要有机修车间、综采设备库,绞车房、空压机站等建筑;材料区主要有油脂库、

材料棚、木材加工房、材料库及消防材料库联建等。

风井区:位于场地西南部、主斜井井口的南侧,紧邻主斜井井口布置。

行政及职工休息区:位于场地的北部,辅助生产区的北侧,进场路从东南侧进入。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3

从西向东依次布置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及活动中心、招待所、办公楼、干部食堂及培训

中心。干部食堂及招待所的北侧布置救护队。

工业场地占地及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2.2-9。

表 2.2-9 工业场地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工业场地占地 hm2 26.66

2 围墙内占地 hm2 14.20

其中

矿井及选煤厂占地 hm2 11.50

救护队及培训站联合建筑占地 hm2 0.60

风井占地 hm2 0.60

职工宿舍占地占地 hm2 1.50

3 建构筑物占地 hm2 5.04

4 广场及专用场地占地 hm2 5.20

5 道路占地 hm2 1.34

6 绿化面积 hm2 2.87

7 建筑系数 % 35.5

8 场地利用系数 % 81.5

9 绿化系数 % 18.0

(2)防洪

根据规范要求,工业场地和矿井井口防洪设计频率为 1/100,井口校核频率为

1/300。

场地平场结合防洪要求顺应地势进行,场地高出天然沟底 11.5m、高出设计标准下的

涵前水位 7m,上游洪水经设于场地下排洪涵排向下游,满足规范所规定的防洪要求。

根据地形地貌场地竖向采用台阶式布置形式。工业场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中间高

四周低,场区雨水采用地面散流、道路、排水沟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场内排水沟采用 M10

浆砌片石矩形盖板沟,通过地面散流汇流至场地西北和东南两侧的排水沟,接至场外道

路排水系统后统一排放;场外挖方边坡坡顶设置梯形截水沟,集中收集山坡及坡面雨水

后排至场外自然冲沟。

2.2.5.3 其他场地总平面布置

(1)临时排矸场

根据临时排矸场初步设计,临时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部约 600m 的桥沟,占地

面积 5.4hm2,有效容积约 68 万 m

3(136 万 t,矸石密度取 2.0t/m3),矿井生产期矸石

产生量为 48 万 t/a,临时排矸场可储存约 2.8 年煤矸石,占地规模满足《煤矸石综合利

用管理办法》(2014 年修订版)不超过 3 年储矸量的要求。临时排矸场与工业场地间有

排矸栈桥相通,栈桥内为双向运输皮带,矸石临时周转场在下游设置初期拦矸坝,初期

坝下游设 50m3 渗滤液收集池。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4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结合临时周转场规模及服务年限,其防洪等级

按照:20 年一遇设计,按 100 年一遇校核。各级堆矸平台坡脚处设排水沟,收集堆矸永

久坡面径流并将其导入临时周转场周边的截水沟或急流槽内,部分通过防洪管涵排离临

时周转场,部分直接导排临时周转场下游沟道自然排泄。平台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底

宽 0.4m,深度 0.4m。

因临时周转场依托天然沟道而建,为避免临时周转场外部地表径流进入,在其四周

根据地形地势条件分别设置截水沟、急流槽,截水沟或急流槽顺应自然地形布设,将部

分外部径流汇集于截洪坝外侧,通过坝体下的排洪管涵将水流引至初期坝体外侧向东排

离临时周转场。截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 0.6m,深度 0.6m,边坡坡率 1:1,急流槽

为矩形断面,底宽 0.5m,深度为 0.5m。每级堆矸子坝平台坡脚处设置排水沟,周转场

底部铺设防洪管涵和渗滤液收集管道。

总平面布置图见图 2.2-12。

(2)爆破材料库

爆破材料库在工业场地北侧约 600m 处,此处无村庄及重要建筑物,占地 1.50hm2,

库容 5.0t,雷管 2 万发。库内雷管危险等级为 1.1,硝酸铵危险等级为 1.4,满足规范要

求(安全距离为不应小于 370m)。

2.2.5.4 地面运输

(1)运输方式

煤炭外运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运煤车辆委托社会车辆运输。矸石采用皮带栈桥系

统排至临时排矸场,综合利用时再由皮带栈桥内的另一条皮带运至工业场地内,矸石外

运路线依托工业场地进场道路。

(2)场外道路

①进场公路全长 1.30km,采用厂外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 40km/h,路面采用沥

青混凝土结构。选煤厂进场公路,路基宽为 12.0m;矿井进场公路,路基宽度为 8.5m。

②爆破器材库公路全长 0.5km,按厂外辅助道路标准设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

构,路基宽 4.5m,路面宽 3.5m。

2.2.6 产品方案及流向

2.2.6.1 产品方案

车村煤矿一号井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为 5、3-1、3-2、3-3 号煤,煤种为气煤(QM45)。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Mt/a,生产原煤经洗选加工后,产品煤全部外运,外运量为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5

0.72Mt/a。

2.2.6.2 产品流向

本项目煤为低~中灰、高挥发分煤、低硫、低磷分、高热值、强~特强粘结的富油

煤,煤种为气煤。精煤用户为陕西省及华北、华东、西南一带的的焦化厂做炼焦配煤。

中煤的热值高、硫分低,供省内外电厂作燃料。矸石和煤泥综合利用。

2.2.7 主要工艺及设备

2.2.7.1 井田开拓及开采

(1)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开拓方式见图 2.2-13~2.2-14。

(2)井筒

矿井初期共设三条井筒,主、副、回风斜井的井口集中布置在工业场地内,三条井

筒均落底于 3-2 号煤层,井筒特征见表 2.2-10。

后期增加三对进回风立井,分别为位于井田中北部的佘家沟进、回风立井,主要服

务 52 盘区、36 盘区,服务年限 43.9a;井田中部的马林墩进、回风立井,主要服务 33

盘区、34 盘区、35 盘区;井田南部的脑畔圪塔进、回风立井,主要服务 37 盘区、38 盘

区,服务年限 17.2a。

表 2.2-10 井筒特征表

号 井筒特征

井筒名称

主斜井 副斜井 回风斜井

1 井筒

坐标

纬距(X)(m) 4108633.000 4108680.220 4108616.000

经距(Y)(m) 36630980.000 36630963.522 36631022.000

2 方位角(°) 26 26 26

3 井筒倾角(°) 20 22 20

4 井口标高(m) +1244.3 +1242.8 +1236.6

5 井底标高(m) +885.4 +906.0 +906.0

6 井筒斜长(m) 1049.4 899.0 966.0

7 井筒宽度

(mm)

净 4800 4300 4600

掘进表土/基岩 5600∕5000 5100∕4500 5400/4800

8

井筒

断面积

(m2)

净 15.8 13.3 15.7

掘进表土/基岩 21.0∕17.6 18.4∕15.3 20.9∕16.8

9 井筒支护 厚度(mm) 400∕100 400∕100 400∕100

形式表土/基岩 钢筋砼∕锚喷 钢筋砼∕锚喷 钢筋砼∕锚喷

10 井筒装备 B=1000 带式输送机;架空

乘人器;台阶、扶手

双轨,轨距 00mm

台阶、扶手 台阶、扶手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6

11 用途 主提升、进风、

安全出口

辅助提升、进风、

安全出口

回风兼安全

出口

(3)煤组及水平划分

本井田可采煤层 4 层,由上而下分别为 5 号、3-1、3-2、3-3 号煤,设计将其分为上、

下两个煤组,其中 5 号煤层划分为上煤组,3-1、3-2、3-3 煤层划分为下煤组。

按煤组划分水平,将全井田划分为一个主水平和一个辅助水平。主水平大巷设在 3-2

号煤层中,水平标高+906.0m,开拓 3-1、3-2、3-3 煤。在 5 号煤层设辅助水平,水平标

高+970.0m,开拓 5 号煤。

(4)巷道布置

按煤组划分为一个主水平和一个辅助水平开拓,并按水平分别布置大巷,主水平位

于 3-2 煤层中,3-1 煤、3-2 煤与 3-3 煤共用 3-2 煤大巷联合开采。在 5 号煤层设置一个

辅助水平。各煤层主运输之间通过煤仓连接,辅助运输及通风通过斜巷联系。

井筒落底在主水平 3-2 煤后,沿东西方向布置 3-2 煤带式输送机大巷、辅助运输大

巷及回风大巷,掘进至井田中央位置时,再沿南北方向布置 3-2 煤北翼带式输送机大巷、

辅助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采用大巷直接布置采煤工作面。

5 号煤层分为南北两个可采区域,设计先行开采南部可采区域,在副斜井及回风斜

井见 5 号煤层后设置甩车场与东西向布置的 5 煤带式输送机巷、5 煤辅助运输巷及 5 煤

回风巷相连。针对北翼可采区域,利用 3 煤北翼大巷,新开凿斜巷爬升至 5 煤,设置 5

煤 52 盘区巷道,对 5 号煤层北翼进行开采,南部及北部可采区域工作面均采用大巷直

接布置采煤工作面。

(5)盘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按煤组划分盘区,上煤组 5 号煤层分为南北两个可采区域,将 5 煤划分为南北两个

盘区,即 51 盘区及 52 盘区。下煤组 3-1、3-2、3-3 煤层共划分 8 个盘区分别为 31 盘区、

32 盘区、33 盘区、34 盘区、35 盘区、36 盘区、37 盘区、38 盘区。全矿井共划分 10

个盘区。

盘区开采顺序按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本矿井可采煤层 4 层,井田各煤层

全部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即煤层间、盘区间均采用自上而下的下行开采顺序。设计确定

矿井 51 盘区、31 盘区为矿井的首采盘区,盘区接续详见表 2.2-11。

表 2.2-11 盘区接续表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7

2.2.7.2 井下开采

(1)采煤方法

井田各可采煤层均采用综采长壁采煤法,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工作面顶板。5 号煤

设计采用中厚煤层滚筒采煤机长壁综采采煤法。3-1、3-2、3-3 号薄煤层,设计采用薄煤

层滚筒采煤机长壁综采采煤法。

(2)工作面生产能力及回采工艺

分别在 51盘区、31 盘区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

51 盘区内 5 号煤层为中厚煤层,盘区内煤层平均厚度 1.81m 左右,设计生产能力约

为 0.90Mt/a。31 盘区内 3-2 号煤层为薄煤层,盘区内煤层平均厚度 1.14m 左右,设计生

产能力约为 0.30Mt/a。

设计开采位置由近及远,煤层由浅及深的原则,首采盘区工作面间采用前进式顺序

接续,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

矿井工作面能力见表 2.2-12,工作面接续见表 2.2-13。

表 2.2-12 矿井工作面生产能力表

盘区

编号

工作面 回采

煤层(m)

工作面长度(m)

采高

(m)

年推进度

(m/a)

煤容重

(t/m3)

生产能力(Mt)

编号 装备 年 月

51 盘区 5101 综 采 5 200 1.81 1871 1.42 0.90 0.075

31 盘区 3101 综 采 3-2 150 1.14 1247 1.40 0.29 0.024

51 盘区 2 综掘 0.006 0.0006

31 盘区 4 炮掘 0.004 0.0004

合 计 1.20 0.10

表 2.2-13 矿井工作面接续表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8

(3)巷道掘进

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Mt/a,井下装备一个 5 号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和一个 3-2

号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5 号煤综采工作面年推进度约为 1871m,3-2 号煤综采工作面

年推进度约为 1247.0m。为保证工作面正常接续,每年需掘进巷道 7500m 左右,另外尚

需掘进开拓大巷及其它零星工程 2000m 左右,矿井年掘进工程总量为 10000m 左右。设

计配备二套综掘,四套炮掘用于巷道掘进。矿井采掘比为 2:6。

(4)井下主要设备

井下综采工作面主要机械设备见表 2.2-14。

表 2.2-14 综采工作面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5 煤综采工作面

1 采煤机 MG200/456-AWD,总装机功率:456kW 台 1 已有设备

2 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SGZ730/400,功率: 2×200kW 台 1

3 液压支架 ZY5200/12/28D 架 134 备用 20 架,共 154 架

4 端头支架 ZY5200/12/28D 组 4

5 过渡支架 ZYG5200/14/30D 组 4

6 单体液压支柱 DZ28-25/100 根 225 备用 34 根,共 259 根

7 金属长梁 DFB4200 根 75 备用 30 根,共 105 根

8 转载机 SZZ730/160,功率:160kW 台 1

9 破碎机 PLM1000,功率:110kW 台 1

10 乳化液泵站 BRW315/31.5,功率:2×200kW 组 1 每组三泵两箱,两用一

备,已有设备

11 喷雾泵站 BPW315/10,功率:2×75kW 组 1 每组两泵一过滤器组,

已有设备

12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一部皮带 l=1840m,B=1000mm,功率:

300kW;

二部 l=1840m,B=1000mm,功率:

300kW。

部 2 总功率 2×300kW

13 调度绞车 JD-11.4,功率:11.4kW 台 1 备用 1 台,共 2 台

14 污水泵 KQW45-16-5.5,功率:5.5kW 台 2 备用 1 台,共 3 台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9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5 探水钻机 TXU-250,功率:5.5kW 台 2 备用 1 台,共 3 台

二 3-2 煤综采工作面

1 采煤机 MG2×100/451-BWD,功率 451kW。 台 1 已有设备

2 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SGZ630/220,功率:2×110kW 台 1 已有设备

3 液压支架 ZY3800/9/18 架 100 备用 15 架,共 115 架

4 端头支架 ZYT3800/9/18 组 4

5 过渡支架 ZYG3800/9/18 组 4

6 单体液压支柱 DZ28-25/100 根 225 备用 34 根,共 259 根

7 金属长梁 DFB4200 根 75 备用 30 根,共 105 根

8 转载机 SZZ630/90,功率:90kW 台 1

9 破碎机 PLM500,功率:75kW 台 1

10 乳化液泵站 BRW315/31.5,功率:2×200kW 组 1 每组三泵两箱,两用一

备,已有设备

11 喷雾泵站 BPW315/10,功率:2×75kW 组 1 每组两泵一过滤器组,

已有设备

12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DSJ80/50/2×55,功率:2×55kW 台 2 已有设备

13 调度绞车 JD-11.4,功率:11.4kW 台 1 备用 1 台,共 2 台

14 污水泵 KQW45-16-5.5,功率:5.5kW 台 2 备用 1 台,共 3 台

15 探水钻机 TXU-250,功率:5.5kW 台 2 备用 1 台,共 3 台

(5)井底车场及硐室

矿井井下主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采用轨道运输。主采煤层为近水平

煤层,利用大巷或盘区巷直接布置采煤工作面,无盘区车场。

矿井移交时,盘区主要硐室有 51 盘区变电所,31 盘区水泵房、变电所、水仓,5

煤盘区永久避难硐室等。

(6)通风方式

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矿井主斜井、副斜井进风,

回风斜井回风。后期增加三对进回风立井,分别为位于井田中北部的佘家沟进、回风立

井;井田中部的马林墩进、回风立井;井田南部的脑畔圪塔进、回风立井。其中马林墩

进、回风立井主要服务 33 盘区、34 盘区、35 盘区,服务年限 25.1a,佘家沟进、回风

立井主要服务 52 盘区、36 盘区,服务年限 43.9a,脑畔圪塔进、回风立井主要服务 37

盘区、38 盘区,服务年限 17.2a。

矿井通风系统为:主斜井(副斜井)→带式输送机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工作面

运输巷→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回风大巷→回风斜井→地面。

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和盘区变电所采用独立

通风,主变电所及水泵房等硐室利用主扇全负压通风。

(7)井下运输方式

大巷及盘区煤炭运输均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方式。

矿井辅助运输采用有轨运输系统,井下人员和物料分别由人车、矿车、重型平板车、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0

材料车承载,通过 3 煤蓄电池电机车、51 盘区辅助运输巷和 5101 工作面辅助运输巷的

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分别运至各工作地点。

煤炭运输系统: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区段煤仓→运输大

巷(仓下带式给料机)→主斜井(输送机提升)→地面生产系统。

(8)煤层自燃防治

为防止井田煤层自燃,矿井设计按照《煤炭矿井设计防灭火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结合目前国内防灭火发展现状,并参考子长矿区其他已生产矿井实际情况,设计采取以

井下移动式制氮装置系统氮气防灭火为主,喷洒阻化剂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措施,同时井

上下建立相应的防灭火系统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防灭火惰化指标为:采空区注氮防灭火的惰化指标为 7%;注氮火区氧含量为

3%,氮气纯度≥97%。

2.2.7.3 煤炭加工工艺

矿井配套建设选煤厂对原煤进行加工,选煤厂位于矿井工业场地内,规模为

1.20Mt/a,与矿井规模一致。

设计采用毛煤跳汰预排矸—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粗煤泥干扰床分

选—浮选联合工艺。分选上限为 50mm,分选下限为 0mm。煤泥水采用浮选工艺,浮选

精煤和尾煤采压滤工艺。全厂煤泥水实现闭路循环。选煤厂工艺流程见图 2.2-15。

(1)选媒工艺流程

①原煤系统

毛煤经主井驱动机房的地面破碎机破碎至 200mm 以下(出料粒度为 200mm),利

用跳汰排矸车间进行预先筛分,排矸后的块煤破碎与原煤分级筛下-50mm 原煤合并运至

主选系统。

②重介质分选系统

50-0mm 原煤进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重介为磁铁矿粉),一次性分选出精

煤、中煤、矸石三种产品。

③产品脱介、脱水系统

重介旋流器一段溢流,经固定筛预先脱介、香蕉筛脱介、脱水,脱介筛筛上物给入

离心机进行二次脱水后作为精煤产品。三产品重介旋流器二段溢流,经固定筛预先脱介、

香蕉筛脱介、脱水,筛上物进入中煤离心机二次脱水后作为中煤产品。三产品重介旋流

器二段底流,经固定筛预先脱介、香蕉筛脱水,脱介后作为矸石产品。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1

④介质回收系统

精煤、中煤、矸石脱介系统获得的合格介质,返回合介桶循环使用。

⑤粗煤泥回收系统

精煤磁选尾矿经浓缩分级旋流器进行分级,分级旋流器溢流进入浮选系统。旋流器

底流由干扰床分选机(TBS)分选,TBS 溢流经振动弧形筛脱水,其筛上物进入煤泥离心

机脱水作为精煤产品,振动弧形筛筛下水进入浮选。中矸磁选尾矿经浓缩分级旋流器,

旋流器底流和 TBS 底流经高频筛脱水后作为中煤产品。

⑥煤泥水系统

精煤动弧形筛的筛下水、精磁尾浓缩旋流器溢流由浮选机两段分选煤泥。浮选精煤

快开压滤机脱水后,进入精煤产品。

⑦尾煤浓缩压滤系统

中矸浓缩旋流器溢流和高频筛筛下水、压滤机滤液和浮选尾矿经尾煤浓缩机浓缩。

浓缩机底流经快开压滤机脱水回收尾煤,浓缩机溢流和压滤机滤液(考虑到滤布破损情

况也可进入浓缩机)作为循环水。

(2)产品方案

产品结构方案为:

精煤:粒度 50-0mm,Ad<9.50%,Mt≤12%;

中煤:粒度 50-0mm,Ad≤45%,Mt≤13%;

煤泥:粒度≤0.5mm,Ad≤55%,Mt≤28%;

矸石:粒度 200-0mm,Ad≥70%,Mt≤14%。

产品平衡表见表 2.2-15。

表 2.2-15 产品平衡表

产品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γ% t/h t/d Mt/a Ad% Mt% St,ad% Qnet.ar

(MJ/kg、大卡)

精煤

重介精煤 35.53 80.76 1292.11 0.43 9.51 8.00 0.45 29.3(7000)

粗精煤 5.42 12.32 197.19 0.07 9.45 14.00 0.45 28.5(6800)

浮选精煤 0.84 1.91 30.51 0.01 8.00 18.00 0.42 27.2(6500)

小计 41.79 94.99 1519.80 0.50 9.47 9.05 0.45 29.2(6964)

中煤 中煤 15.35 34.89 558.20 0.18 38.22 10.00 0.50 16.7(4000)

矸石

细矸石 8.26 18.78 300.42 0.10 64.99 18.00 0.60 2.9(700)

重介矸石 19.63 44.60 713.65 0.24 86.71 14.00 0.69 2.1(500)

跳汰矸石 11.75 26.72 427.45 0.14 80.35 8.00 0.69 3.3(800)

小计 39.64 90.10 1441.52 0.48 80.30 13.20 0.67 2.6(631)

浮选尾煤 3.21 7.30 116.87 0.04 76.47 26.00 0.65 2.1(50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2

产品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γ% t/h t/d Mt/a Ad% Mt% St,ad% Qnet.ar

(MJ/kg、大卡)

总计 100.00 227.27 3636.36 1.20 44.11 0.55

(3)主要介质及工艺设备

选煤介质和存储药剂见表 2.2-16,选煤厂主要工艺设备选型见表 2.2-17。

表 2.2-16 介质及存储药剂数量

名 称 容量 每天消耗量(t) 存储时间

磁铁矿粉 1080 t 4.65 7.73 月

絮凝剂 0.041 24.41 天

表 2.2-17 主要工艺设备选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数量

1 原煤分级筛 悬臂振动筛 2452 φ20mm 1

2 单段跳汰机 B=2.2m,L=3.3m 1

3 破碎机 SSC70100 φ50mm 1

4 三产品重介旋流器 3NWX1300/920 1

5 矸石脱介筛 香蕉筛 3061 φ0.75mm 1

6 中煤脱介筛 香蕉筛 2461 φ0.75mm 1

7 中煤卧式振动离心机 φ1200 φ0.45mm 1

8 精煤脱介筛 香蕉筛 4273 φ0.75mm 1

9 精煤卧式振动离心机 φ1400 φ0.45mm 1

10 中矸磁选机 HDMA-7 48×117 1

11 精煤磁选机 HDMA-7 48×117 2

12 精磁尾浓缩旋流器 φ710 1

13 TBS 分选机 TBS 2.1×2.1m 1

14 精煤泥振动弧形筛 ZH24-20-60 φ0.6mm 2

15 精煤泥卧式离心机 φ1000 1

16 中矸磁浓缩旋流器 φ350×4 1

17 中矸高频筛 QZK2041 φ0.3mm 1

18 浮选机 XJM-S20(3+2) 1

19 精煤压滤机(快开) 600m2 2

20 尾煤耙式浓缩机 φ30m(高效) 1

21 尾煤压滤机(快开) 600m2 4

(4)生产工艺布置

①原煤系统

矿井原煤由主斜井井口房运至 2 座直径 18m 原煤仓(分别储存 3#和 5#原煤),原煤

仓单仓容积为 5000t,在每个仓下安装 4 台 K3 给煤机,通过皮带运至跳汰排矸车间。

②跳汰排矸车间

排矸车间长 24.5m,宽 13m;车间高 19.1m,局部高 23.1m,采用钢框架结构。

③主厂房

根据场地条件,重介—浮选—压滤综合车间联合建筑。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3

主厂房长 46.5m,宽 32.4m。按功能划分为两个系统:主选车间、浮选压滤系统。

主选第五层布置原煤入厂皮带、磁选机、浓缩旋流器;第四层布置三产品旋流器、

TBS;第三层布置脱介筛和高频筛;第二层布置离心机;一层布置桶和泵。

浮选压滤第三层布置浮选机、压滤机;第二层布置快开压滤机的刮板输送机;一层

布置桶和泵。

④浓缩车间及事故水池

浓缩机选用 1 座直径 30m 周边传动,液压分段提耙浓缩机;采用半地下式布置。

事故水池 1500m3 地下式布置,上面覆土 1m。若浓缩机有问题时由底流泵打入事故

水池,事故水池设立式泵 1 台,待浓缩机事故处理完后打回浓缩机;煤泥水不外排。

⑤产品存储

精煤运至 2 座直径 φ=18m 的精煤仓,精煤仓单仓容积为 4000t。

中煤运至 1 座直径 φ=18m 的中煤仓,中煤仓容积为 5500t。

原煤及产品存储时间见表 2.2-18。

表 2.2-18 原煤及产品存储时间

存储类型 存储品种 存储量(t) 存储(h) 存储(d) 备 注

仓储 原煤 10000 44.00 2.75 2 个直径 18m(5000t)

仓储 精煤 8000 84.22 5.26 2 个直径 18m(4000t)

仓储 中煤 5500 157.65 9.85 1 个直径 18m(5500t)

⑥电气综合楼

电气综合楼长 22m,宽 15m,高 16.2m。第三层布置办公室、集控室,第二层布置

化验室、低压配电室,第一层布置介质库、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快浮室、制样室和

化验室与厂房相联。

2.2.8 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

本项目年工作日 330 天,地面实行“三·八”工作制,即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

生产,一班检修,每班工作 8h;井下实行“四·六”工作制,即每天四班作业,三班生

产,一班准备,日提煤时间 18h。

本项目在籍人数为 1403 人。其中:矿井在籍总人数 1283 人,选煤厂在籍总人数 90

人,救护中队 30 人。

2.2.9 建设计划

矿井建设总工期为 38 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 3 个月,建井工期 35 个月(含设备安

装及联合试运转 3 个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4

2.2.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2.2-19。

表 2.2-19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1 井田面积 km² 121.0669

2

煤层

(1)可采煤层数 层 4

(2)可采煤层总厚度 m 3.96

(3)首采煤层厚度 m 5 号煤 1.79(平均)

3-2 号煤 0.93(平均)

(4)煤层倾角 ° 1~3

3

资源/储量

(1)地质资源量 Mt 243.73

(2)工业资源/储量 Mt 225.51

(3)设计资源/储量 Mt 159.05

(4)设计可采储量 Mt 117.98

4 煤类 气煤(QM45)

5

煤质(首采 5、3-2 号煤) (最小~最大/平均)

(1)5 煤

灰分 % 7.89-32.91/平均 20.17

硫分 % 0.15-1.94/平均 0.69

挥发分 % 37.58-48.06/平均 43.01

发热量(Qgr.vd) MJ/kg 27.452

5

(2)3-2 煤

灰分 % 4.24-33.70/平均 18.23

硫分 % 0.42-2.65/平均 0.77

挥发分 % 33.86-48.56/平均 39.59

发热量(Qgr.vd) MJ/kg 28.282

6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年设计生产能力 Mt/a 1.20

(2)日设计生产能力 t/d 3636

7 矿井服务年限 a 70.2

8

矿井设计工作制度

(1)年工作天数 330

(2)日工作班数 班 地面 3 班,井下 4 班

9

井田开拓

(1)开拓方式 斜井

(2)水平数目 个 一个主水平,一个辅助水平

(3)第一水平标高 m +906.0m

(4)辅助水平标高 m +970.0m

(5)大巷主运输方式 带式输送机

(6)大巷辅助运输方式 轨道运输

无极绳及蓄电池机车

10

采区

(1)回采工作面个数 个 2

(2)掘进工作面个数 个 6 个,其中 2 套综掘,4 套炮掘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5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3)采煤方法 1 个 5 号煤综采长壁面

1 个 3-2 煤综采长壁面

(4)主要采煤设备

①5 煤

采煤机型号、数量 台 MG200/456-AWD 1 台

支架型号、数量 架 ZY5200/12/28D 134 架

刮板机型号、数量 台 SGZ730/400 1 台

②3-2 煤

采煤机型号、数量 台 MG2×100/451-BWD 1 台

支架型号、数量 架 ZY3800/9/18,100 架

刮板机型号、数量 台 SGZ630/220 1 台

11

矿井主要设备

(1)主井提升设备 台 带式输送机 B=1000mm 一台

(2)井下辅助运输设备

①无极绳系统 套 选择无极绳系统 3 套,其中 51 盘区巷一套,51

工作面辅运巷两套

②矿车系统 辆 3-2 煤选用蓄电池机车轨道运输,共选用 2 台,

各种矿车 205 辆

(3)风井通风设备 型号/台 FBCDZ№27/315×2,2 台

(4)排水设备 型号/台 MD155—67×6 型矿用耐磨多级离心式水泵 3 台

(5)压风设备 型号/台 5 台 SA220A 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4 台工作,

一台备用

(6)制氮设备 套 5 煤选用 DT-1000/6 型一套

3-2 煤选用 DT-600/6 型一套

(7)供热设备 台 2×20t/h 蒸汽锅炉、1×10t/h 燃气蒸汽锅炉

12

选煤厂

(1)选煤方法 毛煤跳汰预排矸—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

器分选—粗煤泥干扰床分选—浮选联合工艺

(2)产品结构 mm

精煤:粒度 50-0mm,Ad<9.50%,Mt≤12%;

中煤:粒度 50-0mm,Ad≤45%,Mt≤13%;

矸石:粒度 200-0mm,Ad≥70%,Mt≤14%;

煤泥:粒度≤0.5mm,Ad≤55%,Mt≤28%。

13

地面运输

(1)进场公路 km 1.3km,公路-Ⅱ级

(2)爆破器材库道路 km 0.5km,公路-Ⅱ级

14 用地总面积 hm2 46.14

15 工业建(构)筑物总面积/总体

积 m

2/m

3 110656/138015

16

人员配置

(1)在籍员工总人数 人 1403

(2)矿井全员生产效率 t/工 4.06

(3)选煤厂全员生产效率 t/工 60.61

17

项目投资 包括选煤厂在内

(1)静态建设投资 万元 168523.06

选煤厂静态总投资 万元 16140.57

矿井静态总投资 万元 152382.49

(2)建设项目总资金 万元 179507.36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6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3)吨煤投资(静态) 元/t 1404.36

18

项目建设期

(1)建设工期 月 38

(2)项目投产至达产时间 月 12

2.3 工程内容对比情况

原车村煤矿位于黄陵县店头镇西南 7km 处的车村行政村,设计生产能力 21 万 t/a

(2004 年核定为 30 万 t/a),2015 年 5 月停产关闭。

车村煤矿一号井位于子长矿区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寺湾乡、

安定镇,是为解决延安市车村煤矿闭坑后作为职工的就业安置矿井,为单井异地整合矿

井。整合后矿井设施全部为新建。

资源整合前、后矿井工程情况见表 2.3-1。

表 2.3-1 矿井整合前后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整合前 整合后

1 井田面积(km2) 3.344 121.0669

2 储量 地质(Mt) / 243.73

可采(Mt) 0.4 117.98

3 开采煤层 2 号煤 5 号煤、3-1、3-2、3-3 号煤

4 生产能力(Mt/a) 0.21(2004 年核定为 0.30) 1.20

5 开拓方式 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

6 采煤方法 长臂硐式采煤法 长壁综采采煤法

7 通风系统 中央并列式通风 中央并列式通风

8 提升系统 双钩串车混合提升 双钩串车混合提升

9 地面生产系统 根据现有地形,将生产系统布

置成高差为 9m 两个台阶

地面生产系统有主斜井生产系统、副

斜井生产系统、矸石及脏杂煤处理系

统、选煤厂

10 地面运输 采用上、下台阶分级运输 矸石采用带式输送机排至临时排矸

场、产品煤外运社会汽车

11 储煤系统 5000t 煤场容量 仓储,原煤仓 2×5000t;精煤仓

2×4000t;中煤仓 1×5500t

12 排矸系统 1t 固定矿车卸载架,容量约

30Mt

井下建设期掘进矸石用于工业场地

和路基填方;生产期掘进矸石不出

井,洗选和手选矸石优先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不畅时,排至临时排矸场周

13 污水处理系统 矿井抽入地面污水处理站沉

淀池,处理后使用

矿井水混凝、沉淀、过滤及消毒工艺,

部分外排水经混凝、沉淀、过滤、超

滤及消毒工艺。生活污水采用 SBR

法“ICEAS 处理工艺”及混凝、沉淀、

过滤工艺进行处理

14 矿井正常涌水量

(m3/h)

20 116

15 给排水量

(m3/d)

用水量 719 3053.4m

3/d(非采暖季)

3157.4m3/d(采暖季)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7

序号 项目 整合前 整合后

排水量 580 246.6m

3/d(非采暖季)

296.1m3/d(采暖季)

16 排水去向 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净化

处理达标后排入南川河

生活污水全部回用、矿井水处理达标

后回用至井下消防洒水、除尘、选煤

厂生产用水及绿化、道路洒水等,剩

余部分排至秀延河支流南河

17 供电

一路引自店头 110KV 变电站

到矿建 35KV变电所降至 6KV

到井口变电所;另一路引自黄

陵电厂 6KV

一回供电电源引自羊马河 110kV 变

电站,第二回供电电源引自寺湾乡

35kV 变电站

18 供热、采暖 4t 蒸汽锅炉 2×20t/h+1×10t/h 蒸汽锅炉

19 劳动定员 795 人 1403

20 工作制度 “三、八制”,三班生产,月底

检修

地面 3 班(每天工作 16h,二班生产,

一班检修);井下 4 班(三班生产,

一班检修,每班工作 6h,每日净提

升时间为 18h)

21 服务年限 30a 70.2a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8

3 工程分析

3.1 现有工程

(1)现有工程调查

原车村煤矿位于黄陵县店头镇西南 7km 处的车村行政村,1984 年 12 月投产,2015

年 5 月停产关闭。根据现场调查,车村煤矿工业场地、井工开采等设施、设备均已拆除,

井筒已进行封堵,废污水、生产系统粉尘排放等污染问题已随该矿停产关闭消失,鉴于

整合后不再利用原有生产场地和相关设施。因此,本次环评主要分析现有工程存在的生

态环境影响问题。

经现场调查,煤矿已有开采区,目前井田内未发现地表沉陷、地表裂缝等明显沉陷

现象(采空区范围图见图 3.1-1)。排矸场部分已进行生态恢复。废弃的井筒、井工开

采和工业场地设备,已按照“三不留一毁闭”的原则进行封堵、拆除、清理,空地进行

生态恢复(见图 3.1-2)。

现有工程的矿井水处理后全部回用,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南川河。原

井田范围内无居民点及居民饮用水井,也无历史水位监测数据,本次根据井田边界外及

工业场地周边的居民饮用水井的调查,采煤前后未对附近周边水井内的水位产生明显影

响,也未对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情况产生影响;根据本次对黄陵车村煤矿工业场地附近村

庄(车村)水井的水质监测结果(见表 4.3-15)可以看出:原矿井生产未对当地的地下

水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2)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

矿井地面材料库、生产楼、车间、办公楼及变电所等工业场地建筑物未按“三不留

一毁闭”的原则进行清理和生态恢复。

本着节约原则,对原工业场地建筑物、办公楼等可利用建筑进行综合利用,2019

年3月延安车村煤业集团与西安创立能源科技公司合资注册成立了延安能源化工创力服

务有限公司,利用上述未拆除的建筑进行生产活动(见附件 16)。环评要求 2019 年 12

月 30 日前对上述未拆除的建筑物进行综合利用,届时不能综合利用的按照“三不留一

毁闭”的原则进行清理和生态恢复。植被恢复应采用人工建造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法;

人工植被的建造应做到草-灌-乔结合,以草、灌为主;植被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各

场地治理率达到 100%,全面恢复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功能。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9

3.2 拟建工程

3.2.1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矿井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环节分析见图 3.2-1。

图 3.2-1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3.2.2 公辅工程产污环节分析

3.2.2.1 给排水

(1)给水

本矿井供水水源直接从子长县自来水公司接取,接管位置从禾草沟矿井引入。接水

池进水管处供水压力 PN=0.20Mpa。对矿井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分别作为井下消防

洒水用水、选煤厂补充用水、除尘、冲洗地面用水、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水源。

(2)用水量

矿井非采暖季总用水量为 3053.4m3/d,其中地面生活、生产用水 1002.8m

3/d,井下

洒水 2050.6m3/d。采暖季总用水量为 3157.4m

3/d,其中地面生活、生产用水 1106.8m

3/d,

井下洒水 2050.6m3/d。矿井用水量详见表 3.2-1。

表 3.2-1 矿井用水量表

序号 用水项目 用水量(m

3/d)

非采暖季 采暖季 备注

1 生活用水 91.2 91.2 新鲜水(深度处理

临时排矸场 填充巷道

部分回用,剩余部分排入南河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0

2 食堂用水 50.5 50.5 水)

3 洗衣用水 70.2 70.2

4 洗浴用水 140.3 140.3

5 锅炉房 24 128 工艺要求

6 选煤厂补充水 363.6 363.6

7 选煤厂未预见用水 12.6 12.6

优先处理后的生活

污水,不足使用处理

后的矿井水

8 转载点除尘 96 96

9 地面冲洗水 30 30

10 绿化洒水 57.4 57.4

11 道路洒水 67.0 67.0

12 井下洒水 2050.6 2050.6 处理后的矿井水

合计 3053.4 3157.4 /

13 地面消防用水 745.2 745.2 不计入水平衡

(3)排水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2014 年 8 月编写的《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

勘探报告》,矿井仅对先期开采地段的 5 号煤层涌水量进行计算,参数采用井田内及周

边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和原禾草沟煤矿及禾草沟煤矿二号井的涌水量观测资料;

计算方法采用大井法、廊道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等(勘探报告中计算过程及参数见附录

1),通过计算矿井涌水量预测结果详见表 3.2-2。地质报告建议 5 号煤层的涌水量采用

结果建议以大井法计算结果为主。

表 3.2-2 矿井涌水量预算结果

煤层范围

计算方法

南部 5 号煤范围 北部 5 号煤范围

(m3/d) (m

3/h) (m

3/d) (m

3/h)

大井法 1.06×103 0.44×10

2 1.11×10

3 0.46×10

2

廊道法 1.32×103 0.55×10

2 1.26×10

3 0.53×10

2

比拟法 2.78×103 1.16×10

2 3.03×10

3 1.26×10

2

设计矿井先期开采地段位于矿井东部、南部,矿井投产时期开采 5 煤、3-2 煤,地

质报告并未对 3-2 煤开采后矿井涌水量做预测,设计参考根据距离最近的已经生产的禾

草沟矿井生产期间正常涌水量为 62.5m3/h,最大涌水量为 86.4m

3/h,设计为了安全期间

矿井的涌水量暂按照三种方法最大值来计算,暂定矿井正常涌水量 116.0m3/h,最大涌

水量 163.0m3/h。本次环评按照设计暂定的矿井涌水量进行平衡计算。

① 矿井水

井下排水经入井下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井下消防洒水、转载点除尘、绿化及道路

浇洒用水,剩余部分排入秀延河支流南河。

②生活污水

经生活污水排水管道收集后,重力流至生活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回用于选煤厂生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1

产补充用水及除尘,不外排。

③煤泥水

本项目选煤厂煤泥水经高效浓缩机浓缩、压滤机压滤后回收循环使用,不外排。

④初期雨水

本项目收集工业场地生产区附近初期 3mm 径流厚度地表弃流,工业场地占地

26.66hm2,需收集体积为 800m3。本项目设初期雨水收集池一座,容积为 1000m

3,位于

工业场地的南侧。收集后的初期雨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排放。

3.2.2.2 采暖、供热

供热热源由锅炉房供给,锅炉房设 2 台 SZS20-1.25-Q 型和 1 台 WNSL10-1.25-YQ

(L)燃气蒸汽锅炉,采暖季运行 2 台 20t/h 锅炉,非采暖季运行 1 台 10t/h 锅炉。以满

足该工业场地内各建筑物采暖通风、井筒防冻用热、洗浴的供热要求。

燃用天然气由子长县三森实业有限公司供应,年用气量约 874 万 Nm3/a,供气管线

由供气方铺设。

根据开采设计中计算结果,工业场地总热负荷 20110kW,锅炉房承担总供热负荷

为:Q=25138kW(采暖季);设计折合蒸汽量:G=35.9t/h。矿井及选煤厂总热负荷见表

3.2-3。

表 3.2-3 矿井场地热负荷统计表

序号 内 容 耗热量(kW) 换热系数 漏损系数 供热负荷(kW) 备注

1 辅助、公共建筑 7122 1.05 1.25 9348

2 工业建筑 540 1.2 1.25 810

3 生活供热 3343 1.05 1.25 4388 热水

4 井筒保温 5042 1.2 1.25 7563

5 选煤厂 2421 1.0 1.25 3026

合 计 25138 折 35.9t/h

3.2.2.3 供电

工业场地新建一座 35/10kV 变电站,其二回 35kV 电源分别引自距离约 12km 的羊

马河 110kV 变电站及距离约 3km 的寺湾 35kV 变电站的 35kV 母线上。该变电站以 10kV

电压供矿井工业场地所有负荷以及井下负荷用电。

3.2.3 相关平衡分析

水平衡见图 3.2-2~3.2-3。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2

生活用水

洗衣用水

洗浴用水

食堂用水

生活用水处理站

绿化、道路用水

选煤厂补充水

地面冲洗

井下涌水2784

91.2

70.2

140.3

50.5

73(18.2)

56.1(14.1)

112.2(28.1)

40.4(10.1)

井下排水处理站

376.2

30(30)

279(14.7)

“()”表示损耗

293.7

266.4(266.4)

2644.8(139.2)

转载点除尘

井下消防洒水2050.6(2050.6)

124.4(124.4)

246.6

24 12(12)锅炉房

选煤厂未预见用水12.6(12.6)

排入南河

96

96(96)

97.2(97.2)

图 3.2-2 矿井非采暖季水平衡图 单位:m3/d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3

生活用水

洗衣用水

洗浴用水

食堂用水

生活用水处理站

绿化、道路用水

选煤厂补充水

地面冲洗

井下涌水2784

91.2

70.2

140.3

50.5

73(18.2)

56.2(14.0)

112.2(28.1)

40.4(10.1)

井下排水处理站

480.2

30(30)

328.5(17.3)

“()”表示损耗

345.8

315.9(315.9)

2644.8(139.2)

转载点除尘

井下消防洒水

96(96)

2050.6(2050.6)

124.4(124.4)

296.1

128 64(64)锅炉房

选煤厂未预见用水12.6(12.6)

排入南河

512

47.7(47.7)

图 3.2-3 矿井采暖季水平衡图 单位:m3/d

3.2.4 污染源核算

3.2.4.1 施工期

(1)废气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场地裸露地表在大风气象条件下的扬尘,建筑材料

运输、装卸中的扬尘,土方运输车辆行使产生的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

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水泥粉尘等。污染物大多为无组织排放,根据相关煤矿施工期有关

监测资料类比,一般情况下影响至施工边界外 200m 内,TSP 浓度超标 3~5 倍,采取遮

盖、围挡及洒水等防治措施后一般可以达标。

对于施工产生的扬尘,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对施工设备产生的废气,宜采用符合国

家标准的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局部的和暂时的,在采

取以上提出的各种防治措施后,可以减轻本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4

(2)废水

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施工废水包括井筒施工穿透含水

层产生的废水、施工中产生的冲洗与设备清洗废水等。主要污染物有 COD、石油类和

氨氮等。

本矿井建设总工期为 38 个月,在矿井施工现场需要为施工人员建设临时集中生活

区,会排放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人均日用水量为 90L,施工人数按高峰期 100

人计,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 0.8,高峰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 7.2m3/d。主要污染因子为 SS、

COD 和石油类等。

井下涌水设三级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的施工用水或降尘洒水;设

备冲洗等施工废水设截水沟进行收集,沉淀澄清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或场地降尘洒

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送禾草沟煤矿集中处理。

(3)噪声

矿井建设期的机械设备和车辆噪声对周边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本工程施工活

动的特点,经类比调查主要施工设备声压级类比调查结果见表 3.2-4。

表 3.2-4 施工期间主要噪声源声压级

序号 声源名称 声压级 dB(A) 距声源距离

1 推土机 73~83 15m

2 挖掘机 67~77 15m

3 混凝土搅拌机 90 1m

4 打桩机 105 5m

5 振捣机 93 1m

6 电锯 103 1m

7 吊车 73 15m

8 升降机 78 1m

9 扇风机 92 1m

10 压风机 95 1m

11 重型卡车、拖拉机 80~85 7.5m

12 装载机 85 3.0m

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合理布局,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等防治措施

后,可有效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调查施工场地周围 200m 内无居民村

落,故施工噪声仅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对周边居民无影响。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井巷掘进矸石、基础及道路开挖产生的矸石和弃土渣,地

面工程施工产生少量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少量废机油及

废润滑油。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掘进矸石量为 49.25 万 t,矸石的主要成分为砂岩、砂质泥岩和少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5

量的碳质煤屑等,主要用于工业场地和路基填方等,不外排。

施工人数按高峰期 100 人计,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为 1kg/人•d,则生活垃圾产

生量约 100kg/d,施工期间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 94.5t,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当地环卫部

门统一处置。

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机油及废润滑油约 0.1t,评价要求按照《危险废物贮存场污染控

制标准》设置废油暂存间,集中收集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3.2.4.2 运营期

(1)大气污染源

本项目运营期间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锅炉烟气,煤炭筛分、转载、储运和洗选等生

产储运系统产生的煤尘,运输扬尘等。

A、正常工况

①锅炉烟气

工业场地锅炉房选用 2 台 SZS20-1.25-Q 型和 1 台 WNSL10-1.25-YQ(L)燃气蒸汽

锅炉,采暖季运行 2 台 20t/h 锅炉,每天运行 16h,年运行 148d(2368h);非采暖季运

行 1 台 10t/h 锅炉,每天运行 12h,年运行 182d(2184h)。

燃用天然气由子长县三森实业有限公司供应,供气管线由供气方铺设,本项目燃气

锅炉配套低氮燃烧器,根据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中实测的天然气锅炉污染物排放检测结果,经过低氮燃烧改造的燃气锅炉 NOx 平均排

放水平为 35mg/m3 左右;SO2 排放浓度均未检出;颗粒物浓度有个别检出,排放浓度最

大值为 1.2mg/m3。综上,本次评价 NOx 排放浓度取 35mg/m

3,颗粒物排放浓度取

1.2mg/m3,本项目锅炉烟气污染物源强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锅炉》

(HJ991-2018)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锅炉》(HJ953-2018)进行核算,

核算本项目燃气锅炉基准烟气量为 10.27 万 Nm3/m

3 。锅炉烟气达到《锅炉污染物排放

标准》(DB61/1226-2018)中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后,通过 3 根 35m 高排

气筒排放。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3.2-5。

表 3.2-5 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污染源 烟气量

(m3/h)

污染物 产生量

(t/a)

产生浓度

(mg/m3)

排放量

(t/a)

排放浓度

(mg/m3)

标准限值

(mg/m3)

达标

情况

2×20t/h 锅炉

(采暖季) 30800

颗粒物 0.08 1.2 0.08 1.2 10 达标

SO2 0.28 3.9 0.28 3.9 20 达标

NOx 2.56 35.0 2.56 35.0 50 达标

PM2.5 0.04 0.6 0.04 0.6 / /

1×10t/h 锅炉 7700 颗粒物 0.02 1.2 0.02 1.2 10 达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6

(非采暖季) SO2 0.07 3.9 0.07 3.9 20 达标

NOx 0.59 35.0 0.59 35.0 50 达标

PM2.5 0.01 0.6 0.01 0.6 / /

注:烟气量采用经验公式估算法进行计算,天然气低位发热量为 34.82MJ/Nm3; SO2 排放量采用排

污系数法进行计算,天然气含硫量取 20mg/m3。

②煤尘

煤尘主要来自煤炭的地面运输、转载及破碎筛分等生产和储运系统。煤炭场内输送

采用全封闭式输煤栈桥,转载点全封闭并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原煤及产品煤均采用筒仓

储存,原煤仓设置雾化抑尘系统;选煤厂主厂房密闭,筛分破碎过程中产生粉尘设集尘

罩和脉冲式布袋除尘器,集气效率 90%,除尘效率为 99%,排气筒高 35m;其他各产尘

点均配置雾化抑尘系统;产品煤装车外运点定时洒水。

环评要求对临时排矸场定期进行洒水降尘,降低粉尘污染。

采取以上措施后,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原煤破

碎、筛分和转载点除尘设备去除效率大于 98%或颗粒物浓度不大于 80 mg/m3”的环保要

求,类比同类型煤矿,能够保证工业场地厂界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达标,可有效控制粉

尘排放。

③运输扬尘

运煤汽车加盖蓬布,对运煤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及时清扫抛洒在道路上的散状物料;

运煤汽车限载限速,装载后表面抹平、洒水,并加盖蓬布防止抛洒碎屑;派专人维护路

面平整,以最大限度降低运煤道路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④临时矸石场扬尘

临时排矸场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在大风条件下堆放矸石会产生扬尘。根据类比

同类项目,本项目临时排矸场年起尘量为 8.35t/a,环评要求对临时排矸场定期进行洒水

降尘,抑尘效率可达到 80%,则临时排矸场扬尘排放量为 1.67t/a。

⑤食堂油烟

项目设计未提及,评价要求食堂厨房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净化效率≥75%,净化后

经排气筒有组织排放。

B、非正常排放

非正常排放考虑破碎筛分除尘器故障,单次持续时间 1h,年发生频次 2 次。

运营期废气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3.2-6。

(2)水污染源

矿井的废水污染源主要是矿井井下排水、工业场地生产及生活污水。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7

① 矿井水

根据初步设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2784m3/d,井下排水主要污染物是 SS、COD 和

石油类等。井下排水排至井下水处理站(规模为 3600m3/d),经采用混凝沉淀、气浮、

过滤及消毒工艺处理,处理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表 2

的浓度限值及《陕西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6/224-2018)其他单位水污染

物排放浓度限值,回用于井下消防洒水、选煤厂生产用水、转载点除尘及绿化、道路洒

水等。剩余部分(非采暖季:246.6m3/d,采暖季:296.1m

3/d)采用混凝+沉淀+气浮+过

滤+超滤+消毒处理工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排入秀

延河支流南河。

类比处于同一矿区采用相似工艺的禾草沟煤矿、永明煤矿矿井水监测浓度,见表

3.2-7。矿井水处理前、后的水质见表 3.2-8。

表3.2-7 本项目矿井水水质指标类比结果表

项目 单位 矿井水

禾草沟煤矿 永明煤矿 本项目

COD mg/L 57 32.5 57

SS mg/L 564 80 300

石油类 mg/L 0.85 0.56 0.85

备注 验收报告

②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来自办公楼、食堂、宿舍、浴室、洗衣房等,产生量 281.7m3/d。食堂废

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采用 SBR 法“ICEAS 处理工艺”及

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于选煤厂生产用水等。

③ 选煤厂煤泥水

本项目选煤厂煤泥水经高效浓缩机浓缩、压滤机压滤后回收循环使用,不外排。浓

缩车间设有 1 台Φ30m 的高效浓缩机,为实现煤泥水闭路循环提供保证。

④ 初期雨水池

场地内矿井水处理站北侧设初期雨水收集池一座,容积 1000m3,收集后的初期雨

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或排放。

生活污水综合处理前后水质计排放情况见表 3.2-8。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8

表3.2-6 运营期废气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产、排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种类

污染源特征 废气量

(m3/h)

原始产生浓度

污染防治措施

处理后排放情况

排放

方式

污染源 污染物 产生量

(t/a)

浓度

(mg/m3)

排放量

(t/a)

浓度

(mg/m3)

1

2×20t/h 锅炉

(采暖季)

颗粒物

天然气燃烧产生的

废气(设低氮燃烧

器)

30800

0.08 1.2

低氮燃烧

0.08 1.2

35m

排气

SO2 0.28 3.9 0.28 3.9

NOx 2.56 35.0 2.56 35.0

PM2.5 0.04 0.6 0.04 0.6

1×10t/h 锅炉

(非采暖季)

颗粒物

7700

0.02 1.2 0.02 1.2

SO2 0.07 3.9 0.07 3.9

NOx 0.59 35.0 0.59 35.0

PM2.5 0.01 0.6 0.01 0.6

2 破碎筛分系统 粉尘

破碎筛分产生煤尘 5000 52.8 2000 集尘罩(集气效率 90%)+脉

冲式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

99%)

0.48 <80

35m

排气

筒 PM2.5 26.4 / 0.24

3 主厂房 粉尘 原煤洗选产生煤尘

/ 34.5 /

厂房密闭+超声雾化抑尘系统

3.45 / 无组

织排

4 煤仓 粉尘 落煤过程产生扬尘 筒仓储存,超声雾化抑

尘系统

5 输煤廊道 粉尘 转运过程中产生无

组织扬尘 封闭式,喷雾洒水降尘

6 道路 粉尘

运煤产生的道路扬

尘及运输过程中洒

落煤粉产生扬尘

汽车装载后加盖篷布,道路硬

化,定期清扫、洒水抑尘

7 临时排矸场 粉尘 落矸过程及风力作

用下引发扬尘 / 8.35 / 洒水抑尘,覆土绿化 1.67 /

8 破碎筛分(非

正常) 粉尘 破碎筛分产生煤尘 / 0.02 2000 / 0.02 2000

35m

排气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9

表3.2-8 运营期废水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与污染物产、排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种类 原始产生情况

污染防治措施

处理后排放情况

排放 污染源 污染物

废水量

万 m3/a

产生量

(t/a)

浓度

(mg/L)

排水量

万 m3/a

排放量

(t/a)

浓度

(mg/L)

1 矿井水

COD

91.87

52.37 57 处理站规模 3600m3/d,采用混凝+沉淀+气浮+过滤+消

毒处理工艺对井下水进行处理,达标回用于井下消防

洒水、选煤厂生产用水、转载点除尘及绿化、道路洒

水等,剩余部分采用混凝+沉淀+气浮+过滤+超滤+消

毒处理工艺达标排入南河。

8.87

1.15 13

部分

外排

SS 275.61 300 0.8 9

石油类 0.78 0.85 0.004 0.04

2 生活

污水

COD

9.30

27.9 300 处理站规模为 1600m3/d(环评建议 600 m

3/d),采用

SBR 法“ICEAS 处理工艺”及混凝、沉淀、过滤工艺

进行处理,回用于选煤厂生产补充用水及除尘不外排。

0

0 / 不外

排 SS 18.6 200 0 /

NH3-N 1.86 20 0 /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0

(3)噪声污染源

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内的噪声源主要来自矿井驱动机房、主厂房、机修车间、坑木

加工房、锅炉房、通风机房等。产噪设备主要为带式输送机、风机、破碎机、分级筛等,

均属固定噪声源。

经类比调查,其声压级一般在 85~98dB(A)之间。通过对噪声源进行综合治理,尽

量选用低噪声机电设备,并进一步优化车间及厂区的布局,对于高噪声设备主要采取、

室内、消声、隔声、阻尼、减振等常规声治理措施,各类声源源强见表 3.2-9。

表 3.2-9 主要噪声源及治理措施

声源位置 主要设备 设备数量 治理前声压

级 dB(A) 采取措施

治理后声压级

dB(A)

驱动机房 破碎机、带

式输送机 各 1 台 95

隔声罩、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

或双层隔声窗 75

主厂房

分级筛 1 98

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

隔声窗,鼓风机安装消声器

78

破碎机 2 95 75

跳汰机 1 98 78

离心机 3 98 78

鼓风机 2 92 72

浮选机 1 80 60

高频筛 1 95 75

压滤机 6 80 60

机修车间

车床 3 85 基础减震、采用塑钢中空玻璃

窗或双层隔声窗

65

钻床 2 85 65

焊机 6 80 60

坑木加工房 木工圆锯机 1 105

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

隔声窗;电锯四周设可移动式

隔声导向屏,禁止夜间作业

85

锅炉房

引风机 4 92 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

隔声窗;减震垫

72

鼓风机 4 92 72

给水泵 4 85 65

空气压缩站 空气压缩机 5 95 消声器,房间内布设,采用塑

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 75

通风机房 通风机 2 98 消声器,房间内布设,采用塑

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 78

绞车房 绞车 1 95 隔声罩、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

或双层隔声窗 75

准备车间 破碎机、带

式输送机 各 1 台 95

隔声罩、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

或双层隔声窗 75

矿井水处理站 水泵 若干 80 设备基础减振、管道连接设橡

胶软接头、厂房隔声

70

综合水处理站 水泵 若干 80 70

(4)固体废物

矿井运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煤矸石、生活垃圾、煤泥和污水处理站污泥及机

修车间废机油及废润滑油。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1

① 煤矸石

煤矸石来源于矿井掘进矸石及洗煤厂选矸。矿井掘进矸石量为 6 万 t/a,掘进矸石不

出井,填充井下废旧巷道。洗选及手选矸石量为 48 万 t/a,矸石优先综合利用,综合利

用不畅时放至临时排矸场暂存。

本次环评类比同处子长矿区原石家沟煤矿煤矸石浸出试验结果,见表 3.2-10,根据

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于 2018 年 2 月 12 日对原石家沟煤矿煤矸石毒性浸出试验结

果可以看出,矸石浸出液各项分析指标均小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GB5082.3-2007),且矸石不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由此可判定本矿井矸石不

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矸石浸出液各项分析指标均小于《污水综

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

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关于“固体废物类别判定”的规定,判定本矿井

矸石属于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且矸石浸出液各项分析指标均小于《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对地下水影响较小。同时参考同处子长矿区的《陕西

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禾草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对排矸场

的要求建设和使用必须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Ⅰ类贮存场的

要求。因此,本工程临时排矸场按Ⅰ类贮存场设计。

表3.2-10 矸石毒性浸出试验结果

项目类别 pH Cu Pb Zn Cd Hg As F-

矸石 8.16 0.0084 0.0078 0.055 <0.0005 0.000044 0.0032 0.46

GB5082.3-2007 ≤2 或≥12 100 5 100 1 0.1 5 100

GB8978-1996

最高允许浓度 6~9 ≤0.5 ≤1.0 ≤2.0 ≤0.1 ≤0.05 ≤0.5 ≤10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中

Ⅲ类标准

6.5~8.5 1.0 0.05 1.0 0.01 0.001 0.05 1.0

环评要求临时排矸场应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煤矸石

堆置场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Ⅰ类一般

固废处置场的要求。临时排矸场的设计与施工应委托专业单位,并符合水保部门要求,

项目建成后,该工程应由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先行验收。

②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由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等部门产生。按照每人每天产生 1kg 计,

劳动定员 1403 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462.9t/a,统一收集后,定期外运交由当地环卫部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2

门统一处置。

③ 水处理站污泥

井下水处理站产生污泥约 485.67t/a,主要成分为煤泥,掺入末煤出售;生活污水处

理站产生污泥约 15.81/a,污泥掺石灰干化至含水率低于 50%后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置。

④废机油及废润滑油

机修车间设备维修、维护过程中产生少量废机油及废润滑油,产生量约 0.1t/a。属

于危险废物(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900-214-08),环评要求

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建立专用贮存设施收集贮存,

并交由有资质单位定期安全处置。

固体废弃物组成、排放量及去向见表 3.2-11。

表 3.2-11 固体废弃物排放处置表

固废名称 来源 组成 产生量

(t/a) 排放方式及去向

矸石

掘进矸石 砂岩、粉砂岩 6 万 填充井底巷道

洗选、手选矸石 砂岩、泥岩、粉砂

岩 48 万

优先综合利用,利用不畅时

排入临时排矸场周转

生活垃圾 食堂、办公楼、宿舍等 有机物和无机物 462.9 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污泥

井下废水处理设施 煤泥等 485.67 掺末煤外售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有机物 15.81 干化至含水率低于 50%后

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置

废机油及

废润滑油 机修车间 危险废物(HW08) 0.1

按 GB18597-2001 设专用贮

存设施收集,交有资质单位

定期安全处置

3.2.5 环保措施汇总

(1)施工期

车村煤矿一号井项目于 2016 年 10 月开工建设,施工期间未收到环保投诉,已建工

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应的整改措施、未建工程的环境影响及防治(减缓)措施见

表 3.2-12。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情

况下,可有效减缓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表 3.2-12 施工期存在主要环境影响及其减缓措施一览表

素 主要不利环境影响因素 已建工程环境问题整改措施及未建工程环保措施

施工区部分区域地表裸露和场内堆

放散料未全部采取临时遮盖措施;

临建生活区设有 0.5t/h、2t/h 燃煤锅

炉各一台,施工队驻地设有 2×1t/h

燃煤锅炉,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影

响。

①施工区地表裸露部分区域应及时进行绿化②临时

弃土弃渣采取遮盖措施③对永久保留道路及时硬

化,加强洒水,临时道路弃用时,应及时进行复垦,

恢复植被;④对临建区及施工区 4 台燃煤锅炉予以

拆除或改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3

施工场地裸露地表在大风气象条件

下的扬尘,建筑材料运输、装卸中

的扬尘,土方运输车辆行使产生的

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

尘,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水泥粉尘

工程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土方

开挖后应及时回填;大风天停止土石方施工;道路、

作业区需进行地面硬化及时洒水和清扫;散装物料

装卸时应尽可能降低落差、轻装慢卸,散装物料等

易生扬尘的建筑材料不得随意露天堆放,若露天堆

放应加以覆盖及围挡;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运输散

装物料车辆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槽,并覆盖篷布,

以防沿途抛洒;施工现场垃圾、渣土应及时清运,

施工场地出口设置冲洗平台。

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井下用水设三级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施工人

员产生生活污水已送禾草沟煤矿集中处理。施工期

间未发生污水乱排现象,进一步加强管理。

井下涌水设三级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后回用于施工

场地的施工用水或降尘洒水;设备冲洗等施工废水

设截水沟进行收集,沉淀澄清处理后,全部回用于

施工或场地降尘洒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送禾草沟煤矿集中处理

工施工机械噪声和车辆运输噪声

施工期间未发生施工噪声扰民事件,进一步加强施

工管理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场地结构施工时

段;加强机械的维护和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

而发生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设备选型优先选取噪

声小、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对高噪声机械

要严格控制运行时段,禁止夜间(22:00~06:00)

施工;减少工人接触高噪声时间、并佩戴防护耳塞

等措施;加强车辆运输管理,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

运输车辆经城镇、村庄和进入工地减速,减少鸣笛。

井巷掘进矸石、基础及道路开挖产

生矸石和弃土渣,建筑垃圾和生活

垃圾,施工中存在弃土弃渣清运不

及时及临时堆放未遮盖现象

弃土弃渣及时清运,临时存放易起尘散装物料,应

采取遮盖措施

井巷掘进矸石、基础及道路开挖产

生矸石和弃土渣,建筑垃圾和生活

垃圾

矸石主要用于工业场地和路基填方等;生活垃圾送

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2)运营期

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汇总见表 3.2-13。

表 3.2-13 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汇总表

污染源或环境影响

因素 设计拟采用的环保措施 环评新增措施

大气

污染

破碎筛分 设集尘罩和布袋除尘器 /

厂内卸载、

转运

煤炭厂内输送采用全封闭式输煤栈桥,转载

点全封闭并设喷雾洒水装置 /

厂内储存 原煤及产品煤均采用筒仓储存,原煤仓配置

超声雾化抑尘系统 /

锅炉房 燃气锅炉+低氮燃烧 20t/h 锅炉在线监测

运输扬尘 运煤汽车加盖蓬布;运煤道路定期洒水降尘 /

临时排矸场 / 洒水降尘,排至一定高度覆土

防止矸石自燃

食堂油烟 / 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净化效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4

污染源或环境影响

因素 设计拟采用的环保措施 环评新增措施

≥75%,净化后由不低于 15m

高排气筒排放。

水污

染源

井下排水 采用混凝+沉淀+气浮+过滤及消毒工艺,规

模为 3600m3/d

部分外排水采用混凝+沉淀+气

浮+过滤+超滤及消毒工艺,达

标后排入南河,排污口设在线

监测

生活污水

采用SBR法“ICEAS处理工艺”及混凝、沉淀、

过滤工艺,设计规模为 1600m3/d,根据本次

水平衡,环评建议其规模为 600 m3/d。

对食堂废水设隔油池,经隔油

处理后汇同生活污水一并处理

回用

初期雨水 设初期雨水收集池 1 座,容积 1000m

3,沉淀

后排放

收集后的初期雨水经矿井水处

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或排放

噪声

通风机房、

主厂房等强

噪声设备

选用高效低噪工业设备;配备消声器;对设

备进行基础减振、隔声处理;生产区道路两

侧和强度较高噪车间外的绿化带采用降噪较

强的树种

对水泵管道连接设橡胶软接

头;加强管理

固体

废物

矸石 施工期井下掘进矸石用于平整场地、铺设道

路等;运营期洗选矸石运至临时排矸场。

洗选矸石应优先综合利用,综

合利用不畅时,排至临时排矸

场周转,排矸场设计不大于 3

年排矸量。

生活垃圾 定时清运,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

矿井水处理

站污泥 浓缩脱水后,掺入末煤出售 /

生活污水处

理站污泥 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置

掺石灰干化至含水率50%以下,

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置

废机油及废

润滑油 /

严格按照GB18597-2001相关规

定建立专用贮存设施,并委托

有资质单位定期进行处置

以新

带老

废弃场地及

采空区 /

对废弃工业场地、建筑物等

2019 年 12 月 30 日前未综合利

用则按照“三不留一毁闭”原则

进行清理和生态恢复;

3.2.6 项目三废排放清单

项目三废排放情况见表 3.2-14。

表 3.2-14 项目三废排放情况一览表

类别 污染物 单位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废气

废气量 ×104m

3/a 11615.15 0 11615.15

颗粒物 t/a 52.91 52.32 0.58

SO2 t/a 0.35 0 0.35

NOX t/a 3.15 0 3.15

PM2.5 t/a 26.45 26.16 0.29

煤尘 t/a 42.85 37.73 5.12

废水

水量 ×104m

3/a 101.17 92.3 8.87

COD t/a 80.27 79.12 1.15

SS t/a 294.21 293.41 0.8

NH3-N t/a 1.86 1.86 0

石油类 t/a 0.78 0.776 0.004

固废 矸石 万 t/a 54 54 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5

类别 污染物 单位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生活垃圾 t/a 462.9 462.9 0

矿井水处理站煤泥 t/a 485.67 485.67 0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 t/a 15.81 15.81 0

废机油及废润滑油 t/a 0.1 0.1 0

3.2.7 三本帐

车村煤矿一号井整合前后矿井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3.2-15。

表 3.2-15 整合前后煤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一览表

别 污染物 单位

现有工程

排放量

拟建工程排

放量

“以新带

老”削减量

整合后排

放总量

整合前后

增减量

废气量 104m

3/a 607.3 11615.15 607.3 11615.15 +11007.85

颗粒物 t/a 0.35 0.58 0.35 0.58 0.23

SO2 t/a 0.79 0.35 0.79 0.35 -0.44

NOx t/a 1.68 3.15 1.68 3.15 +1.47

PM2.5 t/a 0.18 0.29 0.18 0.29 0.11

煤尘 t/a 29.7 5.12 29.7 5.12 -24.58

水量 104m

3/a 19.14 8.87 19.14 8.87 -10.27

COD t/a 2.48 1.15 2.48 1.15 -1.33

SS t/a 3.45 0.80 3.45 0.80 -2.65

氨氮 t/a 0.09 0 0.09 0.00 -0.09

石油类 t/a 0.06 0.004 0.060 0.004 -0.056

煤矸石 t/a 0 0 0 0 0

生活垃圾 t/a 0 0 0 0 0

煤泥(矿井水

处理站污泥) t/a 0 0 0 0 0

污泥 t/a 0 0 0 0 0

废机油及废

润滑油 t/a 0 0 0 0 0

3.2.8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3.2.8.1 施工期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场地占用土地;施工过程中的场地开挖

对土地造成扰动影响,堆填土石方等工程引起水土流失等,将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局部

短期生态环境恶化。

3.2.8.2 营运期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1)地表沉陷

煤层开采后,破坏了开采区岩层的原始基础和应力平衡,会导致上覆岩层和地表产

生移动变形,地面沉陷和地裂缝等,影响地面构筑物和土地资源;破坏土壤结构和植被

资源,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水土流失

运行期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地表移动变形和排弃的固体废物等。煤层的开采必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6

然引起地表产生移动变形,从而增加部分区域的地面坡度、加剧井田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程度;矸石等固体废物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引发水土流失。

(3)地下水影响

本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2784m3/d,矿井长期排水将对采区煤层及其上覆地层的水文地

质结构和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产生一定影响。

整合后项目生态影响因素分析见图 3.2-4。

图 3.2-4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图

3.2.8.3 项目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拟采取的地表沉陷防治与生态保护措施见表 3.2-16。

表 3.2-16 项目拟采取的地表沉陷防治与生态保护措施表

号 项目 开采设计方案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存在

问题 环评提出的补充措施

1 地表

沉陷

工业场地、井筒、大巷、井田边界、村庄、高

压线基座、老窑及采空区均采用留设永久保护

煤柱予以保护

不完善

建立地面塌陷移动观测站,

矿井开采过程中应对地面出

现的裂缝、塌陷坑和塌陷区

及时采取修整回填、土地平

整等措施恢复地面植被

2 工业

场地

采取乔灌结合的主体方式绿化、改善生产环

境、控制噪声为主,选择具有防尘、降噪性能

的树种;道路两旁乔木和灌木篱木,工业场地

绿化系数为 18%

绿 化 系

数偏低 进一步提高绿化率

3 临时排

矸场 采用覆土、碾压方式,并植草

按照矸

石处置

场要求

矸石优先综合利用,综合利

用不畅时,排至临时排矸场,

排至预定高度时,要植树种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7

草,形成新的地表植被

5 公用

设施

塌陷区的乡村道路、供电线路及供水管道等,

应根据受损程度按有关规程、规范采取相应安

全措施,专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可行 /

6 水土

流失

工业场区地面硬化绿化、场区排水、边坡防护;

场外道路排水、绿化、边坡防护;临时排矸场

设挡渣坝、截水沟、排水沟、边坡防护;沉陷

区采取土地整治措施

可行 /

3.3 “以新带老”整改要求

整合前车村煤矿废污水、锅炉烟气、生产系统粉尘排放等污染问题已随该矿停产整

合消失,鉴于整合后不再利用原有生产场地和相关设施,整合工程新建工业场地,并按

目前国家要求,建设相关环保设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安全妥善处置,同

时对整合前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恢复生态体现了整合项目“以新带老”的原

则,实现建设清洁文明矿井。

项目“以新带老”措施如下:

根据陕西省清洁文明矿井的相关建设要求,建设单位应首先实施原有矿井地面设施

的生态恢复工程,拆除工业场地废弃建筑,严格按照“三不留一闭毁”的原则进行清场,

结合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利用、生态恢复,2019 年 12 月 30 日前未综合利用则拆除并生态

恢复,将“以新带老”生态保护措施纳入本次资源整合生态综合整治范围之内,并保证

生态恢复费用资金落实到位。对于闭毁恢复后的井场实行验收制度,必须先验收方可开

展整合项目新建设施建设。

3.4 清洁生产水平

3.4.1 清洁生产标准评定

《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将清洁生产标准指标分为 7 类,即生

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

标、矿山生态保护、环境管理要求。具体指标要求见表 3.4-1。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8

表 3.4-1 煤矿采选业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指标 本项目

(一)采煤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1 总体要求

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要求,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煤炭采掘、煤矿安全、煤炭贮

运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有降低开采沉陷和矿山生态恢复措施及提高煤炭回采率的技

术措施。

采用了国内外先进

的煤炭采掘、煤炭安

全、煤炭贮运生产工

艺 和技术设备

符合

2 井

工煤

矿工

艺与

装备

煤矿机械化掘进比例

(%) ≥95 ≥90 ≥70 >95 一级

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比

例(%) ≥95 ≥90 ≥70 >95 一级

井下煤炭输送工艺及装

长距离井下至井口带式输送

机连续运输(实现集控)立

井采用机车牵引矿车运输

采区采用带式输送机,井下

大巷采用机车牵引矿车运

采用以矿车为主的运输方

井下至井口采用带

式输送机连续运输 一级

井巷支护工艺及装备

井筒岩巷光爆锚喷、锚杆、

锚索等支护技术,煤巷采用

锚网喷或锚网、锚索支护;

斜井明槽开挖段及立井井筒

采用砌壁支护

大部分井筒岩巷采用光爆

锚喷、锚杆、锚索等支护技

术,煤巷采用锚网喷或锚网

支护,部分井筒及大巷采用

砌壁支护,采区巷道金属棚

支护

部分井筒岩巷采用光爆锚

喷、锚杆、锚索等支护技

术,煤巷采用锚网喷或锚

网支护,大部分井筒及大

巷采用砌壁支护,采区巷

道金属棚支护

井筒岩巷锚网喷支

护,大巷采用锚网喷

+锚索联合支护

一级

3 贮

煤装

运系

贮煤设施工艺及装备 原煤进筒仓或全封闭的贮煤场

部分进筒仓或全封闭的贮

煤场。其它进设有挡风抑

尘措施和洒水喷淋装置的

贮煤场

原煤贮存全部采用

筒仓 一级

煤炭装运

有铁路专用线,铁路快速装

车系统、汽车公路外运采用

全封闭车厢,矿山到公路运

输线必须硬化

有铁路专用线,铁路一般装

车系统,汽车公路外运采用

全封闭车厢,矿山到公路运

输线必须硬化

公路外运采用全封闭车厢

或加遮苫汽车运输,矿山

到公路运输线必须硬化

汽车公路外运采用

全封闭车厢,矿山到

公路,运输线硬化

二级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9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指标 本项目

4 原煤入选率(%) 100 ≥80 原煤 100%入洗 一级

(二)选煤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1 总体要求 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要求,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煤炭洗选、选煤水闭路循环、

煤炭贮运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

采用毛煤跳汰预排

矸—不脱泥无压三

产品重介旋流器分

选—粗煤泥干扰床

分选—浮选联合工

艺,选煤水闭路循

环。

符合

2 备

煤工

艺及

设备

原煤运输 由封闭皮带运输机将原煤直接运进矿井选煤厂的贮煤设

由箱车或矿车将原煤运

进矿井选煤厂的贮煤设施

由汽车加遮苫将原煤运进

群矿选煤厂的贮煤设施。

选煤厂到公路间道路必须

硬化

采用封闭皮带运输

机将原煤直接运进

矿井选煤厂的原煤

一级

原煤贮存 原煤进筒仓或全封闭的贮

煤场

部分进筒仓或全封闭的贮

煤场。其它

进设有挡风抑尘措施和洒

水喷淋装置的贮煤场

原煤进设有挡风抑尘措

施和洒水喷淋装置的贮煤

原煤进筒仓 一级

原煤破碎

筛分分级

防噪措施 破碎机、筛分机采用先进的减振技术,橡胶筛板溜槽转载部位采用橡胶铺垫,设立

隔音操作间

破碎机、筛分机采

用的减振技术,设立

隔声操作间

一级

除尘措施

破碎机、筛分机、皮带运输

机、转载点全部封闭作业,

并设有除尘机组车间设机械

通风措施

破碎机、筛分机加集尘罩

并设有除尘机组、带式运输

机、转载点设喷雾降尘系统

破碎机、筛分机、带式

运输机、转载点设喷雾降

尘系统

破碎机、筛分机、

皮带运输机、转载点

全部封闭作业,并设

有除尘机组车间设

机械通风措施

一级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0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指标 本项目

3.精煤、中煤、矸石、煤泥贮存

精煤、中煤、矸石分别进入封闭的精煤仓、中煤仓、矸

石仓或封闭的贮场,多余矸石进入排矸场处置,煤泥经压

滤处理后进入封闭的煤泥贮存场

精煤、中煤、矸石和经

压滤处理后的煤泥分别进

入设有挡风抑尘措施的贮

存场。多余矸石进入排矸

场处置

精煤、中煤、矸

石分别进入封闭的

精煤仓、中煤仓、矸

石仓,矸石综合利用

一级

4.选煤工艺装备 全过程均实现数量、质量自动监测控制,并设有自动机

械采样系统,洗炼焦煤配备浮选系统

由原煤的可选性确定采

用成熟的选煤工艺设备,

实现单元作业操作程序自

动化,设有全过程自动控

制手段

采用成熟的选

煤工艺设备,实现单

元作业操作程序自

动化,设有全过程自

动控制手段,并设有

浮选系统

一级

5.选煤水处理

选煤水处理系统采用高效浓缩机,并添加絮凝剂,尾煤

采用压滤机回收,并设有相同型号的事故浓缩池,吨入洗

原煤补充水量<0.10m3 煤泥水达到闭路循环,不外排

选煤水处理系统采用普

通浓缩机,并添加絮凝剂,

尾煤采用压滤机回收,并

设有相同型号的事故浓缩

池,吨入洗原煤补充水量

<0.15m3,煤泥水达到闭路

循环,不外排

选煤水处理系统采

用浓缩机,尾煤采

用压滤机回收,达

到闭路循环,不外

一级

表 3.4-2 项目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分析表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

指标 本项目

1.原煤生产电耗(kWh/t) ≤15 ≤20 ≤25 19.62 二级

2.原煤生产水耗/(m3/t)

井工煤矿

(不含选煤厂) ≤0.1 ≤0.2 ≤0.3 0.13 二级

3.原煤生产坑木消耗/(m3/万t) 大型煤矿 ≤5 ≤10 ≤15 4.6 一级

4.选煤补水量/(m3/t) ≤0.1 ≤0.15 0.1 一级

5.选煤电耗(kWh/t) 洗炼焦煤 ≤7 ≤8 ≤10 7.74 二级

6.选煤重介质消耗/(kg/t) ≤1.5 ≤2.0 ≤3 1.35 一级

7.采区回采率/% 中厚煤层 ≥82 ≥80 82 一级

薄煤层 ≥87 ≥85 87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1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

指标 本项目

8.工作面回采率/% 中厚煤层 ≥97 ≥95 97 一级

薄煤层 ≥99 ≥97 99

9.土地资源占用 hm2/万 t 井工煤矿 无选煤厂0.1,有选煤厂0.12 有选煤厂,0.118 符合

表 3.4-3 项目产品、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分析表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指标 本项目等级

三、产品指标

1.选炼焦精煤 硫分(%) ≤0.5 ≤0.8 ≤1 0.67 二级

灰分(%) ≤8 ≤10 ≤12 9.5 二级

2.选动力煤 硫分(%) ≤0.5 ≤1.5 ≤2.0 / /

灰分(%) ≤12 ≤15 ≤22 / /

四、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1.矿井废水化学需氧量产生量(g/t) ≤100 ≤200 ≤300 46.64 一级

2.矿井废水石油类产生量(g/t) ≤6 ≤8 ≤10 0.65 一级

3.采煤煤矸石产生量(t /t) ≤0.03 ≤0.05 ≤0.1 0.45 三级以下

4.原煤筛分、破碎、转载点前含尘浓度(mg/m3) ≤4000 2000 一级

5.煤炭风选设备通风管道、筛面、转载点等除尘设备前的含尘浓度(mg/m

3) ≤4000 2000 一级

五、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1.当年抽采瓦斯利用率/% ≥85 ≥70 ≥60 矿井

瓦斯 /

2.当年产生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80 ≥75 ≥70 100 一级

3.矿井水利用率/% ≥90 ≥80 ≥70 89 二级

六.矿山生态保护指标

1.塌陷土地治理率/% ≥90 ≥80 ≥60 ≥90 一级

2.矸石排矸场覆土绿化率/% 100 ≥90 ≥80 100 一级

3.矿区工业广场绿化率/% ≥15 18 一级

表 3.4-4 环境管理指标分析表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

七、环境管理指标

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产业政策、技术标准要求,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地方 环评要求符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2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

和行业排放标准、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2 环境管理

审核 通过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

按照 GB/T 4001 建立并运行环境管

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及作业文件齐全

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原始记录

及统计数据齐全、真实

环评要求符合

一级

3 生

产过

程环

境管

岗位培训

所有岗位人员进行过岗前培训,取

得本岗位资质证书,有岗位培训记

主要岗位人员进行过岗前培训,取得本岗位资质证书,有岗位培训

记录

环评要求符合

一级

原辅材料、产品、能源、

资源消耗管理

采用清洁原料和能源,有原材料质检制度和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对能耗、物耗有严格定量考核,

对产品质量有考核 环评要求符合

资料管理 生产管理资料完整、记录齐全 环评要求符合

生产管理 有完善的岗位操作规程和考核制度,实行全过程管理,有量化指标的项目实施定量管理 环评要求符合

设备管理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定期对主要设备由技术检测部门进

行检测,并限期改造,对国家明令

淘汰的高耗能、低效率的设备进行

淘汰,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设备无

故障率达 100%

主要设备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严

格执行,定期对主要设备由技术检

测部门进行检测,并限期改造,对

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低效率的

设备进行淘汰,采用节能设备和技

术设备无故障率达 98%

主要设备有基本的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定期对主要设备

由技术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并

限期改造,对国家明令淘汰的

高耗能、低效率的设备进行淘

汰,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设备

无故障率达 95%

环评要求符合

一级

生产工艺用水、用电管

所有用水、用电环节安装计量仪表,

并制定严格定量考核制度 对主要用水、用电环节进行计量,并制定定量考核制度

环评要求符合

一级

煤矿事故应急处理

有具体的矿井冒顶、塌方、通风不畅、透水、煤尘爆炸、瓦斯气中毒等事故状况下的应急预案并通过环

境风险评价,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法制(三制一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有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

验收、审查合格文件

环评要求符合

4.废物处理处置 设有矿井水、疏干水处理设施,并达到回用要求。对不能综合利用的煤矸石设专门的煤矸石处置场所,

并按 GB20426、GB18599 的要求进行处置 符合

5 环

境管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有专门环保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符合

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并纳入日常管理 符合

环境管理计划 制定近、远期计划,包括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瓦斯气处置及综合利用、矿山生态恢复及闭矿后的恢

复措施计划,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验收合格文件 符合

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 记录运行数据并建立环保档案和运行监管机制 符合

环境监测机构 有专门环境监测机构,对废水、废 有专门环境监测机构,对废水、废 对废水、废气、噪声主要污染 环评要求符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3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

气、噪声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均具

备监测手段

气、噪声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具备

部分监测手段,其余委托有资质的

监测部门进行监测

源、污染物的监测,委托有资

质的监测部门进行监测

一级

相关方环境管理 服务协议中应明确原辅材料的供应方、协作方、服务方的环境管理要求 符合

6 矿山生态恢复管理措施 具有完整的矿区生产期和服务期满时的矿山生态恢复计划,并纳入日常

生产管理,且付诸实施

具有较完整的矿区生产期和服

务期满时的矿山生态恢复计

划,并纳入日常生产管理

符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4

(1)采煤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要求,采用国内外较先进的煤炭采掘、煤矿安

全、煤炭贮运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煤矿机械化掘进比例和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比例、

井下煤炭输送工艺及装备、井巷支护工艺及装备、贮煤设施工艺与设备均满足均满足清

洁生产一级水平;煤炭外运采用全封闭车厢,矿山到公路运输线硬化,为清洁生产二级

水平;原煤运至工业场地的洗煤厂全部入洗,原煤入选率 100%,为清洁生产一级水平。

煤炭洗选采用毛煤跳汰预排矸—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粗煤泥干扰

床分选—浮选联合工艺,选煤水闭路循环。选煤厂原煤的运输、贮存、筛分、产品煤矸

石的贮存、选煤水的处理以及选煤工艺装备均为洁生产一级水平。

(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根据矿井耗能指标与标准对比,选煤补水量、重介质消耗、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以

及原煤生产坑木消耗均为一级,原煤生产电耗水耗、选煤电耗为二级;土地资源占用符

合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3)产品指标

产品煤为炼焦精煤,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显示,本项目产品煤硫分和灰分已达到清洁

生产二级标准要求。

(4)污染物产生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中除采煤煤矸石产生量受地质条件影响达不到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其余指标均能达到一级标准要求。

(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矿井建设期间掘进矸石用于用于工业场地和路基填方等;运营期掘进矸石填充井下

废旧巷道不出井;洗选矸石优先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放至临时排矸场暂存,矸石

综合利用指标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矿井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井下防尘洒水用水,矿

井水回收利用指标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标准。

(6)矿山生态保护指标

根据环评设定的生态整治目标,沉陷土地治理率、矿区工业场地绿化率以及矸石排

矸场覆土绿化率均满足清洁生产一级标准要求。

(7)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与体系

矿区建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环评要求项目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管理制

度,对环境管理进行审核,对生产过程进行环境管理,制定管理规划和计划,保证污染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5

物达标排放,保证生态整治恢复措施的实施。

3.4.3 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总体上看,本项目采用符合本区煤炭资源赋存特征的生产工艺,实现集中生产,井

下锚喷+锚索联合支护、原煤主运输采用密闭式带式输送机输送,并对矿井水和煤矸石

进行综合利用,与整合前相比,有明显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生产效果。项

目除采煤煤矸石产生量受地质条件影响达不到清洁生产指标要求,其余指标均能达到一

级标准要求。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

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就煤炭工业而言,实施清洁生产是改变传统的资源粗放型经营模

式的有效途径,在矿井的安全生命周期内,污染源削减、原材料对环境有害程度的降低

等都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的过程,这也是矿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通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认为,项目采用同规模矿井较合理的采煤

方法,选用同类成熟、可靠的开采设备,同时采用必要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

清洁生产措施,在采取设计环评提出的相关措施后,符合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应技术水平。

3.4.4 清洁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实现清洁生产除了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装备外,还要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与清洁

生产管理制度,本评价对该项目实施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建议,见表 3.4-5。

表 3.4-5 环境管理要求

指标 要求

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

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

可证管理要求。

环境审核

按照煤炭行业的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

行审核;按照 ISO14001 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

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

原料用量及质量 规定严格的检验、计量控制措施

除尘、矿井水处理、污水处理、排矸、洒水降尘

等环保设备与设施 运行无故障、设备完好率达 100%

岗位培训 所有岗位操作人员要进行严格培训

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管理制度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生产工艺用水、电、汽、煤气管理 安装计量仪表, 并制定严格定量考核制度

事故、非正常生产状况应急 有具体的应急预案

环境管理机构 有专人负责,特别应建立起有效的沉陷与生态综

合整治专门机构

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并纳入

日常管理

环境管理计划 制定近、远期环境保护计划并监督实施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6

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 记录运行数据并建立环保档案

污染源监测系统 水、气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均具备监测手段

信息交流 具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

原辅料供应方、协作方、服务方 服务及供货协议中要明确原辅料的包装、运输、

装卸等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及环保要求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7

4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形地貌

子长县位于延安市北部,地处陕西省黄土高原腹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

930~1562m。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车村煤矿一号井田位于子长矿区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寺湾

乡、安定镇,距子长县城约 20km。井田内沟谷纵横,地形总趋势为西高东低,最高海

拔位于井田内西南部拓家山山项,海拔 1561.80m;最低处位于井田东北部的秀延河河谷

中,海拔 1110m,相对高差 451.8m,平均海拔 1300m。沟谷呈树枝状分布,形成黄土梁、

峁、沟相间地形,矿井地形较为复杂。

4.1.2 地层及地质构造

4.2.1.1 地层

区内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上三叠统永坪组(T3y)、上三叠统瓦窑堡组(T3w)、

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中侏罗统延安组(J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新近系静乐组

(N2j)及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上更新统马兰组(Q3m)、第四系全新统(Q4)。

地表仅出露直罗组(J2z)、延安组(J2y)、静乐组(N2j)、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p2l)、

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p3m)、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河床沉积层(Qh

al+pl)及第四系全新

统滑坡堆积层(Qhdel)。详见图 4.1-1。

(1) 上三叠统永坪组(T3y)

地层埋深大,厚度不详。上部主要为一套灰色~深灰色,巨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

砂岩夹细粒砂岩及粉砂岩薄层,中下部为灰绿、黄绿色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

层。与下伏胡家村组呈整合接触。

(2) 上三叠统瓦窑堡组(T3w)

地表未出露,已知钻孔揭露该组地层较完整。为一套河湖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灰色、

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油页岩及煤层等,地层平均厚

度 295.05m。与下伏永坪组呈整合接触。该组地层为区内含煤地层、共含相对较稳定的

煤层 8 层,从下至上划分为 5 个段:

① 第一段(T3w1):为一套河流~湖泊相沉积,该段顶部至 2 号煤层底板,底部以

一套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界,厚度变化较大,在 20~122m 之间、平均厚度为 50m。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8

下部岩性为灰色中~细粒砂岩夹灰黑色泥岩及粉砂岩,具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中

上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夹灰白色中~细粒砂岩、黑色泥岩夹不可采的薄煤

层、线数层(1 号煤组),具水平层理及微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

② 第二段(T3w2):该段底部以 2 号煤层底板为界,顶部为一套厚层状灰、灰黑色

泥岩、砂质泥岩,厚度 17.60~89.30m,平均厚度为 89.30m。此段地层夹 3~4 层薄煤

层,其中 2 号煤层厚度较小但较稳定、具有重要对比意义。该段为较典型的河流相~滨

湖沼泽相沉积。

③ 第三段(T3w3):为一套细、粉砂、泥质结构呈互层的含煤沉积韵律层。该段底

部以一套厚层状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的顶为界,顶部以 3 号煤组中 3-1 号煤层的

顶板为界,厚度 17.10~46.80m,平均厚度为 34m。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泥岩,局部夹中、细粒砂岩,具微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

夹 3~4 层薄煤层,其中 3 号煤组的 3-1、3-2、3-3 号煤层在子长矿区内不同的地段、不

同煤层局部可采。该段岩相为滨湖三角州~浅湖泊沼泽相沉积。

④ 第四段(T3w4):该段底部以 3-1 号煤层的顶板为界,顶部以 5 号煤层顶板为界,

底部含 5 号煤层。该段地层厚 27.97~38.03m,平均为 31.32m。上部为深灰色、黑色粉

砂质泥岩、泥岩,具微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夹 1~2 层薄煤(4 号煤层),中下部主要

为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该段顶部含沉积上较稳定的 5 号煤层和不稳定的 5 号上煤

层。该段地层在区内中西部遭受剥蚀殆尽。

⑤ 第五段(T3W5):上部为巨厚层状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

岩薄层,是一套浅湖相沉积,平均厚 13m 左右。下部为一套泥岩与粉砂岩互层,灰黑色

油页岩(分布稳定、标志层之一),厚约 6m 左右,具垂直节理,裂隙被方解石、黄铁矿

薄膜充填,易风化成页片状,夹数层厚度不等的铝土岩。该段地层厚度 18.85~35.67m,

平均为 23m,为一套深湖相沉积。

(3) 下侏罗统富县组(J1f)

早侏罗世,子长矿区为一高低起伏的剥蚀地貌,该期富县组为一套河流相沉积,起

填平补齐的作用。该组地层不稳定,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厚度变化较大,0~88.92m

左右,平均厚度为 27.34m,岩性为一套灰褐色、灰绿色等杂色泥岩、含砾泥岩,底部为

1~3m 的砾岩、含砾中、粗粒砂岩与下伏瓦窑堡组呈不整合接触。

富县组为一套河流相沉积,在区内起填平补齐的作用。富县组地层厚度与区内煤层

剥蚀范围有密切的相关行,在富县组地层厚度较大的地方,下部三叠系瓦窑堡组各煤层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9

剥蚀范围相对较大。井田东部富县组地层缺失及沉积较薄的地方,三叠系瓦窑堡组 5 号

煤层未遭剥蚀。

(4) 中侏罗统延安组(J2y):以河床相的砂体向上逐渐演变为河漫相、河沼相泥

质粉砂岩、泥岩(含)炭质泥岩,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沉积韵律。地层厚度 109.65~

303.43m,平均厚度 201.39m,与下伏富县组呈假整合和不整合接触、大部与瓦窑堡组

呈不整合接触。

(5) 中侏罗统直罗组(J2z):主要出露于井田内大的沟谷中。岩性为浅紫色、浅

紫红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与杂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地层厚度 0~249.44m,平均厚

度 101.10m,与下伏地层延安组呈不整合接触。

(6)新近系静乐组(N2j):主要为红色粘土,是区分第四系淡黄色黄土的明显特征

标志。下部富含规模不等、大小不一的钙质结核(层),上部钙质结核稀少。地层厚度 0~

111.65m,平均厚度 52.58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7)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p2l):该组地层在勘查区内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

沟谷以上至梁峁以下陡坡地段。为浅棕红色、浅灰褐色、微红色粘土、粉质粘土、砂质

粉土,结构密实,垂直节理发育,易形成陡坡和陡壁地貌,含多层钙质结核,部分地段

夹多层棕红色谷土壤,层厚 1—2m。底部有透镜状—层状砂厚度 0.5—3m 的砾石层或

0.5—6m 的粉细砂层,砾石多为碎屑岩块、泥砾和钙质结核,磨圆中等—差,分选性差,

砾石层和砂层呈半胶结状态。该组地层一般厚 10—50m,最厚达 70m。与下伏地层呈不

整合接触。

(8) 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p3m):该组主层主要分布在梁峁上部地段。呈浅

土黄色、褐黄色,成份主要为粉土,大孔发育,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偶见钙质结

核,易溶盐含量高,具有湿陷性,易形成落水洞、冲沟等特殊地貌。厚度 15~50m。与下

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9)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河床沉积层(Qhal+pl):

该层主要分布在人工淤地坝内,其次为近代河床中。其上部为粉土,底部含砾石或

中细砂。粉土呈浅土灰色,结构疏松,大孔发育。易开成冲沟地貌。砾石成份复杂,磨

圆差,未固结。厚度一般 3—6m。

(10) 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hdel)

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河谷边坡,由古滑坡和近代滑坡堆积形成。主要成份为粉土。

其结构松散,裂隙发育。常呈舌状或半月状展布。厚度 10—25m。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0

4.2.1.2 构造

井田地质构造总体形态为一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倾角 1-3°,局部发育有宽缓的波

状起伏。未见断裂构造,本区构造简单。

4.1.3 气候、气象特征

本地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具有“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雷雨,秋

季晴朗降温快,冬季干冷雨量少”的特点。冬季长达六个月(从十月至次年四月),受寒

流影响,严寒干燥。夏季仅有三个月(六月至八月),气候温和。根据子长县气象台近

年气象统计资料:区内年最低气温为-23.6℃、年最高气温为38.0℃,年平均气温为

10.6℃。当地主导风向:西北,最大风速15.0m/s,平均风速1.6 m/s。年降雨量470.6~

589.5mm,年蒸发量1086.6~1311.8mm。最大冻土深度1.03m,一般冻土深度0.78m。7、

8、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55~65%,且多雷雨及暴雨,往往伴有洪、雹灾害,往

往伴有洪、雹灾害,年平均雷暴日数35.9d,年平均雾日数10.3d。

据史料记载,延长(1951年)、宜川(1921年)、洛川(1633年)、黄陵(1599年)

均发生过5~5.5级地震,对本区有一定影响;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的8.0级地震波及

本区,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本区有震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面建筑按6度设防。

4.1.4 河流水系

井田范围内的河流主要为秀延河的支流,秀延河发源于西部与安塞交界山麓,呈东

西走向,东至苗家沟入清涧县境,最终汇入黄河。秀延河境内流长 80km,流域面积

1405.10km2,河段高程 930m~1250m,平均比降 4%,多年平均流速 4.45m/s,平均流量

2.07m3/s,年径流总量 6393.98×10

4m

3,年输沙量 1489.40×104t。

秀延河共有流水沟道 291 条,呈树枝状分布。流经井田范围主要有秀延河和 2 条支

流:南河和马河川。其中南河位于井田范围南侧,西源凉水湾,向东流经寺湾、冯家屯

乡,至瓦窑堡注入秀延河;经现状监测,南河各监测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枯水期水流速为 0.4~0.6 m/s,流量为 1.2~5.4 m3/s,

水深为 0.5~0.8m,河宽为 6~12m。马河川流经二十里铺村、五里铺村,由安定镇汇入秀

延河。秀延河由西向东汇入清涧河,清涧河最终汇入黄河。地表水系图见图 4.1-2。

4.1.5 区域水文地质

4.1.5.1 地下水的基本赋存特征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1

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区内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潜水、基岩孔隙裂隙潜水及

裂隙承压水三种类型。其形成及赋存条件受区域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气候等因素控

制。水系侵蚀切割强烈,沟谷极为发育,形成以基岩为骨架的黄土梁峁地形,河谷及主

要冲沟均为基岩峭崖陡岸,阶地多属基座式结构。此处气候干旱,蒸发强烈,致使地下

水的形成来源受到很大的限制,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岩层含水性极为不均,一般富水

性微弱。区域水文地质图见图 4.1-3。

4.1.5.2 地下水的类型

(1) 潜水

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及基

岩孔隙裂隙潜水。

①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Q4al):呈带状分布于秀延河一级阶

地及其较大支流的沟谷宽缓地段。岩性以粉质粘土、细粉砂为主,夹有中粒砂及砾石层,

厚度 3~5m,最大厚度局部可达 8.5m,该层水质一般为 HCO3·SO4—Na·Mg 型,矿化度

较低,含水性较微弱,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局部地段接受地表水补给。

②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Q2+3):分布于沟谷以上的梁峁地

带,岩性为浅黄色砂质粘土或粉土。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化度低,水质多为

HCO3·SO4—Na·Mg 型。由于区内冲沟极为发育,地形破碎,黄土层储水条件差,该潜

水含水层一般以新近系红色粘土为底板,因而其含水层的分布和厚度取决于地貌条件和

该粘土层分布的位置。在粘土岩未被切穿的部分低缓梁地及小型宽浅洼地,由于接受降

水补给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集水范围和储水条件而为富水性相对较好地段,但一般只

是零星分布。大部分地区因地势较高,新近系粘土岩出露较高或分布不均一,或剥蚀殆

尽,使隔水底板缺失,黄土层则变为非含水层或与下伏风化基岩潜水构成统一含水层。

③ 基岩孔隙裂隙潜水:主要为中侏罗统直罗组(J2z)、延安组(J2y)及瓦窑堡组(T3w)

出露地段上部风化带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大范围分布于整个矿区,岩性为灰绿、灰白色

的厚层状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厚度 20~40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河谷内

裂隙发育地段,补给条件较好,具有相对富水的特点,但总体上富水性微弱。据资料,

单位涌水量为 0.0013~0.00507L/s·m,渗透系数 0.00248~0.00947m/d。水质类型为

HCO3·SO4—Na·Mg,矿化度为 0.45—0.51g/L。

(2) 承压水

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埋藏于中侏罗统直罗组、延安组、上三叠统瓦窑堡组风化带以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2

下,主要含水岩层(组)砂岩受泥、页岩层面控制。而泥、页岩横向及垂向分布匀不稳

定,故该承压水既具有层间性质,又具有多层特点。由于该区断裂构造不发育,决定了

承压水分布的局部性。承压水在河谷地段顶板埋深一般在 30-40m,水头一般略高于上

部风化带潜水位,局部形成自流。随着深度的增加,含水岩层(组)裂隙减小,裂隙的

导水性变差,富水性递减。由于下部承压水补给条件差,水力交替弱,水质类型多为

Cl-Na 型,矿化度 2098.00~5422.00mg/L。

4.1.5.3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1) 潜水:包括黄土层潜水、坡积层(滑坡体堆积)潜水、河床冲、洪积层、基

岩风化带潜水等。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补给量的多少,主要受当地降水量的多少、

时间延续的长短、含水岩层的埋深及上段岩层的透水性有关。黄土层潜水、河床冲洪积

层及坡积层潜水,以垂向渗入补给基岩风化带裂隙潜水,或以下降泉形式排入地表水,

此外蒸发及人工开采地下水亦为潜水的排泄形式之一。

(2) 承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受构造裂隙、含水岩层及区域地貌条件控制。

主要裂隙含水层为侏罗系及上三叠统的各类砂岩。由于砂岩相间分布有泥、页岩为隔水

层,且横向分布不稳定,故在一定范围承压水通过垂直裂隙与层面裂隙连通,接受大气

降水及地表水、潜水的垂向渗入补给,亦可接受深层承压水的顶托补给。其径流方向,

沿地层倾向由东向西缓慢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为越流补给潜水及地表水,此外人工开采

地下水亦为其排泄方式。

4.1.6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车村煤矿一号井井田位于子长矿区西部黄土丘陵梁峁区,北边至秀延河河谷,中间

主要为马河川、南河两条水系,呈南西-北东向从井田中部穿过。区内黄土梁、峁、沟

谷相间分布,地形切割严重,沟谷呈树枝状,谷底下游基岩出露。

4.1.6.1 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井田内地下水含(隔)水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Q4);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潜水含水层(Q2-3);新近系静乐组相对隔水层(N2j);中

侏罗统直罗组裂隙含水岩组(J2z);中侏罗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岩组(J2y);三叠系上统

瓦窑堡组裂隙含水岩组(T3w)。井田水文地质、水文剖面情况见图 4.1-4~图 4.1-8。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Q4)

呈带状分布于秀延河、马河川及南河河谷的一级阶地及高漫滩,随着河流蛇曲分割,

分布不连续。主要由亚砂土(下部为砾石层),砂质粘土组成。砾石成分复杂,呈次圆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3

和次棱角状,未胶结,厚度 3.0~8.0m。因岩层孔隙度大,导水性强,易于接收大气降

水补给,但含水层厚度薄,储水能力差,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 HCO3-Na·Mg 型和

HCO3-Na·Mg·Ca 型,矿化度 464.64~109mg/L。

(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潜水含水层(Q2+3)

分布于区内的梁峁地带,梁区较厚,沟谷地带变薄。为浅黄色,浅棕黄色砂质粘土:

垂直节理发育,疏松,易塌落,受流水侵蚀切割构成黄土区特有的地貌景观。厚度

0.0-144.50m 不等,该层潜水一般以新近系粘土岩为底板,因而含水层的分布和厚度,

取决于地貌条件和粘土岩分布的空间位置、产状。该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向

沟谷方向径流,多以面状出水点的形式渗出地表。泉流量 0.01~0.21L/s,水质类型为

HCO3—Na·Mg 型和 HCO3—Mg·Ca,富水性弱。

(3)新近系静乐组相对隔水层(N2j)

广泛出露于沟谷中、上游,岩性为棕红色、紫红色粘土,含多层钙质结核,夹有透

镜状砂砾石层,磨圆度中等,半固结状,厚 0~124.85m,粘土致密,持水性好,透水性

弱。该层内无泉水和水井,为良好的隔水层。

(4)中侏罗统直罗组裂隙含水岩组(J2z)

主要分布于井田西北和西部的寺湾、张家沟等地。为黄绿、灰紫色泥岩、粉砂质泥

岩,与长石质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厚度 0~249.44m。砂岩多呈中厚、中薄层状,

细粒结构,致密、质均块状。单层厚度多在 3~5m 之间,但横向分布极不稳定。裂隙不

甚发育,富水性弱。泉流量 0.003~0.36L/s,矿化度 460~1480.17mg/L,水质类型以

SO4·HCO3—Na·Mg 型为主。

表 4.1-1 抽水试验成果表

孔号 含水层时代 试段范围(m) 含水层厚度

(m)

水位埋深

(m)

水位标高

(m)

抽水降深

(m)

C1203 T3w(5 煤—3-3 煤) 227.01-318.20 13.50 18.10 1182.69 86.72

C1608 J2y(5 号煤顶) 122.80-212.31 31.55 29.96 1176.26 60.59

C2204 J2y(延安组上部) 124.66-189.00 13.60 27.97 1117.21 56.48

ZN902 T3w(5 煤—3-2 煤) 263.29-310.85 16.53 183.32 1065.77 8.21

ZKBS8-6 T3w(5 煤—3-2 煤) 160.42-266.20 35.23 54.08 1071.67 93.96

孔号 涌水量(L/s) 单位涌水量(L/s·m) 渗透系数(m/d) 水化学类型 矿化度

(mg/L)

C1203 0.2809 0.0032 0.0252 SO4·Cl -Na 3844

C1608 0.0207 0.0003 0.0008 SO4·Cl -Na 4377

C2204 0.0133 0.0002 0.00137 SO4·Cl -Na 2107

ZN902 0.00801 0.00098 0.00474 Cl-Na 7481

ZKBS8-6 0.0436 0.00047 0.00101 Cl-Na 2750

注:ZN902 为邻区中庄勘查区内钻孔,ZKBS8-6 为邻区安定—张家坪勘区内钻孔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4

(5)中侏罗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岩组(J2y)

出露于区内东部沟谷底部,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细、中粒砂岩夹灰黑色砂质泥岩,

深灰色粉砂岩。砂岩为孔隙式胶结,具小型斜层理和波状层理,厚度走向变化不大,厚

度 109.65—303.43m,平均厚度 201.39m。粉砂岩、泥岩裂隙稀少。厚层泥岩及粉砂岩

中夹薄层硬脆性砂岩,岩石破碎,垂直于层面裂隙相对发育,宽度 1-4cm,无充填现象。

该层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垂直渗入补,富水性弱。在沟谷一带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

出地表,泉流量 0.005~0.67L/s。据区内民井简易抽水试验,浅部风化带裂隙含水层渗

透系数为 0.501m/d,涌水量 2.41m3/d,单位涌水量 0.0209L/s·m。矿化度 0.28~1.11g/L,

水质类型以 HCO3-Na·Mg 为主,其次为 HCO3-Na·Mg·Ca·Mg 型。深部裂隙含水层为承

压含水层,地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据抽水试验资料,渗透系数 0.0008~0.00137m/d,

涌水量 0.0133~0.207L/s,单位涌水量 0.0002~0.0003L/s·m,水质为 SO4·Cl -Na 型弱碱

性微咸水,矿化度 2107~4377mg/L。

(6)5 号煤上覆岩层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T3w 上)

该段自 5 号煤层底板至瓦窑堡顶面以上 30~50m 范围内,主要分布于井田内的东北

部。该层为 5 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及灰白色中厚层中粒砂岩

和细粒砂岩,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油页岩夹泥岩薄层,部分砂岩孔隙式胶结,

厚 4-10m,该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据从 C1608 抽水结果(见上表 4.1-1),水位埋深 29.96~63.31m,涌水量 0.0207L/s,

单位涌水量 0.0003L/s·m,渗透系数 0.0008m/d,水位标高 1176.26m。水质类型为 SO4Cl

-Na 型,矿化度 4377mg/L,水温 15℃左右。

(7)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中段基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T3w 中)

该段自 5 号煤层底板以下至 3-2 号煤层组,区内广泛分布,埋藏较深,岩性为灰白~

灰黑色粗-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煤层,部分砂岩孔隙胶结,具水平及波状层

理,厚度 33.57~74.70m,平均 65.32m。该层裂隙稀少,岩芯完整,采取率一般 74.37%,

富水性弱。因埋藏较深,无井泉出露。据 C1203、ZN902 和 ZKBS8-6 钻孔抽水试验资

料,水位标高 1065.77~1182.69m,涌水量 0.00801~0.2809 L/s,单位涌水量 0.00047~

0.0032L/s·m,渗透系数 0.00101~0.0252m/d,水质类型为 Cl—Na 型和 SO4·Cl -Na 型,

矿化度 2750~7481mg/L,水温 14.0~15.5℃。

(8)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下段基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T3w 下)

本段自 3-2 号煤层组底部至瓦窑堡组底部,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5

质泥岩为主,夹有薄~中厚层中粒砂岩和细粒砂岩;砂泥质胶结,岩石致密,岩芯完整,

裂隙不发育;该层段渗透性差,富水性弱,水力交替缓慢。

由此可见:本项目工业场地及临时排矸场地为基岩地层,其下少部分有第四系中上

更新统黄土孔隙潜水含水层,沟谷处大都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孔隙含水层,只有

在井田中部及边界的沟谷区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由此可见:

井田内的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分布不均匀。

4.1.6.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

区内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本区降水量年际、月际变化均较大。据气象

资料,多年降雨量平均为 470.6-589.5mm,且主要集中在 7、8、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55-65%,降雨形式多为雷雨和暴雨,对地下水的补给十分不利。另外,由于区内冲沟发

育,地形切割强烈,植被稀少,降水大部分以地表径流形式排泄。补给量的多少,因各

含水层所处的地貌单元及埋藏条件不同各有差异。

第四系冲、洪积层潜水主要沿沟谷分布,靠近地表水体时,富水性相对较强,因其

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关系密切,丰水期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补给,枯水期反向补给

河水。

第四系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广泛分布于梁峁地带,大气降水是唯一的补给来

源,水量小。地下水自分水岭处向沟谷方向径流,多于沟脑部位及沟底沟床附近以面状

出水点或泉的形式渗出地表。第三系红色粘土构成该含水层的隔水底板。

基岩含水岩层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部分接受上部潜水的垂向补

给,总体沿地层倾向由东向西缓慢径流,据以往资料水力坡度仅 0.26/10000。在当地侵

蚀基准面以上的部分,在沟谷内风化裂隙发育地带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出补给地表

水;侵蚀基准面以下,因受上覆泥岩、泥质粉砂岩等隔水层影响,形成承压水,富水性

弱,径流速度缓慢。

总之,区内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基岩构造裂隙在风化营力作

用下扩大加深,为地下水提供一定的赋存空间,浅层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量相对较大,

动态变化也大;深层水补给条件差,水量小,动态变化不明显,地下水随深度增加矿化

度逐渐升高,反映出地下水交替速度十分缓慢,几乎到滞流状态。

4.1.6.3 地下水化学特征

本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古地理环境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控制。第四系地

下水循环条件好,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一般为无色、无味、透明度好的中性水~弱碱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6

性水,硬度为微硬~硬水,但总硬度均(以 CaCO3 计)小于 450mg/L,水质类型以

HCO3-Na·Mg 型为主,矿化度小于 1g/L。基岩上部潜水,水力交替较强,水质较好,矿

化度小于 1g/L,水质类型为以 HCO3-Na·Mg 为主,pH=7.3~8.8。绝大部分总硬度(以

CaCO3 计)小于 450mg/L;基岩下部承压水因富水性弱,矿化度高,水质差。

根据《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勘探报告》:对煤系地层地下水进行了 3

个钻孔的抽水试验及水质分析,其水质分析结果详见表 4.1-2。据钻孔抽水资料,延安

组和含煤地层中的地下承压水的 pH=8.8~12.2,矿化度为 2107~7481mg/L,水质类型

为 SO4·Cl-Na 型和 Cl-Na 型水,属微咸水~咸水,地下水交替缓慢。

表 4.1-2 含煤地层含水层水质分析结果统计表

水样编号 C2204-水-1 水温 14℃

取样日期 2016 年 6 月 17 日 分析日期 2016 年 6 月 21 日

物理性质 气味 无 口味 微咸

色度 清 透明度 透明的

检验项目 Ρ(BZ±) C(1/ZB

Z±) X(1/ZB

Z±)

检验项目 mg/L B

Z± mg/L mmol/L %

BC

K+ 5.5 0.14 0.4 矿化度 2090.93

Na+ 609.79 26.53 81.7 溶解性固体 2107

Ca2+

18.74 0.94 2.9 总硬 277.15

Mg2+

55.97 4.6 14.2 暂硬 308.54

NH4+ 2 0.11 0.3 永硬 -

Fe3+

4 0.14 0.4 负硬 31.38

Fe2+

0 0 0 总碱度 137.79

Al3+

0.06 0.01 0 总酸度

合计 696.06 32.47 99.9 可溶性 SiO2 0.01

BA

Cl- 781.02 22.02 38.2 H2SiO3 0

SO42-

699.72 14.57 44.7 游离 CO2 0

HCO3- 174.63 2.86 8.8 侵蚀 CO2 67.16

CO32-

99.1 3.3 10.1 H2S 0

NO3- 0 0 0 DO 0

NO2- 0 0 0 耗氧量 3.64

F- 0.2 0.1 0 pH 9.08

合计 1754.67 42.85 101.8

总计 2450.73 矿化度分类 弱咸水

水样编号 C1608-水-1 水温 14℃

取样日期 2016 年 6 月 14 日 分析日期 2016 年 6 月 21 日

物理性质 气味 无 口味 咸

色度 浅黄 透明度 透明的

检验项目 Ρ(BZ±) C(1/ZB

Z±) X(1/ZB

Z±)

检验项目 mg/L B

Z± mg/L mmol/L %

BC

K+ 37.50 0.960 1.50 矿化度 3812.23

Na+ 1311.18 57.050 86.20 溶解性固体 4377.00

Ca2+

24.99 1.250 1.90 总硬 401.70

Mg2+

82.44 6.780 8.00 暂硬 568.98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7

NH4+ 1.80 0.100 0.20 永硬 -

Fe3+

0.20 0.100 0.00 负硬 167.28

Fe2+

0.00 0.000 0.00 总碱度 137.79

Al3+

0.08 0.010 0.00 总酸度

合计 1458.2 66.250 97.80 可溶性 SiO2 0.01

BA

Cl- 745.9 21.030 31.50 H2SiO3 0.00

SO42-

1645.6 34.260 51.30 游离 CO2 0.00

HCO3- 321.2 5.260 7.90 侵蚀 CO2 67.16

CO32-

38.2 1.270 7.90 H2S 0.00

NO3- 0.00 0.000 0.00 DO 0.00

NO2- 0.080 0.000 0.00 耗氧量 0.51

F- 2.40 0.130 0.20 pH 9.07

合计 2753.37 61.95 98.80

总计 4211.56 矿化度分类 咸水

水样编号 C1203-水-1 水温 14℃

取样日期 2016 年 6 月 17 日 分析日期 2016 年 6 月 21 日

物理性质 气味 无 口味 咸

色度 清 透明度 透明的

检验项目 Ρ(BZ±) C(1/ZB

Z±) X(1/ZB

Z±)

检验项目 mg/L B

Z± mg/L mmol/L %

BC

K+ 6.90 0.180 0.30 矿化度 3812.23

Na+ 1118.35 48.650 84.60 溶解性固体 3844.00

Ca2+

81.21 4.050 7.00 总硬 433.2

Mg2+

55.97 4.600 8.00 暂硬 394.3

NH4+ 0.20 0.010 0.00 永硬 38.9

Fe3+

0.00 0.000 0.00 负硬 0.0

Fe2+

0.00 0.000 0.00 总碱度 137.8

Al3+

0.00 0.000 0.00 总酸度

合计 1262.63 57.490 99.90 可溶性 SiO2 0.01

BA

Cl- 781.02 22.020 38.20 H2SiO3 0.00

SO42-

1325.76 27.600 47.90 游离 CO2 0.00

HCO3- 403.00 6.610 11.50 侵蚀 CO2 67.18

CO32-

38.22 1.270 2.20 H2S 0.00

NO3- 0.00 0.000 0.00 DO 0.00

NO2- 0.00 0.000 0.00 耗氧量 0.51

F- 0.00 0.000 0.00 pH 8.07

合计 2548.00 57.500 99.80

总计 3810.63 矿化度分类 咸水

4.1.6.4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

区内处于子长县西部东西向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内,未见较大断裂存在,构造简单。

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瓦窑堡组中、上段承压含水岩组,因裂隙不发育,径流条件差,

富水性弱,因此,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确定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即 II 类 I 型。

4.1.6.5 矿井涌水量

根据《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勘探报告》:本矿井正常涌水量 116.0m3/h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8

(2784m3/d),最大涌水量 163.0m

3/h(3912m

3/d)。其计算过程详见附录 1。

4.1.6.6 评价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勘探报告》中有关资料,井田范围内民井

较多,调查到的民井共 42 个(见表 4.1-3),其中来自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潜水

含水层的民井有 4 个,占总民井数的 9.5%,来自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层的民井

有 28 个,占总民井数的 66.7%,其余 10 个民井为混合取水。

井田范围内泉水出露广泛,调查到的泉点共 44 个(见表 4.1-4),其中来自第四系

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潜水含水层的泉有 9 个,占总泉数的 20.5%,来自侏罗系中统延安

组裂隙含水层的泉有 35 个,占总泉数的 79.5%。现大部分井泉都已弃用,井田内只有

15 个井泉点仍在利用,详见表 1.7-3。

据现场调查了解,井田内泉水多数流量较小,个别流量较大的则修建了蓄水池、饮

水管线等工程给村庄供水,井田内除东北部的九里湾和十里铺村采用井水(村内几乎家

家有民井)供水外,其他村庄全部用泉水供水。目前用于供水的泉水大部分来自侏罗系

中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层,少部分来自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和第四系

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潜水含水层。该含水层一般赋存于黄土地层下部及沟谷松散岩层

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地势低洼处以泉的形式排泄;水位埋深在塬梁区较深,在沟

谷区较浅,随地形变化而变化。由于该区域地下水含水层富水性弱,一般泉水水量仅够

生活用水,井田内农业生产基本不依靠地下水。

本项目临时排矸场下游村庄有刘家硷村,其生活水源引自临时排矸场下游的余家坪

镇刘家硷村饮水井。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9

表 4.1-3 井田内民井调查统计表

编号 地理位置 地貌单元 地面标高(m) 静止水位(m) 井深(m) 含水层时代 含水层岩性 含水层厚度(m)

J1 安定镇二十里铺村刘安家 沟谷边坡 1125 12.23 14.00 J2y+ Qp2l

砂岩及砾石层 1.65

J2 安定镇二十里铺刘家石畔 沟谷边坡 1202 7.70 10.60 J2y 风化砂岩 2.90

J3 安定镇二十里铺村大队 沟谷底部 1198 6.35 13.30 J2y 风化砂岩 6.95

J4 安定镇张家渠村 109 号 沟谷边坡 1174 10.70 12.40 J2y 风化砂岩 1.70

J5 安定镇张家渠村 沟谷边坡 1285 15.80 17.10 Qp2l

黄土砾石层 1.30

J6 安定镇二十里铺刘家沟白国锋 边坡上 1218 19.40 22.00 Qp2l

黄土砾石层 2.60

J7 安定镇二十里铺白家沟张家 沟谷边坡 1247 14.00 15.20 J2y 风化砂岩 1.20

J8 安定镇周家圪台大队白家坪 沟谷边坡 1172 17.00 21.20 J2y 风化砂岩 4.20

J9 安定镇周家圪台大队杨家 河流冲积层 1174 6.00 7.00 J2y 风化砂岩 1.00

J10 安定镇周家圪台大队杨家 沟谷边坡 1170 9.10 10.10 J2y 风化砂岩 1.00

J11 安定镇周家圪台大队 沟谷边坡 1156 12.00 13.15 J2y 风化砂岩 1.15

J12 安定镇宜家沟大队李家渠 边坡中部 1225 15.10 16.00 J2y+ Qp2l

砂岩及砾石层 0.90

J13 安定镇十里铺村徐家 沟谷边坡 1154 14.50 16.00 J2y 风化砂岩 1.50

J14 安定镇新庄大队九里湾 河流冲积层 1150 8.00 9.50 J2y 风化砂岩 1.50

J15 安定镇新庄大队九里湾 沟谷边坡 1145 5.20 6.00 J2y 风化砂岩 0.80

J16 安定镇新庄大队桃保湾 沟谷边坡 1137 9.00 10.00 J2y 风化砂岩 1.00

J17 安定镇新庄大队冯家 沟谷边坡 1129 7.80 10.20 J2y 风化砂岩 2.40

J18 安定镇新庄大队五里铺 边坡中部 1146 24.45 25.35 Qp2l

黄土砾石层 0.90

J19 安定镇新庄大队薛家园子高家 沟谷边坡 1124 7.80 9.20 J2y 风化砂岩 1.40

J20 寺湾乡刘家硷大队井家 沟谷边坡 1183 9.00 9.30 J2y 风化砂岩 0.3

J21 寺湾乡刘家硷大队梁怀昌家 河流冲积层 1185 11.10 12.90 J2y 风化砂岩 1.80

J22 寺湾乡张家崖窑大队张志伟家 沟谷边坡 1229 9.15 9.50 J2y 风化砂岩 0.35

J23 寺湾乡张家崖窑大队阳台折家 河流冲积层 1234 12.30 14.35 J2y 风化砂岩 2.05

J24 寺湾乡西山沟大队石振民 沟谷边坡 1246 7.10 9.80 J2y + Qp2l

砂岩及砾石层 2.70

J25 寺湾乡西山沟大队窑峁子石家 沟谷边坡 1276 18.00 20.90 J2y + N2j 风化岩及砾石 2.90

J26 寺湾乡凉水湾大队铺滩史家 沟谷边坡 1164 8.10 9.60 J2y + N2j 风化岩及砾石 1.50

J27 寺湾乡凉水湾大队 沟谷边坡 1273 9.30 12.25 J2y + Qp2l

砂岩及砾石层 2.95

J28 寺湾乡邱家塌 沟谷边坡 1254 10.95 11.95 J2y 风化砂岩 1.00

J29 安定镇小刘家沟村 边坡中部 1180 8.50 10.00 J2z 风化砂岩 1.5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0

编号 地理位置 地貌单元 地面标高(m) 静止水位(m) 井深(m) 含水层时代 含水层岩性 含水层厚度(m)

J30 安定镇小李家岔村 沟谷边坡 1192 8.10 12.40 J2y + Qp2l

砂岩及砾石层 4.30

J31 安定镇李家沟大队老庄嫣 沟谷边坡 1190 25.80 27.00 J2y + Qp2l

砂岩及砾石层 1.20

J32 安定镇佘家沟村 冲沟中 1212 0 1.50 J2y 风化砂岩 1.50

J33 安定镇田家畖大队 沟谷边坡 1270 4.50 6.00 J2y 风化砂岩 1.50

J34 安定镇王峁台 沟谷边坡 1212 15.00 16.50 J2y 风化砂岩 1.50

J35 寺湾乡林圪台 沟谷边坡 1270 14.18 15.50 J2y 风化砂岩 1.32

J36 安定镇李家沟村 沟谷边坡 1265 12.30 13.50 J2y 风化砂岩 1.20

MJI 寺湾乡刘家硷大队石有宽家 边坡中部 1195 9.94 12.70 J2y + Qp2l

风化岩及砾石 2.76

MJ2 寺湾乡凉水湾大队井清理家 沟谷边坡 1281 8.12 11.65 Qp2l

黄土砾石层 3.53

MJ3 安定镇张家渠村 109 号 沟谷边坡 1174 10.92 12.41 J2y 风化砂岩 1.49

MJ4 安定镇二十里铺刘家石畔 沟谷边坡 1202 7.60 10.60 J2y 风化砂岩 3.00

MJ5 安定镇宜家沟大队庄则沟 边坡中部 1248 13.30 15.32 J2y + Qp2l

砂岩及砾石层 2.02

MJ6 安定镇新庄大队冯家 沟谷边坡 1129 8.54 10.94 J2y 风化砂岩 2.40

表 4.1-4 井田内泉水调查统计表

编号 地理位置 地貌单元 出露标高(m) 类型 含水层时代 含水层岩性 涌水量(L/S) 水温(°C)

Q1 安定镇张家湾支沟泉 沟谷 1279 下降泉 J2y 中、细粒砂岩 0.5133 14

Q2 安定镇张家湾 沟谷 1250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254 14

Q3 安定镇张家湾大队黑哨咀 沟脑 1325 下降泉 Qp2l

黄土砾石层 0.2601 14

Q4 安定镇阎家湾大队白小峁梁 沟谷 1328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997 14

Q5 安定镇周家圪台西侧沟 边坡 1186 下降泉 J2y 中、细粒砂岩 0.2214 13

Q6 安定镇周家圪台西侧沟 沟谷 1185 下降泉 J2y 中、细粒砂岩 0.3254 13

Q7 安定镇周家圪台北大沟 边坡 1190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1863 13

Q8 安定镇周家圪台大队杨塌梁 沟掌 1218 下降泉 Qp2l

黄土砾石层 0.2601 14

Q9 安定镇宜家沟大队 边坡 1207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4544 13

Q10 寺湾乡寺沟大队 沟谷 1215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492 13

Q11 寺湾乡寺沟大队 沟谷 1214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7547 13

Q12 寺湾乡老草湾大队 平滩 1288 上升泉 J2y 风化基岩 0.9554 13

Q13 寺湾乡南塔大队白家沟掌 沟脑 1342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601 13

Q14 寺湾乡南塔大队白家沟 支沟 1342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254 13

Q15 寺湾乡南塔大队白家沟 沟谷 1340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214 13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1

编号 地理位置 地貌单元 出露标高(m) 类型 含水层时代 含水层岩性 涌水量(L/S) 水温(°C)

Q16 寺湾乡王家沟 沟谷 1336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1.1423 11

Q17 安定镇井家庄大队 边坡 1155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214 14

Q18 安定镇李家沟大队沟掌 沟脑 1244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5133 11

Q19 安定镇李家沟大队新庄村 沟谷 1265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997 13

Q20 安定镇周家圪台大队杨塌梁 沟脑 1278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214 13

Q21 安定镇周家圪台大队杨塌梁 沟脑 1235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254 13

Q22 安定镇周家圪台杨塌梁西沟 沟脑 1260 下降泉 Qp2l

黄土砾石层 0.3027 13

Q23 安定镇周家圪台杨塌梁西支沟 沟脑 1250 下降泉 Qp2l

黄土砾石层 0.3492 13

Q24 安定镇佘家狗沟村 沟谷 1194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4833 15

Q25 安定镇佘家狗沟村南支沟 沟谷 1292 下降泉 Qp2l

黄土砾石层 0.2214 13

Q26 安定镇十里铺大队 边坡 1160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254 13

Q27 安定镇新庄大队屈家沟掌 沟掌 1198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214 14

Q28 安定镇新庄大队屈家沟村 边坡 1199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601 13

Q29 小刘家沟与屈家沟交汇处 沟谷 1165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997 13

Q30 安定镇五里铺大队 沟掌 1154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601 14

Q31 安定镇李家岔大队东支沟 陡坎 1203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5133 13

Q32 安定镇李家岔大队小支沟 谷底 1204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214 13

Q33 安定镇李家岔大队小支沟 陡坎 1221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403 13

Q34 安定镇李家岔大队骆驼峁 沟谷 1226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254 12

Q35 安定镇李家岔西支沟坝下 沟谷 1228 上升泉 J2y 风化基岩 0.9554 13

Q36 寺湾乡西沟大队北沟掌 沟脑 1260 下降泉 Qp2l

黄土砾石层 0.3254 14

Q37 寺湾乡西沟大队西南支沟 支沟 1285 下降泉 Qp2l

黄土砾石层 0.3997 14

Q38 寺湾乡黄见则沟 陡坎 1253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4544 13

Q39 寺湾乡庄则沟 沟畔 1251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601 13

Q40 安定镇宜家沟大队胶泥湾 边坡 1211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6100 13

Q41 安定镇宜家沟大队后宜家沟 沟畔 1222 下降泉 Qp2l

黄土砾石层 0.3997 14

Q42 安定镇宜家沟大队墩沟 沟谷 1283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3254 13

Q43 安定镇田家畖大队湫滩村 陡坎 1261 下降泉 Qp2l

黄土砾石层 0.2214 12

Q44 安定镇田家畖大队 沟畔 1279 下降泉 J2y 风化基岩 0.2601 14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2

本井田内有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的生产油井 436 口、废弃的油

井 16 口。据调查,采油厂现在生产生活用水来自区外的子长县供水公司,油井回注水

用的是采油废水,无地下水开采井。

4.1.7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1.7.1 工业场地

本项目工业场地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Q2+3 多分布于梁峁顶部,呈孤立岛状或长条

状;自然条件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故多呈疏干状态。露头多见马兰黄土出露,为浅黄

色亚砂土,粉砂质亚粘土,厚 10.00~25.00m,结构疏松,易碎;离石黄土仅出露于局部

地段,岩性以一套冲~湖积相未胶结的沙及砾石带和棕黄~灰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夹

古土壤组成。工业场地周边地下水多以中侏罗统直罗组裂隙含水岩组(J2z)为主,其开

发利用现状多为居民饮用。工业场地水文地质图见图 4.1-4,水文地质剖面图见图 4.1-5。

本项目新建工业场地包气带地层为第四系更新统风积黄土层。类比西安地矿所与延

安市地下水工作队 2012 年 1 月提交的《延安市新区(北区)一期工程 1:2000 水文地质环

境地质勘察报告》,该项目对延安市北区黄土地层的渗透性能通过野外渗水试验、室内

试验测定渗透系数,其中室内试验采用渗透仪法分别测定原状土样和击实土样渗透系

数,在野外原始状态下,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的渗透性能略强于中更新统离石黄土,

但其均值都小于 10-4cm/s,防污性能属中。黄土击实后,其渗透系数为 1.86×10-7~

1.12×10-6 cm/s,渗透性大大降低,防污性能达到中~强。本项目黄土地层渗透性能与延

安北区基本一致,本次评价对区内包气带原始黄土地层渗透系数取 2.88×10-5

cm/s

(0.025m/d),压实黄土地层渗透系数取 1.12×10-6cm/s(0.00097m/d)。

参考《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地下水勘察报告》,第四系风积黄土裂隙孔隙潜水含水

层的水平方向渗透系数为 0.025m/d;根据区域地下水流场及评价区地形坡度,取评价区

黄土含水层的水力坡度为 0.06。

根据项目勘探报告:出露于区内东部沟谷底部的中侏罗统直罗组裂隙含水岩组

(J2z),厚度 109.65—303.43m,平均厚度 201.39m。该层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垂直

渗入补,富水性弱。在沟谷一带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泉流量 0.005~0.67L/s。

据区内民井简易抽水试验,浅部风化带裂隙含水层渗透系数为 0.501m/d,涌水量

2.41m3/d,单位涌水量 0.0209L/s·m。矿化度 0.28~1.11g/L,水质类型以 HCO3-Na·Mg

为主,其次为 HCO3-Na·Mg·Ca·Mg 型。

4.1.7.2 临时排矸场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3

拟建临时排矸场位于桥沟内,微地貌属黄土梁、黄土沟谷,沟谷呈西北~东南向,

总的地势为北部高南部低;场地周边均为黄土边坡,坡顶到坡底的高差较大,相对高差

约 65.60~110.50m,边坡坡度约 18°~59°,总坡度约 23°~42°,坡面冲沟发育,滑塌现

象严重。地面高程介于 1220.50m~1353.60m,最大相对高差为 133.10m。

根据其地勘报告:临时排矸场场地内分布地层有,

(1) 按其形成年代和成因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黄土状粉土(Q4del)、冲

洪积黄土状粉土(Q4al+pl)、冲洪积粉质粘土(Q4

al+pl))、冲洪积碎石土(Q4al+pl)、残坡积

黄土状粉土(Q4dl+el)、中更新统风积黄土(Q2

eol)、第三系粉质粘土(N)和侏罗系泥岩

(J)。

(2) 按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性,共分为 8 个工程地质层。

各层土的主要岩性特征描述、层厚度、层底深度和高程等情况汇总列入表 4.1-5 中。

表 4.1-5 地基土综合分层描述表

地层

编号

地质

年代

及成因

岩 性 描 述

(m)

层底

深度

(m)

层底

高程

(m)

① Q4del

黄土状粉土:褐黄色为主,稍湿,稍密~中密,可见黑

色铁锰质斑点,局部含植物根系、钙质结核等;土质不

均,具湿陷性。主要分布于环场边坡滑塌及滑坡段。

4.20

10.50

4.20

10.50

1228.23

1250.89

② Q4al+pl

黄土状粉土:褐黄色为主,饱和,稍密~中密,偶见

钙质结核、砂岩碎块等;土质较均,不具湿陷性。该

层土具摇震反应,钻探作业时缩孔现象严重。主要分

布于场地内沟谷中。

2.20

8.20

2.20

8.20

1212.79

1229.42

③ Q4al+pl

粉质粘土:棕褐色、棕黄色为主,局部褐黄色、灰褐

色相间,可塑~硬塑,局部含钙质结核、砂岩碎块等,

偶见薄砂层,该层土质不均,不具湿陷性。属低~中

等压缩性土。主要分布于场地内沟谷中。

8.00

22.20

14.80

~28.50

1202.73

1212.58

④ Q4al+pl

碎石土:杂色,湿,稍密~中密,级配不良,一般粒

径 3~20mm,含量 50~60%,母岩成份主要为砂岩,

含有少量石英,钙质结核等,泥质充填,其中夹有粉

土、砂土薄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内沟谷中。

0.80

4.20

16.60

32.70

1201.93

1209.88

⑤ Q4dl+el

黄土状粉土:褐黄色为主,稍湿,稍密,局部含植物

根系、钙质结核等;土质不均,具湿陷性。大面积分

布于环场边坡坡面。

1.20

3.80

1.20

3.80

1237.33

1262.93

⑥ Q2eol

黄土:黄褐色为主、局部为灰褐、红褐色,中密~密

实,稍湿,土质较均匀,具针孔,可见黑色铁锰质斑

点。该层主要分布在沟谷两侧,大面积出露。

1.50

10.00

6.80

12.00

1226.73

1263.96

⑦ N

粉质粘土:棕红色为主、局部黄褐色,坚硬~硬塑状

态,属中等压缩性,含零星分布钙质结核,暴露时干

燥表面呈鳞片状。沟谷内局部探井可见该层,沟谷两

侧局部出露。

3.20

5.00

10.00

~13.00

1228.53

1232.06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4

地层

编号

地质

年代

及成因

岩 性 描 述

(m)

层底

深度

(m)

层底

高程

(m)

⑧ J

中风化泥岩:黄绿色、灰色,局部夹泥岩,饱和单轴

抗压强度平均值 12.2MPa,属软岩,层状构造,岩层

水平层理清晰,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节理裂隙不

发育。沟谷内钻孔可见该层。

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8.80m

根据项目临时排矸场勘察报告:沟谷内、坡脚段勘探点可见地下水出露,泉水出露

位置见图 4.1-9 及 4.1-10,边坡区勘探点均未见地下水。沟谷内、坡脚段地下水可分为

第四系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其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Q4)

呈带状间断分布于桥沟沟谷地带,随着河流蛇曲分割,分布不连续。主要由亚砂土

(下部为砾石层),砂质粘土组成。砾石成分复杂,呈次圆和次棱角状,未胶结,厚度

3.0~8.0m。因岩层孔隙度大,导水性强,易于接收大气降水补给,但含水层厚度薄,储

水能力差,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 HCO3-Na·Mg 型和 HCO3-Na·Mg·Ca 型,矿化度

464.64~109mg/L(表 4.1-6)。

(2)斜坡上层滞水

属风积黄土裂隙孔隙水。黄土层中夹有多层古土壤,其黏粒含量高,透水性差,地

下水在其中运移速度滞缓,构成相对隔水层,使其上部黄土饱和,形成局部上层滞水。

由于受古地形地貌的控制,往往存在与地形坡面产状近于一致的古土壤倾斜结构面。当

然,在大多数地段,黄土含水量一般都很低,只是在连阴雨之后或过程中,水分入渗过

程中,在古土壤层受阻,使古土壤以上的土体含水量增大,虽尚未饱和但可能形成上层

滞水。还有一种情形是,黄土构造节理发育,在斜坡地带,在构造节理的基础上,发育

了密集的风化、卸荷裂隙,甚至演化为黄土陷穴、落水洞,在暴雨过程中,降水汇集,

沿节理、裂隙、陷穴、落水洞等通道快速下渗,在古土壤或基岩之上形成局部上层滞水。

(3)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潜水含水层(Q2+3)

分布于桥沟两侧的的梁峁地带,梁区较厚,沟谷地带变薄,整体厚度 0.0-100m 不

等。含水介质上部为中、晚更新世黄土,下部为基岩风化带,形成梁峁区风积黄土与基

岩风化带双层结构裂隙孔隙潜水。岩性主要为浅黄色,浅棕黄色砂质粘土。垂直节理发

育,疏松,易塌落,沟谷切割,地形支离破碎,多呈条带状分布于较宽的梁峁下部,储

水条件差,加之黄土透水性差,降水渗入补给量一般很小,一般不会因为降水而引起地

下水位急剧上升。但在斜坡地带,在构造节理的基础上,发育了密集的风化、卸荷裂隙,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5

甚至演化为黄土陷穴、落水洞,在暴雨过程中,降水汇集,沿节理、裂隙、陷穴、落水

洞等通道快速下渗,在古土壤或基岩之上会形成潜水含水层。该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

入补给,向沟谷底部方向径流,多以面状出水点的形式渗出地表。泉流量 0.01~0.21 L/s,

水质类型为 HCO3—Na·Mg 型和 HCO3—Mg·Ca,富水性弱,属风积黄土裂隙孔隙水。

(4)新近系静乐组相对隔水层(N2j)

广泛分布于沟谷中、上游,岩性为棕红色、紫红色粘土,含多层钙质结核,夹有透

镜状砂砾石层,磨圆度中等,半固结状,厚 0~124.85m,粘土致密,持水性好,透水性

弱。该层内无泉水和水井,为良好的隔水层。

(5)中侏罗统直罗组裂隙含水岩组(J2z)

广泛分布于桥沟流域内,为黄绿、灰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长石质砂岩、粉砂

岩不等厚互层。厚度 20~249.44m。砂岩多呈中厚、中薄层状,细粒结构,致密、质均

块状。单层厚度多在 3~5m 之间,裂隙不甚发育,富水性弱。泉流量 0.003~0.36 L/s,

矿化度 460~1480.17 mg/L,水质类型以 SO4·HCO3—Na·Mg 型为主。

图 4.1-11 桥沟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示意图

表 4.1-6 桥沟及附近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孔号 含水层时代 试段范围

(m)

含水层厚度(m)

水位埋深(m)

水位标高(m)

抽水降深

(m)

C1203 T3w(5 煤—3-3 煤) 227.01-318.20 13.50 18.10 1182.69 86.72

C1608 J2y(5 号煤顶) 122.80-212.31 31.55 29.96 1176.26 60.59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6

C2204 J2y(延安组上部) 124.66-189.00 13.60 27.97 1117.21 56.48

ZN902 T3w(5 煤—3-2 煤) 263.29-310.85 16.53 183.32 1065.77 8.21

ZKBS8-

6 T3w(5 煤—3-2 煤) 160.42-266.20 35.23 54.08 1071.67 93.96

孔号 涌水量

L/s

单位涌水量

L/s·m

渗透系数

m/d 水化学类型

矿化度

(mg/L)

C1203 0.2809 0.0032 0.0252 SO4·Cl -Na 3844

C1608 0.0207 0.0003 0.0008 SO4·Cl -Na 4377

C2204 0.0133 0.0002 0.00137 SO4·Cl -Na 2107

ZN902 0.00801 0.00098 0.00474 Cl-Na 7481

ZKBS8-

6 0.0436 0.00047 0.00101 Cl-Na 2750

注:ZN902 为邻区中庄勘查区内钻孔,ZKBS8-6 为邻区安定—张家坪勘区内钻孔

(6)中侏罗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岩组(J2y):

在桥沟沟谷底部有零星出露,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细、中粒砂岩夹灰黑色砂质泥岩,

深灰色粉砂岩。砂岩为孔隙式胶结,具小型斜层理和波状层理,厚度走向变化不大,厚

度 109.65—303.43m,平均厚度 200m。粉砂岩、泥岩裂隙稀少。厚层泥岩及粉砂岩中夹

薄层硬脆性砂岩,岩石破碎,垂直于层面裂隙相对发育,宽度 1-4cm,无充填现象。该

层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垂直渗入补,富水性弱。在沟谷一带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出

地表,泉流量 0.005~0.67L/s。据区内民井简易抽水试验,浅部风化带裂隙含水层渗透

系数为 0.501m/d,涌水量 2.41m3/d,单位涌水量 0.0209L/s·m。矿化度 0.28~1.11g/L,

水质类型以 HCO3-Na·Mg 为主,其次为 HCO3-Na·Mg·Ca·Mg 型。深部裂隙含水层为承

压含水层,地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据抽水试验资料,渗透系数 0.0008~0.00137m/d,

涌水量 0.0133~0.207 L/s,单位涌水量 0.0002~0.0003L/s·m,水质为 SO4·Cl -Na 型弱碱

性微咸水,矿化度 2107~4377mg/L。

区内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本区降水量年际、月际变化均较大。据气象

资料,多年降雨量平均为 489.5mm,且主要集中在 7、8、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62.5%,

降雨形式多为雷雨和暴雨,对地下水的补给十分不利。另外,由于沟内地形切割强烈,

植被稀少,降水大部分以地表径流形式排泄。补给量的多少,因各含水层所处的地貌单

元及埋藏条件不同各有差异。

第四系冲、洪积层潜水主要沿沟谷分布,靠近地表水体时,富水性相对较强,因其

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关系密切,丰水期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补给,枯水期反向补给

河水。

第四系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广泛分布于梁峁地带,大气降水是唯一的补给来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7

源,水量小。地下水自分水岭处向沟谷方向径流,多于沟脑部位及沟底沟床附近以面状

出水点或泉的形式渗出地表。新近系红色粘土构成该含水层的隔水底板。

基岩含水岩层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部分接受上部潜水的垂向补

给,总体沿地层倾向由东向西缓慢径流,据以往资料水力坡度仅 0.26/10000。在当地侵

蚀基准面以上的部分,在沟谷内风化裂隙发育地带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出补给地表

水;侵蚀基准面以下,因受上覆泥岩、泥质粉砂岩等隔水层影响,形成承压水,富水性

弱,径流速度缓慢。

总之,区内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基岩构造裂隙在风化营力作

用下扩大加深,为地下水提供一定的赋存空间,浅层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量相对较大,

动态变化也大;深层水补给条件差,水量小,动态变化不明显,地下水随深度增加矿化

度逐渐升高,反映出地下水交替速度十分缓慢,几乎到滞流状态。

4.1.7.3 临时排矸场与沟口刘家硷村饮用水源井水动力联系分析

临时排矸场位于沟脑位置,按照临时排矸场设计报告,临时排矸场与周边坡体连接

处均设置有截排水沟,临时排矸场底部埋设有排水涵管,因此临时排矸场排水以地表径

流排水为主,直接补给桥沟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潜水。沟口村民饮用水源井其抽取的主

要含水层为中侏罗统直罗组及延安组裂隙含水层。中侏罗统直罗组及延安组裂隙含水层

与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潜水之间有新近系静乐组相对隔水层(N2j),因此,临时排矸场

排水与村民饮用水源井水动力联系较弱。

4.1.8 土壤

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其次为黑垆土、红土等。黄绵土在区内分布最广。黑垆土俗称

“黑土”,属地带性土壤,多分布于河谷的台地上及一些梁峁的鞍部和前缘,与黄绵土、

绵砂土交错分布,含砂量较大,经长期耕种、侵蚀,属性变劣,腐殖质层严重侵蚀。红

土主要分布于拐沟及沟掌等冲刷侵蚀比较严重的坡地上及其谷底。质地粘重,通透性差,

有机质和氮磷养分近似黄绵土,唯阳离子代换量较高,为 13~21mg 当量/100g 土,保

肥性能好,耕性差。

4.1.9 矿产资源

子长县是全国全省重点产煤县之一,现已形成年产量 120 万 t 的生产能力。全县 13

个乡镇中,12 个乡镇有煤炭资源。煤炭储量 28.94 亿吨,其中探明储量 8.02 亿吨。子长

煤埋藏浅(平均垂深 50 米)、赋存平稳(1~3 度)、煤质优良、开采技术简单、建井条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8

件好,煤种属全国少有的 44~45 号气煤,是配焦、气化、液化和燃料动力优质煤。煤

质为中低灰、低硫(0.45~0.64%)、低磷(0.0012~0.0036%)、富油(>13%)、高发热

量、高挥发份。此外还有石油、铁矿石等 10 余种。石油储量 3.26 亿吨;铁矿石储量 64.8

万吨;天然气储量 1000 亿方;岩盐储量 2000 亿吨。

根据《陕西省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勘探报告》在井田内共测得正在生产油井

436 眼及废弃的油井 16 眼,共计 452 眼。石油井位在全区均有分布,分布最为集中的地

方处于井田的西南部,井位间距达到 100~200m,井田中东部分布较为稀疏。

区内的含油层位为上三叠统永坪组(T3y)和胡家村组(T3h),含油层位下伏于主要

含煤地层上三叠统瓦窑堡组(T3w)地层之下。本区石油井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开采,目前处于大规模开发时期,其开采技术较为成熟。根据区内石油、天

然气开采现状看,绝大多数为石油井,极个别为气井。

4.1.10 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分布情况

子长县主要的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子长县中山川水库、子长县红石峁沟水库。中

山川水库位于井田西侧约 4.8km,红石峁水库位于井田东侧约 7.6km,中山川水库位于

子长县西北方向的秀延河支流白庙岔河上游石畔村,距县城 35km,是县城上游唯一的

水源工程。该库总库容 4430 万立方米,坝高 58 米,控制流域面积 143 平方公里。1972

年动工兴建,1976 年底竣工,1977 年运行,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

中型水库。

红石峁水库位于子长县境内秀延河(清涧河上游段)左岸支流红石峁沟沟口以上

700m,距县城西北 7.5km。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76.36km2,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

量 341 万 m3,50 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 734m

3/s、洪量 347.9 万 m

3,1000 年一遇洪水洪

峰流量 1591m3/s、洪量 886.5 万 m

3,考虑流域内骨干淤地坝减沙作用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10 万 t(折合 7.36 万 m3)。秀延河二干渠渠首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664.7km

2,多年平均径

流量 1994 万 m3。

本项目位于子长县中山川水库的下游 4.8km,与红石峁水库不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

因此,项目开采不会对两个水源地产生影响。

4.2 生态现状调查

4.2.1 基础资料

(1)资料收集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9

本次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收集的主要相关资料有:项目区地形图(1:50000)、土地

利用规划、水土保持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方案等。

(2)遥感数据源的选择与解译

本次遥感调查采用 Landsat-8 对地观测卫星数据。Landsat-8 能够获取全球高分辨率

数据,主要应用目标为植被监测、区域环境观测、灾害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

本次调查使用的 Landsat-8 数据,空间分辨率均为 30 米,成像时间为 2015 年 8 月,

该时段是植物生长旺盛阶段,植被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异明显,也可以间接的反映土壤侵

蚀的空间差异,Landsat-8 遥感影像主要光谱波段见表 4.2-1,遥感影像图见图 4.2-1。

表 4.2-1 landsat8 遥感影像的光谱波段及主要用途

波段 波长范围(μm) 地面分辨率(m) 主要用途

1 0.450~0.515 30 蓝色波段,主要用于海岸带观测

2 0.450~0.515 30 水体穿透性良好,很适用于海岸制图;用于区分针

叶林与阔叶林、土壤与植被

3 0.525~0.600 30 对应健康植被的绿反射区,很适合干植被的绿反

射峰测量研究,也适用于水体污染监测

4 0.630~0.680 30

探测绿色植物叶绿素吸收的差异,是区分土壤边

界和地质体边界的最有用的可见光波段,受大气

影响小,分辨率较高

5 0.845~0.885 30 对应于植被峰值反射区,适用于植被探测和评估

6 1.560~1.660 30

适合于庄稼缺水现象的探测及作物长势分析,也

使用于区分岩石种类、云层、地面冰积和雪盖,

适合于区分水陆界限及雨后土壤温度测量

7 2.100~2.300 30 适用于地质制图,区分健康植物和缺水现象

8 0.500~0.680 15 全色波段

9 1.360~1.390 30 包括水汽强吸收特征,可用于云检测

本次图像处理主要采用了 ERDAS Imagine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及 GIS 遥感图像处理

软件。评价区卫星影像解译处理流程见图 4.2-2。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0

图 4.2-2 遥感影像解译处理流程图

(3)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使用 1/50000 地形图和全球定位系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卫星影

像图,取得植被组成、土地利用现状、地貌地形、土壤地质等第一手资料,经与林业局、

土地局等有关部门核对,再次实地调查与补充,最后采用专业制图软件 ARCGIS 进行专

题图件数字化,并进行分类面积统计(面积求算采用坐标解析法,图面坐标采用西安 1980

坐标系统,3 度带高斯投影,中央经线 111°)。

4.2.2 生态系统现状

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分区方案,本煤矿属地生态功能的一级区为黄土高原农牧

生态区,二级区为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亚区,三级区为黄土梁峁沟壑水土流

失控制区。其保护对策为合理配置区域水土资源,建立和发展基本农田,提高资源利用

率;保护和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土地

产出率。功能区划见图 4.2-3。

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评价区主要有5种生态系统类型。其中以草地生态

系统、林地生态系统为主,分布广,面积大;其次为农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和村

镇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分布见表4.2-2。

表4.2-2 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组成及分布

信息源:卫星影像,各种辅助专业地图、文献资料

影像几何校正、融合和影像地图制作

室内预解译标志确定

野外调查、建立解译标志、勾绘草图

专题信息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植被覆盖度、土

壤侵蚀强度)

专题地图信息统计

成果输出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1

序号 生态系统类型 主要物种 分布

1 草地生态系统 草本植物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铁杆蒿、大

油芒、针茅等。

大面积分布于评价区,

主要分布在荒坡、沟谷

2 林地生态系统

林地系统中以灌木林为主,灌木林主要有柠条、

黄刺玫、狼牙刺、酸枣等。乔木林分布较少,

乔木主要有榆、刺槐、小叶杨等。

呈不规则斑块状散布于

评价区内

3 农田生态系统 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豆类、谷类、薯类等 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

4 河流生态系统 水生藻类、水草等 呈线状分布于评价区

5 村镇生态系统 以人为主,人工绿色植物 呈斑块状分布于评价区

4.2.3 植被现状

评价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地形破碎、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属典型黄土丘陵沟

壑区。将评价区地貌划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和黄土区河谷地貌两个一级地貌类型,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黄土斜梁、黄土峁、黄土冲沟、河谷地貌四个二级地貌单元,各地

貌单元的遥感影像特征见表 4.2-3。

表 4.2-3 地貌类型分类系统及遥感影像特征

地貌类型 遥感影像特征

黄土丘陵

沟壑地貌

黄土斜梁 呈灰、灰白、灰褐色色彩,影纹结构平滑,条带状分布,梁顶面狭窄,多

为斜梁,起伏较小,两侧冲沟发育,解译标志明显。

黄土峁 呈灰、灰白、粉红、红色色彩,影纹结构平滑,“孤岛”状影纹图案,解译

标志明显。

黄土冲沟 呈灰褐色、灰绿色、绿色色彩,羽状影纹图案,解译标志明显。

黄土区河

谷地貌 河谷地貌 呈粉红、红色、淡蓝色色彩,窄条带状影纹图案,解译标志明显。

(1)植被类型分类及遥感影像特征

评价区植被条件较好,以半干旱旱生灌草丛为主,植被类型较为单调。参考中国科

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编撰的《中国植被图集》(2001 年),评价区的植被类型分为

乔木林、灌丛、草丛、水生植被、农业植被五类,植被遥感影像特征见表 4.2-4。

表 4.2-4 植被类型及遥感影像特征

植被类型 遥感影像特征

乔木林 深红色色彩,少量散布于评价区的沟谷阴坡

灌丛 呈暗红色色彩,具斑点状影纹,分布于较陡沟谷或沟谷阴坡

草丛 呈灰色~浅红色色彩,广泛分布于评价区内

水生植被 呈粉红色色彩,色彩均匀,具格状影纹,分布于黄土梁峁盖地和缓坡

地。在河道两侧呈带状,块状分布,解译标志明显

农业植被 呈蓝色色彩,线状分布于评价区内,解译标志明显

(2)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

评价区植被类型现状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见图 4.2-4,数据统计结果详见表 4.2-5。

表 4.2-5 植被类型面积统计结果

序号 植被类型 面积(hm2) 比例(%)

1 乔木林 552.30 3.72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2

2 灌丛 4168.28 28.03

3 草丛 8366.15 56.26

4 农业植被 1377.41 9.26

5 水生植被 59.82 0.40

6 植被稀少地带 346.89 2.33

7 合计 14870.85 100.00

由表可知,全部评价区植被类型以灌草丛植被为主,农业植被次之,乔木林和水生

植被面积较小。灌草丛植被面积为 12534.43hm2,占评价区面积的84.29%。水生植被分布面

积最小,零星分布于评价区内,面积为59.82hm2,占评价区面积的0.40%。

(3)植被覆盖度分类体系及遥感影像特征

对评价区植被覆盖度按表 4 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计算结果进行盖度分类,

对耕地不进行盖度划分和解译。根据植被覆盖地表的百分比,将评价区的植被覆盖度划

分为五级,即高覆盖度(覆盖度>75%)、中高覆盖度(覆盖度 60%-75%)、中覆盖度(覆

盖度 45%-60%)、中低覆盖度(覆盖度 30%-45%)、极低覆盖度(覆盖度≤30%)。植被

覆盖度类型分级标准见表 4.2-6。

表 4.2-6 植被覆盖度类型分级标准

覆盖度类型 覆盖度(%) NVDI 分级

高覆盖度 >75 >0.426

中高覆盖度 60~75 0.350~0.426

中覆盖度 45~60 0.277~0.350

中低覆盖度 30~45 0.207~0.277

低覆盖度 ≤30 ≤0.207

(4)植被覆盖度特征

根据评价区植被覆盖度遥感解译(图 4.2-5)及评价区植被覆盖度分级及面积统计

结果(表 4.2-7),全部评价范围植被覆盖度以中低覆盖度植被为主,中覆盖度次之。中

低覆盖度面积为 4735.28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 31.84%;中覆盖度面积为 2773.94 hm

2,

占评价区面积的 18.65%。

表 4.2-7 评价区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统计结果

序号 植被覆盖度类型 面积(hm2) 比例(%)

1 高覆盖度 1909.05 12.84

2 中高覆盖度 1916.50 12.89

3 中覆盖度 2773.94 18.65

4 中低覆盖度 4735.28 31.84

5 低覆盖度 2158.67 14.52

6 耕地 1377.41 9.26

7 合计 14870.85 100.00 注:不包括农业植被、建设用地及水体面积。

4.2.4 动物

根据调查,评价区内野生动物组成比较简单,种类较少,多为常见种类,动物种类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3

多为啮齿类、爬行类和禽类动物,常见的有野兔、黄鼠、喜鹊、杜鹃、麻雀、燕子等。

家畜主要有羊、牛、马、驴、猪、兔、犬、猫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等。评价区内

无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2.5 土地利用现状

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的进行地类划分,将项目区的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耕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住宅用地、

水库坑塘、河流水面和裸地共 10 个土地类型。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现状遥感影像解译

结果见表 4.2-8。

表 4.2-8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及遥感影像特征

序号 土地利用类型 遥感影像特征

1 草地 呈灰色~浅红色色彩,广泛分布于评价区内

2 耕地 呈粉红色色彩,色彩均匀,具格状影纹,分布于黄土梁峁盖地和缓坡地。

在河道两侧呈带状,块状分布,解译标志明显

3 有林地 呈深红色色彩,少量分布于评价区沟谷阴坡

4 灌木林地 呈暗红色色彩,具斑点状影纹,分布于较陡沟谷或沟谷阴坡

5 河流水面 呈蓝色色彩,线状分布于评价区内,解译标志明显

6 水库坑塘 呈蓝色、浅蓝色色彩,部分具有规则形状,散布于评价区内

7 裸地 呈浅灰色色彩,呈片状分布或棋盘状,有规则形状,零散分布于评价区内。

8 交通用地 呈蓝绿色或深灰色色彩,线状分布,较为平滑,与居民点等有连接

9 住宅用地 呈浅灰色色彩,呈片状分布或棋盘状,有规则形状,零散分布于评价区内

10 工矿用地 呈蓝色或者黑色色彩,片状分布,有规则形状,零散分布于评价区内

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见表 4.2-9,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 4.2-6。评价区土地

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其次为灌木林地和耕地。草地的面积为 8366.15hm2,占评价区面

积的 56.26%;灌木林地的面积为 4168.28hm2,占评价区面积的 28.03%;耕地的面积为

1377.41hm2,占评价区面积的 9.26%;其余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比例较小。

表 4.2-9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

序号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hm2) 比例(%)

1 有林地 552.30 3.72

2 灌木林地 4168.28 28.03

3 草地 8366.15 56.26

4 耕地 1377.41 9.26

5 工矿用地 135.94 0.91

6 交通用地 58.97 0.40

7 住宅用地 64.21 0.43

8 水库坑塘 13.62 0.09

9 河流水面 46.20 0.31

10 裸地 87.77 0.59

11 合计 14870.85 100.00

4.2.6 土壤侵蚀现状

评价区土壤侵蚀强度的划分在区域土壤侵蚀模数的基础上进行,参照《全国土壤侵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4

蚀遥感调查技术规程》的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分类分级系统,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

覆盖度和地面坡度等间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而实现,评价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在进行土

壤侵蚀强度分级中选择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模型,分成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

和剧烈共六级,详见表 4.2-10。评价区主要为水力侵蚀,以中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强

度面积统计见表 4.2-11,见图 4.2-7。

表 4.2-10 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地类坡度

地 类 0~5 5~8 8~15 15~25 25~35 >35

非耕地林草

覆盖度

(%)

60~100 微度 轻度 轻度 轻度 中度 中度

45~60 微度 轻度 轻度 中度 中度 强烈

30~45 微度 轻度 中度 中度 强烈 极强烈

<30 微度 中度 中度 强烈 极强烈 剧烈

坡耕地 微度 轻度 中度 强烈 极强烈 剧烈

水域、工矿、住宅用地等 微度 微度 微度 微度 微度 微度

表 4.2-11 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面积统计结果

序号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hm2) 比例(%)

1 微度水力侵蚀 1386.47 9.32

2 轻度水力侵蚀 4522.47 30.41

3 中度水力侵蚀 6549.29 44.04

4 强烈水力侵蚀 1784.69 12.00

5 极强烈水力侵蚀 555.91 3.74

6 剧烈水力侵蚀 72.02 0.49

7 合计 14870.85 100.00

评价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以中度水力侵蚀为主。评价区降雨

主要集中在 6-8 月份,且多暴雨,区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中度水力侵蚀所占面

积为 6549.29hm2,占评价区面积的 44.04%,广泛分布于分布于植被覆盖度中等,地形

坡度大,沟谷发育密度较大的谷坡地带。

4.3 环境质量现状

4.3.1 环境空气

(1)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陕西省环保厅办公室发布的《环保快报》(2018 年 1 月 8 日),2017 年 1~12 月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子长县 2017 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 301 天,优良率为 82.5%

具体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见表 4.3-1。

表 4.3-1 子长县 2017 年(1~12 月)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单位 现状浓度 标准值 占标率% 达标情况

PM10 年平均质量浓度 μg/m3 84 70 120.00 不达标

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 μg/m3 41 35 117.14 不达标

S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μg/m3 20 60 50.00 达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5

N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μg/m3 24 40 60.00 达标

CO 第 95 百分位浓度 mg/m3 2.4 4 60.00 达标

O3 第 90 百分位浓度 μg/m3 144 160 90.00 达标

根据以上数据可看出,子长县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本项目所在区域除 PM10、

PM2.5 外,SO2、NO2、CO、O3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 TSP 数据引用《子长县羊马河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2018 年

1 月 8 日~14 日对前嘀哨村的监测数据。

表 4.3-2 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监测点名称 相对于工业场地

监测点坐标 监测因子 监测时段 方位 距离(km)

前嘀哨村 E 8 N:37°05′12.49″ E:109°35′34.13″ TSP 2018.1.8~14

(2)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见表 4.3-3。

表 4.3-3 TSP 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μg/m3

点位 日均值

浓度范围 标准值 最大占标率(%) 超标率 达标情况

前嘀哨村 95-142 300 47 0 达标

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 TSP 日平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二级标准。

4.3.2 地表水

(一)秀延河水环境现状

(1)秀延河水环境质量

本项目排污口设于南河刘家硷村,但南河没有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的水

环境状况信息。南河为秀延河的支流,于子长县环境保护局收集到秀延河市控断面吴家

坪断面和白家园子村断面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的水质数据,具体见表 4.3-4~5 和

图 4.3-1~4.3-4。

根据表 4.3-4 和表 4.3-5 可知,秀延河流域地标水质指标中 COD、BOD5、氨氮、石

油类、氟化物和挥发酚均超标,吴家坪断面近三年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 6.4、7.65、28.2、

2.4、0.73 和 3.4;白家园子村断面近三年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 7.65、9.85、25.4、1.8、

1.35 和 4.6。超标原因可能是周边村庄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

根据断面水质数据曲线图可以看出,近三年各水质指标浓度成波浪状,但整体趋势

在下降,水质虽仍超标,但在逐渐改善中。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6

表 4.3-4 吴家坪断面水质数据一览表

监测因子

时间 pH

CODcr

mg/L

BOD5

mg/L

氨氮

mg/L

石油类mg/L

硫化物mg/L

ug/L

ug/L

氟化物mg/L

挥发酚mg/L

六价铬mg/L

2017.4.18 7.37 21.4 4.3 0.358 0.028 0.032 5.99 0.04 0.558 0.0042 0.004

2017.5.11 7.31 18.6 3.8 0.37 0.026 0.027 5.89 0.04 0.538 0.0033 0.004

2017.6.16 7.74 20 3.8 0.385 0.032 0.005 5.36 0.04 0.335 0.0015 0.004

2017.7.4 7.71 148 34.6 6.99 0.039 0.055 4.46 0.04 0.664 0.0023 0.012

2017.8.1 7.86 62 12.4 0.563 0.023 0.016 1.26 0.04 1.73 0.0026 0.007

2017.9.4 7.99 28 5.9 1.02 0.034 0.005 4.58 0.04 0.886 0.022 0.004

2017.10.11 7.92 28 5.8 1.12 0.028 0.005 3.54 0.04 0.197 0.002 0.004

2017.11.1 7.74 48 11.1 7.55 0.034 0.005 2.54 0.04 0.197 0.001 0.005

2017.12.5 7.54 65 13.1 15.3 0.03 0.005 9.99 0.04 0.316 0.0026 0.004

2018.1.9 7.83 27 5.4 7.19 0.03 0.005 1.69 0.04 0.197 0.0011 0.004

2018.2.2 7.83 27 5.9 10.7 0.052 0.005 2.97 0.04 0.47 0.0015 0.004

2018.3.6 7.15 51 11.4 7.4 0.049 0.005 2.1 0.04 0.26 0.004 0.004

2018.4.2 7.52 88 22 29.2 0.08 0.005 4.2 0.04 0.205 0.0032 0.004

2018.5.9 7.96 36 9.3 1.79 0.17 0.005 2.95 0.04 0.197 0.0018 0.004

2018.6.5 8 61 16.8 12 0.03 0.005 4 0.04 0.665 0.009 0.005

2018.7.12 7.54 35 7.4 0.588 0.02 0.005 2.01 0.04 0.641 0.0135 0.004

2018.8.1 7.37 36 8.2 1.28 0.02 0.005 4.6 0.04 0.68 0.004 0.004

2018.9.5 7.6 27 5.4 0.661 0.02 0.005 1.4 0.04 0.579 0.0033 0.004

2018.10.16 7.43 21 4.3 0.602 0.01 0.005 4.4 0.04 0.548 0.0041 0.004

2018.11.8 7.63 26 5.7 0.793 0.01 0.005 1.6 0.04 0.514 0.0051 0.004

2018.12.3 7.72 16 3.4 1.64 0.01 0.005 3.7 0.04 0.616 0.0052 0.004

2019.1.15 7.49 18 3.6 1.04 0.01 0.005 3.9 0.04 0.508 0.006 0.004

2019.2.16 7.66 15 3.3 1.16 0.01 0.005 3.6 0.04 0.6 0.0049 0.004

2019.3.8 8.56 19 3.8 1.07 0.01 0.005 2 0.04 0.486 0.0093 0.004

2019.4.11 7.75 22 4.5 0.979 0.01 0.005 3.6 0.04 0.516 0.0072 0.007

标准 6~9 20 4 1.0 0.05 0.2 50 0.1 1.0 0.005 0.05

达标情况 达标 超标 超标 超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超标 达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7

表 4.3-5 白家园子村断面水质数据一览表

监测因子

时间 pH

CODcr

mg/L

BOD5

mg/L

氨氮

mg/L

石油类mg/L

硫化物mg/L

ug/L

ug/L

氟化物mg/L

挥发酚mg/L

六价铬mg/L

2017.4.18 7.56 22.1 4.5 0.678 0.03 0.044 8.02 0.04 0.666 0.0045 0.004

2017.5.11 7.81 19.7 3.9 0.69 0.032 0.037 7.91 0.04 0.636 0.0044 0.004

2017.6.16 7.89 19 3.5 0.452 0.036 0.005 7 0.04 0.348 0.0012 0.004

2017.7.4 7.92 173 43.4 18 0.046 0.065 6.82 0.04 0.753 0.0068 0.021

2017.8.1 8.03 66 13.6 0.78 0.032 0.021 1.56 0.04 2.35 0.0039 0.008

2017.9.4 7.84 29 5.9 0.956 0.041 0.005 6.03 0.04 0.818 0.028 0.004

2017.10.11 8.02 24 5.1 1.27 0.041 0.005 3.52 0.04 0.213 0.004 0.004

2017.11.1 7.8 55 12.7 7.66 0.037 0.005 2.55 0.04 0.189 0.002 0.005

2017.12.5 7.64 40 7.9 11.3 0.036 0.005 6.23 0.04 0.356 0.0056 0.004

2018.1.9 7.8 25 5.3 19.4 0.037 0.005 4 0.04 0.182 0.0009 0.004

2018.2.2 7.95 23 4.6 9.4 0.069 0.005 3.02 0.04 0.489 0.0023 0.004

2018.3.6 7.11 72 16.4 7.22 0.053 0.005 2.12 0.04 0.222 0.0049 0.004

2018.4.2 7.56 38 9.1 26.4 0.14 0.005 3.15 0.04 0.189 0.0005 0.004

2018.5.9 7.93 38 9.2 1.68 0.06 0.005 3.64 0.04 0.189 0.0026 0.004

2018.6.5 7.96 71 19.5 16.8 0.44 0.005 6.9 0.04 0.718 0.002 0.004

2018.7.12 7.68 29 6.1 1.12 0.01 0.005 1.41 0.04 0.665 0.0044 0.004

2018.8.1 7.58 22 5.4 1.11 0.03 0.005 4.3 0.04 0.792 0.0035 0.004

2018.9.5 7.62 26 5.2 0.759 0.01 0.005 1.2 0.04 0.556 0.0017 0.004

2018.10.16 7.67 27 4.7 0.713 0.01 0.005 4.2 0.04 0.592 0.0026 0.004

2018.11.8 7.62 22 5.6 0.727 0.01 0.005 2 0.04 0.534 0.0033 0.004

2018.12.3 7.75 18 3.8 1.57 0.01 0.005 3.5 0.04 0.64 0.0034 0.004

2019.1.15 7.58 19 3.8 1.15 0.01 0.005 3 0.04 0.552 0.0044 0.004

2019.2.16 7.7 19 3.7 1.13 0.01 0.005 2.7 0.04 0.624 0.0033 0.004

2019.3.8 8.62 20 3.9 0.92 0.01 0.005 2.1 0.04 0.5 0.009 0.004

2019.4.11 8.43 25 4.9 0.663 0.01 0.005 3.3 0.04 0.608 0.0062 0.005

标准 6~9 20 4 1.0 0.05 0.2 50 0.1 1.0 0.005 0.05

达标情况 达标 超标 超标 超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超标 达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8

(2)秀延河水文情势调查

子长水文站是子长县秀延河流域唯一的水文站,位于子长县冯家屯乡秋沟台,距本

项目排污口约 21km,子长水文站基本情况见表 4.3-6。

表 4.3-6 子长水文站基本情况一览表

河流 测站 流域面积(km2) 地理位置 设站时间

秀延河 子长 913 109°42′;37°09′ 1958.7

本次收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黄河流域水文资料 2006年-2015年子长站秀延

河的水文资料,具体见表 4.3-7。

表 4.3-7 秀延河水文数据一览表 年限 月份 平均流量 m3/s 断面面积 m2 平均流速 m/s 水面宽 m 平均水深 m

2006

1 0.132 0.67 0.20 4.60 0.14

2 0.561 1.08 0.52 6.5 0.17

3 0.953 1.67 0.57 11.0 0.15

4 0.363 0.93 0.39 6.0 0.16

5 0.097 0.49 0.20 5.8 0.08

6 4.58 5.18 0.88 16.0 0.32

7 51.6 37.2 1.39 42.6 0.87

8 82.6 42.9 1.92 44.1 0.97

9 75.3 46.3 1.63 43.1 1.07

10 0.342 0.91 0.38 10.5 0.09

11 0.348 1.56 0.22 10.5 0.15

12 0.240 0.91 0.26 6.0 0.15

2007

1 0.178 0.85 0.21 5.5 0.15

2 0.690 1.95 0.35 10.0 0.20

3 0.830 2.26 0.37 11.0 0.20

4 0.362 0.79 0.46 6.2 0.13

5 0.215 0.69 0.31 6.3 0.11

6 8.04 9.61 0.84 35.0 0.27

7 23.4 21.6 1.08 41.5 0.52

8 21.6 19.2 1.12 41.0 0.47

9 35.0 29.8 1.17 43.1 0.69

10 1.44 4.32 0.33 16.0 0.27

11 0.414 1.66 0.25 7.0 0.24

12 0.362 1.70 0.21 6.2 0.27

2008

1 0.184 1.06 0.17 5.0 0.21

2 0.130 0.56 0.22 3.80 0.16

3 0.624 1.70 0.37 6.8 0.25

4 0.448 0.92 0.49 6.0 0.15

5 0.544 1.05 0.52 7.0 0.15

6 0.616 1.08 0.57 7.0 0.15

7 0.412 0.92 0.45 6.5 0.14

8 6.56 6.96 0.94 16.5 0.42

9 2.10 3.68 0.57 13.0 0.28

10 0.392 1.38 0.28 7.0 0.20

11 0.724 1.83 0.40 8.0 0.23

12 0.166 0.65 0.26 4.20 0.15

2009

1 0.111 0.26 0.43 2.20 0.12

2 0.143 0.31 0.46 2.40 0.13

3 0.030 0.13 0.23 1.45 0.09

4 0.019 0.11 0.17 1.35 0.07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9

年限 月份 平均流量 m3/s 断面面积 m2 平均流速 m/s 水面宽 m 平均水深 m

5 0.080 0.26 0.31 3.20 0.08

6 0.011 0.08 0.14 1.20 0.07

7 35.4 19.9 1.78 39.0 0.51

8 0.872 1.50 0.58 5.0 0.30

9 0.212 0.62 0.34 3.90 0.16

10 0.082 0.35 0.23 3.10 0.11

11 0.047 0.37 0.13 3.10 0.12

12 0.186 0.91 0.20 6.0 0.15

2010

1 0.369 0.89 0.41 3.70 0.24

2 0.468 0.96 0.49 3.90 0.25

3 1.00 1.30 0.77 6.0 0.22

4 0.838 1.16 0.72 5.9 0.20

5 0.199 0.87 0.23 6.0 0.14

6 0.124 0.78 0.16 5.8 0.13

7 0.904 1.42 0.64 7.4 0.19

8 4.28 5.04 0.85 13.5 0.37

9 13.4 10.1 1.33 19.5 0.52

10 0.291 1.03 0.28 4.40 0.23

11 0.273 1.41 0.19 4.8 0.29

12 0.251 1.23 0.20 4.5 0.27

2011

1 0.163 0.76 0.21 3.40 0.22

2 0.175 0.82 0.21 3.50 0.23

3 0.195 0.90 0.22 4.90 0.18

4 0.358 0.92 0.39 6.0 0.15

5 0.242 0.90 0.27 4.3 0.21

6 0.076 0.49 0.16 2.80 0.18

7 3.52 3.93 0.9 13.0 0.30

8 5.50 6.94 0.79 16.5 0.42

9 3.34 4.60 0.73 16.0 0.29

10 0.639 2.21 0.29 11.0 0.20

11 0.353 1.40 0.25 9.0 0.16

12 0.252 1.24 0.20 8.2 0.15

2012

1 0.149 0.80 0.19 5.0 0.16

2 0.122 0.68 0.18 4.6 0.15

3 0.189 0.96 0.20 6.2 0.15

4 0.154 0.82 0.19 5.4 0.15

5 0.252 1.11 0.23 5.8 0.19

6 4.55 6.16 0.74 17.0 0.36

7 26.3 20.9 1.26 40.0 0.52

8 3.98 5.25 0.76 17.0 0.31

9 2.36 3.09 0.76 12.5 0.25

10 0.303 1.17 0.26 4.20 0.28

11 0.366 1.14 0.32 6.0 0.19

12 0.245 0.95 0.26 5.7 0.17

2014

1 0.200 1.07 0.19 6.2 0.17

2 0.311 1.63 0.19 6.8 0.24

3 0.419 1.65 0.25 6.5 0.25

4 0.408 1.88 0.22 7.2 0.26

5 0.596 2.16 0.28 7.0 0.31

6 0.601 2.13 0.28 6.8 0.31

7 0.258 1.49 0.17 6.0 0.25

8 8.69 7.40 1.17 15.7 0.47

9 0.443 1.70 0.26 6.0 0.28

10 0.205 1.30 0.16 5.8 0.22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0

年限 月份 平均流量 m3/s 断面面积 m2 平均流速 m/s 水面宽 m 平均水深 m

11 0.263 1.99 0.13 9.1 0.22

12 0.199 1.71 0.12 8.6 0.20

2015

1 0.176 0.77 0.23 4.80 0.16

2 0.213 0.83 0.26 5.2 0.16

3 0.344 1.38 0.25 9.0 0.15

4 0.420 1.50 0.28 6.0 0.25

5 0.531 1.74 0.31 6.4 0.27

6 0.521 1.72 0.30 6.3 0.27

7 4.62 5.99 0.77 17.0 0.35

8 6.37 7.77 0.82 18.5 0.42

9 12.5 10.6 1.18 22.0 0.48

10 0.266 1.41 0.19 6.2 0.23

11 0.229 1.28 0.18 5.5 0.23

12 0.174 1.00 0.17 6.2 0.16

图 4.3-1 吴家坪断面水质数据曲线图(a)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1

图 4.3-2 吴家坪断面水质数据曲线图(b)

图 4.3-3 白家园子村断面水质数据曲线图(a)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2

图 4.3-4 白家园子村断面水质数据曲线图(b)

(二)南河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委托陕西同元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南河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时间

为 2019 年 3 月 2 日-4 日。

(1)监测断面布设

本次对南河的 3 个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分别在前寺湾村、井家坪村、瓷窑村各设

一个监测断面;具体监测断面见表 4.3-8 和图 4.3-5。

表4.3-8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点

序号 断面名称 监测断面及位置 监测河流 水域功能

类别

备注

1 1#断面 前寺湾村

南河 Ⅲ类

工业场地上游 500m

2 2#断面 井家坪村 工业场地下游 1500m

3 3#断面 瓷窑村 工业场地下游 16km

(2)监测项目、频次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为 pH、COD、BOD5、氨氮、氟化物、砷、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硫

酸盐、铁、锰、悬浮物、汞、六价铬共 15 项。采样监测时间为 2019 年 3 月 2 日-4 日,

监测 3 天,每天监测一次,同时记录经纬度坐标、水温、流速、流量、河宽。地表水分

析方法及检出限见表 4.3-9。

表4.3-9 地表水水质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监测依据 方法来源 检出限

pH 玻璃电极法 GB/T 6920-1986 /

COD 重铬酸盐法 HJ 828-2017 4 mg/L

BOD5 稀释与接种法 HJ 505-2009 0.5mg/L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0.025 mg/L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4-1987 0.05 mg/L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3

监测项目 监测依据 方法来源 检出限

砷 原子荧光法 HJ 694-2014 0.3μg/L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 503-2009 0.0003mg/L

*石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970-2018 0.01mg/L

*硫化物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 16489-1996 0.005mg/L

*硫酸盐 硝酸银滴定法 GB/T 11896-1989 10mg/L

铁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0.03 mg/L

锰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0.01mg/L

悬浮物 重量法 GB/T 11901-1989 4mg/L

汞 原子荧光法 HJ 694-2014 0.04μg/L

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7-1987 0.004 mg/L

(3)监测结果与评价

表4.3-10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除pH值外,其余单位为mg/L)

监测

时间

监测

因子

2019.3.21

监测值

超标率 最大超标

倍数 标准 1# 2# 3#

pH 值 6-9 7.89 8.05 7.64 / /

化学需氧量 ≤20 13 19 15 0 0

五日生化需

氧量 ≤4 3.5 3.9 3.1 0 0

氨氮 ≤1.0 0.958 0.915 0.896 0 0

氟化物 ≤1.0 0.825 0.769 0.814 0 0

砷 ≤0.05 0.3ND 0.3ND 0.3ND 0 0

挥发酚 ≤0.005 0.0003ND 0.0003ND 0.0003ND 0 0

石油类 ≤0.05 0.01ND 0.01ND 0.01ND 0 0

硫化物 ≤0.2 0.005ND 0.005ND 0.005ND 0 0

硫酸盐 ≤250 126 134 109 0 0

铁 ≤0.3 0.03ND 0.03ND 0.03ND 0 0

锰 ≤0.1 0.01ND 0.01ND 0.01ND 0 0

悬浮物 / 56 48 51 0 0

汞 ≤0. 1 0.04ND 0.04ND 0.04ND 0 0

六价铬 ≤0.05 0.004ND 0.004ND 0.004ND 0 0

监测

时间

监测

因子

2019.3.22

监测值

超标率 最大超标

倍数 标准 1# 2# 3#

pH 值 6-9 8.01 7.56 7.92 / /

化学需氧量 ≤20 18 16 14 0 0

五日生化需

氧量 ≤4 3.8 3.6 3.9 0 0

氨氮 ≤1.0 0.905 0.924 0.954 0 0

氟化物 ≤1.0 0.902 0.896 0.852 0 0

砷 ≤0.05 0.3ND 0.3ND 0.3ND 0 0

挥发酚 ≤0.005 0.0003ND 0.0003ND 0.0003ND 0 0

石油类 ≤0.05 0.01ND 0.01ND 0.01ND 0 0

硫化物 ≤0.2 0.005ND 0.005ND 0.005ND 0 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4

硫酸盐 ≤250 134 124 126 0 0

铁 ≤0.3 0.03ND 0.03ND 0.03ND 0 0

锰 ≤0.1 0.01ND 0.01ND 0.01ND 0 0

悬浮物 / 46 51 39 0 0

汞 ≤0. 1 0.04ND 0.04ND 0.04ND 0 0

六价铬 ≤0.05 0.004ND 0.004ND 0.004ND 0 0

监测

时间

监测

因子

2019.3.23

监测值

超标率 最大超标

倍数 标准 1# 2# 3#

pH 值 6-9 7.56 7.98 7.15 / /

化学需氧量 ≤20 13 15 16 0 0

五日生化需

氧量 ≤4 3.5 3.8 3.2 0 0

氨氮 ≤1.0 0.859 0.891 0.905 0 0

氟化物 ≤1.0 0.759 0.805 0.902 0 0

砷 ≤0.05 0.3ND 0.3ND 0.3ND 0 0

挥发酚 ≤0.005 0.0003ND 0.0003ND 0.0003ND 0 0

石油类 ≤0.05 0.01ND 0.01ND 0.01ND 0 0

硫化物 ≤0.2 0.005ND 0.005ND 0.005ND 0 0

硫酸盐 ≤250 128 135 124 0 0

铁 ≤0.3 0.03ND 0.03ND 0.03ND 0 0

锰 ≤0.1 0.01ND 0.01ND 0.01ND 0 0

悬浮物 / 48 62 49 0 0

汞 ≤0. 1 0.04ND 0.04ND 0.04ND 0 0

六价铬 ≤0.05 0.004ND 0.004ND 0.004ND 0 0

表4.3-11 地表水水质监测水文参数

监测点位 坐标 流速(m/s) 流量(m3/s) 水深(m) 河宽(m)

1#前寺湾村 37°05′20″

109°28′55″ 0.6 5.4 0.6 8

2#井家坪村 37°05′39″

109°29′36″ 0.4 1.2 0.5 6

3#瓷窑村 37°07′31″

109°38′54″ 0.5 4.8 0.8 12

表4.3-12 地表水水质监测水温参数(℃)

监测时间 1#前寺湾村 2#井家坪村 3#瓷窑村

2019.3.2

第一次 2.3 2.2 4.2

第二次 3.7 2.7 3.8

第三次 2.8 2.4 3.9

第四次 2.5 2.1 4.2

2019.3.3

第一次 3.9 2.7 3.4

第二次 3.8 1.9 4.5

第三次 2.6 1.6 3.9

第四次 3.8 2.3 3.6

2019.3.4

第一次 3.9 2.8 4.3

第二次 3.2 2.0 3.8

第三次 2.7 2.4 4.0

第四次 2.8 2.7 4.1

平均值 3.2 2.3 4.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5

由水质监测结果(见表 4.3-10)可知,南河各监测断面水质因子浓度均符合《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

4.3.3 地下水

(1) 监测点位

本次环评按照导则要求共设 6 个水质监测点,同步监测井深、水深,委托陕西环境

监测技术服务咨询中心进行;同时共选取 11 个水井进行水位调查。本次评价在项目工

业场地和临时排矸场上游、下游及敏感点处布置了 5 个水质水位监测(图 4.3-6)。具体

监测布点及监测项目见表 4.3-13。

表 4.3-13 地下水监测点位

号 位置 坐标

井深

(m)

水位

埋深

(m)

地面

标高

(m)

水位

标高

(m)

监测含水层 监测

项目

布点

原则

1# 刘家

硷村

E109°28′87″

N 37°5′32″ 12 8.3 1194 1185.7 第四系全新

统冲、洪积层

孔隙潜水含

水层

水质、

水位

下游

2# 井家

坪村

E109°29′55″

N 37°5′45″ 21 20.2 1201 1180.8 下游

3# 寺沟

E109°28′30″

N 37°5′47″ 17 12.5 1229 1216.5 上游

4#

刘家

硷村

饮用

水源

E109°29′29.63″

N 37°5′41.91″

40 19.6 1220 1200.4

中侏罗统延

安组裂隙含

水岩组

下游

5# 凉水

湾村

E109°24′56.47″

N 37°03′37.65″ 5 3.8 1280 1276.2 上游

6# 九里

湾村

E109°28′34.00″

N37°09′14.74″ 13 9.8 1153 1143.2

水位 井田

7# 十里

铺村

E109°27′49.79″

N37°08′54.18″ 15 12.8 1158 1145.2

8#

二十

里铺

E109°24′27.5″

N37°07′47.58″ 14 11.6 1212 1200.4

第四系中上

更新统黄土

孔隙潜水含

水层

9#

周家

圪台

E109°26′29.97″

N37°8′34.72″ 13 10.6 1175 1164.4

10# 五里

铺村

E109°29′12.01″

N37°10′7.23″ 4 1.9 1132 1130.1

11#

黄陵

车村

煤矿

工业

场地

附近

水井

E109°3′14.3″

N35°35′37.3″

6 3.6 966 962.4

第四系全新

统冲、洪积层

孔隙潜水含

水层

水质、

水位

原工

业场

地附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6

号 位置 坐标

井深

(m)

水位

埋深

(m)

地面

标高

(m)

水位

标高

(m)

监测含水层 监测

项目

布点

原则

(车

村)

(2)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pH、K++Na

+、Ca2+、Mg

2+、CO32-、HCO3

-、Cl-、SO4

2-、氨氮、硝酸盐、

亚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挥发酚、铅、铁、锰、砷、氯化物、汞、

六价铬、氟化物、硫酸盐、氰化物、镉、细菌总数共 27 项水质因子。

分析方法及检出限见表 4.3-14。

表4.3-14 地下水水质分析方法与检出限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检出限(mg/L)

1 pH 值 玻璃电极法 GB/T 6920-1986 /

2 K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4-1989 0.05

Na+ 0.03

3 Ca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DZ/T0064.12-93

0.02

4 Mg2+

0.003

5 CO32-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增补版)

/

6 HCO3- /

7 Cl-

离子色谱法 HJ/T84-2001 /

8 SO42-

1

9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5-2009 0.025

10 硝酸盐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346-2007 0.08

11 亚硝酸盐 分光光度法 GB7493-87 0.003

12 总硬度 EDTA 滴定法 / 0.005

13 溶解性总固体 重量法 / 5.005

14 耗氧量 酸性高锰酸钾法 GB/T 5750.7-2006 0.05

15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 503-2009 0.0003

16 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水和

废水监测分析

方法>> 第四版

0.25µg/L

17 铁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GB/T 11911-1989

0.01

18 锰 0.01

19 砷 原子荧光法 HJ694-2014

0.3 ug/L

20 汞 0.04 ug/L

21 氯化物 硝酸银滴定法 GB11896-89 2

22 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67-1987 0.004

23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7484-87 0.05

24 硫酸盐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HJ/T 342-2007 1

25 氰化物 容量法和分光光法 HJ 484-2009 0.002

26 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水和

废水监测分析

方法>> 第四版

0.025µg/L

27 菌落总数 平板计数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7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检出限(mg/L)

(第四版增补版)

28 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 /

29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HJ637-2012 0.01

(3) 采样时间

监测点采样时间为 2016 年 8 月 23 日。

(4) 水质监测结果

由水质监测结果(见表 4.3-15)可知,除 4#黄陵车村煤矿工业场地附近村庄(车村)

的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外,其余 5 个监测点位的水质因子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

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

4#黄陵车村煤矿工业场地附近村庄(车村)水中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的原因

主要与当地的水文地质背景有关,与整合前黄陵车村煤矿的生产无关。由此可见:本项

目整合前矿井生产未对当地的地下水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8

表 4.3-15 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单位:mg/L,pH、砷、汞和细菌总数除外)

编号

监测项目 1#刘家硷村 2#井家坪村 3#寺沟村

4#刘家硷村饮

用水井

5#凉水湾村 黄陵(车村) 标准值 超标率 超标倍数

pH 7.42 7.53 7.82 7.97 7.62 7.28 6.5-8.5 0 /

K+ 0.99 49.4 1.63 9.88 10.1 4.04 / / /

Na+ 76.0 69.3 114 104 134 149

Ca2+

29.7 95.0 29.8 42.9 89.1 62.3 / / /

Mg2+

35.0 72.2 34.3 40.8 64.2 17.9 / / /

CO32-

ND ND ND ND ND ND / / /

HCO3- 180 314 281 392 397 322 / / /

Cl- 59.4 184 41.8 40 75 61.2 / / /

SO42-

121 210 190 98 285 218 / / /

氨氮 0.130 0.140 0.099 0.164 0.047 0.094 ≤0.5 0 /

硝酸盐 1.84 1.90 1.94 1.9 2.0 1.90 ≤20 0 /

亚硝酸盐 0.015 0.016 0.017 0.025 0.003 0.020 ≤1 0 /

总硬度 236 251 349 256 450 646 ≤450 17% 0.44

溶解性总固体 406 609 728 493 980 1433 ≤1000 17% 0.43

耗氧量 1.2 1.2 1.4 1.7 0.72 1.6 ≤3.0 0 /

挥发酚 0.0005 0.0004 0.0008 0.0024 0.0003ND 0.0010 ≤0.002 0 /

铅(µg/L) 0.01ND 0.01ND 0.01ND <0.25 <0.25 0.01ND ≤0.01 0 /

铁 0.03ND 0.03ND 0.03ND 0.01ND 0.04 0.21 ≤0.3 0 /

锰 0.01ND 0.01ND 0.01ND 0.01 0.01 0.04 ≤0.1 0 /

砷(ug/L) 1.2 1.2 1.0 0.8 1.0 1.0 ≤10 0 /

氯化物 59.4 184 41.8 40 75 61.2 ≤250 0 /

汞(ug/L) 0.31 0.31 0.34 0.09 0.04ND 0.31 ≤1 0 /

六价铬 0.026 0.047 0.045 0.006 0.004ND 0.013 ≤0.05 0 /

氟化物 0.63 0.68 0.61 0.54 0.35 0.68 ≤1.0 0 /

硫酸盐 121 210 190 98 285 218 ≤250 0 /

氰化物 0.001ND 0.001ND 0.001ND 0.001ND 0.001ND 0.001ND ≤0.05 0 /

镉(ug/L) 0.001ND 0.001ND 0.001ND <0.025 <0.025 0.001ND ≤5 0 /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9

编号

监测项目 1#刘家硷村 2#井家坪村 3#寺沟村

4#刘家硷村饮

用水井

5#凉水湾村 黄陵(车村) 标准值 超标率 超标倍数

总大肠菌群

(CFU/100mL) 1 1 0 1 1 2 ≤3.0 0 /

菌落总数(CFU/mL)

15 52 75 69 95 88 ≤100 0 /

石油类 0.01ND 0.01ND 0.01ND 0.01ND 0.01ND 0.01ND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0

4.3.4 声环境

本次环评委托陕西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咨询中心进行在项目厂界四周及刘家硷村各

设 1 个监测点位(图 4.3-7),分别监测昼、夜间等效声级;监测时间为 2016 年 8 月 21

日。监测结果见表 4.3-16。

表 4.3-16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单位:dB(A))

点位 8 月 21 日

昼间 夜间

项目厂界北 1# 36.6 36.4

项目厂界东 2# 33.2 30.9

项目厂界南 3# 36.6 32.2

项目厂界西 4# 37.5 33.0

刘家硷村 40.5 38.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区标准 60 50

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点位环境噪声昼、夜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区标准要求。

4.3.5 土壤

(1)监测点位布设及方法

本次环评委托陕西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咨询中心对黄陵车村煤矿排矸场南端和拟建

临时排矸场土壤环境进行监测,采样时间为 2016 年 8 月 23 日。监测项目分析方见表

4.3-17。

表 4.3-17 土壤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检出限

(mg/kg)

pH 土壤 pH 的测定 NY/T 1377-2007 /

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检测 第 5 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

交换量的测定 NY/T 1121.5-2006 /

土壤含盐量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NY/T1121.16-2006 /

氟化物 土壤质量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

法 GB/T 22104-2008

2.5mg/kg

氧化还原电位 土壤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HJ746-2015 /

有机质 土壤检测 第 6 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6-2006 /

总镉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0.01mg/kg

总铅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0.1mg/kg

总铜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1mg/kg

总锌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0.5mg/kg

总铬 土壤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

5mg/kg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1

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检出限

(mg/kg)

度法 HJ 491-2009

总镍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 GB/T 17139-1997

5mg/kg

总汞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

荧光法 第 1 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 22105.1-2008

0.002mg/kg

总砷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

荧光法 第 2 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GB/T 22105.2-2008

0.01mg/kg

氮 城市污泥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流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污水处

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CJ/T 221-2005(49) 0.04mg/L

磷 土壤 有效磷的测定 碳酸氢钠浸提-钼锑

抗分光光度法 HJ 704-2014 0.5mg/kg

硫 土壤检测 第 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NY/T 1121.14-2006 /

中性、石灰性土壤铵态氮、有效磷、速效

钾的测定 联合浸提-比色法 NY/T 1848-2010

0.45mg/L

(2)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见表 4.3-18。

表 4.3-18 土壤监测结果表(mg/kg)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1#黄陵车村煤

矿排矸场南端 2#拟建排矸场 标准 达标判定

pH 7.6 7.8 / /

阳离子交换量(cmol/kg) 13.8 12.7 / /

土壤含盐量(g/kg) 0.3 0.2 / /

氟化物(mg/kg) 186 220 / /

氧化还原电位(mV) 426 453 /

有机质(%) 0.59 0.77 /

镉(mg/kg) 0.07 0.09 0.6 达标

汞(mg/kg) 0.253 0.124 3.4 达标

砷(mg/kg) 11.7 12.2 25 达标

铅(mg/kg) 17.2 16.8 170 达标

铜(mg/kg) 19 19 100 达标

铬(mg/kg) 52 56 250 达标

镍(mg/kg) 27 28 190 达标

锌(mg/kg) 60.3 61.6 300 达标

总氮(mg/kg) 470 404 / /

磷(以有效磷计)(mg/kg) 78.9 67.9 / /

钾(以速效钾计)(mg/kg) 229 264 / /

硫(mg/kg) 16.3 17.2 / /

从黄陵车村煤矿排矸场南端监测结果可知,土壤各监测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标准,黄陵车村煤矿生产

运营未对当地土壤产生明显影响。

从拟建临时排矸场监测结果可知,各项目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2

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标准,评价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3)土壤补充监测

2018 年 12 月 16 日,本次环评对项目工业场地内和下风向土壤进行了补充监测,监

测结果见表 4.3-19、4.3-20。

表 4.3-19 工业场地土壤监测结果表

项目 单位 工业场地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标准(试行)》(GB36600-2018) 超标

情况 筛选值 管控值

砷 mg/kg 7.52 60 140 -

镉 mg/kg 0.06 65 172 -

六价铬 mg/kg ND 5.7 78 -

铜 mg/kg 25.1 18000 36000 -

铅 mg/kg 8.0 800 2500 -

汞 mg/kg 0.068 38 82 -

镍 mg/kg 22.8 900 2000 -

四氯化碳 mg/kg ND 2.8 36 -

氯仿 mg/kg ND 0.9 10 -

氯甲烷 mg/kg ND 37 120 -

1,1-二氯乙烷 mg/kg ND 9 100 -

1,2-二氯乙烷 mg/kg ND 5 21 -

1,1-二氯乙烯 mg/kg ND 66 200 -

顺-1,2-二氯乙烯 mg/kg ND 596 2000 -

反-1,2-二氯乙烯 mg/kg ND 54 163 -

二氯甲烷 mg/kg ND 616 2000 -

1,2-二氯丙烷 mg/kg ND 5 47 -

1,1,1,2-四氯乙烷 mg/kg ND 10 100 -

1,1,2,2-四氯乙烷 mg/kg ND 6.8 50 -

四氯乙烯 mg/kg ND 53 183 -

1,1,1-三氯乙烷 mg/kg ND 840 840 -

1,1,2-三氯乙烷 mg/kg ND 2.8 15 -

三氯乙烷 mg/kg ND 2.8 20 -

1,2,3-三氯丙烷 mg/kg ND 0.5 5 -

氯乙烯 mg/kg ND 0.43 4.3 -

苯 mg/kg ND 4 40 -

氯苯 mg/kg ND 270 1000 -

1,2-二氯苯 mg/kg ND 560 560 -

1,4-二氯苯 mg/kg ND 20 200 -

乙苯 mg/kg ND 28 280 -

苯乙烯 mg/kg ND 1290 1290 -

甲苯 mg/kg ND 1200 1200 -

间二甲苯+对二

甲苯 mg/kg

ND 570 570 -

邻二甲苯 mg/kg ND 640 640 -

硝基苯 mg/kg ND 76 760 -

苯胺 mg/kg ND 260 663 -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3

项目 单位 工业场地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标准(试行)》(GB36600-2018) 超标

情况 筛选值 管控值

2-氯酚 mg/kg ND 2256 4500 -

苯并[a]蒽 mg/kg ND 15 151 -

苯并[a]芘 mg/kg ND 1.5 15 -

苯并[b]荧蒽 mg/kg ND 15 151 -

苯并[k]荧蒽 mg/kg ND 151 1500 -

䓛 mg/kg ND 1293 12900 -

苯并[a,h]蒽 mg/kg ND 1.5 15 -

茚并[1,2,3-cd]芘 mg/kg ND 15 151 -

萘 mg/kg ND 70 700 -

石油烃 mg/kg ND 4500 9000 -

表 4.3-20 工业场地下风向附近农用地土壤监测结果表

项目

监测值 标准

超标

情况 单位 工业场地下风向农

用地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

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5618-2018)

pH / 8.5 >7.5 -

镉 mg/kg 0.07 0.3 -

汞 mg/kg 0.085 2.4 -

砷 mg/kg 8.53 30 -

铅 mg/kg 9.5 120 -

总铬 mg/kg 29.1 200 -

铜 mg/kg 30.6 100 -

镍 mg/kg 27.1 100 -

锌 mg/kg 68.7 250 -

石油烃 mg/kg ND / /

由监测结果(表 4.3-19)可以看出,工业场地内监测点位土壤的各项监测指标均符

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的标准

限值要求。由表 4.3-20 可以看出,工业场地下风向附近农用地土壤的各项监测指标均符

合《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的标准限

值要求。

4.4 区域污染源调查

区域污染源主要为煤矿和油井。经现场调查,南河流域企业有扇咀湾煤矿、子长采

油厂联合站、子长采油厂生产基地、南家咀煤矿、羊马河煤矿、子长采油厂富昌采油队、

寺湾便民服务中心污水处理站。现有企业仅子长生产基地污水处理站和寺湾便民服务中

心污水处理站收水管网范围内收集的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外排至南河,其他企业污废水

均不外排。具体情况见表 4.4-1 和图 4.4-1。

表 4.4-1 南河流域企业排污情况调查表

企业名称 坐标 污水排放量 污染物排放情况 备注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4

(m3/d) 种类

浓度

(mg/L) 排放量(t/a)

扇咀湾煤矿 109°38'32.57"

37°07'40.41" / / / / 停产

子长联合站 109°37'55.16"

37°07'35.74" / / / /

已建,设有雨水外排口,

生活污水输至生产基地污

水处理站处理后外排,生

产废水达标回注

子长生产基地

污水处理站

(AAO+MBR

+除臭生产工

艺)

109°37'37.66"

37°07'35.00" 200

COD 50 3.3

已建,处理后外排至南河

BOD5 10 0.66

SS 10 0.66

氨氮 5 0.33

TN 15 0.99

TP 0.5 0.033

南家咀煤矿 109°36'29.49"

37°07'20.56" / / / / 在建,现无污废水外排

羊马河煤矿 109°34'44.05"

37°05'38.11" / / 在建,无污废水外排

子长采油厂富

昌采油队

109°29'53.06"

37°05'42.12" / / / /

已建,生活杂排水用于绿

化洒水不外排

寺湾便民服务

中心污水处理

站(A/O 工艺+

人工快渗+消

毒)

109°29'02.19"

37°05'22.71" 80

COD 30 0.792

已建,处理后外排至南河

BOD5 6 0.1584

SS 10 0.264

氨氮 1.5 0.0396

TN 1.5 0.0396

TP 0.3 0.00792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5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措施要求

5.1 大气环境

(1)影响分析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作业面和地面运输产生的扬

尘;土方、建筑材料、工程煤等装卸、堆方的扬尘;运输建筑材料、工程设备的少量汽

车尾气等。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工业场地和道路范围内,一定距离外影响较小,随着施

工期的结束逐渐消失。

(2)防治措施

①合理确定施工工序和时间,避免在大暴雨时施工,防止产生水土流失;

②工程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土石方挖掘完后,要及时回填,剩

余土方应及时运到需要填方的低洼处,或临近堆放在施工生活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减

轻对施工生活区的影响,同时防止水土流失;

③为防止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污染,要对施工道路定时洒水,并且在大风天

气(风速≥6m/s)停止土石方施工,对易产生二次扬尘污染的重点施工现场进行遮盖;

④散装物料装卸时应尽可能降低落差、轻装慢卸;散装水泥、沙子和石灰等易生扬

尘的建筑材料不得随意露天堆放,应设置专门的堆场,且堆场四周有围档结构,篷布遮

盖,减少扬尘;

⑤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运输散装物料车辆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槽,并覆盖篷布,

以防沿途抛洒;

⑥在施工工作面,场区裸露地面,应制定洒水制度,配套洒水设备,专人负责,定

期洒水,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和洒水次数,同时,及时清扫道路,碾压或覆盖裸露地表;

⑦完善场地边坡的护坡工程及地表裸露区域应及时进行绿化,采取植被措施,进一

步减小水土流失和扬尘;

⑧根据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 号):“除必要保留的以

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 10 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

时 20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 10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

锅炉。”《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2015 年工作方案》:“关中地区不再新建 20 蒸吨

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区不再新建 10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6

于印发“治污降霾•保卫蓝天”2016 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 2017 年铁腕治霾“1+9”

行动方案》要求。

本项目目前施工期已建燃煤锅炉均为 10t/h 以下,且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

区,环评要求对临建区及施工区 4 台燃煤锅炉予以拆除或改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

5.2 地表水环境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生产废水一般产生于石料冲洗、混凝土搅拌与养护过程,所含污染物主要是

SS;此外还有井筒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井下涌水,其主要含泥砂、煤粉等悬浮物。

生活污水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排水,其主要为食堂和洗漱污水,主要污染物是 SS 和

COD。生产废水设置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与绿化或洒水降尘。

施工期生活污水高峰期排放量约 7.2m3/d,建设单位已与禾草沟煤矿签署污水委

托处理协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运至禾草沟煤矿进行污水处理,协议见附

件 13。

根据《延安市禾草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禾草沟

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395.7m3/d,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 1000m

3/d,剩余容量为 604.3 m

3/d。

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 7.2m3/d,小于禾草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剩余容量,

因此,将本项目的施工期生活污水运至禾草沟煤矿进行污水处理的容量可行。根据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延安市禾草沟煤矿(300 万吨/年)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的批复》(陕环批复〔2015〕192 号),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的要求,禾草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行。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与禾草沟生活污水水

质类似,因此经禾草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主要污染物排放也能达到国家相关

标准的要求,处理措施可行。

5.3 生态环境

本项目矿井总占地 46.14hm2,建设期 38 个月。建设期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主要体现在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以及项目建设压占部分草地。

5.3.1 土地占压影响

(1)永久占地影响

本项目已开工建设,永久性占地包括工业场地、炸药库等工程建设用地。永久占地

造成土地利用性质的永久性改变,植被破坏,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的影响。项目建设对土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7

地利用的影响,主要是使土地失去原有的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对局部的土地

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范围主要为占地范围内,影响程度为严重,不可逆影响,影

响集中表现在工业场地内,对外部环境影响有限。

(2)临时占地影响

临时占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改变小,对区域土地利用和经济的不利影响是

有限的。

5.3.2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建设期施工人员的活动和机械噪声等使施工区及周围一定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活动

和栖息产生一定影响,引起野生动物局部的迁移,使其群落组成和数量发生一定变化,

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轻。

由于受区内村庄、耕地等人为活动的干扰,施工区域内无大型野生动物,多为常见

动物。因此,项目施工对周围野生动物影响较小。

5.3.3 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影响范围主要为占地范围内,施工使场地内地表植被破坏,使评价区植被覆盖率降

低,影响程度为严重,为不可逆影响。

5.3.4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扰动施工区地表,若不采取有效的水保措施,将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加剧。

5.3.5 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项目场地施工使地表植被破坏,裸露面增加,增加区域景观的碎裂度,使区域景观

斑块结构发生变化,另外评价区原来是以草地、灌木林地为主的自然景观,项目建设在

该区增加了工业景观,使景观趋于多样化。

景观变化趋势为:现有以草地、灌木林地为主的自然景观改变为工业景观,但工业

场地主要沟谷内,受两侧山体的阻隔,不会改变整体以林地为主的自然景观,对区域景

观影响较小。

5.3.6 土石方平衡分析

根据设计,施工期挖方全部用于铺垫工业场地和炸药库。本工程共挖方 1049430m3,

填方 1049430m3,土石方保持平衡,不设取土场和弃土场。

土石方的开放、填筑会引起水土流失及扬尘污染,环评要求在土石方开挖和填筑过

程中洒水降尘、及时绿化。随着洒水绿化措施逐渐发挥作用,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将逐渐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8

得到改善。

表 5.3-1 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序号 工程内容 挖方 填方

1 施工期掘进矸石 246250 0

2 工业场地 800879.51 896657.66

3 炸药库道路 0 152771

4 临时排矸场处运煤隧道 2300 0

总计 1049430 1049430

5.3.7 生态保护措施

(1)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

工区域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

(2)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硬化地面,实施绿化带;

(3)厂界实施绿化带,工业场地各分区要以绿化带分隔;

(4)土石方全部用于地面平整,工业场地内所有坡面应进行边坡防护,绿化;

(5)工程施工期形成的矸石堆放区域,均按照土地复垦要求,覆土植被,植被种

类可结合林业部门土地整治计划实施;

(6)对闭矿后的工业场地未拆除建筑物拆除,并对工业场地和排矸场进行植被恢

复及复垦。

5.4 地下水环境

地面生产系统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废水(建筑施工废水)、施

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置不当排放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井巷工程施工穿越地下含水层会造成

含水层水量流失。

评价要求在后续施工过程前,必须按要求增设沉淀化粪池,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处

理后用于洒水降尘和场地绿化,不外排。在井筒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局部涌水量较大

地段时应及时对井筒穿过的含水层进行封堵。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后续施工对地下水影响不大。

5.5 声环境

5.5.1 工业场地噪声

(1)噪声源

建井施工过程中主要噪声源是地面工程施工机械和为井筒及井下施工服务的通风

机和压风机等。类比调查,主要噪声源源强见表 3.2-7。

(2)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及分析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9

按照点声源预测各声源单独作业时超标范围,见表 5.5-1。

表 5.5-1 施工噪声影响预测结果

施工阶段 施工机械 声压级

(dB(A))

标准限值 dB(A) 影响范围(m)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挖掘机 89 75 55 25 251

装载机 90 75 55 28 281

推土机 86 75 55 18 177

铲土机 85 75 55 16 158

压路机 86 75 55 18 177

打桩 打桩机 105~112 85 禁止 112 /

结构

空压机 90 70 55 50 281

搅拌机 89 70 55 45 251

振捣机 90 70 55 50 281

起重机 90 70 55 50 281

装修

吊车 83 65 55 40 126

升降机 82 65 55 35 112

电锯 88 65 55 71 223

备注:声压级为距离声源 5m。

从表 5.5-1 可知,在所有施工机械中,打桩机昼间噪声影响范围最大,昼间到 112m

外方能满足《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要求;夜间严禁施工,不会造成影响。其它影响

较大的噪声源还有装载机、挖掘机、空压机、振捣机、起重机、电锯和运输车辆,噪声

源夜间影响范围都超过了 100m,但昼间影响相对较小,一般不超出工业场地场界范围。

从敏感点分布可知:本项目工业场地周围 200m 范围内无村庄等声环境敏感点。由

此可见:本项目施工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建设期临时排矸场位于主斜井东北侧沟道内,周边山体是天然的隔声屏障,施工噪

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工业场地内。

5.5.2 井巷施工噪声

井巷施工机械大都布置在井下,井巷掘进和爆破产生的振动、施工噪声和瞬时噪声

受井下周围地层阻挡,对地表外环境影响很小,但对井巷作业面环境影响大,必须加强

作业人员劳动保护。

5.5.3 防治措施

(1)场地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① 改进施工方式,选择低噪声施工机械,对高噪声机械要严格控制运行时段,禁

止夜间(22:00~06:00)施工;

②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缩短施工工期。在满足施工作业前

提下,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如切割机、电锯等,必须设置在工棚内;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0

③ 对机械操作人员采取轮流工作制,减少工人接触高噪声时间、并佩戴防护耳塞

等措施;

④ 严格操作规程,降低人为噪声;

⑤ 运输车辆路经城镇、村庄和进入工地减速,减少鸣笛。

(2)道路施工

道路施工应集中力量分段进行,缩短施工时间,硬化进场道路。

5.6 固体废物的处置

项目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井筒和大巷、采区开凿的岩巷岩石,矸石的主要

成分为砂岩、砂质泥岩和少量的碳质煤屑等,应及时清运,用于工业场地和路基填方等,

不外排。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交地方环卫部门。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机油及废

润滑油约 0.1t,评价要求按照《危险废物贮存场污染控制标准》设置废油暂存间,集中

收集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因此,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较小。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1

6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6.1 生态环境

6.1.1 地表沉陷预测

6.1.1.1 预测原则

(1)可采煤层特征

本矿井生产能力 1.20Mt/a,服务年限为 70.2a。主要可采煤层 4 层,全井田 4 层可采

煤层设计将其分为上、下两个煤组,其中 5 号煤层划分为上煤组,3-1、3-2、3-3 煤层划分

为下煤组。

(2)开拓开采

设计按煤组划分水平,将全井田划分为一个主水平和一个辅助水平。主水平大巷设在

3-2 号煤层中,开拓 3-1、3-2、3-3 煤。在 5 号煤层设置辅助水平,开拓 5 号煤。

矿井生产前期为 5 号、3-2 号煤层同时开采,两个工作面均采用综采长壁采煤法。井

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首采 5 号、3-2 号煤层。井田各煤层全部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即煤

层间、盘区间均采用自上而下的下行开采顺序。

井田划分为 10 个盘区,将 5 煤划分为南北两个盘区,即 51 盘区及 52 盘区,移交时

开采 51 盘区。下煤组 3-1、3-2、3-3 煤层共划分 8 个盘区分别为 31 盘区、32 盘区、33 盘

区、34 盘区、35 盘区、36 盘区、37 盘区、38 盘区。

本环评按照“远粗近细”的评价基本原则,对 5 号、3-1、3-2、3-3 煤层开采后的地表沉

陷进行分析预测,重点突出首采区。

6.1.1.2 地表沉陷的预测方法、模式及参数选取

(1)地表沉陷的预测方法及模式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推荐的概率积

分法预测井田范围内地表移动、变形的程度及范围。预测模式为:

最大下沉值: cosmax qMW ,mm;

最大倾斜值: rWI maxmax , mmm ;

最大曲率值:2

maxmax 52.1 rWK ,10-3

/m;

最大水平移动值: maxmax WbU ,mm;

最大水平变形值: rWbcm max52.1 , mmm 。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2

式中:M —— 煤层开采厚度,mm;

—— 煤层倾角;

q —— 下沉系数;

b —— 水平移动系数;

r —— 主要影响半径,m , tgHr ;

H —— 煤层埋深,m 。

(2)参数选取

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推荐的“按覆岩

性质区分的地表移动一般参数综合表”,参考本矿区邻近煤矿的地表沉陷预测参数,得

出相关参数值见表 6.1-1。

表 6.1-1 地表移动变形模式参数表

序号 参 数 符 号 单 位 参数值 备 注

1 煤层倾角 a ° 1 /

2 下沉系数 q - 0.65 /

3 主要影响正切 tgβ - 2.0 /

4 水平移动系数 b - 0.30 /

5 拐点偏移距 s M 0.1H H 为平均采深

6 最大下沉角 θ deg 90-0.68α /

6.1.1.3 地表沉陷受体情况

详见 2.2.3.5 节煤柱留设。

6.1.1.4 地表沉陷预测结果

(1)地表下沉、移动与变形值预测结果

①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

按照煤炭行业的评价原则,本评价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计算,绘制出了车村煤矿

一号井首采煤层开采后的地表沉陷等值线图、车村煤矿一号井所有煤层开采后的地表

沉陷图和全井田沉陷叠加示意(见图 6.1-1~图 6.1-6)

②按极值情况预测的结果

在预测地表沉陷值的时候应考虑各开采煤层沉陷值的叠加,但其他沉陷参数可按各

煤层单独计算。设计明确 5 号、3-2 号煤层采高分别为 1.81m、1.14m,5 号、3-2 号煤最

小开采厚度采用 1.81m、1.14m,因此根据上述各参数,考虑煤层产状变化带来的沉陷系

数小范围变化,按极值计算方法确定各开采煤层在开采区域的地表下沉、移动与变形值的

大小,计算结果见表 6.1-2。井田开采区域内各可采煤层开采后的沉陷叠加值见表 6.1-3。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3

表 6.1-2 首采区 5 号、3-2 号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

平均开采

厚度(m)

Wcm

(mm)

icm

(mm/m)

Kcm

(10-3

/m)

Ucm

(mm) cm

(mm/m)

r

(m)

5 1.81-2.37 1176.32-1540.27 7.69-10.07 0.08-0.10 352.90-462.08 3.51-4.59 153.00

2.09 1358.29 8.88 0.09 407.49 4.05 153.00

3-2 1.14-1.68 740.89-1091.83 3.64-5.37 0.03-0.04 222.27-327.55 1.66-2.45 203.50

1.41 916.36 4.50 0.033 274.91 2.05 203.50

表 6.1-3 全井田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

煤层 平均开采

厚度(m)

Wcm

(mm)

icm

(mm/m)

Kcm

(10-3

/m)

Ucm

(mm) cm

(mm/m)

r

(m)

5 1.81-2.37 1176.32-1540.27

7.69-10.0

7 0.08-0.10 352.90-462.08 3.51-4.59 153.00

2.09 1358.29 8.88 0.09 407.49 4.05 153.00

3-1 0.50-1.33 324.95-864.37 1.74-4.63 0.01-0.04 97.49-259.31 0.79-2.11 186.50

0.65 422.44 2.27 0.02 126.73 1.03 186.50

3-2 1.14-1.68 740.89-1091.83 3.64-5.37 0.03-0.04 222.27-327.55 1.66-2.45 203.50

1.41 916.36 4.50 0.033 274.91 2.05 203.50

3-3 0.50-1.14 324.95-740.89 1.54-3.50 0.01-0.03 97.49-222.27 0.70-1.60 211.50

0.68 441.93 2.09 0.02 132.58 0.95 211.50

全井

/ 2567.11-4237.36 / / / / /

/ 3039.02 / / / / /

需要说明的是,本井田各煤层开采的时间间隔较长,各煤层开采产生的倾斜变形、

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值一般情况下不会在同一时间内叠加(但在不同时间内可以

正负累加),因此在沉陷评价过程中不考虑各煤层开采产生的倾斜变形、曲率、水平移

动和水平变形值的同时叠加影响,只考虑其单独产生的影响。但沉陷值是随着时间的延

续而叠加的,因此沉陷应考虑各煤层开采产生的沉陷值叠加影响。

由表 6.1-2 可知,首采煤层 5 号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地表平均下沉值为 1358.29mm,

平均倾斜值为 8.88mm/m,平均曲率值为 0.09×10-3

/m,平均水平移动值为 407.49mm,

平均水平变形值为 4.05mm/m。首采煤层 3-2 号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地表平均下沉值为

916.36mm,平均倾斜值为 4.50mm/m,平均曲率值为 0.033×10-3

/m,平均水平移动值为

274.91mm,平均水平变形值为 2.05mm/m。其他煤层的沉陷值详见该表。

由表6.1-3可知,本井田所有煤层开采后,各开采煤层的沉陷叠加值一般为2.6~4.2m,

平均值约 3.0m。

(2)地表沉陷影响范围预测结果

地表沉陷的影响范围受煤层厚度、上覆岩层的厚度、岩性、移动角和边界角影响。

根据本井田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条件,结合国内同类矿井的经验参数,本矿井煤层开采引

起的地表沉陷影响范围预测结果:5 号煤层,延展至开采范围外约 153m;3-1 煤层,延

展至开采范围外约 186.5m;3-2 煤层,延展至开采范围外约 203.5m;3-3 煤层,延展至

开采范围外约 211.5m。本环评把本井田的地表沉陷影响范围按延展至开采范围外约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4

153~211.5m,平均约 182.3m。

(3)地表移动延续时间预测

井下开采引起地表发生移动变形,到最终形成稳定的塌陷盆地,这一过程是渐进而

相对缓慢的,采煤工作面回采时,上覆岩层移动不会立即波及地表。地表的移动是在工

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才发生的。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在上覆岩层中依次形成冒落带,

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并传递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变形。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与采深

和工作面推进速度有关,其关系可用如下表示:

T=t1+t2+t3

式中: t1——移动初始期的时间;

t2——移动活跃期的时间;

t3——移动衰退期的时间。

在无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T)可根据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T=2.5H(d)

式中:H——工作面可采煤层的平均埋深(m)。

经计算,5煤地表移动变形时间平均约2.10a;3-1号煤地表移动变形时间平均约2.6a;

3-2 号煤地表移动变形时间平均约 2.8a;3-3 号煤地表移动变形时间平均约 2.9a。

6.1.2 地表沉陷影响分析评价

6.1.2.1 地表沉陷现状调查

本探矿权范围内,以往煤炭资源未进行开发利用、无任何生产矿井和老窑,煤炭资

源保存完整。经现场调查,井田范围内没有明显的沉陷裂缝和沉陷台阶,其情况维持原

土地利用现状。

6.1.2.2 地表沉陷影响预测评价

(1)地表沉陷对原地形地貌的影响分析

由地表沉陷预测知,本井田所有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叠加沉陷深度约 2.6~4.2m,平均

值约 3.0m。由此可知,本矿的开采会对原地形标高和地表形态产生一定影响,考虑到沉

陷的整体性和区域地形的相对高差,地表沉陷的最终影响不会改变区域总体地貌类型。

按最大影响考虑,本井田地表沉陷影响范围延至开采范围外约 153~211.5m,平均约

182.3m,主要受影响地段为沉陷边缘。

(2)地表沉陷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

① 地面建(构)筑物的损坏和保护等级划分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5

地面建(构)筑物的损坏和保护等级划分见表 6.1-4。

表 6.1-4 砖混建(构)筑物的损坏等级

损坏

等级 建筑物损坏等级

地表变形值 损坏

分类

结构

处理 水平变形

(mm/m)

曲率K(10

-3/m)

倾斜 i

(mm/m)

I 自然间砖墙上出现宽度 1~2mm 的裂缝。

≤2.0 ≤0.2 ≤3.0

极轻

微损

不修

自然间砖墙上出现宽度小于 4mm的裂缝;

多条裂缝总宽度小于 10mm。

轻微

损坏

简单

维修

自然间砖墙上出现宽度小于 15mm 的裂

缝;多条裂缝总宽度小于 30mm。钢筋混

凝土梁、柱上裂缝长度小于 1/3 截面高度;

梁端抽出小于 20mm;砖柱上出现水平裂

缝,缝长大于 1/2 截面边长;门窗稍有歪

斜。

≤4.0 ≤0.4 ≤6.0 轻度

损坏 小修

自然间砖墙上出现宽度小于 30mm 的裂

缝;多条裂缝总宽度小于 50mm。钢筋混

凝土梁、柱上裂缝长度小于 1/2 截面高度;

梁端抽出小于 50mm;砖柱上出现小于

5mm 的水平错动;门窗严重变形。

≤6.0 ≤0.6 ≤10.0 中度

损坏 中修

自然间砖墙上出现宽度大于 30mm 的裂

缝;多条裂缝总宽度大于 50mm。梁端抽

出小于 60mm;砖柱上出现小于 25mm 的

水平错动。

>6.0 >0.6 >10.0

严重

损坏 大修

自然间砖墙上出现严重交叉裂缝、上下贯

通裂缝,以及墙体严重外鼓、歪斜、钢筋

混凝土梁、柱裂缝沿截面贯通;梁端抽出

小于 60mm;砖柱上出现大于 25mm 的水

平错动;有倒塌的危险。

极度

严重

损坏

拆建

② 影响程度分析

各煤层开采间隔时间较长,各煤层开采产生的倾斜变形、曲率和水平变形值一般情

况下不会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叠加,因此在预测地表沉陷对地面建(构)筑物影响

破坏程度的时候按造成破坏程度最大的煤层来预测和分析。地表沉陷对地表建(构)筑

物的影响程度预测见表 6.1-5。

表 6.1-5 地表沉陷对地面建(构)筑物损坏等级预测

煤层 水平变形(mm/m) 曲率 K(10-3

/m) 倾斜 i(mm/m) 损坏等级

5 3.51-4.59

4.05 0.08-0.10

0.09 7.69-10.07

8.88 Ⅲ

3-1

0.79-2.11

1.03 0.01-0.04

0.02 1.74-4.63

2.27 Ⅱ

3-2

1.66-2.45

2.05 0.03-0.04

0.033 3.64-5.37

4.50 Ⅱ

3-3

0.70-1.60

0.95 0.01-0.03

0.02 1.54-3.50

2.09 I

由表 6.1-5 知,本井田个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和变形值达到地面建筑物Ⅲ级破坏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6

等级限值。

③ 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由于本井田开采范围内的村庄受沉陷影响的破坏等级均不超过Ⅲ级,因此对本矿的

工业场地、开采范围范围内的村庄等重要保护目标留设煤柱,并采取综合维护措施加以

保护;对井田范围外、沉陷影响范围内的村庄,采取综合维护措施加以保护。

开采范围内的乡间道路和低压输电线路,按“三下采煤规程”的要求可以采取综合维

护的方式来保护使用安全。乡间道路如发现裂缝可立即填补;低压电杆可在采前利用木

料支护,采后歪斜可人工扶正,埋设段可重新填埋压实。

(3)煤炭开采对井田内油井的影响

子长矿区属于油、煤共生的矿区,井田内共测得各类石油井 452 个(其中生产井 436

个,报废井 16 个)。油井都为斜井和水平井,煤层在瓦窑堡组 3 段,油井造斜在瓦窑

堡组 1 段,3 煤的平均标高是 910 米,5 煤平均标高是 970 米,油井造斜标高为 850 米,

即油井在煤层下部开始了造斜。矿井采动裂隙如与油气孔贯通,可能对矿井安全生产构

成威胁。

设计将车村煤矿一号井井田西南侧油井密集的地区划为油井保护暂不开采区,对于

开采区内零星分布的油井,延长油管局与子长县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关于石

油煤炭矿区重叠区勘查/开采互不影响保证安全生产协议》,且根据《子长采油厂专题会

议纪要》(附件6),煤矿负责向采油厂提供子长县区域内采煤区和规划区内朱巷道、

巷道、保安煤柱、工作面、采空区及无煤区平面分布图(注明坐标系)、主采煤层标高。

采油厂根据上述煤矿所提供的资料,负责向上述煤矿提供对应的煤炭矿权内的采煤区、

规划区内井位资料,包括井位坐标、地面海拔、井斜数据。因此,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将具体的情况告知采油厂,双方协商,确保油井和煤炭开采的安全顺利进行。

设计提出井田内已有油井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

规程》留设煤柱,暂按目前位置计算煤柱,保护等级暂按Ⅱ级,围护带宽度取15m;松

散层移动角取45°,岩层移动角取70°。经计算油井周围5号煤保护煤柱宽度在85m~170m

之间,3-2号煤保护煤柱宽度在110m~186m之间。巷道施工前应进一步查清油井的准确

位置及其地面建(构)筑物情况,生产期间需进一步准确确定煤柱留设范围。

废弃油井保护等级暂按Ⅲ级,围护带宽度取 10m。同时,对于报废油井应及时做好

封孔工作,以免含水层上下串通,导致煤矿突水事故发生。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采出的油由汽车运输到采油队或集油站,再由管道输送。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7

井田范围内的输油管线基本沿地表水沟谷敷设(见图 6.1-7),地表水沟谷区均留设有

煤柱,因此,对输油管线的影响不大。若有部分油井是通过管道运输到采油队或集油站,

而本项目未对其进行煤柱保护,则环评要求煤矿根据附件 9 向采油厂提供资料时,询问

采煤区范围内有无输油管道及其具体位置,并在后续工作中派专人巡查,确保输油管线

未受沉陷影响发生断裂漏油事故;若发生破损,则积极联系采油厂,共同协商处理,确

保不对周边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等环境造成影响。

(4)地表沉陷对地表河流的影响

井田北侧为马河川,井田南侧为南河,马河川与南河均为秀延河的支流,均为季节

性河流,流量随地表降水变化极大。

由于井田范围内地貌落差大,最高海拔位于井田内西南部拓家山山项,海拔

1561.80m;最低处位于井田东北部的秀延河河谷中,海拔 1110m,相对高差 451.8m,

而开采沉陷最大值 4.2m,因此沉陷不会改变井田区域内的汇流条件。因此,沉陷基本不

会对地表水体产生较大影响,通过采取整平、填堵裂缝等措施可以满足马河川与南河的

保护要求。

(5)地表沉陷对土地的影响

井田开采沉陷影响面积 126km2。参考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编制规程(井工煤矿)

表 B.3 旱地、林地、草地损毁程度分级标准(分级标准见表 6.1-6),煤层开采后,各类

土地破坏等级为中度。土地资源受损害面积预测结果见表 6.1-7。

表 6.1-6 土地资源损害程度分级标准

类型 损害程度 水平变形(mm/m) 附加倾斜(mm/m) 地表下沉(m)

旱地

轻度 ≤8.0 ≤20.0 ≤2.0

中度 8.0<X≤16.0 20.0<X≤40.0 2.0<X≤5.0

重度 >16.0 >40.0 >5.0

草地、林地

轻度 ≤8.0 ≤20.0 ≤2.0

中度 8.0<X≤20.0 20.0<X≤50.0 2.0<X≤5.0

重度 >20.0 >50.0 >5.0

注:任何一个指标达到相应标准即认为土地损害达到该损害程度;沉陷值小于 10mm 按无影响考虑

表 6.1-7 采区沉陷影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表

影响程度 土地类型(km

2) 合计(km

2) 耕地 各类林地 草地 裸地

中度影响区 11.92 40.884 72.44 0.756 126

(6)地表沉陷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本区地表沉陷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形式为滑坡、坍塌,使得井田内部分区域内

的水土流失加剧,另外,由于沉陷加大了地表坡度,使得径流量增大,冲刷量也随之增大,

从而引发的水土流失和加重土地侵蚀程度。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8

根据地表沉陷稳定后地面坡度的大小,可将地面沉陷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影响分为六个

等级,见表 6.1-8。

表 6.1-8 地面坡度与土壤侵蚀程度之间的关系

影响级别 地面倾斜 mm/m 侵蚀程度

Ⅰ <17 不发生侵蚀

Ⅱ 17~52 不发生明显侵蚀

Ⅲ 52~88 轻度侵蚀,有少量纹沟出现

Ⅳ 88~123 中度侵蚀,要采取一定水土保持措施

Ⅴ 123~176 中度侵蚀,要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

Ⅵ >176 强度侵蚀

本井田煤炭开采后引起的最大地面倾斜值 10.07mm/m,地面沉陷对土壤侵蚀程度的

最大影响级别为Ⅰ级,不发生侵蚀影响。

6.1.3 生态影响评价

6.1.3.1 评价区景观生态影响分析

项目不进行大规模的地面建设与道路建设,煤矿开采造成地表沉陷,不会改变黄土

沟壑的地貌景观,因此,对地貌景观的影响较小。

6.1.3.2 项目开发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工业场地除绿地外最终全部硬化。土壤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及肥力等长远性不

利影响,直到项目退役期,工业场地全面复垦才能得到恢复。

地表倾斜变形、产生沉陷裂缝会使农田耕作条件变差,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养分流

失;在沉陷区域,沉陷裂缝的分布,使水土流失加剧,蓄水保墒变差,土壤的承载力和

生产力可能降低。但这种影响一般维持 2~3 年,随着时间推移将逐渐消失,土壤的肥力

将逐渐恢复。

6.1.3.3 项目开发对农业的影响

沉陷形成后,有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进而影响评价区的农

业结构:地表倾斜变形、产生裂缝会使农田耕作条件变差,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养分流

失;在沉陷区域,沉陷裂缝和沉陷台阶的分布,使水土流失加剧,蓄水保墒变差,可能

造成农作物减产。尽管如此,但现有的以陆生生态环境为主导的格局将基本保持不变,

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也将基本保持不变。待地表下沉稳定后,通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逐

步消除因沉陷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维护以玉米等为主的现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不变。

对于本井田沉陷区而言,由于沉陷影响的程度为中度~重度,沉陷对农田的耕作条

件影响不大,农田的保水保墒、肥力及养分的维持等均受影响不大,原耕地在人工治理

和复垦的前提下可继续耕作。根据矿区多对矿井沉陷区农业生产调查结果,沉陷区受影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9

响的耕地,其农业产量减产约 10~15%。

井田开采区内旱耕地的农业生产较脆弱,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类及杂粮,年总平

均亩产量约 250~300kg。受开采影响,沉陷影响区的农业损失约 35kg/亩·年。

6.1.3.4 地表沉陷对草地的影响分析

采煤沉陷将对开采范围内的部分天然牧草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矿区多年煤

炭开采沉陷区天然牧草地状况调查,天然牧草地受沉陷影响相对较小,大部分天然牧草

地可以通过必要的人工整治来恢复。

6.1.3.5 项目开发对林地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开采后受沉陷影响林地的面积 40.884km2,该区内的林木由于受沉陷影响导

致林地土壤养分与保水功能下降,对其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时会出现林木倾斜、歪

斜;受一般影响的林地不会影响大面积的林木正常生长,及时采取封育措施进行恢复后

仍能正常生长。

6.1.3.6 对动物的影响分析

项目区为黄土丘陵区,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灌林地和牧草地占有绝大多数。矿井

实施开采后,地表沉陷对井田范围内的植被涵养水层水分及地表植被的正常生长有一定

影响,但在人为治理前提下,其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内。因此本矿井开采对野生动物的

生存活动空间及休养生息环境影响不大。本项目区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定保护的各级

保护动物。

虽然可能引起野生动物局部的迁徙,使其群落组成和数量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总体

上来说,项目建设不会使评价区野生动物物种数发生变化,其种群数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6.1.3.7 隧洞的生态影响分析

(1)对景观的影响

隧洞洞口的存在,对原有山体的景观造成影响。洞口宽 3m、高 3.5m,洞口注意景

观设计,以及绿化措施后,对景观影响较小。

(2)对植被的影响

隧洞破坏了原有山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的联系,对植被的生长有影响。但隧洞所在山

地类型属于荒草地,植被不茂盛,后期隧道上方进行绿化措施,对植被的影响不大。

6.1.4 退役期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6.1.4.1 矿井退役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矿井生产期满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封闭。矿井在退役期的时段内,与生产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0

期相比,对自然环境诸要素的影响将趋于减缓,主要体现在:

① 煤炭行业特有的地表变形问题,将随着开采活动的停止而逐渐趋于稳定,不会

再有新的沉陷区出现;

② 随着资源的枯竭,煤炭开采、加工和利用的设备也将停止运行,产污环节消失,

将使该区域污染状况逐步好转;

③ 工业场地关闭并全部复垦或绿化,从而使工业场地及其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得

到较大改善;

④ 停止排水后,受采煤影响的各含水层水位水位将会逐渐得到恢复。

⑤ 对沉陷区的土地进行治理,从而改善沉陷区植被生长条件。

⑥ 随着对矸石场的生态整治、植被恢复,矸石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态

环境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因此,矿井退役期,井田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6.1.4.2 退役期主要环境问题

矿井退役期还将会面临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

受到影响;退役矿井有可能影响临近矿井的生产安全等;此外,矸石场如不及时进行生

态综合整治,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时有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上

述问题的出现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采取积极的对策与措施,

即可避免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使矿区发展趋于正常化。

6.2 地下水环境

根据井田钻孔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及现场对井田内居民用水情况调查,井田内具有

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为沟谷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沟谷附近的中侏

罗统直罗组裂隙含水岩组、中侏罗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岩组。因此,本次环评主要关注煤

炭开采对该含水层的影响。

6.2.1 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分析

6.2.1.1 采煤冒落带、导水裂缝带及保护层高度预测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依据《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

查评价标准》(MT/T1091-2008),并结合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三下采煤”规程,以及本

区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本项目勘探报告中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煤层顶底板属

中硬类岩石),选择其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发育最大高度按下以公式计算;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1

①冒落带(Hc)

Hc=4M,(m);式中:M—累计厚度(m)。

②导水裂隙带(Hf)

Hf=100M/(3.3n+3.8)+5.1,(m);式中:M—累计采厚(m);n—煤层分层数。

③保护层高度(Hb)

Hb=3(ΣM/n),(m);式中:ΣM—累计采厚(m);n—分层层数。

④防水煤岩柱高度(Hsh)

Hsh=Hf+H b,(m);式中:Hf —导水裂隙带高度(m);Hb—保护层高度(m);

⑤导水裂隙带、防水岩柱高度预测结果

根据井田内钻孔资料预测井田 5、3-1、3-2 和 3-3 号煤层开采后冒落带、导水裂隙

带、保护层及防水煤岩柱高度预测结果见表 6.2-1。导水裂隙带高度剖面见图 4.1-4~4.1-6。

表 6.2-1 预测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及防水煤岩柱高度表

煤层

编号

统计参

煤层厚

度(m)

冒落带高

度(m)

导水裂隙

带高度(m)

防水煤岩

柱高度(m)

煤层间距※

(m)

导水裂隙带高度

与层间距之差(m)

5 号煤

最小值 0.71 2.84 15.10 17.23 144.73※ 106.67

最大值 2.83 11.32 44.96 53.45 311.50※ 280.20

平均值 2.05 8.20 33.96 40.12 225.49※ 191.53

3-1 号

最小值 0.15 0.60 7.21 7.66 23.80 4.07

最大值 1.75 7.00 29.75 35.00 41.51 32.18

平均值 0.56 2.23 12.94 14.67 34.36 20.32

3-2 号

最小值 0.13 0.52 6.93 7.32 6.74 -13.26

最大值 1.93 7.72 32.28 38.07 33.99 21.89

平均值 0.81 3.26 16.57 18.94 18.99 4.25

3-3 号

最小值 0.16 0.64 7.35 7.83 2.55 -13.11

最大值 1.46 5.84 25.66 30.04 26.09 13.69

平均值 0.55 2.21 12.87 14.50 14.16 1.29

※5 号煤层间距指是煤层顶部基岩厚度

根据项目勘探报告:3-3 和 3-2 号煤层之间的平均间距为 14.16m,3-2 和 3-1 号煤层

之间的平均间距为 18.99m, 3-1 和 5 号煤层之间的平均间距为 34.36m。由上面的垮落

带高度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 5、3-1、3-2 和 3-3 号煤层各煤层间距较大,且层位稳

定,3-3、3-2 和 3-1 号煤层的垮落带均未接触到 3-2、3-1、5 号煤层的开采范围,因此,

各煤层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可以采用各自煤层的开采厚度分别计算,计算结果如上所

示。

通过对区内各主要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计算结果(见表 6.2-1)可知,最顶部

的 5 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 15.10~44.96m,平均值为 33.96m,基本上所有钻孔导水裂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2

隙带位于瓦窑堡组上部和延安组下部地层内,最高处距基岩顶面还有 79.66m,未达到风

化裂隙导水带。从表亦能看出,3-2 煤层与 3-3 号煤层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均小于与上部

煤层的层间距,导水裂隙一般不会构成上下采空区的水力联系通道。

6.2.1.2 采煤对上覆、下伏含(隔)水层的影响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失去支撑,从而引起采空区顶板岩层的变形和塌陷,导致上

部含水层结构的破坏,导水裂隙带影响地段含水层结构发生改变,地层渗透性增强。

根据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表 6.2-1),本井田最上层的 5 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

度 15.10~44.96m。而 5 号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为 144.73~311.50m,5 号煤层埋深为 305~

371m。因此,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均未发育至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仅发育到瓦

窑堡组上部和延安组下部基岩含水层内。

可见,本项目煤层的开采将影响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孔隙含水层,使侏罗系中

统延安组裂隙、孔隙含水层中的水量疏干,整体来说对上部的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影响较

小;井田东北部局部红土隔水层的缺失,但从剖面图 4.1-6 上可以看出,其开采煤层上

有侏罗系下统富县组含砾泥岩以及中统延安组中部夹的薄层粉砂质泥岩相对隔水层,因

此,煤层开采对第四系黄土潜水含水层的影响较小。详见表 6.2-2。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3

表 6.2-2 井田内含(隔)水层受采煤影响的情况

号 含(隔)水层 分布

厚度

(m)

富水

两带高度

示意 受开采影响分析

1

第四系全新统冲、

洪积层孔隙潜水

含水层(Q4)

呈带状分布于秀延河、马河

川及南河河谷的一级阶地及

高漫滩,随着河流蛇曲分割,

分布不连续。

0~8 弱

分布于大的沟谷中,沟

谷均留设保护煤柱,不

受开采影响

2

第四系中上更新

统黄土孔隙潜水

含水层(Q2+3)

分布于区内的梁峁地带,梁

区较厚,沟谷地带变薄。

0~

144.5 弱

与导水裂隙带之间新近

系上新统静乐组红土隔

水层(N2j)相隔,不受开

采影响

3 新近系静乐组相

对隔水层(N2j)

出露于区内较大沟谷中、该

红土致密坚硬,孔隙裂隙均

不发育,为区内较好的局部

相对隔水层。

0~124.85

/ 导水裂隙未到达,仍为

隔水层,不受开采影响

4

中侏罗统直罗组

裂隙含水岩组

(J2z)

主要分布于井田西北和西部

的寺湾、张家沟等地。

0~249.44

导水裂隙未到达,与下

段含水层之间有薄层粉

砂质泥岩相对隔水层,

受开采影响较小

5

中侏罗统延安组

裂隙含水岩组

(J2y)

出露于区内东部沟谷底部 109.65~303.43

导水裂隙到达区域水位

下降,未达到区域水位

下降较小

6

5 号煤上覆岩层裂

隙承压水含水岩

组(T3w 上)

该段自 5 号煤层底板至瓦窑

堡顶面以上 30~50m 范围

内,主要分布于井田内的东

北部。

30~50 弱

5 号煤层形成的导水裂

隙带将此含水层贯通,

开采区域地下水会向下

渗漏而逐渐疏干,周围

地下水位下降

7

三叠系上统瓦窑

堡组中段基岩裂

隙承压水含水岩

组(T3w 中)

该段自 5 号煤层底板以下至

3-2 号煤层组,区内广泛分布

33.57~74.7

弱 主要为含煤地层,也为

3 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

水层

8

三叠系上统瓦窑

堡组下段基岩裂

隙承压水含水岩

组(T3w 下)

本段自 3-2 号煤层组底部至

瓦窑堡组底部 / 弱

底板充水

含水层

煤层以下为底板充水含

水层

备注 指防水煤岩柱顶部最大高度,单位:m

6.2.2 开采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要对井下水进行疏干,在矿井长期疏干开采过程中,将会引起开

采煤层顶板含水层水位下降。

导水裂隙带发育范围内的含水层将被疏干,水位降至煤层底板,周围地下水位下降。

采煤引起开采境界周围地下水位下降的范围可以进行下面的估算:

根据导水裂隙带计算结果:煤炭开采后导水裂隙带仅到达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上段

基岩裂隙含水层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层,因此,井田内采煤引起开采境界周围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4

地下水位下降的范围可以用下式估算:

KSR 10

式中:R—水位下降影响半径,m;

S—水位降深,本项目按承压水位降至煤层底部考虑,井田北部约为 251.26m、

井田南部约为 216.26m;

K—渗透系数,为 0.0008m/d。

根据项目的有关资料,计算其开采边界外水位下降影响半径井田北部为 71.07m、南

部为 61.17m。

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本计算只作为水位变化趋势的分析依据,具体的水位下降

范围会随地质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因此,采煤对井田内的地下水水位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井田范围有限,煤层

开采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位。

矿井服务期满后,不再进行矿井疏干排水,煤层顶板含水层水位会逐渐恢复并达到

新的平衡。

6.2.3 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根据项目地勘报告及开采设计:本矿井正常涌水量 116.0m3/h(2784m

3/d),最大涌

水量 163.0m3/h(3912m

3/d)。

(1)开采前后的资源量变化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116m3/h,即 101.616×10

4m

3/a。通过人工排出,是地下水资源的

损失量。地下水资源的损失来自于地下水储存量、侧向径流补给两方面。

根据《延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一《延安市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评价》中的成果,

子长县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 1.11 亿 m3,地下水资源量为 0.58 亿 m

3,重复计算

量为 0.45 亿 m3,则子长县水资源总量为 1.24 亿 m

3。子长县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可

利用量为 3780.0 万 m3,仅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 34%。子长县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

仅为 1100.0 万 m3,为地下水资源总量的 20%。本项目位于秀延河流域,虽有

101.616×104m

3/a 的矿井涌水量排出,但矿井水来源于延安组和含煤地层中的地下承压

水,其 pH=8.8~12.2,矿化度为 2107~7481mg/L,水质类型为 SO4·Cl-Na 型和 Cl-Na

型水,属微咸水~咸水,不属于可开采水量。且项目矿井水井处理达标大部分回用后剩

余部分(非采暖季:430.7m3/d,采暖季:471.8m

3/d)排至秀延河支流南河,增加了秀延

河的地表水量,从一定程度上说,本项目提高了地下水的利用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5

天然状态下,煤层顶板以上三迭系上统瓦窑堡组上部(T3w 上)裂隙承压水含水岩

组及侏罗系延安组(J2y)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富水性与

透水性不好,水力联系差,加上地表地形复杂,径流条件良好,补给量不足,渗透有限,

含水量不大,同时受隔水层阻隔,各含水层之间多无水力联系,虽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水

源,但易于疏干,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大的威胁。煤矿开采后,西部边界径流流入的地

下水以矿井涌水的形式人工疏排至地表,不从东南及东北部边界流出。另外煤矿开采后

由于开采境界内水位下降还会引起境界外局部水位下降,形成降落漏斗,从而降落漏斗

影响范围内地下水都向开采工作面汇聚,使东南及东北部径流流出边界也改变为流入边

界,产生激发补给量,只不过因为水位下降影响范围不大,因此预计产生的激发补给量

有限。地下水资源的损失主要来自于导水裂隙带影响范围内含水层的储存量,也就是储

存于岩石孔隙中的水,该部分地下水渗漏于井下排出,含水层被疏干。

(2)水资源变化引起环境地质问题

对于富水性中等、含水层较厚且处于未固结状态的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可能因地下

水长期疏排造成地层内部压力下降,土体颗粒压密,进而引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次生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对于本项目而言,疏干地下水的含水层是煤层顶板以上三迭系上统瓦窑堡组上部

(T3w 上)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及侏罗系延安组(J2y)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对上部第

四系含水层影响很小,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煤炭开采所引起的采空区上部基岩地层结构

被破坏而造成的,地下水疏排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很小。

6.2.4 矿井生产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6.2.4.1 污废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矿井开采过程中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系上覆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

上段基岩裂隙含水层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层。在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述含水层水

体必然进入矿坑,使原有的水质发生变化。从井下排出矿井水主要受煤岩屑的污染,增

加了水体悬浮物和 COD 的含量。这部分水随着开采的进行不断排出地表;当然也有少

部分向下渗入,但通过下伏岩层的过滤净化和隔水层的阻隔,不会对下伏含水层产生明

显影响。

根据项目工程分析,运营期工业场地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矿井水排入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至井下消防洒水、除尘及绿化、道路洒水等,

剩余部分排至秀延河支流南河。由地表水的预测结果可知,项目矿井水排入南河后,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6

两个断面 COD 和石油类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与

河水现状值相比,混合后的浓度较现状值变化不大,不会改变其原有水质功能,则不会

影响受地表水补给的河谷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所以正常情况下,

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6.2.4.2 污废水跑、冒、滴、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本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南侧边界以北约 1.0km 处的九仙沟台地上,包气带岩性

原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黄土层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基岩地层,之后经过人工填

土、人工改造后其包气带的渗透系数大大降低。参考临近矿区报告其工业场地的渗透系

数为 4.14×10-4

cm/s,防污性能中等。一旦出现污水泄漏等,如果不采取防渗措施或采取

的防渗措施不完善,泄漏物就有可能进入地下水环境,从而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反之,

如果对工业场地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区域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及时地将泄漏和渗漏的污染

物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可有效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进入地下。

(1)正常状况下的影响

根据工业场地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污染物的性质和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将厂区划

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对于裸露于地面的生产功能单元,发生污水泄

漏后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将其划分为一般污染防治区,并参照《一般

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Ⅱ类场地进行地面

防渗设计,由于这类区域或部位发生泄漏时容易发现、处理方便,在采取防渗措施后,

对地下水影响不大。对于位于地下或者半地下的生产功能单元,发生污水泄漏后不容易

及时被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将其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并参照《危险废物安全

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进行

防渗设计。如采用2mm厚的HDPE膜(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12

cm/s),则污染介质穿透

该防渗膜层的时间可用下式进行估算:

(1)

(2)

其中,T为污染物穿透防渗层的时间;d为防渗层厚度,选用防渗膜厚度为0.002m;

K为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即1.0×10-12

cm/s;h为防渗层上面的积水高度,假设为1m,得出

污染物穿透防渗膜的时间T为12.7a,即正常情况下可渗透的污染物非常少,对地下水水

质影响不大。因此采取防渗措施后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7

(2)非正常状况下的影响

在非正常工况下,防渗措施不到位或者防渗措施失效时,污染物穿透包气带时渗透

系数为天然状况下的渗透系数,即 6.14×10-4

cm/s,包气带厚度 30m,根据上述公示计算

可知,废水穿透包气带的时间为 81d,可见非正常情况下,污水是比较容易进入含水层

的。

为预测分析其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的最大影响,评价按照未经处理的矿井水和生

活污水池中的废水浓度进行预测,将其作为本次预测的源强。

项目废水水质情况见表 3.2-7。矿井水中的石油类浓度为 0.85mg/L,生活污水中

NH3-N 的浓度为 20mg/L。一般情况,非正常状况下的渗漏量可取正常状况下允许渗漏

量的 10 倍。按照《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BG50141),矿井水调节沉

淀池(L×B×H=25×6.0×5.0m)、生活污水调节池(L×B×H=6.0×6.0×4.2m)的渗漏量应

按池壁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正常状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的渗水量不得超过 2L/

(m2·d)。由于本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流速很小,用上述方法计算源强,会导致计算出

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中的渗漏量过大,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明显不符,且地下水渗流公

示不适用,鉴于上述原因,本次采用达西定律按照池底出现一条裂缝(水池对角线方向,

宽度为 0.5m)导致污水长期泄漏,则污染物在非正常状况下的渗漏量见表 6.2-3。

表 6.2-3 非正常状况下污染物渗漏量

处理站名称 裂缝面积(m2) 污水渗漏量(m

3/d) 污染物名称 污染物渗漏量(kg/d)

矿井水处理站 12.855 0.321 石油类 0.0003

工业场地生活

污水处理站 4.242 0.106 NH3-N 0.002

① 计算方法的选择

根据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已取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质预测评价采用《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中一维稳定流动二维水动力弥散问题——连续注入示

踪剂模型计算,参数根据区内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选取。

② 计算公式的选择

),

4()(2

4),,(

2

0

2

L

D

xu

TLe

t

D

tuWKe

DDMn

mtyxC L

TLL DD

yu

D

xu

44

22

2

22

式中:

x ,y ——计算点处的位置坐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8

t ——时间,d;

),,( tyxC ——t 时刻点 x,y 处的污染物质量浓度,g/L;

M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

tm ——单位时间注入污染物的质量,kg/d;

u ——水流速度,m/d;

en ——有效孔隙度,量纲为 1;

LD ——纵向弥散系数,m2/d;

TD ——横向 y 方向的弥散系数,m2/d;

——圆周率;

0K——第二类零阶修正贝塞尔函数;

),4

(2

LD

tuW

——第一类越流系统井函数。

各参数取值见下表 6.2-4。

表 6.2-4 各参数取值

参数 mt 石油类

(kg/d)

mt 氨氮

(kg/d) K(m/d) I ne M(m) u(m/d) DL(m

2/d) DT(m

2/d)

数值 0.0003 0.002 0.025 0.06 0.3 20 0.005 0.23 0.023

③ 预测结果

根据选用的预测模式,污染因子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预测结果见表 6.2-5~6 和图

6.2-1~2。

表 6.2-5 矿井水处理站污水池渗漏石油类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预测表

预测时段(d) 超标范围面积(m2) 超标距离(m) 最大浓度(mg/L)

100 28 5 0.15

1000 255 18 0.2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9

100 天运移结果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0

1000 天运移结果

图 6.2-1 矿井水处理站污水池渗漏石油类不同时间在潜水含水层中的浓度分布图

表 6.2-6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池渗漏 NH3-N 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预测表

预测时段(d) 超标范围面积(m2) 超标距离(m) 最大浓度(mg/L)

100 15 4 1

1000 163 14 2

100 天运移结果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1

1000 天运移结果

图 6.2-2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池渗漏 NH3-N 不同时间在潜水含水层中的浓度分布图

根据计算得结果可以看出:矿井水处理站污水池持续渗漏,石油类在泄漏后 100 天

后,其浓度超过 0.05mg/L 的影响范围为 28m2,影响距离为 5m,最高浓度为 0.15mg/L;

泄漏后 1000 天后,其浓度超过 0.05mg/L 的影响范围为 255m2,影响距离为 18m,最高

浓度为 0.25mg/L。

生活污水处理站持续泄漏,污染物 NH3-N 在泄漏后 100 天后,其浓度超过 0.5mg/L

的影响范围为 15m2,影响距离为 4m,最高浓度为 1mg/L;泄漏后 1000 天后,其浓度

超过 0.5mg/L 的影响范围为 163m2,影响距离为 14m,最高浓度为 2mg/L。

而紧邻污染源下游的厂界处距离矿井水处理站污水调节池的距离为73m,预测出其

所在地的浓度历时曲线详见图6.2-3,由此可见:矿井水处理站污水池长期泄漏,约10000

天(27年)时厂界点地下水中石油类浓度超过地下水标准(0.05mg/L),其后会导致厂

界外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影响。

而紧邻污染源下游的厂界处距离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调节池的距离为284m,预测出

其所在地的浓度历时曲线详见图6.2-4,由此可见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池长期泄漏,约

150000天(410年)时厂界点地下水中NH3-N浓度仍未超过地下水标准(0.5mg/L),影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2

响较小。

图6.2-3 矿井水处理站污水池渗漏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中

石油类在厂界处浓度历时曲线图

图6.2-4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池渗漏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中

NH3-N在厂界处浓度历时曲线图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3

可见如果污水池或管网发生渗漏,污水池或管线周围的污染物浓度会很快升高,但

向远处扩散的时间会较长。而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污水池和管网的渗漏会很小,再加上

该地区的塑填黄土对 NH3-N 这种非持续性的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很强,可有效减

少污水渗漏进入含水层中的量,因此,非正常情况下,本工程的污废水对下游地下水水

质的影响不大。但考虑到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就很难恢复,评价要求必须加强运行期

环境管理,严防废水长时间渗漏,采取以上措施后,本工程对工业场地及附近地下水环

境的影响较小。

6.2.4.3 临时排矸场地矸石堆存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本项目掘进矸石回填井下,不出井,生产期矸石进入主煤流系统通过选煤厂进行洗

选处理后经带式输送机运往临时排矸场暂存,综合利用于制砖。根据工程分析中的煤矸

石毒性浸出试验结果(表 3.2-9),本矿矸石为Ⅰ类一般固体废物。且矸石浸出液各项

分析指标均小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对地下水影响较

小。且由于降水后受蒸发和排泄条件的影响,矸石充分淋溶和浸泡的条件和机会很少,

实际各有害元素溶出浓度远比试验条件下的相应浓度小的多,因此矸石淋溶水不会对地

下水体造成明显的影响。

另外,由于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固体废物

全部得到妥善处置,故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小。

项目临时排矸场下游 1370m 处有居民分散式水源地(余家坪镇刘家硷村饮水安全工

程),矸石浸出液各项分析指标均小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

对桥沟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影响很小。而沟口村民饮用水源井(余家坪镇刘家硷村饮

水安全工程)其抽取的主要含水层为中侏罗统直罗组及延安组裂隙含水层。因此,正常情

况下对居民饮用水源井的影响很小,基本上不会影响到刘家俭村居民的饮用水源。可是基

于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角度考虑,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需在拦矸坝下游 10m 处的监

控井进行水质监测,一旦发现其水质受到污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制定供水方案,拟将

子长县自来水公司给本项目提供的生产生活用水分给周围受影响村庄,保证其供水安全。

6.2.5 开采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本区内地表水主要有井田东北角的秀延河及其支流马河川河和井田南部自西向东

流的南河。马河川河位于井田的北部,呈北东流向,在安定镇西侧注入秀延河,在区内

流长约 12.5km。枯水季节上游主河道流量 20.2L/s,下游流量 177L/s。南河亦为秀延河

的支流,在勘查区外的子长县城汇入秀延河,在枯水季节主河道中流量一般为 15-50L/s;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4

区内的河流补给来源主要为地下水,雨季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总之区内地表水较贫乏。

由于本井田内煤层埋藏深度较大,煤层开采导致的导水裂隙带位于瓦窑堡组内,未

达到风化裂隙导水带。同时,3-2 煤层与 3

-3 号煤层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均小于与上部煤层

的层间距,导水裂隙不会构成上下采空区的水力联系通道,不会与地表河流发生水力联

系,因此矿井涌水对区域地表水影响很小。

本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区内沟谷纵横,地形总

趋势为西高东低,最高海拔位于区内西南部拓家山山项,海拔 1561.80m;最低处位于井

田东北部的秀延河河谷中,海拔 1110m,相对高差 451.8m。沟谷呈树枝状分布,形成黄

土梁、峁、沟相间地形。

本井田所有煤层开采后,各开采煤层的沉陷叠加值一般为 1.4~4.2m,平均值约 2.6m。

开采会对地表形态和地形标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沉陷值远小于井田内地形高差

(最大为 451.8m),因此不会改变原沟系及地表雨水和沟流的径流及汇集,不会改变原

沟系的泄洪功能。

根据本项目开采设计,对地表分布的马河川河和南河均留设了防水保护煤柱,可避

免裂缝导致地表水漏失,但井田地下水位下降将导致地下水向河流的排泄量减少,可能

导致枯水期河流流量减少,再加上项目矿井水达标外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南河地

表水的影响。

6.2.6 开采对井泉及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

(1)对居民饮水的影响途径

采煤对居民饮水的影响途径有两方面,一是由于矿井排水使地下水资源减少、水位

下降造成其影响范围内泉水流量减少直至干枯(井水水位下降直至干枯),另一方面由

于煤矿废水外排污染下游取水点水质而影响居民供水。对于本项目而言,由于井田内及

下游居民用水取水点都在南河、马河川和秀延河两侧支沟内,煤矿工业场地下游南河河

谷内无取水水源点,临时排矸场下游居民饮用水源井距离较远,所以对居民饮水水质影

响很小,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居民水源水量的变化上。

(2)对居民饮水的影响分析

本煤矿煤层开采后地下水位下降范围可达井田开采境界外 61.17~71.07m 左右,井

田范围内及井田境界外 500m 以内的村庄有 63 个,但三个煤层均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

范围内受影响的村庄有 37 个。各煤层分布范围预计水井将受到影响的村庄情况见表

6.2-9。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5

表 6.2-9 预计生活用水可能受影响的村庄

开采煤层 受影响村庄

5 号煤 佘家沟、屈家沟村、桃保湾、新庄村、刘家沟、五里铺、薛家园子、李家岔村、杨家湫

3-1 号煤 佘家沟、屈家沟村、桃保湾、新庄村、刘家沟、五里铺、薛家园子、李家岔村、杨家湫

滩、十里铺、九里湾、乔家渠、后阳庄、李家渠、阳庄

3-2 号煤

井家坪、刘家硷、寺沟村、前寺湾、寺湾乡、石窑坪、张家崖窑、西山沟村、庄库、凉

水湾村、王家沟、刘崖窑、南塔村、老草湾村、崾崄沟、邱家塌、寨子壕、张家湾、张

家渠村、阎家沟、田家坬村、后阳庄、李家渠、阳庄

3-3 号煤 张家崖窑、西山沟村、庄库、凉水湾村、穆家塌村、王家沟、刘崖窑、南塔村、老草湾

村、崾崄沟、邱家塌、寨子壕、李家岔村、杨家湫滩、后阳庄、李家渠、阳庄

煤炭开采的首采盘区为 51、31 盘区,受影响的村庄为井家坪、刘家硷、寺沟村、

前寺湾、寺湾乡、石窑坪、后阳庄、李家渠、阳庄。

井田内目前用于供水的泉水大部分来自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层,少部分来自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砾石含水层。井田东北部局部红土隔水层的缺失,在隔水层缺失

地段,煤层开采后将会造成开采范围内第四系黄土潜水含水层水位逐渐下降,甚至疏干,

从而影响到居民生活用水。

经与建设单位沟通,建设单位已经对居民饮水受到影响的村庄制定供水方案,拟将

子长县自来水公司给本项目提供的生产生活用水分给周围受影响村庄,保证其供水安全

(方案详见 7.2.1)。评价要求对首采盘区居民饮水受影响的村庄,在煤炭开采之前落实

供水方案,其它受影响村庄根据煤炭开采进展情况逐步落实供水预案。考虑地质情况的

复杂性,评价要求应在井田内选择若干有代表性供水点,对其水量(水位)、水质进行

长期观测,掌握其受影响规律。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将对居民饮水的影响降至最低。

6.2.7 开采对井田范围内植被涵养层的影响分析

井田范围内植被类型以草地为主,在评价区内广泛分布;在河谷阶地主要为旱地,

沟谷边坡、河滩地及村落间则有人工种植的林地。井田内有泉及季节性沟流,在雨季沟

内有水时,水域及其两侧小范围内会生长一些喜水性草本植物。

植被涵养层是近地表处植被根系所能到达的地层。

由井下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可知,采煤主要影响的是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

上段基岩裂隙含水层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层,隔水层缺失地区可能影响第四系

黄土含水层。一般情况下,黄土含水层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当地的耕地也全部是旱地,

仅沟谷、边坡有泉水出露的地点水位埋藏浅,周围生长少量喜水草本植物。总的来说,

地表植被(尤其是农田植被)所需生态用水基本由大气降水供给,除近地表处土壤包气

带水分外,植物根系与地下水联系不密切,地下水对地表农业植物及灌草植被根系水分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6

涵养作用不大。因此煤矿开采以后,不会因地下水位下降而明显影响植被根系水分涵养

层,但是因为采煤引起的地裂缝、地面沉陷会影响地表土壤的保水、保墒作用,从而影

响植被生长,造成农业生产减产。

6.3 地表水环境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外排至南河的废水为部分处理后的矿井水(非采暖季:

246.6m3/d,采暖季:296.1m

3/d),主要污染物是 COD、SS 和石油类。根据表 1.5-4,

本项目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6.3.1 预测因子与预测内容

(1)预测因子

本项目排放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 COD、SS 和石油类,选取有质量标准的 COD 和

石油类作为预测因子。

(2)预测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预测内容包括:

①各关心断面水质预测因子的浓度及变化。各关心断面为:污染源排放核算断面

(排放口下游 1500m 处的井家坪断面)、控制断面(南河汇入秀延河前上游 500m 处

的瓷窑村断面)。

②排放口混合区范围。

6.3.2 预测模型

(1)混合过程段长度估算公式

Lm=

式中:Lm——混合段长度,m;

B——水面宽度,m;

a——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u——断面流速,m/s;

Ey——污染物横向扩散系数,m2/s,Ey=(0.058H+0.0065B)(gHi)1/2。

(2)纵向一维数学模型 连续稳定排放

根据河流纵向一维水质模型方程的简化、分类判别条件(即:O'Connor 数α和贝

克来数 Pe 的临界值),选择相应的解析解公示。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7

α=

当α≤0.027、Pe≥1时,适用对流降解模型:

x≥0

当α≤0.027、Pe≤1时,适用对流扩散降解简化模型:

x<0

x≥0

C0=(CpQp+ChQh)/(Qp+Qh)

当 0.027<α≤380 时,适用对流扩散降解模型:

x<0

x≥0

C0=(CpQp+ChQh)/

当α>380时,适用扩散降解模型:

C= x<0

C= x≥0

C0=(CpQp+ChQh)/

式中:α——O'Connor 数,量纲为 1,表征物质离散降解通量与移流通量比值;

Pe——贝克来数,量纲为 1,表征物质移流通量与离散通量比值;

C0——河流排放口初始断面混合浓度,mg/L;

x——河流沿程坐标,m。x=0 指排放口处,x>0 指排放口下游段,x<0 指

排放口上游段;

C——污染物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p——污水排放量,m3/s;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8

Qh——河流流量,m3/s;

k——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1/s, ;

Ex——污染物纵向扩散系数,m2/s,Ex=5.93H(gHi)1/2。

(3)参数的选取

南河水文资料选取补充监测时枯水期的数据,秀延河水文资料选取近 10 年最枯月

平均流量对应的数据。南河的流域地形及气候条件和子长站以上流域情况基本一致,

故南河的设计水文条件设计径流量计算采用水文比拟法,即用流域面积比。计算公式

为:

式中:W 设、W 参 —分别为设计断面和参证站径流量;

F 设、F 参 —分别为设计断面和参证站流域面积。

秀延河近 10 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为 0.011m3/s,流域面积为 913km

2,南河的流域面积

为 134.86km2,因此南河的流量为 0.0016 m

3/s。具体见表 6.3-1。

表 6.3-1 参数选取一览表

流 断面

Qh

(m3/s)

u

(m/s)

B/

m H/m i

kCOD

(1/s)

k 石油类

(1/s)

Ey

(m2/s)

Ex

(m2/s)

排放口-

井家坪 0.0016 0.05 1.0 0.03 0.0048 2×10

-6 2×10

-6 3.1×10

-4 0.0067

井家坪-

瓷窑村 0.0016 0.05 1.0 0.03 0.0048 2×10

-6 2×10

-6 3.1×10

-4 0.0067

6.3.3 污染源

本项目于南河设一排放口(西安 80 坐标为 36631652,4107725),排放处理达标后

的部分矿井水。南河流域在建企业根据环评均不外排废水,因此,南河新增污染源仅有

本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6.3-2。

表 6.3-2 排污设施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源强分析 单位 mg/L

项目 COD SS 石油类

井下排水 13 9 0.04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 50 50 5

6.3.4 预测结果

(1)排放口混合区范围

根据混合过程段长度估算公式,本项目排放口混合段长度 Lm=71.3m。

因此,本项目排放口混合区范围为 71.3m。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9

(2)各关心断面水质预测因子的浓度及变化

本项目各关心断面水质预测因子的浓度及变化结果见下表:

表 6.3-3 预测结果一览表

预测因子 断面 α Pe 对应模式 C0 x C

COD 井家坪 5.36×10

-6 7.46 对流降解模型 14.15 1500 13.33

瓷窑村 5.36×10-6

7.46 对流降解模型 13.64 14500 7.64

石油类 井家坪 5.36×10

-6 7.46 对流降解模型 0.027 1500 0.015

瓷窑村 5.36×10-6

7.46 对流降解模型 0.027 14500 0.017

表 6.3-4 预测因子的浓度变化情况一览表 浓度单位:mg/L

预测因子 断面 现状值 预测值 增加量

《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

达标情况 安全余量

COD 井家坪 16.67 13.33 -3.34

20 达标 6.67

瓷窑村 15 7.64 -7.36 达标 12.36

石油类 井家坪 0 0.015 +0.015

0.05 达标 0.035

瓷窑村 0 0.017 +0.017 达标 0.033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矿井废水经处理后,各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煤炭工业矿

井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井下消防洒水等水质要求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

求。矿井水排入南河后,所预测的下游两个断面的 COD 浓度分别为:13.33mg/L,

7.64mg/L。两个断面 COD 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

与河水现状值相比,混合后的 COD 浓度较现状值低。且安全余量均不低于建设项目污

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处环境质量标准的 10%,本项目矿井水的排放不会使河水水质恶化。

下游两个断面的石油类浓度分别为 0.015mg/L,0.017mg/L。两个断面石油类均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与河水现状值相比,混合后的石油

类浓度较现状值变化不大,且安全余量均不低于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处环境

质量标准的 10%,不会改变其原有水质功能。

若矿井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矿井水中的 COD 和石油类将超过《煤炭工业污染物

排放标准》。因此,要求建设单位加强管理,禁止矿井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本项目设有

事故池,防止事故工况下矿井水排放。因此,处理站出现事故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废

污水不外排,不会对周边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评价要求加强对项目污废水处理站的运

行管理,确保污废水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如发生非正常工况,应及时排除问题,并

尽快恢复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禁止事故工况排水。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结果具体见表 6.3-5~6.3-8,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

查结果见表 6.3-9。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0

表 6.3-5 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号 废水类别

污染物

种类

排放去

排放规

污染治理设施 排放口

编号

排放口设置

是否符合要

排放口类型 污染治理设施编号

污染治理设施名

污染治理设施工

1 矿井水

COD

处理达

标后排

入南河

连续排

放,流量

不稳定,

但有周

期性规

A 矿井水处理站

混凝沉淀+过滤+

超滤+消毒处理工

WS-01 是

□否

企业总排

□雨水排放

□清净下水排放

□温排水排放

□车间或车间处

理设施排放口

SS

石油类

2 生活污水

COD

不外排

/

B 生活污水处理站

采用 SBR 法

“ICEAS 处理工

艺”及混凝、沉淀、

过滤工艺

/ / / SS /

NH3-N /

表 6.3-6 废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排放口

编号

排放口地理坐标 废水排放量

/(万 t/a)

排放

去向 排放规律

间歇排

放时段

收纳自然水体信息 汇入收纳自然水体处地理坐标 备

注 经度 纬度 名称 收纳水体功能目标 经度 纬度

1 WS-01 109°29'15.6" 37°05'32.6" 8.87 南河 连续排放 / 南河 Ⅲ类 109°29'16.9" 37°05'31.3" /

表 6.3-7 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

序号 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他按规定商定的排放协议

名称 浓度限值/(mg/L)

1

WS-01

COD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

20

2 石油类 0.05

3 SS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井下

消防洒水水质要求 30

表 6.3-8 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新建项目)

序号 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排放浓度/(mg/L) 日排放量/(t/d) 年排放量/(t/a)

1

WS-01

COD 13 0.0032 1.15

2 SS 9 0.0022 0.8

3 石油类 0.04 1.10×10-5

0.004

全厂排放口合计 COD 1.15

SS 0.8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1

石油类 0.004

表 6.3-9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影响识别

影响类型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

水环境保护目标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取水口 □;涉水的自然保护区 □;重要湿地 □;

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 □;涉

水的风景名胜区 □;其他 □

影响途径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其他□ 水温 □;径流 □;水域面积 □

影响因子 持久性污染物 □;有毒有害污染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

;pH 值 □;热污染 □;富营养化 □;其他□ 水温 □;水位(水深) □;流速 □;流量 □;其他 □

评价等级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A □;三级 B□ 一级 □;二级 □;三级 □

现状调查

区域污染源

调查项目 数据来源

已建 ;在建 ;拟建

;其他 □ 拟替代的污染源 □

排污许可证 □;环评 ;环保验收 □;既有实测 □;

现场监测 □;入河排放口数据 □;其他 □

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

调查时期 数据来源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 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补充监测 □;其他 □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未开发 □;开发量 40%以下 □;开发量 40%以上 □

水文情势调查

调查时期 数据来源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

春季;夏季 ;秋季;冬季 水行政主管部门 ;补充监测 ;其他 □

补充监测

监测时期 监测因子 监测断面或点位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

(pH、COD、BOD5、氨氮、氟化物、

砷、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硫酸

盐、铁、锰、悬浮物、汞、六价铬)

监测断面或点位

个数( 3 )个

现状

评价

评价范围 河流:长度(16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 )km2

评价因子 (pH、COD、BOD5、氨氮、氟化物、砷、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硫酸盐、铁、锰、悬浮物、汞、六价铬)

评价标准 河流、湖库、河口: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近岸海域: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

规划年评价标准( )

评价时期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

评价结论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达标 □;不达标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 □:达标 ;不达标 □

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 □:达标 ;不达标 □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 □:达标 ;不达标 □

底泥污染评价 □

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

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

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

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 □

达标区 □

不达标区

影响预测

预测范围 河流:长度(16)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 )km2

预测因子 ( COD,石油类 )

预测时期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

设计水文条件

预测情景

建设期 □;生产运行期 ;服务期满后 □

正常工况 ;非正常工况 □

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 □

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 □

预测方法 数值解 □:解析解 ;其他 □

导则推荐模式 □:其他 □

影响评价

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

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削减源 □

水环境影响评价

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

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 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

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

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 □

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污染源排放量核算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 排放浓度/(mg/L)

( COD ) (1.15) (13)

(SS ) (0.8) (9)

(石油类) (0.004 ) (0.04)

替代源排放情况 污染源名称 排污许可证编号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 排放浓度/(mg/L)

( ) ( ) ( ) ( ) ( )

生态流量确定 生态流量:一般水期( )m3/s;鱼类繁殖期( )m3/s;其他( )m3/s

生态水位:一般水期( )m;鱼类繁殖期( )m;其他( )m

防治措施

环保措施 污水处理设施 ;水文减缓设施 □;生态流量保障设施 □;区域削减 □;依托其他工程措施 □;其他 □

监测计划

环境质量 污染源

监测方式 手动;自动 □;无监测 □ 手动 ;自动 □;无监测 □

监测点位 ( 南河,排放口上下游 ) (污水排放口)

监测因子 ( 流量、pH、COD、SS、石油类 ) (流量、pH、COD、SS、石油类)

污染物排放清单

评价结论 可以接受 ;不可以接受 □

注:“□”为勾选项,可√;“( )”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4

6.4 大气环境

6.4.1 污染气象特征

6.4.1.1 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分析

本项目工业场地位于延安市子长县寺湾乡,地理坐标为北纬:37°6'4.78"、东经:

109°28'35.39"。

子长气象站地理位置为东经 109.70°、北纬 37.1833°,站点编号 53748,海拔高度

1063.3m,是距项目最近的国家气象站一般站,拥有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距离工业场

地距离约 21.329km。资料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

AERMOD 软件预测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要求。观测气象数据信息见表 6.4-1,子长气

象站常规气象项目统计见表 6.4-2。

表 6.4-1 观测气象数据信息

气象站

名称

气象站

编号

气象站

等级

气象站坐标 相对距

离/km

海拔高

度/m

数据

年份 气象要素

经度 纬度

子长 53748 一般站 109.7000 37.1833 21.8 1064 2017 地面气象数据

\ 119085 高空站 109.4400 37.0142 10.2 1274 2017 高空气象数据

表 6.4-2 子长气象站常规气象项目统计(1998-2017)

统计项目 统计值 极值出现时间 极值

多年平均气温(℃) 10.0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36.3 2005-06-22 39.0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9.9 2016-01-25 -23.6

多年平均气压(hPa) 896.3

多年平均水汽压(hPa) 8.6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 58.5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503.8 2017-07-04 198.3

多年实测极大风速(m/s)、相应风向 7.6 2017-07-24 27.8

多年平均风速(m/s) 1.7

多年主导风向、风向频率( ) W 20.1

多年静风频率(%) 10.2

子长气象站主要风向为 W 和 WN、W、C、E,占 49.8%,其中以 W 为主风向,

占到全年 20.1%左右。累年月平均风速见表 6.4-3,累年风向频率图见图 6.4-1。

表 6.4-3 子长近 20 年累年月平均风速资料(m/s)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风速 1.6 1.7 1.9 2.1 1.9 1.7 1.5 1.5 1.4 1.5 1.6 1.6

子长气象站月平均风速如表6.4-3,6 月平均风速最大(1.58 m/m),10 月风最小(1.07

m/s)。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5

图 6.4-1 近 20 年累年年风玫瑰图

6.4.1.2 评价区 2017 年高空气象资料

本项目高空气象采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尺

度气象模拟数据。本数据是采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式 WRF 模拟生成。模式计算

过程中把全国共划分为 189×159 个网格,分辨率为 27km×27km。模式采用的原始数据

有地形高度、土地利用、陆地-水体标志、植被组成等数据,数据源主要为美国的 USGS

数据。模式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场和边界

场。

数据为每日 8 时和 20 时气象资料,共分 20 层。

6.4.2 预测因子和情景

结合本项目区域常规监测因子的达标情况和导则关于不达标区的预测要求,本项目

预测情景见表6.4-4。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4 预测情景和评价内容

序号 污染源类别 预测因子 预测内容 预测点 评价内容

1 本项目新增污染源

正常排放

SO2、NO2

小时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网格点

贡献值最大浓度及

占标率

PM10、 日平均浓度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6

序号 污染源类别 预测因子 预测内容 预测点 评价内容

TSP、PM2.5 年均浓度

2 本项目正常排放

+背景 SO2、NO2

日平均浓度

年平均浓度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网格点

叠加环境质量现状

浓度后的保证率日

均浓度、年均浓度占

标率

3 本项目新增污染源

非正常排放 TSP

1 小时平均

浓度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网格点

最大浓度

贡献值及占标率

4 本项目正常排放-

区域削减源

PM10、PM2.5

年均浓度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网格点

年平均质量浓度变

化率 k

6.4.3 污染源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正常情况下污染源排放情况见表 6.4-5,非正常情况下污染

源排放情况见表 6.4-6,污染源周期性排放情况表见表 6.4-7。距离项目 7.1km 的禾草沟

煤矿现有燃煤蒸汽锅炉升级改造为燃气锅炉(本次替代削减源采用燃煤锅炉改造后的削

减余量),污染源排放削减情况见表 6.4-8,评价范围内无在建、拟建项目。本项目废气

污染源分布见图 6.4-2。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7

表 6.4-5 本项目正常情况下污染源排放情况表

序号 类型 污染源名称

位置(m) 排放参数 源强(kg/h)

X Y Z 源高

(m)

内径

(m)

温度

(℃)

烟气量

(Nm3/h)

出口速率

(m/s) SO2 NOx PM10 PM2.5 TSP

G1 点源 20t 锅炉烟气 -137 123 1265 35 0.6 80 15400 21.78 0.06 0.54 0.02 0.01

G2 点源 20t 锅炉烟气 -147 108 1265 35 0.6 80 15400 21.78 0.06 0.54 0.02 0.01

G3 点源 10t 锅炉烟气 -166 92 1265 35 0.4 80 7700 24.50 0.03 0.27 0.01 0.005

G4 点源 破碎筛分粉尘 49 -60 1260 35 0.4 20 5000 11.86 0.09 0.045

G5 面源 工业场地无组织粉尘 / / 1260 15 450m×260m 0.44

G6 面源 临时排矸场无组织粉尘 / / 1260 10 作业面 20m×20m 0.21

表 6.4-6 本项目非正常情况下污染源排放情况表

序号 类型 污染源名称

排放参数 源强(kg/h)

源高

(m)

内径

(m)

温度

(℃)

烟气量

(Nm3/h)

出口速率

(m/s) SO2 NOx TSP

G4 点源 破碎筛分 35 0.4 20 5000 11.86 / / 10

表 6.4-7 本项目污染源周期性排放系数表

G1、G2

月份/时刻 1 时~4 时 5 时~20 时 21 时~24 时

11、12、1、2、3 0 1 0

4、5、6、7、8、9、10 0 0 0

G3

月份/时刻 1 时~6 时 7 时~18 时 19 时~24 时

3、4、5、6、7、8 0 1 0

1、2、9、10、11、12 0 0 0

G4、G5、G6 月份/时刻 全时段

全年(330 天) 1

表 6.4-8 本项目替代/拟建污染源排放情况表

序号 类型 污染源名称

位置(m) 排放参数 源强(kg/h) 年排放时间

(h)

X Y Z 源高

(m)

内径

(m)

温度

(℃)

烟气量

(Nm3/h)

出口速率

(m/s) SO2 NOx PM10 PM2.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8

1 点源 禾草沟煤矿拟拆除现

有燃煤锅炉 6608 -3077 1197 50 1.7 100 37760 6.31 1.06 1.85 0.454 0.227

4 台燃煤锅炉共用一个排气筒,采

暖季 4 台同时使用,年同时排放

2128 小时;非采暖季一台锅炉使

用,排放 1856 小时

2

点源 禾草沟煤矿拟建

燃气锅炉

6602 -3070 1197 35 0.4 80 7700 24.5 0.03 0.27 0.01 0.005 2128

3 6613 -3067 1197 35 0.4 80 7700 24.5 0.03 0.27 0.01 0.005 2128

4 6608 -3073 1197 35 0.4 80 7700 24.5 0.03 0.27 0.01 0.005 2128

5 6605 -3072 1197 35 0.4 80 7700 24.5 0.03 0.27 0.01 0.005 3984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9

6.4.4 预测参数

6.4.4.1 预测模型选择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子长气象站评价基准年(2017 年)风速≤0.5m/s 的持续时间为

不超过 72h,且 20 年(1998-2017 年)全年静风(风速≤0.2 m/s)频率未超过 35%,因

此按照导则规定,选择 AERMOD 模式,预测软件采用 EIAProA2018。

预测不考虑建筑物下洗,不考虑污染物化学转化,也不考虑干、湿沉降。

6.4.4.2 敏感点

根据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共有 8 个敏感点,具体名称和位置见表 6.4-9。

表 6.4-9 本项目评价区敏感点位置列表

序号 名称 X(m) Y(m) Z(m)

1 庄则沟 -877 1663 1251.55

2 寺沟村 -1172 -419 1252.11

3 石窑坪 -1407 -1871 1223.17

4 寺湾乡 -312 -1539 1219.18

5 前寺湾 -51 -1181 1225.2

6 刘家硷村 737 -868 1212.81

7 井家坪 1637 -523 1203.59

8 李家湾 2171 -484 1200.09

6.4.4.3 预测模式及参数

(1)地形参数

预测地形数据采用 NASA Shuttle Radar Topographic Mission 制作的全球范围内 90m

精度的地形文件(可在 the National Map Seamless Data Distribution System 或 USGS 获

得),可以满足本评价的要求。

(2)土地利用相关参数

预测气象生产过程所需的正午反照率、波文率、地表粗糙度三项参数来自于环境保

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提供的“30 米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的 AERSURFACE 在线服务系

统”。该系统基于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GIS 地理信息系统、AERSURFACE 地表

参数处理模块,计算得出 AERMOD 所需的地面参数。本项目周边 3km 半径范围内 50%

以上属于草地,通用地表类型选择“草地”,该系统提供参数见表 6.4-10。

表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0 地表特征参数表

序号 扇区 时段 正午反照率 BOWEN 粗糙度

1 0-360 冬季(12,1,2 月) 0.6 2 0.001

2 0-360 春季(3,4,5 月) 0.18 1 0.05

3 0-360 夏季(6,7,8 月) 0.18 2 0.1

4 0-360 秋季(9,10,11 月) 0.2 2 0.01

(3)计算网格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0

预测以厂区中心为中心,根据导则规定,距污染源 1km 以内采用 50m 网格,1~3.5km

采用 100m 网格,15km 以上采用 500m 网格。

根据导则相关要求,本预测网格点化分见表 6.4-11,大气评价范围地形高程见图

6.4-3。

表 6.4-11 本项目预测网格点划分情况表

坐标轴 范围

(m)

网格间距

(m)

范围

(m)

网格间距

(m)

范围

(m)

网格间距

(m)

X 轴 -2500~-1000 100 -1000~1000 50 1000~2500 100

Y 轴 -2500~-1000 100 -1000~1000 50 1000~2500 100

图 6.4-3 本项目大气评价范围内地形高程示意图

(4)背景浓度

SO2、NO2 背景浓度按照导则要求,采用常规监测的逐日数据进行叠加。

6.4.5 贡献值预测结果

(1)SO2

SO2 敏感点及网格点贡献浓度最大值预测结果见表 6.4-12,各敏感点和网格点贡献

值均可达标;网格点贡献值小时最大浓度为 29.77313μg/m3,占标率为 5.95%,对应的时

刻为 2017 年 1 月 22 日 17 时;网格点贡献值日均最大浓度为 2.5878μg/m3,占标率为

1.73%,对应的日期为 2017 年 1 月 1 日;网格点贡献值年均最大浓度为 0.2314μg/m3,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1

占标率为 0.39%。即短时浓度贡献值最大浓度占标率≤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

度占标率≤30%。

表 6.4-12 SO2敏感点及网格点最大浓度贡献值预测结果表(μg/m3)

号 点名称

浓度

类型

浓度

增量

历史气象

出现时间

评价

标准

占标率%

(贡献值)

是否

超标

1 庄则沟

1 小时 0.28236 17032408 500 0.06 达标

日平均 0.01757 170324 150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068 平均值 60 0.00 达标

2 寺沟村

1 小时 0.34793 17020310 500 0.07 达标

日平均 0.01655 170215 150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17 平均值 60 0.00 达标

3 石窑坪

1 小时 0.21597 17021912 500 0.04 达标

日平均 0.009 170219 150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044 平均值 60 0.00 达标

4 寺湾乡

1 小时 0.20784 17031609 500 0.04 达标

日平均 0.01318 170316 150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057 平均值 60 0.00 达标

5 前寺湾

1 小时 0.39815 17020212 500 0.08 达标

日平均 0.01659 170202 150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068 平均值 60 0.00 达标

6 刘家硷村

1 小时 0.24575 17011511 500 0.05 达标

日平均 0.01061 170320 150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091 平均值 60 0.00 达标

7 井家坪

1 小时 0.25131 17022010 500 0.05 达标

日平均 0.01909 170115 150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103 平均值 60 0.00 达标

8 李家湾

1 小时 0.2292 17022010 500 0.05 达标

日平均 0.01599 170220 150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084 平均值 60 0.00 达标

-150,300 1 小时 29.77313 17012217 500 5.95 达标

-400,200 日平均 2.5878 170101 150 1.73 达标

-400,200 年平均 0.2314 平均值 60 0.39 达标

注:出现时间格式为 YYMMDDHH,下同

(2)NO2

NO2 敏感点及网格点贡献浓度最大值预测结果见表 6.4-13,各敏感点和网格点贡献

值均可达标;网格点贡献值小时最大浓度为 197.7388μg/m3,占标率为 98.87%,对应的

时刻为 2017 年 1 月 12 日 18 时;网格点贡献值日均最大浓度为 28.2069μg/m3,占标率

为 35.26%,对应的日期为 2017 年 1 月 2 日;网格点贡献值年均最大浓度为 1.66487μg/m3,

占标率为 4.16%。即短时浓度贡献值最大浓度占标率≤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

度占标率≤30%。

表 6.4-13 NO2 敏感点及网格点贡献值最大浓度预测结果表(μg/m3)

号 点名称

浓度

类型

浓度

增量

历史气象

出现时间

评价

标准

占标率%

(贡献值)

是否

超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2

号 点名称

浓度

类型

浓度

增量

历史气象

出现时间

评价

标准

占标率%

(贡献值)

是否

超标

1 庄则沟

1 小时 2.25576 17032408 200 1.13 达标

日平均 0.14063 170324 80 0.18 达标

年平均 0.00544 平均值 40 0.01 达标

2 寺沟村

1 小时 2.72924 17020310 200 1.36 达标

日平均 0.1306 170215 80 0.16 达标

年平均 0.01359 平均值 40 0.03 达标

3 石窑坪

1 小时 1.72484 17021912 200 0.86 达标

日平均 0.07187 170219 80 0.09 达标

年平均 0.00354 平均值 40 0.01 达标

4 寺湾乡

1 小时 1.66203 17031609 200 0.83 达标

日平均 0.10558 170316 80 0.13 达标

年平均 0.0046 平均值 40 0.01 达标

5 前寺湾

1 小时 3.1738 17020212 200 1.59 达标

日平均 0.13224 170202 80 0.17 达标

年平均 0.00549 平均值 40 0.01 达标

6 刘家硷村

1 小时 1.9645 17011511 200 0.98 达标

日平均 0.08489 170320 80 0.11 达标

年平均 0.00733 平均值 40 0.02 达标

7 井家坪

1 小时 2.00923 17022010 200 1.00 达标

日平均 0.15267 170115 80 0.19 达标

年平均 0.0083 平均值 40 0.02 达标

8 李家湾

1 小时 1.83196 17022010 200 0.92 达标

日平均 0.1279 170220 80 0.16 达标

年平均 0.00677 平均值 40 0.02 达标

-150,350 1 小时 197.7388 17011218 200 98.87 达标

-400,200 日平均 28.2069 170102 80 35.26 达标

-400,200 年平均 1.66487 平均值 40 4.16 达标

(3)PM10

PM10 敏感点及网格点贡献浓度最大值预测结果见表 6.4-14,各敏感点和网格点贡献

值均可达标,网格点贡献值日均最大浓度为 8.73731μg/m3,占标率 5.82%,对应的日期

为 2017 年 9 月 27 日;网格点贡献值年均最大浓度为 0.7213μg/m3,占标率为 1.03%。即

短时浓度贡献值最大浓度占标率≤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

表 6.4-14 PM10 敏感点及网格点最大浓度预测结果表(μg/m3)

号 点名称

浓度

类型

浓度

增量

历史气象

出现时间

评价

标准

占标率%

(贡献值)

是否

超标

1 庄则沟 日平均 0.03214 170129 150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148 平均值 70 0.00 达标

2 寺沟村 日平均 0.04552 170813 150 0.03 达标

年平均 0.00533 平均值 70 0.01 达标

3 石窑坪 日平均 0.02687 170106 150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109 平均值 70 0.00 达标

4 寺湾乡 日平均 0.01903 171018 150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161 平均值 70 0.00 达标

5 前寺湾 日平均 0.02074 170316 150 0.01 达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3

号 点名称

浓度

类型

浓度

增量

历史气象

出现时间

评价

标准

占标率%

(贡献值)

是否

超标

年平均 0.00248 平均值 70 0.00 达标

6 刘家硷村 日平均 0.02474 171229 150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289 平均值 70 0.00 达标

7 井家坪 日平均 0.03096 170220 150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32 平均值 70 0.00 达标

8 李家湾 日平均 0.02654 170924 150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251 平均值 70 0.00 达标

250,-50 日平均 8.73731 170927 150 5.82 达标

250,-50 年平均 0.7213 平均值 70 1.03 达标

(4)TSP

TSP 敏感点及网格点贡献浓度最大值预测结果见表 6.4-15,各敏感点和网格点贡献

值均可达标,网格点贡献值日均最大浓度为 39.08206μg/m3,占标率 13.03%,对应的日

期为 2017 年 12 月 3 日;网格点贡献值年均最大浓度为 4.07747μg/m3,占标率为 2.04%。

即短时浓度贡献值最大浓度占标率≤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

表 6.4-15 TSP 敏感点及网格点最大浓度预测结果表(μg/m3)

号 点名称

浓度

类型

浓度

增量

历史气象

出现时间

评价

标准

占标率%

(贡献值)

是否

超标

1 庄则沟 日平均 0.81748 171018 300.0 0.27 达标

年平均 0.0395 平均值 200.0 0.02 达标

2 寺沟村 日平均 2.82829 170828 300.0 0.94 达标

年平均 0.32934 平均值 200.0 0.16 达标

3 石窑坪 日平均 3.60355 170217 300.0 1.20 达标

年平均 0.11308 平均值 200.0 0.06 达标

4 寺湾乡 日平均 5.97955 170213 300.0 1.99 达标

年平均 0.14601 平均值 200.0 0.07 达标

5 前寺湾 日平均 12.24997 170405 300.0 4.08 达标

年平均 0.34309 平均值 200.0 0.17 达标

6 刘家硷村 日平均 6.60603 170320 300.0 2.20 达标

年平均 0.29854 平均值 200.0 0.15 达标

7 井家坪 日平均 8.33492 171205 300.0 2.78 达标

年平均 0.79286 平均值 200.0 0.40 达标

8 李家湾 日平均 6.43915 170922 300.0 2.15 达标

年平均 0.61503 平均值 200.0 0.31 达标

750,-150 日平均 39.08206 171203 300.0 13.03 达标

800,-250 年平均 4.07747 平均值 200.0 2.04 达标

(5)PM2.5

PM2.5 敏感点及网格点贡献浓度最大值预测结果见表 6.4-16,各敏感点和网格点贡献

值均可达标,网格点贡献值日均最大浓度为 4.36866μg/m3,占标率 5.82%,对应的日期

为 2017 年 9 月 27 日;网格点贡献值年均最大浓度为 0.36065μg/m3,占标率为 1.03%。

即短时浓度贡献值最大浓度占标率≤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4

表 6.4-16 PM2.5敏感点及网格点最大浓度预测结果表(μg/m3)

号 点名称

浓度

类型

浓度

增量

历史气象

出现时间

评价

标准

占标率%

(贡献值)

是否

超标

1 庄则沟 日平均 0.01601 170129 75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074 平均值 35 0.00 达标

2 寺沟村 日平均 0.02274 170813 75 0.03 达标

年平均 0.00266 平均值 35 0.01 达标

3 石窑坪 日平均 0.01342 170106 75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054 平均值 35 0.00 达标

4 寺湾乡 日平均 0.00952 171018 75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08 平均值 35 0.00 达标

5 前寺湾 日平均 0.01034 170316 75 0.01 达标

年平均 0.00124 平均值 35 0.00 达标

6 刘家硷村 日平均 0.01236 171229 75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144 平均值 35 0.00 达标

7 井家坪 日平均 0.01545 170220 75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16 平均值 35 0.00 达标

8 李家湾 日平均 0.01327 170924 75 0.02 达标

年平均 0.00126 平均值 35 0.00 达标

250,-50 日平均 4.36866 170927 75 5.82 达标

250,-50 年平均 0.36065 平均值 35 1.03 达标

6.4.6 环境影响叠加预测结果

(1)SO2

本项目贡献值减去禾草沟煤矿锅炉煤改天然气削减源,叠加子长县环境空气质量监

测站 2017 年 SO2 逐日浓度数据平均值,分析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年平均质量浓度

情况,可得各敏感点及网格点预测结果见表 6.4-17,各敏感点和网格点叠加现状后 SO224

小时平均第 98 百分位数浓度、年均浓度均可达标,网格浓度分布图见图 6.4-4 和图 6.4-5。

表 6.4-17 SO2敏感点及网格点保证率日均、年均浓度预测结果表(μg/m3)

号 预测点

平均

时段 贡献值

出现

时间

现状

浓度

叠加后保

证率浓度

占标率%

(保证率)

是否

超标

1 庄则沟 日平均 0.0000 170131 95.0000 95.0000 63.33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0.4849 20.4849 34.14 达标

2 寺沟村 日平均 0.0082 170131 95.0000 95.0082 63.34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0.4849 20.4849 34.14 达标

3 石窑坪 日平均 0.0000 170131 95.0000 95.0000 63.33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0.4849 20.4849 34.14 达标

4 寺湾乡 日平均 0.0000 170131 95.0000 95.0000 63.33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0.4849 20.4849 34.14 达标

5 前寺湾 日平均 0.0000 170131 95.0000 95.0000 63.33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0.4849 20.4849 34.14 达标

6 刘家硷村 日平均 0.0000 170131 95.0000 95.0000 63.33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0.4849 20.4849 34.14 达标

7 井家坪 日平均 0.0000 170131 95.0000 95.0000 63.33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0.4849 20.4849 34.14 达标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5

号 预测点

平均

时段 贡献值

出现

时间

现状

浓度

叠加后保

证率浓度

占标率%

(保证率)

是否

超标

8 李家湾 日平均 0.0000 170131 95.0000 95.0000 63.33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0.4849 20.4849 34.14 达标

-100,450 日平均 1.4305 170131 95.0000 96.4305 64.29 达标

50,500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0.4849 20.4849 34.14 达标

(2)NO2

叠加子长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 2017 年 NO2逐日浓度数据平均值,分析保证率日

平均质量浓度、年平均质量浓度情况,可得各敏感点及网格点最大值预测结果见表

6.4-18,各敏感点和网格点叠加现状后 NO224 小时平均第 98 百分位数浓度、年均浓度

均可达标,网格浓度分布图见图 6.4-6 和图 6.4-7。

表 6.4-18 NO2 敏感点及网格点保证率日均、年均浓度预测结果表(μg/m3)

号 预测点

平均

时段 贡献值

出现

时间

现状

浓度

保证率

浓度

占标率%

(预测值)

是否

超标

1 庄则沟 日平均 0.0000 171212 52.0000 52.0000 65.00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3.9726 23.9726 59.93 达标

2 寺沟村 日平均 0.0000 170101 52.0000 52.0000 65.00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3.9726 23.9726 59.93 达标

3 石窑坪 日平均 0.0000 170101 52.0000 52.0000 65.00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3.9726 23.9726 59.93 达标

4 寺湾乡 日平均 0.0000 170101 52.0000 52.0000 65.00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3.9726 23.9726 59.93 达标

5 前寺湾 日平均 0.0000 170101 52.0000 52.0000 65.00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3.9726 23.9726 59.93 达标

6 刘家硷村 日平均 0.0000 170101 52.0000 52.0000 65.00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3.9726 23.9726 59.93 达标

7 井家坪 日平均 0.0000 170101 52.0000 52.0000 65.00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3.9726 23.9726 59.93 达标

8 李家湾 日平均 0.0000 171212 52.0000 52.0000 65.00 达标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3.9726 23.9726 59.93 达标

-400,50 日平均 11.138 171201 48.0000 59.1383 73.92 达标

-2550,-2500 年平均 0.0000 平均值 23.9726 23.9726 59.93 达标

6.4.7 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评价

本项目位于不达标区,但子长县地区尚无达标规划,因此,对于存在区域削减污染

源的基本污染因子,按照导则 8.8.4 条要求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按照导则要

求,评价不再区分一类和二类区,统一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

𝑘=[�̅�本项目(𝑎)−𝐶 ̅区域削减(𝑎)]/�̅�区域削减(𝑎)×100%

式中:

𝑘为预测范围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

𝐶 ̅本项目(𝑎)为本项目对所有网格点的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的算术平均值,μg/m3;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6

𝐶 ̅区域削减(𝑎)为禾草沟煤矿燃煤锅炉均改为天然气锅炉,削减源对所有网格点的年平均

质量浓度贡献值的算术平均值,μg/m3。

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预测结果见表 6.4-19,可见,PM10 预测范围年平均质量浓

度变化率为-22.47%,分析可得项目建成后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

表 6.4-19 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预测结果表

污染因子

本项目对所有网格点

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

的算术平均值

μg/m3

区域削减污染源对所有网格点

的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的算

术平均值

μg/m3

k

%

PM10 0.0051 0.0066 -22.47

PM2.5 0.00255 0.0033 -22.47

6.4.8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分析

根据进一步预测结果,项目排放的各污染物浓度在厂界外短期贡献值均满足《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18》附录 D、《大气污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标准要求,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零。因此,本项目不设环境防

护距离。

6.4.9 非正常情况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破碎筛分除尘器故障排放 TSP

破碎筛分除尘器故障,单次持续时间 1h,年发生频次 2 次,各敏感点及网格点最大

浓度预测结果见表 6.4-20,各敏感点均可达标;网格点贡献值出现超标,网格点小时最

大浓度为 11487.81μg/m3,最大浓度占标率 1276.42%。应当立即关闭破碎筛分设备运行,

直至除尘器故障解除。

表 6.4-20 破碎筛分除尘器故障非正常排放 TSP 预测结果表(μg/m3)

序号 点名称 浓度

类型

浓度

增量

历史气象

出现时间

评价

标准

占标

率%

是否

超标

1 庄则沟 1小时 39.53596 17012909 900 4.39 达标

2 寺沟村 1小时 89.7808 17081307 900 9.98 达标

3 石窑坪 1小时 46.35618 17090108 900 5.15 达标

4 寺湾乡 1小时 41.49746 17101808 900 4.61 达标

5 前寺湾 1小时 64.73206 17010612 900 7.19 达标

6 刘家硷村 1小时 46.88109 17122914 900 5.21 达标

7 井家坪 1小时 61.86583 17090407 900 6.87 达标

8 李家湾 1小时 61.86807 17092407 900 6.87 达标

网格点 0,-300 1 小时 11487.81 17091120 900 1276.42 超标

6.4.10 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根据大气导则规定,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情况见 6.4-21~23。

表 6.4-21 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7

序号 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 核算排放浓度

(mg/m3)

核算排放速率

(kg/h)

核算年排放量

(t/a)

一般排放口

1 G1

SO2 3.9 0.06 0.14

NO2 35.0 0.54 1.28

颗粒物 1.2 0.02 0.04

PM2.5 0.6 0.01 0.02

2 G2

SO2 3.9 0.06 0.14

NO2 35.0 0.54 1.28

颗粒物 1.2 0.02 0.04

PM2.5 0.6 0.01 0.02

3 G3

SO2 3.9 0.03 0.07

NO2 35.0 0.27 0.59

颗粒物 1.2 0.01 0.02

PM2.5 0.6 0.005 0.01

4 G4 颗粒物 80 0.09 0.48

PM2.5 / 0.045 0.24

总计

有组织排放总计

SO2 0.35

NOX 3.15

颗粒物 0.58

PM2.5 0.29

无组织排放总计 煤尘 5.12

表 6.4-22 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表

序号 污染物 年排放量(t/a)

1 SO2 0.35

2 NOX 3.15

3 颗粒物 0.58

4 PM2.5 0.29

5 煤尘 5.12

表 6.4-23 污染源非正常排放量核算表

号 污染源

非正常

排放原因 污染物

非正常

排放浓度

(mg/m3)

非正常

排放速率

(kg/h)

单次持

续时间

(h)

年发生

频次

(次)

应对措施

1 破碎筛

分车间 除尘器故障 颗粒物 2000 10 1 2

如一旦发生,不能在

1h 内排除故障时应

停止生产进行检修

6.4.11 小结

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见表 6.4-24。本项目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

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

现状达标的污染物,SO2、NO2、叠加区域削减源和拟建污染源后预测值浓度符合环境

质量标准;现状不达标的污染物 PM10、PM2.5,通过削减,经预测可满足年平均质量浓

度变化率≤-20%,非正常情况 TSP 1h 平均质量浓度超标,应当立即关闭破碎筛分设备运

行,直至除尘器故障解除。因此,在满足以上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

影响可接受。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8

表 6.4-24 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评价

等级

与范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范围 边长=50km□ 边长=5~50km□ 边长=5km

评价

因子

SO2+NOx 排放

量 ≥2000t/a□ 500~2000t/a□ <500t/a

评价因子 基本污染物(SO2、NO2、PM10、PM2.5)

其他污染物(TSP)

评价

标准 评价标准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附录 D 其他标准□

现状

评价

评价功能区 一类区□ 二类区 一类区和二类区□

评价基准年 ( 2017 )年

环境空气质量现

状调查数据来源 长期例行监测标准 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标准 现状补充标准

现状评价 达标区□ 不达标区

污染

源调

调查内容

本项目正常排放源

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

现有污染源

拟替代的污染

其他在建、拟建项

目污染源□ 区域污染源□

大气

环境

影响

预测

与评

预测模型 AER

MOD

ADMS□ AUSTAL20

00□

EDMS/AE

DT□ CALPUFF□

网格

模型□ 其他□

预测范围 边长≥50km□ 边长 5~50km□ 边长=5km

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SO2、NO2、PM10、PM2.5、TSP) 包括二次 PM2.5□

不包括二次 PM2.5

正常排放短期浓

度贡献值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

正常排放年均浓

度贡献值

一类区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

二类区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

非正常 1h 浓度

贡献值

非正常持续时长

(/)h C 非正常占标率≤100%

C 非正常占标

率>100%

保证率日平均浓

度和年平均浓度

叠加值

C 叠加达标 C 叠加不达标□

区域环境质量的

整体变化情况 k≤-20%√ k>-20%□

环境

监测

计划

污染源监测 监测因子:(SO2、NO2、PM10) 有组织废气监测

无组织废气监测 无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 监测因子:(TSP) 监测点位数(2) 无监测□

评价 环境影响 可以接受 √ 不可以接受 □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9

结论 大气环境防护距

离 距( / )厂界最远( 0 )m

污染源年排放量 SO2:(0.35)t/a NOx:(3.15 )t/a 颗粒物:(0.58 )t/a VOCs:( / )t/a

注:“□”,填“√”;“( )”为内容填写项

6.5 声环境

工业场地噪声主要来源于矿井驱动机房、主厂房、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锅炉房、

通风机房等。设备噪声源多为固定、连续噪声源。交通噪声主要是煤炭外运产生。

6.5.1 厂界噪声影响分析

(1)噪声源强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源强及治理措施详见表 3.2-12。

(2) 预测模式与预测方法

① 室外声源 采用衰减公式为:

0 0r (r ) 20lg( / )L L r r

式中:L(r)—噪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dB(A);

L(r0)—声源的声压级,dB(A);

r—预测点距离噪声源的距离,m;

ro—参考位置距噪声源的距离,m。

② 合成声压级

采用公式为:

]10lg[101

1.0

n

i

L

pniL

式中:Lp—n 个噪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dB(A);

Lpni—第 n 个噪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dB(A)。

(3)噪声源概化及位置

根据同一声源位置各个噪声源合成声压级的方法,计算出各个声源位置的合成声压

级,及各个声源的位置坐标(以综合水处理间东南角为 0,0)见表 6.5-1,噪声源位置

见图 6.5-1。昼夜等声级线图见图 6.5-2、6.5-3。

表 6.5-1 噪声源噪声级及位置清单

号 名称 措施后等效声压级(dB)A 排放特征 位置

坐标

X Y

N1 驱动机房 75 连续 室内 -150 386

N2 主厂房 86.52 连续 室内 36 36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0

号 名称 措施后等效声压级(dB)A 排放特征 位置

坐标

X Y

N3 机修车间 73.39 间歇 室内 35 515

N4 坑木加工房 85 间歇 室内 216 450

N5 锅炉房 81.44 连续 室内 -153 567

N6 空气压缩站 81.99 连续 室内 -71 518

N7 通风机房 81.01 连续 室内 -84 279

N8 绞车房 75 连续 室内 -38 514

N9 准备车间 75 连续 室内 -49 350

N10 矿井水处理站 70 连续 室内 -28 298

N11 综合水处理站 70 连续 室内 -11 32

注:坑木加工车间和机修车间噪声夜间不运行,昼间按连续运行考虑

(2)厂界噪声预测及达标分析

采取措施后,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见表 6.5-2。

表 6.5-2 本项目噪声预测结果(dB(A))

方位 时段 最大声级位置 贡献值 现状

预测值

X Y 最大值 达标分析 最大值 达标分析

北厂界 昼间 160.46 657.69 42.3 达标 37.5 43.5 达标

夜间 160.46 657.69 39.8 达标 33.0 40.6 达标

东厂界 昼间 259.94 454.72 52.4 达标 36.6 52.5 达标

夜间 259.94 454.72 41.0 达标 36.4 42.3 达标

南厂界 昼间 -3.34 -8.12 41.3 达标 33.2 41.9 达标

夜间 -3.34 -8.12 40.9 达标 30.9 41.3 达标

西厂界 昼间 -191.97 568.36 49.8 达标 36.6 50.0 达标

夜间 -191.97 568.36 49.7 达标 32.2 49.8 达标

注:贡献值执行 GB12348-2008 2 类区标准;预测值执行 GB3096-2008 2 类区标准

由上表可知:

(1)本项目四个厂界昼、夜间贡献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区要求。叠加背景值后,各厂界昼、夜间预测值也均符合《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区要求。

(2)由此可见,本项目工业场地噪声影响较小。

6.5.2 道路噪声影响分析

本项目年运输各类产品及矸石 120 万 t,按 30t/(辆·次)计算,最大道路车流量约

为 121 辆/日,由于车流量较少,按照点声源预测单一车辆噪声影响。运输车辆声级(测

量距离)按 89dB(A)(3m 处)考虑,经预测可知,道路中心线两侧,昼间 84m 处、夜

间 267m 处单一车辆贡献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 类区要求。建设

单位应加强运煤车辆管理。

6.6 固体废物

(1)矸石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1

运营期掘进矸石回填井下,不出井;对于洗选矸石,矸石优先综合利用,综合利用

不畅时放至临时排矸场暂存。矸石场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Ⅰ类贮存场要求设计。若矸石场排水不畅受雨水浸泡后其有害元素中

的可溶部分就可能溶解随降雨迁移,对水体和土壤产生影响。从评价区的气象资料来看,

该地区年均蒸发量为降雨量的约 2 倍,且矸石周转场底部采取混凝土硬化,四周修建排

水设施后,矸石自然淋溶下达不到充分浸泡状态,矸石的自然淋溶量较小,因此本矿井

矸石淋溶液对地下水的影响甚微。

本项目洗选及手选矸石量为 48 万 t/a,送往延安龙腾工贸有限公司和陕西鑫盛翔新

型建材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建材的原材料,根据《延安龙腾工贸有限公司建材厂年产 2.0

亿块(折标)煤矸石、建筑垃圾烧结空心砖生产线环境影响报告表》,延安龙腾工贸有

限公司年消耗矸石量为 16.71 万 t/a,扩建后的实际消化矸石能力为 100 万 t/a;根据《年

产 2.0 亿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生产线项目现状环境评估报告》,陕西鑫盛翔新型建材有

限公司年消耗矸石量为 33 万 t/a。综上分析,本项目产生的矸石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2)其他固体废物

矿井水处理站煤泥脱水后掺末煤外销;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掺石灰脱水干化至含水

率低于 50%后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置。废机油及废润滑油暂时储存在场内废油暂存间,交

由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废油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79-2001)

及其 2013 年修改单做好相应的防渗、防雨等措施。

在采取以上有效措施的前提下,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7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以突发性事故导致的危险物质环境急性损害防控为目标,对建设项目

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减缓措施,明确环境风

险监控及应急建议要求,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6.7.1 风险识别

本项目作为一个煤炭资源采掘和加工的大型建设项目,其开发强度大,影响延续时

间长,且生产系统涉及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特别是地下开采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

各种风险事故多发于井下,严重时也会波及到地面。煤炭生产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危害主

要有瓦斯、煤尘爆炸,煤自燃、火灾,采掘工作面冒顶,矿井透水事故,爆破事故以及

地面临时排矸场溃坝事故等。煤尘爆炸、井下瓦斯爆炸、井下突水、井下透水、地面崩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2

塌、陷落、泥石流、地面器材库爆炸均属于生产安全风险和矿山地质灾害,煤炭建设项

目均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了专项评价,一般不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本项目生产系统涉及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特别是地下开采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较

多,各种风险事故多发于井下,严重时也会波及到地面。煤炭生产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危

害主要有瓦斯爆炸、突水风险、地表塌陷等。由于本井田范围内涉及部分油田输油管线,

存在一定风险,本次不在对瓦斯爆炸及炸药库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环评主要针对工业场

地油脂库内润滑油、临时排矸场风险事件、开采造成输油管线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地下

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后导致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工业场

地在异常或事故状况下的污废水溢流、外排环境事故风险影响。

6.7.2 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设备运行和检修所需的润滑油,集中储存在工业场

地油脂库内,场内最大存在量为 5t。润滑油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发生火灾时产生浓烟,

主要污染物为 CO、烟尘、未完全燃烧的烃类等。

根据矸石浸出液试验结果,煤矸石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中所列

的有毒、易燃、爆炸性危险物质。临时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部约 600m 的桥沟,占

地面积 5.4hm2,有效容积约 68 万 m

3(136 万 t,矸石密度取 2.0t/m3),矿井生产期矸

石产生量为 48 万 t/a,临时排矸场可储存约 2.8 年煤矸石,占地规模满足《煤矸石综合

利用管理办法》(2014 年修订版)不超过 3 年储矸量的要求。

井田范围内油井较多,各油井由汽车运输至各采油队和集油站后经输油管线输送,

根据收集资料,本井田范围内输油管线主要分布在井田南部(51盘区、34盘区、37盘区),

呈Y状东西走向,管线埋深2.5-3.0m,由输油管线分布图可以看出,管线在沟谷沿道路

布设,该区在开采时已采取留设媒柱措施,但在开采时应进一步查清油井的准确位置及

其地面建(构)筑物情况,生产期间需进一步准确确定煤柱留设范围。

本项目采用井下开采方式,随着煤层的开采,逐渐形成采空区,煤层充分采空后,

井田范围井各采区地面可能因为地面塌陷造成地质灾害,存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裂缝、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对采取上方居民、房屋、及土地存在危害。

矿井水排入矿井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及消毒工艺处理,部分处理达到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表 2 的浓度限值及《陕西黄河流域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DB16/224-2018)其他单位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回用于井下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3

防洒水、转载点除尘及绿化、道路洒水等。部分采用反渗透(RO)处理工艺,根据《陕

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建新矿井(4.0Mt/a)及选煤厂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

《陕西省子长县永明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处理后的出水能够

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GB5749-2006),用于洗浴、食堂等生活用水。运营期矿

井水处理达标后回用至井下消防洒水、除尘及绿化、道路洒水等,剩余部分排至秀延河

支流南河,污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妥善处置矿井水则存在处理不达

标的污废水外排造成污染的风险。

燃气锅炉的燃料是 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爆炸下限较低,与空气混

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到适当的点火源就会引发爆炸事故。

6.7.3 环境风险措施

厂区总平面布置时考虑工业场地油脂库设置安全防护间距和防火间距,设置应急救

援设施和疏散通道;仓库严禁放置可燃品、烟火,并设置易燃品标志,并配置消防灭火

设施;严格执行润滑油库管理制度。

在临时排矸场与矿井工业场地之间进行绿化,同时临时排矸场处于冲沟内,所填矸

石不超过冲沟的高度,其与工业场地通过排矸皮带栈桥连接。井田范围内油井较多,各

油井由汽车运输至各采油队和集油站后经输油管线输送,在开采时已采取留设媒柱措

施,但在开采时应进一步查清油井的准确位置及其地面建(构)筑物情况,生产期间需进

一步准确确定煤柱留设范围。

按国家有关规程,对井田范围内的所有村庄留足足够的村庄保安煤柱;对工业厂场

按国家有关规程留足足够的保安煤柱,并派专人定期查询,尤其在雨后,设立专门工作

组,进行维护;对于对人类活动影响重大的采动诱发崩塌和滑坡进行治理,对矿区公路

边坡存在的采矿诱发滑坡、崩塌进行治理;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列入矿山生产计划

中,建立健全治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从生产成本中单独列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配

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或聘请专家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有序

有效进行;对地面塌陷区域应实施监测预警措施,定期定时进行监测。在采取上述措施

的前提下,采煤诱发地质灾害导致的环境风险可防可控,

建设单位应该设置备用管线、备用水泵以及其他备材,确保在故障状态下将未经处

理的矿井水送入事故池,避免对外界造成污染。环评认为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矿

井水处理系统故障下的矿井水外排环境风险是可防可控,可接受的。对于场内管线破损

事故,可能造成矿井水漫流,带来污染影响。根据设计措施,首先应立即关闭输水管线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4

起始端泵站,将矿井水暂存于预沉调节池中,同时由于输水管线装有运行监测系统,一

旦监测到管道破损,起始端泵站也会立即关闭,因管路破损导致的矿井水泄漏量也会很

小。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输送管线破损造成矿井水泄漏对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燃气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改造、检验等必须符合《蒸汽锅炉安

全技术监察规程》及《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禁止在锅炉房堆放各种可

燃物,也不准在锅炉本体和蒸汽管道上烘烤任何物品.擦拭设备的油棉纱、油抹布要妥善

保管;锅炉周围不能存在火源,锅炉输气管不能靠近其他加热设备;采用更有效的锅炉防

爆报警系统.例如能够检测出可燃气体泄露浓度的传感器和报警器等。

综上,在采取上述风险防控措施下,本项目环境风险可接受。

6.7.4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矿井设置安全环保办公室,下设矿山应急救援队,设专职队长,救护队员为符合条

件的煤矿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骨干工人,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全部做到持证上

岗。救护队装备按辅助矿山救护队技术装备配备,设备主要有压缩氧自救器、自动苏生

器、呼吸器校验仪、自救器气密检查仪、一氧化碳检定器、氧气充填泵、氧气检定器、

采气样工具、自动苏生器专用校验仪、呼吸器干燥装置、瓦斯检定器、灾区电话、吸油

棉、管道堵漏器等技术装备配备,同时矿方对矿井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井

下输水设备、管材等均准备好备材,紧急时随时取用。

矿山应急救援队必须做好矿井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处理矿井初期事故,引导和

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积极抢救遇险人员,积极抢修各类污染防治设施,搞好矿井职

工自救与安全、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张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

应急机构职责:

(1)主要负责突发性地质灾害、环保事故抢险救灾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工

作。

(2)按照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布设的监测点和监测要求进行现场监测,并及时

汇报监测结果,加强暴雨天气的观测。

(3)负责组织力量,动员疏散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财产,疏散工作以保障生命为第

一任务,必要情况下可采取强制疏散措施。

(4)负责对环保事故、地灾事故所致的伤员和抢险救灾伤员进行紧急抢救,转移

医护

企业应针对本项目环境风险特征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环保主管部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5

门备案,具体环境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等应以《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为准。

6.7.5 结论

根据煤炭采选工程特点和本次变更项目特点,识别本项目环境风险类型主要为工业

场地油脂库内润滑油、临时排矸场风险事件、开采造成输油管线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地

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后导致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工业

场地在异常或事故状况下的污废水溢流、外排环境事故风险影响。但发生环境风险事故

的概率较低,在落实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

本项目环境风险可防可控,环境风险值可控制在当地环境可接受水平范围内。

表 6.7-1 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建设项目名称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建设地点 陕西省 延安市 ()区 子长县 ()园区

地理坐标 经度 109.2401 纬度 37.0117

主要危险物质

及分布

工业场地油脂库内润滑油、临时排矸场、井区输油管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

以及工业场地内污废水。

环境影响途径

及危险后果

针对工业场地油脂库内润滑油燃烧产生的烟气、临时排矸场可能产生的溃坝风险事

件,泥石流以涌坡形式泄入下游沟道和南河,将对南河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开采

造成输油管线破裂导致原油泄漏污染井区范围内土壤、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诱

发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后导致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工业场地在异常或事故状

况下的污废水溢流、外排对南河的影响。

风险防范措施

工业场地油脂库设置安全防护间距和防火间距,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和疏散通道;仓

库严禁放置可燃品、烟火,并设置易燃品标志,并配置消防灭火设施;严格执行润

滑油库管理制度。临时排矸场处于冲沟内,所填矸石不超过冲沟的高度;预留安全

煤柱,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对地面塌陷区域应实施监测预警措施,定期定时进

行监测。设置备用管线、备用水泵以及其他备材,确保在故障状态下将未经处理的

矿井水送入事故池,避免对外界造成污染。

填表说明(列出项目相关信息及评价说明):本项目为资源整合项目,矿井规模为 1.20Mt/a,工业场

地配套建设选煤厂,处理规模为 1.20Mt/a。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设备运行和检修所需的

润滑油,集中储存在工业场地油脂库内,场内最大存在量为 5t。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

导则》(HJ 169-2018),润滑油属于附录 B 中“油类物质(矿物油类,如石油、汽油、柴油等;生物

柴油等)”,临界量为 2500t,则本项目 Q=5/2500=0.002<1,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6

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7.1 生态环境

7.1.1 整治目标

结合本井田的生态环境现状及沉陷特征和子长县土地利用规划,确定本项目沉陷区

综合整治目标如下:

① 沉陷土地治理率达到 100%;

② 耕地数量保持不变,坚持“占一补一”原则;

③ 恢复后林草覆盖率达到 25%;

④ 整治区林草恢复率达到 98%以上;

⑤ 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 1000t/km2.a 以内;

⑥ 土壤沙化控制率达到 100%。

7.1.2 地表沉陷防治、减缓措施

(1)设计方案已考虑对井田境界、井筒、工业场地、油井及村庄等留设一定保护

煤柱;环评要求矿井生产中应严格按照上述报告要求留设保护煤柱,确保上述设施的安

全。

(2)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以及对植被的影响,对开

采引起的土地沉陷、裂隙等由地方组织人员平整、充填,恢复耕地的使用能力。对变形

造成的植被倾倒、死亡等,矿方应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员扶栽,无法扶载的要

补种还林或视破坏程度给予补偿。

(3)居民建构(筑)物保护措施

井田范围内的村庄均留设煤柱,因此,基本不受沉陷影响。加强矿井地表沉陷的观

测,如开采活动对居民村庄建筑和道路等设施造成影响,应及时调整开采计划,并对造

成损失的房屋道路等进行修复和补偿。

(4)被整合矿井工业场地的生态恢复

妥善做好被整合矿井工业场地的闭毁,尽快实施工业场地生态恢复治理,作好现有

沉陷区整治及复垦工作。

(5)“采后恢复”措施如下:

① 对井田内的输变电线路、通讯线路、乡间道路及进出场道路采取采后修复、维

护或重修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加以治理;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7

② 因地表沉陷和变形而受到影响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及民居建筑物等,均应组

织人员及时维修和养护;

③ 因地表塌陷造成的农耕地、林木、通讯设施等的破坏,矿方应根据具体情况协

助产权单位进行修复、补偿。

7.1.3 土地损害补偿措施

(1)耕地补偿方案

沉陷区耕地在未恢复生产力前其使用功能会降低,会影响土地使用者收入水平,因

此必须采取补偿措施加以解决。采煤过程中,应及时调查受影响耕地的生产耕种情况,

针对不同影响区采取不同补偿标准进行补偿,轻度损害影响区补偿标准暂按 10%、中度

影响区按 30%、严重影响区按 50%给予补偿,补偿时间按 1 年计算。

(2)林地补偿方案

根据遥感调查结果,评价区以草地为主,林地面积较小。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

缴纳征地补偿费。对于采煤过程中造成的林地损失应采取措施进行复垦,破坏严重而无

法复垦的林地应进行必要补偿,对受轻度影响的林地需进行恢复整治,进行必要的整治

后能恢复原有生产力。

7.1.4 沉陷区土地综合整治

7.1.4.1 沉陷区整治计划

(1)被整合矿井土地复垦和塌陷区整治

根据现场调查,被整合矿井按照中、省、市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相关文件要

求,于 2018 年 11 月完成了引导退出工作。工业广场生产设施(主要包括维修房、沉淀

池、油库、简易房、煤场内铲车房、汽修房、开水房、地泵房)于 2017 年 6 月底彻底

完成。工业广场(包括原煤场)全部用黄土覆盖,并植草种树,进行矿区植被恢复。

被整合矿井地面材料库、生产楼、车间、办公楼及变电所未按“三不留一毁闭”的原

则进行清理和生态恢复,本着节约原则,对其进行综合利用。2019 年 3 月延安车村煤业

集团与西安创立能源科技公司合资注册成立了延安能源化工创力服务有限公司,利用上

述未拆除的建筑进行生产活动(见附件 16)。环评要求 2019 年 12 月 30 日前对上述未

拆除的建筑物进行综合利用,届时不能综合利用的按照“三不留一毁闭”的原则进行清理

和生态恢复。

(2)建设矿井沉陷区整治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8

结合地面重要保护目标及塌陷形成规律、生态恢复机制,从环境、社会、经济三效

益协调发展高度出发,提出如下塌陷区整治原则与计划:

① 对重点区段以人工治理为主,包括:沉陷边缘、工业场地、场外道路的防治责

任范围以及井田内的道路、宅基地、耕地、林地;

② 对采空区应加强观测,密切注意其地表沉陷情况并及时进行整治、恢复;

③ 从安全生产角度考虑,对地质灾害评估中划定的可能导致溃水的地段,应加强

观测,出现地表裂隙时及时用黄土填充地表;

④ 根据相邻矿区已有生产矿井的观测,采区上方的植被受扰动或影响后,一般在

2-3 个生长季可自然恢复。因此,建设单位应与地方政府协调,对无人居住和从事生产

活动的域区,尽量采取封育方式,使植被恢复;

⑤ 按照目前当地的土地管理政策,建设单位对采区上方的土地无使用权,受此限

制,建设单位对塌陷区的整治方式及整治进度也无决定权。因此,在此前提下,建设单

位首先应按时足额交纳生态补偿费,其次在条件允许时,通过有关部门协调,取得部分

塌陷区土地的定期使用权,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科学整治的相关研究。

全井田开采后沉陷区综合整治原则与计划见表 7.1-1。

表 7.1-1 全井田开采后井田沉陷区综合整治计划表

影响程度 土地类型 影响面积(km2) 整治内容 恢复措施

中度影响

耕地 11.92 受损土地及时复垦,

不减少耕地面积 以充填裂隙和局部平整土地为主

各类林地 40.884 保护林地 对倾斜的乔木及时扶正,填补裂隙

草地 72.44 保护草地 充填裂隙,恢复草地

裸地 0.756 及时恢复 以充填裂隙和局部平整土地为主

7.1.4.2 土地复垦与整治措施

(1)根据井田塌陷区特征和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本环评提出井田沉陷区土地复

垦利用原则和方案如下:

① 土地复垦与矿井开采计划相结合,合理安排,实施边开采边复垦、边利用。

② 土地复垦与当地农业规划、林业规划相结合,与气象、土壤条件相适应;与当

地的城镇、道路等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进行地区综合治理,与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相协调;做到地区建设布局合理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的良

性循环。

③ 采取对沉陷区综合整治,充填裂隙,平整土地,恢复植被,加大土地的植被盖

度,恢复土地的使用功能和生产力。

④ 沉陷区的利用方向与当地农业规划相协调,主要发展当地的农经产业等。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9

(2)土地复垦的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沉陷土地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进行综合整治。本井田沉陷表现形式

主要是地表裂隙和沉陷台阶,不会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产生明显影响。地表裂隙发生的地

段主要集中分布在煤柱、采区边界的边缘地带,以及煤层浅部地带。生态恢复与综合整

治主要是地表裂隙填堵与整治、对沉陷台阶进行土地平整,以恢复原土地功能,提高项

目区植被覆盖度,防治水土流失为目的。

井田沉陷土地复垦的重点是耕地、林地和草地。土地复垦应根据当的土地利用规划

的要求进行。按照井田的盘区开采接替计划和工作面推进情况,结合沉陷预测、土地破

坏程序分析结果,分区域、分时段、分不同的复垦整治措施进行全井田沉陷区的综合整

治,以提高治理方案的针对性,保证措施的真正落实。

① 简易复垦措施及工艺

由于采煤前期土地沉陷的类型为不稳定沉陷,为最大限度的保护村民土地收益,只

能采取简易复垦的方法,待沉陷稳定后,再采用回填机械复垦方案。

按照土地沉陷复垦补偿的规定,对破坏的耕地和草地,简易的复垦一般由矿方同村

委会签订协议,矿方出资,村委会方组织村民对沉陷耕地人工自行复垦。主要复垦作业

是就近取土充填裂隙,因地制宜平整土地,恢复耕地的生产能力。

简易复垦的组织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指派技术人员,负责与村委一起到受损耕地

进行现场调查,现场确定受损耕地的范围、面积及类型:并负责与村委会签定简易复垦

工程任务书。由村委组织村民按要求完成复垦工作。

② 机械治理措施及工艺

机械治理方法一般使用推土机和铲运机械,其特点是工序复杂,土方工程量较大,

有剥离式机械治理和生熟土混堆法机械治理两种工艺。

除充填沉陷裂隙,将沉陷区进行整治外,还需很多配套工程,如修筑施工公路、田

坎边坡支护、土地防洪、排灌蓄水和绿化工程等。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临地防护措施,

以免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③ 沉陷林草地的复垦

沉陷草林地的复垦采取两种方案:一是对受损的乔木,及时扶正,填补裂隙,保证

正常生长。二是对沉陷严重的地块,根据海拔、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

采取适宜的整地措施,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地适树适草,增加植被覆盖度。

根据本区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年蒸发量较大,人工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0

植被恢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井田内植被恢复应采用人工建造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

法;人工植被的建造应做到草-灌-乔结合,以草、灌为主;植被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

④ 其他措施

a 对于沉陷造成农田减产、林木枯死损害的,煤矿应给予补偿;

b 沉陷区土地坡度大于 25°的,按有关规定实施“退耕还草”;

c 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采动地表变形观测,及时分析总结,指导生态防护、恢

复综合措施落实实施。

7.1.5 临时排矸场处生态保护措施

(1)工程措施

在建坝时应对坝基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为:除去杂草树根,并对坝址处沟道底部进

行开挖碾压夯实。

临时排矸场场所排水设施采用沿渣面环坡设置截排水沟,在渣面斜坡平台设置横向

排水沟,顺渣体斜坡面设置急流槽,构成上下纵横立体排水系统,以分流排出临时排矸

场场所内外的汇流雨水。为了有效排除弃渣区域沟道渗水,防止挡渣墙墙体因沟道长期

渗水浸泡而损坏,在坝基及沟底部设置土工包布渗水盲沟;因该处沟道无常流水,渗水

盲沟主要用于排泄降雨后弃渣堆积体内渗水。

(2)土地复垦

临时排矸场内矸石堆放厚度达到 1m 时,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平整,再使用振动压

路机进行 2~3 遍碾压,强震不少于 2 遍。当矸石填充厚度达到 5m,上覆一层压实土层,

厚度为 0.3~0.5m,形成覆土阻燃系统。当矸石填满之后,对表层煤矸石进行平整、碾压,

用黄土均匀覆盖于煤矸石之上,采用推土机推平压实,厚度 0.3m,再进行二次覆土,土

层自然沉实后应达到 0.5m,覆土总体厚度达到 0.5~0.7m,地面坡度应小于 25°。

临时排矸场复垦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土壤重构工程和植被恢复。土壤重构工程包括表

土剥离、表土回覆、土地平整等。

(1)土壤重构工程

①表土剥离

临时排矸场使用前,为满足临时排矸场终场闭库覆土需要,需对临时排矸场内可剥

表土区域剥离表土,后期利用。

②表土回覆

待排矸结束后,将临时排矸场前期收集表土摊铺于堆渣表面及坡面。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1

③土地平整

采用机械的方式对堆渣表面进行平整。

(2)植被恢复工程

林草恢复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配置。

堆渣平面:采用灌草结合,灌木选用紫穗槐和柠条,草籽选用紫花苜蓿。紫穗槐和

柠条为实生苗,株高应达到 80cm,冠幅 40cm。

堆渣坡面:撒播紫花苜蓿,草籽为一级种籽。

栽植方式:灌木整地规格为 0.4m×0.4m(圆形,坑径×坑深),撒播草籽为全面

整地。

绿化时间:绿化时间以春、秋两季为宜。绿化后,浇透水。

灌溉水源:利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组织人员定期灌溉,降雨量较少时期,增加灌

溉次数。

人工抚育措施:在植物措施开展后,需进行植被抚育管理,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当发现草籽枯死等不良现象,应及时补种。

(3)临时措施

为减小临时排矸场在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和扬尘污染,对堆置覆土采取彩条篷布

苫盖。彩条蓬布埋入地下 30cm,四周用装土编织袋防护。彩条蓬布的作用是防止风吹

及雨水侵蚀。

7.1.6 生态恢复要求

树立科学发展观,彻底破除“先破坏、后恢复,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观念,实施“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程控制、综合治理”的环保新战略,建立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

治理补偿长效机制。尽可能减小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保护区域生态

系统的自然性和完整性,从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实现以下生态环境治理总体目标,见

表 7.1-2。

表 7.1-2 生态恢复总体要求

对象 生态恢复要求

工业场地区域 维持工业场地绿化率;确保场地内拦挡设施稳定、安全;维持道路

硬化率 100%;消除风力扬尘污染。

临时排矸场处 进行边坡防护,确保临时排矸场处边坡稳定、安全;洒水降尘,减

少风力扬尘污染。

矿井区 植被恢复系数达到 98%;林草植被覆盖率(度)25%;水土流失总治

理度 90%;土壤侵蚀控制模数 1000t/km2.a。

道路区 维持道路区周边绿化率,消除对地貌景观的不良影响。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2

7.2 地下水防治措施

7.2.1 居民生活用水保障措施

(1)项目拟采取的供水预案

评价要求对居民饮水受到影响的村庄制定供水方案保证其供水安全。经与建设单位

沟通,已经制定如下供水预案。

① 水源选择

采用子长县供水处的秀延河二干渠渠道和中山川水库输水管道两种方式作为水源。

② 实施方案

公司拟采用在井田内择地修建若干高位蓄水池,并配套建设供水管线的措施,将供

水管线深埋地下 1.5m,防止冬季供水管线冻裂,同时采用高压水泵将水源输送至高位蓄

水池,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各个受影响村庄。

煤矿开采是分阶段实施,对井田内村庄饮用水的影响也分时段,因此,供水工程拟

采用分期实施。

根据井田开拓方案煤炭开采的首采盘区为 51、31 盘区,受影响的村庄为井家坪、

刘家硷、寺沟村、前寺湾、寺湾乡、石窑坪、后阳庄、李家渠、阳庄。公司将在煤矿开

采之前完成以上首采区内村庄的供水工程。后期根据盘区接续计划逐步建成受影响村庄

供水管线,确保受影响村庄的居民用水安全。

③ 资金保障

根据实际调研结果,结合本地经济情况综合分析,煤矿计划总投资 240 万元用于实

施该方案。

(2)供水预案可行性分析

① 水质水量保证性分析

2013 年 3 月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已与子长县供水处签订供水协议,2014 年 3

月车村煤矿一号井与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签订供水协议,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

公司同意给公司日供水量不少于 3520.0m3。根据项目水平衡分析,本项目每天需补充新

水量 767m3(非采暖季仅为 457m

3)。根据现状调查,井田范围受影响村民约为 4615 人,

按人均用水量 0.1m3/d 计,每天需水量约为 461.5m

3。根据子长县自来水公司的检测报告,

其自来水水质较好。因此,供水的水质、水量均可满足井田内村民饮水要求。

② 实施分案可行性分析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3

公司拟采用在井田内择地修建若干高位蓄水池,并配套建设供水管线的措施,将供

水管线深埋地下 1m,防止冬季供水管线冻裂,同时采用高压水泵将水源输送至高位蓄

水池,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各个受影响村庄。

煤矿开采是分阶段实施,对井田内村庄饮用水的影响也分时段,因此,供水工程拟

采用分期实施。根据盘区接续计划逐步建成受影响村庄供水管线,确保受影响村庄的居

民用水安全。

③ 资金保证程度分析

根据受影响村庄的分布情况,约需建设 10 个高位水池及 50km 供水管线以满足受影

响村庄的供水需求,按每个蓄水池 10 万元,每公里输水管线建设 2 万元计,加上配套

的水泵等设施,约需资金 220 万元,公司拟投资 240 万元用于供水工程建设,可保证供

水工程的顺利实施。

(3)要求与建议

① 合理规划,认真选址选线,精心施工,保证供水工程长期安全有效。

② 在煤矿开采之前应完成首采区内受影响村庄的供水工程。

③ 与当地政府、居民及时沟通,积极合作,保证供水工程的顺利实施。

④ 对井田内 15 个村庄饮水点(刘家硷、十里铺、九里湾、乔家渠各选取代表井位

作为观测井)动态(泉水流量、井水水位)进行长期动态观测,掌握其受影响规律,重

点观测表 1.7-3 中所列村庄泉水,为后期供水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确保井田内居民饮

水不受影响。

⑤一旦出现煤矿开采造成村民突发饮水困难,建设单位应第一时间上报当地政府相

关部门;同时,对出现居民点供水困难的村庄首先采用拉水车拉水的供水方式,以解决

居民临时性用水问题。

⑥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活动,尽量扩大井田内植被覆盖面积,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从而加快采后地下水位的回升。

7.2.2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7.2.2.1 源头控制

(1)废水资源化,变废为利,一水多用。

(2)开展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3)污水全部经由排水管道收集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各回用点,

确保排水管完好无损,避免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4

7.2.2.2 分区防治

本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特性

确定防渗级别,提出防渗技术要求。

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和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参照表 7.2-1和表 7.2-2进行相关

等级的确定。参照表 7.2-3 提出防渗技术要求,详见图 7.2-1。

表 7.2-1 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参照表

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主要特征

难 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易 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时发现和处理

表 7.2-2 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参照表

分级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强 Mb≥1.0m,K≤1.0×10-6

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中 0.5m≤Mb<1.0m,K≤1.0×10

-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Mb≥1.0m,1.0×10-6

cm/s<K≤1.0×10-4

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弱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

注: Mb:岩土层单层厚度。K:渗透系数。

表 7.2-3 本项目防渗等级一览表

场地名称 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 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污染物类型 防渗分区

办公室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救护队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职工宿舍楼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职工食堂、干部食堂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变电站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锅炉房 中 难 其他类型 一般 防渗区

浴室灯房联合建筑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空压机房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公共厕所 中 难 其他类型 一般防渗区

机修车间及综采设备库 中 易 持久性有机物 一般防渗区

油脂库 中 易 持久性有机物 一般防渗区

材料库及消防材料库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浓缩池及浓缩池泵房 中 难 持久性有机物 重点防渗区

事故水池 中 难 持久性有机物 重点防渗区

原煤堆场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主厂房 中 易 持久性有机物 一般防渗区

地磅房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驱动机房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空气加热室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矿井水处理站 中 难 其他类型 一般防渗区

风机配电室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驱动机房 中 易 其他类型 简单防渗区

雨水收集池 中 难 持久性有机物 重点防渗区

调节预沉间 中 难 持久性有机物 重点防渗区

综合污水处理站 中 难 持久性有机物 重点防渗区

根据地下水导则,各个分区的防渗要求详见下述:

(1)重点防渗区:等效黏土防渗层 Mb≥6.0m,K≤1×10-7

cm/s;或参照 GB18598 执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5

行;生活污水处理站调节池、中间池、氧化池底部设防渗处理,渗透系数小于 1×10-7

cm/s,

污水处理站地面全部采用混凝土铺砌,防止污水下渗;

(2)一般防渗区: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K≤1×10-7

cm/s;或参照 GB16889 执

行;

(3)简单防渗区:一般地面硬化。

7.2.2.3 污染监控

结合观测区地质、水文地质、地表、地下条件,以用最少的点控制较大面积为原则,

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以掌握地下水位与水质动态变化规律,有效预测疏干涌水量,

指导疏干工作。若实际开发中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水文

地质专家,查找原因,针对性地制定工程防止措施和配套补救措施,对可能造成的不良

影响,给以经济补偿。并根据建设项目可能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及

监测方案。

7.2.3 地下水动态监测

(1)监测计划

根据前述分析,项目主要对第四系潜水含水层水质产生影响,再加上评价区周边居

民用水来源部分为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因此,将对含水层做长期水位与水质的观测。监

测点布设见表 7.2-4 及图 7.2-2。

表 7.2-4 地下水动态监测计划表 项

目 位置

坐标 井深 作用 井孔结构 监测项目 监测方式 监测频率

寺沟村泉水 N37°06ˊ9.87",E109°27ˊ17.43"

/ 上游对照点 利用已有 水质与水位。

水质监测:包括

pH、总硬度、溶

解性总固体、氨

氮、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挥

发酚、耗氧量、

氟化物、砷、大

肠菌群等 11 项。

各时段设置水井

的水位应连续观

对于水位

(或泉流

量)观测,

原则采取

日固定时

间,固定

人员,固

定测量工

具进行观

测。测量

工具可选

用测绳或

测钟

水位采取

月报形

式,

水质每两

个月监测

一次

工业场地南

边界下游5m

N37°05ˊ48.95",E109°28ˊ43.28"

约40m

监测工业场地对第

四系潜水含水层水

质的影响

孔径Φ250mm,

孔口以下 3m(或

至潜水面)采用粘

土或水泥止水,

下部为滤水管,

底部视井深情况

设计沉砂管

临时排矸场

下游 5m

N37°06ˊ21.83",E109°28ˊ58.72"

约40m

监测临时排矸场对

第四系潜水含水层

水质的影响

刘家硷村饮

用水源井

(临时排矸

场下游

1370m)

N37°05ˊ48.83",E109°29ˊ16.25"

40m

监测临时排矸场对

中侏罗统直罗组及

延安组裂隙含水层

影响

利用已有

十里铺、九

里湾、乔家

渠村庄水井

/ / 监测矿井开采对水

位的影响 已有

地下水位

(泉水观测流

量)

采煤工作

附近建议

安装水位

自记仪

井田内其余

12个供水水

源点

/ / 监测矿井开采对水

位、水量的影响 已有

地下水位

(泉水观测流

量)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6

(2)监测方法

地下水水位动态长期监测按照《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中的有

关规程执行。

(3)监测井的维护和管理

①监测井设明显标识牌,井(孔)口高出地面 0.5~1.0m,井(孔)口安装盖(保

护帽),孔口地面采取防渗措施,井周围有防护栏。

②对每个监测井建立《基本情况表》,监测井的撤销、变更情况应记入原监测井的

《基本情况表》内,新换监测井重新建立《基本情况表》。

③监测结果按项目有关规定及时建立档案,并定期向建设单位安全环保部门汇报,

对于常规监测数据该进行公开,特别是对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居民进行公开,满足法律中

关于知情权的要求。如发现异常或发生事故,加密监测频次,改为每天监测一次,并分

析污染原因,确定污染源,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7.2.4 应急响应

(1)供水预案

为了确保评价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环评要求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井田

内现有水源的水质、水量进行常规监测、化验与分析,保证水源安全并及时掌握水量、

水位的变化情况,因采煤导致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应由建设方负责解决,以保证

当地居民的饮水、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环评提出的供水预案详见 7.2.1 节。如该方案

不可行,建设单位必须与子长县水务公司签署协议,由水务公司向受影响居民供水,保

证居民正常生活。

(2)煤矿突水防控措施

① 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② 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观测矿井涌水量,并及时抽放采空区积水;

③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对已有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动态分析,向此确定每一处

积水地点、范围、水量、水源、通道、与邻近积水区的水力联系、危害范围、危害程度

等,建立动态监测系统级通讯联络系统,及时发现突水征兆,事前制定处理对策预案,

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设置安全出口,以备万一突水,人员能够安全撤离;

④ 矿方应积极制定采空区突水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7

7.3 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7.3.1 生活污水

(1)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运至禾草沟煤矿进行污水处理。

本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281.7m3/d,拟在工业场地设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

根据本次水平衡,环评建议(按生活污水产生量设计污水处理站规模)规模为 600 m3/d。

采用 SBR 法“ICEAS 处理工艺”及混凝、沉淀、过滤工艺。

工业场地的生活污水经格栅去除大块杂物后,进入调节池,再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至

TJ-SBR(II)-40 综合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入中间水池后再由净水

器供水泵提升至净水器内,经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后出水进入活性炭过滤器,过滤

器出水则进入接触消毒池,作为选煤厂洗煤补充用、除尘、冲洗用水,不外排。

污水处理站所有排泥均进入污泥池内,由泥浆泵送入污泥浓缩池,污泥经浓缩后,

再送入带式压滤机脱水,泥饼定期外运处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 7.3-1。

工业场地生活污水管网

格栅

调节池 综合污水处理设备

污泥池

中间水池 净水器

污泥浓缩罐 污泥浓缩压滤机 泥饼外运

药剂

药剂

活性炭过滤器

泥复用水池

消毒剂

选煤厂洗煤补充用水

除尘、冲洗用水

图 7.3-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可行性分析

①施工期生活污水运至禾草沟煤矿处理可行性分析

根据《延安市禾草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禾草沟

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395.7m3/d,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 1000m

3/d,剩余容量为 604.3 m

3/d。

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 7.2m3/d,小于禾草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剩余容量,

因此,将本项目的施工期生活污水运至禾草沟煤矿进行污水处理的容量可行。根据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延安市禾草沟煤矿(300 万吨/年)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的批复》(陕环批复〔2015〕192 号),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的要求,禾草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行。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与禾草沟生活污水水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8

质类似,因此经禾草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主要污染物排放也能达到国家相关

标准的要求,处理措施可行。

②运营期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可行性分析

SBR 综合污水处理设备的主体设备为序批式间歇反应器,集均化池、初沉池、生化

池和二沉池为一体,抗冲击负荷高,COD 去除率高,工程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

方便,活性污泥容易控制,管理简单,运行稳定。该类型污水处理装置在许多单位已有

成功的经验。本项目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出水水质为 SS:30mg/L、CODcr:50mg/L、pH:

6.5~9、氨氮:10mg/L,去除率分别为:SS 85%、COD 83.3%、氨氮 33.3%。

本项目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已运行的禾草沟煤矿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一致,根据《陕

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延安市禾草沟煤矿(300 万吨/年)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竣工环境保护

验收的批复》(陕环批复〔2015〕192 号),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因此,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行。

7.3.2 矿井水处理

(1)矿井水处理工艺

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 3600m3/d,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超滤+消毒”工艺处理

井下排水。

矿井井下排水由井下主排水泵加压后由主斜井排出,利用余压流至工业场地井下水

处理站调节沉淀池,经过预沉淀后,由一级提升泵送至煤矿用高效沉淀器,在加入絮凝

剂及助凝剂的条件下,经过煤矿用高效沉淀器中的第一、第二反应室、沉淀室絮凝沉淀

后,矿井水中悬浮的煤泥颗粒脱稳并形成絮凝体沉淀而去除,沉淀污泥通过电动排泥阀

定时排至污泥池;溢流水自流入行车式反冲洗滤池,过滤后流入复用水池,此时水质满

足井下消防洒水水质要求,部分回用于井下消防洒水、转载点除尘及绿化、道路洒水等。

剩余部分(非采暖季:246.6m3/d,采暖季:296.1m

3/d)经超滤、消毒处理后,COD 和

石油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后排至秀延河支流南河。

调节预沉池排泥进入污泥浓缩池、煤矿用高效沉淀器排泥进入污泥池,再经污泥泵

提升至污泥浓缩池,浓缩池底流由污泥泵加压至脱水机进行脱水,浓缩池上清液返回废

水池二次处理,脱水后的泥饼(含水率在 80%以下)落入污泥输送机,运至煤泥棚并掺入

到原煤中一块销售。井下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 7.2-2。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9

图 7.3-2 井下水处理工艺流程

(2)矿井水处理工艺可行性分析

该井下水处理工艺是我国一直沿用的常规、成熟的井下水处理工艺,属于物理化学

处理工艺范畴,比单纯的一级沉淀处理的优点在于:

① 通过混凝剂的加入,破坏废水中的胶体微粒的稳定性,使这些微粒聚集成较大

的絮团,加快沉降速度提高净化处理效果;

② 通过滤池的过滤作用,进一步降低絮凝沉淀的 SS 微粒;

③ 通过超滤、消毒处理进一步降低水中有害成份。

该工艺为国内大多数煤矿所采用,处理方式合理可行,处理效率高,管理简单,运

行稳定。矿井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超滤、消毒处理后,水质能够满足《煤炭工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井下消防洒水水质要求,回用

于井下消防洒水、黄泥灌浆用水是可行的。

(3)出水水质的可达性

由表5.4.1-1可知,矿井水处理后的水质可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炭

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井下消防洒水及地面生产、生活(非饮用水)杂用水水质标

准要求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因此,该井下水治理措施

可行。

表 7.3-1 水污染物排放状况一览表 单位:mg/L

项目 SS COD 石油类

处理前水质 300 57 0.85

处理后水质 9 13 0.04

处理效率(%) 97 77 95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 50 50 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

《陕西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61/224-2018) / 50 3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井下消防

洒水水质要求 30 /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

类标准 / 20 0.05

(4)排放的可行性

本矿井矿井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超滤+消毒”工艺,评价要求矿井水处

理后的外排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并设置在线

监测装置,且经地表水预测可知,本矿井水的排放不改变南河水体环境功能,评价认为

可行。

7.3.3 煤泥水闭路循环

(1)洗煤厂煤泥水处理

本工程采用两段浓缩工艺对煤泥水处理,对 SS 的处理效率达到 90%左右,浓缩底

流由尾煤压滤机回收,滤饼成为最终尾泥产品,浓缩溢流、压滤滤液合并成为循环水,

处理后水中 SS 浓度小于 50g/L,处理水进入循环水池作为循环水使用,实现洗煤水闭路

循环,不外排。

事故水池 1500m3 地下式布置,上面覆土 1m。若浓缩机有问题时有底流泵打入事故

水池,事故水池设立式泵 1 台,待浓缩机事故处理完后打回浓缩机;煤泥水不外排。

(2)一级闭路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

根据《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MT/T810-1999 等级划分要求,一级闭路循环必

须具备以下 5 个条件:

① 洗水实现动态平衡,不向厂区外排放。水重复利用率在 90%(本项目选煤水全

部闭路循环,不外排)以上,单位补充水量小于 0.15m3/t(本项目为 0.050m

3/t);

② 全部在室内由机械回收,取消煤泥沉淀池;

③ 设有缓冲水池或浓缩机,并有完备的回水系统;

④ 洗煤水浓度小于 50g/L;

⑤ 入洗原煤量达到稳定能力的 70%(本项目近 100%)以上。

(3)本项目采取的技术保证措施

① 本项目采用块煤重介工艺进行选煤,进入选煤系统的煤泥量少,煤泥水系统处

理负荷小,易于实现洗水闭路循环;

② 煤泥水处理系统采用“混凝、沉淀、澄清”工艺进行处理,使循环水浓度符合洗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

煤工艺要求,避免因循环水浓度过高而造成的人为外排煤泥水。循环水作为主要工艺用

水,不论是块煤脱泥喷水、产品脱介喷水等均使用经处理后的水作为循环水;

③ 根据循环水缓冲池的水位添加补充水,保证有效地控制补加水量;

④ 在有水作业的车间设置地面排水集中回收系统。生产中会产生煤泥水的车间如

主厂房、压滤车间等在车间设置地沟和集水池等装置收集设备的跑、冒、滴、漏、事故

放水和冲洗地板水。并将此部分废水打入煤泥水回收系统;

⑤ 粗煤泥回收采用进口组装煤泥离心机,设备运转可靠,故障率低;

⑥ 细煤泥回收采用浓缩机浓缩、快开压滤机脱水工艺,技术工艺及设备是目前选

煤厂普遍采用的工艺设备组合;

⑦ 浓缩机选用 1 座直径 30m 周边传动,液压分段提耙浓缩机;事故水池 1500m3

地下式布置,上面覆土 1m。若浓缩机有问题时有底流泵打入事故水池,事故水池设立

式泵 1 台,待浓缩机事故处理完后打回浓缩机;防止因事故而外排煤泥水;

⑧ 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严格限制生产用水量;

⑨ 选煤厂采用自动控制对各作业点进行控制,控制精度高,可有效防止人工误操

作造成洗水不平衡。

综上所述,洗煤厂洗煤水闭路循环完全能实现一级闭路循环的要求,同时洗煤水闭

路循环工艺成熟可到,洗煤废水实现零排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7.3.4 初期雨水利用分析

工业场地初期雨水携带一定量煤泥及泥沙,直接排出场地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

响。本项目收集工业场地生产区附近初期 3mm 径流厚度地表弃流,工业场地占地

26.66hm2,需收集体积为 800m

3。本项目设初期雨水收集池一座,容积为 1000m3,位于

工业场地的南侧。收集后的初期雨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排放。

7.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锅炉烟气防治措施

本项目工业场地集中供热锅炉房内设 2 台 SZS20-1.25-Q 和 1 台 WNSL10-1.25-YQ

(L)冷凝式低氮燃烧燃气蒸汽锅炉,配套设有冷凝器、节能器及低氮燃烧器,类比同

类燃气锅炉实测数据,NOX产生浓度约 35mg/m3,符合国发〔2013〕37 号《国务院关于

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的要求,锅炉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为了

保证锅炉烟气达标排放,评价要求: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

① 在环保设施安装时应由有安装资质的单位实施,确保安装质量达优;

②确保锅炉低氮燃烧器的正常使用,保证 NOX产生浓度小于 50mg/m3,锅炉房的烟

囱周围半径 200m 范围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最高建筑物 3m 以上;

③ 运行过程中建设单位还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环保设施运行

维护管理,确保装置正常运行,确保烟气中的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④2 台 20t/h 锅炉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与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联网,保证

设备正常运行;10t/h 锅炉排气筒留设监测孔。

⑤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生产系统煤尘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煤炭生产储运系统产生的煤尘治理措施和治理效果见表 7.4-1。

表7.4-1 煤尘防治措施和治理效果表

项目 方式与特征 治理措施 效果分析

主厂房 选煤厂破碎筛分过程

煤尘

筛分破碎过程中产生粉尘设集尘罩

和脉冲式布袋除尘器,集气效率

90%,除尘效率为 99%,排气筒高

度 35m,其他各产尘点均配置超声

雾化抑尘系统

除尘效率可达到 99%以

上,车间排放浓度小于80mg/m

3

煤炭储存 原煤及产品煤均采用

筒仓储存 原煤仓配置雾化抑尘系统

煤尘排放量小,对环境

空气影响很小

煤炭运输

煤炭场内运输采用封

闭式输煤栈桥输送,

转载点全封闭

全封闭结构,并设喷雾洒水装置 煤尘逸出少,对环境空

气影响很

可以看出,本项目主厂房、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产生的煤尘防治主要采用雾化除尘

技术,该技术的原理如下:特定压力的水及压缩空气分别由管路输送至超声共振雾化组

件,在共振腔体内混合发生初次谐振后,高速旋转喷射进入共振杯,在共振杯内发生二

次谐振,该谐振频率处于超声波段,超声谐振的结果使得高速流体再次被激化,从而产

生微米级水雾颗粒。该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① 雾化效果好,水雾颗粒直径在 1~10 微米之间,雾量可调;

② 耗水量极低,对尘源点物料的水分增加量小于 0.02%;

③ 无二次污染,超声捕尘技术无需清灰,将粉尘一直控制在尘源点周围;

④ 操控性能好,可实现就地自动集中控制;

⑤ 基建投资低,除尘设备占地空间小,无需建造专用除尘室;

⑥ 运营成本低,能耗低,使用寿命长,检修方便,维护费用低;

⑦ 除尘效率高,可达到 99%以上。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3

目前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鲍店煤矿选煤厂、甘肃砚北矿选煤厂、汇森集团凉水井矿选

煤厂、陕煤集团黄陵二号矿选煤厂、晋煤集团成庄矿选煤厂等相继采用了雾化除尘器。

本项目筛分、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经雾化除尘器除尘后,煤尘排放浓度满足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限值要求,因此,方案可行。

(3)运输扬尘污染防治

在采取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林带、及时清扫、定期洒水抑尘措施后(每天洒水 4~5 次,

可使扬尘减少 70%左右,且扬尘造成的 TSP 污染距离可缩短至 20~50m),运输扬尘对

环境影响不大。实施过程中,洒水应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避免洒水过多造

成路面泥泞。

另外进场车辆应进行统一管理,限载限速,装满物料后应加盖蓬布防止抛洒碎屑;

对进场道路应派专人负责,经常维护以保持良好的路面状况,以减少扬尘污染。

上述措施简单易行,关键在于管理,矿方应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监控计划,派专

人加强监督管理和实施,即可大大减少运输扬尘污染。

(4)临时排矸场粉尘防治措施

临时排矸场下游设拦矸坝,沟两侧设置截排水沟,以排导汇水。矸石要合理堆放,

边堆放边推平、碾压;矸石填放至一定高度后采用黄土压实覆盖,以达到阻隔与空气接

触,防止煤矸石自燃;另外定期洒水降尘,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防止矸石扬尘。

(5)食堂油烟

评价要求食堂厨房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净化效率≥75%,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

准》(GB18483-2001)的相关规定,使油烟净化达标排放,经不低于 15m 高排气筒排放。

综上,以上措施均为煤矿企业常规措施,且简单易行,可操作性高。

7.5 噪声防治措施

机修车间等间歇作业,夜间停止工作。空压机排气口安装消声器或设置消声通道;

对机组基座进行减振处理。各类泵的进出口安装柔性橡胶接头,泵体做减振处理。道路

运输车辆采取减速、分时段通行等。上述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是煤矿普遍采用,且证明是

行之有效的降噪措施,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噪声影响可接受。

7.6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运营期掘进矸石回填井下,不出井;对于洗选矸石,临时堆放在矸石场中,延安龙

腾工贸有限公司和陕西鑫盛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建材的原材料,矸石场按《一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4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Ⅰ类贮存场要求设计。

本项目矸石场设有拦渣坝和排水设施,场内还配有喷雾洒水装置用于降尘,且位于沟谷

内,周围有沟坡护挡,可有效减少煤矸石在矸石场内的风蚀扬尘量。

本项目洗选及手选矸石量为 48 万 t/a,送往延安龙腾工贸有限公司和陕西鑫盛翔新

型建材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建材的原材料,根据《延安龙腾工贸有限公司建材厂年产 2.0

亿块(折标)煤矸石、建筑垃圾烧结空心砖生产线环境影响报告表》,延安龙腾工贸有

限公司年消耗矸石量为 16.71 万 t/a,扩建后的实际消化矸石能力为 100 万 t/a;根据《年

产 2.0 亿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生产线项目现状环境评估报告》,陕西鑫盛翔新型建材有

限公司年消耗矸石量为 33 万 t/a。综上分析,本项目产生的矸石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选煤厂煤泥和矿井水处理站煤泥脱水后掺末煤外销;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掺石灰脱

水干化后与生活垃圾,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废机油及废润滑油暂时储存在场内

废机油暂存处,委托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7.7 风险措施及应急预案

(1)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为了预防煤矸石在未进行综合利用时堆放于临时排矸场引起矸石坝垮塌事故的发

生,本次评价提出临时排矸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见表7.7-1。

表 7.7-1 临时排矸场风险防范措施表

类 别 防范措施

设计

施工

① 设计阶段,应结合矸石坝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坝体稳定性、坝体抗滑动和抗

倾覆稳定性等因素;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进行抗震演算;② 严格矸

石坝施工管理,在坝体修筑前,须对坝基和岸坡进行处理,清除沟底松散物等,坝底修

筑排渗盲沟,及时排出场内积水;③ 临时排矸场处的勘察、设计、安全评价、施工及

施工监理等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确保工程质量

生产

管理

① 建立安全操作管理制度;② 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巡查矸石坝及场内堆渣体,发现坝面、

渣体局部变形,产生裂缝等异常现象及时解决

防洪

措施

① 建设单位应遵照环境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救援措施,备足应急所需物资;② 明确防汛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值班、巡查等各项制度,组建应急队伍;③ 疏浚截、排水沟;检查

排洪系统及坝体的安全情况,确保排洪设施畅通;④ 及时了解和掌握汛期水情和气象预报

情况,确保上坝道路、通讯、供电及照明线路可靠和畅通;⑤ 洪水过后应对坝体和排洪构

筑物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与清理。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

地质

灾害 必须经常巡视周边山体,发现滑坡及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

(2)事故应急预案

为防范和减缓本项目环境风险,在事故状态下能够应急处置,建设单位必须结合本

项目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本次评价提出应急预案的主要编制内容

建议见表 7.7-2。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5

表 7.7-2 应急预案内容(建议)

序号 项目 主要内容

1 应急计划区 临时排矸场

2 应急组织结构、人员 建设单位、地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3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规定预案的级

别及分级响应程序

4 应急救援保障 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

5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6 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

控制措施

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

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7 应急监测、防护措施、清除

泄露措施和器材

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事故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

相应设备、人员

8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

复措施

制定相关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受影响范围内的善后

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9 应急培训计划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训练

10 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临时排矸场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6

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拟定的融资方案,项目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 13777.72 万元,年平均净利润

10333.29 万元。各项融资后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见表 8.1-1。

表8.1-1 融资后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 标

1 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11.10

2 总投资收益率 % 8.66

3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19.34

表 8.1-1 表明,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 11%,表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财务

生存能力,除能满足行业最低要求外,还有一定的盈余,说明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项目从财务评价的角度来年看是可行的。

8.2 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主要社会效益有:

(1)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影响

整合工程投入运行后可增加工作岗位,同时估可产生多个为矿井生产提供服务的岗

位,将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利用率,这对改善当地的就业状况、促进社会稳定有积极意

义。

(2)项目建设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煤矿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有助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

化配置,有助于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地方经济发展。

8.3 环境经济损益评价

8.3.1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 179507.3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概算值为 2147 万元,环保投资共占工

程投资的 1.2%,见表 8.3-1。

表 8.3-1 环境保护设施投资估算表

号 类别 污染源 环保工程 数量

环保投资

(万元)

一、环保投资设施

1 废气

破碎筛分系统 集尘罩和布袋除尘器 1 套 60

输煤廊道 封闭式,喷雾洒水降尘 1 套 45

煤仓 超声雾化抑尘系统 5 套 75

锅炉 低氮燃烧+在线监测 / 100

临时排矸场 洒水抑尘 1 套 5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7

号 类别 污染源 环保工程 数量

环保投资

(万元)

食堂油烟 油烟净化设施+排气筒 1 套 40

道路扬尘 洒水车 2 辆 52

2 废水

井下排水 矿井水处理站+排放口在线监测,规模 Q=3600m3/d 1 套 482

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规模 Q=600m3/d 1 套 350

雨水池 容积 1000m3 1 座 5

事故池 容积 1500m3 1 座 5

3 噪声

通风机房 机体配带消声器,并在排气口设扩散塔,对电机设

置减振基础 2 套

113

坑木加工房

设备减振基座,厂房隔声 / 机修车间

主厂房

锅炉房 风机减振基座,厂房隔声 12 套

空气压缩站 消声设施,设备减振基座,厂房隔声 5 套

驱动机房 泵体减振基座,柔性接头,厂房隔声 2 套

4 固废

生活垃圾 垃圾桶若干 / 5

洗选矸石 临时排矸场处的拦矸坝(墙)、截排水沟等 / 11

矿井水处理站污

泥 送依托洗煤厂一并处理 / 5

生活污水处理站

污泥 掺加石灰后交环卫部门处置 / 5

废机油及废润滑

油 厂内设废油暂存间 1

5 生态

沉陷土地影响 沉陷土地综合整治 / 计入生产成

植被恢复 植物措施,工程措施 / 100

地表岩移观测 设地表岩移观测点并进行观测记录 / 40

6 地下

地下水监测 / 20

工业场地污水处理设施、初期雨水池等设施采取防渗措施 / 8

油脂库采取防渗措施 / 20

7 以新

代老 拆除原有煤矿工业场地生产设施,工业场地及排矸场的场地植被恢复 80

二、运行维护费

8 环境监测

竣工验收监测 1 次 10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70.2a 150

污染源监测 70.2a 250

9 环保设备运行 药剂等消耗(电费、水费等公用消耗未考虑) 70.2a 100

10 危险废物委托处置 委托专业单位运输及最终处置 70.2a 10

环境保护投资合计 2147

8.3.2 环境保护费用的确定和估算

(1)外部费用的确定与估算

外部费用是指由于项目开发形成对环境损害所带来的费用,主要为沉陷区土地综合

整治费用,300 万元/年。该费用不计入环保费用。

(2)内部费用的确定与估算

内部费用是指项目开发过程中,建设单位为了防止环境污染而付出的环境保护费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8

用,由基本建设费和运行费两部分组成。

环境保护基本建设费用为 2147 万元,设计服务年限为 70.2a,每年投入的环境保护

基本建设费用为 30.58 万元。

运行费用指企业各项环保工程、水土保持、绿化、环保监测和管理等环境保护工程

的运行、管理费用。按生产要素计算,运行费用主要由各项环保工程的折旧费、设备大

修费、耗电费、材料消耗费、人员工资及福利费、设备维护费、运输费和管理费等,企

业环保工程运行费用为 10 万元/年。

车村煤矿一号井年环境保护费用为 40.58 万元/年。

8.3.3 年环境损失费用的确定和估算

年环境损失费用(Hs)即指矿井投产后,每年资源的流失和“三废”及噪声排放对环

境造成的损失,以及原环境功能发生了改变等原因带来的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煤炭资源的流失价值

这里煤炭资源流失价值,是指因煤炭外运、装卸、风蚀、雨蚀等原因和矸石等劣质

燃料排弃造成的煤炭资源损失,本项目由于采取了很完善的防治措施,煤炭资源流失很

少,可以忽略不计。

(2)“三废”排放和噪声污染带来的损失

由于本项目排放的“三废”和噪声均通过比较完善的污染控制措施进行了妥善处理,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规划的目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这里通过收取排污

费来估算经济损失,计算标准参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3)中的排污费征

收标准及计算方法,见表 8.3-2。

表 8.3-2 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

污染物 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

废水

污水排污费按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计征,每一污染当量征收标准为

0.7 元。对每一排放口征收污水排污费的污染物种类数,以污染当量数从多到少的顺序,

最多不超过 3 项。其中,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

类、数量和本办法规定的收费标准计征污水排污费的收费额加一倍征收超标准排污费。

某污染物的污染当量数=该污染物的排放量(千克)÷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千克)

废气

废气排污费按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计算征收,每一污染当量征收标

准为 0.6 元,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每当量收费为 1.2 元。对每一排放口征收废气排污费

的污染物种类数,以污染当量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最多不超过 3 项。某污染物的污染当量

数 = 该污染物的排放量(千克)÷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千克)

固废

1.对无专用贮存或处置设施和专用贮存或处置设施达不到环境保护标准(即无防渗漏、防

扬散、防流失设施)排放的工业固体废物,一次性征收固体废物排污费。2.对以填埋方式

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标准为每次每吨 1000 元。

噪声 对排污者产生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且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

和学习的,按照超标的分贝数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9

本项目固废处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不收取排污费;而且项目对拟建地周围居民

噪声影响较小,不收取排污费;因此在此只进行废气和废水排污费的计算。计算结果见

表 8.3-3。

表 8.3-3 项目排污费计算

污染

物 污染因子

污染当量

值(kg)

每当量收费标

准(元)

项目污染排放量

(t/a)

污染物排放

当量

项目排污费

(元/年)

废气

烟尘 2.18 0.6 0.58 266.06 159.63

二氧化硫 0.95 1.2 0.35 368.42 442.11

氮氧化物 0.95 1.2 3.15 3315.79 3978.95

废水

SS 4 0.7 0.8 200 140

COD 1 0.7 1.15 1150 805

氨氮 0.8 0.7 0 0 0

石油类 0.1 0.7 0.004 40 28

总计 / / / / 5553.69

本项目的环境损失费用 5553.69 元/年。

8.3.4 环境成本和环境系数的确定与分析

(1)年环境代价

年环境代价 Hd 即是项目投入的年环境保护费用 Et 和年环境损失费用 Hs 之和,即

Hd=Et+Hs。经计算年环境代价 Hd 为 41.14 万元/年。

(2)环境成本的确定

环境成本 Hb 是指开发项目单位产品的环境代价,即 Hb=Hd/M,M 是产品产量(按

新增原煤产量计)1.2Mt/a,经计算,项目的年环境成本为 0.34 元/吨原煤。

总的看来,本项目由于采取了完善污染防治措施,付出的环境代价相对较低。

(3)环境系数的确定

环境系数是指年环境代价与年工业产值的比值,即 Hx=Hd/Ge。

经计算,本项目环境系数为 0.003,说明项目创造 1 万元的产值,付出的环境代价

为 30 元。

8.3.5 环境损益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综合收益大于损失,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统一,环境损益分析结果可行。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0

9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9.1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9.1.1 环境管理机构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要求以及企业

实施环境保护需要,煤矿建立环境保护科,并配有一定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负责全矿环

境管理、环境监测及环保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

9.1.2 环境管理机构职责

(1)外部环境管理

在项目前期工作及建设、生产过程中,建设单位应遵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

关法律法规规定,作好项目的环评,竣工验收,常规监测等工作。

(2)企业内部环境管理职责

① 贯彻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办法(包括

生态环境管理办法);

② 建立健全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并实施检查和监督工作;

③ 拟定企业的环保工作计划并实施,配合企业领导完成环境保护责任目标;

④ 领导并组织企业环境监测工作,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建立监 控档案;

⑤ 协调企业所在区域的环境管理;

⑥ 开展环保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素质;

⑦ 组织开展环保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广并应用先进环保技术;

⑧ 负责厂区绿化和日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⑨ 接受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监督,按要求上报各项环保报表,并定

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9.2 建设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理

9.2.1 建设期环境管理

(1)建设前期环境管理

根据环境保护部和陕西省的有关规定,项目建设前期环境管理要求如下:

① 项目设计各阶段必须有环境保护专业人员参与相关的设计工作;

② 初设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1

及其审查意见,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水保工程要求,做好环保工程和水保工程

单项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取土场需出施工图,明确位置与范围,作为指导工程建设、

执行“三同时”制度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③ 环保工程投资概算均纳入工程总投资中,确保环保工程的实施。

(2)施工期环境管理

① 管理体系

工程施工管理组成应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内的三级管理体系,同

时要求工程设计单位做好服务与配合。

A、施工单位应加强自身的环境管理,须配备经过相关培训、具备一定能力和资质

的专、兼职环保管理人员,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力;

B、监理单位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保工程施工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中规定执

行的各项环保措施作为监理工作重要内容,对建设项目的各项环保工程建设质量把关,

监督施工单位落实施工中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

C、在工程施工承发包工作中,应将环保工程摆在主体工程同等的地位,环保工程

质量、工期及与之相关的施工单位资质、能力都将作为重要的发包条件;其次是及时掌

握工程施工环保动态;定期检查和总结工程环保措施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确保环

保工程的进度要求;第三是协调各施工单位关系,消除可能存在环保项目遗漏和缺口;

出现重大环保问题或环境纠纷时,积极组织力量解决,并协助施工单位处理好地方环境

保护部门、公众三方相互利益的关系。

② 监督体系

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而言,地方环保、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是工程施工期

环境监督的主体,而在某一具体或敏感环节,银行、审计、司法部门及新闻媒体也

是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施工期环境管理

A、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工程承包合同中,应包括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条款,

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施工期间环境污染控制、污染物排放管理、施工人员环

保教育及相关奖惩条款。

B、施工单位应提高环保意识,加强驻地和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计

划,做到组织计划严谨,文明施工;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环保工

程费用专款专用,不偷工减料、延误工期。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2

C、施工单位应特别注意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尽可能保护好沿线土壤、植

被,弃土弃渣须运至设计中指定地点弃置,严禁随意堆置,防止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D、施工现场、驻地及临时设施,应加强环境管理,妥善处置施工“三废”。

E、认真落实各项补偿措施,做好工程各项环保设施的施工监理与验收,保证环保

工程质量,真正做到环保工程“三同时”。

9.2.2 建设期环境监理

(1)环境监理工作的形式和任务

建设单位应按照省环保厅有关要求,施工前委托具有环境监理资质的单位,对施工

期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境监理方

案要求,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环境监理招标文件、监理合同中明确各自的环境

保护责任。环境监理单位应依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和监理合同中的环境保护要求,进行环

境保护监理工作。

(2)监理工作方案和内容

根据该煤矿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监测计划制定环境监理方案,具体内容

见表 9.2-1。

表 9.2-1 建设期工程环境监理内容

主要环境问题 监理项目

废气 监督建设期扬尘拟制措施的实施

废水 监督建设期生产废水进入简易沉淀池沉淀处理。

噪声 施工现场及场地四周进行的不定期噪声监测结果,监督建设期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尤其应保证夜间施工噪声不致扰民。

固体废物 监督建设期排矸及时填方,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清运。

生态环境 检查施工现场土方堆置点的临时挡护措施,以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监督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实施

9.3 运行期环境管理

运行期环境管理工作内容如下:

(1)与当地环保部门及其授权监测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监管矿井污染物的排放情

况,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对污染事故、纠纷进行处理;

(2)完善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并落实实施;

(3)建立煤矿内部环境审核制度;

(4)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全员清洁生产教育和培训;

(5)跟踪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相关规划要求,及时

调整企业环境目标,制订达到新环境目标的工作方案并实施;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3

(6)开展环境回顾,查找工程运行过程中环境不足,提出整改方案并实施;

(7)定期不定期与采油厂联系,提供子长县区域内采煤区和规划区内朱巷道、巷

道、保安煤柱、工作面、采空区及无煤区平面分布图(注明坐标系)、主采煤层标高,

及询问输油管线具体位置,双方协商,确保油井和煤炭开采的安全顺利进行。

9.4 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环保要求进行,应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监测方法,并

应按照规定,定期向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监测结果。

(1)监测机构

项目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工作可委托当地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承担。

(2)监测内容及计划

环境监测内容及计划见表 9.4-1~9.4-2。

表 9.4-1 污染源监测内容及计划表 序号 监测项目 主要技术要求 实施主体

1 大气污染源

①监测项目:烟尘、SO2、NOX、煤尘;

②监测频率:20t/h 锅炉安装自动监控设备与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10t/h 燃

气锅炉排放口每月 1 次;除尘设施进出口每年 1 次;工业场地厂界及临时排

矸场无组织排放每季 1 次;

③监测点:20t/h 锅炉污染物在线监测、10t/h 锅炉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除尘

设施进出口、工业场地厂界、临时排矸场无组织排放

外委有资质单

位,可结合地

方环保部门监

督性监测 2 水污染源

①监测项目:流量、pH、COD、SS、石油类等;

② 监测频率:设置在线监测装置;每年 1~2 次;

③ 监测点:污水排放口。

3 噪声

①监测项目:噪声;

②监测频率:每年 1 次;

③监测点:厂界四周

4 固体废弃物 ①监测项目: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处置方式及管理台账;

②监测频率:不定期; 建设单位自

查,地方环保

部门抽查 5 环保措施 ①监测项目:环保设施落实运行情况,绿化系数;

②监测频率:不定期。

6 地表沉陷

①监测项目:地表下沉、地表倾斜、水平移动;

②监测频率:按岩移观测规范进行

要求:加强巡视,建立档案

委托有资质

单位

表 9.4-2 环境质量监测内容及计划

监测项目 主要技术要求

环境空气

1.监测项目:TSP 等;

2.监测频率:每年一次;

3.监测点:厂界、刘家硷村

地表水

1.监测项目:流量、pH、COD、SS、石油类等;

2.监测频率:每年枯水期一次;

3.监测点:工业场地上、下游(南河)

土壤

1.监测项目:pH 值、铜、锌、镉、铬、汞、铅、镍、砷、阳离子交换量;

2.监测频率:每年一次;

3.监测点:工业场地以及临时排矸场

地下水 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及水质、水位监测计划见表 7.2-4。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4

9.5 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

9.5.1 污染物排放

项目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清单见表 9.5-1。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5

表 9.5-1 项目污染物排放清单

别 污染源

污染物排放清单

排污口位置 环保措施 数量 执行的环境标准及污染物

排放管理要求 污染物 排放浓度 总量指标

(t/a)

20t/h 锅炉

颗粒物 1.2 mg/m3 0.04

G1 排气筒

低氮燃烧

1 套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61/1226-2018)

燃气锅炉标准

SO2 3.9mg/m3 0.14

NOX 35mg/m3 1.28

PM2.5 0.6 mg/m3 0.02

20t/h 锅炉

颗粒物 1.2 mg/m3 0.04

G2 排气筒 1 套 SO2 3.9mg/m3 0.14

NOX 35mg/m3 1.28 PM2.5 0.6 mg/m3 0.02

10t/h 锅炉

颗粒物 1.2 mg/m3 0.02

G3 排气筒 1 套 SO2 3.9mg/m3 0.07

NOX 35mg/m3 0.59 PM2.5 0.6 mg/m3 0.01

破碎筛分

系统

粉尘 <80mg/m3

0.48 G4 排气筒

主厂房密闭,筛分破碎采取集尘罩(集气效率 90%)+

脉冲式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 99%) 1 套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

标准

PM2.5 0.24

输送装置 粉尘 /

3.45

输煤廊道 胶带运输机封闭走廊+进料端加胶皮挡帘+落料处采取喷

水灭尘 1 套

原煤及产品储

存 粉尘 / 贮存仓 筒仓储存,超声雾化抑尘系统 5 套

运输扬尘 粉尘 / 各场地、道路 汽车装载后加盖篷布,道路硬化,定期清扫、洒水抑尘 1 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临时排矸场 粉尘 / 1.67 临时排矸场 洒水抑尘,覆土绿化 /

食堂油烟 烟尘 / / 食堂 油烟净化装置,净化效率≥75%,15m 高排气筒 2 套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矿井水

COD 13 mg/L 1.15

矿井水

处理站

采用混凝+沉淀+气浮+过滤+消毒处理工艺的井下污水处

理站,处理规模 3600m3/d,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混

凝+沉淀+气浮+过滤+超滤及消毒处理工艺达标排至南河

1 套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陕西黄

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16/224-2018)、《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

SS 9 mg/L 0.8

石油类 0.04 mg/L 0.004

生活污水

SS 0 0

污水处理站

食堂废水隔油池,处理后同生活污水采用 SBR 法“ICEAS

处理工艺”及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处理后水综合利用,

不外排

1 套 满足回用要求 COD 0 0

氨氮 0 0

驱动机 噪声 / / 驱动机房 隔声罩、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 若干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348-2008)2 类分级筛、跳汰 噪声 / / 主厂房 设备减振基座,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鼓风 若干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6

别 污染源

污染物排放清单

排污口位置 环保措施 数量 执行的环境标准及污染物

排放管理要求 污染物 排放浓度 总量指标

(t/a)

机等 机安装消声器 标准

车床、钻床等 噪声 / / 机修车间 基础减震、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 若干

圆锯等 噪声 / / 坑木加工房 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电锯四周设可移动式

隔声导向屏,禁止夜间作业 若干

锅炉房

风机等 噪声 / / 锅炉房 减振基座,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 若干

空压机 噪声 空气压缩站 消声器,房间内布设,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 若干

通风机 噪声 / / 通风机房 消声器,房间内布设,塑钢中空玻璃窗或双层隔声窗 若干

水泵 噪声 / / 水处理站 设备基础减振、管道连接设橡胶软接头、厂房隔声 若干

矸石 固废 / 0 选煤厂 掘进矸石用于井底巷道,洗选、手选矸石排至优先综综合

利用,利用不畅时排至临时排矸场周转 配套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生活垃圾 固废 / 0 生活垃圾收

集箱 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井下水处理站

煤泥 固废 / 0

矿井水

处理站 作为末煤外售 /

生活污水处理

站污泥 固废 / 0

生活污水

处理站 掺石灰干化后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

废机油及废润

滑油 固废 / 0 机修车间

按 GB18597-2001 设专用贮存设施收集,交由有资质单位

处理 1 座

按 GB18597-2001 设置废油暂

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7

9.5.2 排污口

排污口是企业排放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通道,强化排污口的管理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

制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环境管理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科学化、定量化的重要手段。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口必须规范化;排污口应便于采样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

现场监督检查。排污口采样点设置应按《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设置在污染物处

理设施进、出口等处;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在锅炉房烟囱设置

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采样口。污染物排放口应按 15562.1-199 与

GB15562.2-1995 的规定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污染物排放口的环保图形标志牌应设

置在靠近采样点的醒目处,标志牌设置高度为其上缘距地面 2m。应使用国家环保局统

一印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志登记证》,并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根据

排污口档案管理内容要求,将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立标情况及设

施运行情况记录于档案。

9.5.3 信息公开

根据《延安市环境保护局信息公开指南》,车村煤矿应当采取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

开两种方式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

一、主动公开

主动向社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具体参见《延安市环境保护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可从延安市环境保护局门户网站查阅。主动公开的环保信息,主

要通过延安市政府门户网站、市环保局网站公开,同时,根据政府信息内容和特点通过

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辅助方式公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

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可以向延安市环境保护局申请获取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

信息。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向延安

市环保局及其直属机构申请主动公开以外的环境保护信息。

9.6 环保设施验收

本矿井建议环保设施验收清单见表 9.6-1。

表 9.6-1 矿井环保设施验收清单

污染源类别 环保措施 数量 验收标准

废气 锅炉烟气 低氮燃烧,锅炉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2

套) 3 套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

准》(DB61/1226-2018)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8

污染源类别 环保措施 数量 验收标准

燃气锅炉标准

主厂房

主厂房密闭,筛分破碎采取集尘罩(集气

效率 90%)+脉冲式布袋除尘器(除尘效

率 99%),其他各产尘点设置超声雾化抑

尘系统

1 套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

准》(GB20426-2006)

输送装置 胶带运输机封闭走廊+进料端加胶皮挡帘

+落料处采取喷水灭尘 1 套

原煤及产品

储存 筒仓储存,雾化抑尘系统 5 套

道路扬尘 洒水车洒水抑尘

1 辆 临时排矸场

扬尘 洒水抑尘,覆土绿化

食堂油烟 油烟净化装置,净化效率≥75%,

不低于 15m 高排气筒 2 套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废水

矿井废水

采用混凝+沉淀+气浮+过滤+消毒处理工

艺的井下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 3600m3/d,

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混凝+沉淀+

气浮+过滤+超滤及消毒处理工艺达标排

至南河,排污口设在线监测设施

1 套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陕西黄河

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16/224-2018)、COD 和石

油类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

生活污水

食堂废水隔油池,经隔油处理后与生活污

水采用 SBR 法“ICEAS 处理工艺”及混凝、

沉淀、过滤工艺,处理后水综合利用,不

外排

1 套 满足回用要求

煤泥水 采用浓缩、加压滤煤泥水闭路循环处理工

艺,煤泥水不外排 1 套 实现闭路循环

初期雨水 雨水池容积 1000m3 1 座 收集处理后回用

事故应急 事故池容积 1500m3 1 座

收集洗煤厂事故排水,

回用于洗煤

噪声

通风机房 机体配带消声器,并在排气口设扩散塔,

对电机设置减振基础 2 套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

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

主厂房、机

修车间等高

噪设备

设备减振基座,厂房隔声 若干

锅炉房 风机减振基座,厂房隔声 /

空气压缩站 消声设施,设备减振基座,厂房隔声 /

驱动机房 泵体减振基座,柔性接头,厂房隔声 /

固体

废物

矸石

掘进矸石用于井底巷道,洗选、手选矸石

优先综合利用、利用不畅时排至临时排矸

场周转

/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生活垃圾 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井下水处理

站煤泥 掺入末煤外售 /

生活污水处

理站污泥

掺石灰干化后至含水率 50%以下,与生活

垃圾一并处置 /

废机油及废

润滑油 厂内暂存,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

按 GB18597-2001 设置废油

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

生态 绿化 植树、种草 / 绿化率>18%

地表沉陷 地面塌陷移动观测站 /

风险 地下水监测

监测井设明显标识牌,孔口地面采取防渗

措施,井周围有防护栏 / /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9

污染源类别 环保措施 数量 验收标准

防渗 工业场地污水处理设施、初期雨水池等设

施、油脂库采取防渗措施 / /

以新带老

废弃工业场地维修房、沉淀池、油库、简

易房、煤场内铲车房、汽修房、开水房、

地泵房,拆除、清理、排矸场的植被恢复,

纳入综合治理中;被整合矿井地面材料库、

生产楼、车间、办公楼及变电所进行综合

利用,2019 年 12 月 30 日前未综合利用则

拆除并生态恢复

/

综合利用或按照三不留一毁

闭原则进行拆除、清理及生

态恢复

环境管理

成立环保机构,安排专职环保管理人员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期环境监理报告,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矿山生态环

境治理方案等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20

10 结论与建议

10.1 工程概况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是以为解决延安市车村煤矿闭坑后作为职工的就业安置矿

井,矿井位于子长矿区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寺湾乡、安定镇。该

项目为异地整合矿井,原车村煤矿位于黄陵县店头镇西南 7km 处的车村行政村,生产能

力为 0.3Mt/a,已于 2015 年 5 月关停。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整合区面积 121.0669km2,地质资源量为 243.73Mt,设计开

采规模 1.20Mt/a,服务年限 70.2a,配套建设 1.20Mt/a 的选煤厂。井田可采煤层 4 层(煤

层最低可采厚度为 0.50m),为 5 号、3-1 号、3-2 号、3-3 号,可采煤层平均总厚 4.05m。

井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矿井初期共设三条井筒,主、副、回风斜井的井口集中布置在

工业场地内,采用综采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工作面顶板。

项目总投资 179507.3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概算值为 2147 万元,环保投资共占工程

投资的 1.2%。

10.2 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根据陕西省环保厅办公室发布的《环保快报》(2018 年 1 月 8 日),2017

年 1~12 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子长县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本项目所在区

域除 PM10、PM2.5 外,SO2、NO2、CO、O3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标准。

地表水:南河各监测断面水质因子浓度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

地下水:除 4#黄陵车村煤矿工业场地附近村庄(车村)的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超

标外,其余 5 个监测点位的水质因子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中的Ⅲ类标准。4#黄陵车村煤矿工业场地附近村庄(车村)水中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

超标原因主要与当地的水文地质背景有关。由此可见:本项目整合前矿井生产未对当地

的地下水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声环境:各监测点位环境噪声昼、夜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 类区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土壤环境:工业场地内监测点位土壤的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

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的标准限值要求。工业场地下风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21

向附近农用地及临时排矸场土壤的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

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标准,评价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生态环境:评价区植被类型以灌草丛植被为主,农业植被次之,乔木林和水生植被

面积较小。植被覆盖度以中低覆盖度植被为主,中覆盖度次之。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

主,占评价区面积的 56.26%。土壤侵蚀表现为水力侵蚀,中度侵蚀为主,占评价区面

积的 44.04%。

10.3 污染物排放情况

车村煤矿一号井整合后排放大气污染物锅炉烟气,烟尘、SO2、NOX 排放量分别为

0.58t/a、0.35t/a、3.15t/a。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矿井水经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排放至

南河,COD、SS、石油类排放量分别为 1.15 t/a、0.8 t/a、0.004 t/a。

固体废物全部合理处置。

10.4 主要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10.4.1 生态环境

(1)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

工业场地内施工活动产生的生态影响对外部环境影响有限。施工和建成后不会使整

个区域现生产格局发生本质改变。施工结束后,在绿化和水保措施完工后,整体将得到

一定恢复。

(2)地表沉陷影响评价

本井田所有煤层开采后,各开采煤层的沉陷叠加值一般为 2.6~4.2m,平均值约 3.0m。

煤层开采后,在沉陷边缘或工作面四周等区域可能会出现一些下沉地表裂缝和沉陷台

阶,但不会改变井田区域总体地貌类型。井田开采范围内的村庄受沉陷影响的破坏等级

均不超过Ⅲ级,因此,对本矿的工业场地、开采范围范围内的村庄等重要保护目标留设

煤柱,并采取综合维护措施加以保护;对井田范围外、沉陷影响范围内的村庄,采取综

合维护措施加以保护。

(3)生态影响评价

本煤矿开采尽管会对评价区的土壤、土壤肥力、农业生产、林草地的正常生长、区

内动物的栖息、沟流、水土保持等带来不利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较小,不会产生功能性

改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22

严格按照设计等提出的要求留设保护煤柱,确保居民房屋及油气井等不受矿井生产

活动影响。对开采引起的土地沉陷和裂隙、植被倾倒和死亡、电力通信设施倾倒、乡间

道路损坏以及地面其他构筑物的损坏等,矿方应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员视破坏

程度给予修复及补偿,对沉陷区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对黄陵已废弃工业场地建筑物等按

照“三不留、一毁闭”的原则进行拆除、清理和生态恢复。项目服务期满后,应及时封

闭井筒,保留有利用价值的设施,拆除无用设施,进行综合环境整治。

10.4.2 地下水

(1)本井田煤层开采后最上层的 5 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 15.10~44.96m。防水煤

柱高度最大为 53.45m。而 5 号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为 144.73~311.50m,5 号煤层埋深为

305~371m。因此,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均未发育至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仅发

育到瓦窑堡组上部和延安组下部基岩含水层内。

(2)根据项目的有关资料,计算其开采边界外水位下降影响半径井田北部为

71.07m、南部为 61.17m。

(3)井田内村庄较多,且居民分散式饮用水源均位于可采范围内,因此,环评要

求建设单位必须对分散式饮用水源进行监控,如煤炭开采造成地下水漏失影响村民正常

农业生产和生活,建设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供水措施,保证周边村庄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4)在煤矿建成开采前,必须落实首采区居民的供水预案。

(5)正常情况下可渗透的污染物非常少,在采取防渗措施的情况下,对地下水水

质影响较小。

(6)地下水水质方面主要注重对工业场地的防渗导流措施,防止其对浅层地下水

质的影响;重点落实供水预案,并对井田内及附近村民水井水位的长期动态观测,确保

村民的饮用水安全。

10.4.3 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水污染源主要为矿井井下排水和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工业场地的生活污水经

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不外排。井下矿井水排入井下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大部分用于井

下消防洒水及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剩余部分(非采暖季:246.6m3/d,采暖季:296.1m

3/d)

经超滤、消毒处理后排至秀延河支流南河。本次选取 COD 和石油类作为预测因子,采

用纵向一维数学模型 连续稳定排放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矿井水的排放不会

改变其原有水质功能。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23

本项目选煤水闭路循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泥水全部进入高效浓缩机加絮凝剂进

行澄清处理,浓缩机溢流作为循环水重复使用,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煤泥水全部进入事

故水池,防止煤泥水的外排。

项目设初期雨水收集池一座,收集初期雨水并对其进行达标处理,可补充厂内绿化

及洒扫用水。该项措施不但可以减少新鲜水用量,还可显著减少场地雨水中煤尘及煤炭

碎屑,使外排雨水更加清洁。

10.4.4 环境空气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

标率≤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现状达标的污染物,SO2、NO2、

叠加区域削减源和拟建污染源后预测值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现状不达标的污染物

PM10、PM2.5 通过削减,经预测可满足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20%,因此,在满足以

上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锅炉配套设有冷凝器、节能器及低氮燃烧器;主厂房密闭,筛分破碎采取微米级干

雾抑尘系统,其他各产尘点均配置雾化抑尘系统,设布袋除尘;煤炭场内运输采用廊道

全封闭;原煤及产品均采用筒仓储存。采取以上措施后,粉尘排放浓度满足《煤炭工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限值要求,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10.4.5 声环境

本项目四个厂界昼、夜间贡献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区要求。叠加背景值后,各厂界昼、夜间预测值也均符合《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区要求。由此可见,本项目工业场地噪声影响较小。

本项目年运输各类产品及矸石,由于车流量较少,按照点声源预测单一车辆噪声影

响,经预测可知,道路中心线两侧,昼间 84m 处、夜间 267m 处单一车辆贡献值符合《声

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 类区要求。建设单位应加强运煤车辆管理。

机修车间等间歇作业,夜间停止工作。各类设备基座进行减振处理。各类泵的进出

口安装柔性橡胶接头,泵体做减振处理。道路运输车辆采取减速、分时段通行等。在采

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噪声影响可接受。

10.4.6 固体废物

(1)运营期掘进矸石回填井下,不出井。对于洗选矸石,临时堆放在矸石场中,

延安龙腾工贸有限公司和陕西鑫盛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建材的原材料。临时排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24

矸场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Ⅰ类

贮存场要求设计。

(2)废机油及废润滑油暂时储存在场内废油暂存间,交由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废油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79-2001)及其 2013 年修改单做

好相应的防渗、防雨等措施。

(3)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井下水处理站煤泥掺入末煤外销;

生活污水站污泥掺加石灰,与生活垃圾一并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在采取以上有效措施的前提下,矿井各项固体废物均可得到有效处置,措施合理可

行,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10.5 公众参与

本次公众参与采用张贴公示、报纸公示和公开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三种调查方式收

集公众意见。针对调查过程中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设单位承诺在今后的环保工作中严格

落实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当地环境质量,做到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0.6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的环保工程经济效益系数较高,说明采取环保措施后的环境收益效果比较明

显。虽然企业建设对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对环境污染影响和生态破坏

损失在可接受程度和范围之内,在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情况下,项目的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了协调发展,因此,从环境经济综合的角度来看,本项目

是合理可行的。

10.7 总结论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 2015 年列入《陕

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中合法在籍改造矿

井;符合《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纲要》、《子长县 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子长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等相关规划的要求;符合省清洁文明矿井的目标和要求;在严格落实设计和环评报告提

出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可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减缓项目对周围

环境的不利影响,从满足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出发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25

10.8 要求

(1)严格按照设计等提出的要求留设保护煤柱,确保居民房屋及油气井不受矿井

生产活动影响。

(2)尽快实施原工业场地生态恢复,同时加强现有车村煤矿地表沉陷的观测,如

造成影响应及时进行恢复治理。

(3)密切监测井下涌水量变化;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有疑必探、先

探后掘”的原则。

(4)加强对井田周围民用水井的定期观测,如居民饮用水受到影响,应由建设单

位负责解决。

(5)加强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保证矿井水及废污水的综

合利用。进一步加强节水措施,增强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地。

(6)严格运煤车辆管理,加盖蓬布防止煤尘撒落,限时限速减少噪声影响。

(7)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

(8)施工期实施环境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