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工業局 107 年度 專案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Open).pdf ·...

68
1 經濟部工業局 107 年度 專案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 計畫名稱:資料驅動之平臺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執行期間:自 107 3 1 日至 107 11 30 日止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受委託單位: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經濟部

Transcript of 經濟部工業局 107 年度 專案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Open).pdf ·...

1

經濟部工業局 107 年度

專案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

計畫名稱資料驅動之平臺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執行期間自 107 年 3 月 1 日至 107 年 11 月 30 日止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受委託單位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經濟部

2

計畫執行報告

第一章 計畫背景 3

壹 計畫簡介 3

貳 規劃內容 4

第二章 計畫學術成果 5

壹 資料驅動之平台定義 5

貳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 6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15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49

伍 結論與展望 58

附錄 60

3

第一章 計畫背景

壹 計畫簡介

基於 2016 年行政院頒布的「數位國家經濟發展方案」希望我國

產業能掌握數位經濟發展下的平台經濟商機再加上工業局知服組對

於平台服務模式的策略擬定的背景下本計畫將定義資料驅動平台之

研究範疇並掌握現況與發展趨勢瞭解目前資料在產業中協助的內

容篩選國內具發展資料驅動平台的潛力領域作為政府策略藍圖的

規劃方向與指引研析我國資料驅動平台發展的關鍵課題借鏡標竿

國家的策略作法從中擬定有利的因應對策針對資料驅動平台的產

業應用進行短中長期發展藍圖規劃以利我國平台策略與數位經濟的

推動

4

貳 規劃內容

一 篩選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

為能在數位經濟的發展浪潮中挖掘我國應用平台模式開發新型

態資料服務的潛力領域本研究將綜整相關文獻論點以資料生成與

蒐集的多寡資料需求與應用價值及政策支持等面向提出具代表性

的篩選指標找出我國前三個具競爭力與跨國優勢的潛力領域

建構一個以資料驅動的平台內部的資料內容會因領域不同而相

異舉例而言一個協助農業進行防災預測的資料驅動型平台必須

整合氣候地理水文農作培育知識及管理銷售等資料才能做出

適切的分析因此研究經過潛力領域的篩選過程不僅幫助瞭解不

同類別的資料在不同領域被應用的實際情形與生態系成員同時也

能預見未來資料在不同領域所引領的變革包含產業獲利或營運模式

的改造與經濟效益的激發

另外除了優先篩選出最具備發展優勢的三個潛力領域研究團

隊將各別透過三場專家座談會議的舉辦邀請產業專家檢視目前研究

盤點的資料應用範疇及平台營運關鍵課題協助描繪未來的應用走向

與情境作為政府策略研擬之依據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發展藍圖研析

除了鎖定潛力領域邀請產業專家針對鎖定之潛力領域進行課題

檢視與未來情境描繪外為使我國推動資料驅動平台的政策工具能更

具體以達協助產業健全發展的效用本研究將參酌標竿案例在推動

數位經濟促進資料應用平台模式的發展上有哪些對應作法及先

備的基礎環境條件並輔以比較性分析法客觀考量我國國情產業

優勢及經濟型態後提出我國資料驅動平台循序漸進的短中長期發展

藍圖

5

第二章 計畫學術成果

壹 資料驅動之平台定義

基於平台服務模式所帶動的革新及其衍生的定義並瞭解全球平

台公司發展與分布概況在透過資料驅動的關鍵技術與功能效益攫

取資料在平台上扮演的角色可知資料驅動之平台的資料產生的範疇

包含機械設備自動化物聯網技術發展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及

人工智慧的運用平台的類型也涵蓋了開發平台交易平台和創新平

台等而資料驅動之平台的定義如下列點說明之

存在兩個關鍵角色為「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

者)」

兩個關鍵角色透過系統平台對「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產生

服務的需求與服務的提供內容

「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三

者並不一定由三個單位來扮演也就是說系統平台或服務

提供者可能由同一個單位來執行

資料驅動之平台的成功關鍵有資料分析所創造的價值高低

服務提供者能否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提供「客製化」的服務

以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對平台或服務所產生的黏著性

與依賴性多寡

根據這四個定義可知「資料」為系統平台主要分析與運算的內

容也為服務需求與提供的基礎因此為篩選我國三大潛力領域

研究將於下章節提出篩選的參考策略以擬定篩選的步驟

6

貳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

一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策略

參考 2011 年麥肯錫產業分析報告提出針對大數據應用的潛力領

域篩選策略主要從兩個構面創建了判斷依據(1) 資料價值潛力指

數(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每個指數中都包含多個衡量指標這些

指標能使我們相對瞭解哪些產業領域可能因大數據應用而獲得更大

收益或面臨哪些最嚴峻的考驗雖在麥肯錫的報告中也說明這些指

標可能無法協助我們全面展現各領域部門的絕對潛力但相信它們已

能夠充分捕捉到領域的發展趨勢與資料投入的潛在價值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

該指數中五個衡量指標包含「資料總量」「資料表現的

可變性」「客戶數量」「交易發生的密度」及「公司穩定度」

也就是說當產業領域所蒐集到的資料越符合大數據的期待資

料分析可得的價值則越高使得產業具有資料平台的發展潛力也

越高

(1) 每家公司的資料總量

一家公司的資料量越大表明公司營運容易借重數據的幫助

而使透明度增加無論是在業務流程上或是交易資料上都能受

益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 1000 名員工作為分界區分

1000 名員工以上的大公司或者以下的小公司避免因為公司

員工數量的多寡而使結果數值有偏誤接著再透過資訊部門的

調查估算 2009 年美國每家公司資料庫的儲存數額

(2) 資料表現的可變性

資料會因其屬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可變策略當資料的可變

性越高資料能呈現的解釋力就越多樣化舉例而言傳統的雜

7

貨店僅會記錄交易的數額那麼資料僅能以日月年呈現營收

總額但若是在數位化的電商交易平台一筆交易資訊就可以包

含了每秒交易額消費者性別居住地區與付款方式等等使得

同一筆資料可被分析的內容增加使資料的解釋力提高揭露的

資訊會更龐大有利於行銷廣告的推播

(3) 客戶的數量

一家公司擁有的客戶或供應商越多就越有可能劃分資料群

集來量身定制行動方案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將客戶的

數量以每家公司的前線員工替代使用的資料來源是美國勞工統

計局的數據(職業分類代碼為 41包含銷售員代理人及行政

人員)再除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

同的產業別

(4) 交易發生的密度

交易密度越高該公司越有可能使用資料驅動的方法來取代

人為的決策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公司的處理能力來

觀測一間公司交易發生的密度為了處理相對性的數值使用美

國經濟分析局按部門劃分的 PC 和大型機的資本存量數據並除

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同的產業

(5) 公司的穩定度

假設一間公司越不穩定時領導者使用資料發展大數據分析

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麥肯錫再進行每個領域篩

選時計算每間公司營業額百分比將各產業 2011 年排名前 20

位的新公司數量與 2006 年公司相除

經由上述五個量化指標的確立並找尋到替代數值作為衡量依據

8

麥肯錫報告將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

數得分結果如圖 1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衡量結果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

該指數由四個關鍵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都與大數據使用的關

鍵障礙相對應包含「人才數量」「IT 強度」「領導人思維」

及「資料可用性」

9

(1) 人才數量

公司擁有的資料工程人才越多從大數據分析中實現潛力價

值的地位越高麥肯錫將 2008 年資料工程人才的數量除以每個

部門擁有 1000 多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2) IT 強度

公司針對 IT 資產投入越多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就越低麥

肯錫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取得各產業 IT 庫存狀態並將

總數除以每個行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3) 領導人思維

瞭解該公司對資料驅動的思維為何能評估這公司對大數據

使用技術的接受程度麥肯錫應用問卷調查結果統整領導者基

於資料分析做出決策的程度

(4) 資料的可用性

由於部分資料基於不可公開的特性在調查的同時僅使用可

公開的資料作為替代

同樣經由上述四個量化指標的確立根據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

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數得分結果如圖 2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

計畫執行報告

第一章 計畫背景 3

壹 計畫簡介 3

貳 規劃內容 4

第二章 計畫學術成果 5

壹 資料驅動之平台定義 5

貳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 6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15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49

伍 結論與展望 58

附錄 60

3

第一章 計畫背景

壹 計畫簡介

基於 2016 年行政院頒布的「數位國家經濟發展方案」希望我國

產業能掌握數位經濟發展下的平台經濟商機再加上工業局知服組對

於平台服務模式的策略擬定的背景下本計畫將定義資料驅動平台之

研究範疇並掌握現況與發展趨勢瞭解目前資料在產業中協助的內

容篩選國內具發展資料驅動平台的潛力領域作為政府策略藍圖的

規劃方向與指引研析我國資料驅動平台發展的關鍵課題借鏡標竿

國家的策略作法從中擬定有利的因應對策針對資料驅動平台的產

業應用進行短中長期發展藍圖規劃以利我國平台策略與數位經濟的

推動

4

貳 規劃內容

一 篩選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

為能在數位經濟的發展浪潮中挖掘我國應用平台模式開發新型

態資料服務的潛力領域本研究將綜整相關文獻論點以資料生成與

蒐集的多寡資料需求與應用價值及政策支持等面向提出具代表性

的篩選指標找出我國前三個具競爭力與跨國優勢的潛力領域

建構一個以資料驅動的平台內部的資料內容會因領域不同而相

異舉例而言一個協助農業進行防災預測的資料驅動型平台必須

整合氣候地理水文農作培育知識及管理銷售等資料才能做出

適切的分析因此研究經過潛力領域的篩選過程不僅幫助瞭解不

同類別的資料在不同領域被應用的實際情形與生態系成員同時也

能預見未來資料在不同領域所引領的變革包含產業獲利或營運模式

的改造與經濟效益的激發

另外除了優先篩選出最具備發展優勢的三個潛力領域研究團

隊將各別透過三場專家座談會議的舉辦邀請產業專家檢視目前研究

盤點的資料應用範疇及平台營運關鍵課題協助描繪未來的應用走向

與情境作為政府策略研擬之依據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發展藍圖研析

除了鎖定潛力領域邀請產業專家針對鎖定之潛力領域進行課題

檢視與未來情境描繪外為使我國推動資料驅動平台的政策工具能更

具體以達協助產業健全發展的效用本研究將參酌標竿案例在推動

數位經濟促進資料應用平台模式的發展上有哪些對應作法及先

備的基礎環境條件並輔以比較性分析法客觀考量我國國情產業

優勢及經濟型態後提出我國資料驅動平台循序漸進的短中長期發展

藍圖

5

第二章 計畫學術成果

壹 資料驅動之平台定義

基於平台服務模式所帶動的革新及其衍生的定義並瞭解全球平

台公司發展與分布概況在透過資料驅動的關鍵技術與功能效益攫

取資料在平台上扮演的角色可知資料驅動之平台的資料產生的範疇

包含機械設備自動化物聯網技術發展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及

人工智慧的運用平台的類型也涵蓋了開發平台交易平台和創新平

台等而資料驅動之平台的定義如下列點說明之

存在兩個關鍵角色為「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

者)」

兩個關鍵角色透過系統平台對「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產生

服務的需求與服務的提供內容

「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三

者並不一定由三個單位來扮演也就是說系統平台或服務

提供者可能由同一個單位來執行

資料驅動之平台的成功關鍵有資料分析所創造的價值高低

服務提供者能否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提供「客製化」的服務

以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對平台或服務所產生的黏著性

與依賴性多寡

根據這四個定義可知「資料」為系統平台主要分析與運算的內

容也為服務需求與提供的基礎因此為篩選我國三大潛力領域

研究將於下章節提出篩選的參考策略以擬定篩選的步驟

6

貳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

一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策略

參考 2011 年麥肯錫產業分析報告提出針對大數據應用的潛力領

域篩選策略主要從兩個構面創建了判斷依據(1) 資料價值潛力指

數(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每個指數中都包含多個衡量指標這些

指標能使我們相對瞭解哪些產業領域可能因大數據應用而獲得更大

收益或面臨哪些最嚴峻的考驗雖在麥肯錫的報告中也說明這些指

標可能無法協助我們全面展現各領域部門的絕對潛力但相信它們已

能夠充分捕捉到領域的發展趨勢與資料投入的潛在價值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

該指數中五個衡量指標包含「資料總量」「資料表現的

可變性」「客戶數量」「交易發生的密度」及「公司穩定度」

也就是說當產業領域所蒐集到的資料越符合大數據的期待資

料分析可得的價值則越高使得產業具有資料平台的發展潛力也

越高

(1) 每家公司的資料總量

一家公司的資料量越大表明公司營運容易借重數據的幫助

而使透明度增加無論是在業務流程上或是交易資料上都能受

益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 1000 名員工作為分界區分

1000 名員工以上的大公司或者以下的小公司避免因為公司

員工數量的多寡而使結果數值有偏誤接著再透過資訊部門的

調查估算 2009 年美國每家公司資料庫的儲存數額

(2) 資料表現的可變性

資料會因其屬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可變策略當資料的可變

性越高資料能呈現的解釋力就越多樣化舉例而言傳統的雜

7

貨店僅會記錄交易的數額那麼資料僅能以日月年呈現營收

總額但若是在數位化的電商交易平台一筆交易資訊就可以包

含了每秒交易額消費者性別居住地區與付款方式等等使得

同一筆資料可被分析的內容增加使資料的解釋力提高揭露的

資訊會更龐大有利於行銷廣告的推播

(3) 客戶的數量

一家公司擁有的客戶或供應商越多就越有可能劃分資料群

集來量身定制行動方案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將客戶的

數量以每家公司的前線員工替代使用的資料來源是美國勞工統

計局的數據(職業分類代碼為 41包含銷售員代理人及行政

人員)再除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

同的產業別

(4) 交易發生的密度

交易密度越高該公司越有可能使用資料驅動的方法來取代

人為的決策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公司的處理能力來

觀測一間公司交易發生的密度為了處理相對性的數值使用美

國經濟分析局按部門劃分的 PC 和大型機的資本存量數據並除

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同的產業

(5) 公司的穩定度

假設一間公司越不穩定時領導者使用資料發展大數據分析

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麥肯錫再進行每個領域篩

選時計算每間公司營業額百分比將各產業 2011 年排名前 20

位的新公司數量與 2006 年公司相除

經由上述五個量化指標的確立並找尋到替代數值作為衡量依據

8

麥肯錫報告將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

數得分結果如圖 1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衡量結果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

該指數由四個關鍵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都與大數據使用的關

鍵障礙相對應包含「人才數量」「IT 強度」「領導人思維」

及「資料可用性」

9

(1) 人才數量

公司擁有的資料工程人才越多從大數據分析中實現潛力價

值的地位越高麥肯錫將 2008 年資料工程人才的數量除以每個

部門擁有 1000 多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2) IT 強度

公司針對 IT 資產投入越多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就越低麥

肯錫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取得各產業 IT 庫存狀態並將

總數除以每個行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3) 領導人思維

瞭解該公司對資料驅動的思維為何能評估這公司對大數據

使用技術的接受程度麥肯錫應用問卷調查結果統整領導者基

於資料分析做出決策的程度

(4) 資料的可用性

由於部分資料基於不可公開的特性在調查的同時僅使用可

公開的資料作為替代

同樣經由上述四個量化指標的確立根據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

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數得分結果如圖 2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

第一章 計畫背景

壹 計畫簡介

基於 2016 年行政院頒布的「數位國家經濟發展方案」希望我國

產業能掌握數位經濟發展下的平台經濟商機再加上工業局知服組對

於平台服務模式的策略擬定的背景下本計畫將定義資料驅動平台之

研究範疇並掌握現況與發展趨勢瞭解目前資料在產業中協助的內

容篩選國內具發展資料驅動平台的潛力領域作為政府策略藍圖的

規劃方向與指引研析我國資料驅動平台發展的關鍵課題借鏡標竿

國家的策略作法從中擬定有利的因應對策針對資料驅動平台的產

業應用進行短中長期發展藍圖規劃以利我國平台策略與數位經濟的

推動

4

貳 規劃內容

一 篩選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

為能在數位經濟的發展浪潮中挖掘我國應用平台模式開發新型

態資料服務的潛力領域本研究將綜整相關文獻論點以資料生成與

蒐集的多寡資料需求與應用價值及政策支持等面向提出具代表性

的篩選指標找出我國前三個具競爭力與跨國優勢的潛力領域

建構一個以資料驅動的平台內部的資料內容會因領域不同而相

異舉例而言一個協助農業進行防災預測的資料驅動型平台必須

整合氣候地理水文農作培育知識及管理銷售等資料才能做出

適切的分析因此研究經過潛力領域的篩選過程不僅幫助瞭解不

同類別的資料在不同領域被應用的實際情形與生態系成員同時也

能預見未來資料在不同領域所引領的變革包含產業獲利或營運模式

的改造與經濟效益的激發

另外除了優先篩選出最具備發展優勢的三個潛力領域研究團

隊將各別透過三場專家座談會議的舉辦邀請產業專家檢視目前研究

盤點的資料應用範疇及平台營運關鍵課題協助描繪未來的應用走向

與情境作為政府策略研擬之依據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發展藍圖研析

除了鎖定潛力領域邀請產業專家針對鎖定之潛力領域進行課題

檢視與未來情境描繪外為使我國推動資料驅動平台的政策工具能更

具體以達協助產業健全發展的效用本研究將參酌標竿案例在推動

數位經濟促進資料應用平台模式的發展上有哪些對應作法及先

備的基礎環境條件並輔以比較性分析法客觀考量我國國情產業

優勢及經濟型態後提出我國資料驅動平台循序漸進的短中長期發展

藍圖

5

第二章 計畫學術成果

壹 資料驅動之平台定義

基於平台服務模式所帶動的革新及其衍生的定義並瞭解全球平

台公司發展與分布概況在透過資料驅動的關鍵技術與功能效益攫

取資料在平台上扮演的角色可知資料驅動之平台的資料產生的範疇

包含機械設備自動化物聯網技術發展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及

人工智慧的運用平台的類型也涵蓋了開發平台交易平台和創新平

台等而資料驅動之平台的定義如下列點說明之

存在兩個關鍵角色為「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

者)」

兩個關鍵角色透過系統平台對「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產生

服務的需求與服務的提供內容

「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三

者並不一定由三個單位來扮演也就是說系統平台或服務

提供者可能由同一個單位來執行

資料驅動之平台的成功關鍵有資料分析所創造的價值高低

服務提供者能否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提供「客製化」的服務

以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對平台或服務所產生的黏著性

與依賴性多寡

根據這四個定義可知「資料」為系統平台主要分析與運算的內

容也為服務需求與提供的基礎因此為篩選我國三大潛力領域

研究將於下章節提出篩選的參考策略以擬定篩選的步驟

6

貳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

一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策略

參考 2011 年麥肯錫產業分析報告提出針對大數據應用的潛力領

域篩選策略主要從兩個構面創建了判斷依據(1) 資料價值潛力指

數(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每個指數中都包含多個衡量指標這些

指標能使我們相對瞭解哪些產業領域可能因大數據應用而獲得更大

收益或面臨哪些最嚴峻的考驗雖在麥肯錫的報告中也說明這些指

標可能無法協助我們全面展現各領域部門的絕對潛力但相信它們已

能夠充分捕捉到領域的發展趨勢與資料投入的潛在價值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

該指數中五個衡量指標包含「資料總量」「資料表現的

可變性」「客戶數量」「交易發生的密度」及「公司穩定度」

也就是說當產業領域所蒐集到的資料越符合大數據的期待資

料分析可得的價值則越高使得產業具有資料平台的發展潛力也

越高

(1) 每家公司的資料總量

一家公司的資料量越大表明公司營運容易借重數據的幫助

而使透明度增加無論是在業務流程上或是交易資料上都能受

益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 1000 名員工作為分界區分

1000 名員工以上的大公司或者以下的小公司避免因為公司

員工數量的多寡而使結果數值有偏誤接著再透過資訊部門的

調查估算 2009 年美國每家公司資料庫的儲存數額

(2) 資料表現的可變性

資料會因其屬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可變策略當資料的可變

性越高資料能呈現的解釋力就越多樣化舉例而言傳統的雜

7

貨店僅會記錄交易的數額那麼資料僅能以日月年呈現營收

總額但若是在數位化的電商交易平台一筆交易資訊就可以包

含了每秒交易額消費者性別居住地區與付款方式等等使得

同一筆資料可被分析的內容增加使資料的解釋力提高揭露的

資訊會更龐大有利於行銷廣告的推播

(3) 客戶的數量

一家公司擁有的客戶或供應商越多就越有可能劃分資料群

集來量身定制行動方案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將客戶的

數量以每家公司的前線員工替代使用的資料來源是美國勞工統

計局的數據(職業分類代碼為 41包含銷售員代理人及行政

人員)再除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

同的產業別

(4) 交易發生的密度

交易密度越高該公司越有可能使用資料驅動的方法來取代

人為的決策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公司的處理能力來

觀測一間公司交易發生的密度為了處理相對性的數值使用美

國經濟分析局按部門劃分的 PC 和大型機的資本存量數據並除

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同的產業

(5) 公司的穩定度

假設一間公司越不穩定時領導者使用資料發展大數據分析

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麥肯錫再進行每個領域篩

選時計算每間公司營業額百分比將各產業 2011 年排名前 20

位的新公司數量與 2006 年公司相除

經由上述五個量化指標的確立並找尋到替代數值作為衡量依據

8

麥肯錫報告將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

數得分結果如圖 1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衡量結果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

該指數由四個關鍵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都與大數據使用的關

鍵障礙相對應包含「人才數量」「IT 強度」「領導人思維」

及「資料可用性」

9

(1) 人才數量

公司擁有的資料工程人才越多從大數據分析中實現潛力價

值的地位越高麥肯錫將 2008 年資料工程人才的數量除以每個

部門擁有 1000 多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2) IT 強度

公司針對 IT 資產投入越多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就越低麥

肯錫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取得各產業 IT 庫存狀態並將

總數除以每個行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3) 領導人思維

瞭解該公司對資料驅動的思維為何能評估這公司對大數據

使用技術的接受程度麥肯錫應用問卷調查結果統整領導者基

於資料分析做出決策的程度

(4) 資料的可用性

由於部分資料基於不可公開的特性在調查的同時僅使用可

公開的資料作為替代

同樣經由上述四個量化指標的確立根據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

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數得分結果如圖 2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

貳 規劃內容

一 篩選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

為能在數位經濟的發展浪潮中挖掘我國應用平台模式開發新型

態資料服務的潛力領域本研究將綜整相關文獻論點以資料生成與

蒐集的多寡資料需求與應用價值及政策支持等面向提出具代表性

的篩選指標找出我國前三個具競爭力與跨國優勢的潛力領域

建構一個以資料驅動的平台內部的資料內容會因領域不同而相

異舉例而言一個協助農業進行防災預測的資料驅動型平台必須

整合氣候地理水文農作培育知識及管理銷售等資料才能做出

適切的分析因此研究經過潛力領域的篩選過程不僅幫助瞭解不

同類別的資料在不同領域被應用的實際情形與生態系成員同時也

能預見未來資料在不同領域所引領的變革包含產業獲利或營運模式

的改造與經濟效益的激發

另外除了優先篩選出最具備發展優勢的三個潛力領域研究團

隊將各別透過三場專家座談會議的舉辦邀請產業專家檢視目前研究

盤點的資料應用範疇及平台營運關鍵課題協助描繪未來的應用走向

與情境作為政府策略研擬之依據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發展藍圖研析

除了鎖定潛力領域邀請產業專家針對鎖定之潛力領域進行課題

檢視與未來情境描繪外為使我國推動資料驅動平台的政策工具能更

具體以達協助產業健全發展的效用本研究將參酌標竿案例在推動

數位經濟促進資料應用平台模式的發展上有哪些對應作法及先

備的基礎環境條件並輔以比較性分析法客觀考量我國國情產業

優勢及經濟型態後提出我國資料驅動平台循序漸進的短中長期發展

藍圖

5

第二章 計畫學術成果

壹 資料驅動之平台定義

基於平台服務模式所帶動的革新及其衍生的定義並瞭解全球平

台公司發展與分布概況在透過資料驅動的關鍵技術與功能效益攫

取資料在平台上扮演的角色可知資料驅動之平台的資料產生的範疇

包含機械設備自動化物聯網技術發展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及

人工智慧的運用平台的類型也涵蓋了開發平台交易平台和創新平

台等而資料驅動之平台的定義如下列點說明之

存在兩個關鍵角色為「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

者)」

兩個關鍵角色透過系統平台對「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產生

服務的需求與服務的提供內容

「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三

者並不一定由三個單位來扮演也就是說系統平台或服務

提供者可能由同一個單位來執行

資料驅動之平台的成功關鍵有資料分析所創造的價值高低

服務提供者能否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提供「客製化」的服務

以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對平台或服務所產生的黏著性

與依賴性多寡

根據這四個定義可知「資料」為系統平台主要分析與運算的內

容也為服務需求與提供的基礎因此為篩選我國三大潛力領域

研究將於下章節提出篩選的參考策略以擬定篩選的步驟

6

貳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

一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策略

參考 2011 年麥肯錫產業分析報告提出針對大數據應用的潛力領

域篩選策略主要從兩個構面創建了判斷依據(1) 資料價值潛力指

數(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每個指數中都包含多個衡量指標這些

指標能使我們相對瞭解哪些產業領域可能因大數據應用而獲得更大

收益或面臨哪些最嚴峻的考驗雖在麥肯錫的報告中也說明這些指

標可能無法協助我們全面展現各領域部門的絕對潛力但相信它們已

能夠充分捕捉到領域的發展趨勢與資料投入的潛在價值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

該指數中五個衡量指標包含「資料總量」「資料表現的

可變性」「客戶數量」「交易發生的密度」及「公司穩定度」

也就是說當產業領域所蒐集到的資料越符合大數據的期待資

料分析可得的價值則越高使得產業具有資料平台的發展潛力也

越高

(1) 每家公司的資料總量

一家公司的資料量越大表明公司營運容易借重數據的幫助

而使透明度增加無論是在業務流程上或是交易資料上都能受

益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 1000 名員工作為分界區分

1000 名員工以上的大公司或者以下的小公司避免因為公司

員工數量的多寡而使結果數值有偏誤接著再透過資訊部門的

調查估算 2009 年美國每家公司資料庫的儲存數額

(2) 資料表現的可變性

資料會因其屬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可變策略當資料的可變

性越高資料能呈現的解釋力就越多樣化舉例而言傳統的雜

7

貨店僅會記錄交易的數額那麼資料僅能以日月年呈現營收

總額但若是在數位化的電商交易平台一筆交易資訊就可以包

含了每秒交易額消費者性別居住地區與付款方式等等使得

同一筆資料可被分析的內容增加使資料的解釋力提高揭露的

資訊會更龐大有利於行銷廣告的推播

(3) 客戶的數量

一家公司擁有的客戶或供應商越多就越有可能劃分資料群

集來量身定制行動方案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將客戶的

數量以每家公司的前線員工替代使用的資料來源是美國勞工統

計局的數據(職業分類代碼為 41包含銷售員代理人及行政

人員)再除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

同的產業別

(4) 交易發生的密度

交易密度越高該公司越有可能使用資料驅動的方法來取代

人為的決策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公司的處理能力來

觀測一間公司交易發生的密度為了處理相對性的數值使用美

國經濟分析局按部門劃分的 PC 和大型機的資本存量數據並除

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同的產業

(5) 公司的穩定度

假設一間公司越不穩定時領導者使用資料發展大數據分析

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麥肯錫再進行每個領域篩

選時計算每間公司營業額百分比將各產業 2011 年排名前 20

位的新公司數量與 2006 年公司相除

經由上述五個量化指標的確立並找尋到替代數值作為衡量依據

8

麥肯錫報告將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

數得分結果如圖 1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衡量結果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

該指數由四個關鍵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都與大數據使用的關

鍵障礙相對應包含「人才數量」「IT 強度」「領導人思維」

及「資料可用性」

9

(1) 人才數量

公司擁有的資料工程人才越多從大數據分析中實現潛力價

值的地位越高麥肯錫將 2008 年資料工程人才的數量除以每個

部門擁有 1000 多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2) IT 強度

公司針對 IT 資產投入越多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就越低麥

肯錫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取得各產業 IT 庫存狀態並將

總數除以每個行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3) 領導人思維

瞭解該公司對資料驅動的思維為何能評估這公司對大數據

使用技術的接受程度麥肯錫應用問卷調查結果統整領導者基

於資料分析做出決策的程度

(4) 資料的可用性

由於部分資料基於不可公開的特性在調查的同時僅使用可

公開的資料作為替代

同樣經由上述四個量化指標的確立根據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

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數得分結果如圖 2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

第二章 計畫學術成果

壹 資料驅動之平台定義

基於平台服務模式所帶動的革新及其衍生的定義並瞭解全球平

台公司發展與分布概況在透過資料驅動的關鍵技術與功能效益攫

取資料在平台上扮演的角色可知資料驅動之平台的資料產生的範疇

包含機械設備自動化物聯網技術發展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及

人工智慧的運用平台的類型也涵蓋了開發平台交易平台和創新平

台等而資料驅動之平台的定義如下列點說明之

存在兩個關鍵角色為「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

者)」

兩個關鍵角色透過系統平台對「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產生

服務的需求與服務的提供內容

「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三

者並不一定由三個單位來扮演也就是說系統平台或服務

提供者可能由同一個單位來執行

資料驅動之平台的成功關鍵有資料分析所創造的價值高低

服務提供者能否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提供「客製化」的服務

以及服務使用者(需求者)對平台或服務所產生的黏著性

與依賴性多寡

根據這四個定義可知「資料」為系統平台主要分析與運算的內

容也為服務需求與提供的基礎因此為篩選我國三大潛力領域

研究將於下章節提出篩選的參考策略以擬定篩選的步驟

6

貳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

一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策略

參考 2011 年麥肯錫產業分析報告提出針對大數據應用的潛力領

域篩選策略主要從兩個構面創建了判斷依據(1) 資料價值潛力指

數(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每個指數中都包含多個衡量指標這些

指標能使我們相對瞭解哪些產業領域可能因大數據應用而獲得更大

收益或面臨哪些最嚴峻的考驗雖在麥肯錫的報告中也說明這些指

標可能無法協助我們全面展現各領域部門的絕對潛力但相信它們已

能夠充分捕捉到領域的發展趨勢與資料投入的潛在價值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

該指數中五個衡量指標包含「資料總量」「資料表現的

可變性」「客戶數量」「交易發生的密度」及「公司穩定度」

也就是說當產業領域所蒐集到的資料越符合大數據的期待資

料分析可得的價值則越高使得產業具有資料平台的發展潛力也

越高

(1) 每家公司的資料總量

一家公司的資料量越大表明公司營運容易借重數據的幫助

而使透明度增加無論是在業務流程上或是交易資料上都能受

益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 1000 名員工作為分界區分

1000 名員工以上的大公司或者以下的小公司避免因為公司

員工數量的多寡而使結果數值有偏誤接著再透過資訊部門的

調查估算 2009 年美國每家公司資料庫的儲存數額

(2) 資料表現的可變性

資料會因其屬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可變策略當資料的可變

性越高資料能呈現的解釋力就越多樣化舉例而言傳統的雜

7

貨店僅會記錄交易的數額那麼資料僅能以日月年呈現營收

總額但若是在數位化的電商交易平台一筆交易資訊就可以包

含了每秒交易額消費者性別居住地區與付款方式等等使得

同一筆資料可被分析的內容增加使資料的解釋力提高揭露的

資訊會更龐大有利於行銷廣告的推播

(3) 客戶的數量

一家公司擁有的客戶或供應商越多就越有可能劃分資料群

集來量身定制行動方案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將客戶的

數量以每家公司的前線員工替代使用的資料來源是美國勞工統

計局的數據(職業分類代碼為 41包含銷售員代理人及行政

人員)再除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

同的產業別

(4) 交易發生的密度

交易密度越高該公司越有可能使用資料驅動的方法來取代

人為的決策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公司的處理能力來

觀測一間公司交易發生的密度為了處理相對性的數值使用美

國經濟分析局按部門劃分的 PC 和大型機的資本存量數據並除

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同的產業

(5) 公司的穩定度

假設一間公司越不穩定時領導者使用資料發展大數據分析

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麥肯錫再進行每個領域篩

選時計算每間公司營業額百分比將各產業 2011 年排名前 20

位的新公司數量與 2006 年公司相除

經由上述五個量化指標的確立並找尋到替代數值作為衡量依據

8

麥肯錫報告將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

數得分結果如圖 1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衡量結果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

該指數由四個關鍵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都與大數據使用的關

鍵障礙相對應包含「人才數量」「IT 強度」「領導人思維」

及「資料可用性」

9

(1) 人才數量

公司擁有的資料工程人才越多從大數據分析中實現潛力價

值的地位越高麥肯錫將 2008 年資料工程人才的數量除以每個

部門擁有 1000 多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2) IT 強度

公司針對 IT 資產投入越多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就越低麥

肯錫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取得各產業 IT 庫存狀態並將

總數除以每個行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3) 領導人思維

瞭解該公司對資料驅動的思維為何能評估這公司對大數據

使用技術的接受程度麥肯錫應用問卷調查結果統整領導者基

於資料分析做出決策的程度

(4) 資料的可用性

由於部分資料基於不可公開的特性在調查的同時僅使用可

公開的資料作為替代

同樣經由上述四個量化指標的確立根據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

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數得分結果如圖 2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

貳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

一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篩選策略

參考 2011 年麥肯錫產業分析報告提出針對大數據應用的潛力領

域篩選策略主要從兩個構面創建了判斷依據(1) 資料價值潛力指

數(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每個指數中都包含多個衡量指標這些

指標能使我們相對瞭解哪些產業領域可能因大數據應用而獲得更大

收益或面臨哪些最嚴峻的考驗雖在麥肯錫的報告中也說明這些指

標可能無法協助我們全面展現各領域部門的絕對潛力但相信它們已

能夠充分捕捉到領域的發展趨勢與資料投入的潛在價值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

該指數中五個衡量指標包含「資料總量」「資料表現的

可變性」「客戶數量」「交易發生的密度」及「公司穩定度」

也就是說當產業領域所蒐集到的資料越符合大數據的期待資

料分析可得的價值則越高使得產業具有資料平台的發展潛力也

越高

(1) 每家公司的資料總量

一家公司的資料量越大表明公司營運容易借重數據的幫助

而使透明度增加無論是在業務流程上或是交易資料上都能受

益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 1000 名員工作為分界區分

1000 名員工以上的大公司或者以下的小公司避免因為公司

員工數量的多寡而使結果數值有偏誤接著再透過資訊部門的

調查估算 2009 年美國每家公司資料庫的儲存數額

(2) 資料表現的可變性

資料會因其屬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可變策略當資料的可變

性越高資料能呈現的解釋力就越多樣化舉例而言傳統的雜

7

貨店僅會記錄交易的數額那麼資料僅能以日月年呈現營收

總額但若是在數位化的電商交易平台一筆交易資訊就可以包

含了每秒交易額消費者性別居住地區與付款方式等等使得

同一筆資料可被分析的內容增加使資料的解釋力提高揭露的

資訊會更龐大有利於行銷廣告的推播

(3) 客戶的數量

一家公司擁有的客戶或供應商越多就越有可能劃分資料群

集來量身定制行動方案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將客戶的

數量以每家公司的前線員工替代使用的資料來源是美國勞工統

計局的數據(職業分類代碼為 41包含銷售員代理人及行政

人員)再除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

同的產業別

(4) 交易發生的密度

交易密度越高該公司越有可能使用資料驅動的方法來取代

人為的決策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公司的處理能力來

觀測一間公司交易發生的密度為了處理相對性的數值使用美

國經濟分析局按部門劃分的 PC 和大型機的資本存量數據並除

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同的產業

(5) 公司的穩定度

假設一間公司越不穩定時領導者使用資料發展大數據分析

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麥肯錫再進行每個領域篩

選時計算每間公司營業額百分比將各產業 2011 年排名前 20

位的新公司數量與 2006 年公司相除

經由上述五個量化指標的確立並找尋到替代數值作為衡量依據

8

麥肯錫報告將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

數得分結果如圖 1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衡量結果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

該指數由四個關鍵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都與大數據使用的關

鍵障礙相對應包含「人才數量」「IT 強度」「領導人思維」

及「資料可用性」

9

(1) 人才數量

公司擁有的資料工程人才越多從大數據分析中實現潛力價

值的地位越高麥肯錫將 2008 年資料工程人才的數量除以每個

部門擁有 1000 多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2) IT 強度

公司針對 IT 資產投入越多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就越低麥

肯錫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取得各產業 IT 庫存狀態並將

總數除以每個行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3) 領導人思維

瞭解該公司對資料驅動的思維為何能評估這公司對大數據

使用技術的接受程度麥肯錫應用問卷調查結果統整領導者基

於資料分析做出決策的程度

(4) 資料的可用性

由於部分資料基於不可公開的特性在調查的同時僅使用可

公開的資料作為替代

同樣經由上述四個量化指標的確立根據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

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數得分結果如圖 2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7

貨店僅會記錄交易的數額那麼資料僅能以日月年呈現營收

總額但若是在數位化的電商交易平台一筆交易資訊就可以包

含了每秒交易額消費者性別居住地區與付款方式等等使得

同一筆資料可被分析的內容增加使資料的解釋力提高揭露的

資訊會更龐大有利於行銷廣告的推播

(3) 客戶的數量

一家公司擁有的客戶或供應商越多就越有可能劃分資料群

集來量身定制行動方案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將客戶的

數量以每家公司的前線員工替代使用的資料來源是美國勞工統

計局的數據(職業分類代碼為 41包含銷售員代理人及行政

人員)再除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

同的產業別

(4) 交易發生的密度

交易密度越高該公司越有可能使用資料驅動的方法來取代

人為的決策因此麥肯錫在進行篩選時以公司的處理能力來

觀測一間公司交易發生的密度為了處理相對性的數值使用美

國經濟分析局按部門劃分的 PC 和大型機的資本存量數據並除

以各產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以比率比較不同的產業

(5) 公司的穩定度

假設一間公司越不穩定時領導者使用資料發展大數據分析

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麥肯錫再進行每個領域篩

選時計算每間公司營業額百分比將各產業 2011 年排名前 20

位的新公司數量與 2006 年公司相除

經由上述五個量化指標的確立並找尋到替代數值作為衡量依據

8

麥肯錫報告將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

數得分結果如圖 1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衡量結果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

該指數由四個關鍵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都與大數據使用的關

鍵障礙相對應包含「人才數量」「IT 強度」「領導人思維」

及「資料可用性」

9

(1) 人才數量

公司擁有的資料工程人才越多從大數據分析中實現潛力價

值的地位越高麥肯錫將 2008 年資料工程人才的數量除以每個

部門擁有 1000 多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2) IT 強度

公司針對 IT 資產投入越多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就越低麥

肯錫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取得各產業 IT 庫存狀態並將

總數除以每個行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3) 領導人思維

瞭解該公司對資料驅動的思維為何能評估這公司對大數據

使用技術的接受程度麥肯錫應用問卷調查結果統整領導者基

於資料分析做出決策的程度

(4) 資料的可用性

由於部分資料基於不可公開的特性在調查的同時僅使用可

公開的資料作為替代

同樣經由上述四個量化指標的確立根據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

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數得分結果如圖 2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8

麥肯錫報告將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

數得分結果如圖 1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1 資料價值潛力指數衡量結果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

該指數由四個關鍵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都與大數據使用的關

鍵障礙相對應包含「人才數量」「IT 強度」「領導人思維」

及「資料可用性」

9

(1) 人才數量

公司擁有的資料工程人才越多從大數據分析中實現潛力價

值的地位越高麥肯錫將 2008 年資料工程人才的數量除以每個

部門擁有 1000 多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2) IT 強度

公司針對 IT 資產投入越多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就越低麥

肯錫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取得各產業 IT 庫存狀態並將

總數除以每個行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3) 領導人思維

瞭解該公司對資料驅動的思維為何能評估這公司對大數據

使用技術的接受程度麥肯錫應用問卷調查結果統整領導者基

於資料分析做出決策的程度

(4) 資料的可用性

由於部分資料基於不可公開的特性在調查的同時僅使用可

公開的資料作為替代

同樣經由上述四個量化指標的確立根據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

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數得分結果如圖 2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9

(1) 人才數量

公司擁有的資料工程人才越多從大數據分析中實現潛力價

值的地位越高麥肯錫將 2008 年資料工程人才的數量除以每個

部門擁有 1000 多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2) IT 強度

公司針對 IT 資產投入越多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就越低麥

肯錫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取得各產業 IT 庫存狀態並將

總數除以每個行業超過 1000 名員工的公司數量

(3) 領導人思維

瞭解該公司對資料驅動的思維為何能評估這公司對大數據

使用技術的接受程度麥肯錫應用問卷調查結果統整領導者基

於資料分析做出決策的程度

(4) 資料的可用性

由於部分資料基於不可公開的特性在調查的同時僅使用可

公開的資料作為替代

同樣經由上述四個量化指標的確立根據每個指標區分為五階

級給出每個產業領域一到五的分數得分結果如圖 2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0

資料來源《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McKinsey(2011)

圖 2 資料取得難易指數衡量結果

二 資料驅動之平台我國三大潛力領域篩選結果

本研究將「政府開放資料」以更新頻率區分並從其下載與瀏覽

量看出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潛力但由於不同更新頻率的篩選排序結

果不能統合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的程度做出進一步的篩選

另外在資料取得難易度方面本研究以「IT 投資的比重」替代

主要是避免產業本身的型態影響投資金額的比較因此將 IT 投資

額除以生產毛額觀察產業在近幾年數位化的趨勢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1

1 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的比重

根據 iThome 近幾年針對全國兩千個企業的資訊部門進行的

大調查發現 2015-2016 年 IT 投資的成長率皆有兩位數的漲幅

但在 2017 年成長力道衰退僅有 44但 2018 年又再度回升

到 87的比重iThome 根據回收的問卷資料將有啟動 IT 投入

的產業領域區分為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金融

保險業醫療產業政府與學校機關單位另外為使投資總金

額不受行業類型而使判斷偏誤因此研究將 IT 投資額除以各產

業當年份的國內生產毛額以顯示產業投入 IT 佔整體營業的比

重當比重越高顯示資料被大量蒐集的可能性越大具大數據

分析或設置資料驅動平台的應用潛力數位經濟被誘發的前景看

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資料上我國國內生產毛額無區別一般製

造業與高科技製造業所以研究將製造業的數值相加總和評估

製造業 IT 投資佔整體產業的比重

表 1 歷年產業 IT 投資總金額

單位新台幣萬元

業別

年 金融保險業 製造業 服務業 醫療業 政府與學校 平均

2011 28908 5740 7347 4325 17663 63983

2012 32429 4317 4386 5850 14778 12352

2013 41878 5425 5917 2972 7715 12781

2015 37838 5650 3842 7843 11071 13249

2016 27457 6698 7153 7683 8074 11413

2018 67356 6541 5451 9405 8540 19459

資料來源IT 產業投資報告《iThome》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2

資料來源研究整理繪製(2018)

圖 3 歷年產業 IT 投資佔該產業生產毛額比重

從圖 3 可知在 IT 投資比重上面金融服務業歷年皆以大

幅的落差高居第一位此後依序則為醫療業政府與學校服

務業及製造業其中金融業在 2013 年的占比最高醫療業則

在這兩年間又有向上提升的趨勢可能與許多大型醫療院所都投

入數位轉型有關另外政府則穩定居於第三位也與近幾年我

國政府為跟進國際數位趨勢開始進行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有

2 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

在資料價值潛力評估方面研究鎖定政府開放資料的範疇

並將平台上所有開放的資料集以區分更新次數的方式排列「下

載次數」與「瀏覽數量」若下載與瀏覽的次數越多表示此資

料項目被使用與需求的程度越高意味著此資料的相關應用產業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萬分之一

製造業 服務業 政府與學校 生技醫療業 金融保險業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3

具備資料性潛力開發的實力越強

根據統計表格呈現表示政府開放資料範疇依據不同的更新

頻率下載的項目也會有顯著不同但總的來說歸納應用領域包

含交通氣候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

研究分述兩個篩選指標的成果在「產業領域投入 IT 部門

的比重」方面前三大領域依序為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及政府

及學校部門在「政府開放資料的下載數量」方面為避免下載

次數會受資料本身屬性的影響研究不以排行作為排序的標準

僅列出在不同頻率之下公眾關注的資料內容包含交通氣候

電力醫療及水資源議題由於本研究為工業局委託之計畫因

金融保險業不屬於工業局業管範疇之內研究暫不討論故此處

篩選結論以醫療產業及政府組織的資料應用為主接續我們將

提出政策支持的範圍以鎖定潛力領域的實體研究範疇

由於政府開放資料無法將各更新頻率中需求項目最多的合併起

來作為篩選結果因為更新頻率本身就是一種需求變因需求可能會

因為更新頻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輔以政府政策支持加重篩

選結果的正當性

行政院自 2017 年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新台

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名能

夠躍進到前 10 名此外也希望能夠跳脫過去產業發展瓶頸帶動

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綠能醫療照護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視

強化數位基磐建設發展平等活躍之網路社會以及打造服務型數位

政府同時亦期望透過建設永續智慧城鄉提昇生活品質讓國民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4

享有富裕安康生活

其中由於近年自然環境帶來的災害日趨嚴峻行政院在前瞻基

礎建設中規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特別期待透過物聯網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若能在水空地災

等民生問題上面建置資料驅動平台便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使解

決環境永續更有效率讓公共財也能因為資料而帶動經濟成長在空

氣品質方面主要透過監測物聯網之佈建加上智慧化分析讓民眾及早

獲得所在環境之空氣品質狀況在地震預警部分將透過環海及陸地

地震觀測佈建縮短地震預警時間以及整合區域型及現地型地震測

站資料縮短地震速報盲區以開拓地震防災產業應用並減少災害

的衝擊及可能的損失在防救災預警部分將推動災防情資產業服務

結合防災產業應用鏈並建立防救災的共同應用圖資方便全民快速

獲得相關情資在水環境建置方面將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有

效掌握水資源供需並建構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提供民眾優質的水環

有鑑於此研究從 IT 投資比重的排序(金融保險業醫療產業

政府與學校部門)再交集政府開放資料主要的下載項目與「民生

公共物聯網」計畫內容的四大範疇篩選出推動資料應用並發展資料

驅動平台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防產業

三大領域

下述將分別針對三個潛力領域(健康醫療產業水資源管理及災

防產業)進行我國發展現況分析內容包含潛力領域的資料應用面向

平台服務模式選擇國內外標竿案例盤點及發展要素具備等以瞭解

各別的發展優勢與課題挑戰以作為短中長期藍圖之規劃依據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5

參 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分析

一 水資源管理

1 應用目標

有鑑於上述我國水資源的四大議題再加上數位經濟下技

術的發展(物聯網 IoT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

並實際布建相關的基礎裝置蒐集水資料有助於一預測災害

達到精準減災的效益二有益於提升整體用水效率節流提升

水資源供給三透過即時性監測汙廢水排放與即時汙染能被

妥善遏止四創造「破壞式創新」契機從而發展出水產業的

平台服務模式

2 應用面向

根據水利署推動的「水資源物聯網計畫」分別將水的資料應

用面向分為「智慧防汛」「智慧安防」「智慧灌溉」「智慧水

網」「智慧調控」及「智慧揭露」等六大類整體來說「智慧揭

露」為基底而「智慧調控」為中樞連結「智慧水網」「智慧

防汛」「智慧安防」及「智慧灌溉」四類的發展而無論哪一面

向水資料都要能被妥善蒐集或運用可取得的開放資料集或

安置感測元件(物聯網設施)再將來源各異的資料在雲端資料

庫或平台上完成共通格式的整合清理最後再以不同功能的分

析軟體完成資料應用效益以下依照此一架構分述之

(1) 智慧揭露

智慧揭露係指將散落在不同平台間的水資料(包含用水量

庫容量水位雨量流量雨水質等)整理成標準的格式再透

過分析人員建置演算法與模型產出水情的可視化判斷報告進

行其他五大領域的應用整體來說要發展智慧揭露必須佈署感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6

測元件資料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共通格式的整合系統與資料分

析軟體以達到資料的整合共享與判讀挖掘水務產業的商機

目前我國擁有水情資料的單位繁多(如表 2)缺乏一個整

合平台的建立不僅資料格式紊雜且資料取得需有相當的門檻

尚未能達到全面資料交流與共享另外應用水情資料的官方機

構法人團體或業者大多各自為陣尚未把資料包裹成產品(比

如將某區域性的用水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後提供給不動產業

者或商圈規劃師協助其瞭解該區域住戶的生活人口)容易出

現各界都在進行重複性資料整理難以加速商模開發或技術進

表 2 我國各單位水資源監測資料平台

單位 平台 說明

水利署

地理資訊倉儲

中心

除提供水利署權責圖資外亦提供多元化地理資訊供應管道

另有 GIS 與應用程式介面結合之 GIS 圖台供使用者方便查

詢及取用資料

水文資訊申請

使用者可依據所需向水利署申請完成檢核程序之地面水地下

水近海水文以及河川大斷面等資料並依循相關收費標準進

行收費其特點為申請取得之水文資訊可選擇不同輸出格式

方便申請者自行運用

水利署防災資

訊服務網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的資料比較偏向加值資料像是各項警

戒包括淹水水位水庫枯旱預警等資料另外在監控資

訊方面則是包括防災氣象即時雨量即時水位水庫水情

與即時影像等

水土保持局

土石流防災資

訊網

提供氣象資訊如即時雨量累積雨量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

颱風現況等同時提供土石流相關資訊包括土石流潛勢區分

布土石流警戒觀測站即時影像以及 google map 展示圖等

除水資源資訊外也提供防災資訊與教育宣導文件

觀測站觀測資

料供應平台

水保局觀測站觀測資料供應平台主要彙整颱風豪雨事件期

間觀測站之觀測資料並供使用者線上查詢與下載可提供之事

件資料包含常態性雨量與土壤含水量觀測資料 CCD 攝影機

影像與地聲資訊

行動水保服務 行動水保服務網提供民眾可使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線上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7

網 查詢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坡地環境資訊 UAV 無人載具空拍

影像及其他開放資料

水土保持局地

理資料倉儲中

系統主要提供分幅影像圖檔向量主題圖 DEM 主題圖等資

料申請及下載分幅影像影像主題圖向量主題圖 DEM 主

題圖等資料地圖預覽資料分類則可依環境品質社經交通

自然環境公共管線都市計畫自然資源及生態土地等九

大類供使用者查詢

台灣颱風洪

水研究中心

大氣水文研究

資料庫

主要收集並提供國內外氣象單位之相關資料如歐洲中期天氣

預報中心(ECMWF)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日本氣象

廳中央氣象局民航局與空軍基地等氣象資料同時提供颱

洪中心歷史觀測資料實驗資料以及系集模式資料等相關資

訊使用者可註冊會員以申請相關之大氣觀測水文觀測大

氣模式氣象圖集颱風相關等資料

中央地質調

查所

水文地質資料

主要提供水文地質鑽井相關資訊可藉由地下水分區行政區

流域井名井號上架登錄時間與經緯度查詢鑽井並提供鑽

井之基本資料岩心影像及井柱狀圖另外提供關於鑽探井之

相關研究報告查詢

其他 地理資訊圖資

雲平台(TGOs)

為全台灣地理資料與網路服務之整合平台使用者可透過在

TGOS 上查詢詮釋資料即可找出符合需求的相關地理資訊服

務並提供內容概述申請方式及限制等資訊亦可由此平台

找到水利署水保局中水資源相關圖資但僅限地理資訊服務

水資源相關時序資料則仍得至各不同單位取得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2) 智慧調控

智慧調控發展於智慧揭露的基礎之上透過降雨分布的觀測

水位與水質的即時監測評估不同水源與區域可用的水量多寡與

濁度變化再結合缺水風險與供水成本的推算提供「隨需而供」

的最佳化水資源配給特別是在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方面還能進

行友善的水權管理策略甚或是颱風豪雨強灌之際決定洩洪量

與疏散時程整體來說與智慧揭露相同都需具備感測元件

系統整合及資料分析軟體此處的系統整合著重於多水源水情的

資訊整理以達到即時性的調控降低缺水與洪災風險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8

以最大宗的供水端-水庫來說目前供水量皆依照各類別用

水計畫或水權分配來決定對於需求端的用水資訊模糊(如圖

4以工廠排放水監測為例)未能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再者

除水庫外其他的水源供給端(如地下水)可用水量也因基礎設

施未布建而難以得知另外在洩洪上的操作或乾旱期間的限水

策略仍舊仰賴人為經驗進行決策智慧化的技術皆尚未啟用

資料應用狀況不足

資料來源弓銓企業商研院繪圖

圖 4 進排感測裝置架設示意圖

(3) 智慧水網

智慧水網係智慧調控當中的一環主要專注在「水管輸送」

的面向之上藉由雲端資料平台統合蒐集管網的水壓水量及水

質等資訊即時分析漏水情事並快速進行補強與維修需求端

也能即時知道恢復供水時程並提早做準備除此若將智慧偵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19

測的儀器配置到小的家戶範圍則可以清楚分析用戶的用水習慣

不僅能對用水端提出節約用水策略還有機會與長照業者樓管

業者及保全業者合作從各季節時段個體需水量的觀察提出

應有的服務總的來說在感測元件上智慧水表是智慧水網監測

流量的主要利器再透過系統整合回報應用軟體進行分析以

提升用水效率節約意識並發展資料的可能商機

目前管網的監測多是以抄水表工人每兩個月的抄表工作時

為之以致爆管滲漏在我國時時發生汙水可能因此長期排放

汙染地下水源卻不得而知有統計我國漏水量高達供水量的四分

之一幾乎居全球之冠雖然布建智慧水網的設施相比與抄表供

人每戶六塊的工資要昂貴許多但若未能掌握智慧水網的資訊

不僅無法使民眾切身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更難以發揮水資料與

其他產業結合的契機

(4) 智慧防汛

智慧防汛同為智慧調控的其中一環主要是鎖定在洪災發生

的面向之上透過降雨分布與強度的觀測與推估搭配地理資訊

系統的計算將資訊公開達到災前防範的目的在智慧防汛的技

術發展中即時回傳的淹水水位感測器及遠端閘門控制器尤為重

要並透過國內國土的系統整合進行防洪管理與災損評估最

後將所有資訊公開極小化所有洪水災害

若將防災區分為四個關鍵階段為監控預警通報及應變

納在洪水的監控與預警方面技術上時空的精準度仍有待提升

而在通報方面因缺乏全國性或大範圍的具體布建多仰賴人為

進行各地災情尚未有整合式的平台架設在應變方面關於當

下的決策與災後災損未發揮資料的協助角色往往是有中間人在

其中進行指揮與調派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0

(5) 智慧安防

同為智慧調控的一環與智慧防汛洪水短期快速的應用不同

智慧安防主力在於監測系統利用衛星影像或無人載具進行空拍

長期進行定時定期地觀測察覺變異點如河床沖淤崩塌走

山不法的土地利用等協助進行相關管制保育或取締等作為

因此高空的監測元件為主整合系統後提出異常分析以達平

時的風險管理之效

這類型的安全檢查在未用地上物觀測前因範圍大採用人

力來回巡視往往耗時且成本高昂難以全面性觀測並做即時性

處理

(6) 智慧灌溉

智慧灌溉則專指智慧調控當中針對農作物部分除了降雨等

氣候資訊的觀測外田間土壤乾溼程度和地理資訊都與作物息息

相關再者透過長期對不同種作物的成長觀測進行分析便能

熟知作物的施肥施藥與澆灌佳期此外灌溉閘門的控制也與智

慧調控的水庫相同智慧化設施能協助決策所以除了農田的

感測元件布建外與農田水利水情資訊的整合尤其重要並提出

最佳灌溉的分析以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出為最終目的

目前台灣在糧食供給上面尚不缺乏因此在智慧灌溉的議題

上未採取積極做法皆以倚賴農民經驗做決定或由水工判定水

閘門的開闔未能發揮資料功用未來產業發展更易受到農業高

齡工作者居多的負面影響

3 水資源管理的平台服務模式-以「水保全」為例

「水保全」顧名思義是蒐集水資料進行分析將用水戶與保

全業者或樓管業者結合這個名詞初始於日本結合該國當前最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1

棘手的居家安全與老人照護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往在用戶端

的用水量被蒐集之前我國自來水公司僅有大範圍區域的用水總

量無法因用水資訊而產生額外的商業價值或將水資料發展成

為平台的服務模式而「水保全」首先必須舖設智慧水表感測

元件在每個大樓用戶中並建置雲端資料庫系統即時進行資料的

儲存與分析報表輸出經由長期且密集性的紀錄有效瞭解用戶

端的用水習性一方面提出節約的友善建議加深用戶對於節水

行動的信心與依據二方面建置生活用水的樣態針對異常的資

料表現進行緊急處理通報平台是由軟體開發商負責建置與營運

由保全業者擔任服務提供者用戶則為服務需求端平台透過用

水資料的可視化表現促進供需兩端的互動當用戶體認到服務帶

來的效益後將會更有意願加入該系統保全業者或樓管業者

也會更願意開發不同的服務型態甚至更可將用水資料提供予零

售賣場作為區位選址之基礎以下細述其不同的功能

(1) 超額用量提醒

用戶可透過資料比對選擇特定時段進行分析繪製時間趨勢

瞭解用水情形並可設定當日用水量若超出預期則發出警訊

落實節水行動

(2) 用量異常監測

以家戶單位來說無人在家卻有用水紀錄可以作為竊賊入

侵或寵物誤觸等突發意外的判斷基礎而異常監測特別能適用在

老人照護方面由於長輩每日的生活較規律若有異於常態的用

水情形如用水時間過長或長時間未用水則可能為長輩臨時外

出或發生緊急狀況有助於及早就醫免於憾事發生

(3) 漏水監測

漏水情事以往難以被察覺造成水費損失如果狀況嚴重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2

則可能損毀牆面裝潢而必須額外負擔高額費用透過智慧水表的

架設分析水流量可以偵測看不見的管線漏水情形相對減緩抓

漏時間與成本的耗費

(4) 逆流汙染

可能因人為的管線錯接或設備故障造成汙水逆流的情形

餐廳或工廠單位尤當特別注意若能時實監測水品質將有效降

低這種情形的發生

(5) 設備用量不準確警告

如大樓用戶或集合式住宅共有的水池加水機若設備出現

異常常會影響水量及水費進而損及所有的公共利益水保全有

助於即時偵測並發出警訊通報

在上述服務項目之建構過程中從硬體到軟體平台的建置及

後續的營運將由平台業者負責並收取系統建置與維運費用

或者直接由保全或樓管業者承接經營而參與的用戶將採定期支

付費用的方式創造平台服務的商業模式

4 水保全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據前揭潛力領域發展資料驅動平台之內容研究將以資料來

源與現況商業模式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利害關係公私部

門合作及跨國競爭力來比對三個產業領域發展情形從其優劣勢

評估推動之樣態作為短中長期發展藍圖重要依據與基礎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關於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係以聯網的智慧水表為主進行用

戶用水的資料蒐集在智慧水表的硬體設備方面可以區分為

數位水表及電子水表兩種數位水表是加裝在傳統的機械水表

之上的設備能在一段時間內讀取機械水表的數值將數值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3

過通訊技術以數位的形式傳送到雲端平台電子水表則是利用

「非磁傳動」技術以電子元件感應下方葉輪的轉動產生計量

有助於擺脫傳統機械水表齒輪暴露耗損的問題即時性地傳送

水流資料到雲端平台上目前我國開發數位水表的廠商較多

且在電子水表領域台灣則技術領先世界各國目前已積極申

請專利並進行專利佈局

在智慧水表國內的發展方面起初是為取代人工抄表節

省人力成本提升抄見率而發展出自動讀表系統(AMR)

後又因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供水安全等問題水資源保護備

受重視為遂行能源管理而發展出先進讀表(AMI)技術

近年則因聯網的智慧水表開發水表的資訊已不僅是回傳至台

灣自來水公司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進行水資源管理而是能顯

示於用水戶的電腦或行動裝置上(App)能提升用戶用水資訊

的隱私性還能讓用戶有感用水瞭解自身的用水習慣更有

助於提供漏水或異常通知

關於智慧水表軟硬體鋪設情形以 2017 年年底台灣自來

水公司管轄有 690 萬戶加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 168 萬戶全

台共 858 萬總戶數來說還僅限於局部區域其中更有不少從

2000 年開始佈建的計畫案例因後續通訊維護成本偏高技

術問題及經濟效益有限而暫停實施有鑑於此現階段主要以

「配合公共住宅政策免費安裝智慧水表」「因應建商智慧新

建案付費升級安裝智慧水表」「回饋大戶水費漲幅安裝

AMR 協助節約用水」及「建置智慧水表資訊平台提供民眾

加值服務應用」等四個構面執行應用案例主要為臺北市政

府都發局公宅(含文山區興隆公宅 1 區文山區興隆公宅 2 區

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及萬華區青年公共

住宅)共 2282 戶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圍內超過 1000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4

度以上的飯店及商業大樓共 1800 戶學校機關或分租宿舍(如

陽明大學東華大學師範大學)台中桃園的集合住宅大

樓共 14 萬戶台南南紡夢時代百貨新北市中和區的遠雄左

岸等全國智慧水表舖設及資料蒐集程度僅達總數的 17

但在上述案例中已有不少應用成效台北市五處公民住宅

及台中建案已發展成為日用水量查詢系統方便居民隨時查

詢自身的日用水量而學校機關則在漏水監測服務大有斬獲

以陽明大學為例發現日漏水量達 1830 噸月省三萬六千元

水費支出東華大學則發現日漏水量高達 34992 噸月省有

42 萬元的水費支出另外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範中的

1800 戶用水大戶中已協助飯店用戶月省 11 萬元水費商業

大樓月省 9 萬元水費但也因為一只智慧水表就要 1400 元不

等的價位再加上無線通訊設備每具必須負擔一萬多元考量

成本後目前應用案例中仍有半數未具備雙向傳輸的功能仍

需要派員抄表以讀取資料

可見得我國水保全資料取得的軟硬體技術雖已具備但市

場競爭型態卻尚未發展成熟多透過少數設備商來提供呈現

寡占的市場型態使得設備成本高昂普及不易鋪設緩慢

成為最根本的問題商業型態發展受限

(2) 商業模式

水保全的商業模式可以建立在平台服務模式的概念上將

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發商與保全樓管業者歸類為服務提供

者而用水戶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透過用水資料的匯整平台

進行互動當用水戶產生日用水資料被匯聚到平台上平台將

透過演算法設置瞭解用水慣性用水戶也能從簡單得手機介面

進行自身的用水管理當資料內容有變異例如漏水疑慮

水質不良異常用水等情形樓管或保全業者將會對應提出相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5

關服務以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5 水保全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以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管轄之下的興隆公宅為例計算應用

成本該公宅為地上地下加總 20 層兩棟共 272 戶其採購智

慧電子水表(含有線無線傳輸配件)約 90 萬元平台系統建置

約 10 萬元合計為 100 萬元相比於傳統模式當中的機械水表

僅需 30 萬也就是說建置水保全的智慧水表存在 70 萬元系統落

差再加上度量衡法規定之水表必須每 8 年汰換一次因此在

智慧水表系統下每 8 年必須在撤換一次智慧電子水表與配件

花費暫估 90 萬元同樣的傳統機械水表也有 30 萬元的撤換成

本另外通訊設備方面電信業者收取的傳輸費用約為每月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6

900 元包含總表分表 SIM 卡每月各 60 元由此可知在無

其他維修成本與家戶數的更動前提之下建置智慧水表系統與機

械水表的成本價差有 42 倍之多

若再將水表的口徑共用集中器戶數及傳輸方式綜合考量

並根據自來水協會的試算結果可知各種用戶數(6~200 戶)

口徑(20mm~50mm)傳輸方式(有線及無線)及共用集中器戶

數(20 戶30 戶及 40 戶)的情況之下每戶每月費用為 26~783

元且存在用戶數越多口徑越小集中器共用數量越多則每戶

分攤成本越少的現象但仍遠高於機械水表的成本價在 22~69

倍的範圍之間此外還須計算中小型社區到豪宅型建案的樓管

保全的人事成本依據鴻海物業所公布每月人員薪資支出為

21 萬~60 萬元

據此我們採總產值等於全部營業收入的概念進行產值估算

計算台灣自來水公司於 2018 年年底完成的 14 萬只水表鋪設在

水保全及系統平台的開發之下取平均成本價位估計將可創造

至多 6 億元左右的水保全產值

(4) 利害關係

水保全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水表設備商系統平台開

發商樓管保全業者管委會及用水戶等其中水表設備商

系統開發商及樓管保全業者的角色分野不一定那麼清晰可能

由同一單位或同一組織內部的部門擔任但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比

然緊密才能妥善利用資料分析數據對用水戶提供加值服務而

管委會主要是代表同一社區的用水戶與服務提供者進行價格或

服務內容的洽談為服務鏈當中的重要關係人將會影響供需兩

端的合作樣態另外用水戶彼此間則存在決定性的利害關係

如前所述水保全服務所支付的價金與參與的戶數有關當參與

戶數越多所要支付的費用越能被降低因此用水戶能否妥善瞭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7

解智慧水表所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居家保全的功能將決定參與者

支付的價錢多寡

(5) 公私部門合作

以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智慧水表鋪

設主要範疇是在大區域的分流水管之上以監測大範圍的用水供

給上而目前小範圍家戶單位的鋪設僅有前階的 17雖自來

水營利事業單位不適宜掌握每個家戶單位的用水資料可能涉及

隱私權問題但對於住宅大樓鋪建的總表及公共場合(如學校單

位大型百貨公司公務機關等)都應能據智慧水表所蒐集到的

總用水量瞭解其用水狀況以利歷史區段資料庫的建置提供民

眾查詢資料挖掘抑或透過數據加值瞭解人口遷移情形等

然而雖是如此以台北市興隆公宅的建置實例來說由於

環境因素與軟硬體選擇有限難以覓得全套式的系統解決方案

其水質監測有線傳輸的分表與無線傳輸的總表分屬於三套不同

的系統拼裝而成在彼此硬體規格尚存差異及通訊協定尚未統一

的狀況下雖仍可回傳至主管機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訊

號傳送的穩定性還有待增強身為接收端的北水處也尚未建統一

儲存格式的資料庫以發揮資料效益這仍是公私部門亟待合作

與進一步加強之處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智慧水表應用的通訊傳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但目前

我國智慧水表被定位為「度量衡器」是用來計量並向對民眾收

費的器具因此被政府度量衡法1嚴格的規定使得自來水事業

1依據度量衡法第五條「主管機關得就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醫療衛

生有關之度量衡器指定為法定度量衡器」水表為流量檢測儀器作為水源收費依據為法定度

量衡器需經過標準檢驗局型式認證認可水表中的標示構造檢定公差檢定合格有效期間

最長使用期限在型式認證與檢定檢查相關技術規範中均有明文規定若違反度量衡法相關規定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8

單位選用智慧水表及其相關配套與傳輸系統時必須滿足國內相

關法令由最上層的法律到下層的行政命令規則規範標準

等加諸於水表的法規有十餘種採購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也提

出相關規定「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應依功能或效益

訂定招標文件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應從其規定」造

成許多功能優異且被全球廣大應用的智慧水表無法在國內市場

當中被採納連帶影響代理商的數目與技術的競爭性

再者相比於國外大多是由市占率較高的頂尖品牌成為整體

的通用標準並由自來水營業機關進行採購全盤接受單一廠商

的應用格式但我國卻受限於採購法規的限制不能夠指定特定

的產品規格以防圖利等意圖因此在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

的各式儀器與硬體設備及其迥異的訊號內容仍舊無法制定一

套標準交換格式

在跨國競爭方面雖然台灣並未全面鋪設智慧水表也未有

強制的法律規定但已在公宅中逐步實施應用層面並從智慧綠

建築的評選指標2當中著手推動建商自主性的建置與服務模式

發展甚至能提高房產單品的售價相比於澳洲已規定新建物

必須採用智慧水表收費價金約新台幣 4800~6000 元用水戶

僅需繳交建置費後續的維護管理費用皆由政府負責或以新加

坡為例智慧水表收費與一般水表相同未收取差額費用以自

來水事業單位協助營運與管理我國的方式或許能更有益於產業

面軟硬整合系統性的發展建構套裝應用的實例

除了必須承擔行政法上的義務負擔與法律責任更可能觸犯刑法第十四章第 206 條至 209 條的偽

造度量衡罪等刑法罪責水量計的技術標準由國家標準 CNS 14866 (ISO 4064)作為規範包含基

本標準安裝規定與選用檢驗法與設備

2 在「節能管理指標」基本規定提及「設置數位電表數位水表並提供即時用電用水量視

覺化管理」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29

目前已有業者看準基礎設施尚未建置完善據人口紅利的東

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積極在當地提

供硬體設備及軟體平台在一次訪談台南弓銓企業蘇政賢副經理

的過程中也提到雖台灣受國際現況影響享 20-28的跨國

貿易關稅但因服務優於中國價格又比歐美日便宜再加上技

術純熟受東南亞當地喜愛實為現在應當鎖定的目標市場

5 小結

水保全的資料來源主要仰賴於聯網智慧水表搭配通訊系統

進行資料蒐集目前我國已有技術領先的電子水表開發但由於

裝設的成本高昂且政府未有強制執行僅在公宅智慧綠建築

及大型公共場所中設置普及率僅有 17雖是如此部分應

用已有不錯的成效主要達成節水省水及防漏水功能若能將

效益擴大與樓管保全業進一步開發防盜及孝親的服務根據目

前興隆公宅的應用產值試算將可以達到 6 億元的產值商機惟在

度量衡法及採購法的規定嚴格既無法單一性的採購技術領先的

智慧水表也較難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二 防災產業

1 應用目標

因為我國為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區且數位化發展下有利於

長期蒐集災害發生前的風險值因此防災產業資料應用目標主要

為一加強自主防災的意識與認知極端氣候下的天災劇變難

以預料所有事前的公共設施硬體設備皆不足以提供生命安全的

保證透過數位化資料蒐集有利於民眾評估自身災損風險提升

災害預防意識二提升災害發生應變效率透過數位即時傳輸

與系統分析的輔助能加快人為的決策效率包含救災路線救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0

災方式等三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制度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客觀

的分析災害風險除事前提出相關安全裁定外也有助於政府進

行災害管理四豐富災害防救資料庫建置標準一致的資料庫

將歷史資訊與即時資訊統合應用發揮資料效益更可能跨產業

挖掘新興商業模式

2 應用面向

參考國內外各類災害分析評估報告歸納我國面臨極端災害

事件容易以「複合型災害」發生要解決防災決策面臨的困難

首先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因此需要自動監測系統的發展從

最前端的資料蒐集包括現地調查即時監測觀察資料資料

倉儲及災害情資透過整理編撰運算統計及圖形化的轉換

程序轉換成可供參考的重要資訊如氣象水文交通土石

流災情及歷史災害資訊等再透過系統研判分析及整合提

供管理者各種預警及決策支援資訊而且還可自動學習及融合創

新連結各種資訊成為具有智慧能力的專家系統

防災產業系統的建立還必須能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決策效

能除了可以透過預警系統讓相關人員提早應變外還可應用資

訊科技加強跨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更可加強上下層級人員之間

的溝通協調成為幫助公務人員執行業務的決策支援工具

如結合政府所擁有的大量空間地理資料與即時感測資料的

雲端服務再整合學術界的模擬模式與知識可以讓決策者可以

看到他感興趣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空間地理資訊如決策

者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看到過去某次颱風淹水區域的範圍及淹水

的深度或是查詢目前河川水位高度及各地降雨狀況系統甚至

可以提供預測建議因此防災產業的範疇相當地廣泛但不外

乎就是四個防災重點從「監控」「預警」「通報」到「應變」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1

以下分述之

(1) 監控

監控為所有防災的基礎包含水情監控24 小時的衛星影

像監控等能即時觀察地象的改變提供預警的必要條件

(2) 預警

預知災害可能發生透過情境模擬與大數據分析進行減災

整備包含災害潛勢分析淹水警界發布水庫放流警戒等

(3) 通報

通報的必要條件為通訊設備的訊號也就是說相關的基礎設

施必先設立再企圖以多管齊下進行目的在於通知到實際災害

端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APP一般市話村里廣播簡訊推

播社群網站及網路平台

(4) 應變

設立先後順序除傳統的疏散演練標準作業外開發各種科

技工具協助疏散策略

3 防災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以「防災保險」為例

經過多次一對一的業者訪談與專家座談會討論結果可以發

現防災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多與政府公共執行項目結合無論是感

測元件開發商或系統平台服務提供者皆難以脫離政府計畫專案

而獨立營運因此為找尋防災產業當中的平台服務模式與機制

使該領域真正能實行「產業化」我們將鎖定「防災保險」進行

探討

若將防災資料透過物聯網及雲端運算機制妥善蒐集並建置

平台以利分析應用便能成為保險業者計算風險與保費的依據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2

改善以往防災資料皆由政府專案單位掌握存在不透明問題還能

加大資料的使用效益避免因為專案結束或者工程完工而資料監

測中斷或歷史資料被銷毀等情事發展成為防災的「產業化」應

用在這個機制中基於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保險業者為保險商

品的服務提供者要保人則為服務接受者保險業者將依據數據

資料客觀計算風險索取適宜的保費當平台上有越多的保險人

保險公司所願意開發的保險商品種類將會越多元而值得注意的

是在一般的保險項目中往往因為採取平均保費的定價機制

容易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而在資料

驅動之下高風險者必須負擔高額保費以達到減災防災的最終

目的但也因此在普遍民眾未有自主防災的概念之下較難有投

保意願總把責任推給政府相關主管單位但災防工程並非治災

的唯一解方災害永遠存在發生機率因此研究認為政府必須

強制設立災害保險規則一方面以防災保險達到減災目的另一

方面也有助於防災資料平台產業化發展

4 防災保險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況

防災保險資料涵蓋的面向很廣舉凡資通訊交通大氣

水利土木環工地質等都為其防災資料範疇其中包含靜

態基礎資料(包括圖形資料資料表單書面報告紀錄圖冊

事件報告等)及動態資料(包括透過物聯往即時監視與監測回

傳的資料內容等)而在防災保險方面則特別重視地理定位資

訊的整合有助於分析該區域的投保人的生活風險

目前大多防災資料多由政府掌握往年以救災為主近年因

資料通訊技術及數位裝置的發達逐漸轉化以「離災」為主也

因此民眾對正確資訊與資料蒐集的需求漸趨殷切加上資料加值

技術的應用政府開放防災資料與資料能否跨機構整合成為防災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3

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此列舉涉及防災資料的部會內政部(消

防署)經濟部(水利署礦物局中油台電)農委會(氣象

局民航局航港局高公局公路總局)環保署衛服部

原能會等為整合繁多單位的資料內容2010 年國家災害防救

科技中心(NCDR)建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平台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災害情資網行政院更於 2011 年提出「災害防救應

用科技方案」以國土資訊系統標準及災害共通示警協議(The

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3積極開放資料內容也有助於

開發商讀取資料進行資料加值發展公私部門協作的產業樣態

NCDR 平台上至 2017 年已提供 21 項示警資料及 15 類輔助資

料「安全台灣 safeTaiwan」平台共匯集產官學研民共 800 餘種

主題圖資

然而雖我國資料開放程度與資訊整合情形已有完善發展

但資料內容是否真有符合民眾或開發業者需求卻是亟需探討的

議題在專家座談會議中業者也提到以該公司進行坡地監測

為例目前大多都與公共工程合作尚未能進行商業化發展而

政府又存在資源分配與效益考量的「失靈」問題使得邊坡資料

僅能在公共工程期間蒐集缺乏長期的定點資料喪失資料應用

的價值且該資料內容非為防災資料的個案若要解決此一問題

必須優先推動防災產業化研究鎖定「防災保險」將有助於防災

產業未來的發展輪廓

另外由於防災保險重視防災資料與地理定位資訊的整合

但目前所開放的圖資大多尚未轉化為 API 應用的格式造成開

3 基於 XML簡單且通用的格式具開放且不限定任何特定應用程序或通訊方法用於各類災

害緊急警報與大眾示警在各式的網絡中交換傳播可降低各類媒體在自訂接收各類災害示警訊息

之系統設計成本與操作的複雜性並可有效將傳統感測器及預警技術轉換成國內與國際性的網

絡預警格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4

發者使用上存在技術性的困難難以達到公私協作防災的重要目

標是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2) 商業模式

防災保險資料驅動平台服務提供者為平台系統開發商與保

險業者服務使用者則為投保單位兩者透過政府開放的防災資

料平台進行互動平台透過不同屬性的地理圖資進行疊合分析

挖掘定位點的災害風險使得投保戶的保費與災害風險的發生機

率彼此連動當風險越高投保金額就越高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也能使政府災害的財政援助降低解決防災無法「產業化」問題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6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5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觀察行政院主計處 1998年到 2017年的十年間所公布的名目

國內生產毛額數值(GDP)與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可知保險業

所占整體的經濟比重多維持在 15~18之間而特別在 2016

年與 2017 年間較有微幅增加逼近 2的門檻又研究再從財團

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攫取火險簽單保費也就是防災保險的附

加主體其占 GDP 的比重約在 014~015之間可知火險當中

的防災險產值占比又會更小

若研究根據產險公會的試算以一棟台北地區五層樓之特二

等建築物保戶位於一樓坪數約 70 坪建物住宅火險保額 500

萬地震基本保險保額 150 萬為例根據不同的投保範圍會有不

同的是試算保費如表 4再從已知 2017 年地震保險投保比例

為 3227且有效件數為 2885973 之下試算附加餘火險之下

的防災保險投保數是 12520 戶再分成三部分乘以試算的三種

不同保費推估產值為 202615333(產值為 2 億多)

表 3 我國保險業占名目 GDP 比重歷年表

年 GDP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新台幣億元)

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

占 GDP 比重()

火險簽單保費

(新台幣億元)

火險簽單保費

占 GDP 比重

()

97 年 131510 2188 168 - -

98 年 129617 2118 165 - -

99 年 141192 2202 156 - -

100 年 143122 2380 166 - -

101 年 146869 2499 172 22222 01513

102 年 152307 2544 168 21896 01438

103 年 161119 2726 169 22696 01409

104 年 167707 2863 171 21801 01300

105 年 171763 3169 185 23025 01341

106 年 175012 3405 194 25293 01445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18)

表 4 住宅天然災害保險方案綜合試算結果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2018)

(4) 利害關係

防災保險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系統平台開發商保

險業者及投保戶相對於水保全角色成員較為單純但前提是投

保人必須詳閱保險公司的理賠事項以能真正在發生災損時能

有所賠償

但更有趣的是社區或大樓的管委會不論是在水保全當中或

防災保全當中都版演了重要關係人的角色主因在於過去中大規

模的社區管委會皆會代表所有用戶向保險公司承保火險而倘若

當用戶知道在防災保險的資料計算下災害風險高必須負擔高

額保費且有建置減災設施的意願(如防坡堤順向坡整治土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7

壤液化預防等等)管委會此時能否擔任住戶間的協調者便是

平台服務模式當中的重要關鍵角色而倘若防災保險在投保同時

保費是由風險資料來精算

(5) 公私部門合作

透過防災保險的風險與保費的精算能加深投保人去瞭解生

活建物周遭的危險因子加重防災意識這不僅是防災減災最關

鍵的要領更是國人最缺乏的一部分若這一概念能被堅實建立

起來能促使防災產業邁入「公私協作」的下一個里程碑正面

地帶動防災保險更為興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

以日本來說因為長期受地震災害所苦自主性防災組織

義工等民間救難組織多發揮極大的救災效益尤其平日已建立

「自己的社區家園用自己的手來守護」的信念有助於對災害

風險的正確評估

在芝加哥創新組織City Digital採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方式

使芝加哥轉變為智慧城市資料驅動解決方案的測試溫床利用開

放資料進行災防的預測與分析同時進行防檢疫或河流湖水水

位升高檢驗也使用感測器儀表及網路等處理淹水問題可見

得防災減災官民合作是一重要的關鍵也為成功要素防災保

險可以是其中一環但促進公私部門協作資料應用才是首要目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7 年至 2020 年「服務型智慧政府推

動計畫其中也提及如何打造多元協作環境的方法包括 一

資料治理mdash建立應用標準從資料流通資訊服務層面訂定

完整之政府治理資料作業規範 二開放協作mdash深耕政府資料

開放品質推動業務領域資料標準以及資料開放品質措施降

低政府資料應用門檻與困境 三公民參與mdash建立跨院跨縣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8

市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利用網路徵集民眾智慧落實

公民參與理念

以國內經典案例說明之2015 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建立了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將災害數據

與社群平台情資整合達到官民協同作災的策略只要有民眾在

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

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

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

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如 2016

年 5 月高雄美濃 64 大地震7 月尼伯特颱風9 月的莫蘭蒂及

馬勒卡雙颱到中颱梅姬2017 年 7 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皆

是藉由此種方式來大幅縮短災情通報時間以迅速調度人力設備

資源來支援救災未來若加以鍛鍊機器學習的能力公私結合

對抗災害的效益將會繼續擴大創造雙贏局面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如前述對各國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盤點主要可區分為「綜

合天然災害風險制度(法國為代表)」「重視風險分級及損益平

衡制度(美國為代表)」「以政策維持民間保險業者繼續承保意

願的制度(英國為代表)」三種而台灣過去除了公共建設的興

建階段要求營造商投保工程保險外幾乎無規劃保險保障從天

災損失來看產險公會統計台灣天災損失比重最大者公共設施

為 37其次是農漁業損失 32而房屋產業損失也有 31

之多但由於房屋投保颱風險皆僅在 2以下因此在九二一大

地震時保險填補率為 403八八風災的時候保險填補率僅

有 124相比於指標各國的天災保險平均填補率約為 3097

相差甚遠使得政府每年都要編列特別預算專為緊急紓困及災後

重建做準備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39

再加上自從 921 大地震之後政府規劃的「地震基本保險」

每年保險費 1350 元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起至 2018 年

雖超過 288 萬戶投保已有全台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其中但主

要多為銀行房貸者被強制加保且該保險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

導致不能居住時才會理賠最高上限 150 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使得投保

意願極低

有鑑於此發展防災保險為必要之舉並應搭配政府開放資

料及資料整合分析的技術進行更精密的保費計算使保險公司

有意願提供更細緻的補償服務還能有助於將整套計算系統跨國

輸出以亞洲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已有業者將防災資料應用推廣

至亞美尼亞斐濟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地

然而在資料應用之外如何創造穩定且普遍的投保市場

而不使得住在高風險區域的經濟弱勢者永遠無法接受保險的服

務我國仍需仿照他國以「強制性」的防災保險為策略方向

發展成為自己的制度同時發揮資料應用價值

5 小結

防災保險的資料來源多以政府開放性資料為主且特別重

視地理圖資資訊的整合目前官民鞋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政府

方面也致力於各種災情資料的公開以利民眾的加值應用但因

防災發展成為產業化存在政府資源配給嚴重失靈的問題因此透

過防災資料進行風險估算作為防災保險保費的依據不僅能減

緩保險業者所遭遇的逆向選擇問題還可能使得住民本身關注自

身的防災措施實行減災的策略發揮資料的應用效益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0

三 健康醫療產業

1 資料應用面向

根據麥肯錫2011年《Big data The next frontir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報告指出醫療是一個高度仰賴客

觀數據的產業從臨床實驗藥品開發到病患端的就診醫治

用藥老年慢性病照護及各種醫療院所場域之外的健康促進等

數據可依類別區分成為四大類分別是臨床治療數據藥物研發

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及醫療業務數據如下說明

(1) 臨床治療數據

臨床的資料所有者主要是來自於病患或病症所產生的生理

數值可能透過數位化病歷提供或檢驗影像等

(2) 藥物研發數據

藥品開發的資料主要是在開發藥廠當中或醫療研究的學術

團隊資料來源包含內部資料庫以及透過臨床實驗所換得的資

(3) 個人行為數據

病人的行為偏好可以透過體感測儀器進行蒐集包含運動紀

錄等另外醫療外的相關利益者如服飾店也能記錄病人的消

費紀錄進一步進行行銷廣告推播

(4) 醫療業務數據

數據所有者包含各規模之醫療院所主要是透過醫療服務的

使用與費用計算產生的資料集

2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以「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為例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1

建立在健康醫療數據與資料安全瞭解之上本研究將醫療服

務鏈分為病前病中與病後三個區段參考 2016 年拓樸產業研

究所《醫療產業年鑑》繪製圖 7展現健康醫療產業透過數位化

工具的協助發展出的創新平台服務模式主要以「遠距醫療平台」

「智慧醫療保單」及「健康管理平台」為例

其中「遠距醫療平台」與「智慧醫療保單」兩者經與相

關業者專家討論後發現此二者的資料應用尚在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4所規定之灰色地帶因應法規的限制不容易發展出醫療院

所診療行為外的平台服務模式因此研究選定「健康管理平台」

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資料驅動之平台的重要案例以下詳述平台

之架構與可能服務與應用

如圖 8 所繪健康管理平台匯集新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穿戴

裝置相關研究單位的資料內容及政府開放的環境感測資料透

過資料標準化整合與演算法模型提供生理分析資訊給應用業者

舉凡能與健康生活的產業都可能為合作對象如旅遊業娛樂中

心運動中心健身房中醫調理中心營養師及健檢中心等

該平台透過生理資訊的分析吸引更多用戶端的加入當用戶端

有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者加入後就會有更多相關的健康資訊產業

願意加入而提供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

4 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

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

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前項醫療器材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視實際需要

就其範圍種類管理及其他應管理事項訂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範之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2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6)研究繪製

圖 7 健康醫療產業的平台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8 健康管理平台架構圖

有鑑於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需求端(服務提供者)有許多可

能的業者研究特別就目前國內業者發展之樣態及未來趨勢選

定「健檢中心」做案例分析以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來說健檢中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3

心與健康管理平台的連結度強烈且已有多家平台開發商電信

公司銀行集團專注開發再加上醫療水準高費用低與環境友

善等特性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 年公布的全球旅

遊業競爭力報告中於 136 個經濟體中特別在醫療旅遊之項目勝

出於亞洲他國顯示該項目的發展潛力

以目前趨勢而言推動「健康管理平台與健檢中心結合」可

以鎖定客製化的高端精品健檢族群在完備隱私保護等機制之前

提下加強一條龍式的觀光旅宿整合有助於吸睛國際需求者

提升我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

3 健康管理平台發展要素具備與分析

(1) 資料來源與現狀

與健檢中心結合的健康管理平台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類別

一類是直接由客戶提供的自身健檢資訊另一種是由穿戴裝置擷

取的個人生理資訊該兩者都必須是在客戶同意之下才可進行個

人健康管理之分析與規劃其中特別是傳感裝置的資料如各種

裝置儀器軟體或用具等也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依我國藥事法第 13 條之規定任何用於診斷治療減輕

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

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

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均屬

醫療器材而須受到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審查

準則等相關法令嚴格規範倘若廠商無法清楚得知產品是否落入

醫療器材之範疇可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資料庫查詢亦可依醫

療器材管理辦法第 6 條之規定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

出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之申請由主管機關來協助確認此為

健康管理平台擷取客戶資料前之必要認定程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4

另外若因設計失誤或故障導致醫療資訊沒有正確傳輸

出現錯誤照護指令或建議使用者資料遺失或顯示錯誤用藥或

生理量測排程未即時提醒資訊計算或分析錯誤等甚且進而造

成使用者人身或財產上之損害等重大後果將受到民法及消費者

保護法等相關法令之規範也為健康管理平台資料擷取時必須注

意與責任釐清的

目前 Bluetooth 5 新標準 2017 年上路目標在於強化傳播速

度距離廣播資料量尤其針對無連線狀態(Connectionless)

通訊方式也就是說傳輸距離能堪比無線區域網路(Wi-Fi)

但更省電對於傳輸微量數據的穿戴裝置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台

灣在此一方面具有優勢產業能量以聯發科為例不僅在晶片部

分符合標準也開發完整的應用方案一旦通過認證代表晶片

硬體軟體皆同時通過有助於業者跨國進行服務輸出

雖我國尚未有傳感裝置銷售量的調研報告但根據 Gartner

預測2018 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到 178 億台且預測 2019

年將以年增 258的速度成長至 225 億台可見得未來透過生理

數值建構的資訊平台將越來越多元

(2) 商業模式

與健檢中心配合的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提供者為醫療器材業

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而服務使用者則為穿戴裝置的使用者

客戶其中健康管理平台及健檢中心將針對客戶的生理數值提

出運動營養攝取作息調整或環境預防等建議這些建議都必

須仰賴具有專業知識的營養師醫師及專家等也就是說平台

所有的服務諮詢將必須有醫療專業做支撐才能夠提供完善且

具體能行的應用策略使平台能吸引客戶創造依賴性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5

資料來源研究繪製

圖 9 健康管理平台商業模式九宮格

(3) 應用範疇之產值推估

在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計算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相關主管

機關針對平台客戶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統計因此可以從穿戴裝

置健檢中心及系統平台三部分來看以穿戴式裝置的部分其

平均單價約 80 美元至 190 美元之間合新台幣約 2500~5800

元之間就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的所呈現之出貨量而言可

知全球穿戴裝置得產值可高達 4450 億到 1 兆元不等的收益而

若以衛福部統計處所公布的國際醫療服務產值(包含跨國客戶)

從 2008 年 2029 億元一路上升至 2017 年 14727 億元當中健檢

人次約為 61 萬人次低於門診就診人數但高於住院及美容人

次佔 199粗估健檢中心 2017 年產值為 293 億元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6

若將健檢中心所有的使用者都導引至健康管理平台之上

而平台一年的單價約為 7000~一萬不等的費用則粗估完整推

行健康管理平台的產值可以達到 4~6 億的產值規模

(4) 利害關係

健康管理平台服務模式中的利害關係人有醫療器材設備商

系統平台開發商健檢中心一般客戶等其中醫療器材設備

商系統平台開發商必然存在合作關係可能直接代理販售或獨

家銷售才能夠有利於資料規格的整併與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政府開放資料也會在平台資訊提供中扮演關鍵角色比如鼓勵生

育的津貼補助若能被平台清楚表格化訊息式提供能成為健康

相關醫療資訊的妥當發送管道促進政府資料與私營平台的加值

應用

(5) 公私部門合作

延續上述所及開放資料之利用目前衛生福部健康署為增進

健康促進相關資料之加值應用並便利公眾共享及公平使用於

2014 年建置開放資料平台將署內各業務單位審認後之開放資

料彙整至本平台各資料集目錄並推廣鼓勵各界運用以開發

各類健康促進加值應用及便民服務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平台上目前開放之資料包含監測調查癌症防治婦幼健康

菸害防治慢性病防治體重管理與飲食運動健康城市與場域

人工生殖預防保健福及青少年健康等且已有多個平台開發業

者應用該項資料在平台上提供資料的加值服務以鴻鼎資訊為例

平台應用資料發展成為用藥提醒線上醫師諮詢回診通知預

約掛號及疫苗接踵提醒等功能甚至成為全台唯一串聯電子病歷

及全省國軍藥品資料庫之平台若該平台能以健康醫療的領域內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7

容與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內容結合透過資料協作的方式發揮資

料價值將能更有助於健康管理平台的開發

(6) 法規差異與跨國競爭

以健康醫療的亞洲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比台灣起步還要早

特別是泰國政府早在 2005 年就著手計畫使其成為亞洲醫療樞紐

除幫助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療評鑑(JCI)並與美國醫療保險業

者合作而馬來西亞也表現得比台灣積極在 2009 年設立觀光

醫療委員會由衛生部部長直接指導健檢產值甚至於 2013 年

超越台灣

但目前當地各家競爭的業者由於品質較難被凸顯與區分陷

入嚴重的價格市場戰略難保市場品質我國基於在電子及醫療

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仍是有可觀的應用價值若能加強 2018

年 1 月通過之《通訊診療辦法》發展成為跨國的遠距健檢診

療項目並明確標示我國開發之醫療器材設備的類別與通訊合規

便能強化我國業者的軟硬整合優勢透過商業品牌開發在東南

亞完善布局

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例打造「溫泉飯店健康管理美

容醫學」三合一的創新服務目前服務客群多為東南亞高端消費

力的華人台灣不僅具備些許語言與文化優勢其品質價位與

客製化一對一服務皆是具備國際優勢的競爭關鍵頗受青睞

4 小結

健康管理平台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身提供的健檢資

料另一種則是由穿戴裝置上面擷取的生理數值而也因為這類

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與醫療勤務的問題因此所有採用的穿戴裝

置都必須符合藥事法第13條之規定進行醫療器材級別之區分

再者通訊也為資料傳送的關鍵為防止資料因通訊技術關係而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8

被不肖截取裝置設備商也有必須符合相關藍芽傳訊新規的義

如此以我國創造第二高國際醫療服務產值的健檢中心為服

務提供者透過健康管理平台連結其所關心的客戶粗估可創造

約 293 億元的產值再者若政府醫療相關部會能跨部會整合

資料資源並將其資訊透過圖表應用平台傳送到使用者不僅可

以加重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性與依賴感更可以藉此作為我國

健康醫療的知識教育管道發揮資料加值與加承的效益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49

肆 我國資料驅動之平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一 政策依據

行政院將自 2017 年度起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

稱 DIGI+方案)」期望在 2025 年時我國數位經濟規模能夠成長至

新台幣 65 兆元民眾數位生活服務使用普及率達到 80寬頻服務

可達 2Gbps保證國民 25Mbps 寬頻上網基本權利我國資訊國力排

名能夠躍進到前 10 名

該方案規劃有六大推動主軸包含一「數位創新基礎環境」

行動計畫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

行動計畫四「智慧城鄉區域創新」行動計畫五「培育跨域數位

人才」行動計畫六「研發先進數位科技」行動計畫研究為鎖定

資料驅動平台領域的發展從主軸二「數位經濟躍升」行動方案的

內容作為短中長期藍圖規劃依據

二 發展目標

1 促進經濟成長打造創新型社會基礎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全球經濟的成長動

能已不再是單純仰賴傳統食衣住行的實體交易或是資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成長而在於數位資訊的交流共享與創造

進而推動基礎建設商業模式和市場交易之數位化來創造數位經

濟量能因此我國透過建構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及鞏固科技基磐

配套措施加速數位經濟之發展將有助於打造適合未來國家發展

之基磐

其中一方面是推動跨業合作讓資通訊科技扭轉機械生

醫國防農業和諸多產業領域進行變革亦透過創新採購來推

動政府引領數位經濟並營造網路創新友善環境進而推動加值服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0

務發展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跨國電子商務電子化支付及數位化

內容以發 展出交易加值型或數位新內容之新興應用空間

2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民眾生活滿意度

除了推動數位經濟未來國家的發展亦仰賴政府治理的強化

民意參與的活絡而透過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應用更是關鍵之所在

首要關鍵在於政府與個人資訊之應用保存和管理將攸關數位國

家的日常運作未來將透過資通相關立法數位治理體制智慧

雲端服務與網路治理機制來落實政府的效率與民意的參與

其次在中央施政與區域發展的聯合治理框架之下亟需數

位智慧科技應用來發展一體化跨區域和高效率之智慧城鄉生態

體系打造數位開放政府與永續智慧城鄉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國

民在各個方面的生活滿意程度

3 創造數位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創新創業帶來經濟發展政府開放帶來民主參與尤其在彌

補數位落差弭平偏鄉差距和保障社會弱勢等政策訴求之中將

可透過數位創新基礎環境和基磐配套措施來完備基本數位人權

進而讓所有國民皆有公平之數位發展機會進一步協助國內網

路社群開拓多元國際合作關係以對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而對外

提升我國國家地位

三 策略方向

1 營造數位應用創新商業化發展友善環境

鑒於多種數位匯流服務均需仰賴超高速寬頻網路必須加速

普及不僅於一般地區亦於偏鄉之超高速寬頻網路之佈建作業

此外將檢視既有寬頻網路佈建之相關政策及法規以降低兆位

元級寬頻網路佈建障礙及成本提供優質通訊傳播網路服務且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1

應持續提升行動寬頻網路之涵蓋及上網速率

2 活絡資料交易市場發展資料經濟加值服務

為避免資料散落於多個平台與單位且無統一標準難以發

展成為資料加值服務必須建置統一的政府開放平台參照國際

應用資料標準統一規格鼓勵相關業者進行加值應用與服務

同時在產業方面鼓勵資料平台商整合資料強化資料交易市場

發揮資料效用實行資料經濟

3 加強跨業合作促進產業數位應用與數位經營

智慧聯網服務時代來臨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料包括連網裝

置的數據人類行為的數據等都將成為未來發展新興服務的重

要關鍵而面對全球大環境趨勢將透過不同面向之推動作法

綜整各領域的資源與強項以達到本行動計畫設定之目標

重點工作包括邀集資料服務應用相關領域之政府機關公協

會及資料服務應用供應端與需求端等成立產業聯盟從政策面

產業面串起資料服務的應用共同推動資料服務應用推升臺灣

資服產業競爭力透過聯盟加速促成健全的資料服務產業環境

形成數據資料服務產業鏈促進發展資料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4 促進數位內容產業躍升強化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

催生具備國際輸出能力的軟硬整合服務旗艦團隊鼓勵異業

整合發展垂直領域服務典範透過結合公協會資源及顧問輔導

鼓勵大廠異業合作以促成軟硬整合的資料服務旗艦團隊成形

重點工作包括新創事業輔導機制協助國際參展與曝光跨

國合作爭取商機引進知名創新創業課程整合海內外各部會資

源積極連結國際先進科技聚落引進國際創新技術新創人才

及投資資金等資源同時在台建置完善 Soft-landing 機制增加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2

國際團隊來台誘因等

四 三大潛力領域短中長期藍圖規劃

1 水資料管理領域-水保全

在該潛力領域主要是以擴大智慧水網應用凝聚水保全產業

生態系為優先推動的內容中長期則需加以規範資料傳訊規格

強化硬體技術水平才有利長遠的系統性服務輸出同時可與

工業局 107-109年所執行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結合

推動智慧安全的區域性示範案例達到創新有感商機與資料

的具體目標進而建構成為智慧城市的雛形

(1) 短期

鎖定現有應用場域發展成為水保全示範點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既有小型案例發展成為大規模

的應用示範點可優先從免費鋪設的台北市五處公宅著手目前

興隆公宅以有防盜孝親等保全業務的服務提供但因規模小

保全業者也難以開發出其他的服務內容因此政府可在短期內

將應用公宅作為一個試辦案點並將節水抓漏水及保全效益總

合評估以作為服務擴散的基礎

整合水電瓦斯應用組織產業生態系

短期除了規模性的示範案點外目標也在於籌組可行的生態

系成員由於智慧城市智慧居家的發展趨勢將整合智慧水

電瓦斯的應用效益並結合國內保全業者資料服務業者大

樓管理系統開發平台組成產業生態系且因保全業者與系統平台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3

彼此互為整個體系種的重要關係人兩端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完善

發揮效益因此透過政府推動或借助國外標竿案例的參訪

有助於數據分析人才的養成標準化平台的建置帶動保全產業

的轉型

(2) 中期

整合不同品牌的資料傳訊規格創造多元結合

在中期方面目標是統一產品規格使跨品牌應用能輕易達

成更有益於所有產業整體發展由於目前硬體裝置包含資料蒐

集及資料通訊都可能因為不同廠牌而有不同的資料規格及通訊

項目使得在應用方面不易規模擴張因此應建立一致性的規格

或直接從自來水事業單位建立統一標準推動業者在達到一致的

規格標準

提升水表開發技術深化硬體基礎

除了規格標準的統一之外由於目前智慧水表硬體開發商呈

現寡佔的市場樣態且只有一家廠商開發的產品通過我國的檢驗

認證但又受限於度量衡法規難有國外智慧水表能適用到國內

使得我國成為技術孤島無法交流亦無競爭性因此政府應鬆

綁度量衡法規引入國外先進水表技術或透過技術人才的挖掘

加強國內產業的開發技術深化設備基礎

(3) 長期

鎖定目標市場以水產業進行服務輸出

在長期建構在產業生態資料規格與硬體開發的基礎上

鎖定目前的需求市場(如東南亞)趕在其正值建設基礎公共

設施的時機以我國現有的應用實績加以推廣從硬體平台建

置到大樓維運與管理進行系統化輸出加大產業發展商機同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4

時更能蒐集到跨國的資料以利其他產業從該國家戶的用水型態

挖掘生活作息甚是消費樣態都是促進更多商務貿易接觸的基

推動水資源自我管理意識落實智慧生活

從智慧水表的整合應用不僅能推動智慧加大資料分析在

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助於強化我國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未來無論是在自來水營利事業單位供水配給上或水費調漲的

策略上皆是重要的客觀依據

2 防災產業領域-防災保險

有鑑於保險是推動防災資料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短期優先建

立成功的參考典範並輔導保險業者進行大數據防災風險評估

而中長期則以社區為推動主軸進一步擴大應用該項目可作

為工業局 108 年度「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之基礎同時也

能作為「資料經濟生態系推動計畫」政府資料開放公司協作與業

者輔導標的之參考

(1) 短期

優先推動企業防災作為防災保險的參考範例

在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將原有商業火險當中附含防災保險

發揮資料應用的效益拓展成為示範案例由於防災保險對於一

般家戶來說在無防災意識與風險推動之下不論在保費或自負

額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優先鎖定以往意願

較高的企業單位推廣發揮防災資料評估的風險效益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5

建立輔導機制促進其他保險業者的資料應用

由於目前應用防災資料進行風險評估與分析的業者不多除

已經推廣的業者之外多數仍在系統平台與地理圖資的定點開發

當中因此政府應組織資料服務專業人員與防災資料開放專業

人員進行業者輔導特別可優先從由政府開利的地震保險基金

開始將原有的定額保費轉化為浮動保費有助於吸引投保人

推廣防災保險

(2) 中期

推動社區內部進行防災資料及風險公開促防災資料的公私

部門協作

在中期方面除了初期的企業應用之外可以參考美國芝加

哥社區所推動的防災資料風險開放的措施讓風險高規模大的

社區居民能知道自身家園的災害風險這不僅能發揮資料公私合

作的效益外也能讓社區內評估其短長期的減災策略為何或者

以共同投保的方式避免未來可能的財物損失

(3) 長期

促強制性防災保險實現以社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由於資料驅動保費的防災保險推動的重大疑慮在於風險高

者保費高風險低則保費低再加上許多居住於高風險區域的人

多為較弱勢的族群將可能使得貧富差距擴大因此長期必須

在短中期實施成效之後政府推動發展成為強制性機制並以「社

區保險」為建立基礎

社區保險是由 Kousky and Shabman 在 2015 年提出也是採

用防災資料計算風險的機制且透過物聯網器材的裝置作為保

險理賠的依據亦即當事先定義的「觸發事件」達成例如洪水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6

達到特定的高度或水位計的特定讀數時賠付事先決定的固定金

額上限不高此種保單的優點是簡化了設定保費的程序更降

低了理賠處理的的成本有助於將這些行政程序節省下來的費用

可以回饋到保戶身上且因為最高賠付金額有上限因此採用社

區共同承保的保費會較低有助於發展應用與普及化

健康醫療產業領域-健康管理平台

該潛力領域為我國重要的優勢產業短期應協助媒合資通訊

業者與醫療業者降低跨領域的技術門檻並於中期強化政府相

關數據平台的資料整合以利相關業者的加值應用並應輔導醫

材廠商進行國內外檢測驗證符合法規作為長期品牌建立與跨

國吸引之重要關鍵目前工業局也有相對應的計畫推動如「健

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

計畫」若能結合並擴及成為平台應用將有助於資料價值外

溢效果

(1) 短期

促進資通電產業與醫療跨業合作發揚我國優勢

在健康管理平台短期方面首要目標是弭平資通訊產業與健

康醫療產業的知識鴻溝降低跨域合作門檻發揮我國優勢因

在業者訪談過程中多以資通訊產業跨業投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

不僅存在一定的專業進入門檻也存在不同的產業見解花費許

多平台開發的時間成本因此政府應扮演關鍵第三方舉辦媒合

與技術展示會議降低跨產業門檻

以成大電機成立的「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為例便是將

實驗室的醫療電子晶片設計的內容與研究能量透過多元化的合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7

作模式與資源共享促進電子或醫療產業界人士等創客成員加入

目前已有不錯的實績展示包含結合無線心電圖擷取系統的智慧

衣車用電子疲勞偵測系統以及結合軟硬體能提供穿戴式裝

置開發者發揮創意的「Trianswer 智慧積木」生醫晶片開發模組

(2) 中期

建構跨部會的醫療資料集鼓勵健康管理平台多元應用

在中期方面應加強政府開放資料平台的整合強化資料內

容的實質應用層面因目前由衛福部食藥署建置的政府開放資料

平台僅是統合署內作業內容之資料項目未包含其他部會或行

政單位產生的資料內容如生育津貼結婚年齡空氣汙染懸

浮微粒等可能影響健康之內容若能有效整合健康管理平台

能應用其即時性與視覺化之優勢創造與客戶更深一層的連結關

促醫療器材符合法規標準為跨國服務輸出奠定基礎

除了資料整合開放外因健康醫療產業所涉之設備儀器長期

受到嚴密的監督與控管政府應督促製造醫療設備器材商符合現

有的法規標準特別是在通訊的標準上更應符合國際先訂定的

標準以避免在資料的傳送過程遭致竊取或揭露的疑義成為

產業發展之漏洞因此政府可以組織標準的技術輔導團隊為

產業跨國發展奠定資料安全的基礎

(3) 長期

發揚我國健檢的市場品牌鎖定海外目標客群

在長期目標在於能將國外需求者帶進市場當中並將服務

輸出海外台灣醫療技術及品質在國際上備受肯定能利用資料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8

驅動之平台開發在符合 GDPR 法規的前提下建置貼心的系

統介面使得用戶端能長期提供生理體感數值再經由後端平台

與政府開放資料(如環境資料)及健檢中心進行串聯以主題式

觀光健檢方案吸引東南亞高端經濟消費的華人市場

2018 年起貿協也協助許多醫療院所與新南向重要單位簽訂

相關合作內容如林口長庚與印尼 National Hospital 簽屬合作備

忘錄一方面建立兩端溝通聯繫的對話窗口也有助於成為我國

產業瞭解當地市場的第一步特別是當地的文化醫療習性及語

言等

伍 結論與展望

綜合前述本研究進行資料驅動之平台潛力領域發展策略研析

提出資料驅動之平台的範疇與定義並透過篩選機制找出我國具有

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分別為水資源管理防災產業及健康醫療

其次針對三領域的發展分析瞭解建構資料驅動平台所遭遇的關鍵

課題與挑戰輔以國內外標竿案例最終提出我國發展資料驅動之平

台短中長期藍圖規劃建議

在短期方面主要以建置實際應用的規模性示範案例為目標從

而能瞭解產業的優勢成員進一步推動產業生態系之組成或成立跨域

的合作機制以團隊實力對抗市場競爭發展出新型態的應用典範

在中期方面主要是以未來的輸出及擴大市場做準備鎖定跨域

資料開放及設備技術研發兩大方向為主若政府開放資料的項目能統

一各平台的資料規格並將不同部門的資料集統一運用呈現將有助

於更多業者的加值應用達到資料經濟趨勢的下一步「公私協作」的

目標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59

而長期發展方面主要係以跨國服務輸出為主同時建立穩定性

的發展機制除了透過資料的揭露改善生活的既有認知發展智慧生

活外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更有助於社群化的數位經濟推展

實現政府開放資料的效益

一 精進替代的潛力領域篩選指標

基於麥肯錫對於大數據應用潛力領域篩選策略本研究採用政府

開放資料的瀏覽與下載次數各產業 IT 投資數額與政策支持三個指

標作為替代方案但卻無業者意見參與篩選內容未來應擬定大數據

資料平台服務模式的調查問卷邀請業者提供產業發展意見並有

利於將質化指標量化表述以程度區分觀測產業發展資料驅動平台

的潛力指數

二 加強資料規範對資料平台開發的影響評估

無論是水情資料防災資料或醫療資料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

與國土安全內容應加強研析資料開放策略是否對個人權益造成損害

另外國際法規 GDPR 的施行如何影響產業的資料提供其影響範

疇與客觀指數為何應採用量化指標進行影響評估

三 設立資料標準爭取資金需求健全跨國輸出資源協助機制

因國內內需市場狹小服務輸出必為業者營運策略與方向但

目前業者對於國際設立的資料標準卻不一定遵守未來應提供相關輔

導略並設立國外金融組織的資金爭取機制提供業者諮詢服務與依

循指標以健全整套的輸出機制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0

附錄

壹 第一場專家座談會議-水資源管理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水資源管理及防災的數位化資料應用

產業數位化成本高昂之應對採購法規阻礙智慧感測裝置之安

裝水價低廉阻礙產業整體的科技升級如何解決傳播通訊

基礎設施不足之處政府開放資料的可用性與使用情形

議題二評估我國智慧水及智慧防災優勢與未來潛力

我國技術層面在國際上有何競爭優勢以及如何在重要國際市

場佈局與機會市場開發我國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有何重要條件

與課題

議題三探討智慧水及智慧防災跨產業鏈結之商業模式

與物流業保險業保全業長照機構合作之可能性資料如

何加值應用並帶動跨產業營運方式革新

二 會議結論

1 智慧化成本高且目前存在政府失靈

台灣自來水公司每年都流失將近 30的能用水量造成極

大的浪費但由於智慧水表成本高昂未受政府一致性採用

多以人工進行查看無法發揮用水資料蒐集的效益形成政府

失靈因此政府應開放產業投入利用民營化策略發展智慧

水表智慧水網的資料商機

2 產業資訊未整合水管理資訊紊亂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1

台灣在防洪防汛方面技術已是獨步全球且在移動式抽

水機就有兩千萬台但可惜的是各個廠商並沒有將各自擁有

的領域資訊公開也缺乏單一的規格標準化的平台而這個統

整的課題已存在多年卻都未有妥善整合形成資訊混亂也

阻礙了海外服務輸出的可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停滯

3 水資料收集不容易

關於水資源的資料收集其實不容易加上政府相關單位以

及各個工廠其實並不會主動提供資料使得產業難以發展直

到近五年受到國際對於水資源議題的關注才開始受到重視

4 硬體設備成本過高政府不補助業者難發展

各種的傳感器的成本很高因此少有廠商願意主動裝設

加上維護設備的人才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成本一直壓不下來

所以若是要培植相關產業的話政府必須加強硬體設備的發展

與維護

三 政策方向

1 順應政府亞洲矽谷計畫發展並自我充實

透過亞洲矽谷的計畫將成果收斂往外擴散導入其它工業

廢水區域展示成果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式之一但是亞洲矽谷

計劃仍然是較為空洞不明確的方向關於水產業台灣的下一步

應當加強硬體設備(如感知器的引進研發)並且應當將生

態系整合加強數據分析使平台更具產業利用價值

2 與保險業合作發展商業模式

智慧水若要融入保險的商業模式必須結合政府公開資訊平

台的應用透過平台的資訊去做潛勢分析了解天災所帶來的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2

風險並透過保險業者本身固有的損失經驗去分析去形成一套

商業模式

3 與其他產業的異業合作

政府目前規劃基本上未來會建立超過 200 萬個路面淹水感

知器可以跟保全業者合作舉例某通訊業者將其通訊協定與

米其林合作建立與農產的生產的合作可以知道食物當中的資

訊不僅是來源包含來源的水質土壤成分結合不同產業的業

者合作是水產業要發展的一大關鍵

4 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智慧水管理產業應用應著重在智慧水處理以及再生水處理

跨部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以及跨產業之技術路線規劃

再者利用 IOTAI 配合的產業應優先推動會比較有利於相關智

慧水產業的發展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3

貳 第二場專家座談會議-防災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防災產業數位資料應用的關鍵課題

我國主管機關態度保守缺乏完整數位資料應用的效益評估哪

些法規內容對防災產業造成發展阻礙

議題二評估我國防災產業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該領域多仰賴政府計畫專案或標案產業間的商業模式仍未

被妥善挖掘防災資料與保險電信業結合的可行性現狀為

議題三探討我國防災產業跨國輸出的競爭優劣勢

我國既有關稅高昂為貿易劣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在地

合作完成系統技術輸出產業的政策需求為何

二 會議結論

1 建立統一通訊協定雲端平台將資源集中

透過統一採集資料強化數據分析診斷建立一個水資

源管理平台創立一個商業模式

2 培養全民防災意識

推動防災到救災的整體意識在災防的領域上一般民眾

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不無相關防災的意識

3 政府在智慧防災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應明確

應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或是尋找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

行整合且觀念上應偏重「防災」而救災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4

4 市場規模小要以跨國企業的視野經營

透過團體戰的方式集結各家廠商的力量將台灣既有良好

的技術推廣輸出到國外去現階段較為可惜的就是台灣雖然

有技術但是資源尚未整合

5 智慧基礎設施尚未普及

這點雖然是目前一大困境但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市場

機制本身會決定投入權重所以重點還是在政府應當明確的投

入資源

6 開放資料

資料蒐集是第一步業者當然會努力蒐集資料但之後政

府如何開放資料會使得業者的發展是否受限因此政府對於

防災資料的開放比重以及態度是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

三 政策方向

1 產業需要領頭羊

幾乎所有業者均有提到產業需要領頭羊尤其在防災的領

域上一般民眾往往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平時沒有相關防災的

意識再者政府為要表現施政的具體成效往往僅偏重「救災」

而非防災因此若政府要推展智慧防災的話應當要聚集或找

尋一個產業的領頭羊將資源進行整合進行國際輸出否則以

台灣目前中小企業握有的資源來看根本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合

作更遑論跨國交易

2 資料蒐集與平台建置為關鍵重點

座談會中勤崴科技的代表提到有關防災平台的建置資

料蒐集是第一步因為無論是物聯網感測器或者後端的資料分析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5

平台建置資料蒐集一直都是發展資料驅動產業的第一步尤其

是政府開放資料常會因為計畫時間或專案內容使資料穩定度不

高大大地影響資料的品質所以政府所開放的資料內容以及開

放程度將是很多平台管理相關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幫助異業合作更是一大重點

最後幾乎所有業者都提到產業要創造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除了自身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是重點外異業合作也是一大重點

以興創知能為例目前他們與物流業保全業間都嘗試以產業彼

此開放資料的方式進行合作發展是一個推動資料產業化的正

確方向政府應多加推動此方向如黑客松競賽將擁有產業關

鍵知識的人聚在一起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激發資料商業模式的

產生

4 相關業者間彼此應當互相合作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有關資料平台的發展因為資料收

集不易因此必須要有政府單位支持政府的公開資料內容也必

須更為完善且業者間也必須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所擁有的資訊

以及資料才可以將資料平台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6

參 第三場專家座談會議-健康醫療產業

一 討論議題

議題一檢視我國健康醫療數位轉型的法規與資安課題

(1) 現有個資法並未對醫療研究的資料另立特別法規其造成

的營運限制與障礙為何

(2) 目前醫療資料的應用是否仍會有資安疑慮您的防範措

施與營運保證為何各國法規的設立是否有值得台灣借

鏡與參照之處

(3) 針對今年起「通訊診療辦法」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限制是

否深切感受到法規放寬後的效益未來發展為何法規

不足之處後續應如何補強

議題二發揮健康醫療資料平台建構的商業效益

(1) 建構數位化平台服務模式從生理訊號接收通訊系統傳

送雲資料儲存到大數據分析給各醫護單位應用必須串

聯諸多產業角色彼此間的分潤機制為何如何建構商業

模式(如免費 APP 服務賺取廣告費採用會員制或向

醫護機構收取系統營運費等)

(2) 健康醫療產業競爭者多如何創造獨特性將平台服務觸

及更多使用者

議題三挖掘數位健康醫療服務輸出與未來發展的關鍵缺口

為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益如何整合醫護單位系統進行跨院際

的服務如何推動跨國服務輸出現有的挑戰與難題為何

產業與政府應的角色扮演

二 會議結論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7

1 立特別法使醫療個資可以被廣泛應用

目前醫療資料仍然是受到較為嚴格的保護但是資料應當

適時被應用使我們的醫療資料庫可以建立得更健全因為受

限於醫療法規的限制目前我在醫療資料庫上以及遠距醫療服

務上相對成長較為緩慢應該改進規範

2 健保資料的開放方向應從業者角度而非醫院

健保署雖然有致力於改善相關制度但仍然是從保護醫療

體制以及醫院的角度去做切入因此對於業者而言取得資料

還是不便因為目前一次只能申請一年且都是個人申請

3 如何管理資料才是資料處理重點

資料的處理應用中如何管理資料才是更重要的而非只

是限制資料開放不去做到開放所以資料是否能開放政府

對於適法性的處理態度就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目前個資法的限

制就使得資料開放程度受到限制而應該是去促使他開放

再配合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此才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好好

加以利用

三 政策方向

1 仿照日本跟歐盟的制度

日本跟歐盟透過 my data 的制度將病歷以及各種與個人相

關的資料還給民眾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該如何利用涉及自

身隱私的資料可以做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模板來參考台灣對於

資料開放為何充滿各種意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職業就會有不同

看法如何整合各行各業的意見以及想法使得大家滿意又能讓

資料有效被利用是政府的重要課題這點可以參考歐洲的制度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

68

2 政府資訊應當具備開放性與共享性

希望未來政府的平台可以做到開放性以及共享性兩點目前

的開放性雖然在國際上的評鑑結果還算不錯但實際上所開放

的資料仍然尚未達到產業可以便利應用的程度因此希望未來政

府可以加強

3 政府的 open data 應當更有實質用途

目前政府所建立的 open data也就是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非

常的不堪用要從中找尋資料並且完成一份有條有理的報告就已

經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更何況是產業要利用本身是一件不

可能的事情因為開放資料不夠健全甚至很多資料是業者無法

利用的

因為資料難以取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購買資料的管道

業者是願意付費使用資料的但是現在連資料如何取得都有困難

更遑論要建立一個可以利用的平台

因此政府應當提供更為實質且可利用的資料開放平台或

是系統業者才可以依此建立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