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 fju.edu.t · 趙敏匡 〈利維坦〉的聖經詮釋與政治神學...

14
《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六期(2007 年冬)137-150 頁 台灣宗教研究所 2005-2007(民國 94-96)三年內碩、博士班論文目錄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楊雨青 問與答的辯證-關於高達美「對話」理論之文本詮 陸敬忠 94 01 劉懿慧 文學的宗教敘事:遠藤周作論「罪」與「惡」 曾慶豹 94 07 陳建南 沃格林論諾斯替主義與現代性 曾慶豹 94 07 陳慧娜 瓦爾特.本雅明論語言與歷史之神學向度 曾慶豹 94 07 趙敏匡 〈利維坦〉的聖經詮釋與政治神學 曾慶豹 94 07 黃以諾 從宣教神學到政治神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神學的 範式轉移及其批判 歐力仁 94 07 陳詩達 傅柯論「凝視」與「管理」從教牧權力到法權力 曾慶豹 95 吳姿萱 全人成長通識課程之學習經驗研究 查時傑 95 01 李柏翰 理解中的遊戲:《真理與方法》中歸屬性與同時性 的關係之文本詮譯性的探討 陸敬忠 95 01 許光璇 宋泉盛基督論之型塑 歐力仁 95 01 吳姿萱 全人成長通識課程之學習經驗研究 潘正德 95 01 張金章 保羅的末世觀如何影響其政治觀 謝品彰 95 07 羅恩加 耶穌能做什麼?馬里光泰雅族人的幸福之路 查時傑 95 07 王在康 對《真理與方法》中「權威」、「傳統」與「經典」 的詮釋學循環及宗教向度之省思 陸敬忠 95 07 李錦雲 從方法到「本質」:以《真理與方法》中詮釋學經 驗為線索 陸敬忠 95 07 吳國安 永恆進入歷史:卡爾巴特《羅馬書釋義》與《教會 教義學》中的歷史觀 歐力仁 95 07 蔡立中 與祂者會遇-祁克果論主體性真理 歐力仁 95 07 葉先秦 五旬宗聖靈神學中的靈洗觀 謝品彰 96 07 鍾稀文 兒童主日學教師之組織承諾以桃園地區基督教會 為例 謝品彰 96 07 黃競愷 後期維特根斯坦哲學與宗教之關係 曾慶豹 96 07 曾裕璋 教會中產階級「幸福家庭」的文化資本與文化再製 曾慶豹 96 07

Transcript of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 fju.edu.t · 趙敏匡 〈利維坦〉的聖經詮釋與政治神學...

  • 《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六期(2007 年冬)137-150 頁

    台灣宗教研究所 2005-2007(民國 94-96)三年內碩、博士班論文目錄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楊雨青 問與答的辯證-關於高達美「對話」理論之文本詮

    釋 陸敬忠 94 年 01 月

    劉懿慧 文學的宗教敘事:遠藤周作論「罪」與「惡」 曾慶豹 94 年 07 月 陳建南 沃格林論諾斯替主義與現代性 曾慶豹 94 年 07 月 陳慧娜 瓦爾特.本雅明論語言與歷史之神學向度 曾慶豹 94 年 07 月 趙敏匡 〈利維坦〉的聖經詮釋與政治神學 曾慶豹 94 年 07 月

    黃以諾 從宣教神學到政治神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神學的

    範式轉移及其批判 歐力仁 94 年 07 月

    陳詩達 傅柯論「凝視」與「管理」—從教牧權力到法權力 曾慶豹 95 年 吳姿萱 全人成長通識課程之學習經驗研究 查時傑 95 年 01 月

    李柏翰 理解中的遊戲:《真理與方法》中歸屬性與同時性

    的關係之文本詮譯性的探討 陸敬忠 95 年 01 月

    許光璇 宋泉盛基督論之型塑 歐力仁 95 年 01 月 吳姿萱 全人成長通識課程之學習經驗研究 潘正德 95 年 01 月 張金章 保羅的末世觀如何影響其政治觀 謝品彰 95 年 07 月 羅恩加 耶穌能做什麼?馬里光泰雅族人的幸福之路 查時傑 95 年 07 月

    王在康 對《真理與方法》中「權威」、「傳統」與「經典」

    的詮釋學循環及宗教向度之省思 陸敬忠 95 年 07 月

    李錦雲 從方法到「本質」:以《真理與方法》中詮釋學經

    驗為線索 陸敬忠 95 年 07 月

    吳國安 永恆進入歷史:卡爾巴特《羅馬書釋義》與《教會

    教義學》中的歷史觀 歐力仁 95 年 07 月

    蔡立中 與祂者會遇-祁克果論主體性真理 歐力仁 95 年 07 月 葉先秦 五旬宗聖靈神學中的靈洗觀 謝品彰 96 年 07 月

    鍾稀文 兒童主日學教師之組織承諾—以桃園地區基督教會為例

    謝品彰 96 年 07 月

    黃競愷 後期維特根斯坦哲學與宗教之關係 曾慶豹 96 年 07 月 曾裕璋 教會中產階級「幸福家庭」的文化資本與文化再製 曾慶豹 96 年 07 月

  • 138/《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六期(2007 年冬)

    之硏究 楊卓恆 福柯論瘋狂及其與神聖的關係 曾慶豹 96 年 07 月 張明琪 兒童主日學的轉型與增長—以三個小組化教會為例 曾慶豹 96 年 07 月

    吳敏惠 高達美詮釋學辯證法?<語言作為中介及其思辨結

    構>之文本詮釋 陸敬忠 96 年 07 月

    彭盛有 從遊戲到對話:高達美《真理與方法》中「應用」

    概念之詮釋 陸敬忠 96 年 07 月

    董恩光 高達美之前判斷詮釋學循環與完滿性先把握底研究 陸敬忠 96 年 07 月

    鍾鹽光 語詞的「道成肉身」:高達美《眞理與方法》中語

    言詮釋學探究 陸敬忠 96 年 07 月

    游李泰 卡爾巴特的聖靈論教會論以《教會教義學》之 62,72 為中心

    歐力仁 96 年 07 月

    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一般生)

    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林嫣嫣

    (釋證平) 觀音與媽祖的相關性研究 鄭志明 94 年 01 月

    鄧宗文 神經科學與唯識八識學說之研究 熊琬 94 年 01 月

    呂和美 漢傳觀音信仰之形成及其對唐、宋佛教婦女生活的

    影響 黃運喜 94 年 01 月

    廖英秀 (釋見杭)

    彌陀淨土往生行因之研究-以曇鸞‧道綽‧善導為主 黃運喜 94 年 01 月

    歐陽志宏 《大智度論》的道次第研究 熊琬 94 年 01 月 莊政道 《史記》對先民信仰與宗教意識之研究 莊政道 94 年 01 月 陳碧鴻

    (釋盛諦) 普菴信仰與儀式之考察 鄭弘岳 94 年 01 月

    蔡美端 (釋信融)

    出世與入世的葛藤-從義學僧侶到開國元勳的巨贊法師之研究

    江燦騰 94 年 06 月

    謝莘莘 (釋清度)

    當代台灣佛教僧尼的戒律觀及其生活實踐 江燦騰 94 年 06 月

    曾喜雀 (釋印悅)

    從佛制「不殺生戒」到護生-以當代台灣佛教為探討對象

    黃運喜 94 年 06 月

  • 台灣宗教研究所 2005-2007(民國 94-96)三年內碩、博士班論文目錄/139

    楊榮貴 道教符咒的探討 黃運喜 94 年 06 月 鍾秀美

    (釋堅意) 解嚴後的佛教團體-以中華佛寺協會為例 黃運喜 94 年 06 月

    李建翰 信仰的間隔 林金木 94 年 06 月 林宥臻 詹姆士與希克宗教觀之比較研究 林金木 94 年 06 月 高玉美

    (釋理群) 當代宗教傳播之個案研究-以佛衛慈悲台為例 黃運喜 95 年 01 月

    林韻婷 雜阿含經譬喻故事研究 羅宗濤 95 年 01 月 劉汝森 當代台灣淨土法門之修持研究以台灣靈巖山寺為例 黃運喜 95 年 01 月 吳素娥

    (釋演慧) 隋代彌陀思想研究-以慧遠、智顗、吉藏為主

    熊琬 慧嚴法師

    95 年 01 月

    劉月 (釋性慧)

    以《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為本的菩薩正行 陳一標 95 年 01 月

    葉安生 宗教皈信的研究:以新竹市教會聚會所為例 鄭弘岳 95 年 06 月 林瑞卿 佛教毗沙門天王與哪吒研究 鄭志明 95 年 06 月 許淑娟

    (釋慈廣) 淨土聖賢錄往生研究及在臨終關懷之應用

    釋慧嚴

    95 年 06 月

    陳坤華 (釋慈融)

    《攝大乘論》唯識思想與修行實踐關係之研究 陳一標 95 年 06 月

    顏活水 《黃庭經》的內煉研究 鄭志明 95 年 06 月 涂慧娟

    (釋天行) 忍辱的意義與實踐-從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的發展 黃運喜 95 年 06 月

    周艷麗 (釋天藏)

    華嚴十迴向行之研究 陳一標 95 年 06 月

    唐秀英 (釋乘瑄)

    杜順和尚「華嚴法界觀門」及其影響之研究 熊琬 95 年 06 月

    劉慧玲 (釋圓貌)

    瑜伽行派的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 陳一標 95 年 06 月

    蘇淑紅 (釋心淳)

    台灣各宗教大學之宗教輔導探討 釋昭慧 96 年 01 月

    朱文雄 新竹市三座老媽祖廟之研究 黃運喜 96 年 01 月 孔玟植 展望二十一世紀台灣基督教會之宣教使命 汪文麟 96 年 01 月

  • 140/《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六期(2007 年冬)

    劉文豪 警察形象認知之成因與聖經中執法者比較分析研究 汪文麟 96 年 06 月 潘色娟

    (釋法清) 煮雲老和尚精進佛七之探討-從善導淨土教談起 釋慧嚴 96 年 06 月

    曾千翠 (釋振元)

    窺基唯識實踐論之研究 陳一標 96 年 06 月

    簡秀寰 北宋張伯端內丹思想「精氣神」之探討 鄭燦山 96 年 06 月 張惠菁

    (釋宏任) 台中慎齋堂的發展與轉型 釋昭慧 96 年 06 月

    蔣文弘 (釋融諺)

    藥王藥上菩薩行門之研究 釋慧嚴 96 年 06 月

    婁靜華 (釋天恩)

    大乘佛教智慧與願行的表徵-論《華嚴經》中文殊與普賢的形象

    陳一標 96 年 06 月

    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在職班)

    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邱任鐸 當今神誥讖文初探-以無極天元宮住持黃阿寬為例的一些看法

    林安梧 94 年 06 月

    葉國泰 六祖慧能思想對禪宗興革探微 陳俊霖 94 年 06 月 黃進士 清代黃元吉的丹道研究 鄭燦山 94 年 06 月 劉嘉琪 禪的精神在國小教育的啟思與運用 熊琬 94 年 06 月 王勝民 一貫道基礎忠恕在台之探討 林金木 94 年 06 月 劉美惠 高中生宗教信仰之初探-以新竹市為例 林金木 94 年 06 月 徐慶齡 從非營利組織看艋舺龍山寺的宗教精神 林金木 94 年 06 月 張秀美 宗教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探討 汪文麟 94 年 06 月 鄭夙珍 國民小學實施宗教德育教育之探討 林金木 94 年 06 月 韓承敏 宗教經驗的實證研究:以佛教在家信為例 鄭弘岳 95 年 01 月

    丘子紘 善財童子發菩提心研究-以「十玄門」主詮之華嚴發菩提心

    熊琬 95 年 01 月

    施亦珊 基督宗教生態神學之初探 汪文麟 95 年 01 月 葉振興 華嚴圓教與天台圓教思想之比較研究 熊琬 95 年 01 月 陳滿玉 寺院密集的靈山-新竹市古奇峰附近的佛教寺院 黃運喜 95 年 06 月 王美泰 論保祿與孟子之正義觀 黎建球 95 年 06 月

  • 台灣宗教研究所 2005-2007(民國 94-96)三年內碩、博士班論文目錄/141

    曾榮貴 天台一心三觀與三諦思想之研究(兼論藏、通、別教之三觀三諦)

    熊琬 95 年 06 月

    楊綺育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之研究(又名《小止觀》、《童蒙止觀》)

    熊琬 95 年 06 月

    鍾明杏 佛教在家信徒皈信之研究-以慈濟中區委員為例 鄭弘岳 95 年 06 月

    徐敏芳 國小學童宗教信仰之研究-以苗栗縣公館地區國小為例

    鄭弘岳 95 年 06 月

    莊麗月 台灣高中生宗教教育與生命意義之探討:以桃園新

    興高中生命教育課程為例 鄭弘岳 96 年 01 月

    林杰志 台灣老人宗教信仰之研究 鄭弘岳 96 年 01 月 李興華 北宋道士張伯端內丹道的火候論研究 鄭燦山 96 年 01 月 王明珠 新時代賽斯生命觀及其實踐 鄭志明 96 年 01 月 伍麗滿 〈台南妙心寺對印順「人間佛教」的落實與弘展〉 顏尚文 96 年 06 月

    曾文豐 佛教青年志工服務對生命價值之初探-佛教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例

    汪文麟 96 年 06 月

    王玉如 外籍配偶遷移適應宗教信仰之研究-以苗栗縣某國小補校外籍配偶為例

    汪文麟 96 年 06 月

    釋傳璽 曇鸞淨土教思想 釋慧嚴 96 年 06 月 蔡清旭 台灣中壇元帥聯誼會 鄭志明 96 年 06 月 方台蘭 世俗譬喻與解甚深義 陳一標 96 年 06 月

    蔡玉惠 太平天國對佛教寺院的影響-以杭州、蘇州、上海為例

    黃運喜 96 年 06 月

    孟憲皖 度牒制度下的政教關係-以唐代至清代之現象為例 黃運喜 96 年 06 月 賴榮堂 彌陀信仰的臨終關懷-以台灣雪心文教基金會為例 黃運喜 96 年 06 月

    傅月美 寺廟重建與文化資產保存的衝突-以苗栗縣公館鄉五穀宮改建史為例

    黃運喜 96 年 06 月

    邱玉如 從住持傳承看寺廟發展-以苗栗大湖法雲禪寺為例 黃運喜 96 年 06 月 彭國全 一貫道在神聖宗教經驗之探討-以基礎忠恕為例 鄭維儀 96 年 06 月 賴碧美 宗教孝道實踐之初探 汪文麟 96 年 06 月 陳佳彌 地藏菩薩的淨土法門之探索-以《地藏三經》為主 熊 琬 96 年 06 月 李金郎 意生身的內容與歷史開展之研究 陳一標 96 年 06 月

  • 142/《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六期(2007 年冬)

    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

    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林心愉 佛教不二義諦之研究:佛教心理學觀點 陳玉璽 95 年 06 月

    姜宜伶 海德格與龍樹對「語言」概念之比較-以海德格後

    期思想與龍樹之著作為例 劉國威 95 年 06 月

    黃靖琦 菩薩道與菩薩戒關係之研究--以漢譯《瑜伽師地論‧戒品》為中心

    劉國威 95 年 06 月

    陳忠雄 國民小學實施宗教教育之分析研究 姚玉霜 95 年 06 月 劉玉燕 大乘菩薩入世性之研究--以六波羅蜜為論述範圍 劉國威 95 年 06 月 鄭慧美 禪者久松真一的淨土思想批判 潘襎 95 年 07 月 黎玉山 越南陳朝竹林禪派之研究 藍吉富 96 年 01 月 邱雅萍 宗教心理治療暨意義治療對精神官能症效應之研究 陳玉璽 96 年 01 月 呂家治 中峰明本看話禪法之研究 潘襎 96 年 01 月 李佳玲

    (釋仁聞) 天台慧思《法華經安樂行義》之研究 劉國威 96 年 05 月

    陳麗朱 論漢譯雜阿含之利他行 劉國威 96 年 06 月 林怡君 從部派佛教到龍樹時的菩薩觀 劉國威 96 年 06 月

    江孟勳 當代伊斯蘭復興運動思想探源—以穆斯林兄弟會(Ikhwanal-Muslimin)之理念為例

    林長寬 96 年 06 月

    林豊松 吃齋者功德大─以 90 年代台灣素食食譜為中心 姚玉霜 96 年 07 月

    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黃 兆 崙 基督徒轉換教派過程與動機之個案研究─以都會區教會為例

    趙星光 94 年 09 月

    簡 慧 玲 宗教性之階層分析研究—以一貫道講師為例之初探研究

    張利中 94 年 12 月

    黃 雅 慧 基督徒老人的宗教性與寬恕之探索研究 張利中 95 年 06 月

    呂 重 生 基督教安寧病房志工覺察他人「受苦」之個人建構

    研究 張利中 95 年 06 月

    張 瑜 晏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教義論述 魏元珪 95 年 07 月

  • 台灣宗教研究所 2005-2007(民國 94-96)三年內碩、博士班論文目錄/143

    劉 曉 惠 Confucian and Christian Expressions of Love: The Work of Charity in the lives of Tan Si Tong and Dorothy Day

    Beverly Moon

    96 年 04 月

    林 政 一 基督教小組教會細胞小組功能之研究 趙星光 96 年 07 月

    劉 家 錡 領導者特質與教會更新對教會功能及教會成長影響

    之探討—以台灣中部地區教會為例 陳 潭 96 年 10 月

    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

    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許景華 化身與救度思想及其象徵研究-毗師孥與觀世音圖

    像之宗教與美學意涵比較 黃光男 釋慧開

    94 年 05 月

    吳明興 天台十乘觀法之研究 尤惠貞 94 年 05 月 釋慧心 《楞嚴經》解脫道之研究 呂凱文 94 年 05 月

    釋如微 台灣佛教僧團現代轉型之比較研究-以台南地區開

    元寺及妙心寺為例 蔡源林 94 年 06 月

    釋見侖 《中邊分別論.相品》中「虛妄分別」與「空性」

    之研究—以梵、漢比對為考察基礎 釋如念 94 年 06 月

    釋德安 《無量壽經》譯者考-以佛經語言學為研究主軸 竺家寧 94 年 11 月 釋天宏 當代禪學思想的躍越-心源禪師的如來學建構 陳美華 94 年 12 月

    駱政昌 監獄、佛教、交換:雲林第二監獄收容人與佛光山

    斗六禪淨中心互動之研究 陳美華 94 年 12 月

    邱雅蘭 宗教團體重建教師信念之觀察研究-以台南福智為

    例 林本炫 95 年 06 月

    釋宗平 無表業、無表色與無表戒之研究-以說一切有部的

    論書為中心 陳一標 黃國清

    95 年 06 月

    邱柏翔 佛教宗派的內部思想歧異研究:以華嚴宗慧苑與澄

    觀為例 釋依空 95 年 06 月

    李瑞祥 初期佛教的梵思想研究 呂凱文 95 年 06 月 周子鈴 藏傳佛教格魯派傳統寺院教育研究 陳又新 95 年 12 月

    梁惠萍 在家居士與近代佛教復振運動-歐陽竟無與達摩波

    羅之比較研究 蔡源林 95 年 12 月

    林裕盛 擇日通書之脈絡分析與研究-由《欽定四庫全書子

    部-欽定協紀辨方書》 歐崇敬 96 年 05 月

  • 144/《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六期(2007 年冬)

    張家榮 台灣佛教學術高等教育發展現況之研究:以南華大

    學宗教學研究所佛學組與中華佛學研究所為例 陳美華 96 年 06 月

    釋覺亞 安貝卡與印度新佛教運動之研究 黃柏棋 何建興

    96 年 06 月

    釋妙耘 「唯識無境」-佛教唯識學派對外境實有論批判的

    哲學考察 何建興 96 年 06 月

    釋曉融 佛教自殺觀及其現代詮釋-以初期佛教聖典為考察

    起點 蔡昌雄 96 年 06 月

    吳武宗 宗喀巴弘揚中觀思想的研究 陳又新 96 年 06 月

    趙靜逸 菩提心、慈悲心與空性:寂天《入菩薩行論》的修

    心思想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意涵 何建興 96 年 06 月

    王永成 天主教聖神同禱會祈禱經驗之研究-以南部某地區

    的聖神同禱活動及其成員為例 蔡昌雄 96 年 06 月

    陳阿屏 馬祖道一禪法之研究 釋依空 96 年 06 月 釋妙麟 《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之研究 黃國清 96 年 06 月 釋妙寬 長阿含《十上經》思想研究 阮忠仁 96 年 06 月

    釋利照 部派佛教的佛陀論-以《異部宗輪論》和《論事》

    為考察中心 呂凱文 96 年 11 月

    許博聖 初期佛教的菩薩思想研究-以「五部尼柯耶」為主 呂凱文 96 年 11 月 李翠珍 斬赤龍研究-道教與天帝教靜坐修鍊之比較 李豐楙 96 年 12 月 釋法堅 錫蘭佛教石窟之研究-以 Dambulla 石窟寺為中心 鄭阿財 96 年 12 月 王書偉 殯葬禮俗「禁忌」研究-以嘉義大林鎮為例 釋慧開 96 年 12 月 賴宗煒 紙錢祈祭在台灣民間道教儀式中之象徵意義及功能 蕭登福 96 年 12 月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黃建忠 朝聖與進香-以基督宗教的耶路撒冷朝聖與台灣民間宗教大甲媽祖進香為例

    張 珣 94 年

    林子瑄 《薄伽梵歌》研究-從 karma 與瑜伽之整彙看婆羅門思想的新樣貌

    黃柏棋 94 年

    吳玉婷 清代宮廷薩滿的職能與轉變 莊吉發 94 年 陳渝菁 文殊類經典所蘊涵不二中道之義理及其實踐 蔡耀明 94 年

  • 台灣宗教研究所 2005-2007(民國 94-96)三年內碩、博士班論文目錄/145

    The Doctrine and Practice of “the Dharma-Door of Non–Duality” in the Mañjuśrī Scriptures

    曾如芳 論基督宗教神聖感之體現-以長老教會內在醫治為

    例 蔡怡佳 94 年

    鄧元尉 文本與他者:列維納斯他勒目詮釋的基本特徵 關永中 沈清松

    94 年

    莊豐吉 台灣法輪功研究—理性選擇理論的觀點 林本炫 94 年 陳雅惠 廟宇空間及其使用之研究:以大龍峒保安宮為例 林美容 95 年 許怡真 宗教市場中的新興宗教-以山達基教會為例 林 端 95 年 林洪遠 呂格爾《惡的象徵》中的悲劇神學 黃冠閔 95 年 應仁祥 存在的原欲:田立克宗教心理學初探 蔡怡佳 95 年

    胡君梅 漢譯《雜阿含經》緣起說之研究—以心理實修為視角

    蔡耀明 95 年

    張世澤 台灣天主教中女性平信徒地位之研究─以傳教協進會運作為中心的案例考察

    郭承天 95 年

    徐峰堯 印尼客工之宗教認同─以台北文化清真寺之印尼客工為例

    林長寬 95 年

    蔡業聖 當 代 以 巴 衝 突 的 宗 教 因 素 - 以 忠 信 社 群 (Gush Emunim)之發展和影響為例

    蔡彥仁 95 年

    李建弘 經典與實踐-當代臺灣讀經運動之研究 蔡彥仁 95 年 陳宜樺 現代化宗教與青年:佛教團體青年組織發展之比較 郭承天 95 年

    楊璟惠 佛教修行「方便」之義理解析─從漢譯字詞到佛經經典的理解

    劉國威 95 年

    曾國榮 信仰的壯遊─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大學生的中國短期宣教體驗

    蔡怡佳 95 年

    邱珮琳 走向靈性的道途:從吠陀獻祭型態的改變談印度瑜

    珈傳統中的宇宙觀於吠陀獻祭活動中的發展 黃柏棋 96 年

    姚嘉音 從歷史足跡看巴宰族岸裡社之宗教變遷:以埔里愛

    蘭地區的基督教化為例 張 珣 96 年

    黃恩鄰 從超脫之理論與實踐看艾克哈特之密契主義 蔡彥仁 96 年

    許家恆 同志基督徒宗教經驗之研究─以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為例

    蔡源林 96 年

  • 146/《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六期(2007 年冬)

    真理大學宗教研究所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歐陽瑞蓮 古埃及宗教二元觀之研究 蔡維民 94 年 盧永茵 印度宗教團體在台發展宣教策略之研究 陳志榮 94 年 陳羿君 法老阿肯納頓之宗教改革對古埃及社會的影響 陳志榮 94 年

    蘇健仁 民間信仰與現代社會之互動---以林口竹林山觀音寺為例

    陳志榮 94 年

    鍾聖一 基督教對同性戀倫理之研究─以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為例

    蔡維民 94 年

    李紀勳 宇宙觀、儀式與宗教變遷-兼論一貫道興毅南興「道

    務整合」 王榮昌 94 年

    蔡合綱 真佛心宗組織、儀式及其教義初探 鄭志明 94 年

    何欣頤 都市原住民基督徒的宗教信仰與傳統文化之研究:

    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玉成教會為例 蔡維民 94 年

    劉俊良 論宗教詐欺之處罰可能性 張永明 94 年 張甫豪 宗教團體志工經營與宗教發展-台北保安宮個案研究 張家麟 95 年

    蔡秀菁 宗教政策與新宗教團體發展— 以台灣地區新宗教申請案為焦點

    張家麟 95 年

    邱碧玲 禮斗儀式的宗教感受及其影響—以淡水行忠宮個案為例

    張家麟 95 年

    高菁敏 宗教組織變遷之研究--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為例

    陳志榮 95 年

    戴嘉琦 澎湖小法造橋過限儀式研究 陳志榮 95 年 林天芬 孫思邈醫藥養生思想之研究 莊宏誼 95 年 陳家玉 從台灣基督教刊物看同志議題 王鏡玲 96 年

    慈濟大學宗教研究所

    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王昱璇

    (釋德傅) 法之體現~以慈濟志工身體經驗為例 盧蕙馨 94 年

    吳鳳螢 緬甸仰光漢傳佛教團體之發展與困境 盧蕙馨 張憲生

    95 年

  • 台灣宗教研究所 2005-2007(民國 94-96)三年內碩、博士班論文目錄/147

    廖憶榕 印順導師與妙雲蘭若:兼論「精神典範」對於比丘

    尼僧團發展之影響 盧蕙馨 李玉珍

    95 年

    朱耀光 台灣民間祝由文化之符籙療法的探索---天和門法師公的符籙信仰與療法

    張憲生 95 年

    梁淑貞 東羅馬時期聖像毀壞運動成因分析(四-九世紀) 張憲生 95 年

    陳思樺 我憂鬱,因為我卡陰-憂鬱症患者接受台灣民俗宗教醫療的療癒經驗

    林美容 95 年

    莊白珍

    (釋善詮) 法眼文益「禪」、「教」思想研究 程諾蘭 96 年

    楊長憲 無語良師:慈濟大體捐贈意義體系之分析 盧蕙馨 96 年 盧珺榴 宗教節慶與飲食─以民間信仰與猶太教為例 游謙 96 年 周佩璇 語言與向心力︰證嚴法師與靜思語 盧蕙馨 96 年

    張淨茵 清修與律己─以「大專學生齋戒學會」學員之參與經驗為例

    盧蕙馨 96 年

    鄭凱文 從證嚴法師對《無量義經》之詮釋探究其「人間菩

    薩」思想意涵 盧蕙馨 96 年

    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

    姓名 論文主題(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陳玉芬 馬丁·布伯對話哲學及其宗教教育意涵之研究 武金正 94 年 01 月 朱慧雅 靈驗經驗與宗教運動的形成—以信義會堂為例 林本炫 94 年 01 月

    陳中玉 韋伯與現代基督徒的天職觀之比較—以台灣的兩個基督教團為例

    洪鐮德 94 年 06 月

    高榮孝 從哈伯馬斯看宗教交談 武金正 94 年 06 月 陳恆容 從日內瓦詩篇的形成及發展論加爾文的音樂觀 江玉玲 94 年 06 月

    何萬福 「傳統」與「批判」詮釋學研究—高達美與哈伯瑪斯對話與宗教詮釋

    武金正 94 年 06 月

    龔瑞祥 高雄燕巢一炁化三凌霄寶殿之儀式與信仰研究 鄭志明 94 年 06 月

    高慧如 天主教梵二後的婚姻聖事禮儀及其本地化的研究—以中文版《婚姻彌撒》為例

    谷寒松 94 年 06 月

    潘春旭 台灣天主教都會區中年教友的福傳工作—以木柵復活堂為例

    張春申 94 年 07 月

  • 148/《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六期(2007 年冬)

    汪圓善 彌勒大道的宗教型態 鄭志明 94 年 07 月 林素梅 《紅樓夢》宗教人物之研究 鄭志明 94 年 07 月

    黃琦翔 邁向「飛馬聖地」--無極宮的信仰實踐與建廟歷程分析

    蔡怡佳 94 年 07 月

    林淑理 台灣天主教傳道員之生涯與培育 莊慶信 94 年 10 月 雷靜梅 婚前守貞的性愛觀—天主教與人學的了解 詹德隆 94 年 10 月

    郭文奇 台灣國民小學知識宗教教育之析評—以現行國小教材為例

    莊宏誼 94 年 12 月

    吳鈴淑 關漢卿雜劇中的天人關係 鄭志明 95 年 01 月

    張家禎 宗教與生命教育—由馬斯洛需求理論看藏密菩提道次第成佛理論

    許明銀 95 年 02 月

    李彩燕 初期佛教的飲食觀研究 許明銀 95 年 03 月 張淑美 台灣天主教兩次福傳大會與未來方向初探 張春申 95 年 04 月 陳省身 台灣當代佛教瑜伽燄口施食法會研究 吳永猛 95 年 05 月 陳世芬 瑪麗亞與母親原型—榮格分析心理學派之分析 武金正 95 年 06 月

    郭果七 基督信仰與儒道佛相遇的實例—吳經熊生平與著作初探

    胡國楨 95 年 06 月

    黃富巧 墨子與耶穌之愛的比較 莊慶信 95 年 06 月 郭承諺 天主教與加爾文財富觀之比較 廖湧祥 95 年 06 月 邱詩云 唐代醫家道士孫思邈的形神觀與實踐 莊宏誼 95 年 06 月 林秋梅 台灣正一道派基隆廣遠壇傳度儀式研究 鄭素春 95 年 06 月

    梅氏金莊 神原神秘主義-艾克哈(M.Eckhart)的靈修初探 陳德光 95 年 06 月

    吳衍慶 鍾離權的內丹—以《鍾呂傳道集》和《靈寶畢法》為例

    莊宏誼 95 年 06 月

    莊明政 論貨幣巴別塔 洪鐮德 95 年 06 月 李峰銘 靈山仙境:論淡水無極天元宮的空間神學 王鏡玲 95 年 07 月 葉子豪 從宗教全球化的觀點論慈濟功德會的發展 盧慧馨 95 年 07 月

    程正介 印度佛教中信仰結構的探討—以宗教現象學為主的反思

    許明銀 黃懷秋

    在職生 95 年 07 月

    柳學文 保生大帝信仰之發展-台北保安宮之研究 莊宏誼 95 年 07 月 李偉菁 台灣天主教會大專同學會之研究:批判及建議 谷寒松 95 年 07 月 范淑玲 正宗書畫社的乩示治療 鄭志明 95 年 07 月

  • 台灣宗教研究所 2005-2007(民國 94-96)三年內碩、博士班論文目錄/149

    謝政達 唐代道士張果的煉養思想之研究 莊宏誼 在職生

    95 年 07 月

    徐春嬌 印順的人間佛教及其傳播發展 莊慶信 在職生

    95 年 07 月 吳瑞霞 重詮約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論—一條維根斯坦的進路 武金正 95 年 07 月 許寧恩 從榮格分析心理學原型探討天主教象徵時代意義 武金正 95 年 07 月

    李隆楙 道教正一道壇神像藝術研究 莊宏誼 在職生

    95 年 08 月

    黃清旗 基隆和平島民間信仰宮廟之研究 鄭志明 在職生

    96 年 01 月

    陳秀蓉 葛印卡內觀禪修十日課程心理健康研究 林家興 在職生

    96 年 01 月

    釋聖玄 由榮格「阿尼姆」與「阿尼姆斯」論台灣佛教性別

    平權的發展 黃懷秋 許明銀

    在職生 96 年 01 月

    余永湧 雲林古坑鄉嘉興宮誦經團啟建「度生」與「度死」

    科儀功能之研究 徐福全

    在職生 96 年 03 月

    吳子清 論語與瑪竇福音山中聖訓對照閱讀 黃懷秋 96 年 04 月

    釋妙護 天台小止觀與佛光山生活禪的比較 莊慶信 在職生 96 年 06 月

    楊淨 從佛教輪迴觀探究淨土信仰及其應用倫理 許明銀 96 年 06 月 周奉儀 以基督教思想重構彼得柏格的合理化理論 武金正 96 年 06 月

    張華英 趙避塵丹道學之研究 莊宏誼 在職生 96 年 06 月

    郭碧味 走過喪母悲傷歷程探討 紀潔芳 在職生 96 年 06 月

    蕭貞貞 上座部佛教的兩性論述-從原始佛典的解讀到當代

    「平等」議題 謝世忠 96 年 06 月

    釋見炘 (許原

    豪)

    從佛教立場邁向宗教交談之路-以天台學說為主軸

    的理論研究 劉貴傑 武金正

    96 年 06 月

    林以斌 紫微斗數的天人關係研究 鄭志明 在職生 96 年 06 月

    沈璡椿 宗教象徵物在能量醫學的運用 鄭志明 在職生

  • 150/《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六期(2007 年冬)

    96 年 06 月

    蕭友信 台灣民間收驚療法研究 鄭志明 在職生 96 年 07 月

    劉育佩 海德格的存有論與台灣生命教育 武金正 96 年 07 月 李茂榮 真理與交談-宗教交談中詮釋學的向度 武金正 96 年 07 月

    羅金梅 台灣地區漢語佛學文獻檢索與利用之探討 鄭恒雄 在職生 96 年 07 月

    黃秀英 成人加護病房病患家屬宗教儀式行為的探討 鄭志明 在職生 96 年 07 月

    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

    姓名 論文主題(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鄭維亮

    聖多瑪斯「獨立自存的存有本身」概念與《管子四

    篇》「氣」概念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omas Aquinas’ Metaphysics of Ipsum Esse Subsistens and the Guanzi’s Metaphysics of Qi

    沈清松 96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