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實驗儀器與工作原理 -...

53
37 第三章 實驗儀器與工作原理 在這一章中,將介紹實驗用到的所有儀器及其工作原理,首先要 提到真空的定義與我們如何製造一個真空的環境,因為我們實驗主要 分析的是表面數層原子造成的現象,所以我們需要非常良好的真空環 境以避免污染物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接下來提到的儀器包含歐傑電 子能譜儀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 、表面磁光科爾效應儀 (Surface Magneto-Optical Kerr EffectSMOKE)、低能量電子繞射儀 (Low-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LEED) 、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 (Reflection High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RHEED)及鍍膜系統皆裝 置在我們實驗室的超高真空腔上進行臨場(in-situ)之量測; SMOKE 將雷射光由一側的 view-port 射入真空腔並打在樣品上反射後經由另 一側的 view-port 外的光二極體(photodiode)接收訊號。 3-1 真空理論 3-1-1 真空定義 所謂的真空是在一特定空間內將氣體抽出使其壓力小於一大氣 壓,便稱為真空。而壓力的單位使用的即為一般壓力所使用的國際壓 力單位 pascal ,帕(Pa) ,定義為 1 Pa = 1 N / m 2 。而本實驗室之離子真 空計(Ion Gauge)所使用之單位為 Torr 。壓力單位換算如表(3-1) ,隨壓

Transcript of 第三章 實驗儀器與工作原理 -...

  • 37

    第三章 實驗儀器與工作原理

    在這一章中,將介紹實驗用到的所有儀器及其工作原理,首先要

    提到真空的定義與我們如何製造一個真空的環境,因為我們實驗主要

    分析的是表面數層原子造成的現象,所以我們需要非常良好的真空環

    境以避免污染物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接下來提到的儀器包含歐傑電

    子能譜儀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表面磁光科爾效應儀

    (Surface Magneto-Optical Kerr Effect,SMOKE)、低能量電子繞射儀

    (Low-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LEED)、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

    (Reflection High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RHEED)及鍍膜系統皆裝

    置在我們實驗室的超高真空腔上進行臨場(in-situ)之量測;SMOKE 是

    將雷射光由一側的 view-port 射入真空腔並打在樣品上反射後經由另

    一側的 view-port 外的光二極體(photodiode)接收訊號。

    3-1 真空理論

    3-1-1 真空定義

    所謂的真空是在一特定空間內將氣體抽出使其壓力小於一大氣

    壓,便稱為真空。而壓力的單位使用的即為一般壓力所使用的國際壓

    力單位 pascal,帕(Pa),定義為 1 Pa = 1 N / m2。而本實驗室之離子真

    空計(Ion Gauge)所使用之單位為 Torr。壓力單位換算如表(3-1),隨壓

  • 38

    力的不同,真空可約略分為表(3-2)所列。

    表 3-1 壓力換算

    mbar Pa Torr atm

    mbar 1 100 0.75 9.87x10-4

    Pa 1x10-2 1 7.5x10-3 9.87x10-6

    Torr 1.33 133 1 1.32x10-3

    atm 1013 101325 760 1

    平均自由徑(mean free path)為平均一個粒子在碰撞其他粒子前所

    走的距離。在設計真空儀器時氣體的平均自由徑為一重要考慮因素。

    真空度的等級愈高,平均自由徑愈大,氣體分子需移動愈遠的距離才

    會碰撞到另一分子,表示空間內之氣體分子密度愈低,因此在真空系

    統內的操作得以排除空氣中雜質的影響,詳細來說有以下幾種優點。

    例如[7,41]:

    (1)在真空狀態下,氣體分子密度減少,同時降低了氣體分子間的碰

    撞機率,使其平均自由徑變得較長,並延長了氣體單分子層沈積在固

    體表面的時間。

    (2)減低帶電粒子在運動過程中之碰撞損失,例如:歐傑電子能譜、

    低能電子繞射儀等,較高之真空度可減少電子在運動過程中之碰撞損

    失。

  • 39

    (3)降低了氣體的化學活性。

    (4)改變了在大氣下必須靠分子間的互相作用的反應,因為氣體分子

    密度的減少而使得發生機會降低。

    表 3-2 真空度分級表 [40]

    粗真空 中真空 中高真空 高真空 超高真空

    壓力範圍

    (Torr)

    760 – 100 100 - 1 1 – 10 -4 10 –4–10 –8 10≦ -9

    分子數/cm3

    (at 20oC)

    2.5×1019

    至 3.3×1018 3.3×1018

    至 3.3×1016 3.3×1016

    至 3.3×1013 3.3×1013

    至 3.3×109 3.3×10≦ 8

    平 均 自 由

    路 徑 (λ ;

    cm)

    5×10–6至

    5×10–5

    5×10–5至

    5×10–3

    5×10–5至 5 5 至 5×104 >5×10 4

    所需幫浦 機械幫浦 機械幫浦與擴散幫浦

    的組合

    機械幫浦、擴散幫浦、

    離子幫浦、渦輪分子幫

    浦、冷凍幫浦、和鈦昇

    華等幫浦的組合、

    主 要 殘 留

    氣體

    空氣、水、

    二氧化

    碳、和一些

    易揮發溶

    液的蒸氣

    氫氣和一氧化碳外還

    有幫浦油蒸氣

    大部分為氫氣和一氧

    化碳

  • 40

    3-1-2 真空材料與封合[6]

    一套真空系統是由許多個別的小系統和元件所組合而成,所謂的

    小系統包括真空腔體(chamber),真空計(vacuum gauge)及真空幫浦

    (vacuum pump)。連接這些次系統組裝成系統則需依靠管件(pipes),法

    蘭(flanges),O 型環,墊圈,真空引入(feedthrough)以及各式閥門與附

    件。附件隨系統不同需要經過合適的設計以達到所需的真空環境。

    然而不論設計如何完善,由於材料本身的影響,使得我們無法製

    造出完全的真空,而材料所造成的影響有下列幾個因素:

    (1)逸氣(outgassing)

    材料中一般都有氣體存在於內層,當材料表面壓力下降或溫度上

    升才慢慢的釋出。而材料於真空環境中受外在壓力或溫度條件,放出

    所固溶或吸附的氣體分子之現象稱之為逸氣。有些材料比較易於吸附

    氣體或製作時不易除去氣體故不適用於真空。但是有些材料雖無氣體

    存在其中,但若組成成份蒸氣壓很高,或者材料易於蒸發,則在真空

    中會有釋氣的可能。考慮釋氣的因素,選擇真空材料應以蒸氣壓低,

    不含雜質者為佳。

    (2)擴散(diffusion)與滲透(permeability)

    擴散是一種過程,成因是原子或分子因其熱運動(thermal motion)

    而作隨機漫步(random walk)進入固體、液體或氣體物質中。滲透的意

  • 41

    義則指氣體或液體分子穿過固體(通常為薄膜或薄壁)的難易程度。通

    常滲透包括溶解、擴散及釋放(release)三個過程,故與溫度和壓力有

    關。由於真空腔或元件氣壁兩側存在壓力差,因此任何氣壁材料或多

    或少都會由高壓側滲透一些氣體分子至低壓側。以微觀的角度來看,

    滲透的過程是因氣體分子或原子碰撞氣壁表面,並吸附於氣壁表面,

    之後部分被吸附的氣體分子被分離為原子狀態,部分為分子態,在氣

    體分子入射的表層固溶於氣壁材料依其用途,並可達到一平衡的溶解

    度。由於兩側存在的濃度梯度,高壓側氣壁表層的氣體分子向低壓側

    氣壁擴散,擴散至低壓側氣壁表面,部分原子態之氣體可重新結合成

    分子態,並在表面釋放出氣體分子,完成滲透的過程。

    (3)昇華(sublimation)與蒸發(evaporation)

    蒸發是固體先變成液體後由液體變成氣體之現象,而昇華則是固

    體直接變成氣體不經過液化之過程。這兩種過程都和溫度及壓力有

    關。對真空技術而言不管是材料的蒸發或昇華,對系統的真空度都有

    一定的影響。材料氣化之現象是決定真空系統最終壓力之主要因素,

    理想之真空系統在無漏氣、放氣或氣體滲透及擴散的情形,即使連續

    用幫浦抽氣最後也只能達最終壓力而不能抽成絕對真空。

    選用真空材料除了上述之影響真空度的因素外,尚有環境溫度、

    時間、加工、表面粗糙度及表面處理有相關。此外機械強度可否承受

  • 42

    壓差所產生之外力,並且考量工作溫度選用熱膨脹係數與熱傳導性質

    能承受環境溫度及材料組織的緻密程度,耐酸鹼性等要求亦需考慮。

    漏氣源又可分為大氣通過漏氣孔的實漏(real leak)以及材料包覆

    所造成的虛漏(virtual leak),可能對真空系統的真空度造成直接或間

    接影響。實漏是真空系統外面的氣體,經由真空腔體、管壁、焊接缺

    陷或刮傷刀口之法蘭(flange)及接頭等,進入真空系統的內部。虛漏

    乃系統中侷限的氣體分子逸出,常發生於真空封合銲縫、螺紋間隙及

    夾層氣體逸出。測漏之本質在於找出漏氣之所在,並以適當方法堵漏

    以改善系統的真空性能。漏氣孔的處理可以分為修理與堵漏,修理就

    是更換零件、襯墊或是重新焊接,因此修理後之儀器與新製成系統相

    差無幾。至於堵漏區分為暫時性與永久性堵漏,暫時性堵漏可用真空

    膠或真空蠟等暫時性封住漏孔再自行修理,而永久性堵漏則用 TIG

    銲接或永久性堵漏材料堵住後即可不需再自行處理。

    使用真空封合材料需考慮之因素包括:系統壓力、溫度、材料滲

    漏、材料逸氣、材料蒸氣壓以及封合預壓等,正確的密封機構並選擇

    適當的封合材料,才能達成預期之真空性能。真空封合一般是利用 O

    型環墊圈(O-ring)或無氧銅環(Oxygen-Free High Conductivity Copper,

    OFHC)為之,O 型環材料為高分子彈性材料,適合中低真空系統以及

    不需烘烤之高真空系統封合。

  • 43

    當需烘烤 200 ℃以上之超高真空系統,真空度至 10-8 Torr 以下時

    則採用於金屬墊圈無氧銅環,做為真空封合材料,其滲漏及逸氣的情

    形較少,比 O-ring 為佳。本實驗系統之真空封合,是使用目前最廣

    泛的無氧銅環為墊圈的斜楔型法蘭封合(conflat flange seal)法。其特點

    是封合時,無氧銅環向外擠壓被法蘭頂住,法蘭進一步迫緊時,其反

    向之力量在刀刃面造成很大的機械壓迫力。圖 3-1 為斜楔法蘭封合的

    程序,(a)為封合前無氧銅環的狀態,(b)為施以部分力量的狀況,(c)

    為完整的封合。此種封合結構使得刀刃與銅環間的壓迫力可大到

    200000 lb/in2,因此封合極為緊密,可防止高溫烘烤時,因銅材料產

    生之潛變(creep)而導致應力釋去,進而使真空封合的效果變差[42]。

    O 型環、無氧銅環及法蘭均為標準規格品,進行組裝時必須參閱

    手冊或元件供應商提供的型錄為依據。在組裝真空系統時須注意法蘭

    清潔及組裝要求,組裝前需以丙酮擦拭封合面,所使用的布料或紙須

    為無塵無線頭的材質。無氧銅環通常只可使用一次,因為本身使用後

    已經產生嚴重的塑性變形,而必須以新的更換。組裝時以螺帽和螺絲

    鎖緊,螺帽先由對角順序鎖上,在依序加緊扭力逐一鎖緊,務必進行

    三至五次以上方可均勻地封合,必要時可以使用扭力扳手使鎖緊扭力

    平均。在組裝過程中,應該逐一測漏並正確地防漏及堵漏以確保真空

    度[43]。

  • 44

    圖 3-1 以無氧銅環真空封合之圖示[40]

    3-1-3 超高真空系統的設置[19]

    本實驗室的超高真空系統背景壓力約為 2 × 10-10 mbar,要達到並

    維持此真空度,共使用了兩部機械式幫浦(mechanical pump)、一部渦

    輪分子式幫浦(turbo molecular pump)、一部離子幫浦(ion pump)以及一

    部鈦昇華幫浦(titanium sublimation pump)。

    渦輪分子式幫浦,是利用氣體分子與高速轉動之渦輪葉片(約

  • 45

    50,000 rpm or 833 Hz)互相碰撞之作用而將氣體分子帶出系統之外,

    其優點是抽氣速度快且乾淨,不會有如擴散幫浦(diffusion pump)一樣

    的油氣污染問題。但因為是利用高速轉動之渦輪葉片,因此容易有震

    動的問題存在,在需要無震動狀態下之實驗(如掃瞄穿隧顯微鏡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等並不適合[44]。

    離子幫浦利用熱電子將氣體分子游離後,再利用鈦陰極板加以捕

    捉,其不需後級幫浦抽氣,也沒有因斷電導致大氣倒灌的危險,無油、

    無震動、不需冷卻,是維持超高真空相當良好的利器。但體積大、重

    量重、價格高昂,且不適合從低真空抽氣是其缺點。故要配合一渦輪

    分子式幫浦,待抽到高真空後再以離子幫浦接手。

    鈦昇華幫浦是利用大電流加熱鈦燈絲,使鈦金屬昇華為氣體,由

    於鈦的化學性質較為活潑,容易與氧、氮等氣體化合成固體化合物,

    再由渦輪分子幫浦帶走,而達到抽氣之效果,是屬於主動式幫浦。但

    鈦昇華幫浦啟動時,會因鈦昇華為氣體,而使系統整體壓力在其作動

    時變得較差。

    本實驗之超高真空系統,是以一個機械式幫浦來維持表面磁光柯

    爾效應儀電磁鐵旋轉軸與主真空腔間之真空密封,以及負責試片傳輸

    軸與主真空腔間之真空密封,同時做為主真空腔體之粗抽前級。在主

  • 46

    腔體與機械式幫浦之間以一手動閥門相隔,待粗抽至一定壓力由渦輪

    分子式幫浦接替後,即關閉此閥門。另一部機械式幫浦則負責渦輪分

    子式幫浦之粗抽前級,渦輪分子式幫浦與主真空腔以一閥門間隔,待

    整個系統達到超高真空後,再開啟離子幫浦與主腔體間之手動閥門,

    由離子幫浦繼續來維持超高真空。鈦昇華幫浦在本系統中所扮演的角

    色,僅為輔助之作用,用以協助維持超高真空狀態。如圖 3-2 所示。

  • 47

    圖 3-2 超高真空實驗系統及實驗儀器配置示意圖[6]

  • 48

    為方便說明本實驗室系統的超高真空狀態之形成,將自超高真空

    狀態回到大氣之過程或稱之為破真空之過程談起,完成所需工作後,

    再說明自大氣狀態回到超高真空之過程。

    1. 依序關閉離子真空計(Ion Gauge),關閉主真空腔與離子幫浦間

    之手動閥門,關閉主真空腔與渦輪分子式幫浦間之氣動閥門

    與手動閥門,關閉渦輪分子式幫浦、主真空腔與機械幫浦間

    之電動閥門與手動閥門,最後再關閉所有幫浦之電源。

    2. 在渦輪分子式幫浦完全停止運轉後,從系統右側之洩氣孔中

    緩慢引入高純度氮氣。此時,觀察樣品傳輸軸之風箱管,待

    內外壓力平衡,風箱管完全垂軟後,即立刻停止引入氮氣之

    動作,以免風箱管因壓力之作用而扭曲、破裂。

    3. 待系統內部達到大氣狀態後,即可拆卸螺絲以進行維修、換

    裝或清洗之工作,以最快之速度完成所有工作後,便可進行

    真空封合之工作。由於使用過之無氧銅環已產生嚴重的塑性

    變形,因此在真空封合時,需將所有已使用過之無氧銅環換

    新,並進行鎖螺絲封合之動作。螺絲封合時,需注意無氧銅

    環是否在正確之位置上。螺絲上鎖時,須以對角交互上鎖之

    方式進行,並應循序漸進施力,不可一次鎖死。

    4. 待真空密封工作完成後,即可打開二機械式粗抽幫浦,並開

  • 49

    啟其閥門,觀察派藍尼真空計(Pirani gauge)之讀數,待其壓力

    到達 10-2~10-3 mbar 後,便可開啟渦輪分子式幫浦。

    5. 渦輪分子式幫浦開啟後 5 分鐘以內會達到全速狀態,若未在 5

    分鐘內到達全速,則表示有極嚴重的洩漏。約 30 分鐘後,即

    可打開離子真空計,待壓力達到 10-5 mbar 以下時,以酒精或

    丙酮測漏,若有嚴重洩漏壓力將會上升。

    6. 此時由於曾經歷大氣狀態,真空腔壁必然附著一定數量之水

    汽,因此必須進行真空烘烤(baking)之工作,以熱能驅趕水汽。

    真空烘烤之溫度必須在 100 ℃以上(但風箱管、軟管溫度不

    可太高,而閥門則不可烘烤),烘烤的時間約 48 小時,若無

    其他因素,解除真空烘烤後,壓力將可達到約 10-9 mbar 的狀

    態。

    7. 壓力達到約 2×10-9 mbar 左右,便可開啟離子幫浦,並進行各

    種燈絲及樣品座的逸氣(outgassing)動作,以加熱的方式使其

    吸附氣體脫離而被幫浦抽走。

    8. 所有動作完成後,壓力應可順利降至約 10-10mbar 的狀態,若

    非如此,則須以氦氣測漏質譜儀測漏,以找出微細之漏源。

    9. 測漏完成,漏源排除後,系統便可達到超高真空,若有必要,

    則可開啟鈦昇華幫浦以增加抽氣速率[19]。

  • 50

    超高真空狀態達成不易,若有漏氣之存在,更將增加真空形成之

    困難,因此必須藉助測漏的技術來找出漏氣源,以達到所需之真空度。

    測漏一般以氦氣測漏儀(helium leak detector)為主,其為目前最廣

    為使用,且最可靠、最靈敏的測漏儀器。氦氣測漏儀實際上是一個簡

    單的質譜儀,一般的質譜儀的功用是將真空系統中之氣體分子游離成

    離子後,再依據離子質量對電荷比值(mass to charge ratio)來分析不同

    比值的離子在系統中的含量。不同的比值對應出不同的離子種類,因

    而可分析出所含氣體分子的種類與含量。氦氣測漏儀利用相同的原

    理,但只偵測氦氣的存在及含量,以簡化一般質譜儀的構造與使用方

    法。氦氣測漏儀之使用配置示意,如圖 3-3 所示,首先關閉渦輪分子

    式幫浦與主真空系統間之手動閥門,以及機械式幫浦與渦輪分子式幫

    浦間之電磁閥,隨後分離機械式幫浦與系統間之連結,並將氦氣測漏

    儀之軟管連接至系統。同時開啟氦氣測漏儀內之渦輪分子式幫浦使之

    抽氣,以取代原來之機械式幫浦。待幫浦運轉正常後,開啟電磁閥與

    手動閥門,並開啟高壓氦氣瓶使氦氣噴頭釋放出氦氣。將氦氣噴頭移

    動至破真空時曾開啟之真空埠(port)或其它可能漏氣之部分,同時觀

    察氦氣測漏儀所顯示之漏率變化。若有漏率突增之現象,即表示該處

    有漏氣之情況發生,須予以鎖緊或以其它方法排除。

    氦氣測漏儀之所以選用氦氣,主要是因為氦氣為最輕的惰性氣

  • 51

    體、無毒及無破壞性,能夠穿透微小的細縫或細孔,且很容易和質量

    相近的氣體分開,同時在大氣中之含量極少,約僅有 5 ppm,因此極

    適合作為測漏用之追蹤氣體。

    此外由於氦氣質輕會有上飄之現象,因此測漏時須由待測物之上

    方或靠近幫浦開始測漏,再逐漸移至低處測漏,以免誤判氦氣的訊

    號。氦氣測漏時若需多次測定,則須打開通風櫥或打開窗戶,等待約

    半小時待室內氦氣濃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再行一次測漏。

    圖 3-3 氦氣測漏儀之使用配置示意圖[43]

  • 52

    3-2 樣品的置備

    3-2-1 Ge 單晶與 Si 單晶

    本實驗中,所採用之基材為 Ge(100)與 Si(111)單晶基材,Ge

    為半導體材料,原子序為 32,熔點 937 ℃,能隙約為 0.66 eV。其結

    晶結構為鑽石立方晶格(diamond cubic),晶格常數為 5.657Å。乾淨

    之 Ge(100)基材,顯現出(2×1)之結構[6]。

    Si 為半導體材料,原子序為 14,熔點 1414 ℃,能隙約為 1.12 eV。

    其結晶結構為鑽石立方晶格(diamond cubic),晶格常數為 5.431Å。

    鑽石立方晶格可視為二個交替的面心立方晶格所組合而成的,如圖

    3-4 所示[7]。

    圖 3-4 鑽石立方晶格[42]

    3-2-2 樣品座

    由於本論文中所有的實驗,皆須在超高真空狀態下進行,且由於

    磁性量測的實驗過程中,必須使用到外加磁場以及高溫熱退火的過

  • 53

    程,因此試片座之材質必須使用沒有磁性的材料,以免影響到磁性量

    測的結果,同時必須使用能耐高溫之材料,以免在熱退火的過程中,

    因達其蒸氣壓而衍生不必要的問題。

    為確保實驗能順利進行,本實驗採用價格雖較昂貴,但可避免上

    述問題的鉬(Mo)來製作樣品座。另外在鉬基座與樣品傳輸軸間,

    採用了一段無氧銅作為連接器,以增進其散熱能力。本實驗中所使用

    之樣品座,如圖 3-5 所示。

    樣品座之二側,分別放置 Si(111)與 Ge(100)樣品。樣品的

    下方為一鉬盒,內為包覆真空用陶瓷之鎢燈絲,以作為間接加熱源,

    而鉬盒與樣品間則以一片 MgO 作為分隔,其絕緣性質良好且安定,

    利於直接加熱導線的連接,同時確保間接加熱時能有均勻之熱傳。二

    樣品的下方,各別連結了一組 K-type 之熱電耦,用以量測樣品溫度。

    樣品間接加熱部分之細部分解,如圖 3-6 所示。

  • 54

    圖 3-5 樣品座設計圖示說明[19]

    圖 3-6 試片間接加熱部分之細部分解[19]

    3-2-3 樣品清潔

    新的樣品表面都會有許多的污染物,例如油污、落塵、氧化物等,

    因此當晶片切割成所需大小後,必須進行一連串的清潔動作,這包括

  • 55

    了進入真空系統前的清潔,與安置於樣品座上後進入真空系統內的清

    潔。

    ㄧ、 真空外之清潔[6-7,9]:

    本實驗使用的為 2 吋鍺晶圓與矽晶圓,利用鑽石刀切割,將鍺晶

    圓切割成 20 × 10 mm 之大小,矽晶圓切割成 20 × 5 mm,隨後置入

    丙酮溶液中,以超音波震洗機震洗 30 分鐘。取出經丙酮震洗過之試

    片,置入酒精中,再以同樣的方式震洗 30 分鐘。經酒精震洗後即可

    取出試片,並以鉭為材質之樣品固定夾固定在樣品座上。

    二、 真空內之清潔

    樣品座固定在樣品傳輸軸上且真空達到工作壓力後,便可進行試

    片之真空內清潔。由於試片經大氣之作用後,在其表面必然會有氧化

    層的產生,為了去除氧化層,必須以離子槍(ion gun)做離子濺射(ion

    sputtering)處理,如圖 3-7 所示。

  • 56

    圖 3-7 離子濺射之實驗配置圖[58]

    進行離子濺射時的程序為:

    1. 開啟離子槍控制面版將離子槍預熱,

    2. 關閉主真空腔與離子幫浦間之手動閥門,

    3. 關閉離子槍與渦輪分子幫浦間之閥門,

    4. 依序經三道調節閥引入高純度氬氣,直到主腔體壓力達 5 x

    10-6 mbar,

    5. 關閉離子真空計。

    6. 使用控制面版操作離子槍至工作能量。本實驗所使用為 2 keV

  • 57

    的離子束進行濺射。進行離子濺射時,樣品會因濺射產生螢

    光,可藉此確定離子束是否打在樣品上[6]。注意:觀察螢光

    時,離子真空計之燈絲可暫時關閉以利肉眼觀察。若螢光太

    弱使肉眼不易觀察時,可使用數位相機長時間曝光,會更容

    易觀察。

    在離子濺射結束後,再以歐傑電子能譜來確定表面的潔淨與否。

    完成一個循環之薄膜成長與實驗後,樣品上之 Co 薄膜,也是以同樣

    方法來清除之。

    將樣品表面雜質打掉後,以電阻式直接加熱之方式,使表面分子

    重新排列,形成良好的結構,將樣品升溫,並進行加熱退火(annealing)

    之程序。在熱退火時,由於試片溫度升高會伴隨逸氣現象發生,因此

    必須兼顧壓力品質,在允許的壓力範圍對樣品緩慢升溫。而不同樣

    品,因為其熔點不同,所以處理樣品的溫度與程序也不盡相同。

    首先,處理 Ge(100)之程序,先緩慢升溫至 600 K,再以閃燃(flash)

    的方式迅速升溫至 900 K 左右,在壓力超過 5 × 10-9 mbar 前,再迅

    速降溫至 600 K。閃燃的時間累積計 10 分鐘後,以 0.5 ℃/min 之速

    率緩慢降至室溫,以確保樣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晶格重組而形成最

    佳的結構,試片處理完成後,就可以進行超薄膜蒸鍍工作。

    處理 Si(111)之程序需要更注意壓力在允許之範圍以內,以避免

  • 58

    樣品表面霧化。為使壓力在閃燃時維持在較佳之範圍內,先緩慢升溫

    至 900 K,維持此溫度隔夜,後以閃燃的方式迅速升溫至 1400 K,在

    壓力超過 5 × 10-9 mbar 前,先迅速降至 1200 K 停留數秒,再降至

    900K。停留在 1200 K 是因為在此溫度樣品表面會發生 7x7 的結構重

    構。閃燃時間與停留在 1200 K 時間均累積 5 分鐘後,在兩小時內降

    至室溫,就可以進行超薄膜蒸鍍工作。

    閃燃的目的,在於避免因逸氣而造成系統壓力的不當提升,同時

    可防止過多的熱傳至樣品座之銅質和其他周圍部份,進而使銅金屬因

    達蒸氣壓而蒸發。

  • 59

    3-3 超薄膜蒸鍍系統

    本實驗在壓力 2 x 10-9 mbar 以下進行薄膜成長,因此所選用的鍍

    膜方式為控制容易,且流量穩定的熱蒸鍍法。在實驗中我們使用電阻

    式直接加熱蒸鍍源之方法。圖 3-8 所示的是以電流直接通過鍍源金屬

    之電阻式蒸鍍源,鍍源金屬為線材狀,將其纏繞成燈絲狀後,燈絲之

    兩端分別連接在電子真空引入(electric feedthrough)上,在真空外直接

    以電源供應器通入電流,利用其鍍源金屬本身之電阻以達到加熱之目

    的。

    圖 3-8 直接加熱式蒸鍍源示意圖[58]

    本系統所使用之基座一次可架設兩支 Co 鍍源金屬線,皆是使用

    直徑為 0.5 mm 的 Co 線材,輸入工作電流約在 4.8 安培(輸入功率約

    為 5.4 W)時,會產生一流量約為 0.25 ML/min 之穩定蒸發量。

  • 60

    3-4 歐傑電子能譜儀

    歐傑電子(Auger electron)的產生現象,最先是由法國人 Pierr

    Auger 於 1924 年所發現,故以歐傑電子為名。

    歐傑電子能譜術(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是利用一

    電子束打在樣品表面上,以造成表面原子產生歐傑電子,藉由量測分

    析歐傑電子的特性動能,則可研判表面元素成分或其化學態。一般電

    子束之能量約為 3 keV 或 5 keV,而設計良好的電子束直徑可以聚焦

    至約微米(1-0.1 μm)之大小,而且歐傑電子的產生涉及三個電子軌

    域,因此有很好的鑑別特性,因而使歐傑電子能譜術成為表面分析的

    利器[44,46]。

    3-4-1 歐傑電子的產生機制原理

    歐傑電子的產生機制如圖 3-9 所示,圖中所示為一個原子內層電

    子的能階,我們利用光子能譜的能階符號,分別以 K、L、M 等來表

    示不同的能階。

    當原子的內層軌域中有電子受到一動能大於內層電子束縛能的

    入射電子而激發游離時,在內層軌域便產生了一個空洞。為了降低此

    原子激發態的系統能量,此空洞會由較高能階的電子來遞補,在遞補

    的過程中會釋放出能量。若此能量被外層的電子吸收,且若此能量大

  • 61

    於外層電子的束縛能時,外層的電子則可獲得一動能而游離成為自由

    態,此自由態的電子便稱為歐傑電子。因此,歐傑電子的能量涉及了

    三個電子軌域,因此每種元素的歐傑電子特性能量皆不同。由歐傑電

    子的動能大小可知樣品表面的成分,也由於歐傑訊號的強弱和薄膜厚

    度有關,所以我們也可以由歐傑訊號的變化來推測我們的膜厚。在圖

    3-9(c)中,K 能階上的一個電子已被入射電子游離了,L1能階的電

    子填充 K 層的空洞,多餘的能量使另一 L2能階的電子被游離釋出,

    稱為 KL1L2歐傑躍遷。由於整個歐傑電子產生過程中,L1(2s)能階

    的電子填充 K(1s)層的空洞乃是受庫侖作用力影響,並不會放出光

    子,因此整個躍遷不受到選取法則(selection rule)的影響。

    圖 3-9 歐傑電子產生機構示意圖,(a)為原子起始能階,(b)為打掉一

    內層電子,(c)為電子躍遷

  • 62

    由於整個歐傑電子躍遷的過程需要三個軌域的電子,所以能發射

    歐傑電子的最輕原子是 Be。H 和 He 及單個 Li 原子因為其電子數皆

    少於三,所以無法產生歐傑電子。歐傑電子的探測深度因電子的散射

    截面及自由程,有效訊息只約 10 Å 左右,若配合掃瞄式電子顯微鏡

    系統,可得知元素的空間分佈;配合離子槍則可做三度空間元素分佈

    分析的工作。一般而言歐傑電子能譜多以微分形式(dN/dE)表示,微

    分能譜乃是將電子訊號強度對歐傑電子動能微分所得之能譜[40]。

    圖 3-10 為各元素主要的歐傑電子特性動能分佈圖,當元素之原

    子序愈大,可參與歐傑電子躍遷機制的電子能階自然也較多,亦即歐

    傑電子能譜上的訊號也較多。且在週期表上原子序相近、電子組態類

    似之元素,參與歐傑電子躍遷機制之電子能階大體相同,因此歐傑電

    子能譜的訊號峰形狀及數目也大致相似。

    此外要分辨所量測到的電子能譜的訊號峰,是歐傑電子亦或是吸

    收電子束能量而被激發的核心電子所貢獻,僅需要將入射電子束的能

    量改變即可確定,如為歐傑電子訊號峰,則不會隨著電子束能量改變

    而有所漂移。

  • 63

    圖 3-10 歐傑電子特性動能分佈圖[45]

  • 64

    3-4-2 歐傑電子能譜儀的設置

    本實驗室所使用的歐傑電子能譜分析儀,是使用一電子槍與一半

    球形能量分析儀(hemispherical spectrometer, CHA)所組成,如圖 3-11

    所示。

    圖 3-11 歐傑電子能譜分析儀結構示意圖[46]

    電子槍以能量 2-20 keV 的電子的電子束照射樣品,使得歐傑電

    子產生,並以一電子能量分析儀收集歐傑電子、分析其動能,並在能

    量分析儀的出口處置一接收檢測器來統計所通過的電子數目。

    由於本實驗之電子槍僅做定位式的入射不具有掃描的功能,所以

    在電子槍中只以熱燈絲配合高壓來產生初級電子束。一般而言激發初

    級電子所使用的電壓約為 3 keV。

    然而,若想要得到好的歐傑電子能譜圖,則能量分析儀的選擇是

    極為重要一環;能量分析儀掌控了分析的解析度、準確度、訊噪比和

  • 65

    時效性等重要因素。能量分析儀的兩大重要特性分別為:能量解析度

    (energy resolution)及傳送率(transmission),若想要能區分出微小

    能量差的粒子,就必須使用較好的靈敏度、及較好的聚焦性質的能量

    分析儀。

    一般常見的能量分析器有兩種:半球型偏轉能量分析器(CHA)

    及筒鏡型能量分析器(CMA),這兩者皆屬於電場偏折擴散的能量分

    析器,其大致結構如圖 3-12[19]。

    半球型偏轉能量分析器,主要是由半徑分別為 c 和 a 的內外兩個

    同心半球所組成,在兩球間通上電壓 V,在兩半球的中間會產生一等

    電位面(圖中半徑為 b 者)。當電子射入分析器中,僅有具有某適當

    能量的電子才能射出,到達檢測計。

    在本實驗裝置中所使用的能量分析器為半球型偏轉能量分析

    器;在相同的能量解析度下,半球型偏轉能量分析器的穿透率較筒鏡

    型能量分析器小,所以我們在半球型偏轉能量分析器的入口前加上一

    電子聚焦透鏡,如此便可以提高半球型偏轉能量分析器的傳輸率和靈

    敏度,克服前述的弱點[45,47]。

    為了使實驗中的數據統一相同之條件,本實驗中激發初級電子所

    使用的電壓為 3 keV。並調整電流使每次量測之二次峰強度(count)均

    在 75 k,而初級電子電流 Ibean約為 0.16 mA。

  • 66

    圖 3-12 能量分析器結構示意圖:(a)半球型偏轉能量分析器(CHA)

    (b)筒鏡分析器(CMA)

  • 67

    3-5 表面磁光柯爾效應(SMOKE)

    1845 年法拉第(Faraday)研究電磁現象與光的關係時發現:『線

    偏振光通過置於強磁場中的透明物質時,其偏振面會旋轉一角度。』

    此現象為第一個磁光效應,稱為磁光法拉第效應(magneto-optical

    Faraday effect)。二年之後,柯爾(Kerr)也發現當線偏振光經磁化材

    料表面反射後會轉變為橢圓偏振光,且橢圓長軸所在的偏振面,會相

    對於入射偏振光之偏振面偏轉一特定角度,稱為柯爾旋角 (Kerr

    rotation),此一現象便稱之為磁光柯爾效應(Magneto-Optic Kerr Effect,

    MOKE) [48]。

    3-5-1 表面磁光柯爾效應原理

    表面磁光柯爾效應 (SMOKE)與磁光柯爾效應(MOKE)原理相

    同,差別僅在於表面磁光柯爾效應為研究超薄膜表面的磁性結構且為

    in-situ 之研究。其原理皆為線偏振光入射於磁性材料,反射後轉變為

    橢圓偏振光的現象。此橢圓偏振光的長軸與原線偏振光的夾角θk,

    稱之為柯爾旋轉角,橢圓偏振光的橢圓率εk,稱之為柯爾橢圓率。

    θk和εk皆很小(

  • 68

    縱向柯爾效應 (longitudinal MOKE) 及橫向柯爾效應 (transverse

    MOKE),如圖 3-13 所示[48]。

    圖 3-13 三種 MOKE 形態示意圖[49]

    線偏振光為左旋圓偏振光與右旋圓偏振光之組合,外加磁場出現

    時,會使磁性物質的介電常數ε (dielectric constant)產生非對角線元

    素。當此兩種不同偏振方向的光入射此磁性物質時,會有不同的折射

    係數(nr 為右旋偏振光的折射率,nl 為左旋偏振光的折射率),因此吸

  • 69

    收係數及反射係數亦不同。由於反射係數不同,兩種偏振光在樣品的

    傳播速率也不同,而產生相位差。又因吸收係數的不同,所以反射後

    的右旋及左旋偏振光振幅亦不相同。因此兩偏振光由樣品反射回來結

    合在一起時,便會形成橢圓偏振,且長軸會與原偏振方向形成一夾角

    θk。

    一具有光學作用的晶體,其介電常數有非對角線元素(3-1)。

    (3-1) ⎥⎥⎥

    ⎢⎢⎢

    ⎡−=

    11

    1112

    1211

    0000

    εεεεε

    ε jj

    選擇 kz = 0 (只有 Ex及 Ey),k 為波數(wave number),來討論ε與 n 的

    關係(3-2):

    022 =+− EEk εμω (3-2)

    由動力學可得知

    ( ) 0121122 =++−∴ yEjEEk εεμω χχ (3-3)

    ( ) 0111222 =+−+− yy EEjEk εεμω χ (3-4)

    由上二式(3-3)(3-4)可得(3-5)式

    0

    1122

    122

    122

    1122

    =+−−

    +−μεωμεω

    μεωμεωkjjk

    ( )( ) 2122411221122 εμωμεωμεω =−−→ kk 12110 εεμεω ±=→ k

    12110

    εεμεω

    +==∴ rrkn

  • 70

    12110

    εεμεω

    −== llk

    n (3-5)

    由 Fresnel 方程式可知反射係數γ可分別表示為(3-6)(3-7)式:

    rjr

    r

    rr en

    n φγγ =+−

    =11

    (3-6)

    lj

    ll

    ll en

    n φγγ =+−

    =11

    (3-7)

    其中, rγ 與 lγ 皆為複數。所以可知左旋及右旋圓偏振光自樣品表面反

    射結合後會形成橢圓偏振。最後,我們可得柯爾旋轉角θk 及柯爾橢

    圓率εk,如(3-8)式:

    ( )

    ⎟⎟⎠

    ⎞⎜⎜⎝

    ⎛−

    −−=

    +

    −−=

    ⎟⎟⎠

    ⎞⎜⎜⎝

    ⎛−

    −−=−−=

    1Re

    1Im

    21

    lr

    lr

    lr

    lrK

    lr

    lrlrK

    nnnn

    nnnn

    γγγγ

    ε

    φφθ

    (3-8)

    通常介電常數元素ε11 遠大於ε12 及ε21,因此將折射率以介電常數

    代入,則得式(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ReRe

    1ImIm

    11

    12

    212

    12211

    12

    11

    12

    212

    12211

    12

    εε

    εε

    εε

    εε

    εε

    εθ

    nn

    nn

    K

    K

    (3-9)

    由於ε12為 M 的線性函數,所以θk及εk皆正比於磁化量 M。 J.Zak

    以 universal approach method 推導出:

    式(3-10)極向柯爾效應(polar MOKE)

  • 71

    QdN

    N

    sub

    pol⎟⎟⎠

    ⎞⎜⎜⎝

    ⎛−

    ⎟⎠⎞

    ⎜⎝⎛−= 2

    2

    14λπθ

    (3-10)

    式(3-11)縱向柯爾效應(longitudinal MOKE)

    QdN

    N

    sub

    sublon θλπθ ⎟⎟

    ⎞⎜⎜⎝

    ⎛−

    ⎟⎠⎞

    ⎜⎝⎛= 2

    2

    14

    (3-11)

    N :薄膜折射率,

    subN :基底折射率,

    d :薄膜厚度,

    θ:入射光角度,

    Q:樣品的磁光耦合向量,稱為 Voigt constant。

    由上式極向及縱向柯爾效應式子中,可看出磁光柯爾旋轉角會正比於

    薄膜厚度 [6]。

    3-5-2 表面磁光柯爾效應儀之配置

    基本的表面磁光柯爾效應測量裝置,主要包含雷射光源和電磁鐵

    兩者。本實驗中所使用的雷射光為波長 632.8 nm 的氦氖雷射,為了

    確保入射光能夠具有良好的線偏振形態,故在雷射光源之出口處加裝

    一起偏鏡,藉以調整入射光源,以水平線偏振光 45°入射樣品。經過

    樣品反射的訊號光,再使用一檢偏鏡以垂直線偏振的方向,配合光感

    測器(photo detector)來偵測偏振狀態的改變情形。同時利用數位電

    表來讀取偵測出之訊號大小,並藉由 IEEE 488 介面卡外接一電腦來

  • 72

    做控制、讀取、繪圖等工作。至於外加磁場,則是由一具利用電源控

    制來改變磁場強度之線圈感應磁鐵提供,其所能夠提供之最大外加磁

    場強度可達 2 kOe。本實驗之表面磁光柯爾效應整體裝置,如圖 3-14

    所示。

    圖 3-14 SMOKE 裝置示意圖 [50]

    本實驗之表面磁光柯爾效應儀量測是在超高真空腔中進行的,然

    而超高真空腔的腔體空間有限,且為了能夠配合極向柯爾效應與縱向

    柯爾效應二種方位之量測,因此必須能夠使電磁鐵旋轉,以改變磁化

  • 73

    方向。本系統之電磁鐵設置在如圖 3-2 之最左側,利用真空外之蝸桿

    與蝸輪組來達到電磁鐵旋轉之目的。量測進行時,以樣品傳輸軸將樣

    品移至電磁鐵處,並調整樣品之表面方向以使入射的雷射光為 45°角

    入射,且反射光能夠進入到檢偏鏡內。而電磁鐵則配合樣品調整磁化

    方向,以進行極向柯爾效應或縱向柯爾效應實驗。

    在進行場冷卻(field-cooling, FC)實驗時,首先我們利用系統中的

    電磁鐵來提供所需的外加磁場,在此一外加場環境中將樣品冷卻至低

    溫。接著利用程式控制同一電磁鐵,直接由與外加磁場相同的方向開

    始進行表面柯爾磁光效應的量測。

    為了確保入射光源線偏振態的可靠度,因而必須在入射光源前方

    設置一線偏振片,稱為起偏鏡,如圖 3-15 所示。

    入射偏振光束

    入射光偏振方向

    透射光偏振型式

    測鏡光軸

    檢測鏡

    起偏鏡光軸

    起偏鏡

    圖 3-15 起偏鏡示意圖 [7]

    起偏鏡與檢偏鏡同樣都是線偏振片,當入射光源通過起偏鏡後,

  • 74

    將自試片表面反射並通過檢偏鏡。此時,若起偏鏡與檢偏鏡的角度為

    90°,則其能透射過之偏振光強度為最小,但無有效訊號可供量測;

    若起偏鏡與檢偏鏡的角度為 180°,則其能透射過之偏振光強度為最

    大,但過大之透射光強度易損害光感測器。因此,在訊號的檢測上皆

    非量測之最佳角度。以表面磁光柯爾效應儀訊號之量測而言,是取其

    柯爾旋轉角的改變量作為量測目標物,如圖 3-16 之所示。當量測表

    面磁光柯爾效應儀訊號時,應取其在透射光強度改變量之斜率最大

    處,即約略是兩偏振片夾角 90°±0.4°的地方。如此只要偏振狀態有微

    小的改變,便可量測到較大變化的感測器電壓,亦即會有較大之訊號

    變化量。此外自試片反射之光束也應垂直入射於檢偏鏡平面,以期能

    取得最佳之訊噪比。

    斜率最大

    檢偏鏡與起偏鏡夾角

    感測器電壓

    0 90 270

    圖 3-16 起偏鏡與檢偏鏡夾角對光感測器接收圖 [7]

  • 75

    表面磁光柯爾效應儀實為一表面磁性量測之利器,其設置相當簡

    易。就本實驗之表面磁光柯爾效應系統而言,除了電磁鐵須置於真空

    中,其餘部分之配備皆可置放在真空外,設備維護上也因此較為簡

    便。此外就磁性偵測之靈敏度而言,其足以與超導量子干涉儀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 SQUID)相比,超導

    量子干涉儀量測需要數小時方能取得磁滯曲線,而表面磁光柯爾效應

    儀卻只要數分鐘即可。不過,表面磁光柯爾效應儀量測無法對磁化強

    度M 作定量分析,以及光訊號容易受雜訊影響是其最大缺點,其實驗

    結果,只能藉以做半定量或磁性行為之比較分析 [7,48]。

    3-5-3 電磁鐵之製作與測試

    表面磁光柯爾效應儀中所使用的電磁鐵為一個外型為C型的電

    磁鐵,是使用高純度的鐵所製造而成。為使雷射光能順利入射及反

    射,故將電磁鐵的兩極磨成如圖 3-17 所示之形狀。電磁鐵外之線圈

    則以鐵弗龍覆蓋之漆包導線纏繞而成,使電磁鐵能在真空環境下運

    作。電磁鐵的兩端各繞 700 匝,當通入電流為 2.8 A 時,中心最大磁

    場達 2000 Oe。

  • 76

    圖 3-17 電磁鐵外型

    由於鐵磁性物質的磁導係數(magnetic permeability)均遠大於空

    氣的磁導係數,因此線圈通過電流後所產生的磁場,絕大部分都被束

    縛在鐵磁性物質的鐵心中了。換言之,鐵磁性物質可以做為磁場之通

    路,稱為磁路(magnetic circuit)。電磁鐵兩極間的空隙相較於整個電

    磁鐵尺寸不應過大,如此磁力線磁不至於鬆散,也才能產生均勻磁場。

    纏繞線圈時須注意需要避免同一層線圈交叉重疊,每一線圈均需

    纏繞同一方向,以避免磁力相抵銷。需儘量使每層線圈數固定,使線

    圈的纏繞均勻且對稱,以避免磁場不均勻。

    電磁鐵製作完成後,以高斯計量測其兩極間磁場是否均勻。分別

    以電流 0.5A、1A 與 1.5A 量測磁場,其結果分別如圖 3-18、圖 3-19

  • 77

    與圖 3-20 所示。如圖顯示,電磁鐵磁極中央處磁場在電流 0.5 A、1 A

    與 1.5 A 分布均勻。

    600-650

    圖 3-18 電流為 0.5 A 之電磁鐵磁場強度空間分布圖

    0

    0.4

    0.8

    1.2

    1.6 2 0.8

    0

    -0.8

    550-600

    050

    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

    0.5 A 下 磁 場 分 布 圖

    500-550

    450-500

    400-450

    350-400

    300-350

    250-300

    200-250

    150-200

    100-150

    50-100

    0-50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0.8

    0.6

    0.4

    0.2

    0

    -0.2

    -0.4

    -0.6

    -0.8

    -1

    0.5 A 下 磁 場 分 布 圖

    600-650

    550-600

    500-550

    450-500

    400-450

    350-400

    300-350

    250-300

    200-250

    150-200

    100-150

    50-100

    0-50

  • 78

    1150-1200

    圖 3-19 電流為 1 A 之電磁鐵磁場強度空間分布圖

    0

    0.4

    0.8

    1.2

    1.6 2 0.8

    0

    -0.8

    050

    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0

    10001050110011501200

    1 A 下 磁 場 分 布 圖

    1100-1150

    1050-1100

    1000-1050

    950-1000

    900-950

    850-900

    800-850

    750-800

    700-750

    650-700

    600-650

    550-600

    500-550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0.8

    0.6

    0.4

    0.2

    0

    -0.2

    -0.4

    -0.6

    -0.8

    -1

    1 A 下 磁 場 分 布 圖

    1150-1200

    1100-1150

    1050-1100

    1000-1050

    950-1000

    900-950

    850-900

    800-850

    750-800

    700-750

    650-700

    600-650

  • 79

    1750-1800

    圖 3-20 電流為 1.5 A 之電磁鐵磁場強度空間分布圖

    接著對電磁鐵的磁場中心進行測量,以每次增加 0.28 A 的電流

    量測,最後至電流 2.8 A 時,電磁鐵的磁場中心磁場大小為 2000 Oe,

    0

    0.4

    0.8

    1.2

    1.6 2 0.8

    0

    -0.8

    1700-1750

    050

    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0

    10001050110011501200125013001350140014501500155016001650170017501800

    1.5 A 下 磁 場 分 布 圖

    1650-1700

    1600-1650

    1550-1600

    1500-1550

    1450-1500

    1400-1450

    1350-1400

    1300-1350

    1250-1300

    1200-1250

    1150-1200

    1100-1150

    1050-1100

    1000 1050

    0

    0.4

    0.8

    1.2

    1.6 2

    0.8

    0.4

    0

    -0.4

    -0.8

    1.5 A 下 磁 場 分 布 圖

    1750-1800

    1700-1750

    1650-1700

    1600-1650

    1550-1600

    1500-1550

    1450-1500

    1400-1450

    1350-1400

    1300-1350

    1250-1300

    1200 1250

  • 80

    0.0 0.5 1.0 1.5 2.0 2.5 3.0

    如圖 3-21 所示。因此這個電磁鐵符合本實驗所需之外加磁場。

    0

    500

    1000

    1500

    2000

    H (O

    e)

    Current (A)

    2000 Oe

    2.8 A

    圖 3-21 電磁鐵中心磁場與電流關係圖

    3-6 低能量電子繞射儀

    3-6-1 低能量電子繞射儀[13]

    低能電子繞射儀的整個測量系統,主要是由一個電子鎗,一個螢

    光幕,及能量調節器所組成。而且,為了方便測量結果的觀察,我們

    在螢光幕外再外加了一組 CCD 攝影機及電腦系統,來讀取以及記錄

    我們所得到的表面結構,其整體裝置如圖 3-22。

    如圖 3-22 所示,低能電子繞射儀的主要測量系統皆置於超高真

    空的環境中,這是為了防止電子和空氣分子產生碰撞。也因為我們所

    製作的樣品皆十分薄,若在大氣中很容易就會吸附雜質,便無法獲得

    真正的晶體結構圖。

  • 81

    本實驗量測低能電子繞射之程序為,先固定燈絲電流至 2.5 A,

    調整入射之電子能量,由零開始慢慢增加直到出現繞射圖形,通常第

    一個看到的繞射圖形會最清楚,例如 Si(111)為 50 eV。本實驗所使用

    之儀器入射電子能量範圍為 5~1000 eV。圖中三個半圓形金屬網狀物

    即為能量調節器,靠近樣品的兩個金屬網接地以隔絕空間中的雜訊電

    場,使反射的電子不會受到其他電場干擾。第三個金屬網則通以一個

    略小於入射動能的阻滯電壓,以過濾發生非彈性散射的電子,只讓彈

    性散射電子通過。最後螢光幕再通以 3 kV 的加速電壓吸引通過前兩

    個金屬網的電子,轟擊螢光幕形成亮點,即形成我們所要的結構圖。

    圖 3-22 LEED 裝置示意圖[52]

  • 82

    3-6-2 低能量電子繞射實驗原理[17]

    低能電子繞射原理,遵守 Bragg 定律,低能電子繞射則僅限於最

    表面之二維晶格,如圖 3-23 所示。

    圖 3-23 LEED 繞射條件[18]

    其中:

    nλ= d (hk) sinψ-d (hk) sinψ0

    = d (hk) [sinψ- sinψ0] (3-12)

    因 LEED 電子束為垂直入射,令 ψ0=0 則可簡化(3-12)為(3-13):

    nλ= d (hk) sinψ(n 為整數,λ為波長) (3-13)

    此即為布拉格定律,符合此繞射條件,二反射束同步,各波之波

    幅會有加成效果,而形成建設性干涉。

    LEED 實驗所得之二維晶格繞射圖形,並非試片表面之實際晶格

    (real lattice),而是所謂的倒晶格(reciprocal lattice)形式。實晶格

    與倒晶格有如下之關係[18]:

    若一表面之實晶格向量為:

  • 83

    21 akahg += (3-14)

    倒晶格向量為:

    *2

    *1

    * akahg += (3-15)

    則其二者間有之關係為:

    π2 1*1 =aa ⋅ (3-16)

    π2 2*2 =aa ⋅ (3-17)

    其中

    2*1 aa ⊥ 且 1

    *2 aa ⊥ (3-18)

    若實晶格向量 21aa, 間之夾角為 γ

    1)2

    cos(1*1 =-γ

    π⋅⋅ aa

    (3-19)

    1sin1*1 γ=⋅⋅ aa (3-20)

    γsin1

    1

    *1 a

    a = (3-21)

    同理

    γsin1

    2

    *2 a

    a = (3-22)

    若 γ*為倒晶格向量 間之夾角

    *2

    *1 aa,

    γ* = π-γ (3-23)

  • 84

    因此

    sinγ* = sinγ (3-24)

    以圖 3-24 為例,設二繞射平面(h k)為(1 0)及(2 0),設

    n 為 1,則:

    )10( 0 1 sin d

    λ=ψ )(

    )20(

    0 1 sin dλ

    =ψ )( (3-25)

    圖 3-24 LEED 繞射示意圖[18]

    假設其為 rectangular unit cell:

    22

    2

    21

    2

    2)(

    1ak

    ah

    d hk+=

    (3-26)

    1)10( ad = 21

    )20(ad =

    (3-27)

  • 85

    1 0 1 sin a

    λ=ψ )(

    1 0 2

    2sinaλ

    =ψ )( (3-28)

    1

    1

    arX λ

    1

    2 2ar

    X λ=

    (3-29)

    因此

    212 XX = (3-30)

    同時

    γ=λ=λ

    =ψ )( sinsin*1

    1

    1 0 1 ar

    Xa (3-31)

    γ=λ=λ

    =ψ )( sin2sin *22

    2 0 2 ar

    Xa (3-32)

    *2

    *1

    2

    1

    aa

    XX

    (3-33)

    亦即,繞射點為倒晶格之形式,二者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關係。

  • 86

    3-7 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reflection high-energy

    diffraction, RHEED)

    RHEED 是利用繞射原理來對表面結構作研究的儀器,由於使用

    了掠角(glancing angle)入射,所以 RHEED 對表面有很高的敏感度,

    同時也適合研究晶體的成長。

    3-7-1 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原理[53]

    RHEED 使用的是繞射原理,所以在理論推導部份,首先假設有

    一平面波,波數為 k,與待測薄膜間沒有交互作用產生,得式(3-33)

    k’ - k0 = G (3-33)

    k’和 k0分別為繞射後以及入射前的波數,G 是倒晶格向量。在彈

    性碰撞的情況下,| k’| = |k0|。為了要滿足這個式子,將有無限多個 k’

    向量指向各方向,形成所謂 Ewald sphere 如圖 3-25 所示。

    Ewald sphere 的圓心為 k0 的起點,半徑為|k0 |。k0 的值可由相對論項

    表示為

    k0 = 2

    0 2

    1 2m E EC

    + (3-34)

    由薛丁格方程式

    2 20( ) ( ) 0U r k r⎡ ⎤∇ + + Ψ =⎣ ⎦ (3-35)

  • 87

    圖 3-25 Ewald sphere[54]

    這裡 k0 為真空中相對論項的入射波向量,而 U(r)為晶格位能

    2

    2( ) ( )meU r V r= (3-36)

    其中 m:相對論項的電子質量,-e:電子電荷及 V(r):電子在晶體的位能

    將上式(3-36)改寫為積分型式,並將 Green’s function 代入可得

    0( ) ( , ') ( ') ( ') 'ik rr e G r r U r r dr⋅Ψ = + Ψ∫ (3-37)

    而 ( , ')G r r0 | '|

    4 | ' |

    ik r rer rπ

    =−

    右式第一項為入射平面波,第二項為散射波。如果以晶體內入射平面

    波的波方程做近似,可以得到一個類似一階微擾的方程式

    00

    | '|'1( ) ( ') '

    4 | ' |

    ik r rik rer U r e

    r rπ

    −⋅Ψ =

    −∫ dr (3-38)

  • 88

    k'最後散射進 方向的振輻為

    0[ ( ') '] ( ') '0

    1F(k ')4

    i k k r U r drk eπ

    − ⋅− = ∫ (3-39)

    將散射位能表示為每一單獨原子的貢獻並寫為

    ( ) ( )ii

    V r r r= Φ −∑ i

    0 ')

    (3-40)

    然後將 Fourier 項插入 (F k k− 得到式(3-41)。

    0[ ( ') ]0 02( ') ( ')2

    ii k k ri

    meF k k u k k eπ i

    − ⋅− = −∑ (3-41)

    其中 u 為 sins θλ

    = 的函數,λ為電子波長而θ為 和 的夾角。最後將

    倒晶格向量 G 帶入可得到

    0k 'k

    2[ ( ) ] ( )2( , ) ( )2

    iB T s iG ri

    mef G s N u s e eπ

    i

    i

    − ⋅= ∑ (3-42)

    其中 N 為在作用體積內的單位晶體數目,而 G 定義了可能的反射。

    所以反射的強度便可由 2| ( ) |f G 得之。

    3-7-2 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之配置

    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包括了電子槍以及螢光屏幕。本實驗所使

    用入射的電子束為可調電壓,從 1 keV 到 20 keV,而我們固定電流為

    1.6A,並固定電壓為 16 keV,以一極小角度入射樣品。當電子束繞射

  • 89

    出表面時,由於轟擊螢光屏幕發出亮光,由此便可得知表面結構。同

    時由一外接電腦來做存取圖樣的工作,以利數據的比較。本實驗的反

    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裝置如圖 3-26 所示。

    在薄膜製備完成之後,將樣品送至適當位置及角度,由電子束控

    制器調整到所需的電壓及電流值,便可從螢光屏幕觀察到繞射圖形。

    圖 3-26 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54]

    3-1 真空理論3-2 樣品的置備3-3 超薄膜蒸鍍系統3-4 歐傑電子能譜儀3-5 表面磁光柯爾效應(SMOKE)3-6 低能量電子繞射儀3-7 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儀(reflection high-energydiffraction, RH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