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66
构构构构“构构构”构构构构 构构构构“构构构”构构构构 构构构构构构构 构构构构构构构 构构 构构

description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蒙阴县中医医院 徐鹏. 什么是中医 “ 治未病 ” ?. 治未病思想发端于我国的《黄帝内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 珍 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强调: 未病先防 对于健康无病之人,重在养生调摄,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Page 1: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蒙阴县中医医院蒙阴县中医医院徐鹏徐鹏

Page 2: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什么是中医“治未病”?什么是中医“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发端于我国的《黄帝内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珍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强调:

未病先防 对于健康无病之人,重在养生调摄,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 . 上古天真论》曰:“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已病防变 依据“阴阳互根和互相生克制化”的哲理,有目的地去扶持和调动尚未患病但与已病的脏器或组织有关联的脏器或组织,也就是让自身健康的脏器或组织去对抗和平衡已病的脏器或组织。这也就是中医所谓的“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瘥后防复《伤寒论》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还有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强调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等。

Page 3: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医“治未病”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乱…… ,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以及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这种中医“治未病”思想正是上述医学目的,而且中医“治未病”已有近两千年了,在理论与实践上蕴藏着丰富的内容。

• 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导人们“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强调“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 《证治心传 · 证治总纲》 曰:“欲求最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 ,申言养生防病是医学的主要目的与功能,这种医学观贯穿于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之中。

Page 4: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 WHOWHO )) 19961996 年在名为《迎接年在名为《迎接 2121 世纪的挑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战》的报告中指出了 2121 世纪的医学将有重大转变世纪的医学将有重大转变 ..

疾病医学 健康医学

重治疗 重预防

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

整体治疗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Page 5: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心身综合治疗

生物治疗

以病人为中心

以疾病为中心

强调“治未病”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个体治疗

整体治疗

重视病人自我保护

强调医生作用

Page 6: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康医学

21 世纪的医学将不再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个较长时期以来,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被动的,是对医学主体功能的削弱与颠倒。治未病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

Page 7: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中医治未病理中医治未病理

论的实践意义论的实践意义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意义

预防疾病的发生

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

Page 8: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一、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源远流长一、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源远流长 • “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 · 内篇》,所谓“生”,生命、

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

• “ 养生”的内涵

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Page 9: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中医养生文化中医养生文化

•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有养性、退居等专卷,涉及:

老年生理心理老年生理心理 居住环境居住环境 精神情志精神情志 适度活动适度活动 服食药饵 等七个方面

汉代华佗的五禽戏,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造,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形、“小炷留灯”。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是油。

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里,提出耐老、增年、轻身、益寿等概念

Page 10: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中医养生文化中医养生文化

另外《老老恒言》、《千金方》、《养性延命录》等古代文献中的养生内容也十分充实。

Page 11: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二、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意义重大

Page 12: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目前医学科学在世界水平上不能解决的问题

SARS 艾滋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恶性肿瘤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Page 13: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的建立不仅具有丰厚的理论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和科学内涵;不仅能促进人类健康,提高人民生存质量,而且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我们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体现民族特色发挥领先优势。更有利于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普及宣传科学养生健身理念、改善生存质量。

Page 14: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所以,在全面继承古代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现代中医养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充分利用中医药的资源、文化和科技优势,创建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集药物保健、饮食保健、心理保健、运动保健、住宅保健为一体的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Page 15: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三、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的内涵

Page 16: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一)心理保健(一)心理保健

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是养心,即调节情志

《素问 · 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素问 · 气交变大论》云:“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素问 · 生气通天论》说:“清静则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这都是说要人思想恬静,既可防止内在致病的七情刺激,也可使肌腠肤表有抗御外邪的能力。

Page 17: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而愉快、意志健全、适应多种人际关系、行为统一协调。

而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为物欲化倾向 冷漠化倾向 粗俗化倾向 躁动化倾向

在高科技、信息化、竞争激烈的 21 世纪心理养生对促进人类健康将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心理健康可促进身体健康,身体健康者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彼此形成良性循环;

反之,一些负性心理因素会引起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病后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中医治未病心理保健工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Page 18: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心理保健的方法:( 1)精神乐观:精神乐观之所以增进健康,大体上讲,其

作用机理主要有二:其一,乐而忘忧,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可摒除异常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其二,精神畅达,则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具体做法如下:

1)善于解脱:遇不欢之事要善于自我解脱,勿常记于心。

2)陶冶性情:如工作之余,常常吟诗作赋、养鱼种花、郊游览胜、打太极拳或垂钓等等,均有助于陶冶性情,培养乐观性格。

3)笑口常开:即待人和颜悦色,笑口常开,自然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人际关系融洽,即有益于乐观。同时凡发自内心的笑,本身即可减少烦恼,于是乐观精神由之而生。

Page 19: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2)意识纯正:中医学认为意识纯正有利于健康。《保命歌括》云:“心纯性正,以养此身”即是阐述两者之间关系的。思想意识纯正,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培养:

1)与人为善:害人之心不可有。生活中,人有升有降、有进有退、有悲有乐,若见他人晋升、事业成功等,切不可产生妒忌之心及想方设法诋毁他人;即便素有成见,亦不可如此;更不可无事生非,损害他人。

2)真诚待人:古人有每日三省之训,其中之一便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者,诚也”。无论是同事同学,还是上级下级、老师学生以及左邻右舍,均应一视同仁,真心相待;若非原则问题,均应礼让三先;凡他人遇到困难之处,应鼎力相助,至诚关心。

3)少思寡欲:不可贪求女色、金钱、地位;不可为了名利而损害他人。

Page 20: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3 ) 思维适度:思维是心神的功能反应。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人们掌握渊博知识、高深学问的基本方法,同时亦有利于身心健康。《养生四要》所谓“精勤思学,延年益寿”,指出了勤奋地、合理地思考问题与健康长寿的关系。但学习方法不当,如长期夜以断日地看书学习与思考问题,则有害于身体。前人所谓“不思则罔”、“过思则害”,即是辨证地阐明了学习思考时的“劳逸结合”关系。

Page 21: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4)心境平和:指心理上应始终保持纯朴而无杂念、清静而不焦躁的良好状态,方有益于健康。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要排除私心杂念。减少了私心,降低了嗜欲,则减轻了思想上不必要的负担,有利于心理上的清静平和。

2)要利用适当的时间开展气功、保健按摩等活动,使心境逐步宁静下来,并进入“意守丹田”、“意念专注”、“虚无静泰”的安静状态。

3)要有清静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尽量避免嘈杂喧闹以及不健康的音乐刺激。

4)要有专一的工作、学习、生活志向,不能朝三暮四。有了专一的志向并潜心去追求,心境就能相对地纯静下来。

Page 22: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5)性格开朗:气量豁达,性格开朗,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计较个人得失,便不易产生“优虑”、“喜怒无常”现象,自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人与人之间的非原则问题,应该有这种胸怀。临床所见,性格不开朗的人最易忧虑郁闷。“忧”为七情中对人体健康有

害的又一种情志。《灵枢 ·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可见,忧郁性格不仅易伤神,且易致使气滞血瘀而变生诸病。

( 6)意志坚强:意志包括信心、自控力、毅力和抗御外界打击能力。坚强的意志可以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保持气血流畅,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意志虚弱者则神怯气虚,气血不畅,抗病力弱而易遭受病邪侵袭。

Page 23: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二)饮食保健(二)饮食保健

中医治未病的关键是合理的膳食结构。我国人民在三千多年的医疗史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养生的思想。

《周礼 · 天官》篇记载,宫廷设“食医”——营养医生,反映了中医饮食养生学说的悠久历史与重要性。

《素问 · 脏器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的观点。

“ 世界上最早论述合理营养与平衡饮食”的理论

祖国医学丰富独特的饮食思想,即饮食养生学说。

逐步形成

《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

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

Page 24: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传统养生保健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健康膳食金字塔

红肉红肉

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

鱼禽蛋类鱼禽蛋类

奶制品

豆类和干果

谷类

少吃或不吃

适量少吃

适量吃

适量多吃

多吃

每顿都吃

Page 25: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饮食保健方法:1 .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中医学对控制及调和饮食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认

为日常饮食要注意“节”与“和”。 所谓“节”即节制、控制,不肆食恣饮之意,或谓适度、法度。节,不仅是量的控制,也是味的控制。饮食无过无不及,以适应身体需要为度。这就要求人们勿逞口腹之欲,勿极五味之美,而要根据人体气血阴阳状况和食物的性能进行调和,适度进食,方能达到健康长寿、减少疾病发生的养生目的。古人提倡“暮食不若晨食”。“清晨一碗粥,晚饭莫教足”。“大渴不大喝,大饥不大食”。

所谓“和”即调和。不偏食 , 味宜清淡。

Page 26: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口味上宜“去肥浓,节酸咸”,即日常饮食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肥甘厚腻、酸咸过重的菜肴。据现代医学研究,每天吃 10g食盐的人群中,其高血压发病率为 10% ;而每天吃食盐多 2倍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也增加 2倍。可见,古人饮食强调清淡与现代医学控制食盐摄入量以防心血管病的主张有不谋而合之处。

Page 27: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2 .饮食有常,物我相适“常”,即指常规、法度,一定的规律性、规范性

而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观点,即体现了适合中华民族生存特点的以素食为主,果蔬肉食为辅,通过调和,兼收并蓄的饮食规律。这一饮食规律沿袭至今,五谷仍为我国人民主食,而五菜(指蔬菜)则是主要的副食,五果、五畜则作为副食中的营养补充品。违反这一规律,则会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去平衡而发生疾病。祖国医学“饮食有常”的“常”,还体现在饮食的规范性上,包括饮食按时、食欲细缓、适温而食及食不暴饮等。 日常饮食宜有节奏,定时定量。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Page 28: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饮食有常”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物我相适”,即食物的性味要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相适应,以人体需要来决定食用何种适当的食物。饮食上主张按“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进食。如寒性体质的人宜食温性或热性食物;热性体质的应食寒凉平性食物,忌食温燥伤阴食物。又如气血虚的人,冬春季宜进食温补生血的当归羊肉汤和桂圆肉、大枣等滋补食品。

Page 29: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我国古代医家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极为重视饮食与时令的关系,并提出了饮食养生的四季五补法。即随季节的变化,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调整饮食,以补阴阳气血不足;春天“升补”,夏天“清补”,秋天“平补”,冬天“滋补”,四季“通补”。

中医在养生中主张顺应四时养生。《内经》中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这一思想被后世养生家奉为圭旨,在饮食方面讲究在不同季节、气候、时间,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适应环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四时变化。

33 .饮食以时,四季五补.饮食以时,四季五补

Page 30: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饮膳正要》阐述了四季适宜食物:“春气温,宜食麦以“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燥;冬气寒,宜食枣以热治其寒”冬气寒,宜食枣以热治其寒”。

• 《养老春亲书》对老人四季饮食养生作了详细叙述,指出:春季饮食“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酒不可多饮,水粽粘冷肥僻之物,多伤脾胃”;夏季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饮食温软,不令太饱,生冷肥腻尤宜减之”;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若食炙燥热,多有壅噎痰嗽眼目之疾”。

• 后世清明“寒食”,端午饮“雄黄酒”,夏季喜食冬瓜、薏米汤等饮食风俗习惯,都可见这种“饮食适时”思想的影响。

Page 31: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4 .饮食洁净 进食宜忌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卫生也是祖国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内

容,主张食物宜新鲜洁净,富有活力;必要时尚要辨别有无毒性,慎从口入。如《饮膳正要》主张:“猪、羊疫死不可食”,“浆老而饭馊不可食”。《食疗本草》谓:“鳖赤足不可食”“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随息居饮食谱》载:“河豚鱼其肝、子与血尤毒”;还记载有饮用水消毒法:“井泉水入整块雄黄、整块明矾各斤许,以辟蛇虫、阴湿之毒”。“水不甚清者,稍以矾清之,并解水毒”。物性不同,有相合相反之诫;病体有别,有宜食宜忌之谓。《本

草纲目》中就列举出 63 种饮食禁忌。又如《食疗本草》载:大麦“熟即益人,带生即冷,损人”。“甜瓜动宿冷病,患征瘕人不可食瓜”。《随息居饮食谱》载:糯米“性太粘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兔肉“多食损元阳,……孕妇及阳虚者尤忌”。带鱼“动风,病人忌食”。诸如此类,记载颇丰,形成了祖国医学饮食养生学说中又一特色。

Page 32: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养生食谱歌养生食谱歌

•1 .水果类• 苹果甘平解热营养高,香蕉辛寒润肠便秘疗。• 桔子甘温除浊化痰腻,生梨甘酸化痰润肺好。• 柚子酸凉润肠通大便,橙子甘酸顺气开肺窍。• 李子辛酸生津解口渴,栗子咸温补肾壮膝腰。• 鲜桃辛平清凉解肺热,樱桃微酸添津消内耗。• 西红柿甘酸能和营卫,猕猴桃甘酸抑癌细胞。

Page 33: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养生食谱歌养生食谱歌

• 枇杷甘平利胃清肺热,菠萝甘温消湿通利尿。• 橄榄甘涩润喉解酒毒,白果甘苦利尿定痰哮。• 核桃甘平乌发益肾气,白莲甘凉养心解烦恼。• 山梅甘酸养血补虚弱,乌梅酸凉安神解烦躁。• 葡萄甘酸润肤美容颜,大枣甘温煮粥缓衰老。• 荔枝甘涩性热补虚寒,龙眼甘温生血治心劳。• 松籽寒凉润肠通大便,山楂甘温补中利肠道。• 荸荠甘平安中利肝气,西瓜甘凉除烦解暑妙。

Page 34: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养生食谱歌养生食谱歌

• 2 .忌食类• 海产食品能升血尿酸,风湿关节病患气血阻。• 常山地黄蜂糖忌生葱,地黄首乌忌葱和萝卜。• 甲鱼甘温滋阴忌苋菜,茯苓忌醋薄荷忌甲鱼。• 鲫鱼甘温补中忌朱砂,猪肝砂糖芥菜克鲫鱼。• 鸭蛋甘冷禁忌桑椹子,雀肉甘温益髓忌白术。

Page 35: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养生食谱歌养生食谱歌•3 .五谷类• 粳米甘凉滋阴清肺热,糯米甘温健脾补虚弱。• 大麦甘温和中消食积,小麦甘温除烦养心血。• 高粱甘平治痢和胃脾,玉米甘平宽肠利水液。• 粟米甘咸消渴益肾气,荞麦甘寒利肠通气嗝。• 花生甘平润肺降胆醇,芝麻甘温补虚消内疴。• 红薯甘平安中利肠道,赤豆甘酸排毒促代谢。• 黑豆甘平活血祛风湿,大豆甘平益脏葆春色。• 土豆甘平养胃补中气,绿豆甘寒抗毒解暑邪。

Page 36: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养生食谱歌养生食谱歌• 4 .蔬菜类• 白菜清淡利尿解毒素,菠菜甘平润燥和血脉。• 莴笋微苦通乳顺气血,芥菜辛温通鼻利心肺。• 芹菜甘平利便降血压,韭菜辛甘补肾暖脾胃。• 油菜甘平散瘀且消肿,葵菜辛温开窍又利水。• 紫苑甘凉杀菌治痢疾,荠菜甘温利肝明目锐。• 萝卜辛甘化痰除胀满,胡萝卜甘辛能益精髓。• 海带咸润泻热利膀胱,莲藕甘平化瘀解酒醉。• 竹笋微甘清肺宽胸膈,木耳甘平抗癌清肺胃。

Page 37: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养生食谱歌养生食谱歌

• 慈菇微苦清凉降血压,芋头微苦散结通淋块。• 马兰微辛凉血治口疮,败酱苦辛排脓治阑尾。• 丝瓜甘凉通络降血压,冬瓜甘淡利水可减肥。• 黄瓜甘凉去皱美容颜,番茄辛甘补血抗体衰。• 扁豆甘温止泻健脾胃,豌豆甘平益脾通母奶。• 蘑菇甘平健体抗肿瘤,香菇甘平生津和营卫。• 葱辣生姜辛温治感冒,胡椒辛温祛湿调口味。• 大蒜辛温杀虫消肠炎,南瓜子味辛甘灭菌害。

Page 38: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养生食谱歌养生食谱歌

•5 .鱼肉类• 鲤鱼甘平利尿消水肿,鲫鱼甘温开胃能补中。• 甲鱼甘凉退热滋阴虚,鳝鱼甘温益脏除内风。• 青鱼苦寒泻热除目翳,鳗鱼甘平补虚益心胸。• 海蜇咸温化水降血压,乌贼咸平行经治腹痛。• 田螺甘寒利湿能明目,贝子咸平明目利水行。• 螃蟹咸寒除热濡筋骨,虾米甘温壮阳益智聪。

Page 39: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养生食谱歌养生食谱歌

• 猪肉咸寒行经强脏腑,羊肉甘热安中健肾功。• 狗肉咸温祛寒暖脾胃,马肉辛寒消积能杀虫。• 兔肉辛温消积明目好,动物肝类明目相适应。• 鸡肉甘温益中补虚弱,鸭肉甘凉补虚除湿病。• 雀肉甘温益髓治雀盲,鸽肉咸平健脑可安宁。• 动物脑髓禽蛋猫头鹰,充髓益智健脑效分明。

Page 40: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一般的人平时并不注意食补的问题,只是在患病之后身体虚弱,或者产后、手术后才想到食补。当然,病后体虚应当进补,但一般的病人在生病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往往身体虚弱,脾胃的运化吸收功能也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不能进食过多,或者虽然吃下去了却不能够消化吸收,反而达不到补虚的目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在无病的时候注意食疗,养生补虚,增强体质,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更符合《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原则。

Page 41: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小儿因为脏腑娇嫩,脾胃功能还不健全,饮食又不懂得节制,因此,在选择食补方法的时候,必须注意避免偏于壮阳助火的食物,而应以运化脾胃、帮助消化为主。

• 青壮年大多生机旺盛,一般无须补益,或只用滋养清补。

• 老年人肾气逐渐衰退,肝肾虚弱,耳鸣耳聋等,应多食补益肝肾的食物;也有的老人气血虚弱,皮肤干萎、头晕眼花,容易感冒,应该补益气血。老年人的便秘常常是一种普遍病症,可以通过食疗来调节 , 如蜂蜜、核桃肉、香蕉都是老年人常用的食补食疗的食物。

Page 42: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3、运动保健

运动保健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

三国时的华佗,根据中华传统文化所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理论,创造了“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 《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提示应当劳逸结合、锻炼适度,才能气血调畅、疏郁散结、脏腑得养、阴阳互守,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

这两种导引方法,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Page 43: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发展,人们体育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肥胖症等与运动不足有关的疾病,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生命在于运动”道出了生命活动的规律。适当的运动能使周身的血液畅流不息,不致瘀滞;能改善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证脏器细胞正常活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体保持旺盛的活力,是预防疾病,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获得健康长寿的要素。在中国的养生保健体系中,人的生命体的自我活动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一套关于人体运动保健的思想、理论及方法的体系,认为运动保健应讲求性命双修、形神俱养和心身并育。未来理想的运动保健模式将以个人的分散的运动健身活动为主,根据自我身心的特点,自觉自由地进行运动锻炼。

Page 44: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运动保健的原则运动保健的原则

运动保健的原则是协调统一,形神兼练;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比较适宜于健身的运动项目有:

太极拳 气功 散步 慢跑

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身体条件,选择一些强度小、易掌握、易坚持、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科学的运动保健。下面就我国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几种练功方法作一介绍。

Page 45: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11)五禽戏:)五禽戏:五禽戏是三国时期华佗编创的,仿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动作以强身防病的一种方法。史书记载,华佗的弟子吴普等人以此锻炼身体,活到 90岁还耳聪目明。本功法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华佗五禽戏的设计是甚为科学的。如““虎戏虎戏””模仿虎的勇猛扑动,着重锻炼上肢肌群、关节;““鹿鹿戏戏””模仿鹿的伸展头颈与转腰动作,着重锻炼肩颈与腰的肌群、关节;““熊戏熊戏””模仿熊的沉稳走爬……这些动作联贯起来,即能“动诸关节”,锻炼全身,既可强体防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亦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Page 46: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2)易筋经:易筋经是采用呼吸与静止性用力来锻炼肌肉,通经活络,改善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传统健身法。所谓易筋,意即使萎弱的肌肉筋骨改易成壮实的肌肉筋骨。实践证明,长期坚持锻炼本功,具有良好的强身防病效果。

本功法共有十二段,包括两手当胸、两臂横担、两手托天、摘星换斗、倒拉九牛尾、出掌、拔马刀、三盘落地、左右伸拳、猛虎扑食、躬身、掉尾等。

Page 47: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3)八段锦:八段锦以锻炼上肢为主,能加强臂力,锻炼胸部肌肉,有助于防治脊柱后突,以及加强下肢肌力、锻炼头颈和躯干等部位。

本功法包括: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等八段。

Page 48: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4)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项目。其特点是动作柔和、平稳舒展、动静结合、缓慢连贯、均匀协调、圆活自然,因此形象地用“太极”二字命名。太极拳的流派甚多,其中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包括了多家拳术的基本功姿,简便易学,效果良好,深受人们的欢迎。

简化太极拳包括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收式等 24式。

近年来,太极拳强身延年、防病治病的良好效果已被大量实践所证实。坚持练太极拳能够延缓肌力衰退,保持关节韧带的敏捷灵活,全身血管的弹性增强,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机能,培养乐观性格……。特别是在早上空气新鲜时练功,还能收到“吸气养神”之效。

Page 49: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四)药物保健(四)药物保健

历代医家对对药物养生保健有很多记载。

《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养生作用的药物共约 160 种。

至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补充了冬虫夏草、延寿果等 10 多种。另为药酒、药粥、药糕等。

《寿世编》有阳春白雪糕、八仙藕粉、七仙炒面、观音茶等可作老人养生之用。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分别制成膏、丹、丸、散等剂型长期服食

由于中药复方均为天然药物组成,遵循中医理论进行君、臣、佐、使的精密细致的配伍,避免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适宜于长期进行养生保健 六味地黄丸 四君子汤 肾气丸 逍遥丸 归脾丸

随着科技发展,新一代的高科技中药保健品层出不穷,进入了家庭,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欢迎。

Page 50: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补益药物简补益药物简介介

( 1)人参:味甘而微苦,其性偏湿,功效大补元气,是补益元气、强壮体魄、延缓衰老不可缺如的佳品。《神农本草经》: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研究表明,人参含有 29 种人参皂甙, 13 种以上的氨基酸, 7 种维生素和 12 种无机元素。人参皂甙对纤维细胞合成有促进作用,对衰老现象有延缓作用。人参对于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物的抵御力,从而健体强身,防治多种疾病。

人参既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 又能因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而抑制兴奋过程, 这种双相作用,对改善和增强高级神经功 能活动,提高人们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改善睡眠都大有裨益。

Page 51: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2)黄芪:味甘而微温,被誉为“补药之长”,是补气中必用之品;特别是体质虚弱、气力不足,平时易患感冒或食欲不馨者尤不可少。黄芪补气而又能升发阳气,与一般补药不同,这对阳气式微、沉潜之衰老病势大有好处。黄芪补气而又有通痹、敛津之攻效,没有中满呆补之弊,故为中医用补药首选之佳品,对衰老体质尤为适宜。 黄芪的药理作用较多,具有强壮、强心、保肝、降压、利尿、抗菌、抗病毒以及激素样作用。黄芪还能加速淋巴细胞转化,增强 T细胞功能,抑制自身抗体引起的免疫性疾病。近几年来,黄芪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而防病抗衰等资料亦常有报道。在抗衰方药中,人参与黄芪、甘草同用,相辅而进,相得益彰,其调补阳气之功效则比单味药的效力大为提高,而且持久。

Page 52: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3)紫河车:味甘、咸,其性温,能大补气血,可用于由精血不足而引起的体倦羸瘦之各种虚损症,是一味疗效极好的滋补强壮剂。由于本品系血肉有情之物,禀受精血结孕之余,故补元气生血生精之功远远优于其他草木之味,是当前补肾抗衰和“嫩肌肤”、“悦颜色”之上品。“阴生于阳”,补元气以化生精血的理论,已为中医长期以来反复实践所证实。运用阴生于阳理论优势和紫河车大补气血这一独特功效,以有效的剂型和剂量,不断地与服紫河车,当是增强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一条医门法律。 紫河车含丰富的蛋白质、免疫因子和多种激素,故对延缓衰老、补肾强身功莫大焉。

Page 53: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4)鱼鳔胶:味甘、咸,性微温,亦属血肉之品。本药富含油脂、蛋白和多种氨基酸,是一味阴阳并举、补水中之火的要药,与熟地、肉苁蓉并用,其滋补阴血、软化血管、畅通大便之功尤有其特殊之效。

Page 54: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55)黄精:)黄精:性味甘、平,功效补益中焦脾气,滋养胃阴,并性味甘、平,功效补益中焦脾气,滋养胃阴,并能滋养心肺之阴。黄精历来就是中医用来“延年益寿”的常用药,能滋养心肺之阴。黄精历来就是中医用来“延年益寿”的常用药,由于黄精药力平和,适宜于经常服用,故对年老体弱,或大病重病由于黄精药力平和,适宜于经常服用,故对年老体弱,或大病重病之后的精神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口干乏味、食欲不馨、大便干结之后的精神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口干乏味、食欲不馨、大便干结等症特别适宜,是必用之要药。因其药力平和故可作延缓衰老之剂等症特别适宜,是必用之要药。因其药力平和故可作延缓衰老之剂经常服用。有资料报道,黄精水煎剂连续灌服经常服用。有资料报道,黄精水煎剂连续灌服 11 个月,可使小鼠皮个月,可使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增加,可见黄精具有明显的抗衰老功用。实验资料肤羟脯氨酸含量增加,可见黄精具有明显的抗衰老功用。实验资料还表明,黄精提取物可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还表明,黄精提取物可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 TT淋巴细胞转化淋巴细胞转化率或率或 E-E- 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故黄精对免疫功能具有较大影响。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故黄精对免疫功能具有较大影响。

Page 55: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6)熟地黄:味甘而微苦,性微温,入肾、肝、心三经。熟地补血生精,滋肾养肝,具有填精滋液、祛病延年、黑发乌须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从我们实践的体会看,李时珍所言是可信的,故抗衰方中当不可缺如。

Page 56: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77)当归:)当归:是补血活血的常用药,被誉为“血家要是补血活血的常用药,被誉为“血家要药”,而用于抗衰方中,与黄芪、人参为伍,补血活血药”,而用于抗衰方中,与黄芪、人参为伍,补血活血之功更好。当归还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之功更好。当归还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和调整心率的作用,复方中与低血脂和调整心率的作用,复方中与丹参、红花相配,其改善血液流变、丹参、红花相配,其改善血液流变、抗凝等作用更加完备,对延缓机体抗凝等作用更加完备,对延缓机体衰老大有裨益。衰老大有裨益。

Page 57: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88)肉苁蓉:)肉苁蓉:味甘,咸而微温,入肾与大肠经,功味甘,咸而微温,入肾与大肠经,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实验研究发现,肉苁蓉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实验研究发现,肉苁蓉可使小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使小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SOD)的活性明显增)的活性明显增强。肉苁蓉水煎剂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升高红细胞膜强。肉苁蓉水煎剂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升高红细胞膜Na+Na+、、 K+-ATPK+-ATP 酶的活性。从肉苁蓉中提取的环稀醚糖酶的活性。从肉苁蓉中提取的环稀醚糖甙京尼平酸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其作用优于甙京尼平酸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其作用优于 VEVE 。。

Page 58: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9)肉桂、附片:是一对温暖肾阳、回救真阳的辛热药,关系到人体生命之根。桂、附同用,既“守而不走”,又“通行十二经”,现用于甘缓抗衰之蜜丸中,宛如微风和煦,缓缓激启肾中真气,活通血脉,助先天以振奋后天。

附片能驱逐体内阴寒之气,使阳气畅达内外、四末;肉桂浑厚芳香之气以排除胃肠中之积滞助消化而醒脾胃,这些都是久服抗衰药丸所必须同时具备的。

Page 59: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1010)甘草:)甘草:性味甘平,益脾胃,解百毒。其独特性味甘平,益脾胃,解百毒。其独特之处,还在于甘草能协调多种、多类药物的性味而使其之处,还在于甘草能协调多种、多类药物的性味而使其发挥最大而平和、持久之功效,可促使补气补阳和补血发挥最大而平和、持久之功效,可促使补气补阳和补血补精两类药物各擅其长,各尽其性而共凑补肾生精之功。补精两类药物各擅其长,各尽其性而共凑补肾生精之功。

Page 60: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11)生姜:“行阳分而发表散寒,宣肺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化痰下食”,但这只是一般的用途。鲜生姜汁所含的姜辣素等,在化散胃肠中之痰水秽浊之气(即解毒)而外,又能和缓地刺激胃液的分泌,并能防止药丸变味、变质,从而提高其药效。在抗衰老药中用生姜还有一个突出的功效,即生姜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姜辣素即有很强的对抗自由基的作用,这一作用比人们通常了解的维生素 E

要强得多,故生姜能及时消除体内致衰老因子——自由基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Page 61: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2 .注意事项( 1)注重活血化瘀:年老体弱之躯,精血亏损自不

待言,正因为阳气式微,精血虚少,因而血液粘稠度增高,循环缓慢,精血不能载阳气而环周全身,故衰老之症又可逐渐加重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故抗衰老剂中用人参、黄芪、紫河车、鱼鳔胶、熟地等大队补元气、生精血之补剂时,必须同时佐以少许通络活血之品以活泼、激发、促进补元气、生精血等药物充分发挥其效应,故遣少许丹参、桃仁、红花和水蛭为佐剂。同时丹参、桃仁、红花本身又有改变血液凝滞之病理变化,改善微循环和促使细胞再生等功能。这里要特别提到,水蛭逐瘀活血之功力甚佳,富含动物蛋白。但有人总以为是吸血的蚂蝗而望而生畏,其实水蛭逐瘀活血之功并不峻猛可怕,而是一味逐瘀生新而又不伤损正气的佳品。

Page 62: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 22)注意顾护脾胃:)注意顾护脾胃:应用芳香化积理气药,如生鸭应用芳香化积理气药,如生鸭内金、砂仁、广陈皮等,一则消积滞,快脾胃,增食欲,启内金、砂仁、广陈皮等,一则消积滞,快脾胃,增食欲,启后天水谷之气,使先天之精血化生有源,同时又不致使大队后天水谷之气,使先天之精血化生有源,同时又不致使大队滋补药有呆补之弊。鸡内金、鸭内金都有消食化积、健脾快滋补药有呆补之弊。鸡内金、鸭内金都有消食化积、健脾快胃的功效,但前者逊而后者峻。胃的功效,但前者逊而后者峻。

(( 33)强调辨证施补:)强调辨证施补:气虚者用玉屏风散,血虚者用气虚者用玉屏风散,血虚者用四物汤,脾虚者用补中益气丸,肾气虚用金匮肾气丸,肾阴四物汤,脾虚者用补中益气丸,肾气虚用金匮肾气丸,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等。虚用六味地黄丸等。

Page 63: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五)住宅保健(五)住宅保健

中华文化典籍中有“鸡初鸣、洒扫堂庭”等教导

到后世朱柏庐《治家格言》明确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后汉张让传所载,灵帝三年,毕岚创造翻车、渴鸟。就像现在的人造喷泉和洒水车。

Page 64: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居住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居住者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人类居住环境急剧恶化。住宅与规划设计的不健康因素,导致居住环境受到污染、人际关系冷漠,致使装修病、空调病蔓延。

从住宅保健角度分析,具有保健作用的住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住宅建筑的地理形势

建筑的自然方位

住宅环境的水土质量

住宅环境的气流状况 等

Page 65: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我们应当顺应住宅保健的发展趋势,不要再现由于住宅而引发健康问题的情况,为此,设计师、开发商、建筑商及居住者应共同努力,营造有益健康的住宅环境,实现房地产市场真正的健康繁荣。

Page 66: 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