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研究

24
田野研究 曾柏文英國華威大學社會學博士 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Transcript of 田野研究

Page 1: 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曾柏文╱

英國華威大學社會學博士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Page 2: 田野研究

A moment to start雲南東竹林寺,2000年十月六號下午

Page 3: 田野研究

「… 廟中的小和尚大約都是在七、八歲,最晚在十一、二歲就被送到寺中,從此就在這山谷中過著與外界隔絕的生活。每天的日子,就在規律的上下課、背誦經文當中度過。

十一、二歲呀,那應該還不是一個能選擇信仰、決定生命方向的年紀,但是他們所處在的社會脈絡,就讓這樣的人生選擇了他們。看見這些孩子好奇又靦腆地注視著我的衣服、相機,我更可以感覺到,那個大男孩好像想問些什麼,關於外面世界的,卻又問不出口。真慶幸他沒問,否則我真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與世隔絕的少年,對他企及不了的世界的好奇。

回到客房閣樓,我坐在床邊反省,像我們這種人的闖入,是否對這些小和尚原本平靜的生活與心境,帶來一些我們沒有意識到的衝擊?我想著,該用什麼心態面對,才能避免無意識的傲慢與偏見?要怎麼互動,才不會顯得突兀而冒犯?

幾天前在梅里雪山山腳,我藏身在眾人的行動中,躲開這種難題。但現在是我一個人,困惑無依,毫無遮蔽地必須面對這些分寸的拿捏。我開始自責自己的莽撞,怎麼這麼毫無心理準備就打算來這住上一天。所以我退卻了。我捲起睡袋、塞回行囊,逃離這群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的少年,逃回通往文明現代的公路,帶著狼狽。」

Page 4: 田野研究

敘事中的元素

▪ 心境想像:原始氛圍的浪漫/ 緊張

▪ 感官經驗:陌生中的銳利,真實感的衝擊

▪ 認知活動:忙碌於理解、比對,反身性地修正認知

▪ 倫理衝擊: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影響、倉皇,與羞愧

▪ 記錄出版:書寫、影像

Page 5: 田野研究

I. 田野是什麼?一個概念的身世

Page 6: 田野研究

田野工作:人類學的核心

▪ 田野,翻自人類學的 “field” fieldwork, field research, field study

▪ 田野工作:人類學的核心“The tradition of fieldwork, and a conceptual repertoire derived from deep immersion in local ways of life, has been the source of anthropology’s strength” ─ Keesing ans Strathern, ‘Fieldwork’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1998:7

▪ 田野:不只是某地,而是「被界定為研究對象」之所“…field; that is circumscribed areas of study which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social research.”- Burgess, In the Field, 1984, p1.

Page 7: 田野研究

現代性、殖民與人類學

▪ 現代性(Modernity)的根源雙元革命:工業革命與法國革命原料與市場需求:殖民擴張

▪ 19th世紀社會劇變:都市、金錢、階級、官僚體系等新興現象社會科學崛起:研究歐美現代社會

▪ 19th世紀殖民擴張:亞非人種、語言、風俗知識湧入西方視野社會達爾文主義:以演化詮釋「種族文化」間的差異人類學崛起:透過比較各地資訊,探究「人類」概念

人類學的進步性:跨越生物性的「種族」,平等地視為「人類」,並提出「文化相對性」(cultural relativity),重視在地觀點(the native view)

Page 8: 田野研究

民族誌方法奠定

▪ 19th世紀:商人、駐軍、殖民官員日記書信二手分析

▪ 20th世紀初:「民族誌」(Ethnography)方法的奠定

B. Malinowski 的Trobriand 島民三部曲M. Mead, Coming of Age in Samoa(薩摩亞的成年)E. Evans-Pritchard, The Nuer(努爾人)

1922 1929 1935 1928 1940

Page 9: 田野研究

民族誌方法論

《歡迎光臨人類學》71頁

Page 10: 田野研究

田野:隱喻的知識權力

▪ 人類學「田野研究」蘊含的二元對立

▪ 人類學傳統:「田野」鑲嵌的浪漫主義相對於當代的進步性

▪ 後殖民論述:「田野」內嵌的歧視「研究」視為骯髒的詞彙

Decolonizing methodologies, 2012

概念 田野 圖書館/大學

知識位階 經驗資料 理論分析

知識權力 被研究的對象 研究者

地理關係 亞非 歐洲

文明程度 原始的 現代的

Page 11: 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知識價值

▪ 真實性(Authenticity)-實地觀察能提供最正確、完整、不受二手傳遞者扭曲的訊息

▪ 優勢:凸顯細節現象細節深描、人際互動與關係、文化意義

▪ 權威(Authority):只有你到過,相對於其他人建立起的相對權威。> 田野書寫的誠信倫理

▪ 侷限:研究規模的限制團體組織、聚落、特定圈子

Page 12: 田野研究

「田野技術」的跨領域挪用

▪ 傳統人類學/ 考古學研究的核心

▪ 社會學的質化研究(參與觀察)e.g. 芝加哥學派

▪ 當代社會人類學 (social anthropology)人類學「回家」:凝視自身社會角落。

▪ 經濟學/ 政治學對田野方法的引入

▪ 生物學/ 地球科學:相對於實驗研究的田調

▪ 其他專業:新聞、社區營造

Page 13: 田野研究

II 田野研究怎麼做

Page 14: 田野研究

←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Page 15: 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怎麼做?方法論的介紹

Page 16: 田野研究

選擇/ 進入田野

▪ 為什麼這個地方?理論潛力:特殊性、重要性個人意義連帶研究的可行性

▪ Access –你能去哪、見到誰、參與/知道什麼gatekeeper (守門者), key informant (關鍵報導人)贏得信任:尊重、態度、話術/ 人際技巧

Page 17: 田野研究

研究方法1:參與觀察

▪ 以參與者身分觀察:真實接觸、深入意義脈絡

▪ 參與者/ 觀察者內在張力:投入/ 抽離、感受/ 理知、行動者/ 結構

>「見樹又見林」的心靈訓練角色張力:夥伴/ 外人

▪ 研究者「參與角色」的定義與斡旋社會位置的效應:族群、性別、年齡、身分、談吐多重角色的互動

▪ 記錄方式

▪ 研究者再現:真實 vs 虛構> 承認「作者」的存在,但界線在哪?

Page 18: 田野研究

研究方法2:訪談

▪ 目的:受訪者視角敘事(記憶、詮釋、感受)無法從任何其他方式得知

▪ 互動:訪談所得,源於研究者與受訪者的「互動」> 訪談者角色、彼此權力關係、受訪者形象整飾

▪ 訪談分類:結構化的程度結構化調查、半結構化訪談、開放對話

▪ 說詞的意義:事實陳述 / 共識建構/ 受訪者的「認知」> 其他證據的 triangulation例:新加坡的OB Marker

▪ 難言之隱:禁忌、創傷、失語、利益衝突例:Nuer 人的名字例:地下黨受難者的說與不說

Page 19: 田野研究

研究方法3:文件分析

▪ 個人文件:信件、日記、自傳、證明文件、成績單社群文件:刊物、公告、名單、帳冊

▪ 評估文件:可取得性 vs 代表性(抽樣邏輯)可能的扭曲與欺騙出版呈現方式

▪ 檔案庫:過去的痕跡檔案庫建立邏輯:收錄保存的目的與利益收錄的偶然性小心,什麼被遺漏了?

Page 20: 田野研究

研究技術:田野記錄

▪ 田野筆記田野速記 jot note (關鍵詞)田野筆記 field notes (客觀環境、人物、活動)方法論筆記methodological notes (研究方法概念)日誌 journals and diaries (研究者個人感受)

▪ 攝影/ 錄音錄影網路記錄

Page 21: 田野研究

研究技術:資料分析

▪ Coding 1. 開放編碼:初步辨識、概念化2. 理論編碼:比對連結、理論發想3. 選擇性編碼:建立理論命題

▪ 選擇編碼的技巧:說故事、檢視筆記、提問題後設筆記:觀察、分析、理論、方法論基本問題:事件、角色、意義為何?事情如何變化?宏觀結構為何?概念與資料完備否?後續能問什麼問題?

▪ 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從資料到分析觀點提供分析大量原始資料的架構平衡系統性與創意,保持彈性行動者視角的重要建構理論、而非檢驗理論

Page 22: 田野研究

倫理斟酌

▪ 研究身分的揭露或隱匿?例如:黑幫研究

▪ 告知同意 (informed consent)周全考量,或只是形式上的累贅?

▪ 保護研究對象deniability 夠不夠?

▪ 研究成果被「誤用/濫用」的風險研究者責任的限度

▪ 研究對「受研究對象」的價值?

Page 23: 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的變貌

▪ Extended Case Method (Burawoy)全球化的田野現場e.g. 跨國灰姑娘、一件T-Shirt的旅程

▪ 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Dorothy Smith)政策制定、專業體制與日常生活的連結女性主義的色彩e.g. 護理勞動

▪ Virtual Ethnography (Christine Hine)網路虛擬田野

Page 24: 田野研究

什麼都不確定?

▪ 田野是一門「藝術」不完全是一種「科學」

▪ 做中學Reflexivity──持續的反省調整

▪ 任何經典閱讀,相關的概念介紹,僅能提供參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