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 xb.xynu.edu.cn

5
·信息与文化· DOI : 10.3969 / j. issn.1003-0964.2018.05.022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江歌案为例 余沐芩 (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 : 近年来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热点。“ 后真相这一概念的 重要特征是真相居于次要地位, 而情感占据上风, 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不良的媒介现象折射出后 真相的影子, 2017 年引爆舆论场的江歌案中呈现出理性讨论让位于情感诉求舆论失焦以及 舆论热点转移速度快等后真相时代的特点因此, 应从新闻专业主义两个舆论场融合意见领袖 以及公民媒介素养几个角度考量, 增强舆论引导力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舆论特点; 引导策略; 江歌案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0964 ( 2018 ) 05-0106-05 1992 后真相 ”( Post-truth ) 一词首次被美 国家杂志用来描述 水门事件 ”“ 伊朗门丑闻 海湾战争 等事件的共同特点 [1] 2004 , 国传播学者拉尔夫 · 凯伊斯提出了 后真相时代( post-truthera ) 的概念 , 认为人类不只拥有真相和 谎言 , 还有一大堆模棱两可的说辞 , 既不能算作真 , 又不能归为谎言 2010 , 博客作者罗伯茨提 后真相政治 ”( Post-truthpolitics ) 一词 , 将它看 作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 , 认为 媒体报道 公众舆 论与政策讨论完全脱钩 [2] 2016 年的英国脱 欧和美国大选等政治事件中 , 公众情绪的表达 流媒体的失效以及出乎意料的结果 , 使得这一词 汇跳出政治学概念范畴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 媒体格局中引起反思 。“ 后真相时代 的突出特 , 即为真相变得不再重要或者处于次要位置 , 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影响较小 , 而诉诸情感 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的影响的情形 [3] 在后真相时代下 , 信息传播的机制变化与社 交媒体平台的技术赋权 , 造就了 人人都有麦克 , 人人都是发声者 的媒介环境 公众更加注重 自我观点的呈现和情感意见的表达 , 社会舆论在 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本文试 图结合 2017 年年底引发舆论热议的 江歌案 ”, 新闻传播学的视角探析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形成 的特点 , 并就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提出一些建议 、“ 江歌案始末及其呈现的后真相现象 江歌案2017 年关注力较高持续时间较 影响范围较广的舆论热点事件之一, 事件经过大 致如下: 2016 11 3 日留日学生江歌在日本东 京中野区的公寓门口遇害, 后经调查犯罪嫌疑人为 当时躲在公寓内的陈世峰, 他是江歌的室友刘鑫的 前男友2017 12 20 , 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 一审宣判, 被告人陈世峰被判有期徒刑 20 在这 期间, 江母为被害女儿讨回公道的一系列行动, 网民 对刘鑫言行的道德批判, 以及传统媒体自媒体报道 的介入等交织作用, 呈现出 后真相时代下的舆论 生态在后真相时代中 , 占主导地位的不是事实或 真相 , 而是情绪和情感 在这一事件中 , 很明显 地表现出情感和立场先于理性和客观的特点 江歌案 中舆论的焦点出现偏移 , 即不是关注 真正的凶手陈世峰以及如何判决定罪 , 而是转而 对刘鑫的道德审判 , 甚至出现大量 欲除之而后 的群体极端化现象 有人大量散播刘鑫在江 歌去世后的聚会照片 , 以增强其 冷漠 ”“ 自私 负面印象 , 后被证明为恶意 P , 照片实为与江 歌合照 ; 还有人在另一位同名同姓女演员刘鑫的 微博下肆意谩骂 , 寻找情绪宣泄的出口 真相的 重要性被朴素的正义感取代 , 公众在更大程度上 收稿日期: 2018-03-10 ; 收修日期: 2018-06-1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17YJG860014 ) 作者简介: 余沐芩( 1995 —), , 河南信阳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 6 0 1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 38 5 2018 9 ( Philos.&Soc.Sci.Edit. ) Vol.38No.5Sep.2018

Transcript of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 xb.xynu.edu.cn

Page 1: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 xb.xynu.edu.cn

·信息与文化· DOI:10.3969/j.issn.1003-0964.2018.05.022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以“江歌案”为例

余沐芩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摘 要:近年来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热点。“后真相”这一概念的

重要特征是真相居于次要地位,而情感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不良的媒介现象折射出后

真相的影子,在2017年引爆舆论场的“江歌案”中呈现出理性讨论让位于情感诉求、舆论失焦以及

舆论热点转移速度快等后真相时代的特点。因此,应从新闻专业主义、两个舆论场融合、意见领袖

以及公民媒介素养几个角度考量,增强舆论引导力。关键词:后真相时代;舆论特点;引导策略;江歌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8)05-0106-05

1992年“后真相”(Post-truth)一词首次被美

国《国家》杂志用来描述“水门事件”“伊朗门丑闻”和“海湾战争”等事件的共同特点[1]。2004年,美国传播学者拉尔夫·凯伊斯提出了“后真相时代”(post-truthera)的概念,认为人类不只拥有真相和

谎言,还有一大堆模棱两可的说辞,既不能算作真

相,又不能归为谎言。2010年,博客作者罗伯茨提

出“后真相政治”(Post-truthpolitics)一词,将它看

作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认为“媒体报道、公众舆

论与政策讨论完全脱钩”[2]。在2016年的英国脱

欧和美国大选等政治事件中,公众情绪的表达、主流媒体的失效以及出乎意料的结果,使得这一词

汇跳出政治学概念范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

媒体格局中引起反思。“后真相时代”的突出特

征,即为“真相”变得不再重要或者处于次要位置,“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影响较小,而诉诸情感

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的影响”的情形[3]。在后真相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机制变化与社

交媒体平台的技术赋权,造就了“人人都有麦克

风,人人都是发声者”的媒介环境。公众更加注重

自我观点的呈现和情感意见的表达,社会舆论在

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试

图结合2017年年底引发舆论热议的“江歌案”,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探析“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形成

的特点,并就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江歌案”始末及其呈现的“后真相”现象

“江歌案”是2017年关注力较高、持续时间较

长、影响范围较广的舆论热点事件之一,事件经过大

致如下:2016年11月3日留日学生江歌在日本东

京中野区的公寓门口遇害,后经调查犯罪嫌疑人为

当时躲在公寓内的陈世峰,他是江歌的室友刘鑫的

前男友。2017年12月20日,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

一审宣判,被告人陈世峰被判有期徒刑20年。在这

期间,江母为被害女儿讨回公道的一系列行动,网民

对刘鑫言行的道德批判,以及传统媒体、自媒体报道

的介入等交织作用,呈现出“后真相时代”下的舆论

生态。在后真相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不是事实或

真相,而是情绪和情感。在这一事件中,很明显

地表现 出 情 感 和 立 场 先 于 理 性 和 客 观 的 特 点。在“江歌案”中舆论的焦点出现偏移,即不是关注

真正的凶手陈世峰以及如何判决定罪,而是转而

对刘鑫的道德审判,甚至出现大量“欲除之而后

快”的群体极端化现象。有人大量散播刘鑫在江

歌去世后的聚会照片,以增强其“冷漠”“自私”的负面印象,后被证明为恶意P图,照片实为与江

歌合照;还有人在另一位同名同姓女演员刘鑫的

微博下肆意谩骂,寻找情绪宣泄的出口。真相的

重要性被朴素的正义感取代,公众在更大程度上

收稿日期:2018-03-10;收修日期:2018-06-1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7YJG860014)作者简介:余沐芩(1995—),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

·60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第38卷 第5期 2018年9月 (Philos.&Soc.Sci.Edit.)Vol.38No.5Sep.2018

Page 2: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 xb.xynu.edu.cn

在意的不是真相而是真相是否符合头脑中固有的认

知和情感。

二、后真相时代下的舆论特点

(一)传授关系更加复杂,理性讨论让位于情感

诉求

沃尔特·李普曼在《幻影公众》一书中说:“当今

的普通公民就像坐在剧院最后一排的聋哑观众,他本该关注舞台上展开的故事情节,但却实在无法使

自己保持清醒。他能感觉到自己正受到周围所发生

事件的影响。不断出台的条例、规章、年度税收,以及不时爆发的战争都让他觉得自己追随着社会大潮

飘飘荡荡。然而,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公共事务关他

什么事,那几乎是他无法触及的。如果它们确实存

在,那么一定是在远离他生活的地方,被无从知晓的

幕后力量掌控着。”[4]3-4

100年前沃尔特·李普曼所描述的这种公众与

可获知真相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海量化以及传播者对于

进入传播渠道信息的随意性,使得普通民众很难有

获取和驾驭这些信息的能力,并从中分析抽取真相,因此在一个舆论事件中,公众更多地停留在对于新

闻本身的情感消费上。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出现

打破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垄断,在事件推进的过程

中,多元化的声音和更多的细节涌现,导致大众媒体

上的新闻报道常常出现“反转”,如美国大选中传统

媒体的失势。真相能否被揭示的期待被“坐等反转”的看客心理冲淡。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

统计中心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7.51亿,其中仍以10-39岁、中等学历群体为主,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9%和25.5%[5]。这些网民群体缺乏理性思考问题的能

力,媒介素养不高,面对舆论热点,容易受到群体情

绪的感染,形成盲目跟风站队的情绪化表达。在“江歌案”中,悲剧的直接凶手并不是刘鑫,但舆论的矛

头却始终对准她,道德的审判贯穿事件的始终,而本

应重责的陈世峰却逃脱舆论的热议。其重要的原因

在于,人们在接受信息时被情感所主导而忽略了事

实或者事件本身的真相。在众声喧哗中,“真”的问

题往往变成“善”的“问题”[6],即在新闻事件中表述

者的身份和态度以及表达是否符合传统价值观和话

语体系成为事件的核心部分,公众情感宣泄的满足

抢占了理性判断的高地。(二)传播生态转变下的舆论失焦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社交媒体的日益崛

起,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信息内

容的碎片化、传播速度的实时性和传播范围的圈层

性等特点。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受众的信息需求

更加简便和快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受众无法

了解全面的信息,在热点事件中,容易造成舆论偏颇

的现象。首先,信息内容的碎片化意味着文本要素的不

完整性和零散性,在语境缺失、逻辑混乱、刻意突出

或隐藏某些重要信息的新闻报道中,容易造成观点

的分化,以及引起某一强烈的情感指向。在“江歌

案”中,大多数自媒体报道对于事件全貌的客观描述

较少,而对于某一人物细节片段的刻画较多,如过多

地着眼于江母丧女的悲痛和刘鑫关门自保的情感细

节上,在利用煽情吸引眼球的同时,易引发受众的盲

目跟风。其次,传统媒体在延迟性的作用下赢得对于真

相的分析和解读的时间,而社交媒体则是真正意义

上的实时媒体,当一个新闻事件爆发后,几乎在同一

时间同步传播,对于事实的核实与审视功能在速度

面前被削弱。“正是因为存在时距,我们才可能对已

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叙事,才可能选择值得报道的媒

介事件,才可能选择以何种方式来呈现这一媒介事

件,于是才有新闻价值一说,也才有新闻真实性的问

题”[7]。而在社交媒体实时传播的特性下,传统新闻

工作者即“古典把关人”,决定什么信息以及信息何

时进入公众视野的角色被弱化,同时在注意力经济

时代中生长的受众,信息往往尚未等到被核实分析,便已经不再被关注,先入为主的情绪化表达和谣言

占据上风。在对于这一事件的评论中,知名作家苏

芩在转发央视新闻报道时称:“江歌事件最让人痛心

的,是把人心最卑鄙的一面挖开给你看,江歌事件是

对‘朋友’这个词汇的最无耻的一次亵渎! 不过不必

侥幸,天道自有轮回,看它能饶过罪孽深重的谁?!特别相信一句话:因果报应里,没有侥幸。”截至

2018年1月2日,该微博被转发达1万多次,评论

9712条,且评论呈现“一边倒”地谴责刘鑫的趋势。传播格局的改变不仅在时间上,也在空间上。

在美国大选中,社交媒体中源源不断的信息碎片反

映出传统媒体的失实和漏洞,而其本身包含的纷繁

复杂的信息亦真假难辨,在这种情况下真相常常被

悬置,受众在选择判断时,更容易受到自身情感立场

和社交圈层的影响。这种社交圈层,具备开放和封

闭的双重特性,如热点事件在微博中常常被快速扩

散和大量转发,在短时间内形成遍在效应,而在类似

于差序格局的微信中,受众更容易形成同一立场和

·701·

余沐芩: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Page 3: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 xb.xynu.edu.cn

观点的信息茧房和过滤气泡,对既有的认知产生强

化或者根据事先的立场有选择地相信事实。而在社

交圈层中广泛传递的“真相”,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共

同的情感和伦理价值观的考量,容易形成舆论偏差,在非理性的驱动下引发网络暴力行为。清博舆情大

数据显示,在2017年11月7日舆论引爆到2017年

12月22日东京庭审宣判结果后两天,“江歌案”的媒体报道中,微博和微信来源分别占到23.16%和

30.22%,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在这种以

圈层化为特征的传播格局之下,容易导致这样后果:“客观事实不再由公共舆论所主导,而取决于分散化

的小群和个人的好恶与取舍……公共舆论成为一种

不确定的存在。”[8]

(三)持续周期短,舆论热点转移速度快

一般情况下,一个网络事件的爆发需要历经四

个阶段:潜伏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而在新

媒体时代,信息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四个阶段的持

续时间被压缩,在一个新闻事件中舆论热点尚未尘

埃落定便被另一个所取代。凯文·凯利曾说:“唯一

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9]304受众对于一个

问题持续关注度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形成社会共

识与进行舆论引导增加了难度。在互联网背景下成

长起来的一代,更倾向用娱乐和戏谑的方式表达意

见和看法,而非严肃认真的态度,这种以情绪为主导

的方式,对于舆论的演进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情

绪化的表达则削弱了理性讨论对于热点事件的正向

影响,主观臆测往往造成对于事实的错误解读,真相

在变动纷呈中扑朔迷离,呈现出“后真相”的景象。除了注意力经济和情绪化表达的二重因素,场景的

变动也使舆论热点表现出转移速度快的特点,移动

互联网下营造的各种场景对于热点事件的关注、社会心理的建构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自媒体平台上

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轻松娱乐如以明星八卦为主题,沉重严肃如以官民冲突为主题,给人以强烈的在场

感和沉浸感。场景的更新和变换,创造了新的参与

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舆论的关注点和表达

方式[10]。一方面,这种自我更新为舆论场注入生机

与活力,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前者未尽,后者接续”的现象,网民的注意力被消耗,舆论热点中的诉求与问

题也未能解决。如在里约奥运会中,王宝强离婚事

件的爆发迅速淹没了正处于热议中的奥运健儿和奥

运精神的讨论,王宝强离婚事件迅速成为讨论量最

大的话题。而在“江歌案”这一事件中,同样体现出

舆论焦点转移速度快的特征,一方面据“今日头条”热词搜索排行显示,除去这一事件本身及当事人,

“留学生”“日本”“华侨大学”等“偏移”的关注点也吸

附着一定的舆论热度。另一方面,在2016年这一事

件发生之后,凶手陈世峰和江歌母亲继被害人之后

成为被主要关注的焦点,随着2017年11月9日《新京报》“局面”栏目陆续发布采访刘鑫和江母的视频,舆论的焦点也随之转移至刘鑫。

三、后真相时代下的舆论引导策略

(一)主 动 引 领 舆 论,专 业 媒 体 坚 持 新 闻 专 业

主义

新媒体出现后,伴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公民新

闻意识的日益崛起挑战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地位。原

先封闭、层级和单向的新闻生产过程被打破,以平

权、多向、分享为特征的自由发声时代到来。然而,随着公民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弊端也逐渐显露:在公

共领域内情感宣泄多、理性讨论少,弱势群体权利抗

争渠道依然有限,低质量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真假

难辨。因此,专业媒体客观真实地解读、系统全面地

报道在众声喧哗的时代里是不可或缺的。在“江歌案”事件发生后,不少自媒体抓住受众

情绪痛点,写下大量煽情化报道,但仍有部分专业媒

体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以客观、公正、理性为

己任,为受众打开迷雾环绕的“罗生门”。如被公认

为客观和专业的凤凰新闻,凤凰网报道团队在这一

事件中彰显出新闻专业主义的光辉,包括第一时间

发布第一手的庭审消息,不夹带主观情绪忠于事实

的记录和呈现,在不允许摄像、拍照和录音的庭审现

场请法庭画师呈现庭审画面等,为受众保持理性判

断、营造健康舆论氛围提供了可能。这不仅是对在

自媒体时代下粗制滥造内容的反拨,而且表明专业

的新闻工作者仍践行着“内容为王”的标准。尽管新闻专业主义因其客观性和真实性难以完

全实现,遭到诟病,被形象地比喻为“风中的芦苇”,但正因为客观的难以接近,才将客观而非主观作为

新闻业的追求。正如迈克尔·舒德森所说:“我们仍

然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现如今新闻业经济上的脆

弱性使得媒体常常选择了明哲保身,这让它显得尤

其不可爱。但是记者们仍然选择坚守新闻业的最高

理想,正是由于拥有这种力量,新闻界依然充当批评

家的角色”[11]在后真相时代,社会舆论的引导,“真相”的探寻离不开专业媒体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

坚守。(二)避免情绪化煽动,意见领袖承担社会责任

在传统意义上,意见领袖被认为是具有强烈价

值观、专业素质和能力并对大众产生影响,引领思潮

·801·

第38卷 第5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9月

Page 4: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 xb.xynu.edu.cn

和社会潮流的人,媒介信息和观念并不能直接流向

大众,而是经由他们在人群中扩散。在网络时代,海量的信息与稀缺的注意力共存,虚假新闻横行难辨

真伪,对于信息筛选和观点引领的需求,使得意见领

袖的作用愈加突出。在热点事件中,网络意见领袖

对于舆论走向发挥着重要影响。与皮埃尔·布迪厄

在《关于电视》中谈到的电视上的“快思手”不同,在大众媒体时代,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屏幕看到专家、发言人的形象,但却很难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而社交

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则具备了易接近性的特点,粉丝互动、评论回复、视频直播等对话功能使“零距离

接触”成为可能。在舆论场域中,意见领袖在某种程

度上掌握着舆论的脉搏,他们轻率的人格攻击、极端

化的言论以及感性至上的简单评判,容易煽动网民

的非理性情绪,拥有的粉丝越多,产生的负面影响就

越大。因此,避免断章取义、控制负面情绪,有理性、有态度的评论和转发是后真相时代下网络意见领袖

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自媒体公号、微博大V等互联网时代的意见领

袖,在“江歌案”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对于舆情的变化

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017年11月11日,微信公

众号“东七门”发布文章《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引发舆论转向对刘鑫的指责;11月12日,知名自媒体人“咪蒙”发表文章《刘鑫江歌案:法律可

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再度掀起舆论热潮。据百度指数中“江歌”的搜索指数显示,自11月7日

至13日期间网民关注度持续上升,在13、14日达到

顶峰。后真相时代下,意见领袖对于网民情绪的操

纵和掌控,比之前更加容易,在舆论引导中占据着重

要一席。因此,能成为“公共意识和公共利益的看门

人”“社会正义和世道良知的守护人”“沉默的大多数

的代言人”的意见领袖是一个理智、健全社会的呼

唤[12]。(3)坚持理性对话,促进两个舆论场融合

“舆论场”是促成舆论形成和变动的重要空间。我国已经形成了依托报刊、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旨在

宣传和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反映官方意志的

官方舆论场,以及借助互联网平台、反映群众心声的

民间舆论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意

见表达门槛,社交平台汇聚了大量粉丝和新兴的意

见领袖,民间舆论场已经发展成一股重要的舆论力

量,与官方舆论场交汇融合。两个舆论场各有其特

点,官方舆论场通常掌握着全面权威和高质量的信

息,但在信息发布环节往往以“堵”的思维来应对危

机事件,在实际操作中将“稳定”放在第一位,回应社

会质询时的姿态和策略与公众期待有差别,在维护

大局的出发点上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和舆论声讨。而

在民间舆论场中,民众话语意识和话语权的增强,倒逼官方舆论场的改革并为推动两个舆论场的沟通提

供了可能。但随着舆论爆发的门槛越来越低,群体

极端化的现象越来越凸显,真假信息的混杂搅动着

民众敏感的神经,缺乏正确引导带来舆论的偏移和

迅速发酵,会引起舆论的震荡。所以两个舆论场之

间是否能够有较大的重叠部分,是否能够和睦共处,对舆论环境的和谐,对于舆论影响力至关重要。在

“江歌案”中整体呈现出:官方媒体发声较弱,引领力

不强,唯有凤凰新闻在这一事件中以客观公正有态

度的报道评论被叫好点赞,而自媒体情绪化言论甚

嚣尘上,一度成为激起公众非理性站队的催化剂。因此,后真相时代下处理好官方和民间舆论场之间

的关系是舆论引导的关键。具体而言,首先应坚持

公共利益为导向,公共利益的存在是两个舆论场整

合和共振的前提,也是社会共同的目标,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舆论力量,能够消解和纠正舆论场中偏激和

消极的部分。其次应当坚持在互动之上进行理性对

话,意见和建议的良好沟通,有利于舆论内部的话语

畅通、团结和稳定,降低网络中噪音的分贝。而要实

施理性对话,网民应努力提升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媒

介素养,官方应当在表达策略上着手,让老百姓看得

懂、能接受、更亲切。(四)增强辨别力,提升网民自身媒介素养

技术、文化与政治的共同作用催生了“去中心

化”的自媒体传播时代,自媒体的出现不仅冲击了传

统大众传媒的发展格局,而且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

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多元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公众的媒介素养也应当与时俱进,在传播力、生产力,特别是辨别力上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传统媒体

时代下公民的媒介素养在于对媒体的内容呈现和价

值所做的判断,而在真实程度难以保障、虚假信息泛

滥的互联网环境中,公众的信息分享便捷性得到凸

显,但也在另一方面对于其辨别能力有了更高的要

求。一个尚在进行中的热点事件,不加鉴别地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带来舆论的乱象和真相的跑偏。

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素养是对传统媒介素养的延

伸,它是人们面对新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思辨

的反应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

所用的能力[13]28-29。在碎片化、多元化的传播过程

中,提升自身对于信息的批判和鉴别能力,加强对于

新闻事件的全方位理解,是避免网络舆情危机的根

·901·

余沐芩: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Page 5: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 - xb.xynu.edu.cn

本所在。在科瓦奇和罗森斯蒂尔撰写的《真相》一书中,

作者对于一个公民自身识别真相提出的操作步骤:第一步,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 第二步,信息完整

么? 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 第三步,信源是谁/什么? 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 第四步,提供了什么

证据? 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 第五步,其他可能性

的解释或理解是什么? 第六步,我有必要知道这些

信息吗?[14]34这既是对于受众媒介素养提升的要求,也是一种愿景。面对争议问题,多一份尊重事实的

冷静思考和等待真相的耐心,避免盲目冲动的情绪

化表达,提升现代社会中公民媒介素养,是保持舆论

空间良好生态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1] 张 华.“后真相”时代的中国新闻业[J].新闻大学,

2017(3):28-29.[3] 胡翼青.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兼论专业新闻业的当

下危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28-35.

[4] 沃尔特·李普曼.幻影公众[M].林牧茵,译.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13.[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报告[EB/OL].(2018-01-03)[2018-01-20].ht-tp://www.cac.gov.cn/2017-08/04/c-1121427672.htm.

[6] 南塬飞雪,胡翼青.后真相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危机

[J].青年记者,2017(16):12-14.[7] 胡翼青,李子超.重塑新闻价值: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

[J].青年记者,2017(4):11-13.[8] 汪行福.“后真相”本质上是后共识[J].探索与争鸣,

2017(4):11-13.[9] 凯文·凯利.必然[M].周 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2016.[10] 王艳玲.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舆论场的特点、效能

与引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6-42.

[11] 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的真实面孔———如何在“后真

相”时代寻找“真新闻”[J].周 岩,编译.新闻记者,

2017(4):75-77.[12] 胡 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 [J].新闻

记者,2012(9):5-6.[13] 袁 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2010.[14] 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真相:信息超载时

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M].陆佳怡,等译.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TheCharacterandGuidanceStrategyofPublicOpinioninthePost-truthEra———TakeJIANGGe'sCaseforExample

YUMuqin(SchoolofCommunicationandJournalism,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

Abstract:Post-trutherahasbecometheresearchhotspotintheoreticalfieldofmasscommunication.Itmeansthetruthisre-

placedbyemotion.MoreandmorehottopicsandnegativemediaphenomenareflectthecharacterofPost-truth.Lastyear,

JIANGGe'scasereflectedthecharacterofPost-trutheraincludingrationalitygivingwaytosensibility,publicopinionbeingoutoffocusandthetransferspeedbeingfast.Fromthepointsofviewincludingthenewsprofessionalism,theconvergenceoftwo

publicfields,opinionleaderandthepublicmedialiteracy,itisurgenttoenhancethepublicopinionguidance.Keywords:post-truthera;thecharacterofpublicopinion,guidenceStrategy;JIANGGe'scase

(责任编辑:韩大强)

·011·

第38卷 第5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