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7
數數數數數數 - DECT 數數數數數數 南南南南南南 南南南 南南 南南 4982c009 南南南

description

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南台科技大學 電機系 控晶 三甲 4982c009 陳昫豪. DECT. ● 數位增強無線電話系統 (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 本來命名為 CT3 ● 規格 發表於 1992 年 , 是 歐洲 的無線電話標準 。 ● 為了促銷至 全世界 ,將 European 改成 Enhanced ● 以超 微細方式 在高密度用戶區 提供服務 ● 用 TDMA 的技術將一個頻道同割成 12 個語音通道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Page 1: 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數位訊號處理-DECT 數位無線電話

南台科技大學 電機系控晶 三甲

4982c009 陳昫豪

Page 2: 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DECT

● 數位增強無線電話系統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 本來命名為 CT3● 規格發表於 1992年,是歐洲的無線電話標準。● 為了促銷至全世界,將 European改成 Enhanced● 以超微細方式在高密度用戶區提供服務● 用 TDMA的技術將一個頻道同割成 12個語音通道● 用 TDD技術,每個語音通道的編碼速率為 32kb/s。● 不需協調的環境,且無線通道以動態方式分配。● 提供手機睡眠模式以減少耗電● 提供無縫交遞● 通話過程干擾太大,還可將通話線路由一個時槽移至另一個時槽,此過程稱之為時槽轉換

Page 3: 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DECT原先預設的三大應用領域

● 國內無線電話 :使用單一基地台連接一個或多個手機。● 企業樓宇無線和無線區域網 :採用了許多基地台的覆蓋範圍。● 家用電話 :運用了大量的基地台建設提供高容量或城市區域範圍做為公共電信網路的一部份。 國內申請一直非常成功。 (無線家庭電話 )企業市場有一定的成功。大眾使用的申請很難成功。至今只有一個供大眾使用成功的案例。 1998年初,義大利電信公司推出的 DECT網路被稱為 FIDO,覆蓋了義大利的主要城市。只有短短數個月,在 2001年倒閉。

Page 4: 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DECT技術運用

●頻分多址(FDMA) FDMA技術為用戶單獨分配了一或多個頻段或通道,用於類比傳輸過程,如固定電話、無線電、衛星通訊等。缺點:串擾可能造成頻率間的干擾並破壞傳輸。 ●時分多址(TDMA) TDMA是一種為實現共享傳輸介質或者網路的通訊技術。它允許多個用戶在不同的時間片來使用相同的頻率。 這是允許多用戶共享同樣的傳輸媒體在美國通常也指第二代行動電話標準,這些標準使用TDMA技術分時共享載波的頻寬。 ●時分雙工(TDD) TDD是通過TDMA發送和接收信號。TDD的優勢是能自動平衡上行和下行數據傳輸速度的不對稱性。另一個優點是移動系統的上行和下行無線電路徑非常相似。波束賦形非常適合於TDD系統。  P.S: 無線電頻譜的物理通信道分為兩個方面:頻率和時間。 

Page 5: 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DECT的網路數據傳輸

●DECT本身是存在著產品互相操作功能,匯集了數個可互相操作性的DECT作為無線區域網和無線網路接入服務。有良好的範圍,專用的頻譜,高抗干擾性,相較於Wi-Fi之下DECT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DECT將網路功能內置到協議標準,擅長支持在公共空間快速漫遊,但是提供超連結的經營者是單一的。

●DECT所開發的時期在90年代中期,當時的無線數據工業應用還太少。供應商立即退到有利可圖的市場「無線電話」。● 美國無線通訊法規的限制也是無法進入美國市場的一個關鍵,當應用無線網路時機來臨時,美國修改法規後,DECT得以進入新世紀,但當時業內人士早已遙遙領先,DECT的無線數據傳輸已經錯過了時機。

Page 6: 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無線連結

●DECT作業於 1880-1900 MHz 頻帶之間 ,從1881.792 MHz到 1897.344 MHz 之間建立了出了 10 個頻道。● 每個基站在任意頻道中的一個時槽可提供 12個雙語音頻道。●DECT 在 TDMA/TDD 的結構下作業,可以提供跳頻擴頻● 如果不提跳頻那麼在 DECT 頻譜頻率重複使用之前每個基站可以提供高達 120 頻道。● 每個時槽可以被分配到一個不同的管道,以發揮跳頻的優勢,避免干擾其他用戶。

Page 7: 數位訊號處理 - DECT  數位無線電話

DECT簡史

1987 UK公佈BS6833當作CT2的標準。1988 ETSI剛成立,其下子委員接管DECT專案。1991 ETSI公佈第一份DECT標準。1992 ETSI公佈第一套DECT完整標準,當時並無互連需求。1993 GAP概念誕生。1995 TIA採用DECT技術來制定PWT與PWT-E。1996 ETSI公佈GAP第一版,DECT標準第二版本。1996 在歐洲,一個FT可以同時支援6隻PP的規格已經非常普遍。1997 GAP相容DECT系統問世。1998 台灣電信總局開放低功率行動電話。1999 DECT成為IMT-2000 FT的3G候選技術。2001 台灣電子檢驗中心完成DECT完整符合性測試實驗室的建置,並取得CNLA認證。2005 FCC同意在原先PWT的1920 ~ 1930MHz頻段使用 DECT技術。2006 DECT Forum將USDECT稱為DECT 6.0。2006 Skype-DECT電話大量問世,帶來新的市場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