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

1
13 2017 2017 7 7 7 7 星期 星期郭起华 郭起华 副主编 副主编陆晨君 陆晨君 南阳作家杂志 南阳作家杂志 域外 域外 金品 金品 南阳作家杂志 南阳作家杂志 赵超构名专栏 赵超构名专栏 全国报纸副刊名专栏 全国报纸副刊名专栏 中国城市党报名专栏 中国城市党报名专栏 二月河 二月河 同宾 同宾 周大新 柳建伟 李庚辰 周大新 柳建伟 李庚辰 马新朝 赵大河 马新朝 赵大河 李天岑 李天岑 王遂河 廖华歌 马本德 刘正义 王遂河 廖华歌 马本德 刘正义 问团 问团 生命 生命 向美的境地漂流 向美的境地漂流 陈奕纯 书画同源,书法亦然。“画 家散文”,并非从以往固有的中 国书画史论上摘取只言片语, 一知半解地套上去那么简单。 因此,写什么?怎么写?你写 出了什么?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又困惑着每个作家、书画家。 曾经有读者问我,你的散 文写作是否得益于绘画的长久 滋养?我认为,几十年的书画 研习、创作,使我的想象 、创作 激情 比较好 锻炼和培育 ,以 这些 重要 元素成为我的散文的艺术书画是文 艺术延续 是书画的 高度提炼 互补 书画家、文 家为一 者, 苏东坡 郑板桥 吴冠 中、 黄永玉都 为我 所景 在各种 学体裁 中, 小说 注重 故事 叙述 诗歌注重 抒发情感 ,文 学剧 注重 戏剧冲突 ,只有散文 绘画的 相通之处 它们 的本 质意 义都营造。散文创作运用意 营造才能 散文, 绘画 字更直观 更具 冲击力 以绘画创作 重意象的营造。我一为一个 优秀 的画家,一个 的散文家。因此, 独特 象创 不断 为我的绘画 散文创作的追求读作家有 创作的论 ,有作家认为,“写作 大抵 螺旋形探索中的什么 抵达 什么,是 作家一 功课 充满 无可 知的秘密乐趣。” 有作家,“你得读者作者,你就按他喜欢的写艺术比 生活大 ,你 能在艺术中。”这创作 《笔走汀泗 的一些 首先 汀泗 给予 我一个 支点 有了这 史文散文。对历史的审视 点及 养的 综合把 出同差异才能使 章充满哲思和力。我叙说 应该独特的书法艺术写“ 汀泗 ”的 全过程 ,使文本 常人 切入点 表达 了我的 。这 文我 月时间 去写, 心智 疲劳 印证 汀泗 得, 隧道里辗转 ,一 段段烽火岁 ,使一座平凡为一个民族沧桑前 见证 重感 便 下映 情感与机交融了作独特力和艺术 是的, 真正带 着作者 血泪 的创作,的 探索 抵达 也需 要在 沉淀 不断 ,使 内涵挖掘和提 才能 够呈 丰厚精美 作。 月下狗声便 是这 久久的 凝望 思索 中创 而成 的作 ,我的 头脑 中,一 着这 的一 幅图:朦胧月夜苍茫村雪地上, ,一个 …… 这个画 画了 ,我,每,我一些什么, 是这 内涵 是什么, 它们 什么那么久久地潜藏我的人生沧桑岁月烟尘湮 了那么为什么, ,一个是那么久 久地 我的 然有那 么一,一个,那是我荒寒岁月,是 热土 上的 父老 粗陋人生那是浸透爱恋回首岁月慨! 于是,我 了这 故事 情意 缠绵 ,那是恋爱中的雪夜 ,从 柴门 汇聚外野地,一只一只……一只 回应……”这如彼 招呼 ,那 为“了”, 抑或“我你”, 者“我 喜欢 你” ……狗 游动着一个,那是因 贫穷 有一只 卑寒 雪夜里 去“出 ”, 是去 象, 的那 ,那只 为了 叛徒用小小爪子拨开门闩贼打开方便…… 评委赞誉 荣获 第六届 散文。这个慨万 散文创作 强烈 敬畏 之情 ,因为 我, 的作 内涵 独特 价值 有此, 才能深深打动才具 魂进 锤百 的, 作者 浇灌才能的。 那年 北京气温 烈日炙 冰雹 手收拢这些 发在各 地的作 间也 不断 地读着 的书 ,读 是为着更好审视的文 夏季就不读的季节 我读了一 部三 的散文 悲伤 ,文晦涩与高温闷效果 何况布罗茨基是用诗方式的散文, 独特法、 散文中强烈让人 捉摸 随手 了一本 发黄 《笔 读一 的作家, 者的, 想者的;他挽救风气 然地 的文 字注 独特 还断 地读了 写作这 作家斯 蒂 芬金创作 忆录 界锁 ”,只有这 才能 骛八 游万 ……”是的,一 祈盼 高度 艺术 创作, 离喧嚣 ,一个 灵苦旅 创作 间来来 回回 喜欢 看看 们直 创作的 叹息般 深深 抚慰 曾经 怀 敬畏 史是“上 的作 ”,那么,从 事艺术 创作的地 是这作 的作 ,只有 创作 这作 苦苦煎熬 才能 深切 的一 ,这 散着 光辉漫漫 夏日 读, 不断 地想着 那个 ,想 于画家散文的 种种 想着 的一 篇篇 散文, 是我艺术创作上虔诚艰辛。这的文 我的 对生活 郑重 思索 人生。我沉淀 心间 往, 中的 常常让与好 常常让 怀 展示 良善祈福 家国 是我创作 激情和生活中一 的, 巍峨 峰峦 倾听 池荷田 脉脉私 语, 膜拜 之情 ,我 艺术 抒发 内心 激情 ,我 把生活 用艺术 式来 握住彩 线 画, 情感在 宣纸 上一 毫米 毫米 倾泻 幅幅 的画 ;当 上一个 一个 铺展 是一篇篇的散文。我心血浇灌它们它们砥砺、养 着我的 。我知 得上的, 揭示的, 经得 岁月 艺术 是创作者一 毫米 毫米,因为, 真正 艺术 有一 毫米 的创作,只是我 的一 生活 、一些 的一个 去了, 我的生活,我的创作, 够确 明天 我的 写出什么 的文 、绘出怎 的画 。因为 活就 ,每 同的 。我 ,我从 生活 什么, 和发 什么,这是 秘密 坚信 ,我 奇妙 时间 另外 珍珠 读者 。只惜脚探索 ,只 毫米 毫米 明天 艺术 ,我 知, 晨曦 中的 海山 朝阳喷薄 出, 充满曾有 访 中, 出这 的问 “你为画长 你为 牡丹,一次次菏泽奔洛阳牡丹牡丹 为画 ,画 梅花 ,你 遍南北西赏临摹……直在上,你什么感到 安妥 ?你什么 感到?” 就给 出了 寻路上的 条河 ,一 ,一 朵花 一个 我的 安妥 ;当 线 画的 ,我的 安妥 ;当 字意 ,我的 感到安妥的。 我的 之景 地上的画毫米创作, 表达 美时 ,我是 感到 ;当表达出我的和情感,是我最感到! 昙花是的,每 中, 是我 从我 珠江河畔 兰花 ,我 似乎接 了一 的使 了我 然, 漂泊从我的一个渔网粗陋 消失 苍茫 那一 已跌落 心间 了,从那一刻起字叙述中的为我久的追求从这 的使 、这 我的中,我的 有一 真正 安妥 ,我 漫漫 上,这是一 。我澎湃激情,有源的不断不断地上……2(下) 陈奕纯,中国散文学会副 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 院院长。

Transcript of 域外...

Page 1: 域外 生命,向美的境地漂流epaper.01ny.cn/http_wb/page/2/2017-07/07/W13/20170707W13_pdf.… · 底,人生的沧桑、岁月的烟尘湮 没了那么多的世事,可为什么,

13 20172017年年77月月77日日 星期星期五五主主 编编::郭起华郭起华 副主编副主编::张 燕张 燕创 意创 意::李李 玉 质 检玉 质 检::陆晨君陆晨君

南阳作家杂志南阳作家杂志

域外域外��金品金品

南阳作家杂志南阳作家杂志赵超构名专栏赵超构名专栏 全国报纸副刊名专栏全国报纸副刊名专栏 中国城市党报名专栏中国城市党报名专栏

二月河二月河 周周同宾同宾 周大新 柳建伟 李庚辰周大新 柳建伟 李庚辰 何何 弘 马新朝 赵大河弘 马新朝 赵大河 亦 农 李天岑亦 农 李天岑 秦秦 俊 王遂河 廖华歌 马本德 刘正义俊 王遂河 廖华歌 马本德 刘正义

《《南南都都赋赋》》顾顾问团问团

生命生命,,向美的境地漂流向美的境地漂流

诗语诗语

□陈奕纯

书画同源,书法亦然。“画家散文”,并非从以往固有的中国书画史论上摘取只言片语,一知半解地套上去那么简单。因此,写什么?怎么写?你写出了什么?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又困惑着每个作家、书画家。

曾经有读者问我,你的散文写作是否得益于绘画的长久滋养?我认为,几十年的书画研习、创作,使我的想象力、联想力、创作激情得到了比较好的锻炼和培育,以至这些重要元素成为我的散文的艺术创造力。

书画是文学的艺术延续,文学是书画的高度提炼,两者互补。集书画家、文学家为一身者,古有苏东坡、郑板桥,今有吴冠中、黄永玉都为我所景仰。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小说注重于故事的叙述,诗歌注重于抒发情感,文学剧本注重于戏剧冲突,只有散文与绘画的相通之处最多,它们的本质意义都是意象营造。散文创作要运用意象营造才能写好散文,而绘画比文字更直观、更具有冲击力,所以绘画创作更加注重意象的营造。我一直想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因此,独特的意象创造,不断成为我的绘画与散文创作的共同追求。

近读作家有关创作的论谈,有作家认为,“写作大抵是在螺旋形的探索中的发现和抵达。发现什么和抵达什么,是作家一生的功课,充满了无可预知的秘密乐趣。”还有作家深刻地体会到,“你要觉得读者比作者大,你就按他们喜欢的写;你要觉得艺术比生活大,你才能在艺术当中。”这让我回想起创作《笔走汀泗桥》的一些感受,首先是汀泗桥给予我一个有力的历史支点,才有了这篇历史文化散文。对历史的审视是角度、观点及素养的综合把控,找出同与异的差异,才能使文章充满哲思和力量。我叙说应该怎样以独特的书法艺术题写“汀泗桥”的全过程,使文本异于常人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体现了我的特性。这篇散文我用四个月时间去写,心智疲劳,恰好印证作品的厚重。一句汀泗桥记得,笔触在历史

的隧道里辗转,一段段烽火岁月的描述,使一座平凡的桥,成为一个民族在血与火中沧桑前行的见证,厚重感便一下映现出来,情感与史实有机交融,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是的,真正带着作者血泪歌哭的创作,的确是在探索中的发现和抵达,也需要在沉淀中不断认识,使审美个体的意韵和内涵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提升,才能够呈现出丰厚精美的力作。《月下狗声》便是这样一篇,在久久的凝望与思索中创作而成的作品。多年里,我的头脑中,一直铭刻着这样的一幅图画:朦胧的月夜,苍茫的乡村雪地上,行走着两只狗,一个人……我把这个画面画了下来,我觉得它很美,每望着它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一些什么,但是这内涵到底是什么,它们为什么那么久久地潜藏在我的心底,人生的沧桑、岁月的烟尘湮没了那么多的世事,可为什么,那两只狗,一个人,还是那么久久地蹲在我的心底,忽然有那么一天,一个契机,让我顿时明白,那是我对那荒寒的岁月,是我对那故乡热土上的父老乡亲、粗陋苍凉人生命途的心痛,那是浸透爱恋的乡愁。回首那岁月,总让我反观自身,反观家国命运,生发了无限的感慨!

于是,我用文字写下了这样的故事:两只情意缠绵的小狗,那是两只恋爱中的狗,在一个雪夜,从两个柴门小院走出来,汇聚村外野地,一只狗对另一只狗说了声“汪……”另一只也回应了声“汪……”这就如彼此打了招呼,那叫声可以理解为“来了”,抑或是说“我爱你”,或者“我喜欢你”……狗的身后,游动着一个人影,那人是因为贫穷无妻无子,唯有一只狗的卑寒之人,他雪夜里去“出差”,也就是去做小贼,而行窃的对象,正是他家小狗所恋着的那小狗的主人,那只狗为了爱,做了主人的叛徒,用小小的狗的爪子,拨开了粗重的门闩,为小贼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篇文章以评委全票通过的赞誉,荣获了第六届全国老舍散文奖。这个奖让我感慨万千,让我对散文创作生发了更

加强烈的敬畏之情,因为它告诉我,好的作品要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唯有此,才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才具有向人的心魂进击的力量!而这样的好作品是需要千锤百炼的,更是需要作者用心血浇灌才能够成就的。

那年夏天,北京气温一直攀高,烈日炙人,甚至刮起风沙,下了冰雹,比南方还南方。我在暑热中开始着手收拢这些散发在各地的作品,其间也在不断地读着别人的书籍,读他人是为着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文字。夏季本来就不是阅读的好季节,在这样的夏天我读了一部三十多万字的散文集《悲伤与理智》,文字晦涩与高温闷热并行,阅读效果实在不佳。更何况布罗茨基是用诗的方式写成的散文,独特的章法、句法乃至词法在散文中呈现出强烈的诗性,让人难以捉摸。随手在书架上抽了一本发黄的《笔墨等于零》,重读一遍,倍感亲切。但凡伟大的作家,他必是学者的,思想者的;他必是开风气之先,或是挽救风气。他的精神在文学中自然地挥发,他的文字注定有独特的生命力。还断续地读了《写作这回事》,这位美国高产作家斯蒂芬�金,他在这部创作生涯回忆录里说:“关上门,把世界锁在门外”,只有这样才能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是的,一切祈盼高度的艺术创作,都是远离喧嚣,一个人的心灵苦旅。我在背对着世界,在锁着门的工作室里,在创作疲惫不堪的时候,在工作间来来回回行走,喜欢这样看看他们,听他们直面创作的叹息般的感慨,都是对我深深的抚慰和最大的激励。歌德曾经满怀敬畏地说,历史是“上帝神秘的作坊”,那么,从事艺术创作的地方,该是这作坊里最神秘的作坊,只有把创作当做生命,在这作坊里苦苦煎熬的人,才能够深切体味到这神秘作坊里一切的一切,这里的苦与痛、悲与欢、喜与忧,都披散着神性的光辉。

我在漫漫的夏日里阅读,不断地想着济南那个会议,想着关于画家散文的种种言说,

想着自己写过的一篇篇散文,它是我艺术创作上虔诚仰望与艰辛攀缘的回馈。这里边的文字来自我的灵魂深处,来自我对生活的郑重思索,来自我对人生的深情回望。我抚摸沉淀于心间的过往,看我置身于其中的当下,过去日子深处的伤与痛,常常让我眼中含泪、心底生悲,眼下的美与好、福与乐,常常让我豪情满怀,展示人间的美好,讴歌人间的良善,祈福家国太平、万民和乐是我创作的激情和动力。故此生活中一切纯的美的善的,都让我犹如仰望巍峨的峰峦,犹如倾听一池荷田的脉脉私语,生发无上的膜拜和敬崇之情,我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抒发内心的磅礴激情,我把生活中拨颤我心魂的大美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当我握住彩笔一点一线地勾画,情感在宣纸上一毫米一毫米地倾泻,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幅幅的画面;当我拿起一支素笔,心在白纸上一个方块字一个方块字地铺展,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篇篇的散文。我倾注心血浇灌着它们,它们也砥砺、净化、养育着我的精神。我知道,所有称得上大美的,揭示生命本质的,能够经得起岁月淘洗的艺术,都是创作者一毫米一毫米攀登的收获,因为,真正的艺术,没有一毫米的捷径可走。

今天的创作,只是我过去的一段生活、一些思绪的一个圆点,它很快就要离我远去了,我的生活,我的创作,都将另起一行。

我不能够确切地说,明天我的笔下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绘出怎样的画面。因为生活就像大海,每天都有不同的涛声。我不能够知道,我从下一秒的生活中能窥见什么,让我感知和发现什么,这是无限的秘密。但我坚信,我们的眼睛是发现美的奇妙之奇,时间会淘出另外的珍珠,让读者吟诵它的美。只要我不惜脚力心力,在追寻美发现美的旅途上不懈探索,只要一毫米一毫米地不懈攀登,明天定会有全新的艺术呈现,我对这神圣的未知,犹如晨曦中的大海山峦揖拜翘望着朝阳喷薄而出,心中

充满着热切的渴盼!曾有人在访谈中,对我提

出这样的问询:“你为画长江,十次、二十次的游览长江;你为画牡丹,一次次从南方到北方,走菏泽奔洛阳,贴近牡丹,融入牡丹;为画玉兰,画梅花,你跑遍南北东西观赏临摹……你似乎一直在路上,你什么时候,心灵最感到安妥?你什么时候,最感到幸福、快乐?”

我毫不犹豫就给出了答案:“当我起步走在探寻路上的时候,当我面对一条河,一座山,一朵花,或一个人的时候,我的心是安妥的;当我在画案前一点一线描画的时候,我的心是安妥的;当我在书桌前找到方块字意韵的时候,我的心是感到安妥的。

我的眼中之景心中之美,从躺在地上的画布一毫米一毫米延展创作,到挂在墙上呈现出要表达的美时,我是感到最幸福快乐的;当一篇文字,充分地表达出我的思想和情感的时候,是我最感到幸福、快乐的!”

可这样的幸福与快乐,如昙花一现。

是的,每当我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也即是我转身上路的时刻。

自从我在珠江河畔,双手捧起一朵玉兰花,凝视着它的时刻,我似乎接受了一种神秘的使命,注定了我心向天地自然,向着美的境地漂泊、寻找。

自从我在南方的一个水乡小镇,遥望着身背渔网的老人,登上粗陋的小舟,消失在水天苍茫的远方那一刻,浸染着淡淡哀愁的种子,已跌落在心间了,从那一刻起,用文字叙述心中的乡愁,祈求天地祥和,众生美好幸福,成为我永久的追求。

自从这样的使命、这样的哀愁,降临在我的生命中,我的心再没有一刻真正的安妥,我一直行走在寻找与呈现的漫漫旅途上,这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我愿我永远有澎湃的激情,有开源的力量,不断地转身,不断地上路,就这样一直行走在追寻的路上……⑦2(下)

陈奕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