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 的博士 - sobem.org.hk ·...

1
電台播放頻道 版面設計:God-platform www.god-platform.com 手機版 www.sobem.org.hk 辦事處:香港九龍觀塘開源道50號利寶時中心8樓801室 電話:(852) 2314 4373 電郵:[email protected] 傳真:(852) 3427 3317 恩雨生命熱線: (852) 3106 4444 快D click 入 「很高興我們邀請到陳韋安博士與大家分享,John,你好!」 大家好!突破傳統 活出信仰 「John,知道你是一位神學院講師,你所教的是甚麼科目呢?與一般的 大學講師有何不同?」 「神學院十分著重學生的整體生活,也傾向用時間去關心學生,與學生一起經 歷,我們一般稱自己為老師多於博士等名銜。在教學方面,我是教系統神學 的,主要涉及信仰和教義思想,也教授教會歷史。」 「神學院給人的感覺很神聖,是嗎?」 「確實不少人都覺得神學院是較為神聖的,加上我任教的建道神學院位於長洲 的山上,不少人會來這『聖山』靜修,但我則有點例外,希望能突破傳統,嘗 試用較新穎的方法去表達屬靈的事物及信仰的價值。」 「你這構思與你的成長可有關係?」 「可能我並非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性格偏向反叛,愛聽搖滾音樂,記得當年我 愛留長頭髮,也經常走堂,是一個不太守規矩的學生。 中五的時候,我開始思考很多人生問題,例如為何人要存在這世界上?為何要 做人?後來有同學帶我返教會,又參與團契。那時我是一個口吃的人,不敢與 人說話,但當我在教會裡認識到神就是愛時,便改變了我的人生。」 藉交換信件 了解新一代 「據知你也出版過一些書籍,可否分享一下當中 的內容?」 「我其中一本著作是關於反叛的,名為《寫給你心中 尚未崩壞的地方》,記錄了我與一位女孩在一年裡互 相交換信件的書信對話內容。她問了很多信仰的問 題,包括對教會的不滿、同性戀的疑惑、人際關係 的無所適從等等,而這些問題未必能在教會中找到答 案。不過我的回信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標準答案,而是 互相對話及聆聽,讓新一代基督徒有所共鳴。」 「那麼你與新一代信徒溝通時,可遇上甚麼困 難呢?」 「基督徒在現今社會裡的形象相對上一代為差,特別是上一代為社會興建很多 醫院及學校等;現在的情況則不一樣,一些沒信仰的青年人,大都認為基督徒 較為死板,死守規距,甚至乎不太關注社會的情況。」 創立「流堂」平台 盛載流失信徒 「John,知道你在臉書開設了一個特別的網頁,名為『流堂』,可以介 紹一下嗎?」 「『流堂』其實與我剛才提及的著作《寫給你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有關, 因為與我對話的女孩,最後選擇離開教會,而這書最後的一個章節名為『Be Water, My Friend』,那是李小龍的名句。一群離開了教會的人,就像水一 樣,覆水難收;但我認為雖然他們離開了教會,但他們沒有改變自己,仍是基 督徒,仍是水,只是沒有一個載體去盛載著他們,沒有固定的群體。其實他們 當中有些是很愛主的信徒,並非因對信仰冷卻,而與主斷了聯繫,即使有的也 只屬少數,他們很多也是受到傷害而離開教會。 『流堂』的英文是『Flow Church』,『流』字與『Flow』字都有相類的意 思,他們是流動的,不須被固定的框框去框著,我希望用這方式去重新盛載他 們,而我們可以用較有彈性的角度去理解這個群體。」 「很特別呀!那麼『流堂』是如何運作的呢?」 「其實『流堂』在去年五月才在臉書慢慢開展,初期是發放一些錄像片段,當 中訪問一些離開教會的人,希望有更多人明白他們的情況,讓他們重新被重 視。我覺得這個方式很成功,因為不少基督徒也知道會有人離開教會,但很多 時候離開了便沒再去接觸與交流,而現在真的有人因看到這些訪問,而去留意 他們的境況,也加深對他們的了解,是十分值得讓我們進一步去探討的。 由於我想繼續跟進瀏覽這網頁的朋友,進一步與他們交流,於是在去年八月舉 行了首次的聚會,約有四百多人報名,實在沒想過會有這麼多人想參加,但礙 於場地有限,只能讓一百多人到來參與,不過我們也有在網上直播。 不少基督徒在離開教會之後,遊走於不同教會去崇拜,我希望他們能重投一個 緊密的群體,能一起同笑同哭同行。」 「John,你對一些暫時離開教會,對教會感到失望的朋友,可有一些說 話與他們分享?」 「我覺得信仰從來不是一個人去面對的,過往我們在教會,都經歷過很好的群體 生活,只是人長大了,便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然而我深信人總有盼望。我們 可以重新嘗試開放自己,冒險去投入一個新群體,相信神會給我們支持!」 道神學院的陳韋安博士,沒有將牧養的使命局限在學院內。他不但以新穎的方 式表達信仰、著書立說,又破格地在網上開設「流堂」網頁,凝聚一群沒有穩定教 會生活的基督徒,聆聽他們的心聲,用心去牧養他們,與他們同笑同哭同行⋯⋯ 陳韋安 筆者:甄敏宜 流堂 的博士 A00 25/3/2019 星期一

Transcript of 堂 的博士 - sobem.org.hk ·...

Page 1: 堂 的博士 - sobem.org.hk · 「確實不少人都覺得神學院是較為神聖的,加上我任教的建道神學院位於長洲 的山上,不少人會來這『聖山』靜修,但我則有點例外,希望能突破傳統,嘗

電台播放頻道《恩雨同路人》電台見證訪問

版面設計:God-platformwww.god-platform.com

手機版

www.sobem.org.hk

辦事處:香港九龍觀塘開源道50號利寶時中心8樓801室電話:(852)23144373 電郵:[email protected]傳真:(852)34273317 恩雨生命熱線:(852)31064444

快D click 入

「很高興我們邀請到陳韋安博士與大家分享,John,你好!」

「大家好!」

突破傳統 活出信仰 「John,知道你是一位神學院講師,你所教的是甚麼科目呢?與一般的大學講師有何不同?」

「神學院十分著重學生的整體生活,也傾向用時間去關心學生,與學生一起經歷,我們一般稱自己為老師多於博士等名銜。在教學方面,我是教系統神學的,主要涉及信仰和教義思想,也教授教會歷史。」

「神學院給人的感覺很神聖,是嗎?」

「確實不少人都覺得神學院是較為神聖的,加上我任教的建道神學院位於長洲的山上,不少人會來這『聖山』靜修,但我則有點例外,希望能突破傳統,嘗試用較新穎的方法去表達屬靈的事物及信仰的價值。」

「你這構思與你的成長可有關係?」

「可能我並非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性格偏向反叛,愛聽搖滾音樂,記得當年我愛留長頭髮,也經常走堂,是一個不太守規矩的學生。

中五的時候,我開始思考很多人生問題,例如為何人要存在這世界上?為何要做人?後來有同學帶我返教會,又參與團契。那時我是一個口吃的人,不敢與人說話,但當我在教會裡認識到神就是愛時,便改變了我的人生。」

藉交換信件 了解新一代 「據知你也出版過一些書籍,可否分享一下當中的內容?」

「我其中一本著作是關於反叛的,名為《寫給你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記錄了我與一位女孩在一年裡互相交換信件的書信對話內容。她問了很多信仰的問題,包括對教會的不滿、同性戀的疑惑、人際關係的無所適從等等,而這些問題未必能在教會中找到答案。不過我的回信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標準答案,而是互相對話及聆聽,讓新一代基督徒有所共鳴。」

「那麼你與新一代信徒溝通時,可遇上甚麼困 難呢?」

「基督徒在現今社會裡的形象相對上一代為差,特別是上一代為社會興建很多醫院及學校等;現在的情況則不一樣,一些沒信仰的青年人,大都認為基督徒較為死板,死守規距,甚至乎不太關注社會的情況。」

創立「流堂」平台 盛載流失信徒「John,知道你在臉書開設了一個特別的網頁,名為『流堂』,可以介紹一下嗎?」

「『流堂』其實與我剛才提及的著作《寫給你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有關,因為與我對話的女孩,最後選擇離開教會,而這書最後的一個章節名為『Be Water, My Friend』,那是李小龍的名句。一群離開了教會的人,就像水一樣,覆水難收;但我認為雖然他們離開了教會,但他們沒有改變自己,仍是基督徒,仍是水,只是沒有一個載體去盛載著他們,沒有固定的群體。其實他們當中有些是很愛主的信徒,並非因對信仰冷卻,而與主斷了聯繫,即使有的也只屬少數,他們很多也是受到傷害而離開教會。

『流堂』的英文是『Flow Church』,『流』字與『Flow』字都有相類的意思,他們是流動的,不須被固定的框框去框著,我希望用這方式去重新盛載他們,而我們可以用較有彈性的角度去理解這個群體。」

「很特別呀!那麼『流堂』是如何運作的呢?」

「其實『流堂』在去年五月才在臉書慢慢開展,初期是發放一些錄像片段,當中訪問一些離開教會的人,希望有更多人明白他們的情況,讓他們重新被重視。我覺得這個方式很成功,因為不少基督徒也知道會有人離開教會,但很多時候離開了便沒再去接觸與交流,而現在真的有人因看到這些訪問,而去留意他們的境況,也加深對他們的了解,是十分值得讓我們進一步去探討的。

由於我想繼續跟進瀏覽這網頁的朋友,進一步與他們交流,於是在去年八月舉行了首次的聚會,約有四百多人報名,實在沒想過會有這麼多人想參加,但礙於場地有限,只能讓一百多人到來參與,不過我們也有在網上直播。

不少基督徒在離開教會之後,遊走於不同教會去崇拜,我希望他們能重投一個緊密的群體,能一起同笑同哭同行。」

「John,你對一些暫時離開教會,對教會感到失望的朋友,可有一些說話與他們分享?」

「我覺得信仰從來不是一個人去面對的,過往我們在教會,都經歷過很好的群體生活,只是人長大了,便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然而我深信人總有盼望。我們可以重新嘗試開放自己,冒險去投入一個新群體,相信神會給我們支持!」

建道神學院的陳韋安博士,沒有將牧養的使命局限在學院內。他不但以新穎的方式表達信仰、著書立說,又破格地在網上開設「流堂」網頁,凝聚一群沒有穩定教

會生活的基督徒,聆聽他們的心聲,用心去牧養他們,與他們同笑同哭同行⋯⋯

陳韋安

筆者:甄敏宜

「流堂」的博士

A00 25/3/2019 星期一